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社会学考试复习

城市社会学考试复习

城市社会学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6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30+分)

论述40分

一、名词解释

1.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P45

(1)礼俗社会:以农村为代表的礼俗社会,人们有共同的利益和生活目标,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等自然的社会关系支配一切,大家共同劳动,团结互助,亲密无间,由共同的语言和传统维系在一起,有共同的善恶观念,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2)法理社会:以城市为代表的法理社会,法律和理性支配一切,习俗和情感的作用减弱,人们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彼此冷漠,互不关心。

2.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P46

3.结节性和结节地域P85

城市的结节性是指城市地域中某些地段对人口流动和物质能量交换所产生的聚集作用。

结节地域是指吸引区和结节点的组合。结节点是指具有聚集性能的特殊地段。吸引区是指结节点服务于一个或大或小的区域。

4均质性和均质地域P87

均质性是城市地域在职能分化中保持同质、排斥异质的特性。

均质地域是指在均质性的作用下,城市地域中出现的那些与周围毗邻地域存在明显的职能差别的连续地段。

5社会结构P113

广义而言,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基本要素之间的稳定持久的联系模式。

狭义而言,社会结构是指由社会分化产生的各主要社会地位群体之间相互联系的模式。

6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合理有效地实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的共同活动的群体。P118 7社会分层是对社会阶层和阶层结构的分析研究,是社会学研究中的最重要的传统领域之一。P122

8自由流动和结构性流动P128

自由流动是相对于结构流动而言的,是指个别发生的流动,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地位、职业的变化或地区的移动。

结构性流动是指凡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或由于某项社会发明与创造而引起的相当多的人的流动,包括有组织和无组织的流动。

9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P129

代内流动,指一个人一生中在职业和地位方面的水平的或垂直的流动。

代际流动是两代人之间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的流动,具体操作是通过测量儿子的职业与父亲的职业的异同表示出来的。

10城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P169

城市物质文化是,又称表层的城市文化。是通过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文化,由城市可感知的有形物质实体组成。

城市制度文化。又称中间层的城市文化。是通过城市规范与制度体系现出来的文化形式。城市精神文化,又称深层的城市文化。包括城市的知识、信仰、习惯、法律、道德、习俗以

及作为一个城市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与习惯。

11城市社会问题实质在城市中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失调或冲突现象,又称城市问题。城市社会问题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阻碍城市的协调发展。P188

二、简答题

1.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P20

(1)科学认识城市社会现象:

(2)揭示城市社会发展规律;

(3)理性认识城市社会问题;

(4)科学预测城市社会发展趋势;

2.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实践意义P21

(1)预防和缓解城市社会问题;

(2)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3)科学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

(4)引导积极健康的城市生活方式;

3.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特点P30

(1)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过程;

(2)欧洲城市的发展完成了由“城”到“市”的转变;

(3)城市功能分化;

(4)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4.东西方中世纪城市发展的比较P34

(1)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

(2)从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来看,中国城市是政治中心,主要承担军事行政职能,而西欧城市多是工商业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

(3)城市内部矛盾不同。中国中世纪城市内部矛盾表现为封建社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西欧城市内部矛盾则是工商业者、自由民与封建主之间的矛盾;

(4)城乡关系不同。中国封建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与欧洲中世纪城乡关系的特点不同,如果说欧洲中世纪城市是通过垄断价格、商品交换不等价实现对农村的剥削,那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则是对农村的强取豪夺。

5.现代城市发展的规律P41

(1)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城市同时并存的规律;

(2)城市发展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的规律;

(3)城市和区域相互依存、彼此推动的规律;

(4)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规律;

(5)城市规模与城市容量相适应的规律。

6.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P42

(1)国际化

(2)集群化

(3)分散化

(4)生态化

(5)人本化

(6)知识化

7.沃思具体描述城市的基本特征?P53

(1)人口密度大以及人口在文化和职业方面的差异性导致城市生活中需要正规的控制结构,必须有强化的法律系统和管理系统;

(2)千差万别的人口,是专业化生产的前提,而专业化总是以“特殊利益”为基础形成人类关系的,沃思称这种关系为“社会裂化”

(3)城市在经济力量(如级差地价)和社会过程(如种族、道德差异)两方面力量的作用下导致地域分化,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邻里和街区,沃思把这种将城市划分为许多区域的过程成为“生态专业化”

(4)城市人口的高密度、高流动性和异质性对社会心理有很大影响。

8.城市环境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P67

(1)尺度最小,所有的场所都可步行抵达,社区的人们彼此容易相识;

(2)要有适当尺度的公共场所,以便人们又机会参与更大范围的公共性活动,或表达或维护他们的社群利益;

(3)街区的格局应该是混合型的,以满足居民的购物、娱乐、学习、交往、接受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

(4)居住与工作机会应保持合理比例;

(5)要创造有利于人们直接交往的人文环境;

(6)要有鲜明特色的街区建筑。

9.结节点形成的四种情况?P86

(1)由城市生长核发展而成;

(2)由某些地理位置的特殊效应吸引而成;

(3)由大型公用设施派生而成;

(4)居民小区的认为布点。

10.结节运动与均质运动的关系?P87

11.我国城市家庭结构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变化特征)?P116

(1)家庭规模正在不断小型化;

(2)家庭类型也日益核心化,三口之家和二人世界成为家庭的主体形式;

(3)家庭形式更为丰富,单亲家庭、无子女家庭、非婚家庭等形式渐趋增多

1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社会组织发生巨大变化,主要表现的方面?P121

(1)单位的社会职能逐步弱化;

(2)新型城市社会组织和机构迅速发展;

(3)社区功能得到强化与完善;

13.转型期的城市社会分层的四个特点?P126

(1)城市社会分层的层次非常丰富;

(2)社会阶层结构发展失衡;

(3)各阶层关系紧张;

(4)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活动越来越活跃

14.中国城市中间阶层的基本特征?P127

(1)职业构成以各种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各级政治和经济管理人员为主要成分;

(2)他们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待遇,一般明显优于体力劳动者,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拥有对劳动过程的直接控制权;

(3)他们的政治态度、生活方式、个人素养、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观念与普通体力劳动者有着明显区别,并且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意识形态;

(4)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并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拥有一定发言权和影响力。15.转型期我国城市代际流动的六大特点?P131

(1)城镇范围内代际流动的比率相当高,传统上的“子承父业”有了极大的改变,高达60%~70&的人从事着与父辈不同的职业;

(2)城市中流动总趋势呈向上流动,即从事脑力型职业的人数比重越来越大,而从事体力型职业的人数比重越来越小;

(3)各社会阶层在社会流动上各有其特征;

(4)工人阶层的流动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代际间的世袭率很高,而流入率很低;

(5)各阶层子代的流动机会是不平等的;

(6)流动中出现无序和越轨。

16.城市文化的特殊属性体现在?P168

(1)相对乡村文化而言,城市文化具有集聚性;

(2)相对乡村文化而言,城市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

(3)相对乡村文化而言,城市文化具有辐射性;

(4)相对乡村文化而言,城市文化具有世俗化的特征。

17.城市社会问题的治理原则?P191

(1)整体性原则;

(2)协调性原则;

(3)特殊性原则

三、论述题(材料分析类型,四选二,加上自己的理解与观点。)

四个话题:

城中村,二代民工,贫富差距,住房。

判断标准:(写在论述题最前面)

1:现象对社会上的人造成的影响;

2:现象是社会上的人不希望发生的,与常规不符;

3:现象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控制改正的。

城市社会学复习要点

城市社会学复习 第一章城市社会学概述 1、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城市社会问题;(2)主要以城市结构、城市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或者以都市的区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和社会发展规律等为主要研究对象;(3)城市中的个人、城市中的文化、城市的社会体系。 综合观点:我们把城市社会的构成与发展规律作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1)城市社会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规律;(2)城市环境;(3)城市的社会结构;(4)城市社会组织;(5)城市生活方式;(6)城市社会心理;(7)城市问题 3、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1)基本的研究程序:选题—研究问题明确化—确定研究目的—研究前的准备—设计研究方案—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2)城市社会学收集资料的方法:①访谈法;②问卷法;③社会观察法;④社会实验法;⑤社会调查方法;⑥社会调查资料的整理;⑦资料分析方法 第二章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 1、不同学科对城市的界定 2、城市的基本特性 基本特性有三个:①空间上人口等的密集型(空间聚集性):根本属性之一; ②经济上的非农业性:经济特性;③构成上的异质性(多样性或流动性):社会属性 3、我国城市的界定 (1)“城镇”是指在中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域的基础上,经该规定划分的区域。城镇

又包括“城区”和“镇区”; (2)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中,经本规定划定的区域。 4、城市起源的主要学说书P3 (1)防御说(军事城堡说):韦伯;(2)社会分工说(柴尔德的农业剩余产品说):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3)集市说:雅各布斯威尼斯;(4)地利说;(5)大型灌溉设施说:卡尔·魏特夫;(6)宗教中心说:斯乔伯格 5、城市产生的因素(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变化是城市产生的基础; 2、宗教仪式中心是城市形成的人口聚集和精神条件; 3、人口聚集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成为城市产生的社会条件 6、早期城市的产生(几个早期城市的位置和时间) (1)两河流域——苏美尔城市的出现,距今约6000年;(2)埃及尼罗河流域城市:公元前3000 年左右,白城、底比斯、阿克顿;(3)印度河流域城市:公元前2500年,哈拉帕古城;(4)长江、黄河流域城市:澧县的城头山城址、登封王城岗古城堡遗址、平粮台城址、内蒙古中南部;(5)中美洲文明---墨西哥湾:①蒙特阿尔万城:距今2500年;②特奥蒂瓦坎文化:公元前1 世纪—公元8 世纪 第二节欧洲城市的发展 1、城市化 城市化(urbanization) 是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市化水平指标: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总人口 2、古希腊城邦 建起雅典、斯巴达、科林斯等城市 特点:①居民分散于各城邦国家;②城市人口规模200-20000人;③许多城市联盟出现;④四周是海,所以一般不建城墙;⑤阶级和阶层、公民与非公民(妇女、儿童、外来人、奴隶) 3、古罗马城市的特点 (1)城市多:2世纪开始城市遍布整个欧洲 (2)人口规模大:到3世纪城市人口规模达100万 (3)城市等级设计:以罗马为中心 (4)建立道路系统:320条道路网络,总长达8万公里,为罗马征服和统治和为基督教传

城市社会学期末复习修订版本

城市社会学课程题库 考试说明: 考试题型:(1)多项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 (2)判断题50题,每题1分,共50分 考试形式:机考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多项选择题 1 1、在韦伯看来,完全城市应该具有()的功能。 A B C D E A.贸易 B.军事 C.法律 D.社交 E.政治 12、关于芝加哥学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A.创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学系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研究中心,成为了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基地 C.以帕克为代表的第二代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所创立的城市人类生态学理论才真正 代表了芝加哥城市社会学派理论 D.在新城市社会学理论出现以前,人类生态学基本上统治着城市社会学研究,是主 流的社会学理论和研究范式 E.由美国社会学家J.沃顿所提出 1 3、下列关于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表述正确的是: A B C A.在伯吉斯看来,每个城市都有它的生态布局,这个布局是按照同心圆的格局组织 起来的 B.中心商业区是最内核的地带 C.过渡带带是由许多商业和轻工制造业以及主要由平民、移民和游民组成的居住区 D.过渡区的外围是中层郊区,也成为高级住宅区 E.第四圈居住的是内层郊区,是蓝领中产姐姐居住区或成为工人住宅区 F.第五圈成为往返区,是外层郊区和城乡结合部 1 4、问卷的结构往往包括: A B C D E A.封面信 B.指导语 C.问题 D.答案 E.编码

1 5、实地研究通常采取的方式包括: A B D E A.观察法 B.文献法 C.访谈法 D.问询法 E.跟踪法 2 6、郊区化是指由大城市中心区(),促使人口、产业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一种离心分散化的现象。 A B C D A.地租昂贵 B.人口稠密 C.交通拥堵 D.环境恶劣 E.就业难 2 7、边缘城市的特征主要包括: A B C D A.建筑低层 B.低密度 C.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专业化产业结构 D.人口的多样化、隔离化 E.行政上有主体、空间上有界限 2 8、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 B C D E A.人口增长过快对于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带来较大压力 B.城市人口素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C.城市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 D.城市人口流动加速 E.城乡就业矛盾突出 4 9、农村社区主要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A B C D E A.传统主义 B.仪式主义 C.持续教育 D.单一的标准化和可预期性的社会角色 E.民俗和民德是行为依据 4 10、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一书中描述的中国农村社会的特征包括: A B C D A.礼治秩序

城市社会学考试重点

城市社会学研究对象:①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生态系统,这种观点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强调研究城市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②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社会问题,如城市人口膨胀、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紧张、污染严重等,研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及解决方法;③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化,研究城市化的时空进程、表现形式、内容和动力机制;④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生活方式,研究城市生活方式的特点、起源于变迁以及传播和扩展;⑤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社会关系,主要研究城市生活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城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各种群体生活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研究内容:城市社会学主要是对城市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区位的生态分布、城市社区的结构与功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城市化以及城市社会的组织、管理和规划等城市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 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学的关系:首先,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载体有共同性,都是城市,这样势必导致一些城市现象和问题成为两个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如对城市化的关注、对城市人口结构的关注、对城市社会阶层划分的关注以及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等问题的关注等,是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社会学有较多的共同语言,他们实际上都可视为城市学的分学科,亲缘关系较近;其次,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新的社会问题出现,一个合格的城市规划必须要反映出这些新的社会问题及其空间表现,并在规划中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案,规划是要有“规划当随时代”的意识,因此,规划是有必要了解一些城市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并在规划中加以运用,及时地关注新的社会问题;第三,在城市规划实践中,“理

城市社会学复习资料

1.个人、社会身份、社会角色的社会学概念,机械团结、社会学 个人:是社会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在社会关系中的共性和特殊性基础上的个体差异。社会身份:是个人的社会存在形式。 社会角色:是指由人们所处的特定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的规范系列和行为模式。 机械团结:机械团结存在于不发达社会和古代社会,它是建立在社会中个人之间的相同性或相似性即同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 社会学: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它诞生之初以研究人类社会的起源、组织、风俗习惯为主,后逐渐转变为研究社会发展和社会中的团体行为。 2.个人社会化的内涵、四种关系网络的概念、群体社会成员互动 个人社会化的内涵: 个人社会化是“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个人社会化是人的终身转化;个人社会化是双向转化的过程。 四种关系网络: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起点,是社会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关系;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如一个职员与公司的关系;群体与群体的关系,它更集中地体现了社会关系的基本倾向;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这是高层次、大范围的社会关系,如失业现象与犯罪现象的关系。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人与人, 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传播而 发生的相互依赖的社会交往 活动。对于个人最重要的是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人际 关系。社会互动的涵义包含以 下几个内容。 一、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 个人以上的人之间。 二、人与人之间发生依赖关 系。在公交车上的人没有互 动,但当发生交流时才有互 动。 三、以信息传播为基础。 四、互动可以通过媒介传播。 五、社会总是在特定的条件下 进行。同一行为在不同的场 合,具有不同的意义。 六、互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邻里的概念、特殊性、社会 功能 (1)邻里:驻地毗连的人们 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有着显 著的认同感和感情联系,由此 构成相对独立地小群体,即形 成邻里。 (2)邻里的特殊性:地缘性, 情感性,非正式性 (3)邻里的社会功能:相互 支持的功能,社会化的功能, 社会控制的功能,交流的功能 4.社区的概念、构成要素、特 点、效率、社区研究的三个阶 段 (1)社区:是指在同一个地 区内共同生活的有机组织群 体。 (2)构成要素:①地域要素 ②人口要素③文化制度和生 活方式④结构要素⑤社会心 理要素 (3)特点: ①人口集中,人口密度大。② 经济活动复杂,商品经济发 达。 ③社会结构复杂,社会流动性 大。④社会生活设施完备,精 神文化生活丰富。 ⑤社会生活节奏快,社会文化 变迁速度快。 (4)效率: ①居住效率:社区内建成区的 单位面积上居住人口数量的 多少。 ②生态效率:居民在活动中利 用生态的情况。 ③运行效率:社区内承载和处 理包括人流、物流、信息流等 各种社区流的能力及单位时 间内社区流的流动量。④积累 效率 (5)社区研究的三个阶段: 阶段一:1915年以前以常规向 善论为主题,集中研究贫民的 生活状况和社会问题。 阶段二:1915-1929研究重点 为描述和分析社区生活。 阶段三:1929-1940研究重点 为以理论为主的科学分析。 5.现代社区研究的三个方向、 社区的静态系统构成 (1)现代社区研究的方向: 方向一:针对社区结构和社区 动态的本质内容研究。 方向二:把社区作为自变量或 因变量研究相关影响。 方向三:选择社区生活的某些 侧面进行研究。 (2)社区的静态系统构成: ①社区人口:人口数量、迁移、 人口构成(性别、年龄、职业、 婚姻、文化构成) ②.社区组织: A组织分类:经济组织、政治 组织、整合组织、模式维持组 织; B社区组织的体系:垂直式、 水平式 C社区的组织管理:家长制、 科层制、系统管理模式 6.社区组织的分类、组织、管 理模式 (1)社区组织的分类:根据 构成要素特性和成员关系的 不同,可以将社区组织划分为 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根据组织 功能的不同,将社区组织分为 四类:①经济组织②政治组织 ③整合组织④模式维持组织; 从组织的利益分配类型出发, 分为互利组织、工商组织、服 务组织和公益组织;按照权威 类型,分为强制性组织、功利 组织和规范组织;我国常见的 组织分类一般为经济组织、政 治组织、教科文组织、宗教组 织、群众组织。 (2)社区组织的组织:经济 组织、政治组织、整合组织、 模式维持组织 (3)社区组织的管理模式: 家长制管理模式、科层制管理 模式、系统管理模式。 7.社区文化的定义、构成、变 迁 (1)社区文化的定义: ①我国社会学家吴文藻认为: 社区文化可以说是某一社区 内的居民所形成的生活方式, 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应付环 境——物质的、象征的、社会 的和精神的——的总成绩; ②英国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 斯基认为:从功能的角度考 察,社区文化应包括经济、教 育、政治、法律与秩序、知识、 巫术、艺术及娱乐八方面; ③美国社会学家桑德斯则认 为:社区文化存在于语言文 字、公共象征、知识信仰、价 值体系及有关行为程序中的 惯例、规划和特定方式当中。

城市社会学复习资料

选择题2分*20 多选题2分*5 名词解释3分*4 简答题5分*4 论述题9分*2 第一章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城市生态系统以帕克、伯吉斯和麦肯齐为代表人物的芝加哥学派开创了城市社会学的先河 2.城市社会问题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犯罪率上升;涂尔干开创了城市社会问题研究的先河 3.城市化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区域逐渐演化为城市区域的过程 4.城市生活方式研究重点:城市生活方式的起源、形成与变迁、城市生活方式的特征、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与辐射 5.城市社会关系是指在城市生活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城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各种群体生活的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关系。 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课题: 1.城市发展研究对城市发展的研究可以分为两条主线:一是对城市发展史的研究;二是对城市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研究; 2.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是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的共同研究领域 3.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 4.城市社会结构研究:社会结构是社会学研究社会的基本范畴,也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居民、城市社会组织、城市社区、城市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方面的研究。 5.城市化研究:城市化是当前世界的一种普通趋势和潮流; 6.城市文化研究城市文化是城市形象的灵魂所在,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标志; 7.城市社会问题研究:人口问题、住宅问题、劳动就业问题、犯罪问题、公共安全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贫困问题、教育问题、性别问题等等。 8.城市规划研究9.城市管理研究 早期城市社会学研究(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代表人物主要有滕尼斯、涂尔干、西美尔、韦伯等 1)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出版了代表作《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法国社会学家涂 尔干1893年《社会分工论》,分别以“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来描述农村和城市的特征;西美尔着重研究城市的社会心理,从分析城市生活入手揭示了城市与农村的差别以及导致这些差别的原因;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研究了欧洲、中东、印度和中国的城市史,《论城市》,提出“完全的城市社区”的定义,主张全面具体的研究城市。(滕尼斯、涂尔干、韦伯:社会结构;西美尔:社会心理) 2)城市社会学创立:美国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 罗伯特·帕克:第一次指出可以把城市看做“一种有机体”和“一种心理物理过程”,提出借鉴人类学方法研究当代城市生活,帕克阐明了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指导纲领,即通过对城市具体组织、各种职业和城市文化来研究城市生活。 伯吉斯:揭示了城市内部空间的“同心圆”假说,并启发后来的研究; 麦肯齐:在帕克创立的人类生态学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城市社会变迁的各种过程,提出“生态过程论”; 沃斯:分析总结了以前城市社会学家的理论和观点,研究了社会学家积累的大量描述城市现象的材料,建构了系统的城市社会学理论。 芝加哥学派吧人类对城市的理论研究提高到了学科化的水平,经过芝加哥学派对城市理

城市社会学复习题课后练习题

3.城市生态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体系。(P22) 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统计资料与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 对比研究与定位研究结合 数理模型分析 新技术应用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 4.近代中国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P17) 工业城市与传统城市并存的二元结构 城市发展具有浓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 城市发展不平衡 城市发展畸形 5.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P42 (1)国际化(2)集群化(3)分散化(4)生态化(5)人本化(6)知识化 6、如何理解列斐伏尔所谓“空间是被生产出来的”的观点? 列斐伏尔是城市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空间的生产》认为城市发展过程和其他生产过程一样,都是资本主义体系的产物,他将一直以来人们关注空间中事物的生产,转向“空间本身的生产”。(2分) 列斐伏尔断言“空间是社会的产物”,“空间从来就不是空洞的,他总蕴含着某种意义”。(其一,物理的自然空间正在消失,自然只被视为质料,不同的社会制度的生产力已经用它来塑造各自特定的空间;其二,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会生产出它自身的空间;其三,理论复制了空间生产的过程;其四,如果空间是被生产的,如果有一个生产过程,我们就涉及到“历史”。 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的另一个重点关乎空间与国家的关系。他确信在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国家政治权利主导一切。(1分)他还用“抽象空间”与“社会空间”一对概念说明空间问题上资本、国家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并认为抽象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冲突是社会的基本矛盾。(1分)关于空间与行为的关系,列斐伏尔相信这是一个双重过程:空间塑造与影响行为,空间又是行为 建构的结果,因为人们会改变空间以适应他们自己的需要。 7、根据新城市主义的观点,空间尺度与社会交往是怎样的关系?答:新城市主义是建筑与规划之间中主张复兴传统社区空间格局的运动。 城市环境的设计要满足一下要求:a、尺度要小,所有场所都可步行抵达;b、要有适当尺度的公共场所,以便人们有机会参与更大范围内的公共性活动或表达和维护他们的社群利益;c、社区的格局是混合型的,以便满足居民的购物、娱乐、学习、交往、接受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需要;d、居民与工作机会应该保持合理比例,原则上愿意工作的居民可得到的工作岗位在比例上是平衡的;e、创造有利于人们直接交往的人文环境;f、要有鲜明的街区建筑。所有的设计理念都指向促进日常际遇、人际交往、社群互动的目标,指向有助于培育和发挥社会沟通网络和社区归属感。 8、简述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的异同。 答:它们是传统城市地域结构理论。 同心圆理论: 是伯吉斯通过对美国芝加哥的研究总结出城市社会人口流动对城市分异的五种作用力:向心、专门化、分离、离心、向心型离心。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区是按同心圆状配置的,围绕城市中心,形成许多环带。这些环带是:中心商业区,位于城市中y,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是民生活和公共活动的集中点,是城市的中枢;过渡带,围绕城市商业区形成城市的过渡带;工人住宅区,居住环境优于第二层中产

城市社会学考试重点

1、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社会整体,包括: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化、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社会关系等。 2、城市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是人类群体生活与都市环境的关系,具体归纳为四个相关联的板块:1)关于城市居民或城市人的研究;2)关于城市社区研究;3)关于城市社会体系研究;4)关于城市社会发展研究。其方向是围绕人类群体生活与都市环境的关系:1)人类群体生活与都市环境的关系在空间结构上的展现,焦点是在变迁着的城市环境下,群体、组织的区位结构问题;2)人类群体生活与都市环境的关系在社会结构上的展现,焦点是在变迁着的城市环境下,邻里、种族、阶级等人类群体的结合和冲突。 3、初级群体:由面对面的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 基本特征:1)成员有限 2)在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中自然形成的。所谓自然形成是说不是靠外力有目的的组织。3)成员之间具有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4)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5)成员难以替代。6)群体整合程度高。个别成员的偏离、背叛,会招致严厉的制裁。7)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的手段。主要依靠习惯、风俗、伦理道德、群体意识等给正式的手段来控制、维持。 形成条件:1)交往各方社会地位之间的差异较小;2)互动持续久,接触时间长;3)交往各方活动空间相近。 功能:1)承担着人的社会化任务;2)满足人们的感情需要;3)维持社会的稳。 积极意义:1)初级群体的衰弱,使人们得以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地组织起来,促进分工和协作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程度的整合,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有效地从事各项活动。 2)初级群体的衰弱,扩大了个人生活空间,增加了社会的有机联系。 3)初级社会群体的衰弱和社会组织的发展,使人与人的交往,更多地依靠正式的规章制度,降低了私人关系和感情联系的原则,更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 消极意义:1)人们感情需求的难度加大,增加了初级群体的不安定因素。现代社会,社会组织为成员提供成就需要的同时,却难以保证成员感情需要的满足。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又使个人更需要有力的感情寄托。而人际关系的冷漠、疏远,又严重影响了人们的

城市社会学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1.在古代城市发展进程中,什么样城邦体现着崇高精神生活和市民民主政治 古希腊 2.城市化是什么的产物 工业化 3.城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适宜的生态条件,复杂的社会结构(基本的劳动 分工和权力等级)和什么的结合。 粮食过剩与交换 4.社区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一定数量的社区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一定类 型的社区活动、一定规模的社区设施和什么 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 5.城市贫困问题的主要成因有哪些? A.社会结构的变迁 B.经济体制的不合理 C.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活跃 6.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主要有:城市文化的有效供给不足、城市社会成员缺乏参与、城市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合理和什么 ? 缺乏合理有效的城市文化的建设管理机制 7.我国城市管理特征有哪些 系统特征、依法特征、动态或适应 8.城市文化融合具体表现为文化分化、文化整合和什么三个过程 文化适应 9.戴维?哈威认为资本的运动过程有哪些 第四循环“投资改善环境” 10.城市生态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城市人口膨胀、城市气候特殊化、城市供水紧张和什么 城市热岛现象普遍 11.近代中国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 被动性、不稳定性、不充分性、挪后性

12.传统人文区位学派主要是研究城市土地的利用情况,代表理论有哪些 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 13.简述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认识城市发展的规律;加速城市现代化可持续化发展;解决城市社会问题;进行城市规划与管理 14.国内外关于城市社会分层结构机制的争论主要是围绕什么? 技术理性、政治权力 15.地域分化主要有哪几大区 中心事务区、中心商务区、工业区、居住区 16.城市化的内驱动力包括 农业、工业、第三产业 17.试述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 发展生产经济师生态城市建设的中心任务 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条件 解决城市问题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长久之论 培育生态文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18.城市文化内含四个层次 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生活或行为层、心理观念文化层 19.论述中国转型期间社会组织的特点。 城市社会分层的层次非常丰富 社会阶层的结构发展失衡失序 各阶层之间的关系紧张 不同阶层之间的社会流动越来越活跃 20.城市社会问题的特点 普遍性和变异性、复合性和周期性、破坏性和集群性 21.家庭结构 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22.古希腊城邦 以古希腊为中心建立的独立的主权国家,规模小,实行的是直接的民主制度,是各城邦所体现出来的同意的制度和文明。 23.城市病 由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的城市各种要素之间关系严重失调的现象,而且被大多数人公认为消极的必须进行解决的问题。 24.逆城市化 是城市化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发生的人口反向流动向郊区迁移。 25.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中最早的分支学科之一。 26.按社会流动的方向参照基点和原因,社会流动可相应的划分三种类型:a、垂

城市社会学课后复习题

一、绪论 1、什么是城市社会学? (1)定义1:城市社会学是用社会学的理念、理论、方法和观点来分析、研究城市和城市社会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社会学中最早产生的学科之一。(孙明洁) (2)定义2:城市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城市社会整体出发,以城市社会的构成与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个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唐忠新) 2、城市社会学有哪些传统的研究领域? 城市社会学有自成体系的概念、范畴、理论体系以及系统的方法。以城市整体为研究对象,按照其系统构成和发展过程来组织其内容体系。 这意味着城市社会学的理论体系从横的方向看是系统的,需要探讨城市社会的结构和功能;从纵的方向看是动态的,需要研究城市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从系统的角度看,城市社会结构包括区位结构、生态结构、社会(人口、经济、产业)结构、文化结构、社会心理结构。 从动态角度看,应研究城市起源与演变、城市化、城市社会问题、城市规划与管理等。 3、梳理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发展脉络. (1)传统城市社会学理论:①人类生态学派,包括古典人类生态学、新正统生态学、文化生态学,研究重点是城市中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城市生态的变化,探寻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②社区学派,包括城市性理论、社区权力研究、城市社会网研究,研究重点在城市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③结构-功能学派,包括体系论、互动论、冲突论,研究重点重点是社会的要素、城市结构、子系统功能和整体功能。 (2)新城市社会学理论(上世纪70年代产生):①法国-卡斯泰尔-马克思主义学派(消费社会学);②美国-哈维-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③英国-帕尔-韦伯学派,包括住房阶级理论、城市经理人理论。特点是猛烈抨击人文生态学,认为传统城市社会学提出的城市通过竞争与演替而自动达致社会平衡的观点,无法解释欧美社会普遍出现的城市骚乱;城市社会并非日益整合、有序,而是阶级冲突和种族不平等日益严重。展开一场政府的城市政策究竟服务于谁的利益的争论。研究兴趣是资本主义的作用、国际经济秩序对城市建设的影响、财富的积累与权力的集中、社会阶级关系与国家管理职能等。 (3)全球城市研究,包括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重点研究城市中人

城市社会学期末考试试题

城市社会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城市化是指什么?城市化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有哪些影响?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地区,并在城市化过程中产 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化。城市化的发展对社会方面的影响包括:社会关系的变迁,家庭结构的改变,思维方式的转变,价值观的转变等;对经济方面的影响包括:劳动力市场的变动,产业结构的转型, 资源利用和环境压力的增加;对环境方面的影响包括:大规模的土地 开发,自然资源的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2. 城市贫困是什么?城市贫困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城市贫 困问题? 城市贫困是指在城市地区存在的一定比例人口因经济、社会等原因 未能满足基本生计需要的现象。城市贫困的形成原因包括:就业机会 的不足,收入差距的扩大,教育和医疗资源的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 完善等。解决城市贫困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加强就业培训 和职业技能培训,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加强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等。 3.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说明其中一个 方法的应用。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城市社会结构、城市社会关系和城市社 会变迁等。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观察、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分

析等。以访谈调查为例,研究者可以通过采访城市居民了解他们的生 活方式、社交圈子、居住环境等,以了解城市社会发展的一些特点和 规律。 二、论述题(30分) 城市社会学对城市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请结合实例进行论述。 城市社会学对城市发展具有多重重要意义。首先,城市社会学研究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市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城市 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例如,通过研究城市居民的社交圈子和交往方式,可以得出城市社会发展趋势的结论,指导城市规划和社会政策制定。 其次,城市社会学研究可以揭示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 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参考。例如,通过研究城市贫困问题的形成原因和 发展趋势,可以提出相应的扶贫措施和政策建议,促进城市贫困问题 的解决。 此外,城市社会学研究可以促进城市社会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通过 研究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文化活动和价值观念等,可以促进城市社 区的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城市社会学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城市规划、社会政策制定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案例分析题(40分) 请以一座你熟悉的城市为例,分析该城市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并对该城市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进行评估和建议。

城市社会学复习大纲

城市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 1、城市 城市是城市社会学最基本的概念。城市是大量异质性居民聚居、以非农业职业为主、具有综合功能的社会共同体。 2、城市群 城市群是在特定区域内集聚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3、里坊制 所谓“里”,即无论内城外城的居住区都按照一平方里的面积划分为一个整齐的居住单元,每个里都只有一条通道与外部连接,设一处里门,专人把守,平民住宅的门只能开向这个通道,只有达到一定阶层的人家才允许门开向大街(类似“甲”、“由”字)。 4、城市公共空间 (1)城市空间角度: 城市公共空间是属于城市的外部空间,即室外的、位于建筑之间的空间,同时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是承

载城市公共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 (2)功能活动角度: 从功能与内涵角度来划分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城市公共生活职能和内容的场所就是公共空间,它既可能是室外的(如公园),也可能是室内的(如茶馆)。 5、门禁社区 弗兰纳根对美国郊区的“门禁社区”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它是居住联合体的一种类型,它在通往社区的道路上设置大门;限制进入口数量;社区四周建起围墙和篱笆;雇佣私有的保安,使用摄像头和红外线探测器等。 6、城市化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逐步演变成城市地区、城市生活方式不断普及的过程。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7、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层次需要而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网络社区。虚拟社区涉及的主体主要包括社区的业主、居住社区的开发商、社区物业管理部门以及网站管理者等。

11《城市社会学》网上考试题库及答案华中师范大学

11《城市社会学》网上考试题库及答案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社会学》网上考试试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选题 1.芝加哥学派认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城市生态系统 B.城市文化系统 C.城市经济系统 D.城市政治系统 【答案】:A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课题?() A.城市流动人口问题 B.城市效益问题 C.世界城市问题 D.城市中心作用问题 【答案】:C 3.城市社会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它建立在经验和()的基础上。A.历史 B.事实 C.数据 D.经验 【答案】:B 4.公认的城市社会学创始人是()。 A.韦伯和沃思 B.齐美尔和帕克 C.迪尔凯姆和韦伯 D.帕克和沃思 【答案】:D 5.社会学收集资料的四种方法,以下何种正确?()

A.问卷法、推理法、观察法、访谈法 B.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 C.访谈法、推理法、文件法、考证法 D.访谈法、观察法、推理法、考证法 【答案】:B 6.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文献法和()。A.分析法 B.演绎法 C.问卷法 D.比较法 【答案】:C 7.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城市与城市社会 B.城市居民 C.城市人口 D.城市发展 【答案】:A 8.首先提出“社会学”一词的是()。 A.孔德 B.斯宾塞 C.韦伯 D.马克思 【答案】:A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课题的有()。 A.城市流动人口问题 B.城市现代化问题 C.城市环境问题 D.城乡关系问题 E.城市管理问题

【答案】:A、B、C、D、E 2.城市社会学收集资料的方法有()。 A.问卷法 B.景观分析方法 C.城市填图方法 D.观察法 E.网络法 【答案】:A、D 3.城市社会学有哪些研究意义?() A.把握城市发展规律 B.解决城市社会问题 C.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 D.加速城市现代化进程 E.推动城市小型化发展 【答案】:A、B、C、D 4.下面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论述,正确的是()。 A.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某一特殊领域之中 B.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并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之中 C.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由各种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社会之中D.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社会学就是对社会的研究,是关于社会的学问 E.社会学主要研究人本身 【答案】:C、D 4.下列选项中,属于城市社会学调查方法的是()。 A.抽样调查 B.全面调查 C.典型调查 D.访谈调查 E.观察调查

《城市社会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城市社会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城市生态系统 2.生活方式 3.经验、事实 4.法理社会 5.适应城市 6.城市研究中心 7.防御说、私有制说、阶级说、集市说、地利说 8.阳城 9.行会组织 10.长安 11.城市 12.城市地域 13.库利 14.工业布局理论 15.房租、扇形理论 16.生产力、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17.霍曼斯、布劳、蒂鲍特、凯利 18.开放性、流动性、流动性、复杂性、异质性 19.霍夫曼系数 20.集中型、扩散型 21.发生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22.附属型阶段、半独立型阶段、独立型阶段 23.经济型、旅游型、公务型、探访型 24.人口构成、产业结构、家庭构成、生活方式 25.综合性、地区性、预见性、社会性 26.雅典宪章 27.自然、文化、社会组织 28.物、人 29.市长——议会制、市委员会制、市经理制 30.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二、简答题: 1.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课题是什么? 答:中国城市化问题,城市流动人口问题,城市效益问题,城市中下作用问题,城市现代化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生活方式问题,城乡关系问题,城市社会发展指标问题,城市管理问题。

2.当代西方城市社会学有哪些流派? 答:市场化学派,亚社会学派,生存学派,生态综合体学派,经济学派,环境学派,技术学派,价值取向学派,社会权利学派。 3.早期城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规模,人类早期城市有比过去各种聚落更多,更密集的人口;出现了非农人口;农业剩余产品的征收;有象征意义的公共建筑;已有文学和数学;产生应用科学;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雕塑艺术;远距离贸易;居民角色地缘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 4.我国封建社会城市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城市发展由北向南移动;城市行政职能突出;全国自上而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城市系统;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以封建统治为依托。 5.现在城市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答: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城市同时并存的规律;城市有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由封闭到开放的规律;城市和区域相互依存、彼此推动的规律;城市与乡村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规律;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承载能力、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规律。 6.简述城市社会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制约机制。 答:城市社会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制约机制是:城市中各种社会群体、阶层利益的实现程度及协调状况制约着人们的社会行为;人们社会行为的状态制约着各种社会组织的活动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社会组织活动状况及其关系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7.我国城市在业人口的职业结构特点是什么? 答:体力劳动者多,脑力劳动者少。农业劳动者比重不低,占有相当多比例。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偏低。如果将我国城市在业人口的职业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农林牧渔劳动者比重较低,生产性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比重较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则体力劳动者比例太大,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偏低。 8.如何理解城市化的含义。 答:城市化是指人口、地域、社会经济关系、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自然历史过程。我们认为城市化是一个过程,它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城市化的过程中本身就包含着这个过程所达到的任何结果。事实上,城市化就是农村性状态向城市性转变的过程。城市化不仅仅是指对某种城市性状态的静态描述,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城市本身的发展及城市现代化也属于城市化的总过程,是城市化过程的扩展源。我们强调城市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在于承认城市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人们既没有能力阻挡它前进,也没有能力人为地使它超越必经的各个阶段。 9.发达城市国家的特点是什么? 答: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历史前提是发生的商品经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原动力是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都经历了一个由集中到分散的过程

城市社会学模拟题

城市社会学模拟题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实际发展进程的规律,一个国家人均GDP处于500美元至()美元的发展阶段,是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高发时期。 A、1000 B、2000 C、3000 D、5000 正确答案:C 2、新城市社会学理论是1981年由美国社会学家()所提出的。 A、拉约尔 B、帕克 C、韦伯 D、纽曼 正确答案:B 3、同心圆模式的第二圈为()。 A、由许多商业和轻工制造业以及主要由平民、移民和游民组成的居住区 B、中产阶层居住带 C、中心商业区 D、中产阶级居住带 正确答案:A 4、信息化给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包括: A、使事故得以扩散的途径增多,危机的传播速度大大提高 B、给危机的救治带来极大的挑战 C、影响的范围更加扩大 D、人与人之间的依赖性增强 正确答案:D 5、城市营销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世纪的英国。 A、14 B、13 C、12 D、15 正确答案:A 6、()的《济贫法》和德国的《汉堡福利制度》使得社会救助工作制度

化、科学化,开启了以社会救助为目标的社区建设。 A、挪威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正确答案:C 7、()年2月,民政部成立,内设城市福利局,负责政府直接承担的城市社会福利事务,包括社会福利设施、社会福利工厂、社区福利服务。 A、1995 B、1978 C、1949 D、1980 正确答案:B 8、美国的城市化开始于19世纪中后期,到()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A、19世纪初期 B、20世纪初期 C、19世纪末期 D、19世纪中期 正确答案:B 9、美国城市的郊区化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社会生活被侵蚀 B、阶层分化隔离 C、城市公共服务滞后 D、城市结构瓦解 正确答案:C 10、世界上的城市是千差万别的,根本的差别就在于()的不同。 A、城市文化 B、城市管理体制 C、城市风景 D、城市建筑 正确答案:A 11、从实践来看,我国目前的社区建设大多以基层()作为操作单位。 A、整体社区 B、局部社区

城市社会学习题含答案

城市社会学习题含答案 一、多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城市社会福利的内容主要包括 A、满足社会共同生活需要的服务体系 B、针对外来人口的社会福利体系 C、针对特殊困难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D、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体系 E、针对军人家属的设置福利体系 正确答案:ACD 2、实地研究通常采取的方式包括 A、跟踪法 B、访谈法 C、观察法 D、问询法 E、文献法 正确答案:ACDE 3、文化融合的过程包括 A、整合 B、筛选 C、建设 D、接触 E、撞击 正确答案:ABDE 4、我国城市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参保者的意识不健全 B、覆盖面太窄 C、整体缴费水平太高 D、现行社会保障的法制不健全 E、资金缺口大 正确答案:BCDE 5、治理和统治的区别在于 A、行为主体不同 B、权力的时限不同 C、权力配置的形式不同

D、权力运用的方式不同 E、服务的对象不同 正确答案:ACD 6、城市多元文化格局具体表现在 A、追求地域性 B、追求本土化 C、追求开放性 D、追求创新性 E、追求国际化 正确答案:ABD 7、城市管理和城市经营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城市管理是城市经济职能的要求 B、二者之间没有什么区别,是一回事 C、城市经营是一种综合职能的体现 D、城市管理是一种综合职能的体现,城市经营是城市经济职能的要求 E、城市经营着眼于城市内部资源要素的配置;城市管理更多地强调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整合 F、城市管理着眼于城市内部资源要素的配置;城市经营更多地强调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整合 正确答案:AD 8、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社会福利经过20多年的探索,在曲折中发展,不断扩充,形成了()的传统福利框架。 A、板块分割 B、个人负责 C、国家负责 D、封闭运行 E、条块分割 正确答案:ACD 9、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等情况,将城市公共危机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级别。 A、波及范围 B、影响力大小 C、危害程度 D、人员损失情况

城市社会学考试

城市社会学考试 一、多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城市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包括: A、社会性 B、不确定性 C、两面性 D、紧迫性 E、突发性 正确答案:ABCDE 2、下列关于布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资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B、经济资本是资本最为有效的形式,是其他各种资本的根源 C、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并不具备经济资本的基本特征,只是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了与经济资本的相似性 D、文化资本包括身体形态、制度形态和客观形态 E、文化资本的增值等于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增值 正确答案:ABCDE 3、现代化的城市危机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 A、全球化 B、局部社区 C、自然社区 D、整体社区 E、信息化 正确答案:ACE 4、治理的基本特征包括 A、治理是一个过程 B、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C、治理是一整套规则 D、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涉及私人部门 E、治理是协调 正确答案:ABDE 5、芝加哥学派主要采用了()来描述社会群体在城市的空间分布。 A、种族 B、生命周期

C、民族 D、阶级 E、阶层 正确答案:ABE 6、功能论的社会分层理论认为: A、经济结构不是社会中的主要结构,全力在社会中是合法分配的 B、工作与报酬是合理分配的 C、社会的阶层结构经由社会变迁而变 D、阶层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必然存在,每一个社会都会因社会需要整合、协调和团结而产生社会阶层 E、阶层反应了社会的共享价值观,提高了社会与个人的功能 正确答案:ABCDE 7、影响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A、科技发展 B、城市文化 C、城市污染 D、城市人口 E、人力资本 正确答案:ABCDE 8、城市的特性包括: A、异质性 B、匿名性 C、法理性 D、聚集性、信息性 E、多样性 正确答案:ABCDE 9、我国的儿童社会福利机构主要包括: A、残疾儿童康复中心 B、sos儿童村 C、儿童福利院 D、儿童活动中心 E、少年宫 正确答案:ABC 10、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过程包括下列哪些维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