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8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8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8篇〕

第1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5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根底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

1、理解诗人的生平。

2、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妙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展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讨论,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妙的情感?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绘出来。

2、交流反应。学习《牧童》。〔1〕理解字词

〔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是一个得意、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D、假如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3〕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3、学习《舟过安仁》

〔1〕理解字词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得意、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C、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

〔3〕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淘气,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四、再读古诗,陶冶情趣比拟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二课时清平乐·村居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理解“词”的有关知识。

3、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

三、品读全文,获得美感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近地说些什么呢?

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结合图画,说说感受。

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

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准备: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一、导入: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学习课文 (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 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⑥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5)多诵读,悟诗情 ①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 ②复习朗读方式: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 ③自己带着感情读 ④四人小组读古诗 ⑤汇报: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 ⑥全班再齐读古诗 第二课时望洞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①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②汇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大自然) 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风细雨 渔歌子桃花流水热爱大自然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8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共8篇〕 第1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5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根底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 1、理解诗人的生平。 2、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妙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展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讨论,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妙的情感?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教学案选编(六篇)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浪淘沙》(其一)是怎样描绘出黄河的磅礴气势的。 2.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之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涯”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浪淘沙》(其一)。 3.理解古诗《浪淘沙》(其一),想想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黄河的磅礴气势。 教学过程 学习古诗《浪淘沙(其一)》 一、情境导入,揭示诗题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描写黄河的诗句? 预设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王之涣 预设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涣 2.揭示诗题《浪淘沙(其一)》,板书诗题:浪淘沙(其一),学生齐读诗题。 二、了解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曾任监察御史。唐朝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晚年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代表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等。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强调“曲、簸”的读音,及根据注释②,让学生明确“簸”的意思是颠簸。 3.教师出示节奏划分,学生齐读古诗。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4.学习生字 (1)多音字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曲、簸”的发音。“曲”表示弯曲时读一声,表示歌曲时读二声。“簸”用作动词时读三声,如颠簸;用作名词时读四声,如簸箕。 (2)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书写“涯”字时要注意右半部分“丿”的穿插,“厂”里是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士”。 四、解释课题 浪淘沙是唐代曲名,刘禹锡创作的一组诗,共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五、理解诗意 (1)出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九曲”是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风簸”的意思是风浪滚动,“天涯”的意思是天边。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 教师总结:诗的前两句写景,这景象实在是壮观。 教师板书:写景壮观 (2)出示: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直”的意思是一直;径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天上的牛郎织女家。 教师总结:诗的后两句是想象,这想象可谓十分奇特。 教师板书:想象奇特 六、资料链接 起初是《汉书》中称“汉使穷河源”,就是说张骞曾经到达过黄河的源头;此后,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中记载了一个传说,称有人乘着小筏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还曾与牛郎织女会面;后来这两种记载混合,说是黄河和天河相通,张骞追溯黄河的源头时曾经抵达银河,甚至见到了牛郎织女。 七、感受诗歌气势,体会诗歌豪情 1.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预设1:“九曲、万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预设2:“浪涛风簸”写出了黄河的波涛汹涌。 2.教师播放有关黄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3.你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豪情? 预设:我从“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两句诗中感受到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教师板书:豪迈气概 八、读一读,背一背 1.朗读指导:在朗读前两句诗时,语速放缓,语调沉稳有力,读出黄河九曲的绵长曲折之感。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篇一:《独坐敬亭山》 (一)导入课习题,揭习题。 ⑴今天,教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习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⑵揭习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⑶解习题:“独坐”是什么意思?标题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习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⑴学习生字。播放 课件 :(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划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局部,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⑴听音朗诵,初识古诗。 ⑵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诵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心得诗意。 ⑴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⑵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独的云;“独”单独;“闲”悠闲;“相看”相互看;“不厌”不满足;) ⑶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⑷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⑸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独寂寞)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渐渐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好像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衬托出诗人心灵的孤单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注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沉感情。“相”“两”二字同义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 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外表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

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3 古诗词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德、鹊、蝉”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诗句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景色,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文本细读,准确地还原诗歌画面,在此基础上感受诗人的胸臆。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了解背景 1.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宿建德江》。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宿建德江》的资料,教师补充总结。 3.认识作者,介绍作者资料。 二、自学古诗,初步理解 1.教师范读诗歌,注意朗读节奏,学生根据教师范读的节奏划分诗歌断句。

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反馈交流 1.结合词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根据词语的意思,理解前两句诗。 (1)诗句的意思是什么呢?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心头。 (2)这两句诗在整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诗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3)这两句诗中的“客”指的是谁?“愁”的原因是什么呢? 客:指作者自己。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3.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结合图意理解诗歌的后两句。 引导体会作者心情:此时作者远在异地,举目无亲,孤苦无援,身处这空旷的野外,一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夜幕降临,水中月,船中人又似乎离得那么近,有了一丝喜悦,也带来一些慰藉。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又是一些新愁。) 四、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理解了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愁闷的语气)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优秀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优秀教学设 计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古诗词描述的景物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4、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词的习惯。 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想象描写的画面。 2、背诵古诗词,默写《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课前准备】 1、师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指导学生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了解诗人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乡村四月。 师生谈话:孩子们,在四月的春天,你们到过乡村吗?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下面我们来看看

宋朝诗人翁卷是怎样来写乡村的四月的? 2、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师:仔细观察插图,图上描绘一幅怎样的生动画面? (学生仔细观察后谈感受,教师从“初夏美景”和“农民繁忙”进行指导。) 3、师生交流资料,了解诗人: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评价。 4、小组合作,结合文中的插图和注释,利用工具书弄清句意。 5、小组交流,讲讲诗意。 三、全班交流,品评朗诵,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结合画面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诵读升华。 师:前两句诗描写了那些景物? (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师:作者用这些特有的景物给我们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 道中》。 2.会写3个生字;会写“翻墨、白雨、社林”等词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读懂古诗,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 道中》。 2.会写3个生字;会写“翻墨、白雨、社林”等词语。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读懂古诗,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 歌的画面,并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唐时明月宋时风。 同学们,在我们伟大祖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很多诗词,尤其唐诗宋词居多,你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自由表达。 2.走近作者。 预设: (1)孟浩然:唐代诗人,他的诗意山水突出自然,充满对人生的依恋。情调健康明朗,语言朴素清新。

文学成就:他与王维合称“王孟” 。 代表作品:《春晓》《过故人庄》。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文学成就:诗词歌赋成就颇高,善书法绘画,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罕见全才,“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代表。主要作品《念奴娇》《水调歌头》《赤壁赋》。 (3)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文学成就:艺术风格多 样,豪放为主。代表作品:《清平乐》《破阵子》。 (4)对这几位诗人词人你还有哪些了解,对他们的作品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诵读吧。 3.同学们,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走进诗词,欣赏壮丽的景观吧。 二、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德、鹊、蝉。 1.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2.观察每一个生字的特点,看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字。 3.通过猜谜语、形近字、多音字等方式识记生字。 (1)同音字:暮。 (2)多音字:行。 (3)图片识字:鹊、蝉。 (4)通假字“见”。 三、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诗歌,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自由朗读三首诗。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读出节奏。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想象美的画面,体味表达的情感。 3.依次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小学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标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为: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本课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即是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来设定,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积累相关诗句。 《泊船瓜洲》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读古诗,再做习题。 泊船瓜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三首古诗词组成,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宿建德江》刻画了秋江暮色,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和内心的孤苦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述了西湖的雨中奇景,将一场突然而至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表达了诗人对西湖雨中奇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表达了词人夜行黄沙道时内心的轻松、愉悦之感。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途径建德江时所作。此诗是诗人带着一身的才华、多年的准备和希望奔入长安,结果未曾如愿后漫游吴越时所作。当时诗人停宿在建德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寂静无声、明月孤舟的景色,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理想的幻灭、羁旅的孤苦、仕途的失意......千般愁绪涌上心头,写下了这首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所作,北宋熙宁五年(1072),苏轼任杭州通判,这一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心中对此奇景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组诗五首,本诗是第一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江西闲居时,夜行经

过黄沙岭附近,看到美丽的乡村月夜景色写下的一首词。诗人从视觉(明月、树梢、喜鹊)、听觉(蝉鸣、蛙声)、嗅觉(稻花香)三方面描写了夏夜的乡村风光。语言质朴、构思巧妙,选取的虽然都是乡间常见的景物,但通过精巧的组合,便把乡村月夜的景色描绘得恬静自然、优美如画。 【学习目标】 1.会写“德、鹊、蝉”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运用查工具书、结合注释、借助资料、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的这些方法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4.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运用查工具书、结合注释、借助资料、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的这些方法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学习准备】 1.读《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两首古诗,查找相关资料。 2.读了两首古诗、一首词,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读了《宿建德江》一诗我想问: ______ 读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我想问:______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 首》优质教学设计 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德、鹊、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难点: 感受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带。 2.生字卡片。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宿建德江》。 1.同学们,你们了解XXX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 2.今天,我们又将研究XXX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 3.释题:从诗题中,你晓得了什么? 4.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色。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研究生字词。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诗句,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3.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曾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着字形) 三、研究古诗,体会情感。 1.首先欣赏诗歌的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具体解释每个字词的意思,读懂诗句。

重点理解:移舟:划动小船。XXX:停船靠岸。 烟渚: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日幕:黄昏时分。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交换反馈: (1)师:读完这首诗,你的脑海里呈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孤独、凄凉)诗中哪个字最触动你的心?(愁) (2)“愁新”就是新愁的意义,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是怎么晓得的呢?从诗中哪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他乡。同学 2 们,你们还记得XXX的那首诗吗?“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思亲我们都可以了解,那此时是什么勾起了XXX的思乡之情呢?(日暮) (3)诗人单独一人夜宿在建德江,他看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和江面)如果你是诗人,你这时候分会想到什么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如果这时候分有人陪我说语言多好啊)

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 一、教学设计: 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二、教学重点: 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 三、教学难点: 是人的心理,并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诗人导入,整体感知 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两位诗人板书:吕岩、杨万里.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杨万里呢引导背诵杨万里的小诗.看来大家很熟悉它们了.但是老师要说,看似陌生的诗人,其实我们早已耳闻他的大名;看似熟悉的杨万里,但我们并未真正走进他的内心.相信吗不信,等我们认真学完它们的古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2、你们说,怎么学 读准-〉读懂-〉读出感受.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

读三遍以上.老师板书课题 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 评价、正音.指导书写“蓑”字:手和老师一起书空,默记5秒钟4、故事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故事的大意.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 5、学生说故事大意,老师纠正. 6、从刚才同学对故事的理解,你能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共同点吗 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 2、都是表达一种愉快的心情. 3、都表达了诗人向往孩童生活的闲适. 学生如果说不全:老师相信同学们学完他们的两首古诗,一定还会有更多地发现 二、从形象入手,教学牧童 1、让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孩童,他是一位——牧童,大家在电视动画片中看过牧童吗你印象中的牧童是怎样的 2、让我们认真地读,没读懂,细细体会,你一定会从诗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 3、大家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 预设一: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 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创新教案(2020统编版)

1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题引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 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 3、齐读课题:马诗 二、学习新课 (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1.学生汇报:①看诗题明对象;②看作者知背景;③看诗文解大意; ④看资料(注释)悟诗情;⑤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 3.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

4.学生汇报。(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古诗写了什么。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络锤凿焚)指名读,齐读。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个字各笔画在虚宫格中的位置,然后工工整整地写一遍,展示作业。这是***写的字,看他写得多好,我们要向他学习,也把字写得这样好。下面,谁能为这些生字组词呢?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5.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带到古诗中读一读好吗?课件出示,指名读。 6.五言古诗,朗读时怎样停顿比较好呢?学生汇报。好,谁能按照这样的停顿再读一读。我们一起读一遍。 7.自读诗文,启迪质疑。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8.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9.品读第一、二句。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板块教案 3古诗词三首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德、鹊、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诗人资料及诗词的背景资料。 2.诗词作者图片与文字资料课件;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图片课件;三首诗词意境图片课件。3.搜集诗人的其他作品或同题材的诗作。 学生准备:1.熟读本课三首古诗。 2.查阅诗人的生平经历,了解创作背景。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德”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发挥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板块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诗人、诗句连连看: 出示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与诗人对应连一连。 2.板书课题:《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齐读课题,指导书写“德”。

操作指导:游戏连线引入时,可选择本课诗人的其他诗句或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诗人、诗句来连线,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夯实了学生的古诗文积累。 板块二初读古诗,交流资料 活动1朗读古诗 1.借助拼音自由读好古诗。 2.指名读前两首古诗。指导读准字音:“渚”是翘舌音。 3.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4.齐读这两首古诗。 活动2认识作者 1.交流作者资料。 课件展示: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之一。他的大部分作品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隐居的逸兴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他的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其词题材广阔又善用典故。 2.教师相机补充。 操作指导: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诗人的相关资料,对诗人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其作品的理解,为学习古诗做好准备。初读时,要放手让学生自读,疏通字词。 板块三品读诗句学方法——学习《宿建德江》 活动1释诗题 1.指名读诗题。 2.引导学生说说诗题的意思。 课件展示:宿:住。(交代写作时间)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交代写作地点) 宿建德江:诗人乘船路过建德江,傍晚停船靠岸休息。 3.再读诗题,读出节奏。 活动2明诗意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移”、“渚”等5个二类生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了解孟浩然吗?(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资料) 2、今天,我们又将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释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4、师小结:对,这首诗就是描写的作者在建德江边看到的景色。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听老师吟诵这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闭眼,师配乐吟诵全诗。 2、整体感知: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谈,师相机在黑板上板画) 3、自己读读吗?来,打开书,自己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生自读) 4、生字都读准了吗?(开火车读带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男女生赛读) 5、谁有勇气把整首诗读给咱们听听?(指名) 三、明诗意,悟诗情 1、整首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生质疑)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疑惑,现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看看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四人小组交流) 3、反馈 4、指导吟诵全诗(吟诵比赛)——相机指导背诵 四、总结 1、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中描写的情景。 2、师小结 五、布置练习 1、搜集有关孟浩然的其他诗歌 2、为《宿建德江》配画。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在自学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3、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