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析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新成果

解析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新成果

解析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新成果
解析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新成果

收稿日期:2006-06-10

作者简介:陈肃利,男,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规划处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1-4179(2006)09-0016-03

解析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新成果

陈肃利 胡维忠

(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10)

摘要: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构建长江和谐防洪体系的指导性文件。阐述了1998年大水后编制长江流域防洪规

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对《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中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继承和发展,从规划思路、防洪区的划分和防洪标准的确定、各类防洪工程措施和防洪非工程措施规划等方面,解析了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新成果。关 键 词:防洪规划;必要性;新成果;长江流域中图分类号:T V212.4 文献标识码:A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共有人

口4.2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4%;G DP 3.18万亿元,占全国的36%。由于流域广大,地区暴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导致洪涝灾害频繁、严重,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长江流域的重要经济地位和艰巨防洪治理任务,决定了长江防洪治理事关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1 修订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必要性

1998年以前最近一次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工作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编制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时开展的,其成果反映在1990年9月由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以下简称《长流规》)中。《长流规》编制以来,特别是1998年长

江大洪水后,国家加大了以堤防加固为重点的长江防洪建设的投入,1998~2004年期间,共安排投资约76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533亿元)加高加固了长江中下游干支流堤防5341km ,使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达到了规划标准;对长江中下游1400余处圩垸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恢复水面面积2900km 2,恢复调蓄容积约130亿m 3;对部分干支流河道、洞庭湖区、鄱阳湖区进行了整治及清淤疏浚;开工建设了紫坪铺、皂市、江垭、港口湾、廖坊、大房郢等一批具有防洪作用的水库,对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加强了重点分蓄洪区安全建设和重点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设;进行了长江上游“五江一河”和其他重要支流的堤防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1994年开工建设的三峡工程是长江治理开发的一项关键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使荆江河段防洪能力由目前约10a 一遇提高到100a 一遇,避免特大洪水造成毁灭性灾害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1998年以来,长江流域防洪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一大批防洪工程已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长江防洪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防洪形势发生了变化。

三峡工程建成后在对长江中下游发挥巨大防洪作用的同时,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相当长时期内三峡水库下泄水流的含沙量明显减少,坝下游河道将发生冲淤调整,引起河道的泄流能

力、槽蓄量及荆江三口分流等的变化,对长江中下游防洪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三峡水库的蓄泄调度也将引起长江中下游水情变化。

1998年大水带给人们很多的启示,各方面对如何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有了新的深层次的思考,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如果过度地利用洪泛区或侵占江湖滩地,不加限制地与洪水争地,不给洪水留有必要的出路,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此外,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大中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社会财富日益增长,洪水造成的损失将不断增加。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对防洪保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998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应编制流域防洪规划,同时明确了防洪规划是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防洪法》和中央领导指示精神,总结多年来的防洪经验,特别是根据1998年长江的防汛实践,结合新的水情、工情、新出现的问题,对防洪新的认识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考虑到三峡工程的作用及影响,对长江流域防洪规划进行补充及完善,是将防洪进一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的需要,是全面贯彻执行《防洪法》的具体要求,是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需要,是指导今后长江防洪建设的要求。因此,1998年大水后在《长流规》基础上修订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十分必要与紧迫的。

2 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新成果

1998年10月,水利部布置开展防洪规划工作,并提出《防洪

规划任务书》。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在总结以往规划、研究成果和历年长江治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深入调查,收集了大量最新的经济社会、水文、地形地质资料,进行必要的补充勘测,遵照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结合新的形势,编制提出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对今后20a 长江流域的防洪建设和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是21世

第37卷第9期人 民 长 江

V ol.37,N o.9

2006年9月

Y angtze River Sep., 2006

纪初期长江流域防洪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对进一步完善长江流域防洪体系,提高防洪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对《长流规》中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继承和发展,新编规划的新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根据防洪出现的新情况,调整了规划思路。通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防汛实践检验,《长流规》拟定的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总体思路是正确的,但也暴露了长江防洪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除由于投入不足、工程未按规划标准实施外,还主要体现在如何协调人与自然、人与洪水的关系。因此新规划将人与洪水和谐共处,人给洪水以必须的出路,洪水不致给人以巨大灾害,大力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防洪工程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规划思路贯彻始终。

由于大量围垦、过度利用洪泛区或侵占江湖滩地,降低了河湖调蓄洪水能力,使洪水位抬高,这说明不给洪水必要的出路,就会受到洪水的惩罚。吸取1998年洪水的教训,在防洪规划总体布局中增加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的内容,规划对一批洲滩民垸采取“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的措施。这些堤垸大多数在一般年份,可利用进行耕作,以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而遇较大洪水必须滞蓄洪水,给洪水以出路。

堤防是长江防洪的基础设施,由于长江中下游的堤防均是修建在第四纪冲积平原上,地质条件较差,表层粘性土壤很薄,底下是深厚的强透水层,堤防越高,风险越大,一旦失事后,造成的损失及危害越大。规划必须拟定适当的堤防高度,否则,堤防越高,调蓄洪水的空间越小,致使同样洪水条件下,洪水位不断抬高,洪水位抬高后又要加高堤防,将造成加高堤防与抬高洪水位的恶性循环。同时,堤防必须做好基础防渗处理,达到汛期在设计水位下只需专业队伍巡查排险,无需动用广大军民防守,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分蓄洪区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安全建设缓慢,加之管理不善,导致计划运用十分困难,给重点地区防汛带来极大的压力,造成的风险很大。因此规划强调近期重点建设一部分分蓄洪区,以适应遇大洪水分洪需要;另外分蓄洪区应按移民建镇的思路搞好安全建设,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近些年的防汛实践,也充分反映了非工程措施的重要性,特别是管理乏力,相应的政策法规滞后,使工程措施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这在新规划中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2)反映了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下游防洪影响和江湖关系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三峡工程论证阶段,对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的可能影响就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结论是,三峡工程的兴建将对长江中下游防洪发挥巨大的作用,“清水”下泄引起的坝下游河道冲淤变化对防洪形势的影响问题也已基本清楚,不是三峡工程能否动工兴建的制约因素。《长流规》主要反映了三峡工程论证阶段的研究成果。

国家计委办公厅1997年1月以《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长远防洪形势和对策的研究的函》(计办农经[1997]32号)部署开展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和对策研究工作。长江水利委员会按照国家计委和水利部的安排,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布置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构建并完善了荆江与洞庭湖一维河湖联算的河床冲淤数学模型、重要河段二维数学模型,进一步研究了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河湖

冲淤变化及其对长江中下游河湖蓄泄关系、江湖关系的影响,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河道泄流能力的变化对防洪的影响,从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出发,提出了三峡工程建成后可能带来的一些影响的对策措施。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反映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3)按照《防洪法》的要求划分了防洪区,根据各防洪保护区经济社会最新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确定了相应的防洪标准。防洪区是指洪水泛滥可能淹及的地区,分为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根据1998年国家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要求,新编规划中划分了长江流域防洪区。

据统计,2003年长江流域防洪区面积约为15.38万km2,约占全流域面积的8.5%;耕地面积约614万hm2,占全流域的27.5%;人口约11746万人,占全流域的26.7%;国内生产总值约21484亿元,占全流域的49.4%。长江流域防洪区面积中长江上游为1.34万km2,约占8.7%;长江中下游为14.04万km2,约占91.3%。长江中下游防洪保护区面积为11.81万km2,占长江中下游防洪区的84.1%;人口约9068万人,占长江中下游防洪区的87.3%;耕地面积438.9万hm2,约占长江中下游防洪区的80.1%;G DP为19055.8亿元,占长江中下游防洪区的93.5%。由此可见,保障长江中下游防洪保护区的防洪安全是长江防洪的重点。

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是反映防洪保护区的各项防洪工程总体防御洪水能力的指标,与防洪保护区内工农业发展状况、要求及国民经济可承受的能力密切相关。新编防洪规划以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规范、标准(国标《防洪标准》)为依据,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文件、各防洪保护区最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历史洪灾情况及洪水泛滥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合理确定了各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

(4)根据三峡工程建成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的变化,对分蓄洪区进行了合理分类,明确了各类分蓄洪区的建设思路。《长流规》按照防御1954年洪水的要求,在长江中下游的荆江地区、城陵矶附近地区、武汉附近地区和湖口附近地区共规划安排了40处分蓄洪区,分蓄洪总面积1.19万km2,有效蓄洪容积约628亿m3。

新编防洪规划根据长江防洪总体布局,考虑三峡工程兴建、上游后续建设其他水库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的变化,按照分蓄洪区的启用机率和重要性,将长江中下游分蓄洪区分为重点、一般和规划保留3类。

重点分蓄洪区为现状条件下使用机率较大(一般在20a一遇以下)的分蓄洪区,共16处,分别为荆江地区的荆江分洪区,城陵矶附近规划分蓄100亿m3超额洪量的4处分蓄洪区(洞庭湖区的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3个蓄洪垸和洪湖东分块),洞庭湖区的围堤湖、民主、城西、屈原、澧南、西官、九垸、君山、江南陆城等9个分蓄洪区,武汉附近地区的杜家台分蓄洪区,湖口附近地区的康山分蓄洪区。荆江分洪区尽管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启用机率为100a一遇以上,但由于其地位十分重要,三峡工程建成后仍列为重点分蓄洪区。

一般分蓄洪区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1954年洪水,除重要分蓄洪区外,还需启用的分蓄洪区共10处,分别为城陵矶附近地区的洪湖中分块,武汉附近地区的西凉湖、武湖、涨渡湖、白潭湖、东西湖,湖口附近区的珠湖、黄湖、方州斜塘和华阳河分蓄洪区。

规划保留分蓄洪区是指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超标准洪水

71

第9期陈肃利等:解析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新成果

或特大洪水需要使用的分蓄洪区,共有16处,分别为荆江地区的氵宛市扩大分洪区、人民大垸分洪区、虎西备蓄区,洞庭湖地区的建新、建设、集成安合、南汉、和康等12个蓄洪垸,洪湖西分块分蓄洪区。

重点和一般分蓄洪区(其中荆江分洪区除外,因三峡工程建成后其使用机率达100a一遇)的规划和建设,既要保证分蓄洪的需要,也要使区内居民有生存和适当发展的环境。建设的目标是要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①要能按调度方案要求适时启用,调度灵活,按量分蓄洪水;②要确保区内居民生命和主要财产的安全,洪水退后可较快恢复生产;③调整、建设与其为分蓄洪区的地位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形成不怕淹或耐淹的生产体系,一旦运用不造成大的破坏。

对重点和一般分蓄洪区(荆江分洪区除外),一般应结合村镇改造建设,采取将分蓄洪区内居民迁移到安全区(或安全地区)、安全台定居的模式。各分蓄洪区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环境特点、分蓄洪的机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重点分蓄洪区(荆江分洪区除外)因启用较频繁,应限制经济发展规模,避免人口入迁和新增重要资产进入该区。一般分蓄洪区因使用机率比重点分蓄洪区小,可适当放宽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放宽对荆江分洪区经济发展的限制,其安全建设以转移道路、通信预警设施建设为主,有条件时适当扩大主要安全区的范围;规划保留分蓄洪区除不能发展一旦分蓄洪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外,可基本不限制其发展,分蓄洪区安全建设以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安全转移道路、通信预警系统为主。

(5)进一步明确了堤防的建设标准,并按新的规范要求进行了分级。《长流规》规定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防洪控制水位(亦即堤防设计洪水位,冻结吴淞)为沙市45.00m、城陵矶34.40m、汉口29.73m、湖口22.50m。通过研究,新编防洪规划仍维持《长流规》确定的干流主要控制站防洪控制水位。针对近年来城陵矶附近发生高洪水位的情况,考虑这一地区洪水组成的复杂性,为增加防洪调度的灵活性,对城陵矶附近河段长江干堤的堤顶超高规划再增加0.5m。

长江中下游支流众多,河湖纵横,受山丘和河湖的分隔,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每段保护范围大小不等,保护对象的重要性有别,万一失事后带来的后果迥然不同。新编防洪规划按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参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分别确定了长江干堤的等级。长江中下游荆江大堤、无为大堤、南线大堤、汉江遥堤以及沿江重点防洪城市堤防等为1级堤防;松滋江堤、荆南长江干堤、洪湖监利江堤、岳阳长江干堤、四邑公堤、黄广大堤、同马大堤、枞阳江堤等为2级堤防。

(6)对水库工程进行了系统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已建和规划新建大水库的防洪任务。以三峡工程为骨干的长江干支流水库群,是长江防洪的根本措施之一。新编规划根据《长流规》编制后出现的新情况,对水库工程规划进行了调整和补充。

对历史上发生过特大洪水并造成严重灾害的长江中下游支流,除了已经建有控制性工程的以外,还要规划兴建一批水库拦洪。这些水库包括澧水皂市、嘉陵江亭子口、赣江峡江及抚河廖坊;对提高重点防洪城市防洪标准的支流水库应优先安排;清江洪水是三峡至荆江区间洪水的主要来源,规划在已建隔河岩水库的基础上,继续兴建水布垭水库。汉江要达到在解除中游民垸分洪任务后仍能防御1935年洪水的目标,还需要通过加高丹江口大坝来实现。

长江上游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等要进一步兴建有较大防洪库容的水库并与三峡工程联合运用,使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金沙江梯级开发最具设置较大防洪库容的条件,规划在7月份梯级水库预留防洪库容的规模为249亿m3,以对长江中下游防洪起一定作用。溪洛渡、向家坝两梯级列为近期工程。

有些已建水库由于各种原因,防洪作用未充分发挥,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除丹江口水库大坝结合南水北调要求续建加高外,对其他如五强溪、柘溪、万安、柘林等已建重点大型水库,研究利用大坝加高、建筑物改造、降低汛限水位、加强洪水预报调度等措施扩大防洪库容的可能性。

病险水库一旦失事,将会给其下游带来巨大的人员死亡和财产损失的毁灭性灾害,对环境也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对病险水库应区分重要性,分期分批进行除险加固,尽快消除隐患。

(7)加强了洪水调度和管理工作。在防洪非工程措施方面,新编防洪规划强化了洪水调度和管理工作。

长江防洪是一个系统工程,上下游、干支流、平原区和山丘区的洪水需统筹调度,科学管理。上游水电工程建设应承担相应的防洪职责,明确防洪库容和防洪调度规则;中下游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圩垸和岸线开发利用应加强管理,通过规范人类活动,给洪水以出路,并确保河势稳定;重要支流需妥善处理与干流的洪水关系,加强与长江干流洪水的统一调度;建立洪水风险管理制度,研究洪水风险的评估方法,编制洪水风险图,以指导防洪减灾工作;加强山洪易发区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对山丘区的城镇、交通、厂矿及居民点等建设项目进行防灾评估,禁止和控制人员、财产向高风险区发展;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如开矿、修公路等)的管理,开发建设活动要统筹兼顾,不能导致或加剧洪灾的发生。

3 结语

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以《水法》和《防洪法》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对防洪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人与洪水协调共处,研究和制定了长江流域防洪目标、防洪总体布局,为长江流域防洪建设和洪水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编辑:常汉生)

(上接第12页)

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办法,建立受益地区共同分担的补偿机制。对防洪保护区,要引导高风险区域的人口和资产向低风险区域转移,通过对人和产业的有效管理,实现风险转移和分散。要增强各行各业和社会公众的洪水风险意识,企业和公共设施要有自保措施,群众要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对规划保留区要依法保留其新建防洪工程、扩大江河行洪能力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李坤刚.我国洪旱灾害风险管理.中国水利,2003,(6):47~48.

(编辑:徐诗银)

On risk management of flood disaster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SHI Guang-qian CHEN Qiu

(Flood C ontrol and Drought Fighting O ffice,Changjiang Water Res ources C ommission,Wuhan430010,China)

Abstract: The Y angtze river is a fam ous storm flood river with abundant rain fall and frequent storm flood,the flood distribution scope is wide.The flood disasters of the Y angtze river mainly centralize in S ichuan basin area and the plain area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Y angtze river;in hilly and m ountainous area,flood disasters often happen as well and the m ost disasters are torrential flood,landslide,mud flow and m ountain slide etc.; in the coastal deltaic area of the Y angtze river,storm tide disasters als o exist.This paper briefly presents the status quo of flood disasters and flood control,analyzes the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alleviation situation to be con fronted with the Y angtze river,expounds change direction of thought train on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alleviation,summarizes the preliminary achievements in flood risk management,puts forward main measures to further strengthen flood risk management.

K ey w ords: flood disaster,risk management;flood control;the Y angtze river basin

Scouring and silting variation in middle and

low er channel of the Yangtze river after TGP

LU Jin-you HUANG Yue G ONG Ping

(Y 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Changjiang Water Res ources C ommission,Wuhan430010,China)

Abstract: A fter the com pletion of the Three G orges Project,conditions for incoming water and sediment of the Y angtze river channel downstream from the Three G orges reserv oir will change,the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of the river channel will be in an unsaturated state,and river bed scouring will take place along the river channel,which may bring about adjustment of the river regime and have s ome in fluence on the flood con2 trol.Through com putation by mathematic m odels and analysis of observed data,preliminary researches were conducted on the variation of water and sedimen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Y angtze river and related lakes,on the ev olution of the river channel degradation and aggradation,and on their in2 fluence on the flood control after the com pletion of the Three G orges project,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im pound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Three G orges project,large am ount of scouring will occur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Y angtze river,resulting in lower water levels for same discharges; when the scouring am ount for all river reaches is maximum,the average scour depth of the river bed of the Jingjiang river reach will be2.0~5.3m, with its channel storage increment of1.3billion m3;and for Chenglingji reach,the average scour depth of the river bed will be2.5m,with its chan2 nel storage increment of about0.85billion m3;due to the river bed scouring of the stem stream,water and sediment diverted from the Y angtze river into the D ongting lake through the three outlets in the Jingjiang river reach will reduce,resulting in mitigating the sedimentation of the D ongting lake area and increasing the lake’s adjustable water storage by2.38billion m3;variation of water and sediment travel process,river bed scouring and lo2 cal adjustment of the river regime will bring about s ome in 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river channel,and on the safety of the river dikes and revet2 ment w orks,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K ey w ords: scouring and sedimentation of river bed;water level;river regime adjustment;flood control;Three G orges project;middle and lower Y angtze river

Analysis of ne w achievements in ne w ly worked out flood

control scheme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CHEN Su-li HU Wei-zhong

(Design Institute,Changjiang Water Res ources C ommission,Wuhan430010,China)

Abstract: The flood control planning of the Y angtze river basin is a guiding document for constructing a harm onious flood control system of the Y angtze river.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formulating the flood control planning of the Y angtze river basin after the1998 flood and expounds that the newly formulated flood control planning of the Y angtze river basin is the succession and development of《the brief report of the Y angtze river com prehensive utilization planning》,and als o analyzes the new achievements of the newly formulated flood control planning of the Y angtze river basin in respects of planning thought,determination of flood control district division and flood control standard,and planning of various structural and non-structural flood control measures,etc.

K ey w ords: flood control planning;necessity;new results;the Y angtze river basin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综述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综述 1.1流域概况 1.1.1自然地理、水系及经济发展概况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由青弋江、水阳江、漳河三水系组成,地跨安徽、江苏两省21个市县,分别于当涂、芜湖和澛港汇入长江,流域面积18850km2,其中安徽省占93%,江苏省占7%。流域西北部滨临长江,东北部以茅山山脉与太湖流域为界;北与秦淮河接壤;东南、南、西南三面以黄山、天目山及九华山为分水岭,分别与新安江、秋浦河等为邻。流域大地构造属江南古陆与南京凹陷的过渡区,由于地壳差异性的升降运动,地貌呈南高北低态势。流域内山地面积占54%,丘陵区面积占27%,平原圩区面积占15%,湖泊面积占4%。水阳江和青弋江分别发源于天目山山脉和黄山山脉的北麓。流域上游属丛山峡谷地区,岩石分布主要为花岗岩和变质岩。流域中游为低山丘陵区,岗峦起伏,为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下游为滨临长江的平原圩区,主要由长江及本流域河流的冲积作用和湖泊淤积而成,河道纵横,水网交错,土壤肥沃,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一般地面高程为7~8m,低于汛期洪水位3~4m。 流域水系主要有两江、一河、四湖,即水阳江、青弋江、漳河、南漪湖、固城湖、丹阳湖和石臼湖。 水阳江位于流域东部,流域面积10385km2,干流长273km。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三条支流在河沥溪附近汇合,河沥溪以上为上游。干流流经宣城后即进入圩区,经新河庄后进入下游水网区,流经水阳镇、西陡门后称运粮河,至花津后称姑溪河,在魏家渡汇青山河后由当涂金柱关入长江。水阳江最大的支流为右岸的郎川河,流域面积2526km2,郎川河直接与南漪湖相通,经湖泊调蓄后,通过北山河在新河庄与水阳江相汇;此外,支流还有华阳河、夏渡河,流域面积分别为280km2及360km2。 青弋江位于流域中部,流域面积7100km2,干流长233km。主源有麻川和舒溪两支,两河汇合后称尝溪,至陈村为上游区,出陈村峡谷后称青弋江,沿途经泾县、西河镇至湾址后称为下游。其下河流分为二支,一支经清水河至芜湖汇入长江,一支经赵义河、青山河由当涂入长江。青弋江较大支流有徽水,流域面积1072km2;其次为琴溪河,流域面积442km2;还有寒亭河、孤峰河等。 漳河位于流域西部,流域面积1365km2,长95km,南陵以上为上游区,黄墓渡为中下游分界,经石硊,在澛港汇入长江。漳河下游河道弯曲,石硊~澛港段弯曲系数达3.5以上。主要支流有峨溪河、后港河等。 水阳江、青弋江、漳河自进入中下游以后,比降平缓,水系发育,河道交织。水阳江和青弋江之间有黄池~乌溪河和青山河,青弋江和漳河之间有资福河和上潮河串通,下游地区还有许多支汊河道,形成复杂的河网。 南漪湖位于水阳江中游,固城湖、丹阳湖及石臼湖位于水阳江下游。四湖在12m水位时,总面积为695km2,总容积为38.1亿m3。六十年代以来,由于人工围垦,现湖面已大大缩小,南漪湖面积减少了7%,固城湖面积减少了60%,石臼湖面积减少了23%,丹阳湖低圩灭螺,已围垦82%。由于四湖所处位置不同,因而对调节本流域洪水的作用各异。对水阳江来说,其调洪作用以南漪湖最为显著,其次为固城湖、丹阳湖、石臼湖;反之,若承受长江倒灌的洪水,首当其冲为丹阳湖、石臼湖,其次为固城湖、南漪湖。

高中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案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既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课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自学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综合分析了长江流域的优势与不足,最终的目的就是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开发。要发挥长江流域的优势,并对限制发展的因素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整治。 [板书]: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自学活动]:阅读教材,思考:上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什么?怎么开发的?产深了哪些效益? [学生阅读、分析]: [师生共同总结]:上游地区 长江上游地区地势悬殊,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能资源的开发始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实行西电动送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调节洪峰,拦蓄洪水,对中下游的洪水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可向华中、华东地区供电,缓解这些地区的电力紧张状况。 加深、加宽上游航道,是水流趋缓,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的物资流通。 在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以及库区水产养殖、旅游等方面也会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设问诱思]: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十几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措施有没有负面影响? [学生活动]:教材“三峡工程建设于生态环境保护”讨论:三峡工程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经过专家的长期研究和论证,建设三峡工程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在总体上已经基本清楚,总的来说有利有弊: 正面影响:1、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的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有利于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的纺织。 3、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4、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 第一章流域防洪形势 1、1 流域概况 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与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跨越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省(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越南东北部,总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我国境内面积44、21万平方公里。流域北靠南岭,西部为云贵高原,中部与东部为丘陵盆地,东南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山地、丘陵面积占94、4%,平原面积仅占5、6%。 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北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大茅坑,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西江、北江在广东省三水思贤滘,东江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分别汇入珠江三角洲,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与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 2004年,珠江流域人口9935万人,耕地6652万亩,地区生产总值17736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外贸出口总值约占全国的37%,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2 水文特征 - 1 -

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部低纬度地带,南临南海,西隔印度支那与孟加拉湾相望,受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影响,总体上属亚热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有酷暑、春夏多雨、秋冬干旱的气候特点,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常受热带气旋侵袭。流域水汽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7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360亿立方米。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非常集中,汛期(4月~9月)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 流域的洪水由暴雨形成,多集中在4月~10月。前汛期(4月~7月)暴雨多为锋面雨,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流域性洪水及洪水灾害一般发生在前汛期;后汛期(7月底~10月)暴雨多为台风雨,形成的洪水相对集中,来势迅猛,峰高而量相对较小。 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35、31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7、8%。西江防洪控制断面梧州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53900立方米每秒(2005年6月),调查历史洪水最大洪峰流量为54500立方米每秒(1915年7月)。 北江就是珠江流域的第二大水系,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4、67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10、3%。北江防洪控制断面石角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6700立方米每秒 - 2 -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2008-09-19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743629689.html,/ztpd/tszt/lyfhgh/cjly/20080919114310845554.aspx(水利部)注:相关内容摘录(具体内容见第4页) 根据长江防洪总体布局,考虑三峡工程兴建、上游后续建设其他水库后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的变化,按照蓄滞洪区的启用几率和重要性,将长江中下游蓄滞洪区分为重要、一般和规划保留三类。 重要蓄滞洪区为现状条件下使用几率较大(一般在20年一遇以下)的蓄滞洪区,共13处,包括荆江分洪区、洪湖东分块、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围堤湖、民主、城西、澧南、西官、建设、杜家台、康山蓄滞洪区。 一般蓄滞洪区为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1954年洪水,除重要蓄滞洪区外,还需启用的蓄滞洪区,共14处,包括洪湖中分块、九垸、建新、江南陆城,屈原、西凉湖、武湖、张渡湖、白潭湖、东西湖、珠湖、黄湖、方州斜塘和华阳河蓄滞洪区。 规划保留蓄滞洪区是指三峡工程建成后为防御超标准洪水或特大洪水需要使用的蓄滞洪区,共有15处,包括涴市扩大分洪区、人民大垸、虎西备蓄区、洪湖西分块、集成安合、南汉、和康、安化、安澧、安昌、北湖、义合、南顶、六角山、君山。 一、流域基本情况 长江干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上海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支流布及甘肃、陕西、贵州、河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8个省(自治区)。长江自江源至湖北宜昌称上游,长约4500公里,集水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宜昌至江西鄱阳湖出口(湖口)称中游,长约955公里,集水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湖口至入海口为下游,长约938公里,集水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长江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的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等8条。 至2005年底,长江流域人口约4246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2.5%。全流域地区生产总值约60332亿元,占全国的32.8%。耕地面积约2237万公顷,占全国耕地的27.8%。长江流域防洪区面积为15.38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上游(主要包括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及重庆市)面积为1.34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防洪区面积为14.04万平方公里。长江中下游防洪保护区总面积11.81万平方公里,占防洪区的84.1%;人口约9188万人,占防洪区人口的89.9%;耕地面积472.2万公顷,约占防洪区的86.2%;地区生产总值为22136亿元,占防洪区的97.0%。 二、洪水特征 长江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除青藏高原外,流域内各地均可能发生暴雨。暴雨发生季节一般中下游早于上游,江南早于江北。由于暴雨发生季节的差异,一般年份干支流各河洪峰互相错开,中下游干流可顺序承泄中下游支流和上游干支流洪水,不致造成大的洪灾。但如气象异常,干支流洪水遭遇,会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长江流域暴雨量大、历时长,致中下游干流洪水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 长江的洪水,按暴雨地区分布和覆盖范围大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全流域型洪水,如1931年、1954年、1998年洪水;另一类是区域性洪水,如1981年、1935年洪水。前一

黄河知识试题

1、在国务院批复的《黄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中,黄河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是洪水威胁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和(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 2、黄河治理的4个指标是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和(河床不抬高) 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进入黄河上游,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解决黄河流域乃至西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措施。 4、国家出台的关于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第一部行政法规是(黄河水量管理调度条例)。 5、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强黄河水利科研发展,根据治黄发展的需求,(1950 )年成立了黄委会泥沙研究所,1991年更名为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重点开展以河流泥沙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性水利科研工作。 6、实体模型试验在治黄发展和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目前已相继建成了包括(小浪底至陶城铺河段河道模型)、小浪底库区模型、

三门峡库区模型、部分概化模型、基础研究试验水槽和土壤侵蚀土槽等在内的诸多实体模型。 7、黄河水文观测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大禹治水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就以(树木)标志水位。 8、在黄河干流上游最早进行固定位置和水位定量观测与记载的地点是今青铜峡水库坝址)。 9、从民国时期开始按近代水文科学知识布设水文测站和进行水文观测。黄河干流最早的水文站是陕县水文站和(泺口水文站) 10、因为泥沙问题,世界很多水文测验仪器在黄河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黄委经过近两年的协同攻关,黄河水文泥沙测验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河流泥沙含沙量在线连续施测。这种在线泥沙测验仪器名称是(振动式测沙仪) 11、黄河流域的灾害主要有洪灾和(旱灾) 1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三大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

长江中下游流域规划分区表

附件: 表1 长江中下游流域规划分区表 注:由各地市自行确定填报纳入规划区的区、县、市(下述各表填报以此为标准);长江中下游干流区泛指除属汉江流域外的我省所有长江流域地区。 表2 长江中下游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表 表3 长江水环境功能区划及岸边污染带表 注:此表按已划定的水环境功能区填报;污染带范围应填写大致的长度及宽带。 表4 长江中下游排污状况与环境容量表(单位:万吨/年) 注:“环境容量”一项暂不填。

表5 长江中下游排污状况与环境容量表 注:不论是否与长江干流相联通,列入表1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河流、湖泊、水库均应填报其纳污量。 表6 长江中下游城镇污水治理情况表 表7 重点工程项目表 表7-1 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工程项目表 注:项目进展填写可研、初设、在建等。

表7-2工业污染治理项目表 注:项目类型填写清洁生产、产业调整、布局调整等;项目内容填写企业主要的建设设施与废水处理情况;环境效益一栏填写项目实施后废水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排放绩效、水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表7-3城市水污染综合整治工程项目表 注:水域名称填写城市欲重点改善的水域名称;项目内容填写水域综合整治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措施;环境效益一栏填写实施综合整治后的废水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水环境治理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表7-4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表 注:项目内容填写水源地保护要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范围确定、排污口清查、水源区管理等管理工程措施;环境效益一栏填写保护与治理后的水源保护环境改善成效。 表7-5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工程表 注:建议填报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畜禽养殖粪便处理、农村沼气化、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能有效减少化肥农药人畜粪便污染的工程为面源污染示范工程;项目内容填写面源污染示范工程的示范目的、典型特征和主要措施;环境效益一栏填写示范工程起到的环境改善成效。

水利防洪规划

水利防洪规划 1 防洪规划的定义 防洪规划是指防治某一流域、河段或者区域的洪水灾害而制定的总体安排。根据流域或河段的自然特性、流域或综合规划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安排,研究提出规划的目标、原则、防洪工程措施的总体部署和防洪非工程措施规划等内容。规划类型一般有流域防洪规划、河段防洪规划和区域防洪规划。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区域的综合规划;区域或河段的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的防洪规划。防洪规划是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防洪规划中必须首先充分认识河流的洪水演进特性,包括河湖对洪水的自然调蓄作用,天然河道宣泄洪水的能力以及大洪水漫溢泛滥的情况。它是一种战略性计划,对河道治理及防洪设施的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 2 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是指根据所在流域的洪水特性、历史洪水灾害,规划范围内国民经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对防洪的要求以及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技术等条件,考虑需要与可能,研究防治毁灭性灾害的应急措施。防洪规划必须全面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的目标。防洪经济效益是防洪规划的主要目标,此外还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充分考虑社会福利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 3 规划原则 防洪规划的指定应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遵循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景、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方案研究中,还要充分考虑防洪规律和上下游、左右岸的要求,处理好蓄与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并注意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3.1局部与整体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还不能完全控制。防洪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全局出发,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洪水。为了保全大局和重点保护对象的防洪安全,有时要做局部牺牲。重点保护对象一般指:洪水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毁灭性灾害的地区,如重要城市、工矿企业、交通干线、文物古迹或大面积农田等。 3.2近期与远期洪水灾害直接威胁人身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历次洪水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有所差别。要根据各地区或部门对防洪的要求及国家和地方的财力,分轻重缓急,分阶段、有计划地逐步提高不同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和一般地区防御常遇洪水灾害的要求。 3.3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一般耗资很大,并需占用大片土地;非工程措施可用较少投资,减轻洪灾损失,是防洪灾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规划中要研究二者的结合,重视非工程措施的安排和建设。 3.4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在人均、单位土地面积水资源量偏低的流域,河流的开发与治理要考虑综合利用,兴利与除害统筹兼顾,把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处理好蓄与泄的关系:山丘区一般以蓄为主,修建山谷水库、水土保持工程,拦蓄洪水,消减水沙洪峰;平原区一般以泄为主,并辅以分蓄洪措施,合理安排洪水出路。如“松花江防洪规划”具体遵循以下原则:①充分发挥现有防洪工程的作用,近期以整顿、挖潜为主,争取少花钱多办事。②兴建控制性水库与堤防工程相结合,水库工程应结合兴利考虑防洪等综合利用的要求。③防洪标准选定及防洪治理措施上充分考虑近期与远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突出体现城市与主要河段防洪的重要性。又如“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城市防洪规划”遵循的原则如下:“为提高该区的综合抗洪能力,解除安邦河两岸的洪水威胁,确保城市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三江平原综合治理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突出防洪重点,上、下游兼顾的原则,选择经济指标优越,技术切实可行的方案。达到占地少,动迁少,工程坚固,防洪效果好的目的。”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简本) 前言 长江流域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流域广大地区暴雨洪水很大,特别是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而严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重视长江防洪减灾工作,领导、组织广大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建设,提高了防洪能力。1990年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以下简称《长流规》)和1999年批转的《水利部关于长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流域的防洪减灾作了全面安排,在流域防洪建设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快,尤其是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流域水情、灾情、工情等发生了变化,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利部布置了开展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编制的工作。

根据1998年10月水利部《防洪规划任务书》的安排及要求,结合长江流域的具体情况,长江委编制完成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工作大纲》,并组织流域内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开展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编制工作。太湖水系是长江下游重要水系之一,其流域防洪规划水利部已安排太湖流域管理局另行编制,本规划只纳入太湖流域的经济社会状况资料。 2005年1月19日~21日,水利部组织召开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审查会,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及特邀专家审查通过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 本次规划是在《长流规》和其后开展的有关专题研究工作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特点:(1)通过调查、收集及测量,获取了流域最新的经济社会、水文、地形资料;(2)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及专题研究工作;(3)根据防洪出现的新情况,调整了规划思路;(4)利用新资料,开发新技术,贯彻新思路,提出防洪规划新成果。 2008年7月,国务院以国函[2008]62号文正式批复本规划。 1 流域防洪形势

常熟市城市防洪规划文本

第一章城市概况 一、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一)、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 常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市域处东经120°33ˊ~121°03ˊ,北纬31° 31ˊ~31° 50ˊ。东邻太仓,南接昆山、湘城,西连无锡、江阴,西北与张家港接壤,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 境域略成荷叶形,东西宽49公里,南北距37公里,全市总面积1264.39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江滩水域面积106.49平方公里)。行政区划设15个建制镇和虞山林场。 市境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高程大多在3~7米之间(吴淞基面,下同)。望虞河、盐铁塘纵横贯穿全境,将全市分为虞西、阳澄、滨江三个片。望虞河以西属虞西片,地势高亢,微有起伏,地面高程约5~7米,称虞西平原。望虞河以东,盐铁塘以北属滨江片,地势偏高,地面高程大都在5~6米,称滨江平原.望虞河以东,盐铁塘以南称阳澄片,地势低洼,河湖密布,地面高程约2.5~4米,称阳澄圩区。尚有顾山、福山诸丘、虞山等孤丘分散分布在境域西北和城西。 境内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是支配本地区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最高气温38.2°C,最低气温-11.3°C,

年平均温度15.4°C。年平均降水量1030.8mm,年平均蒸发量1100mm,年平均无霜期243天。 境内降水量不但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也很大。据常熟站实测资料统计,从1922年至今,年降水量最大为1694.2mm(1931年),最小为352.7mm(1922年),最大为最小的4.8倍;汛期降水量年际变化更大,最大为1005.1mm(1931年),最小为180.3mm(1978年),最大为最小的5.6倍。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的降水量平均占年降水量的54%。最大日降水量为220mm(1962年9月5日),最大三日降水量341mm(1962年9月4日~6日)。 (二)、所处水系、水文特征 1、水系 常熟地处长江流域下游,属太湖水系,亦是太湖水系的下游。 境内水网密布,湖荡较多,河港纵横,集镇临河,村落傍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主要引排河道就有23条,望虞河、张家港为流域性河道,白茆塘、常浒河、盐铁塘、元和塘、锡北运河、七浦塘为区域性河道,北福山塘、南福山塘、耿泾、海洋泾、辛安塘、蛇泾、苏家滃、大滃、尤泾、三泾、金泾、徐六泾、青墩塘、环城河为县级河道,还有81条乡级河道,468条村级河道,4971条生产河和许多上浜河、天落潭分布在各地。水面积较大(200亩以上)的湖荡有13个,主要有昆承湖、尚湖、南湖荡、嘉菱荡、湖圩等。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可供引、排、调、

高中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教案

高中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 例教案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既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课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自学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综合分析了长江流域的优势与不足,最终的目的就是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开发。要发挥长江流域的优势,并对限制发展的因素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整治。 [板书]: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自学活动]:阅读教材,思考:上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什么怎么开发的产深了哪些效益 [学生阅读、分析]: [师生共同总结]:上游地区 长江上游地区地势悬殊,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能资源的开发始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实行西电动送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调节洪峰,拦蓄洪水,对中下游的洪水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可向华中、华东地区供电,缓解这些地区的电力紧张状况。 加深、加宽上游航道,是水流趋缓,改善长江的航运条件,促进东西部的物资流通。 在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以及库区水产养殖、旅游等方面也会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设问诱思]: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实施十几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措施有没有负面影响

流域防洪规划大纲范本

江河流域(区域)防洪规划勘测 设计工作大纲范本(试行) BIDR/J005-2004 2004-03-01发布2004-03-01实施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编写说明 本工作大纲范本以《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为基本要求,结合我院已完成的流域(区域)的防洪规划工作,总结以往编制防洪规划的经验,按照“QMS2000.D30勘测设计工作大纲编制和管理”的要求进行编写。本大纲针对流域防洪规划中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工作内容和质量、深度要求,对主要问题提出了编制大纲中应注意的问题。实际工作中,应针对不同流域(区域)的防洪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勘测设计工作大纲。 本大纲范本自2004年3月1日试行。在实施过程中,如对大纲范本的内容、格式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或还需补充编写哪些大纲范本,请及时将意见或建议以书面形式或电子邮件方式,反馈至技术质量处。 批准:杜雷功 技术质量处:熊明武 审阅:吴颖民郑永良 校核:任晓枫 编写:杨洪书

江河流域(区域)防洪规划勘测 设计工作大纲 技术[YYYY]NN号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年月

批准:审定:技术质量处:经营及项目管理处:设总(项目负责人):编制:

目录 1 流域概况 (1) 1.1 地理位置及河流水系 (1) 1.2 地形及地质 (1) 1.3 水文气象特征 (1) 1.4 经济社会概况 (1) 1.5 规划沿革及规划实施情况 (1) 1.6 防洪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2 任务来源 (1) 3 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2) 4 规划原则和任务 (2) 4.1 规划原则 (2) 4.2 规划任务 (2) 5 规划依据 (2) 6 基础资料 (2) 6.1 水文气象泥沙资料 (3) 6.2 地质测量资料 (3) 6.3 经济社会资料 (3) 6.4 规划设计成果收集 (4) 6.5 其他需要收集的资料 (4) 7 工作任务及要求 (4) 7.1 水文分析复核 (4) 7.2 防洪保护区划定和防洪标准确定 (5) 7.3 现状防洪体系评价 (5) 7.4 防洪体系总体布局研究 (6) 7.5 防洪水库规划 (7) 7.6 上游山洪及泥石流防治规划 (8) 7.7 中下游河道整治规划 (8)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市长,各位副市长,各位同志: ****市城市防洪规划工作委托扬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20XX年9月30日通过省、市专家和相关部门的评审。10月22日、20日分别向市人大常委,政协常委作了汇报,并听取了意见,现将防洪规划情况向政府常务会议作报告。 一、规划范围、原则、依据、标准 (一)规划范围: 本防洪规划范围:东临龙河、沙河,南抵长江,西到管道路、潘家河,北至宁启铁路,保护面积96.67平方公里,覆盖了****城区、经济开发区和汽车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用地控制范围。为****城市长期发展留有余地。本规划重点解决****城区和经济开发区防洪治涝问题。化工园区、汽车工业园区、仪化片区的防洪详细规划另行编制。

(二)规划原则: 以流域规划为依托,防洪治涝为主,结合环境改善,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兼顾,分期实施。防洪丘陵山区蓄泄兼筹,以泄为主,平原区拓浚河道、加固堤防、以挡为主,按照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要求,采取治理措施。完善以真州镇为中心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排水实现高低分开,分区治理,平原区以自排为主,抽排为辅,圩区立足抽排,相机自排。一般情况下,减少机排,降低防洪排涝成本。在满足防洪治涝要求的同时,兼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水生态系统和水陆交通要求。坚持防洪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协调原则,建立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防洪体系;防洪规划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防洪规划要服从流域防洪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三)主要依据: 《水法》、《防洪法》; 《江苏省防洪条例》(1999年)、《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解析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新成果

收稿日期:2006-06-10 作者简介:陈肃利,男,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规划处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1-4179(2006)09-0016-03 解析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新成果 陈肃利 胡维忠 (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10) 摘要: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构建长江和谐防洪体系的指导性文件。阐述了1998年大水后编制长江流域防洪规 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对《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中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继承和发展,从规划思路、防洪区的划分和防洪标准的确定、各类防洪工程措施和防洪非工程措施规划等方面,解析了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新成果。关 键 词:防洪规划;必要性;新成果;长江流域中图分类号:T V212.4 文献标识码:A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共有人 口4.2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4%;G DP 3.18万亿元,占全国的36%。由于流域广大,地区暴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导致洪涝灾害频繁、严重,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长江流域的重要经济地位和艰巨防洪治理任务,决定了长江防洪治理事关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1 修订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必要性 1998年以前最近一次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工作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编制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时开展的,其成果反映在1990年9月由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以下简称《长流规》)中。《长流规》编制以来,特别是1998年长 江大洪水后,国家加大了以堤防加固为重点的长江防洪建设的投入,1998~2004年期间,共安排投资约76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533亿元)加高加固了长江中下游干支流堤防5341km ,使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达到了规划标准;对长江中下游1400余处圩垸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恢复水面面积2900km 2,恢复调蓄容积约130亿m 3;对部分干支流河道、洞庭湖区、鄱阳湖区进行了整治及清淤疏浚;开工建设了紫坪铺、皂市、江垭、港口湾、廖坊、大房郢等一批具有防洪作用的水库,对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加强了重点分蓄洪区安全建设和重点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设;进行了长江上游“五江一河”和其他重要支流的堤防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1994年开工建设的三峡工程是长江治理开发的一项关键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使荆江河段防洪能力由目前约10a 一遇提高到100a 一遇,避免特大洪水造成毁灭性灾害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1998年以来,长江流域防洪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一大批防洪工程已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长江防洪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防洪形势发生了变化。 三峡工程建成后在对长江中下游发挥巨大防洪作用的同时,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相当长时期内三峡水库下泄水流的含沙量明显减少,坝下游河道将发生冲淤调整,引起河道的泄流能 力、槽蓄量及荆江三口分流等的变化,对长江中下游防洪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三峡水库的蓄泄调度也将引起长江中下游水情变化。 1998年大水带给人们很多的启示,各方面对如何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有了新的深层次的思考,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如果过度地利用洪泛区或侵占江湖滩地,不加限制地与洪水争地,不给洪水留有必要的出路,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此外,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大中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社会财富日益增长,洪水造成的损失将不断增加。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对防洪保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998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应编制流域防洪规划,同时明确了防洪规划是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防洪法》和中央领导指示精神,总结多年来的防洪经验,特别是根据1998年长江的防汛实践,结合新的水情、工情、新出现的问题,对防洪新的认识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考虑到三峡工程的作用及影响,对长江流域防洪规划进行补充及完善,是将防洪进一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的需要,是全面贯彻执行《防洪法》的具体要求,是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需要,是指导今后长江防洪建设的要求。因此,1998年大水后在《长流规》基础上修订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是十分必要与紧迫的。 2 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新成果 1998年10月,水利部布置开展防洪规划工作,并提出《防洪 规划任务书》。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长江水利委员会组织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在总结以往规划、研究成果和历年长江治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深入调查,收集了大量最新的经济社会、水文、地形地质资料,进行必要的补充勘测,遵照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结合新的形势,编制提出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新编长江流域防洪规划对今后20a 长江流域的防洪建设和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是21世 第37卷第9期人 民 长 江 V ol.37,N o.9 2006年9月 Y angtze River Sep., 2006

黄委会考试黄河基础知识大全

最全黄委考试资料+试题 资料一 5、治理洪水思路:控制、利用、塑造。

15、《黄河流域防洪规划》设防流量仍按国务院批准的防御花园口22000立方米每秒,考虑到河道沿程滞洪和东平湖滞洪区分滞洪作用,沿程主要断面设防流量为:夹河滩21500立方米每秒、高村20000立方米每秒、孙口17500立方米每秒,艾山以下11000立方米每秒。 27、黄河各河段的特点是:水主要来自上游,泥沙主要来自中游,历史上灾害主要发生在下游。

38、民国22年(1933年)黄河大水,下游决口数十处,洪水泛及5省,灾民数十万,当年9月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首任委员长是李仪祉。他第一次提出了黄河上中下游全面进行治理的方略。第一次提出调水调沙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首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第一次提出治沙应着重控制粗泥沙的是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钱宁。 40、黄河下游河道具有河道上宽下窄、比降上陡下缓、排洪能力上大下小的特点。按照河道特点,黄河下游河道可分为:游荡型、过渡型、弯曲型和河口型4类。 43、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颁布实施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正式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统一调度黄河水量,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始于1999年3月1日。

51、观测者面向河流下游,在右边的陆地,称为右岸。 52、在河流弯曲河段,不受主流冲击、水深较小、流速较缓、常呈淤积状态的一岸,是弯曲河段岸线的凸岸。 53、黄河下游孟津县白鹤镇至东明县高村河段是典型的游荡型河段。河道宽度一般在10公里左右,最大超过20公里。这段河道长299公里。 54、传说大禹治理黄河时的三件宝是河图、开山斧和避水剑。 55、黄河以泥沙多、含沙量高闻名于世,干流实测最大含沙量是911kg/m3。(三门峡站,1977年) 56、黄河来沙量年际变化很大,实测最大年沙量是39亿t。(1933年陕县站) 57、西汉末年的贾让应诏上书《治河策》,提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河三策,这三策是上策、中策、下策。上策:滞洪改河;中策:筑渠分流;下策:加高培厚堤防。 58、潘季驯是明代著名的治河专家,四次总理河道,先后治河近10 年。他第一次把治沙提到黄河治理方略的高度,凝练了“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略,即“束水攻沙”的方策。 59、三门峡水库1960年9月开始蓄水后,淤积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为统一思想,尽快作出治黄决策,解决三门峡水库淤积问题,周恩来亲自主持召开了治黄会议。 60、《黄河水量调度条例》于2006年7月5日国务院第14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61、根据《黑河干流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水利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黑河干流水量调度工作。

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一、流域防洪形势 (一)流域概况 海河流域位于东经112°~120°,北纬35°~43°之间,西以山西高原与黄河流域接界,北以蒙古高原与内陆河接界,南界黄河,东临渤海。流域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辽宁和内蒙古等八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总面积31.8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3.3%。 海河流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2005年,海河流域人口1.32亿,占全国的10%;国内生产总值2.14万亿元,占全国的14%;人均GDP1.62万元;粮食总产量5592万t,占全国的12%。 海河流域包括海河和滦河两大水系。海河水系的漳卫河、子牙河、大清河(称海河南系)及永定河、北三河(潮白、北运、蓟运河)(称海河北系)呈扇形分布。徒骇马颊河位于海河水系南部平原,毗邻黄河,单独入海。滦河水系位于流域东北部,由滦河及冀东沿海诸河组成,各河均单独入海。 (二)水文特征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539毫米,且年内分配非常集中,汛期(6~9月)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5%-85%,往往集中在一两次暴雨。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具有连枯连丰的特点。 流域暴雨形成的洪水,洪峰高、洪量集中,预见期短,突发性强,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给防洪减灾和雨洪利用增加了难度。 流域山区水土流失严重,以永定河、滹沱河和漳河等尤为突出,洪水含沙量大,造成水库淤积严重。 (三)洪涝灾害 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是灾害损失严重的地区。据统计,1469年至1948年的480年间,流域内发生水灾194次,其中大水灾14次,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十分惨重的损失。新中国成立后,流域内发生水灾22次,其中大水灾3次。1963年海河南系发生特大洪水,受灾人口4079万,直接经济损失约80亿元。1996年海河南系又发生了1963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洪水总量虽然相当于1963年的24%,但经济损失约400亿元。 (四)防洪形势 海河流域防洪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华北平原,特别是首都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等重要城市,京广、京山、京九、津浦、石德、京原等主要铁路干线,京深、京福、京津塘、京沈等高速公路,"104"、"106"、"107"等国道,胜利、中原、华北、大港等油田以及主要通信干线的安全。 党和国家对海河流域的防洪工作高度重视,经过50多年的治理,海河流域防洪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1963年发生大洪水以后,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流域内已建设大型水库31座,控制山区流域面积85%以上,防洪库容147亿立方米;规划建设了28处蓄滞洪区,总容积173.31亿立方米,已修建骨干堤防3535公里。海河水系已形成了"分区防守、分流入海"的防洪格局,初步形成了由水库、河道、蓄滞洪区组成的流域防洪体系。随着流域内经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之流域的水情和已有工程状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现有防洪基础设施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防洪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区域防洪标准较低。关系到京津地区安全的北运河、潮白河防洪标准只有20年一遇;城市防洪建设滞后,除京津两市防洪标准较高外,其它大中型城市防洪标准只有20-50年一遇。二是河道行洪能力严重衰减。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中下游平原大面积地面下沉,多数堤防高度不够;由于多年干旱,河道径流量减少,流域内主要河流入海尾闾和部分骨干行洪河道淤积严重,泄洪能力明显降低。三是蓄滞洪区防洪安全建设速度缓慢,启用难度大。目前还有近400万群众亟待解决防洪安全避险问题。四是山前支流治理标准低。卫河、滏阳河及大清河上游支流防洪标准只有3-5年一遇,1996年8月的洪水造成多处堤防决口。五是非工程措施和防洪管理比较薄弱,流域洪水预警、预报和防洪决

全国河道(湖泊)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技术细则

全国河道(湖泊)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技术细则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2008年3月 目录 1、基本规定1 1.1 目的意义 (1) 1.2规划任务 (2) 1.3规划范围与重点 (2) 1.4规划水平年 (4) 1.5指导思想 (4) 1.6规划原则 (4) 1.7规划依据 (6) 2、基本资料收集与整理1 2.1社会经济 (1) 2.2 水文气象 (1) 2.3 河道地形 (2)

2.4 河道治理 (2) 2.5 航运及码头 (3) 2.6 供水与排水 (3) 2.7 跨河建筑物 (3) 2.8环境与生态 (3) 2.9相关规划资料 (4) 3、河势稳定性分析6 3.1基本要求 (6) 3.2河势稳定性分析 (6) 3.3河口演变趋势分析 (7) 4、岸线控制线确定9 4.1岸线控制线定义 (9) 4.2岸线控制线划定的原则 (9) 4.3临水控制线与外缘控制线的确定 (10) 4.4岸线控制线成果 (12) 5、岸线功能区划分14 5.1岸线功能区的定义 (14) 5.2岸线功能区的划分原则 (15) 5.3岸线功能区划分的基本要求 (15) 5.4岸线功能区划分 (16)

5.5 岸线功能区划分的成果 (17) 6、岸线利用现状分析评价18 6.1概述 (18) 6.2岸线利用现状分析 (18) 6.3基本要求 (19) 6.4分析评价内容 (20) 7、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指导意见 22 7.1岸线利用与保护需求分析 (22) 7.2岸线管理规划目标确定 (22) 7.3岸线利用与保护调整意见 (23) 8、岸线利用管理的保障措施24 9、岸线规划主要成果24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解读 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是七大流域中首个通过国务院审批的流域综合规划,这一规划制定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是长江流域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基础和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长江流域规划工作,新中国成立伊始经历1954年大水抗洪的洗礼,1956年国务院安排长江流域规划的编制工作,于1959年正式提出《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新要求,1983年国家计委报经国务院批准,开展长江流域规划修订,1990年国务院以国发[1990]56号文批准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批准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流域社会经济和水利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相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其二,水利部党组提出了要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提出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核心理念的治水新思路,长江委提出了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在开发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开发的治江新思路;其三,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区域和社

会问题突出显现出来,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环境污染严重,湖泊、湿地大量萎缩,部分河流断流严重,河流生态遭到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支撑和保障流域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修编流域规划;其四,原规划的近期水平年已到,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和长江中下游大规模防洪工程建设等流域骨干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原规划拟定的近期目标已基本实现;其五,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呈蓬勃发展的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和多元化的投资模式极大促进了水电、航运等行业发展,协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各行业的矛盾利益、有效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等等,都对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六,有关行业和区域制定了大量专业和区域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要求,专业规划必须服从综合规划、区域规划必须服从流域规划,迫切需要尽快提出满足全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各行业新的要求、协调好各行业矛盾和利益的综合规划;其七,资料的不断积累、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流域水情工情的深刻变化等也迫切需要对综合规划进行修编。 为此,2004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文伏波、梁应辰、郑守仁,全国工程设计大师洪庆余,全国工程勘察大师陈德基联合提出了尽快修订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的倡议,温家宝总理对此作了重要批示。2007年1月5日,全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会议部署了新一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 问:此次批复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