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了解两首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理解诗句所蕴含的道理。

《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一、二句写今:

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三、四句吊古: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一、二句写景:

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

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古诗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两首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4.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和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4.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师举起空白的第四课)同学们,老师今天这节课没有准备,想请你们来当我的老师!

大家想一想,如果让你来当我的老师,你教教我怎么学这两首古诗呢?

(二)师生共同设计自学步骤:

1.我们先用第一首诗做实验。(生讨论如何教老师,全班交流)

2.师引导小结(即学生自学方法)并板书:

①解诗题(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②解难解词。

③理解诗句(用使用参考书、看插图、想象、反复诵读、串讲诗意、解课后题等方法)。

④归纳中心(体会作者情感)

⑤谈读诗感受。

⑥有感情朗读。

(三)实施师生共同学习:

1.请同学上讲台当小老师,为全班和老师解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2.理解难解词:

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简称。

忽传:忽然间到处传扬。

收蓟北:收复蓟北。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极而泪下。

却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乱卷起。

欲:将要,简直要。

狂:放怀,无拘无束,热情不加节制。

放歌:放声歌唱。

须:须要。

纵:放任,这里尽情的意思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就。

3.理解诗意:

用使用参考书、看插图、想象、反复诵读、串讲诗意、解课后题等方法理解诗句意思:

①“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a串讲:意思是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在剑外到处传扬。我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b积累词语:听到喜讯为何还“涕泪满衣裳”?可以用哪个四字词形容他?(喜极而泣、唏嘘不已……)

c有感情地朗读。

②“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a看插图,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想象人物的心情。

b词语积累:“喜欲狂”和“涕泪满衣裳”矛盾吗?可以用哪个词解释?(悲喜交加)

c想象:诗人离开家乡这几年,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d由此你可以想象得出杜甫兴奋的原因是什么?

师补充:杜甫兴奋的原因决不仅仅是因为诗人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d串讲: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e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心情。

③“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a串讲:在大晴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b“白日”每天都有,为何此诗要强调呢?象征着什么?(诗人的生活重见天日,心情愉悦)

c读出诗人的好心情。

④“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a“即”和“便”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语?诗人用在此的目的是什么?可见诗人语言精练。

b串讲: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过那巫峡的叠蟑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⑤读全诗,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4.总结全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

5.师引读,生齐读.

6.请一位同学带大家读背古诗。

(四)师引导生认识这首古诗结构、韵律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二)自由读这首诗

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这首古诗

1.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交流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国。“同”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

②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⑤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

(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

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四)总结全诗

1.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齐读这两首诗

思考:《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这一点是相同的。

但《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盼望祖国统一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听到祖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

(六)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古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认识前倚音,并学会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以为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课本22页的图片(,清同学们告诉老师,在这幅图片上描绘了什么?

师:同学们都回答的非常棒,这幅图片啊,主要描绘的是一位母亲为自己的孩子缝衣服的场景,图片上的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游子吟》。了解古诗创作背景:《游子吟》是孟郊50岁任粟阳时写的,诗人此时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再看看已是古稀之年的老母亲,回想自己20年来为谋求出路而颠沛流离四处漫游,如今虽结束了游子生涯,可以迎接

母亲同享天伦之乐,但母亲一生操劳、养育和教导之恩,岂能报答得了!于是诗人吟唱了这首送给慈母的颂歌。

二、吟读古诗,体验母子情。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

2 、同学们有感情地吟诵《游子吟》。

、“谁来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一句?它表达了什么意思?”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更深入地体会古诗的含义。

师:慈爱的母亲一针一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她担心儿子迟迟难归,因此,细针密线把衣服缝的结实耐穿,但心里却盼着儿子早些平安回来。象小草似的的儿女,怎么也报答不了春天阳光般伟大的母爱。(谁说做儿子的这颗象小草一样稚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母亲像春天阳光一样的慈爱呢? 其中,“寸草”,指小草,象征子女,“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象征母亲的慈爱。比喻父命的恩情深重,难以报答。)

4、师:“大家对这首古诗都有着深刻的理解,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将它吟诵。”再次深情地朗诵《游子吟》。

三、导学训练,唱出母子情

1 、范唱歌曲

师:看来大家被诗歌深深的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也同样被打动。有一位作曲家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这种情感,为这首诗配上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为一首动听的歌曲。请听…….(课件出示歌谱,范唱)。

2 、再听歌曲,用哼鸣跟唱。

3 、用wu轻声哼唱歌曲。

4、前倚音教学

①、师:在这首歌的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我们之前很少见到的音符呢?(引出前倚音)②、师:前倚音像什么?它应该怎么唱?(教师示范)

师:像是妈妈牵着自己的孩子,紧紧挨在一起时的样子。

③、师:让我们把所有的前倚音都找出来吧。(学生用圆圈圈出所有前倚音)我们把它们唱一唱,唱时要注意,两个音应该紧紧相连。

④、师:谁来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前倚音呢?(因为要体现母子情)

师:既然前倚音在我们这首歌曲里起到了这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一定要把它唱得更好,对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唱唱前倚音。

⑤、学唱歌词

a、范唱,在心里默唱歌词。

b演唱歌曲。

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这是一首表达母子深情的歌曲,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来唱呢?(深情地)师:那就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深情地演唱这首歌。

四、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1、师示范,全体同学一起跟着老师有加上优美的动作,有感情的演唱唱歌曲。

2、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根据对妈妈的感情,还有什么更加好呃舞蹈动作能够融入歌曲之中,让学生自由发挥。

五、歌曲拓展。

学唱这首歌曲你有些什么感想?

妈妈都为你做过什么?你为妈妈又做过些什么?妈妈是怎样爱你?你又是怎样爱妈妈的呢?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游子吟》这首歌,并且还为它编上了舞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母亲节的时候能够为自己的母亲献上这个节目,表达一下你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古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及文中3个注音字,学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春日》和《凉州词》。

3、感悟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多那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背一背。

2、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自由读→看图想意思→朗读背诵

二、学习《凉州词》:

1、出示第二首古诗,用上面的方法自学。

2、检察自学情况。指名朗读,纠错互评。

3、质疑问难,诗中哪个词的意思你不太懂?

点拨:万仞、杨柳、玉门关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5、启发感情,了解作者及其边塞的风格。

简介:王之涣,盛唐边塞诗人。

这首《凉州词》描写了边塞怎样的环境?你能想象当时戍边战士的生活吗?

6、有感情地按七绝节奏朗读诗歌。

7、组织背诵。

三、学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3个字。提出好的写字建议。

2、练习写字。

3、互相评价。

四、小结。

五、作业:

请收集王之涣的其他边塞诗,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

1、背诵《凉州词》。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宋代朱熹的古诗《春日》。

板书诗题,齐读。

二、学习古诗《春日》:

1、出示全诗。指名试着读一读。

2、放录音,生认真听。

3、自学古诗中的生字。

4、小组内互读互听。

5、逐句简析诗意。

等闲—随便

注意:风和日丽时,到泗水边游赏,一望无际的风光恍然一新。随处可见春风的面目,万紫千红的花儿都是他的姿容啊。

6、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想象一下美丽的春天。

7、按节奏朗读古诗,鼓励当堂背诵。

三、练习写“闲”字。

四、请同学们课后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

五、作业:

1、背诵《春日》

2、完成课后习题2

古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7个生字。

2、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力培养学生自学古诗和背诵的能力。

思品边读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借助词典或注释理解诗句。

教学难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查阅资料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课时2

第1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4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6分钟

教学要求

边读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枫桥夜泊》(20)

一、整体感知。

课件播放多媒体展示的诗文、意境图,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诗的节奏、韵律、意境。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自读解惑。

(一)自读课文,对照文中的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交流,释疑解惑。

(三)全班交流,质疑问难。(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解决的,可暂不作答。)

三、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找出诗中描写景物的词语:

月落乌啼江枫霜满天

渔火钟声客船寒山寺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教师选择板书。

如:惊叫的乌鸦满天的寒霜孤零零的客船悠远的钟声等等。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

如:江边的渔火:江中亮起渔火,说明夜幕降临,游子的又一个漂泊夜开始了。

月亮落下,满天寒霜:描绘了一幅幽暗、深远寒冷的画面,暗示黑夜漫长。

惊叫的乌鸦、悠远的钟声:更加衬托夜的寂静、凄凉。

江边的枫树、孤独的客船,隐约的古寺:显示出停泊之地偏僻荒凉。

引导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秋夜图?

音乐渲染、感知意境。

师描绘: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洒下清冷的光辉,江边的几棵枫树,江里两三点渔火,时隐时现。一叶小舟孤零零地停泊在枫桥边上。一个游子眺望远处隐约可见的寒山寺……

学生在音乐中诵读。

师提问:读诗时你内心有什么感受?诗人的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这一夜景物的变化,游子一一看过,想想这夜他该是如何度过的。

(从天黑到夜半再到下半夜,游子看着江边景物的变化,听到了乌啼钟鸣,彻夜难眠。)这是为什么?(因为“愁”)

师:诗人张继怎么了,劳累了一天为什么不好好睡觉?他看看江枫,看看渔火,愁什么呢?你们猜一猜,他为什么而愁?

生:可能是他离家久了,非常想念家里的亲人;

可能是他外出游玩,碰到不顺心的事了,比如和好朋友闹矛盾了;

可能是他孤零零一个人,很寂寞。

师:那么他是睡不着觉才听见钟声,还是钟声使他愁了?怎么理解“对”字?他面对的是什么?和他做伴的是这个“愁”字。究竟为什么呢?

课件播放补充资料,学生配乐轻声读。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文那么长那么大,然而就是没有他张继的名字。

江枫如火。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一边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

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尽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摘自张晓风《不朽的睡眠》

待学生自由读之后,指一名读书较好的同学读这段资料。

师:他落榜了,于是凄凉的深秋夜景和痛楚的内心愁绪造就了一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最后写“夜半钟声到客船”是想表达什么?

生:孤寂的、寒霜满天的夜晚,除了几声乌啼,静悄悄的,使诗人本来感到孤独的心更孤独了,所以他难以入睡。现在听到远处传来寒山寺的钟声“当——当——”就好像撞击在他的心坎上,他越发孤独苦闷了。

师:是啊,张继进京赶考落榜之后,乘一叶小舟到姑苏城外枫桥边停泊,那悔恨煎熬的不眠之夜,那秋月,那乌啼,那渔火,还有寒山寺的钟声,就成了这一首流传千载的好诗。请大家一起背诵!生背诵古诗。

师:一千二百多年过去了,那金榜状元是谁已无关紧要,真正被我们记得的是张继以及这首闻名中外的《枫桥夜泊》。现在,让我们暂且告别这位失意的人,离开枫桥。要知道,就在张继寂寞忧愁之时,有一个人早已兴奋地来到庐山脚下——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

学习《望庐山瀑布》(20)

一、谈话引入。

师: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到庐山,放眼庐山瀑布有何感受呢?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感悟《绝句》 1.板书题目,并解题 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体裁,是旧体诗。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有固定的格式和规则。如,共有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言绝句”(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言绝句”(七绝)。《望庐山瀑布》也是绝句。 2.简介作者 3.理解诗句之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鸣:叫,指歌唱。翠:新绿。翠柳:初春时节柳枝刚抽出新芽。青天:蔚蓝色的天空。诗句之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含:包含,藏在里面。西岭:泛指成都西面的岷山。千秋:千年。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泊:停泊。东吴:指长

古诗教学设计 15篇

古诗教学设计 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所、牧“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背育古诗。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老师范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愿意将课外学飞的古诗背育给大家听? 2、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新诗。 3、请大家注意观察图画: (老师贴出图) 谁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一个小孩骑在牛背上正在看什么) 他到底看见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借助拼音读,读古诗《所见》。 二、初读古诗,记忆生字 1、自己读完古诗后,读给大家一听,互查读音。 2、将本诗要掌握的生字圈出来读一读,同桌交流记忆。 3、老师反馈: ⑴出示生字卡片: 所、牧、蝉、闭、材、童、黄、诗、指名读准字音。 边读老师边按诗的顺序摆放生字卡片。

⑵分析记忆: 这么多生字怎样快速的记住呢? ①熟字带生字: 推──捕蜻──蝉共──黄认──诗 听──所意──童亲──立放──牧 ②编儿歌记忆: 一户一斤米──所人才进大门──闭 骑牛写__──牧由到共里共加队──黄。 ③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1、将这些生字带入诗中,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指多名学生读诗) 2、自由读诗: 结合图想想,诗人都看到什么啦?再与同桌交流。 3、请学生简述诗意,老师相继补充:

学生:诗人看到一个放牛娃骑着一头老黄牛唱着歌,他的歌声非常响亮,振荡着树林。可他听到了蝉的'叫声,想要去捉蝉,于是马上闭上嘴停止了唱歌。 老师:同学们想像一下,闭上嘴的小牧童会怎样做呢? 学生甲:骑在牛背上盯住蝉。 学生乙:不,牧童从牛背上下来,准备去捉蝉。 学生丙:牧童从牛背上下来站在地上,先看好目标,然后去捉蝉。 老师:看到这样的情景,在大家说产应该怎样朗读这首诗呢? 四、在意境中诵读古诗 1、自由读练。 2、扮演诗人到图画前诵读古诗。 3、背育古诗。 五、指导书写 1、自己描红找关键笔画。 2、教师出示范字: 请学生说说关关键笔画。 3、学生独立临写。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了解两首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理解诗句所蕴含的道理。 《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一、二句写今: 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三、四句吊古: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一、二句写景: 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 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古诗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两首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4.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和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24.古诗两首 二、故事导入,简介诗人 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平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时,突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

船东下江陵。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 李白是我国唐朝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 三、释提、介绍学习方法 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发:出发。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B.读懂、C.读精、D.读会、E.会读。 四、学习古诗 〔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 朝 ( zhao chao )辞 一日还 ( huan hai ) 万重 ( chong zhong )山 白帝 ( ti di )城

啼 ( ti di )不住 2、齐读 〔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 A 、朝辞白帝彩云间 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 2、理解词义:辞:辞别,分开。 3、作者早晨分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 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 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 a.指名说:早晨分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 B 、千里江陵一日还 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 3、练说句意 1〕互相说 2〕指名说

《赠汪伦》教学设计15篇

《赠汪伦》教学设计15篇 《赠汪伦》教学设计1 一、介绍诗人,复习导入 师: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四川,他一生喜欢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无数风格浪漫的诗歌,享有诗仙的美称。他写的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谁能背一背 生1:有感情地背诵《床前明月光》 师:背得不错,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 生2:表达了李白流浪他乡,孤独、思念家乡的情感。 师:讲得真好,谁还会背? 生3:激情背诵《望庐山瀑布》。 师:好极了,我仿佛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还有很多学生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挺喜欢李白的,那就让我们今天再去拜访他吧,看看他又会给我们出什么新诗呢? 二、自主合作,交流诗意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 3、汇报学习情况。 师:刚才大家都学得非常认真,我还听到有同学朗诵得有声 有色,谁愿意到台上读给大家听,并划出节奏。 生A:大方地走上讲台边读边画节奏。(刚读完大家就拍起了手掌)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B: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来画节奏。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出来,你真有个性,能读给大家听吗? (该生根据自己画的节奏,大声朗读,尤其读出“送/我/情”与“送我情”的不同之处。) 师:棒极了,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生B:我这样读是强调汪伦送我的情意很深,非同一般。 师:有道理,对诗歌理解还不错。还有人愿意读给大家听吗?(争先恐后,都想读)看来同学们都想读,那就一起来读吧。 (两种不同节奏都读出来,通过朗读体会到两种读法都是可以的。) 师:你们读得真好,可我不知道意思,谁愿意帮助我?(显出着急的神情。很多孩子已高高举起手,并大声说:“老师,我帮你。”)那好,你来当我的老师到台上去讲吧! 生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是李白乘船即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在边用脚踏拍子边唱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很深很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非常感谢你,我基本上理解诗歌的意思了,可还有一个疑问:你刚才说汪伦送给李白的情意,可题目却又是李白送汪伦,这到底是怎么会事? 生张:一时答不上来,回到座位上。(台下已经有不少同学举手了。) 师:今天,我可走运了,有这么多同学想帮我。(指名回答。) 生李:因为汪伦与李白的情意很深,为了表示感谢,李白作了这首诗送给汪伦。 师:哦!原来如此。同学们,刚才两位同学讲的你们听懂了吗? 全班:懂了。 师:诗歌中哪些诗句表达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感情,谁找出来读一读? 生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诗两首》教案15篇

《古诗两首》教案15篇 《古诗两首》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重难点 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乐学善思办法 组内赛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巩固对诗词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借助情境,听读赏诗 1.播放课件。 2.师声借助情情并茂地诵读诗文。

3.学生自由读诗文。 要求: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 1.同桌互读,看读音是否准确,诗句是否通顺。 2.指名读,全班评议。 二、诵读诗文,把握诗意 (一)学习古诗《雪》 1.指导读诗,感知诗意 (1)简介作者尤袤 (2)自由读古诗,结合诗文的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图文结合,多种方式反复诵读。 (4)同桌、小组、全班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全诗内容。 (5)汇报学习情况。 2.由画入境,想象感悟。 (1)指名读.全班齐读.练习背诵 (2)结合背诵,启发学生展开,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二)学习古诗《江雪》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诵读诗文,把握诗意 (1)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2)自由读古诗,结合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尝试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3)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3.细读古诗,感悟诗情 (1)自由读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名带动作、表情读,从中感悟是人的情感。 (3)想一想、说一说 通读两首古诗,边读边结合插图想象每首诗所描写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 三、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完成书后的“自选佳句”。 2.课下搜集关于雪的名句、名言,体会诗人的感情。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15篇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15篇登鹳雀楼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 教学设计:登鹳雀楼教案教学设计好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说说偏旁名称。 2指名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词 1出示生字 楼依尽人欲穷 2引导用生字组词 楼(楼层高楼楼房钟楼) 依(依靠依依依山傍水) 尽(尽头用尽尽力穷尽) 入(进入入门出入) 穷(穷尽贫穷穷苦)

3教学字形/article/ (1)指名分析字形,说说记忆方法。 依和衣比较,入和人比较,穷和力比较,层和云比较。(2)讲解欲、登、楼的笔顺。 4指导书写 欲: 楼: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山白日千里目 海黄河一层楼 2根据句意说出诗句 (1)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 (2)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落下去了。()(3)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4)再登上一层楼。() 板书设计: 白日依山尽, 景(看)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理(想)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识字8个 2、写字3个,认识新笔画学习笔顺,先里头后封口。 3、背诵教学重点:山的书写,背诵《登鹳雀楼》 教学难点:认字 教学方法:引导法、图示法 学习方法:讨论法、自学法、想象法 教具:图片、识字卡、小黑板 学具:生字卡、识字卡、10个__卡 导学步骤: 老师 学生 导课

授新 读诗 认字 写字 谈话:十月一日国庆节的时候,咱们班的小朋友都去旅游了好多地方,谁能说一说,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游一个好地方。板书《登鹳雀楼》放录音:《登鹳雀楼》出示黑板古诗指导读师范读指导画出会认的字检查的字出示生字 1、山 2、日抽生画太阳的形状 学习笔画:先里头,后封口师用文具盒演示:先进入,后关门。 3、板书目抽生画眼睛小结:以后有机会去鹳雀楼看一看。抽生说 齐读课题整体感悟 画出节奏生自由读,小组读,选出好的生表演读 生画出会认的字 同桌互认给卡片排队同桌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些字生用△画出来 生观察图:中间高,两边低口头组词生画口头组词、说话生讨论写法登鹳雀楼教学设计3 本课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名诗。

《望洞庭》教学设计15篇

《望洞庭》教学设计15篇 板书:望洞庭 湖月观察 和 山水想象 人景《望洞庭》教学设计1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能理解诗句,并能体会出本诗所描绘的景色,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欣赏孟浩然的《望洞庭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神奇的五彩池,奇伟无比的石林,如诗如画的山峡,水平如镜的西湖。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定格一张月夜下的洞庭湖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4、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相机正音。 3、再读,边读边思考,看看能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借助字典,也可与同桌讨论。 4、理解诗句: ⑴ 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 (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 (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给生配乐)

诗歌教学设计15篇

诗歌教学设计15篇 诗歌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学习重点】 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激趣 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 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在学生朗读中,注意正音。“蓑”读suō,“遮”读zhē,不要读成平舌音。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 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 1、学习第一首诗: ⑴“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⑵“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牧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⑶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倦。) ⑷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2、学习第二首诗: ⑴“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⑵“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 ⑶朗读诗句: 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五、再读诗文,感受意境 1、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 2、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想象画卷

《山行》教学设计(15篇)

When you decide to stick to one thing, the whole world will make way for you.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山行》教学设计(15篇) 《山行》教学设计1 《山行》一诗是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它通过描写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所构成的一幅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结合文后的注释,体会理解诗的大意思;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及不懂的地方。对于古诗的意思只要求学生大体理解即可。在相互的交流中,学生取长补短,加深了对古诗诗意的理解。 二、结合图片指导阅读,加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在学生初步交流理诗意后,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想象画面朗读诗歌,一座高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深秋时节的山头,在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然后有人经过这里里,看到了满山的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就这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读,很容易地让学生进入当时的意境。

三、反复朗读,体会意境。古语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对于古诗学习很是重要。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接读、对读摇头晃脑读等,反复朗读古诗,从读通读懂,到学生能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诗的意境。 《山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扫除文字障碍,弄懂关键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感悟古诗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借助课文注释和课外资源,利用小组合作优势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

最新初中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万能(十五篇)

最新初中古诗教学设计古诗教学设计万能 (十五篇) 初中古诗教学设计古诗教学设计万能篇一 1、复习古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 3、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学将小学阶段重点古诗词整合归类;制成cai课件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以“快乐大闯关”的形式走进古诗大观园(出示课件一) 我们要一起闯六关,在闯关过程中,同一组的每一个同学都要积极参与,为本组争荣誉,其中一个同学没答出,另一个同学马上接着帮他答出。记住我们的口号是“我行,我们一定能行!”我还要请两名助手,来协助我。现在,我们开始进入第一关。(出示课件二) (第一关:我能行。要求:抽签作答。听提示,用诗句按序号作答。) 1、在春天的夜晚,一位久别家乡的诗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想起了家乡,于是他吟起诗句是什么? 2、母爱是世界上伟大的爱,做儿女的怎么能报答得了母亲的爱呢?这使我们常常会想起哪一句诗?

3、当你在公园里散步,看到满池荷花,你会吟诵什么? 4、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用唐代诗人李绅的诗句来教导我们,你知道他是怎样教导我们的吗? 5、有时候,有的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用了一句诗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应该是哪句呢? 6、人们赞美小草,赞美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常常引用白居易的哪一句诗呢? (第二关:我是小法官。要求:不仅会判断,还要能说出理由。形式:抢答。) 1、《出塞》是宋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他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 2、“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的形式就是“行”。()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阴山”指阴山山脉,在现在有内蒙古境内。() 4、《七步诗》诗人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兄弟的残酷迫害。()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也就是说是他一生中写得最快的一首诗。() 6、“报得三春晖”意为报答母亲之恩,“三春”指三

《咏鹅》教学设计15篇

《咏鹅》教学设计15篇 i,sol 5、跟着伴奏用“啦”哼唱 一、读一读,说一说,感知古诗大意 1.引趣导读 一上课,教师用“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登一双红鞋子,唱着歌儿伸脖子。”一则谜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接着通过简介作者迁移兴趣,引入自读古诗。并设计这样的谈话:同学们,《咏鹅》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作品,骆宾王十分聪明,7岁就能作诗。你们今年也7岁了,都很聪明,能读好这首诗吗? 2.以读引说,说中感知 在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说,把读中感知的内容交流给大家,让学生从自由广泛的交流中得到比较全面的整体感知。 教师设计问题:在读中大家一定明白了不少问题,愿意互相说说吗? 可以同桌说,也可以小组说,谁认为自己说的好还可以站起来说。 二、读一读,听一听,感悟古诗韵律 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但刚学古诗的一年级小学生不懂这些,靠老师的讲又很难收到

理想的效果。因而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听、练感悟。 ①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照它的节拍读才能理解得好。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录音朗读体会。 ②听了录音,你感悟出它的节拍了吗?请自己练读。 ③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 三、读一读,画一画,再现古诗意境 古诗文语言凝炼,含义深刻,小学生很难直接通过语句感悟出诗句的内涵,我们只有创设情境让学生想想画画,把诗句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形象画面,让学生从中再现意境,才能得到真正理解。 教师设计教学: ①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读,仔细地想大白鹅游水唱歌的场面,看你的脑海中能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②请把你脑中的画说给大家听。 ③请把你脑中的画画下来送给大家。可独立一边吟诗一边作画,也可合作绘画。 四、读一读,演一演,领悟古诗情趣 感悟古诗内容,是为了深刻领悟古诗所表达的情趣。在画一画间接再现古诗意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演一演直接进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15篇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15篇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九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古诗录音、有关古诗的资料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进行古诗背诵比赛,看一看谁的古诗背得又多又好,是“诗王”,好不好。 2、当学生背到《登鹳雀楼》时,教师引言导入,板书课题。(出示CAI课件)这天,当诗人王之焕来到了黄河边上的鹳雀楼,登楼远望,一轮红日依傍着山巅逐渐下落,在脚

步下,黄河波涛汹涌,奔腾入海,非常壮丽。这时,诗人王之焕想道: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9、《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3、介绍黄河。出示CAI课件。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请学生读古诗,检查预习情况。请学生把学习的情况告诉大家。 2、请学生用“O”圈出自己还不认识的字,并去向自己的朋友求教。 3、听教师范读儿歌,正音。 4、教师领读儿歌,学生跟读。 5、分小组读。 6、学生试读。 7、同桌互读。 8、抽学生读。 9、自由读 10、齐读。 11、表演读。 三、学习生字 1、请学生用“”画出生字。 2、学生自己试读。 3、小组学习,把自己会读的告诉伙伴,把自己不会读

的向别人请教。 4、师教读,正音。出示CAI课件帮助学习生字。 注意后鼻音“登”、“黄”、“更”、“层”。 5、小老师教读。 6、叫号游戏。 7、用生字卡片开火车比赛。 8、扩词扩句。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朗读背诵。 六、探究学习,养成习惯。 1、收集古诗,看谁背得多。 2、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冀教版教材在编写上,是以不同的文化主题来划分各个单元,旨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的引导他们走进自然、感悟生活、品位真情。本册第五单元的文化主题是生活哲理。里面的五篇课文,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入手,写出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对生活的不同感悟。而这种感悟本身又是极朴素的。因其朴素,才得以永存。《登鹳雀楼》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名篇。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伟。放眼宇宙之无限,寄哲理之

古诗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古诗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隐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络绎不绝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只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同学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秋思》教学设计15篇

《秋思》教学设计15篇 《秋思》教学设计1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 2、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适当的回顾与拓展,深入感悟古诗的表达方法。 切入主体,理解内容,通过多层次地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和表达方法。 表达方法的归纳与应用。 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品味、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同时通过同类诗词的拓展,丰富感悟表达方法。 一、读图导入感情铺陈 教师出示月夜的课件,学生用富有形象性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景象。之后,学生展开联想,从月夜想到团圆以及古诗《静夜思》,体会诗人借明月、思故乡,回顾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引入《秋思》。 二、设疑诵读切入主体 1、解题入诗:学生读文题,理解含义,引出质疑:诗人是借着秋天的景色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吗? 2、初读释疑:学生带着要求自由读诗,汇报的时候,教师相机

进行朗读指导,并抓住“重”字进行古诗文的回顾与迁移,丰富学生对于古诗字词的理解与认识。 3、切入主体:回忆质疑,拨云见日,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与交流,明白这首诗主要是借写家书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三、理清脉络感知全诗 提出问题:是什么引发作者写这封家书?写完家书的结果又如何?让学生再次细细读文,之后进行反馈,师生共同理清文章的脉络,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同时,诗人身世的介绍,有助于理解诗人创作此诗时的心境,也对深入感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起了铺垫作用。 四、深化体会品读悟情 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再次深刻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意万重”“ 说不尽”“又开封”的层层递进式的剖析,并配以多层次、多形式的有感情朗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诗人将自己的对故乡的思念,都浓缩在这封家书之中,而内心的矛盾体现在“又开封”这一细节动作上,从而更加深切感受作者对远在千里之外家人的牵挂。 五、归纳总结比较明晰 表达方法的介绍与总结。由《静夜思》的借景抒情,引发《秋思》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的疑问。在总结板书,回顾整体的基础上,将文章的表现手法与学生共同总结出来。之后出示两篇诗作:高适的《除夕作》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学生借助学到的知识进行辨析比较,从而深化了对表现手法的认识。 六、诵读提升感悟升华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5篇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5篇 《江畔独步寻花》教案1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杜甫通过对黄四娘家花丛的描写,生动的再现了春天里繁花盛开、蝴蝶飞舞、黄莺高歌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赞美之情。学生对描写春天的诗词已有一定积累,能根据注释理解大意,具有初步品词析句的能力。但还不能很好的体味作品的情感,诵读水平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大意。 2、有感情朗读,抓重点字词,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理解大意,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比赛说词,引入课题。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个词语比赛吧? 1、你们知道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春风送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百花齐放,这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啊!

2、春花有哪些颜色呢?这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啊! 3、春花的数量很多,你能用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这真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啊! (二)介绍由来,解诗题。 1、指着事先写好的课题《江畔独步寻花》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对课题的说法有什么疑问吗? 如:(谁一个人到江边来寻花?为什么一个人到江边来寻花?他到江边寻到花了没有?) (三)初读,感悟诗情。 1、带着“自学提示”开始自学。完成“目标(1)(课件)。(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作者介绍:唐朝大诗人杜甫生在战乱历经磨难,看尽人间疾苦、红尘悲情,擅用七律、排律忧黎民,忧天下;他晚年曾“飘泊西南”,臆想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任一腔喜悦随风潜入;也曾立于草堂赏早春,听两个黄鹂鸣翠柳,望一行白鹭上青天,把自己的豪情隐藏;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被称为“诗圣”,和李白齐名“李杜”。他忧国忧民,直面战乱后由盛而衰的现实,用沉郁顿挫的风格记录历史。今天,我们就再次和他一起同行吧! 3、好,哪个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是否读正确了。 5、读得正确,流利,非常好。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共15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共15篇〕 第1篇:《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我们的祖国是诗歌的国度,翻开诗歌的大门,有无数的珍宝。谁愿意背一首古诗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2、会背李白的诗吗?你对李白有哪些理解?李白一生写下了上千首诗歌,如今流传下来的有900百多首,人们非常喜欢他的诗,称他为“诗仙”。 3、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 二、理解诗题,认识“庐”、“瀑” 1、看老师写诗题: 望庐山瀑布。 ⑴指名读。 ⑵范读。 ⑶齐读。 ⑷再读一遍,看谁能读懂题目的意思。 2、谁来讲讲题目的意思? 从题目我们就知道这首诗是李白畅游庐山之后写下的。 3、认识“庐”:

去过庐山吗?〔板书lú〕庐山在我国江西省。那里风景优美,很多人都去游览。齐读生词。 4、认识“瀑”: 什么是瀑布〔板书:pù〕谁见过?能给大家说说吗? 一提到瀑布,我们就想到水从高山陡峭的地方倾泻而下,像一块白布挂在那儿。看,瀑这个字怎样记?对,三点水加暴雨的暴,多急的水流哇!齐声拼读两遍。 5、想看看瀑布吗?我们来看看瀑布: 〔课件:瀑布的动态影片〕 好看吗?谁来夸夸瀑布? 夸的好! 想不想知道李白是怎样赞美庐山瀑布的? 三、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翻开课本第76页,先听老师读一遍。你也想读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古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 〔课件出示全诗〕 3、你又认识了哪些生字? ⑴炉:又是一个lu字,怎样写呢?〔板书:炉〕哦,和庐山的庐是同音字,怎样区分? ⑵疑:会用疑组词吗?

4、我们把生字送回诗中,齐读一遍。 四、再读古诗,品味诗意 过渡:通过读诗,你好似看到了什么?读诗只读准字音还不够,要边读边想象,才能读懂诗的意思,才能品出诗的滋味。 1、下面,我们就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讲的是什么意思,遇到读不懂的地方就作上记号。 2、来,和同桌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收获。能读懂的诗句用自己的话讲给同桌听,有读不懂的词提出来讨论讨论。 3、还有读不懂的地方吗?充分交流。 4、通过讨论,诗中还是有许多读不懂的地方。没关系,老师来帮助你读懂。 ⑴先看前两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见过香炉吗?香炉原指烧香的炉子〔课件:香炉图〕寺庙中经常可以见到,点燃香的时候,便云雾缭绕。诗中的香炉可不是这个意思,这里香炉指的是庐山上的香炉峰。〔课件:庐山、香炉峰〕庐山山峰重叠,非常宏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形状上尖下圆,经常有云雾覆盖,就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所以人们为它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庐山香炉峰。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5篇

Winners do what losers don't want to do.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5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沿、际”两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会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青蛙、小鸟图片。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前板画)师:看图,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师:一只青蛙坐在井里,抬头看天,这就叫——坐井观天(师板书)(齐读课题) 二、新授: 1、谁来给同学们读读这个有趣的小故事?(指生读) 师:青蛙坐在井里,小鸟在哪里?(生答)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生字卡片“沿”,带拼音读。 你知道“井沿”是哪里吗?(生答)就请你来,让小鸟落到井沿上吧!(生到黑板放小鸟) 师:井沿就是井的边,那你知道床的边应该叫什么呢?碗呢?桌子呢?(出示图片) 2、师:我们知道了“沿”的读音和用法,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出示田字格),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呢?(生说,师范写、生写四个) 3、同学们字写的很棒,相信课文读的更好,我们打开书,继续走到青蛙和小鸟身边吧!谁来读一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指生读。 4、师:一百多里,那就是飞了很远很远的距离啊,这个时候,小鸟会感到很累,很渴,谁再来读小鸟的话?(师读青蛙的

话,指生读小鸟的话,两名同学读后全班读小鸟,突出“一百多里”体会小鸟的累、渴) 5、同学们读的多好啊,就这样,体会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自己读一读他们的另外两次对话。 指生读,师: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争吵吗?(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天有多大?)青蛙是怎么认为的呢?(指读)师:什么是大话? 师: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那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板书) 师:那小鸟呢?(指读)(出示卡片无边无际) 师:这个词啊,就是形容非常非常大,都看不到边际。(出示沙漠、大海的图片)学生练习说话。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无边无际来形容? 6、师:现在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的很呢,同意小鸟说的请举手,那你们读小鸟的话一定很棒。同意青蛙说的请举手。青蛙也是这个故事当中很重要的角色,缺了它,故事就不完整。谁认为自己能读好青蛙说的话,你也勇敢地举起手来。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 2022-12-15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2、正确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感受课文描绘的画面,体会课文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词图对照,感受意境美 1、(ppt出示课文插图)瞧,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村居风景。结合插图,联系生活,想一想你能读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了呢? 2、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点拨,总结学法:看来结合课文插图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是我们理解古代作品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3、还有哪些字、词、句不明白的吗?(无赖相媚好两个词语的教学) (1)、无赖:借助生活经验来解决:无赖是什么意思呢?(不讲道理,不听话......有贬义之意)那一个无赖的孩子怎么会说最喜呢这不是很矛盾吗?那你觉得在这里无赖是什么意思呢?(顽皮,调皮)在生活中其实我们的父母也经常会用这样看似批评的话表达对我们的疼爱之情,你能想起来吗?(读出无赖) (2)、相媚好:由媚字展开教学,媚字左边是一和女右边是一个眉,好象是说年轻女子的眉毛,美吗,好吗?那课文中谁会说谁好呢?(翁说媪)是吗?引出相--互相?指名解释:互相夸奖对方的好。他们会怎样夸奖对方呢? (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在一个低小的茅屋前有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正亲热的坐在一起,正说着些什么?你听...... (学生先自己互相说,教师点拨后指名说) 4、多么恩爱的老两口,多么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啊!同学们,

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一起去描绘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小画面写下来?(学生写后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评价:多么好的环境、多么朴素的一家人) 5、再读全文,整体感受。 二、咬文嚼字,体会情感美 1、你能用一个字说说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吗?引出醉 a、醉字好啊,沉醉不知归路,那咱们就不回去了,咱们一起去和这家的公公、婆婆、还有三个孩子聊天吧。 b、你最想和谁聊天呢?聊些什么?自由说话(同桌进行) 3、看来这些孩子都能说普通话,交流起来比较方便。可是这对老夫妻,年级大了,耳朵也不太好,还只会说吴音,我们怎么和他们聊天呢?这样,老师和你们一起去和他们二老聊聊? 4、设置问题:你家这么多人就住在这小茅屋里?你们为什么还总是笑容满面呢? (学生自由表达) 心安茅屋稳,家贫菜根香,难怪二老的脸上总是笑容满面呢!这样的生活真好真好!老师几次都被文章深深的吸引,于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小诗歌! 5、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辛弃疾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作者背景介绍) (学生自由说,教师注意提升) 6、在那个战争不断兵荒马乱的时期,这样一家人的生活谁不向往,这样的生活谁不沉醉呢?让我们一起再读课文。板书(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课后多读一些宋词,在宋词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