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前台湾与原住民文化

史前台湾与原住民文化

史前台湾与原住民文化
史前台湾与原住民文化

第一章史前台灣與原住民文化

一、多采多姿的史前文化

*文字發明之前稱為時代,文字發明以後稱為時代(一)舊石器時代

A.時間:距今五萬年前-七千年前

B.製作石器方式:

C.生活方式(採食):以、取得食物,

居住於洞穴中,已知用火

D.文化代表:文化(縣)-是台灣目前最

古老的文化

(二)新石器時代

A.時間:距今七千年前-二千年前

B.製作石器方式:

C.生活方式(產食):農業的出現-定居-聚落;燒製陶器

D.文化代表:

*早期:文化(又稱為粗繩紋陶文化)-台北

*中期:文化-貝塚、種植穀類作物-台北

*晚期:文化-石板棺、玉器-台東縣

(三)金屬器時代

A.時間:距今兩千年前-四百年前

B.使用鐵製工具

C.生活方式:以為主,漁獵為輔,聚落也較具規模

D.文化代表:

*早期:文化-可能是凱達格蘭或噶瑪蘭的祖先-北部

*中期:蔦松文化-可能是西拉雅族的祖先-南部

*晚期:靜浦文化-可能是阿美族的祖先-東部

( )1.下列有關臺灣的史前文化描述,何者是正確的?(A)東部的卑南文化已知道使用銅、鐵器(B)臺灣的新石器時代與金屬器時代文化,大都與大陸和東南亞

的史前文化有關聯性(C)除了長濱文化外,臺灣在其他地區亦有舊石器時代文

化遺址的發現(D)臺灣各地文化發展是同步的,如兩千年前,臺灣已全面進入

金屬器時代

( )2.亞婷參觀「臺灣史前文化演進」展覽,若她想按照文化演進先後依序參觀,應先前往下列哪一主題區?

(A)十三行文化(B)大坌坑文化(C)長濱文化(D)圓山文化

二、原住民的族群與社會組織

(一)名稱演變

A.依居住、分布地區-、

B.清領時期:依有否納稅、服勞役、薙髮-、

C.日治時期:分平埔族與高砂族

D.中華民國:民國83

(二)平埔族

1.分布地區:西部平原、丘陵地帶、東北部

2.家族制度:西拉雅族為母系社會,由女性繼承財產,行

制,老年級男子才可以參與部落的公共事務

(三)高山族

1.分布地區:山區、東部平原地帶

2.家族制度:

A.母系社會:族、族

B.父系社會:族、族

3.社會組織:

A.貴族社會:由貴族統治平民、管理土地,如族、

B.漁團組織:族

C.長老會議:阿美族、賽夏族

試試看:

( )1.土地制度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請問在臺灣原住民中何族土地屬貴族所有?(A)魯凱、排灣族(B)阿美、卑南族(C)泰雅、布農族(D)鄒族、賽夏

( )2.南島語系的分布範圍西到(A)馬達加斯加(B)復活島(C)關島(D)馬來半島

( )3.臺灣選舉期間,種族問題再度被挑起,臺灣除了本省、外省人就是遍布各地的原住民。請問:在漢人大量移民臺灣之前,臺灣地區居住的原住民是屬於哪

一個語族?(A)拉丁語族(B)南島語族(C)侗傣語族(D)蒙古語族( )4.臺灣地區的原住民,依其主要生活區域的不同,可分為平埔族和高山族。

其中有關平埔族的敘述,下列哪一項是正確的?(A)其漢化的時間較高山族稍晚

(B)早期生活在平原、沿海一帶(C)大約可分泰雅、布農等九族(D)移入臺灣

的時間在漢人之後

三、原住民的經濟活動與宗教信仰

1.經濟活動:主要生產活動是、(男人)、

農耕(女人),主要採游耕方式,種植旱稻、小米

2.宗教信仰:泛靈信仰,以最受敬畏,由

負責和神靈溝通。例如:西拉雅族崇拜祖靈的場所

稱為。

3.歲時祭儀:

*族的豐年祭-慶祝豐收

*達悟族的-祈求豐收

*賽夏族的-祈求豐收、全族平安

*鄒族的團結祭-祈求部落團結

4.生命禮俗:

*布農族成年禮-打耳祭、拔齒

*卑南族成年禮-猴祭

*泰雅族成年禮-

5.其他:

*族-配戴百合花

*族-八部合音

試試看:

( )1.原住民平埔族祭祀的對象除了日、月、星辰、河川之外,也祭拜動物與祖先的靈魂。從平埔族這一行為可知其宗教信仰的特色為何?

(A)相信萬物皆有神靈(B)崇拜萬善爺的慈悲(C)彰顯義民爺的英勇(D)重

視修煉成仙法術

第二章國際競爭下的台灣

一、商人與海盜的落腳地

12世紀(宋朝)-有漢人暫居澎湖

13世紀(元朝)-在澎湖設立,官方機構設立之始

14世紀(明朝)-實施海禁政策

16世紀末期(明朝)-派兵進駐澎湖防備

17世紀前期(明朝)-派兵進駐澎湖,海商轉移至台灣,如顏思齊、鄭芝龍

*台澎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澎湖天后宮

*日本以、稱呼台灣

二、西方勢力的競逐

(一)葡萄牙:稱台灣為,佔領作為與中國貿易

的據點

(二)荷蘭(1624-1662年)

1.據台背景:以台灣作為國際貿易的轉運站,積極發展與中國大陸、日本、

東南亞的貿易

2.經過:

A.在建立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亞洲總部

B.曾兩度佔有澎湖,為明將逼退

C.建城(今安平古堡)-(地點)

D.建商業市鎮-(地點)

試試看:

( )1.澎湖的天后宮有一石碑,碑文上面寫:「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這一段碑文見證了澎湖在臺灣開發史上的重要性,且說明哪一外來民族的入侵?(A)

法國(B)西班牙(C)日本(D)荷蘭

( )2.十七世紀歐洲在東亞貿易各據一方,作為對外擴充的基地,下列各國的據點配對,何者正確?(A)西班牙──麻六甲(B)荷蘭──加爾各答(C)英國──

香港(D)葡萄牙──澳門

( )3.臺灣是十七世紀漢人、日本人、荷蘭人、西班牙人等在東亞地區進行貿易的重要據點,當時臺灣會扮演這種角色的原因,主要是具備了下列哪一項優越的地理條

作?(A)地形(B)氣候(C)位置(D)人口

三、荷蘭統治下的台灣

1.對原住民:武力征伐--行政控制──宗教教化

A.行政控制-間接控制:由各社所選出的行使司法權

B.宗教教化-教師:多半由擔任;教材:

書俗稱番仔契,又稱為

2.對漢人:

A.招募漢人來台耕作,大量種植和

B.興修水利

C.引進及新作物(豌豆、釋迦、蕃茄)

D.抗荷事件:

原因:苛捐雜稅、行動限制(不准與原住民私自交易、禁止漢人私藏武器、自由集會)

時間:1652年

領導人:

結果:失敗,但激發漢人的反抗意識

3.經濟:

A.貿易對象:中國大陸、、

B.貿易商品:輸出台灣特產、和

四、西班牙(1626-1642)

1.據台背景:為阻止荷蘭勢力擴張

2.經過:

A.佔領、和等地

B.建城於淡水

C.在台主要活動:和傳播教

D.西班牙在亞洲的商業據點-菲律賓馬尼拉

3.離台原因:

A.因日本實施政策,對日貿易停頓

B.馬尼拉的據點又遭當地人民反抗

試試看:

( )1.下列何者為荷據時期臺灣農業發展的現象?(A)使用水利設施(B)種植作物的種類沒有創新(C)引進水牛耕作(D)有專門機構繁衍豬隻

( )2.荷蘭總督曾說:「臺灣真是一頭好乳牛」,表示臺灣為荷蘭帶來相當大的利益。請問:這是因為荷蘭人輸出下列哪些臺灣的特產而來?(甲)蔗糖(乙)茶葉(丙)稻米(丁)鹿

皮(A)甲乙丙(B)甲乙丁(C)甲丙丁(D)乙丙丁

( )3.荷蘭人為了下列哪一項目的,積極在中國、日本、呂宋及爪哇之間找尋中繼站?

(A)減少運輸風險(B)方便與日本直接貿易(C)切斷葡、西在東亞的航路(D)找尋一

優良的海港

第三章鄭氏時期的經營(1662-1683)

一、鄭氏政權的興衰及政治與文教制度的建立

1.南明:先後有、、、在南

方建立政權

2.鄭成功:1661年攻打台灣,於1662年驅逐荷蘭人

*南明王賜姓為朱,因此被稱為;桂王時被封為

A.改稱台灣為

府)二縣(縣、縣)

3.鄭經:

A.在輔佐之下,穩定政權,進行建設

B.將東都改為,將縣改為,並增設官職

C.

D.

4.鄭克塽:大權旁落,政局不穩,清朝派遣率軍攻台

試試看:

( )1.小明讀到一本臺灣通史,越讀越感到疑問,他想知道臺灣是在何時首次建立了漢人政權。請問:下列何者是臺灣歷史上第一次建立漢人政權?(A)康熙收復臺

灣(B)顏思齊率領部眾來臺灣建立據點(C)鄭成功驅逐荷蘭(D)元、明的設

官治理

( )2.下列何者是鄭成功對臺的行政措施?(A)在赤崁地方設承天府(B)承天府以北設萬年縣(C)承天府以南設天興縣(D)在金門設安撫司

( )3.「延平王」鄭成功趕走荷蘭人後,在臺灣設置「一府二縣」的行政區;現今的臺南市在當時是屬於哪一個行政區?(A)臺灣府(B)承天府(C)臺南府(D)

天興縣

( )4.民國八十八年南投發生九二一大地震若發生在鄭經時期的臺灣,則應由哪一個地區的行政長官率先處置?(A)天興州(B)承天府(C)萬年州(D)彰化廳( )5.明鄭在臺統治歷經三代,終在康熙朝為施琅率軍平定,請問:當時在何地決戰,鄭氏失利終使鄭克塽請降,結束二十多年的對立?(A)金門(B)澎湖(C)廈

門(D)澳門

二、拓墾事業的推動與對外貿易的發展

1. 拓墾-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

A.

B.

2.貿易

A.突破清朝對台的海禁政策

B.貿易對象:日本、南洋地區、英國(與英國東印度公

司簽定商約)、中國大陸(走私貿易)

C貿易商品:進口以、為主;出口則以

和最為重要

試試看:

( )1.下列何者在明鄭時期與臺灣沒有貿易往來?(A)日本(B)中國(C)東南亞(D)西班牙

( )2.鄭氏能立足臺灣,主要是依靠拓墾和貿易,下列何者正確?(A)臺灣和日本交易為走私貿易(B)臺灣的進口貿易以軍火、軍用品、原料為主(C)臺灣向

英國東印度公司進口蔗糖、鹿皮(D)清政府和臺灣維持正常的貿易關係( )3.在臺灣不同時期的歷史階段中,會出現一些反映時代背景的地名,請問:「左營」、「左鎮」等地名,與下列哪一史實有關?(A)荷西時期的平埔族社名(B)

鄭氏治臺實行軍屯政策(C)清領時期軍隊駐防地(D)日治時期規定人車靠左( )4.老師介紹下列四本與臺灣有關的課外讀物,要班上同學自行閱讀,學生小華對明鄭時期的歷史特別有興趣,那麼他應該閱讀下列哪一本書?(A)紅毛城

史蹟故事(B)臺灣鐵路開發史話(C)太陽下的億載金城(D)全臺首學──文

教的起源

( )5.三國時代的諸葛亮輔佐蜀漢劉備父子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名垂千古;

鄭氏治臺時期,幫助鄭成功父子建立臺灣政權,有「鄭家諸葛」之稱的是誰?

(A)顏思齊(B)江勝(C)施琅(D)陳永華

( )6.十七世紀,鄭成功、鄭經父子先後來到臺灣,建立政權。當時他們除實施墾殖外,亦採行下列何種方式維持財政?

(A)實施公有共享制度(B)與原住民交換貨物(C)對外拓展海上貿易(D)引

進西方開礦技術

第四章清領前期的政治與經濟(1683-1858)

一、台灣棄留爭議與治台政策

1.台灣棄留爭議

留-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戰略地位重要-

2.為防台而治台的政策

A.頒布渡台禁令-渡台許可證、不准家眷隨行,導致男多女少、

眾多,偷渡嚴重

B.實施政策,隔離漢人與原住民,實際統治區域局限在台

灣西部與噶瑪蘭地區

3.康熙──一府(台灣府)三縣(台灣縣、縣、縣)

隸屬省

4.雍正──增設彰化縣、淡水廳;嘉慶──增設噶瑪蘭廳

二、土地開墾與水利設施

1.土地拓墾方式-集資合股

2.作物-、

3.水利設施-圳(台北)、圳(彰化)

圳(台中)、圳(高雄)

三、農業生產及貿易

1.農業:主要生產和

2.郊的組織:制定商品價格、調解同業糾紛、與官府交涉

A.以貿易區域劃分:北郊、南郊

B.以商品類別劃分:糖郊、布郊

3.港口的興起:一府二鹿三艋舺

原來唯一開放的港口-

試試看:

( )1.清廷平定臺灣後,施琅曾力排眾議,建議朝廷無論如何要保住臺灣。施琅的意見主要是從哪一個觀點來強調臺灣的重要性?(A)文化(B)交通(C)國防(D)

外交

( )2.為防止臺灣再度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清政府早期有何渡臺限制?(A)有渡臺證明的單身男子才能到臺灣(B)可攜家帶眷(C)派駐臺灣的官員有永久居留權

(D)任何用品皆可輸入臺灣而無限制

( )3.十八世紀前半葉,臺灣因商業的興盛,在臺南、鹿港都出現類似行會組織的「郊」,如「南郊」和「北郊」。請問:這兩個組織的區別是依據什麼?(A)商人的貿易地區(B)公司

組織在當地的位置(C)漳州、泉州人的分別(D)貨物的來源地

( )4.臺灣有一句俗諺「一府、二鹿、三艋舺」,這句話表示臺灣古早的開發方向為何?(A)由北而南(B)由西而東(C)由南而北(D)由東而西

第五章清領前期的社會與文化(1683-1858)

一、渡台禁令對台灣社會的影響

1.偷渡者多:尤以、等地因人口多,謀生不易,橫渡

(台灣海峽)到台開墾者眾

2.男多女少:

A.娶平埔族女子為妻(有唐山公,無唐山媽)

B.收養義子、義女(增加勞動力、傳宗接代)

3.羅漢腳多:治安惡化

二、械鬥與民變

1.械鬥原因:

A.經濟因素:爭奪田地、水源

B.社會因素:多、生活習性不同

C.政治性因素:行政區劃不敷實際需要、官員貪贓枉法

*閩粵鬥、漳泉拼

2.民變: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

*原因:苛捐雜稅、經濟剝削、官吏腐敗、會黨眾多

*三大民變:

A. 事件(康熙)-增設彰化縣、淡水廳

B. 事件(乾隆)-將諸羅縣改為嘉義縣

C. 事件(同治)

3.原住民的抗官:武力鎮壓

試試看:

( )1.三百多年來,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發展中重要的文化據點,擁有豐富的文化遺跡,請問:今日臺南赤崁樓,保存有九座御龜碑,這是清廷平定哪一次民變後所樹立

的?(A)朱一貴事件(B)林爽文事件(C)郭懷一事件(D)戴潮春事件

( )2.發生於清領時代前期的分類械鬥,主要是以祖藉別的閩、粵分類械鬥和漳、泉分類械鬥為多。由此可知,臺灣早期的移民多來自哪兩省?(A)廣東、廣西(B)

福建、廣西(C)福建、雲南(D)廣東、福建

( )3.關於林爽文事件的敘述,下列何者有誤?(A)臺灣清領時期最大的民變(B)起因於政府掃蕩天地會(C)發生於乾隆五十一年(D)起因於林爽文欲反清復明

三、移民的宗教信仰

1.神明信仰

A. :為求航海順利

B. :為求消災去瘟-東港燒王船

C. :為求拓墾平順

D.祭祀唐山原鄉的神明-泉州移民供奉;漳州移民供

奉;粵東移民供奉

2.祖先祭祀

A. :同姓但不一定有血緣關係

B. :同姓且有血緣關係

四、文教的發展

1.主要機構:

A. :提供學子準備科舉考試的教育機構

B. :主要教育貧寒子弟

C. :主要提供原住民子弟就讀

D.書院

E.私塾:又稱為

2.文風不盛-文風漸盛文治社會

試試看:

( )1.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開臺祖沒有血緣關係(B)唐山祖有血緣關係(C)來臺移民透過同姓關係發展宗族組織(D)客家人崇拜保生大帝

( )2.下列關於清代臺灣文教制度的發展情形,何者正確?(A)臺灣在清領時期首度實施了科舉考試制度(B)就讀書院的學生主要是為了修身養性(C)由於官紳

們支持書院的成立,並提供食宿,因此大多數貧家子弟也開始接受教育(D)各

地的書房與書院都是官方所設立的,這也是臺灣地區首次實施國民義務教育( )3.有關清初治理臺灣的文教機構發展,下列何者正確?(A)書院為清代臺灣民間最普及的教育機構(B)私塾是政府所支持創辦(C)義學皆為私人所興辦(D)

書院有公立、私立,經費來源以田園租稅收入為主

第六章清領後期的積極建設(1858-1895)

一、開港後的貿易

1.背景:台灣盛產樟腦、煤炭;英法聯軍之役失敗(1858年)

2.港口:、、、

3.洋行:洋行取代傳統郊商;兩岸貿易轉為國際貿易

4.進口:以、為主

5.出口:以、、為大宗;

茶葉以為出口港,淡水河岸的成為茶葉的

集散地;蔗糖由出口,銷往中國大陸、日本

1.

2.

*南部-牧師創辦第一間西醫診所

*北部-牧師一手執鉗一手執聖經、拔牙、設立理學堂

大書院、淡水女學堂

試試看:

( )1.淡水有許多有關馬偕牧師在臺傳教的遺跡,如馬偕醫館、牛津學堂等。請問:當年馬偕博士得以進入臺灣傳教與行醫的原因為何?(A)清世宗禁教後,傳教士

紛紛轉往臺灣發展(B)英法聯軍之役後,中國與列強訂約,允許外人在各地遊

歷傳教(C)鴉片戰爭後,中國允許外人至沿海地區通商居留(D)八國聯軍之役

前後,美國提出對華門戶開放政策,導致中國門戶洞開

( )2.下列有關臺灣在開港通商前後的貿易狀況,何者敘述正確?(A)開港通商前,貿易以洋行為主體,開港通商後以郊商為主體(B)開港通商前,貿易地區擴及

歐、美、澳等地,開港通商後則限於兩岸貿易(C)開港通商前,出口以茶、糖、

樟腦為主,開港通商後以稻米為大宗(D)開港通商後,對外貿易量高於開港通

商前

( )3.「……清領後期,因為臺灣北部適合種該作物,加上海外市場反應良好,逐漸成為臺灣最大的出口產品,為當地居民創造大量的工作機會,提升了北臺灣的經貿

地位。」請問:文中描寫的作物應該為下列何者?(A)茶葉(B)稻米(C)甘

蔗(D)樟腦

( )4.臺灣三寶是指哪三樣物品?(甲)鴉片(乙)樟腦(丙)蔗糖(丁)稻米(戊)茶(A)甲乙丙(B)乙丙丁(C)乙丙戊(D)乙丁戊

三、清廷治臺轉趨積極

*牡丹社事件

1.時間:1871年(清同治十年)-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

2.原因:日本藉口漁民遭原住民殺害,出兵台灣

3.結果:日本因水土不服、受到英美各國施壓而撤兵

4.影響:

(A)間接承認是日本屬地

(B)清朝由消極治台改為積極治台,派為欽差大

臣來台加強防務

*沈葆楨治台:

1.軍事防務方面:建立西式炮台-台南的炮台,即

是今天的

2.行政建置方面:南部增設縣,北部增設府

取代台南,成為主要的政治、經濟中心

3.鼓勵墾殖方面:取消渡臺禁令

4.開山撫番方面:開闢三條通往後山的道路,加強對後山的控制,積極推

動的政策

試試看:

( )1.牡丹社事件的起因為何?(A)琉球漁民在臺灣南端被原住民殺害(B)牡丹社原住民的叛亂(C)日本與臺灣的貿易糾紛(D)牡丹社原住民與清政府的糾紛( )2.中橫的「八通關古道」風景秀麗又具歷史價值。請問:「八通關古道」是何人的政績?(A)沈葆楨(B)丁日昌(C)劉銘傳(D)蔣經國

( )3.清末沈葆楨來臺加強海防、增設砲臺、修築通往後山的道路、開放對臺移民,加速了臺灣的墾殖與發展。使沈葆楨積極對臺建設的直接原因為何?(A)漢人與

原住民發生衝突(B)地方械鬥在臺日益嚴重(C)日本出兵侵犯臺灣(D)法國

企圖進占臺灣

( )4.下列何者是沈葆楨在政治上的建設?(A)將一府調整為二府(B)在中部增設一府(C)奠定現今臺灣行政區畫的架構(D)在東部設直隸州

四、劉銘傳與台灣建省

*中法戰爭

1.時間:光緒10-11年(1884-1885年)

2.背景:因問題

3.影響:清廷更加重視台灣,將台灣改建為行省,行政層級提高

4.首任巡撫:

5.劉銘傳的在台措施:

A.行政建置方面:三府一直隸州

(府、府、府、州)

B.財政方面:丈田清賦,以定稅則

C.交通方面:郵局、電線、電報線、鐵路( -- )

D.擴大開山撫番方面:設立撫墾局、番學堂

E.教育方面:設立、等新式學校

*第二任巡撫:

*清領時期台灣鐵路通車北至,南到

試試看:

( )1.阿新在課堂上聽老師介紹臺灣歷史,他對劉銘傳開發臺灣的過程深感興趣,想進一步了解相關史實。下列哪一本書最符合他的要求?(A)《牡丹社的悲歌》(B)

《霧社事件始末》(C)《臺灣民主國的故事》(D)《臺灣鐵路興築緣起》

( )2.由沈葆楨、劉銘傳等人來臺建設的重點項目,反映出當時清朝治臺最主要的目的為何?(A)墾殖移民增多,加強行政管理(B)提倡新式工業,增加賦稅收入

(C)增強海防建設,鞏固東南海疆(D)推動儒學教育,落實文化建設

( )3.薇薇近日要繳交一分有關清代對外戰爭的報告,她蒐集的資料內容有:(一)戰爭發生在十九世紀末期;(二)清廷為了維護藩屬宗主權而戰;(三)劉銘傳率軍來臺

抵禦外敵入侵。由以上資料,我們可以推論薇薇的報告應是寫下列哪一場戰爭?

(A)鴉片戰爭(B)英法聯軍(C)中法戰爭(D)甲午戰爭

( )4.劉銘傳治臺時,曾經大力推行新政,積極建設臺灣。請問:當時住在臺北的居民,可能會有怎麼樣的生活經驗?(A)乘坐火車到高雄飽覽沿途風光(B)打電報

給臺南的親友聯絡要事(C)到臺北帝國大學學習外國語文(D)曾目睹臺灣民

主國的建國運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