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11030采面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349.50 KB
- 文档页数:56
--焦煤集团固二矿11030工作面贯穿测量设计书单位:固二矿地测科编制:审核:科长:总工程师:时间:2012年9月17日第一章贯穿测量方案设计、误差预计第一节、矿井概况 (2)第二节、贯穿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 (2)第三节、工程概况 (3)第四节、贯穿测量方案选择 (4)第五节、观测作业要求 (6)第六节、日常标定中线 (9)第七节、贯穿测量所需仪器、工具和劳动组织 (11)第八节、误差预计的参数及导线测量误差的消除方法 (11)第九节、测量误差预计 (13)第十节、贯穿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16)附表一:〔第1页〕 (17)第一章贯穿测量方案设计、误差预计第一节矿井概况固二矿位于煤田的东部,行政区隶属于市市,距市55km,东南距市37km,东北距市10km。
矿区东西长8.5~11.8km,南北宽0~6.5km,面积为69.09km2。
主采煤层为二叠系组二1煤,为单一近水平煤层,厚度4.73~6.77m,平均6.16m,矿井地质储量3.39亿吨,可采储量1.40亿吨。
矿井设计能力180万吨/年,开拓方式为立井单水平盘区式开拓,主井、副井和回风井三个井筒均布置在工业广场。
目前开拓主要集中在一盘区,东段大巷已开拓至与上段交汇处,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进度较慢;涌水能够自流至-682m水平水仓。
一盘区西段施工底板岩巷进展瓦斯区域治理,岩巷已开拓至-782m水平,煤巷开拓至-743m水平。
第二节贯穿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贯穿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⑴根据贯穿巷道的种类和允许偏差,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案与测量方法。
对重要的贯穿工程,要编制贯穿测量设计书,进展贯穿测量误差预计。
⑵根据选定的测量方以验证所选择的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进展各项测量工作的施测和计算,以求得贯穿导线终点的坐标和高程。
各种测量和计算都必须有可靠的检核。
⑶对贯穿导线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进展必要的分析,并与误差估算时采用的有关参数进展比拟,假设实测精度低于设计中所要求的精度时,采取提高实测精度的相应措施,返工重测。
二1-11030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编写:司新波审核:杨天保批准:燕付立新峰四矿二00六年四月十日一、基本情况二1-11030采面位于Ⅰ采区上山东翼,东邻五二0仓库煤柱,西接Ⅰ采区皮带上山,北至11012采面防水煤柱,南接11050采面区段煤柱。
该采面为单一煤层开采,采面设计走向长度740米,倾斜长170米,煤层厚度2.5m,采面工业储量为23.6万吨,采面设计采高2.2m,可采储量14.8万吨。
该采面设计为炮采工作面,服务年限为1.1年。
二、巷道布置<一>、工程量该采面设计总工程量1824m,其中11030风巷专回90米,风巷740m;机巷专回84m,机巷740m,切眼170m。
机巷设计施工方向900,风巷设计方向900,切眼设计施工方向00 (由下向上施工) ,所有施工巷道全部为煤巷。
<二>、支护设计所有巷道全部采用梯形工字钢棚支护,沿顶施工,净口2.4m,净高2.2m,梁长2.6m,两帮腿长2.6m;两帮腿蹬劲0.25m/m。
掘进断面为7.6m2,净断面积为6.5m2,川杆、荆笆闭帮闭顶,川杆间距0.2m。
<三>、工程施工安排计划安排两个掘进队伍同时施工,单头月进度平均100m,开工日期为2005年6月,竣工日期为2006年4月,爆破落煤,采用皮带、溜子跟进运输,煤炭直接运至Ⅰ采区煤仓。
三、采面地质情况风、机巷掘进断面图四、生产系统概述(一)通风系统采面施工完毕后,新鲜风流从Ⅰ采区运输上山→11030机巷→切眼→11030风巷→11030风巷专回→Ⅰ采区专回上山→二平巷采面通风系统中共需构筑通风设施三处,分别为11030风巷口处砌筑正反向风门一组两道;11030采面风巷风桥一处;Ⅰ采区专回上山和Ⅰ采区运输上山上部联络巷间砌筑正反向风门一组两道。
(二)防尘系统水源取自矿井防尘供水干管,风机巷铺设2吋防尘水管,每50m 设置一个三通,各运输机转载点设置喷雾装置,采面采用煤体注水降尘措施,风、机巷各设置隔爆水袋一处,标准不少于200L/m2(三)瓦斯抽放系统采用本煤层瓦斯抽放措施,布设钻孔抽放瓦斯,抽放管径200mm,抽放泵站为东区瓦斯抽放站。
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作面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煤层基本情........................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突出危险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地质构造、瓦斯及突出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通风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瓦斯抽放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其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区域防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区域验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作面防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安全防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其它安全防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组织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03综采工作面防排水设计专项说明书一、工作面概况10103工作面位于三采区西北部,西起三采区回风集中巷,东至3煤防水煤柱线(距3煤层防水柱线最小平距为11m),南为30303采空区,北为正在布置的30105工作面,走向长度平均为466m,倾斜宽为179m,面积为83350m2。
地形地貌主要为缓坡和冲沟,工作面靠近切眼局部地形地势陡峭,煤层埋深较浅,距地表最小垂距37m。
工作面对应地表无水体、无重要构筑物、无河流和铁路通过。
二、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测科提供的资料,30304工作面上覆无含水层,无承压水,无地表水体,无河流通过。
主要充水源为采空区积水、顶板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渗入巷道内;30304正上有30104采空区和30102采空区,东南侧有30303采空区,根据现有资料分析,三个采空区内积水均已探放完毕;30304切眼导硐靠近3煤层防水柱线施工,地表水易通过各种渠道涌出工作面,预计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5~8m3/h,最大涌水量为20m3/h。
二、排水方案30304工作面在回采期间,工作面及老塘的积水主要是自流到30304运顺水窝,经由水窝内的水泵、排水管路直接将水排到集中运输巷水沟,经由水沟流出地面;30304工作面回顺有两个低洼点,主要排水是将靠近切眼低洼点的水排到外面的低洼点,然后经由外面低洼点的水泵、排水管路将水排到集中运输巷水沟,经由水沟流出地面。
排水措施:30304工作面回采时,必须在30304运顺低洼处设置一处临时水窝,在水窝内安装一台BQS50/120/37KW潜水泵即可满足排水要求,另备用相同型号水泵一台;要求备用水泵必须接好管路、电源,水窝必须做好煤水分离措施,防止潜水泵被煤泥敷死。
30304回顺的内侧的低洼点由于水量不大,只需要安装一台QBK20/50/7.5KW 潜水泵即可满足排水要求,另备用相同型号水泵一台;而外侧低洼点由于水量较大,需安装一台BQS50/120/37KW潜水泵另备用相同型号水泵一台;同样要求备用水泵必须接好管路、电源,水窝必须做好煤水分离措施,防止潜水泵被煤泥敷死。
301旺采工作面开采方案说明书2003年5月30日活鸡兔井三盘区301运输巷和302回风巷在掘进至开口处3900余米处发现一个正断层,断层产状要素为:走向130~310°,落差3.7米。
经矿研究暂停该工作面掘进生产,连采二队二分队就地开始在301工作面进行旺采。
为此现提出以下开采方案。
一、方案的提出方案一:普通旺采1、采煤方法:连续采煤机配套运煤车进行房柱式后退回采。
2、工作面区段按两种方式划分:(1)、从301运顺67联巷向外布置开采区段,开采区段尺寸为305×250米,区段内布设一条皮带,进行两翼回采。
工作面共划分为6个区段,每个区段的地质储量平均为35.7万吨(采高3.5M),可采储量为24.9万吨(回收率按70%计)。
(2)、从301运顺67联巷向外布置开采区段,开采区段尺寸为80×200米。
工作面共划分为27个区段,每个区段的地质储量平均为7.2万吨(采高3.5M),可采储量为6.3万吨(回收率按87%计)。
3、工作面设备配置:方案一(1):连续采煤机、铲车、破碎机、锚杆机各一台,运煤车3台(新增一台运煤车)、皮带5部(其中包括需再新增一部区段内皮带)。
方案一(2):连续采煤机、铲车、破碎机、锚杆机各一台,运煤车3台(新增一台运煤车)、皮带4部。
4、三盘区302综采工作面与301旺采工作面接续时间安排:根据矿接续安排10月底回采21302工作面。
301旺采工作面6月初开始生产,方案一(1)到 10月底时旺采工作面能回采到距离67联巷640m的位置(两个区段)。
到2003年12月中旬,旺采面不具备生产条件,此时旺采面距67联巷800M(两个半区段)。
方案一(2) 到10月底时旺采工作面的能回采到距离67联巷560m的位置,到2003年11月底,旺采面不具备生产条件,此时旺采面距67联巷600M。
5、产量计划及可采期:方案一(1):每月计划10万吨,6-10月份计划采出50万吨,11月-12月中旬计划采出15万吨。
目录前言 (2)第一章采区地质情况 (3)第一节采区位置与范围 (3)第二节井上、下标高 (3)第三节地质条件 (3)第四节水文地质情况 (4)第五节煤层赋存状况及储量情况 (12)第六节其它地质情况 (13)第二章巷道布置 (14)第一节巷道布置 (14)第二节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14)第三节工作面和各类煤柱尺寸的确定 (16)第三章采煤方法 (17)第一节开采程序 (17)第二节采煤工艺 (17)第三节采煤方法与顶板管理 (17)第四节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3)第四章提升、供电、排水、通风、防尘、 (25)安全监测设备的设计、选型和计算 (25)第一节提升设备的选型计算 (25)第二节供电设备的选型与计算 (18)第三节排水系统 (24)第四节一通三防............................................................................................... (44)第五章采区主要经济指标及费用估算 (57)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 (58)第一节井下五大灾害(瓦斯、水、火、煤尘、顶板)防治措施 (58)第二节避灾措施 (67)前言玉山煤矿位于山东省章丘市曹范镇境内,井田东部有潘王公路,南部有埠大公路,北有济王公路,距曹范镇镇政府3km,距枣园火车站15km左右。
年设计生产能力18万t,井田内可采煤层有4层,即3煤、4煤、9煤、10-1煤。
现有生产水平二个,即-110m水平和-220m水平。
3、4层煤已于2006年3月全部回采结束。
-110m水平现有生产采区913采区,开拓采区1013采区和914采区。
开采方法:玉山煤矿为地下开采。
采用立井分区式开拓,主井进风、升降人员、提升煤炭矸石、材料设备,副井回风。
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工艺为炮采。
储量情况:截止2008年12月底,913采区剩余可采储量4.8万t,1013采区剩余可采储量42.1万t。
12701上5工作面设计说明书1、工作面地质简况⑴、工作面简况及地表、井下四邻关系12701上5工作面位于陶一矿七采区南翼,F10断层以下,12701工作面以上,七采回风下山保护煤柱线以南。
对应地面位置在停驷头村东部。
地表有村民房屋建筑、冲沟、梯田,地面标高171.2m~179.1m。
工作面标高-145.6~-207.0m,工作面埋深316.8~386.1m。
该工作面位于停驷头村保护煤柱范围内,并且沿2#煤层倾向布置,为倾向条带开采工作面。
如附图所示,北206m外为12701上1开采实验面,往南145m外为九采采空区;西以F10断层为界;东距已经回采的12701工作面付巷10m。
工作面走向长50m,倾向长320m。
工作面标高-145.6~-207.0m。
⑵、煤层赋存情况及结构2#煤层成煤于二迭系下统山西组,为高变质无烟煤,厚层状、结构复杂,中下部有一层夹矸。
根据补20钻孔资料,2#煤顶板距1#煤底板21.8m左右,1#煤厚0.8m左右。
根据12701工作面、九采区工作面、及机轨合一巷所揭露煤厚分析:本工作面2#煤层为单一倾斜煤层。
煤厚在0.8~4.3m之间,平均煤厚 3.0m左右;中下部含一层夹矸,厚0.1-0.2m左右,平均0.12m,其结构为2.75<0.12)1.1。
煤层倾向N110°E左右,倾角10°~13°。
煤层直接顶为粗粉砂岩,灰黑色,以石英为主,含黄铁矿结核,具断续斜层理,层厚5.63m左右。
据机轨合一巷揭露局部直接顶为细砂岩,厚2.8m左右。
底板为闪长岩,灰白色,厚4.1m左右。
⑶、地质构造本地区为单一倾斜煤层,地质构造以断层为主。
由于受燕山运动影响,在本区,h1火成岩呈岩床侵入到2#煤层,成为煤层底板。
工作面下部接近12701工作面受火成岩侵入严重,煤层变薄。
本区构造以断层为主,工作面集中巷上部20m为F10正断层,倾向N110°E,倾角60°,落差8.5m。
二1-11070采面设计先锋煤业—S2016—05号编 制 单 位: 河南先锋煤业有限公司(公章)编 制 人: 先锋煤业技术科技术负责人: 秦 献 民编 制 日 期: 二0一六年八月二十四日 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地煤公司河南先锋煤业有限公司河南先锋煤业有限公司二1-11070采面设计会审意见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危险源分析 (1)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1)第二节危险源分析及采掘工艺、采面设计生产能力确定 (3)第二章工作面工程设计 (6)第一节工作面设计简述 (6)第二节巷道断面支护设计 (7)第三章工作面各生产系统设计 (7)第一节主运输系统设计 (7)第二节通风系统设计 (8)第三节供电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综合防尘系统设计 (12)第五节排水系统设计 (13)第六节防灭火系统设计 (14)第七节采面液压系统设计 (15)第八节采面照明系统设计 (17)第九节降温系统设计 (17)第十节“六大系统”设计 (17)第四章专项设计 (20)第一节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 (20)第二节瓦斯抽放专项设计 (21)第三节水害防治专项设计 (21)第四节工作面回采、陷落后地表塌陷对井田的影响 (21)第五章注意事项及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22)第一部分掘进施工安全措施 (22)第一节掘进施工安全措施 (22)第二节巷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23)第三节防治瓦斯 (24)第四节综合防尘 (25)第五节防火安全措施 (26)第六节过老巷安全措施 (28)第二部分采煤安全技术措施 (28)第一节一般规定 (28)第二节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29)第三节防治水 (31)第四节“一通三防”及安全监控 (33)第五节运输 (35)第六节机电 (40)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危险源分析第一节工作面概况一、采面概况:二1-11070采面位于河南先锋煤业一采区北翼,为先锋煤业一采区备采工作面,北部为F5断层的次生断层,南部为原大桥矿采空区,西部为二1-11090采面采空区(5m保护煤柱),东部为二1-11050采煤工作面(8.5m保护煤柱);上部里段为复采区,外段为实体煤,下部为实体煤;对应地面为原电力矿地面矿区西部山地,地表无水体和建筑物。
平煤天安四矿瓦斯突出区域划分结果1、己1617煤层区域划分结果:根据以上结果将己组煤层标高-390m以上区域划为无突出危险区域,标高-390以下区域,以己1617-23020、己1617-23040断层构造带、己16与己17煤层分叉合并线为界,以西区域划分为突出危险区,以东划分为突出威胁区(具体详见后附己1617煤层瓦斯地质图)。
2、丁56煤层区域划分结果(1)无突出危险区域丁九采区西翼在-420线以上,采区东翼在-380线以上地质构造简单,生产过程中未发生过的动力现象,瓦斯绝对涌出量较小,该区域划分为无突出危险区域;采区东翼下部由于丁5与丁6煤层分层,绝对瓦斯涌出量0~3.19m3/min,瓦斯涌出量较小,划分为无突出危险区域,(具体详见后附丁56煤层瓦斯地质图)。
(2)突出危险区域丁九采区根据区域瓦斯涌出情况、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每次突出点分布情况,将丁九采区划分为:以皮带下山为中心,东部-380水平以下(采区东翼下部除外),西部以-420水平以下为突出危险区。
平煤天安四矿2008年10月1日关于平煤集团防突工作面落实平煤(183)号防突措施的调查报告为严格贯彻平煤集团5月12日下发的(183)号规定,通风中心于5月23日起对平煤防突采煤工作面进行了调查,平煤集团5月份防突采煤工作面共有13个,其中按危险管理的12个,威胁1个。
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一、目前采煤工作面未直接执行排放钻孔防突措施的共有5个,说明如下:1、一矿丁6-32040采面经鉴定按威胁管理,执行推进60米连续预测2次,预测超标后执行20米深的超前排放钻孔。
2、四矿己16-23070采面经论证后突出危险性较小,经集团公司批复同意执行连续预测的防突措施。
预测超标后执行20米深的超前排放钻孔。
3、平禹四矿二1-12160采面、二1-11030采面为炮采工作面,按照平煤(183)号规定“突出煤层综合机械化采面工作面执行措施孔深度必须在20米以上”,目前工作面防突措施执行15米深的排放钻孔符合文件规定。
302采采区地质说明书***********二00八年十月十四日302采区地质说明书一、工作面概况302采区位于3021下山90米处,本采区煤3四周尚未开采,井下标高为-74米,开门口附近顶板完整,无地质构造,开口后沿煤层顶板起底掘进,坡度按 5‰,见煤施工时必须加强顶板和两帮支护。
待掘巷道地面相对位于井田西北部的山丘和农田,无河流、池塘、机井、建筑物及其它积水区。
地面标高为+175-+185米,井下标高为-74米。
井下位于302下山南部,该巷道其覆盖岩层以上为全石岩区,无可采煤层,与煤4间距24米。
在掘进该工作面时,对地面建筑及煤4不会产生影响。
二、地质及水文地质1、本工作面位于埠村向斜北翼次级文祖小背斜和木场涧小向斜的中间过渡地带,地层总体走向NNW,倾向SWW,倾角7~18°,平均12°,局部由于断层牵引倾角较大,最大可达23°。
断层构造较发育,井田内共发育落差大于20m的断层3条,其中落差≥100m的1条、20m<落差<100m的2条,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2、顶底板岩性情况煤3赋存于山西组中下部,上距2煤层平均12.35m;下距4煤层24.53~24.56m,平均24.55m。
3煤层直接顶板为黑色中细砂岩,一般厚度在1.30-1.50左右,局部为粘土质页岩。
间接顶板多为泥质胶结的中细粒砂岩,一般厚度在2-12m左右。
底板以泥岩为主,一般厚度在3m左右。
容易开凿,顶板管理采用全部陷落法,开采技术条件为较简单型。
井田东区F18断层上盘3煤层已采完,井田西区F21断层上盘3煤层已部分动用。
共有3个钻孔(70、75、76)正常见煤点,均可采;1个钻孔(39)煤层打薄点0.60m(附近3煤层工作面实际揭露厚度为1.40m);生产巷道工程揭露程度较高,煤层厚度变化不大。
全井田煤层厚度0.88~1.61m,平均1.43m。
可采性指数1.00,厚度变异系数17.29%。
二1-11030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编写审核批准平禹四矿二00六年七月十日目录第一章采煤工作面概况 ------------------------------------6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6第二节煤层—--------—-—-—-—------------------------7第三节工作面地质条件-—-—-—------------------------8第四节地质构造------—-—-—-—------------------------9第五节水文地质------—-—-—-—-----------------------10第二章采煤方法—--------—-—-—-—---------------------12 第一节采面巷道布置----—-—-—-—---------------------12第二节采煤工艺--------—-—-—-—---------------------13 第三章顶板管理—————————————————————14 第一节支护设计————————————————————14第二节顶板管理————————————————————17第四章生产系统————-----------------———--------—21 第一节运输—————————————————————21第二节通风系统————————————————————21第三节安全监控系统—————————————————24第四节综合防尘系统—————————————————25第五节防灭火系统——————————————————26第六节防治水及排水系统———————————————27第七节供电--------------———------------—--—28第八节液压系统和供水系统---———------------—--—28 第九节压风系统--------------———------------—--—28第十节通讯系统--------------———------------—--—28第十一节抽放系统--------------———------------—--—28 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9第一节劳动组织 --------------———------------— 29第二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0第六章煤质管理—-----------------———------------—— 31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32 第一节一般规定----------------------——-------------32 第二节爆破管理--------------------------------------32 第三节采煤工艺管理----------------------------------37 第四节采面注水---------------------------------------44 第五节机电、运输管理--------------------------------46第六节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50 第八章避灾路线-----------------------------------—---- 55第一章采煤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第二节煤层第三节工作面地质条件第四节地质构造第五节水文地质一、底板含水层1、寒武系白云质灰岩含水层,上距二1煤层底板约76m,为二1煤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为富水性较弱的岩容——裂隙承压水。
2、太原群下段灰岩含水层,包括L6-L1灰岩,上距煤层底板约40m,是二1煤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最大厚度58.75m,最小8.33m,多在11m左右,属富水性弱的岩溶——裂隙承压水。
3、太原群上段灰岩含水层,包括L11-7灰岩,其中L7和L9灰岩岩性比较稳定,L9灰上距煤层底板15m,为二1煤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二、顶板含水层顶板砂岩含水层是由砂锅窑砂岩和距煤层顶板的直接充、含水层,厚度20.55-57.34m,岩性为细粒砂岩至含砾粗砂岩;其组合厚度较大,一般40m左右,裂隙发育不均匀,同时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不足,故为弱含水的裂隙承压水;该层地下水直接汇入坑道,是决定矿井涌水量的主要因素。
三、F1断层的导水性和防水煤柱该工作面上部为F1正断层,为勘探期间所揭露断层,该断层因为断距300~400米,延伸长度40千米以上,实际生产中揭露过该断层。
在生产过程中不能麻痹大意,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于未然,为此,该工作面上部边界留设防水煤柱50米。
四、工作面水的主要来源依据投产以来实际水文地质分析,及对此邻近矿区梁北矿井实际揭露情况,底板含水层对采掘生产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顶板砂岩含水层对采掘生产会造成相当大的不利因素。
2002年9月,对西区12140采面、东区11090采面及东区11100切眼涌水取样并经郑州煤田地质勘院水文工程研究院化验,认定为顶板砂岩水。
因此,尤其在采煤工作面生产过程中,随着顶板的跨落,顶板砂锅窑砂岩涌水会对采面生产系统造成相当大的不利因素。
第二章采煤方法第一节采面巷道布置一、工作面运输巷及切眼1、支护形式:运输巷、回风巷均为沿煤层顶板掘进,设计长度740m,采用梯形工字钢棚支护,棚距0.5m;2、巷道断面:净口2.4m,净高2.2m,梁长2.6m,两帮腿长2.6m;两帮腿蹬劲0.25m/m。
掘进断面为7.6m2,净断面积为6.5m2。
3、巷道用途:主要用于工作面的进、回风、运输、行人等,并且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二、采面巷道布置平面图(见附图)第二节采煤工艺一、采煤工艺流程打眼→装药→爆破→挂梁(临时支护)→攉煤→移溜→补正规柱→回柱→放顶二、落煤工艺1、落煤爆破落煤,煤电钻打眼,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煤矿许用含水炸药爆破,毫秒电雷管引爆。
打眼时,原则上参照爆破作业图表进行操作,但必须视具体情况适当选择爆破参数。
采面在推进过程中,采煤高度2.2米,炮眼布置采用三花眼形式排列,即顶眼间距2.0米,底眼间距1.0米,顶眼距顶0.8米,距底眼1.0米,底眼距底0.4米(见爆破作业图表)。
如遇煤体干燥或煤墙片邦严重,煤层厚度变薄时,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炮眼数目或不打眼。
装药时,必须先将炮眼内的煤粉掏挖干净,采取正向装药,正向爆破,炮眼装药数量详见爆破作业图表。
装药时,先用炮棍将药卷轻轻推进炮眼,使其紧密相连,然后依次采用水炮泥、粘土炮泥封孔。
粘土炮泥封孔长度不准小于炮眼深度的二分之一,炮眼深度少于0.6米时,不准装药放炮。
装药后,将雷管脚线扭结成短路,塞在炮眼口处。
放炮联线方式采用串联连线,放炮时采用拉炮器拉炮,放炮母线采用小电缆,放炮后,放炮母线应及时回收,防止损坏。
2、装煤采取人工装煤,并辅以爆破自装。
3、运煤机械运煤,采面及机巷铺设溜子、皮带。
二、工作面支护及采空区处理(一)、采面支护1、支护形式:采用DZ-25型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配3.0米∏型钢梁支护;两梁五柱对棚支护。
柱距0.6米,排距1.2米,柱子必须升紧升牢,支柱支设应垂直于顶底板,迎山有劲,迎山角3~5度,工作面支柱必须全承载。
2、支护质量(1)、工作面必须做到“三直”:即煤壁、支柱、溜子各成一条直线。
“两平”:煤墙采平、溜子移平,“两净”:浮煤清净、支架回净;“三畅通”:工作面行人巷畅通;上、下安全出口畅通。
(2)、工作面支柱都必须升紧升牢,迎山有劲,其初撑力不准少于90KN(11.46Mpa),支架必须架正摆牢,严禁架斜。
(3)、采面∏型钢梁上下端头成一条直线,顶梁垂直煤壁架设,两梁头高低一致,严禁出现“高射炮”现象。
(4)、溜子的铺设符合“平、直、稳、正、牢”的要求。
(5)、上下安全出口及风机巷高度在回采过程中必须保证不得低于1.8米,且巷内严禁堆放杂物,保证通风、行人的要求。
(6)、随着采面的推进,风机巷支架必须及时回撤,上风巷支架与放顶线回齐,机巷支架落后放顶线不得超过1.0米。
(7)、机巷平溜子必须及时掐接,保证机巷支架能够及时回撤。
(8)、支柱钻底量大于100mm时要穿柱靴,初撑力达到90KN,不足的要进行二次补柱液。
(9)、临时支柱的位置应不妨碍架设基本支柱,基本支柱未架设好不准回撤临时支柱。
(10)、支柱打设成一直线,排距1200mm,柱距600mm,偏差均不超过±100mm;支柱必须采用防倒装置进行连锁,防止柱倒伤人;端面距不大于300mm;新裸露的顶板要及时支护。
(11)、工作面棚棚采用川杆、荆笆严密闭帮背顶,川杆间距不大于200mm。
(12)、采煤工作面严禁使用折损的金属顶梁和失效的单体液压支柱。
(13)、在同一采煤工作面中,不得使用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能的支柱。
(二)、采空区处理工作面采空区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局部悬顶≥(2×5)m2,必须采取特殊措施或强制放顶。
三、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W=L·S·h·r·c=160×1.2×2.2×1.41×0.95=566(t)式中 W——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L——工作面长度,m;S——正规循环推进长度,m;h——采高,m;r——煤的视密度,t∕m3;c——工作面采出率,%;第三章顶板管理第一节支护设计一、采面支护设计1、支柱高度的确定计算支柱最大、最小高度Lmax=Mmax-bLmin=Mmin-S-b-a式中Lmax、Lmin—支柱的最大、最小高度mmMmax—工作面最大采高mmMmin—工作面最小采高mmb—顶梁厚度100mmS—顶板在最大控顶距处的平均最大下沉量mma—回柱时必要的卸载高度,一般为30~50mm第一步:确定顶板下沉量,由于无邻近工作面顶板下沉量数据借鉴,故采用估算法S=∩MR式中:∩为0.04~0.05,取0.04;M为采高2.2m;R为3.2m,S=0.05×2.2×3.2=0.352m第二步:确定支柱规格Lmax=Mmax-b=2500-100=2400mmLmin=Mmin-S-b-a=2000-352-100-50=1498mm第三步:查表,选用DZ-25型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其最大高度为2500mm,最小高度为1700mm,工作行程为800mm,工作阻力为250KN,初撑力为118KN,额定工作压力31.8 Mpa,底座面积109cm2,顶梁使用п型钢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