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典型错题分析及教学对策

小学数学典型错题分析及教学对策

小学数学典型错题分析及教学对策

第一篇:小学数学典型错题分析及教学对策

一、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737555217+9+1 8-6+16-5+7

181421-(3+21)

52813-15+1

3二、解方程。

7X-3.4X=14.4

7a-18=31

6(X+7)=96

10-15-114317-(5-17)

0.8X+0.4X=120

2.8X÷7.2=35

2(21-X)=24

2713-(12-3)0.01X+7.2=8.6 37-7X=20

三、解决问题。

1、把一个棱长为6dm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横截面是9dm²的长方体钢材,锻造成的钢材有多长?

2、一个长25cm,宽12cm,高20cm的长方体玻璃缸中装入一个棱长为8cm的正方体铅块,然后往缸中放一些水,使它完全淹没这个正方体铅块,当铅块从缸中取出时,缸中的水会下降多少cm?

3113、芳芳用4小时完成作业,比小娟快6小时,小红比小娟慢20小时,小红完成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4、王叔叔家共饲养了369只鸡,其中母鸡只数比公鸡的5倍多9只。王叔叔家饲养的公鸡、母鸡各有多少只?

第二篇:二上典型错题分析及对策

二年级上册数学典型错例分析及其对策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正确使用“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以上的两道题目是要求学生正确判断使用的长度单位是厘米还是米,部分学生因没有正确建立起厘米和米的正确长度观念,所以在做此类题目的时候会不经思考的吧小鸟的长度写成“长1(米)”,或者是操场“长28(厘米)”这样的错误。对于此类学生则可以通过让他们了解自己手臂的长度,了解自己手指的宽度,或者仔细观察尺子的刻度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

2、用尺子测量时,不从0开始测量。如课本第10页的第10题。

这道题目中,小男孩的测量是开始刻度对着3,结尾刻度对着7。有些孩子在读刻度的时候,有的直接读7的刻度,得出7厘米的错误长度,还有部分孩子会数数字,3、4、5、6、7,这5个数字,所以得出共有5厘米的错误长度。对于此类学生教师要纠正他们读刻度的习惯,要学生习惯数3-7这几个数字之间的格子,而不要去数有多少个数字,直接读刻度上的数字的情况是从0刻度开始测量的时候才能直接读结尾的刻度数。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1、竖式计算的格式不对。如: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时,学生刚开始学习笔算,对笔算的格式还不熟悉,所以在写竖式的时候就会出现上述的问题。对于这部分孩子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平时的课堂练习或者是课后练习,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进行订正。

2、竖式计算时忘记计算进位。如:

这样计算的学生因为在计算5+7的时候没有在十位的位置上写进位的“1”,所以在计算的时候就只计算了3+3,而忘了还要在加“1”。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强调,计算时一定要写进位,写了进位之后再计算就不容易出错了。

3、竖式计算时忘记把得数写到横式上。如:

此类的学生能够正确进行竖式计算,但是还是比较粗心,计算正确之后却没有最后把得数写到横式上。对于此类学生,教师在个别纠正的时候,多提醒学生计算完成之后要再检查一次。

4、竖式计算退位减法时,忘了退位。如:

此类的错误常会出现在偷懒不写退位“.”的这些学生身上。这些孩子在计算1减6不够减,和十位的5借1个十的时候,没有把退位的“.”写在5的头上,所以计算的时候就错误的计算了5减3等于2。对于这类的学生,教师要强调学生计算时必须要把退位的点写上去,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

5、连加的计算简便写法时,学生写多了个加号。如:

此类学生因为是听课的时候不够仔细,没有注意到其实是只用写一个加号就可以了。教师纠正的时候一定要学生看课本的例题,给学生自己比较,学生自己写的算式和例题的算式的区别,这样学生才会明白正确的算式怎么写。

6、连加的计算简便写法时,学生少写了前一步计算的得数,如:

这类孩子主要是心里边还不清楚连加计算的具体过程,对于此类学生在纠正的时候,就必须要他们说一说计算的过程,然后在把算式写出来。

7、加减混合计算的简便写法,学生会把中间过程省略。如:

出现此类问题的通常是口算比较厉害的学生,这些学生计算时先口算出结果,然后竖式就偷懒写成这样了。教师在纠正这些孩子的时候,要学生必须把计算的过程一步步的全部都写出来。

8、计算连续加、减等夺红旗的题目,中间有个计算出错,导致后面的计算全部出错。如:

课本31页:

这样的题目,学生如果在计算

这个过程中出错的话,那后面的计算也会跟着一路都错了。所以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计算的正确率是很关键的。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学生在画角的时候出现边不直,或者顶点不尖的问题。如:

边不直是因为学生没有用尺寸等工具画图,而画直角的顶点不尖主要是因为学生直接用三角板印着画,而不是先画一个顶点,然后从顶点画一条边,接着用三角板来帮忙画另一条边,这样才能把顶点的角画好。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学生在做把口诀补充完整的题目时,会漏字。如:一五()五五()

有的学生在填“一五()”的时候,会写成“一五(五)”,填“五五()”的时候会写成“五五(二五)”。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1×5=5

5×5=25

这样的乘法算式所影响,学生在背口诀的时候直接照着算式的得数填数字了。教师在纠正的时候要学生仔细想口诀是怎么背怎么读的,怎么读怎么背的就怎么写。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一)学生在观察照片的时候,不容易分清楚照片中物体的左边还是右边。如:课本71页第4题

这道题目,学生就很容易把2和3的位置弄错。出现此类的问题是因为学生不明白图中所表示的到底是建筑物的哪边。解决的方法则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是建筑物,把手伸开,然后用左右手来表示建筑物的左右,这样孩子就能区别出来了。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在做够不够的解决问题时,有的学生算式对了,但是回答却不对。如:课本85页第3题

这道题目,学生会写算式:5×5+2=27(盆),但是回答的时候却回答“这些花不够”。原因是学生还不是很清楚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师纠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都说说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先让学生明确够是什么情况,不够又是什么情况,然后在给学生答题。

第7单元:认识时间

1、学生把时间的写法混淆。如:这个时间的表示有的学生会把电子表表示的方法写成:4:5 也有的学生会把文字表示的方法写成:4时05分

还有的学生会把电子表示的方法写成:4:05分。这些都是学生对时间的表示方法不熟悉的缘故导致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多注意这

两周表示方法的区别,让学生多找找这样的错题,这样才能解决此类问题。

2、接近整时的时间学生容易看错。如:这样的时间,学生不注意的时候往往就会写成:10:55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实物:一个大的钟来给学生观察。先让学生观察10:00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然后在把时间推到9:55的位置,让学生来说时间,这样多练习几次学生就能明白这样的位置应该表示的时间是:9:55了。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及分析对策

典型错题:

1、作业: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米,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错因分析:学生往往知道求环形面积的方法但错误率极高,主要是环形面积中干扰条件过多,如大圆和小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还有大圆和小圆之间的距离等,无法使学生排除干扰聚焦到“大半径和小半径”上去。

纠错措施:结合本题,最好的办法是提倡画草稿图,找大半径和小半径的分步做法。

典型错题:

2、作业:解决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9/10米,宽是长的5/9。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错因分析:这是在学习简单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练习的,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把算出的宽就作为长方形的面积,也反映学生审题和学习习惯方面也存在问题。纠错措施:结合本题,对认真仔细的学生进行大力表扬。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加强审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典型错题:

3、作业:甲数是24,乙数比甲数少1/3,乙数是多少?

错因分析:题目本身存在问题,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列式24-1/3或24×(1-1/3)或24-24×1/3无从下手。

纠错措施:结合本题,理解1/3在题中所表示的意义:如和24相同表示一数量可用减法计算;如表示乙数对应的分率,则可用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方法来计算。在没有强调的情况下,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

为加深印象,可将题目改编为“甲数是24米,乙数比甲数少1/3,乙数是多少米?”加了单位后,再次理解1/3在题中所表示的意义,这时还能表示具体数量吗?

典型错题:

4、作业:看线段图,按要求填空。(图略)关键句“乙比甲多3/4”(1)()与()比,单位一是()。

错因分析:分数应用题中的谁与谁比与整数应用题中的谁与谁比混淆,分数应用题中必须是与单位“1”的量比,即必须是分量与总量比。

纠错措施:举例比较整数应用题中的谁与谁比,前后是可以调换位置的;二分数应用题中的谁与谁比,是把单位“1”的量当作一个标准数,所以必须和单位“1”的量比。但是在分量与总量在比较时,可以把“乙数”作为分量,则对应得分率是1+3/4;也可以是乙数比甲数多3/4对应得分量“乙数比甲数多的数”与“甲数”比。

典型错题:

5、判断:任何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错因分析:由于假分数在平时运用较少,学生对假分数的意义遗忘较多,很多学生印象中的假分数是大于1的,而忽视等于1的分数也是假分数。因此对任何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判断有误。

纠错措施: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忽视数学概念的教学和巩固,应把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于渗透,也可布置对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不定期的进行检查,不能临时抱佛脚,否则将悔之晚矣。

典型错题:

6、练习:把5/8千克的糖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5千克的()。错因分析:5/8÷5=1/8千克纠错措施:这题要分两步来思考,先算出一份是多少千克:5/8÷5=1/8千克,然后用1/8÷5=1/40,但是好多同学都只算了第一步。

典型错题:

7、练习:有一面三角形的小旗,面积是1/3平方米。它的底是

3/2米,高是多少米?

错因分析:1/3 ÷3/2=2/9 纠错措施:前面的知识还是没有很好的掌握,一些同学解答的时候还是忘了乘2。

典型错题:

8、练习:7克盐放到100克水里面,则盐与盐水的比是()。错因分析:7:100 纠错措施:“7:100”是“盐”与“水”的比,而“盐”与“盐水”的比应该是“7:107。

典型错题:

9、练习:一个长方形周长30cm,已知长与宽的比是3:2,则长方形的面积是()”。

错因分析:长为18cm,宽为12cm,则面积为18×12=216cm2 纠错措施:学生忽略了长方形的周长包含两个长和两个宽,计算时应该首先将周长“30cm”除以2,再进行按比例分配。所以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长为9cm,宽为6cm,面积为9×6=54cm2”。

典型错题:

10、练习:1元硬币的直径为25mm,其中有一圈1mm宽的边。这一圈边的面积是多少平方毫米?

错因分析:3.14×(26÷2)2-3.14×(25÷2)2

3.14×(25÷2)2-3.14×(24÷2)2 纠错措施:错误有二,其一是不理解25厘米指圆环外圆的直径,其二是不理解1mm边宽在直径的两端均需要计算。而第二种错误主要集中的第二点原因上。

典型错题:

11、练习:说出百分数的意义。今年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册数比去年增加了12% 错因分析:今年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册数是去年增加图书册数的12%。

纠错措施:对句子中单位“1”的量和比较量不理解;缺乏必要的数学阅读能力。

典型错题:

12、作业:A城的日照时间比B城多1/2,A城的日照时间是B 城的()%。错因分析:50% 纠错措施:对“A城的日照时间比B城

多多1/2”没有正确的理解,特别是从单位“1”入手分析。

典型错题:

13、作业:一瓶油重1/2kg,用去1/8kg,用去了百分之几?还剩下百分之几?

错因分析:1/8=12.5%

1/2-1/8=3/8=37.5% 纠错措施:对分数既能表示关系又能表示数量缺乏正确的理解,导致混淆而产生错误。

典型错题:

14、练习:甲、乙两根电线,第一根比第二根短3/4米,第二根比第一根长1/4,第二根电线长多少米?

错因分析:学生看不出题目中量与分率的对应关系,所以走了很多歪路。

纠错措施: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准单位“1”,还要分清数量关系,虽然都是分数,但前一个表示数量,而后一个表失分率。还要画线段图分析它们的对应关系。

典型错题:

15、(选择)把3米长的绳子剪4次,剪成相等的长度,则()。

A、每段占3米的1/4

B、每段是1米的3/5

C、每段是全长的3/5

D、每段是3/4米

错因分析:很少同学选择B,剪4次,其实剪了5段,这和锯木头的规律是一样的。纠错措施:解决这类问题,动手做演示实验,让学生看清楚剪4次,其实剪了5段,然后动脑想一想解题方法。

典型错题:

16、练习:小芳有36张邮票,小华的邮票张数比小芳多1/3,小芳比小华少多少张邮票?

错因分析:由于条件中是小华比小芳多,问题中是小芳比小华少,所以有部分同学就不会了,理解题意的能力太差。

纠错措施: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准单位“1”,还要分清数量关系,这道题中小芳的邮票张数是位“1”,小华比小芳多,反之小芳当然比小华少,要分清题意再做题。

典型错题:

17、练习:食品店用奶糖和巧克力配制一种礼品糖,每盒中奶糖与巧克力的质量比是5:3。如果有奶糖和巧克力各60千克,奶糖用完时,巧克力还剩多少千克?再有多少千克奶糖,就可以把巧克力全部用完?

错因分析:很多同学不理解“奶糖用完时”以及“就可以把巧克力全部用完”这两句话的含义,以后在解答类似题目时,教师还是要先和学生理清题意,再让他们完成。

纠错措施:在解答类似题目时,最好拿来实物演示,边做边让学生自己理解题意,也可以画线段图来分析题意。

典型错题:

18、练习:用来消毒的碘酒是把碘和酒精按1:50的比混合配制而成的。现在有20克碘,可以配制这种碘酒多少克

错因分析:多数同学方法是掌握了,但是在读题时没看清楚最后问题算的是碘酒,而不是酒。

纠错措施:在这类题目中要让学生看清楚碘酒是把碘和酒精混合配制而成的,而不是单纯的酒精,还要找对数量所对应的份数。

典型错题:

19、作业:一个长方形周长40米,长和宽的比是4:1,长和宽各是多少错因分析:有些同学直接就用40÷5,认为算出来的就是1份,然后分别去乘4和1,这里要让学生理解40米表示的是两条长和两条宽,而4:1只表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比。

纠错措施:画示意图来分析题意,让学生来理解40米表示的是两条长和两条宽,所以要先用40÷2,找到一条长和一条宽所对应的数量,从而找到4:1对应的数量,这样一来解题就很简单了。

典型错题:20、练习: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80厘米,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错因分析:基本上错的原因和上一题一样,误认为180厘米对应的就是6份了。纠错措施:找来长方体框架分析题意,让学生来理解180厘米对应的不是6份,而180厘米它是4条长,4条宽,4条高

的总和,所以以先要用180÷4来求出一条长、一条宽和一条高所对应的数量,再去一一求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典型错题:

21、练习:一杯糖水,糖与水的比是1:16,喝掉一半后,糖与水的比是()。

错因分析:部分同学错误的认为喝掉一半,糖与水的比也会减少一半,缺乏生活经验,不会联系实际想问题。

纠错措施: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把题目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平时喝糖水时的情形,来体会整杯糖水从满到完是否一样甜,从而理解喝掉一半后含糖率是不变的,所以糖与水的比任然是1:16。

典型错题:

22、练习:六(2)班上体育课时,缺席2人,到课48人,出勤率是多少?如果有一次这个班体育课的出勤率是94%,那么这节体育课有多少人缺席?错因分析:求特殊百分率中学生往往找不到总数就匆忙下笔,导致错误率比较高。

纠错措施:理解特殊百分率的意义,有助于解决问题。建议借助:部分量÷总量=百分率。第二个问题也可借鉴等式用方程来解决。

典型错题:

23、练习:一种MP3,现在的售价是330元,比去年降低了170元,降低了百分之几?错因分析:学生往往用“170÷330”来解答,错误的原因在于无法明白“降低的百分率”该怎样算。纠错措施:建议先找准“降低的百分率=降低的价格÷原价”,明白“降低”是跟“原价”做比较的。督促学生养成先分析问题再动笔做题的习惯。

典型错题:

24、练习:水结成冰,体积增加1/11,那么冰化成水,体积会减少()%。

错因分析:看似很容易的题目,学生往往是不知道单位“1”的量的变化而茫然。

纠错措施:建议先理清单位“1”的量,水结成冰体积增加谁的,

我们把水看成11份,那么冰就是12份,再引导发现“冰化成水”时,应该是跟冰做比较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也可以用假设代入法来做。

典型错题:

25、练习:个人储蓄定期二年,年利率为4.68%,到期时要缴纳5%的利息税。李明将1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存期二年。到期后李明缴纳多少元的利息税?

错因分析:关于“利息税、税前利息、税后利息和本息”的计算,学生往往混淆不清。

纠错措施:应该从上述这些钱的归属来分析,如:利息税是上缴银行的,税前利息是没有去掉利息税前的利息,本息就是税后利息加本金等等,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第四篇:小学数学计算错题分析及对策研究(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计算错题分析及对策研究》研究方案

西堡小学四年级数学课题组

执笔:李亚琴

【摘要】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生在计算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我们必须找出错误原因,有针对性地预防,纠正计算错误,提高教学效果,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错误错误类型原因分析矫正策略研究计算正确率提高教学效果方法计算能力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从低年级的一两位数加、减法计算,到中高年级的多位数乘、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简便计算和四则混合运算,可以说计算贯穿了整个小学数学阶段的学习,这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计算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

一定的熟练程度,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而计算能力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近几年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由于计算错误,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并且直接阻碍了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容易忽视的是,我们的许多学生,包括部分老师认识上的错误,把学生计算上出现的错误都归为“粗心”,一部分老师只重视方法和思路的引导,对计算过程的合理性、简捷性缺乏足够的指导,以致丧失了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训练的最佳时机。因此,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与说明

1、年级:四年级全体学生

2、计算:口算、竖式计算、脱式计算、简便计算、列式计算、计算速度。

3、计算错误案例:学生在学习、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及教师在多年教学中遇到的典型错例。

4、本课题旨在分析、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错误率较高的原因,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并保证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当前小学数学计算的常见错误,对错误进行归类,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并透过错误寻找解决的策略,形成计算的错题集,最终能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形成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教育心理学认为,计算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而知识转化为技能是需要过程的,计算技能的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学生计算技能

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组合阶段、自动化阶段。认知阶段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明确方法,也常常是我们课堂上的“重头戏”,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后三个阶段常常被我们忽视。一般来说,复杂的计算技能总可以分解为单一的技能,对分解的单一技能进行训练并逐渐组合,才能形成复合性技能,再通过综合训练就可以达到自动化阶段。因此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之后,正是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应该根据计算技能形成的规律,及时组织练习。教师要针对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深化对算理的理解,在练习中逐步获得简便的算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五、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计算错题的收集

通过作业、练习、学生在平时计算中的错题,对错题进行整理归类,形成典型错题资源库,为后续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做好素材积累。

2、小学计算错题成因的研究

从学生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概念掌握等方面研究计算的错误原因。

3、小学计算错题解决对策的研究

根据错题成因的不同,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引导学生重建知识体系,提高解题能力。

4、小学计算错题资源的研究

通过对小学计算错题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建立、完善的小学计算错题资源,包括错例演示、原因分析、正确演示,使之成为小学教师及学生的重要教学和学习资源。

5、教师对错题资源反思与交流。

六、课题实施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作业、练习、及时收集学生在计算中的错题,并将错题进行整理归类,形成典型错题资源库。具体做法:教师准备一本记录本,每次批作业后,把学生出现的各种典型错误记录下来,并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原因,不仅要分析错误原因和种类,还

要分析各种错误现象所占的比例,提出解决办法。每次记录抓住要点,既可以解决问题,也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

2、个案研究法:通过对计算错误的学生进行个体分析,了解其内在的心理活动,全面分析学生的出错原因,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引导个体认识错误提高解题能力。具体做法: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要求学生进行“错误整理”,把自己作业本、练习册、试卷里的错误及时记录在错题本里,用简单的话写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订正、归类整理,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现象最严重的,帮助其分析错误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减少出错。

3、个别谈话法: 课堂中教师对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在课堂上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注重对学生“发现”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经验总结法。边研究边总结经验,不断结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灵活的调整或改进研究的方法,以便取得更好的研究效果。

七、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打算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从2015年9月申报开始,首先是文献资料的搜集与学习阶段,然后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实验的案例研究,最后对所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并进行推广。具体安排:

1、准备阶段(2015.9-2015.10)收集有关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申报立项。

2、全面实施操作阶段(2015.10-2016.4)按课题实施方案,展开错题收集及研究;开展研讨观摩活动和论文交流会;整理汇总资料。

3、实践总结阶段(2016.4-2016.6)结题,实践总结,推广经验;积累研究资料,进行理论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报结题鉴定和评审。

八、预期成果

(1)《小学数学计算错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总结性报告》

(2)小学数学计算错题分析及对策研究的原始资料整理

(3)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报告及反思、论文等。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关注中高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当前改革的实际需要。

2.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理论依据较为充分,方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本人是已有好几年教龄的数学教师,已积累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第五篇:小学数学错误率较高的典型错题汇总

小学数学错误率较高的典型错题汇总

(一)计算题

(1)500÷25×4

=500÷(25×4)

=500÷100

=5

(2)34-16+14

=34—30

=4

错误率:46.43%;35.71%;

错题原因分析:

学生在学了简便运算定律后但还不太理解的基础上,就乱套用定律,一看到题目,受数字干扰,只想到凑整,而忽略了简便方法在这两题中是否可行。例如第1题学

生就先算了25×4等于100;第2题先算16+14等于30;从而改变了运算顺序,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错题解决对策:

(1)明确在乘除混合运算或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不具备简便运算的因素,就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强调混合运算的计算步骤:a仔细观察题目;b明确计算方法: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能简便的按正确的计算方法计算。

并会说运算顺序。

(3)在理解运算定律及四则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对应练习题:

14.4-4.4÷0.5;7.5÷1.25×8;36.4-7.2+2.8;

(二)判断题1、3/100吨=3%吨(√)

错误率:71.43%

错题原因分析:

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只能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一具体数量。而学生正是由于对百分数的意义缺乏正确认识,所以导致这题判断错误。

错题解决对策:

(1)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找一找生活中哪儿见到过用百分数来表示的,从而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错误率:64.29%

错题原因分析: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学生主要是对角的概念没有正确理解。还有个原因是审题不仔细,没有深入思考。看到有两条射线就以为可以组成一个角,而没有考虑到顶点!

错题解决策略:

(1)根据题意举出反例,让学生知道组成一个角还有一个必不可少条件是有顶点。

(2)回忆角的概念。强调要组成一个角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一个顶点、两条射线。

(3)教育学生做题前要仔细审题,无论是简单的还是难的题目都要深入多加思考,绝不能掉以轻心。

(三)填空题

1、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1:3,这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比是

(1:3);体积比是(1:5或1:9)。

错误率:42.86%;35.71%

错题原因分析:

这题是《比的应用》部分的内容。目的是考查学生根据正方体的棱长比求表面积和体积的比。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是关键。学生有的是因为对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忘记了,有的是因为对比的意义不理解,认为表面积比和棱长比相同,所以导致做错。

错题解决策略:

(1)巩固理解比的意义及求比的方法。

(2)明确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结合类似的题型加以练习,进一步巩固对比的应用。

对应练习题:

大圆半径和小圆半径比是3:2,大圆和小圆直径比是(3:2);大圆和小圆周长比是(3:2);大圆和小圆的面积比是(9:4)。

2、圆柱的高一定,它的底面半径和体积成(正)比例。

错误率:78.57%

错题原因分析:

这题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内容。学生做错的主要原因是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不会判断。也有的是因为他们把两个变量——底面半径和体积误看成是底面积和体积了,而导致这题做错。

错题解决策略:

(1)明确比例的意义及判断方法。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如果两种量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2)让生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根据题意找出高一定的情况下底面半径与体积这两个变量的关系,从而明确它们的比例关系。

(3)结合类似的题目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对应练习:

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成(正)比例。

3、10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为(10)%。

错误率:71.43%

错题原因分析:

一些学生是因为对“含盐率”这一概念的不理解,所以不知该如何计算,而导致做错。一些学生比较粗心,题目当中的10克盐和100克水这样的数字也很容易使那些粗心的学生马上得出10%这样的错误答案。

错题解决策略:

(1)理解含盐率的意义。并结合合格率、成活率等类似概念进一步理解。

(2)结合求含糖率、合格率、出勤率等类似题目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3)教育学生做题前要养成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的习惯。

对应练习题:

值树节那天,五年级共植树104棵,其中有8棵没有成活。这批树的成活率是(92.31%)。

4、甲班人数比乙班多2/5,乙班人数比甲班少(2/5或3/5)。

错误率:60.71%;

错题原因分析:

学生把表示具体量25与表示倍数的25在意义上混同了。认为甲班人数比乙班人数多2/5就是乙班人数比甲班少2/5。对于数量与倍数不能区分。而且一会儿把甲班人数当成单位“1”,一会儿把乙班人数当成单位“1”,概念不清楚。

错题解决策略:

(1)区分数量与倍数的不同。

(2)画线段图,建立直观、形象的模型来帮助理解。

(3)明确把乙班人数看做单位“1”的量,于是甲班人数是:(1+2/5)=7/5.所以乙班人数比班甲人数少2/5÷7/5=2/7。

(4)结合类似题目加强练习以达目的。

对应练习:

甲数比乙数少1/4,乙数比甲数多(1/3)。

判断:甲堆煤比乙堆煤重1/3吨,乙煤比甲堆煤少1/3。(×)

5、把一根5/6米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1/6),每段长(1/6)。

错误率:52%;50%;

错题原因分析:

每段与全长之间的关系是1份和5份之间的关系,即每段占全长的1/5,5/6÷5=1/6米,每段长1/6米。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和分数除法的运用,学生没有理解和掌握。所以因为分不清两个问题的含义而把两个答案混淆了。一般这类型的题目在最后一个括号后会写上单位。但我为了检查学生的细心程度,单位

没写,于是有些本来会做的人因为粗心而又错了。

错题解决策略:

(1)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楚两个问题各自的含义。

(2)教育学生做题前要养成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的习惯。

(3)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对应练习题:

判断:有4/5吨煤准备烧4天,平均每天烧1/5

。(×)。

二、知识负迁移类

(一)计算题

0.9+0.1-0.9+0.1

=1—1

=0

错误率:28.57%

错题原因分析:

一看到例题,学生就想到a×b-c×d形式的题目,就乱套用定律,只想到凑整,而忽略了简便是否可行。从而改变了运算规则,导致计

算结果错误。

错题解决策略:

(1)明确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不具备简便运算的因素,就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强调混合运算的计算步骤:a仔细观察题目;b明确计算方法: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能简便的按正确的计算方法计算。并会说运算顺序。

(3)在理解运算定律及四则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对应练习题:

1/4×4÷1/4×4;527×50÷527×50;

(二)选择题

400÷18=22余4,如果被除数与除数都扩大100倍,那么结果是(A)

A.商22余4

B.商22余400

C.商2200余400

错误率:64.28%

错题原因分析:

本题考查与商不变性质有关的知识。被除数、除数都扩大100倍后,商不变,但余数也扩大了100倍,想要得到原来的余数,需要缩小100倍。而学生误认为商不变余数也不变,所以错选A,正确答案应该选B。

错题解决策略:

(1)验算。请学生用答案A的商乘除数加余数检验是否等于被除数。从而发现选A是错误的。

(2)明确商不变的性质。但是当被除数、除数都扩大100倍后,商不变,但余数也扩大了100倍。想要得到原来的余数,需要缩小100倍。

(3)在理解商不变性质有关知识基础上加强练习以达到目的。

(完整版)浅谈小学生数学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浅谈小学生数学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作者:李朝营 单位:新密市米村镇柿树湾小学

浅谈小学生数学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做错数学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长期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弄清楚学生真正的出错原因,才能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避免错误,真正体验到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作为教师,教学必须植根于探讨研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找到最佳方法进行解决,减少无效劳动,让师生之间在轻松愉悦中去学会知识。 我们仔细分析了学生们的作业,发现错误以计算、解决问题为主。下面我们从两方面谈谈错误的症结以及解决措施: 一、计算方面 1、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计算错误的收集,进行了汇总分类: (1)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一些错误的产生是由于运算的基本概念等知识不扎实造成的。如:9+6这样的,20以内的加减法还没掌握好。 (2)算理不明: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计算法则没有牢固掌握和准确运用造成的。如12×3有的学生就算2×3=6,最后结果等于16,没有体会到3个十的意义。 (3)思维定势:消极的思维定势具有习惯性,成见性,想当然等特性,会严重干扰和抑制学习的顺利进行。如在“25÷5,36÷4,56÷8”等题后夹一道“20+4”,很多学生往往错算成“20÷4”。 (4)注意不集中:在计算过程中常出现看错数字或符号等顾此

失彼,丢三拉四的现象。 (5)书写潦草:有些学生不注意书写格式,字迹潦草,如把“6”写成“0”,把“7”写成“1”等。 (6)计算错误:一些计算方法很简单却常常出错误,如连续退位的多位数加减法,要不忘了进位或退位,要不不用进位或退位还去进位或退位。 (7)缺乏验算:计算中即使出现一些错误,如果有检查验算的习惯,也不难发现问题,自我纠正。可是,常出现计算错误的学生,偏偏就没有验算的习惯。 2. 探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策略 计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就是使学生懂得计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熟练就是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基本计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规范书写格式。计算过程中的随意书写和杂乱的笔迹,是

小学数学典型错题分析及教学对策

小学数学典型错题分析及教学对策 第一篇:小学数学典型错题分析及教学对策 一、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737555217+9+1 8-6+16-5+7 181421-(3+21) 52813-15+1 3二、解方程。 7X-3.4X=14.4 7a-18=31 6(X+7)=96 10-15-114317-(5-17) 0.8X+0.4X=120 2.8X÷7.2=35 2(21-X)=24 2713-(12-3)0.01X+7.2=8.6 37-7X=20 三、解决问题。 1、把一个棱长为6dm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横截面是9dm²的长方体钢材,锻造成的钢材有多长? 2、一个长25cm,宽12cm,高20cm的长方体玻璃缸中装入一个棱长为8cm的正方体铅块,然后往缸中放一些水,使它完全淹没这个正方体铅块,当铅块从缸中取出时,缸中的水会下降多少cm? 3113、芳芳用4小时完成作业,比小娟快6小时,小红比小娟慢20小时,小红完成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4、王叔叔家共饲养了369只鸡,其中母鸡只数比公鸡的5倍多9只。王叔叔家饲养的公鸡、母鸡各有多少只? 第二篇:二上典型错题分析及对策 二年级上册数学典型错例分析及其对策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正确使用“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以上的两道题目是要求学生正确判断使用的长度单位是厘米还是米,部分学生因没有正确建立起厘米和米的正确长度观念,所以在做此类题目的时候会不经思考的吧小鸟的长度写成“长1(米)”,或者是操场“长28(厘米)”这样的错误。对于此类学生则可以通过让他们了解自己手臂的长度,了解自己手指的宽度,或者仔细观察尺子的刻度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 2、用尺子测量时,不从0开始测量。如课本第10页的第10题。 这道题目中,小男孩的测量是开始刻度对着3,结尾刻度对着7。有些孩子在读刻度的时候,有的直接读7的刻度,得出7厘米的错误长度,还有部分孩子会数数字,3、4、5、6、7,这5个数字,所以得出共有5厘米的错误长度。对于此类学生教师要纠正他们读刻度的习惯,要学生习惯数3-7这几个数字之间的格子,而不要去数有多少个数字,直接读刻度上的数字的情况是从0刻度开始测量的时候才能直接读结尾的刻度数。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1、竖式计算的格式不对。如: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时,学生刚开始学习笔算,对笔算的格式还不熟悉,所以在写竖式的时候就会出现上述的问题。对于这部分孩子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平时的课堂练习或者是课后练习,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进行订正。 2、竖式计算时忘记计算进位。如: 这样计算的学生因为在计算5+7的时候没有在十位的位置上写进位的“1”,所以在计算的时候就只计算了3+3,而忘了还要在加“1”。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强调,计算时一定要写进位,写了进位之后再计算就不容易出错了。 3、竖式计算时忘记把得数写到横式上。如: 此类的学生能够正确进行竖式计算,但是还是比较粗心,计算正确之后却没有最后把得数写到横式上。对于此类学生,教师在个别纠正的时候,多提醒学生计算完成之后要再检查一次。 4、竖式计算退位减法时,忘了退位。如:

小学生数学错题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数学错题分析及对策 当我们打开学生数学试卷时,难免会发现红色错误笔迹遍布其中。令人头疼的是,这些红色笔迹严重地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尤其是对初学者们来说更是如此。一旦错误一多,小学生就会害怕和厌恶数学,也会降低学习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及时分析学生数学错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要分析学生数学错题的原因。从总体上讲,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错的原因可归结为概念模糊,解题思路混乱和技巧不足三大类。概念模糊是学生数学错题的主要原因,通常是由于学生粗略地了解数学概念而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学生爱思考,在想出最优解法时可能会走入误区。解题思路混乱则是由于学生数学能力的不足而导致的,学生缺乏针对不同类型题型的具体解题思路。而技巧不足也是学生常见的错误原因之一,由于学生未能熟练掌握各类数学技巧,造成在解答过程中不熟练使用解题技巧。 其次,要根据分析结果给出解决方案。为了改善小学生数学错题的情况,要求家校协同参与,在家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复习所学的知识,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熟悉各种解题技巧,以解决遇到的难题;在校中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层次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例如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感兴趣;此外,在家校协作中,可以根据错题现象来反思学生自身学习能力,调整学习战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最后,应该及时复习,调节好情绪。复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

固所学的知识,提高数学成绩,也能给予学生信心,改变认知,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还需要学生调节情绪,学会面对学习的挫折,耐心细致地对待数学,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指导学生学习数学,分析学生数学错题有助于提高数学能力,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使学生独立思考,获得更积极的学习体验。只有将上述方法做到心中,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从而改善学生数学错题的现象。 以上就是有关小学生数学错题分析及对策的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数学错题分析以及对策-以“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为例

小学数学错题分析以及对策-以“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为例 摘要:小学数学知识的掌握,需要依靠大量的数学题目训练来完成,在训练中 可以发现小学生数学概念理解存在的错误,可以找到实际教育教学难点和重点, 因此高度重视小学数学错题分析工作的开展,并针对于实际错题制定对应的教学 策略,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知识点为例, 探讨实际出现的错误类型,并且分析实际的原因,找到应对策略。 关键词:错题分析;错题解决对策;小学数学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知识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节点,此课程的教学目 标为: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使得其准确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正确理解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之间的关系;形成空间观念。基于这样的教学目 标实现对应习题的设计,希望可以起到知识巩固和知识应用的效能。 一、小学数学错题分析 (一)概念理解存在误区 在实际训练中,教师会针对于实际的直线,垂线设定对应的判断题,详细内 容为:两个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最终还是平行四边形。很多学生认为 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很明显,此时学生往往忽略了平行四边形两条邻边夹角的 情况,也就是说底长度不一样,高一样,一条相邻的边与底边的夹角是相同的, 此时完全可以拼接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就是说,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思辨 心可以拼接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平行四边形是不一样的,在对应条件满足 的情况下也可以拼接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在理解这些内容的时候,学生出现了 混淆,认为两个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接成为平行四边形。在实际教学 的时候,教师仅仅是从文字阐述的方式来进行教导的,因此学生对于这两种说法 没有形成深刻的认知,也就难以达到理解的程度。 (二)实践应用存在的错误 在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知识学习过程中,还有一部分题设是应用型的,在此环节 也很容易出现各种错误。比如在给予平行四边形或者梯形画高的时候,总有部分 学生会从底边旁边的斜边上进行垂线的引出,而不是从底边的对面边上来进行画高。对于这类型的错误进行分析,会发现这些学生对于直角的概念认知存在去查,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用直角来画垂线。这是因为直角的两边是垂直的,通过直 角沿着直角边去进行描线,势必处于垂直的状态。学生在明白这样的道理之后, 实际画高就不会出现误差,而是会依照实际的概念来进行。再者,在实际画高之 前需要学生养成画高方向的思维,在此基础上实现画高方法的归结。尤其在一些 倾斜的图形中,学生应该明白,只有和底边垂直的那条线段,才是高。不能单纯 的理解为:所有的高都是竖着往下画的。 二、小学数学错题解决对策 (一)引导实践探索增强概念理解 对于上述概念理解中存在的误区,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索中进行进一步夯实。详细来讲述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让学生动手操作,画一个高都是 2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然后进行裁剪,裁剪之后看看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果可以拼接成平行四边形,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如果不能拼接,请思考为什么 难以完成拼接?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探究中学生会意识到要满足怎样条件的两个平 行四边形才能够实现新的平行四边形图形的拼接,也就是说不一定是完全相等的。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锻炼,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理解关键性

小学数学六年级典型错例成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数学六年级典型错例成因分析及对 策 摘要:在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各式各样的原因陷入错误,久而久之,已经形成一些颇具普遍性的典型错例。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问题上,就存在不少此类典型错例,成为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数学题目的典范。本文将分析六年级数学典型错例的成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答题准确率。 关键词:六年级数学;典型错例;成因分析;对策 引言: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和心智程度虽都已成长了很多,但是在做数学题时,仍会由于多种原因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错误,其中一部分已形成较为典型的错例,是学生普遍所存在的问题。针对此类典型错例,教师应对错误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究出对策,以期学生在数学上取得进步。 一、典型错例的成因分析 (一)不注重问题的细节 细节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成败。在小学六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典型错例,其错误的原因都归咎于学生在审题时不够细心,不能沉下心来仔细阅读题目,就匆匆下笔,导致问题中的细节部分被忽略,没有抓住题目条件的全部内容,使得解答出现偏差。此外,对于部分数学题目,其中暗藏着“陷阱”,利用文字来诱导学生朝着错误的方向进行思考,对学生的细心程度有着较大的考验。如:自行车数量是三轮车的三倍,已知自行车和三轮车的车轮数为540只,问他们各有多少辆?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可能会用自行车数量加三轮车数量。题目中说的540是车轮数,而不是车辆数,这是一个陷阱。如果学生没有具备一个过关的读题能力,将不能发现此类“陷阱”,从而错失分数,不利于其数学成绩的提高。

(二)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 在诸多典型错例中,另一个普遍的错误原因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脑海中没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理论知识框架,不能将各个数学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使得自己在做题时缺少理论的支撑,思路趋于片面,进而导致解答出现偏差,做错题目。在数学问题上,经常不仅仅考察单独的知识点,而是将多个知识点综合起来,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并善加运用。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只停留在浅要层面,就很容易在解答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时出错,形成典型错例。 二、解决典型错例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对自我的监督 为了帮助学生避免典型的错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水平,老师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督促学生在阅读题目时保持足够高的专注度,养成一个细心严谨的做题态度,进而提高学生练习数学题目的准确度。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养成自我监督的好习惯,即让学生在阅读题目时形成对自我的监督,督促自身将题目的内容仔细审查两遍,找出其中是否存在误导的元素和重要的细节。此外,还应让学生对自己所做错的题目进行归纳整理,将出于粗心大意而出错的题进行醒目的标注,以此来警醒自己读题和做题时要秉持细心认真的态度。 以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为例。在讲到负数的内容时,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疏忽大意,将数字的正负号搞混,如“现规定向西为正,那么向东走5m记作()m,向西走8m记作()m。”这一问题,总是有学生忽略第一句,自行将东视作正方向,导致答案出错。部分学生会忽略“记作”这一题目要求,将正负数用汉字来表示,写成了“读作”的形式,同样导致答案出错。为此,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读题时加强对自我的监督力度,并让学生将错题摘录到本子上,用红笔标注出出错的原因,以此来起到警醒自己的作用,进而使得学生逐步养成细心读题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错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最新教育文档

小学数学错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出现错题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在每天的学习中,总会有部分学生犯错,原因有很多,由于教师所用的策略、教学方法的不同,学生学习效果也不同。另外有学生的年龄决定的思维特点,也有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导致的后果,只要找出真正的原因,才能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地避免错误。 我们仔细分析了学生的作业,发现错误以计算、解决问题为主。 下面我们从两方面谈谈错误的症结以及解决措施: 1.计算方面错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1.1计算审题不认真。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低中年级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学大纲中特别提出要使学生能"正确、迅速、灵活、合理"的进行计算。 学生在计算方面出错主要有这几类。 (1)抄错题目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比如:把96×5= 误写成69×5 还有时把" ×"误写成"+"。 (2)乘法口诀犯迷糊,心里想的和写出来的不一致。 (3)书写错误。有些学生书写不规范比如:把6出头太短写成和0差不多,再往下计算时自己也弄不清了就按照0计算了。 (4)竖式计算错误率高。该进位的不进位,该添0的不添0,有的还会出现多添0。比如:"208×2"学生算是二八十六不会进位,中间的0还会忘乘。(5)概念不清。比如:等边三角形是不是锐角三角形,这时能不清了会疑问等边的怎么又会是锐角三角形了。 (6)算理不清。如去括号、加括号法则不能达到灵活应用,导致下一步的计算错误。比如:148-(79-52)错做成:148-79-52。

(7)思维定势。消极的思维定势具有习惯性,成见性,会严重干扰和抑制学习的顺利进行。如在"25÷5,36÷4,56÷8"等题后夹一道"20+4",很多学生往往错算成"20÷4"。 (8)心里素质差。这一类的学生心理脆弱,平时练习准确率很高,但一到正规考试心里发慌,遇到熟悉、简单的题目还能稳定的做。当遇到数据较大、外形复杂或陌生的特征时,心里着急心慌不定引起心手不一慌乱出错。 1.2探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策略。 计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就是让孩子懂得计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熟练就是反复练习进行强化,使学生能够算的又对又快提高速度和准确率;灵活就是使学生遇到问题会具体分析和思考,合理的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够达到灵活地解决问题。我想用以下几种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1)培养计算的兴趣。计算枯燥乏味、单调,学生很容易厌倦。这时需要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单一的练习模式。例如:做游戏比赛、抢答、同学之间互出题互检查、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得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规范书写。计算过程中的书写错误,随意书写和杂乱的笔迹,是学生出现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规范书写,才能保证他们看清运算的符号和数字,从而提高做题的正确率,这样就避免了好多不认真导致的错误。 (3)培养认真的良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今后的升学显得非常重要,很多错误是由于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要求学生要做到"三看",一要看清运算的数字,二要看清运算符号,三要手脑并用,眼看着、手写着、脑想着,做到旁骛所思,心无所想,三者合一。具体的要养成认真审题、正确计算、自主检查、深入反思,更要创造机会,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4)在教学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对学生容易忽略的环节,做出必要的突出调,最大限度的减少错误生成的诱因。并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加强对

小学生数学错题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数学错题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做题错误的情况,因此,在完成错题后,要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首先,要做好小学生数学错题的分析。要了解小学生数学错题的类别,这一类别有哪些,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改正这类错误。例如,如果小学生在计算中出现误差,则可以分析是出现错误的原因,并让学生重新掌握计算步骤,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则需要让学生先了解问题的背景,再探究解题思路。如果学生没有注意到解题要求中的细节,可以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并养成注意细节的习惯。 其次,要制定相应的数学学习对策,改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出现的问题。以上提及到的几类错误,根据教师当前的教学实践,可实施以下对策:对于掌握计算公式不牢固的学生,应通过让学生多次熟练掌握计算公式的方式,加强记忆,牢固掌握计算公式;对于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的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讲解、完成习题练习,使学生了解解题思路;对于没有注意到解题要求细节的学生,教师可以重视细节,提醒学生养成主动观察的好习惯,让学生更加注重解题要求细节。 最后,要加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管理。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重视教学,深入浅出地讲授基础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

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学习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小学生数学错题分析及对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教师需要做好小学生数学错题的分析,制定相应的数学学习对策,加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管理。只有结合教师、学校以及家庭的努力,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小学数学错题分析及其对策

小学数学错题分析及其对策 XXXXXX 【摘要】: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它是学生思维过程的真实反映。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我们老师的原因。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的这种错误作为一种资源,因势利导,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使学生尽可能地减少错误,提高教学效率。 一、错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审题不当。(1)读题不细心,不会抓住关键词。如“做一个高6分米、底面半径1.8分米的无盖圆柱形铁皮水桶,大约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分米)”题中的“无盖”是个关键词,在实际生活中的水桶有些是有盖的,忽视了无盖,造成错误。还有些学生读题时没有注意问题后面括号里附加的要求,得数没有保留整十数。(2)忽略题目中的隐蔽信息。像刚才的例子,解题时部分学生忽视通风桶只有4个面的生活实际,错误地加上了底面。(3)不会找知识间的联系。如“把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削成的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题目中“长

方体和圆柱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削才最大?”只有理清这种关系,这道题才会迎刃而解。 2、思维定势的干扰。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正确的定势可以加快解题速度,解题者依靠正确的定势能用简捷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例如1/2+1/4+1/8,引导学生观察、教会学生利用画图的方法来理解,学生会很容易做出1/2+1/4+1/8+1/16+1/32+1/64这样的题目。消极的思维定势影响产生的错误有很多,如在混合运算部分,我们老师通常会让学生做下面的练:7×5÷7×5、125-125÷5结果有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7×5÷7×5=1、125-125÷5=0,这就是由于受到简便计算的简便定势影响,不知不觉地把感觉好像简便的放在一起运算,从而导致出错。部分低年级老师为了提高加、减法应用题的列式正确率,告诉学生看到“一共”就用“+”,看到“少”就用“-”,到了高年级这样教的学生能不出问题吗?。 3、缺乏良好的心理素养。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玩心重,易受外界的影响。在研究过程当中又缺乏足够的耐心,碰到难题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做事容易急躁,怕面对老师。比如:上课时局部学生眼睛看着黑板,让他回答问题时,能吓一跳,“走神”;明明会的题目,在下面说得好好的,站起往返答就是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路探讨-最新资料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路探讨 一、知觉性错误 1、错题例选:55×20=(11×5)×20=(11×20)×(5×20)=220×100=22000 2、成因分析:因为乘法的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表现形式极其相似,稍不注意就会导致部分学生造成知觉上的错误,把乘法结合律与成乘法分配律乱套乱用,形成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这说明学生没有充分理解这两条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对两数之和或两数之差的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则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数连乘时,数字之间的运算顺序可以交换,像上面这个题目选用乘法分配率就是错的,应当选择乘法交换律或者是乘法结合律。 3、解决办法:像这样的情况,简单地套用公式已经没有效果了,要主动去引导学生找出二者之间的区别,例如,乘法分配律只能在括号里面是加法或者减法时才能运用,括号里面是乘号时运用乘法分配律就是错误的,教师可以从结合律与分配法则的定义下手,通过形象具体的描述,让学生充分理解,引导学生自己去进行比较两条预算定律的异同之处,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教师可以布置不同的作业练习,让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区分两种运算定律和运用后两种运算定律产生的简便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生区分这两种运算定律的印象。例如:55×20=(1l×5)×20=(50+5)×20=11×(5×20) =40×25+4×25=1l×100=1000+100=1100 二、定势性错误 1、举例说明:学生做题目时,经常遇到比较大的数字计算,例如: 123×14+72×25这类题型,很多学生会束手无策,更多地是选择向老师求助。 2、成因分析:这种现象一般较多出现在简便计算,特别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眼里,这是一大难题,学会简便运算,遇到能简便运算的题目,就会很快得出结果,遇到不能简便运算的题目时候,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是数学学习中最普遍的问题之一,由学习的定势作用引起的。如学习两个两位数相加的加法计算后,练习题几乎都是两个两位数相加这一类型习题,同样的,学习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运算后,练习题都是两个两位数相乘这一类型题目,这

小学数学易错题的分析与对策-2019年文档

小学数学易错题的分析与对策 在传统教育中,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资源多以教材为主,但近年来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教师的不断探究下,教学资源单一化的格局逐渐打破,易错题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越发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每一天老师都会面临着学生作业中的一些错题,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错题订正,使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探究的学习资源,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 在数学习题的解答中,学生受限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免会遭遇到形式多样的易错题,特别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心智尚处于发育时期,数学认知能力等均有所不足,在习题的解答中有所错误,在所难免。对此,若教师未能对学生就易错题的解答展开有效的针对性教学,就会对学生高效、高质的开展数学学习造成阻碍,乃至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畏惧之情。而小学数学易错题破解的关键节点在于教师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易错题教学活动,这一直以来也是困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难题之一。在此,笔者首先就易错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如何高效开展易错题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小学学生数学易错题出现的原因 1.学生粗心大意,在审题上错误频出认真、仔细的审题是学生进行高效解题的重要前提。很多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往往会

因为自己的马虎大意而忽略了题目中所隐含的解题条件或为有 效的理解题目中文字所表达的真实含义,从而导致解题思路出现偏差,解题结果出错。例如在“相遇问题”有关知识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相向而行”“同向而行”“相背而行”等词语 的表述在理解上有所不足,从而导致解题时错误不断。又例如解“现需制作一个高15cm、底部半径5cm的圆柱形铁桶,请问需要多少cm2铁皮”一题时,学生多会忽略铁桶是否有盖这一隐形条件,从而导致少解、漏解的情况出现。 2.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足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各个单元内针对性较强的习题。但一旦涉及多单元相互混合的综合性习题就会出现概念混淆的问题,进而导致解题的失败。此外很多学生忽视概念理解的重要性,只顾将精力集中于习题方法的学习上,导致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极不扎实,进而对学生解题的过程造成干扰。例如,在有关“方程”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材对“方程”的定义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学习完成后,老师给出几个式子,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方程。在有关“9m=63”一式的判断上,学生出错率往往过半,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对于方程概念的理解不足,认为式中m不是x,不属于未知数,从而导致判断错误。 3.忽略问题本质,依靠经验判断很多学生在进行填空、选择一类的习题时,习惯依据自身的经验对问题进行解答,而不仔细考虑问题的实质,从而导致错误的出现。例如,在混合运算中,

小学六年级数学错例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

小学六年级数学错例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 小学六年级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出现各种错题,这些错题的背后反映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认知水平的不足。本文旨在对小学六年级数学错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小学六年级数学错题分析 1.错题类型 (1)概念理解不清 许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容易出现概念理解不清的问题,比如对于平行线、垂直线、角度等概念容易混淆,导致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 (2)计算错误 小学六年级数学以四则运算为主,包括加减乘除,但是许多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容易出现疏漏和错误,导致答案错误。 有些学生在解题时不能准确理解题目要求,导致答案偏离题意,出现错误。 2.错题原因分析 (1)学习态度不端正 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固。 (2)知识点薄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数学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导致在解题时出现错误。 (3)解题方法不当 学生在解题时可能采用错误的方法,导致答案错误。 (4)缺乏练习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缺乏大量的练习,导致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够熟练。 二、教学对策 1.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重视数学学习,鼓励学生勤奋用功,把数学学 习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 2.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 针对学生的薄弱知识点,老师可以设置针对性的练习和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数学水平。 3.注重解题方法的训练 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解题习惯,注重解题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 维和解题能力。 4.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板书、实物教具、多媒体教学等,丰富教学内容,调动 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5.鼓励学生多练习 老师可以布置更多的练习题,鼓励学生多练习,提高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6.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 结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对小学六年级数学错题的分析和教学对策的提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 学生的数学学习,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希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可以培养 出更多数学素质高、思维活跃的学生,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错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错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陈婧 来源:《课堂内外·教师版》2020年第02期 【摘要】错题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粗心、对知识点不理解等原因而导致答案不正确的题目。这些典型错题既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反映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应正确看待这些错题资源,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分析和整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研究;解决策略 学生在小学时期正处在积累知识和经验的关键阶段,同时,学生在接受知识信息时难免会出现一定的缺漏,导致在做题时屡次出现失误。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对学生的错误点进行总结,然后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及时让学生进行改正,让学生不再犯错。 一、小学生数学解题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 1.混淆概念导致的错误。概念是抽象的、普遍的想法、观念或充当指明实体、事件或关系的范畴或类的实体。由于概念其抽象与普遍性,使得含义相近的概念容易被混淆,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在教学中的反应便是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且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认知心理,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易混淆概念的区分。 2.运算规律使用不当导致的错误。运算规律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应用,但由于学生不理解运算规律所蕴含的实际含义,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 3.审题不认真导致的错误。在低年级学生中间,经常出现简单题被做错的情况,归根结底就是由于审题不认真造成的。现在不少学龄前孩子对20以内加减法以及乘法口诀张口就来,但遇到这些简单的题目,却经常写错。 二、小学数学错题纠正对策 1.养成学生良好答题习惯,避免自身粗心造成的错答。小学生心智等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尚未成熟,不管是注意力还是专注度等方面还是不够集中,有的学生在答题时甚至将题目直接看错,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让学生在答题时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数学题都要认真对待,不能掉以轻心。

小学数学作业的错例研究与对策-2019年文档

小学数学作业的错例研究与对策 通过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常见错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小学数学作业中的常见错例 1.学生写作业不认真 这是学生作业中出现错误比较多的现象之一。比如:数字抄写错误,10.6写成106,3000写成30000;数字3和5在书写时由于不规范,以致出错;有的同学在做应用题时经常忘记带单位;有的同学在学习分数时经常忘记约分,比如:、等等。 2.计算错误 计算错误是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多数由于马虎导致,比如:做减法90-41时,退位减法计算时由于忘记点点,致使计算错误,尤其是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计算错误更多,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对运算规则掌握不牢。出现计算错误,出错原因就是没有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导致错误。 3.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理解不透 比如:学习“植树问题”“锯木头”等问题,比如:一条公路长1000米,每10米栽一棵树,一共需要栽几棵树?有的是两边开头就栽,有的是一边间隔10米再栽,还有锯木头问题,一根木头锯一段需要3分钟,锯5段需要几分钟?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容易出错。二、针对小学数学作业错例采取的对策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作业的习惯 首先,要求学生在做作业时一定要独立完成,不要边做边问,要静下心来思考,认真完成作业;其次,不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下作业都要一视同仁,认真对待,在演算纸上的书写要规范,避免算式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干扰;最后,要养成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避免看错题而导致计算错误。 2.教师的作业布置要依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作业

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为不同学生布置难度适中的作业,尤其对于后进生来说,一些提高题超出了他们的理解接受能力,如果经常出错会极大地打击这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针对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既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使成绩后进的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动力。 3.每个学生必须做好错题集的收集整理工作 许多实践表明,错题集对于每个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错题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时间,错例,出错原因,改正办法。错题集收集整理后,学生可以观看自己的错例,通过 观看,反思自己,进而避免出现错题集中的同类现象,不断提高 自己。对于小学生来说,作业出错是难免的,关键是学生要找到出错的原因,然后通过对错题集的收集整理,自我反思,从而避免各种错题现象的发生,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小学生数学错题成因分析及对策-2019年文档

小学生数学错题成因分析及对策 学生做错数学题,是我们数学教学中再普遍不过的事。 究其错误原因很复杂。有学生自身原因,也有我们教师的原因。 面对学生的错题,我们不能无奈地、被动地采取“错题--改正”这样单一循环的方式,而应该以研究者的角色,以积极的态度,因势利导,让错题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再度探究的学习资源,成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有效载体。 一、学生错题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原因 在学生所反映出的解题错误问题中,基础知识与解题技能方面的不足,是错误出现的最主要原因,而这又主要反映在对基础概念了解模糊与自身运算技能欠缺。 (1)审题不认真 例如:梯形的下底长16米,上底的长是下底的2倍,高50分米。求梯形的面积。学生解答如下:16×2=32(米)(32+16)×50÷2=1200(平方米)这里没有注意单位名称不统一。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例如:在()里填上分数。9厘米=()米有的学生答案为。这里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基础较差,没有记住100厘米等于1米。 (3)忽略题中隐蔽信息 如:做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面袋,至少需要白布多少平方米? 解答此题时,学生往往忽视了面袋有"两层"这个隐藏的条件,错误地列式为:8×5 (4)受思维定势影响

例如学习了2、5倍数的特征后,再学习3倍数的特征,学生受2、5倍数特征思维定势的影响,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个位上是3、6、9的数就是3的倍数。 (二)教师原因 1.备课不充分 例如学习《等式与方程》后,出示如下练习: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用线连一连。 9-X=320+30=50 80÷4=20Y+17=38 X-15 36+X?40 7Y=63 54÷X=9 学生这样连,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讲清方程的概念以及方程与等式的联系与区别,"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指导不得法 例如在学习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后,出示练习:小青和小红经常去图书馆。小青每3天去一次,小红每6天去一次。4月1日两人同时去图书馆,几月几日她们再次相遇? 学生解法:3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6 答:4月6日她们再次相遇。 这是运用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想到先求出3和6的最小公倍数非常好,但是教师应指导学生用4月1日加上6天,即4月7日她们再次相遇。 二、对策

小学生常见错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小学生常见错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错题是学生数学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在教学中,由于教师所用的策略、教学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各不相同。另外,学生个体学习兴趣、能力、思维品质的不同也会造成不同的错误。在教学中,有经验的老师通过对常见错题的反馈分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正如皮亚杰所说的:“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把学生学习的错误全部视为不合理时,学生自身知识系统的发展就处于一种瓶颈状态,错误此时成为“限制因子”。而当我们用生态学的整体观、联系观、动态平衡观等重新认识错误的本质,充分挖掘和利用错误中的合理元素,学生的知识系统就能在一种不断逼近或扩展瓶颈的过程中波浪式前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笔者就如何有效利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错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师的教,而进行了课题研究。 本文是笔者在课题研究过程得到的一些启示,希望得到同行们的帮助和指教。 一、学生常见错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对学生错题的认识不足是诱因 1.教师对学生的错题研究有偏差。 其一:课堂上教师怕学生不明白、怕学生出错,所以在算理、方法和数量关系等方面讲得过多、过细。学生缺乏了独立思考、尝试实践、动手操作实践等,知识就不能自主建构,老师就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路,及时调控教学,因此错题就会“应运而生“了。 其二:新授课上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怕不能完成教学进度就一带而过;对于极个别的不具有普遍性的错误就“视而不见”;对于特别的错例,有的老师会告诉学生“这种做法是错的,自己找找原因”又接着下面的授课环节了。该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整理自己的错因。因此,教师就不能及时抓住学生知识缺陷及时反馈。教师这种过度地防错、避错,缺乏对差错的接纳意识,潜意识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对错误原因不主动分析,对错题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或等待老师讲解解题思路和答案,被动地订正错题,使错题得不到正视、错误得不到解决。 2.教师反馈评价的针对性不强。 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通常以解题的正误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反馈时没有让学生暴露出错误的思考过程,没有采取针对性的纠正措施。遇到错题时,大多数的教师都是让学生独立改正后,教师复批,如果还是错的话就再次改正再次复批,或者教师直接把整道题的计算方法再教一遍……整个反馈、订正的过程学生都处于一个高度紧张、不知所措、不知所云的精神状态,几天后同样的错误还再出现、或又衍生出另一种新的错误……可见订正的效果是低效的。再从另一个的角度来看,这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甚至还会出现抄袭作业、逃避改错的不良现象,长期下来就会磨灭学生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对于学生在解题的思考过程、思维品质等具有发展价值的过程性评价缺乏针对性,降低了学生订正错题的有效性和积极性,还无意中为新的错题“提供”土壤。 (二)受负迁移、遗忘规律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是重要原因 心理学上把迁移也称学习的迁移,是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

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共5篇)

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共5篇) 第一篇: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 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2012-04-26 20:13:03) 标签: 教育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常有很多知识点,课堂上讲解的非常详细,并且学生也掌握的十分好,但是在下一步的作业中却显现出了不一样的情况。到底是知识点没有掌握,还是存在别的因素,影响干扰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呢,这需要我们教师引起重视,并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数学作业;错例;字迹;审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作业是每天必须完成的,这也是对教学效果和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的知识点反复强调,也进行了练习,感觉学生掌握的较好。可是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种种错误,令老师十分头疼,下面我就以自己所带的一年级数学为例,浅谈下自己对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中所经常出现的错误及原因的一些认识: 一、作业中数字,数学符号书写不规范,格式不正确。 这是在学生作业中经常出现的,比如“0”与“6”互相书写不规范;8”写成由两个圆圈上下组合而成的;=”写的长短不一;应用题没有写单位;改错误时格式不规范等。造成这样的错误原因有以下几点:1.在入学前学习不规范。每个孩子入学前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数学知识,比如像数字,如果没有正确的规范的书写指导和练习,在孩子头脑中留下的就是错误的知识,而这种知识在孩子意识中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2.做作业时态度不端正。数学作业中简简单单的几个阿拉伯数字也是体现作为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俗话说“字如其人”,在学习中对于学生而言写的每一个字都代表对学习的认真度,更进一步说可以预见以后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师在每次批改作业中可能都会发现规律是字迹端正的作业通常都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往

最新四年级数学错题类型分析及对策

最新四年级数学错题类型分析及对策 四年级数学错题类型分析及对策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生容易出错之处 1、画垂线时,一部分中下生由于对直角概念不清晰,缺少判断力,画出来的垂线并不垂直,也浑然不觉得错. 2、画平行线,手容易抖动或移动,影响画图的效果. 3、画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的高时,一部分学生不是从底边对面的边上的一点画高,而是从底边旁边的斜边上引一条垂线. 教学建议: 1、本单元同样是概念性的知识和结论性的知识比较多,画图也多,而且大多是一环扣一环的层层递进式的学习.在进行平行,垂直的教学中,通过一般相交的情况去进行对比式学习平行和垂直的特征. 2、如何画垂线,首先学生头脑中得有直角的明确概念,并且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用直角画垂线,是因为直角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通过直角沿着直角边去描出来的两条线,肯定是相互垂直的.学生明白画垂线的原理,到了画高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学会,在学画高时,要紧扣高的概念,在画高之前可以要学生养成大概估计高的大概画的方向,总结出画高的方法.可以多出一些倾斜的图形,使学生深刻明白,只有和底边垂直的那条线段才是正确的高,并不是所有的高都是竖着往下画的. 3、平行线的知识,如何强调在同一平面内,可以就地取材如课室里不同平面上的边线,它们虽然永远不相交,但也不能称它们是相互平行的,因为它们不在同一平面内. 4、如何判断平行线,在本单元也要学习,而且是画平行线的重要依据.在课本第6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就是平行线的特征的学习,可看成新课去讲,特别是第二题的第二小题,其实就是为下一节课如何画平行线做铺垫.有了这两种判断平行线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摸索画平行线的方法,或者先画好再判断是否平行,这样得出课本中出现的画

六年级数学易错题及分析对策

典型错题:1、作业: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米,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错因分析:学生往往知道求环形面积的方法但错误率极高,主要是环形面积中干扰条件过多,如大圆和小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还有大圆和小圆之间的距离等,无法使学生排除干扰聚焦到“大半径和小半径”上去。 纠错措施:结合本题,最好的办法是提倡画草稿图,找大半径和小半径的分步做法。 典型错题:2、作业:解决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9/10米,宽是长的5/9。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错因分析:这是在学习简单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练习的,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把算出的宽就作为长方形的面积,也反映学生审题和学习习惯方面也存在问题。 纠错措施:结合本题,对认真仔细的学生进行大力表扬。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加强审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典型错题:3、作业:甲数是24,乙数比甲数少1/3,乙数是多少? 错因分析:题目本身存在问题,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列式24-1/3或24×(1-1/3)或24-24×1/3无从下手。 纠错措施:结合本题,理解1/3在题中所表示的意义:如和24相同表示一数量可用减法计算;如表示乙数对应的分率,则可用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方法来计算。在没有强调的情况下,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为加深印象,可将题目改编为“甲数是24米,乙数比甲数少1/3,乙数是多少米?”加了单位后,再次理解1/3在题中所表示的意义,这时还能表示具体数量吗? 典型错题:4、作业:看线段图,按要求填空。(图略)关键句“乙比甲多3/4”(1)()与()比,单位一是()。 错因分析:分数应用题中的谁与谁比与整数应用题中的谁与谁比混淆,分数应用题中必须是与单位“1”的量比,即必须是分量与总量比。 纠错措施:举例比较整数应用题中的谁与谁比,前后是可以调换位置的;二分数应用题中的谁与谁比,是把单位“1”的量当作一个标准数,所以必须和单位“1”的量比。但是在分量与总量在比较时,可以把“乙数”作为分量,则对应得分率是1+3/4;也可以是乙数比甲数多3/4对应得分量“乙数比甲数多的数”与“甲数”比。 典型错题:5、判断:任何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错因分析:由于假分数在平时运用较少,学生对假分数的意义遗忘较多,很多学生印象中的假分数是大于1的,而忽视等于1的分数也是假分数。因此对任何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判断有误。 纠错措施: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忽视数学概念的教学和巩固,应把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于渗透,也可布置对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不定期的进行检查,不能临时抱佛脚,否则将悔之晚矣。 典型错题:6、练习:把5/8千克的糖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5千克的()。 错因分析:5/8÷5=1/8千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