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_正弦型函数图象变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正弦型函数图象变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正弦型函数图象变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正弦型函数图象变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看:

①学生已经具备的:(1)正弦函数图象的三种变换规律(2)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函数

图象

的平移,有“左加右减”这样一些粗略的关于图象平移的认识,对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已具备了初步认识,具备将“数”与“形”相结合及转化的意识。但对于本节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三个参数变化对正弦型函数图像的影响,还要研究正弦型函数图像变换规律以及变形应用,知识密度较大,理解掌握起来难度较大。

②学生所缺乏的:(1)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强;(2)数形结合的思想还有

待提

高。

从学习情感方面看:

高一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探求真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意识较强,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

从学习能力上看:

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由抽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期,对图形的观察、分析、总结可能会感到比较困难。尤其是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尽管思维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系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三角函数图象变换是高中数学的难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思想方法有待继续培养、提高、完善,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解难点,逐一突破。针对上述情况,在教学中,我注意面向全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利用几

何画板进行动画演示,让学生体会

sin()

y A x

ω?

=+中的,ω?均是针对x而言的,其他因

素暂时不考虑,帮助学生从形的角度更好的理解变换规律。并逐步学会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之,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扬钻研精神、勇于探索创新。

【效果分析】

这是一节新授课,从课前准备、课堂气氛、课后调查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基本上能掌握

本节课的内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如下:

一、学生状态与学习效果分析:

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为本节课上课的全部学生。此次调研活动累计听课50人,主要从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效果评价这两个方面展开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量表

注:1、A级指总分,B级指总分的80℅,,C级指总分的60℅。

2、自评占总分的20℅,小组互评占总分的30℅,教师评价占总分的50℅.

(一)调查结果

1.学生课堂表现

(1)第1项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的调查,通过与学生交流,96%的学生认为可以很好的接受并理解教学内容。

(2)第2,3项是调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听课的专注程度。从调查结果来看,95%的学生能较好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3)第4项主要是从学生学习态度方面进行的调查,调查结果来看,只有1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没有跟上课堂节奏。

2.学习效果评价

第5项是学生的测评结果,结合课堂的当堂检测,有大约95℅的学生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总分:全班有20个同学量表得分超过90分,15个同学量表得分为80分以上,10个同学量表得分为70分以上,5个同学量表得分为60分以上。

(二)结果分析

1.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都很端正,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通过问卷调查和批改,大约有95℅的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达成度较高,基本能达到本节课的预期效果。

3.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反映课堂的节奏偏快,有时跟不上。作为教师,应注意在自习和课后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也要发挥尖子生和小组的力量,让他们“一帮一”,互相促进提高。

(三)作业完成情况统计

检查学生人数:50人。有8人100分,10人95分,12人90分, 10人85分,6人80分,2人75分,1人70分,1人65分。从成绩来看,大部分学生掌握的效果好。

二、教师的教学行为

(1)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时刻注意素质教育的要求,紧紧围绕《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真正让学生动脑思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展现获得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展开当前对新知识的学习,这样得到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在讲解例题时,着重于为什么这样解题,及时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

结,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

(2)采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主动交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教师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在讨论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

本节课是采用激发兴趣、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自主探究的讲解讨论相结合,交流练

习互穿插的活动课形式,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探索研究状态之中。教师创设和谐、愉悦的环境及辅以适当的引导。促进学生说、想、做,注重“引、思、探、练”的结合,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主动探究学习,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选自高中数学人教B 版必修四第一章《基本初等函数Ⅱ》

第三节《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完正弦函数的振幅、周期和相位三种图象变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三种变换规律的综合应用,得到由正弦函数sin y x =的图象得到正弦型函数sin()y A x ω?=+的图象变换规律,同时进行正弦型函数图象变换的灵活应用,这个内容是三角函数的基本知识进行综合和应用问题接轨的一个重要模型。学生学习了正弦型函数的图象变换,为后面继续研究余弦型函数的图象变换和正切型函数的图象变换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高中物理研究《单摆运动》、《简谐运动》、《机械波》等知识提供了数学模型。所以,该内容在教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连接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的一个桥梁。

二、 教材分析

3.借助几何画板的演示,由学生合作探究出sin()y A x ω?=+的图象怎样变

换成为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图象规律。

教学重点:正弦函数sin y x =的图象通过相位、周期、振幅的变换得到正弦

型函数sin()y A x ω?=+图象的规律。

解决措施:因为有两种规律,所以先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五点法”做

出三个正弦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图象找变换规律。学生比较容易看到先相位变换再周期变换的规律。接着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利用手机将学生总结的规律拍照直接上传到大屏幕,由学生进行讲解。另一个变换规律,学生很难理解,很容易出错,也是经常被考查的内容。因此,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动画演示,让学生体会sin()y A x ω?=+中的,ω?均是针对x 而言的,其他因素暂时不考虑,帮助学生从形的角度更好的理解变换规律。

教学难点:①正弦函数sin y x =的图象先进行周期变换,再进行相位变换和

振幅变换得到正弦型函数sin()y A x ω?=+图象的规律;②正弦型函数

sin()y A x ω?=+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成为正弦型函数的图象以及怎样变换成为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图象。

解决措施: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形结合的动态展示,从形的角度突破

难点;结合手机拍照上传和电脑屏幕同步,播放白板中的课程视频等形式,很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借助几何画板的演示,由学生合作探究,总结出正弦函数sin y x =的图象

通过相位、周期、振幅的变换得到正弦型函数sin()y A x ω?=+图象的规律。

2.借助几何画板的演示,由学生合作探究找到sin()y A x ω?=+的图象怎样

变换成为正弦型函数的图象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测评练习】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10分)

1.函数y=sin2x的图象向左平移后,得到的图象对应于函数()

A. B. C. D.

答案D

2.要得到函数的图象可将y=sin2x的图象()

A.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B.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

C.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D.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答案B

3.为了得到函数的图象,只要将y=sinx(x∈R)的图象上所有的点()A.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B.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C.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D.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

答案C

4.若函数,,则函数的图像经过怎样的变换

可以得到函数的图像

①先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将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保持不变.

②先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将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保持不变.

③将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再向左平移个单位,纵坐标保持不变.

④将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再向左平移个单位,纵坐标保持不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5.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后,得到的图象是( )

A .y=﹣cos2x

B .y=cos2x

C .y=﹣sin2x

D .y=sin2x 答案B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题10分)

6.将函数f (x )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图象,则f (x )的解析式为 . 答案:f (x )=﹣2cos2x

7.若将某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

2π以后所得到的图象的函数式是y =sin(x +4

π),则原来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 答案:y =sin(x +43π) 8.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后,得到函数的图象,若函数是偶函数,则的值等于______. 答案:3

π 9(选做题)已知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m 个单位长度可得

的图象,则正实数m 的最小值为

A .

B .

C .

D .

答案D 10(选做题)将函数

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象,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一个周期为

B .

C .是图象的一条对称轴

D .是偶函数

答案D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新授课,从课前准备、课堂气氛、课后调查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其原因

有四点:

一、科学设置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是所有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具有导向作用。根据课程标准及实际学情,我确定了三个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细化,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做什么,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同时也便于教师有效操控课堂,与学生共同达成学习目标。本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全部达成。

二、运用信息技术有效突破重难点

本节课涉及的三角函数图象变换比较复杂,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为此,我灵活运用几何画板和希沃软件有效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7’25”-9’20”和18’28”-22’20”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环节,我利用“希沃授课助手”的“屏幕同步”功能,将手机随机拍摄到的学生做题情况投射到电子白板,利用电子笔进行勾画,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实现同步教学和师生深层次的互动。在9’55”-15’34”和35’45”-40’45”合作探究与拓展引申环节,我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形结合的动态展示,从形的角度突破难点;结合手机拍照上传和电脑屏幕同步,播放白板中的课程视频等形式,很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提升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精心设置问题串

教学中,我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和剖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体会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程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品味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所谓“学问之道,问而得,不如求而得之深固也”。

四、授课过程中善于创新

本节课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实现教师手机与计算机(白板)之间的双向屏幕同步,从而比较圆满的解决了随时捕捉课堂中的学生做题资源,交流展示方便等困难;利用白板中的在线画板和课程视频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白板中的PPT展示,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形结合的动态展示,从形的角度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不足之处:本节课节奏偏快,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讨,因此造成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再来答疑、解惑,就没有足够的时间了。

总之,本节课内容的教学还是比较成功的。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这个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努力争取获得更大的提升。

【课标分析】

一、课程标准要求

结合具体实例,了解sin()y A x ω?=+的实际意义;能借助图象理解参数,,A ω?的意义,了解参数的变化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二、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对正弦型函数图象变换的要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要求学生经历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过程,了解sin()y A x ω?=+的实际意义。二是能借助图象理解参数,,A ω?的意义,知道对应的三种图象变换。三是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参数的变化对函数图象的影响。从第一个层次来看,“通过实例”要求给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对这些素材进行分析比较,获取感性认识,就是对这些现实素材反映出的本质做出抽象的论断,即得出其数学结论,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第二个层次是应用层面,根据所探究的规律,进行简单的应用。第三个层次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通过实例观察、具体图象分析、数与形的结合,让学生经历正弦型函数图象变换规律建立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标准》强调几何直观,突出了几何直观对理解抽象数学概念的作用。要求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探索和解决问题。例如,借助计算器、计算机求三角函数值,求解测量问题,画三角函数的图象,分析参数变化对函数图象的影响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把学生从繁琐的技巧运算中解脱出来,为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去探索数学规律,从事一些富有探索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提供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几何画板和希沃授课助手,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有效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函数()0,0)sin(>>+=ω?ωA x A y 的图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物理中的简谐振动,了解()0,0)sin(>>+=ω?ωA x A y 的实际意义; (2)用“五点法”作出()0,0)sin(>>+=ω?ωA x A y 的图象, 并借助图形计算器 动态演示三角函数图象,研究参数?ω,,A 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让学 生进一步了解三角函数图象各种变换的实质和内在规律. (3)考察参数A 、?、ω对()0,0)sin(>>+=ω?ωA x A y 图象影响的过程中认识 到函数x y sin =与()0,0)sin(>>+=ω?ωA x A y 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x y sin =到()0,0)sin(>>+=ω?ωA x A y 图象变换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 的数学发现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2)让学生经历三角函数图象各种变换的探求和运用,体验各种变换的内在联系,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研究各种变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 思想,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三角函数图象各种变换的探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钻研精神和科学 态度. (2)通过合作学习,探求三角函数图象各种变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0,0)sin(>>+=ω?ωA x A y 的图象以及参数?ω,,A 对图象变换的影响.函数x y sin =的图象与函数()0,0)sin(>>+=ω?ωA x A y 的图象之间的变换关系. 教学难点:函数()0,0)sin(>>+=ω?ωA x A y 的图象与函数x y sin =的图象与之间的变

高中数学正弦函数的性质

正弦函数的性质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悉单位圆中的正弦线;(2)理解正弦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3)掌握正弦诱导公式的运用;(4)能了解诱导公式之间的关系,能相互推导;(5)理解并掌握正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性、最大(小)值、单调性、奇偶性;(6)能熟练运用正弦函数的性质解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正弦线表示α,-α,π-α,π+α,2π-α,从而体会各正弦线之间的关系;或从正弦函数的图像中找出α,-α,π-α,π+α,2π-α,让学生从中发现正弦函数的诱导公式;通过正弦函数在R 上的图像,让学生探索出正弦函数的性质;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索归纳能力;让学生体验自身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矛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经;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弦函数的诱导公式,正弦函数的性质。 难点: 诱导公式的灵活运用,正弦函数的性质应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运用单位圆中正弦线或正弦函数图像中角的关系,引发学生探索出正弦函数的诱导公式;通过例题和练习掌握诱导公式在解题中的作用;在正弦函数的图像中,直观判断出正弦函数的性质,并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掌握正弦函数的性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 教学用具:投影机、三角板 第一课时 正弦函数诱导公式 一、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任意角的正弦函数定义,以及终边相同的角的正弦函数值也相等,即sin(2k π+α)=sin α (k∈Z),这一公式体现了求任意角的正弦函数值转化为求0°~360°的角的正弦函数值。如果还能把0°~360°间的角转化为锐角的正弦函数,那么任意角的正弦函数就可以查表求出。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探究新知】 1. 复习:(公式1)sin(360?k +α) = sin α 2. 对于任一0?到360?的角,有四种可能(其中α为不大于90?的非负角) [ [ [ ??????β∈βα-β∈βα+β∈βα-β∈βα=β为第四象限角 ),当为第三象限角), 当为第二象限角 ), 当为第一象限角,当οοοοο ο οο οοο36027036027018018018090180) 900 (以下设α为任意角) 3. 公式2: 设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 ,y ),则180?+α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 ,-y ),由正弦线可知: sin(180?+α) = -sin α 4.公式3: 同样可得: P (,-y )

第10讲函数图像及其变换(教案)

函数图像与变换 教学目标:掌握常见函数图像及其性质(高考要求B ),熟悉常见的函数图像(平移、对称、翻折)变换(高考要求B ). 教学重难点:掌握常见函数图像及其性质,会用“平移、对称、翻折”等手段进行函数图像变换。 教学过程: 一.知识要点: 1.常见函数图像及其性质: (1)平移变换: ①y =f (x ) →y =f (x ±a )(a >0)图象 横向 平移a 个单位,(左+右—). ②y =f (x ) →y =f (x )±b (b >0)图象 纵向 平移b 个单位,(上+下—) ③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 ④若将曲线0),(=y x f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 (2)对称变换: ①y =f (x ) →y =f (-x )图象关于 y 轴 对称; 若f (-x )=f (x ),则函数自身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②y =f (x ) →y =-f (x )图象关于x 轴 对称. ③y =f (x ) →y =-f (-x )图象关于原点 对称; 若f (-x )=-f (x ),则函数自身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④y =f (x ) →y =f -1(x )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⑤y =f (x ) →y =-f -1(-x )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⑥y =f (x ) →y =f (2a -x )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 ⑦y =f (x ) →y =2b -f (x )图象关于直线y =b 对称. ⑧y =f (x ) →y =2b -f (2a -x )图象关于点(a ,b ) 对称. 若f (x )=f (2a -x )(或f (a +x )=f (a -x ))则函数自身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 若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 a b x +=对称()()f a mx f b mx ?+=- ()()f a b mx f mx ?+-= (3)翻折变换主要有 ①y =f (x ) →y =f (|x |)的图象在y 轴右侧(x >0)的部分与y =f (x )的图象相同,在y 轴左侧部分与其右侧部分关于y 轴对称. ②y =f (x ) →y =|f (x )|的图象在x 轴上方部分与y =f (x )的图象相同,其他部分图象为y =f (x )图象下方部分关于x 轴的对称图形. 二.基础练习: 1.若把函数f (x )的图象作平移变换,使图象上的点P (1,0)变换成点Q (2,-1), 则函数y =f (x )的图象经此变换后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为 ( A ) A.y =f (x -1)-1 B.y =f (x +1)-1 C.y =f (x -1)+1 D.y =f (x +1)+1 2.已知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图2—3,则下列函数所对应的图象中,不正确的是( B ) A.y =|f (x )| B.y =f (|x |) C.y =f (-x ) D.y =-f (x ) 解: y =f (|x |)是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图2—3

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教案

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教案 【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图象变换,能迅速作出给定的函数图象; 2.让学生了解用数形结合法解决方程、不等式、含参问题的讨论; 3.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 【教学难点】1.各种图象变换之间的区别及灵活应用; 2.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题. 【例题设置】例1(平移易错点剖析),例2、4(函数作图),例3(找中心),例5(图 象法解不等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九种基本函数及圆锥曲线的图象. ⑴ 正比例函数 kx y =,)0,(≠∈k R k ⑵ 反比例函数 k y = , )0,(≠∈k R k ☆ 其图象是以原点为中心,以直线y x =和y x =-为对称轴的双曲线. ⑶ 一次函数 b kx y +=,)0,(≠∈k R k ⑷ 一元二次函数 )0(2 ≠++=a c bx ax y ⑸ 指数函数 ,0x y a a =>且1≠a (特征线:1=x ) ⑹ 对数函数 0, log >=a x y a 且1≠a (特征线:1=y ) ⑺ 正弦函数 R x x y ∈=,sin ,周期π2=T ⑻ 余弦函数 x y cos =,R x ∈,周期π2=T ⑼ 正切函数 ),2 (,tan Z k k x x y ∈+ ≠=π π 周期π=T ☆一个小结论:在区间)2 , 0(π 上恒有x x x sin tan >>(证明文科留至《三角函数》一节

再给出,理科用导数证明如下) 证明:① 记()tan f x x x =-,则2 1 ()10cos f x x '= ->在)2 ,0(π上恒成立,故()f x 在)2 ,0(π上为增函数,所以()(0)0f x f >=,即当(0,)2x π ∈时,恒有tan x x > ② 记()sin g x x x =-,则()1cos 0g x x '=->在)2, 0(π 上恒成立,故()g x 在)2 ,0(π 上为增函数,所以()(0)0g x g >=,即当(0,)2 x π ∈时,恒有sin x x > 综上所述,在区间)2 ,0(π 上恒有x x x sin tan >> ⑽ 椭圆 X 型:12222=+b y a x ; Y 型: 122 22=+b x a y ⑾ 双曲线 X 型:12222=-b y a x ; Y 型: 122 22=-b x a y ⑿ 抛物线 px y 22=)0(>p ;px y 22-= )0(>p ; py x 22=)0(>p ;py x 22-= )0(>p . ★注意:1.牢记九种基本函数及圆锥曲线图象是进行函数图象变换的基础,也是提高用数形结合方法解题速度的关键. 2.理解各种曲线图象的较为精确的画法,这在用数形结合法解题,涉及两个图象之间关系时,才不至于造成误解. 二、图象的初等变换 A 、平移变换 1.要作出函数)(a x f y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向左)0(>a 或向右 )0(h 或向下 )0(

函数的图象教案

课题:14.1.3函数的图象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了解函数图象的一般意义,初步学会用列表、描点、连线画函数图象.提高识图能力、分析函数图象信息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对比,学会观察、分析函数图象信息.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利用它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感受现实生活中函数的普遍性,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习兴趣.认识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的认识. 教学重点 ①函数图象的画法. ②函数图象的应用,观察图象得到相关信息,并提高画图、识图的能力.教学难点 ①函数图象的概念的理解,关键要理解它是如何与上一节知识联系起来. ②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图象,再根据图象来研究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教学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活动一:整装待发 在前面一节课,我们已学习了什么是函数.请大家告诉我函 数的概念.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 ,并且 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 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引题:龟兔赛跑” 寓言故事 由于本课 知识的教 学是建立 在上一节 内容的基 础之上,所 以安排了

活动探究激发动机 想一想: 龟兔赛跑的过程能用数学上的图象描述出来吗? 乌鸦喝水的故事也能用数学上的图象来描述吗? 活动二:扬帆起航: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图形与图象,比如体检时的心电图, 心 电图直观地反映了心脏生物电流与时间的关系.电流波随时间的 变化而变化. 再比如气温曲线图,?它反映了江西省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 何随时间t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有些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很难列 式子表示,但我们可以通过图象来直观反映,比如心电图直观地 反映心脏生物电流与时间的关系;气温的折线图反映温度的变化 等, 即使对于能列式表示的函数关系,如果也能画图表示,则会 使函数关系更清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画函数图象的问题及解读函数图象 信息. 一个概念 回顾 “新课标” 强调数学 与现实的 联系,借此 引导学生 挖掘现实 生活中的 相关素材, 体会数学 与现实的 密切联系 及其应用 价值,激发 学生的数 学学习兴 趣. t(小时) T(°C) 69 31215182124 12 10 11 13

函数图象的变换教学设计

“函数B x A y ++=)sin(?ω的图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 版)必修4 “函数B x A y ++=)sin(?ω的图像”这一节作为示范课课题。它是在前面学习了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对正弦函数图象的深化和拓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化解难点,本节分三个课时进行教学,这里是针对第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实践探究、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掌握sin y A x =、sin()y x ω=、sin()y x ?=+、sin y x B =+的图像变化规律,明确常数A 、ω、?、B 对图像变化的影响,进而是学生对函数sin()y A x B ω?=++的图像变化有个感性认识,为继续学习函数sin()y A x B ω?=++与sin y x =的图象间的变换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加深学生对其他函数图象变换的理解和认识,加深数形结合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的认识,使学生领会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同时也为相关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由于本节知识是学习函数图象变换综合应用的基础,在教材地位上显得十分重要,因此这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难点之一。 教学分析 一.设计理念 根据“诱思探究教学”中提出的教学模式,设计的教学过程,遵循“探索—研究—运用”亦即“观察—思维—迁移”的三个层次要素,侧重学生的“思”“探”“究”的自主学习,由旧知识类比得新知识,自主探究图象与图象之间的变换关系,让学生动脑思,动手探,教师的“诱”要在点上,在精不用多。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体验为主线,思维为主攻”,学生的学习目的要达到“探索找核心,研究获本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五点法作图; (2)掌握sin y A x =、sin()y x ω=、sin()y x ?=+、sin y x B =+的图像变化规律, 明确常数A 、ω、?、B 对图像变化的影响; (3)对函数sin()y A x B ω?=++的图象变化有个感性认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图,使学生知道列表、描点、连线是作图的基本要求;通过在同一个坐标平面内对比相关的几个函数图象,发现规律、总结提炼、加以应用;通过用《几何画板》软件进行验证,加深学生对自己探究的成果的理解和认可,进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动手进行实践探索的良好学习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让学生体会实践与探索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考察参数A 、ω、?、B 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理解函数sin y x =图象到 sin y A x =、sin()y x ω=、sin()y x ?=+、sin y x B =+的图象的变化过程。 2.教学难点:ω对sin()y A x ω?=+的图象的影响规律的概括。

高中数学_正弦型函数图象变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看: ①学生已经具备的:(1)正弦函数图象的三种变换规律(2)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函数 图象 的平移,有“左加右减”这样一些粗略的关于图象平移的认识,对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已具备了初步认识,具备将“数”与“形”相结合及转化的意识。但对于本节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三个参数变化对正弦型函数图像的影响,还要研究正弦型函数图像变换规律以及变形应用,知识密度较大,理解掌握起来难度较大。 ②学生所缺乏的:(1)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强;(2)数形结合的思想还有 待提 高。 从学习情感方面看: 高一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探求真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意识较强,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 从学习能力上看: 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由抽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期,对图形的观察、分析、总结可能会感到比较困难。尤其是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尽管思维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系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三角函数图象变换是高中数学的难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思想方法有待继续培养、提高、完善,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解难点,逐一突破。针对上述情况,在教学中,我注意面向全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利用几 何画板进行动画演示,让学生体会 sin() y A x ω? =+中的,ω?均是针对x而言的,其他因 素暂时不考虑,帮助学生从形的角度更好的理解变换规律。并逐步学会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之,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扬钻研精神、勇于探索创新。 【效果分析】 这是一节新授课,从课前准备、课堂气氛、课后调查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基本上能掌握

函数的图象 公开课教案

19.1.2函数的图象 第1课时函数的图象 1.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重点) 2.能够结合实际情境,从函数图象中 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难点) 一、情境导入 在太阳和月球引力的影响下,海水定时 涨落的现象称为潮汐.如图是我国某港某天 0时到24时的实时潮汐图. 图中的平滑曲线,如实记录了当天每一 时刻的潮位,揭示了这一天里潮位y(m)与时 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本节课我们就研究 函数图象.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函数的图象 【类型一】函数图象的意义 下列各图给出了变量x与y之间 的对应关系,其中y是x的函数的是( ) 解析:∵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 唯一确定的值,选项A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 y都有两个值,故A错误;选项B对于x的 每一个取值,y都有两个值,故B错误;选 项C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两个值, 故C错误;选项D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故D正确.故选D. 方法总结:对于函数概念的理解:①有 两个变量;②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另一个变 量的数值的变化而发生变化;③对于自变量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值有且只有一个值 与之对应. 【类型二】判断函数的大致图象 3月20日,小彬全家开车前往铜 梁看油菜花,车刚离开家时,由于车流量大, 行进非常缓慢,十几分钟后,汽车终于行驶 在高速公路上,大约三十分钟后,汽车顺利 到达铜梁收费站,停车交费后,汽车驶入通 畅的城市道路,二十多分钟后顺利到达了油 菜花基地,在以上描述中,汽车行驶的路程 s(千米)与所经历的时间t(分钟)之间的大致 函数图象是( ) 解析:行进缓慢,路程增加较慢;在高 速路上行驶,路程迅速增加;停车交费,路 程不变;驶入通畅的城市道路,路程增加但 增加的比高速路上慢,故B符合题意.故选 B. 方法总结:此类题目,理解题意是解题 关键,根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及生活实际 判断图象各阶段的变化情况和特征. 【类型三】由函数图象判断容器的形 状

高中数学全套讲义 必修4 正弦型函数图像与性质 中等教师版

目录 正弦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 模块一:正弦型函数图像与性质 (2) 考点1:正弦型函数性质 (3) 考点2:五点法作正弦型函数图像 (6) 考点3:求正弦型函数解析式 (7) 课后作业: (10)

正弦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模块一:正弦型函数图像与性质1.正弦函数sin =. y x 2

3.函数()sin y A x ω?=+的性质 ⑴ 周期性:函数()sin y A x ω?=+(其中A ω?,,为常数,且00A ω≠>,)的周期仅与自变量的系数有关.最小正周期为2π T ω =. ⑵ 值域:[]A A -, ⑶ 奇偶性:当()π k k ?=∈Z 时,函数()sin y A x ω?=+为奇函数; 当()π π 2 k k ?= +∈Z 时,函数()sin y A x ω?=+为偶函数. ⑷ 单调区间:求形如()sin y A ωx φ=+或()cos y A ωx φ=+(其中0A ≠,0ω>)的函数 的单调区间可以通过图象的直观性求解,或根据解不等式的方法去解答,列不等式的原则是:①把“()0ωx φω+> 视为一个“整体 .②0A >()0A <时, 所列不等式的方向与()sin y x x =∈R 、()cos y x x =∈R 的单调区间对应的不等式的方向相同(反). ⑸ 对称轴方程:0x x =,其中()0π π 2 x k k ω?+= +∈Z . ⑹ 对称中心:()00x , ,其中()0π x k k ω?+=∈Z . 考点1:正弦型函数性质 例1.(1)(2019春?南平期末)已知函数()sin(2)f x x ?=+的图象关于直线3 x π = 对称,则 ?可能取值是( ) A . 2 π B .12 π - C . 6 π D .6 π - 解:函数 故选:D . (2)(2019春?娄底期末)函数5()3cos(4)6 f x x π =+ 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是( )

三角函数图像变换教学设计

§5 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在情境教学设计中,创立了课堂教学八步骤: (1)创设情境(2)提出问题(3)学生探究(4)构建知识 (5)变式练习(6)归纳概括(7)能力训练(8)评估学习 数学情境设计实验案例 《函数y=Asin的图象》教学设计 模块名称:数学新课程必修4 (苏教版) 一课时 一、设计思想: 按照新课程理念,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动画效果的展示形成对视觉的强刺激,把通常惯用的语言描述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促进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知识理解掌握。 本课教学设计重点是学习环境的设计,通过几何画板创设动态直观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能通过变换和五点法作出函数y=Asin的图像,理解函数y=Asin(A>0, ω>0)的性质及它与y=sinx的图象的关系。本节内容是在三种基本变换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正弦函数的性质,y=Asin的图像变换是函数图像变换的综合,充分体现利用数形结合研究函数解决问题的思想,对前面的基础和知识有很好的小结作用,这种函数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应用比较广泛,有实际生活背景,它能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良好的理论保证。同时,本课的教材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能力的重要素材。 教学重点:掌握函数y=Asin的图像和变换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y=Asin的实际意义,会用“五点法”画出函数y=Asin的简图。会用计算机画图,观察并研究参数,进一步明确 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2)能由正弦曲线通过平移、伸缩变换得到y=Asin的图象。 (3)教学过程中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的化归的数学思想。 2 能力目标: (1)为学生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氛围,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让学生经历列表、描点、连线成图的作图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整体与局部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归纳、发现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人教版八年级上)函数图像教案

八年级上学期第十四章《函数的图象》教案 嵩明县第三中学史学文 14.1.3 函数的图象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学会用列表、描点、连线画函数图象. 2、学会观察、分析函数图象信息. (二)能力训练要求 1、提高识图能力、分析函数图象信息能力. 2、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利用它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习兴趣. 2、认识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 2、观察分析图象信息. 教学难点 分析、概括图象中的信息.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函数意义,并掌握了函数关系式的确立.但有些函数问题很难用函数关系式表示出来,然而可以通过图来直观反映.例如用心电图表示心脏生物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即使对于能列式表示的函数关系,如果也能画图表示,

则会使函数关系更清晰. 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解读函数图象信息及如何画函数图象的问题. Ⅱ.新课讲授 [活动一] 内容设计: 下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北京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 的变化而变化.你从图象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 1、通过图象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函数的意义. 2、体会图象的直观性、优越性. 3、提高对图象的观察、分析能力、认识水平. 4、掌握函数变化规律.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从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上认识函数,体会函数意义;可以指导学生找出一天内最高、最低气温及时间;在某些时间段的变化趋势;认识图象的直观性及优缺点;总结变化规律……. 学生活动: 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探寻,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活动结论: 1、一天中每时刻t都有唯一的气温T与之对应.可以认为,气温T是时间t 的函数. 2、这天中凌晨4时气温最低为-3℃,14时气温最高为8℃. 3、从0时至4时气温呈下降状态,即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从4时至14?时气温呈上升状态,从14时至24时气温又呈下降状态.

函数图像的四种变换形式

函数图像的四种变换 1.平移变换 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 ( ) (a x f y x f y+ = ?→ ? =沿x轴左移a个单位; ) ( ) (a x f y x f y- = ?→ ? =沿x轴右移a个单位; a x f y x f y+ = ?→ ? =) ( ) (沿y轴上移a个单位; a x f y x f y- = ?→ ? =) ( ) (沿y轴下移a个单位。 2.对称变换 同一个函数求对称轴或对称中心,则求中点或中心。 两个函数求对称轴或对称中心,则求交点。 (1)对称变换 ①函数) (x f y=与函数) (x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x=0(y轴)对称。 ②函数) (x f y=与函数) (x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y=0(x轴)对称。 ③函数) (a x f y+ =与) (x b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 2a b x - =对称 (2)中心对称 ①函数) (x f y=与函数) (x f y- - =的图像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②函数) (x f y=与函数) 2( 2x a f y b- = -的图像关于点(a,b)对称。 3伸缩变换 (1)) (x af y=的图像,可以将) (x f y=的图像纵坐标伸长(a>1)或缩短(a<1)到原来的a倍,横坐标不变。 (2)) (ax f y=(a>0)的图像,可以将) (x f y=的横坐标伸长(01)到原来的1/a倍,纵坐标不变。

4.翻折变换 (1)形如)(x f y =,将函数)(x f 的图像在x 轴下方的部分翻到x 轴上方,去掉原来x 轴下方的部分,保留原来在x 轴上方的部分。 (2)形如)(y x f =,将函数)(x f 在y 轴右边的部分沿y 轴翻到y 轴左边并替代原来y 轴左边部分,并保留)(x f y 轴左边部分,为)(y x f =的图像。 习题:①做出32y 2++=)(x 的图像 ②做出3+=x y 的图像

高一数学《函数图象的翻折变换》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数学《函数图象的翻折变换》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数学《函数图象的翻折变换》微教学设计方案 微名称 函数图象的翻折变换 教师姓名 唐颖鸿 教师单位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 知识点 □学科:数学□年级:高一、高二、高三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所属节:《必修1》函数专题 录制工具和方法 电脑录制 设计思路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几乎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特别是函数思想,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之一;同时,函数也是进一步学好高等数学的基础,因此,学好《函数》这一,具

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函数图象是函数关系的一种重要表示,它是对函数变化规律的最直观的刻画,能更深刻地揭示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我们更全面地掌握函数的性质,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本节是在高一年级学完《函数》一后的一节复习。函数图像的变换主要有三种,本节主要讲函数图象的翻折变换。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准确掌握函数图象的翻折变换规律; 2、使学生能准确利用函数图象的翻折变换规律解决相关问题。(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画函数图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观察函数图象,寻找图象的变换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概括函数图象的一般变换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学生利用函数图象的变换规律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具体函数图象的翻折变换规律的探讨,揭示出函数图象变换的一般规律,掌握函数图象翻折变换的本质特性,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让学生自己探讨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规律,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优良思维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图象的翻折变换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函数图象的翻折变换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函数图象的翻折变换 ———左折变换与上折变换 1、动一动——动手实践 【例1】请分别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下列每组函数的大致图象: 1、(1)=(x-1)2 ; 2、(1)= x2–1; (2)=(|x|-1)2 。(2)= |x2-1|。 (请两位学生上黑板画,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2、看一看——观察特征 【问题1】请观察所画第1组函数图象: 图象(1)与图象(2)分别有什么关系? 答:函数=(x-1)2 的图象保留轴右边图象,作其关于轴对称图象,去掉轴左边部分即得到函数=(|x|-1)2的图象。 【问题2】请观察所画第2组函数图象:

函数的图象教案(20201012105441)

§14.1.3函数的图象(一) 知识目标:学会用图表描述变量的变化规律,会准确地画岀函数图象能力目标:结合函数图象,能体会出函数的变化情况 情感目标:增强动手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函数的图象 难点:函数图象的画法 教学说明:在画图象中体会函数的规律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前而学习了函数的意义,并已经学会用数学式子表示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两个变疑之间的函数关系。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函数关系很难列式子表示。如果天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心脏生物电流与时间的关系,股市行情随开盘时间的变化关系等。那么怎样用苴它方法表示这些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呢? 即使对于能列式子表示的函数关系,如也能画图表示,则会使函数关系更淸晰。 二、新授 例1正方形的边长X与而积S的函数关系为s = x,,在坐标系中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 S与X的关系。 分析与注意:(I)自变量X的一个确定的值与它所对应的值一函数值S,确左了一个点(X,S) (2)表示%与£的对应关系的点有无数个,但是实际上我们只能描述英中有限个点,其他 点的位置需要根据描出的点来联想而得出,即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是近似的。 (3)由于尸0不在x的取值范围之内,所以点(0, 0)不在函数图象上,故用空心圈来表 示它。 (4)通过图象可以数形结合地研究函数。 函数图象的意义: 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记下为点的横、纵坐 标,那么坐标平而内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这种画法称为描点法。 例2 (P102)在下列式子中,对于x的每一确左的值,y有唯一的对应值,即y是x的函数, 画出这些函数的图象: (1)y = x + O?5 ——取值时易只取正数,列表不完整

函数y=Asin(wx+φ)的图象 精品教案

1.5函数y=Asin(ωx+?)的图象教学设计 福州金山中学 数学组 林继枫 一.教学构想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高中数学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呈现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费劲、收效又小的困境,本节课拟在(DIS )网络实验室进行,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A 版数学必修4第一章第五节《函数()?ω+=x A y sin 的图象》,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生活生产实际中常见的函数类型: ()?ω+=x A y sin 函数的图象.本节内容从一个物理问题引入,根据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通过参数赋 值,从具体函数的讨论开始,把从函数x y sin =的图象到函数()?ω+=x A y sin 的图象的变换过程,分解为先分别考察参数A 、、ω?对函数图象的影响,然后整合为对()?ω+=x A y sin 的整体考察. 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演示,揭示由正弦曲线x y sin =如何得到函数 sin()y A x ω?=+的图象.这样借助具 体函数图象的变化,领会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数学思想.同时还力图向学生展示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形成体系,对于进一步探索、研究其他数学问题有很强的启发与示范作用. 三.学情分析 函数 sin()y A x ω?=+的图象是三角函数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节内容将三角函数的知识作了 进一步的整合,对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数学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对后续知识的学习起到引领的作用. 从学生的知能状况来看,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知识储备上已具备学习本节课程的条件.虽然我们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解能力较差,但对数学的学习还是比较重视,也肯学. 从本课的学习内容来看,属于探究部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充分借助计算机,在几何画板软件的支持下,探究参数A 、、ω?对函数sin()y A x ω?=+图象变化,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演示,揭示由 正弦曲线x y sin =如何得到函数 sin()y A x ω?=+的图象,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适时

函数的图象教案

§14.1.3 函数的图象(一) 知识目标:学会用图表描述变量的变化规律,会准确地画出函数图象 能力目标:结合函数图象,能体会出函数的变化情况 情感目标:增强动手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函数的图象 难点:函数图象的画法 教学说明:在画图象中体会函数的规律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前面学习了函数的意义,并已经学会用数学式子表示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函数关系很难列式子表示。如果天气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心脏生物电流与时间的关系,股市行情随开盘时间的变化关系等。那么怎样用其它方法表示这些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呢? 即使对于能列式子表示的函数关系,如也能画图表示,则会使函数关系更清晰。 二、新授 例 1 正方形的边长X 与面积S 的函数关系为2 X S =,在坐标系中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的关系与X S 。 分析与注意:(1)自变量X 的一个确定的值与它所对应的值—函数值S ,确定了一个点(S X ,) 列表: (2)表示x 与s 的对应关系的点有无数个,但是实际上我们只能描述其中有限个点,其他点的位置需要根据描出的点来联想而得出,即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是近似的。 (3)由于x=0不在x 的取值范围之内,所以点(0,0)不在函数图象上,故用空心圈来表示它。 (4)通过图象可以数形结合地研究函数。 函数图象的意义: 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记下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这种画法称为描点法。 例2(P102)在下列式子中,对于x 的每一确定的值,y 有唯一的对应值,即y 是x 的函数,画出这些函数的图象: (1)5.0+=x y —— 取值时易只取正数,列表不完整

0608初二数学(人教版)-画函数的图象-1教案

教案

如何画函数的图象? 问题: 正方形的面积y是边长x的函数,请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1.思考: (1)这个函数的解析式是什么? (2)这个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是什么? (3)怎样获得组成图象的点? 2 (4)怎样确定满足函数y= x(x>0)的点的坐标? (5)自变量x的一个确定的值与它所对应的函数值y,是否唯一确定一个点(x,y)呢? 2.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 (1)结合函数的图象的意义研究画法. (2)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 ①探究画法:

②归纳步骤:第一步,列表;第二步,描点;第三步,连线.

可能出现的错误:1.选自变量的值不合理,2.连线 不能用平滑曲线连接. 怎样判断一个点是否在函数的图象上? 例2 (1)判断下列各点是否在函数y =x +0.5 的图象上? ① (-5,-4.5); ②(4,-3.5) . (2)判断下列各点是否在函数 的图象上? ①(12,0.5);② (-4.5,-1) . 解:(1)∵x =-5时,y = -5 +0.5= -4.5, ∴ 点(-5,-4.5)在函数 y =x +0.5的图象上. ∵x = 4时,y = 4+0.5= 4.5 ≠- 3.5. ∴点(4,-3.5)不在函数y =x +0.5的图象上. (2)∵x =12时, =0.5. ∴ 点(12,0.5)在函数 的图象上. ∵x = -4.5时, ≠ -1 , 6 y 12= 6y x = 6y x = 6y = 643y ==— —4.5

练习2 (1)画出函数 y= x 的图象; (2)判断点A (- 2.5, - 4),B (- 1.6,2.56) 是否在函数 y= x 的图象上. 解:∵点A(-2.5,-4)在第三象限, 函数y= x 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 ∴点A(-2.5,-4),不在函 数y= x 的图象上. ∵x = -1.6时,y = =2.56, ∴B (-1.6,2.56)在函数y= x 的图象上. 2 2-(1.6) 2 2 22

函数的图象变换(1)教学设计

函数的图象变换(1)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函数图象变换在教材中虽然没有用具体的一节内容来讲解,但是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图象的平移和对称,已经知道“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同时,从开始讲函数时图象的变换我们就已经有所涉及,如教材1.2.2例5的翻折变换、教材2.1.2指数函数的对称变换等等,函数图象变换是均匀的分布在教材的每一节中的。在第二章结束后再集中讲解实际上是为第三章的内容做准备,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首先,学生在初中已经对图象的平移和对称进行了学习。其次,在第一、二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相关知识和一些基本初等函数,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然后,在之前的练习中已经有所涉及。此时来学习函数的图象变换,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已经不存在问题了。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理解函数的平移变换、翻折变换的含义,能够根据函数的平移、翻折变换画出某些特殊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解决问题。; ②能力目标: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情猜想、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函数的平移变换、翻折变换的含义;特殊函数图象的画法; ②教学难点:函数的左右平移变换;特殊函数图象的画法; 二、学法指导 1、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主导; 2、数形结合:直观感知、动手操作、比较分析、归纳概括; 3、特殊到一般:由特殊函数的图象变换到任意函数图象变换;

4、一般到特殊:由一般的任意函数的图象变换来解决某些特殊函数的变换。 三、教具准备 1、多媒体:提前安好WPS 、希沃授课助手、几何画板、投影设备等; 2、作图工具准备:三角板; 3、学案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目标: 1、理解函数的平移变换和翻折变换的含义; 2、能够根据函数的平移、翻折变换画出某些特殊函数的图象; 3、能够合理的利用函数的平移变换和翻折变换来解决函数问题。 (二)复习旧知,联系新知: 在初中,同学们已经学习过图象的平移和对称,但是在初中我们主要是从图象的性质即“形”来分析的,今天我们将从“数”上来进行分析。 (三)引出问题: 【合作探究1】观察函数2)(x x f =图象的变化过程(PPT )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函数2)(x x f =可以怎样平移得到函数()2 1)1(+=+x x f ? 问题2:函数2)(x x f =可以怎样平移得到函数()2 2)2(-=-x x f ? 问题3:函数2)(x x f =可以怎样平移得到函数11)(2 -=-x x f ? 问题4:函数2)(x x f =可以怎样平移得到函数22)(2+=+x x f ? 以上过程采用几何画板动态的让学生感受,然后在进行解析式上的分析 (四)得出结论: 【小结1】 (1)y =f (x )???????→?>个单位轴向左平移沿)0(a a x (2)y =f (x ) ???????→?>个单位轴向右平移沿)0(a a 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