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渭河流域地貌

渭河流域地貌

渭河流域地貌
渭河流域地貌

渭河流域地貌复杂,山地包括横贯陕甘的秦岭山脉北坡及六盘山、陇山,断陷盆地包括关中冲积平原及黄土台原,黄土高原包括陇东、宁南、陕北的高原沟壑及丘陵沟壑区。河源至宝鸡峡出口为上游,长430公里,河道狭窄,川峡相间,水流急湍,平均比降1/260。宝鸡峡至咸阳铁桥为中游,长177公里,河床宽浅,沙洲较多,水流分散,为游荡性河床,比降由1/500逐渐变缓为1/1 500。咸阳至潼关河口为下游,长211公里,华县船北以下,河道蜿蜒曲折,单股无汊,由于泥沙淤积和受黄河三门峡水库回水影响,河道纵坡由1/5 000渐变为1/6 000。渭河下游在三门峡水库修建前为输沙近于平衡的相对稳定河道,渭河入黄口高程(潼关高程)323米(1 000立方米每秒流量水位)。三门峡水库建成后,由于回水淤积影响,潼关渭河入黄高程最高曾到329米,因而影响渭河下游河道也淤积抬高,常有洪泛发生,因而在渭淤36断面以下的208公里,两岸修建堤防控制,并建有一些护滩控导工程。大堤维修及河道整治工程任务较大。后三门峡枢纽经过两次改建并改变水库运用方式,潼关渭河入黄高程有所降低,大致稳定在326~327米。

渭河流域范围内大部分为深厚的黄土覆盖,质地疏松,且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富含碳酸钙,易被水蚀;加之历史上长期滥垦乱伐,植被遭到破坏,以及广种薄收、单一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因而水土流失严重,使渭河成为一条多泥沙河流。

由于地质构造上的原因,渭河属不对称水系。北岸支流源远流长,主要流经黄土高原,洪枯流量相差悬殊,泥沙含量大,以悬移质为主,是渭河的主要来沙支流。南岸支流较短,主要流经土石山区,比降较大,水流湍急,泥沙以推移质为主,水力资源较为丰富。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北岸汇入的有秦祁河、咸河、散渡河、葫芦河、牛头河、通关河、千河、漆水河、泾河、石川河、北洛河;南岸汇入的有榜沙河、大南河、耒加昔河、石头河、黑河、涝河、沣河、灞河。其中泾河、北洛河虽然是黄河的二级支流,但因其流域面积大(泾河45421平方公里、北洛河2690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分别为21.4亿立方米及9.97亿立方米,年输沙量分别为3.09亿吨及1亿吨,其径流和泥沙都是黄河支流中较多的河流。加之泾河、北洛河分别在渭河入黄口以上174公里和16公里处汇入渭河,历史上北洛河还曾直接入黄河,与黄河关系密切。因此,习惯上都将这两条河作为黄河的重要支流,视为一级支流,常与渭河本流并称为泾、洛、渭河,并在历次规划中将泾河、北洛河从渭河流域中分离出来单独规划,而渭河治理规划则不包括泾河及北洛河。

渭河流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气温6~14℃,年平均降水量450~700毫米,年蒸发量1 000~2 000毫米,无霜期120~220天。多年平均径流量102亿立方米(1934~1970年系列),年内变化与降水相似。6~10月为汛期,多暴雨,降水强度大,其中7、8、9月大汛期间的径流占全年的60%~70%。年平均流量

323立方米每秒,而实测最大洪峰流量7660立方米每秒(1954年),调查最大洪峰流量10 800立方米每秒(1898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治理渭河干支流河道的同时,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陆续问世。由我国近代著名水利科学家李仪祉在30年代主持兴建的泾惠渠,经过整治扩建,引水能力已由新中国成立前的16立方米每秒提高到现在的50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相应由50万亩发展到135万亩,成为一个亩产千斤的先进典型灌区。自从宝鸡峡塬上干渠于1971年建成后,引渭灌区灌溉面积已达300万亩。1950年建成的洛惠渠,1976年扩建了洛西工程,灌地已达77万亩。1970年建成的东方红抽渭灌溉工程,装机容量25000千瓦,八级提灌累计最高净扬程86米,灌地130万亩。1981年建成的千河冯家山水库,总库容3.89亿立方米,可灌地136万亩,其引水干渠于1973年建成了万米隧洞(实长12614米,过水能力36立方米每秒)。渭河南岸支流石头河上的石头河水库于1984年建成,最大坝高114米,总库容1.47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672平方公里。水库设计开发任务是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设计灌溉面积128万亩,装机4台,总容量2.15万千瓦。实际装机3台,总容量1.65万千瓦。

渭河的主要来沙支流是葫芦河、泾河和北洛河,年输沙量分别为0.66亿、3.09亿、0.97亿吨。河道来水含沙量大,不仅淤积抬高河床,威胁两岸安全,同时淤库淤渠,给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带来问题

专家建议

1、全面实施《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促进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于2005年12月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复,规划包括了防洪、节水、水土保持、污染治理、水资源配置、基础技术研究等多项内容,是一个综合性的解决渭河存在严重问题的规划。因此,全面实施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对促进渭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近期要持续推进渭河流域防洪减淤体系的建成,同时,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加大节水和治污的力度,把解决渭河流域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放到突出位置。加快水价改革步伐,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健全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切实加强以多沙粗沙区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南山支流治理和水源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进一步深入分析渭河流域当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从更高的层次上研究和探索渭河流域的治理措施。

2、加快“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步伐,破解水资源短缺“瓶颈”

渭河流域主要是资源性缺水,其水资源已经难以支撑关中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已成为制约陕西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缓解渭河流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水资源短缺问题,首要和可行的是实施省内跨流域调水工程。引汉济渭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中明确提出解决渭河流域缺水问题的重点调水工程,是促进关中地区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战略措施,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近期应加快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建设,在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基础上,形成陕西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格局。

3、探索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维护渭河健康生命

水的资源特性、流域特性、功能特性、服务特性决定了水资源必须进行统一管理,这也是新时期治水方针的要求。目前,渭河水量统一调度初步建立了计划用水制度和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河流下游生态环境的用水,促进了流域内水资源合理配置,标志着渭河流域水资源向统一管理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鉴于渭河流域复杂的情况、特殊的河情,加之基础工作薄弱,技术管理手段落后,许多基本情况、基础规律还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调度过程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不能有效解决,调度工作在很多方面难以满足水量统一调度的要求。近期要加强水文监测及取、退水计量设施建设、水量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和基础研究工作,推进水量精细化调度和干、支流水量统一调度的实施。同时,要以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为基础,理顺流域

管理与区域管理的关系,在流域水资源管理及水量统一调度中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明确事权划分。

4、构建渭河绿色生态长廊,支撑关中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要保护好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渭河治理中,要以和谐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目标,加快渭河水生态环境建设,将渭河建设成为生态型河流,促进关中地区经济率先发展。近期,以渭河河道水环境为依托,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紧密结合渭河沿岸各大中城市的城市规划,立足于大关中建设,尽快推动陕西省绿色生态渭河建设,构筑关中绿色生态走廊,支撑“关中—天水经济带”建设。

解决渭河水资源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协作,共同行动,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努力解决好渭河水资源问题,使渭河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编辑本段相关问题

主要问题

①河流水沙循环通道不畅,河床失稳;

②枯水期水量严重不足,河道水流连续性受到威胁;

③水环境质量达不到水域功能要求;

④河流生态结构受损;

⑤洪水风险和洪涝灾害问题突出。

⑥下游三门峡威胁渭河

主要措施

①构建水环境监测及污染控制体系;

②构建洪水管理体系;

③完善河道监测评价及劣变应对体系;

④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

⑤构建渭河旅游娱乐生态景观体系;

⑥组建一支河流综合管理队伍等。

历史的渭河

陕西渭河流域水文特性调查

陕西渭河流域水文特性调查和03年暴雨洪水调查结束 2003-12-11 (本站讯)由陕西省水文局组织的渭河流域水文特性调查和2003年暴雨洪水调查工作于日前结束,并已上报有关部门进行审查。 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流经甘肃、陕西两省,在陕西潼关县注入黄河,全长818公里。渭河流域现有水文站38处,雨量站260处。2003年汛期,我省暴雨洪水频发,山洪、泥石流灾害严重,特别是渭河先后连续出现6次高水位洪水,造成了南山支流倒灌,石堤河、罗纹河、方山河河堤多处决口,使华县、华阴地淹没受灾,全省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为了对渭河流域自然地理特性、水文特性、水情站网及设施情况有一个完整、深刻的认识,深入分析03洪水中河床演变对洪水演进规律的影响,正确地解决预报方案因子变化问题,更好地满足我省防汛工作的需要,陕西省水文局组织人员对我省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5个市区的15条渭河支流河口和部分二级支流河口的水文特性进行了为期11天的查勘调研,实地调研查勘了渭河干、支流拓石、林家村、魏家堡等14个水文(位)站和6个预警断面及宝鸡峡渠首、冯家山、石头河、黑河、泷河水库。并组织汉中、商洛、延安、安康水文局及时组织调查小组分别对宁强03·7、洛南、宁陕和石泉、黄陵03·8暴雨洪水开展调查。今年渭河出现6次洪水过程,其主要特点是洪峰水位高、洪水持续时间长;洪水过程多、洪水总是大;洪峰传播时间长,洪水演进速度慢;洪水下泄不畅,导致库区洪水迭加;南山支流倒灌,河堤发生决口,渭河中游支流入渭不畅,发生洪水顶托。 通过此次的查勘调研工作,使得我们对渭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性、水文特性及今年的暴雨洪水情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将对我省下一步的渭河治理和防汛抗旱工作具有很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供稿:秦延安)

铜川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

铜川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 (2012-2014年)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根据《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河流分布概况 我市地表水系分属渭河两个一级支流石川河和洛河。漆水河、沮河属石川河两条主要支流,两河于耀州区南1.5公里交汇后入石川河,南流约1公里出铜川界。 漆水河东南流向,穿过北市区、南市区,全长64.2公里,流域面积773.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623万立方米。由于在柳湾设有饮用水取水口,年总取水量2504万立方米,故在取水口以下,除丰水期外,基本处于断流状态。沮河发源于我市西北部,全长77公里,流域面积878.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6210万立方米。桃曲坡水库位于沮河下游,总库容5720万立方米。桃曲坡水库下游至石川河入口段,除泄洪和农灌放水外,常年处于断流状态。 另外,赵氏河经新区南部入富平,在富平淡村附近汇入石川河。宜君县境内青河、五里镇河、雷塬河等均流入洛河后入渭河。 -1-

二、我市渭河流域水质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表水环境污染治理,建成了3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6.7万吨,关闭拆除了4家污染严重的小造纸企业;沮河、漆水河沿岸厂矿、医院等建设了50多套废水处理设施,流经市区的漆水河出市断面两项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由2006年的115毫克/升、12.76毫克/升下降到2011年的73.6毫克/升和6.7毫克/升,分别下降了36%和47.5%,辖区水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改善。 尽管如此,我市地表水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据设在漆水河三里洞、新村、岔口3个水质监测控制断面数据显示,漆水河水质污染仍很严重,平、涸水期主要污染物超标数倍甚至几十倍,多为劣Ⅴ类或Ⅴ类,且属典型的有机型污染。城市生活污染是其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污水收集率仍较低。受我市特殊地形影响,漆水河目前仍有19个排污口直排河道,一些支毛沟的污水难以收集,部分区域尚存在雨污合流情况;一些单位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还不稳定,存在超标排放现象。二是河流生态基流不足。由于漆水河、沮河上游均有取水、截留工程,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高达61%,远高于全国35.6%的平均水平,河流常年处于断流状态。因此,生态基流不足已成为制约漆、沮两河水质改善的瓶颈之一。三是由于化肥、农药的不科学、不合理使用,村镇生活污染治理相对滞后,加之规模化养殖业快速发展,使得农村污染呈加剧趋势。 -2-

甘肃水文概况

河流、地下水、冰川与水力资源 甘肃省位于我国内陆,东西长1400多公里,南北宽近1000公里。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兼有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的特点。三大自然地理区的地貌、气候等特点,对本省水文地理状况有重大影响。东部黄土高原与东南部的陇南山地,是黄河与长江流域,属于外流区。西北部的河西走廊及北山山地,属于内陆河流域。南部与西部的甘南高原与祁连山地,属青藏高原高寒区,是外流与内陆河的发源地。 (一)河流 1、河流水系 本省河流分三大流域,九个水系。黄河与长江流域以迭山、西秦岭为界。黄河与内陆河流域以乌鞘岭、毛毛山及景泰境内的猎虎山为界。 (1)黄河流域水系:本流域分黄河干流(包括庄浪河、大夏河等直接入干流的小支流)、洮河、湟水、渭河与泾河五个水系。 这里年径流量大于一亿立方米的河流,除上述五个水系的干流外,还有各水系的一、二级支流31条。其中黄河干流水系有庄浪河、祖厉河、大夏河及其支流咯河和铁龙沟5条;洮河水系有周可河、多拉沟、贡去乎河、博拉河、车巴沟、冶木河、三岔河、广通河等12条;湟水水系有大通河1条;渭河水系有榜沙河、大南河、籍河、牛头河、通关河、葫芦河及其支流洛河7条;泾河水系有内河、马连河、黑河、达溪河、达蒲河及其支流茹河6条。 (2)长江流域水系:省内长江流域的嘉陵江水系,年径流量大

于一亿立方米的河流共27条,其中包括西汉水及其支流燕子河、洮水河、清水江、平洛河、铜钱河、柯家河;白龙江及其支流达拉沟、多儿沟、腊子沟、岷江、拱坝河、羊汤河、五库河、让水河、洛塘河;白水江及其支流中路河、马连河、白马峪河、丹堡河;嘉陵江干流及直接入嘉陵江的支流红崖河、永宁河、洛河及长丰河。 (3)内陆河流域:内陆河分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个水系。年径流量在一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15条。其中石羊河水系有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等;黑河水系有讨赖河、洪水河、马营河、梨园河等;疏勒河水系有疏勒河、党河等。 2、河川径流 (1)年径流深及其分布:河川年径流深及其分布与甘肃省的降水量分布大体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降水多的地方,地表径流深就大;降水少的地方,径流深就小。甘肃降水总的趋势是东南多,西北少,如东南部康县年平均降水为807毫米,中部的兰州为327毫米,西北部的张掖为129毫米。故甘肃的径流深也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局部地区,由于下垫面的影响,与降水分布的规律性不一致。在同样降水条件下,山地林区,年径流深大,黄土高原年径流深则小;山区径流深大,在丘陵、平原及河谷地区,则径流深小。 甘肃省的河川径流,可以以陇山——西秦岭——祁连山为界线,分成两个区。线以南径流深大,称为丰水区(包括山体本身),线北为贫水区。 ①丰水区区内年径流深大部在100毫米以上。由于降水受地形

七大流域八大院

摘要: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见彩图长江河源——唐古拉山脉格拉丹东雪山西南坡冰川),干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支流涉及黔、桂、甘、陕、豫、粤、浙、闽,共计18省、自治区、直辖市。干流长6300km,流域面积180.7万km。较大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等8条,流域面积均在80000km以上。 关键词:流域 1、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又名扬子江,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与亚马孙河,入海水量仅次于亚马孙河与刚果河,均居世界第三位。 流域概况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见彩图长江河源——唐古拉山脉格拉丹东雪山西南坡冰川),干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支流涉及黔、桂、甘、陕、豫、粤、浙、闽,共计18省、自治区、直辖市。干流长6300km,流域面积180.7万km 。较大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等8条,流域面积均在80000km 以上。干流自江源至宜昌为上游,河长4510km,除四川盆地外,多流经高山峡谷,坡陡流急,落差5360m,占全江总落差的98.9%。其中江源至当曲长约360km,称沱沱河;当曲至玉树巴塘河口长约820km,称通天河;巴塘河口至宜宾长约2300km,称金沙江;宜宾至宜昌长约1000km,称川江。川江下段自奉节至南津关长209km为著名的三峡宜昌以下进入中下游平原。宜昌至鄱阳湖湖口为中游,长约940km。

湖口以下为下游,长约850km。中游河段内,自湖北枝城至洞庭湖出口城陵矶长约340km,称荆江,河道蜿蜒曲折,两岸地势低洼,是长江防洪形势最为严峻的一段。中下游平原湖泊星罗密布,主要通江湖泊有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等四大淡水湖。 2、黄河为中国第二大河,以河水含沙量高和历史上水灾频繁而举世闻名。 流域概况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南至秦岭,北抵阴山,流域面积75.2万km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自治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全长约5400km。从河源到内蒙古托克托为上游,其中兰州以上大部分地区植物被覆较好;玛多至青铜峡的干流多峡谷,水能资源丰富;青铜峡以下为河套平原,灌溉发达,可通航运。托克托至河南桃花峪为中游,也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两岸为黄土高原,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洪水泥沙的主要来源。桃花峪到河口为下游,两岸绝大部分修建了大堤,泥沙淤积使河床一般高出两岸地面3~5m,多的达10m,故称悬河;沿岸多灌区,干流也可通航。河口附近,黄河入海水道不断淤积、延伸、改道,造陆作用强烈。各河段直接汇入干流的流域面积大于1万km的支流有十条,以渭河的面积与水量最大。

陕西省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编制说明

《陕西省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编制说明 目录 1 新《标准》制定的背景 2 制定新《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黄河流域(陕西段)在陕西经济和环境保护地位突出 2.2 黄河流域(陕西段)水污染严重 2.3 流域水环境容量处于危机状态,纳污总量已超过水环境承载力 2.3 以重化工业为主,传统工业比重大的区域特点造成的结构型、复合 型、压缩型污染问题突出 2.4 流域饮用水源面临污染威胁,饮用水安全存在潜在威胁 2.5原有标准不能满足节能减排和环境管理的需要 3.制定新《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3.1为实现节能减排和流域治理目标提供保证 3.2 促进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有利于污染集中控制 3.3 推进产业结构性污染的治理 3.4 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和人体健康 3.5 强化流域治理的法制观念 3.6 为陕西经济发展保留一定的环境容量 4. 新《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和指标的说明 4.1 新《标准》对污水排放去向作了哪些规定为什么排放标准不与功能区 挂钩 4.2新《标准》规定了哪些指标为什么只规定了19种指标 4.3新《标准》与国家标准相比严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4.4新《标准》中对污水处理厂排水进行了哪些规定对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有哪些规定为什么要适当提高排入污水的浓度标准 4.6新《标准》中对其它污水的排放进行了哪些规定 4.7 新《标准》对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作了哪些规定排水量是如何确定的 4.8 新《标准》执行时间段的划分是如何考虑的

5 新《标准》的可行性和效益分析 5.1 执行新《标准》是否可行可行性的程度有多大 5.2 新《标准》的执行将对环境带来哪些影响或效益 5.3受新《标准》影响的现有企业出路何在 1 . 任务来源和《标准》制定的背景 “十五”期间,陕西省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局部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十一五”期间是陕西国民经济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随着我省开展“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和“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陕西经济在“十一五”期间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预计陕西省黄河流域的关中和陕北地区GDP总值年均增长率将达11%以上,将会需要更多的水资源,产生更大的污水排放量,进一步加大水环境压力。陕西水污染防治不仅需要还历史旧账,还需控制新的污染源。同时国家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的强制约束性指标。陕西省政府在《陕西省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10%以上的强制约束性指标,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5年削减10.1%,控制到31.5万吨;氨氮排放量控制到2.2万吨;国家《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要求陕西在2010年将黄河流域(陕西段)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26.2万吨。在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双重压力下,陕西省水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陕西省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制约的主要矛盾,通过环境治理优化经济增长,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修复,为陕西的快速发展腾出更大的环境容量、更多的发展空间,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快速发展的目标。 陕西省地方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仅有《渭河水系(陕西段)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61-224-2006)。该标准颁布于1996年,2006年进行了修订。十几年来,该《标准》为渭河流域(陕西段)的水污染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仅对污染因子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挥发酚(Ar-OH) 、石油类的最大允许排放浓度做了特别规定。标准中有些指标已不能满足陕西省的水环境管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的实际需要,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和污染防治的进程,不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执行环境法律、法规的重要技术依据,在环境保护执法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第十八条的要求,“要健全和完善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科学确定环境基准,努力使环

渭河

渭河(Weihe River) 渭河俗称“禹河”,是黄河右岸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南海拔3495米的鸟鼠山北侧,源头海拔1383米,干流自西向东流经甘肃省的渭源、武山、甘谷、天水市北道区四县区后,于宝鸡市陈仓区风阁岭镇进入陕西省,东西横贯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和渭南五市(区),在潼关县港口镇注入黄河。 关于渭河的源头,《水经注》和《山海经》都有详细记述。《水经注》记载:“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山在鸟鼠山西北。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图解山海经》记载:“鸟鼠同山,山中有鸟鼠同穴,鸟的名字叫,鼠的名字叫鼵,它们穿凿地面数尺深,鼠在里边,鸟在外边,二兽和睦相处。……渭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1、概述 流域范围 渭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东南地区,地理位置在东经106°18′-110°37′,北纬33°42′-37°20′之间。北为黄土高原,南为秦岭山区,干流全长818公里。流域涉及甘肃省的定西市、平凉市、庆阳市、天水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市,陕西省的宝鸡市、杨凌区、咸阳市、西安市

和渭南市共三省(区)10个地区84个县(市、区),流域总面积134934平方公里。其中甘肃占﹪、宁夏占﹪、陕西占﹪。渭河按河流形态可分为三段,宝鸡峡大坝以上为上游,河长430公里,河道狭窄,河谷川峡相间,水流湍急;宝鸡峡至咸阳铁路桥段为中游,河长180公里,河道较宽,多沙洲,水流分散;咸阳至入黄口为下游,河长208公里,比降较小,水流较缓,河道泥沙淤积。渭河在陕西境内干流长公里,流域面积67100平方公里,占陕西省总面积的﹪。 地形地貌 渭河流域地形为西高东低,西部最高处海拔 3495米,自西向东地势逐渐变缓,河谷变宽,汇入黄河口的高程与最高处高程相差 3000多米。主要山脉北有六盘山、陇山、子午岭、黄龙山;南有秦岭,最高峰太白山,海拔 3767 米。地貌主要有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土石山区、黄土阶地区、河谷冲积平原区等。 渭河上游主要为黄土丘陵区,面积占该区面积的 70% 以上,海拔 1200米-2400米;河谷川道地区面积约占10% ,海拔 900米-1700米。渭河中下游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海拔900米-2000米;中部为经黄土沉积和渭河干支流冲积而成的河谷冲积平原区—关中盆地;南部为秦岭土石山区,多为海拔 2000米以上高山。其间北岸加入泾河和北洛河两大支流,其中,泾河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中部为黄土高塬

天水水文简介[2011年资料]

天水水文简介 发表时间:[2010-11-0314:49] 【https://www.doczj.com/doc/5f16872285.html,/swjcms/html/11/81/2010-11-3/36722.html】 天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成立于1964年(沿革:64年~68年为甘谷水文中心站,72年迁入天水市更名为天水水文中心站,89年11月更名为天水水文水资源勘测队,92年更名为天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96年10月更名为天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地处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专业水文水资源勘测及研究河流水文基本规律的机构,并承担防汛和水环境监测任务。下设办公室、技术科和财务科三个部门。现有二类站三个(北道站、武山站、秦安站),三类站三个(甘谷站、天水站、社棠站)。 所辖测区位于渭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26717km2,下辖国家基本水文站6处,雨量站70处,蒸发站2处。分布在甘肃省4地市、16个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4°01′~106°25′,北纬34°11′~36°12′,所属各站均位于甘肃省天水市行政区内,区内渭河主要支流有榜沙河、葫芦河、散渡河、藉河、牛头河、秦祁河等。担负测区各种水文信息采集,承担向中央防总、黄河防总以及各级防汛部门提供水情报汛任务。目前开展的主要工作项目有水位、冰情、流量、含沙量、降水量、蒸发量、输沙率测验计算和水文调查、水资源评价监测、水文分析计算、水情予报、测绘等。 天水测区是黄河中游水沙主要来源区之一,气候特点为春旱少雨,夏秋季多东南风,雨量相对多而集中,冬季多西北风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513mm,年平均气温5~11°,流域内大部分为黄土覆盖,植被较差,降水、洪水多发生在5~9月,洪水具有暴涨暴落特点,测验段面一般冲淤多变,水位~流量关系较散乱,一般无单一水位~流量关系。水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水量70%左右,枯水期水量较小。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洪峰过程,往往几

我国七大水系

黄河面临污染和断流的双重压力。监测的66.7%的河段为IV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70年代黄河断流的年份最长历时21天,1996年为133天,1997年长达226天。 珠江干流水质尚可。监测的62.5%的河段为III类和优于III类水质,29.2%的河段为IV类水质,其余河段为V类和超V 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汞。 淮河干流水质有所好转,尤其是往年高污染河段的状况改善明显。干流水质以III、IV类为主。支流污染仍然严重,一级支流有52%的河段为超V类水质,二、三级支流有71%的河段为超V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非离子氨和高锰酸盐指数。 海滦河水系污染严重,总体水质较差。监测的50%的河段为V类和超V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生化需氧量。 大辽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污染严重。监测的50%的河段为超V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汞、挥发酚、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松花江水质与往年相比有所改善。监测的70.6%的河段为IV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生化需氧量。 总体上看,长江、珠江和黄河干流水质尚可,淮河干流和松花江水质有所好转,海滦河和辽河水质较差。 湖泊水库 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水库污染相对较轻。与上年相比,巢湖和滇池污染程度有所加重,太湖有所减轻。主要大淡水湖泊的污染程度次序为:滇池最重,其次是巢湖(西半湖)、南四湖、洪泽湖、太湖、洞庭湖、镜泊湖、博斯腾湖、兴凯湖和洱海。本年度湖泊水库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严重富营养化和耗氧有机物增加。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大型水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和挥发酚。部分湖库存

渭河关中段概况

渭河关中段概况 2.1基本情况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乌鼠山,流域涉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自治区),在陕西省潼关县港口注入黄河。流域面积13.48万平方公里,包括甘肃、宁夏、陕西3省(区)的10个市(地区、州、盟),共72个县(旗、市)。2005年,流域人口约3251万,城镇化率29.7%。流域内GDP约0.52万亿元,人均GDP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0%。 渭河在陕西省内总长度502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主要流经陕西经济中枢关中地区。 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的中部,地处渭河中下游,以渭河平原(亦称关中平原)为主体,大致以秦岭主脊与与陕南地区为界,以子午岭、黄龙山与陕北地区相邻。行政上包括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和杨凌示范区等5市1区的54个县(市、区)。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6.9%。该地区是是全省经济最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集中了全省60%的人口、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和70%的经济总量。 2.2水资源及其特点 (1)水资源缺乏 关中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82.0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3.697亿立方米,地下水53.41亿立方米,重复量45.08亿立方米。 按关中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量计算,水资源量仅占全省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7.7%,人均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省人均亩均水资源量的29%和34%,属水资源贫乏地区,为资源型缺水区,也有工程性缺水和污染性缺水问题。 (2)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 统计资料表明,关中干旱频次多,持续时间长。天然径流年际变

化特点是丰枯交替,存在不同长度的连续枯水或连续丰水段。年内4个月可得到60%的降雨和50-70%的径流量,而3-6月作物最需要水的季节仅有20%的降雨,来水与需水极不协调。 (3)多泥沙,难利用 渭河及其北岸主要支流均为多泥沙河流,河水含沙量一般为150公斤/立方米左右,最大可达1400公斤/立方米。河流含沙量高,一方面影响直接利用;另一方面易造成水库、渠道淤积,影响水利工程的功能。 (4)水资源分布与经济社会需求不协调,开发成本高 关中是全省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地区,但水资源缺乏且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调节代价高,水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要求呈明显的不协调。 2.3水环境特征 (1)自用自产水资源为主,自我污染自我养护的水环境保护特点 渭河干流横贯关中东西,南北支流调节并影响着渭河干流的水量和水质。渭河水量取决于关中生态环境,水的调配利用和关中经济发展程度。水质在省际间无显著的污染迁移,水质的优劣取决于关中水环境的保护。 (2)地表地下水力联系紧密,相互补充影响的特点 关中盆地堆积有深厚的松散沉积物,形成了良好的地下水贮存场所。地下含水层不仅多,而且深厚,中间夹有多层不连续弱透水隔层,常组成上部浅水,下部多层承压水的双层构造,使整个渭河及其支流沿岸成为良好的地下水源地。河流与两侧地下水保持着高度的水力联系,互为补充。这一特征缓解了污染与饮用水源的矛盾冲突,对保证饮水安全有重大的影响。 (3)相对封闭物能内聚的地形特点 渭河水环境具有的这一特点使得南北两山产流汇流,渭河是关中

渭河流域管理系统建设中GIS地图制作

渭河流域管理系统建设中GIS地图制作 1 概述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流经陕、甘、宁三省区,干流中下游河道总长388km,流域总面积为13.5万km2。其中陕西境内流域面积为6.71万km2,占总面积的50%。随着沿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渭河流域管理方面存在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流域与区域管理的矛盾突出,适应渭河实际的良性管理体制有待建立和落实;流域内行业管理难以协调,渭河水效能的发挥和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尽如人意;中游基础数据缺乏,难以满足渭河流域统一管理的迫切要求。 要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面对治渭工作涉及面广、业务复杂和陕西省江河管理局工作体制的特点,必须通过基于GIS的渭河流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用多种技术,实现规范管理和信息共享等要求。因此,继续加强渭河综合治理非工程措施建设,研发基于GIS的渭河流域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渭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措施,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 GIS地图制作的必要性 基于GIS的渭河流域管理信息系统是根据渭河防洪工程、水行政管理、水文水资源管理等业务的需求,采用先进的现代水利技术,以现代化的管理观念和工作方式,提高水行政、防汛、水文水资源等数据的综合处理能力,增强决策的快速反应能力。 系统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采用B/S模式。以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为核心,有效整合渭河流域现有及未来的各种信息与数据资源,理清各部门业务之间的数据管理。通过整体规划,明确基础数据来源,解决数据共享问题,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唯一性、有序性和共享性。 该系统的整体建设内容可以分为电子地图制作、数据库建设和系统功能开发三部分。其中,电子地图制作主要以现有的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2011年航测成图的1:5000陕西省渭河干流CAD电子图为基础,采用ARCGIS实现CAD底图

珠江水系概况

一、珠江水系概况 珠江,旧称粤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全长2214公里,横贯滇、黔、桂、粤、湘、赣六省区,连通越南北部(如图1所示),流域总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442100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11590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 图1 珠江水系示意图 珠江流域属于复合型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河网四部分组成。西江流域面积353120 km2,占全流域面积%;北江流域面积46710 km2,占全流域面积%;东江流域面积27040 km2,占全流域面积%;珠江三角洲及流入区内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共计26820 km2,占全流域面积%。

珠江流域集水面积在10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8条,在1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120条。 珠江水系航道包括了中国内河航道规划“两横一纵两网”中的“一横”和“一网”,如图2所示,航道布局以西江为主干,上游通过三个通道与云贵连接,这三条通道分别是南线通道右江;中线通道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北线通道都柳江、融江、柳江,流经中游的广西,经西江航运干线与下游三角洲航道网及北江、东江贯通,通过八个口门入海,形成江海相连、干支相通、水陆联运的水运体系。 图2 珠江水系航道分布图 二、珠江内河水运现状 1.内河水运基础设施

珠江水系主要航道有:西江航运干线、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右江、左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北江、东江、都柳江、融江、桂江、贺江等。珠江水系中上游航道由于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库区不断建成蓄水,水域面积增加,航道从天然航道向库区航道转变,航道条件优良,下游航道经过系统治理,通航条件逐步改善。 根据对珠江水系内河港口现状分析,内河港口布局及规模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布局基本吻合,下游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大,上中游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小。珠江水系内河港口已经形成了由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构成的布局。 2007年珠江水系航道通航里程15552km,占全国航道通航里程的%,其中三级航道km,四级航道km,五级航道km,初步形成了以西江航运干线、右江、柳黔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等为骨干,其它航道为基础的航道架构;2007年珠江水系内河港口共拥有生产性泊位2281个,年综合通过能力22156万吨、355万TEU,初步形成了以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肇庆港、佛山港五个内河主要港口为主,其他地区重要港口、一般港口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港口体系。2.内河水运量规模 在珠江水系内河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船舶平均吨位以及水运量逐步提高。

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

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 前言 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涉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自治区),从西至东横贯富饶的关中平原。渭河流域在黄河治理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作为西北经济发达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60年三门峡水利枢纽建成并采取蓄水运用,致使渭河下游河道淤积,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防洪问题以后,在不断对三门峡水库改建的同时,开展了对渭河下游的治理。1990年以后,来水来沙条件发生变化,渭河下游防洪问题更加突出,为此,进一步加强了渭河下游防洪工程和库区返迁移民防洪保安等工程的建设。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和防护建设,初步建立了由干、支流堤防与河道整治工程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库区及渭河下游的防洪条件,促进了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然而,渭河的治理开发与三门峡水库的影响和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渭河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地区出现了防洪形势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和水土流失治理缓慢等问题,迫切需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快流域综合治理。 渭河治理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有关专家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2001年12月,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批示:“渭河综合治理要列入重要议程,首先要充分论证,做好规划”。 为贯彻中央领导批示精神,根据水利部的统一安排,2002年5月,由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牵头,成立了由水利部有关司局和流域内甘肃、宁夏、陕西三省(自治区)参加的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规划编制组,开展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采取开放式工作和联合集中办公,多次进行了现场查勘、调研和征求各方意见;规划协调领导小组于2002年5月、8月和2003年7月分别在郑州、西安召开了三次工作会议,研究解决规划编制工作中的问题,征求甘肃、宁夏、陕西三省(自治区)的意见。 水利部对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部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做出重要指示。水利部规划计划司还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对规划成果进行咨询。2003年10月,水利部组织召开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专家座谈会。由于渭河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根据专家意见,水利部决定将《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修改为《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03年12月,水利部召开部长办公会议,专门研究了渭河治理规划等问题。此后,国务院曾培炎副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听取了水利部关于渭河治理、潼关高程控制和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以及引江济渭入黄等有关问题的汇报,指示要做好规划,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要和南水北调西线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渭河水资源短缺问题,要求水利部抓紧编制渭河治理规划报国务院审批。 2004年3月,水利部在北京组织召开《规划》审查会,规划编制组根据审查意见对报告进行了补充修改。2004年4月,水利部以办函【2004】164号文,就《规划》征求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委,以及甘肃、宁夏、陕西三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意见。2004年9月,编制组根据反馈意见,对《规划》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2004年11月,按照国务院要求,水利部将报送国务院的《关于请求批复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的请示》送有关部门和省区会签。其间,国家环保总局对规划提出了一些意见,经反复沟通协调,水利部对《规划》再次进行了修改,并在本《规划》中纳入了国家环保总局意见。 2005年7月4日曾培炎和回良玉副总理主持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农业部、环保总局、林业局和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部门参加,专门听取了水利部的汇报。会议认为规划综合了各方面意见,比较符合渭河流域实际,提出

几大流域水系图

几大流域水系图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又名扬子江,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与亚马孙河,入海水量仅次于亚马孙河与刚果河,均居世界第三位。 流域概况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见彩图长江河源──唐古拉山脉格拉丹东雪山西南坡冰川),干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支流涉及黔、桂、甘、陕、豫、粤、浙、闽,共计18省、自治区、直辖市。干流长6300km,流域面积180.7万km 。较大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等8条,流域面积均在8 0000km 以上。干流自江源至宜昌为上游,河长4510km,除四川盆地外,多流经高山峡谷,坡陡流急,落差5360m,占全江总落差的98.9%。其中江源至当曲长约360km,称沱沱河;当曲至玉树巴塘河口长约820km,称通天河;巴塘河口至宜宾长约2300km,称金沙江;宜宾至宜昌长约1000km,称川江。川江下段自奉节至南津关长209km为著名的三峡宜昌以下进入中下游平原。宜昌至鄱阳湖湖口为中游,长约940km。湖口以下为下游,长约850km。中游河段内,自湖北枝城至洞庭湖出口城陵矶长约340km,称荆江,河道蜿蜒曲折,两岸地势低洼,是长江防洪形势最为严峻的一段。中下游平原湖泊星罗密布,主要通江湖泊有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等四大淡水湖。

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四个水系组成,分布于中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六个省(自治区)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东北部。珠江的主流是西江,发源于云南省境内的马雄山,在广东省珠海市的磨刀门注入南海,全长2214km。全流域面积45.37万km ,其中中国境内面积44.21万km 。 流域概况珠江流域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360亿m ,仅次于长江,居中国第二位。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477mm。汛期降水强度大,汇流速度快,容易形成峰高量大历时长的流域性洪水,对经济发达的珠江下游及三角洲造成严重威胁。枯水期也会连续三个月无雨或少雨,造成春旱或秋旱。珠江自云贵高原至南海之滨,干流总落差2136m,全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3348万kW,主要集中在西江南盘江下游和红水河及黔江河段,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2512万kW,是中国水电开发建设基地之一。

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B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224—2006 代替DB61/224—199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2006-10-18 发布 2007-04-18 实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是对《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61—224—1996)的修订。 修订的主要内容是:本标准与原标准相比,标准值不分行业,其标准值以“其它排污单位”的控制指标值为基础,参照GB 8979—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对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和挥发酚(Ar—OH)部分排放级别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适当从严;增加控制项目一项——“石油类”;标准实施遵照标准不交叉使用原则。 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环境研究设计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新黎吴卫东李合义魏学东 本标准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按照渭河水系使用功能要求和污水排放去向,规定了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挥发酚(Ar—OH)和石油类五种主要水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量,检测方法和监督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境内向渭河及其支流排污水的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排污单位的排放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GB 7488 稀释与接种法 GB ll914 重铬酸钾法 GB 7590 蒸馏后用 4一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GB 7491 蒸馏后用溴化容量法 GB 7878 蒸馏和滴定法 GB 7479 纳氏试剂比色法 GB 7481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l6488 红外分光光度法 陕政办发(2004)100号批准的《陕西省水功能区划》 3术语和定义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指对除有地方行业排放标准或国家行业排放标准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污水综合排放限值所作的规定。 4排放限值和控制要求 DB 61/224-2006 4. 1 排放限值

渭河流域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关于陕西省咸阳市渭河流域环境保护的调查

第一部分——前言 一、调查背景 环境保护是指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包括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从战略性高度出发,我国政府于1983年12月召开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正式提出将环境保护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环境保护问题仍刻不容缓。我所调查的咸阳市地处“八百里秦川”的腹地,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流经咸阳,通过调查发现了咸阳市政府在渭河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与依然存在的问题,实现了所学知识与具体情况的有机联系,并认真分析,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 二、调查方法 个案调查 三、调查对象 咸阳市对渭河流域的综合整治 四、调查过程 1月10日—1月15日规划调查提纲 1月16日—1月18日查询资料并实地调查 1月19日—1月20日汇总所得资料 2月1日—2月3日写调查报告 五、咸阳市与渭河简介

咸阳市是陕西省第三大城市,省辖市,为中华第一帝都。位于渭河平原中部,渭河北岸,九嵕山之南,因山南水北皆为阳,故称咸阳,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都咸阳,咸阳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咸阳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级卫生城市、中国地热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 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东至陕西省潼关县汇入黄河,全长800多公里,流域面积13万余平方公里。 第二部分——正文 一、咸阳市渭河流域的污染状况 渭河干流中游主要流经咸阳市,解放前,渭河为沿岸居民提供了饮用和灌溉水源,使关中地区成为富庶之地,但是,全国解放后,随着国家对关中地区的开发,加之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这条关中人民的母亲河不堪重负,断流现象显著增加。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渭河北岸的咸阳和南岸的西安城市规模快速扩大,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渭河两岸,工厂所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渭河中,由于当时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单薄,生活污水也直接排放到河水中,政府只看到了工厂快速增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其对渭河水质的极大破坏,多年的污染使渭河水质下降到劣五类水质,水中的鱼虾已经绝迹,河水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臭味。甚至一度被陕西省人大常委会认定为“已经基本丧失了生态功能,成为黄河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民盟中央2009年对渭河流域的调研报告称:“水污染加剧,影响下游地区用水安全。渭河源区水质长期在五类水质下徘徊,类重度污染水域118公里,72.4%的人口饮水不安全。” 一个个排污口,一份份超标的断面监测报告,昭示着渭河的苦衷,诉说着渭河的悲伤。

七大水系水质调查报告

七大水系水质调查报告 学院: 年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6年第11周(03月07日~03月13日),全国主要水系148个水质自动监测断面中,共监测了142个,其中Ⅰ类水质断面为15个,占11%;Ⅱ类为67个,占47%;Ⅲ类为34个,占24%;Ⅳ类为15个,占11%;Ⅴ类为2个,占1%;劣Ⅴ类为9个,占6%。本周松花江流域松花江佳木斯江心岛断面、黑龙江黑河断面,海河流域黎河天津果河桥断面,淮河流域颖河界首七渡口断面、黑茨河阜阳张大桥断面、新汴河宿州泗县公路桥断面,黄河流域渭河渭南潼关吊桥断面,其他大型湖泊鄱阳湖余干康山点位,水质状况有所好转。松花江流域图们江延边圈河断面,淮河流域淮河盱眙淮河大桥断面,珠江流域珠江广州长洲断面,滇池流域滇池外海昆明罗家营点位,水质状况有所下降。水质状况的改变主要是由于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溶解氧浓度及pH值变化造成的。

1、具体监测数据参见水质状况表: 2、以Ⅰ、Ⅱ类水质为主要关键字,对七大水系进行递减排序如下: 珠江流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松花江流域。 3、七大水系所占的平均比率: 设Ⅰ类水质的权重值为1,Ⅱ类水质的权重值为2,Ⅲ类水质的权重值为3,Ⅳ类水质的权重值为4,Ⅴ类水质的权重值为5,劣五类水质的权重值为6。则: 平均水质=(断面数*权重值)的加和/总的断面数 平均比率=水质类型断面数的加和/7*100% 计算结果如下表:

注:带*表示低于平均水质的水系(以Ⅲ类水质为标准)。 4、七大水系平均值的饼图: 5、综合治理建议: (1)珠江:①水污染治理要坚持不懈抓,水污染治理重点是珠三角 地区,珠三角重点是广佛;②实行禁渔政策,每年都要严格实施,并且要加大法律治理力度,做好宣传,增加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长江:①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和沿江各省共同携手,尊重和运用 生态规律,建立“资源利用—绿色品—资源再生”的封闭式流程循环经济理念,打破地域行政区划,根据不同地区与流域入口、经济、环境容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水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产业,对大规模的经济开发活动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②制定适合长江流域特点、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流域 3.13 2.56 2.29 3.07 2.25 1.95 1.9 七大水系平均水质 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黄河长江珠江

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陕DB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224-1996 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996-04-15发布 1996-06-01实施 陕西省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2.引用标准 3.定义 4.技术内容 5.监测 6.标准实施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为了控制渭河水污染,保护渭河水系地面水及地下水水质的良好状态,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陕西省关中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地方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本标准是在国家“七〃五”攻关课题《渭河地方标准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75-60-02-05)的基础上,并参照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及其修定稿(1995),针对渭河(陕西段)水环境污染严重和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质量要求,对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挥发酚、氨氮等四种污染因子规定了较严于国家标准化10%-20%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值,以控制渭河地面水污染,保护渭河及其支流的径流及傍河补给水源地的水质状态。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环境研究设计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司全印、张郁、陈清珍。 本标准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陕西省地方标准 渭河水系(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 B61-224-1996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照渭河水系使用功能要求和污水排放去向,规定了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挥发酚、氨氮四种主要水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标准。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境内向渭河及其支流排污水的一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等的排放管理。 本标准是陕西省关中地区排污水单位环境管理、排污收费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设计、竣工验收排放管理的执法标准。 2. 引用标准 下列引用标准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本标准发布及实施过程中,均为有效。下列标准如被修订,则在使用本标准时,应尽可能地使用修订后的最新条文。 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J48-83医院污水排放标准 陕西省环境保护局 1996-04-15 批准 1996-06-01 实施 DB 61-224-1996 GB8703-88辐射防护规定 GB12997-91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GB1299-91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GB1299-91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 GB7488-87稀释与接种法 GB11914-89重铬酸钾法 GB7590-87蒸馏后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GB7491-87蒸馏后用溴化容量法 GB7878-87蒸馏和滴定法 GB7479-87纳氏试剂比色法 GB7481-87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3.定义 3.1污水:指在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排放的水的总称。 3.2排水量: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用于工艺生产的水的排放量。即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厂区锅炉、电站排水。 4.技术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