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医务人员管理措施:

1、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及皮肤化脓性感染者制止入;

2、进入手术室必须戴消毒口罩、帽子、更衣换鞋;

3、尽量减少手术间人员的流动,严格控制参观人员;

4、手术室工作人员因事外出,必须更衣或穿外出衣;

5、严格执行外科消毒、穿衣、戴手套等各项无菌操作规程;

〔二〕、病人管理措施:

隔离病人:

1、当传染病或感染性病人需要手术治疗时应在隔离手术间手术,手术间外应有隔离标志;

2、在室应有巡回护士,如需要从外面拿取物品时,应有外面巡回护士送给;

3、术后手术用过的器械、敷料和各种用物及时专用容器收集送消毒供给中心处置;

4、医疗废物严格规密闭收集处置。

〔三〕、消毒灭菌管理措施:

1、各种灭菌容器中的消毒液,根据其效能定期更换和检测;

2、经常启盖的灭菌盒,每天更换消毒灭菌,固定的器械或敷料包定期清理灭菌,注意更换标记;

3、过期敷料或可疑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

4、库领各种未经灭菌处理的橡皮类、硅管、固定器械,送消毒供给中心处置后备用;

5、体外循环用的各种塑料管、袋用环氧乙烷消毒灭菌,有效期保存使用;

6、高压蒸汽灭菌必须定期测定灭菌效能;

7、无菌手术、污染手术要分开进展,如手术间有限,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污染手术;

8、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周、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并定期做好监测工作;

9、特殊感染或传染患者手术后按特殊感染或传染污染处置要求进展消毒处置;

10、手术备皮尽可能在术前短时间进展。

集中消毒供给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消毒供给中心室布局设施:符合卫生部相应规要求:

〔1〕供给室工作流水线:物流路线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行即遵循:"接收——清洗——检查、打包、灭菌——储存——分发和敷料制作——灭菌——储存——分发〞,未经灭菌与灭菌后的物品严格分开,消毒物品和污染物品不穿插迂回传递;

〔2〕划区:污染区——将接收的各种用物进展分类、初步处理和清洗;清洁区——进展手术器械检查、器械及敷料包装、消毒灭菌处理、储存和发放。

2.供给室主要工作程序:

〔1〕清洗:尽可能机械自动清洗系统完成,锐利器械必须机械自动清洗,如超声清洗机清,常规清洗时,先用洗涤剂浸泡擦洗后以含酶清洗液清洗,以去除物品上的油污、血垢,然后流水冲洗,具有关节、齿槽和缝隙的器械以及注射器的外管和芯都应尽可能可能开或

折御洗刷干净;物品经过清洗后,因故未能打包者,应将物品妥善存放在清洁、枯燥处,暂时保存;运送物品的工具和盛器,按收回和送出、清洁和污染分开使用,防止穿插污染,每日进展清洗保持清洁;

〔2〕包装:〔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的灭菌状态的重要手段,包装前必须严格进展清洗质量及器械性能的质量检查〕①包装材料应经性能测试,要求具有良好的蒸汽穿透性,又能阻挡微生物侵入,对灭菌物品不粘着、不发生反响、无害,价格廉价,布类每次用后均要洗涤;

②敷料应按使用顺序折叠摆放,其外形尺寸不大于30cm×30cm×50cm〔预真空〕,重量不超过5kg;③手术器械放入器械托盘包装,重量不超过7kg;④包外捆扎材料,最好用化学指示胶带,包必须每包中央置有效的化学指示卡,假设采用线绳时要求捆扎后不易松散,取用时易于解开而又不使物品污染,制止用大头针、橡皮圈、钉书针等材料封口;⑤包装好的物品必须具备可追溯记录标识即在包外应做标记,且记录包物品名称、数量、包装日期、消毒灭菌锅次及经手人签名。

3.供给室管理措施:①严格区分污染物品、清洁物品和灭菌物品;

②各种器械包、治疗包的包装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③严格检查消毒包的有效起止日期,消毒包要求枯燥,便于保存及质量;④灭菌物品每月承受抽样检查;⑤消毒灭菌器严格规生物监测并做好相应监测记录档案管理。

新生儿、母婴同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医务人员管理:

①安康带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菌〕者、患有感染性疾病工作人员患病期间应暂时调离。

该区工作人员专用工作服不得穿入其他病区,其他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母婴同室必须在指定的区域更换隔离衣裤及鞋,并严格使用各种防护用品。

接触每个新生儿前,所有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手卫生规。

限制人员流动:严格控制探视时间和人数,无陪护区、医疗区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进入。

2.监控管理程序:

孕产妇入室除更换全部衣物外,也须更换鞋,个人物品不得带入室;

当孕产妇或新生儿疑有或已患*种感染或传染性疾病时,应针对其感染种类及程度作相应的隔离处理;

每日通风并空气消毒,定期或不定期承受微生物学监测;

使用后的诊疗用品依据其用途和性质,严格清洁、消毒和灭菌管理。

3.保洁制度:要求环境清洁、空气新鲜:①保持工作鞋清洁,每周至少清洁一次;②卫生用具包括拖布、抹布等,严格分区专用;③每周进展一次大扫除,并对室空气和用物彻底消毒一次。

感染性疾病科预防控制措施

1.建筑布局分区设立:分区设置措施,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人员防护措施: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和额外预防措施,医务人员应掌握和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帽子/头发罩、眼罩〔护目镜〕、面罩、隔离衣、防护服、靴/鞋套等:

①洗手和手消毒;

②当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时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③正确处置病人使用后的设备和污染的物品;

④防止针刺伤或锐器伤;

⑤环境、设备和设施的清洁消毒和溢出物的规处理;

⑥正确处置医疗废物,使用黄色隔离标记。

3、病人分类隔离管理措施

①可疑病人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

②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安置于一室;

③限制病人的活动围。减少不必要的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污染;

④根据疾病种类、病人病情、传染病病期分别安置病人;

4.保护易感宿主的措施:

①对易感宿主实施特殊保护性隔离措施,必要时实施预防性免疫注射;

②免疫功能低下和危重病人与感染病人应该分开安置;

③空调相对独立,保护性隔离室应采用正压通风,呼吸道隔离室应采用负压通风;

④根据不同的感染病人进展分组护理。

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落实规,健全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发"医院感染管理方法"、"消毒技术规"及"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制定制度,强化培训,提高认识。

2、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必须严格按治疗单元规要求设置治疗

椅〔≥3M2/治疗椅单元〕,2台治疗椅间距≥5M,且中间必须设置≥1.6M分隔栏。

3、诊疗环境保洁:空气清洁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通风不好备机械通风设施或空气净化设备;治疗用物外表没治疗完毕即以有效氯消毒液〔500mg/L〕擦拭消毒处置,遇明显污染随时消毒处理。

4、治疗器械管理:严格遵循消毒技术规要求,进展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管理规,尽可能送集中消毒供给室处置。

5、严格职业防护规执行:严格按标准预防要求,规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6、严格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执行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医务人员管理:

凡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必须在指定的区域更换隔离衣裤及鞋,并严格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品;

接触每个病人前,所有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手的卫生规。

除送病人到产科病房外,产房人员不能穿产房制服到分娩室以外,转送病人到其它地方须换上外出衣;

2、监控管理程序:

产妇入室除更换全部衣物外,也须更换鞋,个人物品不得带入室;

当疑有或已患*种感染或传染性疾病的产妇临产时,应针对其感染种类及程度作相应的处理;

分娩室每日通风及并空气消毒,定期或不定期承受微生物学监测;

接生后使用的臀垫,应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 后清洗凉干备用;

3、保洁制度,产房要求环境清洁、空气新鲜:①保持工作鞋清洁,每周至少清洁一次;②卫生用具包括拖布、抹布等,接待产室、分娩室、隔离室等分区专用;③对分娩室和待产室每周进展一次大扫除,并对室空气和用物彻底消毒一次。

检验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上班时严格穿戴工作服、帽子、口罩,工作中有可能污染治病菌或从事烈性标本处理时,应穿戴隔离衣、裤,换下的隔离衣、裤必须严格按相应要求平安处置后备用。〔2〕工作中严格标准预防的原则,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品,做好自我防护。〔3〕工作中严格执行消毒灭菌管理的各项操作技术规程,每操作前后严格按手的卫生规做好手卫生工作即操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行手消毒。

区域划分: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有明显的标识。清洁区包括办公、会议、休息、储存、培养基和试剂室;半污染区包括卫生通道、更衣、缓冲间;污染区包括标本收集、存放、处置、检测室。各区域物品严格规管理。

3.环境管理:〔1〕定时空气通风,地面湿式清洁。清洁用具严格分区专用;〔2〕各类用物外表、台面每天工作前清洁,工作后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地面以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3〕检验标本直接污染的用物或器具以2000mg/L有效氯或溴消毒液喷洒或浸泡消毒30~60分钟。

4.检验器具管理:〔1〕采集标本的器材必须达一人一用一消毒

或灭菌要求,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器材;〔2〕重复使用器材必须严格清洁-灭菌处置后备用,灭菌尽可能压力蒸汽灭菌,不宜者以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1小时后清洁备用。

5.各种废弃物管理:〔1〕一次性使用的器具必须严格按医院医疗废物的管理规定处置;〔2〕微生物培养后培养基必须压力蒸汽灭菌后常规废物处置;〔3〕检验残存标本以5000mg/L有效氯或溴消毒液1:1混合静置>2小时后常规废物处置。

常见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预防措施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由于耐药菌对临床上普遍使用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所致感染治疗困难,病死率较高。这些耐药菌分布广、传播快,容易产生爆发流行,给临床治疗及医院感染的控制带来困难。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的传播,保障患者平安,特制订本防控措施。

〔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

1.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各科室应该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医院相关规定,按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管理原则,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适应症。防止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2.重视病原学检查,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各临床科室对感染病人及时做好相应病原学标本的采样送检,杜绝标本的二次污染,尽早准确确定致病菌。依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对时间/浓度依赖型的药物执行不同的给药方案,规给药剂量、途径、间隔和疗程。

3.推行优化抗菌治疗策略:严重感染的患者主初期选择能覆盖所有可能引起感染病原菌的广谱药物实施"猛击〞疗法,确保杀灭致病菌,然后尽早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针对性强,窄谱的药物实施"降阶梯〞治疗。

〔二〕建立和完善多重耐药菌监测、预警和反响机制

微生物室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广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及绿脓假单孢菌等应及时报告院感科和病人所在的科室,院感科进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和指导临床科室对该类病例进展管理和消毒隔离工作,同时对多重耐药菌监测资料进展总结分析,报告医务处,反响药剂科,药剂科建立预警反响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预警报告及时上报医务处,反响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科。

〔三〕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1.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防止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掌握手卫生指征,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认真洗手和手消毒。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展手部消毒。

3.实施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预防措施。〔1〕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在病房缺乏时可进展床旁隔离;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在病历牌上粘贴兰色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实施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预防。〔2〕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认真洗手和手消毒。〔3〕病房医疗用具如呼吸机、吸痰器、输氧管道、血压计、体温表等固定使用,用后常规消毒。〔4〕解除隔离指征:临床病症好转或治愈,如检出VRSA,原则上需要连续2-3个标本检验〔每次间隔24-48h〕均阴性。

4.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各科室应当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展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外表、设备设施外表,应当每天进展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爆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5.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和定植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垃圾处理。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诊治能力

各科室应组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讨论,对医务人员进展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预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掌握并实施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

染的策略和措施,保障医疗平安。

常见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隔离预防措施

根据卫生部"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医院隔离技术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及"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等法规,结合实际,修订本措施。

1.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等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手卫生和消毒隔离工作。

2.按照医院规定做好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及时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可以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应保持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定期〔每周〕彻底清洁卫生。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黄色塑料袋送洗衣房消毒,制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展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

8.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9.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记明

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0.根据医院"预防和控制经空气、飞沫及接触传播等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及"预防血源性疾病感染控制原则〞,做好经空气、飞沫、接触传播等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防止院传播流行。如对肝炎、伤寒等传染病人,应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按病种隔离。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病人,按照"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相关隔离〞要求隔离。病人离开后,严格终末消毒。

11.对目标感染或定植菌〔MRSA、VRE、产ESBLs菌、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铜绿假单孢菌等〕病人单独安置或床旁隔离,采取相应隔离措施;诊疗护理活动应先非感染病人后感染病人。对疑似特殊感染病人,如疑似呼吸道传染病人须及时上报,单间隔离救治,加强防护,有创操作时选择严密防护,防止锐器伤。一旦发生锐器伤,立即报告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按照医院"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流程"处置。

12.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严格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有关规定进展处置,并做好交接记录。

门诊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根据卫生部"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医院隔离技术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及"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等法规,结合实际,制订本措施。

1.门诊护士应做好预检分诊工作,维持病人就诊秩序,设立卫生宣传栏,经常向病人进展预防、保健、卫生、消毒、预防感染等知识的教育。

2.传染病流行期间,门诊应设临时检疫岗,对每一就诊病人进展

预检,可疑者要进展隔离观察,排泄物、分泌物要按规定处理。

3.严格手卫生,工作人员工作时必须衣帽整洁,接触患者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4.室保持整洁,一般情况下湿式清洁,每天二次,用5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检查台、床、桌、椅等。

5.诊室每天开窗通风换气不少于二次,每次≥15分钟。必要时可采用紫外线消毒。

6.无菌罐、镊、钳高压灭菌2次/周,无菌贮槽中的灭菌物品〔未经小包装〕一经翻开,一般要求使用时不超过24小时。

7.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灭菌物品在有效期使用。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血压计袖带假设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根底上使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先清洁再用酒精擦拭消毒。体温表每次用后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擦干备用。

8.疑似或确定为法定传染病者,应及时填写传染病登记卡。

9.拖把应有明显标记,严格区分使用。拖把每次使用后清水冲洗,悬挂凉干备用。地面有血液、分泌物污染时,先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约等量喷洒污染地面30min后常规处置,拖把用5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10.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应分类放置,制止乱放。

急诊科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根据卫生部"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医院隔离技术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及"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等法规,结合实

际,制订本措施。

1.工作人员衣帽整洁,治疗操作戴口罩。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检查病人前后洗手或手消毒,检查传染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菌病人后、接触污染物之后等,应洗手和或手消毒等。

2.保持室空气清洁,抢救室、治疗室、换药室等每日空气消毒机消毒,并有记录。空气消毒机过滤网和空调过滤网定期清洁,有记录。

3.治疗室和换药室等桌面、办公桌面、病历牌、水池、平车、轮椅、诊察床等物体外表、每日定时清洁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30分钟后清水檫净。

4.无菌物品有失效期,并专柜放置,一用一灭菌。

5.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液体,须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不得超过24小时。

6.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两次,容器每周灭菌两次,置于无菌贮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翻开,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尽量采用小包装。

7.体温表一用一消毒,有浓度监测和记录。听诊器、血压计等定期和随时清洁、消毒。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器材,统一送供给室消毒,要求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枯燥保存。湿化液用灭菌水。

8.根据医院有关"预防和控制经空气、飞沫及接触传播等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及"预防血源性疾病感染控制原则〞,做好经空气、飞沫、接触传播等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防止院传播流行。如对肝炎、伤寒等传染病人,应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按病种隔离,病人

离开后,严格终末消毒。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病人,按照"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相关隔离〞要求,采取隔离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引起医院感染。对疑似特殊感染病人,特别是疑似特殊呼吸道传染病人必须及时上报,单间隔离救治,采取一级防护措施,有创操作时选择二级防护,防止锐器伤。

9.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流程规处置,分类收集,密封转运,做好交接记录。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护措施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医院隔离技术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试行) "等法规,结合医院实际,制订本措施。

〔一〕标准预防的原则

1.1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防护目的: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根据传播途径执行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重点是认真洗手和掌握洗手的时机。

1.2 标准预防措施

A.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B.在以下情况下,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

洁部位时。

b.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c.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d.进展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f.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方法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要求执行。

C.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a.先洗手,后消毒。

b.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展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消毒方法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要求执行。

口罩的使用: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展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考前须知见"医院隔离技术规"。

D 护自镜、防护面罩的使用:以下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在进展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展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见"医院隔离技术规"。

手套的使用: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适宜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2.进展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方法及考前须知见"医院隔离技术规"。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E.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以下情况应穿隔离衣

a.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b.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c.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穿防护服: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方法及考前须知见"医院隔离技术规"。

鞋套使用: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应在规定区域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

防水围裙的使用: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

1.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它污染物质喷溅、进展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2.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3.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帽子的使用: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A.进入污染区和干净环境前、进展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B.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C.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D.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

设备清洁消毒原则: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危险和污染衣服或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消毒或灭菌处理。

环境清洁消毒原则:在彻底清洁的根底上,适当地消毒床单、设备和环境的外表(床栏杆、床单位、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

被服处置原则:触摸、传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和污染衣服,应防止扰动,以防微生物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在标准预防的根底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1〕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适宜隔离病重: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经血传播性疾病、

皮肤感染等

措施:①床旁防置蓝色"接触传播〞标志并有中文标;②尽量采用单间隔离,可同种病原感染同房间隔离;③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脱掉隔离衣严格洗手;④接触病人前后、接触可能污染物品后及不同病人之间要严格洗手;⑤诊疗用品专人专用,严格一用一消毒;⑥可回收物品双层黄色袋密闭收集注明标识;⑦病人转院或离开严格终末处理;⑧医疗废物严格密闭双层黄色袋密闭收集无害化处理;⑨限制探视,探视者穿戴隔离衣并严格手卫生。

〔2〕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适宜隔离病重:肺结核、水痘等空气传播疾病

措施:①房间或床旁防置黄色"空气传播〞标志并有中文标,限制人员出入;②采用单间隔离〔尽可能负压房间隔离〕,可同种处于同期患者同病室隔离,间隔必须大于1米;③尽量减少转运,需要转运工作人员具备相应防护;④工作人员进入房间严格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使用后物品双层黄色袋密闭收集注明标识;⑤病情允许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限制活动围;⑥患者之间或与探视者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探视者戴外科口罩,严格手卫生;⑦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⑧病人转院或离开后严格终末处理。

〔3〕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隔离病种: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措施: ①房间或床旁防置黄色"空气传播〞标志并有中文标,限制人员出入;②采用单间隔离〔尽可能负压房间隔离〕,可同种处于同

期患者同病室隔离,间隔必须大于1米;③尽量减少转运,需要转运工作人员具备相应防护;④工作人员进入房间严格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使用后物品双层黄色袋密闭收集注明标识;⑤病情允许患者佩戴外科口罩并限制活动围;⑥患者之间或与探视者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探视者戴外科口罩,严格手卫生;⑦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⑧病人转院或离开严格终末处理。

消毒供给室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方法"、"消毒供给中心管理规、操作规、监测标准"、"医院隔离技术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及"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等法规,结合实际,制订本措施。

〔一〕管理:执行卫生部"消毒供给中心管理规"。

1.人员管理

1.1 工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前方能上岗;压力蒸汽灭菌器械操作人员还必须取得质量监视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1.2 进入工作区前需工作服、帽子穿戴整齐;进入污染区的工作人员还需戴口罩、穿防水隔离衣、手套、防水鞋。

1.3 执行各项工作前、后应彻底洗手,工作过程中手有污染也应及时洗手。

1.4 回收的使用过之器材,皆视为感染性物品,应小心慎重处理,防止锐利物品导致的锐器伤。

1.5 工作人员除非必要,应减少在灭菌物品贮存区进出。人员不可在去污区、准备区、灭菌区、灭菌物品贮存区之间互相穿梭,且勿于工作区进食。

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渠县同仁医院 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 目前,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首要问题,有关感染知识的培训,病房空气、护理用品、非医疗器械的消毒及监测制度的落实等,对预防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其管理措施为以下几点。 1.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教育提高广大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感染的知识培训,同时,对非医护人员也要进行教育,如病房内达到的配餐员、卫生员、护工。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 2.病房的空气消毒 临床监护室、抢救室一般都安装紫外线灯并定时消毒,而普通病房应备有移动紫外线灯,并不定时的进行消毒;在夏、冬季要注意开窗通风,2次/d,0.5h/次;物体表面、桌椅、门窗、墙壁及地面用0.5%有效氯消毒液擦试,1次/周;平时每日用清水擦试。减少或控制陪侍、陪护人员;做好病房空气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3.护理用品的消毒 临床上的一次性治疗用品已广泛应用,从根本上避免了交叉感

染,但还有未被一次性用品取代的用具必须严格消毒,氧气湿化瓶、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的消毒要落实到位。湿化瓶用0.5%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1次/d,清洗凉干备用。血压计、听诊器在每个患者使用后用乙醇擦试,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使用后用0.5%有效氯消毒液擦试;体温表应每人专用,用0.5%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清洗后擦干备用。 4.医务人员手的消毒 用流动水清洗,双手充分浸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肥皂均匀涂抹手掌、手背、手指、指缝,按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5.非医疗用品的消毒 其主要是床单元的消毒。床上用物如床单、被罩、枕套等用0.5%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床头桌、床、地面等用0.5%有效氯溶液擦试,彻底清除感染,通风换气使空气新鲜,然后进行空气消毒。 6.严格落实监测制度 根据感染管理有关规定,每个科室都要制定出定期、定时消毒监测制度,感染科按照一类、二类、三类环境,每月进行1次空气细菌培养、检测室内空气菌落数;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监测1次/月;紫外线灯的监测每季度一次,对不合格的紫外线灯立即更换。控制医院感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管理,我们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引起重视,它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也体现医院管理水平。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医院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医务人员管理措施: 1、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及皮肤化脓性感染者禁止入内; 2、进入手术室必须戴消毒口罩、帽子、更衣换鞋; 3、尽量减少手术间人员的流动,严格控制参观人员; 4、手术室工作人员因事外出,必须更衣或穿外出衣; 5、严格执行外科消毒、穿衣、戴手套等各项无菌操作规程; (二)、病人管理措施: 隔离病人: 1、当传染病或感染性病人需要手术治疗时应在隔离手术间手术,手术间外应有隔离标志; 2、在室内应有巡回护士,如需要从外面拿取物品时,应有外面巡回护士送给; 3、术后手术用过的器械、敷料和各种用物及时专用容器收集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置; 4、医疗废物严格规范密闭收集处置。 (三)、消毒灭菌管理措施: 1、各种灭菌容器中的消毒液,根据其效能定期更换和检测; 2、经常启盖的灭菌盒,每天更换消毒灭菌,固定的器械或敷料包定期清理灭菌,注意更换标记; 3、过期敷料或可疑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 4、库领各种未经灭菌处理的橡皮类、硅管、内固定器械,送消

毒供应中心处置后备用; 5、体外循环用的各种塑料管、袋用环氧乙烷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保存使用; 6、高压蒸汽灭菌必须定期测定灭菌效能; 7、无菌手术、污染手术要分开进行,如手术间有限,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污染手术; 8、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周、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并定期做好监测工作; 9、特殊感染或传染患者手术后按特殊感染或传染污染处置要求进行消毒处置; 10、手术备皮尽可能在术前短时间内进行。 集中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消毒供应中心室布局设施:符合卫生部相应规范要求: (1)供应室工作流水线:物流路线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行即遵循:“接收——清洗——检查、打包、灭菌——储存——分发和敷料制作——灭菌——储存——分发”,未经灭菌与灭菌后的物品严格分开,消毒物品和污染物品不交叉迂回传递; (2)划区:污染区——将接收的各种用物进行分类、初步处理和清洗;清洁区——进行手术器械检查、器械及敷料包装、消毒灭菌处理、储存和发放。 2.供应室主要工作程序: (1)清洗:尽可能机械自动清洗系统完成,锐利器械必须机械自动清洗,如超声清洗机清,常规清洗时,先用洗涤剂浸泡擦洗后以含酶清洗液清洗,以去除物品上的油污、血垢,然后流水冲洗,具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推荐5篇)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推荐5篇) 第一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 (1)建立三级监控体系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建立由专职医生、护士为主体的医 院感染监控办公室及三级护理管理体系。 一级管理:病区护士长和兼职监控护士; 二级管理:专科护士长; 三级管理:护理部副主任(为医院感染委员会副主任)。 职责是负责评估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性,目的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贯彻落实 ①管理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供应室物品消毒制度和患者入院、住院及出院的随时、终末消毒制度等的健全和落实。 ②监测制度:包括对灭菌效果、消毒剂使用效果及手术室、换药室、分娩室、监护室等 感染高发科室的监测。 ③消毒质控标准应符合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所规定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如医护人员 手的消毒、手术前手的消毒、空气消毒等都应符合有关标准。 (3)控制感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阻断传播途径等。如对易感人群要加强管理。 (4)加强教育,增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自觉性。 第二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基本措施 一、消毒、灭菌原则 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先清洁,在消毒或灭菌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

毒剂浸泡灭菌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在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实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对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要求 ·进入人体组织的、无菌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的诊断器械以及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应进行消毒·审核实用的消毒产品相关证明,以符合国家有关证明审核证件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消毒剂: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 1、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2、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1、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 2、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 ·耐高温、耐湿的首选湿热消毒 ·呼吸机和麻醉剂的螺纹管采用清洗消毒剂进行清洗与消毒,无条件的医院,可采用高效消毒剂浸泡消毒 三、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 1、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遍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引言: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因病原微生物在医院内传播而引起的 感染。它是医疗服务的副产品,不仅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负担, 还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加强医院感染防 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一些可以应用在各个行业的规范、 规程和标准,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1. 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管理体系 为构建有效的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管理 体系。该体系包括以下要点: 1)明确感染控制管理职责:明确医院内的感染控制小组及其职责,在医院内设立专门的感染控制科室。 2)制定相关政策和流程:制定并执行包括预防、检测、报告和处 理等方面的感染控制政策和流程。 3)监测和评估:定期监测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并进行评估, 以及定期进行感染控制管理的培训。 4)数据管理:建立和维护医院感染控制数据的数据库,为感染病 例的管理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 加强职业防护用品的使用与管理

医护人员在处理患者时需要接触各种体液,因此应加强职业防护用 品的使用和管理。以下是一些相关要点: 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前应正确佩戴好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隔离衣等个人防护装备。 2)正确使用和处理使用过的防护装备: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 序进行正确使用和处理使用过的防护装备,以避免交叉感染。 3)定期更换和消毒防护装备:医院应定期更换和消毒防护装备, 确保其有效性。 3.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 环境清洁和消毒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相关要点:1)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医院应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 特别是对医疗器械、床铺、病房等重点区域。 2)采取正确的清洁消毒措施:医院应选择正确的清洁消毒剂和方法,掌握正确操作流程,以保证消毒效果。 3)加强空气净化和通风:医院应合理设置通风系统,保持室内空 气清新,减少细菌、病毒和其他污染物的传播。 4. 促进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相 关要点: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方案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的定义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一)手卫生 1、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戴手套 1、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接触污染物品时。 2、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 (三)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一般诊疗活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预防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坚持监控制度,健全监督检查,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施行其责。 二、加强培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对医务人员重点进行院感知识培训I,学习医院有关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并定时考核逐渐强化院感知识教育,牢固树立医院感染防护意识。 三、健全消毒隔离质量标准要求: (一)无菌操作: 1、无菌物品使用操作程序方法正确,每周检查无过期。 2、无菌物品放置专柜,距离地面50Cm以上,灭菌物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 3、注射、针灸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 4、止血带一用一消毒,用后清洗消毒、清洗、晾干备用。 5、治疗、换药操作前均应洗手,戴口罩、帽子,必要时用消毒剂抹手。 6、器械消毒液每周检测有效浓度并更换,消毒钳、各种消毒容器每周更换后清洗、消毒、清洗、晾干再高压灭菌。 7、酒精、碘酒瓶保持密闭,每周更换、清洗、浸泡消毒、清洗后晾干高压灭菌备用。 8、使用无菌物品有开启时间,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9、每科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备无菌蒸储水若干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重新灭菌。 10、持续用氧时,氧气湿化瓶液应每天更换一次,氧气湿化瓶及接管备用状态时每周浸泡清洁晾干备用,湿化瓶要干燥待用。 (二)、消毒供应室的管理: 1、供应室布局按规范布局设计,工作人员应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明确目标落实职责,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检查管理,以达到条理化、规范化、科学化。 2、物品包装:用双层平纹细布,每次使用后清洗包布,包装体积小于30x30x25cm,

松紧适宜,包内有指示卡,包外有斑马试纸,写有名称、日期、打包人代号。3、收、发物品:专人下收、专人下送,无菌物品用无菌物品专用密封车运送,污物用污物专用密封车收取。 4、器械处理:擦洗干净、浸泡消毒、清洗干净、晾干或烘干、包装后2小时内高压消毒。 (三)、注射室、治疗室、换药室: 1、每天专用拖把、拖桶用消毒液拖地一次,拖把、拖桶要有标记,用后清洁悬挂晾干,一周消毒一次。 2、治疗台每天用消毒液抹拭一次,一次性物品及无菌物存放柜每周清洁一次,并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3、清洁、消毒、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标签明显。 4、治疗车、换药车每天清洁一次。 5、治疗室、换药室无私人物品,地面干净无垃圾,污物桶加盖。 6、急救车物品保持消毒灭菌有效(吸痰管、开口器、压舌板、舌钳及一次性无菌物品等),确保应急状态,治疗盘铺消毒治疗巾。 7、使用悬吊式紫外线灯管,按室内每IOm2安装30w紫外线灯管一支的要求,每天消毒2次并记录,每季监测其照射强度,少于每平方厘米70UW即更换。 8、每季进行一次空气细菌监测。 (四)、冰箱的管理: 每月清洁一次,专人负责,无私人物品和过期物品,备用的冰水等要有名称、日期、定时更换。 (五)、病人床单位用物: 1、床头柜每天用消毒液抹一次,并一桌一巾一用一消毒。 2、出院、转科的床架用消毒液擦拭,床上用品(被、枕芯、床垫)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若是死亡病人床单位病室还需要苍术消毒。 3、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XX少换一次,随脏随换,换后放指定污衣袋,送洗衣房浸泡消毒清洗干净。 4、地面每天扫二次,消毒液拖地一次。 5、氧气架、瓶、输液架每周清洁一次。 6、水壶盖每天更换后高压消毒。

控制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控制医院感染管理举措(____年试行) 当前,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首要问题,相关感染知识的培训,病房 空气、护理用品、非医疗器材的消毒,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处理室的管 理,拖把抹布的规范使用及监测制度的落实等,对预防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 染率、减少患者不用要的难过和经济负担拥有很重要的意义,其管理举措为以 下几点。 一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教育提升广大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对各级各种人员进 行感染的知识培训,同时,对非医护人员也要进行教育,如洁净工、司机、收 费员。全部工作人员都要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详细举措。 二 .病房的空气消毒 临床急救室一般都安装紫外线灯并准时消毒,而一般病房应备有挪动紫外 线灯,其实不准时的进行消毒;在夏、冬天要注意开窗通风, 2 次/d ,次;物体表面、桌椅、门窗、墙壁及地面用 0.5%有效氯消毒液擦试, 1 次/ 周;平常每天用清 水擦试。减少或控制随侍、陪护人员;做好病房空气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三 .护理用品的消毒 临床上的一次性治疗用品已宽泛应用,从根本上防止了交错感染,但还有 未被一次性用品代替的器具一定严格消毒,氧气湿化瓶、血压计、听诊器、体 温表等的消毒要落实到位。湿化瓶用 0.5%有效氯消毒液浸泡 30min,1 次/d ,冲洗 凉干备用。血压计、听诊器在每个患者使用后用乙醇擦试,表面抗原阳性的 患者使用后用 0.5%有效氯消毒液擦试;体温表应每人专用,用 0.5%有效氯消毒液 浸泡 30min,冲洗后擦干备用。 四 .医务人员手的消毒 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充足浸润,肥皂平均涂抹手掌、手背、手指、指缝, 按 6 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1 / 3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措施 一、基本原则 1. 认定所有液体、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水)、破损的皮肤和粘膜都可能带有可被传播的感染源。 2. 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的所有患者,不论是疑有或确认有感染的患者。 3. 目的在于预防感染源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传播。 4. 包含如下二至九项所述的多项预防感染措施。 二、手卫生 尽量避免接触患者周围的物品表面,并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 三、个人防护装备 1. 使用原则 (1)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或液体时,需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2)离开患者的房间或区域前脱卸并丢弃个人防护装备。 (3)脱卸或丢弃个人防护装备过程中应避免污染自身与周围物品表面。 2.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应遵循《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隔离衣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PPE )穿脱标准操作规程》。 四、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此策略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未能确诊的患者及其陪同亲友,以及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伴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人员。目的在于指导医疗机构尽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具体内容参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 五、患者安置 1. 安置患者时应考虑是否可能造成感染源传播。在可行的情况下,将有引发传染他人风险的患者(如非自制性的分泌物、排泄物或伤口引流;被怀疑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的婴儿),安置于单人病房。 2. 安置患者时应掌握如下信息,以便确认患者安置方案。 (1)患者已知或被怀疑感染的病原体。

(2)影响感染传染的危险因素。 (3)拟安置感染患者的病房区域,可能造成其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4)是否有单人病房可用。 (5)患者是否可与其他患者共用病房,如相同感染的患者可共用病房。 六、仪器(设施)和环境 仪器(设施)和环境可能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所污染,应有效管理以预防这些仪器(设施)和环境成为感染源传播的媒介。具体措施参见《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及环境处置原则》。 七、织物 患者使用过的织物可能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所污染,应以最小抖动的方式处理使用过的被服及布单织品,以避免污染空气、环境表面和人。具体要求参见《织物清洗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八、安全注射 在使用注射针、代替注射针的套管和静脉输液系统时,应遵循安全注射标准的原则。 九、呼吸防护 导管插管和脊椎或硬膜下隙注射时,如脊髓x 线摄影、腰椎穿刺、脊柱或硬脑膜麻醉,应戴外科口罩。

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就诊期间或住院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新发 病例的感染。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院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保 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1.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医务人员和患者应经常进行手卫生,特别是 在进入病房、进行手术或接触患者体液之前。使用洗手液、肥皂和水或酒 精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2.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医用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以减少接触病原体的风险。患者也应使用合适的防护装备,如 面罩、手套。 3.保持医疗设备和环境的清洁。医院应定期对设备和病房进行清洁和 消毒,以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医务人员也应定期清洁和消毒自 己使用的工具。 4.控制患者和访客的传染源。患者或访客若患有传染性疾病,应佩戴 口罩并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传播给其他患者。患者之间应分配适当的距离,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5.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医生应根据病情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以 避免药物耐药性的产生。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抵抗力, 从而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 6.鼓励预防性接种。医院应定期开展疫苗接种活动,鼓励医务人员和 患者接种适当的疫苗,以预防疾病的传播。

7.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感染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培训内容包括感染预防措施、手卫生、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等。 8.加强监测和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监测包括病原体的分离、耐药性监测和感染风险评估等。 9.提供清洁和安全的环境。医院应保持良好的清洁和安全环境,包括提供适当的病房和设施,提供高效的排水和垃圾处理系统等,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10.加强医疗活动的管理。医院应建立规范的医疗活动管理制度,包括科学合理的排班、分工和隔离措施。合理分配人员和资源,减少医疗事故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总之,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全面而综合的措施。医院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培训水平,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促进医疗活动的科学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1.手卫生:手是传播感染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医务人员在进入病房前 和离开病房后务必进行手卫生。手卫生包括洗手和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 免洗手消毒液,通常应保持20秒以上才能有效清除细菌病毒。 2.感染控制与消毒:医院应制定感染控制制度,严格执行洗手、消毒、消毒灭菌等规定,保持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消毒,定期对难清洗的器械进行 高温高压灭菌。 3.医疗废弃物管理:医院应建立科学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确保医 疗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置符合相关标准。 4.病区内环境管理:医院应定期清洁病房、床铺、厕所等环境,并保 持室内通风良好。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5.医院消毒:医院应建立消毒与灭菌机构,负责对医疗器械、空气、 水源等进行细菌灭活和消毒处理。 6.医工护理防护:医务人员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防护衣、护目镜等,以避免接触或吸入病原体。 7.患者教育:医院应对患者进行感染预防的相关教育,告知患者如何 正确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等。 8.感染监测:医院应设立感染监测岗位,对医院内的感染情况进行定 期监测和统计,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 9.医疗器械管理:医院应建立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包括严格执行器 械的灭菌消毒工作,及时更换器械消耗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10.严密管理疑似病例:对于有传染性的疑似病例,医院要严密安排隔离、观察,确保疑似病例不与其他患者接触,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预防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医院内的感染传播,提高医疗安全,有效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健康。

院感防控措施

院感防控措施 院感防控措施是指医院为了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由于医疗机构的环境、设施、人员等原因导致的感染。院感防控措施的目的是保护患者、医务人员和其他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院感防控措施的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注重源头控制,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2.科学合理:根据院内感染的特点和传播途径,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 3.综合施策: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形成合力,全面提高院感防控水平。 4.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措施,不断提高院感防控工作的效果。 二、院感防控措施的内容 1.环境卫生管理: (1)定期进行院内环境的清洁消毒,保持医疗区域的清洁和整洁。 (2)加强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和卫生。 (3)定期检测空气质量,防止空气传播感染。 (4)加强废物处理,确保废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符合规范要求。 2.医疗器械管理: (1)严格执行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灭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卫生。 (2)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器械,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加强医疗器械的采购和供应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3.医务人员管理: (1)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院感防控意识和能力。 (2)严格执行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等规范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3)建立健全医务人员的健康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例。 4.患者管理: (1)建立健全患者的登记和追踪制度,及时掌握患者的感染情况。 (2)加强患者的隔离管理,对感染患者进行单间隔离,减少感染传播风险。 (3)加强患者的个人卫生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5.访客管理: (1)限制访客的数量和时间,减少院内人员流动,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 (2)要求访客遵守院内的卫生规范,如手卫生、穿戴口罩等。 (3)加强对访客的健康监测,发现有感染症状的访客及时劝离或报告。 6.感染监测和报告: (1)建立健全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掌握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 (2)加强感染病例的调查和分析,找出感染的原因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3)及时报告院内感染情况,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及时处理。 三、院感防控措施的效果评估 1.定期进行院感防控措施的效果评估,检查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院感防控措施,提高防控效果。

医院感染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的定义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一)手卫生 1、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戴手套 1、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接触污染物品时。 2、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 (三)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一般诊疗活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 2、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摘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前面; 名人堂:众名人带你感受他们的驱动人生马云任志强李嘉诚柳传志史玉柱护目镜、防护面罩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四)适时使用隔离衣与防护服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预防隔离技术 隔离的技术和措施比较复杂,一般是针对病原体的播散而设置,称为屏障护理。在实施时应根据每种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选择 1、隔离区域划分 为了保证消毒隔离能顺利进行,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在隔离区域应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的物品必须严格分开,未经消毒处理者,不得混用。人们在此区域内活动应遵循一定规则。 2、隔离室 设置隔离室的目的是将感染源和易感者从空间上分开,减少病原体经任何途径的传播机会,也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执行隔离常规。有单人隔离室和同室隔离两种。 隔离室要有卫生设施,室外要有缓冲区,有必需的隔离用物。 3、探视者的管理 探视者进入隔离的病人房间之前要报告护士站,医务人员要指导其正确使用口罩、手套及隔离衣,并督促执行其他预防隔离措施。 4、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的使用 各种类型的口罩、帽子、面罩和护目镜可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以提供屏蔽保护。戴口罩可以防护口、鼻吸入气溶胶。口罩、面罩和护目镜可阻止感染性血液和体液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应盖住口鼻部,用过的口罩应及时处理,脱口罩后应立即洗手。不可将口罩存放在口袋内或挂在颈上、胸前反复使用。 5、卫生洗手 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感染的技术之一。为保护病人、保护自己,必须认真坚持洗手。洗手分为卫生洗手和外科洗手, 洗手目的去除手上污垢和暂居微生物 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尤其是在接触有破损的排放、黏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2)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4)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5)在同一病人身上,当从污染操作转为清洁操作之间。(6)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洗手程序(1)双手掌心相互搓擦;(2)手指掌面与手掌搓擦;(3)一手手掌覆盖于另一手的手背,双手手指、手指两侧及指蹼交叉摩擦,同时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手背,然后交换;(4)双手互握,一手手掌搓擦另一手指背,然后交换;(5)一手的拇指放于握拳状的另一手掌中转动搓擦,然后交换;(6)一手的指尖放于另一手的手掌搓擦,然后交换;(7)一手手指掌面及手掌包绕另一手的腕部转动搓擦,然后交换。 6、手的消毒 目的去除暂居微生物及破坏或抑制部分常居微生物。 指征(1)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2)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之前。(3)接触每例传染病人和多重耐药菌株定植或感染者之后。(4)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之后。(5)接触致病微生物污染物品之后。(6)双手需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医院感染标准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的定义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一)手卫生 1、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1、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发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脱下隔离衣后,将隔离衣污染面向里,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放入污衣袋封口,贴标识送清洗消毒后备用。隔离衣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遇污染随时更换。 (五)防水围裙的使用 1、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2、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六)

预防医院感染暴发的措施

预防医院感染暴发的措施 正文第一篇:预防医院感染暴发的措施 预防院感暴发的措施 一、预防院感暴发的措施 1、科室认真开展院感病例的监测,及早发现院感流行暴发的隐患,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临床医生应掌握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尤其是某些特殊抗菌药物的应用。 3、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4、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认真做好消毒灭菌与隔离。 5、加强重点环节、高危人群的院感管理。 6、感染管理科在院感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院感病原体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基础上,定期分析监测资料;当发现有院感暴发迹象时,向领导小组报告,组织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研究。 7、感染管理科根据分析论证结果,向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及总务科通报,以利于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8、强化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 二、院感暴发报告 (一)院内报告程序 1、各科室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时,主管医师应立即通知本科室

院感质控小组负责人,并在医院办公系统院内感染管理栏内上报,于1 小时内通知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 并立即向分管院长汇报; 再由分管院长上报院长。 2、遇到特殊情况,可直接上报院长。 3、院长接到报告后,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做出初步评价,由院长决定上报市卫生局。 (二)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 1、科室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所在科室应立即通知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在向主管院长报告同时组织人员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及处理,并指导科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2、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况时于12 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3、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报告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1)10 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4、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除感染管理办按感染暴发程序报告外,防保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规定进行报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