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共119页直接打印)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共119页直接打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共199页直接打印)

目录

5.1.1 第1课时相交线--含答案

5.1.2 第1课时垂线--含答案

5.1.2 第2课时垂线--含答案

5.1.3 第1课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含答案5.2.1 第1课时平行线-含答案

5.2.2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含答案

5.2.2 第2课时平行线的判定-含答案

5.3.1 第1课时平行线的性质-含答案

5.3.2 第1课时命题、定理、证明-含答案

5.4 第1课时平移-含答案

5.4 第2课时平移-含答案

6.1 第1课时算术平方根-含答案

6.1 第2课时平方根-含答案

6.1 第3课时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含答案

6.3 第2课时实数-含答案

7.1.2 第1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含答案

7.2.1 第1课时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含答案

8.1 第1课时二元一次方程组--含答案

8.2 第1课时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含答案8.2 第2课时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含答案8.2 第3课时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含答案8.2 第4课时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含答案8.3 第1课时和、差、倍、分问题--含答案

8.3 第2课时销售问题--含答案

8.3 第3课时配套问题--含答案

9.1.1 第1课时不等式及其解集--含答案

9.1.2 第1课时不等式的性质--含答案

9.1.2 第2课时不等式的性质--含答案

9.2 第1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含答案

9.2 第2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含答案

9.2 第3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含答案

9.2 第4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含答案

9.3 第1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答案

9.3 第2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答案

10.1 第1课时统计调查--含答案

10.1 统计调查第2课时(含答案)

10.2 第2课时直方图--含答案

10.2 直方图第1课时--含答案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 相交线

第1课时相交线

核心提要

1.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___________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2.有公共_______,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为另一个角两边的_____________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的性质:______________.

典例精讲

知识点1:邻补角的定义

1.如图所示,直线AB,CD 相交于点O,且∠AOD=50°,则∠AOC是()

A.150°B.130°C.100°D.90°

知识点2:对顶角的概念

2.下列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A.B.C.D.知识点3:邻补角的应用

3.直线AB、CD相交于O,OE平分∠AOC,∠EOA∶∠AOD=1∶4,求∠EOB的度数.变式训练

变式1直线AB,CD相交于点O,∠1-∠2=40°,则∠2=________°,∠BOC=________°.

变式2如图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OE、OF是过点O的射线,其中构成对顶角的是()

A.∠AOF和∠DOE

B.∠EOF和∠BOE

C.∠COF和∠BOD

D.∠BOC和∠AOD

变式3如图所示,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AOE=40°,∠BOC=2∠AOC,求∠DOF.

基础巩固

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不是对顶角的角都不相等

C.有公共端点且和为180°的两个角是对顶角D.不相等的角一定不是对顶角

2.如图,∠1=15°,∠AOC=90°,点B,O,D在同一直线上,则∠2的度数为()

A.75°B.15°C.105°D.165°

3.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C平分∠AOD,若∠AOC=35°,则∠BOD等于()

A.145°B.110°C.70°D.35°

4.如图,三条直线a,b,c相交于点O,则∠1+∠2+∠3等于()

A.90°B.120°C.180°D.360°

5.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1=50°,则∠2=________.

6.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OG平分∠COF ,∠1=30°,∠2=45°.求∠3的度数.

能力提升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①如果∠1+∠2+∠3=180°,那么∠1、∠2与∠3互为补角;

②如果∠A+∠B=90°,那么∠A是余角;③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④有公共顶点且又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⑤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的余角也相等.

A.1 B.2 C.3 D.4

8.已知,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OE平分∠BOD且∠AOE=150°,∠AOC 的度数为________.

9.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C =72°,射线OE在∠BOD的内部,∠DOE=2∠BOE.

求∠BOE和∠AOE的度数.

培优训练

10.如图,两直线AB,CD相交于点O,已知

OE平分∠BOD,且∠AOC:∠AOD=3:7,

(1)请写出与∠AOC互补的角;

(2)求∠DOE的度数;

(3)若∠EOF=90°,求∠COF的度数.

第1课时相交线----答案

【核心提要】

1.反向延长线 2.端点,反向延长线 3.对顶角相等【典例精讲】

1.B 2.D

3.解:设∠EOA=x.

∵OE平分∠AOC,

∴∠AOC=2x.

∵∠EOA∶∠AOD=1∶4,

∴∠AOD=4x.

∵∠COA+∠AOD=180°,

∴2x+4x=180°,

解得x=30°,

∴∠EOB=180°-30=150°.

故∠EOB的度数是150°.

【变式训练】

1.70 110 2.D

3.解:设∠AOC=x°,则∠BOC=2x°.

因为∠AOC与∠BOC是邻补角,

所以∠AOC+∠BOC=180°,

所以x°+2x°=180°,

解得x=60,

所以∠AOC=60°.

因为∠DOF与∠EOC是对顶角,

所以∠DOF=∠EOC=∠AOC-∠AOE=60°-40°=20°. 【基础巩固】

1.D 2.C 3.B 4.C 5.50°

6.∠3=52.5°

【能力提升】

7.A 8.60°

9.解:∵∠AOC=72°,

∴∠BOD=72°,∠AOD=108°.

设∠BOE=x,则∠DOE=2x,

由题意,得x+2x=72°,

解得x=24°,

∴∠BOE=24°,∠DOE=48°,

∴∠AOE=156°.

【培优训练】

10.解:(1)与∠AOC互补的角有∠AOD、∠BOC;

(2)由∠AOC:∠AOD=3:7,设∠AOC=3x,∠AOD=7x,

由邻补角,得∠AOC+∠AOD=180°,即3x+7x=10x=180°. 解得x=18°,∠AOC=3x=54°,

由对顶角相等,得∠BOD=∠AOC=54°,

由OE平分∠BOD,得∠DOE=

1

2

∠BOD=27°;

(3)由角的和差,得∠DOF=90°-∠DOE=90°-27°=63°,由角的和差,得∠COF=180°-∠DOF=180°-63°=117°.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2 垂线

第1课时垂线

核心提要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为________°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____________.

2.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_________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典例精讲

知识点1:垂线的概念

1.如图,点O在直线AB上且OC⊥OD.若∠COA=36°,则∠DOB的大小为()

A.36°B.54°C.64°D.72°

知识点2:垂线的应用

2.如图,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O点,∠COE是直角,OF平分∠AOE,∠COF=34°,求∠BOD的度数.

知识点3:垂线的画法

3.下列各图中,过直线l外一点P画l的垂线CD,三角板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变式训练

变式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垂足是O,∠DOE=55°,则∠BOC

的度数为()

A.40°B.45°C.30°D.35°

变式2如图,AB、CD、EF交于O点,AB⊥CD,OG平分∠AOE,∠COE=28°,求∠AOG的度数.

变式3已知直线AB,CB,l在同一平面内,若AB⊥l,垂足为B,CB⊥l,垂足也为B,则符合题意的图形可以是()

A B C D

基础巩固

1.如图,OA⊥OB,若∠1=55°,则∠2的度数是()

A.35°B.40°C.45°D.60°

2.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B.若两对顶角之和为180°,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C.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若有两个角相等,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D.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若有三个角相等,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射线OM平分∠AOC,ON⊥OM,若∠AOM=35°,则∠CON的度数为()

A.45°B.35°C.65°D.55°

4.如图所示,OA⊥OC,OB⊥OD,下面结论中,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①∠AOB=∠COD;②∠AOB+∠COD=90°;③∠BOC+∠AOD=180°;

④∠AOC-∠COD=∠BOC.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如图,已知直线AB,CD,

EF相交于点O,AB⊥CD,∠DOE=127°,求∠AOF

的大小.

能力提升

6.过线段外一点画这条线段的垂线,垂足一定在()

A.线段上B.线段的端点上C.线段的延长线上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7.已知点O在直线AB上,以点O为端点的两条射线OC,OD互相垂直,且∠BOC=50°,则∠AOD的度数是_________.

8.如图.

①过P点画AB的垂线.

②过P点分别画OA、OB的垂线.

③过点A画BC的垂线.培优训练

9.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点O为垂足,OF平分∠AOC,且∠COE:∠AOC=2:5,求∠DOF的度数.

第1课时 垂线----答案

【核心提要】

1.90 垂足 2.有且只有一 【典例精讲】 1.B

2.解:∵∠COE 是直角,∠COF =34°, ∴∠EOF =90°-34°=56°. 又∵OF 平分∠AOE , ∴∠AOF =∠EOF =56°.

∵∠COF =34°, ∴∠AOC =56°-34°=22°, 则∠BOD =∠AOC =22°. 3.D 【变式训练】 1.D

2.解:∵AB ⊥CD ,∴∠AOC =90°.

∵∠COE =28°,∴∠AOE =∠AOC +∠COE =90°+28°=118°. ∵OG 平分∠AOE ,

∴∠AOG =∠EOG =1

2∠AOE =59°.

3.C 【基础巩固】 1.A 2.C 3.D 4.C 5.解:∵AB ⊥CD , ∴∠DOB =90°. 又∵∠DOE =127°,

∴∠BOE =∠DOE -∠DOB =127°-90°=37°. ∴∠AOF =∠BOE =37°.

【能力提升】 6.D 7.40°或140° 8.解:如图所示.

【培优训练】 9.解:∵OE ⊥AB , ∴∠AOE =∠BOE =90°, 设∠EOC =2x ,∠AOC =5x. ∵∠AOC -∠COE =∠AOE , ∴5x -2x =90°, 解得x =30°,

∴∠COE =60°,∠AOC =150°. ∵OF 平分∠AOC , ∴∠AOF =75°.

∵∠AOD =∠BOC =90°-∠COE =30°, ∴∠DOF =∠AOD +∠AOF =105°.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2 垂线

第2课时垂线

核心提要

1.两点之间,________最短.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________最短.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

3.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________,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典例精讲

知识点1:垂线的性质的应用

1.自来水公司为某小区A改造供水系统,如图沿路线AO铺设管道和BO主管道衔接(AO⊥BO),路线最短,工程造价最低,根据是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点到直线的距离

2.如图,点C到直线AB的距离是指哪条线段长()

A.CB B.CD C.CA D.DE

知识点3:垂线性质的综合应用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B.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C.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一定相交

D.直线c外一点A 与直线c上各点连接而成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线段的长是3 cm,则点A到直线c的距离是3 cm

变式训练

变式1点P是直线l外一点,点A、B、C是直线l上三点,且PA=10,PB=8,PC=6,那么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

A.6 B.8 C.不大于6的数D.小于6的数

变式2如图,∠ABC=90°,BD⊥AC,垂足为D,则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A.1条B.2条C.4条D.5条

变式3如图,已知点P是直线a外的一点,点A、B、C在直线a上,且PB⊥a,垂足为B,PA⊥PC,则下列错误的语句是()

A.线段PB的长是点P到直线a的距离

B.PA、PB、PC三条线段中,PB最短

C.线段AC的长是点A到直线PC的距离

D.线段PC的长是点C到直线PA的距离

基础巩固

1.如图,PO⊥OR,OQ⊥PR,则点O到PR所在直线的距离是线段()的长.

A.PO B.RO C.OQ D.PQ

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

A.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上一点所连接的线段

B.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上任一点所连接的线段的长度

C.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

D.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3.点P是直线l外一点,A为垂足,且PA=4 cm,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 A.小于4 cm B.等于4 cm C.大于4 cm D.不确定

4.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2 cm的点有()

A.0个B.1个C.无数个D.无法确定

5.如图,田亮同学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

A.垂线段最短

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C.经过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6.如图,把小河里的水引到田地A处就作AB⊥l,垂足为B,沿AB挖水沟,水沟最短.理由是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7.下列图形中线段PQ的长度表示点P到直线a的距离的是()

A B C D

8.如图所示,∠BAC=90°,AD⊥BC于D,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AB⊥AC;②AD与AC互相垂直;③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B;

④点A到BC的距离是线段AD的长度;⑤线段AB的长度是点B到AC的距离;

⑥线段AB是点B到AC的距离;⑦AB>AD.

A.2个B.4个C.7个D.0个

9.直线l上有A、B、C三点,直线l外有点P,若PA=4 cm,PB=3 cm,PC=2 cm,那么点P到直线l的距离x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培优训练

10.如图,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AB上由A向B行驶,M、N分别是位于公路AB 两侧的村庄.设汽车行驶到点P时,离村庄M最近,汽车行驶到点Q时,离村庄N 最近,汽车行驶到点O时,离村庄M、N的距离和最小,请在图中公路AB上分别画出点P、Q、O的位置,并简要说明数学原理.

第2课时垂线----答案

【核心提要】

1.线段 2.垂线段垂线段最短 3.长度

【典例精讲】

1.垂线段最短 2.B 3.D

【变式训练】

1.C 2.D 3.C

【基础巩固】

1.C 2.D 3.B 4.C

5.D 6.垂线段最短

【能力提升】

7.C 8.B 9.0

【培优训练】

10.解:作MP⊥AB,NQ⊥AB,垂足分别是点P,Q,连接MN交AB于O.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第1课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核心提要

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处于直线c的同侧,处于直线a、b的同一方,这样位置的角称为________;处于直线c的异侧,处于直线a、b之间,这样位置的角称为________;处于直线c的同侧,处于直线a、b之间,这样位置的角称为_________.

典例精讲

知识点1:同位角的的概念

1.如图,与∠1是同位角的是()

A.∠2 B.∠3 C.∠4 D.∠5

知识点2:内错角的概念

2.下列图形中,∠1与∠2是内错角的是()

A B C D

知识点3:同旁内角的概念

3.如图,与∠1是同旁内角的是()

A.∠2 B.∠3 C .∠4 D.∠5 变式训练

变式1如图,与∠4是同位角的是()

A.∠1 B.∠2 C.∠3 D .∠5 变式2如图,∠EFB的内错角有________个.

变式3在下列图形中,∠1与∠2不是同旁内角的是()

A B C D

基础巩固

1.如图所示,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与∠2是()

A.同位角B.内错角C.同旁内角D.邻补角2.如图,与∠1是内错角的是()

A.∠2 B.∠3 C.∠4 D.∠5 3.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则∠3的同旁内角是()

A.∠1 B.∠2 C.∠4 D.∠5 4.如图所示,图中的同旁内角有()

A.7对B.6对C.5对D.4对

5.如图,与∠1构成同位角的是________,与∠2构成内错角的是________.

能力提升

6.如图,CM,ON被AO所截,那么()

A.∠1和∠3是同位角

B.∠2和∠4是同位角

C.∠ACD和∠AOB是内错角

D.∠1和∠4是同旁内角

7.如图,直线a,b,c两两相交于A,B

,C三点,则图中有________对对顶角;有________对同位角;有________对内错角;有________对同旁内角.

8.如图,如果∠1=40°,∠2=100°,那么∠3的同位角等于________度,∠3的内错角等于________度,∠3的同旁内角等于________度.培优训练

9.如图,∠1和∠2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它们是什么角?∠1和∠3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它们是什么角?

第1课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答案

【核心提要】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典例精讲】

1.C 2.B 3.D

【变式训练】

1.B 2.3

3.D

【基础巩固】

1.A 2.B 3.C 4.D 5.∠B ∠BDE

【能力提升】

6.B 7.6 12 6 6 8.80 80 100

【培优训练】

9.解:∠1和∠2是直线EF、DC被直线AB所截形成的同位角,∠1和∠3是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形成的同位角.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2.1 平行线

第1课时平行线

核心提要

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_______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________.

典例精讲

知识点1: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1.下列实例:①门框的左右两边;②楼梯的两个台阶;③水桶的上口边缘;

④直立于地面的两根电线杆.其中给我们以平行线形象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知识点2:平行公理

2.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B.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知识点3:平行公理推论

3.若直线a∥b,b∥c,则a∥c的依据是()

A.平行公理B.等量代换C.等式的性质

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变式训练

变式1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

A.有两种,平行或相交B.有三种,平行、垂直或相交

C.有两种,垂直或相交D.有两种,平行或垂直

变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B.在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C.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平行和相交两种

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变式3如图所示,直线AB,CD是一条河的两岸,并且AB∥CD,点E为直线AB,CD外一点,现想过点E作河岸CD的平行线,只需过点E作________的平行线即可,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巩固

1.下列生活实例中;①交通道口的斑马线;②天上的彩虹;③体操的纵队;

④百米跑道线;⑤火车的平直铁轨线.其中属于平行线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2.己知直线AB及AB外一点P,若过点P作一直线与AB平行,那么这样的直线() A.有且只有一条B.有两条C.不存在D.无数条

3.如图,AB∥CD,EF∥AB,AE∥MN,BF∥MN,由图中字母标出的互相平行的直线共有()

A.4组B.5组C.6组D.7组

4.已知点P是直线AB外一点,CD、EF分别是过点P的两条直线,若AB∥CD,那么AB与EF的关系是_______,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与b满足下列条件,把它们的位置关系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1)a与b没有公共点,则a与b________;

(2)a与b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a与b________;

(3)a与b有两个公共点,则a与b________.

能力提升

6.平面上有P、Q、R三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这三点,必有一条直线

B.经过这三点,必可画三条平行直线

C.一定可以画三条直线,使它们两两相交于这三点

D.经过这三点,至多能画两条平行直线

7.如图,PC∥AB,QC∥AB,则点P,C,Q在一条直线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可以有_____________个.

培优训练

9.根据下列要求画图.

(1)如图(1)所示,过点A画MN∥BC;

(2)如图(2)所示,过点P画

PE∥OA,交OB于点E,过点P画PH∥OB,交OA于点H;

(3)如图(3)所示,过点C画CE∥DA,与AB交于点E,过点C画CF∥DB,与AB的

延长线交于点F.

第1课时平行线----答案

【核心提要】

1.有且只有一平行

【典例精讲】

1.C 2.B 3.D

【变式训练】

1.A 2.C

3.AB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基础巩固】

1.D 2.A 3.C

4.相交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必与另一条直线也相交5.平行相交重合

【能力提升】

6.A

7.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0、1、2或3

【培优训练】

9.解:如图所示: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2.2 平行线的判定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

核心提要

1.同位角________,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________,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________,两直线平行.

典例精讲

知识点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如图,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其依据是()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知识点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填空:

已知:如图,ABC是一条直线,∠1=115°,∠D=65°.

求证:AB∥DE.

证明:∵ABC是一条直线(已知),

∴∠1+________=180°.

∵∠1=115°(已知),

∴∠2=________.

又∵∠D=65°(已知),

∴∠2=∠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如图,能判定a∥b的条件是()

A.∠1=∠2 B.∠2=∠4

C.∠2+∠4=180°

D.∠2+∠3=180°

变式训练

变式1如图,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其依据是()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变式2如图,已知∠ADF=60°,DE平分∠ADF,∠DFB=30°,求证:DE∥BF,请将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DE平分∠ADF(已知),

∴ ________=

1

2∠ADF().

∵∠ADF=60°(已知),

∴________=30°.

∵∠DFB=30°(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BF().

变式3如图,工人师傅在工程施工中,需在同一平面内弯制一个变形管道ABCD,使其拐角∠ABC=150°,∠BCD=30°,则()

A.AB∥BC B.BC∥CD

C.AB∥DC D.AB与CD相交

基础巩固

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是()

A.同旁内角相等B.内错角相等C.同位角相等D.同旁内角互补2.如图,能判定EC∥AB的条件是()

A.∠B=∠ECD B.∠A=∠ECD

C.∠B=∠ACE D.∠A=∠ACB

3.如图,DE是过点A的直线,要使DE∥BC,应有()

A.∠2=∠3B.∠C=∠3

C.∠C=∠1 D.∠B=∠C

4.如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如果∠2=∠4,那么AB∥CD B.如果∠1=∠3,那么AB∥CD

C.如果∠BAD+∠D=180°,那么AB∥CD

D.如果∠BAD+∠B=180°,那么AD∥CB

5.如图,装修工人向墙上钉木条.若∠2=100°,要使木条b与a平行,则∠1的度数等于________.

能力提升

6.已知,如图,∠1=∠ABC=∠ADC,∠3=∠5,∠2=∠4,∠ABC+∠BCD=180°,将下列推理过程补充完整:

(1)∵∠1=∠ABC(已知),∴AD∥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5(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ABC+∠BCD=180°(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

次拐弯的角度是()

A.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B.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右拐50°

C.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左拐130°D.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50°

8.下列条件中能得到平行线的是()

①邻补角的角平分线;②平行线的内错角的角平分线;

③平行线的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

A.①②B.②③C.②D.③

9.AB⊥BC,∠1+∠2=90°,∠2=∠3. BE与DF平行吗?为什么?

解:BE∥DF.

∵AB⊥BC,

∴∠ABC=________°,

即∠3+∠4=________°.

又∵∠1+∠2=90°,且∠2=∠3,

∴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DF.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优训练

10.如图,AD=CD,AC平分∠DAB,求证:DC∥AB.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答案

【核心提要】

1.相等 2.相等 3.互补

【典例精讲】

1.A

2.∠2 65°AB D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C

【变式训练】

1.B

2.∠EDF 角平分线的定义∠EDF ∠EDF=∠DF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C

【基础巩固】

1.A 2.A 3.C 4.B 5.80°

6.(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AB CD

(3)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能力提升】

7.B 8.C

9.90 90 ∠1 ∠4 等角的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培优训练】

10.证明:∵AD=CD,∴∠1=∠2.

∵AC平分∠DAB,∴∠1=∠BAC,∴∠2=∠BAC,

∴DC∥AB.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2.2 平行线的判定

第2课时平行线的判定

核心提要

1.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________.

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_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典例精讲

知识点1: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应用

1.同一平面内的四条直线若满足a⊥b,b⊥c,c⊥d,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a∥d B.b⊥d C.a⊥d D.b∥c

知识点2:平行公理推论

2.如图,AD∥BC,E为AB上任一点,过E点作EF∥AD交DC于F.问EF与BC

的位置关系怎样,为什么?

知识点3:转化思想在判定两直线平行中应用

3.如图,若PE平分∠BEF,PF平分∠DFE ,∠1=35°,∠2=55°,则AB与CD平

行吗?为什么?

变式训练

变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是直线,且a∥b,b∥c,则a∥c

B.a,b,c是直线,且a⊥b,b⊥c,则a⊥c

C.a,b,c是直线,且a∥b,b⊥c,则a∥c

D.a,b,c是直线,且a∥b,b∥c,则a⊥c

变式2三条直线a、b、c,若a∥c,b∥c,则a与b的位置关系是()

A.a⊥b B.a∥b C.a⊥b或a∥b D.无法确定

变式3如图,BE平分∠ABD,DE 平分∠BDC,∠1+∠2=90°,那么直线AB,CD

的位置关系如何?说明理由.

基础巩固

1.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邻的两个直角,如果它们有一条边共线,那么另一边互相()

A.平行B.垂直C.共线D.平行或共线

2.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四条直线,如果l1∥l2,l2∥l3,l3∥l4,那么l1与l4的关系是()

A.平行B.相交C.重合D.不能确定

3.如图,木工师傅在一块木板上画两条平行线,方法是:用角尺画木板边缘的两条

垂线,这样画的理由有下列4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④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

4.如图,∵AB⊥BD,CD⊥BD(已知),

∴AB∥CD().

又∵∠1+∠2 =180°(已知),

∴AB∥EF(),

∴CD∥EF().

5.已知:如图,∠ACD=2∠B,CE平分∠ACD.求证:CE∥AB.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1.1统计调查 【课时分配】3课时 统计调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并能够独立设计调查表. 2.了解全面调查的一般步骤和适用范围. 3.会画条形图和扇形图.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全面调查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运用全面调查的应用范围,并能根据已有数据画出条形图和扇形图. 【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进行探索.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说明:以生活中常见问题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发现问题.) 问题: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根据什么决定由中国承办2008年奥运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人们又是根据什么知道中国队位列金牌榜第一位呢? 学生回答:国际奥委会根据投票的多少决定由哪个国家承办2008年奥运会,在这次投票中,第二轮北京得56票,多伦多得22票,巴黎得18票,伊斯坦布尔得9票(获得主办权需要52票),中国得标最多,所以由中国承办2008年奥运会.在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得到51枚金牌,是得到金牌数最多的国家,所以中国列于金牌榜第一位. (教学说明:这两个问题只要学生能够说明中国得票最多,中国得到的金牌数最多即可,教师可以将问题的答案说明得更为详细,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设计说明: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出发,合作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问题1: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要进行统计调查,可以举手,也可以调查问卷. 问题2:你能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来收集我们需要的数据吗? 学生探索交流,并进行设计.教师进行点拨,并说明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问题3:如果想了解男、女生喜爱节目的差异,问卷中还应该包含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还应该增加性别. (教学说明:本环节所提出的问题较少,但整个活动过程需要教师注意引导.特别是问题2,这是本环节的一个重点,教师要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设计,不能由教师一手代劳,并且好的设计教师要给予肯定.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提出“调查的目的是什么”“调查的对象是什么”“调查问卷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应该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如何提问”“怎样设计选择答案”等问题,让学生体会设计一份调查问卷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所以,一般说来,调查问卷应简明易答,内容一般包括调查中所提问题的设计、问题答案的设计、提问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全册

人教版七下数学全册导学案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七年级数学下册9.1不等式(第3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9.1 不等式(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不等式的性质. 一、导入新课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 (1)x -7>26;(2)3x <2x +1;(3)3 2x >50;(4)-4x >3. 二、例题分析 分析:解不等式.就是要借助不等式的性质使不等式逐步化为x >a 或x

式子,具有与前面所说的不等式的性质类似的性质. 三、巩固新知 1. 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x+5>-1; (2)4x<3x-5; (3)8x-2<7x+3. 2. 用不等式表示下列语句并写出解集: (1)x与3的和不小于6; (2)y与1的差不大于0. 四、解决问题 例某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长5 cm,宽3 cm,高10 cm.容器内原有水的高度为3 cm,现准备向它继续注水.用V(单位:cm3)表示新注入水的体积,写出V的取值范围. 解:新注入水的体积V与原有水的体积的和不能超过容器的容积,即 V+3×5×3≤3×5×10, V≤105. 又由于新注入水的体积V不能是负数,因此, V 的取值范围是 V≥0并且V≤105. 在数轴上表示V 的取值范围如下图所示. 五、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还明白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数学教案(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5页,Word版)

最新人教版数学精品教学资料 七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1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思想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 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重为x 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 2.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探索新知: 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 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 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找出本题的答案。 三、抽象:

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交集思想) 四、拓展: 合作解决第4页“动脑筋” 1.分组合作:每人先自己读题填空,然后与同组内同学交流。 2.讨论交流,求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练习: P5练习题。 六、小结: 通过体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第5页习题1.1A组。 选作B组题。 后记:

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2教案 教学目标 1. 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会用数轴确定解决。 2.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这一重要思想方法。 3. 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解决由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 学生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己探究。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分别解不等式x+4>3。022 1 >-x 。 2.将1中各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3.说一说不等式组⎪⎩⎪ ⎨⎧>->+022134x x 的解集是什么? 4.讨论交流,怎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二、新课 1.解不等式组的概念。 2.例1:解不等式组: ⎩⎨⎧≤-<-0 12310 5x x 教师讲解,提醒学生注意防止出现符号错误和运算错误。注意“<”

名师学案七年级下册数学电子版2021

名师学案七年级下册数学电子版2021 5.1 相交线 5.1.1 相交线 5.1.2 垂线 5.1.2 垂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名师学案】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初一数 学【名师学案】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 5.2.1 平行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名师学案】人教 版 5.2.2 平行线的判定 5.2.2 平行线的判定-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名师学 案】人教版 5.3 平行线的性质 5.3.1 平行线的性质 5.3.1 平行线的性质-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名师学案】 人教版 5.3.2 命题、定理、证明

5.3.2 命题、定理、证明-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名师 学案】人教版 5.4 平移 5.4 平移-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名师学案】人教版 本章复习与测试 进阶测评(一) [5. 1~5.2]-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名师学案】人教版 进阶测评(二) [5. 3~5.4]-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名师学案】人教版 第六章实数 6.1 平方根 6.1.1 算术平方根-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名师学案】人 教版 6.1.2 平方根-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名师学案】人教版 进阶测评(三) [6. 1~6.2]-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名师学案】人教版 6.2 立方根 6.2 立方根-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名师学案】人教版 6.3 实数 6.3.1 实数的概念-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初一数学【名师学案】人 教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答案2021人教版(Word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答案2021人教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5.3.1平行线的性质答案 知识要点: 1、相等 2、相等

3、互补 巩固基础、提升能力、综合创新: 1、2、3、4、5、 AAADC 6、7、8、9、10、 DBBDA 11、125° 12、50° 13、70° 14、120° 15、60

16、∠1=65° 17、C 18、40° 19、30° 20、解:延长AC交直线l2于点E ∵l1//l2, ∴∠AEB=∠1=40°. 又∵∠α=∠β, ∴AE//DB .∴∠2+∠AEB=180°. ∴∠2==180°-∠AEB=180°-40°=140°.

21、由图1,可得∠PAB+∠PCD=360°-∠APC; 由图2,可得∠APC=∠PAB+∠PCD; 由图3,可得∠APC=∠PCD-∠PAB; 由图4,可得∠APC=∠PAB-∠PCD. 如图3,AB//CD.说明∠APC=∠PCD-∠PAB的理由, 说明:∵AB//CD, ∴∠PCD+∠CE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PAB+∠APC+∠AEP=18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AEP=∠CEB(对顶角相等), ∴∠PAB+∠APC+∠CEB=180° ∴∠PAB+∠APC+∠CEB=∠PCD+∠CEB(等量代换).

∴∠APC=∠PCD-∠PAB. 5.3.2命题、定理、证明答案 知识要点: 1、判断一件事情的 2、题设;结论 3、题设成立时,结论一定成立; 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 4、反例 5、推理证实;真 6、一个命题的正确性的推理过程 巩固基础、提升能力、综合创新:

7.1.2平面直角坐标系一 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7.1.2平面直角坐标系一 【知识点】 1.数轴上每一个点对应一个实数,这个实数叫做这个点在数轴上的___________ 2.平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____________叫x轴(横轴),取向_____为正方向, _____________叫y轴(纵轴),取向_____为正方向。 两坐标轴的交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________。 3.坐标平面内,被两条坐标轴分成的四个部分,每一部分叫________________; 坐标平面内四个象限分别为: 注意:坐标轴 上的点不属于 任何象限。 4.坐标平面内的点A 分别向x、y轴做垂线,落在x轴上垂足M的坐标为a,落在y轴上垂足N的坐标为b,则点A的横坐标为a,点A 的纵坐标为b,则点A的坐标为___________ 划重点:找垂足, 横在前, 纵在后

5.坐标平面内各部分坐标特征: 【知识应用】 1.下面四个图形中,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是() 2.写出图中A、B、C、D、E各点的坐标。 它们分别在哪个象限内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下列各点在第四象限的是( ) A.(2,1) B.(-2,1) C.(-3,-5) D.(3,-5) 4.已知坐标平面内点A(m,n)在第四象限,那么点B(n,m)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5.下列各点分别在坐标平面的什么位置上? A(3,2)B(0,-2)C(-3,-2) D(-3,0)E(-1.5,3.5)F(2,-3) 6.点(3,-2)在第_____象限;点(-1.5,-1)在第_______象限;点(0,3)在____轴上;若点(a+1,-5)在y轴上,则a=______.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P ( a , b ), 且a b < 0 , 则点P的位置在____________。 8.若点(a,b-1)在第二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b的取值范围________。 9.实数x,y满足(x-1)2+ |y| = 0,则点P(x,y)在(). (A)原点(B)x轴正半轴 (C)第一象限(D)任意位置 10.如果同一直角坐标系下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那么过这两点的直线() (A)平行于x轴(B)平行于y轴 (C)经过原点(D)以上都不对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平方根(1)》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平方根(1)》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3.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着的,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1. 理解算术平方根大概念 2.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知识重点 1.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情境导入 同学们,20XX 年10月15日,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值得骄傲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多媒体同时出示“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时的画面).那么,你们知道宇宙飞船离开地球进人轨道正常运行的速度是在什么范围吗?这时它的速度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1v (米/秒)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2v (米/秒).1v 、2v 的大小满足gR v gR v 2,2 221==.怎样求1v 、2v 呢?这就要用到我们即将学到的知识 请看下面的问题. 提出问题 感知新知 多媒体展示教科书第160页的问题(问题略),然后提出问题: 你是怎样算出画框的边长等于5dm 的呢?(学生思考并交流解法) 这个问题相当于在等式2x =25中求出正数x 的值. 练习:多媒体上出示教科书第160页的填表. 正方形 的面积 1 9 16 36 0.25 边长 归纳新知 上面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实际上是乘方运算中,已知一个数的指数和它的幂求这个数.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2 x =a ,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 根.a 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 ,读作“根号a ”,a 叫做被开方数. 也就是,在等式2x =a (x ≥0)中,规定x =a . 思考:这里的数a 应该是怎样的数呢? 试一试:你能根据等式:2 12=144说出144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吗?并用等式表示出来. 议一议:下列式子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求出它们的值吗? 81.09 64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1《不等式的性质》教学案

9.1.2 不等式的性质 学习目标: 1.掌握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并且能正确应用.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学习不等式基本性质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116至119页,回答下列问题: 知识探究 不等式基本性质1:如果a>b,那么a±c>b±c,就是说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方向不变. 不等式基本性质2:如果a>b,c>0,那么ac>bc(或a c > b c )就是说不等式的两 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基本性质3:如果a>b,c<0,那么acb-3; (2)a÷3>b÷3 (3)0.1a>0.1b; (4)-4a<-4b (5)2a+3>2b+3; (6)(m2+1)a>(m2+1)b(m为常数) 2.判断正误 (1)如果a>b,那么ac>bc.(错) (2)如果a>b,那么ac2>bc2.(错) (3)如果ac2>bc2,那么a>b.(正确) 点拨:在第(2)题当中,c可能为0,从而使ac2=bc2,所以错.

合作探究: 活动1 复习回顾 一、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基本性质2:在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结果仍相等. 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 活动2 探索新知 1.用“>”或“<”填空,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1)5>3 5+2>3+2,5-2>3-2; (2)-1<3 -1+2<3+2,-1-3<3-3; (3)6>2 6×5>2×5,6×(-5)<2×(-5) (4)-2<3 (-2)×6<3×6,(-2)×(-6)>3×(-6) 2.根据发现的规律填空:当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去同一个数(正数或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当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不等式的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字母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

2021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部数学教案

2021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部数学教案 2021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部数学教案1 一、学习与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求出一个数的绝对值,能利用数轴及绝对值的知识,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经历绝对值概念的形成,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通过创设情境,初步感悟学习绝对值的必要性,促进责任心的形成。 二、学程与导程活动: A、创设情境(幻灯片或挂图) 1、两辆汽车,其一向东行驶10km,另一向西行驶8km。为了区别,可规定向东行驶为正,则分别记作+10km和-8km。但在计算出租车收费,汽车行驶所耗的汽油,起主要作用的是汽车行驶的路程,而不是行驶的方向。此时,行驶路程则分别记作10km和8km。 再如测量误差问题、排球重量谁更接近标准问题…… 2、在讨论数轴上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时,只需要观察它与原点相隔多少个单位长度,与位于原点何方无关。 B、学习概念: 1、我们把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absolutevalue),记作︱a︱(幻灯片)。因此,上述+10,-8的绝对值分别是10,8。

如在数轴上表示数-6的点和表示数6的点与原点的距离都是6,所以,-6和6的绝对值都是6,记作︱-6︱=6,︱6︱=6。(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同) 2、尝试回答(1)︱+2︱=,︱1/5︱=,︱+8.2︱=; (2)︱-3︱=,︱-0.2︱=,︱-8.2︱=; (3)︱0︱=。(幻灯片) 思考: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得出:(幻灯片) 性质: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零的绝对值是零。 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上述性质可表述为: 当a是正数时,︱a︱=a; 当a是负数时,︱a︱=-a; 当a=0时,︱a︱=0。 解答课本P19/7及P15练习,由P19/7体会绝对值在实际中的应用,由练习1体会上面的三个等式,由练习2中提到的绝对值大小、数轴,引出问题: 在引入负数以后,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尤其是两个负数的大小? 3、让我们仍然回到实际中去看看有怎样的启发,引导阅读P16(幻灯片)。 显然,结合问题的实际意义不难得到:-42021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部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1课时:5.1.1 相交线导学案 欧阳光明(2021.03.07) 【学习目标】1、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5分钟)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并编写两道与它们相关的题目,在小组交流,并推出小组最好的两道题在班级汇报. 二、自主探索(15分钟) 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的定义吗?. “对顶角”的定义呢?. 自学检测一: 1.如图1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OE是一条射线.(1)写出∠A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的邻补角:__; 图1 (3)写出∠B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的对顶角:_____.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自学检测二: 1.如图,直线a,b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BOE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

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新版人教 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统计调查(二) 【学习目标】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意义,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进一步熟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学习重点】对概念的理解及对数据收集整理 【学习难点】总体概念的理解和随机抽样的合理性 一、【自主学习】 、学前准备:自学课本153—155页,写出你的困惑: 二、【合作探究】 如果要对某校XX名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 .抽样调查的意义 在上述问题中,由于学生人数比较多,全面调查花费的时间长,消耗的人力、物力大,因此需要寻求既省时又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叫抽样调查. 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 样本: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3.抽样的注意事项: ①抽样调查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即样本容量要恰当.样本容量过少,那么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比如要调查XX名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若抽取的样本容量为几名学生就不能反映XX名学生的喜爱情况;如果抽取的学生人数过多,必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再如要调查60岁以上的老人的生病情况,在医院去抽取一些60岁以上的住院病人,它又不具有代表性,则应从60岁以上的老人册中任意抽取部分老人的生病情况来反映总体的60岁老人的生病情况,才能达到目的. ②抽取的样本要有随机性.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样本容量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所谓随机就是机会相等.例如在XX名学生的注册学号中,随意抽取100个学号,调查这些学号对应的100名学生.

2021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5.1.1 相交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5.1.2 垂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5.2.1 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5.2.2 平行线鉴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鉴定及性质习题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5.3.2命题、定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5.4平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实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6.1平方根(第1学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6.1平方根(第2学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6.1平方根(第3学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6.2立方根(第1学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6.2立方根(第2学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6.3 实数(第1学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6.3 实数(第2学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1年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 一、导学 1.导入课题: (1)观察课本图5.1-1,并阅读有关内容,体会说明:图中“剪刀”可以看作:两条相交线,画出示意图为: . (2)那么,这样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形成的角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2.学习目标: (1)能说出相交线、邻补角、对顶角的意义以及对顶角的性质. (2)能够灵活运用这几个意义和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学习重、难点: 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 难点:推出“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二、分层学习 4.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P2至P3练习前的内容.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要求: ①仔细阅读课文内容,图文比照. ②动手比划,联系实际作图. (4)自学参考提纲: ①如图1,直线AB、CD相交于O点,形成四个角,∠1和∠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a.∠1和∠2有一条公共边OA,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

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b.图1中,互为邻补角的还有∠2和∠3,∠3和∠4,∠4和∠1. c.图2的各图中,∠1和∠2是邻补角吗?为什么? 答案:A.不是,没有公共边.B.不是,另一边不是互为反向延长线.C.是,有公共边,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②图1中,∠1和∠3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a.∠1和∠3有一个公共顶点O,并且∠1的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图中互为对顶角的还有∠2和∠ 4. b.图3的各图中,∠1和∠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 答案:B、E所对应图中的∠1和∠2是对顶角. c.请分别画出图4中∠1的对顶角和∠2的邻补角. d.如图5,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AOE的对顶角是∠BOF,∠EOD的邻补角是∠FOD和∠COE. ③a.在图1中,∠1与∠3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答案:∠1=∠3 b.在图1中,∠2与∠3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你是怎样得到的?能用几何语言推理吗?答案:∠2+∠3=180° ④在例1中,a.若把条件“∠1=40°”改成“∠1+∠3=80°”,你能求出各个角的度数吗? b.若把条件“∠1=40°”改成“∠1∶∠2=2∶7”,你能求出各个角的度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5页,Word版)

七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1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思想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 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重为x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 2.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探索新知: 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 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 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找出本题的答案。 三、抽象: 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交集思想) 四、拓展: 合作解决第4页“动脑筋” 1.分组合作:每人先自己读题填空,然后与同组内同学交流。 2.讨论交流,求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 练习: P5练习题。 六、 小结: 通过体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 作业: 第5页习题1.1A 组。 选作B 组题。 后记: 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2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会用数轴确定解决。 2.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这一重要思想方法。 3.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解决由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 学生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己探究。 教学过程 一、 做一做。 1. 分别解不等式x+4>3。0221>-x 。 2. 将1中各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3. 说一说不等式组⎪⎩⎪⎨⎧>->+022 134x x 的解集是什么? 4. 讨论交流,怎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二、 新课 1. 解不等式组的概念。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共119页直接打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共199页直接打印) 目录 5.1.1 第1课时相交线--含答案 5.1.2 第1课时垂线--含答案 5.1.2 第2课时垂线--含答案 5.1.3 第1课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含答案5.2.1 第1课时平行线-含答案 5.2.2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含答案 5.2.2 第2课时平行线的判定-含答案 5.3.1 第1课时平行线的性质-含答案 5.3.2 第1课时命题、定理、证明-含答案 5.4 第1课时平移-含答案 5.4 第2课时平移-含答案 6.1 第1课时算术平方根-含答案 6.1 第2课时平方根-含答案 6.1 第3课时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含答案 6.3 第2课时实数-含答案 7.1.2 第1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含答案 7.2.1 第1课时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含答案 8.1 第1课时二元一次方程组--含答案 8.2 第1课时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含答案8.2 第2课时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含答案8.2 第3课时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含答案8.2 第4课时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含答案8.3 第1课时和、差、倍、分问题--含答案 8.3 第2课时销售问题--含答案 8.3 第3课时配套问题--含答案 9.1.1 第1课时不等式及其解集--含答案 9.1.2 第1课时不等式的性质--含答案 9.1.2 第2课时不等式的性质--含答案 9.2 第1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含答案 9.2 第2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含答案 9.2 第3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含答案 9.2 第4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含答案 9.3 第1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答案 9.3 第2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答案 10.1 第1课时统计调查--含答案 10.1 统计调查第2课时(含答案) 10.2 第2课时直方图--含答案 10.2 直方图第1课时--含答案

人教数学七年级下全册同步练习-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共119页)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1相交线 学习要求 1.能从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的关系入手,理解对顶角、互为邻补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的性质. 2.能依据对顶角的性质、邻补角的概念等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如果两个角有一条______边,并且它们的另一边互为____________,那么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 2.如果两个角有______顶点,并且其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___________ ________,那么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重要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O 点,∠AOE =90°. (1)∠1和∠2叫做______角;∠1和∠4互为______角; ∠2和∠3互为_______角;∠1和∠3互为______角; ∠2和∠4互为______角. (2)若∠1=20°,那么∠2=______; ∠3=∠BO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O 点,且∠COE =90°,则 (1)与∠BOD 互补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BOD 互余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EOA 互余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BOD =42°17′,则∠AOD =__________; ∠EOD =______;∠AOE =______. 二、选择题 6.图中是对顶角的是( ). 7.如图,∠1的邻补角是( ). (A)∠BOC (B)∠BOC 和∠AOF (C)∠AOF (D)∠BOE 和∠AOF 8.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若AOD AOC ∠=∠3 1 ,则∠BOD 的度数为( ). (A)30° (B)45° (C)60° (D)13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