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文言文练习步步高66-80答案及译文

高中文言文练习步步高66-80答案及译文

66.指喻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tian2,丰满的样子)然,其色渥然(红润的样子),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于此),隆起而粟(像米粒一样突出,名词作动词)。君疑之,以(之)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担忧)。既(已经)三日,聚(聚集)而(承接)如钱。忧之滋(更加)甚(厉害),又以(之)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满)握(四寸),近拇之(的)指皆为(因为)之(它)痛,若剟刺状,肢体心膂,无不病(患上病痛,名词做动词)者。惧而谋(谋划)诸(之于)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定语后置),虽病在指,其实(这实际上)一身病也,不速治,且(将)能(可能)伤生。然始发(发作)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十天)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chou1,病愈)。终日可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甚至)将延(蔓延)乎(到)肝膈,否(不然)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有用来.....的方法)御(治疗)其内,其势(病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治好)也。”君从(听从)其言,日(每天)服汤剂,而傅(涂抹)以善药(介后句),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才)复(恢复)。

余因是(这)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极其)微(细微的地方),而终为(成为)大患;始以为(认为)不足治,而终至于(到了.....的地步)不可为。当其易(容易)也,惜(吝惜)旦夕之力,忽(轻视)之而不顾(顾及理会);及其既成(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克服)之,如此指者多矣。

67.猫说

余家苦(于)鼠暴,乞诸(之于)人,得一猫,形魁(魁梧的样子)然大,爪牙铦(xian1)且(而且)利。余私计(认为)鼠暴当不复(再)虑(担心)矣。以(因为)其未驯(被驯服,被动)也,絷维以伺,候其驯焉。群鼠闻其声,相与(一起)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己也,屏(躲避)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絷(zhi2,栓绳子)维。适(正好)睹出殻鸡雏,鸣啾啾焉(词尾),遽(立即)起而(承接)捕之。比(等到)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抓)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缺点),噬雏,是(这是)其病也,独(难道)无捕鼠之能乎?”遂释(放开)之矣。已(不久)则伈伈泯泯(安于常态),饥哺饱嬉,一(全)无所为。群鼠复潜(偷偷)视,以为彼将匿形致(招引)

己也,犹(仍旧)屏伏不敢出。既而(不久)鼠窥之益熟(熟悉),觉其无他异,遂历(逐一)穴相(互相)告曰:“彼无为也。”遂偕(与......一起)其类(它的同类)复出,为暴(损害)如故。余方怪(感到....奇怪)其然,复(又)有鸡雏过堂下者(定后),又亟(急忙)往捕之。而走追,则啮(咬)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到)前,数(指责)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缺点),舍(撇开)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你)无捕鼠之能,而(却)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的)弃材也哉!”遂笞(鞭打)而放(放逐)之。

68.吴山图记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众)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旧)宫在焉(那里),尚(还)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优美)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沉入)其间,则(是)海内之奇观(景象)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治理)吴县,未及三年,以(因为)高第(官吏考试列入优等)

召入,为(担任)给事中。君之(取独)为县,(对百姓)有惠爱,百姓扳留(挽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因此)好事者(喜好画画的人)绘《吴山图》以为(把……作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确实)重矣。令(假设语气词)诚(果真)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受到)其泽而有荣(感到荣耀)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灾祸)而有辱(感到辱没)也。君于(对于)吴之山川,盖(大概)增重(光彩)矣,异时(他日)吾民将择胜(美景)于岩峦之间(介词结构后置),尸祝(指主持祭祀者,此为受人尊敬者)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本来)宜(应该,情理之中)。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拳拳”,诚恳深切的意思)于此山哉?

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廷”),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叹息”,感慨),因(于是)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怎么)而使(让)吾民能忘之(人称代词,他)也!

69.叶子萧诗序

人有学为(说)鸟言者,其音则(是)鸟也,而性则人也;鸟有学为人言者,其音则人也,而性则鸟也。此可以定(判定)人与鸟之衡(标准,不同特征)哉?今之为诗者,何以异于是(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不出于己之所自得,而徒(只是)窃于(从)人之所尝言,曰某篇是某体,某篇则否(不是);某句似某人,某句则否。此虽(即使)极(很)工(精巧)逼(十分)肖(相似),而(但)已不免于鸟之为人言矣。

若(至于)吾友子肃之诗,则不然。其情坦以(并且)直,故语无晦(隐晦);其情散以博(开阔),故语无拘;其情多喜而少忧,故语虽苦而能遣(排遣);其情好高(追求高尚)而耻(以……为耻)下,故语虽俭(简明)而实丰。盖(大概)所谓出于己之所自得,而不窃于人之所尝言者也。就(依据)其所自得,以(来)论(谈论)其所自鸣(发表),规(提醒)其微疵(细小缺点),而约(简约)于至(极)纯,此则渭之所献于子肃者也。若(假如)曰某篇不似某体,某句不似某人,是(这)乌(怎么)知(理解)子肃者哉!

70.养兰说

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但)忌湿,喜燥而(但)畏日,喜风而(但)避寒,如富家小儿女,特多态(姿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我)以为(认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休园中有兰二盆(定后句),溉之如(按照)法,然叶日(名状,一天天)短,色日萃(“悴”,憔悴),无何(不久)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前去)问故,且告(之)以闻(动名,听到的传闻)(省略句、状后句)。客叹曰:“误哉,子之术也(主谓倒置句)!夫以(因为)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使动,使……愉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懂得)之乎?臭腐之极(到极点),复为(变成)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定后句),曰龟之灵,不食也。箧(名状,用箱子)藏之,旬(十天)而启(打开)之,龟已饥死。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无知)也。子固(顽固)而溺(于)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予既归,不怿(高兴),犹谓(认为)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原有的特性),密化(悄悄变化)而不可知者。《离骚》曰:“兰芷变而不

芳兮,荃蕙化而为(变成)茅。”夫其脆弱骄蹇,炫芳以(用来)自贵(以……为贵),余固(本来)以忧其难养,而(却)不虞(料到)其易变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剔槁沃(浇灌)枯,运粪而渍(滋润)之,遂盛。万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71.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猛烈)。冻风时作,作则飞(使……飞扬)沙走(使……滚动)砾。局促(于)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就)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与……一同)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在两旁)提,土膏(肥沃的土地)微润,一望空阔,若脱(于)笼之鹄。于是(在这时),冰皮始解,波色乍(刚刚)明(形动,发出亮光),鳞(名形,鱼鳞似的)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定后句),而冷光之(取独)乍出于(从)匣也(状后句)。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美好)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取独)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左右)。游人虽未盛,泉(名动,汲泉)而茗(名动,泡茶)者,罍(名动,干杯)而歌(名动,唱歌)者,红装(名动,穿着艳装)而蹇(名动,骑驴)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沾湿)背。凡曝(于)沙之鸟,呷(吸)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宾前句)。

夫能不以游堕(通“隳”,毁坏)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只有)此(这种)官(闲官)也。而此地适(刚好)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记”,记录的文章)?己亥之二月也。

72.游盘山记

盘山外骨(岩石)而中肤(泥土)。外骨,故峭石危(高耸)立,望之若剑朝罴虎之林。中肤,故果木繁,而松之抉石罅出者(定后句),欹钦虬曲,与石争怒,其干压霜雪不得伸,故旁(名状,向旁边)行侧(向侧面)偃(倒下),每(往往)十余丈。其面削(表面陡峭),不受(容纳)足;其背坦,故游者可迂(曲折绕道)而达。其石皆锐下而丰上,故多飞动。其叠而上者,渐高则渐出(延伸)。高者屡数十寻,则其出必半仄(斜)焉若半圮(坍塌)之桥,故登者栗(战栗)。其下皆奔泉,夭矫曲折,触巨细石皆斗,故鸣声彻(整个)昼夜不休。

其山高古幽奇,无所不极(具备)。述其最者:初入得盘泉,次日悬空石,最高日盘顶也。

泉莽莽(旷远的样子)行,至是(到这里)落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小)鱼数头,尾鬣可数,落花漾(漂浮)而过,影彻底,忽与之(水波)乱。游者乐,释衣,稍以足沁炉,忽大呼曰:“奇快”,则皆跃入,没胸,稍溯而上,逾三四石,水益哗,语不得达。间(偶尔)或(有人)取梨李掷以观,旋折奔舞而已。

悬空石数(几座)峰,一壁青削到地,石粘空而立,如有神气性情者。亭负(背靠)壁临(面对)绝涧,涧声上、彻,与松韵答。其旁为上方精舍,盘之绝胜处也。

73.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把)过目成诵为(作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清楚),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于(跟)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谁)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熟牛皮)编(绳子)三绝(断),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隐微不显)言精(精微深刻)义,愈探(探索)愈出(明白),愈研愈入(深入),

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生来聪明)安行(从容行事)之圣(圣人),不废(停止)困(刻苦)勉(勤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意动,以……为苦,觉得辛苦)之,坡洒然(潇洒的样子)不倦。岂以(凭借)一过即记,遂了(结束)其事乎!惟(只有)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第二次)读,迄无佳文。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值得)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粗俗)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之)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74. 善读书者难

甚矣,书之多厄(灾难)也(主谓倒置句)!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形动,加重)官赏以(目的连词,来)购之,其下(他以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拿)翰墨(笔),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常常)至于散佚,以是(因此)

知藏书之难也。琬顾(不过)谓(认为)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亲身实行)而心得(体会)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如果)口与躬违,心与迹(实际做的事)忤(违背),采其华(“花”)而忘其实,是则呻佔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宾前句,奚以=以奚,有什么)!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专攻,扼要选取),博之而非夸多斗靡(多)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安守鄙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符合)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75.所好轩记

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为什么)以(用)书名(名动,命名)(省略“之”)?盖(大概因为)与群好敌(相比)而书胜也。其胜群好奈何(怎样)?曰:袁子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书之好无以(没有办法用来)异于群好也(状后句),而又何以书独名?曰:色(美色)宜(适

宜)少年,食宜饥,友(名动,交友)宜同志(志同道合),游宜清(清朗)明(明媚),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将要)少(形动,减少)味矣。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

虽(虽然)然(这样,指对书的爱好胜过其他爱好),谢(拒绝)众好而昵焉(代“书”),此如辞(辞去)狎友而就(接近)严师也,好之伪(虚假)者也(定后句、判断句)。毕(结束)众好而从(依从)焉(代“书”),如宾客散而故人(老朋友)尚存也,好之独(偏狭)者也(定后句、判断句)。昔曾皙嗜羊枣,不嗜脍炙也,然谓之嗜脍炙,曾皙所不受也。何也?从人所同(共同爱好)也。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本来)宜(应该)。

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能力)。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患得之,又患失之。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76牡丹说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通“萼”,花苞)韡(wei4)!,蕊丛丛(众

数的样子)以(用)百数(计)。主人异目(另眼)视之,为损重赀(通“资”,钱财)。虑担心)他处无足当(相称)是(这)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棵),移其位让焉(于之)。幕(支起帷幕,名词作动词)锦张(点燃)烛,客来指以自负(自傲)。亡(通“无”)何(无何表示不久)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立刻)枯死。主人惭(对……感到惭愧)其故(旧)花,且(又)嫌庭之(取独)空也,归(之)其原,数日亦(也)死。

客过而尤(指责)之曰:“子不见夫(那)善相(辅助引申为栽种)花者乎?宜山者山(种在山上),宜庭者庭(种在庭院)。迁而(表并列)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两全其美)也。子既貌(按照外貌)取以为(作为)良,一不当(符合),暴(粗暴)摧折(摧残损害)之,移其非时(按时节),花之(取独)怨以(而,表因果)死也诚(确实)宜(应该)。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处在……之下)牡丹百倍者,子(你)不能尽怒而迁(迁走)之也。牡丹之(取独)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看重,意动)吾价,宜置吾(于)庭,宜黜(铲除)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珍视)忽夺(贬抑),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提宾,怒自)而怒花,过(过错)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当真)奇,子之仍复其处,

以(因为)其犹奇于(比)新也。当(处在)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优美)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子亟亟(急忙)焉,物性之不知(不知物性,提宾),土宜之不辨(不辨土宜),喜而左(抬举)之,怒而右(贬低)之。主人之(取独)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缺点),病乎(于)其己尊而物贱(意动,看轻)也(提宾),性果而识(见识)暗(浅陋)也,自恃而不谋诸(之于)人也。他日子之庭,其(大概……吧)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准备)砚削牍,记之以自警(提宾)焉。

77.汉高帝论

丁公为楚将,逐(追杀)窘(迫近)高帝(于)彭城西,帝急顾(看)曰:“两贤岂相(互相)厄(逼迫)哉?”丁公引(掉头)而去(离开)之。及(等到)楚灭,丁公见,高帝斩(之)以徇(示众),曰:“后世毋效(仿效)丁公。”

壮学子曰:丁公死晚矣!然谲哉,高帝乎(主谓倒装,高帝也太变化多端了吧)?高帝曰:“使项王失天下者,丁公也。(判断句)”丁公为项王臣不忠,然则为项王臣忠者,宜(应该)莫如季布。丁公已戮(被杀,被动),而季布方(正在)购(悬赏抓捕),高帝非能以

(因为)公灭(消除)私(私仇)者也。

然则高帝曷为(提宾)斩丁公?曰:高帝之怨丁公,犹(如同)其怨季布尔(那样)矣。然而丁公斩,季布终赦者(被赦免),季布数窘(逼迫)高帝,卒无害于(对)高帝,自以为(认为)罪而逃之,则非高帝之所甚恶(痛恨)也。丁公能窘高帝,能释(放走)高帝,自以为德而谒(拜访)之,是(这)则高帝之所甚耻(感到耻辱)也。不然,鸿门之役,使项王失下天者,项伯也(判断句),而(却)封之,其(难道)有词于(对)后世也哉?

78.记棚民事

余为董文恪公作(写作)行状(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字),尽(全)览其奏议。其(他)任(担任)安徽巡抚,奏准(请批)棚民(流民)开山事甚(十分)力(卖力),大(大概)旨(意思)言:与棚民相(互相)告讦(揭露隐私)者,皆溺(沉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甚至)有以(用)数百亩之山,保(保存)一棺之土,弃(违背)典礼(典章制度),荒地利(收成),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从事)苦(艰苦的劳动)茹(吃)淡(粗而无味的事物)于(在)丛山峻岭(介后),人迹不可通(通达)之地,开种旱谷,以佐(辅助)稻粱。

人无闲(散)民,地无遗(遗漏)利,于(在)策至(很)便(便利),不可禁止,以启(引起)事端(乱子)。余览其说而是(认为……正确)之。

及余来宣城,问诸(之于)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xia4,缝隙)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流下,名词作动词)而土不随其下(同上)。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仍然)受其浸溉。今以(用)斤斧童(使……光秃)其山,而以(用)锄犁疏(疏松)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雨)下,奔流注(于)壑涧中,皆填污(填塞淤积)不可贮(积)水,毕(全)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干涸),而山田之水无继(接继)者。是(这是)为(为了)开(开垦)不毛之土,而病(损害)有谷之田;利(有利于)无税之佣,而瘠(削弱)有税之户也。余亦(也)闻其说而是(认为……正确)之。

嗟夫!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由(依照)前之说,可以息(平息)事;由后之说,可以保利。若(既)无失其利(收成),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大概)未得其术(方法)也。故记之以俟(等待)夫(那些)习(熟悉)民事(百姓事物)者。

79. 登扫叶楼记

自予归江宁,爱其山川奇胜(美景),间(“闲”)尝与客登石头,历(游历)钟阜,泛舟于后湖,南(名状,向南)极(到达)芙蓉、天阙诸峰,而北(名状,向北)攀燕子矶,以(连词,来)俯观江流之猛壮(定语后置)。以为(认为)江宁奇胜,尽(全)于是(在这儿)矣。或有邀予登览(江宁)者(定语后置,省略),辄(就)厌倦,思舍(放弃)是而他游。

而(连词,但)四望有扫叶楼,去(距离)吾家不一里,乃(竟然)未始一至(至一)焉。辛酉秋,金坛王中子访予于家,语及,因(于是)相携(互相搀扶,相伴)以(而)往。是楼起于岑山之巅,土石秀洁,而旁多大树,山风西(名状,从西面)来,落木齐下,堆黄叠青(形作名,黄色和青色的叶子),艳若绮绣。及其上(名状,向上)登,则近接城市(城区市井),远挹(“揖”,面对)江岛,烟村云舍,沙鸟风帆,幽旷瑰奇,皆呈(呈现)于几席。虽(即使)向之所谓奇胜,何以加(超过)此(宾语前置)?

凡(大凡)人之情,鹜(追求)远而遗(遗弃)近。盖(因为)远则其至必难,视之先重,虽(即使)无得(收获)而不暇(没有空闲)知矣;近则其至必易,视之先轻,虽有得而亦不暇知矣。予之见(见识),每自谓差(略,尚)远(于)流俗(省略句),顾(但)不知奇

境即在半里外,至厌倦思欲远游,则其生平行事之类(类似)乎是者,可胜(尽)计(数清)哉!虽然(即使这样但是),得王君而予不终误(最终失去)矣,此古人之所以(……的原因)贵(形作意动,认为……珍贵,看重)益友与(“欤”)。

80. 媭xū砧zhēn课诵图序

《媭砧课诵图》者,不材(谦称,我)拯官(于)京师日之所作也。拯之(取读)官京师,姊刘在家,奉(侍奉)其老姑(婆婆),不能来就(接受)弟养。今姑殁矣,姊复寄食(寄居饮食)宁氏姊于(到)广州,阻(受阻)于远行(远途难行)。拯自(从)始官日,畜志()南归(宾语前置),以(直到)迄于今,顚顿荒忽(颠沛困顿恍惚),琐屑自牵(宾语前置,拖累自己),以(因而)不得遂(实现)其志。

念自七岁时,先妣(母)殁,遂来依姊氏。姊适新寡,又丧其遗腹子,茕茕独处(居住)。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隐蔽)之。树阴有屋二椽(定语后置),姊携拯居焉(兼词,于此)。拯十岁后,就(到)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等到)夜,则姊恒(常)执女红,篝(点亮)一灯,使拯读其旁。夏苦(以……为苦)热,辍(停止)夜课。天黎明,辄拯起,持小几,

就(到)园树下读。树根安(放上)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为(作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就)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读书,乃(竟然)熟于(比)他童(介词结构后置)。或夜读倦,稍(略)逐(舍求)于嬉,姊必涕泣,告以母氏劬qú劳(过度劳累)瘁死之状(介词结构后置);且曰:“汝今弗勉(努力)学,母氏地下戚(悲伤)矣!”拯哀惧,泣告姊:“后无复为此言。”

呜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十五六时,犹能执一卷就姊氏读,日(名状,每天)惴惴(不安)于奄思忧戚之中,不敢稍自放逸(宾语前置)。自二十出门,行身居业,日(名状,每天)即荒怠。念姊氏教不可忘,故为图以自警,冀(希望)使其身依然日读姊氏之侧,庶(或许)免其(代指自己)堕(做人办事)弃之日(名状,每天)深,而终于无所成也。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秋九月。为之图者,陈君名铄,为(是)余丁酉同岁生(即同年,古时同科、同榜的进士称同年)也。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翻译[第十五课]

85.越王欲伐吴 越王向大夫文种询问道:“我想攻打吴国,行吗”文种回答说:“行。我们的赏赐优厚而守信,惩罚严厉而坚决。您想了解清楚,为什么不用焚烧宫室来做个试验”于是就纵火烧了宫室,没有人去救它。越王就下令说:“为救火而死的,和战场牺牲同赏;救了火而没死的,和战胜敌人同赏;不救火的人,和投降败北同罪。”人们泥土徐身、蒙上湿衣而奔赴火场的,左面三干人,右面三千人。由此知道伐吴已成必胜之势。 86.形俯捺履行者 有一个(总是)猫着腰、手贴着鞋走路的人(后只说捺屐者),住在(苏州城区乐桥西)尚书里。(一天)他的主人刑部大人办公从外归来,(听到)附近一群喜鹊大声聒噪不休,刑部大人问是怎么回事,有人说是(捺屐者)拿了喜鹊的雏鸟,所以(喜鹊)才聒噪。刑部大人把(捺屐者)召来责问:“你手贴着鞋走路,固然是前世孽报,为何还去拿喜鹊的雏鸟呢你快去把这些雏鸟放掉,免得挨鞭子。” 捺屐者就去取了雏鸟用绳子爬上树把雏鸟放回了鸟巢,然后又从绳子上爬下来,一点不方便的样子都没有。 刑部大人感叹到:“天下间认为没有道理(发生)却真正存在的事可不在少数啊!我管刑部之事,若突然有人来告诉我说‘捺屐者上树如飞’,我怎么会相信呢好好问问自己,在我手上受冤屈的百姓也很多吧。” 87.吕不韦见子楚 子楚是秦国公室庶出别支的孙子,作为人质在诸侯国家,所以车辆马匹、费用开销都不富裕,居所处境相当窘困,很不得志。吕不韦到邯郸做生意,看见子楚而怜惜他,说“这真是稀罕的宝货,可以存积着卖大价钱”。于是前往会见子楚,说道:“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得机会立为太子。鄙人听说安国君宠幸喜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但能够决定选立谁为嫡子继承人的只有华阳夫人。如今您兄弟二十多人,您又排行居中,不太受宠爱,所以长时间当人质住在诸侯国家。一旦大王去世,安国君继立为王,您就没有机会能够跟长子及其余儿子早晚在父王面前争夺当太子了。”子楚说:“是这样。对于这种情况怎么办”吕不韦说:”您资财贫乏,客居在此,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奉献给双亲和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也资财贫乏,但请让我用千金作资本为您西游秦国,孝敬安国君和华阳夫人,促成他们立您为嫡子继承人。”子楚立即叩头而拜说:“您的计策果真如愿,就请让我与您共同分享秦国。” 88.齐桓公得宁戚 宁戚想要求见齐桓公,但处境穷困,没有办法使自己得到举荐,于是就替商人赶着装载货物的车来到齐国,晚上露宿在城门外。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里打开了城门,让路上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句子。(10分) 咸宁二年冬十月,以羊祜为征南大将军。祜上疏请伐吴,帝深纳(接受,赞同)之。而朝议方(正)以秦、凉为忧,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完成)大功耳。”议者多有不同,祜叹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占)七八。天与(赐予)不取,岂非更(经历)事者恨(遗憾)于后时哉!(状语后置)”唯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与帝意合,赞成其计。四年夏六月,羊祜以病求入朝,既至,帝命乘辇入殿,不拜而坐。祜面陈伐吴之计,帝善(认为……好)之。以(因为)祜病,不宜数(多次)入,更(又)遣张华就(去)问筹策(筹算,谋划,策略)。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晋灭吴》,有删改) (1)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 译文: (2)以祜病,不宜数入,更遣张华就问筹策。 译文: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句子。(10分) 神爵元年三月,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注),背畔(通“叛”)犯塞,攻城邑,杀长吏。时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认为……老)之,使丙吉问:“谁可将(做将领)者?”充国对曰:“无逾(超过)于老臣者矣。”上遣问焉:“将军度(估计)羌虏何如(怎么样)?当用几人?”充国曰:“兵难遥(在远方)度(预测),臣愿驰至(快马赶到)金城,图(绘地图)上方略(作战方略)。愿陛下以属(托付,委托)老臣,勿以为忧。”遣充国将(率领)之,以击西羌。充国常以远斥候(侦察兵)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停止,扎营)必坚6使……坚固)营壁,尤(特别)能持重(行事慎重,谨慎稳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于是)西至西部都尉府,日(每天)飨(犒劳,慰劳)军士,士皆欲为用(为他所用)。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赵充国破羌》,有删改) 【注】杨玉,西汉时先零羌首领,初归附汉,被封为归义羌侯。 (1)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译文: (2)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 译文: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句子。(10分)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及第),出通判越州。岁饥(饥荒),度(估计)常平[注]不足赡(救济),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张贴告示)属县,讽(规劝,劝说)富人自实(如实上报)粟,总十五万石。视(看)常平价稍增以予民。少与王安石游(交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引导,引荐)之于欧阳修(状语后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

《文言文步步高》译文全解

1.曲突徙薪 有一个拜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有发生火灾的隐患。”主人沉默而不答应。不久后,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2.苏代为燕说齐 苏代为燕国去游说齐国,没有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kūn}说道:“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早晨守候在市场里,也无人知道他的马是匹骏马。(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早晨,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这样我愿意给您一天的费用。’伯乐于是就绕着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结果一下子马的身价竟然涨了十倍。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替我前后周旋的人,先生有意做我的伯乐吗?请让我送给您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的辛苦费吧。”淳于髡说:“愿意听从您的吩咐。”(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王作了引荐,齐王接见了苏代,而且很喜欢他。 3.梁王魏婴觞诸侯 梁惠王魏婴在范台宴请各国诸侯。酒兴正浓的时候,梁惠王向鲁共公敬酒。鲁共公站起身,离开自己的坐席,正色道:“从前,舜的女儿仪狄擅长酿酒,酒味醇美。仪狄把酒献给了禹,禹喝了之后也觉得味道醇美。但因此就疏远了仪狄,戒绝了美酒,并且说道:‘后代一定有因为美酒而使国家灭亡的。’齐桓公有一天夜里觉得肚子饿,想吃东西。易牙就煎熬烧烤,做出美味可口的菜肴给他送上,齐桓公吃得很饱,一觉睡到天亮还不醒,醒了以后说:‘后代一定有因贪美味而使国家灭亡的。’晋文公得到了美女南之威,三天没有上朝理政,于是就把南之威打发走了,说道:‘后代一定有因为贪恋美色而使国家灭亡的。’楚灵王登上强台远望崩山,左边是长江,右边是洞庭,俯视方淮之水,觉得山水之乐可以使人忘记人之将死,于是楚王发誓不再登高游乐。后来他说:‘后代一定有因为修高台、山坡、美池,而致使国家灭亡的。’现在您酒杯里盛的好似仪狄酿的美酒;桌上放的是易牙烹调出来的美味佳肴;您左边的白台,右边的闾须,都是南之威一样的美女;您前边有夹林,后边有兰台,都是强台一样的处所。这四者中占有一种,就足够可以使国家灭亡,可是现在您兼而有之,能不警戒吗?”梁惠王听后连连称赞谏言非常之好。 4.黎丘丈人 魏国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乡村,(那)有个奇怪的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乡村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使他受苦。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我对你不够好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冤枉啊!没有这样的事啊!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的。”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说:“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本来曾听说过的啊!”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将它刺死。第二天早晨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真的儿子担心父亲不能回家,就前去接他。老人看见儿子,拔出剑就刺他。老人的意识竟被像他儿子的鬼弄糊涂了,因而杀死了自己真正的儿子.那些被冒牌的贤士搞糊涂的人,见了真的贤士,反而不能辨认,他们的见

文言文步步高答案

文言文步步高答案 三十二管鲍之交 .()“九”是用定数表示虚数,意为多次:“一”是数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完全. ()和()中地两个“三”也不是确数,而是虚数,意为多次,但在翻译时仍可用定数“三”. .()有才干 ()推荐,保举 ()窘迫,困窘 ()匡正,纠正 ()时机 ()没有才干 ()名词作动词用,享受俸禄 ()形容词作动词用,称赞 ()没有羞耻之心. . ()鲍叔始终好好地对待他,并不因此而说他坏话. ()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可羞而以不能在天下显扬功名为耻辱. .()分财利上鲍叔知管仲不贪 ()谋事为官上鲍叔知管仲贤能 ()气节上鲍叔知管仲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扬 三十三蜀贾卖药 .“三”都是名量关系,“三县”和今天表达顺序相同,只是要在数词后加个量词“个”,而“尹三”却相反,要按“三尹”顺序翻译,要译成“三个县官”. .()增添 ()换 ()边境 ()责怪 ()提升

.世人对“三县之尹”地态度是:其一“人皆笑,以为痴”;其一“人不尤其取,而称其能贤”,其一“百姓亦称其善” .当时地社会现实是,奸商与贪官没有区别.大奸大富,小奸小富,不奸不富,大贪大富,小贪小富,不贪不富. 三十四陶公性检历 .()范围副词,()全、都,;()时间副词,正赶上;()情态副词,还;()范围副词全、都;()时间副词,曾经. .()命令;()台阶;()收藏;()征调. .()陶倪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用竹根代替竹篙地铁脚,陶倪就把他提升两级使用. .陶公办事认真严厉,又能做到物尽其用.在倡导节约型社会中,我们要向陶公学习,勤于做事,厉行节约,物以致用. 三十五山市 .()无何:不一会儿;()未几:不一会儿;()既而:不久;():逾时:过些时候;()倏怱:转眼之间.作用:有层次地表现山市景象瞬息变幻地特点. .()经常;()才;()同“才”,仅仅;()于是. .()同“现”,出现;()指互相看着对方;()连绵不断;()隐隐约约,模模糊糊;()高;()计算. .()城中有像楼一样地、像厅堂一样地、像街巷一样地,一个个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楼上地人来来往往、忙忙碌碌,有地人依靠着、有地人站立着,形态各不一样. .于他们孤塔孙公子与同人 .孤塔高耸、宫殿出现、危楼出现 .不可改.“始悟”有“恍然”之意,此“悟”照应开头地“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用“知”则无 醒悟地意味. .回答抓住山市变幻莫测这一特点即可. 三十六虎丘对歌 .()只,只是

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带翻译

语文高考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带翻译 语文高考文言文原文 ①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②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 ③晏专用榷②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使司:指转运使官署。②榷:专卖。 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目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2)率一斛得八斗至者 (3)其间缘水置仓 (4)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 18.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 19.对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②以河流湍悍 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词 B.①中的“以”是连词,②中的“以”是介词 C.①②中的“以”都是连词 D.①中的“以”是介词,②中的“以”是连词 20.第②段中,刘晏用什么办法增加户口数量?(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21.第③段内容体现了刘晏怎样的管理理念?请加以概括。(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治学 (东汉)徐幹 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矇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高中语文文言文步步高]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步步高]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篇(一):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天顺间,锦衣卫指挥门达怙宠骄横,凡忤之者,辄嗾觇卒①潜致其罪,逮捕拷掠,使无诘证,莫可反异。由是权倾一时,言者结舌。其同僚袁彬质直不屈,乃附以重情,拷掠成狱。内外咸冤之,莫或敢发也。 京城有杨埙者,戍伍之余夫也。素不识彬,为之上疏曰:正统十四年,驾留沙漠,廷臣悉奔散逃生,惟袁彬一人,特校尉耳,乃能保护圣躬,备尝艰苦。及驾还复辟,授职酬劳,公论称快。今者无人奏劾,卒然付狱,考掠备至,罪定而后附律,法司虽知其枉,岂敢辨明。陷彬于死,虽止一夫,但伤公论,人不自安。乞以彬等御前审录,庶得明白,死者无憾,生者亦安。臣本一芥草茅,身无禄秩,见此不平,昧死上言。遂击登闻鼓②以进,仍送卫狱。 达因是欲尽去异己者,乃缓埙死,使诬少保吏部尚书华盖大学士李贤指使。埙佯诺之。达遂以闻会三法司③,鞫④于午门前,埙乃直述,所言皆由己出,于贤无预。达计不行,而彬犹降黜,居第尽毁。 未几,英宗升遐。言者劾达罪,举埙事为证。达谪死南丹,彬复旧职,代达总卫事。成化初,修《英宗实录》,称义士杨埙云。 埙字景和,其先某处人。父为漆工。宣德间,尝遣人至倭国传泥金画漆之法以归,埙遂习之,而自出己见,以五色金钿并施,不止如旧法纯用金也,故物色各称,天真烂然,倭人见之,亦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篇(二):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胡颖,字叔献,潭州湘潭人。父,娶赵方弟雍之女,二子,长曰显,有拳勇,以材武入官,数有战功,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赵氏诸舅以其类己,每加赏鉴。成童即能倍诵诸经,中童子科,复从兄学弓马,母不许,曰:汝家世儒业,不可复尔也。遂感励苦学,尤长于《春秋》。 绍定三年,范讨李全,檄颖入幕,颖常微服行诸营,察众志向,归必三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10~13课翻译

55.束氏狸狌 卫国有个姓束的,对任何东西都没有什么爱好,只是爱养猫。猫是捕捉老鼠的动物。他家养了一百多只猫,这些猫先把自己家的老鼠捉光了,后来又把周围邻居家的老鼠捉光了。猫没吃的,饿了就大声嚎叫。束家就每天到菜场买肉喂猫。几年过去了,老猫生小猫,小猫又生了小猫。这些后生的猫,由于每天吃惯了现成的肉,竟然不知道世上有老鼠了;饿了就叫,一叫就有肉吃,吃完了就是懒洋洋的,一副柔顺和乐的样子, 城南有个读书人,被老鼠害苦了,他家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常有老鼠掉进缸里,他就急忙从束家借了一只猫来捕捉老鼠。束家的猫看见那些乱窜的老鼠耸着两只小耳朵,瞪着两只小眼睛,黑如亮漆,翘着两撇小胡须,一个劲儿地吱吱乱叫,竟然以为它是怪物,在缸沿上随着老鼠转来转去,却不敢跳下去捉那老鼠。这家的主人看见猫这么不中用,气坏了,使劲把猫推了下去。猫害怕极了,吓得直叫。过了好久,老鼠估计猫没有别的本领,就咬它脚,猫用力从缸中逃了出来。 56.晋人有好利者 晋国有个贪图利益的人,来到市场上。遇到东西就拿,说:?这我可以吃,这我可以穿,这我可以用,这器皿我可以装东西。?拿了以后,就走。市场管理的官吏赶过来让他交钱,那晋人说:?我贪心特别旺盛的时候,双眼发晕冒火,天下的东西,全都好象本

来就归我所有,不知道是别人的东西。你如果(把这些东西)给我,我如果富贵了会还给你的。?市场管理官吏发怒,用鞭子抽他,夺回他抢的东西走了。旁边有的人讥笑他,那晋人用手指着骂道:?世人贪图利益比我更甚,往往千方百计地暗中争夺利益,我还是在白天拿东西,岂不比他们要好吗?有什么好讥笑的!? 57.梁君出猎得善言 梁君出去打猎,见到一群白雁。梁君下了车,拉满弓想射白雁。路上有个路过的人,梁君叫路过的人停下,那个人没停,白雁群害怕(飞走)。梁君发怒,想射那路过的人。他的车夫公孙袭下车按着箭说:?您住手。?梁君气愤地变了脸色生气地说:?你不帮助你的主君却帮助别人,为什么??公孙袭回答说:?过去齐景公的时代,天干旱了三年,占卜的人说‘一定用人祭祀才下雨’。齐景公走下庭堂磕头说:‘我之所以求雨,是为了人民。现在一定让我用人祭祀,才将要下雨,我将亲自充当祭祀的牺牲品。’话没说完,天下大雨达到方圆千里,为什么呢?因为齐景公对天有恩德对人民施恩惠,现在主君因白雁的原因而想射杀人,我说(帮助)主君的话跟虎狼没有什么不同。?梁君拉着公孙袭的手,与他一起上车回去。进了庙门,梁君喊?万岁?,说:?今天真幸运啊:别人打猎都得到家禽野兽,我打猎得到对我有利的话回来了。?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原文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以敢勇隶兵籍。靖康初,金人大入,盗贼群起,立数有战功,为武卫都虞候。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复拒守,命立督战,中六矢,战益厉。城始破,立巷战,夺门以出,金人击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苏,乃杀守者,阴结乡民为收复计。金人北还,立率残兵邀击,断其归路,夺舟船金帛以千计,军声复振。乃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 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会金左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既入城休士,而后拔镞。诏以立守楚州。明年正月,金人攻城,立命撤废屋,城下然火池,壮士持长矛以待。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金人选死士突入,又搏杀之,乃稍引退。五月,兀术北归,筑高台六合,以辎重假道于楚,立斩其使。兀术怒,乃设南北两屯,绝楚饷道。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①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始受围,菽麦野生,泽有凫茨可采,后皆尽,至屑榆皮食之。 立遣人诣朝廷告急。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行。乃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救楚。高宗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虽古名将无以逾之。”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金知外救绝,围益急。九月,攻东城,立登磴道以观,飞炮中其首,左右驰救之,立曰:“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言讫而绝,年三十有七。众巷哭。金人疑立诈死,不敢动。越旬余,城始陷。 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为人木强,不知书,忠义出天性。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廪给。每战擐②甲胄先登,有退却者,捽而斩之。仇视金

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初从刘聚为盗,察聚终无成, 归太祖 ..于和阳。未至,困卧田间,梦神人被甲拥盾呼曰:“起起,主君来。”惊寤,而太祖适至,即迎拜。时至正十五年四月也。无何,自请为前锋。太祖曰:“汝特饥来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遇春固请。太祖曰:“俟渡江,事我未晚也。”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敌接其戈,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元军披靡。诸将乘之,遂拔采石,进取太平。授总管府先锋,进总管都督。友谅薄龙湾,遇春以五翼军设伏,大破之,遂复太平,功最。太祖追友谅于江州,命遇春留守,用法严,军 民肃然无敢犯,进行省参知政事 ....。从取安庆。汉军出江游徼,遇春击之,皆反走,乘胜取江州。还守龙湾,援长兴,俘杀吴兵五千余人。先是,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而荣尤宿将善战,至是骄蹇有异志,与参政赵继祖谋伏兵为变。事觉,太祖欲宥荣死,遇春直前曰:“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义不与共生。”太祖乃饮荣酒,流涕而戮之,以是益爱重遇春。明年,太祖即吴王位,进.遇春平章政事。太祖复视师武昌。汉丞相张必先自岳来援。遇春乘其未集,急击擒之。城中由是气夺,陈理遂降,尽取荆、湖地。从左相国达取庐州,下吉安。围赣州,熊天瑞固守不下。太祖使使谕遇春:“克城无多杀。苟得地,无民何益?”于是遇春浚壕立栅以困之。顿兵六月,天瑞力尽乃降,遇春果不杀。太祖大喜,赐书褒勉。会元将也速攻通州,诏遇春还备。进攻大兴州,遂拔开平。师还,次 柳河川,暴疾卒,年仅四十。太祖闻之,大震悼。赐葬钟山原,追封开平王,谥忠武。配享 .. 太庙 ..,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二。 (选自《明史•常遇春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 B.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翻译[第十二课]

67.季文子贵德荣 季文子任鲁宣公、成公的国相,但家中没有穿丝绸衣服的妾,厩中没有喂粮食的马。仲孙它规劝季文子说:“你是鲁国的上卿,做过两世君王的国相,你的妾不穿丝绸,马不吃粮食,恐怕人家可能会以为你吝啬,而且也不给国家带来光彩!”文子说:“我也希望妾穿得好,马吃得好。然而,我看到老百姓,他们的父兄吃粗食穿差衣的还很多,我因此不敢那样做。别人的父兄吃得粗穿得差,而我却使妾穿的好马吃得好,恐怕这就不是国相该做的事吧!况且我听说可用德行荣誉给国家增添光彩的,没有听说能用妾和马来给国家增添光彩的。”季文子把这件事告诉孟献子,献子将儿子关了七天。从此以后,子服它的妾穿的都是粗劣的布衣,喂马的饲料都不过是杂草。季文子知道这件事后,说:“犯了错误能及时改正的人,就是人上人了。”于是让子服做了上大夫。 68. 郭隗说燕昭王求士 昭王说:“我将要拜访谁好呢?”郭隗先生道:“我听说古时的一位人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三年也没买到。打扫清洁宫廷的人对他说:‘请允许我去寻求它。’国君派遣他去了。三个月后获得千里马,马已死,用五百金买了死马的头,返回去把此事回报国君。国君大怒,道:‘我所要购求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还花费了五百金买它呢?’涓人答道:‘死马尚且要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天下必定认为大王您是能出高价买马的人,千里马现在就会到来了。’于是不到一年,千里马来了好几匹。现在大王果真想要招揽贤士,先从我开始吧;像郭隗我这样的人尚且被重用,何况比我更贤能的人呢?他们难道会嫌路远而不来燕国吗?”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让郭隗作为自己的老师。乐毅(战国名将,率燕军先后攻占齐国七十多城)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赶来,剧辛(赵人,后为燕将)从赵国赶来,人才争相奔向燕国。燕昭王悼念死者,慰问活著的人,与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国殷实富足,士兵们生活安乐舒适,不怕打仗。于是就用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赵魏韩,三国的国君原是晋国大夫,后瓜分了晋国)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军败,齐闵王外逃(至莒,不久被杀)。燕军独自追赶败退的齐军,深入到(齐都)临淄,掠尽齐国的财宝,烧毁齐国的宫殿和宗庙。齐国城邑没被攻下的,只剩莒、即墨。 69.王烈以德感人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因为品德高尚,称著乡里。有个盗牛的被主人抓住,盗犯向牛主认罪,说:“判刑杀头我都心甘情愿,只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这件事。”王烈听说后派人去看望他,还送给他半匹布。有人问这是为什么?王烈说:“盗牛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既然心怀羞耻,必然能够改正错误,我这样做正是为了鼓励他改过。”后来有个老汉在路上丢了一把剑,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剑旁,直到傍晚,老汉回来寻剑,得到了遗失的剑,觉得奇怪便询问他的姓名,并将这件事告诉了王烈。王烈派人查访守剑人是谁,原来就是那个盗牛的人。 乡里百姓,凡有争讼曲直的事件,都去请求王烈排难解纷,断定是非,由于王烈平素德教影响,有的走到半途,忽然愿意放弃争执,双方和解而回来的,有的望见王烈的屋舍,就感到惭愧,彼此相让而回来的。可见王烈盛德感化之深,已远胜过刑罚的力量。 70.良马对 岳飞打败了曹成,平定了杨幺。宋高宗于绍兴七年召见岳飞。

高中文言文步步高答案

15.蔡邕听琴 1.(1)朝向,对着 (2)刚才 (3)刚才 (4)朝北的窗(这里是作动词,开窗) (5) 奔向,趋向 (6)接近,临近 (7)方向 (8)如果。(说明:上述意义中,“朝北的窗”是本义。从文字体形看,“向”像房子墙上开有一个窗口;从文献资料看,《说文》:“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室熏鼠,塞向瑾户。”字形与文献相参证,可以判断“北窗”是“向”的本义。因为窗子是朝着一定方向的,所以又引申出“朝向”、“对着”、“方向”、“趋向”、“临近”等意义,这些都是“向”的引申义) 2.(1)等到 (2)偷偷地 (3)急忙 (4)退。 3.(1)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2)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 4.依声知良木,裁为焦尾琴;依声辨杀机,正中弹者意。 16.优孟马谏 1.(1)文:本义是花纹,引申为华美,用的是引申义。华:本义是光彩,引申有显赫、华美、豪华等意义,句中义是豪华,用的是引申义。(2)求:本义是皮衣,假借为寻找,寻求,用的是假借义。薄:本义是草丛,引申有迫近、微薄、减轻等意义,句中义是微薄,用的是引申义。(3)闻:本义是听见,引申有知道、见闻等义。句中义是传播,用的是引申义 2.(1)为……治丧;(2)同“诤”,劝谏;(3)竟然;(4)交付 3.(1)用没有帷帐的床给它做卧席,用蜜饯的枣干喂养它。(2)各国听到这件事,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重视马。 4.优孟善讽谏,先假意劝说应以人君之礼厚葬马,然后使楚王自省“贱人而贵马”行为的荒谬。 17.楚庄王绝缨 1.(1)本义,酒喝得很畅快叫“酣”;引申义是尽兴,如酣睡。(2)引申义,拉扯。(3)本义,牵扯,拉。(4)本义,丝断,冠缨也是丝状物。 2.C(都是有指代义的助词,但C项指代是“绝缨”的行为,余项都是指代人) 3.(1)怎么能为了要显示妇人的贞节而使臣子受辱呢?(2)(你)五次交战五次奋勇上前, 最先击退敌人,又最终取得胜利。(3)(我)又不曾特别地优待过你,你为什么这样毫不犹豫地为我出生人死呢? 4.B 5.(1)楚庄王认为“绝缨者”之失,是由于自己赐酒使醉;(2)人主群臣尽情欢乐,现在有人酒后失礼有情可原;(3)如果为了这件事诛杀功臣,将会使爱国将士感到心寒;(4)也是楚庄王爱惜人才的表现。· 18.弈喻 1.数:(1)屡次;引申义;(2)几,若干;引申义;(3)计算;引申义。本义是数目。//易:(1)(3)都是“交换”;本义;(2)轻视;引申义。//定:(1)定准,标准;引申义;(2)判定;引申义。本义是安定。//已:(1)止,停止;本义; (2)已,同“矣”;通假字。 2.(1)及,赶上;(2)终,结束;(3)求学的人;(4)相处;(5)本来;(6)考虑; (7)隐瞒;(8)竟,简直。 3.(1)助词,相当于“的”;(2)代词,指代“一着之失”;(3)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无实在意义。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 全

四黎丘丈人 1.(1)女,同“汝”,你(2)责,同“债”,讨债(3)反,同“返”,回来 2.(1)仿效,装扮(2)到……去,前往(3)使……受苦,折磨(4)老人(5)彼,那个(6)本来(7)故意(8)往,去 3.(1)(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省略主语 (2)扶着他却在路上折磨他。省略宾语。 (3)他的儿子哭着磕头地说。省略介词“于” 4.(1)状语后置句。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 (2)判断句。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了。 (3)被动句。老人的智慧被貌似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 5.不能。因为它点出了全篇的寓意说在。作为一种文体,寓言通常会在故事的结尾处揭示它的寓意。 五记王忠肃公翱事 1.(1)内通纳(2)贾通“价”(3)识通“志”,标记,记号(4)阳用“佯”,假装 2.(1)对……说(2)禀告(3)买来的(4)按照 3.(1)代王翱女婿的官职名,代王翱女婿的姓名 (2)代太监姓名 (3)代“我”,太监自称 4.(1)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情意罢了。 (2)你们的伯父很廉洁,你们(过得)该不会很贫苦吧? 5.(1)女婿最终没有调职。王忠肃公不以权谋私。 (2)原先封存好的记号仍是当时那样。王忠肃公不贪馈赠,能为后人着想。 六《梦溪笔谈》二则 1.c 2.(1)还 (2)确实 (3)雨停云散 (4)靠近 (5)渐渐 (6)越过 3.c 4.(1)不一会儿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方去了。 (2)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傍晚出现的虹。 5.是时久之次日 6.比喻陨石坠地时的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 7.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七萧颖士恃才傲物 1.(1)人:今义只指东西,词义缩小 (2)美景:今义胜利 (3)突然:今义凶暴 (4)很:今义略微,词义转移 (5)道歉:今义感谢 (6)遗憾:今义怨恨,词义强化 (7)怠慢:今义忽然,不经心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txt骗子太多,傻子明显不够用了。我就是在路上斩棘杀龙游江过河攀上塔顶负责吻醒你的公主。二十六孟子见梁襄王 1.(1)第三人称代词,代梁襄王 (2)疑问代词,同“何” (3)第一人称代词,代孟子 (4)疑问代词,谁 (5)无主代词,没有谁 (6)指示代词,那 (7)指示代词,这样,指代禾苗蓬勃地生长 (8)指示代词,这样,指代“天下之民引领而望之” (9)疑问代词,古今义相同 2.(1)“卒”通“猝”,突然 (2)“由”通“尤”,如同 3.(1)告诉 (2)靠近 (3)服从,归顺 (4)如果 (5)统治人民的人 (6)如果,果真 4.d 5.(1)“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他说:“天下安定于统一。” (2)如果有不喜欢杀人的人,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 6.天下人民归附不嗜杀者/君泽/民心 二十七楚人养狙 1.(1)第三人称代词,代养狙者; (2)有人,不定指代词 (3)第三人称代词,它们 (4) 作第三人称代词用,他 (5)有人,无主代词 (6)第三人称代词,代狙公。 2.(1)到,前往 (2)栽种 (3)同“欤”语气词 (4)靠,依靠 (5)一起 (6)终于 (7)觉醒 (8)开导 3.(1)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依靠他而被他役使呢? (2)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大概就像狙公一样吧?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是迟早要遭到反抗而灭亡的。 二十八杜蒉扬觯 1.(1)疑问代词,哪里 (2)指示代词,这杯酒

(3)第一人称代词,我 (4)第二人称代词,你 (5)疑问代词,为什么 (6)活用于第一人称代词,我 2.(1)作陪 (2)登 (3)走下殿阶 (4)比 (5)告诉 (6)同“忘”忘记 (7)参加 (8)高举 3.a 4.(1)刚才(我)心想你可能要开导我,所以不跟你说话。 (2)如果我死了,千万不要丢弃这杯酒啊! 5.晋国大臣知悼子死而未葬,晋平公和近臣饮酒奏乐,这是违反礼制的。厨师杜蒉有犯顔直谏,面斥其非,只是进门罚酒三杯,不发一言便快步走出,独特的行为引起平公的惊诧。在和平公的三问三答中,只说待臣和自己不对,使平公悟自责。 二十九卖柑者言 1.(1)第一人称代词,我 (2)第二人称代词,你 (3)指示代词,这个(行业) (4)第三人称代词,代柑子 (5)第二人称的敬词,您 (6)指示代词,那些 (7)疑问代词,谁,哪一个 (8)疑问代词,那里 (9)第二人称的敬词,您 2.(1)经历,经过 (2)同“价”价钱 (3)感到奇怪,意动用法 (4)卖,出售 (5)从事……行业,名词作动词用 (6)同“饲”养活 (7)戴着高耸的,形容词兼动词用 (8)座享,白白地 3.(1)是让人家把它盛在竹盘陶豆里,供奉祭祀、招待宾客呢,还是想要炫耀好看的外表欺骗傻子、瞎 子呢? (2)如今先生您不考察这些,倒来考察我的柑子! 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5.d 三十伍子胥与渔夫 1.d

文言文语句翻译练习

文言文语句翻译练习解释加点词语含义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2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 译文:音乐和女色的繁多,妻室子女的众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 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25.致知在格.物。译文:丰富知识的方式就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 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 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 译文: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译文: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不停留。 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译文: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 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译文: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 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译文:王景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晓法典禁令。 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译文:(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 译文:(朱并)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朝廷于是下诏(删除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搜捕张俭等人。 4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译文:好好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实在很少。 41.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译文: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闲暇的时候还督促孩子们学习。 42.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译文: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 43.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 译文:但是百姓遭遇秦国的残暴统治后,曹参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无为而治。 44.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译文:(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 45.民不胜掠.,自诬服。 译文:那个州民经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优罪了。 46.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 译文:没有问候(袁闳),迎着便说:“你们地方有位颜子,你认识吗?” 47.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120个实词表解+强化记忆(61-80)-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多角度复习与练习

练习4: 120个文言实词例释+强记练习(61-80) 61去 •离开。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范仲淹《岳阳楼记》) •距离。去北军二里余。(司马光《赤壁之战》) •前往,到去,向去。大江东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除去。为汉家除残去秽。(司马光《赤壁之战》) •过去的。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曹操率军南征,至河边,此地去()乡千里,见江水东()去,回首去()日苦难,感慨颇多。又见士卒皆思乡,士气不振。为去()晦气,捉小鸟留军营。小鸟久住军营,人至不去()。士卒见之,大喜,遂士气大增。 答案 曹操率军南征,至河边,此地去(距离)乡千里,见江水东(向东)去,回首去(过去的)日苦难, 感慨颇多。又见士卒皆思乡,士气不振。为去(除去)晦气,捉小鸟留军营。小鸟久住军营,人至不去(离 开)。士卒见之,大喜,遂士气大增。 译文 曹操率领军队南征,到了河边,这个地方距离家乡有千里之远,他看见江水向东流去,回想过去的苦难日子,感慨特别多。又看见士兵都思念家乡,士气衰落,为了除去晦气,捉住小鸟留在军营中。小鸟长久地住在军营里。人到了也不离开。士兵们看见了,十分高兴,于是士气大增。 62劝 •劝勉,勉励。果行,国人皆劝。(《勾践灭吴》) •劝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坚决有力。荆王大说,许救甚劝。(《战国策•宋卫策》) 韩愈学识渊博,常劝()人不拘于时以学习,人皆敬之。后上书指斥朝政,人劝()其明哲保身,愈不改,终遭贬。 答案 韩愈学识渊博,常劝(勉励)人不拘于时以学习,人皆敬之。后上书指斥朝政,人劝(劝说)其明哲保身,愈不改,终遭贬。 译文

高中文言文练习步步高66-80答案及译文

66.指喻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tian2,丰满的样子)然,其色渥然(红润的样子),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于此),隆起而粟(像米粒一样突出,名词作动词)。君疑之,以(之)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担忧)。既(已经)三日,聚(聚集)而(承接)如钱。忧之滋(更加)甚(厉害),又以(之)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满)握(四寸),近拇之(的)指皆为(因为)之(它)痛,若剟刺状,肢体心膂,无不病(患上病痛,名词做动词)者。惧而谋(谋划)诸(之于)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定语后置),虽病在指,其实(这实际上)一身病也,不速治,且(将)能(可能)伤生。然始发(发作)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十天)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chou1,病愈)。终日可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甚至)将延(蔓延)乎(到)肝膈,否(不然)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有用来.....的方法)御(治疗)其内,其势(病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治好)也。”君从(听从)其言,日(每天)服汤剂,而傅(涂抹)以善药(介后句),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才)复(恢复)。

余因是(这)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极其)微(细微的地方),而终为(成为)大患;始以为(认为)不足治,而终至于(到了.....的地步)不可为。当其易(容易)也,惜(吝惜)旦夕之力,忽(轻视)之而不顾(顾及理会);及其既成(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克服)之,如此指者多矣。 67.猫说 余家苦(于)鼠暴,乞诸(之于)人,得一猫,形魁(魁梧的样子)然大,爪牙铦(xian1)且(而且)利。余私计(认为)鼠暴当不复(再)虑(担心)矣。以(因为)其未驯(被驯服,被动)也,絷维以伺,候其驯焉。群鼠闻其声,相与(一起)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己也,屏(躲避)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絷(zhi2,栓绳子)维。适(正好)睹出殻鸡雏,鸣啾啾焉(词尾),遽(立即)起而(承接)捕之。比(等到)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抓)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缺点),噬雏,是(这是)其病也,独(难道)无捕鼠之能乎?”遂释(放开)之矣。已(不久)则伈伈泯泯(安于常态),饥哺饱嬉,一(全)无所为。群鼠复潜(偷偷)视,以为彼将匿形致(招引)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下列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 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 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 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 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