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答案

人教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答案

人教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答案
人教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答案

一、反比例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的边BC在x轴上,点B,D的坐标分别为B(1,0),D(3,3).

(1)点C的坐标________;

(2)若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经过直线AC上的点E,且点E的坐标为(2,m),求m的值及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若(2)中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CD相交于点F,连接EF,在直线AB上找一点P,

使得S△PEF= S△CEF,求点P的坐标.

【答案】(1)(3,0)

(2)解:∵AB=CD=3,OB=1,

∴A的坐标为(1,3),又C(3,0),

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ax+b,

则,解得:,

∴直线AC的解析式为y=﹣ x+ .

∵点E(2,m)在直线AC上,

∴m=﹣ ×2+ = ,

∴点E(2,).

∵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E,

∴k=2× =3,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3)解:延长FC至M,使CM= CF,连接EM,则S△EFM= S△EFC, M(3,﹣0.5).

在y= 中,当x=3时,y=1,

∴F(3,1).

过点M作直线MP∥EF交直线AB于P,则S△PEF=S△MEF.

设直线EF的解析式为y=a'x+b',

∴,解得,

∴y=﹣ x+ .

设直线PM的解析式为y=﹣ x+c,

代入M(3,﹣0.5),得:c=1,

∴y=﹣ x+1.

当x=1时,y=0.5,

∴点P(1,0.5).

同理可得点P(1,3.5).

∴点P坐标为(1,0.5)或(1,3.5).

【解析】【解答】解:(1)∵D(3,3),

∴OC=3,

∴C(3,0).

故答案为(3,0);

【分析】(1)由D的横坐标为3,得到线段OC=3,即可确定出C的坐标;(2)由矩形的对边相等,得到AB=CD,由D的纵坐标确定出CD的长,即为AB的长,再由B的坐标确定出OB的长,再由A为第一象限角,确定出A的坐标,由A与C的坐标确定出直线AC的解析式,将E坐标代入直线AC解析式中,求出m的值,确定出E的坐标,代入反比例解

析式中求出k的值,即可确定出反比例解析式;(3)延长FC至M,使CM=CF,连接

EM,则S△EFM=S△EFC, M(3,﹣0.5).求出F(3,1),过点M作直线MP∥EF交直线AB于P,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得到高相等,再利用同底等高得到S△PEF=S△MEF.此时直线EF与直线PM的斜率相同,由F的横坐标与C横坐标相同求出F 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解析式中,确定出F坐标,由E与F坐标确定出直线EF斜率,即为直线PM的斜率,再由M坐标,确定出直线PM解析式,由P横坐标与B横坐标相同,将B横坐标代入直线PM解析式中求出y的值,即为P的纵坐标,进而确定出此时P的坐标.

2.如图,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于A、B两点,点A的坐标为(2,3n),点B的坐标为(5n+2,1).

(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将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沿y轴向下平移a个单位,使平移后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求a的值;

(3)点E为y轴上一个动点,若S△AEB=5,则点E的坐标为________.

【答案】(1)解:∵A、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2×3n=(5n+2)×1=m,

∴n=2,m=12,

∴A(2,6),B(12,1),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A、B两点,

∴,

解得,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 ,y=﹣ x+7.

(2)解:设平移后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7﹣a,

由,消去y得到x2+(2a﹣14)x+24=0,

由题意,△=0,(21a﹣14)2﹣4×24=0,

解得a=7±2 .

(3)(0,6)或(0,8)

【解析】【解答】(3)设直线AB交y轴于K,则K(0,7),设E(0,m),

由题意,PE=|m﹣7|.

∵S△AEB=S△BEP﹣S△AEP=5,

∴ ×|m﹣7|×(12﹣2)=5.

∴|m﹣7|=1.

∴m1=6,m2=8.

∴点E的坐标为(0,6)或(0,8).

故答案为(0,6)或(0,8).

【分析】(1)由A、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得到n,m的值和A、B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由将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沿y轴向下平移a个单位,得到平移后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由平移后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得到方程组求出a的值;(3)由点E为y轴上一个动点和S△AEB=5,求出点E的坐标.

3.已知:如图,正比例函数y=a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交于点C(3,1)

(1)试确定上述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图象回答,在第一象限内,当x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正比例函数的值?

(3)点D(m,n)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动点,其中0<m<3,过点C作直线AC⊥x 轴于点A,交OD的延长线于点B;若点D是OB的中点,DE⊥x轴于点E,交OC于点F,试求四边形DFCB的面积.

【答案】(1)解:将点C(3,1)分别代入y= 和y=ax,得:k=3,a= ,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x;

(2)解:观察图象可知,在第二象限内,当0<x<3时,反比例函数值大于正比例函数值;

(3)解:∵点D(m,n)是OB的中点,又在反比例函数y= 上,

∴OE= OA= ,点D(,2),

∴点B(3,4),

又∵点F在正比例函数y= x图象上,

∴F(,),

∴DF= 、BC=3、EA= ,

∴四边形DFCB的面积为 ×( +3)× = .

【解析】【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把C坐标代入解析式即可;(2)须数形结合,先找出交点,在交点的左侧与y轴之间,反比例函数值大于正比例函数值.(3)求出DF、BC、EA,代入梯形面积公式即可.

4.如图1,经过原点的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点C;与双曲线y= 相交于点A,B;直线AB与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D,E.已知点A的坐标为(﹣1,4),点B在第四象限内且到x轴、y轴的距离相等.

(1)求双曲线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计算△ABC的面积;

(3)如图2,将抛物线平移至顶点在原点上时,直线AB随之平移,试判断:在y轴的负

半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B的内切圆的圆心在y轴上?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把点A的坐标代入双曲线的解析式得:k=﹣1×4=﹣4.

所以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

设点B的坐标为(m,﹣m).

∵点B在双曲线上,

∴﹣m2=﹣4,解得m=2或m=﹣2.

∵点B在第四象限,

∴m=2.

∴B(2,﹣2).

将点A、B、C的坐标代入得:,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3x.

(2)解:如图1,连接AC、BC.

令y=0,则x2﹣3x=0,

∴x=0或x=3,

∴C(3,0),

∵A(﹣1,4),B(2,﹣2),

∴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2,

∵点D是直线AB与x轴的交点,

∴D(1,0),

∴S△ABC=S△ADC+S△BDC= ×2×4+ ×2×2=6;

(3)解:存在,理由:如图2,

由原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3x=(x﹣)2﹣,

∴原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抛物线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个单位,

而平移前A(﹣1,4),B(2,﹣2),

∴平移后点A(﹣,),B(,),

∴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A'(,),

连接A'B并延长交y轴于点P,连接AP,

由对称性知,∠APE=∠BPE,

∴△APB的内切圆的圆心在y轴上,

∵B(,),A'(,),

∴直线A'B的解析式为y=3x﹣,

∴P(0,﹣).

【解析】【分析】(1)首先将点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求得k的值,然后再求得B的值,最后根据点A的坐标求出双曲线的解析式,进而得出点B的坐标,最后,将点A、B、O三点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得a、b、c的值即可;

(2)由点A和点B的坐标可求得直线AB的解析式,然后将y=0可求得点D的横坐标,最后用三角形的面积和求解即可;

(3)先确定出平移后点A,B的坐标,进而求出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求出直线BA'的解析式即可得出点P的坐标.

5.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y轴的正半轴上,点D为BC边上的点,反比

例函数y= (k≠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D(m,2)和AB边上的点E(3,

).

(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和m的值;

(2)将矩形OABC的进行折叠,使点O于点D重合,折痕分别与x轴、y轴正半轴交于点F,G,求折痕FG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

【答案】(1)解:∵反比例函数y= (k≠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E(3,),

∴k=3× =2,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

又∵点D(m,2)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

∴2m=2,解得:m=1

(2)解:设OG=x,则CG=OC﹣OG=2﹣x,∵点D(1,2),

∴CD=1.

在Rt△CDG中,∠DCG=90°,CG=2﹣x,CD=1,DG=OG=x,

∴CD2+CG2=DG2,即1+(2﹣x)2=x2,

解得:x= ,

∴点G(0,).

过点F作FH⊥CB于点H,如图所示.

由折叠的特性可知:∠GDF=∠GOF=90°,OG=DG,OF=DF.

∵∠CGD+∠CDG=90°,∠CDG+∠HDF=90°,

∴∠CGD=∠HDF,

∵∠DCG=∠FHD=90°,

∴△GCD∽△DHF,

∴=2,

∴DF=2GD= ,

∴点F的坐标为(,0).

设折痕FG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ax+b,

∴有,解得:.

∴折痕FG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x+

【解析】【分析】(1)由点E的坐标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k值,再由点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代入即可求出m值;(2)设OG=x,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x值,从而得出点G的坐标.再过点F作FH⊥CB于点H,由此可得出△GCD∽△DH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线段DF的长度,从而得出点F的坐标,结合点G、F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结论.

6.如图、在矩形OABC中,,双曲线与矩形两边BC,AB 分别交于E,F两点.

(1)如图一,若E是BC中点,求点F的坐标;

(2)如图二,若将沿直线EF对折,点B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D处,求k的值. 【答案】(1)解:矩形OABC中,,,E是BC中点,

点 .

点E在双曲线上,

.

.

点F的横坐标为4,且在双曲线上,

,即点;

(2)解:过点E做轴于H点,

点点

, .

, .

∽ .

,,

.

.

【解析】【分析】(1)根据E点坐标求出k的值,而后把F点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纵坐标;(2)过点E做轴于H点,根据∽,分别用k 表示出DF、AF、AD长度,根据勾股定理构造出关于k的方程.

7.如图,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反比例函数与(x>0,0<m<n)的图象上,对角线BD∥y轴,且BD⊥AC于点P.已知点B的横坐标为4.

(1)当m=4,n=20时.

①若点P的纵坐标为2,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

②若点P是BD的中点,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四边形ABCD能否成为正方形?若能,求此时m,n之间的数量关系;若不能,试说明理由.

【答案】(1)①当x=4时,

∴点B的坐标是(4,1)

当y=2时,由得得x=2

∴点A的坐标是(2,2)

设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为

∴解得

∴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为

②四边形ABCD为菱形,理由如下:如图,

由①得点B(4,1),点D(4,5)

∵点P为线段BD的中点

∴点P的坐标为(4,3)

当y=3时,由得,由得,

∴PA= ,PC=

∴PA=PC

而PB=PD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又∵BD⊥AC

∴四边形ABCD是菱形

(2)四边形ABCD能成为正方形

当四边形ABCD时正方形时,PA=PB=PC=PD(设为t,t≠0),

当x=4时,

∴点B的坐标是(4,)

则点A的坐标是(4-t,)

∴,化简得t=

∴点D的纵坐标为

则点D的坐标为(4,)

所以,整理得m+n=32

【解析】【分析】(1)①分别求出点A,B的坐标,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AB的表达示;

②由特殊的四边形可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是菱形和正方形,则可猜测这个四边形是菱形或是正方形,先证明其为菱形先,则需要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运用“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证明会更好些;再判断对角线是否相等,若不相等则不是正方形;(2)要使m,n有具体联系,根据A,B,C,D分别在两个函数图象,且

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用只含m的代数式表示出点D或点C的坐标代入y= ,即可得到只关于m和n的等式.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x+b(k≠0)与双曲线y= 相交于点A(m,

3),B(﹣6,n),与x轴交于点C.

(1)求直线y=kx+b(k≠0)的解析式;

(2)若点P在x轴上,且S△ACP= S△BOC,求点P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

【答案】(1)解:)∵点A(m,3),B(﹣6,n)在双曲线y= 上,∴m=2,n=﹣1,

∴A(2,3),B(﹣6,﹣1).

将(2,3),B(﹣6,﹣1)带入y=kx+b,

得:,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y= x+2

(2)解:

当y= x+2=0时,x=﹣4,

∴点C(﹣4,0).

设点P的坐标为(x,0),

∵S△ACP= S△BOC, A(2,3),B(﹣6,﹣1),

∴×3|x﹣(﹣4)|= × ×|0﹣(﹣4)|×|﹣1|,即|x+4|=2,

解得:x1=﹣6,x2=﹣2.

∴点P的坐标为(﹣6,0)或(﹣2,0).

【解析】【分析】(1)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A、B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2)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

点C的坐标,设点P的坐标为(x,0),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S△ACP= S△BOC,即可得出|x+4|=2,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9.如图,已知,A(0,4),B(﹣3,0),C(2,0),D为B点关于AC的对称点,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D点.

(1)证明四边形ABCD为菱形;

(2)求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已知在y= 的图象(x>0)上一点N,y轴正半轴上一点M,且四边形ABMN是平行四边形,求M点的坐标.

【答案】(1)解:∵A(0,4),B(﹣3,0),C(2,0),

∴OA=4,OB=3,OC=2,

∴AB= =5,BC=5,

∴AB=BC,

∵D为B点关于AC的对称点,

∴AB=AD,CB=CD,

∴AB=AD=CD=CB,

∴四边形ABCD为菱形

(2)解:∵四边形ABCD为菱形,

∴D点的坐标为(5,4),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D点,

∴4= ,

∴k=20,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

(3)解:∵四边形ABMN是平行四边形,

∴AN∥BM,AN=BM,

∴AN是BM经过平移得到的,

∴首先BM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长度,

∴N点的横坐标为3,

代入y= ,

得y= ,

∴M点的纵坐标为:﹣4= ,

∴M点的坐标为:(0,)

【解析】【分析】(1)由A(0,4),B(﹣3,0),C(2,0),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AB=5=BC,又由D为B点关于AC的对称点,可得AB=AD,BC=DC,即可证得AB=AD=CD=CB,继而证得四边形ABCD为菱形;(2)由四边形ABCD为菱形,可求得点D 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由四边形ABMN 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移的性质,可求得点N的横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点N的坐标,继而求得M点的坐标.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A,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在第二象限交于C,CE⊥x轴,垂足为点E,tan∠ABO= ,OB=4,OE=2.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若点D是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四象限内的点,过点D作DF⊥y轴,垂足为点F,连接

OD、BF.如果S△BAF=4S△DFO,求点D的坐标.

(3)若动点D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第四象限上运动,当线段DC与线段DB之差达到最大时,求点D的坐标.

【答案】(1)解:∵tan∠ABO= ,

∴ = ,且OB=4,

∴OA=2,

∵CE⊥x轴,即CE∥AO,

∴△AOB∽△CEB,

∴ = ,即 = ,解得CE=3,

∴C(﹣2,3),

∴m=﹣2×3=﹣6,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2)解:设D(x,﹣),

∵D在第四象限,

∴DF=x,OF= ,

∴S△DFO= DF?OF= x× =3,

由(1)可知OA=2,

∴AF=x+ ,

∴S△BAF= AF?OB= (x+ )×4=2(x+ ),

∵S△BAF=4S△DFO,

∴2(x+ )=4×3,解得x=3+ 或x=3﹣,

当x=3+ 时,﹣的值为3﹣,

当x=3﹣时,﹣的值为3+ ,

∵D在第四象限,

∴x=3﹣不合题意,舍去,

∴D(3+ ,3﹣)

(3)解:∵D在第四象限,

∴在△BCD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CD﹣CB≤BC,即当B、C、D三点共线时,其差最大,

设直线AB解析式为y=kx+b,

由题意可得,解得,

∴直线AB解析式为y=﹣ x+2,

联立直线AB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得,解得或

(舍去),

∴D(6,﹣1),

即当线段DC与线段DB之差达到最大时求点D的坐标为(6,﹣1)

【解析】【分析】(1)由条件可求得OA,由△AOB∽△CEB可求得CE,则可求得C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求得m的值,可求得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设出D的坐标,从而可分别表示出△BAF和△DFO的面积,由条件可列出方程,从而可求得D点坐标;(3)在△BCD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CD﹣C B≤BC,当B、C、D三点共线时,其差最大,联立直线BC与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可求得D点坐标.

11.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0,4),与x 轴交于点B,C,点C坐标为(8,0),连接AB,AC.

(1)请直接写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若点N在x轴上运动,当以点A,N,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请写出此时点N的坐标.

【答案】(1)解:∵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0,4),与x轴交于点B.C,点C坐标(8,0),

解得

∴抛物线表达式:

(2)解:△ABC是直角三角形.

令y=0,则

解得x1=8,x2=-2,

∴点B的坐标为(-2,0),

由已知可得,

在Rt△ABO中

AB2=BO2+AO2=22+42=20,

在Rt△AOC中

AC2=AO2+CO2=42+82=80,

又∴BC=OB+OC=2+8=10,

∴在△ABC中

AB2+AC2=20+80=102=BC2

∴△ABC是直角三角形

(3)解:∵A(0,4),C(8,0),

AC= =4 ,

①以A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作圆,交轴于N,此时N的坐标为(-8,0),

②以C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作圆,交x轴于N,此时N的坐标为( ,0)或( ,0)

③作AC的垂直平分线,交g轴于N,此时N的坐标为(3,0),

综上,若点N在轴上运动,当以点A、N、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点N的坐标分别为(-8,0)、( ,0)、(3,0)、 ,0)

【解析】【分析】(1)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2)根据拋物线的解析式求得B的坐标,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分别求得AB2=20,AC2=80,BC=10然后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证得△ABC是直角三角形(3)分别以A.C两点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与m轴交于三个点,由AC的垂直平分线与c轴交于一个点,即可求得点N的坐标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P和Q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则称点P与点Q是一个“和谐点对”,表示为[P,Q],比如[P(1,2),Q(﹣1,﹣2)]是一个“和谐点对”.

(1)写出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一个“和谐点对”;

(2)已知二次函数y=x2+mx+n,

①若此函数图象上存在一个和谐点对[A,B],其中点A的坐标为(2,4),求m,n的值;

②在①的条件下,在y轴上取一点M(0,b),当∠AMB为锐角时,求b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y=,

∴可取[P(1,1),Q(﹣1,﹣1)];

(2)解:①∵A(2,4)且A和B为和谐点对,

∴B点坐标为(﹣2,﹣4),

将A和B两点坐标代入y=x2+mx+n,可得,

∴;

②如图:

(ⅰ) M点在x轴上方时,

若∠AMB 为直角(M点在x轴上),则△ABC为直角三角形,

∵A(2,4)且A和B为和谐点对,B点坐标为(﹣2,﹣4),

∴原点O在AB线段上且O为AB中点,

∴AB=2OA,

∵A(2,4),

∴OA=,

∴AB=,

在Rt△ABC中,

∵O为AB中点

∴MO=OA=,

若∠AMB 为锐角,则;

(ⅱ) M点在x轴下方时,同理可得,,

综上所述,b的取值范围为:或.

【解析】【分析】(1)由题目中所给和谐点对的定义可知P、Q即为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找出两点即可;(2)①由A、B为和谐点对可求得点B的坐标,则可得到关于m、n的方程组,可求得其值;②当M在x轴上方时,可先求得∠AMB为直角时对应的M点的坐标,当点M向上运动时满足∠AMB为锐角;当点M在x轴下方时,同理可求得b的取值范围.

13.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P从点A开始以1cm/s的速度沿AB 边向点B运动,点Q从点B以2cm/s的速度沿BC边向点C运动,如果P、Q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s,

(1)当t=2时,求△PBQ的面积;

(2)当t= 时,试说明△DPQ是直角三角形;

(3)当运动3s时,P点停止运动,Q点以原速立即向B点返回,在返回的过程中,DP是否能平分∠ADQ?若能,求出点Q运动的时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当t=2时,AP=t=2,BQ=2t=4,

∴BP=AB-AP=4,

最新中考之反比例函数填空选择压轴题

精品文档
中考之反比例函数填空选择压轴题
1、(2011?宁波)正方形的 A1B1P1P2 顶点 P1、P2 在反比例函数 y= 2 (x>0)的图象上,顶 x
点 A1、B1 分别在 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再在其右侧作正方形 P2P3A2B2,顶点 P3 在反比例函
数 y= 2 (x>0)的图象上,顶点 A2 在 x 轴的正半轴上,则 P2 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则 x
点 P3 的坐标为__________。 2、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x2+3x+a=0 的两个实数根的倒数和等于 3,且关于 x 的方程(k-1)
x2+3x-2a=0
有实根,且
k
为正整数,正方形
ABP1P2
的顶点
P1、P2
在反比例函数
y=
k
? 1(x x
>0)图象上,顶点 A、B 分别在 x 轴和 y 轴的正半轴上,求点 P2 的坐标.
3、如图,正方形 OABC 和正方形 AEDF 各有一个顶点在一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且正方形
OABC 的边长为 2.(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点 D 的坐标.
4、两个反比例函数
y=
3 x
,y=
6 x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点
P1、P2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
上,过点 P1 作 x 轴的平行线与过点 P2 作 y 轴的平行线相交于点 N,若点 N(m,n)恰好在
y=
3 x
的图象上,则
NP1

NP2
的乘积是______。
4、两个反比例函数
y=
3 x
,y=
6 x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点
P1、P2
在反比例函数图
象上,过点 P1 作 x 轴的平行线与过点 P2 作 y 轴的平行线相交于点 N,若点 N(m,n)恰好

y=
3 x
的图象上,则
NP1

NP2
的乘积是______。
5、2007?泰安)已知三点
P1(x1,y1),P2(x2,y2),P3(1,-2)都在反比例函数
y=
k x

图象上,若 x1<0,x2>0,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y1<y2<0
B.y1<0<y2
C.y1>y2>0
D.y1>0>y2
精品文档

2018年反比例函数综合训练题

2018年反比例函数综合训练题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mx+m(m≠0)与y=(m≠0)的图象可能是() A.B.C.D. 2.如图,△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1,2),B(4,2),C(4,4).若反比例函数y=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与△ABC有交点,则k的取值围是() A.1≤k≤4 B.2≤k≤8 C.2≤k≤16 D.8≤k≤16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与边长是6的正方形OABC的两边AB,BC分别相交于M,N 两点.△OMN的面积为10.若动点P在x轴上,则PM+PN的最小值是() A.6B.10 C.2D.2 4.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函数y=(x>0)的图象上,AB⊥x轴于点B,AB的垂直平分线与y轴交于点C,与函数y=(x>0)的图象交于点D,连结AC,CB,BD,DA,则四边形ACBD的面积等于()

A.2 B.2C.4 D.4 5.如图,P(m,m)是反比例函数y=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上一点,以P为顶点作等边△PAB,使AB落在x轴上,则△POB的面积为() A.B.3C.D. 6.如图,矩形OABC中,A(1,0),C(0,2),双曲线y=(0<k<2)的图象分别交AB,CB于点E,F,连接OE,OF,EF,S△OEF=2S△BEF,则k值为() A.B.1 C.D. 7.如图,双曲线y=﹣(x<0)经过?ABCO的对角线交点D,已知边OC 在y轴上,且AC⊥OC于点C,则?OABC的面积是() A.B.C.3 D.6 8.如图,P为反比例函数y=(k>0)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一点,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交一次函数y=﹣x﹣4的图象于点A、B.若∠AOB=135°,

人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 易错题自检题学能测试试卷

一、中考数学压轴题 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 23y ax ax a =--与x 轴交于点A ,B (点B 在 点A 的右侧),点C 为抛物线的顶点,点C 的纵坐标为-2. (1)如图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点P 是第一象限抛物线上一点,连接AP ,过点C 作//CD y 轴交AP 于点 D ,设点P 的横坐标为t ,CD 的长为m ,求m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E 在DP 上,且ED AD =,点F 的横坐标大于3,连接EF ,BF ,PF ,且EP EF BF ==,过点C 作//CG PF 交DP 于点G ,若 72 8 CG AG = ,求点P 的坐标. 2.“阅读素养的培养是构建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重庆十一中学校以‘大阅读’特色课程实施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全校师生积极响应和配合,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其课余生活.在数学兴趣小组中,同学们从书上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数.其中有一个“和平数”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描述如下:一个四位数,记千位上和百位上的数字之和为x ,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字之和为y ,如果x y =,那么称这个四位数为“和平数”. 例如:1423,14x =+,23y =+,因为x y =,所以1423是“和平数”. (1)直接写出:最小的“和平数”是________,最大的“和平数”是__________; (2)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所有“和平数”: ①个位上的数字是千位上的数字的两倍; ②百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2的倍数; (3)将一个“和平数”的个位上与十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同时,将百位上与千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称交换前后这两个“和平数”为“相关和平数”. 例如:1423于4132为“相关和平数” 求证:任意的两个“相关和平数”之和是1111的倍数. 3.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高与这条边的比值是3:5,那么称这个三角形为“准黄金”三角形,这条边就叫做这个三角形的“金底”. (概念感知) (1)如图1,在ABC 中,12AC =,10BC =,30ACB ∠=?,试判断ABC 是否是“准黄金”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人教版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11,A x y 、()22,B x y 两点在该图象上,下列命题:①过点A 作AC x ⊥轴,C 为垂足,连接OA .若ACO ?的面积为 3,则6k =-;②若120x x <<,则12y y >;③若120x x +=,则120y y +=其中真命 题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由题意可得k <0,y 1=,,sin cos 22x x x ππ?? ?∈-≤???? ,y 2=2k x , 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判断①,根据点位于的象限判断②,结合已知条件列式计算判断③,由此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 ∴k<0, ∵()11,A x y 、()22,B x y 两点在该图象上, ∴y 1=,,sin cos 22x x x ππ?? ?∈-≤? ??? ,y 2=2k x , ∴x 1y 1=k ,x 2y 2=k , ①过点A 作AC x ⊥轴,C 为垂足, ∴S △AOC =1 OC?AC 2=11x ?y k =322 =, ∴6k =-,故①正确; ②若120x x <<,则点A 在第二象限,点B 在第四象限,所以12y y >,故②正确; ③∵120x x +=, ∴()12121212 0k x x k k y y x x x x ++=+==,故③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反比例函数压轴题

反比例函数 经典结论: 如图,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 (I ) 1 2 AOB AOC S S k ??== ; (II ) OBAC S k =矩形。 下面两个结论是上述结论的拓展. (1) 如图①, OPA OCD S S ??=,OPC PADC S S ?=梯形。 (2)如图②, O A P B O B C S S =梯形梯形,BPE ACE S S ??=。 1.如图,已知双曲线(0)k y x x = >经过矩形OABC 边AB 的中点F 且交BC 于点E ,四边形OEBF 的面积为2,则k = ; 2.如图,点A B 、为直线y x =上的两点,过A B 、两点分别作y 轴的平行线交双曲线 1 (0)y x x =>于C D 、两点,若2BD AC =,则224OC OD -= . 3.如果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个反比例函数x y 6 =的图象交),(),,(2211y x B y x A ,那么 ))((1212y y x x --值为 .

4. 如图,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x m y =的图象交于点A ﹙-2,-5﹚,C ﹙5,n ﹚,交y 轴于点B ,交x 轴于点D . (1) 求反比例函数x m y = 和一次函数b kx y +=的表达式; (2) 连接OA ,OC .求△AOC 的面积. 5.如图,已知直线12y x =与双曲线(0)k y k x =>交于A B ,两点,且点A 的横坐标为4. (1)求k 的值; (2)若双曲线(0)k y k x = >上一点C 的纵坐标为8,求AOC △的面积; (3)过原点O 的另一条直线l 交双曲线(0)k y k x =>于P Q ,两点(P 点在第一象限), 若由点A B P Q ,,,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24,求点P 的坐标.

反比例函数题型专项练习试题

反比例函数题型专项(一) 专题一、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1.如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1),若y≤1,则x的范围为()A.x≥1 B.x≥2 C.x<0或0<x≤1 D.x<0或x≥2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1与y﹦(k≠0)的图象大致是() A.B.C.D. 3.若ab>0,则函数y=ax+b与函数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A.B.C.D. 4.若方程=x+1的解x0满足1<x0<2,则k可能是() A.1 B.2 C.3 D.6 5.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正比例函数y=kx和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大致是() A.B.C.D. 6.函数y=,当y=a时,对应的x有两个不相等的值,则a的取值范围()A.a≥1 B.a>0 C.0<a≤2 D.0<a<2 7.已知k1<0<k2,则函数y=k1x﹣1和y=的图象大致是()

A.B.C.D. 8.函数y=与y=kx﹣k(k≠0)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A. B. C. D. 9.在同一坐标系中,表示函数y=ax+b和y=(a≠0,b≠0)图象正确的是() A.B.C. D. 10.函数y=的图象在() A.第一,三象限 B.第一,二象限 C.第二,四象限 D.第三,四象限 11.如果k<0,那么函数y1=kx﹣k,的图象可能是() A.B.C.D. 12.如图,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则图中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小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是() A.x<﹣1 B.x>2 C.﹣1<x<0,或x>2 D.x<﹣1,或0<x<2 12题图 13题图

人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 易错题难题专题强化试卷学能测试

一、中考数学压轴题 1.如图,在等边△ABC 中,AB =BC =AC =6cm ,点P 从点B 出发,沿B →C 方向以1.5cm/s 的速度运动到点C 停止,同时点Q 从点A 出发,沿A →B 方向以1cm/s 的速度运动,当点P 停止运动时,点Q 也随之停止运动,连接PQ ,过点P 作BC 的垂线,过点Q 作BC 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M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x (s ),△MPQ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cm 2)(规定:线段是面积为0的图形). (1)当x = (s )时,PQ ⊥BC ; (2)当点M 落在AC 边上时,x = (s ); (3)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如图,已知抛物线y =2ax bx c ++与x 轴交于A 3,0-(),B 33,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M 坐标; (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到点P ,使得PAC 的周长最小,并求出点P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若点D 是线段O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 、C 重合).过点 D 作D E //PC 交x 轴于点E .设CD 的长为m ,问当m 取何值时, PDE ABMC 1 S S 9 =四边形. 3.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 m m 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0B n 在x 轴上,且2n -2n -,点A 在y 轴的正半轴上;四边形AOBC 的面积为6 (1)求点A 的坐标; (2)P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PQ OC ,交CB 延长线于Q ,探究OAP ∠、ABQ ∠、 Q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作AD 平行CB 交CO 延长线于D ,BE 平分CBx ∠,BE 反向延长线交CO 延长线

(完整版)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测试题(经典)

初二数学练习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1、已知正比例函数图像上一点到x 轴距离与到y 轴距离之比为1︰2,则此函数解析式是 2、2 3 (2)m y m x -=-是正比例函数,则m= 3、已知正比例函数x a y )21(-=,如果y 的值随着x 的值增大而减小,则a 的取值范围是 4、如果正比例函数y=kx (k ≠0)的自变量增加5,函数值减少2,那么当x=3时, y= 5、若反比例函数2 32k x k y --=)(,则k = ,图象经过 象限 6、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像经过点)4,5(-A 、)5,(a B ,则a = 7、函数21 a y x += (x>0),当x 逐渐增大时,y 也随着增大,则a 的范围 。 8、已知A(x 1,y 1)和B (x 2,y 2)是直线y=-3x 上的两点,且x 1>x 2,则y 1____y 2?;(填“>”, “<”或“=”) 9、直线 x 21= y 与双曲线 x y 2 = 的交点是 10、已知函数x x x f 2 2)(-=,则=)2(f 11、若函数12,1 1 21-=-= x y x y ,则函数y =y 1+y 2中,自变量x 的 取值范围是 12、如图:A 、B 是函数x y 1 =图象上关于原点O 对称的任意两点, AC 平行于y 轴,BC 平行于x 轴,则△ABC 的面积是 . 二、选择 13、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 ( ) (A) 1+x 是x 的函数 (B )速度一定,路程是时间的函数 (C )圆的周长一定,圆的面积是圆的半径的函数 (D )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分别是x 、y ,y 是x 的函数

压轴题反比例函数专题复习

反比例函数压轴题类型 一、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 1、反比例函数与求四边形面积、存在性问题(正方形) 26. (历下区一模、本题满分9分) 如图,正比例函数y =ax 与反比例函数>0)的图象交于点M (6,6). (1)求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2)如图1,若∠AMB =90°,且其两边分别于两坐标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 、B .求四边形OAMB 的面积.(3)如图2,点P 是反比例函数y =k x (x >0)的图象上一点,过点P 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PF 交直线OM 于点H ,过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G .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当m >6时,是否存在点P ,使得四边形PEGH 为正方形?若存在,求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6.解:(1)将点 分 解得:a =1 ,k =6 2分 ∴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分别为:y =x 3分(2)过点M 分别做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 、D . 则∠MCA =∠MDB =90°,∠AMC =∠BMD =90°-∠AMD ,MC =MD =6, ∴△AMC ≌△BMD ,…5分∴S 四边形OCMD =S 四边形OAMB =6,…6分 ∵∠MOE =45°,∴OG =GH , ∴OE = OG +GH ∴2x 8分 P 3). …9分 2、反比例函数与判断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矩形) 26. (市中区一模、本题满分9分)如图1,已知双曲线y =k x (k >0)与直线y =k ′x 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第一象限,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点A 的坐标为(3,1),则点B 的坐标

反比例函数专项提高经典练习题

反比例函数专项提高练习 1.下列函数中:① x y 2 =,②1 1 + = x y,③ 2 x y=④ x y 2 3 - =⑤ 1 1 + = x y⑥xy=5 ⑦ x k y=⑧y=4x-1其中是y关于x的反比例函数有:;(填写序号) 2. 某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点(-1,6),则下列各点中此函数图象也经过的点是() A.(-3,2) B.(3,2) C.(2,3) D.(6,1) 3.反比例函数 x y 6 - =图象上有三个点) (1 1 y x,,) (2 2 y x,,) (3 3 y x,,其中3 2 1 0x x x< < <,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4. 已知点(-1,y1),(2,y2),(3,y3)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 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5.反比例函数,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值是。 6.下列函数中,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的是() A、y=2x+3 B、1 y x =-+C、 1 y x =D、 1 y x =- 7.如图是三个反比例函数 x k y1 =, x k y2 =, x k y3 =在x轴上的图像,由此观察得到k1、k2、k3的大小关系为_____ 8.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k,与 x k y - =y=(k0 ≠)的图像大致为() 7题 8题 9.若点 A(m, -2)在反比例函数 x y 4 =的图像上,则当函数值y﹥-2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10.若一次函数y=kx+1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 x y 1 =的图像没有公共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11.已知反比例函数 x y 8 - =与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交于A、B两点。 (1)求A,B两点的坐标; (2)求△AOB的面积。 (3)并根据图象写出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12.如图,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x m y=的图象交于点A﹙-2,-5﹚, C﹙5,n﹚,交y轴于点B,交x轴于点D. (1) 求反比例函数 x m y=和一次函数b kx y+ =的表达式; (2) 连接OA,OC.求△AOC的面积. (3)并根据图象写出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13.如图,直线b kx y+ =与反比例函数 x k y ' =(x<0)的图象相交于点A、点B,与x轴交于点C ,且 x k y 1 2- - =

人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检测

一、中考数学压轴题 1.AB 是O 直径,,C D 分别是上下半圆上一点,且弧BC =弧BD ,连接,AC BC , 连接CD 交AB 于E , (1)如图(1)求证:90AEC ∠=?; (2)如图(2)F 是弧AD 一点,点,M N 分别是弧AC 和弧FD 的中点,连接FD ,连接 MN 分别交AC ,FD 于,P Q 两点,求证:MPC NQD ∠=∠ (3)如图(3)在(2)问条件下,MN 交AB 于G ,交BF 于L ,过点G 作GH MN ⊥交AF 于H ,连接BH ,若,6,BG HF AG ABH ==?的面积等于8,求线段MN 的长度 2.如图,已知抛物线y =2ax bx c ++与x 轴交于A 3,0-(),B 33,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M 坐标; (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到点P ,使得PAC 的周长最小,并求出点P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若点D 是线段O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 、C 重合).过点 D 作D E //PC 交x 轴于点E .设CD 的长为m ,问当m 取何值时, PDE ABMC 1 S S 9 =四边形. 3.我们知道,平面内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如果两条数轴不垂直,而是相交成任意的角ω(0°<ω<180°且ω≠90°),那么这两条数轴构成的是平面斜坐标系,两条数轴称为斜坐标系的坐标轴,公共原点称为斜坐标系的原点,如图1,经过平面内一点P 作坐标轴的平行线PM 和PN ,分别交x 轴和y 轴于点M ,N .点

M、N在x轴和y轴上所对应的数分别叫做P点的x坐标和y坐标,有序实数对(x,y)称为点P的斜坐标,记为P(x,y) (1)如图2,ω=45°,矩形OABC中的一边OA在x轴上,BC与y轴交于点D, OA=2,OC=1. ①点A、B、C在此斜坐标系内的坐标分别为A,B,C. ②设点P(x,y)在经过O、B两点的直线上,则y与x之间满足的关系为. ③设点Q(x,y)在经过A、D两点的直线上,则y与x之间满足的关系为. (2)若ω=120°,O为坐标原点. ①如图3,圆M与y轴相切原点O,被x轴截得的弦长OA=23,求圆M的半径及圆心M的斜坐标. ②如图4,圆M的圆心斜坐标为M(23,23),若圆上恰有两个点到y轴的距离为1,则圆M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 4.在学习了轴对称知识之后,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课本习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跟随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课本习题)如图①,△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至E,使CE=CD.求证:DB=DE (2)(尝试变式)如图②,△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边上任意一点,延长BC至E,使CE=AD. 求证:DB=DE. (3)(拓展延伸)如图③,△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延长线上任意一点,延长BC至E,使CE=AD请问DB与DE是否相等? 并证明你的结论.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 ax c =+和反比例函数 b y x = 在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得出a ,b ,c 的值取值范围,进而利用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出答案. 【详解】 ∵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开口向下, ∴a <0, ∵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经过原点, ∴c=0, ∵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对称轴在y 轴左侧, ∴a ,b 同号, ∴b <0, ∴一次函数y=ax+c ,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反比例函数y=b x 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 故选D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正确把握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 2.如图所示是一块含30°,60°,90°的直角三角板,直角顶点O 位于坐标原点,斜边AB

垂直于x 轴,顶点A 在函数y 1 =1 k x (x>0)的图象上,顶点B 在函数y 2= 2k x (x>0)的图象 上,∠ABO=30°,则 2 1 k k =( ) A .-3 B .3 C . 1 3 D .- 13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和勾股定理,设出适当的常数,表示出其它线段,从而得到点A 、B 的坐标,表示出k 1、k 2,进而得出k 2与k 1的比值. 【详解】 如图,设AB 交x 轴于点C ,又设AC=a. ∵AB ⊥x 轴 ∴∠ACO=90° 在Rt △AOC 中,OC=AC·tan ∠OAB=a·tan60°3 ∴点A 3a ,a ) 同理可得 点B 3,-3a ) ∴k 1332 , k 23a×(-3a )3a ∴ 213333k a k a ==-. 故选A. 【点睛】

中考数学函数之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综合问题压轴题专题

中考数学函数之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综 合问题压轴题专题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考压轴题全揭秘》三年经典中考压轴题 函数之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综合问题 1.(2014年福建泉州14分)如图,直线y =﹣x +3与x ,y 轴分别交于点A ,B ,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P (2,1). (1)求该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设PC ⊥y 轴于点C ,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A ′; ①求△A ′BC 的周长和sin ∠BA ′C 的值; ②对大于1的常数m ,求x 轴上的点M 的坐标,使得sin ∠BMC = 1m . 2.(2014年黑龙江牡丹江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直线CD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C ,D ,AB 与CD 相交于点E ,线段OA ,OC 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 2﹣18x +72=0的两根(OA >OC ),BE =5,tan ∠ABO =4 3. (1)求点A ,C 的坐标; (2)若反比例函数y = k x 的图象经过点E ,求k 的值; (3)若点P 在坐标轴上,在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Q ,使以点C ,E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写出满足条件的点Q 的个数,并直接写出位于x 轴下方的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2014年江苏淮安12分)如图,点A (1,6)和点M (m ,n )都在反比例函数k y x =(x >0)的图象上, (1)k 的值为 ; (2)当m =3,求直线AM 的解析式; (3)当m >1时,过点M 作MP ⊥x 轴,垂足为P ,过点A 作AB ⊥y 轴,垂足为B ,试判断直线BP 与直线AM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4.(2014年山东枣庄10分)如图,一次函数y =ax +b 与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点A 坐标为(m ,2),点B 坐标为(﹣4,n ),OA 与x 轴正半轴夹角的正切值为1 3 ,直线AB 交y 轴于点C ,过C 作y 轴 的垂线,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D ,连接OD 、B D . (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求四边形OCBD 的面积. 5. (2014年四川巴中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四边形DOBC 是矩形,且D (0,4),B (6,0).若反比例函数1 k y x = (x >0)的图象经过线段OC 的中点A ,交DC 于点E ,交BC 于点F .设直线EF 的解析式为2y k x b =+.(1)求反比例函数和直线EF 的解析式; (2)求△OEF 的面积; (3)请结合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1 2k k x b >0x +- 的解集.

反比例函数专题训练(含答案)

反比例函数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填空题 1.图象经过点(-2,5)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2.已知函数3 22 )2(---=m 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且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则=m . 3.反比例函数)0(≠= k x k y 的图象叫做 .当k >0时,图象分居第 象限,在每个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 ;当k <0时,图象分居第 象限,在每个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 . 4.反比例函数x y 5 = ,图象在第 象限,函数值都是随x 的增大而 . 5.若变量y 与x 成反比例,且x=2时,y=-3,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在每个象限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 . 6.已知函数x m y = ,当2 1 -=x 时,6=y ,则函数的解析式是 . 7.在函数x k y 22--=(k 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三个点(-2,y 1),(-1,y 2),(2 1 ,y 3), 函数值y 1,y 2,y 3的大小为 . 8.如图,面积为3的矩形OABC 的一个顶点B 在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象上,另三点在坐标轴上,则k= . 9.反比例函数x k y = 与一次函数y=kx+m 的图象有一个交点是(-2,1),则它们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是 . 10.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2= 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且经过点(k-1,k+2),则k= . 二、选择题 1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变,那么它的底与高的函数关系是( ) A.正比例函数 B.反比例函数 C.一次函数 D.二次函数 12.下列函数中,反比例函数是( ) A.2x y - = B.x y 2-=

中考数学反比例函数-经典压轴题附答案解析

一、反比例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如图,已知抛物线y=﹣x2+9的顶点为A,曲线DE是双曲线y= (3≤x≤12)的一部分,记作G1,且D(3,m)、E(12,m﹣3),将抛物线y=﹣x2+9水平向右移动a个单位,得到抛物线G2. (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 (2)设抛物线y=﹣x2+9与x轴的交点为B、C,且B在C的左侧,则线段BD的长为________; (3)点(6,n)为G1与G2的交点坐标,求a的值. (4)解:在移动过程中,若G1与G2有两个交点,设G2的对称轴分别交线段DE和G1于M、N两点,若MN<,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 【答案】(1)把D(3,m)、E(12,m﹣3)代入y= 得,解得, 所以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 ; (2)2 (3)解:把(6,n)代入y= 得6n=12,解得n=2,即交点坐标为(6,2), 抛物线G2的解析式为y=﹣(x﹣a)2+9, 把(6,2)代入y=﹣(x﹣a)2+9得﹣(6﹣a)2+9=2,解得a=6± , 即a的值为6± ; (4)抛物线G2的解析式为y=﹣(x﹣a)2+9, 把D(3,4)代入y=﹣(x﹣a)2+9得﹣(3﹣a)2+9=4,解得a=3﹣或a=3+ ; 把E(12,1)代入y=﹣(x﹣a)2+9得﹣(12﹣a)2+9=1,解得a=12﹣2 或a=12+2 ; ∵G1与G2有两个交点, ∴3+ ≤a≤12﹣2 , 设直线DE的解析式为y=px+q,

把D(3,4),E(12,1)代入得,解得, ∴直线DE的解析式为y=﹣ x+5, ∵G2的对称轴分别交线段DE和G1于M、N两点, ∴M(a,﹣ a+5),N(a,), ∵MN<, ∴﹣ a+5﹣<, 整理得a2﹣13a+36>0,即(a﹣4)(a﹣9)>0, ∴a<4或a>9, ∴a的取值范围为9<a≤12﹣2 . 【解析】【解答】解:(2)当y=0时,﹣x2+9=0,解得x1=﹣3,x2=3,则B(﹣3,0),而D(3,4), 所以BE= =2 . 故答案为2 ; 【分析】(1)把D(3,m)、E(12,m﹣3)代入y= 得关于k、m的方程组,然后解方程组求出m、k,即可得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和D、E点坐标;(2)先解方程﹣x2+9=0得到B(﹣3,0),而D(3,4),然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DE的长;(3)先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确定交点坐标为(6,2),然后把(6,2)代入y=﹣(x ﹣a)2+9得a的值;(4)分别把D点和E点坐标代入y=﹣(x﹣a)2+9得a的值,则利用图象和G1与G2有两个交点可得到3+ ≤a≤12﹣2 ,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DE的 解析式为y=﹣ x+5,则M(a,﹣ a+5),N(a,),于是利用MN<得到﹣ a+5﹣<,然后解此不等式得到a<4或a>9,最后确定满足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 2.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 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x<0)的图象交于点A(﹣1,2)和点B,点C在y轴上.

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经典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11,A x y 、()22,B x y 两点在该图象上,下列命题:①过点A 作AC x ⊥轴,C 为垂足,连接OA .若ACO ?的面积为 3,则6k =-;②若120x x <<,则12y y >;③若120x x +=,则120y y +=其中真命 题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由题意可得k <0,y 1=,,sin cos 22x x x ππ?? ?∈-≤? ??? ,y 2=2k x , 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判断①,根据点位于的象限判断②,结合已知条件列式计算判断③,由此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 ∴k<0, ∵()11,A x y 、()22,B x y 两点在该图象上, ∴y 1=,,sin cos 22x x x ππ?? ?∈-≤? ??? ,y 2=2k x , ∴x 1y 1=k ,x 2y 2=k , ①过点A 作AC x ⊥轴,C 为垂足, ∴S △AOC =1 OC?AC 2=11x ?y k =322 =, ∴6k =-,故①正确; ②若120x x <<,则点A 在第二象限,点B 在第四象限,所以12y y >,故②正确; ③∵120x x +=, ∴()12121212 0k x x k k y y x x x x ++=+==,故③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函数中,当x >0时,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

人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型24道:二次函数专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24道:二次函数专题 1.如图,直线y=﹣x+4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y=﹣x2+bx+c经过B,C两点,与x轴另一交点为A.点P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线段BC上由点B向点C运动(点P不与点B和点C重合),设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P作x轴垂线交x轴于点E,交抛物线于点M.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①,过点P作y轴垂线交y轴于点N,连接MN交BC于点Q,当=时,求t的值; (3)如图②,连接AM交BC于点D,当△PDM是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t的值. 2.如图,抛物线y=ax2+bx+c经过A(﹣3,0),B(1,0),C(0,3)三点.(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如图1,P为抛物线上在第二象限内的一点,若△PAC面积为3,求点P的坐标; (3)如图2,D为抛物线的顶点,在线段AD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M,A,O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求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5x+5与x轴,y轴分别交于A,C两点,抛物线y=x2+bx+c经过A,C两点,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B. (1)求抛物线解析式及B点坐标; (2)若点M为x轴下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MA、MB、BC,当点M运动到某一位置时,四边形AMBC面积最大,求此时点M的坐标及四边形AMBC的面积; (3)如图2,若P点是半径为2的⊙B上一动点,连接PC、PA,当点P运动到某一位

置时,PC+PA 的值最小,请求出这个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4.已知函数y =(n 为常数) (1)当n =5, ①点P (4,b )在此函数图象上,求b 的值; ②求此函数的最大值.(2)已知线段AB 的两个端点坐标分别为A (2,2)、B (4,2),当此函数的图象与线段 AB 只有一个交点时,直接写出n 的取值范围. (3)当此函数图象上有4个点到x 轴的距离等于 4,求n 的取值范围.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如图),已知抛物线 y =x 2 ﹣2x ,其顶点为A . (1)写出这条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A 的坐标,并说明它的变化情况; (2)我们把一条抛物线上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点叫做这条抛物线的“不动点” . ①试求抛物线y =x 2 ﹣2x 的“不动点”的坐标; ②平移抛物线y =x 2﹣2x ,使所得新抛物线的顶点 B 是该抛物线的“不动点”,其对称轴 与x 轴交于点C ,且四边形OABC 是梯形,求新抛物线的表达式.

八年级反比例函数压轴题

1. 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函数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 8 x 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其中A 点的横坐标与B 点的纵坐标均为2。①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②求三角形△AOB 的面积;③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OA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如图,直线y =kx +2k (k ≠0)与x 轴交于点B ,与双曲线y =(m +5)x 2m +1交于点A 、C ,其中点A 在第一象限,点C 在第三象限.(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2)求B 点的坐标;(3)若S △AOB =2,求A 点的坐标;(4)在(3)的条件下,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OP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与x 轴交于点C ,过A 作AD ⊥x 轴于D ,若OA = 5,AD =21OD ,点B 的横坐标为2 1 (1)求A 点的坐标及反比例函数 的解析式:(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及△AOB 的面积(3)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 点P 使△OA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 如图,正比例函数 x y 21= 与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过B 作x BC ⊥轴,垂足为C ,且△BOC 的面积等于4.(1)求k 的值;(2)求A 、B 两点的坐标;(3)在x 轴的正半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POA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42 -2-4 -5 5 B A O Y X f x () = -8x x A y O D C B

反比例函数经典测试题含解析

反比例函数经典测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 ax c =+和反比例函数 b y x = 在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二次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得出a ,b ,c 的值取值范围,进而利用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出答案. 【详解】 ∵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开口向下, ∴a <0, ∵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经过原点, ∴c=0, ∵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对称轴在y 轴左侧, ∴a ,b 同号, ∴b <0, ∴一次函数y=ax+c ,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反比例函数y=b x 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 故选D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正确把握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 -1)与y= (0)k k x <的大致图象是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k<0时,y= (0)k k x <的图象位于二、四象限, y=k(x -1)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观察可知B 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3.已知点()11,A y -、()22,B y -都在双曲线32m y x +=上,且12y y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0m < B .0m > C .32 m >- D .32 m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得3+2m <0,从而得出m 的取值范围. 【详解】 ∵点()11,A y -、()22,B y -两点在双曲线32m y x +=上,且y 1>y 2, ∴3+2m <0, ∴32 m <- ,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当k >0时,该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 <0时,函数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的坐标为(﹣1,1),点B 在x 轴正半轴上,点D 在第三象限的双曲线y =8 x 上,过点C 作CE ∥x 轴交双曲线于点E ,则CE 的长为( )

反比例函数压轴题精选(含答案)

2009-2013年中考反比例函数 经典结论: 如图,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 (I ) 1 2 AOB AOC S S k ??== ; (II ) OBAC S k =矩形。 下面两个结论是上述结论的拓展. (1) 如图①, OPA OCD S S ??=,OPC PADC S S ?=梯形。 (2)如图②, O A P B O B C S S =梯形梯形,BPE ACE S S ??=。 经典例题 例 1.(1)(兰州)如图,已知双曲线(0)k y x x = >经过矩形OABC 边AB 的中点F 且交BC 于点E ,四边形OEBF 的面积为2,则k = 2 ; (2)如图,点A B 、为直线y x =上的两点,过A B 、两点分别作y 轴的平行 线交双曲线1(0)y x x =>于C D 、两点,若2BD AC =,则22 4OC OD - 例2.(2013陕西) 如果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个反比例函数x y 6 =),( ),,(2211y x B y x A ,那么))((1212y y x x --值为 24 . 解析:因为A ,B 在反比例函数x y 6 = 上,所以611=y x ,我们知道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坐标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因此 ),(),,(2211y x B y x A 中有 1 212,y y x x -=-=,所以 24644))(())((1111111212=?==----=--y x y y x x y y x x 例3.(2010山东威海) 如图,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x m y =的图象交于点A ﹙-2,-5﹚,C ﹙5,n ﹚,交y 轴于点B ,交x 轴于点D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