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纹地小提花织物工艺设计

平纹地小提花织物工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题目:平纹地小提花织物工艺设计

专业:现代纺织技术

班级:12纺\\\\

学号:\\\\

*名:***

指导老师:***

起讫日期2015年3月1日~2015年5月22日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平纹地小提花织物62’’ 45SJCVC(60/40)×45SJCVC(60/40),118×84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探讨。从织物分析、工艺计算、工艺流程、配台计算、质量控制等方面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与计算。市场调研发现:当前我国提倡低碳经济,推行简约而不简单的流行元素,所以小提花清新雅致的特点就很符合当前的流行元素。这一设计不仅要达到布面平整,纹路清晰,花型完整.而且还要给人清爽舒适的视觉效果。配色上采用以末蓝色调为主,本白色调为边的搭配,并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及制造成本。

关键词:工艺设计平纹地小提花

目录

1总论 (1)

1.1概况 (2)

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

2织物分析与工艺计算 (3)

2.1织物分析 (3)

2.2工艺计算 (4)

3织造工艺流程的确定与设备的选型 (6)

3.1工艺流程的确定 (6)

3.2主要设备的选择 (6)

3.2.1络筒机 (6)

3.2.2染色机 (7)

3.2.3整经机 (8)

3.2.4浆纱机 (9)

3.2.5喷气织机 (10)

3.3配台计算 (11)

4上机工艺设计 (13)

4.1松筒工艺设计 (13)

4.2筒染工艺设计 (13)

4.2.1练漂工艺 (13)

4.2.2染色工艺 (14)

4.2.3脱水、烘干 (14)

4.3络筒工艺 (14)

4.4整经工艺设计 (15)

4.5浆纱工艺设计 (16)

4.6织造工艺设计 (17)

5后整理 (18)

5.1烧毛工艺 (18)

5.2退浆工艺 (18)

5.3丝光工艺 (18)

5.4定型拉幅工艺 (18)

5.5磨毛工艺 (18)

5.6预缩工艺 (18)

总结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1总论

色织行业是纺织工业中的一个传统行业,也是近几年来颇受棉纺织同行关注的行业,色织涉及染、织整三个专业,是个多道工序、采用多种设备深度加工行业。

其主要特点有:①生产工艺流程长,先染纱、后织造,再整理;②技术跨度、管理跨度大,用工多、管理繁;③色织产品属于深度加工的产品,适合于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主要供应出口,吨纤维创汇比较高;④产品表现手法丰富,有利于新品种、新产品的开发。

色织产品技术附加值比较高,其纹织效果、其花色风格,绝非一般印染产品所能替代。从国内外市场来看,随着消费层次的提高,无论是服装业还是装饰用品业,选用色织面料的比例也随之上升,因此即便是发达国家如日本、法国、意大利等也保留了色织行业。

1.1概况

生产规模:公司现有丰田JAT710喷气织机×360台GA124型分批整经机4台,GA169型分条整经机4台,GA308型浆纱机4台,HS-101型络筒机10台。生产量:现公司主要生产宽幅高支、高密、全棉、涤棉、麻棉、天丝、竹纤维、Lycra、XLA等系列的各类细平布、青年布、米通布、泡泡布、绉布、弹力布、自然弹、植绒布等高档色织面料,年产4500万米。

本设计根据定岗实习工厂所生产面料,经过分析,确定了织物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62″45SJCVC(60/40)×45SJCVC(60/40) 112×83(441×328 157.5cm) 该产品特点为:经纬纱均采用45S涤棉混纺纱,经纱均为本白色,纬纱均为末蓝色。所制成的平纹地小提花面料手感柔软舒适,花色简单却给人一种内敛深沉的感觉。

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织物分析与工艺计算

2.1织物分析

⑴织物规格:62″45SJCVC(60/40)×45SJCVC(60/40) 112×83

⑵纱线原料:涤棉(60/40)

⑶经纬密:112×83(441×328)

⑷经纬织缩率:7.5%/3.5%

⑸色纱排列

经:一色本白纬:一色末蓝

⑹上机图

⑺贴布样

2.2工艺计算

技术参数:织造长缩率7.5% 织造幅缩率3.5%

织造下机长缩率4% 染整长缩率2% 染整幅缩率3%

⑴经密计算:

坯布经密=成品经密×(1-染整幅缩率)=465×(1-3%)=451根/10cm

上机经密=坯布经密×(1-织造幅缩率)=451×(1-3.5%)=435根/10cm

⑵纬密计算:

坯布纬密=成品纬密×(1-染整长缩率)=331×(1-2%)=324根/10cm

上机纬密=坯布纬密×(1-织造下机长缩率)=324×(1-4%)=311根/10cm

⑶幅宽计算

坯布幅宽=成品幅宽/(1-染整幅缩率)=62×2.54/(1-3%)=162.4cm

上机筘幅=坯布幅宽/(1-织造幅缩率)=162.4/(1-3.5%)=168.2cm

⑷确定每筘穿入数

起花部分根数=20

起花部分宽度=0.45cm

起花部分经密=444根/10cm

不起花部分根数=56

不起花部分宽度=1.15cm

不起花部分经密=490根/10cm

因为:经密之比=穿入数之比即444:490≈1:1

所以:花部2入/D 边部2入/D

⑸确定平均穿入数

每花筘齿数=20/2=10

平均每筘穿入数=每花根数/每花筘齿数=2入/D

⑹总经根数

总经根数=成品经密×成品幅宽+边纱×(1-地组织每筘穿入数/边纱每筘穿入数)

=465/10×62×2.54+0=7323根

⑺全幅花数

全幅花数=(总经根数-布边数)/每花根数

=(7323-112)/20=360花加头11根

⑼全幅筘齿数

全幅筘齿数=每花筘齿数×花数+加头筘齿数+边经筘齿数

=10×360+11/2+56=3662齿

⑽筘号

筘号=机上经密/平均每筘穿入数=435/2=218齿/10cm=115#

⑾一米经长

一米经长=1/(1-织造长缩率)=1/(1-7.5%)=1.08m

⑿用纱量计算

本白色经纱根数=总经根数=7323根

百米经纱用量=百米用纱系数×总经根数/经纱支数×(1-织造长缩率) =0.060533×7232/45×(1-7.5%)=10.65kg 所以:百米本白色经纱用量=10.65kg

百米纬纱用量=百米用纱系数×纬密×幅宽/纬纱支数

=0.060533×33.1×62×2.54/45=7kg

所以:百米总用纱量=10.65+7=17.65kg

3织造工艺流程的确定与设备的选型

3.1工艺流程的确定

总流程

经纱:松筒→练漂→紧筒→整经→浆纱→织造→后整理纬纱:松筒→练漂→染色→紧筒→织造↑

3.2主要设备的选择

3.2.1络筒机

表2 HS-101络筒机主要技术特征

3.2.2染色机

采用GR20A1系列高温高压染色机,本机主要供送散或成条状的棉、毛、化纤、以及纱线筒子纱的染色试样、小批量染色、皂洗、水洗等后处理用。根据不同织物,配置不同纱笼供用户使用。

3.2.3整经机

采用GA124H型分批整经机,由于采用经轴直接传动方式以及先进的变频调速技术,整经机速度达到1000m/min,是A1452系列整经机的3~4倍,使得设备的综合效率大大提高。技术参数见下表。

表3 GA124H型分批整经机技术特征

3.2.4浆纱机

本系列浆纱机采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较为系统得配备了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及时控系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机电一体化检测指标:

①经纱退绕张力大小②浆液温度自控③浆液液位浮球自控

④烘燥温度自控⑤伸长率检测⑥回湿率检测⑦故障自动警报

3.2.5喷气织机

3.3配台计算

①经纱用量=总经根数/(1-经纱织缩率)×用纱系数/经纱支数=10.65kg

纬纱用量= 百米用纱系数×纬密×幅宽/纬纱支数

=0.060533×33.1×62× 2.54/45=7kg

②投产米数=客户订单×(1+加成率)=1120米 (加成率为12%)

经纱总用量=投产米数/100×百米用经纱量=119.28kg

纬纱总用量=投产米数/100×百米纬纱用量=78.4kg

③染色机产量=20kg/台·h

染涤约60min 天产量=20kg×24h=480kg

染棉约50min 天产量=20kg×24h×6/5=576kg

所需天数=78.4/480+78.4/576=0.1625≈0.3天修正为0.5天

③络筒机产量:

络筒机理论产量Q

L =60×V×N

T

×10-6 =16.47(kg/台·h)

定额产量=理论产量×时间效率(设80%)=12.5(kg/台·h)天产量=定额产量×24h=300kg

所需天数:

经纱所需天数=经纱用量/定额产量

=119.28/300

=0.4天修正为0.5天

纬纱所需天数=纬纱用量/定额产量

=78.4/300

=0.26天修正为0.5天

④整经机产量:

理论产量G=6V

1×V

2

×M×T

t

/10-5×(V

1

+nV

2

)=61.73(kg/台·h)

V

1

-整经机大滚筒线速度(200m/min)

V

2

-织轴卷绕线速度(400m/min)

M-织轴总经根数

N-整经绞数 10

定额产量=61.73×90%=55.56(kg/台·h)

天产量=55.56×24=1333.4(kg/台·h)

整经天数=用经量/定额天产量=0.1天修正为0.5天

⑥浆纱机产量:

理论产量G

0=6M×V×T

t

/105=275.67(kg/台·h)

实际产量Gs=G

×K=275.67×90%=248.10(kg/台·h)

浆纱天数=7323/(248.10×24)=1.32天修正为1.5天⑦穿综插筘产量:

穿综插筘天产量≈30000根/天

穿综天数=总根数/天产量≈0.244天

⑧织造产量:

织造理论产量=60×织机转速/10×纬密

实际产量=理论产量×时间效率≈8.7m/(台·h)

天产量=8.7×24=208.82m/(台·天)

天数=1120/(208.82×3)=1.79天修正为2天

表6配台工艺表

4上机工艺设计

4.1松筒工艺设计

松式络筒是影响筒纱染色的关键工序之一,它的目地是将紧纱通过松式络筒机卷绕成密度、重量、成形都符合染色要求的松式筒纱,且对染色的质量有关键作用

表7松筒控制指标

4.2筒染工艺设计

4.2.1练漂工艺

表8练漂工艺参数表

4.2.2染色工艺

纱线染色根据纱线的纤维成分所用染料和工艺有不同,一般涤纶用分散染料,棉用活性染料。

表9染色工艺处方表

4.2.3脱水、烘干

筒纱在经过练漂和染色之后,需经过脱水和烘干,方便下一工序顺利进行。

4.3络筒工艺

络筒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络筒速度、络筒张力、清纱工艺、定重定长、结头规格等。

⑴络筒速度:络筒速度的大小取决于时间效率、纱线品种性能、纱线喂入形式、络筒机机型等因素。

⑵络筒张力:络筒张力一般根据卷绕密度进行调节,同时应保持筒子成形良好,通常为单纱强力的7%~13%,在络筒机上靠张力调节装置来改变络筒张力。同品种各锭张力必须一致,以保证各筒子卷绕密度一致。

⑶筒子卷绕密度:筒子的卷绕密度按筒子的后道工序用途,纱线种类加以确定。如染色用筒子的卷绕密度较小,为0.35g/m3,其它用途的筒子卷绕密度较大,为0.42g/m3左右。筒子卷绕密度一般可通过张力装置进行调节。

⑷结头规格:结头规格包括结头形式和纬纱长度。接头操作要符合操作要领,

结头要符合规格。在织造生产中,不同纤维材料或纱线结构,采用的结头形式也不同,普通络筒机一般有自紧结和织布结,自动络筒机一般“无接头”

表11络筒工艺参数表

4.4整经工艺设计

分批整经工艺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为整经张力、速度、根数、长度,卷绕密度等内容。

计算:

①配轴=总经根数/筒子架容量

=7323/640=11.4取12

②每轴根数=总经根数/配轴数=610.25

即:每轴610根,余0.25×12=3根将其平均分配到其中3个轴上

=π×H(D2-d2)×γ×103/(4×N×Tt)

③ L

max

=3.14×180×(D2-d2)×γ×1000/(4×610×7.381)

=92893m

表12整经工艺参数表

4.5浆纱工艺设计

调浆工艺

⑴工艺要求:

①浆液对经纱浸透比例适当②浆液成膜性好③浆液物理化学稳定性要好

④浆料配方简单,上浆和退浆容易,且不污染环境

⑤上浆应保证工艺质量要求(上浆率、回潮率、伸长率)

⑵浆料配方依据:细平布、喷气织机织造、PVA为主浆料、涤棉混纺纱

⑶浆料特点:

变性淀粉:溶水性好、粘附性好、成膜性好、成本低

PVA浆料:

优点:粘附性稳定、浆膜性能稳定、热稳定性好

缺点:对疏水性纤维粘附性不够、分纱困难、易结块起泡、退浆废液有污染⑷浆料配方:变性淀粉(55%)+PVA(35%)+F200(5%)+柔软剂(5%)

纹织物设计实习报告

《纹织物设计实习》报告纹织物设计(纹织CAD)作品 学院:纺织服装学院专业: 姓名:班级: 支持软硬件:时间:______ 指导教师:

单层纹织物规格参数(1) 表1-1 高支高密提花台布主要规格 品名高支高密平纹地缎纹花的提花台布 坯布规格外幅:137.7 cm 内幅:136.5cm 经密:105.5根/cm 纬密:54根/cm 基本组织:地部为平纹,花部为经面缎纹 织造规格筘外幅:139.5cm 筘内幅:138.5cm 筘号:26筘/cm 每筘穿人:4根 全幅织6花 总经纱数=14400+边经64×2 经组合:1/9.7tex(60英支/1)丝光棉纱 纬组合:l/14.6tex(40英支/1)丝光棉纱 织造机械片梭织机+CX880型2688针电子提花机;普通装造 后处理工艺棉织物坯布织后漂练(丝光)、定形 纬二重纹织物规格参数(2) 表1—2雪尼尔装饰布织物规格 成品规格外幅:161.5厘米内幅:成品内幅160厘米 花幅:40厘米厘米织物全幅一共有4花 经密:60根/厘米纬密:10×2根/cm 上机规格筘外幅:169.5cm 筘内幅:168cm 筘号:143齿/10cm 筘穿入:4 纹针数:2400针储纬器:4 内经纱数:9600根 经组合:涤纶网络丝 (黑色) 纬组合:甲:雪尼尔纱 乙:棉纱 织造机械剑杆织机CX2688电子提花机;装造类型:单造 单把吊

纹织物设计指导书 一、织物分析 1.分析确定织物正反面: 根据纹样图案清晰度、织物光泽度、色彩搭配、色彩鲜艳度等确定织物正反面 图为织物正面↓经向 2.确定织物经纬向: 根据织物经纬向密度大小、线密度大小、纱线原料等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经密98根/1厘米,纬密36根/1厘米。 3.分析织物纹样,确定纹样循环(花回)大小: 扫描范围:宽度16.4286厘米,高度21.1667厘米。 4.做出一个循环的大小,用色笔描出。(如果循环过大,用色笔将其分成若干部 分) 二、来样扫描: 1.按照已标出的区域分块进行扫描 2.扫描仪可扫范围为21cm*27cm 3.扫描时参数选择: 1)分辨率取150-300(由织物经纬密度决定):本次扫描选分辨率为150。

多臂织物

多臂织物-小提花织物 小提花组织是利用多臂织机,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织物组织的变化,在织物表面形成各种小花纹的组织。 如在平纹地或斜纹地上配置各种与地组织同色或异色的小花纹组织。小花纹是以一种组织点相对集中或经纬浮线。花纹类型有线型、条格型、散点花纹型等。 小提花组织织物外观紧密、细致,花纹不很突出、夸张,多用于薄型织物,且应用日趋广泛。 多臂织物是常用来表现小的花纹或是几何花纹,一般使用20~35个纬纱,且规模小而花纹反复的单次元组织。根据花纹的不同也拥有很多名字。 织物的分类 1.素织物:应用基原织构成表面素洁的织物。 2.花织物:小花文织物:用变化组织及联合追着构成的织物,在多臂机上制织。 *大花纹织物:*简称纹织物,一个花纹循环的经纬丝线数很多,必须在提花机上制织。 文织物与其它织物的区别 纹织物与小提花织物 小提花织物一般在踏盘织机或者多臂织机上形成花纹图案,由于这两种织机所控制的综框数比较有限,所以小提花织物组织循环或者花纹循环不是很大,花纹变化不多,花纹整体比较简单;而纹织物在提花机上生产,提花机上的龙头通过综丝可以控制上千根甚至上万根的综丝,从而可以控制一个花纹循环的几千根甚至几万根经纱,这样在提花机上织出的织物的花纹图案可以达到循环比较大,花纹图案整体复杂,变化比较多. 纹织物与印花织物 印花织物是用染料或涂料以印刷方法在织物表面形成图案的织物,通过印花方式,可使织物的表面图案有各种形式的变化;而纹织物表面的团是通过织物的经纱和纬纱以一定的排列形式(如色经色纬排列)和一定的结构相互交织形成. 简单纹织物:由一个系统(组)纬纱和一个系统(组)经纱交织而成的大提花织物. 复杂纹织物:由复杂组织作为基础组织而构成的纹织物,如经二重、纬二重等重组织结构,双层、三层等多层组织结构,还有毛巾、起绒、沙罗等纹织物。 网眼布

针织T恤面料常见设计方法

针织T恤面料常见设计方法 面料组织结构设计 1. 纬平针为基础的组织 纬平针织物一般称之为平针织物,是针织结构中最简单的组织,轻薄但易卷边和脱散。以纬平针结构为基础的织物可以分为:素色平纹,间色平纹,平纹提花,平纹吊线等。平纹提花又可分为素色提花(暗提花)、双色提花、多色提花。平纹剪线大提花是由电脑提花机编织,剪线大提花在同一横列中会形成很长的浮线,坯布整理时需把浮线剪掉,此面料的纱线浪费较多,因此价格较高。 2. 珠地为基础的组织 由线圈与集圈悬弧交错配置,可以形成网孔效应,织物悬弧与线圈圈干串套处呈珠状颗粒,与凹入的平针线圈及网孔相映,宛如珍珠铺地,称为珠地织物。单珠地为单针单列交错集圈,是以针织机上正面作为成衣面料的正面。双珠地是单针双列集圈而成,类似蜂巢。 双珠地是流行的针织珠地布。以珠地结构为基础的织物可以分为:素色珠地、间色珠地、珠地提花、珠地吊线和珠地剪线大提花。珠地提花可分为素色珠地提花、双色珠地提花和多色珠地提花。 印花设计 由于服装行业的发展,印花技术的提高。印花种类也越来越多。 1. 水浆印花 水浆印花最早期应用的印花技术。它用于印刷图案的材料是水性浆料,类似于画画时用的颜料或染料。通过对印刷网版进行技术处理,从而使有图案的地方浆料透过到织物上,而没有图案的地方不能渗透,这样便可将图案印制到织物上。它的特点是:一次只能印一种颜色,如果要印刷第二种颜色必须等前面的颜色干燥后再进行;需要制作印刷版;一般不能用四色 来印刷彩色图案,并且不能在深色织物上印刷浅色图案;优点是印好后的织物透气性能好,但是因为印花时要进行浆洗,所以衣服会发硬。 2. 胶浆印花 胶浆印花基本工艺同水浆印花,只是所用的材料是干燥后会凝固于织物上的胶浆颜料。因为胶浆是不透明的,也可以在深色织物上印刷浅色图案;透气性很差;不耐洗,图案易脱落,特别是用于化纤类织物时。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印花T恤多用胶浆印花。 3. 热固油墨印花 热固油墨是目前欧美流行的印花材料,其特点在于使用操作性能好,同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遮盖率,并且色彩亮丽。热固油墨在效果上可以完全取代水浆和胶浆,但缺点是成本高。 4. 拔染 拔染,选用不耐拔染剂的染料染地色,烘干后,用含有拔染剂或同时含有耐拔染剂的花色染料印浆印花,后处理时,印花处地色染料被破坏而消色,形成色地上的白色花纹或因花色染料上染形成的彩色花纹。 5. 烫胶 烫胶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将热溶胶按一定的模型烫印在面料上的印花工艺。通常烫胶的面积不大,主要是将标志、徽章等烫在领子、前胸或袖片上,起点缀装饰作用。 6. 烫金 烫金是近年才较多用于服装方面的印花工艺之一,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电化铝箔烫印到面料表面的工艺过程。 由于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兴材料不断出现,针织T恤上的印花也可以创新多变,可以从

平纹地小提花织物工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题目:平纹地小提花织物工艺设计 专业:现代纺织技术 班级:12纺\\\\ 学号:\\\\ *名:*** 指导老师:*** 起讫日期2015年3月1日~2015年5月22日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平纹地小提花织物62’’ 45SJCVC(60/40)×45SJCVC(60/40),118×84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探讨。从织物分析、工艺计算、工艺流程、配台计算、质量控制等方面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与计算。市场调研发现:当前我国提倡低碳经济,推行简约而不简单的流行元素,所以小提花清新雅致的特点就很符合当前的流行元素。这一设计不仅要达到布面平整,纹路清晰,花型完整.而且还要给人清爽舒适的视觉效果。配色上采用以末蓝色调为主,本白色调为边的搭配,并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及制造成本。 关键词:工艺设计平纹地小提花

目录 1总论 (1) 1.1概况 (2) 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 2织物分析与工艺计算 (3) 2.1织物分析 (3) 2.2工艺计算 (4) 3织造工艺流程的确定与设备的选型 (6) 3.1工艺流程的确定 (6) 3.2主要设备的选择 (6) 3.2.1络筒机 (6) 3.2.2染色机 (7) 3.2.3整经机 (8) 3.2.4浆纱机 (9) 3.2.5喷气织机 (10) 3.3配台计算 (11) 4上机工艺设计 (13) 4.1松筒工艺设计 (13) 4.2筒染工艺设计 (13) 4.2.1练漂工艺 (13) 4.2.2染色工艺 (14) 4.2.3脱水、烘干 (14) 4.3络筒工艺 (14) 4.4整经工艺设计 (15) 4.5浆纱工艺设计 (16) 4.6织造工艺设计 (17) 5后整理 (18) 5.1烧毛工艺 (18) 5.2退浆工艺 (18) 5.3丝光工艺 (18) 5.4定型拉幅工艺 (18) 5.5磨毛工艺 (18) 5.6预缩工艺 (18) 总结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织物设计方法

第十一章织物设计方法 第十一章、第十二章授课内容: 1.织物设计概述 2.棉织物规格设计与上机计算 3.毛织物、丝织物、麻织物规格设计与上机计算 重点与难点: 棉织物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 学习要领: 首先了解及掌握棉、毛、丝、麻织物的分类及风格特征;其次掌握各种织物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的方法。 第十一章织物设计方法 第一节织物设计概述 织物设计的任务在于根据市场与用户的要求设计出具有一定风格和性能的织物来。产品的用途与要求不同,设计的具体内容与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织物设计的基本步骤 (一) 产品构思和品种确定 织物的风格是由织物的用途与使用对象确定的。设计产品时,首先应明确其用途,销售地区和使用对象,明确对产品的具体要求,根据产品的风格特征,构思产品的类型,再进行各项具体内容的设计。 (二) 纤维原料的选择和纱线设计 织物性质首先决定于纤维原料, 每一种纤维原料都具有独特的性能,因此,纤维原料选择是织物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选择纤维原料,不仅要选择原料品种类别,还要考虑原料的品质特征,如长度、细度、长细指标离散度等指标。若为混纺产品,还需确定不同原料的搭配、混纺比例等等。此外,选用原料时,还要考虑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 (三)织物结构设计 包括经纬纱线密度配合和组织设计; 经纬向密度的配合变化关系到织物的轻重、厚薄与结构相,同样也会引起织物外观风格和性能的较大变化,能形成不同品种的产品,如华达呢、哔叽和卡其织物等。 组织是影响织物品种的重要因素。品种的变化多是由组织引起。如某些小提花织物品种的变化主要是由地部组织的变化得到的。

(四)花纹图案设计 “远看颜色近看花”,织物的花纹与色彩是影响外观风格的主要因素,不同组织可形成不同的花型外观。织物的色彩应根据品种类型、使用对象及流行趋势来设计,设计中常与经、纬纱线的色纱排列循环和组织设计一起进行。 (五)纺织染整工艺设计 织物所用的原料不同,产品的类别不同,则加工的工艺和设备也不同。在产品的整个工艺选择上,尤其是织物的后加工,对织物的外观影响较大,同样的坯布经不同的整理会得到不同的外观,而这些外观都需要由相应的机械后加工或化学染整后处理方法整理获得。像割绒,拉绒,剪花、热压、烧毛、磨毛等都是可使织物获得一定外观特征的机械后加工。而漂炼、印染、丝光、烂花、涂层、树脂、及防缩、防皱、防静电、防水、防污、防燃等都是常用的化学染整后处理方法,设计中应需根据产品特点进行具体工艺的制定。 (六)织物规格设计与计算 根据织物的用途、要求及生产工艺,确定织物主要的工艺规格,如幅宽与匹长。根据纱线线密度、密度与组织,计算总经纱根数、筘号、筘幅、用纱量和织物的重量。若为色织物,还须进行劈花和排花。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七)产品试织 为保证设计质量,一个产品从设计到正式投产需经几次样品试织,首先是小样试织,观察设计效果,弥补设计不足,其次是进行包袱试织,供定货用。另外,在正式投产之前,还需进行先锋试样,积累生产经验,为正式投产奠定基础。 二、纺织品设计的原则 (一)适销对路 织物设计人员要深入广泛地进行市场调研,使设计的产品符合消费心理,最大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切忌以个人的爱好代替消费者的希望。 (二)经济、实用、美观相结合 设计人员应明确产品的使用目的、用途、性能要求、流行花色等问题。就服用织物而言,除了功能性和耐用性之外,还要价廉物美。 (三)创新与规范相结合 新产品设计要具有异想天开的开拓型思维,使产品不断发展。但也要考虑原料、纺织、染整工艺及产品的规范化、系列化,既要使产品丰富,又要方便生产。 (四)设计、生产、供销相结合 设计、生产和供销的关系一般为:

织物组织花型设计

织物组织花型设计 在织物组织花型设计中,色彩是其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色彩的选择对于花型的表现和风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浅色系可以使得花型显得轻盈和柔和,适用于温暖和浪漫的氛围创造,而深色系则可以增加花型的力度和稳定感,并适用于严肃和庄重的情境。此外,还可以选择相似的色彩进行搭配,以增加整体的和谐感,或者选择互补的颜色进行对比,以增加花型的鲜艳和张力。 线条是构成花型的基本元素之一、线条的选择和布局决定了花型的形态和风格。细线条可以产生出精致和细致的效果,适用于展现细腻和女性化的特点,而粗线条则可以产生出张力和力量感,适用于表达阳刚和豪放的气质。此外,还可以通过线条的走向和密度的变化来创造出不同的图案效果,如直线和弧线的交错组合,或稀密交错的线条布局。 布局是织物组织花型设计的核心之一、布局决定了织物表面的纹理和图案的分布。常见的布局包括单一布局、重复布局、对称布局和非对称布局等。单一布局是指花型只在织物的一个固定位置出现,适用于需要突出一个焦点的设计;重复布局是指花型在整个织物上按照固定的间距和顺序进行重复,适用于需要统一和规律的效果;对称布局是指花型在织物上以中心轴对称的方式进行布局,适用于需要平衡和谐的效果;非对称布局则是指花型在织物上以不对称的方式进行布局,适用于需要突破和创新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织法和织纹来增加织物组织花型设计的丰富性和变化性。织法是指织布时的不同技巧和方法,如平纹、斜纹、缎纹、提花等。不同的织法可以产生不同的纹理和质感效果,进而影响花型

的呈现。织纹是指织物表面的纹理效果,如平滑、起皱、格子、条纹等。 通过调整织物的纹理效果,可以使花型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触感效果。 织物组织花型设计需要设计师对于织物的特性和工艺有一定的了解和 把握。设计师需要根据织物的材质、密度、可织性等特点,选择合适的花 型设计方法和技巧,以确保最终的产品具有良好的质感和效果。同时,设 计师还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使用环境和功能需求,以确保花型设计不仅美观,还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织物组织花型设计不仅可以增强产品的装饰性和艺术性,还可以提升 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因此,对于纺织品、服装和家居装饰等行业来说,合理运用织物组织花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织物组织花型设计既需要满足 市场需求,又需要展现设计师的创新和个性,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探 索的领域。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 的织物组织花型设计,为产品增加独特的魅力和竞争力。

提花织带电脑工艺绘图方法

提花织带电脑工艺绘图方法 一群艺软件部分工具名词解释: 单一换色:将参数范围内画面中鼠标按下位置之颜色全部置换成鼠标左键或右键的颜色。 换色:在参数范围内换某一相连色块的颜色。所换的颜色视按下的是鼠标左键或右键决定。 选取矩形范围:在编辑区中点两点,以此两点为对角形成一矩形范围,以便对此一矩形范围作清除、剪下、复制和存成组织等功能。 清除参数外图形:将设定的经数和纬数范围以外的图形清除。 清除参数内图形:将设定的经数和纬数范围以内的图形清除。 多造转一造:将多张图以经向插成一张。 一造转多造:将一张图以经向拆成多张。 图形合并:将多张图插成一张( 也就是多造转一造) 后,再删去整条经纱都是一上一下组织的经纱。 二提花织带绘图顺序: 第一步分析织带组织规律,按已分析确定的组织规律绘出文字或图案所走高的部分,将参数中经纱数设置为刚好文字或图案大小,将参数中纬纱数设置为织带最小一循环所需要的纬数, 造数为几种颜色提花即为几造,保存图形。再将其进行组织配对,修改处理,达到最终所需版式为至。 二3/1 斜纹及5/1 实心斜纹组织绘图方法: 1. 花纹部分正面组织为全高而底面组织为全低时的3/1 及5/1 实心斜纹组织的配法: 第一步将画好的图形中的花纹纬向向底包边一纬(包边颜色用图形以外的其它颜色表示),再严格按照织带进行组织配对(注意包边的颜色不配组织),分别调出所配对好的图形按组织

规律进行修改,修改确认无误后再多造即可。 2. 花纹部分正面组织与底面组织不同时的3/1 及5/1 实心斜纹组织的配法:略。 三3/1 斜纹5/1 斜纹组织检查方法: 略。 四3/1 平纹组织检查方法: 1. 空心及实心组织检查方法: 2.3/1 包心组织检查方法: 五3/1 及5/1 空心双面组织绘图方法: 调出保存过的绘制好的单面包心组织,首先执行左右镜像功能,再将图形……

提花图案设计方案

提花图案设计方案 大提花图案设计与生产工艺的设计是密不可是通过工艺来实现的。所以图案设计的一系列艺 分的有机整体,依附于织物而存在的.是在提花机 上织造的织物组织称为大提花组织,一种组织用为地部,另一种组织显示出花纹图案,以织物的并组织结构的经纬纱线有规律的沉浮规律来表现图术方法只能在工艺条件允许范围内去实现的,反过来工艺技术装备的不断更新,能为发展图案又艺术提供新的工艺手段。大提花织物组织可分为简单与复杂两大类 即用一种经和一种纬纱选用原组织的小花纹组织 案形象的。以纤雏的性能,是纱支的形态,物的织 组织变化,经色纬的相互交错所产生的第三色色相闪色效应等相互衬托的。作为从事大提花图案设计者来说,计图案设时应将艺术和技术生产工艺紧密配合,虑工艺考 构成花纹图案的组织称为简单大提花组织.物织组织是千变万化的,发挥不同的花纹与地纹组织 以厦不同的色彩或纤维的经纬纱和经纬纱号数、密度等就能织出各种不同风格的提花织物.因此图案设计表现就在于遥过艺术手段、组织变化以尽可能完美的形式去表现织物组织内在的最具优势的特色。 的要求范围等.如在设计纯棉简单组织的大提花 织物的图案时,先要了解提花机具有的实用针首数,品工艺规格,纬密度等,这一范国内不产经在能任意扩展。一方面在一个花纹组织循环由经另

在简单组织(单层组织)的大提花被单布产品 中,织纹的运用一般常采用缎纹作主花、花组小 纬纱线交织的次数应大体上相当,以免造成织造能力的不均等等.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这些共在 同建守的工艺条件制约下,图案设计的好不好就在于设计者的艺术手段了.在大提花图案设计中虽不如印花图案设计那样随意挥洒,形式美的法则是一致的,立统但对 一 纹,几何纹组织厦斜纹平纹等作地部衬托主花。 不同的组织纹相互交错所产生的微妙变化进一步丰富了提花织物外观特有 的审美效果.在缎 纹而应用中以重色经纱,纱漂白交织,纬经起花缎纹表现主花形象使图案造型更加清晰,明,鲜充分体现出缎纹光泽、肥亮的外观效果。

提花工艺技术

提花工艺技术 提花工艺是一种用于面料、纺织品和装饰品的加工技术,通过在织物表面创造出各种花纹、图案和图像,使织物更加丰富多样。提花工艺是在织造过程中,通过操纵织梭和织布机上的提花机构,使织物呈现出立体感和花样效果。本文将介绍提花工艺的主要特点、技术要点及应用领域。 提花工艺的主要特点: 1. 精细度高:提花工艺可以实现非常精细的花纹和图案,通常比传统的织造工艺更具有细节表现力。 2. 立体感强:提花工艺可以创造出立体感强烈的花纹和图案,使织物更加有质感和层次感。 3. 可塑性强:提花工艺可以适应各种织物材质和纤维,非常灵活多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和调整。 4. 生产效率低:由于提花工艺需要在织造过程中进行复杂的操作和调整,生产效率相对较低,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 5. 应用广泛:提花工艺广泛应用于纺织品、服装、家居装饰等领域,可以满足不同行业对花样和图案的需求。 提花工艺的技术要点: 1. 设计花样:提花工艺的第一步是设计花样,需要根据需求和效果,利用计算机软件或手工绘图进行设计。设计时需要考虑花纹的尺寸、形状、颜色等要素,以及织物的特性和使用需求。 2. 编制花纹程序:花样设计完成后,需要编制花纹程序,即将花样转化为机器可以识别和执行的指令。这些指令通常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存储,并通过计算机软件或专门的编织织布机进行处理。

3. 确定织布机参数:在进行提花织造时,需要根据织物材质、花纹复杂度和织机性能等因素,确定织布机的参数设置。主要包括织速、提花密度、提花抬纱机构的运动规律等。 4. 织造和调整:在实际织造过程中,需要根据织机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整。包括调整提花抬纱机构的速度和行程,控制纱线张力和位置等。通过不断的调整和试验,使花纹和织物达到最佳效果。 5. 后处理和整理:织造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后处理和整理。通常包括去除织物上的浆料、调整织物的尺寸和形状,以及进行染色、整理和后整理等工艺,使织物更加光滑、柔软和有光泽。 提花工艺的应用领域: 1. 纺织品:提花工艺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的生产中,例如面料、床品、窗帘等。提花工艺可以使纺织品更加有质感和装饰性,丰富了产品的设计和选择。 2. 服装:提花工艺可以在服装上创造出各种花纹和图案,使服装更加独特、时尚,增加了审美价值和喜好度。 3. 家居装饰:提花工艺常用于家居装饰品,如地毯、窗帘、沙发套等。提花工艺可以增加家居产品的视觉效果和品质感,提升整体装饰效果。 4. 工艺品:提花工艺还可以应用于制作工艺品,如提花袋、提花围巾、提花毛巾等。这些工艺品通过提花工艺的加工,使其更加独特、精致,具有一定的收藏和观赏价值。 以上是对提花工艺技术的简要介绍。提花工艺作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加工技术,不仅为织物的设计与制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针织面料工艺流程

针织面料工艺流程 针织面料是一种常见的纺织品,它由纱线通过针织机的编织而成。针织面料具有柔软、透气、弹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用品等领域。下面我们将介绍针织面料的工艺流程。 一、纱线选择 针织面料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纱线。通常情况下,纱线的选 择要根据面料的用途和要求来确定。比如,用于制作T恤的针织面 料通常选用纤维细腻、透气性好的纱线;而用于制作外套的针织面 料则需要选择粗一些的纱线,以增加面料的厚度和保暖性。 二、编织设计 在确定好纱线后,接下来是进行编织设计。编织设计是针织面 料工艺流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影响到面料的质量和外观。 编织设计包括确定针织结构、花型、密度等。不同的编织设计会产 生不同的面料效果,比如平纹、斜纹、提花等。 三、针织

编织设计确定后,就可以进行针织了。针织是指将纱线通过针 织机进行编织,形成面料的过程。在针织过程中,需要根据编织设 计的要求来控制针织机的运转,保证纱线的拉伸和松紧度,以及面 料的密度和弹性。 四、整理 针织完成后,需要进行整理。整理是指对针织面料进行后处理,以改善面料的手感、外观和性能。整理包括洗涤、烘干、定型、整 平等步骤。通过整理,可以使针织面料更加柔软、平整,提高面料 的品质。 五、检验 整理完成后,需要对针织面料进行检验。检验是为了确保面料 的质量符合要求。检验包括对面料的色彩、尺寸、弹性、牢度等进 行检测,以保证面料达到客户的要求。 六、包装 最后一步是对针织面料进行包装。包装是为了便于运输和存储,

同时也是对面料的保护。通常情况下,针织面料会被卷起来,然后放入塑料袋或纸箱中进行包装,以防止面料受潮、变形等。 以上就是针织面料的工艺流程。通过以上的流程,我们可以看到针织面料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只有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针织面料。

一种立体提花面料织造工艺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102534932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7.04(21)申请号CN201010590482.2 (22)申请日2010.12.12 (71)申请人晋江市远大服装织造有限公司 地址362000 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中山街 (72)发明人吴远场 (74)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51)Int.CI D03D13/00; D03D15/00; 权利要求说明书说明书幅图 (54)发明名称 一种立体提花面料织造工艺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提花面料织造工艺, 其特征在于:其采用原料为:经纱,为全消光涤 纶长丝的A纱及半消光涤纶长丝的B纱;纬纱, 为半消光涤纶长丝的C纱,其中经向A纱与B纱 的配例为13∶5;其工艺为整经工艺,上浆工 艺、并轴工艺及织造技术;其组织设计为在织造 过程中采用低张力引纬保证织物蓬松的手感及回

复性,保证服用性能的舒适感觉。经向采用平纹 组织加上31/11斜纹凸起组织,利用照片旋转法 制成织物组织图,由二个经纱比例循环组成一个 基本组织单元,由342个基本组织单元组成总经 条数,纬向由24条纬纱为1个循环,无限循环地 编织入经纱,织成坯布面料。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法律状态信息法律状态 2012-07-04公开公开 2014-07-30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 回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 回

权利要求说明书 一种立体提花面料织造工艺的权利要求说明书内容是....请下载后查看

说明书 一种立体提花面料织造工艺的说明书内容是....请下载后查看

布边选择

布边设计主要考虑三个方而:布边宽度、布边组织及边经穿入法。对于纯棉色织布,为防止烂边、荷叶边和卷边,布边设计的总原则是保证适当的宽度、松紧度和厚度。 21布边宽度和布边组织的设计 一般布边的宽度不窄于4 mm,常见织物的布边宽度一般在每边5mm~10mm之间,且匹染布的布边宽度设计只能比色织布宽,不能窄。针对不同的地组织,布边设计方法不同。 (1)当布身为平纹及简单平纹变化组织时,布边宽度设计按5 mm左右控制,边组织一般同地组织。 (2)当布身为等面的斜纹织、多臂组织时,布边宽度设计按5mm~10mm控制,边组织一般选用本身的地组织,或二上二下罗纹边或方平边。 (3)当布身为非等而斜纹纠织(如:三上一下斜纹)、多臂组织时,布边的宽度按不低于10mm设计,边组织一般采用变化罗纹或方平。 (4)布身为缎纹组织时,布边宽度设计按20mm控制,边组织般采用方平或二重组织。 此外,为了便于管理,除少数纱织物的边经采用股线外,边经纱一般采用与布身相同的特数,但在穿综时可采用双根或三根穿一个综眼等,这样既增加了边纱的刚度又能降低边部的结构相。 2 2边经穿入法设计 根据地经的入筘法确定边经入筘数,入筘数越多布边就越紧,过紧易断边纱;入筘数越小则布边越松,过松则易烂边,或由于边纱开口不清造成纬停。另外需注意过松易形成荷叶边、过紧可能造成后整卷边。一般可根据经密的大小采用间歇或相间穿筘法等。由于存在幅缩,两侧最外侧边纱与钢筘的摩擦最大,每边靠边的1筘~4筘齿宜稍增加入如数,一般是地经的1. 5倍~2倍。 在织造时,还需根据上机状态以及左、右两边布边与布身的松紧差异,调整布边的入筘数;很多时候,左右两边并不一致,需通过调整入筘数,尽量保证与布身的松紧一致。 总之,布边的设计必须围绕“松、宽、厚”适度的原则,一旦布边结构确定,上机织布时还必须根据布幅左右两边松紧状态,对布边入筘数进行微调,确保布边松紧度接近于布身;松和厚是相对于布身而言,对特别容易发生卷边的品种,布边宜稍偏松、厚,并以此作为选择布边组织的依据;特殊品种的布边宽度相对于一般品种需加宽1倍~2倍,布幅设计时需考虑额外增加的布边宽度和增加的用纱量,这也是为防卷边所付出的质量成本。 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的常见织物组织的布边设计归纳如下。 (1)对于地组织为平纹、经重平及平纹地小提花的色织物,布边宽度取6mm,边组织采用平纹,边经穿综为单穿,边经入筘根据经密的大小,可插2至4个4入筘,如经密小于100根/10cm时采用2 X4入,经密大于120根/10cm时采用4x4入,其余同地经插筘(2入)。 (2)对于牛津布和方平织物,布边宽度仍可取6mm,边组织及边经穿综均与地组织相同,边经入筘同(1)。 (3)当地组织为二上二下斜纹时,布边宽度取6 mm,边组织采用二上二下罗纹边,边经穿综:左边为(1、3)单穿,右边为(2、4)单穿,边经入筘同(1)。 (4)当地组织为二上一下或一上二下斜纹时,布边宽度取8mm,加一页互补组织作为边组织,边经穿综采用互补组织交替单穿,边经入筘同(1)。 (5)当地组织为三上一下非等而斜纹或缎纹时,布边宽度应取10mm,采用二上二下罗纹边组织,边经单穿且左边与右边穿法相同,边经入筘同(1)。 (6)当地组织为五枚缎纹时,布边宽度可加宽至12.5cm,采用(二上三下+三上二下)罗纹边或经二重边组织,边经穿综为4次穿单头,其余穿双头,左边与右边对称;边经入筘全部4入,地组织可3入或4入。 (7)当地组织为(平纹+三上一下)条纹时布边宽度取8 mm,以平纹为边组织,边经

生产中的小提花织物花型设计

生产中的小提花织物花型设计 作者:李俊王菊香 来源:《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2年第5期 李俊,王菊香 (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山西榆次030600) 【摘要】对小提花织物的设计过程作了分析,得出了织物设计中组织图、穿综图、纹板图与花型设计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为生产中的花型变化提供了实践线索。 【关键词】组织;穿综;纹板 中图分类号: TS105.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101(2012)05-0028-02 在生活用衣着面料中,常接触到小提花织物,它以花色多变、雅尚文静、富于变幻感和薄 型类为多。而薄型织物的设计,经常采用的是平纹地小提花组织。织物外观要求紧密、细洁、 不粗糙,花纹不要太突出,织物整体以平纹为地,适当加些小提花。运用一定的艺术技巧,花 纹的形式多种多样:斜线、曲线、条形、菱形、散点、方块和不规则的几何形等,可分散布置,也可连续布置。变化手法是在平纹地上改变经、纬组织点,或在平纹地上适当地配一些其它组织,或是几种组织搭配,其实质是织物组织发生改变,或在织物生产中改变穿综图和纹板图。 1组织图与花型设计的关系 把大自然的风景、人们的想象和美好的追求反映到机织物中来,就要通过组织图这座桥梁。组织图是表示织物中经纬纱浮沉规律体现花型图案的图解。而花型图案的构成是由组织图中每 个组织点的变化形成的。在设计时既要考虑每个组织点对花型的作用,又要考虑每个组织点的 构成给生产带来的影响。图案繁杂固然能体现一定的花型,但还要以考虑织造设备的条件及减 轻各工序的负担为前题。所以设计时,花型浮线不要太长;花型部分与平纹地的交织次数不要 相差太大;花纹提倡纵向连续、横向对称、小循环,花型的变化建立在省综法的基础上。 2穿综图与织物花型及生产的关系 每种织物组织穿综法的确定应根据组织、经纱密度、纱线性质和织造设备等全局考虑,同 时还应注意方便于穿综操作。从生产角度看,在处理穿综图与织物花型及生产的关系中应注意: 设计时,穿综图的变化既要看到花型图案的繁杂局限性,又要从生产出发顾及在尽可能的 条件下,减少穿综的麻烦以便于织造,减少穿综工的负担,也有利于提高穿综速度,提高织物 质量; 设计时,既要考虑使用综页数不能超过织机的容量,在多臂织机上综片不超过16页,这 样便于织造操作,便于穿综,使用综页数尽量少,但又要达到花型美观突出、花纹图案满足织 物外观要求,还要注意平衡每页综上的综丝密度,以免造成综丝密度过大引起织造时开口不清 和经纱摩擦、纠缠,致使断头增多而影响实物质量的不良后果。 当一种组织确定,需要改变花型时,尽可在不改变使用综页数目前提下,不增加上机麻烦,只需要改变一下穿综顺序就可变换花型,如图1变为图4。

条格组织、绉组织与透孔组织

第四章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组织或变化组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联合而成,在织物表面呈现几何图案或小花纹效应。

第一节条格组织及其织物 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并列配置,使织物表面形成条格或方格图案。 一、条纹组织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左右或上下并列,在织物表面呈现纵向或横向条纹。 (一)纵条纹组织: 1、定义:在织物表面左右并列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组织。 2、构成原理:[重点、难点] (1)各条纹交界处经、纬组织点相反,以使界线清晰。 (2)不能形成“底片法”的两种组织可在交界处增加一根另一组织或另一颜色的纱线(尽量不增加上机的复杂性)。 (3)各条纹穿筘应穿尽,即每条纹经纱数应为每筘齿穿入数的整数倍,以使条纹清晰。(4)各条纹组织的交错次数应接近,以免因织缩不同而造成织物表面松紧不一致。 若两织物的织缩相差太大,工艺上可采取以下措施: (a)采用双织轴织造。 (b)增加交错次数少的织物的经密。 (c)准备工序控制不同条纹的纱线张力。 3、Rj、Rw的计算: Rj=各条纹经纱数之和 Rw=各条纹组织纬纱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设计以2/2↗和5/2j缎纹联合而成的纵条纹组织图。 由于两组织不能形成“底片翻转”关系,故另加两根附加线。 4、上机: (1)穿综: 采用分区穿。将交织次数多的一组经纱穿入前综。 (2)穿筘: 每筘齿穿入数为各条纹数的约数,以使筘痕留在条纹交界处。 (二)横条纹组织: 应用较少。作图方及原则同纵条纹。

二、方格组织 1、定义:由不同的组织沿纵向和横向排列,在织物表面呈现方格效应。 2、特点: (1)分界处相邻两根纱线的组织点必须相反,以使界限分明。 (2)处于对角线位置的组织相同且起始点也相同,以使图案连续。 3、基础组织起始点选择:[重点、难点] 观察相邻两根纱线上单独组织点距上下或左右边缘的距离相等。 [例]7/2w缎纹起始点的选择。(板书演示) [例]作出由7/3w缎纹和7/2j构成的方格组织。 4、上机:穿综采用分区穿,穿筘各条格穿尽。 5、应用:广泛应用于头巾、手帕、被单、桌布等织物。

【精品】涤棉混纺提花织物设计与生产设计

2012届毕业设计题目涤棉混纺提花织物设计与生产专业纺织品检测与贸易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交稿日期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摘要 涤棉混纺织物是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发的一个品种,因具有挺括、滑爽、快干、耐穿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涤棉产品,色彩丰富,轻薄易洗,一般价格相对较低,绝大多数消费者都能接受。 本文根据涤棉的性能,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了工艺设计,通过对纱线络筒、整经、浆纱、穿结经、织造及后整理工艺流程的设计,还介绍了生产中各个工序要注意的问题,使织制出的织物充分体现了涤棉织物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涤棉混纺工艺设计工艺流程

作者:李娜娜 导师:刘华

Abstract Polyestercottonblendedfabricisourcountryintheearlynineteensixtiesdev elopedavariety,thefiberhasacrisp,smooth,durable,quick-dryingfeatures ,wasthefavoriteofconsumers.Especiallypolyestercottonprintingproducts ,richcolors,lightandeasytowash,generallyrelativelylowprices,mostcons umerscanaccept. Accordingtothepropert iesofpolyester/cotton,polyester/cottonblendedfabriconbytheprocessdes ign,throughtheyarnwinding,warping,sizing,wearnodesvia,weavingandfini shingprocessdesign,alsointroducedintheproductionofvariousprocessshou ldpayattentiontotheproblem,sothatthefabricmadefromfabricfullyembodie sthepolyestercottonfabricstyle. Keywords:Polyester/co ttonblendedfabricbytechnologicaldesignandproces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