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听力保护指南

儿童听力保护指南

儿童听力保护指南

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听力的保护尤为重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

和科技的发展,儿童接触噪音的机会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保护他们

的听力健康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为家长提供一些有关

儿童听力保护的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孩子们的听力健康。

I. 合理控制儿童接触噪音的时间和强度

不可否认,现代社会中存在很多噪声源,如交通噪音、工厂噪声、

电视、游戏机等。噪音会对儿童的听力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

家长需要采取措施控制儿童接触噪音的时间和强度。

首先,限制儿童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的时间,每天不宜超过1-2小时。长时间接触高音量的电视和游戏声音会对儿童的听力造成影响。

其次,尽量减少儿童在噪音环境下的停留时间。当孩子身处噪音环境时,家长应尽量提供安静的环境,例如配备耳塞或头戴式耳机等。

II. 使用耳塞或头戴式耳机

有时,我们无法避免孩子接触到噪音环境,这时适当使用耳塞或头

戴式耳机成为一种保护儿童听力的有效方式。

当带儿童参加嘈杂的活动或前往噪音较大的场所时,可以提前准备

一副耳塞,以减少儿童对极大噪音的接触。此外,在孩子使用耳机时,尽量选择头戴式耳机,因为头戴式耳机在音量控制上更为科学和准确,可以有效降低儿童听力受损的风险。

III. 培养良好的听力保护习惯

良好的听力保护习惯是保护儿童听力健康的关键。家长应该引导孩

子养成良好的听力保护习惯。

首先,教育孩子正确使用耳机。过度高音量的音乐会直接对听力造

成伤害,因此,家长应当告诉孩子适当调低音量并尽量避免滥用耳机。其次,鼓励孩子与噪音源保持一定的距离,例如:尽量离嘈杂的机械

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与强烈音乐声源过分接近等。此外,家庭

环境中,家长应尽量保持安静,减少噪音对孩子的影响。

IV.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是保护儿童听力健康的重要环节。家长应确保孩

子在成长过程中接受规定的听力检查。

一般来说,孩子在出生后1个月内应接受听力筛查。在以后的生长

过程中,可以根据医生或听力专家的建议定期检查孩子的听力。及时

发现并处理听力问题,有助于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保护孩子的听力。

V. 鼓励儿童参与静音活动和听力训练

除了保护听力,鼓励儿童参与静音活动和听力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静音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好听力,进一步提高对声音的敏感度。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一些音乐或语音活动,如学习演奏乐器或参

加合唱团。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儿童对声音的辨识和敏感度,激发他们

对音乐和声音的兴趣。此外,家庭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减少噪音,

给孩子提供更多宁静的环境。

结论

儿童听力保护是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噪音

环境对儿童的听力健康造成了挑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合理

控制儿童接触噪音的时间和强度,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听力保护习惯,并定期进行听力检查。此外,鼓励儿童参与静音活动和听力训练也是

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听力健康,

让他们在安静和和谐的环境中快乐成长。注意听力保护是一项长期的

工作,需要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听力保

护环境,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听力,享受美妙的声音。

突发性耳聋治疗指南

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 (转载) 定义 72 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HL。 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 分型 突发性聋根据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建议分为: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含极重度聋)。 1.低频下降型: 1 000 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250、500 Hz处听力损失≥20 dBHL。 2.高频下降型: 2 000 Hz(含)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4 000、8 000 Hz处听力损失≥20 dBHL。 3.平坦下降型: 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 000 Hz(250、500、1 000、2 000、3 000、4 000、8 000 Hz)平均听阈≤80 dBHL。 4.全聋型: 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 000 Hz(250、500、1 000、2 000、3 000、4 000、8 000 Hz)平均听阈≥81 dBHL。 注:中频下降型突发性聋(听力曲线1 000 Hz处有切迹)我国罕见,可能为骨螺旋板局部供血障碍造成Corti器缺氧损伤所致,多与遗传因素相关,目前暂不单独分型(可纳入低频下降型)。 流行病学 我国突聋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流行病学数据。美国突聋发病率为5~20人/10万,每年新发约4 000~25 000例[26,27]。日本突聋发病率为3.9人/10万(1972年)、14.2人/10万(1987年)、19.4人/10万(1993年)、27.5人/10万(2001年),呈逐年上升趋势[28]。2004年德国突聋指南报告中发病率为20人/10万,2011年新指南中增加到每年160~400人/10万[7,8]。 德国突聋患者高发年龄为50岁,男女比例基本一致,儿童罕见[7,8]。我国突聋多中心研究显示,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1岁,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左侧略多于右侧[6]。双侧突聋发病率较低,约占全部患者的1.7%~4.9%,我国多中心研究中双侧发病比例为2.3%[6]。 病因及发病机制 突发性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均可能引起突聋,常见的病因包括: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只有10%~15%的突聋患者在发病期间能够明确病因[29,30],另有约1/3患者的病因是通过长期随访评估推测或确认的[31]。一般认为,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可能是突聋的主要诱因[32,33]。 目前较公认的可能发病机制包括:内耳血管痉挛、血管纹功能障碍、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膜迷路积水以及毛细胞损伤等。不同类型的听力曲线可能提示不同的发病机制,在治疗和预后上均有较大差异:

新生儿听力筛查操作指南

新生儿听力筛查操作指南 小儿听力筛选这一概念为Down及Sterrit(1964)提出,应用唤醒(arousal)反应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听行为筛选。1972年美国言语听力学会(ASHA)等联合会议推荐对听力高危儿进行筛选,并于1982年认定7项听力高危因素,建议这些高危儿应在生后3-6月进行筛选,对不能通过筛选者进一步作听力测试,并继续追踪观察。1993年美国NIH召开“婴幼儿听力减退早期确定”会议,一致认为只对听力高危儿筛选可能有50%~60%先天性耳聋被遗漏或误导,因而推荐对全部新生儿进行筛选。 第一节国内外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概述 一、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发病率及早期发现、干预的意义。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国外的研究表明,正常的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病率在0.1%~0.3%,其中,重度至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发病率约为0.1%。国内尚缺乏完整的流行病学资料,但现有研究结果与次相仿。根据调查,每1000名出生的新生儿中,约有1名~3名听力障碍。我国现有0岁~7岁聋儿80万人,每年还以3万名的速率递增。世界各国的情况也大致相仿,为此,1994年美国儿科学会发

表声明,倡导新生儿听力筛查,要求至少在出生3个月内对所有新生儿或婴儿进行听力筛查。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专门成立了防聋机构,发起世界范围内的防聋运动。听力筛查的意义是对一个特定群体通过简单快捷测定方法,并根据特定指标来区分或发现其中有高度可疑病态的个体或亚群,并需要进一步行确定诊断或追踪观察。其目的是尽可能早地发现有听力障碍的个体,使其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段之前就能得到适当的干预, 以使语言发育不受到损害。那么,听力障碍发现的早与晚,与患儿最终的语言发育状况有什么关联呢? 研究结果发现:①听力障碍在6月龄前被发现者语言理解商(receptive language quotient)和语言表达商(expressive language quotient)明显高于6个月后被发现者,得分差值达20分,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②不管听力损害的程度是轻度或极重度,只要在6月龄前被发现,且患儿的认知能力正常,经过干预后,患儿的语言能力基本上能达到正常水平。 ③早期发现的轻度听力损害患儿和早期发现的极重度听力损害患儿相比,语言发育水平没有显著差别。我国由于以往听力障碍的患儿在新生儿期未行听力筛查,其听力问题未被及时发现,往往到了4岁~5岁尚不会说话时才被发现有听力问题,但已过了学习语言最佳时机,从而导致他们的言语和语言功能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常常有严重的行为问题,难以进行正常的学习。由此造成对国家的负担、对家庭的负担

儿童听力保护指南

儿童听力保护指南 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听力的保护尤为重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 和科技的发展,儿童接触噪音的机会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保护他们 的听力健康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为家长提供一些有关 儿童听力保护的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孩子们的听力健康。 I. 合理控制儿童接触噪音的时间和强度 不可否认,现代社会中存在很多噪声源,如交通噪音、工厂噪声、 电视、游戏机等。噪音会对儿童的听力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 家长需要采取措施控制儿童接触噪音的时间和强度。 首先,限制儿童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的时间,每天不宜超过1-2小时。长时间接触高音量的电视和游戏声音会对儿童的听力造成影响。 其次,尽量减少儿童在噪音环境下的停留时间。当孩子身处噪音环境时,家长应尽量提供安静的环境,例如配备耳塞或头戴式耳机等。 II. 使用耳塞或头戴式耳机 有时,我们无法避免孩子接触到噪音环境,这时适当使用耳塞或头 戴式耳机成为一种保护儿童听力的有效方式。 当带儿童参加嘈杂的活动或前往噪音较大的场所时,可以提前准备 一副耳塞,以减少儿童对极大噪音的接触。此外,在孩子使用耳机时,尽量选择头戴式耳机,因为头戴式耳机在音量控制上更为科学和准确,可以有效降低儿童听力受损的风险。

III. 培养良好的听力保护习惯 良好的听力保护习惯是保护儿童听力健康的关键。家长应该引导孩 子养成良好的听力保护习惯。 首先,教育孩子正确使用耳机。过度高音量的音乐会直接对听力造 成伤害,因此,家长应当告诉孩子适当调低音量并尽量避免滥用耳机。其次,鼓励孩子与噪音源保持一定的距离,例如:尽量离嘈杂的机械 设备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与强烈音乐声源过分接近等。此外,家庭 环境中,家长应尽量保持安静,减少噪音对孩子的影响。 IV.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是保护儿童听力健康的重要环节。家长应确保孩 子在成长过程中接受规定的听力检查。 一般来说,孩子在出生后1个月内应接受听力筛查。在以后的生长 过程中,可以根据医生或听力专家的建议定期检查孩子的听力。及时 发现并处理听力问题,有助于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保护孩子的听力。 V. 鼓励儿童参与静音活动和听力训练 除了保护听力,鼓励儿童参与静音活动和听力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静音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好听力,进一步提高对声音的敏感度。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一些音乐或语音活动,如学习演奏乐器或参 加合唱团。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儿童对声音的辨识和敏感度,激发他们 对音乐和声音的兴趣。此外,家庭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减少噪音, 给孩子提供更多宁静的环境。

突发性耳聋治疗指南

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 (转载) 72 h内忽然产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掉,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降低≥20 dBHL. 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 突发性聋依据听力损掉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建议分为:高频降低型.低频降低型.平展降低型和全聋型(含极重度聋). 1.低频降低型: 1 000 Hz(含)以下频率听力降低,至少250.500 Hz处听力损掉≥20 dBHL. 2.高频降低型: 2 000 Hz(含)以上频率听力降低,至少4 000.8 000 Hz处听力损掉≥20 dBHL. 3.平展降低型: 所有频率听力均降低,250~8 000 Hz(250.500.1 000.2 000.3 000.4 000.8 000 Hz)平均听阈≤80 dBHL. 4.全聋型: 所有频率听力均降低,250~8 000 Hz(250.500.1 000.2 000.3 000.4 000.8 000 Hz)平均听阈≥81 dBHL. 注:中频降低型突发性聋(听力曲线1 000 Hz处有切迹)我国罕有,可能为骨螺旋板局部供血障碍造成Corti器缺氧毁伤所致,多与遗传身分相干,今朝暂不单独分型(可纳入低频降低型).

我国突聋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向,但今朝尚缺少大样本风行病学数据.美国突聋发病率为5~20人/10万,每年新发约4 000~25 000例[26,27].日本突聋发病率为3.9人/10万(1972年).14.2人/10万(1987年).19.4人/10万(1993年).27.5人/10万(),呈逐 年上升趋向[28].德国突聋指南陈述中发病率为20人/10万,新指南中增长到每年160~400人/10万[7,8]. 德国突聋患者高发年纪为50岁,男女比例根本一致,儿童罕有[7,8].我国突聋多中间研讨显示,发病年纪中位数为41岁,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别,左侧略多于右侧[6].双侧突聋发病率较低,约占全 体患者的1.7%~4.9%,我国多中间研讨中双侧发病比例为2.3%[6]. 突发性聋的病因和病理心理机制尚未完整解释,局部身分和全身身分均可能引起突聋,罕有的病因包含:血管性疾病.病毒沾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只有10%~15%的突聋患者 在发病时代可以或许明白病因[29,30],另有约1/3患者的病因是 经由过程长期随访评估推想或确认的[31].一般以为,精力重要.压力大.情感摇动.生涯不纪律.睡眠障碍等可能是突聋的重要诱因[32,33]. 今朝较公认的可能发病机制包含:内耳血管痉挛.血管纹功效障碍.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膜迷路积水以及毛细胞毁伤等.不合类型的听力曲线可能提醒不合的发病机制,在治疗和预后上均有较大差别:低频降低型多为膜迷路积水;高频降低型多为毛细胞毁伤; 平展降低型多为血管纹功效障碍或内耳血管痉挛;全聋型多为内耳

儿童保健服务技术规范

儿童保健服务技术规范 大余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编 2019 年

目录 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 江西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 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 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 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 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 儿童高铅症和铅中毒预防指南 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 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指南 7-24 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 维生素 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 儿童期单纯肥胖症防治常规

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婴幼儿食物过敏诊治建议 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 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与治疗共识 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 儿童保健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共卫 生范畴。为规范儿童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范围 (一)本规范所涉及的儿童保健对象为0-6岁儿童。(二)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

本保健服务,包括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 (三)儿童保健管理包括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学龄前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二、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主管部门。 1.负责制定儿童保健工作方针政策、发展规划、技术规 范与标准,并组织实施。 2.根据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健全儿童保健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提供专业人员、经费、房屋和设备等必要的服 1务条件。 3.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制度,对辖区内儿童 保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二)妇幼保健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是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 的技术指导中心。 1.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制定并实施辖区儿童保健工 作计划。 2.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

听力防护的预防措施

预防听力损失的措施主要有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即使用护耳器,也称护听器)。 (1)工程控制措施应是首先考虑的改进产生噪声的工艺、设备和材料,从治理噪声源入手,尽可能从根本上减少噪声的产生,另外其他一些诸如隔声(给噪声设备加罩)、隔振(在产生噪声的设备下加弹簧减振器、橡皮、软木、沥青毡、玻璃纤维毡等)、吸声(在金属板上涂一层阻尼材料,如沥青、软橡胶或其他高分子涂料)的控制措施,也可以起到降噪效果。(2)管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只要存在噪声危害,管理措施都是必须的,管理内容包括:--噪声暴露的常规监测和记录; --对劳动者听力检测的记录管理; --对工程控制措施的评价; --对降噪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建立护耳器选择、使用和维护规程,并进行监督检查; --对噪声污染区域进行管理,包括张贴警示标牌,规定所有进入该区域的人员必须佩带护耳器;或限制、减少进入人员数量及停留时间; --对听力保护计划执行情况的审察; --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缩短暴露时间。 (3)如果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暂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听觉器官的一项有效措施。各种设计的护耳器可以供不同作业人员选用,如果选择、使用和维护得当,可以达到很好的降噪效果。国家对作业场所噪声制定了卫生标准,作业场所噪声低于国家标准,对于每日工作8小时或每周工作40小时的绝大多数劳动者来说,发生职业性听力损伤的可能性小;作业场所噪声高于国家标准,用人单位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作业场所噪声强度,并按国家标准【护听器的选择指南(GB/T23466-2009)】的要求为劳动者配备耳塞、耳罩。 劳动者可以通过作业场所噪声监测结果告知牌,了解噪声是否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1)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的劳动者听力保护计划,并指定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负责组织实施; (2)企业应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监测,确定噪声暴露大于等于85dB(A)的人群,并将监测结果告知有关劳动者; (3)接触噪声作业的劳动者应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 (4)企业应对接触噪声作业的人员配备具有足够噪声衰减能力、佩戴舒适的护耳器;(5)定期进行听力保护培训、检查工程控制措施及护耳器使用情况,确保听力保护效果。

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指南草案

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指南草案 摘要: 新生儿和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是确保婴儿在生命初期获 得适当听觉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档草案提供了一套综合性的指南,旨在帮助医疗专业人员、监护人和其他相关人员开展新生儿和婴幼 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工作。这些指南将涵盖听力筛查的时机、方法、评估标准,以及对于早期听力问题的干预措施。 1. 简介 早期听力发育是婴儿正常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婴儿的 第一年,他们通过听觉感知和学习语言,进而发展语言和沟通能力。本指南草案旨在确保婴儿在出生后尽早接受听力检测,并在需要时 提供干预措施。 2. 早期听力检测的重要性

早期听力检测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听力问题,从而尽早制定干 预计划。未经检测和干预,婴儿可能面临发展语言和沟通能力的障碍,对其学习和社交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 早期听力检测的时机和方法 初步的听力筛查应在婴儿出生后尽早进行。常见的早期听力检 测方法包括自动听力筛查仪、听觉反应定向行为观察和听力诱发电 位测试。医疗专业人员应根据婴儿的年龄和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方 法和工具。 4. 评估早期听力结果 早期听力检测的评估基准应当参考正常婴儿的听力发育里程碑。通过比较婴儿的听力结果与正常范围,医疗专业人员可以确定是否 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干预。 5. 干预措施 针对早期听力问题的干预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能的干预措 施包括: a) 提供适当的听觉刺激和语言环境,以促进听觉和语言发展;

b) 接受听力辅助设备的评估和配备,如助听器或人工耳蜗; c) 提供语言和认知干预,以帮助婴儿发展语言能力; 6. 监测和随访 早期听力检测和干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医疗专业人员和监护 人应定期监测和随访婴儿的听力发展情况,根据需要进行干预和调整。 7. 教育和支持 除了医疗专业人员的监测和干预,家庭教育和支持对于婴儿听 力发展至关重要。家长应接受有关早期听力检测和干预的教育,学 习如何提供适当的听觉刺激和语言环境,以及如何使用听力辅助设备。 结论: 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是重要的健康和教育工作。通过早期的听力检测和干预,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婴儿发展听 觉和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潜力。本指南草案 作为一个方便的参考,为医疗专业人员、监护人和其他相关人员提

儿童听力筛查各种规章制度

儿童听力筛查各种规章制度 儿童听力筛查是一项重要的医疗程序,旨在确保儿童的听力发 育正常,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理听力问题。为了确保筛查工作的有效 进行,各种规章制度需要被制定和执行。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儿 童听力筛查规章制度。 一、法律规定 -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儿童进行听 力筛查,以确保儿童的听力健康。这些法律法规对筛查的年龄范围、筛查方法、筛查机构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二、医疗机构规定 - 医疗机构在开展儿童听力筛查时,通常会制定一系列规定, 以确保筛查工作的科学性、标准化和规范化。这些规定涉及筛查设 备的要求、筛查流程的规范、筛查人员的培训要求等。 三、筛查工作指南 - 各国的听力学专业组织和儿科学专业组织通常制定儿童听力 筛查工作的指南,以便指导医疗机构和筛查人员的实际操作。这些

指南包括筛查方法的选择、筛查结果的解读、筛查阳性者的处理等内容。 四、数据保密规定 - 儿童听力筛查涉及个人隐私和健康信息,因此必须遵守相关的数据保密规定。医疗机构和筛查人员需要确保儿童的隐私权不受侵犯,并妥善保管筛查结果和相关数据。 五、培训要求 - 为了确保儿童听力筛查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筛查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培训内容通常包括筛查方法、设备使用、结果解读等方面,以提高筛查人员的技能水平。 六、筛查结果管理 -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儿童听力筛查结果管理系统,以便及时记录和保存筛查结果。这样可以方便筛查工作的评估、回顾和统计分析,为儿童听力健康提供参考数据。 总结:儿童听力筛查工作涉及多种规章制度,包括法律法规、医疗机构规定、筛查工作指南、数据保密规定、培训要求以及筛查

幼儿园听力护航:幼儿听力保健指南

幼儿园听力护航:幼儿听力保健指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幼儿的听力保健越来越受到关注。幼儿期是听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听力对幼儿的语言发育和认知能力都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幼儿对于自身健康的认识不足,以及家长的一些误区,幼儿的听力保健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将针对幼儿听力保健进行深入探讨,为家长和幼儿园提供一份幼儿听力保健指南。 一、幼儿听力发育的特点 1. 幼儿听力器官的生理发育 在幼儿期,听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处于关键时期,特别是出生后的前几年。这个时期是幼儿听力和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幼儿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初期阶段。 2. 幼儿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幼儿对声音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能够准确地辨别不同的声音。这一时期,幼儿对于语言的学习和模仿能力也处于高峰期,因此应该尽可能利用这一特点,促进幼儿的语言发育。 二、幼儿听力保健的重要性

1. 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育 良好的听力对幼儿的语言和认知能力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听觉的刺激,幼儿可以更好地接受语言输入,促进语言的学习和发育,从而影响幼 儿的认知能力。 2. 心理健康的培养 良好的听力可以使幼儿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 和交流,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幼儿听力保健的方法 1. 避免高噪音环境 高噪音环境对幼儿听力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尽量避免让幼 儿接触高噪音的环境。家长可以在家中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幼 儿园也应该尽量控制噪音。 2. 合理利用听觉刺激 幼儿期是听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听觉刺激。 可以利用一些听力教育的游戏和活动,通过听音辨物等方式,促进幼 儿的听力发育。 3. 定期进行听力筛查 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应该定期带幼儿进行听力筛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幼 儿的听力问题。

大班健康教案《小耳朵本领大》

大班健康教案《小耳朵本领大》 教案背景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幼儿们需要听老师传达的知识、听朋友的讲述、听音乐、听故事等等,而这些都需要靠好的听力。因此,保护和增强幼儿们的听力非常重要。结合《少年儿童听力保健指南》,本教案以“小耳朵本领大”为主题,帮助幼儿了解和保护自己的听力健康。 教学目标 1.能认识自己的耳朵,明白耳朵的结构和作用。 2.能通过游戏、故事、图片等方式,了解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3.能正确使用耳机,避免长时间接听,及时减少音量。 4.能意识到噪音对耳朵的伤害,尝试在嘈杂环境下保护自己耳朵。 教学内容及步骤 步骤一:引入 •展示耳部解剖图,让幼儿了解耳朵的结构和作用。 •向幼儿提问“我们的耳朵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思考产生对听力的认识。 步骤二:体验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份纸,让他们在纸上画一个自己的大耳朵,通过操作让幼儿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耳朵。 •分发绕口令卡片,让幼儿们分组朗读,让他们体验不同的声音对耳朵的刺激,引发对噪音的认知。 步骤三:讲解 •播放相关视频,让幼儿了解正确使用耳机的方法。 •以故事的方式讲述防止耳朵生病的重要性。同时,可以让幼儿带上耳塞模拟“听力丧失”的情境,让其感受到失去听力的不便之处。 步骤四:互动 •带领幼儿们做“吃巧克力”的游戏,让幼儿感受到听不清楚的痛苦。 •通过观察儿童画作,让幼儿学习区分噪音和音乐的差异,并知道避免噪音对耳朵的伤害。

步骤五:总结 •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重点讲解保护耳朵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让每个幼儿拿出自己的耳朵图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耳朵。 教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们在游戏、互动、讲解、互动的方式下,逐步了解自 己的耳朵,认识到保护耳朵对自己的健康至关重要,也学会了几种保护耳朵的方法。希望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每个幼儿都能够认真呵护自己的听力,健康成长。

儿童常见眼耳鼻喉问题指南

儿童常见眼耳鼻喉问题指南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儿童常见眼耳鼻喉问题也逐渐增多。眼耳鼻喉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学习和生 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父母对于儿童眼耳鼻喉问题的 了解仍然不够充分,容易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从而无法及时采取正 确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眼耳鼻喉问题主要包括儿童近视、斜视、眼科炎症、中耳炎、鼻炎 和喉炎等。下面,我们将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逐一介绍,以便父母能 够更好地了解和处理儿童眼耳鼻喉问题。 一、儿童近视 近视是儿童眼部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近视的发生与遗传、用眼过度、环境因素等有关。家长应注意儿童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视、电脑和手机等近距离用眼,同时鼓励户外活动,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 二、儿童斜视 斜视是指眼球的位置出现偏移,导致双眼无法同时注视到同一点上。儿童斜视需要及早发现并进行治疗,以免影响视力的正常发育。父母 应定期带孩子做眼部检查,一旦发现斜视问题,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 治疗。 三、眼科炎症

眼科炎症包括结膜炎、角膜炎和眼睑炎等。这些炎症常常由细菌、 病毒感染引起。家长应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揉 眼睛、不与患病的孩子共用毛巾等,以避免眼科炎症的发生。 四、中耳炎 中耳炎是儿童最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其症状包括耳鸣、耳疼、听 力下降等。中耳炎多半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尤其是在感冒时容易 并发中耳炎。家长应注意儿童鼻腔保持通畅,避免呼吸道感染扩散至 耳部,及时治疗感冒症状,以预防中耳炎的发生。 五、鼻炎 鼻炎是儿童常见的鼻部疾病,其特点是鼻腔发炎、鼻塞、流涕等症状。鼻炎多半由过敏原、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家长应注意室内空气 质量,保持室内干燥清洁,避免孩子接触过敏源,以预防鼻炎的发生。 六、喉炎 喉炎是指喉部黏膜发生炎症,引起喉咙疼痛、声音嘶哑等症状。喉 炎多半由病毒感染引起,尤其是在寒冷干燥的季节较为常见。家长应 鼓励孩子多饮水、保持室内湿度,避免过度用声和长时间大声喊叫, 以预防喉炎引起的喉咙不适。 以上便是儿童常见眼耳鼻喉问题的指南,希望家长们能够更加重视 儿童眼耳鼻喉的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问题,为孩子的健康 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如果孩子出现眼耳鼻喉相关问题,请及时咨询

2021年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全新诊治指南

2021年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全新诊治指南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1年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全新诊治指南。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中耳疾病之一,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诊断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应基于以下临床表现: - 中耳积液的存在,可通过肉眼或听力检测进行确认。 - 鼓膜炎症,如红肿、凸起或积液。 分类 根据病程和中耳炎液的特征,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可分为以下四类: 1.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炎液在3个月内自行消退。 2. 持续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炎液在3个月后仍存在。 3. 反复性分泌性中耳炎:多次发作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4.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炎液在6个月以上持续存在。

治疗 根据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不同类型和病情,可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1. 观察治疗:对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可选择观察治疗,因为很多病例会自行康复。观察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听力和鼓膜情况。 2. 药物治疗: - 疼痛缓解:对于中耳炎引起的疼痛,可考虑使用非处方的解热镇痛药物。 - 抗生素:对于持续性、反复性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具体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病原体敏感性和患儿的个体情况而定。 3. 手术治疗: - 管植入术:对于持续性、反复性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进行管植入术。该手术可促进中耳炎液的排出,并改善听力状况。 - 腺样体切除术:对于反复发作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考虑腺样体切除术。该手术可减少中耳炎的发作。

随访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应定期进行随访,包括听力检测 和鼓膜观察。如果中耳炎液持续存在或症状加重,应重新评估治疗 方案。 结论 本指南提供了2021年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全新诊治指南。在 诊断时应注意临床表现,根据不同类型和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措施,并进行定期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

3-6岁儿童指南内容

3-6岁儿童成长指南 一、身体健康 3-6岁是儿童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保持健康的身体对于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您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 1. 均衡饮食:确保儿童获得均衡的饮食,包括各种蔬菜、水果、谷物、蛋白质和脂肪。避免过度摄入糖分和加工食品。 2. 规律作息: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包括固定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有助于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免疫系统健康。 3. 适度运动:鼓励儿童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如跑步、跳舞、游泳等,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4. 定期检查:定期带儿童去看医生,进行身体检查和疫苗接种,以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 二、智力发展 3-6岁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您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1. 激发好奇心:鼓励儿童提问,探索周围环境,并尝试解答问题,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语言发展:与儿童进行丰富的语言交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促进语言发展和沟通能力。 3. 数学和逻辑思维:通过游戏、拼图等方式,教授儿童简单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思维,如计数、比较大小等。 4. 科学探索:引导儿童观察周围环境,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三、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3-6岁是儿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阶段,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您促进儿童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1. 建立安全感: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父母的支持。 2. 学会表达情感: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高兴、悲伤、愤怒等,以帮助他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3. 培养同理心: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导儿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以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交技能。 4. 建立人际关系:鼓励儿童与同龄人交往,参加社区活动,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良好的行为习惯 3-6岁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您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1. 规律作息: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包括固定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有助于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免疫系统健康。 2. 良好的饮食习惯:确保儿童获得均衡的饮食,包括各种蔬菜、水果、谷物、蛋白质和脂肪。避免过度摄入糖分和加工食品。 3. 卫生习惯:教育儿童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等习惯,以预防疾病传播。 4. 礼貌待人:教育儿童尊重他人,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和基本的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养孩子的良好听力和观察能力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养孩子的良好听力和 观察能力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养孩子的良好听力和观察能力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听力和观察能力是促进学习与发展的 重要基础。通过培养孩子的听力和观察能力,可以提高其接受新知识 和信息的能力,增进语言表达能力,并加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理解。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促进孩子的听 力和观察力的发展。 一、创造良好的听力环境 良好的听力环境是培养孩子听力能力的基础,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 要创造一个安静、没有干扰的学习环境,以便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 避免噪音干扰、降低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和音量,保持家中的安静,有 利于孩子的听力发展。 二、注重听力训练 1. 讲故事和听故事 讲故事是培养孩子听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家长可借助图书、故事书 或自己的创作,向孩子讲述有趣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适 度增加一些悬念和复杂情节,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并要求孩子 根据听到的故事内容进行复述或提问,以提高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音频材料的利用

利用音频材料进行听力训练是培养孩子听力能力的重要途径。家长 和教育者可以选择适龄的故事、儿童歌曲和英语学习材料等来进行听 力训练。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注意听音细节,培养孩子的辨 音能力和专注力。 3. 游戏和活动 通过游戏和活动,可以激发孩子的听觉兴趣,并锻炼孩子的听力能力。例如,可以利用藏宝游戏,让孩子通过听声音的指引找到隐藏物品;也可以进行声音分类游戏,让孩子辨别不同声音的来源并进行分类。这些听力游戏和活动既能提升孩子的听力能力,又能增加亲子互动。 三、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 1. 视觉刺激的提供 孩子的观察能力需要通过不断接触和观察丰富的事物和景象来培养。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等 地方,给孩子提供各种视觉刺激和观察机会。此外,家中也可以摆放 一些艺术品、盆栽植物等,让孩子观察和欣赏。 2. 观察游戏和绘画 观察游戏和绘画是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有效方式。例如,可以让孩 子观察一段时间,然后让孩子闭上眼睛,并询问一些细节问题,测试 孩子的观察记忆能力。此外,绘画也是培养观察力的好方法,可以鼓

最新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精品资料 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

儿童中耳炎的分型 一、急性中耳炎 分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二、分泌性中耳炎 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分为伴胆脂瘤型中耳炎和不伴胆脂瘤型中耳炎(不含先天性中耳胆脂瘤)。 儿童中耳炎通用检查 一、耳镜及鼓气耳镜检查 二、听力学评估 听力评估检查项目包括各个年龄段行为测听和客观听功能检查,其中客观听功能检查至少包括听觉诱发电位(骨气导阈值)和中耳声导抗(6个月以内患儿用1000 Hz探测音,大于6个月患儿用226 Hz或1000 Hz探测音)。 不同年龄患儿检查项目:①6个月以内:行为听觉反应测听+客3i【|l听功能检查;②7个月一2岁5个月:视觉强化测听+客观听功能检查;③2岁6个月~5岁:游戏测听+客观听功能检查;④5岁以上:纯音测听+客观听功能检查。 三、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可行颞骨高分辨率薄层cT扫描或颅脑磁共振

成像。 急性中耳炎 一、定义 48 h内突然发生的中耳急性炎性反应,可伴中耳积液。 二、分型 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急性充血,可伴中耳渗出。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的急性化脓性炎性反应。 三、诊断要点 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①48 h之内突然发生;②耳痛;③鼓膜完整,伴急性充血;④可存在中耳积液;⑤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①多伴畏寒、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穿孑L后症状减轻;②耳痛; ③听力减退;④可见鼓膜穿孔并流脓。 四、治疗原则 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局部治疗可用抗炎止痛类药物(如苯酚滴耳剂),鼻腔用减充血剂,或局部理疗。全身治疗包括:①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②诊断明确、没有并发症、随诊有保障的患儿可以不用抗生

儿童听力损失干预及效果评估--京津冀0-6岁儿童听力筛查诊断中心2016年第三季度学术会议纪要

儿童听力损失干预及效果评估--京津冀0-6岁儿童听力筛查诊断中心2016年第三季度学术会议纪要 李颖;刘海红 【期刊名称】《中华耳科学杂志》 【年(卷),期】2016(014)006 【总页数】2页(P856-857) 【作者】李颖;刘海红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童耳鼻咽喉头颈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童耳鼻咽喉头颈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5 【正文语种】中文 2016年9月24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成功举办“京津冀儿童听力诊断中心2016年第三季度学术活动”。此次会议继续将参会范围从北京市辐射至整个京津冀地区,来自北京市六家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以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天津市聋儿康复中心、天津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等10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紧密围绕此次会议议题“儿童听力损失干预及效果评估”,共有8位专家进行发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张杰教授首先欢迎参会专家的到来,学术活动由刘

海红教授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张亚梅教授在欢迎致辞中,回顾了自2003年成立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起的13年来,北京市儿童听力诊断学术会议已 从最初的6家,发展到了如今京津冀多中心联合学术讨论,共同为听力障碍儿童 听力筛查-诊断-干预-康复的系统化工程不断完善而努力。 学术交流首先由北京协和医院倪道凤教授就植入式人工听觉装置的分类进行导读。倪教授提出植入式人工听觉装置可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两大类,被动式即部分和全部听骨代替假体(如人工听骨),目的在于重建中断或固定的听骨链,主动式则具有保持装置功能的外部能源(一般包括麦克风、声音处理器、电池、接收器和附着在听骨链上的振动传感器或耳蜗/脑干的电极)。主动装置根据植入体位置可分为 骨导装置、植入式中耳装置、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 CI)和听觉脑干植入。同时倪教授详细分析了骨桥、声桥以及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症和手术并发症。解放军总医院俞倩博士对CI术后患者声源定位能力评估进行介绍。声源定位是指 听觉系统对听觉物体位置的识别过程,包括对听觉物体垂直方位、水平方位以及与听者距离的识别。听觉对其声源定位的功能是言语识别机制的基础之一。因而通过声源定位临床测试,探究人体声源定位形成过程及特征,可用于评估听障患者助听技术干预后的聆听效果,为临床CI及助听辅具干预时间提供参考,尤其对单侧耳 聋进行助听干预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李颖医生介绍了CI儿童音乐产出能力的客观评估。该研究组采用音乐基频分析法,获得CI儿童和听力正常儿童音乐产出的各项基频 量化参数(包括相邻音符基频包络方向变化正确率、基频压缩比、均一化基频平均差值和音符间时值平均差),并通过将各项基频参数与标准值相比较,从而对儿童音乐产出能力进行客观量化评估。该研究初步获得了CI儿童音乐产出能力发育规律,提示CI儿童音乐产出的声学准确性显著落后与听力正常儿童,系统音乐训练 对CI儿童音乐感知和产出能力具有一定积极影响作用。该研究组将继续对CI儿童

日主题活动方案优质6篇

日主题活动方案优质6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experience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