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

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

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

一、目的

早期发现听力损失,及时进行听觉言语干预及康复,保护和促进儿童的听觉和言语发育,减少儿童听力和言语残疾,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

新生儿期听力筛查后,进入0~6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在健康检查的同时进行耳及听力保健,其中6、12、24和36月龄为听力筛查的重点年龄。

(一)检查内容。

1.耳外观检查。检查有无外耳畸形、外耳道异常分泌物、外耳湿疹等。

2.听力筛查。运用听觉行为观察法(表1)或便携式听觉评估仪(表2)进行听力筛查。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可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筛查。

表1 0~3岁儿童听觉观察法听力筛查阳性指标

表2 0~6岁儿童听觉评估仪听力筛查阳性指标

(室内本底噪声≤45dB(A))

(二)耳及听力保健知识指导。

1.正确的哺乳及喂奶,防止呛奶。婴儿溢奶时应当及时、轻柔清理。

2.不要自行清洁外耳道,避免损伤。

3.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进水。

4.远离强声或持续的噪声环境,避免使用耳机。

5.有耳毒性药物致聋家族史者,应当主动告知医生。

6.避免头部外伤和外耳道异物。

7.患腮腺炎、脑膜炎等疾病,应当注意其听力变化。

8.如有以下异常,应当及时就诊:儿童耳部及耳周皮肤的异常;外耳道有分泌物或异常气味;有拍打或抓耳部的动作;有耳

痒、耳痛、耳胀等症状;对声音反应迟钝;有语言发育迟缓的表现。

(三)转诊。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应当予以及时转诊至儿童听力检测机构做进一步诊断。

1.听觉行为观察法筛查任一项结果阳性。 2.听觉评估仪筛查任一项结果阳性。 3.耳声发射筛查未通过。 四、流程图

五、工作要求

(一)为儿童提供定期耳外观检查和听力筛查,同时进行儿童耳及听力保健宣传教育工作。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应当及时转诊到听力检测机构。

(二)从事儿童耳及听力保健工作的医护人员应当接受儿童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从事听力筛查和检测的技术人员必须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考核批准,经岗前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三)听力筛查设备应定期经国家认可的计量部门标定。听觉评估仪技术指标:声音种类为纯音、啭音;频率范围为0.5、1.0、2.0、4.0 kHz;声音强度为插入耳机25~100 dB HL;声场测听扬声器的强度为20~90 dB SPL/HL,每5dB一档。

(四)筛查房屋应当安静,远离电梯、超声等辐射干扰,室内本底噪声≤45 dB(A)。

(五)做好辖区内筛查未通过儿童的追访,并记录筛查、诊断和干预结果。

六、考核指标

0-3岁听力筛查覆盖率=(该年辖区内接受听力筛查的0-3岁儿童人数/该年辖区内0-3岁儿童人数)×100%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较全1)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一)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 一、目的 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并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及时处理和转诊。降低新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新生儿。 三、内容与方法 (一)访视次数 1.正常足月新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 (1)首次访视:在出院后7日之内进行。如发现问题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必要时转诊。 (2)满月访视:在出生后28~30日进行。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2.高危新生儿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得到高危新生儿出院(或家庭分娩)报告后3日内进行。符合下列高危因素之一的新生儿为高危新生儿。

(1)早产儿(胎龄 < 37周)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 2500克)。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者。 (3)高胆红素血症。 (4)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5)新生儿患有各种影响生活能力的出生缺陷(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6)母亲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高龄分娩(≥35岁)、患有残 疾(视、听、智力、肢体、精神)并影响养育能力者等。 (二)访视内容 1.问诊 (1)孕期及出生情况:母亲妊娠期患病及药物使用情况,孕周、分娩方式,是否双(多)胎,有无窒息、产伤和畸形,出生体重、身长,是否已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等。 (2)一般情况:睡眠、有无呕吐、惊厥,大小便次数、性状及预防接种情况。 (3)喂养情况:喂养方式、吃奶次数、奶量及其它存在问题。 2.测量 (1)体重 1)测量前准备:每次测量体重前需校正体重计零点。新生儿需

儿童保健操作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

儿童保健操作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 1. 概述 本文档旨在制定儿童保健操作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以确保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本文档适用于从事儿童保健的医务人员和相关服务提供者。 2. 儿童保健操作规范 2.1 儿童保健工作环境 - 提供儿童友好的、温馨舒适的保健环境。 - 配备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护理设施、设备和工具。 - 确保保健场所的卫生和安全,消毒设备和表面定期清洁。 2.2 儿童保健服务流程 - 确定儿童保健的服务流程和标准,包括预约、登记、评估、治疗和跟踪。 - 提供儿童保健的信息沟通渠道,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儿童的健康情况。 - 在保健服务过程中,保护儿童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2.3 儿童保健知识和技能要求 - 儿童保健医务人员应具备儿童健康知识和相关技能,能够准确评估和诊断儿童的健康问题。 - 持续研究和更新儿童保健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技术。 - 通过培训和考核确保儿童保健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3. 八大技术规范标准 3.1 身高与体重测量 - 使用标准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准确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 - 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分析,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 根据测量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和指导方案。 3.2 体格检查 - 完整、系统地进行儿童的体格检查,包括视觉、听力、肢体活动度等方面。 - 记录体格检查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儿童的健康问题。 - 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和康复建议。 3.3 疫苗接种

- 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疫苗接种计划和推荐程序。 - 储存和管理疫苗,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 记录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及时提醒和跟踪未完成接种的儿童。 3.4 健康咨询和教育 - 向家长提供关于儿童保健的健康咨询和教育。 - 解答家长关于儿童健康的疑问和问题。 - 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 3.5 疾病预防和控制 - 实施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手卫生、病毒传播 的防护等。 - 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的病例,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 提供儿童疾病预防的相关指导和服务。 3.6 儿童心理健康评估 - 使用专业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评估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和支持计划。

儿童保健服务技术规范

儿童保健服务技术规范 大余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编 2019年

目录 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 江西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 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 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 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 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 儿童高铅症和铅中毒预防指南 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 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指南 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 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 儿童期单纯肥胖症防治常规

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婴幼儿食物过敏诊治建议 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 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与治疗共识 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 儿童保健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共卫 生范畴。为规范儿童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范围 (一)本规范所涉及的儿童保健对象为0-6 岁儿童。

(二)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 本保健服务,包括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 (三)儿童保健管理包括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学龄前集 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二、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主管部门。 1.负责制定儿童保健工作方针政策、发展规划、技术规 范与标准,并组织实施。 2.根据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健全儿童保健服务机构 和服务网络,提供专业人员、经费、房屋和设备等必要的服 1务条件。 3.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制度,对辖区内儿童 保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二)妇幼保健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是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 的技术指导中心。 1.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制定并实施辖区儿童保健工 作计划。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较全2)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二)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 一、目的 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特征,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及时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水平,营造良好环境,科学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消除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不利因素,早期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有针对性地开展随访、干预和健康管理。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包括健康儿童、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 (一)健康儿童。 在儿童健康检查同时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指导。 1.监测方法 在健康检查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条件,结合家长需要,至少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8项儿童行为发育指标(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扶栏上楼梯、双脚跳),了解儿童在监测图中相应月龄的运动发育情况。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仍未通过,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2)预警征象:根据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表1),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发育偏异,并在“□”内打“√”。出现任何一条预警征象应及当时登记并转诊。 表1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3)标准化量表: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筛查量表,

如小儿智能发育筛查量表(DDST)、0~6岁儿童发育筛查量表(DST)等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筛查评估。 2.转诊 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应当登记(附件1)并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专科门诊,并进行随访。 3.预见性指导 在儿童定期健康检查过程中,应当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基础,根据个体化原则,注重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给予科学的心理行为发育的预见性指导。 (1)新生儿期 1)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多与新生儿接触,如说话、微笑、怀抱等。 2)学会辨识新生婴儿哭声,及时安抚情绪并满足其需求,如按需哺乳。 3)新生儿喂奶1小时后可进行俯卧练习,每天可进行1~2次婴儿被动操。 4)给新生儿抚触,让新生儿看人脸或鲜艳玩具、听悦耳铃声和音乐等,促进其感知觉的发展。 (2)1~3个月 1)注重亲子交流,在哺喂、护理过程中多与婴儿带有情感的说话、逗弄,对婴儿发声要用微笑、声音或点头应答,

儿童保健实施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

儿童保健实施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儿童保健实施规范和八大技术规范标准,以确保儿童在保健服务中得到优质和安全的护理。这些规范和标准是基于最新的研究和专业实践,旨在提供指导和指标,以提供现代化的儿童保健服务。 儿童保健实施规范 儿童保健实施规范是为了确保儿童在医疗机构和健康中心接受保健服务时,能够获得适当的关怀和支持。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 1. 儿童保健健康评估:医疗机构和健康中心应进行全面的儿童健康评估,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健康的评估。 2. 儿童安全保护:医疗机构和健康中心应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护儿童的安全,包括预防意外伤害和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 3. 儿童医疗记录:医疗机构和健康中心应建立准确、完整且保密的儿童医疗记录,以确保连续和一致的护理。 4. 儿童家属参与:医疗机构和健康中心应鼓励儿童家属积极参与儿童保健决策,并提供相关支持和教育。

八大技术规范标准 为了确保儿童保健服务的专业性和质量,以下是八大技术规范标准的简要介绍: 1. 儿童健康教育:提供儿童和家庭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良好的饮食惯、体育锻炼和预防接种等方面的知识。 2. 儿童疫苗接种:按照国家疫苗接种计划,对儿童进行及时、全面和准确的疫苗接种。 3. 儿童营养指导:提供全面的儿童营养指导,包括母乳喂养、婴儿辅食和青少年饮食等方面的建议。 4. 儿童心理支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阶段,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应对情绪和行为问题。 5. 儿童疾病预防:通过加强基础卫生设施和环境卫生,预防和控制儿童常见疾病的传播。 6. 儿童眼保健:提供定期的眼保健服务,包括视力检查和眼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7. 儿童口腔保健:提供相关的口腔保健指导,包括牙齿清洁、预防龋齿和口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

儿童听力健康科普知识

儿童听力健康科普知识 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听力情况。下面让店铺给大家介绍儿童听力健康科普知识,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儿童听力健康科普知识 数据显示,全球5%的人口(约3.6亿人)伴有聋度为残疾的听力损失,其中超过3200万为儿童。今年中国“爱耳日”系列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听觉在儿童学习语言、掌握知识和融入社会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听力损失的儿童在接受教育和社会交往方面均存在困难。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约有60%儿童的听力损失是可以避免的。 儿童听力损失有多种成因。约40%的儿童听力损失由遗传因素引起。早产、低出生体重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听力损失。母亲怀孕期间感染风疹、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引起新生儿听力损失,儿童本身的一些耳部感染也可能引起听力损失。另外,耳垢堆积等常见儿童耳病也可以引起听力损失。 长时间、大音量使用智能手机、MP3等个人音频播放设备可能引起听力损失。烟火爆竹等短时间、高分贝的噪声可能会引起永久性听力损失。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设备噪声也能引起听力损失。用于治疗新生儿感染、疟疾、耐药结核及癌症等的多种药物由于具有耳毒性,均可导致听力损失。 世界卫生组织因此呼吁,政府、公共卫生机构、社会服务组织、教育机构和民间社会团体应加强孕产妇和儿童卫生保健规划,开展免疫接种,建立听力损失患者的组织,为婴幼儿和学龄儿童开展听力筛查,培训听力保健方面的专业人员,监管和监测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和环境噪声水平,增强公众保护听力意识等。 加拿大温哥华总医院听力室主任齐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儿童听力健康保护方面,树立“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理念非常重要。3岁以前是孩童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研究表明,听障儿童越早戴助听设备,越有利于语言发展。佩戴助听器就像戴眼镜,可以帮助孩

0到6岁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

0到6岁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耳及听力保健对于婴幼儿发育至关重要。在0到6岁的关键期间, 儿童的听力以及语言能力都在发展阶段。良好的听力能力是儿童正常 学习和社交的基础。因此,制定并实施适当的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 规范至关重要。 首先,早期干预和筛查是保障儿童听力健康的关键。在儿童0到6 岁的早期阶段,应该建立定期的听力筛查计划。最好的筛查时间是出 生后的几个月内。通过检测婴儿的耳朵对声音的反应,可以尽早发现 听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其次,为了确保技术规范的有效实施,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证 也是至关重要的。耳鼻喉科医生、听力师和语言治疗师等专业人员应 该接受相关的培训课程,掌握最新的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知识。他 们需要了解儿童的听觉发育和相关的疾病,以便提供正确的诊断和治 疗建议。 除了专业人员的培训,家长们也需要接受教育,了解儿童耳及听力 保健的重要性。父母应该知道如何观察自己的孩子是否存在听力问题,并能够采取适当的行动。例如,如果孩子不对声音做出反应,或者频 繁拉扯耳朵,可能是听力受损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尽快 寻求专业意见,并及时干预。 此外,有效的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还需要提供适当的设施和设备 支持。儿童耳及听力保健中心应该配备先进的诊断设备,以便准确评 估儿童听力状况。此外,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有适当的听力辅助

设备,如助听器或听觉教育设备。这些设备会增加儿童的听力和交流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最后,对于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的执行,也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支持。政府应该将儿童耳及听力保健纳入国家卫生政策的重点领域,并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此外,相关的法规应该明确规定儿童耳及听力保健的技术要求和要求,确保规范的有效实施。 总之,从0到6岁的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早期筛查、专业人员的培训、家长的教育、适当的设施和政策支持,我们可以确保儿童在听力和语言方面得到最佳的支持和干预。为了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的实施。 (字数:523)

0到6岁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

0到6岁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环境噪音和电子设备的使用日益增加,人们 对于儿童耳及听力保健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0到6岁儿童,他们的听力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一阶段是他们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本文将介绍0到6岁儿童耳及听力保健的技术规范,并提供相关 建议,以确保他们的听力健康。 一、新生儿听力筛查 对于新生儿来说,及早发现和干预潜在听力问题非常重要。根据技 术规范,新生儿应在出生后尽快进行听力筛查。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自动耳脑成像(OAE)。这些筛查方法 能快速、准确地评估婴儿的听力水平,提供早期干预的机会。 二、儿童听力评估 对于0到6岁的儿童,定期进行听力评估非常重要。儿童的听力发 育很快,因此一次评估可能无法全面了解他们的听力水平。根据技术 规范,建议儿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听力评估。评估方法可以包括听力 阈值测定、言语感知和鉴别能力测试等。通过定期评估,我们可以及 时发现和处理听力问题,确保儿童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没有障碍。 三、儿童听力环境管理 良好的听力环境对于儿童的听力保护至关重要。根据技术规范,建 议儿童的日常环境噪音不应超过55分贝。在家庭和学校等场所,我们 应尽量避免过度噪音刺激,保持相对安静的环境。此外,减少儿童使

用耳机和长时间接触高音量音乐的习惯也很重要。这些措施将有助于 减少对儿童听力的损害。 四、儿童听力保护器具使用 对于需要特殊听力保护的儿童,规范的使用听力保护器具也是非常 关键的。根据技术规范,儿童使用耳塞或耳罩等听力保护器具时,应 确保其质量合格,合适舒适,并且能够有效阻挡环境噪音。另外,儿 童在水上活动或噪音环境中应使用防水、防噪音的听力保护器具,以 确保他们的听力安全。 五、儿童言语康复训练 如果儿童被确诊为听力障碍,早期干预和言语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技术规范,建议儿童在确定听力问题后应立即开始干预和康 复训练。这种训练旨在提高儿童的语言习得能力和言语交流能力,帮 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展听力和语言能力。 六、儿童听力保健教育 儿童听力保健教育是促进儿童听力保护的重要手段。根据技术规范,需要通过与家长、教师和儿童本人的互动,向他们普及儿童听力保健 的知识和技巧。儿童可以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耳机,如何避免高音量噪 音刺激,以及其他保护听力的方法。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增强儿童和 家长的听力保健意识。 结语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标准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开展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有效措施,是减少听力障碍对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基本要求 (一)机构设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规划的实际情况,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诊断治疗工作,指定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或具有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听力障碍诊治工作。 1.筛查机构应当设在有产科或儿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中,配有专职人员及相应设备和设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后指定。 2.诊治机构应当设在具有较强耳鼻咽喉科学和听力学技术水平的医疗机构中,至少配备1名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高级技术职称医师和2名听力检测人员,并配置相应的设备和设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后指定。 (二)人员要求。 1.筛查人员。 (1)具有与医学相关的中专以上学历。 (2)接受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书。 2.诊治人员。 (1)从事听力障碍诊治的人员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具有中级以上耳

鼻咽喉科临床专业技术职称。 (2)从事听力检测的人员应当具有与医学相关的中专以上学历,通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相关技术和技能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书。 3.文案人员。 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且有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房屋与设备要求。 1.房屋。 筛查机构:设置1间通风良好、环境噪声≤45 dB(A)的专用房间,并配备诊察床。 诊治机构:至少设置2间隔声室(含屏蔽室1间),符合国家标准(GB/T16403、GB/T16296),设置诊室和综合用房各1间。 2.设备。 (1)筛查机构 (2)诊治机构

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

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 一、目的 早期发现听力损失,及时进行听觉言语干预及康复,保护和促进儿童的听觉和言语发育,减少儿童听力和言语残疾,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 新生儿期听力筛查后,进入0~6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在健康检查的同时进行耳及听力保健,其中6、12、24和36月龄为听力筛查的重点年龄。 (一)检查内容。 1.耳外观检查。检查有无外耳畸形、外耳道异常分泌物、外耳湿疹等。 2.听力筛查。运用听觉行为观察法(表1)或便携式听觉评估仪(表2)进行听力筛查。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可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筛查。 表1 0~3岁儿童听觉观察法听力筛查阳性指标

表2 0~6岁儿童听觉评估仪听力筛查阳性指标 (室内本底噪声≤45dB(A)) (二)耳及听力保健知识指导。 1.正确的哺乳及喂奶,防止呛奶。婴儿溢奶时应当及时、轻柔清理。 2.不要自行清洁外耳道,避免损伤。 3.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进水。 4.远离强声或持续的噪声环境,避免使用耳机。 5.有耳毒性药物致聋家族史者,应当主动告知医生。 6.避免头部外伤和外耳道异物。 7.患腮腺炎、脑膜炎等疾病,应当注意其听力变化。 8.如有以下异常,应当及时就诊:儿童耳部及耳周皮肤的异常;外耳道有分泌物或异常气味;有拍打或抓耳部的动作;有耳

痒、耳痛、耳胀等症状;对声音反应迟钝;有语言发育迟缓的表现。 (三)转诊。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应当予以及时转诊至儿童听力检测机构做进一步诊断。 1.听觉行为观察法筛查任一项结果阳性。 2.听觉评估仪筛查任一项结果阳性。 3.耳声发射筛查未通过。 四、流程图

儿童听力健康保健知识

儿童听力健康保健知识 一、希望全社会宣传优生优育,避免近亲结婚,提高人口素质。婚前一定要接受常规体检。母亲在孕期和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在正规定医疗单位接受检查、指导、治疗。一方有听力问题或者家族中有听力障碍者,孕前双方都要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孩子出生后一定要接受听力筛查! 最好同时接受耳聋基因筛查。如果听力筛查有问题,也不要紧张,请在医生指导下接受复筛或进行听力诊断。 二、父母通过日常与孩子的接触,观察孩子是否有听力问题: 正常情况下: 1) 刚出生的婴儿可以听到较大的声音; 2) 3~6 个月就能辨别声音方向; 3) 6 个月左右能听到较小的声音; 4) 6~7 个月能发出“爸、妈”声音; 5) 8~9 个月能发“爸爸、妈妈”; 6) 1 岁能模仿学语; 7) 2 岁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8) 3~4 岁能讲短小的童话故事 如果发现孩子对声音无反应、或反应迟钝,立即就医。目前越来越多的妇幼保健单位已经开展了新生儿听力普查,希望更多的听障者在出生后不久就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关爱。 三、耳部外伤的预防: 耳廓暴露于头部两侧,容易遭受各种直接到外伤。 1. 注意各种可能的利器(如刀、斧、锤)的操作,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撞击耳部。

2. 遵守交通规则。 3. 文明礼貌,遵纪守法。 4. 不要自己或请非专业人员挖耳。 5. 看好自己的孩子,防止将异物放入外耳道。 6. 远离爆震场所,尽量不要放鞭炮和长期用耳机听大音量音乐; 7. 请专业人员指导跳水游泳。 四、中耳炎症的预防 中耳炎仍然是各地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主要病源。咽鼓管阻塞、感染是主要病因。 1. 积极治疗各种原来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 2. 如果儿童有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经过检查可以在医师建议后接受积极治疗,如果有适应证可以实施手术治疗。 五、药物中毒性耳聋的预防 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以往我国耳聋(尤其是聋哑症)的重要病因之一,就是耳毒性药物中毒。耳毒性药物主要损伤内耳,会影响到耳朵的两大重要功能:平衡与听觉。 耳毒性药物中又以氨基苷类抗生素造成耳聋为多,常见的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其中新霉素毒性最大。由于这些抗生素无需作皮试,而且价格便宜,因此在广大农村地区应用非常普遍,尤其对于小儿患者。 如果耳中毒以前庭为主,则以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如走路不稳、眩晕等。若损坏以耳蜗为主,则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由于小儿往往不能及时觉察听力下降,常常导致言语发育迟缓,粗心的家长经常认为“贵人语迟”而耽误了干预的最佳时机。 同时耳毒性抗生素有明显的个体易感性,即有人长期使用而听力不受影响,而有的可能一次小剂量使用就可以造成严重耳聋。同时 也发现耳毒性药物中毒有一定的遗传性,且常常是母系遗传。耳聋可以发生

幼儿园五官保健制度(标准版本)

幼儿园五官保健制度 一、眼保健常规制度: 1、保护儿童视力,培养儿童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每年对全园4岁以上的儿童进行一次视力检查。 2、检出视力低常,2周后进行复查,复查仍低常,转入专科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对视力高危儿童(已诊断弱视、斜视、高度屈光不正或家族中有视力低常者)应重点管理。多和家长联系,按时矫治,配合医院治疗,定期复查。了解弱视儿童的矫治方法,督促协助在园的弱视儿童坚持弱视训练。 4、对视力低常的儿童每3个月测查视力1次,记录在视力矫治册中。室内光线充足,不在强光或过暗的环境下看书、写字、画画,连续用眼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5、培养儿童良好的看书、写、画姿势,眼与书本之间距离保持30—35厘米,书与桌面应成30度—40度。 6、教育儿童不用脏手揉搓眼睛。发现眼传染病及时隔离患儿。立即对玩具、教具进行消毒,以预防眼科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对儿童生活环境进行安全检查,杜绝儿童眼外伤的发生。 7、转诊:当儿童单眼视力低常或双眼视力相差二行或二行以上时,2周—1个月后应复查一次,仍符合上述条件时,转诊到市级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和治疗。 二、听力筛查常规: 1、每年大体检,全园儿童筛查一次。凡列入监测者,每半年监测1次,测查2次正常,转入正常管理。 2、转诊:听力筛查未通过者由检查者填写转诊单转入北京市儿童保健所耳保健门诊做进一步检查诊断。 3、凡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应统计登记。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童,早期诊断、治疗并进行听觉言语训练,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口腔保健常规: 1、培养儿童良好口腔卫生习惯,预防龋齿,减少龋齿发生,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2、每半年对全园儿童进行一次口腔检查,由口腔医生进行专科检查,检查结果在体检表中按牙式填写,龋齿要早发现早治疗。建立口腔检查登记本。 3、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三岁后开始培养早晚刷牙的习惯,三餐后立即温水漱口,提倡餐后刷牙。教会儿童掌握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尽量在教师的监督下使用,避免吞咽。 4、使用保健牙刷(毛束为三排,每排6-7束,毛质软)及含氟牙膏。牙刷每三个月更换一次,随坏随换。每周用淡盐水浸泡消毒一次。 5、纠正不良口腔习惯,如吮指、吐舌、咬唇或咬物、口呼吸、偏侧咀嚼等可引起各种牙颌畸形的不良习惯。限制糖量和次数,开展口腔卫生教育,通过开会、板报、讲课对儿童家长及保教人员进行口腔卫生教育,预防龋齿,发现龋齿及早治疗。 6、转诊:在口腔检查中发现龋齿,或同一位置的恒牙萌出,乳牙未脱落及牙外伤者,应转诊到牙科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充填及治疗。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要求规范(卫生部2010年版)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X〔卫生部2010年版〕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开展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有效措施,是减少听力障碍对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促进儿童健康开展的有力保障。 一、根本要求 〔一〕、机构设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规划的实际情况,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诊断治疗工作,指定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或具有能力的医疗机构承当听力障碍诊治工作。 1、筛查机构应当设在有限产科和儿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中,配有专职人员与相应设备和设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后指定。 2、诊治机构应当设在具有较强耳鼻咽喉科学和听力学技术水平的医疗机构中,至少配备一名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高级技术职称医师和二名听力检测人员,并配置相应的设备和设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考核后指定。 〔二〕人员要求 1、筛查人员

〔1〕具有与医学相关的中专以上学历 〔2〕承受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书。 2、诊治人员 〔1〕从事听力障碍诊治的人员必须取得职业医师资格,并具有中级以上耳鼻咽喉科临床专业技术职称。 〔2〕从事听力检测的人员应当具有与医学相关的中专以上学历,通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技术和技能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书。 3、文案人员 熟练掌握计算操作技术且有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房屋与设备要求 1、房屋 筛查机构:设置1间通风良好、环境噪声≤45Db〔A〕的专用房间,并配备诊察床。

诊治机构:至少设置2间隔音室〔含屏蔽室1间〕,符合国家标准〔GB/T16403、GB/T16296〕,设置诊室和和综合用房各1间。 2、设备 〔1〕筛查机构 〔2〕诊治机构

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和技术规范

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 儿童保健工作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共卫生范畴;为规范儿童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范围 一本规范所涉及的儿童保健对象为0-6岁儿童; 二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 三儿童保健管理包括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学龄前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二、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主管部门; 1.负责制定儿童保健工作方针政策、发展规划、技术规范与标准,并组织实施; 2.根据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健全儿童保健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提供专业人员、经费、房屋和设备等必要的服务条件; 3.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制度,对辖区内儿童保健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二妇幼保健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是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的技术指导中心; 1.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制定并实施辖区儿童保健工作计划; 2.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定期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探索适宜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3.承担对下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工作评估,协助开展儿童保健服务; 4.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 5.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考核评估; 6.做好儿童保健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分析、反馈和交流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7.建立健全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和报告制度,开展儿童死亡评审工作; 8.对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开展调查与科学研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9.根据当地儿童保健工作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儿童保健服务; 10.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开展与机构职责、功能相适应的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和技术服务; 2.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基本情况,完成辖区内各项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的收集、上报和反馈;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儿童保健服务、信息收集、相关监测等工作进行指导和质量控制; 3.接受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培训和工作评估;

儿童保健服务关键技术标准规范与诊疗常规

目录 小朋友心理征询技术规范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小朋友多动综合症) (1) 孤单症 (3) 学习障碍 (5) 情绪障碍 (6) 焦急症 (6) 恐怖症 (8) 社交恐怖症 (9) 学校恐怖症 (9) 抑郁症 (10) 癔症 (11) 屏气发作 (12) 睡眠障碍 (13) 睡行症 (13) 睡惊或者夜惊 (14) 梦魇 (15) 抽动障碍 (16) 脑性瘫痪 (17) 小朋友体格发育专项技术规范 小朋友体格发育 (20) 体重 (20) 身长(身高) (20) 上、下部量 (20) 坐高 (21) 头围 (21)

上臂围 (21) 骨骼和牙发育 (21) 小儿体格发育评价 (22) 小朋友营养征询与饲养指引诊断常规 营养评估办法 (24) 营养评价时间 (24) 母乳饲养长处和断乳时间 (24) 辅食添加时间和种类 (24) 食物添加当代营养观 (25) 及时添加转奶期食物因素 (25) 开始添加转奶期食物时间 (25) 如何添加转奶期食物 (25) 饲养行为 (25) 影响饲养行为因素 (26) 饲养行为问题干扰 (26) 婴幼儿常用进食问题及不良后果 (27) 婴幼儿营养简朴计算 (27) 小朋友每日所需矿物质量 (27) 营养不良性疾病 (28) 营养不良 (28) 生长发育不良 (28) 营养素缺少性疾病 (28) 维生素A缺少症 (28) 维生素B族缺少 (29) 维生素C缺少 (30)

维生素D缺少性佝偻病 (30) 维生素E缺少 (31) 维生素K缺少 (31) 碘缺少 (31) 维生素中毒 (31) 维生素A中毒 (32) 维生素D中毒 (32) 小朋友营养异常干预办法 (32) 小朋友常用病诊断常规 维生素D缺少性佝偻病 (3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35)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36) 小儿肥胖症 (37) 铅中毒 (39) 锌缺少症 (4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40) 腹泻病 (42) 小朋友口腔保健诊断常规 牙齿发育异常 (45) 牙齿萌出异常 (45) 牙齿数目异常 (46) 牙齿构造异常 (46) 唇、腭及颌骨发育异常 (46) 牙齿疾病 (47) 龋齿 (4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