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区别简述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区别简述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区别简述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区别

标准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并无优劣之分,关键是根据企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采用标准成本相对实际成本核算简单。简而言之:采用标准成本法,无论入库还是领用,按照确定标准入账,根据发票调整差异;采用实际成本法,每次入库时根据按实际成本记录,每次入库成本都有可能不同,领用时就会复杂一些,需要按成本计价方式计算出库的成本,增加了出库价格的确定工作,比标准成本工作量大,比如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时,每次出库时的价格都要进行计算,同时还要根据材料领用的情况调整存货和在制品。要是再遇到在制品转出、材料退回,实际成本法处理起来更加复杂;标准成本要少很多计算过程。

标准成本可以有效进行成本控制,可以实时进行诸如环节、项目等的成本控制以及波动原因的对比分析。实际成本因为计算过程的复杂性,在成本控制的即时性上会弱一些。

标准成本法下的计算公式:“标准成本-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打破了传统成本会计事后核算的局限性,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执行过程控制、事后对比分析,通过标准成本的制定、生产过程中成本差异的检查控制、定期成本分析,把三者统一起来,形成成本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核集成的一个完整成本管理体系。

实际成本法符合历史成本原则,数据客观、可靠。对于原材料价格经常波动、生产工艺变动频繁、BOM很难确定的企业,费用工时经常变化,成本标准难以确定,就应该选用实际成本法了。

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差异

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 ERP软件中一般都有多种成本核算方法可供选择,通常分为两大类: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法中一般再分为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等。说起来各种方法并无优劣之分,然而为什么顾问常常推荐采用标准成本法?为什么企业中(尤其是国有企业)却总有人不喜欢标准成本法?这就成了不得不解释清楚的问题了。 标准成本先进,实际成本落后,前面说过各种方法无优劣之分。西方多数企业采用标准成本的原因是: o §标准成本简单 o §标准成本有效 说标准成本简单,对应的就是说实际成本复杂。 事实确实如此,假定遇到以下业务: 物料A库存数量为0,有两个采购订单,价格分别是1元和1.1元,数量都是100个。 两个订单到货后,物料A被生产消耗160个,库存剩余40个。 发票收到后,价格略有不同,分别是1元和1.05元。 这样的情景是经常遇到的,来看看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是如何进行帐务处理的,假定相关科目的初始余额都为0。 [u][b]先看标准成本,首先假定物料A标准成本是1元。那么在入库时,

分录如下:[/b][/u] [color=blue]借:存货 100 -订单1 贷:材料采购 100-订单1 借:存货 100 -订单2 借:采购价格差异 10 -订单2 贷:材料采购 110 -订单2 [b][u]领用时,分录如下:[/u] [/b]借:在制品 160 贷:存货160 [b][u]收到发票后,分录如下[/u]: [/b]借:材料采购 100 -订单1 贷:应付款 100-订单1 借:材料采购 110 -订单2 贷:应付款 105 -订单2 贷:采购价格差异 5 -订单2[/color] 这时相关科目的余额分别为存货40,在制品160,应付款-205,采购价格差异5,材料采购0。 [b][u]再看一下实际成本,以移动加权平均法为例。入库时分录如下:[/u][/b][color=blue]借:存货 100 -订单1 贷:材料采购 100-订单1 借:存货 110 -订单2

2019中级财务管理讲讲义第54讲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2)

知识点·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及分析 【例8-16】沿用例8-13中的资料,A产品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为3.6元/小时,工时标准为1.5小时/件。假定企业本月实际生产A产品8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40000元。其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计算如下: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40000-8000×1.5×3.6=-320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0000-8000×1.5)×3.6=-720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40000÷10000-3.6)×10000=4000(元)。 知识点·成本差异原因分析 用量差异价格差异 材料用量差异人工效 率差异 变动制造 费用效率 差异 材料价格 差异 人工工资 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 用耗费差异 主要责任部门主要是生产部门的责任 【提示】但也不是绝对的(如采购材 料质量差导致材料数量差异或工作 效率慢是采购部门责任) 采购 部门 由人事劳动 部门管理 部门经 理负责

练习 【单选题】企业生产X产品,工时标准为2小时/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24元/小时,当期实际产量为600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为32400元,实际工时为1296小时,则在标准成本法下,当期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元。(2017) A.1200 B.2304 C.2400 D.1296 【答案】B 【解析】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296-600×2)×24=2304(元)。所以,选项B正确。 【计算题】(2014)乙公司生产M产品,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月标准总工时为23400小时,月标准变动制造费用总额为84240元。工时标准为2.2小时/件。假定乙公司本月实际生产M产品7500件,实际耗用总工时150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57000元。 要求: (1)计算M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2)计算M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 (3)计算M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4)计算M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的成本差异处理方法

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的成本差异处理 方法 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的成本差异处理方法 由于我国会计准则要求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存货的计量,所以在期末对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产生的成本差异进行处理,主要方法有两种: 1、结转本期损益法 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所有差异转入”利润”账户,或者先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再随同已销产品的标准成本一起转至”利润”账户。在成本差异数额不大时采用此种方法为宜。 2、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 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采用这种方法的依据是税法和会计制度均要求以实际成本反映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应由存货和销货成本共同负担。 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选择要考虑许多因素,差异处理的方法要保持历史的一致性,以便使成本数据保持可比性,并防止信息使用人发生误解。 对存货的成本审计一般散落在内控测试和细节测试中。

对存货的内控测试主要包括采购与付款循环(purchase)以及生产和存货循环(costing)。 采购与付款循环主要包括以下流程:请购商品(劳务)è编制订购单è验收商品è储存商品è编制付款凭证è确认与记录负债è付款è记录先进、银行存款支出。生产与存货循环流程主要由以下流程组成:计划和安排生产环节è发出原材料è生产产品è核算产品成本è储存产成品è发运产成品。在执行内控测试时,审计人员一般需要与各环节部门人员进行沟通,根据企业的具体业务情况画出流程图/表(walk through),标明每项流程的关键风险点和公司采取的相关控制。指出该项控制的发生频率以及进行有效性测试的参考底稿编号(reference no.)。审计人员在画出流程图/表之后还需要取得一套完整的佐证流程图的凭证资料,对于资料上的存货成本的具体数字,需要在备注中重新进行计算。比如,公司如果按照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的采购核算,需要在资料中找到这个标准单价和采购的数量,那么存货在系统中的成本应该是标准单价和采购数量的乘积。又如,企业是按照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存货的发出成本。审计人员应当取得该项存货期初的总成本和数量,期末的总成本和数量,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查看此加权平均价格是否与下月初的出库存货单价相符。对于内控的有效性测试(toe),一般按照经验法确定测试的数量,测试的样本应尽量在全年各月进行均匀分布。

ERP中的标准成本VS实际成本

许多人都认为成本核算是ERP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正在选型的公司也往往对成本功能非常关注。我也认为其十分重要,甚至认为应该把成本核算能否自动完成作为ERP实施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ERP软件中一般都有多种成本核算方法可供选择,通常分为两大类: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法中一般再分为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等。说起来各种方法并无优劣之分,然而为什么顾问常常推荐采用标准成本法?为什么企业中(尤其是国有企业)却总有人不喜欢标准成本法?这就成了不得不解释清楚的问题了。 先说说为什么顾问常常推荐采用标准成本法,原因是外资企业多采用标准成本法,或者说在西方国家多数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我常常听到看到有人这样解释,有时还会加上一句“这是先进管理思想的体现”。更多的人可能是更糊涂了,因为他们不明白标准成本法何处体现“先进”二字。我不认为标准成本先进,实际成本落后,前面说过各种方法无优劣之分。我认为西方多数企业采用标准成本的原因是: §标准成本简单 §标准成本有效 说标准成本简单,对应的就是说实际成本复杂。事实确实如此,假定遇到以下业务:物料A库存数量为0,有两个采购订单,价格分别是1元和1.1元,数量都是100个。两个订单到货后,物料A被生产消耗160个,库存剩余40个。发票收到后,价格略有不同,分别是1元和1.05元。这样的情景是经常遇到的,来看看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是如何进行帐务处理的,假定相关科目的初始余额都为0。 先看标准成本,首先假定物料A标准成本是1元。那么在入库时,分录如下: 借:存货 100 -订单1 贷:材料采购 100-订单1 借:存货 100 -订单2 借:采购价格差异 10 -订单2 贷:材料采购 110 -订单2 领用时,分录如下: 借:在制品 160 贷:存货160 贷:应付款 100-订单1 借:材料采购 110 -订单2 贷:应付款 105 -订单2 贷:采购价格差异 5 -订单2 这时相关科目的余额分别为存货40,在制品160,应付款-205,采购价格差异5,材料采购0。 再看一下实际成本,以移动加权平均法为例。入库时分录如下: 借:存货 100 -订单1 贷:材料采购 100-订单1 借:存货 110 -订单2 贷:材料采购 110 -订单2 领用时分录如下: 借:在制品 168 贷:存货168

设计限额及成本对标作业指引

设计限额及成本对标作业指引 1. 目的 1.1掌握可靠成本信息,保证成本的合理确定和设计阶段的有效控制; 1.2推进成本管理作业的标准化、专业化。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股份公司各项目的限额设计及成本对标管理工作。 3.术语和定义 3.1限额设计:为满足投资或造价要求,制定设计的限额控制值,进而指导设计工作开 展的一种设计管理方法。 3.2限额设计指标:为保证设计成果的经济性而制定的技术上不应突破的限制值,如结 构钢筋含量、砼含量。 3.3成本对标:将限额设计指标执行情况与公司下达的项目限额设计指标进行对比,形 成对比成果。 3.4公司:指股份公司和城市公司。 3.5股份公司:指股份公司本部。 3.6城市公司:指股份公司下属的各城市公司。 4.权责 4.1成本合约中心 4.1.1制定参考限额设计指标标准,并推广运用,及时更新维护; 4.1.2提供概念、方案阶段设计成本控制建议,开展概念、方案阶段成本对标,对限额设 计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核查; 4.1.3审核各城市公司编制的扩初、施工图阶段的限额设计指标; 4.1.4参与超限额设计情况处理,审核处理报告。 4.2设计管理中心 4.2.1参与成本合约中心编制的参考限额设计指标标准制定的讨论; 4.2.2与成本合约中心沟通确定概念、方案阶段的限额设计指标; 4.2.3将确定的概念、方案阶段的限额设计指标发给设计院,指导设计; 4.2.4配合成本合约中心验证限额设计指标执行情况; 4.2.5审核各城市公司编制的扩初、施工图阶段的限额设计指标;

4.2.6参与超限额设计情况处理,审核处理报告。 4.3设计管理部 4.3.1将扩初、施工图阶段确定后的限额设计指标以设计任务书的方式下发给设计院,控 制影响经济性的重要技术环节(如结构中一些安全系数的取定); 4.3.2跟踪反馈限额设计的执行情况; 4.3.3配合成本合约部进行成本测算,核对限额指标。 4.4成本合约部 4.4.1参与参考限额设计指标标准制定的讨论; 4.4.2提供扩初、施工图阶段设计成本控制建议,开展扩初、施工图阶段成本对标,对限 额设计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核查 4.4.3对于超限额设计情况,形成处理报告报批。 5.工作程序 5.1限额设计指标的制定 5.1.1成本合约中心基于历史项目实际数据和经验,提炼出对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限额设计 指标,组织设计管理中心、运营管理中心等相关部门就各地区一般设计条件下的限额指标进行讨论,编制形成股份公司各区域的《参考限额设计指标表》,报成本分管副总裁审核,成本专业委员会审批。成本合约中心定期对限额设计指标进行更新,以适应股份公司发展的需要。 5.1.2新项目开发时,限额设计指标需分阶段编制,具体时间详见《参考限额设计指标表》。 1)方案设计阶段《项目限额设计指标表》:在项目概念设计完成后,成本合约中心依据概念方案、《参考限额设计指标》编制方案阶段《项目限额设计指标表》, 用于指导方案设计。 2)扩初设计阶段《项目限额设计指标表》:在方案设计成本测算完成后,成本合约部依据项目方案设计、方案版目标成本、《参考限额设计指标》编制扩初阶 段《项目限额设计指标表》,用于指导扩初设计。 3)施工图设计阶段《项目限额设计指标表》:在扩初设计及正式版目标成本完成后,成本合约部依据项目扩初设计、正式版目标成本、《参考限额设计指标》 编制施工图阶段《项目限额设计指标表》,用于指导施工图设计。 5.1.3各阶段的限额设计指标制定时,应针对项目的特点,考虑目标成本的要求,确定指 标的上限(必要时可确定下限),保证指标的合理性,既保证经济性,又不能牺牲必要的品质,不能影响安全、适用和必需的设计效果。 5.1.4成本合约中心/成本合约部完成项目限额设计指标初稿的编制后,还需组织各方充分

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 许多人都认为成本核算是ERP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正在选型的公司也往往对成本功能非常关注。我也认为其十分重要,甚至认为应该把成本核算能否自动完成作为ERP实施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ERP软件中一般都有多种成本核算方法可供选择,通常分为两大类: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法中一般再分为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等。说起来各种方法并无优劣之分,然而为什么顾问常常推荐采用标准成本法?为什么企业中(尤其是国有企业)却总有人不喜欢标准成本法?这就成了不得不解释清楚的问题了。 先说说为什么顾问常常推荐采用标准成本法,原因是外资企业多采用标准成本法,或者说在西方国家多数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我常常听到看到有人这样解释,有时还会加上一句“这是先进管理思想的体现”。更多的人可能是更糊涂了,因为他们不明白标准成本法何处体现“先进”二字。我不认为标准成本先进,实际成本落后,前面说过各种方法无优劣之分。我认为西方多数企业采用标准成本的原因是: o§标准成本简单 o§标准成本有效 说标准成本简单,对应的就是说实际成本复杂。事实确实如此,假定遇到以下业务:物料A库存数量为0,有两个采购订单,价格分别是1元和1.1元,数量都是100个。两个订单到货后,物料A被生产消耗160个,库存剩余40个。发票收到后,价格略有不同,分别是1元和1.05元。这样的情景是经常遇到的,来看看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是如何进行帐务处理的,假定相关科目的初始余额都为0。 先看标准成本,首先假定物料A标准成本是1元。那么在入库时,分录如下: 领用时,分录如下: 收到发票后,分录如下: 这时相关科目的余额分别为存货40,在制品160,应付款-205,采购价格差异5,材料采购0。 再看一下实际成本,以移动加权平均法为例。入库时分录如下: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分析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分析 大家好,我是杨老师,非常高兴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成本的管理的一些经验,我们今天的题目是,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分析。如果要说是分析差异呢,那么必须首先要有基础,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基准的话,那你的差异分析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说今天的内容也从这个展开。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第一块内容,标准成本的适用范围及建立,说到标准成本,就不得不说标准化。 标准化它其实很强大,代表低成本和可控制的商业地位。一个生产的标准化和服务的标准化,现在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法宝。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是谁呢?大家想一想,对,就是福特,就是标准化的一个鼻祖。在当今这个竞争非常激烈市场环境里边,为了匹配上新制造技术和市场的迅速响应速度,采用标准成本法,其实是一个标准的管理工具了,特别是在汽配行业里面是特别常见的。 拿这个轿车前座椅安装的问题来说明。轿车的前座椅呢,它被分解成了七道工序,进行这个安装的这个汽车,拿到流水线上这个速度平均依序地通过这个操作人员,整个工序的时间只有55秒,那如果一个工人在第四道工序,比如说,安装这个前座椅这个螺丝,他先去做第六道工序,那或者说他在40秒之后他还在从事第四道工序,一般来说他可能就超时了。那这个工人的这个座椅安装,他就违背了标准作业的流程。为了及时发现这种状况,并加以纠正,精确计量流水线,通过每道路工序的时间和长度,并按照这个通过的时间和长度呢,来做一些现场,标上不同的颜色作业区,如果工人他在超过作业区,进行上一道工序,就是监测器发现,报警,让你去赶紧纠正,细致到这种程度。 那么它除了,其实除了这个生产作业之外,其他的管理工作,比如说这个人员管理培训,建立新模型,更替生产线,设备迁移等等,它都是按照这个方法进行的,比如说这个设备迁移,他将设备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以后,他就必须把这个分解为14个活动。他每个活动内容、时间、顺序,他都有精确的规定,那么

第54讲_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2)

(5)计算M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答案】 (1)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84240/23400=3.6(元/小时) (2)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57000/15000=3.8(元/小时) (3)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57000-7500×2.2×3.6=-2400(元)(4)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5000-7500×2.2)×3.6=-5400(元)(5)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5000×(3.8-3.6)=3000(元)。 知识点·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及分析

知识点·固定成本差异分析口诀 【记忆口诀】 实实两条线 中间插预算 (先耗费后能量) 预和实之间 实际工时安 (先产量后效率) 【8-17】沿用之前资料,A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2元/小时,标准工时为1.5小时/件,假定企业A 产品预算产量为10400件,实际产量8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90000元。其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计算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190000-8000x1.5x12=46000(元)(超支) 耗费差异=190000-10400x1.5x12=2800(元)(超支) 能量差异=(10400x1.5-8000x1.5)x12=43200(元)(超支) 产量差异=(10400x1.5-10000)x12=67200(元)(超支) 效率差异=(10000-8000x1.5)x12=-24000(元)(节约)。 练习 【单选题】某产品的预算产量为10000件,实际产量为9000件,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80000万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8元/小时,工时标准为1.5小时/件,则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为()。(2018年) A.超支72000元 B.节约60000元 C.超支60000元 D.节约72000元 【答案】A 【解析】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180000-9000×8×1.5=72000(超支)。 【判断题】在标准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异。()(2017) 【答案】× 【解析】在标准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异。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

成本差异 在标准成本制度下,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相关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编辑本段成本差异的类型 成本差异按照不同标准可分为以下类型: (1)用量差异与价格差异 用量差异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用量消耗与标准用量消耗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一标准用量) 价格差异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价格水平与标准价格水平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为:价格差异=(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2)纯差异与混合差异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类差异在计算时都需要假定某个因素变动时,其他因素固定在一定基础上不变。把其他因素固定在标准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差异就是纯差异。 与纯差异相对立的差异就是混合差异。混合差异又叫联合差异,是指总差异扣除所有的纯差异后的剩余差异。 (3)有利差异与不利差异 有利差异,是指因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而形成的节约差。不利差异,则指因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而形成的超支差。但这里的有利与不利是相对的,并不是有利差异越大越好。例如,不能为了盲目追求成本的有利差异,而不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4)可控差异与不可控差异 可控差异,是指与主观努力程度相联系而形成的差异,又叫主观差异。它是成本控制的重点所在。 不可控差异,是指与主观努力程度关系不大,主要受客观原因影响而形成的差异,又叫客观差异

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 本。 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单位产品标准成本“成本标准”;另一种是“指实际产量下的标准成本”。 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消耗量标准×标准单价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 许多人都认为成本核算是ERP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正在选型的公司也往往对成本功能非常关注。我也认为其十分重要,甚至认为应该把成本核算能否自动完成作为ERP实施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ERP软件中一般都有多种成本核算方法可供选择,通常分为两大类: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法中一般再分为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等。说起来各种方法并无优劣之分,然而为什么顾问常常推荐采用标准成本法?为什么企业中(尤其是国有企业)却总有人不喜欢标准成本法?这就成了不得不解释清楚的问题了。 先说说为什么顾问常常推荐采用标准成本法,原因是外资企业多采用标准成本法,或者说在西方国家多数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我常常听到看到有人这样解释,有时还会加上一句“这是先进管理思想的体现”。更

第54讲_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1)

第三节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本节框架 知识点——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的相关概念 【标准成本及其分类】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企业经过努力应达到的产品成本水平。 【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判断题】理想标准成本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能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属于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2014年) 【答案】× 【解析】正常标准成本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能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属于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理想标准成本是一种理论标准,一般很难达到。 知识点——标准成本的制定 【标准成本的制定】产品标准成本通常由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和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构成。每一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应分为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

【直接材料价格标准】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Σ(材料用量标准×材料价格标准) 【例8-11】假定某企业A产品耗用甲、乙、丙三种直接材料,标准成本计算如下: 项目 标准 甲材料乙材料丙材料 标准单价①45元/千克15元/千克30元/千克 标准②3千克/件6千克/件9千克/件标准成本③=②×①135元/件90元/件270元/件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④=∑③495元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标准工资率=标准工资额/标准总工时(价格标准)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标准工资率×工时用量标准(用量标准) 【例8-12】沿用8-11资料,A产品的直接标准人工成本计算如下: 项目标准 月标准总工时①15600小时 月标准工资②468000元 小时标准工资率③=②÷①30元/小时 单位产品工时用量标准④ 1.5小时/件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⑤=④×③45元/件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制造费用总额/标准总工时(价格标准)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工时用量标准(用量标准)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工时用量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工时用量标准 【例8-13】沿用[例8-11]中的资料,A产品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计算: 月标准总工时=15600小时 变动制造费用总额=56160(元)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56160/15600=3.6(元/小时) 固定制造费用总额=1872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87200/15600=12(元/小时) 单位产品工时标准=1.5(元/小时) 单位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3.6+12)×1.5=23.4(元)。 知识点——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与相应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以实际产量为基础)。 成本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 (实际花了多少钱)-(实际产量下应该花多少钱) =实际用量×实际价格-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标准成本VS实际成本

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法也称标准成本会计,是西方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为基础,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营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它的核心是按照标准成本记录和反映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和结果并借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 一、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视图

标准成本应用价值-成本管理决策支持 (1)深入业务环节 (2)标杆管理-进行差异分析与控制 (3)差异的源头分析 (4)例外管理原则 (5)责任划分与绩效管理 (6)标准化管理工具 标准成本应用价值-标准成本核算体系 (1)存货标准成本计价 (2)有效的利润分析 (3)简化核算工作

(4)实时账务处理 (5)成本预测、估价、模拟工具 二、标准成本上线前提条件 标准成本实施前应进行如下工作 (1)、必须是新建立账套或者新结转账套 (2)、设定成本要素且实际成本的核算应当与标准成本设定的成本要素保持一致(3)各项成本费用的分配规则制订和统计准确性确保措施(注:成本费用的分配规则制订和统计准确性确保措施非标准成本特殊要求,为了满足成本核算准确以及成本精细化管理这些工作也应该进行。 (4)、应当对标准成本进行全面梳理,包括标准成本的核算范围,标准成本的制定依据,标准成本的核算精细度等与标准成本的制定有关的一些列工作。 标准成本上线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工作 (1)需要相关责任人定期对标准成本进行维护,包括物料、任务单、工序、标准费率等与标准成本有关的一些基础数据 (2)改变成本核算人员核算习惯,成本核算人员需利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前端业务的检查。 (3)杜绝车间物料“串用”、“串领”现象,保证订单上归集的物料成本真实准确。 三、工作方案 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代表企业经过努力可到达的成本管理水平,产生的差异可以反映有关方面的工作质量和效果,标准成本要体现企业的目标和要求,主要用于衡量产品制造过程的工作效率和控制成本,也可用于存货和销货成本计

第四代产品设计限额、成本限额标准(2013版修订3_15)修改

钢筋(kg/m 2) 砼(m 3 /m 2) 钢筋(kg/m 2) 砼 (m 3 /m 2) 前期成本 桩基 围护土方结构及粗 装 结构及粗装 外立面 (外立面面积) 建筑水电 电梯消防 弱电智能化通风空调泛光照明 一层大堂 公共区域及电梯厅合计套内精装 社区管网小配 套 景观合计 设计、规费、咨询费 造价指标±0.00以上造价指标±0.00以下 含窗、外保温、装饰、 栏杆 含室外含室外装修面积装修面积 单体建安成本 套内面积室外给排水、电、煤、电话网络 景观面积建安成本 一1 独栋别墅≤3层 标准层高:3.2m 结构形式:钢混框架44 0.31 105 1.101500/5012702013638100-1225---2238-2988 2独栋别墅≤3层标准层高:3.2m 结构形式:异型框架460.32105 1.121500/5013352043638100-1225---2294-3044 3联排别墅 标准层高:3.2m 结构形式:异型框架410.32--1500/501200-590100-1225---1935-2685 4多层≤6层标准层高:2.9m 结构形式:框架430.30--150100815-385100-2020-1508-2170 5多层≤6层标准层高:2.9m 结构形式:异型框架 450.3090 1.001501008751950385100-2020- 1721-2384 6 7-12层小高层标准层高:2.9m 结构形式:框剪、纯 剪470.33130 1.251505098022403331308025255 1793-2324 713-18层小高层 标准层高:2.9m 结构形式:框剪、纯剪 500.35140 1.35150801000226033315080252551849-2380 819-33层高层H ≤100m 标准层高:2.9m 结构形式:纯剪非转换层结构530.37145 1.5015016011002525309180805025102070-2552 933层~36层高层 H >100m 标准层高:2.9m 结构形式:纯剪非转换层结构 560.40160 1.65150160120026503091801206530102228-2698 二1013-18层小高层 标准层高:3.6m 结构形式:框剪、纯剪 530.36145 1.351501001140227530416050553015 2023 3354 11 19-33层高层H ≤100m 标准层高:3.6m 结构形式:纯剪非转换层结构 570.39150 1.5015016012002575304180506030152179 3460 三 12 商业街(独立 商铺)≤4层 标准层高:4.2m 结构形式:框架 柱网≥60m2470.33--150501050-360~80085-5520- 30(B 级)40(A 级) 1790- 2313 13城市广场(MALL )≤4层 标准层高:首层5.2m ,二-四层5.0m , 结构形式:框架 500.33145 1.201501001025220010001801009050380 30(B 级)40(A 级) 2890- 3334 350(C 级)450(B 级)550(A 级) 上海、天津:400江苏片区:300福建、重庆:280河南、山东:250 上海、天津:400 江苏片区:300 福建、重庆:280 河南、山东:250 含量指标±0.00以下 业态类别序号结构基本参数 -6(普通)8(舒适)10(高档) 1500(普通)2000(舒适)3000(高档) 400(普通)500(舒适)700(高档) 酒店式公寓、公寓式办公1000(普通) 1200(舒适) 1500(高档) 350(C 级)450(B 级)550(A 级) 上海、天津:400江苏片区:300福建、重庆:280河南、山东:250 350(B 级)500(A 级) 1500(B 级)2500(A 级) 成本指标标准(元/m 2) 设计限额标准 8(普通)10(舒适)12(高档)1500(普通)2000(舒适)3000(高档) 500(普通)600(舒适)700(高档) 住宅项目含量指标±0.00以上 商业项目

恒大成本管理(限额设计指标)

恒大成本管理(限额设 计指标)

【恒大研发】恒大集团设计阶段成本与质量控制标准(恒大精华) 2014-04-01恒大内部资料〉房地产经理人联盟 恒大集团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标准流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控制设计阶段工程成本和质量,特制定本标准流程。 第二条工作原则: 满足国家规范、标准和地方规定,满足集团设计要求和标准,满足安全、合理、经济的要求。 第二章设计方案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的设计方案为涉及重大工程成本的设计方案。 第四条:根据《恒大地产集团地区公司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地区公司总工室须将以下涉及重大工程成本的21项设计方案报设计成本质量控制中心审批:钢筋含量控制指标、小区竖向设计方案、道路方案、桥梁方案、小区排洪方案、小区10kV以上供配电方案、小区水源方案、小区水池水泵房布置方案、小区采暖方案、地下室平面方案、转换层平面方案、主体结构方案、转换层结构方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2

案、大跨度结构方案及用钢量控制指标、公建热水方案、公建供配电方案、公建空调方案、地下室结构方案、基础方案、小区室外管网方案(管线综合平衡)、新技术新产品方案。 由于项目地形复杂,按集团恒地司管字【2014】第09号《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制度》中第29条第6小点规定执行后,出现涉及重大成本的小区竖向设计方案。 第五条:设计方案须按《设计方案报审流程规定》报审,方案确认书须经过地区公司董事长或主管工程的副总经理签名确认。 第六条:小区竖向设计方案审批前需由地区公司总工室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现场踏勘,并组织方案论证会,必要时邀请社会专家参加论证会。地区公司总工室在小区竖向施工图下发前需对土石方量进行测算,并将施工图和测算结果报设计成本质量控制中心备案。 第七条:小区采暖方案审批前需由地区公司总工室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并组织由社会专家参加的方案论证会。 第八条:地下室平面方案审批中,根据需要由设计成本质量控制中心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工期、计划等方面的协调会。 第九条:转换层的设置应进行充分的经济技术论证,并报集团领导审批。 第十条:地区公司总工室对地质复杂的基础方案应组织论证会,必要时邀请社会专家参加。 第十一条:道路方案、桥梁方案、小区排洪方案等专项工程设计方案应组织社会专家参加的论证会。 第三章钢筋含量指标控制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3

第74讲_标准成本的控制与分析的相关概念、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1)

第三节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本节考点 1.标准成本的控制与分析的相关概念 2.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一、标准成本的控制与分析的相关概念 (一)标准成本及标准成本法 应用举例 【例题?2014年判断题】理想标准成本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能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属于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 【答案】× 【解析】经过努力可达到的成本是正常的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控制分析 标准成本法的流程一般步骤: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各项目标准成本的制定 1.直接材料 2.直接人工

3.变动制造费用 4.固定制造费用 应用举例 【例题?教材例8-11】假定某企业A产品耗用甲、乙、丙三种直接材料,其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计算如表8-9所示。 表8-9 A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项目 标准 甲材料乙材料丙材料 价格标准①45元/千克15元/千克30元/千克 用量标准②3千克/件6千克/件9千克/件标准成本③=②×①135元/件90元/件270元/件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④=∑③495元 表8-10 A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项目标准

月标准总工时①15600小时 月标准总工资②468000元 工资率标准②÷①30元/小时 单位产品工时用量标准④ 1.5小时/件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⑤=④×③45元/件 表8-11 A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项目标准 工时 月标准总工时①15600小时 单位产品工时标准② 1.5小时/件 变动制 造费用 标准变动制造费用总额③56160元 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④=③÷① 3.6元/小时(56160/15600)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⑤=②×④ 5.4元/件(1.5×3.6) 固定制 造费用 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总额⑥187200元 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 ⑦=⑥÷① 12元/小时(187200/15600)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⑧=②×⑦18元/件(1.5×12)单位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⑨=⑤+⑧23.4元 二、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

SAP 关于标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的区别

SAP 关于标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 (1)标准成本=标准价*标准量即根据物料主数据上的标准价S*BOM上的物料数量等到标准价,一般来讲我们是通过T-codeCK24发布出来,即我们在物料主数据成本视图2看到的就是标准价。 (2)目标成本=标准价*实际量,标准价同(1),实际量的来源于T-codeCO11N的报工后的工时得到。所以如果你的目标成本有误,一定要去查一下是否没有报工。 (3)实际成本=实际价格*实际量,因为你是采用标准价,所以出入库都是标准价格,系统本身并没有实际价格,但是在CO88结算后会结算出产品差异,即标准价+差异=实际价格。(4)计划成本=计划价格*计划数量+作业价格*计划数量,计划成本为生产订单计划生产量*计划生产变式中定义的价格,计划成本同目标成本的差别是:目标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需要,计划成本是企业全面预算和计划控制的需要,计划成本核算的时间为计划订单产生时,当你保存订单时已计划成本会自动计算,如果你做出的更改与成本核算有关,则在你保存订单时,会重新计算已计划的成本。 在生产订单中实际成本的计算如下: 1、直接材料成本:是为生产订单直接领用的物料成本,等于本张订单领用物料的数量*此物料主数据中的价格,数据来源于MM模块; 2、直接人工费:等于本张订单耗用的实际工时*本产品的单位小时人工费率,实际工时在订单确认时输入,单位小时人工费率来自于作业价格,通过工艺路线中的工作中心计算得出,其贷方为对应的成本中心; 3、制造费用:等于本张订单耗用的实际工时*本产品的单位小时制造费费率,实际工时在订单确认时输入,单位小时制造费率来自于作业价格,通过工艺路线中的工作中心计算得出,其贷方为对应的成本中心; 实际成本同目标成本对比计算差异,以进行成本控制。

第57讲_标准成本的相关概念及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1)

第三节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一、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的相关概念 (一)标准成本及其分类 含义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企业经过努力应达到的产品成本水平 种类理想标 准成本 这是一种理论标准,是指在现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优成本水平,即 在生产过程无浪费、机器无故障、人员无闲置、产品无废品等假设条 件下制定的成本标准 正常标 准成本 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这一标准考 虑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等 【提示】 1.正常标准成本大于理想标准成本; 2.理想标准成本要求异常严格,一般很难达到,而正常标准成本具有客观性、现实性和激励性等特点,所以正常标准成本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题?判断题】理想标准成本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能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属于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2014年) 【答案】× 【解析】正常标准成本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能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属于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 (二)标准成本法的含义与目标 标准成本法 含义 指企业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比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 本,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揭示成本差异动因、实施成本控制、评 价成本管理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主要目标 揭示与分析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并按照例外管理的原 则,对不利差异予以纠正,以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善产品成本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用量标准×价格标准)成本项目用量标准价格标准 直接材料 材料用量标准 (单位产品的材料标准用量) 材料价格标准 (材料的标准单价) 直接人工 工时用量标准 (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 标准工资率 (小时标准工资率) 制造费用 工时用量标准 (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或机器小时) 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 (小时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 【教材例8-11】假定某企业A产品耗用甲、乙、丙三种直接材料,其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计算如表8-9所示。 表8-9 A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项目标准

定额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区别

定额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区别

————————————————————————————————作者: ————————————————————————————————日期: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的产生背景标准成本是早期管理会计的主要支柱之一。美国工业在南北战争以后有很大的发展,许多工厂发展成为生产多种产品的大企业。但是由于企业管理落后,劳动生产率较低,许多工厂的产量大大低于额定生产能力。为了改进管理,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进行了各种实验,他们努力把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应用于生产管理,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因此而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他们首先改革了工资制度和成本计算方法,以预先设定的科学标准为基础,发展奖励计件工资制度,采用标准人工成本的概念。在此之后,又把标准人工成本概念引申到标准材料成本和标准制造费用等。最初的标准成本是独立于会计系统之外的一种计算工作。1919年美国全国成本会计师协会成立,对推广标准成本曾起了很大的作用。1920年~1930年,美国会计学界经过长期争论,才把标准成本纳入了会计系统,从此出现了真正的标准成本会计制度。 标准成本法的含义 标准成本一词准确地讲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计算出来的。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 它又被称为“成本标准”;另一种含义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实际产品产量和成本标准计算出来的,即: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是目标成本的一种 目标成本是一种预计成本,是指产品、劳务、工程工程等在生产经营活动前,根据预定的目标所预先制定的成本。这种预计成本与目标管理的方法结合起来,就称为目标成本。目标成本一般指单位成本而言, 它一般有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和估计成本等,而标准成本相对来讲是一种较科学的目标成本。 计划成本是根据计划消耗定额计算的,表示计划期预定成本;定额成本是根据目前使用的定额计算的。企业应通过各项措施,有步骤地降低现行定额,以求达到计划中所规定的成本水平。 目标成本管理是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制定目标成本是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可以促使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推动全体职工人人关心成本,形成民主管理,从而能够更好地贯彻 经济责任制,进一步降低成本。 标准成本的分类 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所依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广泛使用正常标准成本 西方企业采用的标准成本有多种,按照制定标准成本所依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水平分类,分为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按其适用期,分为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由于基本标准成本不按各期实际修订,不宜用来直接评价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理想标准成本是现有生产条件所能达到的最优水平的成本,这种成本难于实际运用;正常标准成本是根据正常的工作效率,正常的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和正常价格等条件制定的标准成本,它一般只用来估计未来的成本变动趋势;现实标准成本,是根据适用期合理的耗费量,合理的耗费价格和生产能力可能利用程度等条

标准成本计算

标准成本计算 一.概念 1、基本概念:标准成本就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 2、有两种含义:一种就是“成本标准”;另一种就是“标准成本”。 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二.标准成本的种类 1、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所根据的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与正常标准成本。 2、标准成本按期适用期,分为现行标准成本与基本标准成本。

三、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定标准成本,通常先确定直接材料与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其次制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最后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制定时,无论就是哪一个成本项目,都需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与价格标准,两者相乘后得出成本标准。 四. 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 一、变动成本的差异分析 (一)变动成本差异分析的通用模式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价差=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量差=(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1)价差: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2)量差: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1)价差: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2)量差: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3、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1)价差: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2)量差: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实际制造费用-实际产量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一)二因素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二)三因素分析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