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函数y=A sin(ωx+φ)的图象(第一课时)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

一、内容与内容解析

1.本课地位和作用

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现象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基本初等函数,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函数y=A sin(ωx+φ)的图象”是三角函数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揭示参数A,ω,φ变化对函数y=A sin(ωx+φ)图象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函数图象变换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有助于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

2.本课内容剖析

“函数y=A sin(ωx+φ)的图象”主要是探讨函数y=A sin(ωx+φ)的图象与函数y=sin x的图象之间的关系.图象是由点构成的,图象变换的本质是图象上点的位置变化,而点的位置变化对应着点的坐标变化,因此,欲研究函数图象的变换规律,只需研究图象上每个点坐标的变化规律.

本节课是“函数y=A sin(ωx+φ)的图象”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先分别探讨φ、A、ω对y=sin(x+φ)、y=A sin x(A>0)、y=sinωx(ω>0)的图象的影响,再探究y=sin(2x+1)的图象和y=sin2x的图象之间的变换关系.其中,对参数φ的研究方法可以迁移到后续问题解决中去.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y=sin(x+φ)、y=A sin x(A>0)、y=sinωx(ω>0)的图象和y=sin x的图象之间的变换规律的理解.

二、目标与目标解析

1.分别探究φ、A、ω对y=sin(x+φ)、y=A sin x(A>0)、y=sinωx(ω>0)的图象的影响;

2.在理解φ、A、ω对y=sin(x+φ)、y=A sin x(A>0)、y=sinωx(ω>0)的图象的变换规律的基础上,探究ω不为1时的平移变换;

3.让学生自主探究研究策略,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

三、学生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等一般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又在三角函

数的图象和性质中对周期变换有所涉及,本节课是对一般函数图象变换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从“形”的角度上升到从“点的坐标”这一代数本质去理解图象的变换规律.

1.参数φ引起的平移变换,学生已有经验“左加右减”,为什么如此呢?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让新旧知识交汇,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平移变换的理解;

2.A、ω对y=A sin x(A>0)、y=sinωx(ω>0)图象的影响,由学生类比方法独立研究.其中,参数A和ω的取值,学生会忽视0<A<1和0<ω<1情况,在这里注意引导,从而全面认识参数A和ω的变化引起的图象变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从由形导数到由数释形的深化过程,形成研究函数图象变换的一般策略.

四、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的难点是:①伸缩变换;②ω不为1时的平移变换.

突破难点的策略是:①通过探讨φ对y=sin(x+φ)图象的影响,初步感悟变换的实质,进而类比探究A、ω对y=A sin x(A>0)、y=sinωx(ω>0)的图象的影响.比如,从y=sin x到y=sinωx,代数上是用ωx代换x,因此是将y=sin x图象上坐标

为(x0,y0)的点变换到坐标为(1

ωx0,y0)的点,所以是将y=sin x图象上各点纵坐标不

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

ω;②从y=sin2x的图象变换到y=sin(2x+1)的图象,究竟

是向左平移1个单位还是1

2个单位?突破难点的方法是通过坐标变换理性分析,如

果学生仍有困难,结合几何画板作图观察.

教学中,不急于把结论抛给学生,而是结合多个具体的例子,增加供归纳的样本,让学生亲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逐步概括图象变换的规律.学生通过充分地思考和探究,发现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并对结论进行理性思考,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本节课遵循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因为每个人的知识、能力不同,因此认识问题的习惯与特点不同,所以本节课并不把探究过程设计成一个封闭的、静态的系统,而是设计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有利于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如图,摩天轮的半径为A m (A >0),摩天轮逆时针做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 rad /min (ω>0),如果当摩天轮上点P 从图中点P 0处开始计算时间.请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确定时刻x min 时点P 的纵坐标y .

【设计意图】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感悟函数y =A sin(ωx +φ)是刻画自然界周期现象的常见的数学模型,具有丰富的自然背景.借助于实际意义来理解函数y =A sin(ωx +φ)的图象性质是自然的、清楚的、明白的!

师生活动:先将点P 0置于x 轴正半轴上,利用正弦函数的定义得到y =A sin ωx ;再 将点P 0置于如图所示位置,得到在时刻x min 时点P 的纵坐标y =A sin(ωx +φ).

以问题为载体 以活动为主线

小结:形如y=A sin(ωx+φ)的函数在生活中经常可见,如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满足y=A sin(ωx+φ),如图所示.再比如潮汐现象中水位的高度等也满足这个解析式,因此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个函数,为了探讨方便,这里A>0,ω>0.

设问1:按照我们以往的经验,一般我们通过什么方法研究或认识函数的性质呢?

结论:图象.

板书课题:函数y=A sin(ωx+φ)(A>0,ω>0)的图象

设问2:显然,参数A,ω,φ取不同实数,我们就得到不同的函数表达式,进而函数图象就发生变化,在这个大家庭中,有你熟悉的函数吗?

结论:函数y=sin x.

2.研制策略,优化方案

问题1:如何由y=sin x的图象得到y=A sin(ωx+φ)(A>0,ω>0)的图象?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教师板书方案.

小结:在比较讨论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研究方案,即相对固定其中2个,仅一个变动,先分别探讨φ、A、ω对函数y=sin(x+φ)、y=A sin x(A>0)、y=sinωx(ω>0)的图象的影响,再综合.

【设计意图】

首先,强调面对一个问题,让学生去规划研究思路,重在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面对多变量问题,学会通过控制变量的个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体会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3.合作探究,感悟方法

问题2:如何由y=sin x的图象得到y=sin(x+1)的图象?

师生活动:①让学生们说一说,几何画板作图验证,追问学生“为什么?”;②再

举几个例子如:y=sin(x-1),y=sin(x+π

3);③抽象到一般.

板书: y =sin x ———————→ y =sin(x +1)

点M (x 0,y 0) ———————→ 点N (x 0-1,y 0)

y =sin x ———————→ y =sin(x +φ)

点M (x 0,y 0) ———————→ 点N (x 0-φ,y 0) 【设计意图】

第一,人们认识问题大多从具体到抽象,具体的研究清楚了,抽象的就不难了;第二,引导学生说明为什么?从形上说图象变换是图象上每点的位置变化,从数上讲是点的坐标变化,这里找出是纵坐标相同的两点,从横坐标的变化关系解释平移变换.

着重探讨清楚φ对函数y =sin(x +φ)的图象的影响,学生可以将探究方法迁移到后续对A 、ω的探究中去.

4.类比方法,自主探究

问题3:(1) 如何由y =sin x 的图象得到y =A sin x (A >0)的图象?

(2) 如何由y =sin x 的图象得到y =sin ωx (ω>0)的图象?

师生活动:让学生类比之前的方法自主探讨,然后交流.

① y =A sin x (A >0)的图象可以看作是把y =sin x 图象上所有点在横坐标不变的情况下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得到的.

向左(φ>0)或向右(φ<0)

平移|φ|个单位 向左平移1个单位

板书: y =sin x ————————→ y =A sin x (A >0)

点M (x 0,y 0) ————————→ 点N (x 0,Ay 0)

② y =sin ωx (ω>0)的图象可以看作是把y =sin x 图象上所有点在纵坐标不变的情况

下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ω倍得到的.

板书: y =sin x ————————→ y =sin ωx (ω>0)

点M (x 0,y 0) ————————→ 点N ( x 0ω,y 0)

【设计意图】

类比前面的探讨方法,请学生独立探究A 、ω对y =A sin x 、y =sin ωx 的图象有什么影响.此处不仅从形的角度认识规律,更加突出从点的坐标这一数的本质去理解,实现思维水平的提升.

横坐标不变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 纵坐标不变 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ω倍

设问3:刚才我们分别探讨了φ、A 、ω对函数图象的影响,我们是怎样研究的呢?

结论:(1)从特殊到一般;(2)作图比较;(3)理性分析.

小结:φ引起的是图象的平移变换,A 、ω引起的是图象的伸缩变换.图象变换的本质就是图象上每个点的位置变化,而点的位置变化对应了点的坐标的变化.因此,欲研究函数图象的变换规律,只需研究图象上每个点坐标的变化规律.

5.思考巩固,深化铺垫

探究:如何由y =sin2x 的图象得到y =sin(2x +1)的图象呢?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后交流.这里是向左平移1个单位还是向左平移12个单位?①

利用几何画板画图观察,②从坐标关系理性分析. 板书:

y =sin2x ————————→ y =sin(2x +1)

点M (x 0,y 0) ————————→ 点N (x 0-12,y 0)

小结:从中发现,横向变换只对x 的变化而言,同理纵向变换仅对y 的变化而言.

y =sin2x 的图象向左平移12个单位,得到的函数图象对应的解析式是y =sin2(x +12),

而不是y =sin(2x +12).

【设计意图】

探讨y =sin(2x +1)的图象与y =sin2x 的图象的关系,仅作为平移变换的巩固,深化对变换本质的把握,为下节课的研究铺垫. “为理解而学习、教学”是建构主义的核心目标.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对出现的不同结论进行探讨,找出问题的正确解答.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整理小结,规划任务

小结:今天我们分别探讨了φ、A 、ω对函数 y =sin(x +φ)、

y =A sin x (A >0)、y =sin ωx (ω>0)的图象的变换规律,下面

探讨什么呢?

向左平移12

个单位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确定接下来的探讨内容和方法.

布置作业:1.阅读课本(系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学习规范表达);

2.书第39页练习第1题,第4题.

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函数()0,0)sin(>>+=ω?ωA x A y 的图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物理中的简谐振动,了解()0,0)sin(>>+=ω?ωA x A y 的实际意义; (2)用“五点法”作出()0,0)sin(>>+=ω?ωA x A y 的图象, 并借助图形计算器 动态演示三角函数图象,研究参数?ω,,A 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让学 生进一步了解三角函数图象各种变换的实质和内在规律. (3)考察参数A 、?、ω对()0,0)sin(>>+=ω?ωA x A y 图象影响的过程中认识 到函数x y sin =与()0,0)sin(>>+=ω?ωA x A y 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x y sin =到()0,0)sin(>>+=ω?ωA x A y 图象变换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 的数学发现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2)让学生经历三角函数图象各种变换的探求和运用,体验各种变换的内在联系,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研究各种变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 思想,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三角函数图象各种变换的探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钻研精神和科学 态度. (2)通过合作学习,探求三角函数图象各种变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0,0)sin(>>+=ω?ωA x A y 的图象以及参数?ω,,A 对图象变换的影响.函数x y sin =的图象与函数()0,0)sin(>>+=ω?ωA x A y 的图象之间的变换关系. 教学难点:函数()0,0)sin(>>+=ω?ωA x A y 的图象与函数x y sin =的图象与之间的变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的教学设计

§1.4.1正弦、余弦函数图象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是高中新教材人教A 版必修四的内容,作为函数,它是已学过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后继内容,是在已有三角函数线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正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它是学习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入门课,是今后研究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正弦型函数 的图象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准备。因此,本节的学习在全章中乃至整个函数的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共分两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是利用正弦线画出 的图象,考察图象的特点,用“五点作图法”画简图,并掌握与正弦函数有关的简单的图象平移变换和对称变换;再利用图象研究正余弦函数的部分性质(定义域、值域等)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为高二下学期的学生,他们经过近一年半的高中学习,已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乐于尝试、勇于探索,学习欲望强的学习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作出]2,0[,sin π∈=x x y 的图象,明确图象的形状; (2)根据关系)2 sin(cos π + =x x ,作出R x x y ∈=,cos 的图象; (3)用“五点法”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合作探究、分析概括,以及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图象,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五点法”画]2,0[,sin π∈=x x y ,x y cos =,[]π2,0∈x 图像 教学难点:运用几何法画正弦函数图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实验:简谐振动,得到直观的图象,让学生注意观察它的图形特点,并说明,在物理学中称其为“正弦曲线”或“余弦曲线”. 问题:如何得到正弦函数的精确图象?

公开课教案《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尤溪五中 开课班级:高一(3)开课时间:2019.10.24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基本初等函数是函数的核心内容,而对数函数又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对数运算,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同时对数函数作为常用数学模型是解决有关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参加生产和实际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2)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在探索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研究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数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学习从具体实例中提炼数学概念的方法,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一般,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作图,分组讨论对数函数的性质,提高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类比指数函数性质研究对数函数,培养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研究数学问题的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图形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节课是新授课,,因此我把本节课重点定为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难点:学生在探究对数函数性质时可能会遇到障碍,因此我把探究对数函数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然后由学生讨论完成下表:(空白表,由学生填) 函数 log a y x = 的图象 特征函数 log a y x = 的性质 图象都位于y轴的右方

第10讲函数图像及其变换(教案)

函数图像与变换 教学目标:掌握常见函数图像及其性质(高考要求B ),熟悉常见的函数图像(平移、对称、翻折)变换(高考要求B ). 教学重难点:掌握常见函数图像及其性质,会用“平移、对称、翻折”等手段进行函数图像变换。 教学过程: 一.知识要点: 1.常见函数图像及其性质: (1)平移变换: ①y =f (x ) →y =f (x ±a )(a >0)图象 横向 平移a 个单位,(左+右—). ②y =f (x ) →y =f (x )±b (b >0)图象 纵向 平移b 个单位,(上+下—) ③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 ④若将曲线0),(=y x f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 (2)对称变换: ①y =f (x ) →y =f (-x )图象关于 y 轴 对称; 若f (-x )=f (x ),则函数自身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②y =f (x ) →y =-f (x )图象关于x 轴 对称. ③y =f (x ) →y =-f (-x )图象关于原点 对称; 若f (-x )=-f (x ),则函数自身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④y =f (x ) →y =f -1(x )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⑤y =f (x ) →y =-f -1(-x )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⑥y =f (x ) →y =f (2a -x )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 ⑦y =f (x ) →y =2b -f (x )图象关于直线y =b 对称. ⑧y =f (x ) →y =2b -f (2a -x )图象关于点(a ,b ) 对称. 若f (x )=f (2a -x )(或f (a +x )=f (a -x ))则函数自身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 若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 a b x +=对称()()f a mx f b mx ?+=- ()()f a b mx f mx ?+-= (3)翻折变换主要有 ①y =f (x ) →y =f (|x |)的图象在y 轴右侧(x >0)的部分与y =f (x )的图象相同,在y 轴左侧部分与其右侧部分关于y 轴对称. ②y =f (x ) →y =|f (x )|的图象在x 轴上方部分与y =f (x )的图象相同,其他部分图象为y =f (x )图象下方部分关于x 轴的对称图形. 二.基础练习: 1.若把函数f (x )的图象作平移变换,使图象上的点P (1,0)变换成点Q (2,-1), 则函数y =f (x )的图象经此变换后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为 ( A ) A.y =f (x -1)-1 B.y =f (x +1)-1 C.y =f (x -1)+1 D.y =f (x +1)+1 2.已知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图2—3,则下列函数所对应的图象中,不正确的是( B ) A.y =|f (x )| B.y =f (|x |) C.y =f (-x ) D.y =-f (x ) 解: y =f (|x |)是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图2—3

对数函数 优秀教案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小节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四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初步应用。对数函数是继指数函数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初等函数,无论从知识或思想方法的角度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都有许多类似之处。与指数函数相比,对数函数所涉及的知识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能力要求也更高。学习对数函数是对指数函数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也为解决函数综合问题及其在实际上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由于函数概念十分抽象,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同时,初中函数教学要求降低,初中生运算能力有所下降,这双重问题增加了对数函数教学的难度。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要控制要求的拔高,关注学习过程。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新课标基本理念为依据进行设计的,针对学生的学习背景,对数函数的教学首先要挖掘其知识背景贴近学生实际,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确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2.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3.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底数对对数函数值变化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背景材料→引出课题→函数图象→函数性质→问题解决→归纳小结 (一)熟悉背景、引入课题 1.让学生看材料: 如图1材料(多媒体):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

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教案

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教案 【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图象变换,能迅速作出给定的函数图象; 2.让学生了解用数形结合法解决方程、不等式、含参问题的讨论; 3.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 【教学难点】1.各种图象变换之间的区别及灵活应用; 2.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题. 【例题设置】例1(平移易错点剖析),例2、4(函数作图),例3(找中心),例5(图 象法解不等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九种基本函数及圆锥曲线的图象. ⑴ 正比例函数 kx y =,)0,(≠∈k R k ⑵ 反比例函数 k y = , )0,(≠∈k R k ☆ 其图象是以原点为中心,以直线y x =和y x =-为对称轴的双曲线. ⑶ 一次函数 b kx y +=,)0,(≠∈k R k ⑷ 一元二次函数 )0(2 ≠++=a c bx ax y ⑸ 指数函数 ,0x y a a =>且1≠a (特征线:1=x ) ⑹ 对数函数 0, log >=a x y a 且1≠a (特征线:1=y ) ⑺ 正弦函数 R x x y ∈=,sin ,周期π2=T ⑻ 余弦函数 x y cos =,R x ∈,周期π2=T ⑼ 正切函数 ),2 (,tan Z k k x x y ∈+ ≠=π π 周期π=T ☆一个小结论:在区间)2 , 0(π 上恒有x x x sin tan >>(证明文科留至《三角函数》一节

再给出,理科用导数证明如下) 证明:① 记()tan f x x x =-,则2 1 ()10cos f x x '= ->在)2 ,0(π上恒成立,故()f x 在)2 ,0(π上为增函数,所以()(0)0f x f >=,即当(0,)2x π ∈时,恒有tan x x > ② 记()sin g x x x =-,则()1cos 0g x x '=->在)2, 0(π 上恒成立,故()g x 在)2 ,0(π 上为增函数,所以()(0)0g x g >=,即当(0,)2 x π ∈时,恒有sin x x > 综上所述,在区间)2 ,0(π 上恒有x x x sin tan >> ⑽ 椭圆 X 型:12222=+b y a x ; Y 型: 122 22=+b x a y ⑾ 双曲线 X 型:12222=-b y a x ; Y 型: 122 22=-b x a y ⑿ 抛物线 px y 22=)0(>p ;px y 22-= )0(>p ; py x 22=)0(>p ;py x 22-= )0(>p . ★注意:1.牢记九种基本函数及圆锥曲线图象是进行函数图象变换的基础,也是提高用数形结合方法解题速度的关键. 2.理解各种曲线图象的较为精确的画法,这在用数形结合法解题,涉及两个图象之间关系时,才不至于造成误解. 二、图象的初等变换 A 、平移变换 1.要作出函数)(a x f y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向左)0(>a 或向右 )0(h 或向下 )0(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完整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完整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一、教材分析 《对数函数》出现在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对数函数是高中数学在指数函数之后的重要初等函数之一,无论从知识角度还是思想方法的角度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都有类似之处。与指数函数相比,对数函数所涉及的知识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能力要求也更高。而且学习对数函数是对指数函数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深化和提高,指出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反映了两个变量的相互关系,蕴含了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以后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为解决函数总和问题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而对数函数是高中阶段所要研究的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学生在高中有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学习了三种基本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已经具有一定的函数基础知识,并且

在对数函数之前学习了指数函数,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具备通过类比指数函数学习来认识对数函数的性质。因此本节对数函数既是对以前函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与理解.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系统,为学生今后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三、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依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遵循《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教学要求,将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此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设置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 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初步利用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来解决简单问题(会求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会用对数函数的定义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探究对数函数的图像 和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

函数图象变换的四种方式

函数图象变换的四种方 式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函数图象变换的四种方式 一,平移变换。 (1)水平平移: 要由函数y=f(x)的图象得到函数y=f(x+a)的图象,只要将f(x)的图象向左平移a个单位。 要由函数y=f(x)的图象得到函数y=f(x-a)的图象,只要将f(x)的图象向右平移a个单位。 (简记:左加右减,这里的a>0。) (2)上下平移: 要由函数y=f(x)的图象得到函数y=f(x)+a的图象,只要将f(x)的图象向上平移a个单位。 要由函数y=f(x)的图象得到函数y=f(x)-a的图象,只要将f(x)的图象向下平移a个单位。 (简记:上加下减,这里的a>0) 二,对称变换。 (1)y=f(x)与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所以由f(x)的图象得到f(-x)的图象,只需将f(x)的图象以y轴为对称轴左右翻折就可得到f(-x)的图象。(简记:左右翻折) (2)y=f(x)与y=-f(x)的图象关于 x轴对称。 所以由f(x)的图象得到-f(x)的图象,只需将f(x)的图象以x轴为对称轴上下翻折就可得到-f(x)的图象。(简记:上下翻折) (3)y=f(x)与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所以由f(x)的图象得到-f-(x)的图象,只需将f(x)的图象以原点为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就可得到-f(-x)的图象。(简记:旋转180度) 三,翻折变换。 (1)如何由y=f(x)的图象得到y=f(|x|)的图象? 先画出函数y=f(x) y轴右侧的图象,再作出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 (简记:右不动,左对称) (2)如何由y=f(x)的图象得到y=|f(x)|的图象? 先画出函数y=f(x)的图象,再将x轴下方的图象以x轴为对称轴翻折到x轴上方去。 (简记:上不动,下上翻) 四,伸缩变换。 (1)如何由函数y=f(x)的图象得到函数y=af(x)的图象?(a>0) 可将函数f(x)的图象上每个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倍,横坐标不改变,就可得到函数af(x)的图象。 (2)如何由函数y=f(x)的图象得到函数y=f(ax)的图象?(a>0) 可将函数f(x)的图象上每个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a倍,纵坐标不改变,就可得到函数f(ax)的图象。

函数图象的变换教学设计

“函数B x A y ++=)sin(?ω的图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 版)必修4 “函数B x A y ++=)sin(?ω的图像”这一节作为示范课课题。它是在前面学习了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对正弦函数图象的深化和拓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化解难点,本节分三个课时进行教学,这里是针对第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实践探究、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掌握sin y A x =、sin()y x ω=、sin()y x ?=+、sin y x B =+的图像变化规律,明确常数A 、ω、?、B 对图像变化的影响,进而是学生对函数sin()y A x B ω?=++的图像变化有个感性认识,为继续学习函数sin()y A x B ω?=++与sin y x =的图象间的变换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加深学生对其他函数图象变换的理解和认识,加深数形结合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的认识,使学生领会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同时也为相关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由于本节知识是学习函数图象变换综合应用的基础,在教材地位上显得十分重要,因此这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难点之一。 教学分析 一.设计理念 根据“诱思探究教学”中提出的教学模式,设计的教学过程,遵循“探索—研究—运用”亦即“观察—思维—迁移”的三个层次要素,侧重学生的“思”“探”“究”的自主学习,由旧知识类比得新知识,自主探究图象与图象之间的变换关系,让学生动脑思,动手探,教师的“诱”要在点上,在精不用多。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体验为主线,思维为主攻”,学生的学习目的要达到“探索找核心,研究获本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五点法作图; (2)掌握sin y A x =、sin()y x ω=、sin()y x ?=+、sin y x B =+的图像变化规律, 明确常数A 、ω、?、B 对图像变化的影响; (3)对函数sin()y A x B ω?=++的图象变化有个感性认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图,使学生知道列表、描点、连线是作图的基本要求;通过在同一个坐标平面内对比相关的几个函数图象,发现规律、总结提炼、加以应用;通过用《几何画板》软件进行验证,加深学生对自己探究的成果的理解和认可,进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动手进行实践探索的良好学习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让学生体会实践与探索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考察参数A 、ω、?、B 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理解函数sin y x =图象到 sin y A x =、sin()y x ω=、sin()y x ?=+、sin y x B =+的图象的变化过程。 2.教学难点:ω对sin()y A x ω?=+的图象的影响规律的概括。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对数是学生在高一刚刚接触到的新概念,不易理解,计算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2、以对数作为基础的对数函数是高中函数学生最不易掌握的函数类型。 3、函数是高中十分重要的概念. 其中关于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等函数的性质应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在学习、解决函数问题的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应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这种函数的整体观念加以培养,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可以把握的机会。 二、学生分析: 1、学生从初中到高一年级接触到了一些函数和研究函数的一些方法。 2、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有一定的熟练程度(主要指作函数图象)。 3、学生在学习了反函数之后,有了研究新函数的一种新方法,因此,选择这节课让学生自主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 学生可以选择描点作图的方法来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也可以选择使用教学软件来研究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还可以通过研究指数函数反函数的方法来研究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 三、教学目标: 1、会画对数函数的图像,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 2、对于函数的性质与函数图像的形态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理解,体会研究函数性质的过程中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研究问题过程中的体现。 3、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的意识,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 1、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 2、理解研究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方法; 3、能准确画对数函数的图像,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 4、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初步解决一些有关求函数定义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等。 五、教学难点: 1、对数函数图像的准确作图; 2、准确得到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六、教学活动:

高中数学_正弦型函数图象变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看: ①学生已经具备的:(1)正弦函数图象的三种变换规律(2)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函数 图象 的平移,有“左加右减”这样一些粗略的关于图象平移的认识,对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已具备了初步认识,具备将“数”与“形”相结合及转化的意识。但对于本节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三个参数变化对正弦型函数图像的影响,还要研究正弦型函数图像变换规律以及变形应用,知识密度较大,理解掌握起来难度较大。 ②学生所缺乏的:(1)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强;(2)数形结合的思想还有 待提 高。 从学习情感方面看: 高一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探求真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意识较强,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 从学习能力上看: 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由抽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期,对图形的观察、分析、总结可能会感到比较困难。尤其是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尽管思维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系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三角函数图象变换是高中数学的难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思想方法有待继续培养、提高、完善,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解难点,逐一突破。针对上述情况,在教学中,我注意面向全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利用几 何画板进行动画演示,让学生体会 sin() y A x ω? =+中的,ω?均是针对x而言的,其他因 素暂时不考虑,帮助学生从形的角度更好的理解变换规律。并逐步学会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之,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扬钻研精神、勇于探索创新。 【效果分析】 这是一节新授课,从课前准备、课堂气氛、课后调查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基本上能掌握

一次函数的图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六章一次函数 3.一次函数的图象(二) 成都七中陈中华 一、学生起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积累了研究变量之间关系以及图象的一些方法和初步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在“引导——探究——发现”式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讨论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但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借助直观、具体的图象更容易理解抽象的一次函数图象的变化规律及其性质.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六章《一次函数》的第三节。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让学生了解了作一次函数图象的方法,并通过作图的操作过程,明确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本节课为第2课时,主要是通过对一次函数图象的比较与归类,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简单性质.与原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注重借助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获得有关一次函数图象的变化规律以及在具体图象中函数值的增减性和增减速度、具体直线之间的平行、相交等位置关系,实际上,这一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的好机会,并为今后继续学习一次函数的应用以及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一次函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2.在认识一次函数图象的基础上,掌握一次函数图象及其简单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对一次函数图象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在探究中学会解决一次函数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策略; 2.在结合图象探究一次函数性质的过程中,增强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 3.通过对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的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 2.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一次函数的图象,探究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 教学难点 一次函数图象变化规律及特点的探究过程及建立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四、教法学法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 隆湖中学教师 李江华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 对数函数的概念; 2.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 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 2. 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 3.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三)德育渗透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了解对数函数在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 对数函数的图象、性质. 教学难点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对数互化关系: b N N a a b =?=log 2、 )10(≠>=a a a y x 且的图象和性质. 3、 我们研究指数函数时,曾经讨论过细胞分裂问题,某种细胞分裂时,得到的细胞的个 数y 是分裂次数x 的函数,这个函数可以用指数函数y =x 2表示.

现在,我们来研究相反的问题,如果要求这种细胞经过多少次分裂,大约可以得到1万个,10万个……细胞,那么,分裂次数x 就是要得到的细胞个数y 的函数.根据对数的定义,这个函数可以写成对数的形式就是y x 2log =. 如果用x 表示自变量,y 表示函数,这个函数就是x y 2log =. 引出新课--对数函数. 二、新授内容: 1.对数函数的定义: 函数x y a log =)10(≠>a a 且叫做对数函数,定义域为),0(+∞. 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对数函数概念中规定?1,0≠>a a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2log x y a =; (2))4(log x y a -=; 分析:此题主要利用对数函数x y a log =的定义域(0,+∞)求解. 解:(1)由2 x >0得0≠x ,∴函数2log x y a =的定义域是{}0|≠x x ; (2)由04>-x 得40得x>1, ∴函数 的定义域是()+∞,1. 2.对数函数的图象: 通过列表、描点、连线作x y 2log =与x y 2 1log =的图象: 思考:x y 2log =与x y 2 1log =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3,(1)根据对称性(关于x 轴对称)已知y =3log x 的图像,你能画出y =x 3 1log 的图像吗? 1 1log )3(7 -=x y 11 log 7-=x y

函数图象的三种变换

. 函数图象的三种变换 函数的图象变换是高考中的考查热点之一,常见变换有以下3种: 一、平移变换 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x设f(x)例1 (1)y=f(x),y=f(x+1)和y=f(x-1)的图象,并观察三个函数图象的关系; (2)y=f(x),y=f(x)+1和y=f(x)-1的图象,并观察三个函数图象的关系.解(1)如图 (2)如图

点评观察图象得:y=f(x+1)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y=f(x-1)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 y=f(x)+1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 y=f(x)-1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 小结:

二、对称变换的图象,并观察两个函数图)-xy=f(x+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f()和x例2设f(x)=象的关系.1的图象如图所示.=-x+x与y=f(-)+y解画出=f(x)=x1 由图象可得函数y=x+1与y=-x+1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点评函数y=f(x)的图象与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函数y=f(x)的图象与y=-f(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函数y=f(x)的图象与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三、翻折变换 例3 设f(x)=x+1,在不同的坐标系中画出y=f(x)和y=|f(x)|的图象,并观察两个函数1 / 6

. 图象的关系. 解y=f(x)的图象如图1所示,y=|f(x)|的图象如图2所 示. 点评要得到y=|f(x)|的图象,把y=f(x)的图象中x轴下方图象翻折到x轴上方,其余部分不变.例4 设f(x)=x+1,在不同的坐标系中画出y=f(x)和y=f(|x|)的图象,并观察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 解如下图所 示. 点评要得到y=f(|x|)的图象,先把y=f(x)图象在y轴左方的部分去掉,然后把y轴右边的对称图象补到左方即可. 小结: 保留x轴上方图象y?f(x)????????y=|f(x)|. 将x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保留y轴右侧图象y?f(x)?????????y=f(|x|). 并作其关于y轴对称的图象如图:

三角函数图像变换教学设计

§5 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在情境教学设计中,创立了课堂教学八步骤: (1)创设情境(2)提出问题(3)学生探究(4)构建知识 (5)变式练习(6)归纳概括(7)能力训练(8)评估学习 数学情境设计实验案例 《函数y=Asin的图象》教学设计 模块名称:数学新课程必修4 (苏教版) 一课时 一、设计思想: 按照新课程理念,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动画效果的展示形成对视觉的强刺激,把通常惯用的语言描述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促进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知识理解掌握。 本课教学设计重点是学习环境的设计,通过几何画板创设动态直观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能通过变换和五点法作出函数y=Asin的图像,理解函数y=Asin(A>0, ω>0)的性质及它与y=sinx的图象的关系。本节内容是在三种基本变换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正弦函数的性质,y=Asin的图像变换是函数图像变换的综合,充分体现利用数形结合研究函数解决问题的思想,对前面的基础和知识有很好的小结作用,这种函数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应用比较广泛,有实际生活背景,它能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良好的理论保证。同时,本课的教材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能力的重要素材。 教学重点:掌握函数y=Asin的图像和变换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y=Asin的实际意义,会用“五点法”画出函数y=Asin的简图。会用计算机画图,观察并研究参数,进一步明确 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2)能由正弦曲线通过平移、伸缩变换得到y=Asin的图象。 (3)教学过程中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的化归的数学思想。 2 能力目标: (1)为学生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氛围,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让学生经历列表、描点、连线成图的作图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整体与局部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归纳、发现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函数的图象 公开课教案

19.1.2函数的图象 第1课时函数的图象 1.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重点) 2.能够结合实际情境,从函数图象中 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难点) 一、情境导入 在太阳和月球引力的影响下,海水定时 涨落的现象称为潮汐.如图是我国某港某天 0时到24时的实时潮汐图. 图中的平滑曲线,如实记录了当天每一 时刻的潮位,揭示了这一天里潮位y(m)与时 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本节课我们就研究 函数图象.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函数的图象 【类型一】函数图象的意义 下列各图给出了变量x与y之间 的对应关系,其中y是x的函数的是( ) 解析:∵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 唯一确定的值,选项A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 y都有两个值,故A错误;选项B对于x的 每一个取值,y都有两个值,故B错误;选 项C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两个值, 故C错误;选项D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故D正确.故选D. 方法总结:对于函数概念的理解:①有 两个变量;②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另一个变 量的数值的变化而发生变化;③对于自变量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值有且只有一个值 与之对应. 【类型二】判断函数的大致图象 3月20日,小彬全家开车前往铜 梁看油菜花,车刚离开家时,由于车流量大, 行进非常缓慢,十几分钟后,汽车终于行驶 在高速公路上,大约三十分钟后,汽车顺利 到达铜梁收费站,停车交费后,汽车驶入通 畅的城市道路,二十多分钟后顺利到达了油 菜花基地,在以上描述中,汽车行驶的路程 s(千米)与所经历的时间t(分钟)之间的大致 函数图象是( ) 解析:行进缓慢,路程增加较慢;在高 速路上行驶,路程迅速增加;停车交费,路 程不变;驶入通畅的城市道路,路程增加但 增加的比高速路上慢,故B符合题意.故选 B. 方法总结:此类题目,理解题意是解题 关键,根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及生活实际 判断图象各阶段的变化情况和特征. 【类型三】由函数图象判断容器的形 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并了解其图象的特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素养.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以及优化他们的个性品质.二、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点: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使学生能初步自觉地、有意识地利用图象 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难点:理解和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特征,区分01a <<和1a >不同条件下的性质. 关键:认识底数a 与对数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2.2.1的例题6(即考古学家是如何估算出土文物或古遗址的年代)引入,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并填写下表. 学生填写完毕后,引导他们观察上表,让他们体会“对每一个碳14的含量P 的取值,通过对应关系,生物死亡年数t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并且对不同的P 值,也都有不同的t 值与它对应,从而t 是P 的函数”. (二)对数函数的概念 1、对数函数的定义函数x log y a =(0>a 且1≠a )称为对数函数.定义域:),0(+∞.2.例题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2x log y a = (2)()x log y a -=4 (三)分组讨论,得出对数函数图象及其性质 1、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分发第一张表格(印有直角坐标系);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常规方法(即列表、描点、连线成图)画出四个具体的对数函数x log y 2=、x y 21log =、x y 3log =以及 x y 3 1log =的图象. 生物的死亡年数t 0.001 0.01 0.1 0.3 0.5 碳14的含量P

函数图像的三种变换

函数图像的三种变换 函数在中学数学及大学数学中都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函数思想是解决函数问题的理论源泉; 函数的性质是解决函数问题的基础,而函数的图象则是函数性质的具体的直观的反应。在高中阶段函数图象的变化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 、平移变换 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表现在函数图象的形状不变,只是函数图象的相对位置在变化,其平移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种: 1、 沿水平方向左右平行移动 比如函数)(x f y =与函数)0)((>-=a a x f y ,由于两函数的对应法则相同,x a x 与-取值范围一样,函数的值域一样。以上三条决定了函数的形状相同,只是函数的图象在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不同,如何将函数)(x f y =的图象水平移动才能得到函数)0)((>-=a a x f y 的图象呢?因为对于函数)(x f y =上的任意一点(11,y x ),在)(a x f y -=上对应的点为),(11y a x +,因此若将)(x f y =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a 个单位即可得到)0)((>-=a a x f y 的图象。同样,将)(x f y =沿水平方向向左平移a 个单位即可得到)0)((>+=a a x f y 的图象。 2、沿竖直方向上下平行移动 比如函数)(x f y =与函数)0()(>+=b b x f y ,由于函数)(x f y =函数)0)((>=-b x f b y 中函数y 与b y -的对应法则相同,定义域和值域一样,因此两函数形状相同,如何将函数)(x f y =的图象上下移动得到函数)(x f b y =-的图象呢?因为对于函数)(x f y =上的任意一点(11,y x ),在)0)((>=-b x f b y 上对应的点为),(11b y x +,因此若将)(x f y =沿竖直方向向上平移a 个单位即可得到)0)((>=-b x f b y 的图象。同样,将)(x f y =沿竖直方向向下平移a 个单位即可得到)0)((>=+b x f b y 的图象。 函数图象的平移变化可以概括地总结为: (1)函数)(x f y =的图象变为)0,0)((>>-=-b a a x f b y 且的图象,只要将)(x f y =的图象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a 个单位,然后再沿竖直方向向上平移b 个单位即可。 (2)函数)(x f y =的图象变为)0,0)((>>+=+b a a x f b y 且的图象,只要将)(x f y =的图象沿水平方向向左平移a 个单位,然后再沿竖直方向向下平移b 个单位即可。 (3)函数)(x f y =的图象变为)0,0)((>>+=-b a a x f b y 且的图象,只要将)(x f y =的图象沿水平方向向左平移a 个单位,然后再沿竖直方向向上平移b 个单位即可。 (4)函数)(x f y =的图象变为)0,0)((>>-=+b a a x f b y 且的图象,只要将)(x f y =的图象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a 个单位,然后再沿竖直方向向下平移b 个单位即可。 函数图象的平移的实质是有变量本身变化情况所决定的。 3、例题讲解 例1. 为了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把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的点( ) A.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B.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C.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D.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分析 把函数 x y 2=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然后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就得到函数123-=-x y 的图象。 故,本题选A 例2 把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1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 ). (A ) (B ) (C ) (D ) 分析 把已知函数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 即把其中自变量换成,得.

函数y=Asin(wx+φ)的图象 精品教案

1.5函数y=Asin(ωx+?)的图象教学设计 福州金山中学 数学组 林继枫 一.教学构想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高中数学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呈现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费劲、收效又小的困境,本节课拟在(DIS )网络实验室进行,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A 版数学必修4第一章第五节《函数()?ω+=x A y sin 的图象》,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生活生产实际中常见的函数类型: ()?ω+=x A y sin 函数的图象.本节内容从一个物理问题引入,根据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通过参数赋 值,从具体函数的讨论开始,把从函数x y sin =的图象到函数()?ω+=x A y sin 的图象的变换过程,分解为先分别考察参数A 、、ω?对函数图象的影响,然后整合为对()?ω+=x A y sin 的整体考察. 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演示,揭示由正弦曲线x y sin =如何得到函数 sin()y A x ω?=+的图象.这样借助具 体函数图象的变化,领会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数学思想.同时还力图向学生展示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形成体系,对于进一步探索、研究其他数学问题有很强的启发与示范作用. 三.学情分析 函数 sin()y A x ω?=+的图象是三角函数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节内容将三角函数的知识作了 进一步的整合,对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数学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对后续知识的学习起到引领的作用. 从学生的知能状况来看,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知识储备上已具备学习本节课程的条件.虽然我们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解能力较差,但对数学的学习还是比较重视,也肯学. 从本课的学习内容来看,属于探究部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充分借助计算机,在几何画板软件的支持下,探究参数A 、、ω?对函数sin()y A x ω?=+图象变化,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演示,揭示由 正弦曲线x y sin =如何得到函数 sin()y A x ω?=+的图象,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适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