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素质教育的哲学思考

关于素质教育的哲学思考

关于素质教育的哲学思考
关于素质教育的哲学思考

关于素质教育的哲学思考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观念和看法,它又和方法论密切联系。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当今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唯物辩证来研究、认识和解决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社会价值、教育与人类的发展以及教育与社会进步等各方面的问题,就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我国多年的实践证明,教育的落脚点应放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上,即应该放在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上,这也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吧办教育的客观要求。具体来说较合格的学生应具备下述几方面的能力。

1.自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永无止境。学习的知识终身受用一劳永逸的事很难办到的。目前,初、高中生以及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普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自学能力比较低,他们自己不会自学,也不习惯自学。老师不上课就没事可做,甚至会干出无益之事。所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已经不是我们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必须这样做。在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凡是教育,其目的达到不教。”这是很有到理的。如果学生不会自学,一步离不开教师的教,这样的教学应该说是失败的。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与教师的教学是辩证关系,学生的学习方

《儿童哲学》读后感

读《童年哲学》有感 今年寒假,读了一本名为《童年哲学》的书。平时工作都是和孩子在一起,读书也都是读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书。以前从来都没有想过把“儿童”与“哲学”放到一起讨论,这就使初读这本书充满疑惑,甚至一度怀疑作者在书中所引几岁孩子的话并非属实,随着深入阅读,对作者观点有了一点了解。 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说:“这套书是属于孩子的,因为儿童与哲学之间有天然的亲和关系,他们的小脑瓜里充满着天问。这套书也是属于大人的,因为他们理应学习倾听孩子的提问,进行智慧的讨论。”儿童哲学研究者刘晓东说:“《童年哲学》所致力于阐释的儿童观,不只是为了解放儿童,而且也是为了成人自身的解放。”《童年哲学》是马修斯儿童哲学三部曲中最新的一部。作为专业哲学家,马修斯将哲学和童年联系起来,论述了哲学家的童年观、童年的理论与模型、儿童道德发展、儿童权利、童年健忘症、童年与死亡、儿童文学、儿童艺术等,为童年哲学建构了一个初步的理论框架,发展出“童年哲学”应作为一门学科的想法。马修斯认为,以哲学的方式阐述童年、认知儿童的哲学潜能、探索孩子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反思成人对孩子的观念,并能将童年与成年间的裂缝弥补起来。" 对以上内容的初步了解,使我对日常教育工作有了新的感悟。平时工作忙碌,面对孩子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头脑中第一反应和马修斯在《童年哲学》写的一样“一旦儿童适应学校,他们便知道学校只

期待提‘有用’的问题。于是,哲学要么走入地下——或许这些孩子会隐秘地继续在内心思索而不与他人分享,要么便处于完全的休眠状态”。每当孩子在学校提出许多问题时,我的第一反应便是通过是否“有用”进行筛选,对于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忙时便不予回答,有空余时间的前提下也是当成童言来处理,通过这本书,我想,我会以以儿童视角来审视问题。 儿童哲学教育必须依托一定的内容来进行,儿童哲学教育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本民族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同的哲学体系集中体现了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例如,李普曼所编著的一系列儿童哲学教育的IAPC版教材是在美国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儿童。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儒道释的影响很深,在我国哲学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富有哲理韵味的故事。比如庄周梦蝶,拔苗助长,邯郸学步等。在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儿童进行哲学教育,能够陶冶儿童的情操,使其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浅谈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

浅谈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 关于高中语文教材的基本特色,行家们作了许多见仁见智的归纳。这些归纳虽然给了语文教学以太多的启发,但总感觉到言未尽意。综观这套教材,我认为其基本特色似乎有下述五个方面。 1.教学要求——阶段性 所谓阶段,就是在事物发展进程中所划分的段落。高中教学大纲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说话能力”和“基础知识”以及“思想教育”诸方面对高中语文的教学要求作了较为具体的描述。这些要求通过教材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成为总揽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从全套教材的总体构思来看、”阶段性”这一特色是十分突出的。 2.单元构建——综合性 所谓综合,就是把分析过的对象或现象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特色的主要凸现是: 基本训练的统筹安排。就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基本训练是主体。第一阶段侧重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一般的语文能力。第二阶段着重训练记叙、说明和议论三种表达方式,使第一阶段的训练得到提高和加深。第三阶段着重进行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训练,落脚点在实际运用上。这种“总——分——合”的统筹安排基本上展示了它综合性特色的基本轮廓。 3.素质教育——全面性 高中教育是以培养”四有”公民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对教材的教与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而具有国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在整个义务教育中,语文是工具性的基础学科,在素质教育方面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使命,而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在这套教材中也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所谓全面,就是各个方面的总和。 4.语言训练——科学性 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一任务的基本点就是理解和运用语言。其科学性主要在于: 4.1 语言基础知识 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语体以及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思维等。这套教材传授语言基础知识的渠道是多向的;有在教读课文之后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 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三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对儿童哲学教育的思考

对儿童哲学教育的思考 吴雪 在哲学界,流传着一句话:想难住一个聪明的哲学家,最好的方式就是问他:哲学是什么。 虽带有几分自嘲的意味,但这也确是世人对这门古老学科的固有印象,艰深晦涩从来与之相伴相生。然而近日,哲学却一改往日的玄妙之态,走进了小学生的课堂。江苏扬州一所小学,准备在今年秋天开设哲学课,并将其作为三至六年级的必修课,与传统课程语文、数学居于同等地位。 此举一经新闻媒体报道,网络上一片喧哗。其中支持者甚众。这不禁让人感慨,这个时代对于哲学这样边缘化的学科居然还藏着一种隐秘的热衷。在支持者看来,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就接触哲学,有利于开发心智,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反对者则认为,为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尚且有限的儿童,教授这门以深奥复杂著称的学科,无异于揠苗助长,也没有多大意义。 其实,这则新闻背后蕴含的儿童哲学教育,早已不是新鲜话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著名哲学家李普曼博士就创建了儿童哲学。他希望以往被认为只有天才和极少数学者才能涉足的哲学,能被应用到基础教育领域。为了实现自己对于教育的这一大胆设想,李普曼不惜放弃了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的工作,来到新泽西州创办儿童哲学研究所。希望通过大规模地培训中小学教师,向儿童普及哲学。

自古成功在尝试。虽然饱受嘲讽和质疑,但由于李普曼的坚定和执着,儿童哲学运动在美国悄然兴起。20世纪80年代以后,儿童哲学教育的国际影响迅速扩大。 而在中国,将哲学引进小学课堂,也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扬州的这所小学并不是第一个吃到螃蟹的尝试者。1997年,云南省官渡区南站小学就开始了儿童哲学课程实验,成为了全国首家进行儿童哲学教育实验的学校,并由学校老师原创编写了中国本土的儿童哲学校本教材。经过近20年的发展,儿童哲学课已成为了南站小学的一大特色,不少省内外学校也开始陆续引入。 虽然国内外都已经有过儿童哲学教育的典范,但仍引来嘈杂众议。其中缘由,恐怕也值得思索。若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因是否该为小学生开设哲学课而争论不休的正反二方,对于哲学教育的理解就大相径庭。反对者所不看好的,是学术意义上的哲学研究。而支持者所推崇的,则是泛化思维下的哲学启蒙。 作为一个哲学系的毕业生,笔者认为,若是以启蒙为出发点,让儿童接受哲学教育,并不是件怪事。我们自然是不应该用古希腊“爱智慧”的片面之词来诠释哲学的。但若暂且抛开那些繁复冗杂的哲学知识,哲学的内在精神是对世界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望,对思考无止尽的追求。这是任何教育阶段尤其是基础教育中应该有所体现的。 但是否必须要通过设置哲学课程,来实现对儿童的哲学教育。这是需要详加思虑和慎重对待的。 在基础教育中开设哲学课程,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首先,哲学

浅谈中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13-07-05T10:38:45.170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5月供稿作者:赵兵学 [导读]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除了思想观念要跟上外,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 赵兵学河北省宁晋县曹伍疃中学 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已势在必行。只有真正做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我们的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关键词:中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全面冲击应试教育之际,身处第一线的教师决不能盲目趋从,决不能美其名曰搞素质教育,而忽视了对知识的讲述,忽略了学生成绩的提高,更不能放弃课堂这块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绝不是一对矛盾的概念,课堂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搭建了坚实的平台,比如在教学中坚持抓课前3-5分钟演讲、作文教学、课堂教学的鼓励性评价等,定能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综合提高,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审美情趣,陶冶了学生的个人情操,更能大大地提高学习兴趣。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也必须做到“目中有人”。就课堂教学而言,这个 “人”无疑就是全体学生。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尽其能。然而应试教育的误区就在于,一方面,施教者未能完全明白这一点,只强调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教学方法,是满堂灌、一家言,久而久之,学生只是接收器、盲从者,谈不上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施教者缺乏“全体”意识,注意的只是几个学习尖子。围绕尖子施教,针对好生发问,冷落了其它学生。这种做法,大大挫伤了学习困难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一改应试教育的弊端,做到如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所讲的那样: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创设和谐的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学生在愉悦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二、强化能力培养,提高语文素质训练。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基于此,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着重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并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让会说者更会说,并以说带动其他;让会写的越写越好,并促进其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谐发展。 听话能力的训练。这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训练。在听话训练过程中,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训练:听准字音、听懂意义、听记结合、听测结合、听时能快速分析综合,听后能深入联想品评等。通过训练,有的学生不仅能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而且还能听出其“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 说话能力的训练。说的作用是很大的。如:它可以唤起听者的注意,促使听者去思考;可以流露说话者的主观感情、趣味;还可以闲话聊天、交流友情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是从说准字音、把握语调、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等方面,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讲演来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有时还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从看图作文、课文复述、故事简介、口头作文等即兴发言,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阅读能力的训练。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训练。首先是预习性阅读(这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基本程序),如:标出自然段、阅读全文、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扫除障碍、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写作线索等。其次是思考性阅读(根据不同文体提出不同阅读要求),如:阅读说明文时,考虑本文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本文说明语言上有何特点。其中有些问题,是在熟练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后才能解决的,如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等。 写作能力的训练。写作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活动,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为使学生能进入“苦中有乐”的写作实践的最佳境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写作知识讲座。我每周拿出两节课(课内或课外)的时间,一节用于学生阅读书报,以扩大信息量;另一节用于我讲授写作知识。结合现行教材,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我从语句通顺、标点符号、文章结构、前后照应、点明中心、炼句修改等方面教给学生以写作方法,力争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写出一篇中心明确、过程清楚、语言流畅的文章。针对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我又紧扣课文,让他们自行总结出“初中生作文常用技巧”这一心得笔记。学生取之于书,用之于作文,深感受益非浅。通过讲座,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写作文的要领,一些为写不出作文而叫苦的学生也开始提起了笔。其次,作文强化训练。作文指导使学生掌握了作文技巧。接下来,就是作文强化实战练习。我经常采用“即景写作”、“记叙文接龙”、“自由命题作文”、“互命题作文”、“作文快速训练”、“精美文仿写”等不同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写作强化训练。力求寓规范化的训练于新颖、活泼的形式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带劲地写起来。 三、强化中学语文课素质综合教育 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湖南省某市一个中学,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经验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学校与教师签定了转化差生的责任制,转化要承包到人,其中某班有位许学生,入学时他的学习成绩、听说读写素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都比较差。在教师转化差生的集中攻势下,经过两年,他的成绩跃居为全班第一,并在全校1000多"名同学中参加"十佳"竞循。这个奇迹的出现,用该校校长话来讲,就是:"教育好差生,是教师最大的德行,是教师最高水平的体现。"可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采用高素质的教育行为,才会把原来的"差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除了思想观念要跟上外,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已势在必行。只有真正做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我们的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 课堂教学思考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思考 在国家顶层教育设计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核心素养教育的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参照每位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满足他们独特的人格成长需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课堂教学改革应不断思考的问题。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课改背景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与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200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三种关键能力”:交互作用运用于社会、文化、技术资源的能力,异质社群中进行人际互动的能力,自立自主行动的能力。2007年美国开始了“21世纪技能计划”:学习与创新素养、数字化素养、职业与生活技能的培养。日本的学力模型研究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由学校课程的学科之间拥有共性、个性与多样性的特征,提出了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特性、抽象与具象的关系。 我国在教育部顶层教育设计的大背景下,2013年5月,教育部启动了以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领衔的“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的课题研究,目前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已正式颁布。2014年3月3日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核

心素养”的概念,并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国家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2015年4月1日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在《中国教育报》发文指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核心素养也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总和,它是支撑“有文化教养的健全公民”形象的心智修炼或精神支柱。 就物理学科而言,2003年初针对高中物理教学过于以知识为中心,教育部出台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标志着物理教学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应该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这是对以前的高中物理教学过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加以纠正,自2004年9月开始在我国部分省份试点高中新课程改革。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冯·劳厄曾经说过,教育所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来的东西。不可否认,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在校所学的大量学科知识都将逐渐淡化甚至遗忘,真正伴随学生一生发展并持续发挥作用的不是具体的物理学科知识,而是知识升华后留存在学生思想意识层面的东西。 以句子为单位对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03版)进行编码,对课程标准中所有表达核心素养的素养节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重视科学素养、实践素养、信息技术素养、问题解决能力、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根据语文创新教育的特征,高中语文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创新教育。 一、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愿望、动机和意图。 可通过典型事例,增大学生积极创新。同样,生活中的小小发明,也能点燃学生心灵创新之火。 1、教师采用灵活的教法,引导学生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得要有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能灵活运用教学机制,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假设”,敢于“冒险”,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地会诱发学生大惑不解,语文老师又要搞什么花样? 2、质疑解疑,鼓励学生创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问题就会越积越多,不仅限制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更是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职责在“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心存疑虑之时,正是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时机,教师应“相机诱导” 3、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即使是教师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也应该首先肯定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让学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启发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建立在创新意识上的一种巨大的创新活动。 创新在学习上,它能促使学生朝着某个目标积极进取,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快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包括敢于否定、大胆怀疑批判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精神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精神。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张扬学生人格力量。 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根据心理学研究,富有创造力的人对于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明显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现象易产生强烈的兴趣,他们对事物的感受性特别强,能抓住为常人漠视的问题,且意志坚强、自信心强,易反抗旧俗,自我意识强烈,能认识和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和观点。这种心理特征反映在学生身上,往往表现为“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的独立意识,敢于质问、甚至唱反调的否定精神。如果老师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面对学生的突出表现横加指责或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教育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行为的楷模,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关系,在创新教育

西南大学《儿童哲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412)《儿童哲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1儿童 2移情 3意识层面的审美 4儿童艺术 5行为层面的道德 6意识层面的道德 7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富性 8儿童游戏的超现实性 9精神层论 10童年原型 11贝尔定律 12马修斯 13童年回归 14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论 15道德 16生理水平的道德 17儿童的伦理学 18科尔柏格的个体道德发展阶段论 19利他行为 20个体精神成长的有限性 21儿童认识的主客体一体化 二、简答题 1儿童梦想的功能 2简述儿童伦理学的性质 3简述儿童道德的发生机制 4简述儿童的哲学的特点 5简述童话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6阐述儿童梦想与儿童艺术的关系 7简述人类文化与个体精神之间的关系 8简述马修斯的儿童哲学观 9简述雅斯贝尔斯的儿童哲学观 10简述儿童精神成长的阶段性 11简述认识进化的阶段划分 12简述儿童艺术的性质 13审美与认识有何区分 14简述学习儿童哲学的意义 15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谈儿童认识的发展历程

16为什么说儿童有自己的哲学 17简要阐述儿童是成年人的根基 18简述儿童是成人之父的内涵 19为什么要研究儿童的艺术 20述游戏与儿童的梦想的关系 21儿童时期的科学探索对个体成长的意义 22如何理解梦想把无人性的世界变成人的世界 23童艺术的性质决定其迷人气质和内涵的主要表现 24从人类基因开放性角度谈为什么教育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论述题 1论述儿歌与儿童的梦想 2运用工作实际谈儿童游戏是创造性的源泉 3如何认识艺术与儿童梦想的关系 4运用实际案例论简述童话的哲学意义及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5结合实际论述如何理解儿童的道德认识是儿童对“外部道德主体”之行为规则的建构6客体演进对儿童审美表现的影响是什么 (0412)《儿童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儿童 儿童概念从广义上讲其时限直抵成人期下缘,也就是说包含着青春期,而狭义的儿童概念是不包含青春期。儿童哲学中儿童采其广义。 2移情 移情是主体将自身投向外部世界,是主体将自己的感受加之于外物的审美状态,是一种即把自我移入到对象中去,使主体在肯定自我的前提下把握客体,使客体服从于自己审美行为。 3意识层面的审美 意识层面的审美是超越生理与本能层面的审美,使审美达到自觉,由意识控制的审美行为。 4儿童艺术 儿童艺术是儿童在整体发展过程中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儿童年心理世界的真实流露,是童年生命的律动,是其从情感层面对自身精神生活的一种生动表达。 5行为层面的道德

核心素养理念下物理教学的思考

核心素养理念下物理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物理教学;素质教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新一轮课程改革告诉我们,成功的物理教学应实现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整合。2015年10月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成分,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4个方面的要素构成[1]。 那么,怎样才能在物理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核心素养教育,把核心素养教育落到物理学科教学中?基于目前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物理学科的实际特点,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现就对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几点思考。 1 物理教学要促进学生哲学思考 首先,以物理学的发展史教育人。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战胜谬误的历史,是一代接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的历史。例如,“经典力学之父”牛顿“如果我能看的更远,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的名言让学生学会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及实事求是的态度;法拉第十年磨一剑的事迹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居里夫妇为提

炼放射性元素镭而甘愿受放射性辐射损害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为造福人类敢于献身的精神……物理教学中让学生重温这些历史,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研究物理的方法,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学到科学家坚忍不拔、敢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实现立德树人。 其次,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评价人。对科学家的评价我们还是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强调事情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事情的另一方面。例如,在介绍伽利略、牛顿、开普勒、法拉第、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的贡献时,我们都非常正面地评价他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但在谈到亚里士多德时,我们可能更多地当作“反面教材”,忽视他的贡献,甚至“嘲笑”他。其实,在教学中提及亚里士多德的一些错误观点时也不妨进一步指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马克思称他是最博学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用客观、科学的态度去评价一个人,从而懂得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人。 2 物理教学要启发学生的学科思维 马云曾说:“一个人最需要学习的其实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如何学习是让学生从“知识”层而上升到“智慧”层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的物理教学往往重知识、轻过程,重结论、轻实践,在这样的教育下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思维定势,容易一叶障目,不见物理学的“森林”。 例如,在“力的分解”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力的分解方法,然后

浅谈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及对话教学模式构建

浅谈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及对话教学模式构建 发表时间:2019-11-19T10:12:36.1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4期作者:高雪妮[导读] 为了贯彻新课改的要求,要从核心素养培养上入手,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对学生进行准确分析的同时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高雪妮(西北工业大学启迪中学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为了贯彻新课改的要求,要从核心素养培养上入手,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对学生进行准确分析的同时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坚持核心素养教育措施,做好对话教学模式的构建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与对话教学模式构建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对话教学;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108-01 前言 阅读作为开展对话的重要过程,对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有着促进的作用。所以在新课改的影响下,要从对话教学上入手,借助对话教学来展现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实现情感与理性之间的融合,帮助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果。 一、将学生带入到文本中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开展,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要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入手,关注学生的发展,将学生带入到自主学习中去。同时教师还要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目标,借助核心素养教育内容,在对话教学的参与下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学生在学习古典文学作品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古典文学中所存在的美,就可以从原文中的环境描写上出发,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在对学习的基础上来提升学生的感受,加深对古典文化的认识,从而产生出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承担起教育指导的重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在转变学生思维的同时来吸引学生,教师也要清楚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通过适当的启发与引导学生,以此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说,自主阅读中进行比较与鉴赏能够实现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在想象中感受到遣词造句的意义所在,感受到文字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美,让学生在接受思想与情感熏陶的同时参与到学习中去[1]。 二、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要求教师要从语文教学内容上入手,做好设计工作,在综合相关素材的基础上来给学生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在探索问题的同时进入到学习中去,保持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在语文学习中要求教师要做好创设工作,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意义所在,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一直处于稳定的学习状态中,那么也就使得课堂教学新意不足,学生也难以产生出学习的欲望,言语思维也就难以得到激发,也不愿意参与到教师的讲述中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协调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就可以从古诗词的写作背景上出发,先引导学生赏析作者所创作的其他诗词,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和平与战争的感受。然后就可以从两首诗中的矛盾点出现发,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在找出描写的同一事物,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阐述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通过实践可以看出,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情感升华,从而在感受作者情怀的基础上提高学习的效果[2]。 三、开展合作学习,实现发展目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开展,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在教学中要从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上入手,鼓励学生主动的表达自己,在展示与反思自己的同时来提升体验,构建出完善的语感图示,这样才能在后续发展中确保自身语感的丰富性,实现长远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下所提出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给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提供发展的契机,促进学生实现思想的放松。通过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借助交流互动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在教学中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表演,且在正式合作以前还要组织学生之间进行研究,对不同的环节进行探讨。通过前期环节的有效开展,能够让学生的表演更加的自然。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说,在这种合作学习模式下,所收获的不仅时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在合作中更好的进行表达,提升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到语文学习中去,感受到语文知识的意义[3]。 四、做好评价调整工作 对于评价的方式来说,就是要从实用价值上来进行的,关注学生的品格与特点,以此来形成评价内容,在满足学生终身发展需求的同时来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在教学中就可以对学习方法进行转变,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意义所在。可以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从核心素养上入手,做好落实与调整工作,教师也要保持思想理念的高度性,给学生创建出适合的对话课堂,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精神,借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的同时提升学习能力,实现长远发展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课程改革就是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做好启发式教育指导工作,将学生带入到探究性学习中去,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满足学生发展的同时来做好知识的传授,实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颖. 核心素养下学生对话式教学模式探索[J].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2017,(07):78-78. [2]徐锦. 用对话教学带动核心素养培育[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34):88-89. [3]施燕芬. 立足高效对话教学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29):99-99.

《儿童哲学》模拟试卷答案

《儿童哲学》模拟试卷(A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儿童哲学? 儿童哲学是一门以哲学为手段通过“做”哲学来发展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创设群体探究的教育情境,以对话展开教育活动,从而培养有理智的探究者。 2.儿童哲学的性质是什么? 其一,纯朴的性质;其二,浪漫幻想的性质;其三,易受情绪影响的性质;其四,自由创造的性质。 3.西方儿童观演进的基本线索是什么? (1)、从没有儿童概念到产生了儿童概念,从有简单的儿童概念到儿童概念越来越丰富。 (2)、从以成年人成为中心到儿童为中心。 (3)、从成人盲目认性的等待,儿童到尊重内在发展。 4.儿童思想可能存在着哪三种方式? (1)气泡式的思想方式 (2)蝙蝠式的思想方式 (3)房间式的思想方式 二、划线题:请在作者和其相应的著作之间划线(每题5分,共20分) 1.马修斯哈利·史图特迈尔的发现 2.皮亚杰哲学与幼童 3.李普曼儿童的哲学 4.普赖尔儿童的精神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儿童哲学及儿童哲学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可从三个方面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进行阐述。这三个角度是:其一,作为思维训练的哲学教育,包括:

哲学教育可以训练和培养什么样的思维,哲学教育与分析性思维;哲学教育与创造性思维;哲学教育与实用性思维;李普曼的思维训练系列课程;其二,作为智慧探求的哲学教育,包括:儿童智慧的表现;如何帮助儿童探求智慧,其三,作为文化陶冶的哲学教育。 2.请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谈谈你将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对话法? 把儿童日常谈话要转化为对话 (1)谈话带有争议的话题开始。(2)谈话自我规范,自我修正,参与者必须对别人的观点、理由提出质疑,又对别人的质疑表明立场。(3)谈话必须平等。(4)谈话遵循参与者共同的兴趣。 把握对话发展的进程 (1)善于把儿童的意见规类。(2)提议发展的方向,使意见统一或多样。(3)引导讨论进入高一级水平。 教师指导教法与策略 (1)诱出观点方法(2)帮助学生表达思想,重述明确要点。(3)帮助学生提出理由,解释观点。(4)帮助学生多角度看的问题。 《儿童哲学》模拟试卷(B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儿童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其一,纯朴;其二,浪漫幻想;其三,易受情绪影响;其四,自由创造。 2.中国当代的儿童教育观是什么? 认知能力方面培养的儿童具有的特征(1)主动选择判断综合各种信息的能力。(2)善于发现问题综合运用下有知识新情境解决新问题能力。(3)善于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能力。 道德品质底线伦理(1)儿童学会公德,履行职业道德。(2)主动判断选择价值观,责任感、义务感、自尊与尊重他人相结合,在发展个性同时善于学会与别人的对话。(3)奋斗精神、自信精神把挫折转化为动力的能力。 3.教师应有哪些儿童教育观? 其一,教育应当“无为”;其二,教育不仅应当使儿童发展,而且应当使儿童欢乐; 其三,教育应使儿童主动思考和探究。

儿童哲学思维训练

儿童哲学思维训练 朱长超 思维训练,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为提高思维能力、改善思维品质所进行的教学和训练活动。(见田运:思维辞典405页)思维训练是思维科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思维训练是由英国思维科学研究者德波诺提出的。其理论依据是: ⒈人脑具有极大的潜力,存在着发展思维能力、改善思维品质的巨大可能。 ⒉遗传素质只是为思维能力和智力的发展提供可能,但要实现和达到它提供的可能,需要后天有意识的开发。 ⒊思维是大脑的一种技能,就如木工手艺是一种手的技能一样。思维的技能不是天生的,就如木工的技能不是天生的一样。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思维的能力,学会正确地思维,提高思维品质。没有经过训练的人也能用一个或两个手指打字,但是,经过训练的打字员在速度、正确性方面与未经训练的人是大不相同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既有先天的因素,更有后天的因素。思维的品质主要有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创造性、敏捷性、灵活性等。 儿童哲学,是指通过形象生动的富有哲学气息的故事,使学生学习和领会哲学的道理和思维的方法。 儿童哲学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李普曼提出的。儿童哲学的研究开始于美国。最早系统研究儿童哲学的哲学家是美国学者李普曼。李普曼是从一些现代教育的弊端中萌发儿童学哲学的理念。他发现,现在的教育把纯真好奇的孩子弄成了一个墨守成规、缺乏好奇、对新事物无动于衷的病态的大人。他认识到,陈旧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技巧和理性客观公正的态度。他决心用人类理性的精华——哲学来塑造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他认为,儿童学哲学具有提高思维能力、改善思维品质的重大价值。基于这种考虑,他创办了儿童哲学教育基地,编写了儿童哲学教材,并亲自给幼儿园以上的孩子上生动活泼的哲学课,给儿童教哲学。 李普曼进行儿童哲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有效地思考,灵活地思考,独立地思考,批判地思考。他设定了5个目标: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创造力,提高儿童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的能力,发展儿童的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提高儿童发现意义的能力。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与伦理部决定全面考察儿童哲学,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在法国巴黎举办了儿童哲学研讨会,将这一方法向全球推广。

[浅谈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高中语文教师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浅谈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高中语文教师素质 教育经验总结 素质教育的作用,大家耳熟能详,不必赘述。在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今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仅就高中语文中蕴涵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体悟高中语文的素质教育,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强调爱国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和坚强的耐挫折的优秀心理品质教育。立学必先立德,成才须先成人。 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德育“被”重视到这种程度,可只要“考分高,‘一俊可以遮百丑’”却依然成为众多家长乃至部分老师的共识;评价体系设置者也只关注教师的成绩,别的什么都不管,只要考试分数,只要考试成绩;考分、学历取代道德修养、创新精神、完善人格、健康体魄的现状也依然存在。高分低能、有才缺“德”是教育的悲哀。素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空中”,而应该落在实处,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迫在眉睫。 与其他学科一样,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育人,是铸魂立人。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用生命和心灵与课文生活、作者生活等进行深度对接。在这种不断对接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即博爱之心、美好人性、健全自主的人格等。我们的语文本身就蕴涵着巨大的精神力量,蕴涵着

中华民族特有的人生态度,规范着我们的价值体系,制约着我们的思想行为,成为我们的道德准则。如果语文仅仅在字词句的落实上打转,就彻底浪费了她的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价值。 针对目前的现状,我认为,主要应该做好三点: 首先,引导学生与高中语文充溢着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进行深度对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其中包括对家乡、对人民和对祖国的爱,以及对优秀传统继承与发扬。高中语文所表现出来的感情正是这样。或反映民生疾苦,或抒发自己远大志向与抱负,或描写祖国山河的壮丽与秀美,都洋溢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激情,富有时代精神。 《诗经》中《采薇》在重章复唱中表现了对敌人的仇恨,先国后家、为国效力的精神,是个人之情与为国为民、勇于牺牲的英勇精神的融合,是对人真情的尊重,感人至深。屈原的历史存在,屈原的诗歌创作深邃地透视出屈原之魂。屈原之魂深刻地影响了屈原以后中国各个时代的人。特别是现代的我们。屈原精神、屈原人格,典型而又真切地体现了中国爱国精神的精髓。屈原以他全部生命之火塑造了爱国主义的典型。我们对其心理路程了解透视,认定他的价值,弘扬他的优秀传统,无疑使中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一个恒久的话题。

哲学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哲学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发表时间:2013-06-26T15:26:03.74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何志 [导读] 为了考试而学习,买椟还珠,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更不利于一个人的可持续学习。 何志福建省福清市洪宽中学 350300 摘要哲学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学习物理的道路上打开了新的一扇门。在素质教育呼声中,为学科之间知识的融合及应用提供一种探索的道路。用哲学思维原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逐步形成每个学生心中独特的物理思维。 关键词哲学思维教学应用 1.哲学思维在物理发展和教学中的贡献与现状。自然物理的发展过程应该说是伴随着哲学思想发展而发展的。无论从古希腊时代类似亚里士多德这类在哲学领域和物理领域都大有造诣的科学家群出不穷,还是近现代诸如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这样的大家也屡见不鲜,都验证了物理与哲学之间的姻缘。但目前高中教学中,存在的文理科分科的现象,不免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人为造成的隔阂,偏重理性思维,使得理性思维和哲学思维无法在物理学习中更好的融会贯通使用。学生因缺乏对物理的感性认识而觉得物理难学毫无乐趣,教师觉得物理理念难入人心,是绝大多数师生的困扰之处。为了考试而学习,买椟还珠,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更不利于一个人的可持续学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虽然增加了很多实验,减少逻辑的语言表述,使得学生能从感官体验和思考中获取对物理现象的认识,希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作为物理课程的目标,但由于受到学生个体对物理情境的理解力和归纳力的差异,特别是对于物理概念类等无法通过实验展现的物理量的理解往往制约着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面对的学生经过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已初步拥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思维能力的情况下,物理教学如何能结合学生身心实际情况,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实现哲学思维和理性思维的融合应用,从根本上迎合综合式发展的趋势,是当代物理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一个人的有效学习应当靠发自内心的兴趣,而不是靠硬压。学习物理就是(对物理现象、规律、本质),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最终获得对事物属性的认识,学以致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现象的思考,发现事物的本质,逐步形成物理思维?笔者以为课堂生成很重要。通过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的概括,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避免“满堂灌,填鸭式”。同时教学中应当包括人如何去学习物理学,如何去真正地掌握它、使用它,以及人对它的感情和态度等。恰当的应用哲学思维,有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 2.如何在教学中综合应用哲学思维? 2.1 运用哲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物理情境。 有些物理概念的情境比较抽象,虽然通过实验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描述,使学生在视觉上有所体验,但摸不着,看不见的特性阻碍了学生对它的进一步理解。例如电场和磁场。如果我们能再结合哲学思维中的“客观存在的就是物质性”的结论,在前有实验验证现象的客观存在性后,学生对场的概念的引入就心安理得了。 有些物理原理的情境比较复杂,容易让学生分不清彼此间的关联关系。例如楞次定律,外界磁场的变化使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发生改变,进而产生感应电流,而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又反过来阻碍磁通量的变化。两个磁场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统一在同一个电磁现象中。如果在课前我们能先引入哲学思维中的矛盾对立而统一的理论,辩证的看待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相反方面转化的情形的话,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2.2 运用哲学思维进行物理解题训练 在物理解题中正确运用哲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使得问题简单化,具体化,从而给学生解题方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启发学生创造性学习,自主性解题上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举个教学例子来进行分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在牛顿第二定律中合外力的方向决定了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 例1:某电梯里放置着一块倾斜角为30度的斜面,斜面上放置着质量为m=1Kg的物体,动摩擦系数μ=0.2求在(1)电梯静止时物体下滑的加速度(2)电梯以a =6m/s2 加速上升时摩擦力的大小 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学生大都能分析出物体在斜面上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三个物理量。现实解题中,难点在于正交分解时候坐标系的选取,从而求出合力以判断加速度。实际上,合力和加速度的方向的判定决定了正交分解坐标系的选取,而坐标系的选取反过来影响合力和加速度的求解。根据这个思路,第一小题中由于物体沿着斜面下滑,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因此正交分解的坐标系X轴应与斜面平行,进而求出加速度的大小。第二小题中由于物体与电梯的运动状态一样,所以此时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上,因此正交分解的坐标系X轴应与水平面平行,进而求出合力,求出摩擦力。倘若正交分解的坐标系选取凌乱将加大解题的难度。 2.3 运用哲学思维有助于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 物理教育不能单纯的只是物理思想的接受和推理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学生即便聪明起来,也不过是由公式和定义构成的机器,缺乏丰富的物理思想和深刻的内涵价值。在高中物理新课标中就要求“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目标要求”,由此可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是物理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在教学中运用好哲学思维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情感体验。从物理学史上看,物理学的发展与哲学发展的相伴相生,哲学的思维始终贯彻在物理的思维里面。在课堂上关注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让学生运用哲学思维看待物理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