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感悟《绝句》

1.板书题目,并解题

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体裁,是旧体诗。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有固定的格式和规则。如,共有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言绝句”(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言绝句”(七绝)。《望庐山瀑布》也是绝句。

2.简介作者

3.理解诗句之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鸣:叫,指歌唱。翠:新绿。翠柳:初春时节柳枝刚抽出新芽。青天:蔚蓝色的天空。诗句之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含:包含,藏在里面。西岭:泛指成都西面的岷山。千秋:千年。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泊:停泊。东吴:指长

江下游,现在江苏一带。万里:万里之外。诗句之意: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万里之外的东吴的客船。

4.再读诗句,品悟诗意

⑴第一、二行描写先写地上,再写天上,各写什么?

标出声音、颜色、动作之词:

表示声音的词语:鸣、上。

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

表示动作的词语:鸣、上、含、泊。

师:“黄、翠、白、青”相互映衬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机勃勃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传达出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鸣”、“上”两个动词写出了黄鹂在柳枝上欢叫和一行白鹭从水面飞上青天的声响。“含”、“泊”两个动词具体写出了草堂外的景象,特别是“含”的妙用,把岷山积雪这一远景移至草堂内,使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景色优美的图画。

⑵三、四行写什么?(千秋雪,万里船)

师:“千秋雪”表现出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胸襟是如此开阔。当然,诗中所讲的时间和空间并非实指,但从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看,我们不难想象他对和平生活多么向往。

⑶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师:前两行先描绘草堂前看到的景:眼前有鸣叫的黄鹂,翠绿的柳树;天边有蔚蓝的天空,飞腾直上的白鹭。后两行描绘草堂以外看到的景:窗外有西岭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有驶往东吴的客船。

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草堂春天美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无比愉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三、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四、积累运用

1.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

绝句早发白帝城

杜甫李白

迟日江山丽,朝辞白帝彩云间,

春风花草香。千里江陵一日还。

泥融飞燕子,两岸猿声啼不住,

沙暖睡鸳鸯。轻舟已过万重山。

2.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古诗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朗读背诵全诗。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课型:新授教学方法:朗读、点拨、背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全诗,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二、教师范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介绍写作背景,指出诗中如何体现“家贫”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这时,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活比较安定。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过,拜访。相,偏指一方,“我”)诗中是如何体现的?明确:蓬门(蓬门荜户蓬筚生辉)

四、鉴赏点拨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1.首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寂寞孤独分析:但(只)。人迹罕至,整日与鸟为伴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

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2.“不曾缘客扫”是不是说别的客人来不扫花径?明确:是说没人光顾

3.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本联用的是互文的手法。例如:(1)主人下马客在船(2)秦时明月汉时关(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联应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君开。”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客人来访,手忙脚乱,欣喜不已。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4.颈联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歉疚这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5.诗人及他的客人是否在乎这些,何以见得?由此可以看出什么?“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友情深厚“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

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五、小结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的读者。六、朗读,当堂背诵。

板书设计:

盼———迎———劝———邀孤独——欣喜——融洽——兴奋(高潮)

古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的特点,并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为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配画。

能力:

2、在为古诗配画中,让学生把文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

情感:

3、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创作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一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内容。

2、教学难点: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及构图安排。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学生画画用作业纸。黑色水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2、老师今天给大家猜两个与众不同的谜语,谜面是两幅画,大家看,请说出符合画面意思的诗名。(出示咏鹅和画)

3、同学们真聪明,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配画》。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老师还搜集了几幅古诗配画作品,请大家看一下(点击课件,逐一介绍)

2、你认为这几幅配画与古诗所描写的内容相符吗?

生:相符。因此,图文相符就是古诗配画的第一个特点。(板书:图文相符)

3、每首诗一般都有四句。那么,这几幅配画是选择一两句作为画面还是把全部诗句都表现在了画面上?生:选择一两句表现画面。

师小结:以诗中的名句表现画面是古诗配画的第二个特点。

三、探究总结

1、出示《春晓》诗句。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为古诗配画的方法、步骤:

(1)选择古诗,理解诗意。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画面,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逐句分析:春眠不觉晓——春天夜晚睡得很熟,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处处闻啼鸟——一觉醒来,到处可以听到鸟的叫声。夜来风雨声——回想起昨夜曾听到风声和雨声。花落知多少——,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2)根据名句构思、构图。

①确定画面的主题。想一想该画什么?②思考画面内容与诗句是否吻合。

(3)绘画、涂色。

(4)选择合适的位置署名、写诗。

四、创作实践

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线描、彩铅画、水彩笔画、油画棒画),为喜欢的古诗画一幅配画。

五、巡视辅导

指导要点:

1、先画主题,后画背景。

2、图画要符合诗句描写的情景。

3、涂色分层次,对比要突出。

六、展示评价

1、

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的《诗情画意作品展》中。

2、

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七、总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绘画作品更棒。今天我们把古诗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语言美融为一体,创作出了漂亮的诗配画。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自己喜欢的__、古诗配画。

古诗教学设计4

教材依据

《古诗词三首》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它是根据本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设计思想

《渔歌子》一词描写的是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在设计中,笔者遵循“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借助古诗词这一教学素材,运用“自读、想象、讨论、叙述”等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教师则通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美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二)过程与方法

l.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3.使学生感悟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诗人张志和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知诗情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2.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春天的景物,看看哪位同学的想象力最丰富,能根据老师给出的词语想象出美丽的春天的景象,如果你能把这幅美景说出来,老师就把它画下来,好吗?

依次板书三组词语: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渔翁、斜风、细雨。学生先分别想象、描述三幅画面,教师作简笔画,再请学生看图把三组词语连起来想象一幅美丽的图画并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这些词汇想象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并通过教师的简笔画再现出来,既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为后面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埋下伏笔。

二、理解课题

1.有一位叫做张志和的唐代诗人也看见了这么一幅美丽的情景,于是写下了一首词——《渔歌子》。(板书课题和诗人)

1)我们在这个学期的第一课曾学过一首词《忆江南》,谁来说说什么是词,它有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词的特点。

2.了解作者。

1)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张志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诗人张志和的资料。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诗人生平及创作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该词的写作背景,为理解“斜风细雨不须归”作铺垫。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幻灯片出示《渔歌子》,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试读,正音。

2)教师范读,学生试根据教师范读划分重音、节奏,教师小结并用幻灯出示。

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词意。

2.自主品悟

1)在熟读古诗后我们还应该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要想弄懂古诗词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2)学生自读古诗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意,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你觉得哪句写得好,好在哪儿?

③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同组的同学听。

④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①小组派代表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重点理解:诗人为什么会“斜风细雨不须归”?体会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板书:悠闲自在)

③学生自愿感情朗读自己觉得写得美的诗句,并说说这句诗写得好在哪儿?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议,老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出渔翁悠闲自在的感觉。

5)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青山,渔舟,白鹭,红桃,青色箬笠,绿色蓑衣,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诗人又为它染上了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

设计意图: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习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3.反复吟诵,感悟诗情

1)播放配乐flash情景动画,学生感情朗读。

2)学生自由练习感情背诵。

3)指名试背,师生接句背诵,男女生比赛感情背诵。

4)全班配乐背诵,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在了解词中描绘的情景后通过反复吟诵把体会到的诗情表现出来,并结合配乐情景动画进一步进入诗境,引起共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动画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过故人庄》、《忆江南》。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的动画及收集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创设情境、互动教学的方式,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习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在把握古诗的基础上,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悟到诗文的意境,并且让学生运用多种表达的方式和诗文互动,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诗文。

1.借想象互动。把学生带入古诗词境界,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是该课的一个重点。上课伊始老师就以想象引入情境,让学生边想象边组织语言,激发学生浓厚的的学习兴趣,既发展了语言,又为后面理解诗意作好铺垫。在理解诗意后又让学生在朗读、背诵中想象,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画面互动。《渔歌子》的作者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这首词不仅有鲜明的山光水色,还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通过让学生想象画面,简笔画再现画面,配乐再现情景,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共鸣。拓展活动中又通

过展示情景交融的动画,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从而达到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的目的。

3.借音乐互动。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教学音乐成为拉近时空、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的手段。在欣赏诗词情境动画时,在朗读、背诵、想象的时候,均选用了优美的古筝曲以激发学生无边的遐想。

4.借吟诵互动。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年段(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教师在课中通过范读、自读、小组读、引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情,悟诗境。

古诗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江雪》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之一。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所作。诗人借描写风雪之中垂钓的渔翁,来衬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其中那位“独钓寒江雪”的渔翁,正是诗人不屈不挠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学情分析】

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领域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文质兼美,已得到人们的重视。四年级的学生对读古诗、赏诗境、悟诗情已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古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讨论,体会古诗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

品读重点词句,理解词句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了解诗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故事的教学,感悟古诗选词精炼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从文字表面挖掘开来,用朗读、吟诵、议论等形式,深入感受诗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渗透科学自然观和美的教育,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教法、学法】

教法:

1、情境创设:让学生观看视频,充分感受老翁寒江独钓的画面。

2、引导示范:在学习古诗时,充分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来学习古诗,理解诗意。

学法:

1、朗读感悟: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熟读的基础上感悟古诗。

2、小组合作学习:在老师的引导示范之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1、在大雪纷飞,寒分啸啸的时候,人们都已回家避寒,江面上却有一位老翁在垂钓,他就是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江雪》(板书课题)。

2、齐读诗题,总结题目意思。(江上的雪景)

3、观看视频,说说你感受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了解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指名交流汇报)

3、学习生字,扫除拦路虎

孤蓑翁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1、同学们,《江雪》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寓意深刻的“寒江独钓图”,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2、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

千山鸟飞绝。(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

绝:尽,没有

这一句的意思就是“所有高山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一片洁白,一只飞鸟也没有”。

3、小组合作学习

用学习第一句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剩余的诗句。

要求:

(1)、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重点抓“灭、孤、独”这几个关键词进行理解

(3)、根据关键词,把整句诗的意思翻译出来,并读一读。

4、交流汇报

第二句:万径人踪灭。

径:小路灭:消失

此句解释为:所有的道路上都没有行人,一片沉寂。

第三句:孤舟蓑笠翁。

孤:指江面上只有一条船

蓑:指蓑衣笠:指斗笠

此句解释为: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有一叶孤舟,一位老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

第四句:独钓寒江雪。

独:独自一个人

此句解释为:独自一个人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5、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把诗意连起来读一读。

所有高山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一片洁白,一只飞鸟也没有,所有的道路上都没有行人,一片沉寂。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有一叶孤舟,一位老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6、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

7、此情此景,诗人为什么还在独钓呢?

8、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升华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简要说说古诗的大致意思。

2、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将《江雪》想象成一副画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3、课后搜集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古诗教学设计6

古诗二首——夏日绝句

1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古诗的精练,喜欢读古诗。

重点难点: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感悟《绝句》 1.板书题目,并解题 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体裁,是旧体诗。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有固定的格式和规则。如,共有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言绝句”(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言绝句”(七绝)。《望庐山瀑布》也是绝句。 2.简介作者 3.理解诗句之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鸣:叫,指歌唱。翠:新绿。翠柳:初春时节柳枝刚抽出新芽。青天:蔚蓝色的天空。诗句之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含:包含,藏在里面。西岭:泛指成都西面的岷山。千秋:千年。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泊:停泊。东吴:指长

古诗教学设计 15篇

古诗教学设计 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所、牧“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背育古诗。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老师范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愿意将课外学飞的古诗背育给大家听? 2、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新诗。 3、请大家注意观察图画: (老师贴出图) 谁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一个小孩骑在牛背上正在看什么) 他到底看见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借助拼音读,读古诗《所见》。 二、初读古诗,记忆生字 1、自己读完古诗后,读给大家一听,互查读音。 2、将本诗要掌握的生字圈出来读一读,同桌交流记忆。 3、老师反馈: ⑴出示生字卡片: 所、牧、蝉、闭、材、童、黄、诗、指名读准字音。 边读老师边按诗的顺序摆放生字卡片。

⑵分析记忆: 这么多生字怎样快速的记住呢? ①熟字带生字: 推──捕蜻──蝉共──黄认──诗 听──所意──童亲──立放──牧 ②编儿歌记忆: 一户一斤米──所人才进大门──闭 骑牛写__──牧由到共里共加队──黄。 ③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1、将这些生字带入诗中,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指多名学生读诗) 2、自由读诗: 结合图想想,诗人都看到什么啦?再与同桌交流。 3、请学生简述诗意,老师相继补充:

学生:诗人看到一个放牛娃骑着一头老黄牛唱着歌,他的歌声非常响亮,振荡着树林。可他听到了蝉的'叫声,想要去捉蝉,于是马上闭上嘴停止了唱歌。 老师:同学们想像一下,闭上嘴的小牧童会怎样做呢? 学生甲:骑在牛背上盯住蝉。 学生乙:不,牧童从牛背上下来,准备去捉蝉。 学生丙:牧童从牛背上下来站在地上,先看好目标,然后去捉蝉。 老师:看到这样的情景,在大家说产应该怎样朗读这首诗呢? 四、在意境中诵读古诗 1、自由读练。 2、扮演诗人到图画前诵读古诗。 3、背育古诗。 五、指导书写 1、自己描红找关键笔画。 2、教师出示范字: 请学生说说关关键笔画。 3、学生独立临写。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了解两首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理解诗句所蕴含的道理。 《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一、二句写今: 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三、四句吊古: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一、二句写景: 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 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古诗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两首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4.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和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24.古诗两首 二、故事导入,简介诗人 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平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时,突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

船东下江陵。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 李白是我国唐朝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 三、释提、介绍学习方法 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发:出发。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B.读懂、C.读精、D.读会、E.会读。 四、学习古诗 〔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 朝 ( zhao chao )辞 一日还 ( huan hai ) 万重 ( chong zhong )山 白帝 ( ti di )城

啼 ( ti di )不住 2、齐读 〔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 A 、朝辞白帝彩云间 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 2、理解词义:辞:辞别,分开。 3、作者早晨分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 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 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 a.指名说:早晨分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 B 、千里江陵一日还 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 3、练说句意 1〕互相说 2〕指名说

《赠汪伦》教学设计15篇

《赠汪伦》教学设计15篇 《赠汪伦》教学设计1 一、介绍诗人,复习导入 师: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四川,他一生喜欢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无数风格浪漫的诗歌,享有诗仙的美称。他写的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谁能背一背 生1:有感情地背诵《床前明月光》 师:背得不错,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 生2:表达了李白流浪他乡,孤独、思念家乡的情感。 师:讲得真好,谁还会背? 生3:激情背诵《望庐山瀑布》。 师:好极了,我仿佛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还有很多学生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挺喜欢李白的,那就让我们今天再去拜访他吧,看看他又会给我们出什么新诗呢? 二、自主合作,交流诗意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 3、汇报学习情况。 师:刚才大家都学得非常认真,我还听到有同学朗诵得有声 有色,谁愿意到台上读给大家听,并划出节奏。 生A:大方地走上讲台边读边画节奏。(刚读完大家就拍起了手掌)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B: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来画节奏。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出来,你真有个性,能读给大家听吗? (该生根据自己画的节奏,大声朗读,尤其读出“送/我/情”与“送我情”的不同之处。) 师:棒极了,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生B:我这样读是强调汪伦送我的情意很深,非同一般。 师:有道理,对诗歌理解还不错。还有人愿意读给大家听吗?(争先恐后,都想读)看来同学们都想读,那就一起来读吧。 (两种不同节奏都读出来,通过朗读体会到两种读法都是可以的。) 师:你们读得真好,可我不知道意思,谁愿意帮助我?(显出着急的神情。很多孩子已高高举起手,并大声说:“老师,我帮你。”)那好,你来当我的老师到台上去讲吧! 生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是李白乘船即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在边用脚踏拍子边唱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很深很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非常感谢你,我基本上理解诗歌的意思了,可还有一个疑问:你刚才说汪伦送给李白的情意,可题目却又是李白送汪伦,这到底是怎么会事? 生张:一时答不上来,回到座位上。(台下已经有不少同学举手了。) 师:今天,我可走运了,有这么多同学想帮我。(指名回答。) 生李:因为汪伦与李白的情意很深,为了表示感谢,李白作了这首诗送给汪伦。 师:哦!原来如此。同学们,刚才两位同学讲的你们听懂了吗? 全班:懂了。 师:诗歌中哪些诗句表达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感情,谁找出来读一读? 生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最新初中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万能(十五篇)

最新初中古诗教学设计古诗教学设计万能 (十五篇) 初中古诗教学设计古诗教学设计万能篇一 1、复习古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 3、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学将小学阶段重点古诗词整合归类;制成cai课件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以“快乐大闯关”的形式走进古诗大观园(出示课件一) 我们要一起闯六关,在闯关过程中,同一组的每一个同学都要积极参与,为本组争荣誉,其中一个同学没答出,另一个同学马上接着帮他答出。记住我们的口号是“我行,我们一定能行!”我还要请两名助手,来协助我。现在,我们开始进入第一关。(出示课件二) (第一关:我能行。要求:抽签作答。听提示,用诗句按序号作答。) 1、在春天的夜晚,一位久别家乡的诗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想起了家乡,于是他吟起诗句是什么? 2、母爱是世界上伟大的爱,做儿女的怎么能报答得了母亲的爱呢?这使我们常常会想起哪一句诗?

3、当你在公园里散步,看到满池荷花,你会吟诵什么? 4、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用唐代诗人李绅的诗句来教导我们,你知道他是怎样教导我们的吗? 5、有时候,有的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用了一句诗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应该是哪句呢? 6、人们赞美小草,赞美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常常引用白居易的哪一句诗呢? (第二关:我是小法官。要求:不仅会判断,还要能说出理由。形式:抢答。) 1、《出塞》是宋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他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 2、“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的形式就是“行”。()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阴山”指阴山山脉,在现在有内蒙古境内。() 4、《七步诗》诗人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兄弟的残酷迫害。()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也就是说是他一生中写得最快的一首诗。() 6、“报得三春晖”意为报答母亲之恩,“三春”指三

古诗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古诗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古诗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隐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络绎不绝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只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同学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秋思》教学设计15篇

《秋思》教学设计15篇 《秋思》教学设计1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 2、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适当的回顾与拓展,深入感悟古诗的表达方法。 切入主体,理解内容,通过多层次地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和表达方法。 表达方法的归纳与应用。 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品味、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同时通过同类诗词的拓展,丰富感悟表达方法。 一、读图导入感情铺陈 教师出示月夜的课件,学生用富有形象性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景象。之后,学生展开联想,从月夜想到团圆以及古诗《静夜思》,体会诗人借明月、思故乡,回顾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引入《秋思》。 二、设疑诵读切入主体 1、解题入诗:学生读文题,理解含义,引出质疑:诗人是借着秋天的景色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吗? 2、初读释疑:学生带着要求自由读诗,汇报的时候,教师相机

进行朗读指导,并抓住“重”字进行古诗文的回顾与迁移,丰富学生对于古诗字词的理解与认识。 3、切入主体:回忆质疑,拨云见日,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与交流,明白这首诗主要是借写家书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三、理清脉络感知全诗 提出问题:是什么引发作者写这封家书?写完家书的结果又如何?让学生再次细细读文,之后进行反馈,师生共同理清文章的脉络,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同时,诗人身世的介绍,有助于理解诗人创作此诗时的心境,也对深入感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起了铺垫作用。 四、深化体会品读悟情 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再次深刻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意万重”“ 说不尽”“又开封”的层层递进式的剖析,并配以多层次、多形式的有感情朗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诗人将自己的对故乡的思念,都浓缩在这封家书之中,而内心的矛盾体现在“又开封”这一细节动作上,从而更加深切感受作者对远在千里之外家人的牵挂。 五、归纳总结比较明晰 表达方法的介绍与总结。由《静夜思》的借景抒情,引发《秋思》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的疑问。在总结板书,回顾整体的基础上,将文章的表现手法与学生共同总结出来。之后出示两篇诗作:高适的《除夕作》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学生借助学到的知识进行辨析比较,从而深化了对表现手法的认识。 六、诵读提升感悟升华

《绝句》教学设计(15篇)

《绝句》教学设计(15篇) 《绝句》教学设计1 一、设计理念、汲幽露以揉濯。 中华文化丰厚博大,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书本中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走进语文天地,汲取文化精华,形成良好的素养。为了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为了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大语文天地,我设计可本次语文综合性活动。 二、活动目的,积水成渊蛟龙生。 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唐诗三百首》的基础上,利用图书馆、络等信息渠道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背景等各种介绍,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多媒体,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及听说读写能力。 三、课前准备,挖掘源头活水。

课前分成小组,发给各小组《唐诗三百首》等资料,学生也可以自己收集。(准备时间二周) 教师准备:课件(配乐、烟花掌声等) 四、教学过程,任凭百舸争流。 (一)、以《绝句》为引子,激发兴趣。 1、播放部分诗作,设疑:是谁写的?写了什么?谁能背诵?全班抢答。 2、教师小结:中国文学博文精读诗词,语言洗练优美,乃是精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诗的世界,看看谁能够当上当代的诗仙、诗圣。 (二)、课件为载体激活知识。 课件按钮内容:诗海畅游、我的眼睛、智力冲浪、写一写、评一评。 诗海畅游: 1、背诗(并向学生讲解,本诗的精妙之处,也可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2、读诗(读出情感) 我的眼睛:

学生谈自己对某一诗独到的见解和体会,感悟祖国语言的精妙。 智力冲浪: 看谁记得又快又多。(课件辅助)(现场) 写一写: 鼓励学生试写(激发学生的创作欲),使学生深刻体悟到自己所学的卑微,决心努力。 评一评: 以评比为契机,激励学习,又学生推选出本节课的诗仙与诗圣。 五、课后延伸,涓涓细流入江海。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灿烂辉煌的,这节快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许多诗,体会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但这只是沧海一粟,请同学们课后,多读更多的诗,相信通过学习,你一定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我们将举行中华诗词知多少的活动,老师期待着大家再次走进我们文化长河,去寻找更多美丽发光的贝壳! 《绝句》教学设计2

《山行》教学设计(15篇)

When you decide to stick to one thing, the whole world will make way for you.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山行》教学设计(15篇) 《山行》教学设计1 《山行》一诗是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它通过描写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所构成的一幅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结合文后的注释,体会理解诗的大意思;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及不懂的地方。对于古诗的意思只要求学生大体理解即可。在相互的交流中,学生取长补短,加深了对古诗诗意的理解。 二、结合图片指导阅读,加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在学生初步交流理诗意后,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想象画面朗读诗歌,一座高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深秋时节的山头,在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然后有人经过这里里,看到了满山的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就这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读,很容易地让学生进入当时的意境。

三、反复朗读,体会意境。古语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对于古诗学习很是重要。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接读、对读摇头晃脑读等,反复朗读古诗,从读通读懂,到学生能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诗的意境。 《山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扫除文字障碍,弄懂关键词语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感悟古诗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借助课文注释和课外资源,利用小组合作优势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十五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十五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十七课《古诗两首》之《望庐山瀑布》 二.教材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利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三.学情简析: 随着班级“诵读经典”系列活动的开展,班级学生均可以背诵50首左右的古诗。《望庐山瀑布》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背诵,但对诗意不能完整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意境学生更是知之甚少。 四.设计思路: 1.反复吟读,是本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 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背诵古诗,拓展新诗,增多学生的积累。 五.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初步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2.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 3.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境。 4.极力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六.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七.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说说在哪见过,瀑布什么样? 2.看图片。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漂亮的瀑布图片,都是我国著名的瀑布景观,大家一起来欣赏。(出示幻灯片) 3.引出新课题。师: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大诗人李白去观赏一下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4.读课题、解课题。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了解“望”的意思。 二.简介作者 师:对于作者李白,我们并不陌生,谁来说说,你了解李白的什么情况? 生简单介绍、背李白的诗作。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 2.学生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诗文读流利。 3.检查读诗情况。1)指名读,正音。 2)投影出示诗文,认学生字,让学生说出怎样记住生字并组词。 3)再读诗文。同桌互相检查读诗。 四.品读诗句、想象画面 1.借助老师给出的注释,小组合作读诗,理解大概意思,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投影出示说话训练的句式,指名读诗句,说出自己的想象。 (在学生汇报中,适时出示图片、瀑布流淌的视频。)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诗句 4.适时拓展其他古诗中的诗句,帮助理解作者夸张的写法、丰富的想象力。 5.带感情读全诗。指名读、齐读。

《咏鹅》教学设计15篇

《咏鹅》教学设计15篇 i,sol 5、跟着伴奏用“啦”哼唱 一、读一读,说一说,感知古诗大意 1.引趣导读 一上课,教师用“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登一双红鞋子,唱着歌儿伸脖子。”一则谜语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接着通过简介作者迁移兴趣,引入自读古诗。并设计这样的谈话:同学们,《咏鹅》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作品,骆宾王十分聪明,7岁就能作诗。你们今年也7岁了,都很聪明,能读好这首诗吗? 2.以读引说,说中感知 在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说,把读中感知的内容交流给大家,让学生从自由广泛的交流中得到比较全面的整体感知。 教师设计问题:在读中大家一定明白了不少问题,愿意互相说说吗? 可以同桌说,也可以小组说,谁认为自己说的好还可以站起来说。 二、读一读,听一听,感悟古诗韵律 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但刚学古诗的一年级小学生不懂这些,靠老师的讲又很难收到

理想的效果。因而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听、练感悟。 ①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照它的节拍读才能理解得好。你们想知道这首诗的节拍吗?请认真听录音朗读体会。 ②听了录音,你感悟出它的节拍了吗?请自己练读。 ③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 三、读一读,画一画,再现古诗意境 古诗文语言凝炼,含义深刻,小学生很难直接通过语句感悟出诗句的内涵,我们只有创设情境让学生想想画画,把诗句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形象画面,让学生从中再现意境,才能得到真正理解。 教师设计教学: ①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录音配乐朗读,仔细地想大白鹅游水唱歌的场面,看你的脑海中能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②请把你脑中的画说给大家听。 ③请把你脑中的画画下来送给大家。可独立一边吟诗一边作画,也可合作绘画。 四、读一读,演一演,领悟古诗情趣 感悟古诗内容,是为了深刻领悟古诗所表达的情趣。在画一画间接再现古诗意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演一演直接进

《望洞庭》教学设计15篇

《望洞庭》教学设计15篇 板书:望洞庭 湖月观察 和 山水想象 人景《望洞庭》教学设计1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能理解诗句,并能体会出本诗所描绘的景色,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欣赏孟浩然的《望洞庭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神奇的五彩池,奇伟无比的石林,如诗如画的山峡,水平如镜的西湖。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定格一张月夜下的洞庭湖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4、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相机正音。 3、再读,边读边思考,看看能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借助字典,也可与同桌讨论。 4、理解诗句: ⑴ 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 (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 (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给生配乐)

关于古诗《草》教案(通用15篇)

关于古诗《草》教案(通用15篇) 关于古诗《草》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草》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草》教案篇1 一教学要求: 1 通过朗读,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 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养成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诗意,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2 通过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查找有关诗人的资料和作品,词典字典。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我们学习了《找春天》,通过朗读我们发现了春天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大家对春天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初读古诗 1 自由读《草》这首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 不懂的词语,自读自语 2 小组合作朗读, 提出不懂的词互相讨论, (三)细读理解诗意。 通过学习我们对诗有了大概的了解,共同来学习。 离离:指草长的非常茂盛。

岁:年 烧不尽:烧不完 你喜欢小草吗?喜欢它什么? 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 小结:是啊!小草虽然狠渺小,但它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即使是无情的大火也不能将它烧尽,只要春天温暖的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四总结; 这首古诗使我们加深了对春天的认识,感受春光的美好和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吧! 五:作业 填空; 离离—()一岁—()野火—()春风—() 古诗《草》教案篇2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手拿一棵小草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可结合查找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一”读yì。(2)注意纠正错音。(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15篇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15篇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九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远望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古诗录音、有关古诗的资料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进行古诗背诵比赛,看一看谁的古诗背得又多又好,是“诗王”,好不好。 2、当学生背到《登鹳雀楼》时,教师引言导入,板书课题。(出示CAI课件)这天,当诗人王之焕来到了黄河边上的鹳雀楼,登楼远望,一轮红日依傍着山巅逐渐下落,在脚

步下,黄河波涛汹涌,奔腾入海,非常壮丽。这时,诗人王之焕想道: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9、《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3、介绍黄河。出示CAI课件。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请学生读古诗,检查预习情况。请学生把学习的情况告诉大家。 2、请学生用“O”圈出自己还不认识的字,并去向自己的朋友求教。 3、听教师范读儿歌,正音。 4、教师领读儿歌,学生跟读。 5、分小组读。 6、学生试读。 7、同桌互读。 8、抽学生读。 9、自由读 10、齐读。 11、表演读。 三、学习生字 1、请学生用“”画出生字。 2、学生自己试读。 3、小组学习,把自己会读的告诉伙伴,把自己不会读

的向别人请教。 4、师教读,正音。出示CAI课件帮助学习生字。 注意后鼻音“登”、“黄”、“更”、“层”。 5、小老师教读。 6、叫号游戏。 7、用生字卡片开火车比赛。 8、扩词扩句。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朗读背诵。 六、探究学习,养成习惯。 1、收集古诗,看谁背得多。 2、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冀教版教材在编写上,是以不同的文化主题来划分各个单元,旨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的引导他们走进自然、感悟生活、品位真情。本册第五单元的文化主题是生活哲理。里面的五篇课文,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入手,写出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对生活的不同感悟。而这种感悟本身又是极朴素的。因其朴素,才得以永存。《登鹳雀楼》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名篇。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伟。放眼宇宙之无限,寄哲理之

《静夜思》的教学设计十五篇

《静夜思》的教学设计十五篇 《静夜思》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很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很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3.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啊?(李白)哪位同学对诗人有所了解?学生自由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 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我把星星妹妹变了个模样,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3.出示:“光、床、望、乡” 4张生字卡片,开火车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 4.出示生字卡片教学新偏旁“攵”“心”。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齐读,读后正音。 四.创设情景,感受诗意。 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马思聪的《静夜思》乐曲)谈话:小朋友,现在请你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床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他没有电话可以跟亲人朋友聊天,回家的路是那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让他快点回家,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渔歌子》教学设计15篇

Every love is for holding a lamp and meeting someone who resembles himself.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 删) 《渔歌子》教学设计15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3、体会诗中所表现的内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1、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感受词的音乐美,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的意思,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意境,导入课题 1、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放松一下,请你看看画面,猜猜是哪首古诗,背一背。(课件出示:《江雪》《忆江南》《小儿垂钓》) 2、教师: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诗歌中其实有一首是不一样的?(词)那什么是词呢?(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唱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 3、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课件出示古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诗词积累,巩固诗与词的区别,进一步了解词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创建学习古诗词的氛围,初步入情入境。】 4、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5、了解作者及背景:先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教师再进行补充,最后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张志和: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年轻时在朝廷过个官,后因仕途不顺而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与颜真卿等为好友。擅长歌词,能书画、击鼓、吹笛。作品多写隐居时的闲散生活。《渔歌子》这首词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设计意图: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课上借助搜集的资料,有助于学生对诗人及写作背景的了解,为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 (一)、课件范读,营造气氛。 (二)、学生自读,读通、读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蓑”的读音。 2、巩固字音,记忆字形,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词语的朗读教学是理解一首词的基础,每一首词都有自己的意境,这些意境正是由这一个个的事物组构而成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15篇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15篇登鹳雀楼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 教学设计:登鹳雀楼教案教学设计好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说说偏旁名称。 2指名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词 1出示生字 楼依尽人欲穷 2引导用生字组词 楼(楼层高楼楼房钟楼) 依(依靠依依依山傍水) 尽(尽头用尽尽力穷尽) 入(进入入门出入) 穷(穷尽贫穷穷苦)

3教学字形/article/ (1)指名分析字形,说说记忆方法。 依和衣比较,入和人比较,穷和力比较,层和云比较。(2)讲解欲、登、楼的笔顺。 4指导书写 欲: 楼: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山白日千里目 海黄河一层楼 2根据句意说出诗句 (1)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 (2)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落下去了。()(3)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4)再登上一层楼。() 板书设计: 白日依山尽, 景(看)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理(想)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识字8个 2、写字3个,认识新笔画学习笔顺,先里头后封口。 3、背诵教学重点:山的书写,背诵《登鹳雀楼》 教学难点:认字 教学方法:引导法、图示法 学习方法:讨论法、自学法、想象法 教具:图片、识字卡、小黑板 学具:生字卡、识字卡、10个__卡 导学步骤: 老师 学生 导课

授新 读诗 认字 写字 谈话:十月一日国庆节的时候,咱们班的小朋友都去旅游了好多地方,谁能说一说,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游一个好地方。板书《登鹳雀楼》放录音:《登鹳雀楼》出示黑板古诗指导读师范读指导画出会认的字检查的字出示生字 1、山 2、日抽生画太阳的形状 学习笔画:先里头,后封口师用文具盒演示:先进入,后关门。 3、板书目抽生画眼睛小结:以后有机会去鹳雀楼看一看。抽生说 齐读课题整体感悟 画出节奏生自由读,小组读,选出好的生表演读 生画出会认的字 同桌互认给卡片排队同桌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些字生用△画出来 生观察图:中间高,两边低口头组词生画口头组词、说话生讨论写法登鹳雀楼教学设计3 本课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名诗。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5篇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5篇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 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收 集的《题西林壁》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 要的朋友。 《题西林壁》这是苏轼游庐山时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这 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诗的头两句写所见,概括表 达游览庐山的总体印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强 调因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所以看到的景象都不相同。后两句写所感,讲了从看庐山的经历中所悟出的道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 此山中”,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客观、全面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题西林壁》这首诗重在说理,借物 喻理,诗中有理。 1.知识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了解诗句的 意思。 2.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如何让学生解读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学会全面看待问题。 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课件。

一课时。 1、把孩子们分成四组,每组排成一排,每个组员快速出列观察队形。先站在正面看,再站到侧面看。 2、每组派代表交流观察到的结果,并说说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由此得出站的角度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就不同的结论。 3、老师顺势导入:今天我们学的古诗也和观察的角度有关系,这会是一首写什么的诗呢?齐读课题。 1、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课题的意思。老师简介题壁诗。作者在西林寺的墙壁上会题些什么呢?让我们也跟随大诗人一起去浏览一番,领略其中的滋味。 2、选择自己喜欢的局部进行朗读,也可以是全诗。练习后抽读进行指导;师生轮流读;男女生分别读;全班朗读。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 3、交流自己理解的和不懂的地方,解决疑难点。 1、读“诗”百遍,其义自见。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诗一定有了自己的了解和感受。刚刚你们和诗人游的是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的——庐山。还记得另外一个诗人也在浏览庐山之时,情不自禁地写 下了一首《望庐山瀑布》。还记得吗? (齐背) 2、两个诗人一山一水,写出了不同的意境。李白着重写的是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苏轼从——(引导学生说出横、侧、远、近、高、低)各个角度写了庐山的雄伟壮丽。你想从哪个角度来欣赏这巍峨挺拔的 庐山呢?(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角度,师因势出示相关图片) 3、站在这个角度,你看到的庐山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 述自己的所见所想。)播放音乐,带着学生进入情境,闭眼想象,用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