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流程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流程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流程

一、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4.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单,上报输血科及院感科

5。怀疑溶血、细菌污染等严重输血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往输血科、检验科

6.按有关流程对输血器进行封存

二、溶血性输血反应处置流程

1.怀疑病人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1)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每小时尿量、尿色及血压,腰背疼痛,黄疸,出血等情况。按特别护理要求记录出入水量及病情。热水袋热敷肾区时,防止烫伤,并要交班.

(3)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病人《临床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合试验记录及病史各项内容;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的血型(ABO血型、RhD血型),复查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及交叉配血试验。

(4)采集病人血样,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同时采集病人血样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5)重新给病人抽血鉴定血型。

(6)保存输血袋中残留血。

2。护士及时通知

—-—床位(值班)医师———上级医师.

---输血科值班人员、患者新采集血样送达输血科。

-—-科护士长———大科护士长-——护理部.

3.输血科确认溶血性输血反应后及时通知

—-—输血科主任——-医务部分管同志和部长———分管院长。

---护士长-—-大科护士长--—护理部

——-床位(值班)医师及上级医师 ---科主任

--—医务部分管同志和部长—--—分管院长。

4.医务部分管同志或部长或分管院长组织

相关科室医护人员查找原因组织进行抢救,做好详细记录。

三、细菌性输血反应处置流程

1.怀疑病人细菌性输血不良反应,

(1)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输血袋不离开病人或家属视线;

(3)每半小时一次共2次,抽取病人血液(用抗生素前)做细菌学检测。

2。护士及时通知

—--床位(值班)医师及上级医师-———科主任。

-—-输血科值班人员—--输血科主任—-—医务部分管同志和部长。

—--科护士长--—护理部

3.医务部分管同志或部长组织相关科室医护人员查找原因进行抢救,做好详细记录。

4.输血科通知—----供血机构。

5.在病人或/和直系亲属、医院、供血机构三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测后,封存血袋.

四、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改输等渗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报告值班医师或经治医师,及早采取相应检查和治疗措施。

3.若主要表现为寒颤、发热,而无血压下降,可能为发热反应。可给解热镇静药,

并作对症处理,如寒颤时保暖,发热时物理降温。

4.若表现为荨麻疹、皮肤潮红发痒、一般无血压下降和发热者,可能为过敏反

应,可给抗组织胺药和镇静药,大多数可以缓解。个别病例伴有呼吸困难、哮喘,喉头水肿、血压下降者(注意与循环负荷过重引起的肺水肿鉴别,后者颈静脉怒张,大量泡沫痰,病人多为幼儿或老年人,心肺功能不全)甚或过敏性休克者,按过敏性休克处理,必要时行喉插管或气管切开.

5。若为肺水肿,则应立即停止输血输液,半坐位、四肢轮流扎止脉带、吸氧、

利尿。必要时可放血。

6。若症状来势凶险,腰痛(处于麻醉中可无明显腰痛),血压急剧下降,或伴有手术创面广泛渗血,应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反应。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及院感科,并报告医务部。同时抽取受血者标本和血袋内剩余血标本作离心观察血浆颜色、测定游离血红蛋白、复查血型、交叉配血试验、检测尿常规及血红蛋白、细菌涂片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快速诊断和及早救治,并密切注意观察和记录尿色和尿量.若随后出现葡萄酒色或酱油色血红蛋白尿,或报告有血型错误或血浆呈红色,应尽快采取抗休克和保护肾功能措施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必要时紧急换血.若报告血液涂片发现细菌,病人高热、有中毒性休克征象,应尽早采取抗休克措施和静脉滴注大剂量高效抗生素.病情严重者,可考虑换血。

7。及时作好病案记录并妥善永久保存各种病案文书资料(尤其是输血同意书、配血报告单及各种检查结果等).

输血应急预案(共8篇)

输血应急预案(共8篇) 第1篇:输血应急预案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 一、目的:积极处理输血反应,将输血反应造成的伤害控制在最小范围。二、使用范围: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及大剂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三、处置原则:立即停止输血,维护输液通道,积极救治,保留血袋。四、处置程序: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查。 2、报告医师及护士长。 3、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予氧气吸入。 4、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5、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患者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执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 6、怀疑溶血反应或细菌污染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标本一同送输血科。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五、常见输血反应与护理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一)过敏反应: 1、症状:症状轻者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2、治疗: (1)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 (2)吸氧:鼻管、面罩、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3)抗过敏:地塞米松10MG或氢化考地松100MG+5%GS静点,

严重者使用0.1%肾上腺素0.1-0.3ML静注。.(4)异丙嗪25MG肌注。(5)10%葡萄糖酸钙10ML肌注。 (6)对多次输血有过敏反应者,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 (二)发热反应: 1、症状: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轻者畏寒,体温增高,个别可因高热、抽搐以至昏迷。症状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 2、据症状轻重处理。(1)轻症:口服阿司匹林或物理降温。(2)重症:吸氧、药物降温、抗过敏等治疗。(三)溶血反应: 1、症状: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疼、头胀、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或显示输血疗效不佳。重者表现寒颤、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创面渗血,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严重的不合血输入后,因大量红细胞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 2、治疗:抢救重点在抗休克、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1)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2)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3)积极治疗抢救,可适当补液,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新鲜同型血浆以增加血容量。 (4)使用盐多巴胺、重酒石酸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以升高血压及扩张肾血管。 (5)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等。 (6)出现少尿时在纠正血容量后适当用20%甘露醇、呋塞米促进利尿。(7)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8)明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可用肝素治疗。(9)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10)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和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四)细菌污染:

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 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改换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性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4、必要时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7、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做好抢救记录。 8.如怀疑输血反应与采血机构有关,必须书面报告采供血机构,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则应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 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发生输血反应环节管理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发生输血反应环节管理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应急预案: 1、立刻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4、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 5、怀疑溶血等严峻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刻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处理程序: 立刻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怀疑严峻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突然发生猝死应急预案及流程 应急预案

(一)值班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定时巡视患者,尤其对新患者、重患者应按要求巡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尽快采取抢救措施。 (二)急救物品做到“四固定”,班班清点,同时检查急救物品性能,完好率达到100% ,急用时可随时投入使用。 (三)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仪器及时充电,防止电池耗竭。 (四)发现患者在病房内猝死,应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第一发现者不要离开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五)增援人员到达后,立即根据患者情况,依据本科室的心肺复苏抢救程序配合医生采取各项抢救措施。 (六)抢救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开放静脉通 路,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通路。 (七)发现患者在走廊、厕所等病房以外的环境发生猝死,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后,立即就地抢救,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流程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及流程 一、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4.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单,上报输血科及院感科 5.怀疑溶血、细菌污染等严重输血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往输血 科、检验科 6.按有关流程对输血器进行封存 二、溶血性输血反应处置流程 1.怀疑病人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⑴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每小时尿量、尿色及血压,腰背疼痛,黄疸,出血等情况。按特别护理要求记录出入水量及病情。热水袋热敷肾区时,防止烫伤,并要交班. (3)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病人《临床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合试验记录及病史各项内容;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的血型(ABO血型、RhD血型),复查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及交叉配血试验。 (4)采集病人血样,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同时采集病人血样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5)重新给病人抽血鉴定血型。 (6)保存输血袋中残留血。 2。护士及时通知 ——床位(值班)医师上级医师. ---输血科值班人员、患者新采集血样送达输血科。 -—-科护士长大科护士长——护理部. 3.输血科确认溶血性输血反应后及时通知 ——输血科主任——医务部分管同志和部长分管院长。

---护士长-—-大科护士长--—护理部 床位(值班)医师及上级医师---科主任 --—医务部分管同志和部长分管院长。 4.医务部分管同志或部长或分管院长组织 相关科室医护人员查找原因组织进行抢救,做好详细记录。 三、细菌性输血反应处置流程 1.怀疑病人细菌性输血不良反应, (1)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输血袋不离开病人或家属视线; (3)每半小时一次共2次,抽取病人血液(用抗生素前)做细菌学检测。 2.护士及时通知 一--床位(值班)医师及上级医师科主任。 -—-输血科值班人员一--输血科主任——医务部分管同志和部长。 —--科护士长--—护理部 3.医务部分管同志或部长组织相关科室医护人员查找原因进行抢救,做好详细记录。 4.--------------------------- 输血科通知供血机构。 5.在病人或/和直系亲属、医院、供血机构三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测后,封存血袋. 四、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改输等渗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报告值班医师或经治医师,及早采取相应检查和治疗措施。 3.若主要表现为寒颤、发热,而无血压下降,可能为发热反应。可给解热镇静药, 并作对症处理,如寒颤时保暖,发热时物理降温。 4.若表现为荨麻疹、皮肤潮红发痒、一般无血压下降和发热者,可能为过敏反应, 可给抗组织胺药和镇静药,大多数可以缓解。个别病例伴有呼吸困难、哮喘,喉头水肿、血压下降者(注意与循环负荷过重引起的肺水肿鉴别,后者颈静脉怒张,大量泡沫痰,病人多为幼儿或老年人,心肺功能不全)甚或过敏性休克者,按过敏性休克处理,必要时行喉插管或气管切开. 5.若为肺水肿,则应立即停止输血输液,半坐位、四肢轮流扎止脉带、吸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