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豆芽和绿豆芽的生化成分分析

黄豆芽和绿豆芽的生化成分分析

黄豆芽和绿豆芽的生化成分分析
黄豆芽和绿豆芽的生化成分分析

黄豆芽和绿豆芽的生化成分分析

摘要:测定果蔬中维C含量、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对于其营养价值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过氧化物酶的测定,能了解植物体内代谢情况的变化。

关键词:豆芽、维C、糖、蛋白质、含量、酶

前言:如今果蔬作为健康食物被越来越多的人食用并推崇,所以测定果蔬中维C 含量、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对于果蔬营养价值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意义。过氧化物酶作为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酶,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生长素的氧化密切相关。通过测定过氧化物酶,可以反映某一时期植物体内代谢变化情况。1实验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绿豆芽和换豆芽

1.2 实验方法:

1.2.1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1、制备新鲜果蔬液:如洗净新鲜橘子,擦干表面水分,剥去外皮,称20.0g 橘子放入50mL量筒中,加2%草酸液至40mL刻度处(即稀释1倍)。用玻璃棒搅拌,静置10分钟,过滤,滤液即是(若样品中含大量铁,可用8%醋酸溶液提取,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Fe2+还原染料)。

2、染料液装入滴定管中:应驱除滴定管中的气泡,调整好零点。

3、滴定维生素C标准液:吸取1.0mL维生素C标准液放入锥形瓶中,加9mL1%草酸溶液,摇匀,用染料液滴定至微红色保持15秒不褪色即为终点。记下所用去染料液数量,可算出1mL染料相当于多少mg维生素C。

4、滴定样品液:吸取10.0mL样品液放入锥形瓶中,同上操作进行滴定。可做两份,求平均值。

1.2.2总糖及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蒽酮比色法

1、样品中还原糖的提取和测定

称取1g实验材料,加水约3mL,在研钵中磨成匀浆,转入三角烧瓶中,并用约30mL蒸馏水冲洗研钵2~3次,洗出液也转入三角烧瓶中。于50℃水浴中保温约0.5h(使还原糖浸出),取出,过滤,取10ml滤出液,定容至100mL。

取1mL最终稀释液置于试管中,浸于冰浴中冷却,再加入4mL蒽酮试剂,沸水浴中煮沸10min,取出冷却后比色,其他条件与做标准曲线相同。测得的吸光度值由标准曲线查算出样品液的糖含量。

2、样品中总糖的提取、水解和测定

称取1g实验材料,加水约3mL,在研钵中磨成匀浆,转入三角烧瓶中,并用约12mL蒸馏水冲洗研钵2~3次,洗出液也转入三角烧瓶中。再向三角烧瓶中加入6mol/L盐酸10mL,搅拌均匀后在沸水浴中水解0.5h,冷却后用20%NaOH 溶液中和至pH呈中性。过滤,取10ml滤出液,定容至100mL。

取1mL总糖的最终稀释液同上法进行还原糖测定。

1.2.3蛋白质含量测定

——考马斯亮兰法

1、标准曲线绘制

取6支试管,按下表加入各试剂。

012345

管号

试剂

100μg/mL牛血清白蛋白溶液/mL 00.20.40.60.8 1.0

蒸馏水/mL 1.00.80.60.40.20

考马斯亮蓝液/mL 5.0 5.0 5.0 5.0 5.0 5.0加入考马斯亮蓝G-250蛋白试剂后,摇匀,放置2min后,在595nm波长下比色测定,记录A

595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以各管相应标准蛋白质含量( g)为横坐标、A

595

2、样品制备

称取1g待测植物鲜样置于冰浴上的研钵内,加入1mLH

O或0.05mol/L Tris

2

-HCl缓冲液(pH6.8)研成匀浆,转入离心管,再用2mL水或缓冲液将附着在研钵壁上的研磨样品洗下并全部转入离心管,3500rpm离心15~20min,其上清液即为蛋白质的提取液,供分析用。

3、样品测定

试管中加自制蛋白质样品1.0mL ,再加入5.0mL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摇匀,放置5min后,在595nm波长下比色,记录A

595

根据所测A595从标准曲线上查得蛋白质含量。

1.2.4过氧化物酶分析

1.2.4.1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分离(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贮液配制

按上表配制贮液,但应注意

(1)配好的贮液用棕色瓶盛装置冰箱内保存,可放1~2个月。

(2)过硫酸铵应当天配制。

2. 电泳槽的安装

垂直板电泳槽的式样很多,目前流行的是用有机玻璃做的两个“半槽”组成的方形电泳槽,中间夹着凝胶模子,是由成套的两块玻璃板装入一个用硅酮橡胶做成的模套而构成,由硅酮橡胶套决定两玻璃板之间距离约为1.5mm,形成一个“胶室”,胶就在这两板之间的胶室内聚合成平板胶。当凝胶模子与两半槽固定在一起后,凝胶槽子两侧形成前后两个槽,供装电极缓冲液和冷凝管用。

将两块玻璃板用去污剂洗净,再用蒸馏水冲洗,直立干燥(勿用手指接触玻璃板面,可用手夹住玻璃板的两旁操作),然后正确放入硅胶条中,夹在电泳槽里,按对角线顺序旋紧螺丝,注意用力均衡以免夹碎玻璃板。安装好电泳槽用pH8.9缓冲液配制的1.5%琼脂溶液封底,待琼脂凝固后即可灌制凝胶。

3. 制胶

将贮液由冰箱取出,待与室温平衡后再配制工作液。

(1)配制分离胶

A 3mL

C 6mL

0.14%过硫酸铵12mL

水3mL

TEMED 15μL

将分离胶沿长玻璃板加入胶室内,小心不要产生气泡,加至距短玻璃板顶端3cm处,立即小心地覆盖2~3mm的水层,静置待聚合(约40min),当胶与水层的界面重新出现时表明胶已聚合。

(2)配制浓缩胶

B 1.5m L

D 3m L

E 1.5m L

F 6m L

TEMED 18μL

注:TEMED在灌胶前加,或者加完之后放在黑暗的环境中。

先倒掉分离胶上的水层,用吸水纸将水层吸干,但不要弄坏分离胶。立即加入浓缩胶,插入梳子(即样品槽模板),待胶凝后,小心取出梳子。将稀释10倍的电极缓冲液倒入两槽中,上槽(短板侧)缓冲液要求没过样品槽,下槽(长板侧)缓冲液要求没过电极,备用。

4.样品的制备

称取果蔬2g,剪碎,放入研钵中,加适量石英砂及5mL的样品提取液研磨成匀浆,置于离心管中,研钵用少量提取液清洗,洗液并入离心管,以14 000r/min 的转速离心15min,取上清液定溶至10mL,贮存于低温冰箱备用。

5.点样

先向上槽液中加入0.1%溴酚蓝3~4滴,搅匀。用微量注射器(50μL)吸取10~20μL样液,在浓缩胶上层点样。点样时须小心,防止样品液扩散。

6.电泳

接好电源线(上槽即加样槽为负极)。打开电源开关,调节电流到20mA左右,样品进入到分离胶后加大到30mA,维持恒流。待指示染料下行到距胶板末端1cm处,即可停止电泳。把调节旋扭调至零,关闭电源,电泳约3h。

7.剥胶

取出电泳胶板,去掉胶套,用微量注射器沿玻璃内面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即可掀开玻璃,去掉浓缩胶(注意先进行测量),将分离胶放入培养皿。

8.染色、记录结果

将配制好的染色液倒入培养皿,室温下1~10min后显示蓝色条带,后变红褐色。用去离子水漂洗,并拍照记录。

1.2.4.2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比色法)

1、取上述的样品提取液2.5mL,定容至50mL刻度,备用。

2、取光径1cm比色杯2只,于1只中加入反应混合液3mL和磷酸缓冲液1mL,作为对照,另1只中加入反应混合液3mL和上述酶液1mL(如酶活性过高可稀释之),立即开启秒表记录时间,于分光光度计上测量波长470nm下吸光度值,每隔1min读数一次。

2实验结果

2.1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m = v×c/w ×100 = 每百克样品中含维生素C毫克数 m:每100克样品中含维生素C毫克数

V:滴定样品液所用去染料液(2,6-二氯酚靛酚)容积(mL)。

C:1mL染料液相当于维生素C的质量(mg/mL,由操作3计算得出)。

W:10mL样品稀释液中含有样品的质量数(g)。

M(黄豆芽)=1.2mg M(绿豆芽)=0.8mg

2.2总糖及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表1 蒽酮比色法定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标准曲线

0.000

0.2000.4000.600

0.8000.01

0.02

0.03

0.04

0.05

0.06

标准葡萄糖浓度(mg/ml)

O D 值

W (还原糖)=

×100%

W (总糖)= ×0.9×100%

式中:

W (还原糖):还原糖质量分数(%) W (总糖):总糖质量分数(%) C 1:还原糖的质量浓度(mg/mL ) C 2:水解后还原糖的质量浓度(mg/mL ) V 1:样品中还原糖提取液的体积(mL )

V 2:样品中总糖提取液的体积(mL )

m :样品质量

其中:m=1000mg v=100ml

黄豆芽:w(还原糖)=7% 绿豆芽:w(还原糖)=5%

w(总糖)=20% w(总糖)=18%

2.3蛋白质含量测定

标准曲线

0.000

0.2000.400

0.60020

40

60

80

100

120

标准蛋白质含量(ug)

O D 值

2.4过氧化物酶分析

2.4.1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分离

染料的迁移距离为7.2cm

2.4.2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由于w为1g,所以酶比活力与酶活力在数值上相等

过氧化物酶活力= ×D

过氧化物酶比活力= ×D [u/(g·min)]

——反应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

式中:ΔOD

470

w——植物鲜重(g)

D——稀释倍数,即提取的总酶液为反应体系内酶液的倍数

t——反应时间(min)

t=4min,D=20

黄豆芽中过氧化物酶活力=257.5

绿豆芽中过氧化物酶活力=75.5

黄豆芽中过氧化物酶比活力=257.5

绿豆芽中过氧化物酶比活力=75.5

分析讨论:

1.从实验结果可见,同质量黄豆芽的维C含量高于绿豆芽,将查阅数据,这个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但在含量上略偏小些。可能是由于研磨并不充分,或者在研磨过程中一部分维C被氧化。

2.从实验结果可见,同质量黄豆芽的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均大于绿豆芽。实验过程中,由于在试剂加入后的5~20min内测定光吸收,段时间内颜色是最稳定的,比色反应需在1h内完成,而我们标准曲线测定和样品比色间隔时间较久,导致对照组颜色发生变化,又重新配制对照组,与原先对照组存在一定的误差,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3.电泳步骤复杂,稍不注意就会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我们组的电泳槽的安装、分离胶的制备都完成地比较顺利,但最后浓缩胶制备中,在拔梳子时用力不当,导致凹槽形成不理想,深度不够,直接导致之后的点样样品扩散,最后电泳结果显示,泳带有拖尾,效果不理想。

4.从实验结果可见,黄豆芽中过氧化物酶活力高于绿豆芽中过氧化物酶活力。绿豆芽酶活力随时间推移而降低,说明酶活性逐渐降低,而黄豆芽的酶活力却呈增长趋势,有悖酶活性逐渐降低的原理,可能跟黄豆芽离心效果并不理想,上清液略浑浊有关,也可能是测量上出现了失误。

茶叶生化成分资料

a 茶多酚对茶叶的色、香、味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高效的抗衰老、抗辐射、去脂减肥等功效[1-3]。茶多酚是茶叶内含成分和功能性成分,与茶叶平品质呈正相关[3],茶多酚含量越高,用于提取茶多酚制品,不仅取得率高,而且产品质量好。由表2可知,茶多酚含量最高的是25号丙弄古茶树(47.37%)。 b 氨基酸与茶叶的香气的形成密切相关,也是形成茶汤鲜爽味的主要成分[3-6]。由表2可知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63号施甸县摆榔尖山古茶(8.17%): c 咖啡碱在茶树新稍中的含量一般为2%-4%[7],咖啡碱可以兴奋神经中枢,刺激肠胃帮助消化,能够利尿醒酒,解热镇痛,消毒灭菌,抵御疾病,抵抗酒精、烟碱、吗啡等的毒害,松弛平滑肌,调节呼吸系统[8]。含量最大的是65号施甸县太平下西山头1号古茶(4.63%): d 水浸出物指茶叶中能被热水浸出的可溶性物质总称[9]。其值越大,内含成分越丰富,则加工成的茶具有较好的品质。对水浸出物(大于45%)的特异资源进行选育与繁殖,用以生产高品质高得率的速溶茶,茶饮料等茶叶深加工产品。由表2可知水浸出物最大的是26号龙塘古茶树(57.67%),50%以上的有25个,其中施甸县和保山隆阳区就有7个(11个),水浸出物含量最低的是13号CGWQ-LX-08649大理茶(42.60%)。 e 儿茶素是茶多酚类物质的首要组份,是茶叶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和组成与茶叶品质密切相关,也是茶树进化的标志之一[10]。儿茶素又可分为非酯型儿茶素(即简单儿茶素、主要包括EC、

EGC、C、等)和酯型儿茶素(复杂儿茶素,主要包括EGCG、ECG等),儿茶素总量做多的是22号CGMS-MS-09987普洱茶( 23.45%):(+)C含量最大的是59号龙陵县古茶树17号(53.68mg/g):EC含量最多的是48号龙陵县古茶树6号(96.62mg/g):EGC含量最大的63号是施甸县摆榔尖山古茶(98.31mg/g):ECG含量最大的是22号 CGMS-MS-09987普洱茶(74.65mg/g):EGCG含量最多的是71号保山市隆阳区旧街(129.23mg/g): k 一般来说,酚氨比是用来衡量绿茶的醇度(鲜醇、不涩、爽口)的,酚氨比小着,茶汤醇度较好的滋味鲜醇[11-12]。酚氨比是一个体现茶树适制性的指标,韩沛霖[13]的研究表明,酚氨比小于8适合加工绿茶,大于15一般适合制红茶,在中间的红绿兼制[14-15]。酚氨比的变化范围是3.41~20.15,平均8.76,变异系数为38.84%。 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C、EC、EGC、ECG、EGCG、儿茶素总量、酚氨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9.29%~42.32、2.37%~6.49%、0.81%~3.93%、42.61%~52.44%、0.00mg/g~53.68mg/g、2.80mg/g~48.84mg/g、0.00mg/g~78.24mg/g、2.26mg/g~51.60mg/g、18.25mg/g~76.63mg/g、7.11%~18.74%、4.88~12.36,均值分别为:32.28%、4.85%、2.92%、46.08%、5.58mg/g、16.51mg/g、25.92mg/g、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98394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一、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从大类分是指经典的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重量分析是指根据试样经过化学实验反应后生成的产物的质量来计算式样的化学组成,多数是指质量法。容量法是指根据试样在反应中所需要消耗的标准试液的体积。容量法即可以测定式样的主要成分,也可以测定试样的次要成分。 重量分析 指采用添加化学试剂是待测物质转变为相应的沉淀物,并通过测定沉淀物的质量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容量分析 滴定分析主要分为酸碱滴定分析、络合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沉淀滴定分析。 酸碱滴定分析是指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原理,利用酸性标定物来滴定碱性物质或利用碱性标定物来滴定酸性待测物,最后以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等)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的终点,通过加入的标定物的多少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络合滴定分析是指以络合反应(形成配合物)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如EDTA与金属离子发生显色反应来确定金属离子的含量等。络合反应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化学的各种分离与测定中,如许多显色剂,萃取剂,沉淀剂,掩蔽剂等都是络合剂,因此,有关络合反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是以溶液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用于无机分析,而且可以广泛用于有机分析,许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来加以测定。通常借助指示剂来判断。有些滴定剂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有足够深的颜色,如果反应后褪色,则其本身就可起指示剂的作用,例如高锰酸钾。而可溶性淀粉与痕量碘能产生深蓝色,当碘被还原成碘离子时,深蓝色消失,因此在碘量法中,通常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沉淀滴定分析: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又称银量法(以

茶叶生化成分功效

茶叶生化成分与饮用功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除古籍茶书论及茶的保健功能有60余种和名人谈茶药理功效20多种外,当代茶人又运用现代科学手段,深入探明了茶叶中各种生化成分达600余种,其中有机化合物就有500多种,大体分为十二大类(详表1-1)。 由表1-1可知,一是茶多酚、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在茶叶中干物质含量是比较多的,分别为20﹪~35﹪、20﹪~30﹪及20﹪~25﹪;二是脂质、生物碱、有机酸及氨基酸,在茶叶中含量均较少,分别为4﹪~5﹪、3﹪~5﹪及l﹪~5﹪;三是维生素、色素、皂甙及甾醇等,在茶叶中含量分别为0.6﹪~l.0﹪、0.6~1.0﹪、0.07﹪~0.1﹪及0.04﹪~0.1﹪;四是香气成分在茶叶中含量极微,仅为0.005﹪~0.03﹪。 尽管这些生化成分复杂,含量差异悬殊,但对茶叶中的色、香、味形成,以及营养、保健及药理功效均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现分别简介如下: 1.多酚类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总称包括四大类物质,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儿茶素类、黄酮及黄酮类、花白素及花青素和酚酸及缩酸类等,占茶叶中干物质总量的10﹪~25﹪,是茶叶中最主要的活性物质之一,属水溶性物质。同时这些成分多数具有抗氧化能力,有利于防治人类的许多疾病,有利于抑制人体内人体内自由基的滋生,包括心肌梗塞、动脉硬化、高血压、中风、高胆固醇血症、自体免疫疾病。现将茶多酚的一些主要成分,分别简介如下:(1)几茶素类在茶多酚中,其含量为之最,多达60﹪~80﹪,且化学结构复杂,故又分儿茶素(D,L-C)、表儿茶素 (L-EC)、没食子儿茶素(D,L-GC)、表没食子儿茶素(L-EGC),通称之为非酯型几茶素,也称之为简单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了酸酯(L×EGCG),一般称之为酯型儿茶素,也称之为复杂儿茶素。这些几茶素类的组成比例,与茶树品种、鲜叶老嫩、季节、加工茶类的工艺等因子有密切关系,如绿茶是不发酵茶类,儿茶素含量高,茶汤滋味有收敛性:红茶是全发酵茶类,汤色红亮,滋味浓、强、鲜;乌龙茶、黄茶及黑茶,属半发酵茶类。这些茶类在加工过程中,儿茶素被氧化,分别聚合成茶红素、茶黄素及茶褐素,所以儿茶素含量也随之下降。这些也是影响红茶、乌龙茶、黄茶及黑茶的汤色和滋味重要物质。同时这些成分也对人体机能起调节功能,其主要成分如下:一是L—EGC和L—E0t2G具有抗癌及抗突变、降血压、降血脂及降血糖等作用:二是D,I,一C、L-EC、D,L-C,-C及L-EGC等均能起降血压作用,而D,L -C、L—EGC、D,L—GC与L—EGC,分别对肝脏有保护作用、病毒及龋齿细菌有抑制作用。 (2)黄酮及黄酮类尽管在茶中所占干物质比重仅占 1.2﹪~4.0﹪,但它们对绿茶汤形成黄色均起了重要作用,故又称之为花黄素。同时也是构成绿茶和红茶汤色中的黄绿色及滋味鲜爽的重要物质。这些成分的药理功效,对人体皮肤能起到保护而不受自由基的损害,如人们在日常工作中,由于身心紧张时,常常会产生致氧化物,以及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也常受到人们抽香烟的烟雾、有害的太阳辐射等影响,导致产生致氧化物,引起细胞受到损伤和早衰,如果用绿茶的冷茶汤擦洗,茶汤中黄酮类化合物,则能阻止氧化而起到保护作用。 (3)花白素及花青素和酚酸及缩酚类这两类成分,在茶叶中干物质含量分别为o.5﹪~

发绿豆芽其实很简单

发绿豆芽其实很简单,但关键要掌握几个要领:洁净与温度。1)根据自家需要,将当年的新绿豆洗净,去除杂质及漂浮在水面的次豆,放在一个无污染无油渍的器皿中,加入适量温水并没过绿豆,放在一通风干净的环境里。通常我都是用一个直径30厘米的不锈钢盆,放两把绿豆,够三口之家吃的就行了,一次别太多,如有兴趣,隔一两天泡一次豆,这样隔三差五的总有新鲜的豆芽吃。2)头天晚上泡好绿豆,第二天早上就会发现盆里的水都被绿豆吸收了,饱满翠绿的豆子全都绽开了小嘴,露出了白嫩的小芽,娇娇嫩嫩的,这时千万别碰伤了它,将洗净的白纱布叠成三四层,湿润地盖在豆芽上,就像对待初生的婴儿一样。温度最好保持在20多度左右。操作要点就是手和器皿及环境绝对保持干净,稍有不慎就会全部烂掉(实话告诉您,我用的纱布是非典时剩下的纱布口罩,拆开后洗净,正好废物利用盖豆芽)。3)此后,找一个高压锅的屉,洗净后轻轻压在上面,它的作用是压住豆芽,以防每日三次的换水时豆芽不被互相碰撞或冲走。锅屉的平面漏洞又便于空气流通。4)待绿豆长到3厘米左右时就需要用重物压住它,目的就是不让它长疯,正像以前人们常说的那样,人无压力轻飘飘,更何况豆芽呢。通常我用相似的脸盆注上水,压在豆芽上,随着豆芽的长势往脸盆多加水,以增强重量,让其长得粗粗壮壮的。这个过程就好像在搞一项科学实验;温度、湿度、操作程序,一个都不能少,不出四五天,盆里的豆芽就像茁壮的士兵,齐刷刷地排列着,白白胖胖的,拿出一根放在手心里,凉丝丝的,好像是一柄晶莹剔透的玉如意。明代大诗人陈嶷曾夸赞过它:“有彼物兮,冰肌

玉质,子不入污泥,根不资于扶植”。他盛赞的彼物就是豆芽。 、钉一个(或找一个)大小合适的木盒。(大致相当于要发的绿豆体积的15倍左右)。 2、选品质较好的绿豆。把绿豆用温水浸泡到绿豆发出小小的芽。去除坏、烂的豆子。 3、将木盒底部铺上毛巾。把绿豆倒入木盒。铺平。在绿豆上再盖一块毛巾。在毛巾上再压一块木板,上面压一块重物(以利豆芽长粗)。 4、每天浇水两次左右。浇时要让水逐渐渗透,将绿豆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带走。 5、夏季大约4天左右,冬季大约7天左右,绿豆芽就发成了。 二、生产过程: 1、选种。将从超市或者菜市场买来的黄豆(注意最好不要买种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好吃的豆芽》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好吃的豆芽》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吃的豆芽 一、活动目标: 1、能观察比较黄豆芽、绿豆芽的不同特征。 2、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营养,乐意吃豆芽。 二、活动准备:黄豆芽,绿豆芽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位神秘的小客人,它盖着红布头,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而这首儿歌正好就是介绍的它,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师:那快来听听儿歌吧! “小豆芽,歪歪嘴, 胖嘟嘟儿没长腿。

没长腿,咋走路? 蹲在水边打呼噜。 睡一觉,醒来了, 伸出小腿踩高跷。“请你猜猜它是谁? 师:真聪明,它是一种很有营养的蔬菜。看!我这里还有它的样本呢!(出示图画样本)你觉得它像什么? 师:哈哈!是挺像,那我们去找找它们真实模样吧! (二)、认识黄豆芽和绿豆芽 1、买豆芽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就去菜市场来找找豆芽,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做成美味的菜肴,好不好! (幼儿跟随老师来到菜市场。) 师:看这里,有这么多的菜,你能找出豆芽吗? (幼儿四处寻找卖豆芽的摊位。)

师:嗯!我们来问问老板,豆芽多少钱一斤啊! 豆芽阿姨:小朋友,你要买哪种豆芽?黄豆芽还是绿豆芽呢? 师:嘿嘿!这个等我们先买好了,回到教室,老师再给你们好好解释怎么样? 师:那我们各买一点,买点黄豆芽,再卖点绿豆芽。请NN小朋友来买黄豆芽! (NN小朋友抓了几把黄豆芽,请豆芽阿姨称重。) 师:嘿嘿,小朋友们可以说:“老板,我要一斤黄豆芽!这样老板阿姨就知道你要多少啦!”现在,我们请AA小朋友来买绿豆芽! (AA小朋友抓了几把绿豆芽,付钱给豆芽阿姨。) 师:好啦,我们买好豆芽,打道回府吧! 2、认识黄豆芽和绿豆芽 师:瞧!我们满载而归!可是,我看小朋友们好像并不是很高兴么?为什么呢?

白茶加工工艺及其新品种适制性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16-04-01 基金项目: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项目(闽财指[2015]064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735);福建茶产业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建设项目(KNJ-151000) 作者简介:周子维(1992-),男,福建周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茶叶加工工程研究。*通讯作者:sunyun1125@https://www.doczj.com/doc/622300710.html, 中国茶叶加工 2016(2):64-68 白茶起源于闽东北,其主产于福建省的福鼎市、政和县、建阳市等地。在传统的六大茶类中,白茶的得名主要因其制法独特,既不炒亦不揉,经萎凋、轻发酵(发酵程度约5%~15%)形成干茶满披白毫而泛银白灰绿[1-3]的品质特征。白茶根据工艺的不同可分为传统白茶和新型白茶,其中传统白茶以鲜叶采摘标准的不同划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及寿眉;新型白茶主要是指新工艺白茶、造型白茶及花香型白茶,选择新品种、嫁接新工艺是该类白茶的主要特征。 近年来,白茶的保健功能和收藏价值愈发受 人关注,“白茶热”持续升温。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经济研究室发布的2015年全国茶产销形势通报,其中白茶增产超过50%,产量超过2万吨,在六大茶类中增长势头迅猛、占比进一步攀升[4]。“白茶热”现象的出现除了与白茶本身的优异品质相关以外,也得益于白茶加工工艺的不断创新与新型白茶的出现。 1白茶加工工艺进展 白茶的工艺流程主要是萎凋、摊堆及干燥,在六大茶类中最为简洁。萎凋是白茶的核心工艺,是 白茶加工工艺及其新品种适制性研究进展 周子维,李磊磊,孙云*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福建福州 350002) 摘要:文章结合生产实践和相关文献综合阐述白茶萎凋技术的新进展。同时从加工学角度就近几年来 在市场中涌现出的新型白茶以及适制性新茶树品种研究进行总结归纳,茶类之间工艺的相互借鉴创新在提升传统白茶品质的同时,也进一步满足了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关键词:白茶;萎凋;工艺创新;适制性中图分类号:TS272.5+9;TS2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306(2016)02-0064-05 Research Advance on Processing Craft and Productive Character of New Tea Variaties of White Tea ZHOU Zi-wei ,LI Lei-lei ,SUN Yun *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Fuzhou 350002,China ) Abstract:Based on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literature information ,this paper gives a review on new progresses on deterioration of white tea ,and also sorts out the newly emerging types of white tea and new productive character varieties for white tea on the marke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recently.The quality of traditional white tea has been improving all the times ,and the need of market has been furthermore met ,due to the craft reference and innovation between tea categories. Key words:White tea;Deterioration;Process innovation;Productive character DOI:10.15905/https://www.doczj.com/doc/622300710.html,ki.33-1157/ts.2016.02.013

生豆芽作文

生豆芽作文 本文是关于作文大全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生豆芽作文(一) 提起豆芽,大家都很熟悉,大家不仅吃过,还看过,豆芽分成黄豆芽和绿豆芽,平时我们都是吃豆芽,从没亲自生豆芽,今天,老师和我们一起生黄豆芽,顾名思义,黄豆芽,黄豆芽当然是用黄豆生出来的芽。就叫黄豆芽。 当老师把黄豆放在我们面前时,黄豆圆圆的在桌子上跑来跑去,可调皮了,它穿着一件又黄又薄的黄衬衫,黄豆上有一道小伤疤,好像在和敌人打架时不小心留下的。捏一捏,非常硬,从它的形状和衣服上看,非常像玩具子弹一样,这么硬我真怀疑,它能生出豆芽吗?只见老师把黄豆芽放到盆中淘过后,接着,老师又小心翼翼的把水放掉,生怕把黄豆倒掉,这时我发现,刚才黄豆芽还是光溜溜的,可现在就成了皱皱巴巴的,就像老爷爷,老奶奶的皱纹似的。接着老师用毛巾把黄豆全部压的严严实实的盖住,最后用土坯压倒上面,放到暖和的地方开始生豆芽了。 自从把黄豆放好后,我每天给它淘洗,突然有一天我发现黄豆比以前大了,而且变长了,成了椭圆形的了,更奇怪的是在它的小伤疤处长出了一个个嫩嫩的白白的小芽,就像是一个个小蝌蚪似的。可有个别的黄豆没长出小芽,原来它们身上都有小窟窿,所以长不出小芽

来。听老师说,再过几天,小芽长大了,就变成豆芽,能吃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豆芽也一天天长大了,生豆芽的盆也由小盆换成了大盘,黄豆穿得衣服也脱掉了,有的黄豆变成青绿色的了。其他的小芽也越长越长。细白细白的,可是在小芽的旁边长出来许多的小毛芽,就像许多的小树根,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和我见到的不一样呢?老师告诉我们,这是由于天气热,生豆芽的时间有些长了,所以会造成这样。看着这盆豆芽,我又高兴又悲伤,高兴的是这盆豆芽是我自己亲手生的,知道了生豆芽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悲伤的事没有把豆芽生好。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方法,不能蛮干。 生豆芽作文(二) 今天,老师给我们留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是生豆芽。我兴高彩烈地跑回了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我向妈妈要了几把绿豆子,按妈妈说得泡到了温水里,然后坐在椅子上仔细观察,可是一点反应都没有。 第二天,我一起床就跑过去看,我发现豆子裂开了一小口子,好像是热得想脱下绿色的外衣。我倒掉了水,又重新用水冲了一遍,然后倒掉上面给它盖了一块小毛巾。 第三天,我又惊奇地发现小豆子又长出了一个小芽。芽短短的,像是一只只小蝌蚪。 第四天,我发现小蝌蚪变成了又白又胖的嫩芽,而且还脱下了外衣,个个又换上了淡黄色的新装。

绿豆芽的观察评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绿豆芽的观察评语 篇一:观察记录(评语) 观察记录(评语) 8***总是怀有一颗很热情的心,很喜欢帮助别人,小朋友遇到困难,他总是很热心的尽力帮助,即使自己不能帮上她也很快通知老师。另外,有的时候,也会很让我们头痛,就是很喜欢插嘴,其实“插嘴”不是不好,“插嘴”说明你在积极动脑,是你的一种表达方式,但是呢,老师希望你以后在上课的时候,能学会举手发言就更好了! 19****在上课中,很喜欢举手发言,但是有时候会没有想好问题就举手,所以希望以后能在这方面改进。现在你在画画、跳绳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能继续努力,做到更好。208****个头虽小,但是却非常懂事听话,特备是在遵守纪律者方面,你可是很能干的。午睡时你和哥哥也是最棒的,上床没多久就会入睡。但是老师希望你在吃饭这方面还需要加油哦。另外最近老师发现你就会带些画来,可是你却没有给大家分享,老师知道你胆子比较小,如果你能在平

时上课时多举手发言,慢慢的,你就不会怕了,好吗? 21****:****最可爱的一句就是“我最喜欢吃肉”,呵呵,老师也知道你最喜欢吃肉,但是我是很担心你把吃的肉变成自己的肉哦,所以平时老师很关注你在运动这方面,老师想尽办法想你动起来,这样不仅能消耗多余的能量而且也会变得更健康哦!不过光在幼儿园锻炼还不行哦,家里也要多加运动,老师告诉你个秘密,练习跳绳就是个很好的锻炼方式,加油哦!让我们一起动起来! 22:****:成成在幼儿园小耳朵是最灵的,很有礼貌,也很乖巧,上课认真听讲,中午午睡时哪怕是睡不着也会安静的躺在床上,绝对不会打扰其他小朋友的。但是老师希望你能在画画和跳绳这两方面能再多加加油,在家里多练练,慢慢你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难。23:****:一个很能干的小帅哥,无论是跳绳、画画、算术还是语言上,你都表现的非常出色,有的时候还(:绿豆芽的观察评语)会帮助小朋友,不愧是个大哥哥!这学期你跳绳的进步非常大,当然这也是你辛苦努力练习的成果。如果你上课能够先举手再发言的话,那你就更加优秀了! 24:****:天意很文静、懂事,不过不喜欢举手发言,老师提出的很多问题其实你是知道答案的,而且可以回答的很好,如果以后能多举手发言,好好的表现自己,相信你会更棒的。另外,老师也你能好好练练跳绳,明年就要升入小

茶叶中有机酸的测试方法概述

茶叶中有机酸的测试方法概述 谭和平,叶善蓉,陈 丽,邹燕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21) 摘 要:针对茶叶中有机酸测定前处理分析测试条件等不统一,导致测试结果无可比性的问题,该文在参阅1907 年以来国内外关于茶叶中有机酸分析的30余篇文献的基础上,对茶叶中有机酸的分析方法做了较系统的归纳阐述,并对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以及毛细管电泳色谱法等进行了评述,提出了茶叶中有机酸测定应进行标准化,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比性。 关键词:茶叶;有机酸;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中图分类号:TS272;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984(2008)06-0077-04 Determination Overview of organic acids in tea TAN He-ping ,YE Shan-rong ,CHEN Li ,ZOU Y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Technology ,Chengdu 610021,China ) Abstract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organic acids in tea were incomparable for the different pre-treatments and test conditions.More than 30literatures since 1907about the organic acid determinations in tea had been consulted.And these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organic acids in tea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The most general methods at present such a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on chromatograph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and so on were emphasized.Based on which ,the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organic acids in tea should be standardized to improve the comparability of the measurement results.Key words :Tea ;Organic acids ;Analysis ;HPLC ;IC 收稿日期:2008-05-18;收到修改稿日期:2008-07-25基金来源: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004DEA71180)作者简介:谭和平(1957-),男,重庆市人,研究员,主要从事 茶树生理生化研究。 第34卷第6期2008年11月中国测试技术 CHINA MEASUREMENT &TESTING TECHNOLOGY Vol.34No.6Nov.2008 1引言 茶叶中有机酸的种类较多,含量为干物质总量的3%左右。茶叶中的有机酸是香气和滋味的主要成分之一,并且参与茶树的新陈代谢,在生化反应 中常为糖类分解的中间产物。此外, 某些有机酸对茶多酚激活α-淀粉酶、胰蛋白酶酶活性具有协同效应[1]。因此有机酸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对茶叶品质开 发有重要意义,在茶叶生产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 本文就目前应用于茶叶中有机酸分析的主要方法作一综述。 2茶叶中有机酸的组成 广义地说,凡含有羧基(-COOH )的有机化合物 都可以叫做有机酸。然而从茶叶的化学成分和实际测定观点来说,某些有机酸已各有归属。例如氨基酸为蛋白质的基本组成而自成一类;抗坏血酸是一 种维生素;没食子酸和绿原酸可划归多酚类;而乙 酸、 丙酸、丁酸以及己烯酸则属于挥发性化合物。于是茶叶中所论有机酸,通常指以下两类:一是二元羧酸和羟基多元羧酸(在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羧 基),如琥珀酸、 苹果酸、柠檬酸等;二是环状结构脂肪酸,如奎尼酸、 莽草酸等[2-3]。据文献报道,茶叶(汤)中经发现的有机酸有40余种。其中,茶汤中的有机酸有10余种,香气成分中的有机酸有30余 种。有些有机酸如亚油酸本身虽无香气, 但经氧化后可转化为香气成分;有些有机酸是香气成分的良好吸附剂,如棕榈酸等。 3茶叶中有机酸的分析方法 关于茶叶中有机酸分析的研究报道还不是很多, 已有报道的方法有滴定法、原子吸收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3.1滴定法 滴定法包括酸碱滴定法、电位滴定法等,常用于有机酸总量的测定。酸碱滴定法一般根据酸碱指

豆芽观察日记5篇

豆芽观察日记5篇 豆芽是我们餐桌上的一种常见的菜,但你知道豆芽是怎么来的吗?本文是豆芽观察日记,欢迎参考借鉴。 豆芽观察日记1 前几天的语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项“观察豆芽”的日记。 我一到家拿出一袋绿豆,从里面挑出了品质优良的绿豆,把豆子放在一个矿泉水瓶里。绿豆静静的躺着,可是我倒下了水,绿豆们可有点不安分了。它压在你上面,你挤着我,可顽皮了。 喝饱了水的豆子又有了新的变化。昨天还是一颗颗的小不点,今天就变成了大块头,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甚至有些绿豆裂开了一条缝隙,像圆鼓鼓的小肚子,可爱极了! 第二天早晨,我匆匆忙忙的跑去阳台去看我的绿豆。豆子已经脱去了身上的绿衣裳,像一个个胖小子脱去了绿大衣,在水里游泳。 第三天放学回家,绿豆的芽越来越长,大概有四、五厘米长,有的像一个小姑娘扎着一条马尾辫,有的像一只只小蝌蚪正在水里游泳,还有的豆芽更像是老爷爷白花的胡须,看着豆芽们你压我、我挤你的模样,我开心的笑了。 过了三天,绿豆的芽已经有10厘米长了。它们的叶子也变的像小鸭的脚掌。可是以前那白白胖胖的豆瓣怎么不见了呢?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豆瓣的营养与水分被叶茎吸收了,导致豆瓣变得又黑

又小。 从观察了绿豆的生长过程,让我感受到,观察一件事物一定要认真仔细的观察,去努力的发现气所蕴含的秘密和道理。 豆芽观察日记2 中秋节小长假,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泡豆芽,并让我们准备写观察日记。 第一天,我挑选了一大把完好饱满的豆子。豆子没泡的时候是黄黄的、圆圆的、小小的,像一个个小精灵。我把豆子浸泡在装满水的碗里。 一天后,我一起床就去看。豆子的颜色变浅了,像喝饱了水的小娃娃挺着小肚子,在碗里舒服地躺着。透明的衣服里包着娇嫩的胚芽。我把小精灵们转移到滤勺里,盖上湿棉布。这块湿棉布要始终保持湿润,不然,会使豆子变绿影响豆芽的正常生长。 又过了一天,我一有空就去看。豆子把衣服撑破了。豆子的一侧长出了小芽。像妞妞头上扎的羊角辫,又像小娃娃伸出的手臂在向我招手。 第四天,我一放学就去看。我亟不可待地掀开棉布,哇塞,豆芽又长长了。豆芽千姿百态,有的向前伸着像小象的鼻子,有的向下垂着像小女孩扎的马尾辫,还有的绕着弯,像个小弹簧。 第五天,我再去看。长长的豆芽让我想起了幼儿园学的数字歌,“9”像豆芽能炒菜。第六天,我掀开棉布,用尺子量了量,豆芽已经有十公分长了。我泡的豆芽终于成熟了,它和菜市场卖的豆芽没什么两样。我感觉自己的这项作业完成得很棒!

中班认识豆芽教学设计

中班认识豆芽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中班认识豆芽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能观察比较黄豆芽、绿豆芽的不同特征,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吃的豆芽。 2、知道豆芽是蔬菜,很有营养,乐意吃豆芽。活动准备:黄豆芽,绿豆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位神秘的小客人,它盖着红布头,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而这首儿歌正好就是介绍的它,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师:那快来听听儿歌吧!“小豆芽,歪歪嘴,胖嘟嘟儿没长腿。没长腿,咋走路?蹲在水边打呼噜。睡一觉,醒来了,伸出小腿踩高跷。“请你猜猜它是谁? 师:真聪明,它是一种很有营养的蔬菜。看!我这里还有它的样本呢!(出示图画样本)你觉得它像什么?师:哈哈!是挺像,那我们去找找它们真实模样吧! 二、认识黄豆芽和绿豆芽 1、买豆芽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就去菜市场来找找豆芽,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做成美味的菜肴,好不好!(幼儿跟随老师来到菜市场。)

师:看这里,有这么多的菜,你能找出豆芽吗?(幼儿四处寻找卖豆芽的摊位,教案《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吃的豆芽》。) 师:嗯!我们来问问老板,豆芽多少钱一斤啊!豆芽阿姨:小朋友,你要买哪种豆芽?黄豆芽还是绿豆芽呢?师:嘿嘿!这个等我们先买好了,回到教室,老师再给你们好好解释怎么样? 师:那我们各买一点,买点黄豆芽,再卖点绿豆芽。请NN小朋友来买黄豆芽!(NN小朋友抓了几把黄豆芽,请豆芽阿姨称重。) 师:嘿嘿,小朋友们可以说:“老板,我要一斤黄豆芽!这样老板阿姨就知道你要多少啦!”现在,我们请AA小朋友来买绿豆芽!(AA小朋友抓了几把绿豆芽,付钱给豆芽阿姨。) 师:好啦,我们买好豆芽,打道回府吧! 2、认识黄豆芽和绿豆芽 师:瞧!我们满载而归!可是,我看小朋友们好像并不是很高兴么?为什么呢? 师:哦!原来是这个原因,嘿嘿,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为什么它们都是豆芽,都是白色,却一个叫黄豆芽,一个叫绿豆芽呢!(老师出示两种豆芽,请幼儿自由观察讨论) 师:小朋友,看我拿了两颗豆芽,你能说出它们不同的地方吗? 师:嗯!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哦,它们的区别差不多都被你们说出来了。真棒!那哪个叫黄豆芽,哪个叫绿豆芽呢?你猜得出吗? 师!哇!好聪明哦!可能小朋友又会问:明明都是白色,黄豆芽上面有黄色的`豆,而绿豆芽没有绿色的豆,怎么就叫绿豆芽了呢!

不同烫种条件对绿豆芽生长的影响

不同烫种条件对绿豆芽生长的影响 袁云香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卷),期】2012(012)028 【摘要】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calding condition on growth of mungbean sprout were studied. The water absorption , germination rate and mass ratio of sprouts to mungbea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calding condition improved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mungbean sprout and reduced roots-rotted phenomenon. However, the seed won' t germinate normally under the long time of high temperature scalding condition. The best scald seed time is 20 -30 minute and the best temperature is 55 ℃ , mungbean sprout germination rate is 100% , hypocotyl is 3. 39 cm long, mass ratio of sprouts to mungbean is more than 4. 81, and mungbean sprouts grow best.%研究了不同烫种条件对绿豆芽生长情况的影响.从吸水率、发芽率和芽豆质量比等方面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烫种处理可以提高豆芽产量和质量,并减少烂根现象.但长时间的高温烫种使种子不能正常萌发.最佳烫种条件为55℃烫种20~ 30 min,萌发率高可达到100%;下胚轴长为3.39 cm;芽豆质量比在4.81以上且豆芽生长情况最好. 【总页数】4页(7350-7353) 【关键词】绿豆芽;烫种;种子萌发 【作者】袁云香

中国白茶的起源_品质成分与保健功效_汤鸣绍

思考?探索中国白茶的起源、品质成分与保健功效 汤鸣绍 (福建省茶叶学会 350001)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国白茶的起源与现代白茶的原产地,介绍了白茶的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系统地归纳 了中国白茶的保健功能,供白茶爱好者参考。 关键词:中国白茶;起源;品质成分;保健功效 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属微发酵茶,因制法独特,不炒不揉,成茶外表满披白毫呈白色而得名。主产于福建福鼎、政和、建阳、松溪,台湾等地也有少量生产。长期以来是福建传统的外销茶。销往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德国、荷兰、法国、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国家和地区。而内销极少,以致许多人不知道中国还有白茶。 白茶性寒凉,味清淡,是民间常用的降火凉药,具有消暑生津,退热降火、清凉解毒的功效。由于白茶制法独特,只经适度的自然氧化,因此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品质。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现代科学研究揭示了白茶的保健机理,诸多保健功效的发现促进了白茶的消费。可以预见,随着人们对白茶认识的日益深入,白茶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 白茶起源 中国是茶的祖国。茶的发现和始用,相传起源于神农时代。人类利用茶为食、为药。经历了咀嚼鲜叶、生煑羹饮,晒干收藏。白茶的制法就是采下鲜叶,自然晾干、晒干,最后收藏。由于远古时代,没有文字记载,栽培面积小,产量有限,也没引人重视。从神农时代的药用开始一直沿用到现代,制法基本没变。比绿茶诞生还要早2000多年。所以是六大茶类最早的茶类。随着时代的发展,茶类的演变,后期才从蒸青做饼、炒青散茶乃至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红茶以至再加工的各种花茶、紧压茶、萃取茶、香味果味茶、保健茶和茶饮料等。 唐代陆羽《茶经》(758年)七之事《永嘉图经》中记载的“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是指茶树品种。经陈椽教授在《茶业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的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 宋代赵佶《大观茶论》中出现的“白茶”,其实是早期产于北苑的野生白茶树,采制方法是蒸圧而成团茶,非现代白茶;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将“白茶”列为茶叶七个品类之一,也是白茶品种,不是白茶制法。这与现代武夷山的白鸡冠、浙江的安吉白茶、宁波印雪白茶相似,都是指叶片白化的茶树,制法都不是白茶。 白茶的制法最早文字记载是明代田艺衡所著《煑泉小品》(1554年)中所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舒畅,青翠鲜明,尤为可爱”。其中“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就是白茶的加工方法。明代闻龙《茶箋》(1630年)进一步阐述:“田子蓻以生晒不炒不揉者为佳,亦未之试耳”。这种“不炒不揉的制茶方法”正是当今白茶制法的特点。明朝陆应阳在《广舆记》中写道:“福宁州太姥山出名茶、名绿雪芽”。清代周亮工《闽小记》、郭柏苍《闽产录异》、吴振臣《闽游偶记》、邱古园《太姥山指掌》都有关于绿雪芽的记载。民国卓剑舟著《太姥山全志》时考证出:“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产者为最,性寒凉,功同犀角,为痳疹圣药”,运售国外,价与金埒。太姥山一片瓦寺(鸿雪洞旁)的僧人至今仍沿用古法制作绿雪芽(现已由丹井茶室阙居士打理),每年架梯到鸿雪洞顶采摘野生茶树的芽,晾晒成干茶后待客,成品如白毫银针。福鼎还有一个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尧帝时有一位蓝姑在此居住,以种蓝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她将所种的绿雪芽作为治痳疹的良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感恩戴德,把她奉为神明,称其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到汉武帝时,派遣侍中东方朔到各地授封天下名山,于是太母山被封为天下三十六座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为太姥山。古白茶的诞生与福鼎民间流传的太姥娘娘之蓝姑传说不谋而合。太姥山周边的原住民和僧侣们,由于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仍执著地沿用晒干或阴干方式制茶自用,山民这种自制的土茶,俗称“畲泡茶”、“白茶婆”。 2010年3月2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蕴证实,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的蓝田吕氏家族墓地,共出土了数十件茶具的渣斗,其中一件铜质渣斗内发现了距今1000年的珍贵茶叶,大约有30根。经过考证,考古工作者初步认为这些茶叶是产自福建的珍贵白茶,十分稀有[3]。 以上所引的史书文字记载虽然还不多,但已能证实古白茶起源的悠久历史。 商品性现代白茶的起源,不同品类的原产地各有不同。据林今团考证,现代白茶发源于建阳水吉,清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七

(完整版)茶叶生物化学试卷.doc

一、填空 1、茶树鲜叶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幼嫩叶大于成熟叶。 2、多酚类物质主要集中在茶树新稍的幼嫩部分,其主要组分是儿茶素,含量约占多酚类总量的70-80 %左右。 3、茶叶中内含的主要生物碱有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在它们的合成代谢中甲基的供体是S-腺苷蛋氨酸。 4 、茶鲜叶中芳香物质的含量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其中顺 -3- 己烯醇(青叶醇)具有强烈的青草气,它的含量占鲜叶芳香油的60 %。 5、茶皂甙是一类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皂甙的混合物。它的基本结构由皂甙元、糖体、有机酸三部分组成。 6、构成红茶茶汤滋味较为重要的成分有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以及咖啡碱等。 7、茶叶中色素根据其溶解性能可以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 8、类胡萝卜素属于四萜类衍生物。 9、茶叶内主要活性物质有酶、激素、维生素。 10、方向物质有: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羧酸类、内酯类、酸类、酚类、杂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11、咖啡碱的主要主要功能兴奋神经中枢、利尿、助消化。 二、选择 1、茶叶中多酚类的分类正确表达应为(A)组。 A、黄烷醇类、黄酮类、花青素和花白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 B、儿茶素类、黄酮类、花青素类、花白素类。 C、黄烷醇类、花色素类、黄酮类、儿茶素类。 D、黄酮类、酚酸及缩酚酸。 2、茶叶中咖啡碱生物合成时,嘌呤的甲基化顺序是( D )。 A、3 -甲基黄嘌呤→3,7-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B、7 -甲基黄嘌呤→1,7-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C、1 -甲基黄嘌呤→1,3-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D、7 -甲基黄嘌呤→3,7-二甲基黄嘌呤→1,3,7-三甲基黄嘌呤。 3、( C )是茶树特有的二级代谢特征产物之一。 A、青叶醇;B、黄酮类;C、大量的茶氨酸;D、牛龙牛儿醇。 4、下列哪个反应属于酶促褐变( A A、多酚酶促氧化;B、美拉德反应;) C、焦糖化作用;D、 Vc 氧化。 5、将茶叶破碎置入无氧环境中,温度、湿度、pH 都控制在红茶发酵最适条件下,正确的判断发酵结果应为(C)。 A、茶叶发酵正常,形成茶色素;B、发酵不正常,能形成茶色素; C、正常发酵不能进行,不能形成茶色素;D、无法预计发酵结果。 6、高温杀青,主要是因为(D)酶的耐热性较强在5~55℃时随叶温升高而活力上升,到65℃时,其活力下降。 A、细胞色素氧化酶;B、过氧化物酶;C、过氧化氢酶;D、多酚氧化酶。

4类茶叶及其茶渣主要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4类茶叶及其茶渣主要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郑清梅1,陈昆平2,钟艳梅1,韩春艳1,张子容1,郑佳玲1 (1.嘉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梅州514015;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摘 要:以绿茶、铁观音、红茶、普洱等4类茶及其相应的茶渣为试验材料,采用国标法分别测定茶多酚、游 离氨基酸及常规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4类茶渣的茶多酚含量为4.2%~10.1%,显著低于其相应的茶叶(6.5%~17.8%),但仍相应保留其茶叶的60%以上;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1%~1.4%,亦显著低于相应茶叶(1.2%~ 2.2%),但仍为相应茶叶的60%以上;相反,粗纤维含量(1 3.0~19.0%)显著高于其相应茶叶的含量(10.0%~16.0%)。常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显示,该4类茶渣粗蛋白含量(26.0%~35.0%)稍高于相应的茶叶(25.0%~35.0%),水分含量(7.81%~8.82%)显著高于其相应茶叶的含量( 4.5%~7.2%);相反,粗脂肪含量为1.5%~4.5%, 显著低于相应茶叶的含量(4%~11%);总灰分(3.3%~4.7%)亦显著低于其相应茶叶的含量(5.0%~7.0%)。可见,茶渣仍含有茶叶较高的活性成分包括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主要营养成分,为茶渣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茶叶;茶渣;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总量;营养成分中图分类号:TS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 (2015)06-0014-07 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main components of four kinds of tea and their tea wastes ZHENG Qing-mei 1,CHEN Kun-ping 2,ZHONG Yan-mei 1,HAN Chun-yan 1,ZHANG Zi-rong 1,ZHENG Jia-ling 1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Jiaying University ,Meizhou 514015,China ; 2.College of Fisheries and Life Science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China ) Abstract :With 4kinds of tea (i.e.green tea,Ti Kwan Yin tea,black tea,Pu-er tea)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the contents of tea polyphenols,free amino acids and nutrient component in the tea and their tea wastes were determined by national standard method,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tea polyphenols in the 4kinds of tea wastes was 4.2%-10.1%,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rresponding tea (6.5%-17.8%),but which was retained more than 60%of that in the corresponding tea.Similarly,the content of free amino acids in the 4kinds of tea wastes was 1.1%-1.4%,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rresponding tea (1.2%-2.2%),and also retained more than 60%of that in the corresponding tea.However,the content of crude fiber (13.0%-19.0%)in the 4kinds of tea wast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rresponding tea (10.0%-16.0%),respectively.The results of determination of nutritional ingredien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crude protein (26.0%-35.0%)in the 4kinds of tea wastes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rresponding tea (25.0%-35.0%), respectively.But the content of moisture in the 4kinds of tea wastes (7.81%-8.82%)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rresponding tea (4.5%-7.2%)respectively.Conversely,the content of crude fat in the 4kinds of tea wastes (1.5%-4.5%)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rresponding tea (4%-11%),respectively.And the content of total ash in the 4kinds of tea wastes (3.3%-4.7%)was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rresponding tea (5.0%-7.0%),respectively.The active and nutritional ingredients in tea wastes still contained high tea polyphenols,amino acids and main nutritional components,which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ea wastes. Key words :tea ;tea wastes ;tea polyphenols ;free amino acids ;nutritional component 收稿日期:2014-11-24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3010013693);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Yq2013152);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2011-17);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 作者简介:郑清梅(1978-),女,博士,副教授,E-mail : zhqm78@https://www.doczj.com/doc/622300710.html, 广东农业科学2015年第6期 14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5.06.0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