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专题复习: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

中考专题复习: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

中考专题复习: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
中考专题复习: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

图形与变换

玉门油田第二中学任晓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移、轴对称、旋转、相似这些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掌握变换与坐标的关系,能运用图形变换解决相关问题的计算和证明。

2.通过对各种类型题目的探索,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及准确性,从而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

(二)数学思考

1.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比较、分析、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提高和完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在解决图形与变换的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数学思想。

3.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思考问题,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解决问题

1.通过复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图形与变换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提高学生分解、组合图形的能力,重视在平移、轴对称、旋转、相似变换过程中学生思维连贯性的训练,减少思维的盲目性、间断性。

3.加强图形变换知识与方程(方程组)知识、函数知识、面积知识、网格知识、图形设计知识及其它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水平。

4.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态度

1.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体验一般与特殊之间的关系、图形之间运动变化的关系,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自己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建立自信心。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四种图形变换的有关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在图形变换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并自觉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思考问题

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课题引入,了解目标

图形与变换自始至终贯穿于我们初中数学教材之中,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条线索,它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变化的数学世界。它涉及的知识广泛,考查方法灵活多样,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的青睐,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我市2008年中考数学试卷中这方面的相关知识考查达到了20分左右,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这节课我将和大家来复习这方面的知识。

师生行为: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以及在中考中的位置,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目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是否饱满,是否对这节课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活动二]专题训练,夯实基础

专题训练一:平移

(1)平移的概念及性质

(2)典型习题

1.如图,四边形ABCD平移到四边形A'B'C'D' 的位置,这时可把四边形A'B'C'D' 看作先将四边形ABCD向右平移格,再向下平移

2格。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BC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的坐标是(-2,2), 现将△ABC平

B ′ 、

C ′ ;

3.已知抛物线y=2x 2,若将它向 平移 个单位再向 平移 个单位便可得到二次函数y=2(x +1)2-4。

4.如图,大半圆O 与小半圆O 1相切于点C ,大半圆的弦AB 与小半圆相切于点F ,且A B ∥CD ,AB =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师生行为:教师逐一出示问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回答,教师做适当的引导点拨。

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对平移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是否准确掌握。

2.学生能否对已有知识进行迁移、对比、深化联系。

设计意图:熟悉平移变换的性质,能将前后所学知识串联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 专题训练二:轴对称 (1)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典型习题

5.对称现象无处不在,请你观察下面的四个图形,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其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8,BC=4,将矩形沿AC 折叠,则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为 。

7.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4,E 是BC 边中点,∠BAD=120°,点P 在BD 上,则PE+PC 的最小值为

师生行为:教师逐一出示问题,学生观察探究回答问题,有必要时教师可做适当点拨。 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发现轴对称的性质在图形中的作用。

2.学生能否运用转化、方程的数学思想进行思考。

3.学生能否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轴对称变换的过程,运用轴对称的相关知识,寻求正确的解题策略,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

专题训练三:旋转 (1)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典型习题

8.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下列图案中,不能由一个图形通过旋转而构成的是( )

9.下列四张扑克牌的牌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10.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为DC 边上的点,连接BE ,将△BEC 绕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

△DCF ,连接EF ,若∠BEC =70°,则∠EFD = 。

师生行为:教师逐一出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想象旋转的运动过程,正确判断图形上的点、线段的位置变化。

2.学生能否准确找到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并能准确计算相关的数量关系。

· · 1A

B

F

A

D

P

A B C D

A

B C D C

D

A D C E

F

设计意图:熟悉旋转的概念和性质,体会旋转变换的运动过程,正确找到图形中点,角、线段的位置与数量关系。

专题训练四:相似

(1)相似(位似)的性质和判定 (2)典型习题

11.(2008年湖北省咸宁市)如图∠DAB =∠CAE ,请补充一个条件: ,使△ABC ∽△ADE .

12.已知:如图,E(-4,2),F (-1, -1) ,以O 为位似中心,按相似比2︰1,把△EFO 缩小,则点E 的对应点E'的坐标为( )

A.(2,-1)或 (-2,1)

B.(8, -4)或 (-8, 4)

C.(2,-1)

D.(8, -4) 13.(2008新疆建设兵团)如图,一束光线从y 轴上点A (0,1)发出,经过x 轴上点C 反射后,经过点B (6,2),则光线从A 点到B 点经过的路线的长度为 .

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对相似性质和判定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开放性问题的思维方式。

3.学生对简单的学科综合题能否发现其中的联系。

4.学生能否自觉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进行思考。

设计意图:熟悉相似(位似)的性质和判定,并能运用解决相关的计算与证明,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活动三]能力拓展,应用提高

1.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OEFG 中,点A 和点F 的坐标分别为(3,2)、(-1,-1),请你写出这两个正方形的一个位似中心的坐标 (只写一个即可)。

2.如图,已知矩形ABCD 中,AD=10,AB=6,E 是AD 边上一动点,将△ABE 沿BE 翻折,得到△

A 1BE ,又在CD 边上取适当的点F ,将△DEF 翻折,得△D 1EF ,并使直线EA 1和ED 1重合,试猜想点E 在什么位置时,线段CF 有最小值,这时最小值是多少?

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灵活运用四种变换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2.学生能否发现一般与特殊的关联,使问题得以简化。

3.学生能否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领悟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题目的探究,发现不同变换与所涉及知识的广泛联系,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活动四]交流体会,感悟收获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感悟?

2.本节课你对自己与同伴的表现满意吗? [活动五]分层作业,个性发展

1.有一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 =6cm ,BC =8cm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

E

D

A

C

B

x

y E

F

O

A

B

C D

E F

G

O x

y

A 1

B

C

D

F D 1

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则线段CD 的长是 cm

2.如图,把△ABC 沿AB 边平移到△A 1B 1C 1的位置,它们的重叠部分(阴影)的面积是△ABC 面积的一半,若AB=2,则此三角形称动的距离AA 1=

3.如图,矩形纸片ABCD 沿EF 对折,使顶点A 、C 重合在一起,已知AB=8,BC=6,则折痕EF=

4.如图,△ABC 和△A 1B 1C 1均为等边三角形,点O 既是AC 的中点,又是A 1C 1的中点,则BB 1︰AA 1=

5.已知二次函数y =-2x 2,怎么平移这个函数的图象,才能使它经过(0,1)和(1,7)两点?写出平移后新函数的解析式。

6.(2007年辽宁省沈阳市) 如图,△ABC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BDC 是顶角∠BDC=120°的等腰三角形,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且∠MDN=60°,求△AMN 的周长。

1

1 A

B

C

A 1

B 1

C 1

O

C

B

C

A

C

D

E

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玩一玩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 2. 能够自己动手解决有趣的图形或物体运动问题。 3.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感受平移、旋转的特征,帮助学生积累平移和旋转的经验。 教学难点:运用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前准备 资源利用华容道游戏板、正方形、圆、三角形硬纸板、火柴棒、竹蜻蜓 教师: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华容道游戏板 学生:华容道游戏板、正方形、圆、三角形硬纸板、火柴棒、竹蜻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道这是什么棋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玩一玩,华容道(认识平移) 1.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制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谁来演示?(板书:左右、上下) (1)分组活动。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 3.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 你还知道哪些? 4.小结:玩一玩,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有数学的眼光。活动二:做一做,制作陀螺(认识旋转) 1.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2.自己选择图形,制作。 3.反馈。转一转,发现了什么? 4.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样子。 5.对比小结。这些运动和棋子运动一样吗?用手势做一做。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活动:做一做,竹蜻蜓 1.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2.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3.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做竹蜻蜓。 (四)课堂小结评价反思 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完整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学的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变换的特征;学会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 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感受数学的美。 4.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讨、交流、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前面同学们已经复习了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一起整理复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欣赏图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四幅漂亮的图案,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1、讨论交流:孩子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告诉老师,这些漂亮的图案用到了哪些图形变换的方法吗?

京剧脸谱是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 花边图案是其中一个图案连续向右平移得到的。 紫荆花的图案是其中一个花瓣绕中心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模样相同的奥运福娃是按比例放大缩小后得到的。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移、轴对称、旋转、放大与缩小。 三、创设情境,回顾再现 1、观察书上103页的图,图中三个少先队员剪出的图案、设计的图案和制作的板报花边,各采用了什么方法?和同桌交流你的发现。(在剪纸中用到了轴对称,设计图案中用到了旋转、放大及轴对称,板报花边的设计用到了放大和平移) 2、汇报 ⑴、你怎么知道剪纸蝴蝶是轴对称图形?(板书:对折,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画出剪纸蝴蝶的对称轴。注意:对称轴位置的确定,画成虚线,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⑵、找出设计的图案的旋转中心,并确定旋转的圆点方向和角度,师生共同用正方形纸片转一转,明确是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了45度。观察每个正方形的大小,引导发现还用到了缩放的方法。 ⑶、提问:图上说把设计的图案按5:1放大做成板报花边,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比,有什么关系?(图形的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⑷、提问:花边中第一个图案是怎样平移的?(沿直线运动) 四、整理归纳,形成系统 1、通过这三位同学的设计,我们一同回顾了几种图形变换方法的特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到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之后,点的坐标相应发生变化. 2.探索图形在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它们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引导-自学-探究-交流-展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探索新知识. 教学重点 探索图形在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它们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探索图形在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它们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对于同一个点建立不同的坐标系后,他的坐标就会不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吗?如果有,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A自学:请同学们用10---15分钟时间自学教科书上本节内容. B交流:请同学上台总结 点评:1.如果是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作相应的变化 或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作相应变化 2.如果是翻转,那么每个点的坐标就会关于对称轴对称,一般是关于x、y轴. 3.如果是放大或缩小,每个点的每个坐标都作相应的放大和缩小即可. C探究: 例1: 线段AB的两端点A(1,3),B(2,-5). (1)把线段AB向左平移2个单位,则点A、B的坐标为:A__B__. (2)线段AB关于x轴对称的线段A′B′,则其坐标为:A′_,B′_. (3)把线段AB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线段A1Bl,AlBl关于y轴对称的线段A2B2,那么点A 2的坐标为________,点B2的坐标为_________. 解:(1)A(3,3),B(4,-5)

(2) A ′(1,-3), B ′(2,5) (3) A 2(-3,3), B 2 (-4,-5) 例2: 将图中的△ABC 做下列运 动,画出相应的图形,指出三个顶 点的坐标所发生的变化. (1)沿y 轴付方向平移一个 单位; (2)关于x 轴对称; (3)以A 点为位似中心,放大到1.5倍. 解:图略 (1)A (-5,-1),B (0,2), C (0,-1) (2)A (5,0),B (0,3),C (0,0) (3)A (-5,0),B (2.5,0),C (2.5,4.5) 【课堂作业】 1.已知:点A (1,2),B (2,3),C (-2,4),将这几个点 向左、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这三个点的坐标 变为什么? 2. 如图,将图中的△ABC 作下列变换,画 出相应的图形,指出三个指出三个顶点的 坐标所发生的变化. (1)沿x 轴平移一个单位 (2)关于y 轴对称 教学反思 1.如果是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作相应的变化 或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作相应变化 2.如果是翻转,那么每个点的坐标就会关于对称轴对称,一般是关于x 、y 轴. 3.如果是放大或缩小,每个点的每个坐标都作相应的放大和缩小即可 x (第2题)

2021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图形变变变》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图形变变变》 1.在对图形拼折变形的过程中感知图形的变化。 2.对组合、分析图形感兴趣。 3.发展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各种几何图形卡片、幼儿操作的几何图形若干。 一、出示各种几何图形,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你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吗?都有哪些图形宝宝?图形宝宝有一个心愿,他们都想像变形金刚一样会变身。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图形宝宝变身。 二、动手操作折图形。 1.师:示范拿一个正方形,请小朋友先看老师怎么帮正方形宝宝变身的,示范将图形对折。提问:正方形宝宝变身了,看变成什么呢? 幼:长方形。 看,老师再来变一变,又变成什么呢?

幼:三角形、一个大长方形、一个小长方形。 师:小朋友,刚才老师是怎么变的? 启发幼儿说出折一折。 对了,只要将图形宝宝轻轻一折,图形就变身了,小朋友你会变吗?请小朋友拿上桌上的正方形纸和老师一起来变。 师:你还会怎么变?看看能变成什么? 幼儿动手操作,可随便变化图形。 2.师:长方形宝宝也要变身了,大家一起来帮助它好吗? 拿出长方形,引导幼儿折变图形。 请几位幼儿到前面折变示范,表扬折的好的幼儿。 师:引导幼儿说出长方形宝宝可以变成什么? 幼儿边动手操作边学说长方形宝宝变成了什么。

3.老师引导幼儿再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进行折变,分组进行看看哪组的小朋友变的多,变的快。 幼儿分组给三角形,圆形、梯形、三角形进行折变。 三、运用图形拼物体下面我们一起玩个拼图游戏吧!看看这些图形宝宝在一起时能拼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动手拼图形。 师:小朋友们有谁愿意上来给我示范一个拼图?(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拼)师:我们还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看谁拼的好看,拼的东西多,我们来比一比。 四、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幼儿拼图。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都开动脑筋把我们图形宝宝变成了另外一种图形宝宝,你们真厉害! 五、活动延伸: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教案

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1.会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进行图案的设计;(重点、难点) 2.通过观察美丽的图案,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下列图案: 这些图案很漂亮,它们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呢?运用了我们所学过的哪些图形变换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分析图案的形成 下面的四个图案中,既可用旋转来分析整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又可用轴对称来分析整个图案的形成过程的图案有() A.4个B.3个C.2个D.1个 解析:因为第一个图案可以看做一个以正方形中心和相邻两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沿着大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折得到的,也可以看做是以正方形中心和相邻两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围绕正方形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三次90°得到的;第二个图案可以看作正方形三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沿着大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折得到的,也可以看做是正方形三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围绕正方形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得到的;第三个图案是正方形三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沿着大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折得到的,也可以看做是正方形三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围绕正方形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得到的;第四个图案看做一个小正方形沿着大正方形对边的中点所在的直线对折三次得到的,也可以看做是小正方形围绕大正方形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三次90°得到的.所以是四个.故选A. 方法总结:图形轴对称的关键是找到对称轴,看沿着对称轴折叠的两个图形是否重合,图形旋转的关键是找到图形的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

探究点二:设计简单的图案 如图是某设计师在方格纸中设计的图案的一部分,请你帮他完成余下的工作: (1)将原图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2)发挥你的想象,进一步设计图案,让图案变得更加美丽. 解析:(1)由将原图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可得旋转后的图形的边与原图形对应的边垂直且相等,故可画出旋转后的图形;(2)可把(1)中所得图形继续旋转. 解:(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方法总结:设计图案时首先要根据条件对图形进行整体构思,确定设计的总体方向,是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还是其中几种的组合.设计的图案要简洁明了,而设计的方案往往是多样的,解题时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特点和网格. 三、板书设计 本节课由图形欣赏过渡到图案设计,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图案的分析,通过找基础图形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对于图案设计,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拓宽学生的视

二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教案《图形和变换》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教案《图形和变换》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high quality lesson plan "graphics and trans formation" in second grade mathematics volume 2

二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教案《图形和变换》教学设计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以智慧爷爷送礼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认识锐角和钝角以及他们的判断方法,然后通过做角、找角、分角、画角、拼角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具准备:每组一盒画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 尺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智慧爷爷托老师带给大家一件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现在就在你们桌上的盒子里,赶快打开来看一看。不过在看之前智慧爷爷还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看过之后各组要把盒子里的东西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行吗?好,开始行动。 1.各小组倒出来后发现是相同的卡片上画着大小不同的角,然后以组试分。 2.小组派代表汇报分的结果。(一般会分成两类:直角和其他的角) 3.这些是直角,那么,那些是什么角,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皇宫,来研究有关角的问题。 二、认识锐角和钝角 1.引导学生用刚才分出的第二类角与直角比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点? 2.小组合作比较大小,然后交流比较方法和结果。 3.根据比较结果再次对盒子中的角进行分类,并且展示分的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即锐角与钝角)以及判断标准。

九年级数学上册23.6.2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图形的交换与坐标 【知识与技能】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到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之后, 点的坐标相应发生变化.探索图形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中,它们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转化思想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 让学生体悟数学变化中的规律,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关系? 【教学难点】 图形运动与坐标变换的具体应用,通过比较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归纳位似放 大或缩小图形的规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思考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之后,点的坐标会如何变化呢?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现在我们带着冋题来一起探究. 1. 平移变换的坐标变化规律 例1如图,△ AOB沿x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之后,得到△ A O B ,三个顶点的坐标 有什么变化?

【归纳结论】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没有改变,而横坐标都增加了 3. 例2如图,△ 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4)、(-4、3)和(-1,3),将厶ABC 沿y 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 A B ' C ,然后再将△ A B' C'沿x 轴向右平移4个单位 【归纳结论】经过两次平移后,三角形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增加了 4,纵坐标都减少了 3. 【思考】通过以上例 1、例2的探究你发现经过平移变换,点的坐标变化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1 )左、右平移,它们的纵坐标都不变,横坐标有变化,向右平移几个单 位,横坐标就增加几个单位,向左平移几个单位,横坐标就减少几个单位 (2)上、下平移,它们的横坐标都不变,纵坐标有变化,向上平移几个单位,纵坐标 就增加几个单位,向下平移几个单位,纵坐标就减少几个单位 2. 轴对称变换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例3如图,△ AOB 关于x 轴的轴对称图形是△ A OB 关于y 轴的轴对称图形是△ A OB ,它们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归纳结论】(1)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2)关于y 轴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3位似变换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例4 如图,将△ AOB 缩小后得到△ COD, 得到△ A 〃 B 〃 C 〃

一年级数学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案及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案及 练习题 1.8.1找规律 课型新授课学校使用教师: 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例1、例2、例3及练习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重点、难点: 理解“有规律的排列”。 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黄花6朵、红花3朵、教学挂图、有规律的图片。 学生准备: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猜花游戏。 师: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欢玩游戏,现在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花盒,盒子里有很多很多花,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师:好!请看什么颜色的? 生:黄色。 师:老师再抽出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黄色。 师:这一朵呢?什么颜色? 生:红色。 师:猜一猜,老师抽出的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可能说是红色,也可能说是黄色。 师:下一朵呢? 生猜,师抽花验证学生的猜想:依次抽出黄色、红色。 师:老师现在让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后面两朵是什么颜色的?你怎么想到是黄色的呢? 师:猜一猜最后一朵是什么颜色的? 揭示课题。 师:刚才在猜的时候,老师发现,一开始有小朋友猜错

了,可是后来小朋友们越 猜越准,我想你们一定有什么窍门,能告诉我吗? 生:它们是两朵黄一朵红,两朵黄一朵红,再两朵黄一朵红的, 师:你说的真棒,其他小朋友们也都是这样想的吗?像这样两朵黄一朵红,两朵黄一朵红排列的就叫有规律地排列,请小朋友和我一起读一遍。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规律啊,有很多,你们想找出它们的规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请小朋友们一起看黑板。 师:瞧,一群小朋友们正在联欢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里哪些地方排列是有规律的?找到后在小组内说一说,看谁找的多? 四人小组讨论联欢会上的规律。 学生汇报: 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彩旗的规律。 师: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生1:黄色的。 生2:我猜也是黄色的。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小旗都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玩七巧板游戏,使学生初步掌握利用平移和旋转设计或制作简单的图形或图案。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利用平移或旋转制作稍复杂图案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学会在方格纸上利用平移或旋转画出一个简单图案。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 利用平移或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出一个简单图案。 教学难点: 利用平移或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出一个简单图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注:这个图片是动画缩略图,通过拼图活动,体会图形的运动与变化,为新课作铺垫。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动画“【数学活动】地球拼图”。 师:老师用“七巧板”拼了许多漂亮的图案,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这些图案是怎么得来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七巧板通过平移或旋转拼成漂亮的图案。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七巧板引入新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探究新知 出示:七巧板经过平移或旋转后得到了鱼图。 请在鱼图中画出相应的每块板的轮廓线。标出序号同时说明每块板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 (1)阅读与理解 师:已知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1:要把方格纸上标序号的七巧板经过平移或旋转填到鱼图中去。生2:还得观察每块板在方格纸上是怎么平移或旋转的。 (2)分析与解答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利用笔直接在鱼的图案上画出每块板的轮廓,然后再观察每块板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 生2:利用七巧板学具拼成鱼的图案,然后再观察每块板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 师:板1是怎样运动的? 生:板1先向下平移1个格,再向右平移9个格。 师:其他板是怎样运动的? 生:板2先向下平移1个格,然后绕两条直角边的交点逆时针旋转180°,再向右平移9个格。 …… (3)回顾与反思 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还有其他的答案吗?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通过平移、旋转来设计图案,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

图形与变换 教学设计.

图形与变换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这节内容讲授的是图形的变换和图案的设计两部分内容.首先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案入手引出课题,接着对图形的几种变换: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图形的相似展开回顾与复习,更进一步的让学生理解这几种变换,教学过程中,大多通过活动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多动手进行操作,多画一画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在学习了图形的变换基础上对图案的设计进行复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形的变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在通过解决现实世界的具体问题中,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思考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图案的设计,体会数学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美感. 通过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图形的各种变换. 教学难点: 掌握图形的各种变换.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教具准备: 方格纸、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每逢过年的时候我们都要制作很多很漂亮的剪纸,还有平时我们使物体变大或者变小,知道它们大多数都是怎样变换的吗?今天我们就来接着复习图形的变换. 二、新课 (一)图形的轴对称 教师:“我们学过轴对称图形,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什么?”(对称轴.) 判断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并让学生画一画.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并画对称轴.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画的情况.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个图形有多少条对称轴.特别耍弄清楚: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教师:“我们学过的图形中,还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 教师:“看一看你周围的物体中,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轴对称图形?”在学生回答时,要注意提醒学生说物体的某一面是轴对称图形. (二)平移和旋转 教师:观察下面的图形,体会它们是通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的?

教师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数学说课稿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图形的变换与坐标》,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简单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24章的最后一节内容,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位似的基础上,对位似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二次函数的平移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二次函数平移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点或图形的变换引起的坐标的变化规律,以及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变化引起的图形变换,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轴对称、放大、缩小等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图形上的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其应用价值。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着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 (重点是依据只有掌握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才能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换与坐标的变化。) 教学难点: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的规律。 (难点是依据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规律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及学法上谈谈我的看法。 四、说教法 结合本节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以及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知道下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 五、说学法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 长颈鹿——图形的变化 1教案 河大版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长颈鹿——图形的变化 1 教案河大版 1、学习目标:学习选定工具的使用。 2、能力目标:学会改变图片的大小的方法。掌握复制-粘贴的操作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教学重点:图形的复制过程、移动及改变大小。第3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我们的绘画过程中,有时需要画好多的同样的图形,一个一个的画起来费时费力,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跟我来吧! 二、复制粘贴图形第一步:用选定工具选定一个图形。第二步:在选定区域里单击右键,打开快捷菜单,选择“复制”命令。第三步:在画布的任意处右键单击,打开快捷菜单,选择“粘贴”命令。在画面的左上角出现复制出来的图形。第四步:鼠标指针指向复制的图形。按住左键拖动到适当的位置,并且调整图形的大小。第五步:完成调整后,在图形外的任意处单击。结束操作。选定有两种,一种是矩形选定,另一种是任意选定。任意选定工具比矩形选定工具方便实用,有时选定的图形不是规则的矩形,使用矩形选定要影响其他的图形,这时可以使用任意选定工具沿着图形的边缘轮廓绕一圈,围住的部分被选定。再复

制或移动就可以了。选定一个图形后,按键盘上的delete键,可以删除图形。具体操作:第一步:用取色工具,选取画纸色,并设为背景色。第二步:单击选定工具。第三步:在工具样式区选取“透明”。第四步:拖动鼠标,选定长颈鹿。出现矩形框。第五步:单击“编辑”菜单,单击“复制”。第六步:单击“编辑”菜单,单击“粘贴”。出现复制的图形。第七步:把鼠标指向复制的图像,按住左键移动图像到适当位置。第八步:把鼠标指针移动到四角或边的控点上,指针变为双向箭头,按住鼠标,调整图像大小。第九步:在图像的外部单击鼠标,选定框消失。第4课时上机练习,制作《长颈鹿一家》,注意在适当的时候使用“任意形状的裁剪”。

小学二年级数学图形和变换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图形和变换教案 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用更确凿的、更详尽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以智慧爷爷送礼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认识锐角和钝角以及他们的判断方法,然后通过做角、找角、分角、画角、拼角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具准备:每组一盒画有大小例外的角的卡片、三角板、尺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智慧爷爷托老师带给大家一件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现在就在你们桌上的盒子里,赶快打开来看一看。不过在看之前智慧爷爷还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看过之后各组要把盒子里的东西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行吗?好,开始行动。 1.各小组倒出来后发现是相同的卡片上画着大小例外的角,然后以组试分。 2.小组派代表汇报分的结果。(大凡会分成两类:直角和其 他的角) 3.这些是直角,那么,那些是什么角,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皇宫,来研究有关角的问题。

二、认识锐角和钝角 1.引导学生用刚才分出的第二类角与直角比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点? 2.小组合作比较大小,然后交流比较方法和结果。 3.根据比较结果再次对盒子中的角进行分类,并且展示分的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即锐角与钝角)以及判断标准。 5.鼓励学生说说教室里或生活中哪里还有锐角或钝角。 三、组织活动,巩固认角 1.做角: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做出例外的角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如:采用折角、拼角或做活动角的方式进行练习。) 2.找角: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并分类放入相应的房子里。 师:直角、锐角、钝角都玩累想回家了,可找不到路,于是便找了一些地方藏起来休息,同学们,你愿意帮他们吗?(多媒体课件出示事物图P391题图以及标有三种角的三所房子。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然后利用动态效果从实物 中抽取出学生说的角,分类把角送回家。) 四、画角 1.大家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孩子,这些角为了感谢大家想为自己画一些像送给大家,你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画像呢?能试着把你希望得到的画像画出来吗? 2.学生独立尝试画出自己喜欢的角,并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是哪一类角。

图形与变换_教案教学设计

图形与变换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约3教时 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

《图形的变化》教学案

---------------------------------------------------------------最新资料推荐------------------------------------------------------ 《图形的变化》教学案 《图形的变化》》教学案学科数学学校镇江四中教者班级七(5)课题图形的变化课型探究地点七(5)班时间 2010.12 课程分析: (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新课标》强调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教学,本案例以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基本图形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小组合作探究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学习要注重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世界,观察生活,学会数学交流,会用数学的方式推理,会用数学的观点,思想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问题设计问题: 复杂问题是由简单问题构成的,学会分析复杂问题的形成过程,目的是学会将处理问题的过程简单化 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漂亮的图片,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由一个或几个基本图案经过适当的变化得到的,那么这些变化是什么呢? 2、长方形纸板绕它的一条边旋转 1 周;直角三角尺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 1周; 一枚硬币在桌面上竖直快速旋转.它们分别形成怎样的几何体? 3、下列图形绕轴旋转一周能形成怎样 1 / 6

的几何体? 4、举出生活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 5、沿点划线折叠后形成怎样的图形?请试着画出来 6、两块相同的含30的直角三角尺,将相等的边拼在一起,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图形?并说出名称. 7、你能说出下面图案是怎样形成的吗?(点题)教学构想及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变化,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 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合作交流中进行数学活动,体验共同合作而成功的快乐,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感受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变化教学难点: 探索图形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教学方法: 操作探究法活动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所需设备: 教师事先利用电脑设计好活动二中学生操作用纸,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每人准备剪刀、彩笔、彩笔、长方形纸片若干,并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每组至少有一对大小相同的含 30的直角三角板。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呈现一组图片提问: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做复杂图形的变换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重点: 利用数学语言描述变换的过程及利用平移,旋转。 教学难点: 平移:向什么方向平移,平移几格。 旋转:绕哪个点(不动点)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物都在发生变换。神州七号火箭发射、卫星绕地球旋转、汽车行驶、钟表指针转动……。” “你能说说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吗?” “淘气把它们分成了两类,你知道他是怎样分的吗?” 2、分别说说它们是平移还是旋转。 3、金鱼是怎样变移动的?(平移) 4、下面图形是怎变化的?(旋转)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从哪些方面说?(旋转物体、绕哪个点、旋转方方向、旋转的度数) 二、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板书本节课课题《图形的变换》)。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模型)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出字母ABCD,自己动手摆一摆,进行图形变换,并与同桌思考交流一下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生自己操作,老师指导巡视。)几分钟后找同学回答一下。 生:将第一副图中的A向右平移2格,B向下平移2格,C向上平移2格,D向左平移2

格。 师:这位同学回答很好,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是,不仅要说出它是平移还是旋转,还要说出怎样平移和旋转的,也就是说清楚向什么方向平移,平移几格?哪个点(不动点)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 师: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图还有其他的变化方法吗? 生:可以先旋转再平移,即把图形A绕下面的顶点逆时针旋转90度,再向右平移2格,把图形B绕上面的顶点逆针旋转90度,再向下平移2格,把图形D绕最上面的顶点逆针旋转90度,再向左平移2格,把C绕下面的顶点逆时针旋转90度,再向上平移2格。 师:大家明白他的变换过程吗?这位同学利用数学语言描述变换的过程,既旋转:绕哪个点(不动点)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很好,同学门的方法可真多啊。 在这里老师想找个同学说说在做图形的变换时,怎样才能使你的变换又快又准确。 生:(说自己的方法) 你能用这些好的办法做下面的图形变换吗? 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最初的图形? 汇报 三、小试身手 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得到右图的,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语言叙述为主,动手操作为辅的图形教学新授课,并且课堂内容具有较大难度,特别是对与中差声,因此,要保持学生的良好状态,我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课件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平移和旋转,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复习了平移和旋转;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并做必要的引导,照顾各个

八年级数学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教案

11.2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坐标的方法研究图形的变换,掌握图形在平移过程中各点坐标的变化规律,理解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平移实质上就是点坐标的对应变换; 2.运用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移的点坐标的变化规律进行简单的平移作图.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分析、抽象、归纳等过程,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发现数学与图形的平移、物体的运动等有实际意义的事情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坐标系的变化规律来描述平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的平移过程,探索、归纳出坐标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平移的概念是什么? (2)下象棋时,棋子的移动,什么在变,什么不变?在棋盘上推动棋子是否可以看成图形在平面上的平移?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点的平移与坐标的变化: 2.探究图形的平移与其坐标变化的关系:

(1)左、右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x,y)(x a,y); 原图形上的点(x,y)(x a,y). (2)上、下平移: 原图形上的点(x,y)(x,y b); 原图形上的点(x,y)(x,y b). 3.归纳出平移规律: (1)三角形的平移,是通过三角形任意一点坐标的变化而得到的.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沿横轴平移,图形上每一点的纵坐标不变,而横坐标增减,简记为“左减右加”;沿纵轴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增减,简记为“上加下减”. (3)“左减右加,上加下减”也可这样理解:按x轴(y轴)正方向平移,则横(纵)坐标加上平移的单位数量,按x轴(y轴)负方向平移,则横(纵)坐标减去平移的单位数量. 典例1如图,将三角形ABC先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三角形A1B1C1,写出各顶点变动前后的坐标. [解析]用箭头代表平移,有 A(-2,6)→(4,6)→A1(4,4),B(-4,4)→(2,4)→B1(2,2),C(1,1)→(7,1)→C1(7,-1). 将三角形ABC先向左移动3个单位,再向上移动2个单位,得到三角形A2B2C2,写出三角形A2B2C2的各顶点坐标. [解析]点A2(-5,8),点B2(-7,6),点C(-2,3). 典例2说一说,下列由点A到点B是怎样平移的? (1)A(x,y)→B(x-1,y+2); (2)A(x,y)→B(x+3,y-2); (3)A(x+3,y-2)→B(x,y). [解析](1)将点A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即可得到点B. (2)将点A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即可得到点B. (3)将点A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即可得到点B.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1.点的平移与坐标的变化. 2.图形的平移与其坐标变化的关系.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 教案 第二课时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 一、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6页情境图和做一做及第89页练习二十的第2题。 “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是“数与代数”这一部分的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要求: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二课时,在学习了简单的图形的规律后,本节课用图形和数字来表示一个模式,了解规律中关系的多样化,在“数”和“形”之间建立关系。 核心能力 “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这节课,通过口头描述规律、圈出规律的“核心”、创造规律的过程,理解规律。并理解“数”和“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学习目标 .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发现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

.借助例2的情境图,会根据发现的规律,确定后续图形的排列方式。 学习重点 发现图形和数字排列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会根据发现的规律,确定后续图形的排列方式。 配套资 实施资源:《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名师教学 二、学习设计 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预习课本第86页,说一说图中有什么,思考:它们是怎么排列的。数字与图形之间有规律吗? .练习 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 你能自己画出有规律的图案或写出有规律的一组数吗? 课堂设计 .复习导入 出示图形,下一组是什么图形?为什么? 师:上一节课我们找到了图形的排列规律,这一节课我们要在图形和数字的排列中继续寻找规律。揭示课题。今天

学习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复习,从图形的规律自然的引出图形与数字之间的规律,从而揭示课题。】.交流辨析,探究新知 引导观察,认识规律 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一行排列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 师:接下来继续观察这些数字的排列。 师:数字的排列和图形的排列有什么关系? 活动1:学生观察主题图,在小组中,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中行和第二行的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圈出重复的一组。并小组展示。 师:如果去掉行的图片,你能直接说出第二行数字的排列规律吗? 师:请你继续观察小鸡图和数字的排列有规律吗?有什么样的规律? 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活动2:自己尝试用小棒摆图案,并写出相应的数字。 让学生用小棒摆出图案,说一说摆出的规律,并写出相应的数字规律。小组展示。 活动3:动手画一画,深化规律

图形的变换_教案教学设计

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了解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的过程。(课本第53页的例题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了解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打开书本图案: 师:这些图案好看吗?你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你想学会设计一些图案吗? 2、揭示课题。 师:要想学会设计图案,需要我们了解一个新的知识--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二、演示操作,了解图形变化过程 以第1个图案为例,先让学生观察这个图案,说一说:你能看出这个图案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通过观察,同学间交流得出:整个图案可以分成4部分,各部分图形是相同的。(在图中标出“a”、“b”、“c”、“d”)师:是的,它是由一个图形以过旋转变换得来的,那么,它是如

何旋转变换的呢? 接着,利用电脑课件演示旋转过程。 1、呈现基本图形a。 让学生认一认,整个图案是不是同这个基本图形经旋转变换组合而成的。 师:怎样可以得到图形b呢? 2、呈现第1次旋转后的图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演示课件。 学生观察课件的演示过程,回答图形变换过程: (1)、图形a绕点o旋转; (2)、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3)、旋转90度。 3、呈现第2次旋转后的图案。 师:怎样得到图形c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旋转过程,得到图案。 4、呈现第3次旋转后的图案: 师:怎样得到图形d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演示并让学生看课文,并完成课文中的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图形的旋转过程。)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54页的“说一说”。 第1题,主要是讨论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的问题。 第一、先认真观察图形,看一看各个图案是围绕哪个点进行旋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