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及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及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及应急预案

(自)(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发生在输血时、输血后 24 小时内甚至输后几天至几十天发生。按发生时间可分为:即发型输血反应和迟发型输血反应;按免疫学可分为:免疫性输血反应和非免疫性输血反应;其中免疫性输血反应是输血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反应。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有:(1)发热反应;(2)过敏反应;(3)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4)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5)输血后紫癜;(6)血小板输注无效;(7)循环负荷过重;(8)肺微血管栓塞;(9)溶血性输血反应;(10)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二、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输血过程,及时发现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在输血过程中,临床医师、护士应随时观察病人的情况,尤其在输血开始的 5-15 分钟,护士应注意严格观察患者情况,是否有体温升高、过敏反应、荨麻疹。输血后紫癜、休克、全身出血、血红蛋白尿、少尿或无尿等,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

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发生怀疑溶血性输血反应或细菌污染输血反应后,立即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积极治疗抢救;同时抽取病人血样 5ml(1ml 用 EDTA 抗凝,

4ml 不抗凝)连同血袋一起送回输血科检测分析;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由血管内溶血引起,尿中含血红蛋白)。

三、医务人员应掌握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处理措施。

1、输血中或输血后病人出现皮肤痘痒伴潮红或荨麻疹是过敏反应,多为对血浆蛋白过敏。处理方法是:停止输血,口服或肌注抗组胺药物,必要时静注地塞米松,再次输血时应选用洗涤红细胞,避免输注血浆及其成分

2、输血性发热反应一旦发生,立即停止输血并及时给予非那根或地塞米松可使临床症状迅速得到缓解。

3、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病人出现寒战、高热、腰部疼痛、面色发红、尿呈酱油色或葡萄色;或在全身麻醉状态下,手术视野过度渗血或出血不止,病人发生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均应考虑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可能。应立即停止输血、抗休克、防止 DIC、保护肾功能。根据病情对症治疗、扩容;使用小剂量的多巴胺、利尿改善肾脏供血,避免用强烈收缩肾血管的升压药;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必要时,在溶血反应发生后 5-7 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4、短时间输入大量血液或输血速度过快,超过病人心脏的负荷能力,导致心力衰竭或急性肺水肿。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高压吸氧(氧气通过 30%~50%乙醇更佳);速效利尿剂;强心药物(如西地兰);镇静剂(可用吗啡);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或酚妥拉明慢速静滴);氨茶碱;肾上腺皮质激素;双下肢下垂,结扎止血带,减少静脉回流,5~10 分钟轮流放松止血带。

5、对于必须继续输血的患者,应在排除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后选用相配合的血液输注,如经不规则抗体筛选、白细胞抗体的交叉配合试验等的血液,或选用特殊制备的血液成分,如去白细胞血液成分、洗涤红细胞、辐照血液等。

6、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医护人员应在病历上认真做好治疗和抢救记录。对于严重不良反应应由输血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输血评估会,并将评估意见转报采供血机构(市中心血站)

四、医务人员应掌握发生可能为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的处理措施。

立即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上级医师,迅速成立抢救和特护小组积极抢救;同时抽取病人血连同血袋一起送回输血科检测分析、调查原因;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以便快速诊断和及早救治;密切注意观察和记录尿色和尿量,若随后出现葡萄酒色或酱油色血红蛋白尿,或报告有血型错误或血浆呈红色,应尽快采取抗休克和保护肾功能措施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必要时紧急换血;若报告血液涂片发现细菌,病人高热、有中毒性休克征象,应尽早采取抗休克措施和静脉滴注大剂量高效抗生素,病情严重者,可考虑换血。

五、输血科应当按照以下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进一步确定是否发生了溶血性输血反应。

1、患者和血袋标签,确认输给患者的血是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的血。

2、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错。

3、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如果可能,该标本应和受血者输血前的标本进行比较。

4、用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标本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5、抗体筛选,抗体鉴定;

6、患者输血前标本 Rh 血型(尤其 D、E)鉴定;

7、ABO 定型要采用抗、抗 B 血清,要同时作正、反定型。

8、患者输血后血标本和剩余血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 7 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的临床病历中。

六、输血不良反应的上报及管理措施。

1、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发生输血相关疾病时,相关科室医师应详细记录输血反应反馈卡后送输血科,并及时调查处理。

2、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

3、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并向负责供血的市中心血站反馈;医务处必须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反馈,要求达到 100%。

4、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应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对策,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流程

【应急预案】

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怀疑溶血等严重输血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往血库按有关流程对输血器材进行封存

【处理流程】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 遵医嘱给药→ 严密观察并记录→填写输血反映报告单→上报输血科→怀疑严重反映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采供血机构、医患三方封存实物→输血器具封存检验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 一、目的:积极处理输血反应,将输血反应造成的伤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二、使用范围: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及大剂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三、处置原则:立即停止输血,维护输液通道,积极救治,保留血袋。 四、处置程序: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查。 2、报告医师及护士长。 3、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予氧气吸入。 4、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5、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患者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执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 6、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标本一同送输血科。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五、常见输血反应与护理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一)过敏反应: 1、症状:症状轻者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2、治疗: (1)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 (2)吸氧:鼻管、面罩、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 (3)抗过敏:地塞米松10MG或氢化考地松100MG+5%GS静点,严重者使用0.1%肾上腺素0.1-0.3ML静注。. (4)异丙嗪25MG肌注。 (5)10%葡萄糖酸钙10ML肌注。 (6)对多次输血有过敏反应者,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 (二)发热反应: 1、症状: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轻者畏寒,体温增高,个别可因高热、抽搐以至昏迷。症状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 2、据症状轻重处理。 (1)轻症:口服阿司匹林或物理降温。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流程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流程 一、应急预案 1.报告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持续静脉通路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4.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单,上报输血科及感染科 5.怀疑溶血、细菌污染等严重输血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往输血科、检验科 6.按有关流程对输血器进行封存 二、溶血性输血反应处置流程 1、怀疑病人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1)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每小时尿量、尿色及血压,腰背疼痛,黄疸,出血等情况,按特别护理要求记录出入水量及病情。热水带热敷肾区时,防止烫伤,并要交班 (3)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病人《临床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合实验记录及病史各项内容;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的血型(ABO 血型、RhD血型),复查不规定抗体筛选实验及交叉配血实验。(4)采集病人血样,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同时采集病人血样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并检查相关抗体效价。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必要时溶血反应发

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5)重新给病人抽血鉴定血型 (6)保存输血袋中残留血 2、护士及时通知 ___床位(值班)医师----上级医师。 -----输血科值班人员、患者新采集血样送达输血科。 -----科护士长-----护士长------护理部 3、输血科确认溶血血性输血反应后及时通知 ------输血科主任-----医务部分管同志和部长-----分管院长 -----护士长------护理部 -----床位(值班)医师及上级医师----科主任 ------医务部分管同志和部长----分管院长。 4、医务部分分管同志或部长或分管院长组织 想关科室医护人员查找原因组织进行抢救,做好详细记录。 三、细菌性输血反应处置流程 1、怀疑病人细菌性输血不良反应 (1)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输血袋不离开病人或家属视线 (3)每半个小时一次共2次,抽取病人血液(用抗生素前)做细菌学检测。 2、护士及时通知 -----床位(值班)医师及上级医师-----科主任。 ------输血科值班人员----输血科主任-----医务部分管同志和部长。 -----科护士长-----护理部 3、医务部分管同志或部长组织相关科室医护人员查找原因进行抢救,做好详细记录 4、输血科通知------供血机构 5、在病人或/和直系亲属、医院、供血机构三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测后,封存血袋。 四、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改输等渗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报告值班医生或经治医生,及早采取相关检查和治疗措施。 3、若表现为寒颤、发热、而无血压下降,可能为发热反应。可给解热镇静药,并做对症处理,如寒颤时保暖,发热时物理降温。 4、若表现为荨麻疹、皮肤潮红发痒、一般无血压下降和发热者,可能为过敏反应,可给抗组织胺药和镇静药,大多数可用缓解。个别病例伴有呼吸困难、哮喘,喉头水肿、血压下降者(注意与循环负荷过重引起的肺水肿鉴别,后者颈静脉怒张,大量泡沫痰,病人多为幼儿或老年人,心肺功能不全)甚或过敏性休克,按过敏休克处理,必要时行喉插管或气管切开 5、若为肺水肿,则应立即停止输血输液,半卧位、四肢轮流轧止脉带、吸氧、利尿。必要时可放血。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难免会突发一些事故,为了避免事情往更坏的方向发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应急预案要怎么编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输血反应应急预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1 一、目的:积极处理输血反应,将输血反应造成的伤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二、使用范围: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及大剂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三、处置原则:立即停止输血,维护输液通道,积极救治,保留血袋。 四、处置程序: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查。 2、报告医师及护士长。 3、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予氧气吸入。 4、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5、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患者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执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 6、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标本一同送输血科。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五、常见输血反应与护理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

几个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一)过敏反应: 1、症状:症状轻者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2、治疗: (1)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 (2)吸氧:鼻管、面罩、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 (3)抗过敏:地塞米x10MG或氢化考地松100MG+5%GS静点,严重者使用0.1%肾上腺素0.1-0.3ML静注。 (4)异丙嗪25MG肌注。 (5)10%葡萄糖酸钙10ML肌注。 (6)对多次输血有过敏反应者,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 (二)发热反应: 1、症状: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轻者畏寒,体温增高,个别可因高热、抽搐以至昏迷。症状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 2、据症状轻重处理。 (1)轻症:口服阿司匹林或物理降温。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2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之后,受血者发生了与输血相关的新的异常表现或疾病,包括溶血性和非溶血性两大类。 一、溶血性不良反应: 输血中或输血后,输入的红细胞或受血者本身的`红细胞被过量破坏,即发生输血相关性溶血。输血相关性溶血分急、慢性两类。 (1)急性输血相关性溶血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的溶血。常出现高热、寒战、心悸、气短、腰背痛、血红蛋白尿甚至尿闭、急性肾衰竭和DIC表现。 (2)慢性输血相关性溶血又称迟发性输血相关性溶血,常表现为输血数日后出现黄疸、网织红细胞升高等。多见于稀有血型不合、首次输血后致敏产生同种抗体、再次输该供者红细胞后发生同种免疫性溶

(最新版)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与应急预案(后附处理、流程图)

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与应急预案 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 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者寒颤,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 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 1-2 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 .过敏反应并 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者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 要表现为咳嗽、呼吸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 等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 现休克、寒颤、高热、呼吸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兆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 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浮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者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示肺水肿征兆,严重者可致死。 (一) 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输血患者浮现输血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后 (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应即将住手输血,更换输血管,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即将报告值班医生或者护士长。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通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 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治疗方案。患方提出异议时,经治医护人员应该与患方共同封存剩余血液、血袋及输血器材等,双方签字后由输血科保管备查。 (二) 输血科工作人员接到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后,应仔细问询患者所属病区、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血型、既往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与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与应急预案 一、输血不良反应识别标准: 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 (一)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 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二、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

(一)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输血患者出现输血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后(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管,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报告值班医生或护士长。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通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治疗方案。患方提出异议时,经治医护人员应该与患方共同封存剩余血液、血袋及输血器材等,双方签字后由输血科保管备查。 (二)输血科工作人员接到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后,应仔细询问患者所属病区、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血型、既往输血史、孕产史;疾病诊断、用药史、本次输血成分名称、输血量、患者输血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认真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与临床科室仪器确定初步的处置参考意见。 (三)三临床进行会诊,协助临床查找原因及制定救治方案、观察处理疗效。并把处理情况汇报给医务科,如怀疑血液质量及细菌污染,应及时报告市血站。 (四)处理完患者后,及时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及血袋送输血科保存,输血科将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登记,每月汇总分析后,报医务科保存备案。输血科及输血安全委员会要定期做分析及整改,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输血反应的处理: 1、急性(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置: (1)如果怀疑为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做以下工作: 1)立即抽取受血者的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2)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报告单和全部有关记录,以验证受者和所输血液成分有无核对错误; 3)核对受血者及献血者ABO、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献血者标本及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标本、血袋中剩余血标本,重测ABO、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盐水介质和非盐水介质); 4)留取输血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属血管内溶血,尿中有血红蛋白); 5)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2)一旦怀疑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由临床医师为主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第1篇: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为更好地控制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医护人员应该知晓识别和确定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和标准,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规范应急处理,为此特制定本预案。 1.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护士依据血液输注与护理管理程序观察记录病人症状和体征,发生疑似输血反应时应立即通知主管医师和血库人员,一旦出现可能为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立即停止输血,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1.1发热反应: 输血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体温升高1℃或以上,有时伴头痛、烦躁、皮肤潮红等。1.2溶血反应: 急性溶血反应:寒战、发热、头痛、腰背痛、恶心、呼吸困难、血红蛋白尿、尿少,严重者出现DIC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全麻下手术区出现严重出血及低血压。 迟发性溶血反应:输血后1天以后出现低热、黄疸、血红蛋白尿。1.3过敏反应: 荨麻疹、皮疹、哮喘、腹泻、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可出现过敏性休克。1.4输血后紫癜: 输血一周后出现瘀斑、瘀点、黏膜出血、血小板减少,严重

者出现内脏和颅内出血。1.5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常在输血后30-60分钟内突然寒战、发热、干咳、哮喘、呼吸急促窘迫、紫绀,伴有血压下降、休克、肾功能衰竭。1.6肺微血管栓塞: 临床表现为突然烦躁,极度呼吸困难,严重缺氧。1.7循环超负荷: 输血过快或过量导致心力衰竭或急性肺水肿。1.8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 常发生于输血后2-30天,发热、红斑,严重者出现红皮病、水疱和皮肤剥脱,多伴有全血细胞减少。 1.9细菌性输血反应:低血压、发热、发冷、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少尿、休克甚至DIC。2.血库工作人员查找原因,首先血库应调查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确定是否发生了溶血性输血反应。立即查证: 2.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同时用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标本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需外送)。 2.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2.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2.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1、处理输血不良反应首先应查明原因,明确诊断,一旦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以临床医生为主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并应完整地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全部输血器材待查。 2、临床医生应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诊断。 3、怀疑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执行以下程序: 3.1立即抽取受血者的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3.2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报告单; 3.3、核对受血者及献血者ABO、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献血者标本及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标本、血袋中剩余血标本,重测ABO、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盐水介质和非盐水介质); 4、一旦怀疑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由临床医师为主积极治疗,治疗原则如下: 4.1迅速补充血容量; 4.2应用速效利尿剂; 4.3应用多巴胺; 4.4碱化尿液; 4.5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4.6必要时施行换血疗法; 4.7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进行透析治疗; 4.8 DIC的防治。

5、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按以下程序处理: 5.1观察血袋剩余血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混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成暗紫色、血凝块等,有上述情况之一均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 5.2取血袋剩余血直接作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阴性不能排除细菌污染); 5.3取血袋剩余血和患者血液,在4℃、22℃、37℃条件下作需氧菌和厌氧菌细菌培养。 5.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如中性粒细胞与输血前相比明显增多,对诊断有帮助。 6、一旦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治疗原则如下: 6.1尽早联合使用大剂量、强效、广谱抗生素; 6.2加强支持疗法; 6.3及时采取抗休克、防治DIC与急性肾功能衰竭措施。 7、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的经过应详细记录并入病历保存,填写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由输血科负责保存10年,同时输血科负责按规定程序上报市中心血站。

发生输血反应环节管理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发生输血反应环节管理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应急预案: 1、立刻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4、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 5、怀疑溶血等严峻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刻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处理程序: 立刻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怀疑严峻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突然发生猝死应急预案及流程 应急预案

(一)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定时巡视患者,尤其对新患者、重患者应按要求巡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二)急救物品做到“四固定”,班班清点,同时检查急救物品性能,完好率达到100% ,急用时可随时投入使用。 (三)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仪器及时充电,防止电池耗竭。 (四)发现患者在病房内猝死,应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五)增援人员到达后,立即根据患者情况,依据本科室的心肺复苏抢救程序配合医生采取各项抢救措施。 (六)抢救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开放静脉通 路,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路。 (七)发现患者在走廊、厕所等病房以外的环境发生猝死,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后,立即就地抢救,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最新版)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与应急预案(后附处理、流程图)

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与应急预案 一、输血不良反应识别标准: 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1—2 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 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3、溶血反应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库存低温条

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二、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 (一)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输血患者出现输血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后(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管,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报告值班医生或护士长。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通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治疗方案.患方提出异议时,经治医护人员应该与患方共同封存剩余血液、血袋及输血器材等,双方签字后由输血科保管备查。 (二)输血科工作人员接到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后,应仔细询问患者所属病区、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血型、既往输血史、孕产史;疾病诊断、用药史、本次输血成分名称、输血量、患者输血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认真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与临床科室仪器确定初步的处置参考意见. (三)三临床进行会诊,协助临床查找原因及制定救治方案、观察处理疗效。并把处理情况汇报给医务科,如怀疑血液质量及细菌污染,应及时报告市血站。 (四)处理完患者后,及时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及血袋送输血科保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及应急预案

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定义与分类。 输血不良反应就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可发生在输血时、输血后 24 小时内甚至输后几天至几十天发生。按发生时间可分为:即发型输血反应与迟发型输血反应;按免疫学可分为:免疫性输血反应与非免疫性输血反应;其中免疫性输血反应就是输血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反应。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有: (1)发热反应; (2)过敏反应; (3)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4)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5)输血后紫癜; (6)血小板输注无效; (7)循环负荷过重; (8)肺微血管栓塞; (9)溶血性输血反应; (10)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二、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输血过程,及时发现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在输血过程中,临床医师、护士应随时观察病人的情况,尤其在输血开始的5-15 分钟,护士应注意严格观察患者情况,就是否有体温升高、过敏反应、荨麻疹。输血后紫癜、休克、全身出血、血红蛋白尿、少尿或无尿等,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 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值班医师与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与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发生怀疑溶血性输血反应或细菌污染输血反应后,立即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上级医师,积极治疗抢救;同时抽取病人血样 5ml(1ml 用 EDTA 抗凝,4ml 不抗凝)连同血袋一起送回输血科检测分析;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由血管内溶血引起,尿中含血红蛋白) 。 三、医务人员应掌握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与应急处理措施。 1、输血中或输血后病人出现皮肤痘痒伴潮红或荨麻疹就是过敏反应,多为对血浆蛋白过敏。处理方法就是:停止输血,口服或肌注抗组胺药物,必要时静注地塞米松,再次输血时应选用洗涤红细胞,避免输注血浆及其成分 2、输血性发热反应一旦发生,立即停止输血并及时给予非那根或地塞米松可使临床症状迅速得到缓解。 3、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病人出现寒战、高热、腰部疼痛、面色发红、尿呈酱油色或葡萄色;或在全身麻醉状态下,手术视野过度渗血或出血不止,病人发生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均应考虑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可能。应立即停止输血、抗休克、防止 DIC、保护肾功能。根据病情对症治疗、扩容;使用小剂量的多巴胺、利尿改善肾脏供血,避免用强烈收缩肾血管的升压药;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必要时,在溶血反应发生后 5-7 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4、短时间输入大量血液或输血速度过快,超过病人心脏的负荷能力,导致心力衰竭或急性肺水肿。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高压吸氧(氧气通过

2023年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反应旳应急预案 一、目旳:积极处理输血反应,将输血反应导致旳伤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二、使用范围: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及大剂量输血后旳并发症。 三、处置原则:立即停止输血,维护输液通道,积极救治,保留血袋。 四、处置程序: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并保留未输完旳血袋,以备检查。 2、汇报医师及护士长。 3、准备好急救药物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予以氧气吸入。 4、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亲密观测患者病情变化,安慰患者,减少患者旳焦急。 5、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旳患者应立即告知输血科,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执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留。 6、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标本一同送输血科。 7、严密观测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五、常见输血反应与护理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旳不良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旳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种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一)过敏反应: 1、症状:症状轻者体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2、治疗: (1)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 (2)吸氧:鼻管、面罩、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 (3)抗过敏:地塞米松10MG或氢化考地松100MG+5%GS静点,严重者使用0.1%肾上腺素0.1-0.3ML静注。. (4)异丙嗪25MG肌注。 (5)10%葡萄糖酸钙10ML肌注。 (6)对多次输血有过敏反应者,可选用少白细胞旳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 (二)发热反应: 1、症状: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轻者畏寒,体温增高,个别可因高热、抽搐以至昏迷。症状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和。 2、据症状轻重处理。 (1)轻症:口服阿司匹林或物理降温。 (2)重症:吸氧、药物降温、抗过敏等治疗。 (三)溶血反应: 1、症状: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疼、头胀、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或显示输血疗效不佳。重者体现寒颤、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创面渗血,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减少等休克体现。严重旳不合血输入后,因大量红细胞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 2、治疗:急救重点在抗休克、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