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飞机机电维修专业教学大纲文件清单

飞机机电维修专业教学大纲文件清单

飞机机电维修专业教学大纲文件清单
飞机机电维修专业教学大纲文件清单

航空机电维修专业教学大纲

《航空机体结构维修》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标

通过初级技术理论培训,使受培训者具有《空军航空修理系统职工从业资格标准》中本工种初级工“应知”所要求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掌握本工种初级工的“应会”以及进一步学习中级理论打好基础。在完成初级技术理论培训的基础上,使受培训者掌握《空军航空修理系统职工从业资格标准》中本工种初级工“应会”的内容,能较全面地掌握本工种的初级操作技能。

二、技术理论部分

根据培训目标,应掌握航空概论、机制制图、钣金工艺基础、铆接工艺基础、钳工基础、安全生产知识、金属腐蚀和防腐知识以及安全生产知识。

(一)航空概论

培训要求和培训内容参照《航空概论》教学大纲相同内容。

(二)机械制图

培训要求和培训内容参照《机械制图》教学大纲相同内容。

(三)钣金工艺基础

1、培训要求

(1)掌握通用量具、工具和常用的机床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

(2)掌握钣金理论知识和工艺标准

2、培训内容

(1)通用量具的使用:

①游标卡尺;

②千分尺;

③角度尺;

④钩尺;

⑤天秤。

(2)钣金常用的工具、设备:

①手工成型工具的种类、名称、用途、使用要求及对工具的保养和维护;

②气动工具的种类、名称、工作原理和维护;

③专用工装夹具的使用。

(3)金属钣类及型材的收、放作业:

①收、放成型原理;

②收、放成型的方法;

③收、放成型的工具、设备和模具的选择要求;

④毛坯尺寸的一般计算方法;

⑤划线下料。

(4)金属钣类的拱曲:

①拱曲作业概念;

②拱曲作业的工具、设备;

③拱曲方法有毛料的确定;

(5)金属钣料的弯曲:

①弯曲的基本概念;

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人员培训方案

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人员 岗前培训方案 一、培训对象 中专及以上机电类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人员,使受训人员掌握所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检测、运行、维修等工作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取得高级职业XX书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技能要求 1、掌握电气和机械设备的基本知识; 2、掌握机电设备安装、维修和管理的基本知识; 3、具有编制常用机电设备安装、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等技术文件的能力; 4、具有编制常用机电设备维修工艺的能力; 5、具有常用机电设备验收、安装、调试、判断设备故障及维修的能力; 6、具有维修电工、机修钳工的操作能力。 四、就业岗位 学员经过培训后,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技术工作。 五、培训课程及学时数

六、考取职业XX书 1、钳工高级证书 2、电工高级证书 七、培训时间 6个月(其中有2个月在企业学习)。 八、培训方式 采用“1+2+1+2”的“工学交替”的培训方式,其中“1”为在企业学习1个月;“2”回学校学习2个月。学生经过1个月的企业实践学习,再回到学校进行2个月的理论学习。 九、培训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教学大纲 一、学时数 80学时(不含在企业学习时间)。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实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运用制图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1.知识目标 (1)掌握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2)学习贯彻制图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 (3)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投影作图的基本方法。 (4)掌握各种图样的画法。 (5)了解极限与配合等有关机械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 (6)掌握零件图绘制与阅读的方法。 (7)掌握装配图绘制与阅读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2)培养具备运运用制图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3)培养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和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职业能力。 (4)以就业为导向,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行“双证书”教育。 3.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与后续学习的AutoCAD课程相结合,参加绘图员考试,取得制图员职业技能证书。 三、教学内容 第一篇基础模块 任务一绘制与识读基本体的投影 任务二绘制平面图形

(完整版)维修电工培训教学大纲

维修电工培训教学大纲 一、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维修电工。 1.2 职业定义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等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室外。 1.5 职业能力特征具有一定的学习、理解、观察、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并能高空作业。 1.6 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 训期限:初级不少于500 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400 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00 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300 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200 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培训初、中、高级维修电工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以上职业资 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 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地设备标准教室及具备必要实验设备的实践场所和所需的测试仪表及工具。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3 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 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 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 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 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 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 年以上。——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 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0 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和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时间满2 年。 ——高级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 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大纲

哈尔滨市正德实用技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 教学大纲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训教学大纲

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汽车维护与保养 2.适应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3.课程性质:是汽车运用与维护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汽车各类里程和各专项保养作业的基本职业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从事汽车维修企业工作频率最高的各类保养工作;能综合运用各核心课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养成规范作业、有序工作的习惯;也为学习汽车专业的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先期课程为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基础,后期课程为二手车评估等。 4.课程特色:以学生为本位的项目教学,按照汽修厂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以工作任务为单元组织教学,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支撑实践。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发动机定期保养的内容、保养的工艺。 2)掌握汽车底盘的保养的内容、保养的工艺。 3)掌握汽车空调系统保养工艺。 4)掌握汽车灯光保养内容、保养方法。 能力目标: 1)具有汽车发动机定期维护和保养能力 2)具有汽车底盘各系统定期维和护保养能力 3)具有汽车空调系统定期维护和保养能力 4)具有汽车灯光维护和保养能力 综合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敬业精神 2)培养学生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汽车维护与保养课程内容通过项目任务作为教学载体传授知识,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形式进行结构与原理知识的展示,最后通过实物教学进行巩固和熟练。

《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 二、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105 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2、课程任务: 《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理论教学与实训课程结合在一起,理论够用为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维护保养汽车电气的技能;具有理论结合实际,检测、分析、判断和排除汽车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的技能,从而真正体现出汽车运用技术高等职业人才的特点。 四、课程内容 绪论 知识目标: (1) 了解汽车电气设备的组成及特点; (2) 了解汽车电气设备的发展概况。第一章蓄电池 1、知识目标: (1) 熟悉蓄电池的构造和性能; (2) 了解蓄电池的特性及影响蓄电池性能的因素; (3) 掌握蓄电池充放电技术要求及蓄电池的正确使用与维护方法。 2、能力目标: (1) 能够在车上熟练拆卸安装蓄电池; (2) 能够对蓄电池技术状况进行检查和维护; (3) 能用充电机对蓄电池充电; (4) 能够对蓄电池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和排除。第二章交流发电机及电压调节器 1、知识目标:

(1) 熟悉充电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熟悉交流发电机的结构、特性和工作原理; (3) 了解无刷交流发电机的结构、特性和工作原理; (4) 熟悉各种电压调节器的结构、特性和工作原理; (5) 掌握发电机与调节器维护作业的内容; (6) 掌握充电系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 2、能力目标: (1) 能够熟练拆装交流发电机总成,熟练检测交流发电机各部件; (2) 能够对充电系统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和排除; (3) 具备读识和分析充电电路的能力。 第三章起动系 1、知识目标: (1) 熟悉起动系的组成和起动机的结构及特性; (2) 掌握起动系的控制电路和工作原理; (3) 掌握起动系维护作业的内容; (4) 掌握起动系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 2、能力目标: (1) 能够熟练拆装起动机总成,熟练检测起动机总成各部件; (2) 能够用汽车万能试验台熟练检测起动机的性能; (3) 能够对起动系统常见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和排除; (4) 具备读识和分析启动电路的能力。 第四章点火系 1、知识目标: (1) 掌握传统点火系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了解传统点火系主要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 (3) 了解传统点火系常见故障的检测、判断及排除方法。 (4) 掌握霍尔电子点火系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

汽车维修技能培训教学大纲及计划.pdf

汽车维修技能培训教学计划 一、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1、使本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安全生产、文 明生产的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3、培养学生掌握汽车维修基本工艺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 4、掌握国家技能中级工技术标准要求的技能和知识。 二、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 (一)机械加工及维修技能训练 机械加工及维修技能训练是汽车维修专业技能动手的基础,能够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次训练必须熟练掌握,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要求学生 按每项要求,认真训练,严格遵守纪律。相关技能训练中主要要求掌 握钳工、维修电工及焊工的基本操作技能。 本项技能及相关知识主要由《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机电电工电子应用基础》课程及相关实训[包括《金 工实训(车钳焊)]来达到。

(二)汽车维修基本技能训练 通过汽车维修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认识汽修的安全操作规程、 工位的组织及汽车维修工艺的全过程。在此阶段,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为后阶段的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题一、安全文明生产教育 课题二、实习入门 课题三、汽车维修工艺 (三)发动机修理 此阶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发动机的拆装工艺、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工作原理、常见的损伤形式、原因及其维修工艺。 课题一、发动机的解体 课题二、发动机缸体和缸盖的维修 课题三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 课题四、发动机配气机构的维修 课题五、发动机燃料系修理 课题六、发动机润滑系的维修 课题七、发动机冷却系修理 课题八、发动机总装、磨合与调试

《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技工学校电气维修专业的技能训练课程。课程内容有前工、电工基本操作技术,常用电气线路、照明装置的安装与维修,三相异步电动机和其他常用电动机的拆装与维修,电力变压器一般故障的判断、排除与变压器的维护。电子技术基本操作,典型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等。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全面掌握本工种中级技术等级的操作技能,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并养成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本课程的要求是: (1)掌握前工、电工基本操作方法和操作技术。 (2)能独立完成室内线路的安装与维修。 (3)掌握电动机的安装方法。 (4)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检修技术和其他常用电动机的维护和检修方法。 (5)掌握电力变压器的维护方法。 (6)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和常用电子仪器。 (7)能正确安装、调试和维修基本电子电路。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技能训练课原则上应按照技能训练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教学。 (2)在教学中要加强基本操作技术和技能的训练,掌握好组织教学、讲解、示范和讲评等教学环节。 (3)在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勤学苦练,扎扎实实的练好基本功。 (4)在技能训练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爱护工具、设备和节约原材料的习惯。 (5)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教育,严格执行电业工人安全操作规程。

第一单元钳工、焊工基本操作 教学要求: 1.了解电工维修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维修电工的工作范围。2.了解实习工厂的规章制度及文明生产知识。 3.掌握常用钳工工具和量具的使用方法。 4.掌握钳工基本操作技术。 5.初步掌握锯、錾、锉的操作技能。 6. 掌握钻头的选用,初步掌握钻头的刃磨技术。 7. 了解钳工操作的安全知识。 8. 初步掌握手工电弧焊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 课题一入门知识 课题二钳工基本操作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大纲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大纲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大纲一、实训课程概况: 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理论、一定操作技能和制作几种实际产品为特色的实训项目。它是电子产品生产基本技能和工艺知识入门的向导,又是创新实践的开始和创新精神的启蒙。电子技能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是为了在电子实训教学中使机电、电子专业的学生尽快掌握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的理论,掌握技能、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共同发展。为机电、电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改革现行的电子实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高起点的培养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人才,以满足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二、实训课程安排: 本课程分九个实训单元进行。 (一) 电子基本技能实训 (二)电子仪器与线路分析实训 (三)EDA实训 (四)电子综合技能(信号发生器制作)实训 (五)电子综合技能(数字电子钟制作)实训 (六)计算机仿真实训 (七)家用电器维修实训 《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大纲 实训名称:电子基本技能实训实训课代码: 实训周数:一周实训学分:1 适用专业:工科类修电子技术课程所有专业,适用于本科 一、实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是电子、电气类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课程从电子元器件识别、检测,通过万用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焊接元器件装配技术,手工设计印制电路板,使学生得到一个基本的实践技能训练机会,为以后的实验、实训课程打下基础。 主要目的和任务:

(一)、掌握电子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技能。 (二)、巩固、扩大已获得的理论知识。 (三)、了解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 (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及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一)、熟练掌握指针式万用表和数字式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熟练识别各种电子元器件;了解各种元器件的作用、分类、性能及其参数。(三)、用万用表对各种元器件进行测试和判别。 (四)、会查阅电子元器件相关手册。 (五)、掌握各种仪器仪表的操作步骤;了解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注意事项 (六)、掌握各种焊接工具的使用及维护。 (七)、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及手工焊接技术,能独立完成电子元器件的拆、装、焊。(八)、能独立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 (九)、熟悉电路板的设计原则;了解印制电路板的制作过程。 (十)、掌握简单电子产品(LC振荡器)原理图的绘制。 2、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方法手段的基本要求: 将该实训分成教学模块,由老师逐块讲解示范,再由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老师布置实训任务,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随时指导检查,最终使学生熟练掌握该实训的全部内容,并写出实训总结报告。 3、电子基本技能实训教学考核方法的基本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并且准确设计合理的,成绩优秀(10分);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但有错误能及时发现并改正者,成绩良好(8分);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但错误未能改正者,成绩及格(6分); 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者,成绩不及格(4分)。 各次考核成绩最终汇总量化,同出勤、课堂表现成绩一同计入总成绩。 出勤:10分课堂考核:50分(10分/次*5次) 课堂表现:10分实训总结报告:30分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教学大纲(1)

《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0110226 参考学分:3学分 参考学时:46-52学时 适用专业:机械类各专业 前期课程:《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金属 切削机床》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制造、机械设备类专业的专业技术课。 课程任务: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备故障的诊断和维修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机械设备的安装、拆卸、装配、修理有关技术问题和检修技术,机械零件失效的规律和理论及修换和修复技术,机修中常用的精度检测和诊断方法,为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为继续学习机械制造技术应用专业的相关知识 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机械零件失效的基本机理。 2、掌握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2、掌握机械修理中常用的精度检测方法。 3、掌握机械设备拆卸,修理和装配调试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具备根据情况对失效零件修复的基本能力。 2、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设备、拆卸、修理和装配调试的初步能力。 3、具备普通机床的机械故障查找和维修的初步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培养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2、培养创新精神。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课题一:机械设备修理的基本知识 基本内容:零件的磨损、变形、断裂和蚀损;设备零件修理更换的原则;修理基准和典型修理作业; 机械设备修理方案;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教学要求:掌握机械零件磨损的机理及影响因素;了解金属零件断裂的机理、机械零件变形的机理;掌握金属零件腐蚀损伤的机理及影响因素;掌握设备零件修理更换的原则;、掌握机械设备修理方案的选 择;掌握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课题二:机械设备的拆卸与装配 基本内容:拆卸的一般要求;螺纹联接、过盈连接件,滚动轴承、不可拆边接的拆卸,零件的清洗、 检验;典型部件的装配工艺和装配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拆卸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掌握机械设备大修理前的其它准备工作;掌握机械设备的拆卸及机械零件的清洗技术;掌握常用部件的装配工艺和装配方法。 课题三:机械设备中的零件测绘设计 基本内容:测绘工作的注意事项;测绘的常用方法;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蜗轮、凸轮的测绘 教学要求:掌握测绘的注意事项;掌握一般零件的测绘方法;掌握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的测绘方法和步聚;了解直齿圆锥齿轮、蜗轮、凸轮的测绘。 课题四:机械失效零件的修复技术 基本内容:修复工艺;机械修复法;电镀修复法;喷涂与喷焊修复法;焊接修复法;粘接修复法; 刮研技术;机床导轨修理工艺 教学要求:掌握正确选择机械零件修复技术的方法及修理工艺规程的拟订知识;掌握常用的机械修复工艺;掌握平面、内孔、机床导轨的刮研;掌握机床导轨的修理工艺。 课题五:机械设备修理的检、研具的选用 基本内容:平尺、平板、角尺、检验棒、研磨棒和研磨套、水平仪和准直仪。 教学要求:掌握机械设备修理的检、研具的使用方法。 课题六:机械设备修理精度检验 基本内容:机械设备几何精度的检验方法;装配质量的检验和机床试验;机床的特殊检验;机床大 修理质量检验通用技术要求。 教学要求:掌握检验方法和检验工具的应用;掌握主轴旋转达精度检验;掌握导轨直线度检验方法;掌握平面度、平等度、等距度、重合度、垂直度的检验;掌握质量的检验和机床试验;了解机床的特殊检 验、机床大修质量检验通用技术要求。 课题七:典型机械设备的修理 基本内容:典型机械零部件的修理;卧式车床的修理;万能升降台铣床的修理;桥式起重机的修理; 其他典型零部件的修理; 教学要求:掌握轴与轴承的修理;了解丝杠螺母副、曲轴连杆机构、传动的修理;掌握联接的修理与调整;了解车床常见故障及消除方法;掌握车床导轨、溜板部件,主轴部件的修理;掌握车床总装配中的主要调整环节;了解万能升降台铣床、桥式起重机常见故障及修理。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工、 电气及仪表专业 适用周数:54课时 南京化工技师学院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一、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电工基础》是机电类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最重要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交、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分析计算方法,并通过在计算机屏幕上模仿真实实验室的工作台,绘制电路图需要的元器件、利用软件里的测试仪器可以实时测量和显示数据;还可利用EWB软件丰富的电路元件库,实现多种电路的设计和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习有关的后续专业课、进一步接受新的科学知识以及考工(中级维修电工)拿证和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课程的主要任务 本课程是高级技工学校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EWB仿真实验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简单交、直流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子电工类专业所需的电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基本理论。 2.学会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一般方法; 3.会说出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基本作用; 4.对单相和三相照明电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熟悉其组成、接线及工作状态; 5.能利用EWB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电路的基本定律(定理);

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实训教学大纲

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视机维修基础知识,具有电视机的组装、调试和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达到职业技能鉴定中级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的应会要求。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电视机组装的程序与方法; 2、掌握电视机维修的程序与方法; 3、掌握电视机整机调试与检验方法; 4、掌握扫频仪、双综示波器、电视信号发生器、数字频率计等通用及专用仪器的维护保养和正确使用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学会识读彩色电视机电路图,并能按实样绘制彩色电视机部分电原理图; 2、了解电视机元器件的排列规律,并能熟练识别电视机的元器件; 3、能熟练使用常用工具,装接元器件达到工艺要求; 4、具有电视机的组装、调试与维修技能,能排除电视机的常见故障,能判断电视机元器件的好坏并进行替换; 5. 能写出简明、准确的检修报告。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培养安全操作和文明生产的职业习惯; 2、培养爱岗敬业、服务群众的良好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础模块 (一) 基本技能训练 1、读图能力 (1) 熟悉电视机常用元器件图形符号和参数表示法,能按实样绘制电视机的部分电路图; (2) 掌握电视机的组成方框原理,识读彩色电视机电原理图; (3) 能根据原理电路图和印刷板电路图,找出元器件的位置与相关连线。 2、元器件识别能力 能熟练识别电视机专用元器件,了解专用元器件的性能参数。 3、使用工具能力 熟练使用各种起子和钳子、镊子、电烙铁、吸锡器等常用工具。焊接要达到工艺标准要求。

4、使用仪器能力 掌握正确使用万用表、双综示波器、扫频仪、毫伏计、数字频率计、电视信号发生器等常用仪器对元器件和电路进行检测; 掌握常用仪器的保养和维护。 (二) 安全操作与文明生产训练 1、工位的设置要符合文明生产与安全的要求; 2、遵守用电安全操作规程;禁止在通电状态下拆装机和元器件;禁止对“热地”底版(带电) 直接用仪器检测; 3、禁止在通电状态下触摸高压阳极或进行放电; 4、小心拆装机芯与显像管,防止显像管破裂; 5、保持工位整洁卫生。 (三) 电视机组装的程序与方法 1、掌握电视机组装的程序:识读工艺文件——元器件检测——元器件处理——印刷电路板的安装与检测——整机总装与检测调试; 2、了解电视机的组装方法。 (四) 电视机维修的程序与方法训练 1、掌握电视机维修的程序:通电观察——调试——取出机芯——检修——装机通电调试 2、掌握检修故障的常用方法 (1) 主观观察法 (2) 静态检测法 a. 电压法 b. 电流法 c. 电阻法 d. dB法 e. 其他 (3) 动态检测法 a. 示波器 b. 扫频仪 c. 电视信号发生器 (4) 逻辑判断法 3、掌握排除故障的方法 a. 调试 b. 修复 c. 更换器件 d. 修改电路 (五) 电视机安装、调试与维修的实操训练 1、彩电调宽式开关电源电路的检修 (1) 会识读开关稳压电源的电原理图、印刷电路板图与工艺文件; (2) 掌握检测主要元器件的方法并能判断其好坏; (3) 能按工艺文件的要求处理元器件与安装电路板; (4) 掌握开关电源的检测与调整; (5) 遵守检修的安全要求:输入端接入1∶1隔离变压器;输出端接入假负载; (6) 掌握开关电源的关键测试点,能排除常见故障。 2、公共通道(图像中放与伴音电路)的检修 (1) 会识读图像中放、伴音小信号处理集成电路与伴音功放集成电路的原理图、印刷电路板图与工艺文件; (2) 掌握检测图像中放电路与伴音电路主要元器件的方法并能判断其好坏;

汽车电器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的构造原理及检修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说明 本课程课时为72,是考试课,闭卷考试;其中实验课是12课时,理论课是60课时。在学习本课程前应具有一定的电工学、电子技术知识和汽车构造知识。因此,本课程应在电工学、电子技术、汽车构造等课程之后开设。本课程可同汽车电控系统课程同时开设或稍前开设。 三、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汽车修理、汽车电子专业的专业课必修课,是培养汽车设计、制造、维修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操作人员所必修课程。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108学时) (一)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蓄电池

§1.1蓄电池的构造与型号 熟练掌握蓄电池的结构及型号。 重点:蓄电池的结构 难点:蓄电池的结构 §1.2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 §1.3蓄电池的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熟练掌握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难点: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1.4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 掌握蓄电池使用与维护 §1.5蓄电池的故障及其排除 §1.6免维护蓄电池 熟练掌握蓄电池的故障及其排除 重点:蓄电池的故障及其排除 难点:蓄电池的故障及其排除 第二章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 §2.1概述 §2.2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及型号

熟练掌握交流发电机的分类。重点:交流发电机的分类。 §2.2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及型号 §2.3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熟练掌握交流发电机的构造 重点:交流发电机的构造 §2.3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熟练掌握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重点: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难点: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4交流发电机的特性 掌握有交流发电机的特性 重点:交流发电机的特性 §2.5触点式电压调解器 掌握电压调解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重点:电压调解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难点:电压调解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5触点式电压调解器 掌握FT61型等触点式调节器讲解

《机电设备维修》课程标准--机械维修专业

《机电设备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类各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本课程采用基于“机电设备生产、销售和服务”职业工作过程的“做”中“学”教学模式,培养从事机电设备机械部件、电气系统和整机的装配、故障排查等机电设备制造和机械加工的关键性岗位能力,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机电设备从业人员。 本课程综合性很强,将机械修理和电路维修融合到一起,打破了传统的机电分开的修机方法。在学习前,须具有机械、电气识图和测绘能力,维修工具和仪器使用的能力,典型机电设备的使用能力,钳工、焊工、维修电工等操作能力。先修课程为机械制图与CAD、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机床、机械设计基础、电机与拖动、机床电气控制、液气压传动等,后续课程为岗位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悉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相关职业标准。 (2)能正确运用故障诊断参数和标准等对实际故障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和诊断。 (3)理解设备的拆卸与装配原则。 (4)熟悉机械零件的各种修复方法。 (5)熟悉设备精度检验中常用的工具。 (6)具有典型零部件、普通机床故障诊断能力。 (7)能进行数控设备的安装和简单故障排除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运用故障诊断参数和标准等对实际故障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和诊断。 (2)能进行典型零部件的装配 (3)能进行机械修复、焊接、热喷涂等操作。

(4)能正确进行常用设备的精度检验。 (5)能对典型零部件、普通机床进行故障诊断和维修。 (6)能进行数控设备的安装和简单故障排除 3.素质目标 (1)熟悉职业规范和道德。 (2)培养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 (3)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计划组织能力。 (4)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敢于创业的意识。 (5)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6)良好的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三)参考学时 34学时 (四)课程学分 2学分。

维修电工初级技能培训课程教学大纲

维修电工初级工(一试两证)技能培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任务 本大纲制订的主要依据是参照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并参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业技能培训理论课程的有关要求,结合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关于特种作业人员考证培训的有关要求而制订。 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获得电工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培训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拓宽学员的知识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为学员将来的就业和学习奠定了一个重要基础。通过考试可获得培训合格证书,如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初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及特种作业人员(维修电工)操作证书。 培训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加强技能训练,使培训对象通过电化教学、直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15天短期培训,课程内容分理论教学(应知的知识)和实训教学(应会的技能)两部分。 [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 第一章电工与电子基础知识 第一节直流电路 教学内容:1、电路及基本物理量2、欧姆定律3、电阻的联接4、电功和电功率 基本要求:掌握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基本定律;理解电阻串并联的特点;掌握电路功率的计算。 第二节· 第三节磁和电磁 教学内容:1、电流磁场及基本物理量2、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3、电磁感应4、自感与互感 基本要求:了解电流磁场的基本知识;掌握左、右手定则及电动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第三节交流电路 教学内容:1、正弦交流电基本知识2、单相交流电路3、三相交流电4、电容器 基本要求: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及单相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及功率因素的提高;掌握三相交流负载的两各接法及选择;了解电容器及其充放电特性。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大纲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 实 验 实 训 大 纲 大纲主撰人:刘勤强 参与人:伍天海、杨洁、赵飞

大纲审核人:王小涛 编写日期:2018年2月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验实训大纲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二级学院:设计与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 【课程名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英文):Launch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maintenance 【课程编码】 1650320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课时】 72学时 【学分】 4学分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专科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及相关基础术语。 2、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美系车(通用别克)、欧系车(奥迪A6TSI、东风标致、大众帕萨特1.8T)、日系车(本田雅阁、卡罗拉)、韩国现代朗动、国产长城哈弗6等轿车的发动机构造及拆装,能够对发动机常见故障现象进行分析诊断及排除故障,掌握实训车辆的点火系、燃油供给系、启动系、冷却系、润滑系等结构及拆装。 3、素质目标:(1)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2)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3)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实训教学实践安排】 1

2、实验/实训项目目的和要求 任务一:发动机总体构造及维修前的准备目的 1.了解发动机各总成的名称与安装位置 2.掌握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 3.熟悉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4.清楚发动机各部件的安装位置 要求: 掌握以下知识点 1.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专业顶岗实习指导书

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专业学生顶岗实习 教学指导书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 机械教研室 二0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一、顶岗实习教学大纲 (1) 二、顶岗实习安全管理条例 (9) 三、学生顶岗实习保密条例 (11) 四、顶岗实习任务书 (13) 五、顶岗实习周记样式 (16) 六、顶岗实习成绩汇总表 (17) 七、顶岗实习情况汇总表 (18) 八、学生实习承诺书 (19) 九、学生顶岗实习鉴定表 (20) 十、实习报告 (21)

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专业顶岗实习教学大纲 一、顶岗实习目的与任务 顶岗实习是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5+0.5”中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综合学习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全部课程并考核合格后进入企业一线参与实际岗位工作,进行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综合强化训练,形成较强的职业意识及独立胜任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 为了实现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职业素养高、职业能力强,熟练掌握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技能,具备常规机械设备操作、维修及维护能力的紧缺型高技能人才,以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安排学生在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以准员工身份完成顶岗实习,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为企业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高专业技能,增强作为一名劳动者的职业责任感。 二、岗位种类职责及考核标准 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专业学生在设备管理员及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员等岗位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顶岗实习,遵守岗位工作职责、岗位工作规范和企业相关的管理制度,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顶岗实习报告选题 (1)顶岗实习题课的确定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具有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方面的综合性,尽可能结合就业实习岗位和生产实际; (2)顶岗实习课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既要有一定的水平,又要符合学生实际,难度和份量要适当,使中等水平的学生在规定的实践内容能按时完成。 (3)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设计题目; (4)具体选题课参考以下几个内容: 1)xxx设备的技术升级或改造方案 2)XXX设备的故障原因分析 3)xxx公司的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4)xxx设备的安装、检测、调试的分析实施报告 5)xxx设备的项目维修及大修计划 6)其它与本业相关的课题 7)毕业实习(顶岗实训)的学生可根据具体岗位的实际情况自行选题。

小型制冷、空调设备与维修教学大纲

小型制冷、空调设备原理与维修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制冷空调使用的范围愈加广泛,其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同时对制冷空调设备生产、维修和安装人员的需求逐年增加。因此,本课程是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家电及制冷相关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 2.课程任务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分析小型制冷与空调设备制冷系统,掌握控制系统的检测方法、维修技术以及房间空调器及用户中央空调系统的安装、调试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对制冷、空调基本原理的学习,使学生较为详细的了解小型制冷设备和房间空调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2.实践操作能力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设备的分解和组装,是同学在实践中理解原理,掌握概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走向企业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成为名副其实的技能人才。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制冷、空调技术基础知识

内容:1、制冷空调热力学基础知识 2、空气调节 3、制冷剂与冷冻润滑油 要求:1、了解热力学基础知识和空调及冷冻润滑油的作用 2、掌握物态变化与热量转移过程及制冷剂的特性。 第二章制冷原理 内容:1、蒸汽压缩式制冷 2、吸收式制冷 3、半导体制冷原理 要求:1、了解各种制冷原理的区别和特点 2、掌握各种制冷原理的详细过程 第三章电冰箱的结构 内容:1、电冰箱的类型、规律、型号及箱体结构 2、电冰箱制冷系统部件 3、电冰箱制冷结构及系统工作原理 4、启动与保护装置 5、电冰箱的典型电路 6、电冰箱模糊控制技术原理分析 要求:1、了解电冰箱内容结构及工作原理过程 2、掌握电冰箱制冷部件和电气元件在系统中的作用和工作特性。第五章房间空调器 内容:1、房间空调器类型、型号

《设备管理与预防维修》教学大纲

《设备管理与预防维修》课程标准 1.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设备管理与预防维修 课程管理系部:机电工程系 参考学分/学时:4/80 适用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一体、电气自动化 学生应具备的基础:掌握机械制图、设备机械、电器、电控、液压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基本的设备操作和维修能力,同时还应具有应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和CAD制图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2.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设备管理与预防维修》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机电一体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是以培养企业生产现场的设备保全员、设备点检员、设备管理员等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满足企业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岗位需求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位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电一体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的后期,是机械、电控技术、管理技术等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课程在完成机械、电子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后实施。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机电设备为载体,校企合作系统化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首先,按机电设备管理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重构教学内容。以汽车零部件企业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职业成长经历:设备操作员——设备点检员——设备管理员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选择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职业成长从低级到高级的工作岗位递进规律。 其次,遵循认知发展规律序化教学内容。随着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岗位的变化,设备管理的对象也随之按单台设备——1组设备——多组设备发生了变化。在课程设计中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由简单到复杂来序化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 课程是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中机电设备,学生通过完成课程设计的学习任务和完成真实的企业设备管理技术服务工作任务,对学生的设备维护与管理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 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广泛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方式、团队协作、按照企业标准共同完成学习(工作)任务等形式,在工学结合过程中,促进学生责任意识、安全生产意识、标准意识、规范意识、质量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教学大纲

《汽车修理》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汽车修理 课程英文名称:Automobile Mend 课程编号230633 学分: 4 适应对象:2006级,汽车运用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1、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职业技术技能课,它同时,又是该专业进 行模块分段式一体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以《汽车机械基础》和 〈〈汽车构造〉〉为基础,培养学生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操作技 能,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专业学科。 2、学习汽车维修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维修工艺、工艺维修方 法、零件检验方法、零件修理方法);学习汽车发动机总成、底盘各总成 的故障故障诊断、检验和修复方法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使学 生具有中级以上该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储备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学生 深入社会生产实践打好基础。同时,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除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汽车修理的专业基础知识外,整个课程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重点放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整体业务素质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汽车维修工机具、仪器和设备正确的使用。 2.常见车型总成的分解、清洗、检修、装配与调试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 3.生产岗位的文明、安全、规范、质量、环保和团结协作意识的建立与培 养。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会自我提高的独立思考方法,树立勇于不断进取 的精神。 5.场地要求: 汽车发动机和底盘总实训室,能容纳30~40名学生同时实习,并设置现 场听课座椅(40座位)。 6.分组要求: 每组为5名学生,每班分为6组。 7.实训老师配备: 实训教学由主讲老师一名,两名助教老师组成。每位老师负责两个班组学生的现场实训指导,并且,主讲老师讲解实操的理论知识与工艺 过程,助教主要负责实训用的仪器、设备及工机具的准备及安全操作规 程的规范。 8.设备要求: 1)实训用发动机总成,底盘各种总成,数量能够供6~8个班组同时实习用。 2)每班组配备: 操作台一个,通用工具一套(梅花搬手、套筒及板搬手、手锤等), 及共同的专用工具3~6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