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一、流域防洪形势

(一)流域概况

海河流域位于东经112°~120°,北纬35°~43°之间,西以山西高原与黄河流域接界,北以蒙古高原与内陆河接界,南界黄河,东临渤海。流域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辽宁和内蒙古等八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总面积31.8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3.3%。

海河流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2005年,海河流域人口1.32亿,占全国的10%;国内生产总值2.14万亿元,占全国的14%;人均GDP1.62万元;粮食总产量5592万t,占全国的12%。

海河流域包括海河和滦河两大水系。海河水系的漳卫河、子牙河、大清河(称海河南系)及永定河、北三河(潮白、北运、蓟运河)(称海河北系)呈扇形分布。徒骇马颊河位于海河水系南部平原,毗邻黄河,单独入海。滦河水系位于流域东北部,由滦河及冀东沿海诸河组成,各河均单独入海。

(二)水文特征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539毫米,且年内分配非常集中,汛期(6~9月)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5%-85%,往往集中在一两次暴雨。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具有连枯连丰的特点。

流域暴雨形成的洪水,洪峰高、洪量集中,预见期短,突发性强,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给防洪减灾和雨洪利用增加了难度。

流域山区水土流失严重,以永定河、滹沱河和漳河等尤为突出,洪水含沙量大,造成水库淤积严重。

(三)洪涝灾害

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是灾害损失严重的地区。据统计,1469年至1948年的480年间,流域内发生水灾194次,其中大水灾14次,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十分惨重的损失。新中国成立后,流域内发生水灾22次,其中大水灾3次。1963年海河南系发生特大洪水,受灾人口4079万,直接经济损失约80亿元。1996年海河南系又发生了1963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洪水总量虽然相当于1963年的24%,但经济损失约400亿元。

(四)防洪形势

海河流域防洪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华北平原,特别是首都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等重要城市,京广、京山、京九、津浦、石德、京原等主要铁路干线,京深、京福、京津塘、京沈等高速公路,"104"、"106"、"107"等国道,胜利、中原、华北、大港等油田以及主要通信干线的安全。

党和国家对海河流域的防洪工作高度重视,经过50多年的治理,海河流域防洪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1963年发生大洪水以后,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流域内已建设大型水库31座,控制山区流域面积85%以上,防洪库容147亿立方米;规划建设了28处蓄滞洪区,总容积173.31亿立方米,已修建骨干堤防3535公里。海河水系已形成了"分区防守、分流入海"的防洪格局,初步形成了由水库、河道、蓄滞洪区组成的流域防洪体系。随着流域内经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之流域的水情和已有工程状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现有防洪基础设施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区域防洪标准较低。关系到京津地区安全的北运河、潮白河防洪标准只有20年一遇;城市防洪建设滞后,除京津两市防洪标准较高外,其它大中型城市防洪标准只有20-50年一遇。二是河道行洪能力严重衰减。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中下游平原大面积地面下沉,多数堤防高度不够;由于多年干旱,河道径流量减少,流域内主要河流入海尾闾和部分骨干行洪河道淤积严重,泄洪能力明显降低。三是蓄滞洪区防洪安全建设速度缓慢,启用难度大。目前还有近400万群众亟待解决防洪安全避险问题。四是山前支流治理标准低。卫河、滏阳河及大清河上游支流防洪标准只有3-5年一遇,1996年8月的洪水造成多处堤防决口。五是非工程措施和防洪管理比较薄弱,流域洪水预警、预报和防洪决

策支持系统尚未形成,防洪的社会管理水平较低。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防洪与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的协调关系,按照"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治理方针,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海河流域防洪建设,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的要求。正确处理防洪减灾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关系,坚持兴利与除害结合、防洪与抗旱并举;正确处理防洪体系建设与管理的关系,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建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结合的防洪减灾机制,大力推进流域洪水风险管理,利用雨洪资源建设完善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提高抗御洪水灾害的能力。

《规划》明确了海河流域防洪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既要有效地控制洪水,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又要遵循自然变化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规范人们的水事行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是坚持蓄泄兼筹、洪涝兼治,构建"分区防守、分流入海"和"沟通河系、相机调度"的防洪格局。三是防洪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防洪区内的人口、经济发展状况和洪水灾害的风险程度,对流域防洪标准进行合理确定,对防洪减灾体系的各项建设进行统一安排。四是建设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树立防灾与减灾并举、抗洪与避洪并重、建设与管理兼筹的思想,推行洪水风险管理,利用雨洪资源,强化防洪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全面的防洪减灾体系。五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按照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制定分期实施计划,优先安排事关全局的重点区域防洪建设,逐步达到规划的防洪标准。

《规划》提出海河流域的防洪目标:近期到2015年,实现海河流域主要河系中下游地区防御50年一遇洪水标准,通过强迫行洪可抵御20世纪海河流域曾发生的最大洪水。对威胁京津地区安全的永定河,防洪能力提高到100年一遇。通过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建设,使北京、天津两直辖市的防洪能力达到或超过200年一遇,石家庄市达到100年一遇,中等城市达到20-50年一遇,重点支流河道达到10-20年一遇标准。保护沿海城市、港口的海堤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其他海堤达到30年一遇。远期到2025年,将在已有的防洪工程和非工程体系基础上,建设较为完善的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在发生常遇和较大洪水时,防洪工程体系可以有效地运用,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活不受影响;发生规划标准洪水时,通过工程和非工程防洪措施的运用,防洪保护区内重要城市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村庄、农田可得到有效地保护。发生超标准洪水时,有预定的方案和切实的措施,流域内不致发生经济社会不稳定及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防洪区划

依据《防洪法》的有关规定,《规划》对洪水淹没情况及风险进行了分析演算,并根据流域特点、洪水特征和保护对象,开展了防洪保护区、蓄滞洪区、行洪区和规划保留区的划分。规划划定的海河流域防洪区总面积为13.5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42.7%,内有人口8640万人,耕地面积736万hm2,国内生产总值1.51亿元,分别占流域总人口、耕地面积和国内生产总值的65.4%、65.9%、70.5%。流域防洪重点是确保中下游地区和主要城市的防洪安全。

(二)防洪标准

1.北运河、潮白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蓟运河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永定河系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大清河系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子牙河系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其中,滏阳新河、子牙新河按"63.8"洪水校核。漳卫河系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徒骇马颊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滦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2.各河系主要支流及平原洪沥合排河道防洪标准一般为10~20年一遇。

3.北京、天津、石家庄、邯郸市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其他中等城市防洪标准为50~100年一遇。

4.海堤防潮标准为30~50年一遇,重要地区海堤防潮标准100~200年一遇。

(三)总体规划

防洪减灾体系总体布局。《规划》提出了建设以河道堤防为基础、大型水库为骨干、蓄滞洪区为依托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立防洪区风险管理机制和防洪工程管理体制,完善与《水法》、《防洪法》相配套的防洪法规体系,完善防汛指挥系统,形成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决策支持系统为一体的流域防洪非工程体系;工程体系与非工程体系有机结合,共同组成完善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同时,妥善处理好防洪减灾与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环境改善的关系,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洪资源,保护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1.防洪工程规划。对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北三河等的12条中游骨干河道、8条主要尾闾河道及河口进行综合整治,加高加固堤防,使所有1、2级堤防达标;疏通疏浚河口,保证行洪畅通。对28处蓄滞洪区进行综合治理,加固蓄滞洪区围堤,建设分区运用及雨洪资源利用隔堤,完善分洪口门,进行蓄滞洪区安全设施建设。完成岳城等45座大中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并适时兴建双峰寺、乌拉哈达等山区大型水库。根据地理位置和洪水特点,对流域内24座大中型城市进行防洪建设。对保护天津、秦皇岛等重要城市及港口、油田的海堤,按规划防潮标准进行建设。各河上游地区,结合水土保持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工作。

1.1 水库工程

(1)水库除险加固

全流域已列入全国第一、二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和全国病险水库专项规划三年实施方案的大中型病险水库101座。现已安排治理的有63座,还有38座将在近期安排治理。

(2)新建水库

本次规划新建山区大型和主要中型水库10座。漳卫河系盘石头水库正在建设即将竣工;此外,还有子牙河系青山水库和竹山水库,大清河系张坊、土门和李思庄水库,永定河系陈家庄、石匣里、乌拉哈达水库,滦河水系双峰寺水库。

1.2 河道治理

1.2.1 北三河系骨干河道治理

(1)北运河干流

北运河干流北关闸至土门楼段河道整治采用加堤与扩槽清淤结合方案,并下移重建北关拦河闸,扩建榆林庄闸、杨洼闸、土门楼闸,改建穿(跨)堤建筑物。左右堤均为2级堤防,左堤设计超高2.0米、右堤设计超高2.5米。

(2)运潮减河

运潮减河规划加高堤防、重建北关分洪闸,左右堤均为2级堤防,设计超高2.0米。

(3)青龙湾减河

青龙湾减河狼儿窝以上采用加堤与清淤结合方案,维持设计河底高程不变并扩挖主槽,下段按设计规模加固堤防,并新建狼儿窝拦河闸。左右堤均为2级堤防,设计超高2.0米。

(4)潮白河

潮白河规划采取加堤与挖河结合方案,苏庄~白庙段,结合采沙扩挖主槽,右岸复堤;三河市境内新筑左堤。左右堤均为2级堤防,左堤设计超高2.0米,右堤设计超高2.5米。

(5)潮白新河

潮白新河规划加高堤防,堤防均为2级堤防,设计超高2.0米,并对引泃入潮口~津唐运河口河道进行扩挖、疏浚。

(6)蓟运河干流

蓟运河干流九王庄~新安镇段采取复堤方案;新安镇~小河口段展堤并扩挖深槽;小河口~江洼口段按遥堤行洪方案整治,加高培厚两岸堤防;江洼口~蓟运河防潮闸,沿原堤线复堤,对于堤距过窄的河段适当扩宽。将滩地村庄全部搬迁。左右堤防均为3级堤防,设计超高1.5米。

1.2.2 永定河系骨干河道治理

(1)三家店至卢沟桥段

永定河三家店至卢沟桥段左右堤均为1级堤防,左堤设计标准为可能最大洪水,右堤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设计超高1.5米。规划加固堤防,改建广宁路漫水桥和京原漫水桥为高架桥。右堤下段保留刘庄口门。

(2)卢沟桥至梁各庄段

永定河卢沟桥至梁各庄段规划加高部分右堤。河道治理维持原治导线走向,加固维修丁坝,对大堤进行全面护砌。左右堤均为1级堤防,左堤设计超高2.5米,右堤设计超高2.0米。

(3)永定新河

永定新河规划对全河道进行清淤扩挖,加固加高两岸堤防,并在河口建防潮闸。右堤为1级堤防,设计超高2.5米;左堤为2级堤防,设计超高2.0米。

1.2.3 大清河系骨干河道治理

(1)白沟河及新盖房分洪道

白沟河整治主要措施为复堤、险工加固、河滩内12座村庄外迁等。新盖房分洪道规划加高加固左右堤防、治理险工、改建加固新盖房分洪闸及溢流堰等。左堤为2级堤防,设计超高2.0米;右堤为4级堤防,设计超高1.5米。

(2)赵王新河(渠)

赵王新河(渠)规划加高加固堤防,扩挖河道深槽,治理险工及穿堤建筑物。右堤及史各庄以下左堤为2级堤防,设计超高2.0米,史各庄以上左堤为4级堤防,设计超高1.5米。

(3)独流减河

独流减河规划加高加固两岸堤防及穿堤建筑物;增建穿津浦铁路立交公路涵洞;改建东千米桥;进洪闸下46公里河段扩挖深槽;改建进洪闸。左堤为1级堤防,右堤为2级堤防,东千米桥以上左堤设计超高2.5米,其它堤段设计超高2.0米。

1.2.4 子牙河系骨干河道治理

(1)滹沱河

滹沱河北中山以下规划加高培厚两岸堤防,加固险工险段,疏浚部分主槽。左堤为1级堤防,右堤为2级堤防,左堤比右堤堤顶高程高1.0米。

(2)滏阳新河

滏阳新河左右堤均为2级堤防,堤顶高程按校核洪水位加超高1.0米设计,规划加高培厚两岸堤防,改建艾辛庄枢纽主槽橡胶坝为泄洪闸;扩挖滏阳新河上段深槽,恢复下段主槽。

(3)子牙新河

子牙新河规划加高培厚全线堤防,加固险工段及薄弱堤段。清淤深槽,加固主槽南小堤。修复、加固献县枢纽、穿运枢纽和海口枢纽。左堤津浦铁路以上为1级堤防,铁路以下及右堤为2级堤防。右堤堤顶高程按校核洪水位加超高1.0米设计,津浦铁路桥以上左堤堤顶高于右堤1.0米。

1.2.5 漳卫河系骨干河道治理

(1)漳河干流

规划加固两岸堤防、整治险工并实施大名段束堤工程,将河滩村庄全部迁出。京广铁路桥以下左堤为2级堤防,设计超高2.0米;右堤为3级堤防,设计超高为1.5米。

(2)共产主义渠

新建思德河口至淇河口段共渠右堤为2级堤防,设计超高2.0米,扩挖主槽,并在淇河下游

小河口村附近建节制闸。

淇河口至老观嘴段,按麦涝流量250 立方米每秒清淤挖槽;在共产主义渠盐土庄建节制闸一座,刘庄至盐土庄共渠段左堤维持现状,加高加固右堤,为2级堤防;盐土庄以下右堤维持现状,加高加固左堤,为2级堤防。

(3)卫河干流

卫河干流洪涝合排,规划加固两岸堤防及险工,恢复主槽。左右堤均为2级堤防,设计超高2.0米。

(4)卫运河

卫运河规划加固单薄堤段,整治穿堤建筑物,加固祝官屯枢纽、四女寺北进洪闸和恩县洼牛角峪退水闸,疏浚主槽。左右堤均为2级堤防,设计超高2.0米。

(5)漳卫新河

漳卫新河岔河治理采用清淤筑堤方案,老减河治理采用切滩、挖槽、局部退堤方案。大王铺至辛集闸按原设计底宽疏浚主槽,加高两岸堤防,整治险工险段及穿堤建筑物。左右堤防均为2级,设计超高2.0米。

1.2.6 滦河干流河道治理

滦河袁庄以上右堤规划为2级堤防,按设计超高2.0米加固;袁庄以下恢复右堤至何官营,下游加固利用二滦河右堤,设计堤顶超高取1.0米。滦河左堤自于庄子至王家楼规划为3级堤防,按设计超高1.5米加固。

1.3 主要排涝河道治理

徒骇河规划进行河道清淤、扩槽和堤防整修加固,结合蓄水,新建大寺洼、沙河故道两座分洪调蓄水库。

马颊河规划实施河道清淤、局部扩槽和堤防整治。

德惠新河规划实施疏浚扩槽、清淤、切滩、加固堤防及建筑物等措施。

南北排河规划加高加固两岸堤防,疏浚清淤。

1.4 水系沟通

水系沟通河道联络相邻水系,在配合骨干河道泄洪的基础上,着重于调配河系间中小洪水,更好地促进中小洪水资源化,增加水资源利用量,改善环境生态。

南运河四女寺至捷地减河段按150立方米每秒规模整治,沟通漳卫河系、子牙河系、大清河系及海河干流。

在滏阳新河右堤艾辛庄下游,按200立方米每秒新建北陈海涵洞和连接渠,沟通滏阳新河和滏东排河。

规划治理老子牙河独流镇以上河段和杨庄涵洞,沟通滹沱河、滏阳新河与大清河系。

新开河(金钟河)按200立方米每秒的规模整治,连通海河干流和永定新河。

北运河筐儿港至屈家店段按100立方米每秒的规模治理,沟通北运河和永定河。

西关引河和卫星引河按60立方米每秒的规模治理,连接蓟运河和潮白新河。

东风渠按116立方米每秒的规模整治,连通卫河与黑龙港流域。

1.5 中小河流治理

按防洪标准整治山区及支流河道。主要包括漳卫河系的淇河、安阳河、浊漳河;子牙河系滏阳河上游的洺河、洨河、午河、渚河、输元河、小马河、白马河、李阳河、牛尾河及滹沱河的下茹越至济胜桥段;大清河系南支的潴龙河、唐河,北支的南拒马河、北拒马河及白沟河;永定河系的洋河、清水河和桑干河;北三河系的泃河北务村以下段、引泃入潮、还乡河及还乡河分洪道;滦河水系的武烈河承德市区段及冀东沿海的陡河、洋河与汤河。主要工程措施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加固及险工治理等措施。

1.6 河口治理

永定新河口设计流量4640立方米每秒,治理采用建闸清淤方案,疏浚深槽,河口新建防潮闸。防潮闸建成后,每年对闸下河道进行维护性清淤。

(2)海河口

海河口设计流量800立方米每秒,河口治理按规划治导线结合天津港开发利用,采用导堤工程结合维护性清淤方案。

在导堤建成前,每年对闸上800米河道和闸下4公里河口进行清淤。

(3)独流减河口

独流减河口设计流量3600立方米每秒,采用闸下清淤方案。清淤长度800~1000米,底高程-2.8米,底宽200米。

(4)子牙新河口

子牙新河口设计流量5500 立方米每秒。规划对闸上闸下河道一次性清淤至设计断面,采用拖淤结合冲淤方案,维持河口冲淤平衡,同时对主槽挡潮闸、青静黄排水闸、北大港泄洪闸等枢纽工程进行除险加固。

(5)漳卫新河口

漳卫新河口设计流量3650立方米每秒,对辛集至海丰段河道清淤,加高加固现有堤防,新筑海丰以下左堤和孟家庄以下右堤。

1.7 蓄滞洪区工程建设

(1)蓄滞洪区工程建设

海河流域的28处蓄滞洪区,除了新规划的崔家桥蓄滞洪区以外,都已具备了一定量的围堤、分洪口门等设施,但是,大部分没有达到规划滞洪蓄洪要求标准。本次规划在进一步完善加固现有围堤基础上,重点安排蓄滞洪区隔堤建设,实现分区运用,避免小水大淹;以闸、堰、裹头等不同形式,完善分、退洪设施,保证适时、适量分洪和退洪;适当治理蓄滞洪区内部河道。

(2)蓄滞洪区安全建设

结合蓄滞洪区现实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安全建设。对重点蓄滞洪区采用就地避险、外迁安置与撤退转移相结合的安全建设方案;在采取传统避洪方式填筑村基的基础上,适量安排部分人口外迁、建设安全区、避水楼、避水房与撤退路,确保区内群众生命和主要财产安全;一般蓄滞洪区和超标准运用的滞洪区,以修建撤退路为主,并辅助修建部分村基、避水房等。

海河流域行洪滩地2487平方公里,内有30万人,除对阻碍行洪和洪水风险较大的村庄安排搬迁外,安全设施以高村基、避水房配合撤退路为主。

1.8海堤建设

(1)唐秦段海堤

秦皇岛市区、京唐港开发区的海堤采用50年一遇潮位、七级风标准设计,其它堤段采用30年一遇潮位、七级风标准设计。秦皇岛市段海堤堤线走向基本沿海岸走向布设;唐山市海堤基本维持现有海堤走向。修建和维修海堤长度386公里,重建尹郑刘闸,新建黑沿子排干闸。

(2)天津段海堤

开发区、保税区、港口、油田、海防路中的路挡结合段等重点海堤段近期按100年一遇潮位、七级风标准设计,一般地段海堤按50年一遇潮位、七级风标准设计。城市防洪圈海堤段达到200年一遇标准。近期规划海堤沿原堤线布置,远期根据沿海经济发展和保护海洋生态需要调整海堤走向,规划海堤长122公里。

(3)沧州段海堤

黄骅港海堤采用50年一遇潮位、七级风标准设计,其它堤段采用30年一遇潮位、七级风标准设计。该段海堤基本维持现有海堤走向。修建和维修海堤总长度111公里,规划安排南排河、新黄南排干、新石碑河、老石碑河、淤泥河、大浪淀排水渠6个河口建防潮闸。

滨州段海堤按50年一遇潮位和50年一遇风速(相当于七级风)设计。堤线基本沿原海堤走向,局部裁弯取直,全长409公里。在加固现有海堤基础上,新建堤264公里,新建徒骇河、马颊河、潮河3座挡潮闸。

1.9 城市防洪

根据地理位置和洪水特点,对流域内北京、天津、石家庄等24座大中型城市进行防洪建设。

山区城市主要受山洪威胁,规划以修建山区水库、加筑河道堤防为主要防洪措施,加强防御。

平原城市防洪规划基本上以加固城区附近的河系堤防为主,并相应解决城区涝水。

1.10排涝

海河流域排涝治理的重点是徒马东部平原、黑龙港南部及运东平原、蓟运河两岸平原和潮白北运平原,治理标准为5~10年,主要措施包括疏挖排水沟道、河道清淤、局部扩槽、堤防整治等,以恢复原有排水能力。

1.11 水土流失治理

海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重点是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的四片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即永定河上游、潮白河密云水库上游、滦河潘家口水库上游和太行山区。规划每年应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

1.12山洪防治

需进行防护的小流域河沟,应综合考虑城镇、重要设施的防洪要求,根据山洪河沟的特点及防灾形势,因地制宜地采取护岸、堤防工程以及排洪渠、沟道疏浚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泥石流防治采取"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策略。针对不同泥石流类型、面积、危害性大小等,制定科学可行的治理方案,配备工程、生物措施。

2.非工程防洪措施规划

《规划》对防洪保护区进行了洪水风险分析,拟定了各河系超标准洪水出路安排意见及对策,提出了行洪区、蓄滞洪区、防洪保护区以及规划保留区的管理模式,拟定了洪水风险、防洪调度、工程设施管理方法和措施;规划了洪水预警预报及防汛指挥系统建设方案和建设重点。

2.1 防洪区管理

(1)行洪区管理

加强对行洪区的管理,严格限制在河道内进行经济开发,杜绝设障妨碍行洪。行洪滩地影响行洪和淹没机率高的村庄安排外迁,其余设立安全避险和预警预报系统。行洪区实施农业生产管理,限制河滩地种植高秆作物。建立清障监督年度核查制度。对非防洪涉水建设项目实行防洪影响评价及审批制度。

(2)蓄滞洪区管理

编制《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实施土地利用管理、滞洪区运用管理和洪水影响评价及审批制度,确保蓄滞洪区正常运用。

(3)防洪保护区管理

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意识。绘制防洪保护区洪水风险图,经审批后向社会公布。对现有防洪设施进行评估,并作为指导城乡建设和经济开发的依据。完善超标准洪水行洪区建设活动管理制度。

(4)规划保留区管理

永定新河、海河干流、独流减河、子牙新河和漳卫新河河口治理工程范围及清淤排泥场地,所有堤防管理用地,以及大港分洪道,均属规划保留区,必须依法严格管理,任何单位不得侵占。特殊情况确需占用的,必须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2.2 工程管理与维护

(1)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在规划期内,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完成流域机构和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工程管理机构的改革,全面推进水管单位改革,积极推行管养分离,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严格资金管理,妥善安置分流人员。

按照《海河流域水协作宣言》,流域机构与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签署并推进落实防洪协作机制,加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促进流域洪水管理,支撑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

(2)洪水调度管理

设计标准洪水按已颁布或已编制的调度方案调度;要明确中小洪水调度管理权限和责任,制定各河系中小洪水调度运用方案,使中小洪水进一步得到有效利用。

2.3 监测及预警

(1)泥石流监测

对泥石流易发区进行科学勘察评估,建立档案;对易发区的降雨、地下水位、土壤含水量实行汛期监控,建立预警系统,采取科学预报技术和手段,及时发布危险性预报。把泥石流勘测、治理和预警系统纳入防洪体系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2)水库及水闸监测

大型水库及重点中型水库建立自动观测系统;完善流域各大型水闸的观测系统,修复观测设施,更新观测设备。加强观测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3)堤防及河道监测

以监测1级、2级堤防为主。各县级管理段配备堤防探测仪,定期对堤防进行监测,监测数据网上传输到有关部门。

2.4 防汛指挥系统

建立覆盖流域重点防洪区集信息采集、通信、计算机网络、决策支持等系统为一体的防汛指挥系统。

总体结构分为流域与省级防汛指挥中心、各城市防汛分中心和各类信息采集站三个层次。

2.5 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1)制定《海河流域蓄滞洪区管理办法》、《海河流域蓄滞洪区运用补偿细则》、《海河流域河口管理办法》、《蓄滞洪区管理条例》和《流域管理机构防洪行政处罚权限规定》等法律法规。

(2)加强防洪执法力度,健全完善防洪行政执法体系;强化流域管理机构对防洪工作的监督管理,保障流域防洪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建立必要的法制保障体系

继续贯彻执行现有法律法规,同时按照防洪减灾法律法规建设规划,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建设,切实建立起与未来防洪管理相适应的法制保障体系。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保障体系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审计审查制等四项制度,严格按照招投标法、合同法进行防洪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工程质量,有效控制工程投资。

积极推动防洪管理体制改革,按照防洪管理机构设置要求进行人员调整,加大人员精简的力度,同时加强人才资源开发,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懂管理的人才队伍。

(三)建立面向未来的科技保障体系

加强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强化人才培养,增加科技投入。

(四)逐步完善投资保障体系

加强水利投入机制改革,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集体与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在努力

争取国家资金投入的同时,流域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要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地方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保证防洪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积极争取财政拨款,也要积极利用贷款和外资,加大社会融资力度,建立多渠道集资的投入机制,逐步完善投资保障体系。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综述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综述 1.1流域概况 1.1.1自然地理、水系及经济发展概况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由青弋江、水阳江、漳河三水系组成,地跨安徽、江苏两省21个市县,分别于当涂、芜湖和澛港汇入长江,流域面积18850km2,其中安徽省占93%,江苏省占7%。流域西北部滨临长江,东北部以茅山山脉与太湖流域为界;北与秦淮河接壤;东南、南、西南三面以黄山、天目山及九华山为分水岭,分别与新安江、秋浦河等为邻。流域大地构造属江南古陆与南京凹陷的过渡区,由于地壳差异性的升降运动,地貌呈南高北低态势。流域内山地面积占54%,丘陵区面积占27%,平原圩区面积占15%,湖泊面积占4%。水阳江和青弋江分别发源于天目山山脉和黄山山脉的北麓。流域上游属丛山峡谷地区,岩石分布主要为花岗岩和变质岩。流域中游为低山丘陵区,岗峦起伏,为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下游为滨临长江的平原圩区,主要由长江及本流域河流的冲积作用和湖泊淤积而成,河道纵横,水网交错,土壤肥沃,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一般地面高程为7~8m,低于汛期洪水位3~4m。 流域水系主要有两江、一河、四湖,即水阳江、青弋江、漳河、南漪湖、固城湖、丹阳湖和石臼湖。 水阳江位于流域东部,流域面积10385km2,干流长273km。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三条支流在河沥溪附近汇合,河沥溪以上为上游。干流流经宣城后即进入圩区,经新河庄后进入下游水网区,流经水阳镇、西陡门后称运粮河,至花津后称姑溪河,在魏家渡汇青山河后由当涂金柱关入长江。水阳江最大的支流为右岸的郎川河,流域面积2526km2,郎川河直接与南漪湖相通,经湖泊调蓄后,通过北山河在新河庄与水阳江相汇;此外,支流还有华阳河、夏渡河,流域面积分别为280km2及360km2。 青弋江位于流域中部,流域面积7100km2,干流长233km。主源有麻川和舒溪两支,两河汇合后称尝溪,至陈村为上游区,出陈村峡谷后称青弋江,沿途经泾县、西河镇至湾址后称为下游。其下河流分为二支,一支经清水河至芜湖汇入长江,一支经赵义河、青山河由当涂入长江。青弋江较大支流有徽水,流域面积1072km2;其次为琴溪河,流域面积442km2;还有寒亭河、孤峰河等。 漳河位于流域西部,流域面积1365km2,长95km,南陵以上为上游区,黄墓渡为中下游分界,经石硊,在澛港汇入长江。漳河下游河道弯曲,石硊~澛港段弯曲系数达3.5以上。主要支流有峨溪河、后港河等。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自进入中下游以后,比降平缓,水系发育,河道交织。水阳江和青弋江之间有黄池~乌溪河和青山河,青弋江和漳河之间有资福河和上潮河串通,下游地区还有许多支汊河道,形成复杂的河网。 南漪湖位于水阳江中游,固城湖、丹阳湖及石臼湖位于水阳江下游。四湖在12m水位时,总面积为695km2,总容积为38.1亿m3。六十年代以来,由于人工围垦,现湖面已大大缩小,南漪湖面积减少了7%,固城湖面积减少了60%,石臼湖面积减少了23%,丹阳湖低圩灭螺,已围垦82%。由于四湖所处位置不同,因而对调节本流域洪水的作用各异。对水阳江来说,其调洪作用以南漪湖最为显著,其次为固城湖、丹阳湖、石臼湖;反之,若承受长江倒灌的洪水,首当其冲为丹阳湖、石臼湖,其次为固城湖、南漪湖。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 第一章流域防洪形势 1、1 流域概况 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与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跨越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省(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越南东北部,总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我国境内面积44、21万平方公里。流域北靠南岭,西部为云贵高原,中部与东部为丘陵盆地,东南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山地、丘陵面积占94、4%,平原面积仅占5、6%。 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北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大茅坑,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西江、北江在广东省三水思贤滘,东江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分别汇入珠江三角洲,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与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 2004年,珠江流域人口9935万人,耕地6652万亩,地区生产总值17736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外贸出口总值约占全国的37%,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2 水文特征 - 1 -

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部低纬度地带,南临南海,西隔印度支那与孟加拉湾相望,受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影响,总体上属亚热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有酷暑、春夏多雨、秋冬干旱的气候特点,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常受热带气旋侵袭。流域水汽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7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360亿立方米。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非常集中,汛期(4月~9月)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 流域的洪水由暴雨形成,多集中在4月~10月。前汛期(4月~7月)暴雨多为锋面雨,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流域性洪水及洪水灾害一般发生在前汛期;后汛期(7月底~10月)暴雨多为台风雨,形成的洪水相对集中,来势迅猛,峰高而量相对较小。 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35、31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7、8%。西江防洪控制断面梧州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53900立方米每秒(2005年6月),调查历史洪水最大洪峰流量为54500立方米每秒(1915年7月)。 北江就是珠江流域的第二大水系,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4、67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10、3%。北江防洪控制断面石角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6700立方米每秒 - 2 -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2008-09-19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7614629433.html,/ztpd/tszt/lyfhgh/cjly/20080919114310845554.aspx(水利部)注:相关内容摘录(具体内容见第4页) 根据长江防洪总体布局,考虑三峡工程兴建、上游后续建设其他水库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的变化,按照蓄滞洪区的启用几率和重要性,将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分为重要、一般和规划保留三类。 重要蓄滞洪区为现状条件下使用几率较大(一般在20年一遇以下)的蓄滞洪区,共13处,包括荆江分洪区、洪湖东分块、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围堤湖、民主、城西、澧南、西官、建设、杜家台、康山蓄滞洪区。 一般蓄滞洪区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1954年洪水,除重要蓄滞洪区外,还需启用的蓄滞洪区,共14处,包括洪湖中分块、九垸、建新、江南陆城,屈原、西凉湖、武湖、张渡湖、白潭湖、东西湖、珠湖、黄湖、方州斜塘和华阳河蓄滞洪区。 规划保留蓄滞洪区是指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超标准洪水或特大洪水需要使用的蓄滞洪区,共有15处,包括涴市扩大分洪区、人民大垸、虎西备蓄区、洪湖西分块、集成安合、南汉、和康、安化、安澧、安昌、北湖、义合、南顶、六角山、君山。 一、流域基本情况 长江干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上海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支流布及甘肃、陕西、贵州、河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8个省(自治区)。长江自江源至湖北宜昌称上游,长约4500公里,集水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宜昌至江西鄱阳湖出口(湖口)称中游,长约955公里,集水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湖口至入海口为下游,长约938公里,集水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长江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的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等8条。 至2005年底,长江流域人口约4246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2.5%。全流域地区生产总值约60332亿元,占全国的32.8%。耕地面积约2237万公顷,占全国耕地的27.8%。长江流域防洪区面积为15.38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上游(主要包括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及重庆市)面积为1.34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防洪区面积为14.04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防洪保护区总面积11.81万平方公里,占防洪区的84.1%;人口约9188万人,占防洪区人口的89.9%;耕地面积472.2万公顷,约占防洪区的86.2%;地区生产总值为22136亿元,占防洪区的97.0%。 二、洪水特征 长江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除青藏高原外,流域内各地均可能发生暴雨。暴雨发生季节一般中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由于暴雨发生季节的差异,一般年份干支流各河洪峰互相错开,中下游干流可顺序承泄中下游支流和上游干支流洪水,不致造成大的洪灾。但如气象异常,干支流洪水遭遇,会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长江流域暴雨量大、历时长,致中下游干流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 长江的洪水,按暴雨地区分布和覆盖范围大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全流域型洪水,如1931年、1954年、1998年洪水;另一类是区域性洪水,如1981年、1935年洪水。前一

防洪项目建议书

洪水项目建议书 0930090202 软件09-2 王中睿

项目的背景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 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亿的儿童、妇女及男人无法获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层面,水资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做的每项决策事实上都和水、以及水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有关。 我国自然灾害非常严重。南方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涉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设施遭受严重损失;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造成8个省(直辖市)大量水库、水电站和堤防受损,并形成众多的堰塞湖; 黄河遭遇了40年来最严重的凌汛,出现重大险情;全年有10个台风或热带风暴登陆,珠江发生了流域性较大洪水,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晚秋汛;东北、华北、西北和黄淮等部分地区发生了近5年来最严重的干旱,部分地区因旱发生饮水困难。面对罕见的自然灾害,水利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预案,调动全行业力量,全力以赴抗灾救灾,积极参与灾后重建,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 按1984年估计,中国江河平均年径流量为271×10亿立方米,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径流量只有世界人均径流量的四分之一,每亩耕地水量也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三分之二。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就空间分布来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0%,但耕地面积只为全国的36%左右;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只有全国的8%,而耕地则占全国的40%。从时间分配来看,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夏、秋雨量充沛,降水量大都集中在5~9月,占全年雨量的70%以上,且多暴雨。黄河和松花江等河,近70年来还出现连续11~13年的枯水年和7~9年的丰水年。中国地下水补给量约为7718亿立方米/年,其中长江流域最多,为2130亿立方米/年。

水利防洪规划

水利防洪规划 1 防洪规划的定义 防洪规划是指防治某一流域、河段或者区域的洪水灾害而制定的总体安排。根据流域或河段的自然特性、流域或综合规划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安排,研究提出规划的目标、原则、防洪工程措施的总体部署和防洪非工程措施规划等内容。规划类型一般有流域防洪规划、河段防洪规划和区域防洪规划。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区域的综合规划;区域或河段的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的防洪规划。防洪规划是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防洪规划中必须首先充分认识河流的洪水演进特性,包括河湖对洪水的自然调蓄作用,天然河道宣泄洪水的能力以及大洪水漫溢泛滥的情况。它是一种战略性计划,对河道治理及防洪设施的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 2 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是指根据所在流域的洪水特性、历史洪水灾害,规划范围内国民经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对防洪的要求以及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技术等条件,考虑需要与可能,研究防治毁灭性灾害的应急措施。防洪规划必须全面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的目标。防洪经济效益是防洪规划的主要目标,此外还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充分考虑社会福利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 3 规划原则 防洪规划的指定应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遵循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景、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方案研究中,还要充分考虑防洪规律和上下游、左右岸的要求,处理好蓄与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并注意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3.1局部与整体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还不能完全控制。防洪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全局出发,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洪水。为了保全大局和重点保护对象的防洪安全,有时要做局部牺牲。重点保护对象一般指:洪水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毁灭性灾害的地区,如重要城市、工矿企业、交通干线、文物古迹或大面积农田等。 3.2近期与远期洪水灾害直接威胁人身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历次洪水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有所差别。要根据各地区或部门对防洪的要求及国家和地方的财力,分轻重缓急,分阶段、有计划地逐步提高不同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和一般地区防御常遇洪水灾害的要求。 3.3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一般耗资很大,并需占用大片土地;非工程措施可用较少投资,减轻洪灾损失,是防洪灾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规划中要研究二者的结合,重视非工程措施的安排和建设。 3.4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在人均、单位土地面积水资源量偏低的流域,河流的开发与治理要考虑综合利用,兴利与除害统筹兼顾,把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处理好蓄与泄的关系:山丘区一般以蓄为主,修建山谷水库、水土保持工程,拦蓄洪水,消减水沙洪峰;平原区一般以泄为主,并辅以分蓄洪措施,合理安排洪水出路。如“松花江防洪规划”具体遵循以下原则:①充分发挥现有防洪工程的作用,近期以整顿、挖潜为主,争取少花钱多办事。②兴建控制性水库与堤防工程相结合,水库工程应结合兴利考虑防洪等综合利用的要求。③防洪标准选定及防洪治理措施上充分考虑近期与远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突出体现城市与主要河段防洪的重要性。又如“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城市防洪规划”遵循的原则如下:“为提高该区的综合抗洪能力,解除安邦河两岸的洪水威胁,确保城市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三江平原综合治理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突出防洪重点,上、下游兼顾的原则,选择经济指标优越,技术切实可行的方案。达到占地少,动迁少,工程坚固,防洪效果好的目的。”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简本) 前言 长江流域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流域广大地区暴雨洪水很大,特别是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而严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重视长江防洪减灾工作,领导、组织广大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建设,提高了防洪能力。1990年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以下简称《长流规》)和1999年批转的《水利部关于长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流域的防洪减灾作了全面安排,在流域防洪建设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快,尤其是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流域水情、灾情、工情等发生了变化,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利部布置了开展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编制的工作。

根据1998年10月水利部《防洪规划任务书》的安排及要求,结合长江流域的具体情况,长江委编制完成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工作大纲》,并组织流域内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开展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工作。太湖水系是长江下游重要水系之一,其流域防洪规划水利部已安排太湖流域管理局另行编制,本规划只纳入太湖流域的经济社会状况资料。 2005年1月19日~21日,水利部组织召开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审查会,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及特邀专家审查通过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本次规划是在《长流规》和其后开展的有关专题研究工作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特点:(1)通过调查、收集及测量,获取了流域最新的经济社会、水文、地形资料;(2)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及专题研究工作;(3)根据防洪出现的新情况,调整了规划思路;(4)利用新资料,开发新技术,贯彻新思路,提出防洪规划新成果。 2008年7月,国务院以国函[2008]62号文正式批复本规划。 1 流域防洪形势

太湖流域水利形势

太湖流域水利形势 一、流域概况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行政区划分属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安徽省,总面积36895km2,占全国面积的0.4%。其中,西部山丘区、中部平原区分别占流域面积的20%、80%。2007 年流域人口4917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7%,国内生产总值(GDP)达28648 亿元,占全国GDP 的11.6%。 太湖流域河网如织,湖泊棋布,水面面积达5551km2,水面率为15%。流域河道总长约12 万km,河道密度达3.3km/km2,河道平均坡降约为十万分之一,汛期水流流速仅为0.3~0.5m/s,受潮汐顶托影响,排水困难。流域湖泊面积3159km2 ,其中太湖湖区水面积2338km2。流域以太湖为中心,呈周边高、中间低的碟状地形,主要有苕溪、南河、洮滆、黄浦江、通长江与杭州湾等水系。京杭运河穿越流域腹地及下游诸水系,起水量调节和承转作用。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典型灾害 2.1流域水资源与开发利用 太湖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76.0 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 160.1 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53.1 亿m3,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重

1 复计算量为 37. 2 亿m 3。本地水资源量短缺,远小于现状实际总用水量,主要依靠调引长江水和上下游重复利用弥补。 流域本地供水主要以地表水源为主,除取用本地河网水量外,也直接取用长江和钱塘江水量。现状本地河网供水 221.7 亿m 3(含沿长江口门引 水 补 充量,多年平均 引 水 量 6 2 . 6 亿 m 流域地表水资源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现状 2508.6km 评价河长中,全年期水质劣于Ⅲ类的占 85.7%,劣于Ⅴ类的达 64.2%。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仅为 10.8%,省界河流监测断面 75.0%劣于Ⅲ类。太湖流域主要湖泊水体呈富营养化水平,太湖全湖平均水质劣于Ⅴ类, 呈中度富营养化水平。 2.2典型灾害 特殊的气候及地形地貌使得太湖流域洪涝灾害频繁,灾害损失严重。梅雨和台风暴雨是造成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了 1954 年、1991 年大洪水和 1999 年特大洪水。1954 年太湖水位达 4.65m ,近 25%平原受灾。1991 年太湖水位达 4.79m ,当年直接经济损失达 113.9 亿元,约占当年GDP 的 6.7%。1999 年太湖水位达 4.97m ,当年直接经济损失达 141.3 亿元,约占当年 GDP1.58%。 太湖流域遇少雨年份也会出现干旱,山丘高地易因旱成灾。新中国成

中国水利年鉴1996_江河治理与开发-海河流域-前期工作

试验研究”。 在水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如下研究:“珠江流域(片)水环境质量调查研究报告”。 在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伶仃洋水沙特性研究”、和“含盐度对泥沙运动规律影响研究”。(王晋)【国际交流与合作】1995年,珠江流域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珠委共派出5个代表团,访问了1个国家,出访达39人次,正在开展的对外合作项目有3项。1995年4月,珠委组织珠江流域各省(区)水利水电厅局赴美国进行水资源开发考察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美国的水电开发与地区经济的关系、流域的梯级开发、水电站建设资金的筹措与政府有关的政策等,并寻求在经济方面进一步合作的途径。该考察团共14人于4月15日成行,在二周时间内,访问了美国联邦垦务局、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和加州南区水利局等单位,参观中,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所属的BVI公司与珠委在技术人员的交流和培训上达成了合作的意向,此外,南加州水利局也对与珠委合作表示了兴趣,提出要加强交流和往来。 1995年4月,经中国和泰国科学技术联合会第十三届会议批准,将“应用遥感技术研究中国珠江河口伶仃洋与泰国湄南河口水沙运动”和“应用遥感技术研究广东惠来县和泰国洛神府披平县土壤侵蚀”两个项目作为中泰两国长期合作项目。 1995年,珠委会同珠委科学研究所与越南进行了合作,并以此为契机,向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展示珠委在河口整治方面的实力和经验。7月,珠委组织代表团一行6人起程赴越南胡志明市和河内市,考察了越南的同奈河、九龙江流域,分别与越南南部水利科学研究院、越南水利与经济研究院签订了《关于水利科学与技术合作意向书》。9月,以越南南部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为团长的越南水利代表团一行6人访问珠委,就双方的合作进行了具体的磋商。代表团考察了蕉门围垦工程、深圳河整治工程,以及珠委科学研究所位于里水的试验基地,经过洽谈,越南拟与珠委就同奈河、九龙江河口河工模型与珠委合作,并准备购买珠委的生潮设备。 1995年,珠委积极促进与澳门就珠江河口珠海—澳门附近水域综合治理规划开展合作。(王晋)【国际河流的开发】1995年3月上旬编制了《红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中下游)综合利用规划查勘工作计划》,珠委勘查设计院相应编制了《红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中下游)综合利用查勘工作大纲》,由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珠江水利委员会、云南省水利电力厅等部门共同组成查勘组,对两河流域进行现场查勘,行程7个地(州、市)31个县,约4000多k m,对工程建设、规划坝址、规划灌区、防洪堤坝、界河治理、国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重点查勘,并于1995年10月19日以珠水规技[1995]36号、云水规技[1995]80号文向水利部上报了《红河流域综合利用任务书》和《澜沧江流域(中 下游)综合利用规划任务书》。(王晋) 海河流域 【前期工作】 一、勘测 天津勘测设计院1995年围绕前期工作完成规划 设计勘测实物工作量为:钻探5958.02标准米,平硐266.0标准米,竖井816.52标准米,坑槽2621.72标 准立方米,物探5378标准点,地质工日17483工日,工 程测量41.15标准平方公里,水文测验1.50标准站年。 二、规划设计 (1)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补充。官厅水库水污 染防治对策研究,完成了调研、资料收集,目前正在编 写专题报告;潘家口水库面污染调查与研究,完成了工 作大纲;卫河下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完成了技术工 作大纲。 (2)海河流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编报了规划项目 任务书和一期三个河口规划技术大纲,分别通过了水 利部和水规总院的审查;完成了海河、独流减河、永定 新河三河口有关资料收集,召开了有关专家参加的研 讨会;完成海河口和永定新河口地形图测量和海河口 全潮水文观测,以及导堤工程清水定床物模试验。此外 还开展了挡潮闸纳潮冲淤中间试验和漳卫新河口泥沙 冲淤规律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滦河水能开发利用规划。进行了调研和收集资料,完成了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区间水电开发研究报告。 (4)边界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完成了漳河上 游引水调度研究工作大纲,对滹沱河、卫河、卫运河水 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完成了有关资料收集。 (5)海河流域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已报送了中间成 果及相应图表,目前正在编写报告。 (6)大清河、永定河下游地区超标准洪水安排规划。已完成数字模型的开发、基本资料的整理,现正在 进行模型调试、验证。 (7)卫河河道及坡洼治理规划。已完成规划报告和 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工作,目前正进行补充修订。 (8)漳河上游治理规划。已完成规划报告,报有关 部门征求意见,现正进行补充修订工作。 (9)正义峡水利枢纽。完成了《正义峡水利枢纽可 行性研究阶段选坝报告》。 (10)迈湾水利枢纽。4月通过了由规划总院组织 的对《海南省迈湾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水文分析报告》的审查;7月完成了《海南省南渡江迈湾水利枢纽工程 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库淹没处理设计专题报告》;9月完

常熟市城市防洪规划文本

第一章城市概况 一、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一)、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 常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市域处东经120°33ˊ~121°03ˊ,北纬31° 31ˊ~31° 50ˊ。东邻太仓,南接昆山、湘城,西连无锡、江阴,西北与张家港接壤,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 境域略成荷叶形,东西宽49公里,南北距37公里,全市总面积1264.39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江滩水域面积106.49平方公里)。行政区划设15个建制镇和虞山林场。 市境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高程大多在3~7米之间(吴淞基面,下同)。望虞河、盐铁塘纵横贯穿全境,将全市分为虞西、阳澄、滨江三个片。望虞河以西属虞西片,地势高亢,微有起伏,地面高程约5~7米,称虞西平原。望虞河以东,盐铁塘以北属滨江片,地势偏高,地面高程大都在5~6米,称滨江平原.望虞河以东,盐铁塘以南称阳澄片,地势低洼,河湖密布,地面高程约2.5~4米,称阳澄圩区。尚有顾山、福山诸丘、虞山等孤丘分散分布在境域西北和城西。 境内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是支配本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最高气温38.2°C,最低气温-11.3°C,

年平均温度15.4°C。年平均降水量1030.8mm,年平均蒸发量1100mm,年平均无霜期243天。 境内降水量不但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也很大。据常熟站实测资料统计,从1922年至今,年降水量最大为1694.2mm(1931年),最小为352.7mm(1922年),最大为最小的4.8倍;汛期降水量年际变化更大,最大为1005.1mm(1931年),最小为180.3mm(1978年),最大为最小的5.6倍。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的降水量平均占年降水量的54%。最大日降水量为220mm(1962年9月5日),最大三日降水量341mm(1962年9月4日~6日)。 (二)、所处水系、水文特征 1、水系 常熟地处长江流域下游,属太湖水系,亦是太湖水系的下游。 境内水网密布,湖荡较多,河港纵横,集镇临河,村落傍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主要引排河道就有23条,望虞河、张家港为流域性河道,白茆塘、常浒河、盐铁塘、元和塘、锡北运河、七浦塘为区域性河道,北福山塘、南福山塘、耿泾、海洋泾、辛安塘、蛇泾、苏家滃、大滃、尤泾、三泾、金泾、徐六泾、青墩塘、环城河为县级河道,还有81条乡级河道,468条村级河道,4971条生产河和许多上浜河、天落潭分布在各地。水面积较大(200亩以上)的湖荡有13个,主要有昆承湖、尚湖、南湖荡、嘉菱荡、湖圩等。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可供引、排、调、

流域防洪规划大纲范本

江河流域(区域)防洪规划勘测 设计工作大纲范本(试行) BIDR/J005-2004 2004-03-01发布2004-03-01实施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编写说明 本工作大纲范本以《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为基本要求,结合我院已完成的流域(区域)的防洪规划工作,总结以往编制防洪规划的经验,按照“QMS2000.D30勘测设计工作大纲编制和管理”的要求进行编写。本大纲针对流域防洪规划中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工作内容和质量、深度要求,对主要问题提出了编制大纲中应注意的问题。实际工作中,应针对不同流域(区域)的防洪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勘测设计工作大纲。 本大纲范本自2004年3月1日试行。在实施过程中,如对大纲范本的内容、格式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或还需补充编写哪些大纲范本,请及时将意见或建议以书面形式或电子邮件方式,反馈至技术质量处。 批准:杜雷功 技术质量处:熊明武 审阅:吴颖民郑永良 校核:任晓枫 编写:杨洪书

江河流域(区域)防洪规划勘测 设计工作大纲 技术[YYYY]NN号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年月

批准:审定:技术质量处:经营及项目管理处:设总(项目负责人):编制:

目录 1 流域概况 (1) 1.1 地理位置及河流水系 (1) 1.2 地形及地质 (1) 1.3 水文气象特征 (1) 1.4 经济社会概况 (1) 1.5 规划沿革及规划实施情况 (1) 1.6 防洪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2 任务来源 (1) 3 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2) 4 规划原则和任务 (2) 4.1 规划原则 (2) 4.2 规划任务 (2) 5 规划依据 (2) 6 基础资料 (2) 6.1 水文气象泥沙资料 (3) 6.2 地质测量资料 (3) 6.3 经济社会资料 (3) 6.4 规划设计成果收集 (4) 6.5 其他需要收集的资料 (4) 7 工作任务及要求 (4) 7.1 水文分析复核 (4) 7.2 防洪保护区划定和防洪标准确定 (5) 7.3 现状防洪体系评价 (5) 7.4 防洪体系总体布局研究 (6) 7.5 防洪水库规划 (7) 7.6 上游山洪及泥石流防治规划 (8) 7.7 中下游河道整治规划 (8)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市长,各位副市长,各位同志: ****市城市防洪规划工作委托扬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20XX年9月30日通过省、市专家和相关部门的评审。10月22日、20日分别向市人大常委,政协常委作了汇报,并听取了意见,现将防洪规划情况向政府常务会议作报告。 一、规划范围、原则、依据、标准 (一)规划范围: 本防洪规划范围:东临龙河、沙河,南抵长江,西到管道路、潘家河,北至宁启铁路,保护面积96.67平方公里,覆盖了****城区、经济开发区和汽车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用地控制范围。为****城市长期发展留有余地。本规划重点解决****城区和经济开发区防洪治涝问题。化工园区、汽车工业园区、仪化片区的防洪详细规划另行编制。

(二)规划原则: 以流域规划为依托,防洪治涝为主,结合环境改善,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兼顾,分期实施。防洪丘陵山区蓄泄兼筹,以泄为主,平原区拓浚河道、加固堤防、以挡为主,按照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要求,采取治理措施。完善以真州镇为中心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排水实现高低分开,分区治理,平原区以自排为主,抽排为辅,圩区立足抽排,相机自排。一般情况下,减少机排,降低防洪排涝成本。在满足防洪治涝要求的同时,兼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水生态系统和水陆交通要求。坚持防洪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协调原则,建立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防洪体系;防洪规划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防洪规划要服从流域防洪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三)主要依据: 《水法》、《防洪法》; 《江苏省防洪条例》(1999年)、《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解析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新成果

收稿日期:2006-06-10 作者简介:陈肃利,男,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规划处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1-4179(2006)09-0016-03 解析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新成果 陈肃利 胡维忠 (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10) 摘要: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构建长江和谐防洪体系的指导性文件。阐述了1998年大水后编制长江流域防洪规 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对《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中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继承和发展,从规划思路、防洪区的划分和防洪标准的确定、各类防洪工程措施和防洪非工程措施规划等方面,解析了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新成果。关 键 词:防洪规划;必要性;新成果;长江流域中图分类号:T V212.4 文献标识码:A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共有人 口4.2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4%;G DP 3.18万亿元,占全国的36%。由于流域广大,地区暴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导致洪涝灾害频繁、严重,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长江流域的重要经济地位和艰巨防洪治理任务,决定了长江防洪治理事关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1 修订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必要性 1998年以前最近一次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工作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编制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时开展的,其成果反映在1990年9月由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以下简称《长流规》)中。《长流规》编制以来,特别是1998年长 江大洪水后,国家加大了以堤防加固为重点的长江防洪建设的投入,1998~2004年期间,共安排投资约76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533亿元)加高加固了长江中下游干支流堤防5341km ,使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达到了规划标准;对长江中下游1400余处圩垸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恢复水面面积2900km 2,恢复调蓄容积约130亿m 3;对部分干支流河道、洞庭湖区、鄱阳湖区进行了整治及清淤疏浚;开工建设了紫坪铺、皂市、江垭、港口湾、廖坊、大房郢等一批具有防洪作用的水库,对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加强了重点分蓄洪区安全建设和重点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设;进行了长江上游“五江一河”和其他重要支流的堤防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1994年开工建设的三峡工程是长江治理开发的一项关键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使荆江河段防洪能力由目前约10a 一遇提高到100a 一遇,避免特大洪水造成毁灭性灾害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1998年以来,长江流域防洪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一大批防洪工程已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长江防洪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防洪形势发生了变化。 三峡工程建成后在对长江中下游发挥巨大防洪作用的同时,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相当长时期内三峡水库下泄水流的含沙量明显减少,坝下游河道将发生冲淤调整,引起河道的泄流能 力、槽蓄量及荆江三口分流等的变化,对长江中下游防洪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三峡水库的蓄泄调度也将引起长江中下游水情变化。 1998年大水带给人们很多的启示,各方面对如何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有了新的深层次的思考,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如果过度地利用洪泛区或侵占江湖滩地,不加限制地与洪水争地,不给洪水留有必要的出路,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此外,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大中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社会财富日益增长,洪水造成的损失将不断增加。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对防洪保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998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应编制流域防洪规划,同时明确了防洪规划是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防洪法》和中央领导指示精神,总结多年来的防洪经验,特别是根据1998年长江的防汛实践,结合新的水情、工情、新出现的问题,对防洪新的认识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考虑到三峡工程的作用及影响,对长江流域防洪规划进行补充及完善,是将防洪进一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的需要,是全面贯彻执行《防洪法》的具体要求,是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需要,是指导今后长江防洪建设的要求。因此,1998年大水后在《长流规》基础上修订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十分必要与紧迫的。 2 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新成果 1998年10月,水利部布置开展防洪规划工作,并提出《防洪 规划任务书》。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在总结以往规划、研究成果和历年长江治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深入调查,收集了大量最新的经济社会、水文、地形地质资料,进行必要的补充勘测,遵照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结合新的形势,编制提出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对今后20a 长江流域的防洪建设和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是21世 第37卷第9期人 民 长 江 V ol.37,N o.9 2006年9月 Y angtze River Sep., 2006

太湖流域重要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水利技术规定

太湖流域重要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水利技术规定 (试行)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 二〇一二年七月

1 总则 1.0.1为加强太湖流域河湖管理,保障防洪、供水、水生态安全,规范太湖流域重要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管理,明确建设方案编制的水利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1.0.2本规定主要适用于太湖、太浦河、望虞河、新孟河等太湖流域重要湖泊、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建设方案、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和评审,是建设方案审查许可的主要技术依据。 1.0.3太湖流域重要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流域综合和专业规划、专项规划,符合有关水利规程规范要求,并遵循严格保护、依法审批、等效替代、占用补偿的原则。 1.0.4建设项目除执行本规定外,并应符合国家、地方有关行业现行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2 基本规定 2.0.1 建设项目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太湖流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要求。建设项目严格禁止以下行为: 1 禁止围湖造地或围垦河道;禁止损毁堤防、护岸、闸坝等水工建筑物和防汛设施、水文监测和测量设施、河岸地质监测设施以及通信照明等设施;在堤防安全保护区内,禁止进行打井、钻探、爆破、挖筑鱼塘、采石、取土等危害堤防安全的活动。 2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有毒有害物品仓库以及垃圾场;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堆放、倾倒、掩埋、排放污染水体的物体。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3 禁止在水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监测断面上下游各

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一、流域防洪形势 (一)流域概况 海河流域位于东经112°~120°,北纬35°~43°之间,西以山西高原与黄河流域接界,北以蒙古高原与内陆河接界,南界黄河,东临渤海。流域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辽宁和内蒙古等八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总面积31.8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3.3%。 海河流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2005年,海河流域人口1.32亿,占全国的10%;国内生产总值2.14万亿元,占全国的14%;人均GDP1.62万元;粮食总产量5592万t,占全国的12%。 海河流域包括海河和滦河两大水系。海河水系的漳卫河、子牙河、大清河(称海河南系)及永定河、北三河(潮白、北运、蓟运河)(称海河北系)呈扇形分布。徒骇马颊河位于海河水系南部平原,毗邻黄河,单独入海。滦河水系位于流域东北部,由滦河及冀东沿海诸河组成,各河均单独入海。 (二)水文特征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539毫米,且年内分配非常集中,汛期(6~9月)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5%-85%,往往集中在一两次暴雨。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具有连枯连丰的特点。 流域暴雨形成的洪水,洪峰高、洪量集中,预见期短,突发性强,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给防洪减灾和雨洪利用增加了难度。 流域山区水土流失严重,以永定河、滹沱河和漳河等尤为突出,洪水含沙量大,造成水库淤积严重。 (三)洪涝灾害 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是灾害损失严重的地区。据统计,1469年至1948年的480年间,流域内发生水灾194次,其中大水灾14次,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十分惨重的损失。新中国成立后,流域内发生水灾22次,其中大水灾3次。1963年海河南系发生特大洪水,受灾人口4079万,直接经济损失约80亿元。1996年海河南系又发生了1963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洪水总量虽然相当于1963年的24%,但经济损失约400亿元。 (四)防洪形势 海河流域防洪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华北平原,特别是首都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等重要城市,京广、京山、京九、津浦、石德、京原等主要铁路干线,京深、京福、京津塘、京沈等高速公路,"104"、"106"、"107"等国道,胜利、中原、华北、大港等油田以及主要通信干线的安全。 党和国家对海河流域的防洪工作高度重视,经过50多年的治理,海河流域防洪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1963年发生大洪水以后,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流域内已建设大型水库31座,控制山区流域面积85%以上,防洪库容147亿立方米;规划建设了28处蓄滞洪区,总容积173.31亿立方米,已修建骨干堤防3535公里。海河水系已形成了"分区防守、分流入海"的防洪格局,初步形成了由水库、河道、蓄滞洪区组成的流域防洪体系。随着流域内经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之流域的水情和已有工程状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现有防洪基础设施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区域防洪标准较低。关系到京津地区安全的北运河、潮白河防洪标准只有20年一遇;城市防洪建设滞后,除京津两市防洪标准较高外,其它大中型城市防洪标准只有20-50年一遇。二是河道行洪能力严重衰减。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中下游平原大面积地面下沉,多数堤防高度不够;由于多年干旱,河道径流量减少,流域内主要河流入海尾闾和部分骨干行洪河道淤积严重,泄洪能力明显降低。三是蓄滞洪区防洪安全建设速度缓慢,启用难度大。目前还有近400万群众亟待解决防洪安全避险问题。四是山前支流治理标准低。卫河、滏阳河及大清河上游支流防洪标准只有3-5年一遇,1996年8月的洪水造成多处堤防决口。五是非工程措施和防洪管理比较薄弱,流域洪水预警、预报和防洪决

加强浦东新区海塘、防汛墙专用岸线单位行业管理探讨

加强浦东新区海塘、防汛墙专用岸线单位行业管理探讨 发表时间:2014-09-17T09:23:26.03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4年第6期供稿作者:石雄 [导读] 浦东新区海塘、防汛墙作为整个浦东新区防汛防台体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浦东新区乃至整个上海最前沿的防汛工程。 石雄 (上海市浦东新区海塘管理署上海浦东新区 201200) 摘要:浦东新区地处东海之滨,每年均不同程度遭受台风、潮汐的侵袭,浦东新区海塘、防汛墙在防御台风、高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浦东海塘、防汛墙专用岸段行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合理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海塘防汛墙专用岸段管理分析 引言 浦东新区海塘、防汛墙作为整个浦东新区防汛防台体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浦东新区乃至整个上海最前沿的防汛工程,为保障浦东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社会稳定、浦东新区新区建设和生产的正常进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浦东新区工农业生产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特殊地位。 1 浦东新区海塘、防汛墙基本概况 1.1浦东新区行政区划 自2009 年 4 月 24 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南汇区划入浦东新区后,浦东新区区域面积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40.9万人,现辖12个街道、24个镇。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44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610亿元。分布着自贸试验区、世博前滩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地区、国际旅游度假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等七大重点开发地区。 1.2浦东新区台风、潮汛情况 浦东新区地处东海、杭州湾北岸,长江出海口和黄浦江的汇合处,三面环水,沿江、沿海易遭受受台风、潮汐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统计表明,上海市平均每年受台风影响2次,最多时一年可出现7次(如1990年);最少时一次也没有(如1950年,2006年也几乎没有台风影响)。每年从5月到10月均可能受台风影响,但8~9月台风次数较多,台风影响上海平均持续2~3天,长的可达5~6天,短的不足1天。多年来水文数据显示:外高桥水文站平均每年汛期超 4 m以上潮位 59 次,最高达 5.99 m ;黄浦公园水文站超4 m 以上潮位 41次,最高达 5.72 m 。 1.3浦东新区一线海塘、防汛墙设施现状及属性分类 浦东新区沿海海塘一线北起吴淞口港务局工人疗养院墙东侧,西止奉贤交界,总长117.812公里,其中公用岸段长度为18.180公里,占总长度的15.43%。专用岸段长度为99.632公里,占总长度的84.57%。 浦东新区沿黄浦江防汛墙北起吴淞口港务局工人疗养院围墙东侧,南至闵行区界临江水厂,总长65.307公里(含支流)。公用岸段长度为11.781公里,占总长度的12.05%。专用岸段长度为53.526公里,占总长度的87.94%。 根据《上海市海塘管理办法》、《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保护办法》的规定,海塘、防汛墙分为公用岸段和专用岸段,浦东新区公用岸段由浦东新区海塘(防汛墙)管理署实施管理;专用岸段由专用岸段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进行建设和管理,浦东新区海塘(防汛墙)管理署负责行业管理。 2浦东新区海塘、防汛墙的专用岸段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浦东海塘、防汛墙的专用岸段还未全部达到规划的设防标准 根据《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上海市海塘规(2011-2020年)》,到2020年,上海大陆及长兴岛主海塘防御标准将提升为200年一遇高潮位加12级风。浦东新区一线海塘总长117.812公里,全部岸段中专用段99.632公里,截止到2013年末,已达到200一遇叠加12级风设防标准61.722公里(占专用段长度61.95%),未达标37.907公里(占专用段长度38.05%)。 在《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国务院关于太湖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中提到,“上海市黄浦江干流及城区段按1000年一遇高潮位设防”。浦东防汛墙总长65.307公里(含支流),未达到千年一遇防标准公里1.414公里,都为专用段岸段。全区还有近40公里专用岸段堤防未能达到规划的设防标准,还没有完全形成防御强台风叠加高潮位等较大灾害的能力。 2.2浦东海塘、防汛墙专用岸段设施存在薄弱环节 浦东新区原来没有防汛墙,防汛墙都是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在原有设施上多次加高加固建成的。自1989年开始全面加高加固进行建设进行千年一遇达标建设以来,至今也已有二十多年了,历年来虽然基本上能经受台风及天文大潮的考验,但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结构老化、强度不足、基础结构薄弱、防汛墙墙顶标高已低于原设计标高超过0.2米以上等问题,容易在高潮位时出现渗漏、管涌而造成险情。例如在2013年“菲特”台风和天文大潮汛共同影响时,怡德物业(原上港集团新华港务公司)段防汛墙陆域侧电缆井(地势较低处)有少量水溢出。上海林昌实业有限公司段防汛墙地面有冒水现象,长度约有50米。 浦东新区一线海塘大都通过滩地抛石在滩涂上圈围形成,塘身是用土工布袋吹泥泥沙填筑,外坡混凝土护面。采用这样结构形式会产生海塘大堤沉降大、沉降不均匀的问题,而且会产生土工布袋破损,造成吹泥流失,引起大堤内部空洞、塌陷。2012、2013年分别在浦东新区专用岸段临港大堤、东滩四期大堤出现了大堤沉降塌陷,甚至内部空洞等问题。 2.3专用岸段单位基本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养护工作未能落实常态化。 有些专用岸段单位占用的长度很小,有的企业从经济效益考虑,沿线专用岸段单位中大都没有专业的管理部门和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岸段进行管理和养护,主要由单位的生产部门、保卫部门、或后勤部门兼职管理,管理工作没有专业性,容易造成防汛管理工作疏忽。部分专用岸段单位缺乏养护意识,也有部分单位效益较差,无力承担正常的维修养护所需资金,疏于进行日常的维修养护工作,维修养护工作主要靠损坏后突击式维修,维修养护工作没有常态性,给防汛工作带来了隐患。 2.4 专用岸段单位管理存在薄弱,有违反管理法规的现象 专用岸段单位自行建设、管理、维护岸段,所以有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特别是68家沿江码头岸段企业,存在着使用过程中损坏防汛设施、违章搭建、在禁止范围内违章堆物、违章靠泊等现象屡禁不绝。极易造成防汛墙倾斜、开裂、下沉甚至坍塌等危险情况,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