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年)

广东省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年)

广东省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年)
广东省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年)

广东省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

年)

广东省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意见》(粤发〔2015〕10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粤府〔2016〕31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粤府〔2015〕35号),提高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以创新驱动作为促进工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完善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工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全面推动技术、产品、品牌、模式、质量、管理等创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有效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推动优势重点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初步构建创新型经济发展格局。

(二)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我省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步伐加快,工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力争到2018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23%以上,其中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1.3%左右。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0%和30%。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至25万元/人左右,年均增长5.2%左右。

二、重点任务

(三)加强企业研发载体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1.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建设研发机构。按照“有专职人员、有固定场所、有专项经费、有专门设备、有具体项目”的要求,支持企业加快建设研发机构,打造企业研发创新载体。引导支持已经设立专职研发机构的企业创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开展研发创新活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到2017年底,实现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的中型工业企业普遍设立研发机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20%;到2018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23%以上,工业企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1400家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升至1.3%左右。(省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知识产权局,各地级以上市政府)

2.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汇聚、产业升级中的支撑作用。组织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大力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政策,提升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积极性。到2018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达1.3万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1%。(省科技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各地级以上市政府)

3.发挥大型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引导大型骨干企业整合创新资源组建中央研究院,提高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增强产业协同创新能力。鼓励大型骨干企业开展前沿先导技术研发和重大战略产品研发,攻克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努力在新兴产业的前沿领域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一批产业技术实现新突破,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鼓励大型骨干企业与境外技术先进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研发,鼓励企业在境外收购、并购高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建立海外研发基地。到2018年,实现大型工业骨干企业中央研究院30家左右,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2.5%。(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商务厅,各地级以上市政府)

4.促进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聚焦制造业1-2个特定细分产品市场,

专注发展核心业务,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巩固在专门业务领域的技术水平,提升全球市场份额,夺取细分行业的“单项冠军”。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能力,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到2018年,培育1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十三五”期间在全省遴选和扶持500家高成长中小企业发展。(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各地级以上市政府)

5.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依托重点企业,吸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在技术标准、关键技术、专利保护、成果孵化转化等方面建立产业联盟、技术创新联盟、知识产权联盟,开展产学研用合作。重点支持省科学院等科研院所聚焦产业发展应用技术,加强工业共性与关键技术研发,兼顾重大技术和前沿技术应用基础研究,推进成果转化。鼓励科研院所开展重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重大装备消化创新,开发市场急需实用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2016-2018年,新建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30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省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知识产权局,各地级以上市政府)

(四)强化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

1.构建制造业创新体系。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围绕制造业重大共性需求,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新模式,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领域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提升创新型产业发展新优势。支持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促进技术转移扩散和首次产业化应用,为行业提供技术委托研发、测试认证、标准制定、专利运用、成果评估、转化应用、企业孵化、人才培训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带动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提升。到2018年,在重点领域创建3个左右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0个左右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各地级以上市政府)

2.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加强基础研究,继续组织实施9个重大科技专项攻关,结合国际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突破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强科技创新产品和成果标准化,组织制定前瞻性产业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加强战略性新技术的前瞻部署,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基因工程、增材制造装备、智能机器人等具有颠覆性创新领域实施重大技术创新专项,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应用,掌握新兴产业发展

主动权。2016-2018年,每年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约100项,在相关重点领域新增发明专利约2300件,突破一批核心重大技术瓶颈,累计实现新增产值约3000亿元。(省科技厅、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质监局,各地级以上市政府)

3.发展高增长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高增长产业,推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半导体照明(LED)、新材料、新硬件等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成为优势产业。着力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深入开展珠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试点。实施大数据战略,推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业、现代交通、节能环保、医疗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经济形态,催生发展高增长的新产业新业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融合试点,为企业提供技术、产品和业务撮合。引导有条件的创业基地积极建设“互联网+”小镇,推进互联网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互联网创新型企业,推动互联网产业形成集聚规模。到2018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增长新产业新业态产值快速增长,其中物联网产业规模达5200亿元、云服务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大数据及相关产业规模达4000亿元;工业互联网试点企业达1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创建“互联网+”小镇(产业型)10个、“互联网+”小镇(应用型)50个。(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各地级以上市政府)

4.发展智能制造。针对我省高端装备制造的薄弱环节,发展一批基础制造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利用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实现从智能装备到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能服务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在流程型制造、离散型制造、智能制造装备、智能产品、智能服务、智能制造新业态等六个方面,分类分步推进国家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并分行业推广应用。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健全节能环保法规、标准体系等。推动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创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到2018年,国家级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分别达15个和100个,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达3000亿元;传统产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0%。(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各地级以上市政府)

5.开展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出台军技民用技术目录,加速军民两用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推动军民科技双向转移。建立军民融合产业数据库(企业、技术、产品、专家),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一站式服务示范平台,推动军工和民用科技资源互动共享。加强与军队院校、研究机构合作,建设军民技术融合技术创新产业化应用平台。支持航天系统研究院联合广东工业大学等相关单位建设军民技术融合创新产业化中心,推动航空航天、北斗卫星导航等军用技术产业化应用。支持湛江市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建设,支持民营实体参与国防科技和装备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孵化一批军民结合的新兴产业。到2018年,创建2个国家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推动50项军民重大技术创新转化应用,民参军企业300家左右。(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各地级以上市政府)

(五)推进各类要素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1.加快新技术运用。引导企业对产业链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等进行整体技术改造,推进优势传统工业企业购置先进适用设备,实施机器人应用,推进设备更新和绿色改造。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贯标试点,对照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指导试点企业开展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推广过程控制、资源计划、生产运行系统等,普及设计过程智能化、制造过程智能化和制造装备智能化。支持建设广东省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和中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联盟广东分联盟,推动我省两化融合管理规范化、应用深入化。到2018年,全省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达2.6万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0%以上;推动1200家以上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通过国家贯标评定企业200家以上。(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各地级以上市政府)

2.加强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工业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柔性制造、大规模个性定制等制造模式创新试点,发展基于工业大数据分析的工艺提升、能耗优化、过程控制优化等智能决策与控制应用。推进个性化设计、在线监测、供应链管理、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和电子商务,促进企业向研究开发、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等技术集成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交易便捷性。到2018年,建成国家和省级信息消费创新应用示范项目80个,省级以上互联网型工业设计中心10个;培育10家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

供应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实现专业化应用;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万亿元。(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商务厅、质监局,各地级以上市政府)

3.加强企业产品创新。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大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支持食品、医药、家电、造纸、家具、纺织服装等行业企业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和满足消费升级需要的新产品。大力发展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智能产品及应用,强化智能化产品的在线监测、跟踪和管理,延伸产品的售后服务功能。鼓励传统消费类电子产品及生产企业加快转型。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引导大型工业企业建设内部工业设计机构,鼓励建设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举办“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构建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工业设计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方面的研发应用,推动制定设计行业标准。推动工业设计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创意产业、生态设计、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等融合发展,加强工业设计进产业集群,推动设计成果与企业对接。鼓励企业按照国内外先进标准改造提升现有产品,实现主要工业产品基本按照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鼓励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并接受监督。到2018年,智能化产品产值达3万亿元左右,培育13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4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和改革委、科技厅、商务厅、质监局,各地级以上市政府)

4.加强品牌培育和创新。深入实施“千百亿名牌培育工程”,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品牌经营管理机构,提高企业品牌运营能力。开展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建立品牌培育工作机制,完善品牌管理体系,提高品牌管理效率,推荐、培育一批国家级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示范企业。鼓励、指导企业商标申请国内国际注册,支持企业进行品牌收购或兼并。加强区域品牌建设,引导特色产业集群围绕区域品牌培育发展主导产业,指导社会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向工商部门提出集体商标注册申请。指导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工业园区、产业基地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培育一批特色显著、竞争力强的区域品牌。指导已经注册集体商标的权利人及所在区域开展区域品牌宣传和品牌价值开发,加强对成员企业使用区域品牌的管理,打击假冒和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支持品牌运营管理机构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展认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培育广东优质制造商群体,打造广东优质制造集合品牌。整合商标品牌上下游产业主体及产品信息,聚合上下游优势品牌,推动高价值商标品牌在产业链上下游行业内的辐射带动和协同发展。到2018年,实现国家级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企业20家以上,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10家以上,质量标杆企业20家以上,工业类名牌产品2000

件以上,区域品牌40个左右。(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商务厅、工商局、质监局)

5.加强质量管理。大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现代质量管理方法,推动大型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引导企业应用卓越绩效管理、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促进工业企业参与ISO9000产品质量管理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水平。推进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和计量保证体系确认,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计量检测和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质量控制技术,完善质量管理机制,推动企业产品技术、安全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支持企业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帮助企业完善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建立产品零部件配套供应品控制体系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升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水平。组织企业争创“质量标杆”,推广并行工程、敏捷制造、在线质量检测控制等具有两化融合特征的管理技术。实施产品质量比对研究工程,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比对研究提升等全员质量活动。建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标准体系,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大国际标准跟踪、评估和转化力度,推动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标准互认。到2018年,全省工业企业主导或参与修订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7000项以上;5万家以上工业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万家以上制造业企业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50家以上工业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由企业建设的认证认可实验室500家以上;新编制发布重点产业、行业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8项以上。(省质监局、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

(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支撑企业创新创业。

1.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收集重点企业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需求,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我省先进关键核心技术的转化应用,支持骨干企业牵头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加强全省各类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数据统计分析,建设应用型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库,打造若干共性技术研发支撑和交易平台,组织科技成果产业对接活动。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及科技人员积极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推广和产业化工作,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提高骨干团队、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2016-2018年,每年举办科技成果对接活动,组织500项以上科技成果对接。(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财政厅、质监局,各地级以上市政府)

2.支持新型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省级以上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和示范基地,依托专业镇和各类园区推动各地建设一批孵化功能较强的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依托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培育建设一批知识产权布局设计中心。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型骨干企业发展创业创新平台,围绕自身产业链上下游支持企业内外部创业创新活动。推广创客空间、知识产权众创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创客实验室等新型孵化模式,利用科技企业孵化器、小企业创业基地、专利技术创业孵化器,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新模式,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培育一批创客群体,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利用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逆向创新、交叉创新等方式,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到2018年,全省支持培育120个左右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重点培育200个左右省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知识产权局,各地级以上市政府)

3.完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推进工业检验检测技术机构整合,健全产品和技术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一批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级授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和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支持各地加快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信息化应用、工业设计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创新服务。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创新产业化基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引导基地内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办创新型企业,实现技术共享、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协同创新。创建公共技术服务联盟。加快中小微企业与技术平台对接,推动综合技术服务平台与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协调发展,聚集服务需求、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协作创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和支撑。到2018年,培育互联网创新应用企业1000家左右、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0个左右。(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工商局、质监局、知识产权局)

4.促进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加快科研基础设施面向企业共享共用,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的科研设施与仪器纳入广东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开放共享水平,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到2018年,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标准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和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省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

(七)强化资源集聚,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1.创新人才培养。支持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与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建设重点专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和本科应用型人才。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水平大学、理工科大学建设。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重点发展领域,重点建设优势突出、支撑能力强的理工类学科。2016-2018年,加快推进7所高水平大学建设和18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科技厅,各地级以上市政府)

2.强化人才引进机制。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建设,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平台,大力引进培养创新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加快海内外高端人才集聚。优化提升“珠江人才计划”,启动实施海外青年人才引进计划、海外专家来粤短期工作资助计划。深入实施“广东特支计划”,推动更多人才入选“万人计划”。深入推进“扬帆计划”,启动实施“科技专家服务团”、“人才驿站”项目,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到2018年,企业新引进领军人才20人及一批创新团队;工业领域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超过45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0%。(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科技厅,各地级以上市政府)

3.促进科技金融创新链三链融合。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业务,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推动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互促共赢。充分发挥创业板对创新型企业融资的平台作用,鼓励支持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利用“新三板”融入资本市场。大力引导和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服务小微企业,促进科技初创企业融资。推动建立区域性股权市场与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的合作对接机制。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完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退出和流转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新设或改造部分支(分)行,作为从事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或特色支(分)行,提供科技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方式的金融服务,重点面向工业企业开展设备融资租赁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开展科技保险产品创新,探索研究保险支持科技企业创业的新途径。支持保险机构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省内自主品牌机器人保险等自主研发高科技装备保险业务。进一步推动珠三角地区专利保险工作有效开

展。(省科技厅、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金融办,广东银监局、广东证监局、广东保监局)

4.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推广运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大型骨干企业和国有企业等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掌握一批重点产业核心专利技术,培育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鼓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开放合作、知识产权引进等多种途径,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识产权资产组合。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创造,鼓励企业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登记著作权。加强专利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创造一批具有战略储备价值的核心专利,推动高价值专利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同运用和价值实现。试点建设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成长性好、附加值高、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完善自主知识产权运营交易机制,大力发展知识产权金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保护有机衔接。建立知识产权涉外应对和援助机制,推动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合作机制建设。在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探索设立知识产权布局设计中心,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以版权创造为目标,发展创意产业。建立著作权制度与科技政策、产业政策、文化政策、教育政策、外贸政策有效衔接的创新政策体系,构建综合性的文化产业要素市场,促进版权交易。建立版权预警机制,探索版权保护新模式。力争至2018年底,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2万件,年均增长8%;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至9万件,年均增长10%;全部大型工业企业、50%的中型工业企业至少拥有一件以上核心发明专利;全部大型工业企业至少拥有一件国际注册商标,50%的中型工业企业至少拥有一件有效注册商标。大型软件开发企业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年增长率10%以上。(省知识产权局、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商务厅、国资委、工商局、新闻出版广电局、质监局,各地级以上市政府)

三、保障措施

(八)加强统筹协调。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统筹推进实施工业领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省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分头推进、密切配合,积极研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建立促进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相关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落实各项创新政策、集中各类创新资源、统筹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九)加大政策扶持。统筹用好省工业与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新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实施研发活动,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两化融合等。认真落实企业创新平台能力建设、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准备金、创新券、首台(套)设备保险等各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支持政策,运用财政后补助、股权投资等方式鼓励企业参与重大创新项目建设。运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基金和集成电路基金,加大对工业领域特别是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发挥省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引导作用,通过贷款贴息、研发资助等方式重点支持高成长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支持设立由企业、高校、金融机构等组成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风险基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活动。发挥财税政策作用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发展,培育发展天使投资群体,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十)强化考核督查。将推进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纳入省创新驱动发展考核,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对企业创新驱动相关可量化指标进行定向评价。加强对各市、各部门行动计划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对落实目标任务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督查。

(十一)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活动,营造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认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大力推广企业自主创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增强创新的文化理念,增进公众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的示范效应。

(本文由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整理)

广东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

广东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及广东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和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提升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更好地推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科教融合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着力提升全省高校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着力提升关键共性技术的有效供给能力,着力提升战略研究和政策建言的“智库”能力,着力提升支撑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建立起完善的高校创新体系,着力提升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为推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遵循规律。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成才规律,结合国情、省情以及自身办学的基础和优势特色,科学规划自身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在有效提升自身办学水平的同时积极融入区域创新体系。 2.服务需求。坚持推进教育、科技、经济紧密结合,高校科技创新要立足国际科学技术前沿领域,聚焦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聚焦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需求。 3.科教融合。坚持把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作为本质要求。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支撑高校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持续提高,形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新机制。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 意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有利于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加快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进程;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市民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和谐南京。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突出主体、整合资源、优化环境、跨越发展。 突出主体,就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紧迫感和集聚创新要素、吸纳创新成果的主动意识。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增加研发投入,实施名牌战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重大项目研发任务,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决策和投资主体、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承担风险和获得利益的主体。 整合资源,就是极大地释放科教、人才、产业基础的优势和活力,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大力提高自主创新的组织程度,建立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要素共享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交流对接、互动双赢。加快构筑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有效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地方发展的技术创新,真正把存量资源转化为增长优势,把拥有的实力转化为发展的后劲。在持续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抓住资本、技术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的历史机遇,实施开放式自主创新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优化环境,就是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挥其在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撑。加强支持创新的政府引导,完善推动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提供优质、完备、高效的公共服务。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广泛宣传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跨越发展,就是不断突破和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推进支撑和引领南京加快发展、和谐发展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高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构建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大力促进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钢铁四大支柱产业的产业升级,加快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五大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实现“南京制造”向“南京创造”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扩大创新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全面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巩固和提高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湖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名单

附件: 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单位名单工业口: 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国创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立得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武汉凌久高科有限公司 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 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长光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国测诺德新能源有限公司 武汉开目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日新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 珈伟太阳能(武汉)有限公司 湖北武大有机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鄂重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湖北顾地塑胶有限公司 鄂州合强机械发展有限公司 湖北兴和电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华夏窑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黄冈市新大地实业有限公司 黄石振华化工公司 湖北三环锻压

湖北航天电缆公司 黄石三丰机械公司 山力科技 黄石邦柯科技公司 湖北登峰换器有限公司 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钟祥市新宇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荆门宏图特种飞行器制造有限公司湖北菲利华石英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美标汽车汽车制冷系统有限公司湖北汉科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沙市轻工机械有限公司 荆州市明德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三才堂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长江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潜江市仙桥化学制品有限公司 十堰市佳恒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湖北先锋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十堰华昌达机电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精工齿轮厂 东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湖北全力铸造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双剑鼓风机制造有限公司 湖北省风机厂有限公司 湖北华龙车灯有限公司 天门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湖北盛佳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武汉港迪电气有限公司 武汉天高熔接材料有限公司 武汉力发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长江三峡能事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元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武汉奥捷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武汉万邦激光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武汉艾立卡电子有限公司 仙桃市中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瑞阳汽车零部件(仙桃)有限公司湖北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 湖北平安电工材料有限公司 湖北华舟重工(赤壁)有限责任公司湖北能一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襄樊精信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万洲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卫东机械化工有限公司 襄樊新之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襄樊新火炬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襄樊国网合成绝缘子股份有限公司襄樊大力工业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回天胶业股份有限公司 襄樊市博亚机械有限公司

关于印发《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

关于印发《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粤财工〔2009〕119号 各地级以上市财政局、科技局,省直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的通知》(粤府〔2008〕72号),着力增强我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根据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粤府〔2006〕37号)的规定,省财政厅会同省科技厅联合制定了《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对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粤府〔2006〕37号)、《财政部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05〕22号)、《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科发计

字〔2005〕60号)等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专项资金,是指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的通知》(粤府〔2008〕72号),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并由省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支持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以及融资项目的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法依规,公平公正; (二)财政引导,放大使用; (三)统筹安排,促进创新; (四)规范管理,专款专用; (五)加强监管,注重绩效。 第四条省财政厅负责专项资金管理,审核、下达专项资金计划,办理专项资金拨付手续,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省科技厅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实施项目工作计划,会同省财政厅审定、下达专项资金项目计划,对项目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配合省财政厅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第二章申报条件、范围和方式 第五条申报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含量较高,技术创新性较强,无知识产权纠纷; (二)在广东省境内(深圳市除外)依法注册成立,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注册资金不低于30万元,近五年内没有重大违法行为记录; (三)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年营业收入的5%(申请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新产业、掌握新技术、构筑新平台、催生新业态、应用新模式,推动自主创新、协同创新、融合创新,加快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打造产业升级版,促进福建经济再上新台阶,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工作目标 以创新为主引擎,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构建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创新生态为主要目标,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不断优化、新兴产业比重稳步增加,创新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引进共建“国字号”研发机构或平台8~10家,建设国家级学会服务站等会企协作创新平台300家,在本科院校中重点建设35家以上高水平科研机构,建设18家以上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分别达500个、800个、240个和200个;高新技术企业2600家,创新型企业6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00家,众创空间200家,虚拟研究院产业技术分院20家;全省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63人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7.5件。

——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到2020年,累计实施“机器换工”10000台(套)以上,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达70%,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保持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比“十二五”末提高约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8%左右,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6%。培育一批知名互联网龙头企业,互联网经济年均增长25%以上,总规模超过4000亿元。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新产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推动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6英寸Ⅲ-Ⅴ族化合物集成电路、存储芯片(DRAM)等项目建设,加快设计业、制造业、封装测试业协同发展。壮大新型显示产业,加快推进8.5代TFT-LCD面板、莆田华佳彩6代Oxide液晶面板、厦门天马微(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液晶模组和智能终端生产规模。推动信息通信产业升级发展,加快新一代通信网络系统设备、数字家庭网络设备、高性能服务器等研发生产,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100分答案)

? 3.到2020年年底,开展()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 6.()不属于大力发展稀土新材料应主要内容。(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 ? 1.()不属于探索和推广节能环保服务新业态内容。(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特许经营 o B .合同能源管理 o C .合同环境治理 o D .新能源合作研发 ? 2.广西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互联网+”行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 )的深度融合,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虚拟经济 o B .实体经济 o C .线下经济 o D .线上经济 o A .600 o B .500 o C .700 o D .800 ? 4.科学规划海洋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崇左、玉林、钦州为外围,打造服务泛北部湾地区的现代 海洋服务业集聚群,形成全产业链。(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南宁 o B .桂林 o C .北海 o D .百色 ? 5.为了汇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力量、集聚创新优势,发挥科技创新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第一动力”的作用,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三个坚持、五大突破、七项任务、九张名片”的发展思路。()不属 于“ 七项任务”的内容。(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平台载体建设 o B .人才活力激发 o C .绿色生态发展 o D .创新能力提升 o A .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稀土行业管理体系 o B .统筹规划,拓宽稀土行业范畴 o C .提升行业稀土分离冶炼性能和制备技术水平

企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企业试点工作实施 方案 1

附件1: 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根据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以下简称三部门)<关于印发”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发政字[]31号)的要求,决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试点目标 作为”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的重点任务之一,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探索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有效模式和措施,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和支持,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形成各种类型具有示范性的创新型企业,引导更多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撑。 二、工作原则 (一)突出引导。突出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促进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提高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二)注重集成。把扶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计划、基地建 2

设、人才培养以及试点推动等措施有效地集成起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 (三)分类指导。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试点工作,根据各自特点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和相应的评价办法;区别不同地方情况,指导其根据各自特点开展试点工作。分期分批推进试点和评估命名工作。 (四)重点推进。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试点工作,进行重点引导和支持,发挥其对各类企业的辐射和示范作用。试点工作重点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三、选择条件 选择一批在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理念和文化创新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企业进行试点。试点企业要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条件: (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掌握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积极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二)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在同类企业中,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较高,有健全的研发机构或与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领先的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重视科技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 (三)具有行业带动性和自主品牌。在行业发展中具有较强的 3

创新型试点企业典型案例撰写模板

附件四: 创新型(试点)企业典型案例撰写模板 案例主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例副标题: XX企业创新案例 一、企业概况 对企业概况的客观陈述,内容包括: 企业全称/成立日期/企业性质/所属行业及在行业中的位置/主营业务和产品 企业组织结构/经营情况、规模(最近统计年度的总资产、总收入、利润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现有从业人员、科技人员人数)/主要发展历程 二、企业主要创新活动 根据各企业的具体情况,可以从下述7个方面描述企业的“创新活动”。陈述中要注意重点阐述对企业发展和成功起到关键作用的各个因素。特别是突出每个部分的举措和具体做法。重点放在每个标题最后两个字的描述上。 每个方面的撰写原则上须遵守下面列出的字数限制。企业在某一个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可以略为多写,没有内容的部分可以简化或不写。但本部分总字数须控制在3700-4000字。 ①创新战略思路:讲述企业创新思路的缘由、理念和措施; 请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炼出最能够表现本部分内容特点的小标题:_______________ a)指导企业整体创新活动的总思路是什么? b)在宏观规划和总体策划层面通过什么方法来体现和落实企业总体的创新思路? ②体制与机制创新:讲述企业为实现创新发展的思路,在体制与机制方面的改革及其作 用; 请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炼出最能够表现本部分内容特点的小标题:_______________ a)在企业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方面,如何保证企业创新思路的实施? b)通过什么机制让不同的部门和组织为共同的创新思路推进工作? ③研发支撑体系建设:讲述企业的研发机构是如何构建的,其功能、层次关系、产学研 结合的方式、研发投入、特别是其建设过程; 请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炼出最能够表现本部分内容特点的小标题:_______________ - 1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意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有利于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加快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进程;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市民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和谐南京。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突出主体、整合资源、优化环境、跨越发展。 突出主体,就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紧迫感和集聚创新要素、吸纳创新成果的主动意识。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增加研发投入,实施名牌战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重大项目研发任务,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决策和投资主体、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承担风险和获得利益的主体。 整合资源,就是极大地释放科教、人才、产业基础的优势和活力,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大力提高自主创新的组织程度,建立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要素共享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交流对接、互动双赢。加快构筑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有效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地方发展的技术创新,真正把存量资源转化为增长优势,把拥有的实力转化为发展的后劲。在持续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抓住资本、技术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的历史机遇,实施开放式自主创新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优化环境,就是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挥其在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撑。加强支持创新的政府引导,完善推动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提供优质、完备、高效的公共服务。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广泛宣传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跨越发展,就是不断突破和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推进支撑和引领南京加快发展、和谐发展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高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构建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大力促进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钢铁四大支柱产业的产业升级,加快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五大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实现“南京制造”向“南京创造”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扩大创新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全面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巩固和提高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 的通知 【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 【发文字号】辽政发[2015]30号 【发布部门】辽宁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5.08.03 【实施日期】2015.08.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政发〔2015〕30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辽宁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市政府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编制本地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方案,全力以赴抓好落实,确保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上取得明显成效。各部门要按照要求,细化分解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工作计划及完成时限,根据职责分工,推进各项工作。 为切实做好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工作,在省委领导下,省政府成立由陈求发省长任组长、相关副省长任副组长、省政府常务会议组成人员和各市市长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

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指导、扎实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省科技厅厅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做好跟踪协调、综合调度、具体落实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将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辽宁省人民政府 2015年8月3日 辽宁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部署和要求,加快构建辽宁自主创新体系,使科技创新成为全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驱动源泉,促进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结合我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力争到2020年,构建起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创新资源高效集成的自主创新体系。全省研发投入总额翻一番,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36件。培育一批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增长点,开发100个“中国第一”的技术和产品,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0%以上。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辽宁成为全国乃至东北亚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区域。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按照“企业主体、市场机制、任务导向、政府服务”的原则,面向我省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构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整合人才

创新型企业未来三年试点工作方案最终版

创新型企业未来三年试点工作方案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靠单一的产品是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作为企业就要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以企业研发中心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公司根据现有条件,制定创新型企业未来三年试点工作方案如下: 一、企业运作情况 1、企业基本情况 公司始建于一九七六年,经过近几年的内部改制,经济实力快速增强。公司现有注册资金XXX亿元,总资产1XX亿元,占地面积XX万平方米,员工XXX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XX人,技术中心外聘教授X名,直接从事产品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XX名。公司拥有自营出口权,拥有当今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XX多台套,装备精良,年产值可达到XX亿元。 公司在不断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对软件实施ERP信息网络管理及自动OA 办公系统,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体系认证、GJB9001B军工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海军装备部二方认证、国家“三级”保密资格证书、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船舰用CCS证书、煤安认证、XX、中国各大电力公司、钢铁公司、中石油和铁道工程入网企业。公司历年获得的荣誉及奖项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安徽省名牌产品、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省质量奖、计量检测体系合格证书、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证书、安徽质量信得过产品等。 公司主导产品有:XXXX。产品广泛用于冶金、电力、石油、化工、矿山、建筑、汽车制造等行业,销售网络遍及全国,部分产品出口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产品深受广大用户信赖。 2、公司财务状况 企业2011年末工业总产值X万元,销售收入X万元,工业增加值X万元,负债率X,企业上缴税款X万元,研发经费支出X万元。2012年末工业总产值X 万元,销售收入X万元,工业增加值X万元,负债率X,企业上缴税款X8万元,研发经费支出X万元。 二、近年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情况 1、企业创新战略的实施情况

公司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概述

公司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概述 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各个公司调整策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公司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概述,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一个企业只有保持创新力,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8月8日上午,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登永一边带领记者参观生产设备,一边介绍说。目前,该公司主打产品是150纳米的镍粉,下一步将研发80纳米的镍粉,并将借力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的院士工作站,研究特质合金,力争让企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凭借着不懈的创新与研发,**新材料现已成为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高端纳米镍粉制造企业。 以**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企业是我市实体企业发展的亮点之一,也是我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一个缩影。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六增六强”的战略举措,其中第二条便是创新增效强改革,要求全市上下坚持创新第一动力,以企业为主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这一“动员令”的发出,迅速在全市上下引起热烈反响。 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创新增效强改革的提出,让许多企业有了“顺风跑”的感觉。 “市委、市政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视,更加增强了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信心。”8月8日,**奇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告诉记者,该公司主要生产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高温合金材料,目前正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合作,研发生产高温合金的下游产品3D打印粉末,其主打产品高温合金也将通过技术改造向更高端迈进。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聚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试生产。该公司负责人说,倡导创新的地区,也一定是片创业的热土。该公司现拥有国内领先的专业技术研发团队,已经掌握了先进的核心技术,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他们相信这些技术一定能在**开花结果。 各地、各有关部门也纷纷谋划如何做深“创新文章”。 沭阳县将抓细抓实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加快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生产更新换代。**经开区将进一步转换发展动能,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 作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管部门,市科技局副局长***说,该局将进一步强化创新政策支撑力度,突出创新主体培育,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以科技创新的新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目前,我市已谋划一系列新“动作”来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聚焦“双高”主体培育,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按照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分别设立企业培育库,开展梯队培育;带领企业积极走出去,开展“南征北战”(上海、北京)、“东北五校行”等产学研活动,深入科技合作和交流,形成相对稳定的技术创新联盟;围绕千亿级产业培育和百亿级产业提速布局创新

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试点申报表

附件2: 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试点 申报书 申报单位(盖章): 推荐单位(盖章): 科学技术部 国务院国资委 中华全国总工会 二OO 年月 —1—

编写说明 一、企业基本情况 1.“经济类型”需对“()”内的选项进一步选择; 2.“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应披露至自然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其他最终控制人为止。 3.“所属技术领域”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点领域、前沿技术等内容或《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的范围填写; 4.“境内增加值”、“境内缴税额”分别指源自中国境内的产品增加值和在中国境内缴纳的税金。 5.“质量保证、环境、职业健康等体系认证情况”对制药企业还应包含通过国家GMP认证情况等; 6.“近两年是否有质量、环保、安全等处罚记录”是指申报年度及上一年度受到中央及地方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7.“拥有有效专利(知识产权)数”是指在申报年度拥有的、经国内外有关部门授权并在有效期内的专利(知识产权)总数,不包括因放弃权利等原因提前失去效力的专利(知识产权)。 二、创新发展的现状及经验总结 简要介绍企业创新发展历程和现状,包括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等内容;着重总结企业的创新特色和模式。不超过2000字。 —2—

三、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 结合企业实际提出通过试点要达到的主要目标,要求体现企业特色。不超过500字。 四、试点工作的重点内容 围绕试点目标的实现,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和发展急需,设计试点工作的重点内容,不要求面面俱到。可以下列方面为参考提出2-3项重点内容。 1.如何确立创新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明确创新的重点领域、发展方向以及合理的技术路线。 2.如何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内在体制和机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完善考核评价,加强中长期激励,探索新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3.如何加强创新的基础和能力建设,增强技术开发和工程配套能力,做好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加强品牌及营销创新。 4.如何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增强持续创新能力。 5.如何培育企业创新文化,形成尊重创新、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内部氛围。 五、试点工作的计划进度和阶段目标 企业根据整体发展规划,自主设定试点工作的起止时间、工作进度、阶段目标。设定的阶段目标应可以评估。 —3—

广东省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年)

广东省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方案(2016-2018 年) 广东省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意见》(粤发〔2015〕10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粤府〔2016〕31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粤府〔2015〕35号),提高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以创新驱动作为促进工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完善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工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全面推动技术、产品、品牌、模式、质量、管理等创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提升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有效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推动优势重点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初步构建创新型经济发展格局。 (二)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我省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步伐加快,工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力争到2018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23%以上,其中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1.3%左右。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0%和30%。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至25万元/人左右,年均增长5.2%左右。 二、重点任务 (三)加强企业研发载体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上海市创新型企业享受的政策支持word资料7页

TOC \o "1-3" \h \z \u 上海市创新型企业享受的政策支持...... PAGEREF _Toc312267231 \h 1 关于推进上海市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工作方案 (2) 上海市创新型企业享受的政策支持 1、优先支持企业承担科技计划项目。创新型企业申请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中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市科委将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支持;积极支持创新型企业申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2、优先支持企业建设创新基地。市科委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独立或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等各类研发基地。 3、优先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市科委对由创新型企业领衔或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优先予以支持,鼓励创新型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社会中介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 4、给予“加速企业创新计划”支持。市科委支持创新型企业实施“加速企业创新计划”,帮助企业针对自身创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措施,逐步建立系统、科学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三部门将通过案例汇编、研讨会、报告会等形式,将企业的创新案例、创新经验和创新战略进行宣传和推广,充分发挥创新型企业的示范效用。 5、支持企业加强标准和知识产权工作。市科委支持创新型企业牵头制订技术标准,支持企业开展企业标准试点,支持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自主品牌战略。

6、支持企业加大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三部门通过各自渠道,依托社会机构,组织对创新型企业管理人员的技术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培训,组织对企业的标准化培训,组织开展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人员交流与合作,支持企业培养国际化人才。 7、支持企业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市总工会支持创新型企业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首席技师制度,鼓励企业为首席技师承担技术革新、技术攻关任务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先进操作法等工作提供资金、场地、设备、设施、人员等方面的支持。 8、支持企业开展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市总工会支持创新型企业工会深化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推动以“岗位学习、岗位创新、岗位成才、岗位奉献”为主题的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广泛开展以职工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发明创造等活动为重点的群众性创新实践活动,激发职工的首创精神和创造热情。 9、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表彰和奖励。市总工会对成绩特别突出且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优先推荐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评选。 10、推荐申报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企业在获得“上海市创新型企业”称号后,如符合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要求,可经三部门联合推荐,申报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关于推进上海市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工作方案 2019年7月,市科委、市国资委、市总工会(以下简称三部门)根据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和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发政字〔2019〕31号)和《关于开展创

创新型试点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docx

序号1 2 3 4 5 6 7 8主要 内容 领导 重视 科技 创新 水平 加强组织 领导 严格目标 考核 科技创新 投入持续 增长 企业创新 能力显著 增强 附件创新型试点县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工作任务 牵头责任 部门单位 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新型试点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办县科技局 把科技创新要素纳入各相关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县考核办各相关部门 县级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达到 1.2% 以上县财政局县财政局 全县研究与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 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研发 县工信局县统计局、县科技局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 1.8% 以上 县农业局、县林业局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达到50 人 /年县人社局县水务局、县卫生局 县科技局 扶持制药、核桃等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快建设,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 县科技局 县工信局、县林业局、利、商标、品牌,市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达到 3 家以上县工商局、县农业局 各乡镇政府、县工信局万人专利拥有量达到 6 件以上,专利授权量占申请量的30%以上县科技局县中小企业局、县农业局、 县林业局、县卫生局 县工信局、县农业局、培育创新型企业 1 家;全县技术市场交易额达到710 万元以上县科技局县林业局、县卫生局、 县中小企业局

主要 序号 内容 9 10 创新驱动 11 经济快速 发展 12 科技 创新 13 水平 14 15 科技创新 环境不断 16 优化 17 18 19 产业 加快农业 20 转型 科技创新 升级 21 22 工作任务 牵头 责任 部门 单位 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30%以上 县工信局 县工信局、 县统计局 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到 21%以上 县商务局 县统计局 县农业局、县林业局、 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 5 项以上,与 10 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合作关 县科技局 县水务局、县工信局、 系,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60% 县卫生局、县中小企业局、 县科协 人均 GDP 超过 5.6 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8%,农村居民人均 县统计局 县发改局、县国调队、 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9% 县农业局 森林覆盖率达 49.8% 县林业局 县林业局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超过 6% 县科协 县科协 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较 “十二五 ”末同比 县环保局 县环保局 下降 4% 万元 GDP 能耗下降 3.62% 县发改局 县发改局 污水处理率达到 89% 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5%以上 县住建局 县住建局 抓好玉米高产优质种植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广普及,持续提高平均产量与效益; 县农业局 县农业局 加大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示范、普及力度 加强苹果、核桃综合管理集成技术的创新、示范、推广,提升果业整体水平与果 县农业局 县农业局、 县林业局 品质量效益 县林业局 实施十百千兴业富农工程 县农业局 县农业局、县林业局、 县水务局 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开发绿色品牌产品 县工商局 县农业局、 县林业局 发挥涉农企业及合作经济组织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技术的引进创新、示范普及 县中小 县农业局、县林业局、 企业局 县工商局

广州市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方案

广州市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方案 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是广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和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创新要素集聚、转化运用流畅、保护制度完善、服务体系健全、高端人才汇聚的知识产权枢纽城市,把知识产权打造成广州最叫得响的品牌,根据《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71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2016〕56号)等文件精神,现就我市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一)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加快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完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制,设立知识产权综合政务服务中心(牵头单位:广州开发区管委会)。推动南沙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支持南沙设立区域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在南沙自贸试验区建立与国际仲裁模式接轨的知识产权仲裁体系(牵头单位:南沙区政府,配合单位:广州仲裁委)。 (二)加强国家相关机构落户广州的建设和服务工作。加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其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作用(牵头单位:市知识产权局,配合单位: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全力做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审查协作广州中心、商标局驻广州办事处建设和保障服务工作(牵头单位:市工商局,配合单位:越秀区政府)。 (三)加强科技创新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研究制定科学的知识产权评价标准,在科技计划和新兴产业财政扶持项目的立项、验收以及监督管理中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指标审核;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推荐承担国家、省、市科研和产业化项目的重要条件之一;加强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管理,建立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登记制度(牵头单位:市科技创新委,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建立市重大经济和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明确评议内容,规范评议程序,对评议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引导市场主体开展评议;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推动开展对政府重大投资活动、公共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重要人才引进项目等的评议工作(牵头单位:市知识产权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建立以知识产权为重要内容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制度,将知识产权产品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牵头单位:广州开发区管委会)。 (四)实施创新主体“贯标”工程。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贯彻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贯标”。同时,对“贯标”辅导机构给予扶持(牵头单位:市知识产权局)。 二、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