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熟市城市防洪规划文本

常熟市城市防洪规划文本

常熟市城市防洪规划文本
常熟市城市防洪规划文本

第一章城市概况

一、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一)、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

常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市域处东经120°33ˊ~121°03ˊ,北纬31° 31ˊ~31° 50ˊ。东邻太仓,南接昆山、湘城,西连无锡、江阴,西北与张家港接壤,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

境域略成荷叶形,东西宽49公里,南北距37公里,全市总面积1264.39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江滩水域面积106.49平方公里)。行政区划设15个建制镇和虞山林场。

市境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高程大多在3~7米之间(吴淞基面,下同)。望虞河、盐铁塘纵横贯穿全境,将全市分为虞西、阳澄、滨江三个片。望虞河以西属虞西片,地势高亢,微有起伏,地面高程约5~7米,称虞西平原。望虞河以东,盐铁塘以北属滨江片,地势偏高,地面高程大都在5~6米,称滨江平原.望虞河以东,盐铁塘以南称阳澄片,地势低洼,河湖密布,地面高程约2.5~4米,称阳澄圩区。尚有顾山、福山诸丘、虞山等孤丘分散分布在境域西北和城西。

境内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是支配本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最高气温38.2°C,最低气温-11.3°C,

年平均温度15.4°C。年平均降水量1030.8mm,年平均蒸发量1100mm,年平均无霜期243天。

境内降水量不但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也很大。据常熟站实测资料统计,从1922年至今,年降水量最大为1694.2mm(1931年),最小为352.7mm(1922年),最大为最小的4.8倍;汛期降水量年际变化更大,最大为1005.1mm(1931年),最小为180.3mm(1978年),最大为最小的5.6倍。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的降水量平均占年降水量的54%。最大日降水量为220mm(1962年9月5日),最大三日降水量341mm(1962年9月4日~6日)。

(二)、所处水系、水文特征

1、水系

常熟地处长江流域下游,属太湖水系,亦是太湖水系的下游。

境内水网密布,湖荡较多,河港纵横,集镇临河,村落傍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主要引排河道就有23条,望虞河、张家港为流域性河道,白茆塘、常浒河、盐铁塘、元和塘、锡北运河、七浦塘为区域性河道,北福山塘、南福山塘、耿泾、海洋泾、辛安塘、蛇泾、苏家滃、大滃、尤泾、三泾、金泾、徐六泾、青墩塘、环城河为县级河道,还有81条乡级河道,468条村级河道,4971条生产河和许多上浜河、天落潭分布在各地。水面积较大(200亩以上)的湖荡有13个,主要有昆承湖、尚湖、南湖荡、嘉菱荡、湖圩等。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可供引、排、调、

蓄、航的水网,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我市境内主要河道分布特征基本上是以城区为中心,向四方放射扩展,河道水域南密而北疏,河道比降小,水流平缓,迂迴荡漾,由于受潮汐引排和雨区分布影响,河道无固定流向。城区水系进水河道有张家港、山前塘、元和塘、横泾塘等;出水河道有白茆塘、青墩塘、常浒河、海洋泾、耿泾塘、南福山塘等。太湖、苏州、无锡、江阴为我市的上游,长江为我市的下游。我市历来为洪水走廊,太湖洪水、苏州来水、澄锡虞腹部涝水都要经过我市而入长江,长江又有洪水高潮,每当上游大量来水,本地暴雨产水,长江洪水高潮顶托,来水产水超过了本市河湖容蓄能力,下因洪水高潮顶托而宣泄不畅时,就出现洪涝灾害。

2、水文特征

根据市域西高东低的地形特征,为了达到高低分开的目的,我市望虞河东岸设控制线,望虞河东西形成水级。望虞河以西属虞西区,市境内无水位站,仅在练塘吉家桥闸上设水尺观测水位,实测历史最高水位为4.97米(1991年7月2日)。望虞河以东为阳澄区,市境内设有白茆塘常熟水位站,根据该站资料统计,年最高水位出现在6~10月之间,其中以7月份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9月份,近二十年最高水位超过警戒水位(3.50米)的有12年,以1954年7月24日、1999年7月1日水位为最高,均达4.26米。年最低水位出现时间汛期非汛期都有,其中以2月份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1月份,自1928以来年最低水位低于2.5米的有21年,以1934年8月23日水位为历史最低,仅2.22米。

多年平均水位为2.88米,历史最高水位与历史最低水位差值达2.04米。

日前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十大骨干工程之一——望虞河拓浚工程已经建成,望虞河东控制线已能正常发挥作用,望虞河所泄的太湖洪水、虞西区涝水因有控制线抵挡,高水不再压向望虞河以东的阳澄区。(三)、地质概况

常熟位于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钱塘褶皱带东部,构造线方向主要为北东东与北东。境西、境北隶属中生代隆起区的褶皱部分,新构造运动中呈现差异性升降,在平缓的地面上偶有残丘分布。境南、境东归属中生代与新生代的坳陷区,堆积较深厚,原有地质构造几乎全部沉没,地面低平,多见湖荡。境域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基岩的露头仅有泥盆系,分布范围局限于虞山、福山诸丘,其余地面均为第四系全新统松散沉积,在望虞河以西多属全新统上段冲积物,南湖荡、白茆塘以南多属全新统上段冲积——湖积物,境东北沿江一带,多属全新统顶部冲积物。

根据建设部《建筑防震规范》(GB50011-2001)江苏省各市、县(市)抗震设防烈度表,常熟市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

(四)、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地位等常熟市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的县市。“九五”期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事业发展迅速。

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03亿元,年均递增20.29%(列全省

第三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26美元;财政收入30.46亿元,年均递增16.44%(列全省第三位);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1:54.8:40.1;工农业总产值676.07亿元;总人口103.76万人;耕地面积94.65万亩,人均耕地0.91亩,人多地少。

常熟城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166.3亿元,占全市的55%;财政收入15.5亿元,占全市的51%。人口27.08万人。由此可见常熟城区不论从那个方面看,对全市而言举足轻重,十分重要。

二、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简述

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是由常熟市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于一九九六年十二月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作为常熟市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一)、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区的界定范围

常熟城区基本位于市域中心。城区周边基本都以河道为界,东边为规划外环河,南边为外环河、北塘河,西边为望虞河、张家港,北边为小义塘、规划实施改线方案后的张家港,其中通港路~昭文路之间向东北方延伸外突至陈塘~周行公路。城市规划区面积151.5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60.9平方公里(含虞山、尚湖风景开发区30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1、近期: 1995年~2000年

2、远期: 2000年~2010年

3、远景:展望2010年以后

(三)、城市性质

常熟市的城市性质确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融商贸、工业、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山水城市。

(四)、城市规模

近期市区人口规模为31万人,远期规划控制在60万人。(五)、城市发展目标

规划期末把常熟市建设成为在全国县级市中较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苏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科技进步、城乡结合、环境优美、产业配套和社会安定的欣欣向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城区国内生产总值20001年为166.3亿元,2010年规划达到450亿元,远景按年均递增10%的速度发展。

(六)、总体规划涉及的城市防洪除涝要求

总体规划中要求城区按百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设防水位按4.26米加1米超高考虑。

要求运用挡、排、疏等手段,建立和完善城区防洪工程体系。要求城市开发建设时留有10%以上比例的水面积,要求按标准增加排涝动力。

为逐步把内河航道引出城市,规划沿城市外环路外侧新开城市外环航道,也就是作为城市边界的外环河。

第二章防洪、除涝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洪涝灾害

常熟市地处太湖流域下游,水网稠密,地势低洼。地形东南低下,客水滞留,易受洪涝侵袭,东北临江,易受风潮袭击,历史上洪涝潮灾害频繁。根据《常熟水利志》资料:自民国元年(1912年)至今,共有39年出现水灾,平均2~3年遭遇1次水患。导致洪涝潮灾害的雨型主要是梅雨和台风暴雨两种雨型,梅雨型水灾的特点是历时长、分布广、雨量大,发生时间在6-7月份,台风暴雨型水灾的特点是时间短、风势猛、雨量集中、危害大,一般发生在8-9月份。

(一)、历史上主要洪涝灾害简况

民国元年(1912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主要洪涝灾害年份有1931年、1949处、1954年、1962年。

1、 1931年7月上旬阴雨连绵,降雨154mm,下旬又受台风袭击,降雨109mm,常熟站最高水位4.14米,圩堤溃决,一片汪洋。桥梁涵洞房屋被毁者,不可胜计。水涨塘没,河港一片,塘鱼四散,损失甚多。牛羊鸡漂流死亡者,比比皆是。兼之江潮顶托,水退不易,致成巨灾。

2、1949年6、7月份,大雨连绵。江河湖水,同告上涨。7月24日晚,台风、暴雨、狂潮袭击一昼夜(据1950年测量,浒浦口最高潮位5.7米)。树木摧折,墙倒屋塌,河岸冲毁,堤塘崩溃,低区尽成泽

国。沿江乡镇家毁人亡,死两千多人,四万多人无家可归,灾情惨重。

3、1954年是太湖流域性洪水,5~8月阴雨连绵,梅雨量达721.2mm,超过警戒水位达4月之久,7月24日常熟站水位4.26米,受淹农亩40余万亩,5万多亩农田颗粒无收。圩堤岌岌可危,海塘滑坡崩坍险情环生。超过4.0米水位长达52天。

4、1962年9月初,十四号台风过境,狂风暴雨,昼夜不息,36小时降雨量327.2 mm,河水猛涨,常熟站7日最高水位达4.1米,低洼之区,茫茫一片,12593户房屋受淹,水深过膝,倒塌990间,受淹农田40余万亩。

(二)、1991年、1999年洪水特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洪涝灾害年份有1991年、1993年、1995年、1999年,其中1991年和1999年均是太湖流域性特大洪水,属梅雨型洪水。雨情和水情的共同特点是:

1、梅雨来得早,雨量集中,范围广,雨量大

常熟1991年5月18日入梅,比常年提前了近一个月,出梅为7月14日,梅期长达58天。梅雨总量达822.1mm,是多年平均梅雨量的4.2倍,超过最大梅雨量历史记录100.9mm (1954年梅雨5月5日~8月2日,雨量721.2mm)。梅雨主要集中在两段,第一段6月12日~6月16日,降雨220mm,第二段6月30日~7月4日,雨量达342mm,最大五日降雨量超过历史有记载的1962年最大降雨量(1962年为341.2mm),最大24小时降雨量202.3mm,仅次于1962年。

1999年6月7日入梅,比常年提前7~10天,出梅7月20日,历时45天。梅雨量累计512.4mm,是常年同期的2.41倍,其中6月份总降雨量达403mm,比91年349mm还多54mm。

2、水位高,上涨快,持续时间长

1991年太湖平均最高水位达4.79米,超出1954年0.11米。1999年太湖水位再创历史新高,7月8日太湖平均水位达5.08米,超过1991年0.29米。1991年7月初,在特大暴雨的袭击下,再加上客水压境,望虞河水位在30小时内飞涨了1.5米,7月初,阳澄区也出现了高水位,常熟小东门水位7月4日达4.21米,比历史最高水位仅差0.05米(1954年是4.26米)。4.0米以上水位持续6天。

1999年太湖流域性洪水,由于本区的暴雨和客水大量入境,致使小东门水位从6月7日的2.99米一路上升至7月1日的4.26米,平历史最高水位。4.0米以上水位持续4天。

(三)、洪涝灾害损失

面对超历史特大洪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全力以赴,奋力抗灾,将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大限度。随着城镇的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洪涝灾害日趋集中于城镇经济的损失。根据常熟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工作总结资料分析,1991年,常熟市新城区受洪水侵袭,一片汪洋,街道积水,工厂、仓库受淹,居民住宅进水。所属单位、街道开展“厂自为战、户自为战”,通过筑堰坝、塞水口、架机抽,几天几夜奋战方才战胜了洪水。全市城镇直接经济损失达3.6亿

元,投入的防洪抢险排涝费用为0.7亿元。

1999年又一次发生了太湖流域性洪水。6月~7月上旬的梅雨,使常熟市各地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灾害损失,至7月6日,常熟城区共有5000多户居民住宅进水,道路积水200多处,长约90多公里,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1亿元。7月2日常熟招商城昆承湖大堤发生重大险情,大堤出现管涌。市水利局领导立即会同招商城、虞山镇、镇水利站等单位,采取加坝筑堤,背水面筑燕子窝等加固措施,排除了险情。面对洪水肆虐,百万常熟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部署下,团结一致,奋力抗灾,把灾害造成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据常熟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工作总结资料分析,1999年常熟市防洪抢险排涝费用为0.3亿元。

二、防洪除涝现状

解放初,常熟城区面积仅3.04平方公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逐步发展,不断扩大。1985年确定的城市总体规划,为城市发展确定了依托老城向东北方向发展的基本格局。1990年城区面积扩大到12平方公里,1995年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3.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23.8平方公里,虞山、尚湖景区30平方公里),2000年城区面积扩大到60.9平方公里。可以说,目前的常熟城区主要是九十年代以来城市迅猛向郊区扩展,由原来的农村演变而成的。

常熟是一个融山、水、城一体的特色城市,城区地形地貌种类多、变化大,有山丘、平原、圩区,还有湖泊。孤丘虞山以西北~东南向斜插在城市规划区的西北部,峰高261米;古城区及南福山塘以西虞山北

麓以东一片为平原区,地面高程4.5~6.0米,南部、东部和东北部为圩区,地面高程3.0~4.0米,西南部为尚湖。

虞山峰脊单薄,沟谷较浅,山坡北缓南陡,每遇暴雨,主要在北坡形成山洪,向南福山塘方向宣泄。虞山北麓以东~南福山塘以西一片,虽属平原区,不设防,但系山洪下泄走廊,必须留足泄洪通道;古城区面积不大,也是不设防区。其余地区,包括大部分新城区和尚湖,都属圩区,原来设防,有大小联圩13只。

常熟城区是我市绝大部分主要引排河道的结合区,山前塘、元和塘、横泾塘、白茆塘、青墩塘、常浒河、耿泾、南福山塘等都以城区为起点,向四周辐射,相互之间靠护城河、环城河和张家港沟通。城区以望虞河、山前塘、元和塘、横泾塘为上游,白茆塘、常浒河为下游,水流向东、向北,排入长江;干旱之时,则可通过白茆塘、常浒河等通江河道引长江水补给,水流反向。

(一)、城市上游

由于我市境内望虞河东西设水级,所以望虞河东控制线是常熟城区防洪保安的重要屏障。目前,涉及城区的张墓桥塘、张家港、白龙港、南福山塘等支河口都已按标准建了船闸、套闸或防洪节制闸,控制线大堤已达到顶高6.0米、顶宽11.5米、内外坡1:2的标准,堤顶建成7米宽砼防汛道路,临河普遍修建了浆砌块石直立式挡墙,整个控制线可以抗御望虞河历史最高洪水位,确保太湖洪水和虞西区涝水不再压向常熟城区。元和塘因与城区同属阳澄区,水位不再分级,没有特殊问题。

(二)、虞山及山北平原区

虞山山体不大,环山路以内面积仅14平方公里,山南坡陡,山前塘就在山脚下,因此山洪排泄不成问题;山北坡缓,主要汇水涧沟有桃源涧、石屋涧、破龙涧、联珠洞涧、五丈涧、坠石涧、秦坡涧等共11条,入沿虞山北路南侧的马路河,汇流后通过公路涵洞向南福山塘方向宣泄;1997年,虞山北路拓宽时,新建的8座山洪出流涵洞:一个为三峰茶厂段直接向望虞河排泄,另三个涵洞过马路后经菱塘沿、报慈浜、张家浜向南福山塘排泄,其余四个涵洞则分别在报恩桥、林场苗圃、外行口、联盟4队,都流向白龙港,然后再入南福山塘。山北平原区地面高程4.5~6米亦不设防,虞山北麓和本区产水通过张家浜、报慈浜、小金浜、白龙港等河道进入南福山塘。

(三)、古城区

护城河内的古城区,面积仅2.5平方公里,地面高程为4.5~6米,因地形较高,为不设防区,但菱塘南村一片原属局部洼地,建设时未控制建筑标高,地面高程仅3.9米,因此单独在七弦河畔建12”泵小排涝站一座,通过下水道排除新村涝水。

(四)、尚湖地区

望虞河以东、张家港和元和塘以西的尚湖地区,原来基本上都属尚湖范围,一九八五年退田还湖时,分割成两个部分,一为尚湖,目前有

水面1万多亩,以环湖大堤为圩堤与外河分开,建有圩口闸2座、排涝站2座;另一部分常冶公路与环湖大堤之间地区,目前由冶塘、虞山镇、练塘分别建造排涝站,形成了统一防洪、分开排涝的格局,因这一地区目前仍以农田、鱼池为主,排涝动力仍按日雨200mm两天排出标准配制。

(五)、设防区

从西至东分别涉及山湖大圩、金段圩、九村大圩、赵段圩、沈青圩、湖圩、西洪泾圩、东洪泾圩、青墩圩、漕泾圩、横绵圩、五星圩等12只联圩,这些地方原来都是农村,因地势低洼,地面高程2.8~4.0米,故筑堤建闸挡洪,造站排涝,即所谓的设防区(详见附表2-1)。(六)、其他地区

城市规划区尚有望虞河以西、张家港以东、小义塘以南一片,地面高程约5~7米,现属大义镇,还有北环河以东、陈周公路以西、通港路~昭文路之间一片,地面高程约4.5米,现属海虞镇,这两片都是平原区,地面高程较高,为不设防区,其间有小块低地,目前也未设防,拟在开发建设时适当填高,不再设防。

三、城区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区域防洪形势依然严峻

①近几年,浙西、浙北地区进入太湖的泄洪河道全面拓宽加深,泄水断面成倍增加,而下游泄洪河道尚未按标准拓宽,至使太湖水位上涨迅猛。

②由于大量客水入境,而下游沿江自排能力不足,致使大量客水滞留于苏州的阳澄区。

③几十年来,大量围垦湖荡,减少了蓄洪面积,也是造成水位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

④圩区的建设,排涝动力的增加以及河床的不断淤积加重了外河水位的压力。

1991年主要是本地暴雨,望虞河东岸控制线尚未形成,口门大部分敞开,虞西客水大量涌入。

1999年望虞河东岸已基本控制,主要来自南部的大量客水入境,致使本区域持续高水位。

(二)、城市防洪尚未形成长远、科学而比较全面的防洪规划。

常熟城区由虞山尚湖风景区、老城区、开发区和招商城区等组成,多数建成区为低洼圩区。由于原规划的设防标准偏低,加上因种种条件限制,设防范围基本上又延袭已在开发建设中被打乱了水系的原有的防洪排涝体系,历次灾后建设中又往往就事论事地兴办了一些临时性工程设施。再有城区采取小区域设防,在外排泄洪通道不畅、客水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城区防洪矛盾尤为突出。因此,从总体上讲,城区防洪尚未真正形成长远、科学而又比较全面的防洪规划,也因此而直接影响常熟

城区防洪工程的实施进度和防洪减灾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河道普遍淤浅,束狭段未拓浚

特别是护城河、环城河、白龙港、常浒河、耿泾等淤浅严重,常浒河熙春桥附近束狭段未拓宽,再有城市道路建设造桥时,多用筑坝干河的办法施工,桥建好以后,坝头没有按要求拆除,至使束水阻水,影响引排。

(四)、城市建设过程中,填河塞浜现象严重

在各圩围中,金段圩、九村大圩、五星圩、漕泾圩等填河塞浜现象最为突出,目前四只圩子水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4%、2.3%、5.3%、1.9%,其他圩围也不同程度存在此现象,致使蓄水面积减少,调蓄功能下降,加大了排涝压力。

(五)、原有水利设施标准偏低,普遍老化

设防区的13只联圩(包括尚湖),圩堤总长102.18公里,圩堤顶高4.8米左右,尚有50.98公里达不到标准,67座三闸中,闸门顶高程4.6米,还有28座闸尚未改造,49座机电站中尚有23座未更新改造,标准偏低。

(六)、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增加了防洪压力城区开采地下水的深井97眼,年开采量达543万吨。近年来,在

西南部国棉厂、化肥厂一带形成降落漏斗。据城建部门测定,城区不少地方地面有不同程度沉降,小的几公分,大的达30公分,大大加重了防洪压力。

(七)、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不少原来的农村演变为建成区,特别是常熟新城区的建设基本上都在原来的设防区。由于原有的设防标准本来就不高,开发建设中又打乱了原有水系,大部分地区仍沿用原有的防洪排涝设施,勉强发挥作用。91年大水后虽增建了部分闸站,但如何实现农村向城市过渡和如何按城市的设防标准解决好防洪排涝问题,尚有较大差距。

(八)、城区水环境质量差,恶化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目前城区主要河道水质均为Ⅴ类水,琴川河、护城河等还超Ⅴ类,水污染非常严重,与城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飞速发展不相适应,距广大人民群众对水环境的要求相差甚远。

(九)、城区水利建设和管理经费短缺

要按标准建设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必须兴建大量工程,与此同时,为使工程充分发挥效益,必须强化工程管理。不论建设还是管理,都必须大量投入。目前城区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经费来源还缺少渠道,城乡结合部排涝经费负担的矛盾较大,水利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地位

尚未真正确立,城区水利要实现良性循环尚待时日。

(十)、管理体制还未理顺

目前,我市建成区的防洪排涝设施,由城建部门管理,但城乡结合部有时出现交叉多头管理,有时则出现无人管理,不少单位和个人,特别是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受经济利益驱动,擅自填河塞浜搞开发。城市规划区还缺乏一个融规划、建设、管理为一体的权威机构,统一指挥城区水利建设、管理和防汛工作。

表2-1 常熟市城区联圩基本情况表

第三章规划目标和原则

一、规划依据

(一)、常熟市城区位于太湖流域阳澄区,属太湖流域的东部下游地区。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根据国家计委批复的水利部太湖局编制的《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已全面展开,总体规划的原则是“流域治理以防洪除涝为主,统筹考虑航运、供水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利益。”明确“防止洪水漫溢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流域东部是地势最低而又是产业最集中的地区,在治理中必须统筹兼顾,合理解决洪涝矛盾,安排足够的排涝河道和抽排设备。”对此,总体规划明确“为了全面实现规划任务,各区还需兴建若干配套工程。”

同时,《太湖流域防洪规划简要报告(初稿)》指出:“太湖流域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密集,人口和产业集中。据对1999年太湖流域洪灾直接经济损失分析,城市洪灾损失占全部洪灾损失一半以上。城市防洪是保障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点。提高流域防洪标准有助于城市防洪条件的改善,但提高城市防洪标准主要依靠改善地区防洪条件和采取城市防洪自保措施。”

阳澄淀泖区的防洪规划正在太湖流域防洪规划的指导下抓紧进行,城市防洪规划必须以防洪除涝为主,改善本地区的防洪条件和采取城市自保措施。

(二)、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已经江苏省人民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 第一章流域防洪形势 1、1 流域概况 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与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跨越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省(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越南东北部,总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我国境内面积44、21万平方公里。流域北靠南岭,西部为云贵高原,中部与东部为丘陵盆地,东南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山地、丘陵面积占94、4%,平原面积仅占5、6%。 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北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大茅坑,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西江、北江在广东省三水思贤滘,东江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分别汇入珠江三角洲,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与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 2004年,珠江流域人口9935万人,耕地6652万亩,地区生产总值17736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外贸出口总值约占全国的37%,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2 水文特征 - 1 -

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部低纬度地带,南临南海,西隔印度支那与孟加拉湾相望,受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影响,总体上属亚热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有酷暑、春夏多雨、秋冬干旱的气候特点,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常受热带气旋侵袭。流域水汽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7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360亿立方米。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非常集中,汛期(4月~9月)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 流域的洪水由暴雨形成,多集中在4月~10月。前汛期(4月~7月)暴雨多为锋面雨,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流域性洪水及洪水灾害一般发生在前汛期;后汛期(7月底~10月)暴雨多为台风雨,形成的洪水相对集中,来势迅猛,峰高而量相对较小。 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35、31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7、8%。西江防洪控制断面梧州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53900立方米每秒(2005年6月),调查历史洪水最大洪峰流量为54500立方米每秒(1915年7月)。 北江就是珠江流域的第二大水系,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4、67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10、3%。北江防洪控制断面石角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6700立方米每秒 - 2 -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市长,各位副市长,各位同志: ****市城市防洪规划工作委托扬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20XX年9月30日通过省、市专家和相关部门的评审。10月22日、20日分别向市人大常委,政协常委作了汇报,并听取了意见,现将防洪规划情况向政府常务会议作报告。 一、规划范围、原则、依据、标准 (一)规划范围: 本防洪规划范围:东临龙河、沙河,南抵长江,西到管道路、潘家河,北至宁启铁路,保护面积96.67平方公里,覆盖了****城区、经济开发区和汽车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用地控制范围。为****城市长期发展留有余地。本规划重点解决****城区和经济开发区防洪治涝问题。化工园区、汽车工业园区、仪化片区的防洪详细规划另行编制。

(二)规划原则: 以流域规划为依托,防洪治涝为主,结合环境改善,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兼顾,分期实施。防洪丘陵山区蓄泄兼筹,以泄为主,平原区拓浚河道、加固堤防、以挡为主,按照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要求,采取治理措施。完善以真州镇为中心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排水实现高低分开,分区治理,平原区以自排为主,抽排为辅,圩区立足抽排,相机自排。一般情况下,减少机排,降低防洪排涝成本。在满足防洪治涝要求的同时,兼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水生态系统和水陆交通要求。坚持防洪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协调原则,建立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防洪体系;防洪规划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防洪规划要服从流域防洪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三)主要依据: 《水法》、《防洪法》; 《江苏省防洪条例》(1999年)、《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综述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综述 1.1流域概况 1.1.1自然地理、水系及经济发展概况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由青弋江、水阳江、漳河三水系组成,地跨安徽、江苏两省21个市县,分别于当涂、芜湖和澛港汇入长江,流域面积18850km2,其中安徽省占93%,江苏省占7%。流域西北部滨临长江,东北部以茅山山脉与太湖流域为界;北与秦淮河接壤;东南、南、西南三面以黄山、天目山及九华山为分水岭,分别与新安江、秋浦河等为邻。流域大地构造属江南古陆与南京凹陷的过渡区,由于地壳差异性的升降运动,地貌呈南高北低态势。流域内山地面积占54%,丘陵区面积占27%,平原圩区面积占15%,湖泊面积占4%。水阳江和青弋江分别发源于天目山山脉和黄山山脉的北麓。流域上游属丛山峡谷地区,岩石分布主要为花岗岩和变质岩。流域中游为低山丘陵区,岗峦起伏,为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下游为滨临长江的平原圩区,主要由长江及本流域河流的冲积作用和湖泊淤积而成,河道纵横,水网交错,土壤肥沃,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一般地面高程为7~8m,低于汛期洪水位3~4m。 流域水系主要有两江、一河、四湖,即水阳江、青弋江、漳河、南漪湖、固城湖、丹阳湖和石臼湖。 水阳江位于流域东部,流域面积10385km2,干流长273km。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三条支流在河沥溪附近汇合,河沥溪以上为上游。干流流经宣城后即进入圩区,经新河庄后进入下游水网区,流经水阳镇、西陡门后称运粮河,至花津后称姑溪河,在魏家渡汇青山河后由当涂金柱关入长江。水阳江最大的支流为右岸的郎川河,流域面积2526km2,郎川河直接与南漪湖相通,经湖泊调蓄后,通过北山河在新河庄与水阳江相汇;此外,支流还有华阳河、夏渡河,流域面积分别为280km2及360km2。 青弋江位于流域中部,流域面积7100km2,干流长233km。主源有麻川和舒溪两支,两河汇合后称尝溪,至陈村为上游区,出陈村峡谷后称青弋江,沿途经泾县、西河镇至湾址后称为下游。其下河流分为二支,一支经清水河至芜湖汇入长江,一支经赵义河、青山河由当涂入长江。青弋江较大支流有徽水,流域面积1072km2;其次为琴溪河,流域面积442km2;还有寒亭河、孤峰河等。 漳河位于流域西部,流域面积1365km2,长95km,南陵以上为上游区,黄墓渡为中下游分界,经石硊,在澛港汇入长江。漳河下游河道弯曲,石硊~澛港段弯曲系数达3.5以上。主要支流有峨溪河、后港河等。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自进入中下游以后,比降平缓,水系发育,河道交织。水阳江和青弋江之间有黄池~乌溪河和青山河,青弋江和漳河之间有资福河和上潮河串通,下游地区还有许多支汊河道,形成复杂的河网。 南漪湖位于水阳江中游,固城湖、丹阳湖及石臼湖位于水阳江下游。四湖在12m水位时,总面积为695km2,总容积为38.1亿m3。六十年代以来,由于人工围垦,现湖面已大大缩小,南漪湖面积减少了7%,固城湖面积减少了60%,石臼湖面积减少了23%,丹阳湖低圩灭螺,已围垦82%。由于四湖所处位置不同,因而对调节本流域洪水的作用各异。对水阳江来说,其调洪作用以南漪湖最为显著,其次为固城湖、丹阳湖、石臼湖;反之,若承受长江倒灌的洪水,首当其冲为丹阳湖、石臼湖,其次为固城湖、南漪湖。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甲级设计证书号:A134004998 甲级勘察证书号:110102-kj 霍邱县沣河响水堰至河口集大桥段 防洪治理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 工程编号:20140305GH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二○一四年二月

1 综合说明 1.1 绪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近60年的治理,淮河流域初步形成了由水库、河道堤防、湖泊等组成的防洪减灾体系,在流域防洪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与大江大河防洪建设相比,中小河流治理总体滞后,尚不具备抵御常遇洪水的能力,中小河流洪水造成的灾害损失已成为洪涝灾害损失的主体,直接影响地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并且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逐步推进中小河流治理。”2010年国务院国发[2010]31号“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闸除险加固”,提出加大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力度。 沣河发源于安徽省六安市叶集试验区的三元乡林店一带,上梢汇水穿过沣西干渠墩子庙渠下涵后初步形成河道,在白莲乡少年圩进入城西湖蓄水区,河道全长58.76km,流域面积664.9km2。由于河道比降陡,上游来水快,洪峰流量大,下游两岸圩区防洪标准低,穿堤建筑物老化,造成洪涝灾害频发,防洪除涝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近些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常发生集中暴雨,形成较大洪水,造成比较严重的洪涝灾害。因此,需要通过实施治理工程建设,完善防洪除涝减灾工程体系,充分发挥治淮工程的综合效益。 根据水利部、财政部批复的《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实施沣河防洪治理工程建设,提高除涝标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是提高该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改善水利条件,改变易涝多灾的面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保障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针对沣河防洪除涝工程存在问题与历年灾情,本着综合考虑、重点治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受霍邱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武汉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战略目标 聚焦中部崛起,打造中国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创造更具凝聚力的资源环境和更好的创新氛围,建设区域性的国际化大都市。 战略导向找回武汉,重塑江城。抓住国家交通体系重构、国际产业转移和有利的政策环境等三大机遇,重点解决三大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打破区域封闭,领导区域发展;二是如何确立城市中心,再现中心城市辉煌;三是如何完善体系,找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战略选择 战略之一——“都市内核,国际中枢”,建设整合武汉三镇的中央都市核心空间(UC,即Urban Core),引导武汉快速建立起华中金融、贸易、产业服务和现代物流的区域精密控制内核,作为武汉迈向国际化的载体。 战略之二——“智力先导,产城一体”,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导向的“十字型” 产业空间布局构想。 战略之三——“滨江而展,一带多心”,突破当前城市圈层构架,构筑沿长江两岸的综合城市发展走廊,通过带形的跳跃式增长提供城市持续的发展框架。 战略之四——“破环成带,轴向拉伸”,强化滨江道路交通建设,形成区域式组团发展构架。战略之五——“以江为脊,连湖成网”,充分发挥武汉水优势,打响“百湖江城”全球品牌的思路。 战略之六——“产业整合,价值链接”,以研发销售为核心,实现武汉区域“1+8”产业和区域契合发展,构成主导产业加工为依托的新城发展模式; 战略之七——“近展双翼,远视三极”,向东连接,武汉城市圈沿京广线和沿京九线两个带状区域,近期横跨京九京广的武汉都市走廊,未来构筑武汉、长沙和南昌为基点的三角经济区,继而形成中国的第四极三角经济区的目标。 战略之八——“多元并蓄,文化凝聚”,把汉正街为代表的汉味市民文化等传统型文化和UC 新都市文化、高科技文化等提升型核心文化转化为具有鲜明地缘识别性的城市形象。 场景分析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章城市概况 第一节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自然概况城市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市区和近郊区的土地面积),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气象和水文特性(气温、降水、水位、流量、泥沙、潮汐、风暴等)。河流、湖泊、洼地分布和演变概况。 社会经济现状市发展沿革,人口、工业、农业、固定资产、总产值和利税,该城市在国家、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近期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发展规划。 第二节洪涝灾害 历史上发生的洪、涝等灾害的情况。 主要洪、涝灾害年份的雨情、水情、灾情(淹没范围、水深、淹没历时)、经济损失(直接、间接)无形损失和人员伤亡等情况。 第二章城市防洪、治涝工程现状和问题 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 城市防洪现状、治涝能力和标准。 目前防洪、治涝存在的主要问题(工程措施,非工程防洪措施)。 第三章地形和地质 第一节地形 地形资料情况。 市区(包括近郊区)地形特点和主要江、河、湖、洼等的分布。 主要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建筑物地址的地形特点。

第二节地质 工程地质勘探、试验资料情况。 区域地质、地震基本烈度。 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的工程地质(地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地区和防洪、治涝工程设施、建筑物的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分布、地下水埋深、补排条件等)。 第四章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 第一节设计洪水分析计算 暴雨、洪水资料情况。 暴雨、洪水特性。 洪、涝灾害的类型、特点和成因。 历史上特大和大洪水特性。 代表站设计洪水的分析计算(洪水位、洪峰流量、不同时段洪水量、洪水流量过程线),控制断面设计洪水。 设计洪水水面线分析计算。 人类活动对洪水影响的分析研究。 第二节设计高潮位分析计算 潮水位观测和资料情况,潮汐特性。历史上发生的风暴潮的成因主要特性。设计高潮位的分析计算。 第三节治涝水位分析计算 暴雨、沥涝观测资料情况。 历史上发生的大涝的特性。 设计暴雨的分析计算(点暴雨、面暴雨、雨型等)。 设计涝水的分析计算(雨量径流量关系、最大流量、不同时段水量,流量过程线)。

水利防洪规划

水利防洪规划 1 防洪规划的定义 防洪规划是指防治某一流域、河段或者区域的洪水灾害而制定的总体安排。根据流域或河段的自然特性、流域或综合规划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安排,研究提出规划的目标、原则、防洪工程措施的总体部署和防洪非工程措施规划等内容。规划类型一般有流域防洪规划、河段防洪规划和区域防洪规划。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区域的综合规划;区域或河段的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的防洪规划。防洪规划是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防洪规划中必须首先充分认识河流的洪水演进特性,包括河湖对洪水的自然调蓄作用,天然河道宣泄洪水的能力以及大洪水漫溢泛滥的情况。它是一种战略性计划,对河道治理及防洪设施的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 2 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是指根据所在流域的洪水特性、历史洪水灾害,规划范围内国民经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对防洪的要求以及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技术等条件,考虑需要与可能,研究防治毁灭性灾害的应急措施。防洪规划必须全面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的目标。防洪经济效益是防洪规划的主要目标,此外还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充分考虑社会福利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 3 规划原则 防洪规划的指定应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遵循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景、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方案研究中,还要充分考虑防洪规律和上下游、左右岸的要求,处理好蓄与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并注意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3.1局部与整体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还不能完全控制。防洪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全局出发,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洪水。为了保全大局和重点保护对象的防洪安全,有时要做局部牺牲。重点保护对象一般指:洪水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毁灭性灾害的地区,如重要城市、工矿企业、交通干线、文物古迹或大面积农田等。 3.2近期与远期洪水灾害直接威胁人身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历次洪水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有所差别。要根据各地区或部门对防洪的要求及国家和地方的财力,分轻重缓急,分阶段、有计划地逐步提高不同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和一般地区防御常遇洪水灾害的要求。 3.3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一般耗资很大,并需占用大片土地;非工程措施可用较少投资,减轻洪灾损失,是防洪灾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规划中要研究二者的结合,重视非工程措施的安排和建设。 3.4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在人均、单位土地面积水资源量偏低的流域,河流的开发与治理要考虑综合利用,兴利与除害统筹兼顾,把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处理好蓄与泄的关系:山丘区一般以蓄为主,修建山谷水库、水土保持工程,拦蓄洪水,消减水沙洪峰;平原区一般以泄为主,并辅以分蓄洪措施,合理安排洪水出路。如“松花江防洪规划”具体遵循以下原则:①充分发挥现有防洪工程的作用,近期以整顿、挖潜为主,争取少花钱多办事。②兴建控制性水库与堤防工程相结合,水库工程应结合兴利考虑防洪等综合利用的要求。③防洪标准选定及防洪治理措施上充分考虑近期与远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突出体现城市与主要河段防洪的重要性。又如“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城市防洪规划”遵循的原则如下:“为提高该区的综合抗洪能力,解除安邦河两岸的洪水威胁,确保城市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三江平原综合治理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突出防洪重点,上、下游兼顾的原则,选择经济指标优越,技术切实可行的方案。达到占地少,动迁少,工程坚固,防洪效果好的目的。”

中小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策略初探

中小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17-12-06T17:04:34.82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作者:时新[导读] 充分满足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使其成为新的地区经济增长点或者成为振兴当地正在衰退经济的复兴地。阜阳市城南新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安徽省阜阳市 236000 摘要:城市新区是随着城市空间扩展而产生、发展的,是城市内部、外部各种因素、经济技术、社会力量相互作用的物质空间反映和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中小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策略;初探1导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中小城市原有的城市规模、基础设施、框架等已难以承载现实的容量,不能充分满足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建设城市新区可以有效解决诸多城市问题,使其成为新的地区经济增长点或者成为振兴当地正在衰退经济的复兴地。但在其新区规划建设中也不乏出现“城中村”集体土地征收问题,绿化景观规划等问题。 2组织有序的区域空间关系2.1确定城市空间拓展方向 城市空间的扩大并不等于空间的良性发展,因此从区域整体出发,确立合理的城市空间拓展方向对于新区能否实现有机生长十分重要。随着新区城市功能向综合化转变,其城市开发活动也随之转变,这就对规划提出了需要对于不同功能的发展轴在空间上进行切换调整,重新确定其空间拓展方向和次序的问题。在规划方面应有意识地调整新区临近周边地域的用地功能,发挥新区经济实力强、区位条件好等优势,在基础设施网络、交通设施网络的规划上与周边区域有机衔接,以服务新区辐射周边地区为原则,统筹安排。 2.2处理好与主城的关系 城市空间的扩展与新区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是新区发展的动力源,新区不可能完全脱离原有城市地域空间体系而独立存在。作为主城产业转移、空间扩展的先导地区,新区和主城之间的产业关联与空间关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区空间拓展的方向及其各功能用地的规模。新区规划应处理好与主城在产业、人口、空间等方面的区域关系,使新区的发展能够参与到城市地区功能转型的过程中,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拓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新的城市功能载体。 2.3处理好与周边城镇的关系要处理好在用地功能、重大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协调配合的关系。在城市功能的设置上,充分发挥新区的优势,发展周边地区所欠缺的城市功能,避免过度发展邻近城镇已经有的较为成熟的功能,充分利用周边相邻城镇的设施来为自己的发展服务,以此带动整个周边地区功能结构的调整,同时也降低了新区发展的成本。3科学编制园林绿化规划 3.1中小城市规划与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中小城市园林绿化的普遍问题集中反应在城市绿地规划的不合理和城市绿地的非常缺乏和功能的不完善,以及相应的城市绿地布局的不合理,改善全区绿化的精品文化绿化效果和全区绿化小环境的作用没有发挥,全区整体绿化环境较差。园林绿化的质量取决于对城市园林绿化进行科学的布局和规划设计。目前,很多中小城市在园林绿化设计时,随意性比较大,往往只注重建筑物的空地填充和控制,并未将园林绿化纳入整体规划当中,有的虽己编制了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但由于缺乏长远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不协调,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和居民对城市绿地的生态保护和游憩体闲等方面的要求。 3.2加快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应采取的措施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生态学角度搞好中小城市的绿化规划设计,在规划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进行生态园林的规划。绿化规划要符合当地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要充分利用、保护自然山水,突出自然水系、风景林地与人工营造的绿地相结合,体现线型、带状绿地与点状绿地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中小城市规划特色。在中小城市绿化规划中尤其要注意树种规划,树种规划是使中小城市达到良好的生态效益与景观特色的必备条件。只有通过合理的乔、灌、花、草的比例搭配,才能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要在保护乡土树种及区域性稳定植物群落组成的基础上,有节制地引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 4城市新区发展的引导策略4.1制订合理的土地开发政策在新区建设的前期,应研究城市规划宏观调控的预警机制,包括对城市土地开发总量容量的标准,土地开发到什么样的强度比较合理,极限的标准是什么,都应对具体情况有具体的估计。其次,还应规划出不适宜的建设或禁止建设用地,然后在可建设用地中划分远期、中期、近期和各种强度的开发用地。积极加强城市土地储备,特别是对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城乡结合部分的土地,应当结合城市规划的实施、城市建设开发时序,以政府为投资主体实施土地储备工作,有效避免城市边缘地区无序扩展,减少城市开发整治的代价。对新区公益事业建设的土地出让费用也予以相应倾斜优惠,鼓励企业对新区公益事业进行建设投资,借助社会力量建设和完善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以增强其吸引力。 4.2控制引导新区发展规模与速度新区在实施开发建设中,受行政因素支配较大,受此影响,新区规模可能会有其不合理的成分,而过快的发展速度将直接导致新区建设质量、品位的下降。所以新区规模确定,不但要考虑单项配套的效益达到最佳,而且要考虑各项配套构成的新区整体配套体系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它的发展规模速度超过了一定的度,由于城市人口膨胀、用地扩张等将引起众多的城市问题。新区发展由于其具有城市新建的特点,因此在处理新区人口导入、新区用地的阶段指标及相关的房地产开发量等问题时,必须建立一种动态适应的体系,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4.3政府与市场互动的开发模式

城市防洪规划

ZHEJIANG W ATER CONSERV ANCY AND HYDROPOWER COLLEGE 《城市规划与管理》(说明书、报告、√论文) 课题名称:城市规划与管理 班级: 建管10-2 姓名:邵杰 学号: 201035090 建筑工程系

城市防洪规划 [摘要]:为抵御和减轻洪水对城市造成灾害而采取的各种工程和非工程预防措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关键字]:城市、防洪规划、问题 (一)防洪规划的基本原则和防洪标准 一、基本原则 我国许多滨临江河,常受洪水威胁。因此,做好城市防洪总体规划是直接关系到城市安全,工程技术、经济是否合理的大事,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1. 做城市防洪总体规划时,要贯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在充分发挥堤防作用的同时,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达到提高防洪标准、保护城市工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城市防洪总体规划不仅要与流域防洪规划相配合,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而且还要兼顾市政建设各有关部门的要求。 3. 根据城市大小及其重要性,在充分分析防洪工程效益的基础上,合理选定城市防洪标准。重要城市,对超过设计标准的特大洪水要作出对策性方案。 4. 要充分发挥城市防洪工程的防洪作用,并考虑与流域防洪设施的联合运用。修建水库和分(蓄)洪工程时,要尽可能地考虑综合利用。 5.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提高投资效益。 6. 区别轻、重、缓、急,近、远期相结合,全面规划,分期实施。随着城市不断发展,逐步提高城市防洪设施的抗洪能力。 7. 结合城市特点,考虑保护环境、美化城市。 8. 强调非工程措施的防洪作用。 二、防洪标准 防洪保护对象达到防御洪水的水平或能力。一般将实际达到的防洪能力也称为已达到的防洪标准。防洪标准可用设计洪水(包括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及洪水过程)或设计水位表示。一般以某一重现期(如10年一遇洪水、100年一遇洪水)的设计洪水为标准;也有以某一实际洪水为标准。在一般情况下,当实际发生的洪水不大于设计防洪标准时,通过防洪系统的正确运用,可保证防护对象的防洪安全。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设计洪水标准有时也称为防洪标准(criterion of flood control)。二者有一定的联系。防洪标准

中小型涉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具体要求

一、中小型涉水工程防洪评价报告内容具体要求 ? ?防洪评价报告应在建设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前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进行编制。 ?评价报告内容应能满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查内容的要求,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 1 概述 ? 2 基本情况 ?3河道演变 ? 4 防洪评价计算 ? 5 防洪综合评价 ?6防治与补救措施 ?防洪评价报告中的各项基础资料应使用最新数据,并具有可靠性、合理性和一致性,水文资料要经相关水文部门认可。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缺乏基础资料时,建设单位应根据防洪评价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水文等部门进行基础资料的测量和收集。 ?在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应根据流域或所在地区的河道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和技术路线。对防洪可能有较大影响、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应进行专题研究(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或其它试验等)。 ?在防洪评价工作中除执行本导则外涉及其它专业时,还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 1 概述 ?概述一般应包括项目背景、评价依据、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 1.1 项目背景 ?项目背景应阐明建设项目所在地理位置、总体建设规模、项目前期工作概况及防洪评价编制单位受委托后进行防洪评价编制工作的基本情况。 ? 1.1评价依据 ?评价依据应列出以下内容: ? 1.1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 1.1 .2有关规划文件,包括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综合规划及防洪规划、治导线规划、岸线规划、河道(口)整治等水利规划。 ? 1.1 .3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 1.1 .4有关设计报告的审查意见、批复文件等。 1.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阐明评价报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包括所采用的基本资料、分析、计算及试验手段等,简述防洪评价的工作内容。 ? 2.1 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概况应介绍与防洪评价有关的涉河建筑物的基本情况,包括下列内容: ? 2.1 .1涉河建筑物的名称、地点和建设目的。 ? 2.1 .2涉河建筑物的建设规模、特性、防洪标准(校核、设计标准相应洪峰流量、水位,施工期防洪标准及相应洪峰流量、水位)。 ? 2.1.3涉河建筑物的设计方案,包括总体布置、结构型式、与河道堤防的连接方式、与其它水利工程交叉或连接方式、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及建筑设施情况等。 ? 2.1 .4涉河建筑物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布置、施工交通组织、主要施工方法、施工临时建筑物设计、施工工期安排、施工期度汛方案和防凌措施等,对于涉及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取土和弃土的工程,还应包括施工取土和弃土方案。 ? 2.2 河道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河道基本情况包括以下内容: ? 2.2.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河流水系、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和工程状况。

2020年(发展战略)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绩效指标体系数据分析I

(发展战略)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绩效指标体系数据分析 I

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绩效指标体系 数据分析 联合国人居署福冈办事处 2002年12月 金京焕 首席顾问

韩国汉城Sogang 大学经济学教授 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 房地产与城市土地经济学客座教授 -------------------------------------------------------------------------------------------------------------------- 特别感谢Young-Joon Park 对此项研究工作的协助 I.指标数据集 中国城市发展战略指标项目的主要成就是由各项目参与城市所汇编的一套指标数据集以及由项目首席顾问所作的一个分析报告。报告的这一部分列出了城市所提出的指标以及收集到的相关数据的集合。下一部分则就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的方法作了介绍。对五个参与城市(长沙、株洲、湘潭、贵阳和沈阳)提交的数据分别作的图解分析作为单独的文件另外附后1. 该项目所采取的自下而上的方针使得长株潭、贵阳和沈阳等参与城市提出了三套不同的指标。其中有很多共同的指标,但另外也有很多指标只被其中一两个城市选用。指标名单的第一稿是由各个城市的项目工作组和市政府的相关部门协商后拟定的,然后交由研讨会上讨论并根据与会者及首席顾问的意见进行了修订。从整体上来说,沈阳和贵阳两市更加注重有关环境及环境治理方面的指标,而长株潭三市则对经济方面的指标更感兴趣。各个城市指标分类的方法也有不同。每个城市都被要求对其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行了核实,然后将初步结果提交给经首席顾问审阅并给出他的反馈意见。以下所给出的数据集是最终版本。正如中国城市发展战略指标手册中说明的那样,这些指标被重新归集为了六章以使其结构更加连贯并至少要包含其中一个城市所建议的全部指标。 1长株潭的城市发展战略报告中呼吁这三个城市应朝着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补充说明中收入了对现有融合状况的一个分析报告并推荐了一套用以监测一体化趋势的指标。

流域防洪规划大纲范本

江河流域(区域)防洪规划勘测 设计工作大纲范本(试行) BIDR/J005-2004 2004-03-01发布2004-03-01实施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编写说明 本工作大纲范本以《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为基本要求,结合我院已完成的流域(区域)的防洪规划工作,总结以往编制防洪规划的经验,按照“QMS2000.D30勘测设计工作大纲编制和管理”的要求进行编写。本大纲针对流域防洪规划中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工作内容和质量、深度要求,对主要问题提出了编制大纲中应注意的问题。实际工作中,应针对不同流域(区域)的防洪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勘测设计工作大纲。 本大纲范本自2004年3月1日试行。在实施过程中,如对大纲范本的内容、格式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或还需补充编写哪些大纲范本,请及时将意见或建议以书面形式或电子邮件方式,反馈至技术质量处。 批准:杜雷功 技术质量处:熊明武 审阅:吴颖民郑永良 校核:任晓枫 编写:杨洪书

江河流域(区域)防洪规划勘测 设计工作大纲 技术[YYYY]NN号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年月

批准:审定:技术质量处:经营及项目管理处:设总(项目负责人):编制:

目录 1 流域概况 (1) 1.1 地理位置及河流水系 (1) 1.2 地形及地质 (1) 1.3 水文气象特征 (1) 1.4 经济社会概况 (1) 1.5 规划沿革及规划实施情况 (1) 1.6 防洪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2 任务来源 (1) 3 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2) 4 规划原则和任务 (2) 4.1 规划原则 (2) 4.2 规划任务 (2) 5 规划依据 (2) 6 基础资料 (2) 6.1 水文气象泥沙资料 (3) 6.2 地质测量资料 (3) 6.3 经济社会资料 (3) 6.4 规划设计成果收集 (4) 6.5 其他需要收集的资料 (4) 7 工作任务及要求 (4) 7.1 水文分析复核 (4) 7.2 防洪保护区划定和防洪标准确定 (5) 7.3 现状防洪体系评价 (5) 7.4 防洪体系总体布局研究 (6) 7.5 防洪水库规划 (7) 7.6 上游山洪及泥石流防治规划 (8) 7.7 中下游河道整治规划 (8)

城市新区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城市新区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Indicator System of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n Plans for Urban Developing Area 环境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00级本科生王丹 Undergraduate Student of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WangDan 摘要 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是战略环境评价理论在区域发展规划层次的应用,相关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区域规划SEA的过程中,亟需建立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对规划进行评价和分析。本研究以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为基础,根据SEA的工作流程和特点、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以及城市新经济开发区的区域特征,运用系统分析、理论分析、频度统计、专家咨询和相关性分析等多种方法来筛选指标。建立的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政策相关性、综合性及定量性等特点。本研究的案例部分以沈阳浑南新区为例,利用指标体系对新区规划的三种发展情景进行了评价,确定了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型发展规划。 关键词: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城市新区系统分析相关性分析 Abstract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EA) of regional plans is one category of SEA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es are carried out primarily. In the SEA, it is urgent to develop a set of indicators to analyze and assess the plans. In this paper, the historical and current researches on SEA are synthesized,especially on its work process and the features of urban developing area. A lot of methods are applied to select the indicators, including the system analysis,theory analysis,frequency statistic,expert consultation,relative analysis etc. The designed indicator system is of scientific,quantitative and applicable. The proposed indicator system is then applied to Hunnan New Zone (HNZ) in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for assessing its developing plan. Three scenario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NZ are simulated through System Dynamic model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evaluated with the developed indicator system.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scenario focused o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area will be the most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choice for HNZ. Key word: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urban developing area, system analysis, relative analysis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修订工作大纲 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修订组 二○○三年五月

批准:谢熙曦审定:郑永良计划处:孙继栋技术处:牟广丞水工处:武永新规划处:孙建峰编制:许学伟

一、修订的目的及必要性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由建设部、水利部于1993年2月8日以建标[1993]72号文发布,自1993年7月1日起执行。 该规范执行以来,对指导城市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998年长江大水以来,各地修建了大量城市防洪工程,从治水政策到工程实践,对城市防洪工程的认识在逐渐深化,同时在执行规范过程中,也发现原规范有些内容需要增补或修订。本次拟补充或修订的内容如下: 1.对原规范“总体设计”一章的内容进行补充。主要补充以下内容: (1) 补充城市防洪总体安排。城市防洪工程是流域防洪体系的组成部分,城市要达到预定的设计防洪标准,需通过合理、有效运用该城市(或流域的)防洪工程体系来实现。因此,合理确定各项治理工程措施的防洪作用,并从调度上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确保城市防洪目标的实现。总体设计一章,需从宏观上阐明城市防洪工程的总体安排。 (2) 城市防洪需考虑上游水库和蓄滞洪区的作用,增加城市上游水库和蓄滞洪区规划安排及汛期控制运用的内容。 (3) 总体设计一章中,增加环境保护、工程管理等内容。 结合环境保护,增加城市防洪工程综合利用、改善环境、绿化、美化等内容; 加强工程管理,增加工程实施后,工程运行管理的有关内容; 2.增加城市排涝工程设计的内容 3.增加城市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内容。 4.对其它章节的内容进行补充或修订。 5.鉴于防潮工程的特殊性,将“海堤工程”一章单独列出。 通过对规范的补充或修订,使规范在内容上进一步完善,为城市防洪工程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二、修订依据与原则 (一) 修订依据 1.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水总局科[2002]15号文“关于下达2002年度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及主编单位的通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12年11月13日 编者按: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始终以两倍于世界同期平均速度的步伐高速发展。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是否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明晰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走向、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但长期实施的城市化方针却严重阻碍了中国城市化向更高层次迈进。 我国当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背景链接 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这必将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非均衡道路;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非规整道路;是以抑制农村、农业、农民的经济利益来支持城市发展,导致不能兼顾效率和公平的非协调道路;是片面追求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而以生态环境损失为代价的非持续道路;是以生产要素的高投入,而不是投入少、产值高,依靠科技拉动经济增长的非集约道路。 传统的城市化存在着诸多弊端,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必须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关于《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 该报告是由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担任主编,组织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的研究成果。这是继2009年之后专门研究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第四部年度报告。 城市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的非同步 投资与消费失衡: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数,尤其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达到95%以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达到了8.7个百分点;而同期的消费贡献率只有45.4%,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点数只有4.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40.6%,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也出现了负值。在我国城市化发展中,一直存在着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发展问题。按照国际惯例,发展中的转型国家,投资与消费的比例正常水平为30∶70,正常的下限是35∶65,但是我国的投资消费比接近1∶1。可见,我国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失调是我们重建设、轻消费、居民收入水平低下、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原因。 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如果按照三大产业投资水平来看,第二产业投资一直保持较高水平,长期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向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倾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始终没有取得突破,2010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整个GDP的比重只有43.1%,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只有34%。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我国主要以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基础性服务业以及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比重仍不高,发育仍不足。此外,我国服务业产品创新不足,服务品质和技术水平不高,在组织规模、管理水平与营销技术上与国外服务业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

流域防洪规划大纲范本[详细]

江河流域(区域)防洪规划勘测设计工作大纲范本(试行) BIDR/J005-2004 发布实施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编写说明 本工作大纲范本以《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为基本要求,结合我院已完成的流域(区域)的防洪规划工作,总结以往编制防洪规划的经验,按照“Q米S2000.D30勘测设计工作大纲编制和管理”的要求进行编写.本大纲针对流域防洪规划中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工作内容和质量、深度要求,对主要问题提出了编制大纲中应注意的问题.实际工作中,应针对不同流域(区域)的防洪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勘测设计工作大纲. 本大纲范本自2004年3月1日试行.在实施过程中,如对大纲范本的内容、格式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或还需补充编写哪些大纲范本,请及时将意见或建议以书面形式或电子邮件方式,反馈至技术质量处. 批准:杜雷功 技术质量处:熊明武 审阅:吴颖民郑永良 校核:任晓枫 编写:杨洪书

江河流域(区域)防洪规划勘测 设计工作大纲 技术[YYYY]NN号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年月

批准: 审定: 技术质量处: 经营及项目管理处: 设总(项目负责人): 编制:

目录 1流域概况 (1) 1.1 地理位置及河流水系 (1) 1.2 地形及地质 (1) 1.3 水文气象特征 (1) 1.4 经济社会概况 (1) 1.5 规划沿革及规划实施情况 (1) 1.6 防洪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2任务来源 (1) 3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2) 4规划原则和任务 (2) 4.1 规划原则 (2) 4.2 规划任务 (2) 5规划依据 (2) 6基础资料 (2) 6.1 水文气象泥沙资料 (3) 6.2 地质测量资料 (3) 6.3 经济社会资料 (3) 6.4 规划设计成果收集 (4) 6.5 其他需要收集的资料 (4) 7工作任务及要求 (4) 7.1 水文分析复核 (4) 7.2 防洪保护区划定和防洪标准确定 (5) 7.3 现状防洪体系评价 (5) 7.4 防洪体系总体布局研究 (6) 7.5 防洪水库规划 (7) 7.6 上游山洪及泥石流防治规划 (8) 7.7 中下游河道整治规划 (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