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解剖学,顾名思义,即为研究神经解剖的学问。它是神经科学的基础,掌握神经解剖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各种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由大脑和脊髓组成,其作用是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以控制身体内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行。

一. 大脑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为两个半球,左半球和右半球,两半球彼此之间通过大脑半桥相连。大脑半球的表面被覆盖着许多大脑回和裂,不同的回和裂上有着不同的功能区,比如控制动作的前中央回,控制言语的前额叶回等等。大脑的结构主要分为基底节、丘脑、海马体、杏仁体等多个部位,这些结构的功能各不相同。

1. 基底节

基底节是大脑的一部分,它主要控制人体运动和规划动作。它由若干个核团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黑质,它能够释放出神经递质多巴胺,促进神经元的活动,调节人体的运动和认知能力。

2. 丘脑

丘脑是大脑的一部分,它位于脑中央,主要调节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它通过控制松果体、下丘脑等神经结构,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比如睡眠、食欲等。

3. 海马体

海马体位于大脑的颞叶,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部位。它主要

负责控制学习、记忆等功能。在海马体中可以发现大量长期形成的突触,形成了神经网络,对于人类的认知和记忆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4. 杏仁体

杏仁体是大脑中较为原始的结构,与大脑皮层处于不同的区域,它位于颞叶的前部。杏仁体主要参与了情绪和记忆的形成和加工,尤其是它对于情绪的影响更为显著,可以使人产生快乐、悲伤、愤怒等不同的情绪体验。

二. 脊髓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体最重要的神经组织之一。脊髓主要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指令到各个部位,比如控制肌肉收缩、感觉信息的传递等等。脊髓位于脊椎内,是一个长约45厘米的管状结构。脊髓可分为灰质和白质两个部分,灰质位于中央,白质则位于周围。

1. 灰质

灰质位于脊髓中央,呈蝴蝶状,它主要由神经元和突触组成。灰质是脊髓中神经信息的集散地,它负责对信息的加工和整合,并将其传递至周围的神经网络。

2. 白质

白质位于脊髓的周围,主要由髓鞘化的神经纤维组成。白质的主要功能是传递大脑发出的信息至周围的肌肉和组织,使人体的各个部位协调动作。

三.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控制和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的中枢,它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接收信息

中枢神经系统能够接受来自五官的各种信息,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它可以通过细微的神经信号进行精准、高效的信息处理。

2. 整合信息

中枢神经系统能够对来自五官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使得人类能够做出合理的反应。同时,它还可以识别并储存不同时间收到的信息。

3. 控制动作

中枢神经系统对人类的各项动作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保障人体运动的顺畅和平衡。比如呼吸、心跳、消化、排泄等一系列基本的生理功能。

4. 发送指令

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向全身各个部位发送指令,比如肌肉的收缩和放松等。这种指令是由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的。

四. 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有脑血管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等。这些疾病往往会引起患病者肢体僵硬、意识不清、肢体无力、失明等不良后果,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极

大的影响。

总之,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生理功能的核心,认识和掌握神经解剖学知识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具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神经系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保持身心健康。五. 神经系统的保健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如熬夜、长时间对着电脑、不规律的饮食、过度饮酒等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习惯对于神经系统的健康非常重要。

1. 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大脑维持正常运作的重要条件之一。睡眠充足可以促进神经元的更新和恢复,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不良的睡眠习惯会导致血液循环不佳、疲劳等问题,对大脑的影响较大,因此睡眠应保持足够时间和质量。

2. 健康饮食

神经系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支撑正常的功能,比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因此,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保护神经系统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议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用油腻和高热量食品。

3. 适当的运动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很多方面,其中适当的运动缺一不可。运动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改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有益于神

经系统的正常活动。适当的运动可以缓解压力,减少焦虑和抑郁,从而保护神经系统免受压力损害。

4. 避免过度饮酒

酒精是一种神经毒素,过度饮酒会导致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如记忆力下降、神经元死亡等。过度饮酒会对神经系统造成百害无一利的严重影响,应该避免或放缓饮酒。

5. 精神放松

心理压力和疲劳会导致神经系统的衰竭,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因此,精神放松非常重要。可以采取各种放松方式,如健身、瑜伽、冥想、听音乐、阅读等,让自己更好地放松心情和释放压力,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健康。

六. 神经系统的疾病预防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量工作和学习,保持身心健康。另外,有些病症与年龄相关,如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等,可以在平时多加预防,以延缓病情的出现和进展。下面介绍神经系统的疾病预防几个重要方面:

1. 合理用眼

目前社交网络和娱乐节目让人们的眼睛更易疲劳,不良的眼睛习惯会引发眼睛疾病,甚至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防止眼睛疾病发生的最好方法是合理用眼,尤其是遵守适当的工作和休息时间规律。

2. 定期体检

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可能会起初不经意出现,以至于患者不易察觉。因此,定期体检可以确保您的身体健康。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3. 吸烟和喝酒减量

吸烟和饮酒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切忌长期可每日吸烟和酗酒。如果已经有这种习惯,应该减量或戒掉,以保护神经系统的健康。

4. 做正确的身体保健

我们经常需要久坐不动,而不是进行锻炼和活动。这种习惯会导致腰背疼痛,腰间盘突出等情况,直接影响神经系统和动作协调能力。因此,正确的身体保健方法非常重要。

七. 神经解剖学的未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神经解剖学技术正在不断升级。未来,神经解剖学将更多地应用于医学领域,比如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脑外科手术等。另外,神经解剖学将不再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更多关注于普通神经系统(如手、腕、下肢神经系统)的研究和治疗。这些将给人类健康和医学带来更大的贡献。

总结

身体的每一部分都非常重要,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更为突出。通过学习神经解剖学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神经系

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保护神经系统的方法,并正确了解相关的疾病和预防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迈向更加美好和健康的未来。

神经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解剖学,顾名思义,即为研究神经解剖的学问。它是神经科学的基础,掌握神经解剖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各种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由大脑和脊髓组成,其作用是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以控制身体内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行。 一. 大脑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为两个半球,左半球和右半球,两半球彼此之间通过大脑半桥相连。大脑半球的表面被覆盖着许多大脑回和裂,不同的回和裂上有着不同的功能区,比如控制动作的前中央回,控制言语的前额叶回等等。大脑的结构主要分为基底节、丘脑、海马体、杏仁体等多个部位,这些结构的功能各不相同。 1. 基底节 基底节是大脑的一部分,它主要控制人体运动和规划动作。它由若干个核团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黑质,它能够释放出神经递质多巴胺,促进神经元的活动,调节人体的运动和认知能力。 2. 丘脑 丘脑是大脑的一部分,它位于脑中央,主要调节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它通过控制松果体、下丘脑等神经结构,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比如睡眠、食欲等。 3. 海马体 海马体位于大脑的颞叶,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部位。它主要

负责控制学习、记忆等功能。在海马体中可以发现大量长期形成的突触,形成了神经网络,对于人类的认知和记忆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4. 杏仁体 杏仁体是大脑中较为原始的结构,与大脑皮层处于不同的区域,它位于颞叶的前部。杏仁体主要参与了情绪和记忆的形成和加工,尤其是它对于情绪的影响更为显著,可以使人产生快乐、悲伤、愤怒等不同的情绪体验。 二. 脊髓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体最重要的神经组织之一。脊髓主要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指令到各个部位,比如控制肌肉收缩、感觉信息的传递等等。脊髓位于脊椎内,是一个长约45厘米的管状结构。脊髓可分为灰质和白质两个部分,灰质位于中央,白质则位于周围。 1. 灰质 灰质位于脊髓中央,呈蝴蝶状,它主要由神经元和突触组成。灰质是脊髓中神经信息的集散地,它负责对信息的加工和整合,并将其传递至周围的神经网络。 2. 白质 白质位于脊髓的周围,主要由髓鞘化的神经纤维组成。白质的主要功能是传递大脑发出的信息至周围的肌肉和组织,使人体的各个部位协调动作。

神经系统解剖基本知识

神经系统解剖基本知识 1.神经系统的区分: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也称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周围部是指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部分,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又称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 2.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除了血管和结缔组织被膜外,主要由神经组织所组成。神经组织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神经元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等功能;而神经胶质主要起着支持、营养、保护、修复和形成髓鞘等作用。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神经元按其功能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根据突起数目又可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 3.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所谓反射是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反射活动的解剖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觉神经-中枢部-运动神经-效应器。 4..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地聚集地点,如脊髓灰质。 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的聚集地点,如脊髓白质。 皮质:构成大脑半球表面和小脑表面的灰质称为皮质。 髓质: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深部的白质称为髓质。 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成团称为神经核。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集聚的地方称为神经节。 纤维束:在白质中,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上相同的一束纤维。 脑 脑位于颅腔内,分为大脑、间脑、小脑和脑干(中脑、脑桥和延髓)。 1.大脑 1)大脑的外形和分叶: 大脑(端脑)是脑的最大部分,被大脑纵裂分为两个大脑半球。大脑半球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沟于沟之间的隆起称回。每个大脑半球都以3条比较深而恒定的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分为5个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 额叶:外侧沟上方和中央沟以前的部分,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有关。颞叶:外侧沟以下的部分,与听觉、语言和记忆功能有关。 顶叶:为外侧沟上方、中央沟后方、枕叶以前的部分,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有关。 枕叶:位于半球后部,其前界在内侧面为顶枕沟,在上外侧面的界限是顶枕沟至枕前切迹的连线,与视觉信息的整合有关。 岛叶: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顶、颞叶所掩盖,与内脏感觉有关。 2)大脑内部结构: 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对称的裂隙,内含透明的脑脊液。 基底核:靠近大脑半球的底部,埋藏在白质之中的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核。 脑皮质:为覆盖大脑表面的一层灰质。其功能定位见附表。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

神经系统 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nerve fiber:轴突+神经胶质 灰质gray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与树突集聚之处 在大、小脑表面者称为皮质cortex 白质white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之处(髓鞘) 在大、小脑深部者称为髓质medulla 神经核nucleus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 形态与功能相似得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神经节ganglion周围神经系统内 形态与功能相似得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纤维束fasciculus中枢神经系统内 起止、行程与功能相同得纤维聚集体 神经nerve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体 脊髓spinal cord *椎管内45cm 枕骨大孔—L1下缘末端变细-脊髓圆锥 *颈膨大(C5-T1) 腰骶膨大(L2-S3) *CTLSCo 4848440 -1-2-3 脊髓得内部结构:灰质:*前角内躯外肢阿尔法—随意肌伽马—梭内肌 *后角边缘固有胶胸核 *后角固有核其轴突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到背侧丘脑腹后外侧,另可上升或下降联 络不同节段。 *侧角T1-L3交感神经S2-4副交感神经。 白质:*前后侧三索 *联络脑与脊髓长纤维 联络各节段得固有束 连接两侧前索得白质前联合 S1*后索薄束T5下楔束T4上脊神经节--延髓内薄束核、楔束核 *传导同侧躯干、四肢得本体感觉与皮肤得精细触觉 *内→外侧骶→腰→胸→颈。 S2*侧索得前部与前索内脊髓丘脑束对侧后角固有核上升交叉—脊髓丘系 *侧束传导痛觉与温度觉 前束传导粗略触觉 *均就是传导对侧内→外侧与上相反 S3脊髓小脑后束同侧胸核→小脑下脚→小脑皮质 S4脊髓小脑前束对侧后角基部→小脑上脚→小脑皮质 S3 S4传导躯干下部与下肢得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X1*侧索、前索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延髓锥体—前角运动神经元 *侧束交叉管理同侧四肢肌 前束不交叉管理双侧躯干肌 *内→外侧与S2同 X2红核脊髓束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 X3前庭脊髓束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 脊髓功能:传导反射

【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

【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包括大脑和脊髓,是人体控制和调节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中心。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大脑和脊髓组成的。大脑位于头颅内,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之一。它分为大脑半球、脑干和小脑三个主要部分。大脑半球负责高级感知、思维和运动控制等功能。左右两个大脑半球通过胼胝体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脑干负责人的基本生理功能,如呼吸、心跳和消化等。小脑负责协调运动和平衡。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部分,位于脊柱内。它负责传递大脑和身体各部分之间的信息。脊髓由一系列神经细胞组成,这些细胞通过脊髓神经根与身体各部分相连。脊髓也是神经传递的主要路径之一,通过神经传导系统将大脑的指令传送到身体各处。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非常复杂,可以分为感知、思维、运动和调节等多个方面。感知是指通过五种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的过程。感知信息首先通过神经传导系统传输到大脑半球的感觉皮质区域,然后进行处理和解释。思维是指通过逻辑、分析和推理等方式处理和组织信息的过程。大脑半球的皮质区域是思维活动的主要场所,它具有高级智力和创造力等功能。运动是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肌肉和骨骼运动的过程。大脑通过运动皮质区域发出指令,然后通过脊髓传送到相应的肌肉和骨骼中。调节是指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

大脑和脊髓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使身体各部分协调运作。 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会对人体的各个方面产生严重影响。例如,脑血栓会导致脑血管阻塞,影响大脑供血,从而导致认知和运动障碍。脊髓损伤会导致部分或全部肢体瘫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脑瘤则会对大脑的功能产生压迫性作用,引起头痛、恶心和视力问题等症状。 为了保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首先,保持身体健康,例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充足睡眠等。其次,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有害物质和放射线环境中。最后,保持积极的心态,减轻精神压力,因为精神压力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感知、思维、运动和调节等多个方面功能。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维持人体健康非常重要。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以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始于胚胎期,并持续到出生后的婴儿期和儿童期。在胚胎期,神经管会经历闭合并形成脊髓和脑的原始结构。然后,通过分裂和增殖,大脑的不同区域逐渐形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是最基本的单元。神经元具有特殊的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部分,其中含有核糖体、线粒体和细胞器等。树突主要用于接收其他神经元传递的信息,而轴突则负责传递信息到其

解剖学-神经系统(总论、中枢)

解剖学-神经系统(总论、中枢) 第12章神经系统总论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由位于颅腔内的脑、椎管内的脊髓以及与之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组成,在人体各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本身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二、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活动方式:反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 三、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第13章中枢神经系统 第1节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一)位置: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与脑相连,下端平第1腰椎下缘(新生儿平第3腰椎)。腰椎穿刺: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间 (二)外形:前后略扁的细长圆柱状,有两个膨大:颈膨大C5-T1、腰骶膨大L2-S3)。脊髓圆锥、终丝。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 分段:脊髓的两侧连有31对脊神经,每对脊神经所连的一段脊髓,称为一个脊髓节段。共有31 个脊髓阶段:颈8对,胸12对,腰5对,骶5对和尾1对。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由灰质和白质构成。中央管 (一)灰质:围绕中央管呈蝶形。 前角(运动):α—支配骨骼肌运动;γ—维持肌张力 后角(感觉):

侧角:中间外侧核(T1-L3,交感神经元胞体)、骶副交感核(S2-4)。 (二)白质:前索、侧索、后索 1、上行纤维束: (1)薄束和楔束:传导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冲动。 薄束:内侧,传导来自下半身的冲动。 楔束:传导来自上半身的冲动。 (2)脊髓丘脑束:传导躯干、四肢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和压觉的冲动。 2、下行纤维束: (1)皮质脊髓前束和皮质脊髓侧束:将大脑皮质的神经冲动传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2)红核脊髓束:协调肌群间的运动。 三、脊髓的功能 1、传导功能:脑与躯干、四肢感受器和效应器联系的枢纽。 2、反射功能:机体一些反射的低级中枢 第2节脑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四部分 一、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组成。 (一)脑干的外形: 1、腹侧面: 延髓:前正中裂、椎体、椎体交叉、4对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脑桥:延髓脑桥沟、4对神经根(三叉、面、展、前庭蜗神经根)、基底沟、小脑中脚 中脑:大脑脚、脑间窝、动眼神经根 2、背侧面: 延髓:薄束结节(薄束核)、楔束结节(楔束核)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

神经系统 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nerve fiber:轴突+神经胶质 灰质gray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之处 在大、小脑表面者称为皮质cortex 白质white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之处(髓鞘) 在大、小脑深部者称为髓质medulla 神经核nucleus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神经节ganglion周围神经系统内 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纤维束fasciculus中枢神经系统内 起止、行程与功能相同的纤维聚集体 神经nerve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体 脊髓spinal cord *椎管内45cm 枕骨大孔—L1下缘末端变细-脊髓圆锥 *颈膨大(C5-T1) 腰骶膨大(L2-S3) *CTLSCo 4848440 -1-2-3 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前角内躯外肢阿尔法—随意肌伽马—梭内肌 *后角边缘固有胶胸核 *后角固有核其轴突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到背侧丘脑腹后外侧,另可上升或下降联 络不同节段。 *侧角T1-L3交感神经S2-4副交感神经。 白质:*前后侧三索 *联络脑和脊髓长纤维 联络各节段的固有束 连接两侧前索的白质前联合 S1*后索薄束T5下楔束T4上脊神经节--延髓内薄束核、楔束核 *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 *内→外侧骶→腰→胸→颈。 S2*侧索的前部和前索内脊髓丘脑束对侧后角固有核上升交叉—脊髓丘系 *侧束传导痛觉和温度觉 前束传导粗略触觉 *均是传导对侧内→外侧与上相反 S3脊髓小脑后束同侧胸核→小脑下脚→小脑皮质 S4脊髓小脑前束对侧后角基部→小脑上脚→小脑皮质 S3 S4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X1*侧索、前索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延髓锥体—前角运动神经元 *侧束交叉管理同侧四肢肌 前束不交叉管理双侧躯干肌 *内→外侧与S2同

系统解剖学 笔记(中枢神经)

系统解剖学笔记(中枢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CNS) 中枢神经系统是控制和调节其它系统活动的中枢. 脑:位于颅腔,包括端脑、间脑、小脑、脑干 脊髓:位于椎管 脊髓 一、位置和外形 位置:椎管内上2/3,枕骨大孔—第1腰椎体下缘(成人) 外形 两个膨大: 颈膨大(C4—T1) 腰骶膨大(L2—S3) 沟和裂: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C1—8 T1—12 L1—5 S1—5 C0 脊髓平对椎骨的相应位置 脊髓节段椎骨序数 C1-4 C1-4 C5-T4 上1个椎体 T5-8 上2个椎体 T9-12 上3个椎体 L1-5 T10-T12 S1-C0 T12-L1 颈节一至四相齐,颈五胸四节高一;下胸高三中高二,腰节平胸十十二; 骶尾腰一胸十二,定位诊断是依据。 名词解释:

马尾:腰、骶、尾神经前后根在未出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在椎管内垂直下行一段距离,围绕终丝集聚成束, 形似马尾。 脊髓解剖的临床应用: 临床上常选择第3、4或4、5腰椎棘突之间进行腰穿. 三、脊髓的内部结构 1、灰质前角 中间带:侧角(侧柱):存在于C8—L3脊髓节段 后角 中央灰质: 灰质前、后连合 灰质的分层:脊髓灰质是由大量大小形态不同的多极神经元所组成。功能相同 或相近的神经元往往排列 在一起形成层或核,这些细胞在横切上分界明显,从立体角度看,它们是占据不同节段、长度不一的神经 元柱。 灰质细胞构筑分层:--层 前角(柱) (板层、) 含运动神经元(α、γ运动神经元),α神经元, 支配骨骼肌收缩,γ神经元, 调节肌张力。 核团性质为运动性核团;在颈、腰骶膨大处分为内、外侧群,分别支配躯干、 四肢;脊髓全长都可见 内侧群 前角主要接受脑部下行的纤维,其运动神经元发出的轴突参与脊神经前根形成,支配四肢、骨骼肌的 随意运动。

《人体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

《人体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由脑和脊髓的组成,(脑和脊髓是各种反射弧的中枢部分)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人类的思维活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中文名 中枢神经系统 外文名 Central Nervous System 组成成分 脑和脊髓 性质 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

介绍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包括位于椎管内的脊髓和位于颅腔内的脑;其位置常在动物体的中轴,由明显的脑神经节、神经索或脑和脊髓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成分组成。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有机地构成网络或回路;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储存和加工信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支配与控制动物的全部行为。 组成 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脑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胚胎时身体背侧的神经管发育而成。神经管的头端演变成脑,尾端成为脊髓。神经管腔在脑内的部分

发展演变成为脑室,在脊髓部分演变成为中央管。脑在开始时是3个脑:前脑泡、中脑和菱脑泡,以后又衍化成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脑桥和延髓。 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许多神经纤维是有髓鞘的,它们聚集在一起时,肉眼观呈白色,称白质。相反,神经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肉眼观呈灰色,由大量神经细胞体和树突上大量突触组成,称灰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体集聚组成的,具有明确范围的灰质团块叫做神经核。在脊髓中进行的神经活动,主要是按节段进行的反射性活动;但脊椎动物的许多活动都带有整体性,这有赖于脑与脊髓之间联系来完成。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出现了许多纵向走行的神经纤维束。在脑和脊髓的左、右两侧之间也有许多连合纤维,其中最粗大的是大脑两半球之间的胼胝体。 特征 脊髓还保留着原来神经管的模式,灰质居中央管的周围,而白质围于灰质的表面。脊髓的背侧部分由胚胎时期神经管的翼板发展而成,主要接受感受器的传入信息。腹侧部分由基板发育而成,其功能是运动性的。脑干的颅神经核的位置按其感觉、运动的性质,基本上与脊髓的排列方式相似,但由于脑室的形状变化,当然,不如脊髓那样明显而整齐。脑干中的一些既非感觉又非运动性的神经核,如红核、橄榄核等,则位于脑干的不同部分。由于脑室及众多的神经束和传导束的出现,脑干的构造比脊髓要复杂得多(见表)。大脑及小脑的灰质主要分布在表层,分别称为大脑皮层和小脑皮层;而白质则在深层。

[人体解剖学]《第八章:神经系统》知识点整理

第八章神经系统 1、按其位置和功能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部分。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的平枕骨大孔处接延髓,在下端成人平第一腰椎下缘。 2、脊神经31对,因此脊髓也可分成31个节段。即颈髓8个节段,胸髓12个节段,腰髓5个节段,骶髓5个节段,尾髓1个节段。 3、脊髓的灰质包括前角、侧角和后角三部分。 4、侧角:位于脊髓胸段和上腰段的前角和后角之间,在脊髓的第2~4骶节,相当于侧角的位置有骶副交感核。 5、后角:内含联络神经元,有的在脊髓节段中起联络作用。 6、薄束:起自第四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传导下半身和下肢的感觉。 7、楔束:起自第四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传导上半身和上肢的感觉。 8、脊髓丘脑束:传导来自躯干和四肢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和压觉等神经冲动。 9、皮质脊髓束:支配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10、脑干:自上而下分为中脑、脑桥和延髓。 11、小脑:位于颅后窝。 12、间脑:位于中脑前上方,大部分被大脑遮盖。 13、下丘脑:包括视交叉、漏斗、垂体、乳头体。 14、基底核: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四对灰质团块的总称,它们分别叫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15、内囊:属投射纤维,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由上行的感觉纤维束和下行的运动纤维束构成。 16、内囊分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和内囊膝3部分。 17、内囊一侧损伤:三偏症:偏身感觉障碍、偏身运动障碍、偏盲;两侧损伤:死亡。 18、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它接受对侧半身的痛、温、触、压觉等。 19、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管理对侧半身的骨骼肌。 20、视区:位于距状沟两侧的大脑皮质。 21、听区:位于颞横回。 22、语言区:是人类大脑皮质特有的区域,优势半球,多数为左半球。 23、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有三层,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 24、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腔隙称硬膜外隙,隙内除静脉丛及大量脂肪外,还有神经根通过,临床上麻醉就是将麻醉药物注入其内。 25、位于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腔隙,称蛛网膜下隙,腔内充满脑脊液。 26、脉络丛的作用是产生脑脊液。 27、脑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28、脑脊液主要由两侧脑室和第三、四脑室的脉络丛产生。 29、脑脊液循环途径: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颈内静脉。 30、抽取脑脊液位置:第三、四、五腰椎棘突之间。

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3、端脑期末重点整理

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3、端脑期末重点整理 端脑 是脑的最高级部位,由前脑泡演化而来。组成:左右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大脑皮质;髓质;基底核;侧脑室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主要的沟和裂: 裂:大脑纵裂、大脑横裂、胼胝体 面:上外侧面、内侧面、下面 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 5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脑岛 1.外侧面 3沟: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 4回: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 2、内侧面 3、下面 二、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是脑的最重要部位,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根底 〔1〕第Ⅰ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4、6〕 中央前回最上部、中央旁小叶前部→下肢肌肉 中央前回中部→上肢肌肉 中央前回下部→头部肌肉

特点:①倒置的人形,但头部是正的②交叉管理 ③各部投影区的大小与体形大小无关,而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 〔2〕第Ⅰ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3、1、2〕中央后回中部→上肢躯体感觉 中央后回下部→头部躯体感觉 特点:①倒置的人形,但头部是正的②交叉管理③各部投影区的大小与体形大小无关,而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 〔3〕视觉中枢距状沟周围的枕叶皮质〔17区〕 一侧半球视区:接受同侧半视网膜;管理双眼对侧半视野 一侧视觉中枢受损:会引起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4〕听觉中枢颞横回〔41、42〕 一侧半球听觉中枢:接受两耳的神经冲动 一侧听觉中枢受损:不会引起全聋 〔5〕语言中枢 8〕临床:此区受损,手运动正常,但不会写字——失写症说话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1/3〔44、45〕临床:此区受损,发音正常,不能用语言表达——运动性失语听讲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22〕临床:此区受损,听觉正常,但不理解语言的含义,答非所问——感觉性失语 阅读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39〕临床:此区受损,视觉正常,但不理解文字含义——失读症

系统解剖学 第十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书本详细内容+习题)

系统解剖学第十八章中枢神经系统(书本详细内容+习题)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平第3腰椎体下缘。故腰椎穿刺应在第3腰椎以下,以免损伤脊髓。 成人脊髓为细长而前后略扁的圆柱形,长42~45cm。全长有两个膨大,位于上部的称颈膨大,连有分布到上肢的神经;位于下部的称腰骶膨大,连有分布到下肢的神经。人类的上肢功能较发达,颈膨大比腰骶膨大更为显著。脊髓的末端变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脊髓圆锥下端延续为无神经组织的终丝,附于尾骨(图1-10-3)。 图1-10-3 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表面有纵贯全长、彼此大致平行的6条沟、裂,位于前面正中较深的称前正中裂;位于后面正中较浅的称后正中沟。前正中裂两侧的浅沟为前外侧沟,连有脊神经的前根;后正中沟两侧的浅沟为后外侧沟,连有脊神经后根。前、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每条脊神经后根上,都有一个膨大,称脊神经节(图1-10-4)。 临床联系腰椎穿刺:在成人一般第1腰椎以下无脊髓,只有马尾漂在蛛网膜下隙的终池内,故临床上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棘突之间进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或麻醉,不致损伤脊髓。

图1-10-4 脊髓与脊神经 脊髓两侧连有31对脊神经,每对脊神经所连的一段脊髓,称一个脊髓节段。因此,脊髓有31个节段,即8个颈节(C)、12个胸节(T)、5个腰节(L)、5个骶节(S)和1个尾节(C0)。 (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胚胎早期脊髓和椎管长度基本相同,各脊神经根均大致呈水平方向行向相应的椎间孔。自胚胎第四个月起,脊髓增长的速度比脊柱迟缓,由于脊髓上端与脑相连,位置固定,因而脊髓各节段逐渐高于相应的椎骨(图1-10-5)。由于脊髓相对升高,致使腰、骶和尾神经根,行至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在椎管内斜行向下,在脊髓圆锥以下围绕终丝,形成马尾(图1-10-3)。脊髓节段和椎骨的对应关系见表1-10-1 表1-10-1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相应的椎骨 C1-4 与相同序数的椎骨对应C5-T4 比同序数的椎骨高1个椎体T5-8 比同序数的椎骨高2个椎体T9-12 比同序数的椎骨高3个椎体L1-5 平对第10、11、12胸椎体S1-5,C01 约平对第1腰椎体图1-10-5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关系图1-10-6 脊髓各部横断面 (三)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由位于中央的灰质和位于周围的白质构成。灰质中央有一纵行小管称中央管(图1-10-6)。 1.灰质在脊髓的横断面上,灰质呈蝶形。在脊髓的整体上灰质

人体解剖学 神经系统

第九章神经系统 学习要点 1.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常用术语。 2.脊髓、脑干、小脑的位置、内部结构;间脑的分部和内部结构;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3.脊神经、脑神经的数目、纤维成分、分支、分布概况;内脏运动神经的组成及分布范围。 4.脑和脊髓的主要传导通路。 第一节概述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在形态和功能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和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两部分组成(图1-9-1)。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按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连接关系分为脑神经(cranial nerves)和脊神经(spinal nerves)。周围神经系统按其分布范围不同,分为躯体神经(somatic nerves)和内脏神经(visceral nerves)。躯体神经分布于皮肤、骨、关节和骨骼肌;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所含纤维成分包括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内脏运动神经依其功能不同,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神经系统

图1-9-1 神经系统的构成 二、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活动表现极为复杂,但其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机体在受到内、外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感觉(传入)神经、中枢、运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和突起所在部位的不同,常有不同的名称。 1.灰质与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的地方,色泽灰暗,称为灰质;神经元轴突聚集的部位,色泽亮白,称为白质。位于大脑和小脑表层的灰质,称为皮质;位于大脑和小脑深部的白质,称为髓质。 2.神经核与神经节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结构,称为神经核;在周围神经系统内,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形成的结构,称为神经节。 3.纤维束与神经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起止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聚成束,称纤维束;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集聚而成的条索状结构,称为神经。 4.网状结构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灰质团块散在其中的部位,称为网状结构。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脊髓(spinal cord)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接,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平第3腰椎。 脊髓为前后略扁的圆柱状,长约45cm。全长有两处膨大,位于上部的膨,大称为颈膨大,发出支配上肢的神经;位于下部的膨大,称为腰骶膨大,发出支配

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脑干 期末复习重点

脑干 脑:位于颅腔内,由神经管前局部化而来。分为:脑干;小脑;间脑;端脑 脑干自上而下:中脑、脑桥、延髓,位于颅后窝前部 (一)脑干外形 1.脑干腹侧面 (1)延髓:〔Ⅸ- Ⅻ〕延髓脑桥沟;锥体;锥体交叉;橄榄 (2)脑桥:〔Ⅴ- Ⅷ〕脑桥基底部;基底沟;小脑中脚〔桥臂〕;脑桥小脑三角〔3〕中脑:(Ⅲ)大脑脚;脚间窝;后穿质 2. 脑干背侧面 〔1〕延髓: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小脑下脚〔绳状体〕 〔2〕脑桥:小脑上脚;小脑中脚 〔3〕中脑:(Ⅳ〕;上丘;下丘;四叠体;上丘臂;下丘臂 〔4〕菱形窝:由延髓上部和脑桥内的中央管于后壁中线处向后敞开而形成,为第四脑室的底。 3.第四脑室 位置: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间,近似四棱锥形。底:菱形窝;尖:朝向小脑蚓上髓帆、下髓帆、第四脑室脉络丛 (二)脑干内部结构:由脑干灰质、脑干白质和网状结构组成 1、脑干内部结构特征: 躯体运动核、内脏运动核和感觉性核团由脊髓的腹背关系变成脑干的中线两侧的内外关系;脊髓灰质白质的内外关系,在脑干变为背腹关系;灰质聚集成团或柱、神经核;存在很多中继核;网状结构扩大。 2、脑干的灰质:包括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中继核和网状核〕 (1)脑神经核〔7种脑神经核团〕 (2)非脑神经核:中继核和网状核 中继核:1〕延髓〔内侧丘系〕:楔束核;薄束核 2〕脑桥:脑桥核:脑桥小脑纤维→小脑中脚入小脑;大脑皮质与小脑皮质纤维联系的中继站 3〕中脑〔1〕下丘:接受外侧丘系终止,听觉反射中枢〔2〕上丘:视觉反射中枢,顶盖脊髓束发自上丘〔3〕顶盖前区:位于中脑和间脑交接处,后联合与上丘之间,使双眼同时完成直接和间接的瞳孔对光反射。〔4〕红核:接受小脑齿状核的投射〔调节屈肌张力、协调运动〕接受大脑皮质的投射发出到脊髓纤维—红核脊髓束终止于脊髓颈段的前角运动细胞〔5〕黑质:〔腹侧网状部、背侧致密部〕产生多巴胺→新纹状体帕金森病 3脑干的白质由长的上行纤维束、下行纤维束和出入小脑的纤维组成 (1)上行传导束: 1〕内侧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传导对侧躯干和上下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为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所组成。此束依次穿过延髓、脑桥和中脑,止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该丘系内传递身体不同部位感觉的纤维有明确的定位排列关系:在延髓,此束位于中线两侧,锥体的前方。传递下肢感觉的纤维位于腹侧部,传递上肢感觉的纤维位于背侧部;在脑桥,行于基底和被盖之间,纵行穿过斜方体。传递上肢感觉的纤维靠近中线,传递下肢感觉的纤维位于外侧;在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学及答案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学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形成的结构,色灰暗。 2.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的结构,呈银白色。 3.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所形成的结节状结构。 4.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所形成的团块。 5.纤维束:起止、功能相似的神经纤维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聚集形成的束状结构。 6.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而成的条索状结构。 7.网状结构: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灰、白质混杂的区域,既有神经元,又有神经纤维。 8.小脑扁桃体:小脑半球的下部向前内膨出。位于枕骨大孔上方,紧邻延髓。 9.边缘叶:在大脑半球内侧面,扣带回、海马旁回和钩以及被挤到侧脑室下角的海马等结构相连成环,环绕于脑干边缘,称为边缘叶。 10.边缘系统:边缘叶与附近的皮质以及有关的皮质下结构(如杏仁体、下丘脑和背侧丘脑前核群等),在功能上相互都有密切的联系,统称为边缘系统。在进化上,它们是脑的古老部分,主管内脏和情绪活动、生殖行为,参与脑的记忆活动。 11.基底核:位于大脑白质深处的灰质团块,因为位于大脑的基底部而得名 12.纹状体:豆状核和尾状核因为其内部有神经纤维穿行,在其表面呈现有纹理,故而 得名。 13.内囊:为背侧丘脑、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的投射纤维,在脑的水平面上呈现>或<形。 14.侧脑室:为位于每侧大脑半球内的腔隙,略呈“C”形,分为前角、后角、下角和中 央部四部分。内含脑脊液。 二、填空题 1.中枢神经系统是指»?口脊髓。 2.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神经元的细胞体和树突聚集形成的结构称灰质由神经纤维聚 集而成的结构则称白质_。 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反身寸弧。 4.脊髓位于量工内,上端与—脑(脑干)_相续,下端在成人平对第_二二— 腰椎体的下缘。 5.临床上第7和第10胸椎骨折可能造成第10胸节和第一腰节脊髓节 段的损伤。

06、【解剖学彩色笔记】第14~16章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06、【解剖学彩色笔记】第14~16章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第14章神经系统总论 知识梳理 神经系统的组成由中枢部及周围部组成,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区分 按所在位置: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根据分布对象,周围神经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又根据功能分为: ①躯体神经: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②内脏神经: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反射:即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活动时,对内外环境的刺激做出适宜的反应。 反射弧:感受器一传入(感觉)神经→中枢一传出(运动)神经一效应器。 第三节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皮质,白质、髓质、神经核、神经节,纤维束、神经,网状结构。 第15章中枢神经系统 知识梳理 第一节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位置:成人下端约平第1腰椎下缘,新生儿第3腰椎下缘。 形态:前后略扁圆柱形。 两个膨大:颈膨大、腰骶膨大。脊储圆锥、终丝、马尾。 6条沟: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一前根、 后外侧沟—一后根一脊神经节。 脊髓节段31个,8个颈节、12个胸节、5个腰节、5个骶节、1

个尾节。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横切面:中央管、“H”形灰质、白质。 (一)灰质 1.前角(柱):①内侧群一躯干肌。②外侧群一四肢肌。 (α运动神经元一骨骼肌随意运动。r运动神经元一调节肌张力等) 2.后角(柱):①缘层、②胶状质、③后角固有核、④胸核。 3.侧角(柱):①T1~L3: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②52~S4:骶副交感核,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二)白质分前索、后索、外侧索(主要纤维束及功能 1.上行纤维(传导)束 (1)薄束、楔束: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2)脊髓丘脑束:侧束一传导痛、温觉:前束一传导粗触觉和压觉。 (3)脊髓小脑前、后束:向小脑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2.下行纤维(传导)束 (1)皮质脊髓束(侧束、前束):支配躯干、四肢骨骼肌随意运动。 (2)红核脊髓束:兴奋屈肌的运动神经元。 (3)前庭脊髓束:兴奋同侧伸肌运动神经元、抑制屈肌的运动神经元,调节身体平衡。 三、脊髓的功能 1.传导功能 2.反射功能——腱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 二、简答题 1.简述脊髓内主要上、下行纤维束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第二节脑 组成: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一、脑干自上而下由中脑、脑桥、延髓3部分组成。 (一)脑干外形 1.腹侧面 延髓:延髓脑桥沟、前正中裂、前外侧沟、锥体、锥体交叉、橄

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2、小脑和间脑

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2、小脑和间脑 小脑和间脑 小脑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与脑桥共同起源于菱脑前部。 一、位置: 颅后窝,与端脑枕叶底面相隔小脑幕,延髓和脑桥的后方,上方毗邻大脑枕叶 二、外形 三、小脑分叶和分区 (1)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由绒球和小结组成。为原(古)小脑又称(维持平衡) (2)脊髓小脑:小脑蚓部和中间部,为旧小脑(调节肌张力 (3)大脑小脑:原裂以后的部分。为新小脑(不包括蚓垂和蚓锥体),又称大脑小脑(精细动作) 四、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由表面的皮质、深部的髓质及小脑核构成 1、小脑皮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组成 由深至浅:颗粒层、梨状细胞层、分子层 2.小脑核(又称小脑中央核)位于小脑内部,埋于小脑髓质内。共有4对,由内侧向外侧:中间核(顶核、球状核)、栓状核和齿状核。 其中球状核和栓状核合称为中间核,属于旧小脑。小脑核中最重要的是顶核和齿状核。顶核位于第四脑室顶的上方,小脑蚓的白质内,属于原小脑;齿状核位于小脑半球的白质内,最大,呈皱缩的口袋状,袋口朝向前内方,属于新小脑。3小脑髓质(白质):由3类纤维构成(1)小脑皮质梨状细胞发出的轴突终止于小脑中央核和中央核投射至小脑皮质的纤维。 (2)相邻小脑叶片间或小脑各叶之间的联络纤维。 (3)联系小脑和小脑以外其他脑区的传入、传出纤维。 主要组成3对小脑脚:小脑上、中、下脚

1)小脑下脚(又称绳状体),连于小脑和延髓、脊髓之间。 包含小脑的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2部分。传入纤维有:起于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延髓下橄榄核、延髓网状结构进入小脑的纤维;脊髓小脑后束及楔小脑束的纤维。传出纤维有:发自绒球和部分小脑蚓部皮质,止于前庭神经核的小脑前庭纤维;起于顶核,止于延髓的顶核延髓束纤维(包括顶核前庭纤维和顶核网状纤维)。 2)小脑中脚(又称脑桥臂),为3个脚中最粗大者,位于最外侧,连于小脑和脑桥之间。其主要成分为小脑传入纤维,且几乎全部由对侧脑桥核发出的脑桥小脑纤维构成,只有少许脑桥网状核到小脑皮质的纤维;小脑传出纤维非常稀少,为小脑至脑桥的纤维。 3)小脑上脚(又称结合臂),连于小脑和中脑、间脑之间。其主要成分为起自小脑中央核,止于对侧红核和背侧丘脑的小脑传出纤维;其小脑传入纤维主要有脊髓小脑前束、三叉小脑束及起自顶盖和红核的顶盖小脑束、红核小脑束等。五、.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1)原小脑的纤维联系:又称为前庭小脑。控制躯干肌和眼外肌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 (2)旧小脑的纤维联系:脊髓小脑。调节肌张力 功能:控制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 (3)新小脑的纤维联系:大脑小脑 功能:控制四肢肌精细运动的计划和协调 六、小脑的功能 1.维持身体平衡和体位2.调节肌张力,维持姿势3.协调肌肉运动 间脑由脑泡发育而来 位置:中脑与大脑半球之间,被大脑半球掩盖 分为五个部分: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底丘脑 第三脑室:为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窄腔隙,前方经室间孔通侧脑室,后通中脑水管,内有第三脑室脉络丛 为间脑的内腔,呈矢状位,向后借中脑水管通向第四脑室 顶:脉络组织;底: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乳头体;侧壁:背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第一节第一节概述 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以及分别和它们相连的脑神经和脊神经所组成,是人体中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系统,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一方面它借助于感受器将外部环境的各种刺激形成神经冲动传向中枢进行整合,再向周围发出相应指令做出恰当反应,以维持机体与外环境的平衡与统一;另一方面它调节和控制着其它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因此,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机体达到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协调各部有序活动,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人类神经系统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它既保留了腔肠动物由网状和链状神经作为低级的周围神经系统,又发展到了由脊椎动物管状神经系统作为高级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由于人类劳动、语言和社会交流的出现和发展,大脑皮质高度发达,不仅含有与高级动物相似的中枢,而且产生了超越和区别于动物的语言中枢,使人类的大脑皮质成为思维和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从而能够主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为人类社会服务。 一、神经系统的分部 神经系统无论是形态还是功能上,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为了描述和学习的 方便,通常将其分为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内的脑和位于椎管内的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脑神经和脊神经分别与脑和脊髓相连,分布于全身皮肤、骨骼和骨骼肌,称躯体神经。内脏神经通过脑神经和脊神经连于脑和脊髓,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都含有感觉和运动两种纤维,感觉纤维又称传入神经,它将信息从周围传向中枢;运动纤维又称传出神经,它将冲动从中枢传向周围。内脏运动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机体在神经系统调节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的恰当反应。反射的物质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图10-2)。机体通过反射弧五个部分之间不间断的链状连接,完成其反射活动。如膝反射的反射过程为:扣击膑韧带(感受器)→股神经内感觉纤维(传入神经) →脊髓腰节段(中枢) →股神经内运动纤维(传出神经) →股四头肌收缩(效应器)。反射弧任何一部分损伤,就不能完成反射。复杂的反射活动,需要多个中间神经元参与才能完成。 三、神经系统常用的术语 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组织组成,神经组织中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因在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组合排列成不同的结构层次,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名称术语。 1.灰质、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因富含血管色灰暗称灰质;带有髓鞘的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因色较白亮称白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