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科室设专人进行质量监测工作,监测人员应认真遵守各项监测技术操作规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

二、每月对清洗剂、消毒剂、洗涤用水、包装材料及监测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行业标准监测规范的要求。

三、器械、物品清洗质量监测:

(一)日常监测:每日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或借助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查。清洗后器械、器具表面应洁净、无血渍、无污渍、水垢和锈斑。

(二)定期监测:每月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三)清洗消毒器质量监测:

1、日常监测: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行情况,监测并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和时间。

2、定期监测:每年监测清洗消毒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3、清洗消毒器新安装、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毒方法及改变装载方法等时,应进行清洗效果质量监测,待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使用。

4、每半年采用清洗效果模拟测试物监测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当清洗物品或清洗程序发生改变时,应当采用清洗效果测试物进行清洗效果的监测。

四、每周对纯化水进行PH值监测,并记录。

五、每次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有效浓度、消毒时间等进行监测并记录,采用热力消毒方法时应每次监测A0值。

六、每季度对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进行抽检,监测结果符合行业标准监测规范的规定。

七、灭菌器质量监测:

(一)采用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法。

(二)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连续3次),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3次,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三)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周进行生物监测1次,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每天进行生物监测1次。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

(四)根据灭菌物品种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批量监测。

八、清洗、消毒监测结果及记录保留期限应大于或等于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保留期限应大于或等于4年。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计委.WS310.3-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doc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二、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1、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三、灭菌质量的监测 4.4.1 通用要求 4.4.1.1 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4.4.1.2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4.1.3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4.1.4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

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4.4.1.5 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4.1.6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4.4.2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4.4.2.1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4.4.2.2 化学监测法 4.4.2.2.1 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4.4.2.2.2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4.4.2.3 生物监测法 4.4.2.3.1 应每周监测一次,监测方法见附录A。 4.4.2.3.2 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使用中消毒剂生物监测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须<100cfu/ml,无致病微生物,有记录;灭菌剂生物监测每月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有记录;戊二醛每周不少于一次化学监测,有登记;含氯消毒剂(如施康)每日化学监测。 二、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一)物理监测,每锅进行,且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灭菌,有记录。 (二)化学监测,每包进行,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剂,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灭菌后必须达到规定色泽,才能使用。 (三)生物监测,每周进行,必须合格,有记录。 三、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灭菌批次进行生物监测,有登记。 四、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天进行生物监测,有登记。 五、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六、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做好日常监测:灯管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每周一次75%酒精擦拭,有登记。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有记录并上报院感科。当强度低于70μw/cm2 时应及时更换灯管。 七、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等)及其他消毒物品,应每季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有登记。 八、浸泡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膀胱镜、胆道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物品,须每月进行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有登记。 九、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ICU、介入治疗室、层流室等)每月进行消毒后医疗器材、物体表面、消毒液及医务人员手的监测,有报告单备查。 十、医院污水排放要求达到国家标准,接触池出口总余氯每日监测不得少于2 次(采用间歇式消毒处理的,每次排放前监测)。粪大肠菌群数每月监测不得少于1 次。肠道致病菌中沙门氏菌的监测,每季度不少于1 次;志贺氏菌的监测,每年不少于2 次。 1

(消毒供应室)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目的: 1.1 实行严格的监控与管理,保证灭菌安全。 二、范围: 2.1 适用于供应室。 三、职责: 3.1 供应室:严格执行供应室灭菌监测制度。 四、依据: 4.1 根据WS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制定。 4.2 根据WS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 作规范》制定。 4.3 根据WS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 测标准》制定。 4.4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与操作常规》制定。 五、对第三方提供的灭菌资料必须核实和保留以下内容 5.1 每次灭菌过程均应进行工艺监测,并有关键参数记录。 5.2配合院感科对医疗器械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5.3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 果符合要求。 5.4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 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符合要求。 5.5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 菌物品,重新进行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5.6 生物监测不合格物品已用于病人时,临床科室应建立个案资料,详细记录 病人的情况,密切观察相关的临床表现,必要时进行检查和治疗措施。5.7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监测进行灭菌效果的

监测。 5.8每个灭菌包应进行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包内化学指示卡监测。每周进行一次 生物培养。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应大于3年。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二、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1、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三、灭菌质量的监测 4。4。1 通用要求 4。4.1.1 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4。4。1.2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4。1。3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4。1。4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4.4。1。5 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4.1.6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4.4.2 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4.4。2。1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4。4。2。2 化学监测法 4.4。2。2.1 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4。4.2。2。2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

消毒供应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Ⅰ目的 明确消毒供应中心监测要求和标准,保障无菌物品合格。 Ⅱ范围 消毒供应中心 Ⅲ制度 一、规范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卫生部行业标准要求,对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等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建立操作过程记录,正确判断清洗、消毒及灭菌检测结果,规范书写或打印。 二、设专人负责监测工作。要求监测人员工作能力强,专业技术精,慎独意识强,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工作过程及终末质量进行有效的质量检查并记录。 三、消毒供应中心建立完善的各项监测项目,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规范落实日常监测与定期监测。日常监测包括清洗剂、消毒剂的配置浓度监测、清洗消毒器运行参数监测、清洗消毒后的器物逐个检查保养、灭菌运行中的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等。定期监测包括清洗效果监测,一年一次;消毒物品监测,三个月一次;灭菌物品效果监测,一月一次;生物监测,一周一次,外

来器械及植入物监测,每批次一次;物体表面、手卫生效果监测,一季度一次;空气培养,一季度一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以保证消毒灭菌效果和供应质量。 四、定期对清洗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包括抽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检查结果符合行业标准要求。 五、设备维护与保养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对清洗消毒器、灭菌器等进行日常清洁和检查。清洗消毒器、低温灭菌器等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年度进行检测校验,确保合格使用。 六、在监测中发现问题,立即上报护士长,查找原因,及时整改,持续跟踪监控。 Ⅳ参考依据 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310.1-2016) 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16) 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310.3-2016) 4.《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器械清洗效果、清洗消毒设备消毒效果、灭菌器灭菌效果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监测。 (二)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由岗位工作人员完成日常监测,由经验丰富的专人完成定期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如实记录在质量监测记录上。 (三)监测内容及要求。 1、器械清洗效果监测 (1)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或借助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定期抽查:每月应随机至少抽查5个待灭菌的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效果,方法同日常监测,并记录检查结果。 2、清洗消毒机及其效果监测 (1)日常监测: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2)定期检测:每个月采用喷淋型清洗监测卡对清洗消毒机进行监测,每次监测清洗机的不同部位,做好标记,并记录。 3、灭菌效果的监测 (1)高压灭菌效果监测:物理监测,每批次监测;化学监测,每包内外监测;生物监测,每周监测;灭菌植入物,每批次监测;B-D 试验,每日检测。

(2)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监测:物理监测,每批次监测;化学监测,每包内外监测;生物监测,每天第一锅监测。 4、要求 (1)应建立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记录,内容包括: ①应留存清洗消毒器和灭菌器运行参数打印资料或记录。 ②应记录灭菌器每次运行情况,包括灭菌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号、装载的主要物品、灭菌程序号、主要运行参数、操作员签字,及灭菌质量监测结果等,并存档。 (2)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间应≥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应≥3年。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是医疗机构等公共场所进行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其效果的监测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一套全面的监测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一、监测目标和内容 监测目标主要包括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具体监测内容包括: 1.消毒剂的配制与浓度:监测消毒剂的配制是否正确,浓度是否符合要求。 2.消毒设备和器械的清洁和消毒效果:监测消毒设备和器械的清洁程度和消毒效果,包括灭菌指标的达标情况。 3.消毒区域的清洁和消毒效果:监测消毒区域的清洁程度和消毒效果,包括空气质量和表面菌落总数的监测。 4.消毒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性:监测由操作人员进行的消毒操作是否符合规范。 二、监测方法和频次 监测方法和频次应根据监测内容的特点和重要性来确定。 1.消毒剂的配制与浓度:每批次消毒剂配制完成后,需进行定量分析,确保浓度的准确性。 2.消毒设备和器械的清洁和消毒效果:消毒设备每次使用前后都应进行监测,以保证消毒效果达标;器械在清洗和消毒完成后进行监测,确保清洁程度和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3.消毒区域的清洁和消毒效果:消毒区域每日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定期进行表面菌落总数监测。

4.消毒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通过实际操作监测其操作规范性。 三、监测结果与处理 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进行分析,对于未达到要求的情况应及时处理。 1.消毒剂的配制与浓度:如发现浓度不符合要求,应重新配制 消毒剂。 2.消毒设备和器械的清洁和消毒效果:如发现清洁程度和消毒 效果不符合要求,应重新清洗和消毒。 3.消毒区域的清洁和消毒效果:如发现空气质量和表面菌落总 数不符合要求,应加强消毒措施,及时清洁和消毒。 4.消毒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对于不能按规范操作的人员, 应及时进行整改,并进行培训。 四、监测记录和报告 所有监测结果应进行记录和归档,便于随时追溯和查询。监测报告应定期进行,包括监测的内容、方法、结果及处理情况等,以保证消毒灭菌工作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 五、监测制度的执行和改进 监测制度应由相关部门或人员负责执行,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通过监测制度的执行和改进,可以不断提高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从而保障公共卫生的安全。 综上所述,制定一套全面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目标

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一、科室设专人进行质量监测工作,监测人员应认真遵守各项监测技术操作规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 二、每月对清洗剂、消毒剂、洗涤用水、包装材料及监测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行业标准监测规范的要求。 三、器械、物品清洗质量监测: (一)日常监测:每日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或借助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查。清洗后器械、器具表面应洁净、无血渍、无污渍、水垢和锈斑。 (二)定期监测:每月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三)清洗消毒器质量监测: 1、日常监测: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行情况,监测并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和时间。 2、定期监测:每年监测清洗消毒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3、清洗消毒器新安装、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毒方法及改变装载方法等时,应进行清洗效果质量监测,待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使用。 4、每半年采用清洗效果模拟测试物监测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当清洗物品或清洗程序发生改变时,应当采用清洗效果测试物进行清洗效果的监测。 四、每周对纯化水进行PH值监测,并记录。 五、每次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有效浓度、消毒时间等进行监测并记录,采用热力消毒方法时应每次监测Ao值。 六、每季度对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进行抽检,监测结果符合行业标准监测规范的规定。 七、灭菌器质量监测: (一)采用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法。 (二)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连续3次),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3次,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三)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周进行生物监测1次,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每天进行生物监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