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述评

2021年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述评

摘要一部哲学史就是一部思想史,马克斯·韦伯思想的产生与整个哲学史是密不可分的,并且深受整个哲学史的影响。本文首先从自然科学开始到社会科学的各个哲学流派以及流派的各个思想出发,引出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思想基础。从而简单介绍一下韦伯的科学方法论,最后将马克思和韦伯的思想做对比,描述其中的不同,以便我们更好的了解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关键词韦伯;思想史;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

马克斯·韦伯对当代社会科学和社会思想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而这种贡献相当重

要的一部分就是他的方法论学说。由于社会科学是有别于自然科学的一系列学科,因此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任务便是对区别于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说明和规定。和众多哲学家一样,韦伯亦试图调节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矛盾,将文化事件作为社会科学的对象,因其具有价值和意义两个基本要素,在和研究者的价值关联中使研究对象实在变的更为重要。同时从理解的角度论述其理想类型,将方法论描述的更为充分。相比而言,韦伯和马克思仍有不同之处与相似之处,而在批判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其方法论依旧有自己的局限性。

一、韦伯方法论产生的思想渊源

首先是称为“自然主义”的社会科学形态。以霍布斯和笛卡尔为首的物理代表,构造了相

应的自然主义社会形态。自然主义是指社会科学家盲目模仿自然科学的方法和语言,用自然实体、自然因素和自然规律来解释人类社会。大约自16、17世纪以来,自然科学一直左右着人类全部的思想主义,自然主义成为近代社会科学的主要潮流。

其次,从18世纪开始,产生了对自然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批判,以意大利思想家维柯、英

国哲学家洛克、贝克莱和休谟为代表的想象科学、主观主义、怀疑主义。维柯认为笛卡尔的知识论单纯的指向了数学和物理学,忽视了人类活动的其他领域,在批判的同时,确定自己的方法论原则。维柯认为,我们能够确切知道的只是我们认知者本人所创造或制造出来的东西,历史是人创造的,所以我们可以认识历史,而大自然不是我们创造的,因此我们人类的理性是不能获得对于物质实在的清楚认识,而历史学的方法是想象,通过想象,研究历史和文化事件,也能给人以象笛卡尔给数学和物理一样确凿有效的知识。因此他以想象科学来批判自然主义。同时洛克、贝克莱和休谟的主观主义也是对近代自然科学尤其是心里学的一种总结。

二、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简单介绍

韦伯对当代社会科学和社会思想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是其方法论学说。他的方法论主要集中要解决四个问题一是社会学家如何去认识社会即用“理解”的方法;二是社会学家应采取何

种态度,即“价值关联”和“价值中立”的原则;三是社会科学应采用何种普遍适用的方法,即“理想类型”;四是研究社会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即“社会行动”。

在《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中和“客观性”》一文中,韦伯指出社会科学的对象是

文化事件,文化事件的规定包含着两种基本的要素,即价值和意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的对象也是实在,而实在之所以进入社会科学的领域成为文化科学的对象,并非因为它原来就如此,而是因为它在与研究者的价值关联中变得重要了,它便对我们有了意义。实在本身绝非当然的文化现象。韦伯强调指出“任何文化科学的先验前提,不是指我们认为某种或任何

一种一般的文化有价值,而是指我们是文化的人类,秉具有意识地对世界采取一种态度和赋予它意义的能力和意志”。而因价值关联有意义的文化事件总是个别的现象,这不仅指它是一次

性发生的事件,因而具有独一无二的性质,而且还意谓它始终与特定的价值观念相关联而产生特殊的意义。这种双重的个别性决定了如下一点人们无法用自然科学的认识方法即建立精确地自然规律的方法来达到文化科学的认识目的。

综上可以看出,韦伯的方法论对当代社会科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但韦伯德尔方法论在有重要意义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它充斥着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矛盾,但却又建立了自己的方法论学说,虽因本身的矛盾性,受到后来各个社会学家的质疑,但韦伯所创立的方法论学说对后世的影响还是非常深远的。

三、马克斯·韦伯与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是韦伯方法论的对立面,批评历史唯物主义是韦伯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其中,批评的矛头主要针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主义倾向,即试图在社会科学领域建立某种普遍有效的规则,以及强使一切历史的因果解释最终归溯到某种经济因素的做法。虽然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并不简单的将一切历史的因果解释归溯到经济因素,从中可以看出韦伯的批评马克思归溯到经济因素的做法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我们也必须明確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确实与历史唯物主义存在严重的对立,包括历史主义与自然主义,价值关联、理想类型与社会规律。

本文通过对韦伯的思想史进行阐述,并简单介绍韦伯的科学方法论,通过对韦伯和马克思各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虽然马克思主义深刻的影响了人们对于社会历史和科学自身的看法,但它并不是一个完成了真理的体系,仍然需要面对历史提出的新问题不断发展和补充。韦伯或许在其批判方面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其方法论思想至少在马克思主义接受各个方面的问题以及改革方面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参考。而韦伯的方法论亦对当代社会科学和社会思想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斯·韦伯,韩水法,莫茜.社会科学方法论[M].中央编译出社,199911,16,19,3

[2]马克斯·韦伯.科学论文集[C]5

[3](法)让·卡泽纳弗.《社会学十大概念》[M].上海人民出社,20036

[4]梯利.西方哲学史[M].商务印书馆,197

重读韦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笔记

讨论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韦伯(Max Weber)是个绕不过的名字。“价值无涉”已经被我们念得耳熟能详,但是韦伯意义上的“价值无涉”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在学术界却依然晦暗不明。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与危机并重,思想界因此存在严重分歧,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也变得云谲波诡,有学者提出应该用“去道德”和价值“无立场”的方法来应对这样的局面。①但是,“去道德”与“无立场”究竟在什么意义下才是可能的和有效的?政治与学术在韦伯的语境下究竟意味着什么?逢韦伯逝世90周年,其著作再次在汉语世界中被大量出版。重新阅读韦伯,并借此整理中国知识界关于学术与政治、立场与价值等问题的纠葛,已经又一次成为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的议题。② 一、“价值无涉”的双重含义 《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的“客观性”》是1904年韦伯接手主办《社会科学和社会政策文库》杂志时,阐释其办刊宗旨的纲领性文献。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韦伯是如何把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学术伦理以及学术共同体的思考结合在一起的,这也是韦伯集中讨论和总结其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文献。但是,自80年代中文学术界“发现”韦伯以来,这也是被误读最严重的部分。所以,回到文本自身,应该是重读韦伯最重要的方法。 韦伯开宗明义地指出,《文库》的宗旨一是扩展对社会生活的事实的认识,另一是训练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作出判断。那么,判断的有效性是什么?或者,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说,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着“客观有效的真理”呢?韦伯整篇文稿正是建立在这个问题意识上的。 韦伯反对两种历史观,一是道德进化论,一是历史相对主义,正是这两者的结合在社会科学领域取得了支配性地位。韦伯以国民经济学为主要批评对象,指出:通过把文化价值总体引入道德领域而在内容上规定道德领域,并由此把国民经济学提高到“伦理”科学的地位,这其实是把所有可能的文化理想在总体上贴了“道德”的标签,既抹杀了道德律令的特有地位,也没有对理想的“客观性”有什么贡献。《文库》需要从根本上予以拒斥的流行观点,正是:国民经济学是从一种特殊的“经济世界观”得出的,并且应当由此得出价值判断。因为经验科学的任务决不是提出约束性的规范和理想,以便从中得出实践的处方。《文库》需要拒斥的另一种观点是:价值判断因为立足于某种理想,从而具有主观起源,就可以摆脱“科学”的讨论。这正是“价值无涉”的两重含义,不可偏废任何一方,而目前国内学界就韦伯观点围绕着经济学是否应该有道德的讨论,其实都没有抓住韦伯的关键。 韦伯说,《文库》关心的问题其实是:对理想和价值判断所作的“科学”批判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科学的“技术性批判”最根本的功能就是使在追求目的过程中的代价,能够被充分评估和权衡,也唯有在这样的时候,最需要贯彻“价值无涉”的逻辑方法。在这之后,权衡上升为决策,就不再是“科学”的任务,决策者根据自己的良知和世界观在各种有关的价值之间进行权衡选择,但正是“科学能够使他意识到,一切行动,当然根据具体情况还有不行动,在其结果中都意味着吸收了某些价值,从而常常意味着——这一点目前特别容易被人忽视

社会科学方法论读书笔记

社会科学方法论读书笔记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方法论是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社会科学方法论》实际上是由选自《科学论文集》的三篇长文组成,分别是《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的“客观性”》、《文化科学领域的批判性研究》、《社会学和经济学的“价值阙如”的意义》,阐述了韦伯的的基本思想。 李凯尔特认为,所谓意义就是“对过去的觉醒和对未来的参与”。基于社会生活和精神的特殊性社会科学中的意义也是不同的,人们赋予了社科对象以意义,文化科学即价值和意义的研究。社会科学是依赖于价值理念的。确定某物的意义是它成为研究对象的前提。韦伯认为,社会科学的目标不同于自然科学,不是以寻找实在的规律为目标。自然主义偏见地把社会科学的目标定为必须将现实还原为规律,这有把理想典型与现实掺和的危险。但是韦伯认为,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在科学性上应该是一致的,不应该是两套知识,科学客观性的知识不应该因对象的不同就会有所不同,这也是韦伯方法论所想要解决的。文化科学的对象是有意义的文化事件或实在,其目的是认识实在的独特性质。因此,韦伯提出了理想类型的概念。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理想类型仅仅是认识经验科学的一种手段,不定义、不解释、不实在。而由理想类型得出的结论并不等于历史规律。如果借助经验历史的直观材料澄清理想类型与现实的区分,那么将历史知识表现为理论。但是,对历史的认知应当为主,得出的理论应当为仆,这个主次不能颠倒。否则就会出现规律失灵的危险。国内很多所谓的专家单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得出经济学规律失灵的结论。理想类型只是有计划地将历史事实有效地归属现实原因的手段。所有的理想类型的构思都具有暂时性,需要也不可避免的更新。不同阶层集团的利益形成不同的概念体系,这些概念体系是根据其理想形成的。因此,韦伯则认为社会行动最终是归结到“个人”的,需要把握社会行动背后的“意义”,主张“理解的社会学”。初读此处,我想到这种理解是否也是包含个人的价值判断或者是约定俗成的规律?这似乎将文化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特殊性混淆了。韦伯所提到的理解,将其定义为神入,但是也明确了这种理解只是存在事实上的可能性,它的实际效用是有限的。我们假设相同环境、条件以及一样的价值取向的人的内在状态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那么在研究经验历史中的事件即行动时,基于动机的不确定性,目标的合理性就有了推理的一般性,形成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及你自己现所在学科的特点,谈谈自然科学与社会

韦伯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首先,韦伯对于以社会、历史为对象的学科理解源自狄尔泰。由于人的生活具“时间的结构”特性,即人的每一瞬都含着过去、未来对其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人类生活的内在结构”,如感觉经验、情感、思想、记忆、欲望等等,“生活的意义”便油然而生。又由于诸个人间的联结互通,“社会的生活样式”便从其“个人生活样式”不断相互作用的连续过程中出现了。因而人类生活具有“意义”是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本质所在。 所以,韦伯的研究对象是由价值关联——经验实在与价值观念的联结——而产生意义的“文化事件”,是无限实在中因其意义而值得研究的有限部分,是我们无限接近实在的一条途径。“文化事件”具双重个别性,即文化生活虽是普遍的,但其仍旧是处于一个又一个地个别地形成的联系状态中,因而其价值关联及意义也具特殊性,因此不适用于自然科学精确的一般性规律,而需要去理解社会行动以作出“相配的”因果解释。理解的过程中会结合运用两种不同的理解样式,一种是合理的,即数学的、逻辑的,另一种则是神入的,两者在于领会社会行动的意义而不属于心理学范畴。而由于社会行动在过程、结果中复杂的动机情态,所以韦伯在理解上侧重于社会行动的目的。 其次,研究工具中所谓的“理想类型”,是为了理解文化现象之个别的实在而有选择性地构建出的中介、图式,其本身并非实在,因而不期求在实在中得到它的证明,同时其目的也不在于“类概念”似

的尽可能扩充完善其自身。所以它具有着相对性,即随多元角度下侧重的不同、所选材料的不同,同一研究对象的理想类型也各式各样。另一方面,它也具有着暂时性,即理想类型会随着对实在认识的无限趋近而不断地被更改。由此韦伯批判性地反思了当时人文社科中存在的自然主义偏见下认知的实在化,尤其是将认知的历史实在化指向了黑格尔、马克思哲学。 接着,韦伯的原则是价值无涉,即科学范畴止步于存在、权衡,而价值判断则越出了前者的边界达至了应当、决定,二者间不具有必然的、逻辑的联系而分属绝对异质的问题层面,不应在研究、课堂中混淆,但同时也不反对个人在研究之外申明或实践自己的理念、态度。 再者,韦伯区分了两种实在成分,即往往纠缠在一起的两种“历史事实”概念,分别为“历史的个体”或“第一性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的原因”或“第二性的历史事实”。前者是出于我们的“兴趣”而从现象的横截面、“静止的状态”方面来进行“价值分析”的对象,由此建立起的类概念样板是作为认识手段的;后者则是从现象的纵切面角度来考察而作为某些现实变化系列中的具体环节的原因或结果的。 进而韦伯对历史因果研究中的“客观可能性”及其“适当的”原因进行了讨论。首先,历史的因果是指向具体的原因、结果间的归源而非抽象的规律。而在面对原因因素的无限性时,依据某些观点有“一般的意义”而具历史兴趣的一些方面、部分,需要将之孤立、一般化,进而按照普遍规律经验进行“可能性判断”,由此形成一个统一体的

浅析马克斯.韦伯方法论中的“价值无涉”原则

浅析马克斯.韦伯方法论中的“价值无涉”原则 摘要:马克斯·韦伯提出了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无涉”原则,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应对社会现象做出解释性理解,不应承担价值判断的任务。本文在分析马克斯·韦伯“价值无涉”原则提出的背景和如何界定的基础上,对这一原则进行了分析,韦伯的“价值无涉”不同于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而是与价值关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社会科学研究者进行经验研究的一种策略。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具有相近的合理因素,正确认识和理解“价值无涉”原则对推动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关键词:社会科学方法论价值无涉原则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斯·韦伯“价值无涉”原则提出的背景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有自身的特点,对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他们既是研究者,又是参与者。自然科学工作者一般不介入他们正在研究的对象,而社会科学家则自身在研究对象之中,因此,社会科学研究者必然会把自己的知识结构、情感、意志、价值、观念等带进认识过程,并最终影响到认识过程的结果——观念性产品,这种观念性产品很难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从研究的对象来看,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揭示自然规律是单向的,而社会科学研究是双向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在获取被研究者信息的同时,被研究者也在获取研究者的信息。同时,社会现象是否有普遍规律可循,即是否具有客观性、是否能做因果分析也是人们争议的问题。 十九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将科学奉为理性原则的最高象征,认为科学不仅能控制自然秩序,而且能控制社会秩序,从而给人类带来幸福。马克斯·韦伯反对这种观点,同时也不同意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他认为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是一个完全受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支配的系统,人作为主体起不到任何建设性的作用,仅仅是历史发展整体中的被动的客体。马克斯·韦伯认为,无论是实证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都抹杀了文化的能动的和自觉的因素,使一切观念都成为外在物质力量的自动反映,所以他反对客观规律决定论。 二、马克斯·韦伯对“价值无涉”原则的界定 马克斯·韦伯“价值无涉”原则要求:将价值判断从经验科学的认识中剔除出去,要划清科学认识与价值判断的界限。社会科学的任务不是认可各种判断,而是在一个既定社会环境中找出价值观念结构,证明这些价值观念对于理解社会行动的相关性。解释性的理解和因果说明是获得科学的客观认识的基本分析方法。按照马克斯·韦伯的观点,社会事实与自然事实完全不同,社会事实的特点是与价值相关,而自然事实却与价值无关。韦伯也认识到,“对经验材料采取‘无前提’的研究方式不可能发现对我们有意义的东西。”韦伯将社会科学的任务规定为试图对社会行为作出解释性理解,以使其前因后果得到相应说明,力求把行动同意义和目的联系起来得出因果性说明。这个方法即价值关联的方法。韦伯补充

马克斯韦伯在社会科学方法论学方面的成就

马克斯·韦伯在社会科学方法论学方面的成就 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国人,社会学大师,是现代一位颇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科塞曾评价他说:“韦伯以永不停息的斗争为代价获得了清晰透彻的认识,很少有人达到他那样的深度,他带来的是对人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他对当代社会科学和社会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这种贡献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他的方法论学说。《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斯韦伯著、韩水法、莫茜译:《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收录了马克斯韦伯的三篇文章,它们分别是《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中的“客观性”》、《文化科学逻辑领域内的批判性研究》和《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价值无涉”的意义》。这三篇文章集中地讨论和阐述了韦伯方法论里一些为世人所重视并且为方法论研究乃至一般社会科学研究无法回避的基

本思想,是了解韦伯方法论思想的重要线索。 一、“文化科学”的性质及其研究目的 通常所说的社会科学的范畴包括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等,而韦伯经常使用的“文化科学”这个概念,其范围兼顾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两大领域,因此本文尊重原著中的概念用法,亦随韦伯用此词的广义。 韦伯关于文化科学性质的基本观点渊源于狄尔泰和李凯尔特。 狄尔泰认为人类生活的每一刻承负着对于过去的觉醒和对于未来的参与,这种时间结构组成了包括感觉经验、思想、情感、记忆和欲望的人类生活的内在结构,所有这些构成了生活的意义。人们凭借“神入”他人的内在状态而理解人类生活,把握人类生活的意义便是“精神科学”的内涵和基础。 李凯尔特则认为,为人所承认的价

值划分了文化现象和自然现象,因而研究方法的特殊性使得两类经验科学从本质特征方面区别开来,这既需要建立质料分类的原则,也需要建立形式分类的原则。 韦伯基本上接受了李凯尔特的划分自然科学和文化科学界限的原则,同时也吸收了狄尔泰关于意义和理解的学说,把它与李凯尔特的价值学说、特殊性和个别性学说结合起来,形成他自己关于文化和文化现象的观点。 在《社会科学识和社会政策认识中的“客观性”》一文中,韦伯指出:社会科学(文化科学)的对象是文化事件;文化事件的规定包括着两种基本的要素,这就是价值和意义。 韦伯强调:“任何文化科学的先验前提,……是指我们是文化的人类,秉具有意识地对世界采取一种态度和赋予它意义的能力和意志。”他认为在社会科学领域不应仿效自然科学的方式建立某种可以从数量上来把握的合乎规律性,或者

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斯韦伯是一位德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也是20世纪社会 科学领域的创新者之一。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被广泛认为是现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之一。因此,本文将会对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阐述,并对其思想的影响和局限做出评价。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斯韦伯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最重要贡献是他提出了新型的社会科学方法——“理解型社会科学”。理解型社会科学是一种从人文视角解释人类行为的方法。它基于对被研究对象的理解,而不仅是纯粹的观察和描述。在这种方法中,研究者努力了解人们的想法、信仰、价值观和经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的本质。 此外,马克斯韦伯提出了一种将定量数据与定性数据相结合的方法。他认为,定量方法可以用于衡量人类行为的某些方面,例如人类行为的频率、分布和规律,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即它无法完全解释人类行为的复杂和多样性。相反,定量方法更适合研究简单和相对一致的行为,例如市场行为和政治投票行为。马克斯韦伯认为,定性方法更适合研究人类行为的深层结构和多样性。通过定性方法,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被研究对象的思想、信仰和动机。 另外,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他认为,历史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研究历史,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本质。这种方法被称为“历史实 证主义”,它是一种以历史文献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旨在解释 人类行为的本质和历史演变过程。 对马克斯韦伯思想的评价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现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奠基之一,他的思想对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研究方法强调了对人类行为的深层理解,以及对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合,这些思想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他的历史实证主义方法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使历史研究更加科学化和准确。 然而,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他的方法强调了对人类行为的理解,但对于大规模的社会研究,这种方法难以实现。其次,理解型的社会科学方法注重个体行为分析,而忽略了群体行为的因素,这会导致一些社会规律的遗漏。最后,马克斯韦伯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也常常受到主观性的影响,这使得其所得到的结论难以量化或标准化,限制了理论的发展和社会科学能力的提升。 总结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成为20世纪社会科学领域的一 个重要方向,他的研究方法奠定了现代社会科学的基础。然而,他的方法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在实践中用更科学的方式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述评—李小方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述评 李小方 内容提要 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书伯整个思想体系中占居着中心地位, 是理解韦伯思想的关键。通过对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具体分析和评价, 可以看出, 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对反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进行融合的产物。这一方面使他的思想表现出矛盾一妥协的性格, 带来了一定的消极意义, 另一方面, 也正是这一特点使韦伯的思想更富有建设性, 从而时后来西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多义的影响。 马克斯·韦伯( M a x W e b e r 1 8 6 4 一1 9 2 0 )是本世纪最著名的社会学思想家之一, 他继承了自狄尔泰( W·D i l t ll y 1 8 3 3一2 9 1 1 ) 以来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井对之进行了总结和检讨, 形成了完整、系统的反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体系, 成为20世纪初期反实证主义社会学的集大成者。在韦伯宏大的思想体系中, 最能反映其思想本质特征并居于核心地位的是他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的论述。韦伯正是以其对社会科学方法论间题的深入探究和其它领域的经验研究, 奠定了他在学术界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思想本文试图对分析, 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讨论。 一 韦伯自幼与狄尔泰、文德尔班( Wi l h e l m W i n d e l b a ,、d 1 8 18一1 , 2 5 ) 过从甚密f肠, 后来又结识了李凯尔特吸f l e n r i e h R i 。k e r t 1 8侣3 一1 9 3 6 、和齐美尔( ` ; 、、“ ` 吕S i m ln 以1 8 5 8 一 1 9 1 8 ) ,并探受其影响。这些早年的经历, 为他后来形成以新康德主义为其哲学主导原则的反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想葵定了基础。同时,19 世纪和20 世纪之交实证主义址会学的蓬勃发展也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明。在这种历史条件下. 韦伯一方面继承、发扬了反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传统, 同时又试图将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方法与反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方法于以综合, 以中和西方社会学史上两大派系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因此, 实证与反实证、经验与先验、一般与个别的对立与矛盾, 贯穿卜伯社介科学方月, ,鑫体率的始终、他的思想极富建设性, 但却具有明显的折衷色彩。 在科学分类间题上, 韦伯批判了19 世纪以来的实证主义传统。他提出, 自孔德

马克斯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述评

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述评 马克斯?韦伯对当代社会科学和社会思想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而这种贡献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他的方法论学说。由于社会科学是有别于自然科学的一系列学科,因此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任务便是对区别于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说明和规定。和众多哲学家一样,韦伯亦试图调节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矛盾,将文化事件作为社会科学的对象,因其具有价值和意义两个基本要素,在和研究者的价值关联中使研究对象实在变的更为重要。同时从理解的角度论述其理想类型,将方法论描述的更为充分。相比而言,韦伯和马克思仍有不同之处与相似之处,而在批判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其方法论依旧有自己的局限性。 一、韦伯方法论产生的思想渊源 首先是称为“自然主义”的社会科学形态。以霍布斯和笛卡尔为首的物理代表,构造了相应的自然主义社会形态。自然主义是指社会科学家盲目模仿自然科学的方法和语言,用自然实体、自然因素和自然规律来解释人类社会。大约自16、17世纪以来,自然科学一直左右着人类全部的思想主义,自然主义成为近代社会科学的主要潮流。 其次,从18世纪开始,产生了对自然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批判,以意大利思想家维柯、英国哲学家洛克、贝克莱和休谟为代表的想象科学、主观主义、怀疑主义。维柯认为笛卡尔的知识论单纯的指向了数学和物理学,忽视了人类活动的其他领域,在批判的同时,确定自

己的方法论原则。维柯认为,我们能够确切知道的只是我们认知者本人所创造或制造出来的东西,历史是人创造的,所以我们可以认识历史,而大自然不是我们创造的,因此我们人类的理性是不能获得对于物质实在的清楚认识,而历史学的方法是想象,通过想象,研究历史和文化事件,也能给人以象笛卡尔给数学和物理一样确凿有效的知识。因此他以想象科学来批判自然主义。同时洛克、贝克莱和休谟的主观主义也是对近代自然科学尤其是心里学的一种总结。 二、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简单介绍 韦伯对当代社会科学和社会思想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是其方法论学说。他的方法论主要集中要解决四个问题:一是社会学家如何去认识社会:即用“理解”的方法;二是社会学家应采取何种态度,即“价值关联”和“价值中立”的原则;三是社会科学应采用何种普遍适用的方法,即“理想类型”;四是研究社会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即“社会行动”。 在《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中和“客观性”》一文中,韦伯指出:社会科学的对象是文化事件,文化事件的规定包含着两种基本的要素,即价值和意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的对象也是实在,而实在之所以进入社会科学的领域成为文化科学的对象,并非因为它原来就如此,而是因为它在与研究者的价值关联中变得重要了,它便对我们有了意义。实在本身绝非当然的文化现象。韦伯强调指出:“任何文化科学的先验前提,不是指我们认为某种或任何一种

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现状评述

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现状评述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石和理论框架,它 研究社会科学的范畴、方法和原则,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 指导和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科学方法论也在不断 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方法论流派。本文将 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现状进行评述。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时期。在这一时期,众多重要的社会科学思想家如康德、亚当·斯密、孟德斯鸠等开始探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他 们提出了观察、实证、归纳和演绎等方法,为社会科学方 法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社会科学方法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 验主义和实证主义流派崛起,强调客观观察、实证研究和 定量分析。例如,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了价值中立性和理性化的研究方法,强调统计数据和实验设计的重 要性。这一方法论流派的兴起为社会科学的发展带来了重 要的影响。

然而,随着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复杂化,单一的方法 论流派已经不能满足所有研究需求。自20世纪中叶以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论思潮,如解释学、批判理论、结构 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这些方法论流派强调主观性、文化 背景和语言的重要性,试图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的多重维度。 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多元方法论已经成为主流趋势。研究者根据研究对象和问题的不同,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 和技术。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使用案例研究、问 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这种方法论上的多样性使得社会科学研究更加全面和准确。 尽管如此,社会科学方法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一些研究者认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存在局限性,因为社会现象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变动性。其次,很多社会科学研究无法进行实验,难以控制变量,使 得研究结果难以精确和稳定。此外,社会科学研究往往涉 及到伦理问题和隐私保护,研究者需谨慎处理。 为解决这些问题,社会科学方法论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一方面,研究者可以利用新的研究工具和技术,如大数据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方法论和思想研究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方法论和思想 研究 一、本文概述 1、简述马克斯·韦伯及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背景与影响。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是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被誉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生活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那是一个社会、经济和政治都经历巨大变革的时代。资本主义的崛起、工业革命的推进以及宗教信仰的多样化都对韦伯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韦伯撰写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部经典之作。该书首次出版于1904-1905年,是韦伯对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宗教、伦理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韦伯认为,新教伦理,特别是加尔文宗的预定论和禁欲主义,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强调了个人在职业生活中的责任感、勤奋和节俭等品质,这些品质在新教伦理中被视为是神圣的。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该书不仅深化了人们对宗教、伦理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也为后来的社会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韦伯的这部作品对后来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现代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在今天,当我们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时,韦伯的思想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繁荣的不应忽视伦理、道德和宗教的重要性。他也警示我们,过度的物质追求可能会导致精神的空虚和社会的失衡。因此,韦伯的思想不仅是对历史的研究,更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指引。 2、阐述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分析韦伯在该领域的重要地位。本文旨在深入探究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的方法论及其思想内涵。通过对韦伯的这部经典著作进行细致解读,我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他如何运用独特的社会科学方法来分析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韦伯个人学术贡献的认识,还能为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启示。 马克斯·韦伯作为一位杰出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在社会科学领域

韦伯理想型官僚制理论述评

韦伯理想型官僚制理论述评 20 世纪初,德国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官僚制的历史进行了经济、政治、文化层面的考察,运用其“理想类型”的方法论重新阐释了其对官僚制的理解,剥去了传统官僚制的“神圣光环”,剥去了公共官员“所有的感情价值”,而仅仅把他们视为一种技术工具,从而建构了“理想型官僚制”的理论模型。 一、韦伯研究官僚制的方法论、视角与定位 (一)方法论选择:理想型的研究方法 “理想类型”(Ideal-typus)又称“纯粹类型”,是韦伯为了使社会科学研究的概念达到精确性而设定的一种方法。按照韦伯的定义,“理想类型是通过单方面地突出一个或更多的观点,通过综合许多弥漫的、无联系的,或多或少存在、偶尔又不存在的具体的个别的现象而成的,这些现象根据那些被单方面地强调的观点而被整理成一个统一的分析结构。”1 韦伯运用理想类型方法论的原因在于,韦伯认为,人类对于外物的认识是通过概念和范畴获得的,因此在进行理论研究之前就必须进行准确的概念界定。因此,社会科学要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向自然科学一样构建自己严谨而精确的概念工具。但是由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具有不同动机和意志的主体行为构成的,其概念构建非常困难,所以,韦伯才提出了“理想类型” 的方法。 在探讨韦伯的理论时,我们必须注意此方法对于韦伯思想的重要影响。韦伯“理想型官僚制”理论的突出贡献就在于他“放弃了西方若干世纪以来普遍采用的以叙述制度的价值规范为主的研究方式,转而以合理主义价值立场和类型化比较研究与发生学因果分析相结合的‘理想类型’的方法论”2,从而突破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局限,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这种新型组织形式进行了一种理想状态的学理分析。 理想类型作为方法论的概念工具,首先它是由理智构造的工具,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不同于现实;其次,理想型概念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规律都具有逻辑上的可能性(理想类型),它是在对繁多的经验事实进行整理之后得出的,突出了具有规律性和共性的东西,是经验事物的典型形式;最后,毫无疑问,理想类型作为某种变异的形式,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差别。“这种概念结构既非历史现实,亦非‘真实的’ 现实,它只具有纯理想的有限概念的意义,真正的现实或行为可以与之相比较,并为解释那些有意义的成分而对之作观察。”理想类型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其特点就在于通过比较不同经验事实与理想类型之间存在的极为细小的差别,对经验事实的客观性认识更为清晰。所以,在构建理想型官僚组织中,韦伯就是应用这种“理想类型”的方法,通过剥去了公共官员“所有的感情价值”和“政治情感”,用制度和法律来构建他的组织理论的。 (二)研究视角的确认:组织社会学 法国的组织社会学家克罗泽(M. Crozier)认为,所谓组织社会学,就是从社会学角度对组织机构进行调查研究的科学,就是对大型工业与政府机构的策略及其内部权力体制的跨学科研究。4“组织社会学的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