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毒供应中心监测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监测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监测制度

一、压力锅蒸汽灭菌监测:

1、工艺监测:

每锅监测,并详细记录锅号、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灭菌操作者签名事项。

2、化学监测:

灭菌包外均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物品包内应放测量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的,化学指示卡只放包内即可。

3、生物监测:

应每周监测一次;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必须进行物品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品监测和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空载连续监测3次合格后才能使用;脉动真空压力锅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

3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投入使用后,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试验,合格后,灭菌可使用。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及方法进行灭菌时,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4、每年对压力和安全阀进行监测效验。

二、对器械、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1、日常监测:

每日采用目测或常用带光源放大镜对清洁后的器械、物品进行监测,坐到清洁后的器械物体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光洁、无血渍、污渍、水

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定期抽查:

每月至少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洁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认真做好记录。

三、对消毒质量的监测:

1、湿热消毒检测:

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与温度。

2、化学消毒监测:

根据物品性能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

3、消毒效果监测:

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每次监测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四、对灭菌质量的监测

1、物理温度和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合格。

2、生物监测不合格时,通知相关科室停止使用,并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分析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3次合格后使用。

3、灭菌植入性器材,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灭菌物品每月进行卫生学监测一次。

五、环境微生物监测:

1、每月对无菌物品的存放间进行安全监测一次。

2、每月对消毒供应中心物表进行监测一次。

3、每月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进行监测一次。

4、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

六、对紫外线灯每半年进行一次照射强度监测,不得:

1、爱岗敬业,坚守岗位,服从领导,听从安排。

2、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交接班记录。

3、严格执行设备运行操作规程,严禁违反常规操作。

4、熟练各种设备性能、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步骤。

5、做好工作时间定时巡查,填好巡查记录。

6、对管辖区内设备实行定时保养、维修,做好记录。

7、设备出现故障,需维修保养,必须及时告诉有关科室。

8、严禁在工作场所吸烟、会客。

(消毒供应室)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目的: 1.1 实行严格的监控与管理,保证灭菌安全。 二、范围: 2.1 适用于供应室。 三、职责: 3.1 供应室:严格执行供应室灭菌监测制度。 四、依据: 4.1 根据WS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制定。 4.2 根据WS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 作规范》制定。 4.3 根据WS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 测标准》制定。 4.4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与操作常规》制定。 五、对第三方提供的灭菌资料必须核实和保留以下内容 5.1 每次灭菌过程均应进行工艺监测,并有关键参数记录。 5.2配合院感科对医疗器械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5.3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 果符合要求。 5.4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 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符合要求。 5.5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 菌物品,重新进行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5.6 生物监测不合格物品已用于病人时,临床科室应建立个案资料,详细记录 病人的情况,密切观察相关的临床表现,必要时进行检查和治疗措施。5.7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监测进行灭菌效果的

监测。 5.8每个灭菌包应进行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包内化学指示卡监测。每周进行一次 生物培养。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应大于3年。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器械清洗效果、清洗消毒设备消毒效果、灭菌器灭菌效果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监测。 (二)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由岗位工作人员完成日常监测,由经验丰富的专人完成定期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如实记录在质量监测记录上。 (三)监测内容及要求。 1、器械清洗效果监测 (1)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或借助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定期抽查:每月应随机至少抽查5个待灭菌的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效果,方法同日常监测,并记录检查结果。 2、清洗消毒机及其效果监测 (1)日常监测: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2)定期检测:每个月采用喷淋型清洗监测卡对清洗消毒机进行监测,每次监测清洗机的不同部位,做好标记,并记录。 3、灭菌效果的监测 (1)高压灭菌效果监测:物理监测,每批次监测;化学监测,每包内外监测;生物监测,每周监测;灭菌植入物,每批次监测;B-D 试验,每日检测。

(2)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监测:物理监测,每批次监测;化学监测,每包内外监测;生物监测,每天第一锅监测。 4、要求 (1)应建立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记录,内容包括: ①应留存清洗消毒器和灭菌器运行参数打印资料或记录。 ②应记录灭菌器每次运行情况,包括灭菌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号、装载的主要物品、灭菌程序号、主要运行参数、操作员签字,及灭菌质量监测结果等,并存档。 (2)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间应≥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应≥3年。

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监测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要求 1。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医疗器械、敷料的制备、包装、消毒、保养、登记和分发、回收工作,定时下收下送。 2.经常检查医疗器械质量,如有损坏及时修理、登记,并向护士长报告. 3。协助护士长请领各种医疗器械、敷料和药品,经常与临床各科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预防差错事故。 5。做好物品清点工作,定期交换班次. 6。各班明确分工,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本室各项任务,并认真做好统计工作。 7.物品发放、领取、使用等应有严格的手续,供应室有统一帐目,各科室有分户帐,每周清点一次,每月总记一次。 8。严格执行器械物品破损报销工作制度。 9.认真做好清洁卫生工作,每日二小扫,每周一大扫,以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干燥、无尘. 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监测制度 1。专人负责,定期、定时监测消毒质量,并随时进行抽查。 2。每季用指示剂监测高压锅的灭菌性能,每锅有大于5个点的化学监测指标,并有操作记录,每月对治疗包及注射器进行细菌培养、热原试验及氯化物测定各一次. 3.每周二次抽检注射器的洗涤质量,包括澄明度测定、酸碱度测定,均需阴性,并记录,每月对治疗包及注射器进行细菌培养、热原试验及氯化物测定各一次。 4.购进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每批抽样监测热原试验及细菌培养,阴性后方可发放。 5.每天对清洗室、包装室、手套间、无菌室用紫外线灯照射60分钟,并做好记录,每月对无菌室进行一次空气培养. 一、包装制度 1.物品应分类包装,同一品种或类别的物品应按顺序摆放整齐,以便于使用。 2。空针筒装配时,必须严格检查是否配套、清洁、有无裂缝、漏气管,并按需要放上针头,贮盛于带有通气孔、筛孔的方盘中,在物品放入后应将筛孔密闭(到灭菌时再打开),写上有效期,签名。 3。对要保管的金属器械上油,尤其是器械的关节处,以防生锈,检查刀、剪是否锐利,其他器械功能是否良好,按各包装所需配齐器械,经第二人核对后进行包装,挂上小牌,注上名称、有效期,并签名. 4.器械包装重量不超过7Kg,纤维类织物应按使用的顺序折叠排放,其外形尺寸不大于30×30×25cm,重量不超过5Kg。 5。盘、盒、器、皿类物品应单件包装,若按需要将不同类型的盘、盒、器、皿包装在一起时,则有盖的应打开,所有器皿口子应朝一个方向,器皿之间用吸湿毛巾隔开,以便蒸汽流通。 6.包布应一用一清洁一消毒,大小合适,禁用破损包布和无孔铝饭盒。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 测标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全院灭菌物品的供应任务,因为灭菌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所以灭菌质量和灭菌器的灭菌效果与操作情况密切相关。然而,在蒸汽灭菌中,湿包是常见的问题。潮湿使包裹内外形成一个连续的液体通道,使包裹的无菌性受到破坏,这被视为灭菌失败。必须重新包装灭菌方可下送至临床科室使用。这种反复的消毒灭菌不仅浪费时间和材料,还影响临床正常工作。因此,在供应室工作中,应注意对湿包的识别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消毒包含水量一般不超过3%,超过6%为湿包。有以下情况之一致使包装材料受潮造成生物破坏,均视为湿包:消毒包外有水滴,触摸包布有潮湿感;固定的化学指示胶带有水痕迹;消毒包内有水滴;消毒包内有被吸收的水分。被吸收的水分是指盆具和器械盘垫的吸水巾吸收的细小水分,通常只在打开消毒包后,检查触摸吸水巾时才发现。这部分水分可通过蒸发和再冷凝穿过包裹布。

湿包的产生原因有很多:锅炉房供给蒸汽不稳定,蒸汽压力不足0.3MPa;蒸汽中水分含量过高;干燥时间不足;待消毒包过大,布包包装过紧,器械包包内器械件数多,没有用吸水巾分隔,产生冷凝水不易汽化;灭菌前后消毒包摆放不当致使潮气不能脱离包裹;金属物品置上层冷凝水滴湿下层布类物品;消毒车架上灭菌物品紧贴锅壁或锅底被冷凝水打湿;蒸汽排出管道未及时清除纤维屑及沉积物致堵塞不畅;灭菌器性能的维护及保养不当。 为了控制湿包的产生,应加强与锅炉房的沟通,取得适合灭菌所需的安全稳定蒸汽,避免正在灭菌中锅炉加水。灭菌前排尽管道内冷凝水,预热时间不少于15分钟。强制干燥时间不少于20分钟,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灭菌结束后,灭菌器内温度降至60℃以下,待自然冷却10分钟以上再打开灭菌器,取出灭菌物品。物品取出后应放在铺有织物的台面上冷却一段时间使之降到室温,再下送到各临床科室或放入无菌物品储存柜内。这期间应远离冷气或冷气出口的地方以防再次形成冷凝水。消毒包应正确包装,物品包装大小松紧适宜,体积不大于30 cm×30cm×50cm,敷料包不超过5kg,器械包不超过7kg,盘、盆、碗等皿类物品尽量单个包装。必须多个包装

消毒供应中心规章制度标准版(六篇)

消毒供应中心规章制度标准版 1、认真遵守各项监测技术操作流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 3、每月对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进行空气监测. 4、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清洗液浓度实行不定时监测,每天至少一次. 6、对各病房出现的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的质量问题,应配合科室查找原因并向相关部门汇报,同时做好登记记录. 7、对使用的各类洗涤用水每月应进行相应规定项目的检测,去离子水电导每日检测. 8、各种检测结果认真登记,妥善保管.发现问题采取措施,立即改进,以保证质量. 消毒供应室安全管理制度 1、消毒供应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掌握防火,防电知识,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各班下班前必须关闭水,电,气和设备等开关. 2、凡接触污染的物品,尖锐的器械及刺激性的气,液体,必须做好职业防护:隔离衣,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处理破损玻璃器皿,锐利器械切忌徒手处理,以防刺伤. 3、清洗机,水处理机等各型机电设备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日常保养、维护,严防事故的发生.

4、压力蒸汽灭菌器必须专人负责,持证上岗,每台灭菌器应有年检合格证. 5、低温灭菌器应由专人负责,灭菌前检查物品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关严柜门,防止气体泄露.取放物品时应戴口罩和手套;满或空的。气体罐均应专门放置,班班交接。 6、搬运重物时,合理借助各种工具和请求协助,注意保持正确与适当的姿势. 7、工作区域禁止吸烟,易燃物品远离火源,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消毒供应中心仪器保养维修制度 1、各类仪器应设专人操作和维护。工作人员未经科室管理人员同意,不得私自换岗。 2、所有机器操作人员必须经技术培训及考试合格后方能上机使用. 3、仪器操作人员应严格按操作规程做好日常工作维修与保养.发现异常及时上报管理者,严禁擅自动机拆修. 4、每月管理小组与仪器操作责任人对各类机器进行自查一次. 5、对贵重,大型仪器如高压蒸汽灭菌器,低温灭菌器,半自动及全自动清洗装置等,应每半年申报设备维修科进行检修一次. 6、建立仪器维修保养登记记录,并妥善保管以备查证。 消毒供应中心规章制度标准版(二)1任何来访同行均需在护理部或医院上级部门备案,并得到明确接待 指示后方可接待.

消毒供应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Ⅰ目的 明确消毒供应中心监测要求和标准,保障无菌物品合格。 Ⅱ范围 消毒供应中心 Ⅲ制度 一、规范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卫生部行业标准要求,对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等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建立操作过程记录,正确判断清洗、消毒及灭菌检测结果,规范书写或打印。 二、设专人负责监测工作。要求监测人员工作能力强,专业技术精,慎独意识强,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工作过程及终末质量进行有效的质量检查并记录。 三、消毒供应中心建立完善的各项监测项目,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规范落实日常监测与定期监测。日常监测包括清洗剂、消毒剂的配置浓度监测、清洗消毒器运行参数监测、清洗消毒后的器物逐个检查保养、灭菌运行中的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等。定期监测包括清洗效果监测,一年一次;消毒物品监测,三个月一次;灭菌物品效果监测,一月一次;生物监测,一周一次,外

来器械及植入物监测,每批次一次;物体表面、手卫生效果监测,一季度一次;空气培养,一季度一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以保证消毒灭菌效果和供应质量。 四、定期对清洗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包括抽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检查结果符合行业标准要求。 五、设备维护与保养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对清洗消毒器、灭菌器等进行日常清洁和检查。清洗消毒器、低温灭菌器等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年度进行检测校验,确保合格使用。 六、在监测中发现问题,立即上报护士长,查找原因,及时整改,持续跟踪监控。 Ⅳ参考依据 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310.1-2016) 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16) 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310.3-2016) 4.《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

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

1、回收物品时,认真查对用物的名称, 数量,包装容器的完整性以及包内器材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确保准确无误并登记. 2、配置各种消毒液,清洗液时,认真查对原液品名,规格,有效浓度,应配置的方法, 应配置的浓度和注意事项等. 3 、包装重要和特殊抢救物品时,必须双人核查包内器材和敷料的品名,规格数量, 性能,清洁度,包装材料的清洁度,完整性,使用的合理性及包外的名称标签,化学指示胶带(标签),灭菌日期,有效期,双方签名等是否完善,正确,包的体积,分量,严密 性是否符合要求.抢救包,手术器械包必须经过二人核对并签名后才干封包. 4.、消毒灭菌员与质量检测员共同查对, 即装锅前:查数量,查规格,查装载方法,查灭菌方式.装锅后:查压力,查温度,查时间,查浓度.下锅时:检查有无湿包,破损包,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监测包中化学指示剂变色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在灭菌记录本上双签名. 5、发放消毒或者灭菌物品时,认真查对包名称,数量,灭菌, 日期,有效期,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包装容器的清洁度,完整性,严密性是否达到标准要求.确认 无误后,方可发放并登记. 6、物资入库必须查对厂家批号,查品名,查规格.查数量,查质量,查灭菌标示和日期. 1 、消毒供应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掌握防火,防电知识, 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各班下班前必须关闭水, 电,气和设备等开关. 2.、凡接触污染的物品,尖锐的器械及刺激性的气,液体,必须做好职业防护:隔离衣, 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处理破损玻璃器皿,锋利器械切忌徒手处理, 以防刺伤. 3.、清洗机,水处理机等各型机电设备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日常保养、维 护,严防事故的发生.

消毒供应中心制度职责

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制度 1、消毒供应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掌握防火,防电知识, 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各班下班前必须关闭水、电、气和设备等开关. 2.、凡接触污染的物品,尖锐的器械及刺激性的气,液体,必须做好职业防护:隔离衣,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处理破损玻璃器皿,锐利器械切忌徒手处理,以防刺伤. 3.、清洗机,水处理机等各型机电设备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日常保养、维护,严防事故的发生. 4.、压力蒸汽灭菌器必须专人负责,持证上岗,每台灭菌器应有年检合格证. 5.、低温灭菌器应由专人负责,灭菌前检查物品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关严柜门,防止气体泄露.取放物品时应戴口罩和手套;满或空的气体罐均应专门放置,班班交接. 6、搬运重物时,合理借助各种工具和请求协助,注意保持正确与适当的姿势. 7、工作区域禁止吸烟,易燃物品远离火源,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 消毒供应中心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制度 1、加强与药械科、后勤科沟通与协调,保证供应中心工作正常进行. 2、有计划地申报物资采购计划,急需物品与物资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妥善解决.保证物质供应. 3、做好设备,器材的保养和维修记录.随时与设备维修部门保持联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4、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情况.

消毒供应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1、消毒供应中心布局应按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办公生活区,严格划分;路线采取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各区人员不得随意在各区来回穿梭. 2.、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整洁.换鞋入室,按要求洗手,必要时着防护服.口罩.戴手套,严格遵守各区操作原则. 3、严格划分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标志醒目,非灭菌物品不得与灭菌物品混放.灭菌物品应存放于灭菌物品存放间的货柜或架上. 4、分别设置污染.清洁.灭菌物品的发放窗口和通道,不得交叉.回收的污染物品均应经过标准清洗流程后再包装灭菌. 5、下送车和下收车应分开放置.分开使用.每天下送下收完毕回科室后应对车辆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清洗用具如拖把.盆.桶.抹布等严格按小区分开专用, 不得交叉使用, 不得污染环境和工作人员. 6、去污区所有回收人员必须遵循标准防护原则和操作流程.被朊毒体污染的一次性诊疗器械应直接焚烧.接触污染物品后必须洗手. 7、去污区、敷料室、无菌物品存放区的传递窗每日用空气消毒器消毒一次. 每日用空气消毒器照射或消毒溶液擦洗消毒一次. 8、质量监测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各项监测工作. 消毒供应中心仪器保养维修制度 1、各类仪器应设专人操作和维护.工作人员未经科室管理人员同意,不得私自换岗.

消毒供应中心查对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查对制度 1、回收物品时,认真查对用物的名称,数量,包装容器的完整性以及包内器材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确保准确无误并登记. 2、配置各种消毒液,清洗液时,认真查对原液品名,规格,有效浓度,应配置的方法,应配置的浓度和注意事项等. 3、包装重要和特殊抢救物品时,必须双人核查包内器材和敷料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清洁度,包装材料的清洁度,完整性,使用的合理性及包外的名称标签,化学指示胶带标签,灭菌日期,有效期,双方签名等是否完善,正确,包的体积,重量,严密性是否符合要求.抢救包,手术器械包必须经过二人核对并签名后才能封包. 4、消毒灭菌员与质量检测员共同查对,即装锅前:查数量,查规格,查装载方法,查灭菌方式.装锅后:查压力,查温度,查时间,查浓度.下锅时:检查有无湿包,破损包,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监测包中化学指示剂变色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在灭菌记录本上双签名. 5、发放消毒或灭菌物品时,认真查对包名称,数量,灭菌,日期,有效期,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包装容器的清洁度,完整性,严密性是否达到标准要求.确认无误后,方可发放并登记. 6、物资入库必须查对厂家批号,查品名,查规格.查数量,查质量,查灭菌标示和日期.

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制度 1、消毒供应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掌握防火,防电知识,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各班下班前必须关闭水、电、气和设备等开关. 2、凡接触污染的物品,尖锐的器械及刺激性的气、液体,必须做好职业防护,隔离衣、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处理破损玻璃器皿,锐利器械切忌徒手处理,以防刺伤. 3、清洗机,水处理机等各型机电设备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日常保养、维护,严防事故的发生. 4、压力蒸汽灭菌器必须专人负责,持证上岗,每台灭菌器应有年检合格证. 5、低温灭菌器应由专人负责,灭菌前检查物品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关严柜门,防止气体泄露.取放物品时应戴口罩和手套;满或空的气体罐均应专门放置,班班交接. 6、搬运重物时,合理借助各种工具和请求协助,注意保持正确与适

消毒供应中心(室)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室)感染管理监测制度 (一)灭菌效果的监测制度 1.各种灭菌器每次灭菌过程均应进行工艺监测,并有关键参数记录。 2.每个灭菌包进行化学监测。 3.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第一锅次进行B—D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灭菌。 4.每月对灭菌器进行生物监测。新灭菌器使用前及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等改变时,均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经环氧乙烷灭菌的物品,条件许可应每次进行生物监测,并待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 5.凡监测不合格,应立即停用灭菌器,查找原因,监测合格后重新启用灭菌器。 6.定期对所使用的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进行化学监测。 7.对所使用的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8.对所使用的灭菌剂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9.对医疗器械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二)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每月对无菌区的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监测,监测结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l5982—xx。见表7—1。 表7—1 与消毒供应中心(室)相关的卫生监测标准环境类别 范围空气(cfu/m3) 物体表面(cfu/m2) 医务人员手(cfu/ m2) II类无菌区≤200≤5≤5III类清洁区≤500≤10≤10 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制度 1.加强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教育,防止各类意外事故发生。 2.在回收、清洗区处理物品时,应穿隔离衣,戴橡胶手套、口罩、帽子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必要时戴防护镜。脱掉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3.皮肤表面一旦染有血液、其他体液、各种消毒液及酶,应当立即彻底清洗。

4.不慎被利器刺伤,应按锐器伤处理原则处理。 5.使用压力蒸汽、干热灭菌器时,应具有防止爆炸、燃烧的措施,操作时应戴防护手套,预防烫伤事故发生。 6.使用低温灭菌器时,应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环氧乙烷中毒、燃烧、爆炸等意外事故发生。 7.必要时检测环氧乙烷灭菌区环境中气体的浓度,防止产生职业伤害。 环氧乙烷灭菌器安全管理制度 1.消毒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专人负责环氧乙烷灭菌器的操作、保养,定期检查各管道是否漏气。 3.灭菌周期结束取物时应戴口罩、防护手套,并采用人在前、物在后方式移动物品。 4.打开环氧乙烷钢瓶阀门时应缓慢,钢瓶出口不可朝向面部;皮肤、黏膜、眼睛不慎溅上环氧乙烷时,应立即用水冲洗,防止灼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