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镇江市城市防洪规划-镇江市水利局

镇江市城市防洪规划-镇江市水利局

镇江市城市防洪规划-镇江市水利局
镇江市城市防洪规划-镇江市水利局

镇江市城市防洪规划(2014—2030)

文本

镇江市水利局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目录

1 总则 (1)

2 现状分析 (4)

3 工程规划 (12)

4 保障措施 (31)

5 附则 (31)

1 总则

1.1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镇江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防洪减灾工作,完善城市防洪减灾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城市防洪骨干工程和防洪治涝体系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编制《镇江市城市防洪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1.2本规划明确了城市防洪治涝标准,确定了河道规划规模,提出了水域空间管理控制要求,统筹安排城市防洪减灾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为防治洪涝灾害提供技术依据。

1.3 本规划为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城市总规中综合防灾减灾部分的深化和完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工程规划、专业规划涉及防洪、排涝部分,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在服从城市总规的同时,应符合本规划的规定和要求。

1.4 规划依据

1.4.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9年修订)

1.4.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09年修订)

1.4.3《江苏省防洪条例》(2010年修正)

1.4.4《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2012年修正)

1.4.5《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1年)

1.4.6《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1.4.7《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1.4.8《镇江市土地利用规划(2006~2020)》

1.4.9《长江流域防洪规划》长江委2008年6月(国函[2008]62号)批复

1.4.10《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1~2030年)》长江委2012年(国函[2012]220号)批复

1.4.11《江苏省防洪规划报告》江苏省水利厅2011年1月

1.4.12《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发改地区[2013]814号

1.4.13《关于加强全省城市排涝设施建设管理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

20号

1.4.14《关于转发水利部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通知》苏水计[2012]22号

1.4.15《镇江市城市水系保护控制规划》镇政发(2010)73号

1.5 规划水平年

规划基准年2014年,近期水平年2020年,远期水平年2030年。

1.6 规划范围

本规划以城市总规确定的360km2中心城区为重点,外延至与中心城区防洪密切相关的上下游地区,包括上党、新丰、丁岗、大路、姚桥等5个新市镇,规划范围总计734.7km2。

1.7 规划分区

根据河道自然分水岭、防洪风险来源,结合行政区划,将城区划分为高资片区、中心河片区、金山湖片区、江南运河片区、捆山河以西片区和捆山河以东片区6个防洪规划分区(见图1-1),规划范围734.7km2,保护人口114.2万人。治涝规划分区同样划分为6个排涝区,与防洪规划分区一致。

图1-1 镇江市城市防洪规划分区图

1.8 规划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

范规划为依据,按照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统筹处理流域防洪、区域治理与城市防洪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长江洪水、南部山洪与地区涝水之间的关系;全面加强防洪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加强金山湖等城市内部重要水域保护,加强社会化减灾措施建设,充分发挥防洪减灾体系综合效益;注重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与国土资源开发、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构筑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防洪减灾体系。

1.9 规划原则

(1)坚持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城市防洪第一任务,实施科学防洪、综合治理,达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2)坚持防洪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并适度超前,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3)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妥善处理流域防洪、区域治理、城市防洪之间以及整体与局部、上游与下游、洪与涝的关系,统筹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能力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防洪工程设施综合功能和整体效益。

(4)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在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依法防洪,强化防洪管理,提高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完善防洪建设体系和防洪应急机制。

(5)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和实施步骤,优先安排事关全局的重点工程和基础薄弱片区的建设项目,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1.10 规划目标

到2020年,城市防长江洪水能力达到100年一遇标准,山洪治理标准基本达到20年一遇,其中主城区山洪治理标准向30年一遇过渡,基本建成现代化防洪调度系统,初步建立规范化的防洪管理体系和制度化的防洪保障体系,形成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海绵城市建设相适应的防洪减灾体系框架。

到2030年,城市防长江洪水能力达到100年一遇标准,山洪治理标准达到20年一遇,其中主城区山洪治理标准达到30年一遇,建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

1.11 规划标准

综合规范、规划和城市发展要求,确定镇江城市防洪治涝标准如下表1-1,城市水面率控制指标如下表1-2。

表1-1 镇江城市规划防洪治涝标准

表1-2 镇江城市各片区规划水面率

注:金山湖片区现状水面率不含金山湖。

2 现状分析

2.1洪涝区分

镇江城市地形特殊,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区山洪和涝水共用排水河道,呈现“洪涝不分家”的特殊情况,因此规划范围内,仅主城金山大圩(8.46km2)、象山圩(4.58km2)、22处低洼易涝区(22.66km2)和高资沿江圩区(5.58km2),以及大路姚桥圩区(84km2)划入治涝范围,治涝总面积125.28km2,其余地区均列入防洪范围。

2.2防洪现状

镇江城市北濒长江,南依宁镇山脉,北部长江洪水绕城而下,南部山洪穿城入江,城市腹背皆受洪水威胁,防洪形势十分严峻。随着江堤达标建设和上轮城市防洪规划的实施,已基本建成城市防洪治涝体系框架,为城市防洪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2.2.1流域防洪现状

镇江城市境内流域河道包括长江和江南运河。

1. 长江防洪现状

镇江城市北依长江,防御长江洪水始终是城市防洪安全的首要任务。城市长江堤防西起高资便民河口,东至扬中夹江太平河口,按省编桩号岸线总长81.31km,其中堤防总长59.36km,其余为无堤高地段。沿江建有引航道闸站枢纽、焦南闸、丹徒闸、江南运河谏壁枢纽、龟山闸等多座控制建筑物。

城市防长江洪水安全主要依靠长江堤防。城市堤防于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80年代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加高培厚,1997年后又全面实施了江堤达标建设及上轮城市防洪建设,现状防洪能力基本达到50年一遇标准。其中主城区依靠现有长江防洪堤防和京江路路堤双重保护,按照可越浪考虑,基本达到百年一遇标准。

但由于城市堤防是多年建设逐步加高形成的,堤身堤基内在质量存在先天缺陷,部分堤段堤防未达标。部分敞口通江支河堤防还存在薄弱环节;部分病险中型建筑物未按设计标准拆建,仅采取应急加固措施,小型穿堤建筑物虽经加固接长,但设计标准较低。综合来看,镇江城市防长江洪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 江南运河防洪现状

江南运河自南向北穿过镇江城市,城区段总长5.2km,河底高程-1.5m~1.5m (吴淞基面,下同),底宽50m~90m,口宽100m~110m,建有重要湖西引排工程谏壁枢纽(包括干河节制闸及南北双向船闸,与东侧翻水河谏壁抽水泵站)。作为苏南地区的黄金水道,江南运河历经多次拓浚,1992年前为五级航道,1997年后升级为四级航道,2015年后扩浚升级为三级航道,较四级航道常水位4.2m以下增加过水断面约175m2,高水位7.2m以下增加过水断面约299m2,现状过水能力满足50年一遇行洪需求。

2.2.2城市防洪现状

1. 金山湖片区

金山湖片区主要防洪工程体系包括行洪排涝河道、在册水库和其他重要城

市水域。主城区行洪排涝河道主要有古运河、运粮河和虹桥港;在册水库主要为西山水库、回龙山水库、友谊水库等;重要城市水域主要有金山湖、塔影湖、四平湖、珍珠水库、八公洞水库、莲花洞水库等,片区现状水面率 6.12%(未计入金山湖)。

(1)行洪排涝河道

古运河是金山湖片区中部最重要的行洪排涝河道,它北起金山湖,东至江南运河,总长16.92km,集水面积80.85km2。其中京口闸至周家河口段长5.63km,称上段;周家河口至丹徒闸段长6.87km,称中段;丹徒闸至江南运河段长4.42km,称下段。1992~1999年对古运河上段进行了全面整治,整治标准不足20年一遇,整治后分别于2003年、2006年进行过河道疏浚清淤;2010年起,古运河中段按20年一遇标准进行综合整治;至2013年,中段已完成周家河口~经十二路4.24km 河段整治;古运河下段尚未进行整治,现状总体不满足20年一遇防洪标准。古运河支流周家河、四明河2014年进行了水环境综合整治,团结河、御带河未进行整治,现状不满足20年一遇防洪标准。

运粮河是金山湖片区西部重要的引排干河。1978年~1983年,对运粮河进行了全面整治;1991年,对运粮河西江口至金山桥段堤防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治理;2002年、2010年对运粮河金山桥~金山湖段进行了整治;2011年,在御桥港口东150m新建运粮河闸(原规划名为二摆渡闸);2014年11月开始对运粮河西江口~运粮河闸段实施水利血防综合整治工程,设计标准同时满足20年一遇暴雨和长流规▽8.85m港堤标准。运粮河闸东~金山桥段尚未整治,总体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运粮河支河御桥港上段近年已进行整治,但南徐大道~运粮河段未整治,现状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

虹桥港是金山湖片区东北部主要行洪排涝河道,1999年,对虹桥港按20年一遇标准进行综合了整治,原滚水闸翻建为节制闸与排涝站相结合的虹桥闸,现防洪标准已达20年一遇。

(2)在册水库

本区域南部山丘区建有多座在册小型水库,其中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3座,近年已全部完成除险加固,现状主要问题为水库淤积,蓄洪功能一定程度受损。

(3)重要水域

本区域重要水域主要包括金山湖、重点塘坝及省列湖泊3座。

金山湖是最主要的城市水体,现状湖面6.72km2,常水位5.8m,防洪控制水位7.5m,在引航道闸、焦南闸及环湖外堤建成后,金山湖被封闭成为可调可控的城市水域,防洪调蓄总库容1119.5万m3。该片区其他重要水域在城市开发建设中也逐渐得到了保护和恢复,已形成“挡、排、蓄”水利工程体系,使得本区域防洪标准已基本达到20年一遇。重要水域现存的主要问题有水面被挤占、部分人工湖泊补水设施不配套、坝体单薄、涵洞漏水严重、溢洪道损坏等,蓄洪作用日渐削弱。

2. 高资片区

高资片区位于镇江城市西翼高资镇,主要防洪来源为北部长江洪水和南部山洪。除长江堤防外,防洪体系还包括行洪河道和上游水库。行洪河道主要有高资港及其支河、虹桥港(炭渚港)、沙渚港、高资港、马步桥港、黄泥桥港,上游水库主要有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8座,片区现状水面率4.9%。

2005年以来,丹徒区实施河道清淤工程与水利血防工程,分别对沙渚港、高资港、马步桥港与黄泥桥港进行了河道清淤清障,按照20年一遇防洪标准对虹桥港实施了水利血防工程,上述工程的实施提高了该地区防御山洪的标准。高资港流域上游为低山丘陵,下游为低洼圩区,上游水系呈树枝状分布,支汊建有多座节节坝,近年来高资港从未进行系统治理,上游河道多为长藤结瓜型不规则形状,河道现状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

本区域多座小型水库近年已全部完成除险加固,防洪标准全部达规范要求。现状主要问题为水库淤积,蓄洪功能一定程度受损,部分水库溢洪河不畅,洪水在山涧漫流而下不归槽。

3. 中心河片区

中心河片区位于南部丹徒新城,防洪风险来源为上游山洪,主要防洪工程体系包括行洪河道、上游水库及沿河建筑物,片区现状水面率7.46%。

该片区主要行洪河道为中心河及其支河系,中心河总集水面积158.39km2,是丹徒新城洪水唯一出路。中心河干支流均分布在水库下游区域,河道水系呈树枝型,312国道以下河道为干流,支流汇水、干流行洪,河道上建有天喜闸、干坝闸、

莱村闸等多座梯级蓄水闸坝工程,幸福河口以下2.75km干河建有堤防。2005年对中心河丹徒境内干流6.48 km及上汊胜利河7.4 km进行整治,对部分干流建筑物进行了除险加固与更新改造,另一上汊小金河部分进行了整治。上述工程的实施提高了该区域防洪标准。但由于河道原设计标准偏低,加之312国道以东干流属边界河道,边界矛盾协调不畅,现状河道总体上不满足20年一遇防洪设计标准要求。

区域西部宁镇山脉南麓山丘区建有多座中小型水库,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2座。水库近年已完成除险加固,防洪标准全部达规范要求。现状主要问题为水库淤积,蓄洪功能一定程度受损,有些水库溢洪道不完整,洪水在山涧漫流而下不归槽。中心河干流上游有省列湖泊上下湖,现已编制完成湖泊保护规划,有待落实湖泊保护工程。

4. 江南运河片区

江南运河片区位于主城以东谏壁街道与京口工业园区,主要为运河两岸区域。区域防洪来源主要是两侧低山丘陵区山洪,防洪工程体系主要为行洪河道,片区现状水面率8.14%。

除江南运河与谏壁抽水站引河外,本区域无规模相对较大的排洪河道。2005年以来,京口区实施县乡河道清淤工程,分别对粮山河与雩山老鼠山沟进行了清淤疏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区域的防洪标准。但由于原设计标准偏低,上述乡级河道的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

5. 捆山河以西片区

捆山河以西片区位于镇江新区捆山河以西,主要为低山丘陵区,地势总体较高。防洪风险来源主要为长江洪水、上游山洪。除长江堤防外,主要防洪工程体系为行洪河道及其建筑物。河道主要有太平河、孩溪河、捆山河、大港河等,片区现状水面率4.3%。

2008年镇江新区对孩溪河临江段河道进行了血防整治,实施了降滩和硬质化护坡处理,现孩溪河已达20年一遇标准,堤防达到港堤标准。近期对太平河上段(纪庄隧洞南出口~S338省道丁岗桥)已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整治,中下段受边界矛盾制约,新区侧尚未进行整治,2012年丹阳市对太平河丹阳侧10.55km堤防进行了加固,目前,太平河总体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

捆山河位于本区域东部,总长17.43km,集水面积29.3km2,是排泄圌山南部山丘区洪水的主要排水河道。2013年按20年一遇标准对捆山河进行整治,北端龟山闸拆除重建,南端华山闸南移临近太平河,沿线泵站、桥梁、涵洞拆建。

区域北部沿江自排区有多条小型通江河道,包括北山河、大港河、韩桥河等。受地形条件的影响,上述河道自成小流域排水分区。暴雨期间,南部山丘区地表径流汇入河道后北排入江。上述河道河口基本不设闸控制,防御长江洪水需由河道堤防承担。北山河、大港河、韩桥河都已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了整治,其中大港河结合城市水环境改善的要求进行了综合治理。

近年镇江新区在丁岗、大港等镇分别修筑了多座人工湖,包括瑞湖、北湖、南湖、捆山河跃进河口人工湖、捆山河圌山入口人工湖等,增加了约0.66km2调蓄水面,扩大了城市水面率,提高了城市蓄洪能力。

6. 捆山河以东片区

捆山河以东片区位于镇江新区捆山河以东沿江圩区,地势低洼,主要防洪来源为长江洪水,主要防洪体系为长江堤防(已在流域防洪现状交代),内部属治涝问题,片区现状水面率6.7%。

2.3治涝现状

镇江城市排水呈多向排水格局,长江是最终受纳水体,长江水位对城市排水起决定性作用,通江河道干支流的过流能力、水位情况直接影响城市排水情况。城市排涝能力包括管网排水能力和河道泵站排水能力。

2.3.1管网排水现状

主城区现状地下排水管网的设计标准为一般地区1年一遇,重要干道、重要地区2~3年一遇。排水现状为雨污合流制与雨污分流制并存,老城区地下排水管网大部分为雨污合流制,总体上城市排水设计标准与管网排水能力偏低。截止2010年底,主城区雨水排水管道长度约452.55km(其中雨水管道长428.38km,合流制管道长约24.17km),排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达到86%。排水管渠出口主要分布在通江河道及其支流两岸。

2.3.2河道泵站排水现状

根据前述分析结论,城市大部分地区以自排为主,仅部分低洼地段靠泵站抽排,各片区河道泵站排水能力基本情况如下。

1. 金山湖片区

金山湖片区靠泵站抽排的低洼地区主要包括金山大圩、象山圩和22处局部低洼片区。

金山大圩位于运粮河和长江之间,总面积8.46km2,地面高程4m ~5.5m,圩内水系主要有头道河、二道河、跃进河等,近年均未进行过整治,现状水面率约8%;金山大圩现有多座泵站,向运粮河排水,排涝总动力22.5m3/s,圩区现有河道和泵站排水标准不足20年一遇。

象山圩位于主城东北部沿江,总面积4.58km2,地面高程4m ~5.5m,圩内水系主要有一夜河、前进港、友谊港和胜利港等,近年均未进行整治;沿江设有长江排涝站(15m3/s)和焦东排涝站(15m3/s),直接向长江排水,合计排涝能力30m3/s,圩区现有泵站排水能力满足20年一遇标准,但河道淤积严重,设计标准偏低。

金山湖片区其他局部低洼片区共22处,总面积22.66km2,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江和城市局部地区,现建有22座排涝泵站,合计排涝能力71.16m3/s,部分低洼排区排涝能力达3~5年一遇,但仍有部分低洼片区抽排动力不足3年一遇,暴雨时出现局部积水,排涝能力不足。

2. 高资片区

高资片区靠降雨抽排低洼圩区面积共5.58km2,其中沿江工业园区2.4km2。现有排涝泵站4座,合计抽排能力13.57m3/s,4个沿江农业圩现有排涝能力

2.7m3/s,李长荣石化、金海宏业园区与农业圩排涝标准均不足20年一遇。

3. 捆山河以东片区

捆山河以东为大路姚桥低洼圩区,总面积84km2,地面高程4m~6m,降雨主要由泵站抽排入江。圩内河网密布,主要河道有沙腰河、北沙腰河、五房河等,片区现状水面率 6.7%,圩区沿江建有6座排涝泵站,现有排涝能力总计47.74m3/s,排涝能力不足20年一遇。

沙腰河全长11.25km,是新区东部沿江圩区的引排骨干河道。2011年按20年一遇标准对9.50km河段进行了整治。除沙腰河外,圩内其他河道均未进行整治,河道现状排水能力不足20年一遇。

2.4水文成果

2.4.1现状防洪复核成果

本规划水文计算采用最新实测雨量资料,防洪设计降雨取用如下分析成果:p=5%最大24H降雨量213.8mm,p=3.33%最大24H降雨量233.2mm,p=2%最大24H降雨量256mm,洪潮遭遇选择20年一遇设计降雨遭遇长江镇江(二)站日平均潮位6.90m,同时按1954年实况高潮位校核。

经水文复核,古运河、运粮河干流行洪能力不满足20年一遇标准及1954年型暴雨洪水标准;金山湖现状库容不满足1954年型暴雨洪水标准;高资港、中心河、太平河干流行洪能力不满足20年一遇标准。

2.4.2现状治涝复核成果

镇江城区排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设计,城区河道按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6小时、1小时同频率暴雨控制不漫溢,城市雨水管道的设计标准采用3 ~5年一遇。规划各管网集水排水小片的雨水管渠设计3年一遇、4年一遇、5年一遇降雨强度分别为70L/(s·hm2)、76L/(s·hm2)和80.1L/(s·hm2),设计排涝模数分别是4.55 m3/s/km2、4.94 m3/s/km2和5.24 m3/s/km2。经水文复核,镇江城市局部低洼区与圩区中,共有15处局部低洼区、3处城市圩及5处农业圩抽排能力未达到规划标准。

2.5存在问题

镇江城市防洪现状存在以下问题:(1)长江堤防防洪能力不足百年一遇,部分穿堤建筑物设计标准偏低,存在安全隐患;(2)部分重要河道防洪标准偏低,断面较小,堤防单薄,影响山洪排泄与两岸防洪安全;(3)水库淤积现象普遍,功能受损;重要水域保护意识薄弱,人为侵占现象严重;湖泊水循环系统不够完善,影响防洪功能发挥;(4)城市排水设计标准偏低,管网排水和泵站抽排能力较为低下;(5)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涉水管理工作滞后。

3 工程规划

3.1 防洪工程规划

3.1.1分区防洪规划

1. 金山湖片区

金山湖片区为镇江城市主城区,镇江市行政中心所在地,区域总面积为176.3km2。该区域地形总体上呈南高北低,由南部山丘区逐渐向北部沿江倾斜。古运河、运粮河为本区域主要排洪河道,长江与金山湖是本区域地表径流主要承泄区。随着上一轮城市防洪规划快速推进,该片区形成了以沿江堤防、金山湖、古运河、运粮河、虹桥港、口门控制建筑物与抽排泵站等水利设施为屏障的防洪保护圈,防洪标准已得到较大的提高。

图3-1 金山湖片区

该片区洪水风险来源主要为北部江洪、南部山洪和本地涝水,根据现状复核和规划工程水文计算结果,规划对长江堤防按照防长江洪水100年一遇标准进行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城市防御流域洪水侵袭能力;按照山洪治理30年

一遇标准,整治古运河、运粮河,降低城市行洪排涝干河水位,为城市排水提供有利条件;系统疏导南部山洪,整治团结河、四明河、周家河,在团结河上游新建撇洪沟,将南部山洪通过人民沟向江南运河撇洪,减轻团结河下游丁卯街道防洪压力;对上游水库进行清淤保护,恢复水库调蓄能力;做好重要水域保护,维持城市雨水蓄积功能,增强自然抗灾能力;逐步恢复金山湖水面至8.8km2,增加金山湖调蓄能力。

2. 高资片区

高资片区位于镇江城市西部高资镇,区域总面积104.6km2。该片区现为新市镇、农业混合区,规划建设现代化港口、基础产业带和区域物流中心及配套适量规模的城市生活区,为发展中新城。该片区北临长江,自西向东分布多条县乡通江河道,分别为虹桥港(炭渚港)、沙渚港、高资港、马步桥港、黄泥桥港等,其中高资港为区域内山洪入江的主干通道,上游建有10座小型水库。

图3-2 高资片区

该片区防洪风险主要来源于北部长江洪水和南部山洪,规划对长江堤防按

照100年一遇标准进行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城市防御流域洪水侵袭能力;按照20年一遇标准对高资港实施生态化综合治理工程,畅通山洪下泄通道;充分利用现有截洪沟与香山环山河,实行高水高排;按照20年一遇对沙渚港、马步桥港、黄泥桥港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增强沿江小型河道排水能力;对上游水库进行清淤保护,恢复水库调蓄能力,丘陵山区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3.中心河片区

中心河片区位于镇江城市南部312国道以南地区,为丹徒新城所在地。区域内有宜城街道、谷阳镇、上党镇,总面积133.8km2。该区域地形总体上西高东低,由西向东逐渐向江南运河倾斜,南北高腹部低。中心河位于区域腹部,为主要排水通道。以中心河跨312国道为界,西部地区为典型的丘陵岗地,东部为相对平缓的丘陵区。区域西部宁镇山脉南麓建有1座中型水库和6座小型水库,谷阳镇境内有省列湖泊上下湖。

该片区主要防洪风险来源为西部山洪,规划对中心河及其主要支流进行综合治理,梳理水系,更新改造建筑物,拆除阻水建筑物,畅通山洪下泄通道;对上游水库进行清淤保护,恢复水库调蓄能力,山丘区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水土保持;按照《上下湖湖泊保护规划》逐步开展湖泊保护工作。

图3-3 中心河片区

4. 江南运河片区

江南运河片区位于江南运河出江口两岸,为京口区谏壁街道与京口工业园

区所在地,区域总面积109.4km2。区域内地势南高北低,逐渐向沿江倾斜,东西高腹部低,江南运河自北向南纵贯本区域。该区域同时为镇江谏壁水利枢纽所在地,暴雨期间,地表径流大都自排汇入江南运河,由谏壁节制闸北排长江。

该片区主要防洪风险来源为东部和西部山洪,规划畅通内部小流域行洪排涝通道,对粮山河、老鼠山沟、人民沟、晓星河等乡级河道按20年一遇标准进行综合治理。

图3-4 江南运河片区

5. 捆山河以西片区

捆山河以西片区位于城市东翼,为镇江新区政府所在地,片区总面积

105.3km2。该区域地形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属典型的丘陵地貌。区域主要排洪河道为孩溪河、太平河、捆山河,小型通江河道有北山河、大港河、韩桥河等。南部山丘区建有2座小型水库,丁岗、大港等镇新修筑了多座人工湖。

本区域防洪风险来源主要为北部长江洪水和南部、西部山洪,规划对长江堤防按照100年一遇标准进行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城市防御流域洪水侵袭能力;对太平河进行20年一遇综合治理,畅通山洪东排入江通道;对上游水库进行清淤保护,恢复水库调蓄能力,山丘区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水土保持;加强新建人工湖保护与利用,完善湖泊引水补水设施,维持湖泊正常水位,全面落实湖泊保护工作。

图3-5 捆山河以西片区

6. 捆山河以东片区

捆山河以东片区位于城市的东部,紧邻长江扬中夹江,为镇江新区大路、姚桥镇所在地。区域总面积84km2,地貌特征为长江冲击平原圩区,内部低洼平坦,河网密布。区域内主要排水河道有沙腰河、五房河、姚桥港、南港河、北港河、北沙腰河等。

本区域防洪风险来源主要为北部和东部长江洪水,规划对长江堤防按照100年一遇标准进行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圩区防御长江洪水侵袭能力。

图3-6 捆山河以东片区

3.1.2 长江防洪工程

3.1.2.1设计标准

依据规范与规划要求,镇江城市堤防防长江洪水标准确定为100年一遇。

3.1.2.2治理措施

1. 堤防工程

规划依据属地管理原则,按照长江100年一遇水文成果对现状堤防进行加高培厚,设计堤顶高程10.24m~11.59m,堤防顶宽不小于6m,迎水坡边坡比为1:3,背水坡为1:2.5。沿江各典型节点处设计水位及相应堤顶高程如下表3-1所示。对于受筑堤土源、场地限制需由防浪墙达标的堤段,堤顶宽度不小于8m,且挡浪墙净高不大于1.2m。

表3-1 镇江城市江堤设计水位与设计堤顶高程统计表单位:m

规划对堤防上所有穿堤建筑物进行安全鉴定,对存有安全隐患的,按规范与本规划所确定的设计标准实施除险加固。

2. 护岸工程

(1)设计标准

工程等级:河势稳定、节点控制的护岸工程属大江大河治理工程,工程等级与堤防等级相应为II级。

设计标准:镇扬河段、扬中河段全面达到安全防御1954年型洪水标准。

(2)主要工程

1)镇扬河段护岸工程

结合镇扬河段三期整治工程,进一步加固世业洲洲头和汊道内外崩岸段的防护工程,实施引航道口门下游护岸工程,巩固和畅洲左汊口门控制工程,加固沙头河口、和畅洲北缘和孟家港护岸工程。

2)扬中河段护岸工程

加固与兴建大路、姚桥等重点险工段护岸工程。

拉萨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拉萨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顺利实施,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根据《拉萨市城市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制定、实施城市规划及新建、改建、扩建各项建设工程,必须遵守《条例》和本细则。 第三条市国土资源规划管理部门是本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核发。 堆龙德庆县国土资源规划管理部门根据权限负责行政区域内的城镇规划管理工作。 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应当积极配合做好城市规划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应当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管理 第五条城市规划应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适应,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集约节约用地、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快速发展和有利于提高城市经营水平、改善城市基

础设施为原则。 第六条市国土资源规划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近期建设规划和本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确定年度城市规划编制计划。 第七条城市规划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进行动态调整或者修订。 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或者修订后,相关城镇的总体规划应当进行相应调整或者修订。调整或者修订工作由原组织编制部门负责。调整或者修订后的总体规划应当按照原报批程序报批。 市国土资源规划管理部门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或者修订后,及时组织对分区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者修订。分区规划调整的内容应当报市人民政府备案,修订后的分区规划应当按原报批程序报批。 第八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国土资源规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市国土资源规划管理部门依据调整或者修订后的上位规划,及时组织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调整或者者修订。调整或者修订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进行调整内容备案或者按原报批程序报批。 第九条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建设单位组织编制,并应当取得市国土资源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规划编制要点。 城市环境风貌地段、历史文化街区及其他重要地区的修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委托单位:苏州市人民政府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批准时间:2000年1月10日 规划范围:苏州市域包括苏州市区及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六市(县)在内的行政区范围,总面积8488.4平方公里。 苏州市城市规划区指苏州市区的行政范围和苏州市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2014.7平方公里。 苏州中心城指苏州市规划建成区,包括各规划分区(含吴县市区),面积186.6平方公里。 苏州古城指外城河以内的古苏州城,面积14.2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近期1996年—2000年;中期2001年—2005年;远期2006年—2010年;远景2010年以后。 城市性质:苏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城市人口规模:近期128.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2万人。2005年149.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3.5万人。远期185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5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近期为134.4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2平方公里。2005年为150.2平方公里,其中吴县新区13.5平方公里。远期为186.6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5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布局:总体布局分都市圈、中心城(包括吴县市区)、古城三个层次,形成以中心城为主体,周边城镇卫星烘托的形态。 规划期内形成古城居中、东园(工业园区)、西区(苏州新区)、一体两翼、南景(风景区)、北廊(交通走廊)的城市形态。 古城内保持传统的“假山假水城中园”和“路河平行双棋盘”格局,古城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真山真水园中城”和“路河相错套棋盘”的格局。 “四角山水”以楔形绿地的形式引入古城四角,与古城环城绿带组成城市绿地的基本骨架。东北角:阳澄湖;东南角:独墅湖;西北角:虎丘至三角咀鱼塘;西南角:上方山、石湖。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一城、二线、三片。一城:外城河以内的整个古城;二线:山塘线、上塘线;三片:虎丘片、留园片、寒山寺片。

吕梁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吕梁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 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绿地总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 (1) 第二节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吕梁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吕梁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镇江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

镇江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镇政发[2007]32号 【发布部门】镇江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3.06 【实施日期】2007.03.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镇江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 (镇政发〔2007〕32号) 各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强化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控制工程投资,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城市重点工程顺利实施,促进城市建设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镇江”的目标,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城市重点工程是推动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改善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快实施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对于切实改善我市投资环境,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城市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城市竞争区域化态势明显增强,加快城

市重点工程建设,再创环境新优势,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工作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开拓进取,克难奋进,不断开创城市建设的新局面。 二、加强城建重点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各区、市各有关部门对城建重点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要亲自抓城建重点工程建设,把城建重点工程的进展情况、投资计划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各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要专门成立推进城建重点工程建设的领导班子,具体协调本辖区内城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及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加快推进工程实施进度。 三、建立城建重点工程联审会办制度。市发改委、建设、规划、国土、环保、财政、交通、水利、城管、园林、公安、市政公用、农林等部门,要对城建重点工程项目手续的办理实行责任制,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投资软环境建设的有关要求,在行政服务中心为城建重点工程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及时办理有关手续。对一时难以办结的,先行备案。各部门要主动帮助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竭诚为城建重点工程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供优质服务。 市国土部门对城建重点工程的建设用地要优先保证,要及时注入土地,为项目融资提供保障,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对市政府注入用于城市建设市场化运作的土地要优先安排上市。 市规划部门要提前做好城建重点工程和政府注入土地的项目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及时办理项目审批手续;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要主动做好跟踪服务。重点工程建设单位要加强档案管理,竣工档案及时移交市城建档案馆。 四、进一步强化市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职能。市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以下工作: 1.城建重点工程的计划安排、方案论证、情况收集、组织协调和管理服务等工作。每

拉萨市土地规划与城市发展样本

拉萨市土地规划与城市发展 土地规划指一国或一定地区范围内, 按照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需要, 对土地的合理使用所作出的长期安排。旨在保证土地的利用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的要求。规划的依据是现有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分布和配置状况, 务使土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而不因人为的原因造成浪费。 经过土地规划, 一个城市将土地资源在各产业部门进行合理配置, 首先是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进行配置, 其次在农业与非农业内部进行配置, 正确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土地规划能够促进城市发展, 反之, 不恰当的土地规划不但不能帮助城市发展, 还会破坏城市的环境、土地资源和经济发展等。 一、拉萨市土地规划及土地资源条件和利用现状 拉萨市1997—的土地规划充分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主要的任务是:根据拉萨市土地资源特点, 落实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各项土地利用指标, 按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方针, 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制定用途管制规则和实施规划措施。主要依循了国家和政府的关于土地的管理法规, 在保护土地资源的基础上作出有利于拉萨市城市发展的规划。 不同城市的土地资源状况各有不同, 拉萨市位于西藏自治区的腹部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南坡, 雅鲁藏布江巾游谷地, 土地总面积21517.8平方公里, 占全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2.4%,其中市区面积约53平方公里, 其余大部为农牧区面积。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中部, 因此其境内地势起伏, 相对高差大。全市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最低点在曲水县雅鲁藏布江与拉萨河交汇处, 海拔3576米;最高点在当雄县境念青唐古拉山主峰, 海拔高达7111米。区内绝大部分山峰海拔都超过5000米, 最大高差达3535米, 地势总倾向西北高, 东南低。拉萨空气稀薄清洁, 云量少, 是全国太阳照射能髦最多的地方之一, 全年日照时数达3007.7小时, 年降水量在500--324毫米之间, 干湿季分明, 且年际降水变率较大。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霜冻、冰雹和

拉萨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拉萨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 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拉萨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进行深度剖析,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绿地总面积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拉萨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拉萨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专题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本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拉萨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拉萨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居住用地面积和绿地总面积现状 (1) 第二节拉萨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拉萨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拉萨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拉萨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拉萨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拉萨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拉萨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拉萨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拉萨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拉萨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拉萨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 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 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 The Primary Objective 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太原关于成立兽药生产加工公司可行性报告

太原关于成立兽药生产加工公司 可行性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全球兽药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兽药行业 分析指出,除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负增长以外,全球兽药市场 保持稳定增长,从2010年1945亿元增长到2019年3472亿元的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14%。 xxx公司由xxx集团(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实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610.0万元,占公司股份78%;B公司出资170.0万元,占公司股份22%。 xxx公司以兽药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 业经验,xxx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公司计划总投资18118.1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3202.97万元,占总投资的72.87%;流动资金4915.13万元,占总投 资的27.13%。 根据规划,xxx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36210.00万元,总成本费用28272.88万元,税金及附加345.13万元,利润总额 7937.12万元,利税总额9377.03万元,税后净利润5952.84万元,纳税总额3424.19万元,投资利润率43.81%,投资利税率51.76%,投资 回报率32.86%,全部投资回收期4.54年,提供就业职位499个。

我国兽药企业数量众多,但主要以微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为主。兽药行业实行强制GMP认证之前,由于进入门槛较低,行业呈现无序竞争的格局,企业数量众多、生产规模偏小、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结构单一,给行业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2004年,我国大约有2,800家兽药生产企业。

镇江丹徒新区规划综述

丹徒新区总体规划 一、丹徒新区规划的目标和规模 规划丹徒新区位于镇江市南约9.0KM,北界312国道,南临镇江市外环线,东临沪宁铁路和规划中的京沪铁路,西到十里长山,沪宁高速镇江支线和海溧高速公路穿越城市中部,通过檀山路和镇荣路和镇江市区紧密相连。规划区内内有“两山四水”自然条件,四大水域指谷阳湖、张寺水库、长山水库和西湾水库;两山指十里长山和马鞍山,景色非常优美。 1998年3月由同济大学完成了丹徒新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年限为13年,规划面积9.9 KM2,人口10.0万人。优良的交通条件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极大推动了丹徒新区的快速发展,随着发展的需求丹徒区委、区政府两次调整总体规划以适应发展的需求,形成了目前面积约74 KM2的规划方案。 1、新区的规划目标 围绕建设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花园城市的目标,以行政中心启动为龙头,按照“接轨镇江、服务镇江、融入镇江”的理念,依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差别发展”的原则,提出了建设镇江市现代化的城市次中心;现代化的物流商贸基地、都市型工业基地、绿色生态住宅业基地、休闲观光会展业基地的“一个中心、四大基地”的功能定位,主动将丹徒新区的建设纳入镇江大发展的格局中,把新区的发展推向更高的起点。 2、新区的规划规模 本次规划年限为20年(2003——2023),近期至2013年,规划人口16.8万人,规划期末总人口为26.0万人。丹徒新区北至312国道,东接沪宁铁路,南临镇江市南环,西到十里长山,总用地约74 KM2,其中建设用地46KM2,近期建设用地面积达29.53KM2,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划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期建设以312国道以西和海溧高速以东用地为主,发展成行政、商业和文化中心,二期以312国道以东用地和十里长山脚下用地为主,拥有优美的山体和水域环境,发展档次较高的住宅区,并拥有广阔的生态工业用地。 二、丹徒新区总体规划布局 以行政中心为基本点,向南、东、西放射推进的片区结构,对河流进行整理,尽量保持

吕梁市市域城镇化发展规划和推进措施

吕梁市市域城镇化发展规划和推进措施 一、发展规划 以融入太原都市圈为核心,以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纽带,以市域城镇化为引擎,主动融入太原都市圈,加快建设“两个城镇带”,坚持实施“大县城、大集镇”战略,按照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县城和大集镇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以“三规”为引领、“三区”为支撑、“三改”为抓手,实现城市功能、品位、经济、管理及居民素质等要素与都市圈的深度对接,着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深入实施“大县城、大集镇”战略,加快吕梁市区建设步伐,发挥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吕梁医院、图书馆、展览馆、大剧院、少年宫、文化广场、新闻广电大厦等标志性工程。强化基础支撑,加快“一港五网”建设步伐,实现飞机能上天、铁路通各县、高速全覆盖、供水网络化、电力高能化、通讯现代化的目标,城镇化进程全面提速。 到2015年,通过五年的建设与发展,要达到以下目标: 1、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0%左右,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左右。力争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3%左右,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 2、全市(含县城)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2.5平方米;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集中供热、供气、供水普及率分别达到75%、80%、9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22%,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达32平方米。吕梁市规划区(包括柳林、中阳、方

山三县)和汾阳、孝义两个次中心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交城县、文水县、岚县、兴县、临县、交口县、石楼县七个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3、城镇市政公用设施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景观风貌得到提升。山西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基本成型,在全省的地位有较大提升。 二、推进措施 (一)启动“一市四区”规划,加快吕梁城镇化速度 “一市四区”:启动包含离石、中阳、柳林和方山四个区在内的吕梁市城市建设规划,突出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强化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信息、交通、金融、旅游、消费中心的地位和功能,逐步增强集聚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吕梁城镇化速度。 “两个城镇带”:以离(石)柳(林)中(阳)方(山)为城镇组群,形成太原都市圈西部中心和连接西北地区的门户;以交(城)文(水)汾(阳)孝(义)为城镇组群,打造成太原盆地西部城镇密集区和工业城镇带。 以现代化、高端化为目标,全力推进离石区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高中心集镇联动城乡的能力。要以宜居为核心,以文化、生态、大气为要素,把吕梁打造成山西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二)、“大县城、大集镇”支撑,整体推进区域发展 实施“大县城”发展战略,以吕梁市区建设为龙头,加快推进“1273”四级城镇体系,充分发挥县城的集聚功能。交城、文水、交

镇江市长江路两侧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说明

镇江市长江路两侧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说明 一、自然地理区位概况 1、区位概况 ⑴城市概况 镇江位于东径119度21分至119度35分,北纬32度7分至32度17分,系江苏省省辖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南岸。长江与大运河交汇于此,沪宁铁路贯穿市区,同时有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和沿江公路等重要交通设施,镇扬大桥与京沪高速铁路也即将开工建设,所有这些形成了江苏省中部重要的铁、公、水综合交通枢纽,区域位置十分优越和重要,为镇江市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镇江市市区总面积25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55.6平方公里。1998年底主城总人口59.2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0万人,农业人口12.27万人。 一九八五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镇江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明确城市重要性质之一是“历史文化古城和风景游览城市”。 一九八六年十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镇江市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九九四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镇江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明确城市性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下游重要的港口,工贸、风景旅游城市”。 ⑵区位概况 本规划位于镇江主城北部城市滨江地带,规划用地运粮河,东至解放路北端及北固山景区,北至长江,南到沿长江路南侧100米左右幅深的范围。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 规划长江路连接三山风景区,是一条重要的景观园林道路;同时细节润扬大桥接线,向东延伸连接镇大公路,也是一条重要的交通性干道。 2、自然地理概况 ⑴地形、地貌 镇江位于宁镇山脉东段,属低山丘陵地带,南部为低山区标高100-350米,中部为丘陵谷地标高10-72米,北部沿江为一带状冲积平原标高3-8米。古运河由市区东南向西北蜿蜒注入长江。市区位于长江以南,坐落在古运河两岸,地面标高(黄海高程,下同)在4-10米,沿江一带标高在3-5米之间。运粮河位于市中心西部,基本与长江平行,两端均与长江相通,承泄御桥港东、南、西三方来水,西侧地面高程为4.0-5.0米。 ⑵城市气象

昆山市“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昆山市“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昆山市“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以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

2014年04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启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编制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十二五”期间昆山市地区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素质明显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发展后劲大为增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持整体和谐稳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成就为“十三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昆山市“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的资深专家和研究人员通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参考国家统计局、政府部门机构发布的最新权威数据,并对多位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市场研究的工具、理论和模型撰写而成。本报告总结了昆山市“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十二五”重点产业发展规模与经济效益、预测了“十三五”期间昆山市地区的投资环境;提出了昆山市“十三五”整体规划建议、产业规划建议、区域规划建议、园区建设建议;最后,就昆山市地区“十三五”期间投资机遇、投资风险、投资策略进行了审慎分析。 本报告专业!权威!报告根据昆山市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及“十二五”的实践经验,对昆山市地区“十三五”规划进行了科学分析与建议,对昆山市地区“十三五”投资机遇、风险、策略做出了审慎分析与预测,是昆山市地区政府、昆山市地区企业、欲投资昆山市地区的外阜企业了解地区规划重点,把握市场机会,正确制定发展战略的必备参考工具,极具参考价值!

吕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吕政办发(2004)100号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吕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 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现将《吕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吕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吕梁市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山西省实施〈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吕梁市城市总体规划》和 国家相关技术规定、规范,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吕梁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其它县(市)政府所在地规划区范围内应参照执 行。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未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按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各类专门性用地项目规划应符合已颁布的各类专业技术规范及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标准和适用范围 第五条本市建设用地分类,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和基本原则,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第六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当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未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应当按照城市 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分类和本规定表(一)确定的建设用 地适建范围执行。 凡表(一)未列入的用地类别或建设项目,可以由市建设局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用地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表(一)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意见,按法定审批程序批准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 第七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下同)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建筑用地面积大于1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实施;未编制详细规划的,不予审批。

镇江新区发展规划

镇江新区“万顷良田”建设项目概况 按照坚持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镇江新区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结合新一轮跨越发展、统筹发展实际,围绕“勇当践行科学发展先导区”的目标和追求,坚持“亲民、惠民、利民”原则,根据国家、省、市“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精神,大力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将农村居民迁移到城区高品位、现代化小区,提升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通过建成大面积、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实现“农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约、效益集显”的目标。 工程总规模为3727.2484公顷(55909亩),分姚桥南片、姚桥北片、大路片、丁岗片四个工程区,工程期限为3年(2009年06月-2012年06月),分两期实施:2009年6月—2011年5月完成丁岗项目区的工程建设;2010年6月—2012年6月完成姚桥南北项目区和大路项目区的工程建设。项目区涉及18个行政村,涉及农户7339户、1731人,拆迁建筑面积约121万平方米。 工程实施后,通过对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整理,可增加农用地8277亩,通过对农用地及未利用地整理,可增加耕地6684亩,可建成约5.59万亩的连片高标准农田,促进农业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转变;项目区农村居民全部迁移到城市居住,加速丁岗镇、大路镇、姚桥镇、大港街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步伐。必将极大地提升新区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为保护资源、保障发展、构建和谐新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2004-2020)

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2004-2020) 镇江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镇江市港务管理局 二○○四年八月 第一章长江航道和岸线资源情况 (1) 第一节长江航道基本情况及河势分析 (1) 第二节长江岸线资源基本情况 (3) 第二章岸线开发利用现状 (4) 第三章长江岸线利用规划 (8) 第一节规划原则 (8) 第二节岸线开发布局 (9) 第四章存量岸线的整合利用 (12) 第五章保障措施 (13) 镇江市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加快沿江开发,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重大战略决策。镇江拥有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规划好、使用好这一战略资源,对抓住沿江开发新一轮发展机遇,全面提升沿江开发水平,实现镇江“立志两率先,奋力两步走,争当苏南后起之秀”的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根据省计委《关于编制沿江开发详细规划的通知》要求,依据《镇江市沿江产业带规划》、《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镇江港总体规划》编制本规划。规划范围为本市行政辖区内所有长江岸线。规划以2003年为基期,2004-2020年为规划期,重点是近五年。 第一章长江航道和岸线资源基本情况 镇江市行政辖区内长江主航道上起大道河口,下至炮子洲尾(均为省辖市行政区划勘界点),全长约108000米,由镇扬河段和扬中河段组成。长江自然岸线总长269726米(包括汊江、岛屿和老港池内岸线),其中-10米以下的深水岸线87198米。 第一节长江航道基本情况及河势分析 从大道河口到炮子洲尾,整个河道内,河槽宽窄相间,分汊和弯道兼备呈藕节状。自西向东,汊道有世业洲、江心洲、太平洲;弯道有高资、六圩、大港、嘶马;此外还有征润洲、新民洲等较大的边滩。主流河床平面形态呈连续“S”状。目前,江流自仪征水道而下,向东至世业洲分为两汊,右汊为主汊,主流沿高资、六摆渡下泄,经龙门口与左汊汇合进入六圩弯道,此段主泓偏靠六圩、沙头河口一侧,继而进入江心洲分汊段,左汊为主汊,主流偏谏壁下泄,在青龙山与右汊水流汇合后进入大港单一河床,此后,主流偏靠右侧,过大港、马

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 第一节功能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3) 第二节城市化及城镇发展战略 (8) 第三节城市化水平预测 (9) 第四节城镇体系发展规划 (9) 第五节空间利用规划 (10) 第六节空间管治 (11) 第七节旅游发展规划 (12) 第八节基础设施规划 (14) 第九节社会事业协调规划 (18) 第十节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19) 第十一节近期建设规划 (22) 第三章城市性质规模与发展目标 (26) 第四章城市发展方向与结构形态 (28) 第五章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29) 第一节总体布局 (29) 第二节居住用地 (29) 第三节公共设施用地 (31) 第四节工业用地 (34) 第五节仓储用地 (37) 第六章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8) 第一节对外交通 (38) 第二节道路交通 (39) 第三节城市公共交通 (44) 第七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风景旅游规划 (47) 第一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47) 第二节城市风景旅游规划 (49) 第八章总体城市设计 (51)

第九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55) 第一节给水工程 (55) 第二节排水工程 (56) 第三节供电工程 (57) 第四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59) 第五节燃气工程 (59) 第六节供热工程 (60) 第七节环境卫生 (61) 第十章综合防灾规划 (63) 第一节防洪规划 (63) 第二节消防规划 (64)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65)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66)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67) 第十二章城市近郊区规划 (69) 第十三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72) 第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80) 第十五章城市规划的实施措施 (82) 第十六章附则 (86) 附:《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论证意见

吕梁中心城区再生水专项规划

吕梁市中心城区再生水专项规划 (公示版) 目录 第 1 章总则 (1) 第 2 章城市概况与规划分析 (3) 第 3 章水资源配置 (4) 第 4 章再生水系统规划 (4) 第 5 章再生水管网规划 (8) 第 6 章节水、节能 (10) 第7 章安全保障供应能力及措施 (11) 第8 章规划实施措施 (12)

第 1 章总则 第1条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7年4月) (4)《吕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5)《山西省吕梁新城总体规划(2013-2030)》 (6)《吕梁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4-2030)》 (7)《吕梁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2030)》 (8)《吕梁市中心城区给水专项规划(2013-2030)》 (9)《吕梁市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2013-2030)》 (10)《吕梁市城市管理服务中心关于实施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时统筹考虑铺设再生水利用管网的请示》(2016年8月)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以《吕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及《山西省吕梁新城总体规划(2013-2030)》等文件为指导,再生水系统与城市道路交通、水系、管线综合、防洪等专业相协调。结合地形条件和环境要求统一规划,充分发挥再生水系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再生水系统安全可靠,当局部管网发生故障时,断水范围应为最小。管道尽量在整个服务范围内的路网铺设,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3)制定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规划方案,充分考虑分期建设。 (4)再生水规划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规定和行业标准。 (5)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使吕梁市再生水设施有一定的超前性和现代化水平。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 报批稿(2006~2020年) (文本及图则)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2006年9月昆山市交通局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2006~2020年) (报批稿) 昆山市交通局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二○○六年九月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2006~2020年) 项目负责人: 江皓(昆山市交通局局长) 陈峻(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博士副教授) 王炜(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教授) 项目参加单位: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昆山市交通局、昆山市运输管理处、昆山市客运公司项目主要编制人员: 昆山市交通局: 葛理想张磊任利平毛伟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黎冬平敬艳君王昊梅振宇何保红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2006~2020年) 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项目研究对象 (1) 第二条规划年限与范围 (1)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和研究重点 (1) 第四条规划编制依据 (1) 第二章概述 (1) 第五条社会经济条件 (1) 第六条现状人口状况 (1) 第三章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2) 第七条昆山市公交线路现状分析 (2) 第八条昆山市公交站场现状分析 (2) 第九条昆山市公共交通现状主要问题 (2) 第四章昆山市人口规模和公共交通需求预测 (3) 第十条规划期人口预测 (3) 第十一条规划期客运交通需求预测 (3) 第十二条昆山市公共交通出行预测 (4) 第五章昆山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 (4) 第十三条总体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4) 第十四条公交发展战略具体要求........................................................................................... 4第六章昆山市近期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5) 第十五条昆山市近期常规公交发展目标 (5) 第十六条昆山市近期公交规划方案总体说明 (6) 第十七条昆山市2006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7) 第十八条昆山市2007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7) 第十九条昆山市2008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8) 第二十条昆山市2009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8) 第二十一条昆山市2010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9) 第二十二条昆山市近期公共交通规划方案综合评价 (9) 第八章昆山市规划中远期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11) 第二十三条规划中远期昆山市常规公交规划方案 (11) 第二十四条昆山市中远期公共交通规划方案综合评价 (11) 第九章昆山市公交专用道规划方案 (12) 第二十五条昆山市近期公共交通专用通道建议 (12) 第二十六条昆山市中远期公共交通专用通道建议 (12) 第十章昆山市公共交通发展建议 (13) 第二十七条公交场站建设建议 (13) 第二十八条昆山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系统建设 (13) 第二十九条保障公交实施措施建议 (13)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成果公示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成果公示 前言 上世纪80年代至今,扬州共编制完成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82-2000)于1985年省政府批复;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于1999年省政府批复;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于2003年通过专家论证,2004年报省政府待批。几轮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引导扬州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提升,城市特色得到了极大的彰显。 进入21世纪以来,扬州迎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经济总量增速明显,城市规模迅速扩张,目前人口与用地规模已超出了上轮总规确定的中期和远期目标,同时城市发展又面临着国内外环境变迁、区域交通变化、产业结构转型、城市空间重组等挑战,人文、生态、宜居的城市建设目标也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这些背景,市政府于2009年决定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扬州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及时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动力与机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构建指引城市长远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为城市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010年8月30-31日,《扬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通过了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论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现就《扬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报批成果,指导未来城市发展,建设扬州美好家园。相关意见和建议可在公示现场留言,也可邮寄至扬州市规划局城乡规划处(地址:扬州市淮海路33号,邮编:225002)。 咨询电话:0514--87340303 公示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d65254583.html,/gzcy/ 现场公示:扬州双博馆规划展示中心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要点 一、总则 1、修编目的 为适应扬州市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动力与机遇,适应快速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构建指引城市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为城市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镇江市关于《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版》实施补充

镇江市关于《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版)》实施补充 一、总则(无调整) 二、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㈠、土地使用强度 1、表2.3.4局部调整补充: (1)、公共建筑中商业建筑类: (2)、工业建筑类容积率下限指标: 低层不得小于0.5 多层不得小于0.8 (3)、增加附注: 7、住宅层高超过4.5米建筑面积按1.5倍的系数计入容积率;底商建筑底层商店(非大型)层高超过5米建筑面积按1.5倍的系数计入容积率。住宅建筑阁楼(含坡屋顶利用)净高超过2.10米部分计入建筑面积。 三、建筑管理 ㈠、建筑间距 一、总则(无调整) 二、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㈠、土地使用强度 1、表2.3.4局部调整补充: (1)、公共建筑中商业建筑类:

(2)、工业建筑类容积率下限指标: 低层不得小于0.5 多层不得小于0.8 (3)、增加附注: 7、住宅层高超过4.5米建筑面积按1.5倍的系数计入容积率;底商建筑底层商店(非大型)层高超过5米建筑面积按1.5倍的系数计入容积率。住宅建筑阁楼(含坡屋顶利用)净高超过2.10米部分计入建筑面积。 三、建筑管理 ㈠、建筑间距 1、表3.1.8,表3.1.9.2,表3.1.10.1中相邻建筑山墙之间最小间距(山墙单侧有窗或无窗)补充: 单位:米 注:有出挑阳台、窗、廊的相邻建筑山墙凸出物之间最小净宽距离在满足消防及施工安全前提下不应小于4米。 ㈡、日照间距 1、表3.1.3附注2补充:

住宅日照分析时日照标准时间可以累加,2小时日照可分2个时段累加,3小时日照可分3个时段累加。 2、附录一计算规则调整补充: 第3条建筑间距计算 (2)、“建筑物北侧遮挡阳光的局部出挑……”调整为“日照间距计算中,建筑物两侧局部出挑……” 第4条建筑的计算高度 (3)、“水箱、楼梯间、电梯房、机械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设施……”调整为“水箱、楼梯间、电梯房、机械房、屋顶装饰构架等突出屋面的附属设施……” 增加: (4)、日照间距计算中,遮挡建筑山墙计算高度按屋檐与屋脊的平均高度至被遮挡建筑地面层窗台面(距室内地坪0.9米高)计算。 ㈢、防火间距 1、增加3.1.13:各类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以下表列规定: 表3.1.13.1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 单位:米 表3.1.13.2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