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论文:对儿童进行哲学启蒙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毕业论文:对儿童进行哲学启蒙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毕业论文:对儿童进行哲学启蒙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毕业论文:对儿童进行哲学启蒙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2002届 )

题目对儿童进行哲学启蒙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nlighten

Philosophy Education for children

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

200201班20020132

宣建灵

周红

2006.05.12

目录成绩

作者姓名

专业学院

班级

指导老师

完稿时间

学号

题目 (3)

[摘要] (3)

[关键词] (3)

引言 (3)

一、儿童哲学启蒙教育的发展历程 (3)

(一)、国外儿童哲学课的发展研究 (4)

(二)国内儿童哲学课的发展研究 (4)

二、为什么要对儿童进行哲学启蒙教育 (5)

(一)儿童具有原始的哲学思维 (5)

1、哲学思维既具有抽象性,又具有原始性 (5)

2、儿童的好奇心是儿童哲学思维的起点 (6)

(1)疑问中表现的哲学内容 (6)

(2)、疑问中表现的哲学思维 (6)

(二)教育理念的更新 (7)

三、如何对儿童进行哲学启蒙教育 (7)

(一)阅读推理想象、具有哲理性的小说——儿童哲理小说 (8)

(二)接触大自然,感受周围环境——以大自然为载体 (8)

(三)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以对话提问聊天的方式进行 (8)

(四)群体探究讨论的方式 (9)

四、进行哲学启蒙教育(哲学课)的重要性(意义) (9)

注释 (10)

【参考文献】 (10)

英文版 (12)

对儿童进行哲学启蒙教育的

理论与实践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0201班32号宣建灵

指导教师:周红

[摘要]

哲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哲学启蒙教育也正朝一个充满希望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人士对它予以关注。本文主要以文献综述的方法,在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儿童哲学启蒙教育的现状,并就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

儿童哲学儿童启蒙哲学教育儿童哲学课

引言

您的孩子会不停地发问吗?你意识到孩子“简单”的想法中蕴藏着朴素而伟大的真理吗?在您注意到了孩子的各种问题后,作为教师或父母的您又作出了怎样的反应呢?

您是否发现随着孩子年纪越来越大,话却越来越少。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和父母教师进行日常的谈话沟通上,孩子更喜欢和自己和同龄人分享。

于是大人们开始想为什么小时候爱问问题的孩子长大了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教育的失败还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呢?

1997年昆明铁路局南站铁小开始了“儿童哲学”校本课程实验,在全国率先迈出对儿童进行早期哲学启蒙教育的第一步。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经一段时间的探索,“儿童哲学”在训练儿童思维技巧以及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等方面显现出优势,成为该校学生最喜爱的一门课;2003年云南民航儿童哲学实验幼儿园全国首次采用“儿童哲学”教学模式,在引导和发展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通过思维能力的早期开发,系统训练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成为身体健康,习惯良好,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充满智慧的孩子。

现在我们意识到孩子的成长变化,并在教育上也开始注重孩子的问题提问与好奇心理。

有关专家认为,教育者的责任不仅在于启发儿童认识问题,而且要帮助他们发现问题的不同层次和多方关联。防止片面、单向的认识,防止在交换意见过程中采取唯我独尊的错误态度。于是儿童哲学课出现了。在进行儿童哲学课教学和实验下,让孩子们互相砥砺、互相学习,在民主的气氛中,真正得到畅所欲言的机会,在这里教师需要对儿童循循善诱,但决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一、儿童哲学启蒙教育的发展历程

儿童哲学启蒙教育它呈现的是一种与儿童共同探讨哲学问题的教育,它的目的是使儿童“哲学化”,使儿童学会像哲学家那样思考,使儿童从日常思维转向反思性思维、从不假思索转向深思熟虑、从常规思维转向批判思维。也许有人认为,对儿童进行哲学启蒙教育根本不可能,哲学太抽象了。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看法,是因为他们只看到大学里的哲学课及哲

学专著罩在哲学上的那层学术龟壳,看不到哲学的思维实质。雅斯贝尔斯说:“我们必须抛弃这样的观念,既认为哲学活动只是教授们的事”。他主张树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的观念,因为“哲学思想永远只能根源于自由的创造,并且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完成他的哲学创造,任何拒绝哲学的人,他本身就是在不知不觉地实践一种哲学。”○1所以一旦我们把哲学从学术龟壳中拉出来,引进小学教育中,幼儿园中,事实会告诉我们,哲学不再为成人所垄断,儿童需要它,能够理解它,能够从哲学中获益——发展思维能力。

儿童哲学启蒙教育在一些海外国家已经存在,表现为作为一门学校课程来教授和学习的儿童哲学课。在我国儿童哲学课还是近几年来在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涌现出的一种新的课程类型,根据儿童特点进行系统思维训练的一门新兴科学,意在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的教育方式,是为了培养儿童的哲学思维、鼓励儿童的智慧探求、形成儿童的哲学素养的一种课程形态。儿童哲学课的研究与实施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经院哲学观”,丰富了我国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内容,使学校和教师在哲学课的研究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而且使儿童真正体验到“爱智慧”的成长乐趣。

(一)、国外儿童哲学课的发展研究

儿童哲学课的最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起源于60年代的美国。1969年,李普曼教授的第一部儿童哲理小说《哈里的发现》被认为是儿童哲学诞生的标志。

美国新泽西州的特克莱尔州立大学的儿童哲学发展中心(简称IAPC)是李普曼教授对儿童进行哲学教育的研究和实验基地。李普曼从传统学校的教学中发现了教育的流弊,并认为学校教育把纯真好奇的孩子弄成一个墨守成规、无动于衷的病态的大人,陈旧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技巧和理性客观工整的态度。基于这种贫农感批判的教育学思想,他致力于儿童哲学小说或故事对儿童进行思维训练,并亲自进行儿童哲学小说或故事的创作,用1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7本儿童哲学小说的写作,并以此为主体,创设了“儿童哲学”这一思维训练项目,还亲自给幼儿园以上的孩子上生动活泼的哲学课。

李普曼的哲学教学主要是用对话和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对话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促进了儿童思考;李普曼还创造了哲学教育的园地——哲学教室,在哲学教室里创设一个民主的、合作的自由的气氛,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哲学教学也通过合作性的哲学研究行为,体验不同人的思想风格,促进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在美国,不仅有儿童哲学课成功的实践研究,并有专门刊登关于儿童哲学学术论文的期刊,如,〈思维:儿童哲学杂志〉(Thinking: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for Children)。这一刊物的特色是刊登儿童讨论哲学思想的抄本,课堂实验研究报告海外中心新闻和儿童哲学计划,以及教师和哲学家关于他们加强儿童哲学研究的概念形成、推理和判断能力的报告等等。

(二)国内儿童哲学课的发展研究

在我国,对儿童哲学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较为薄弱,中国人对儿童哲学本来没有什么认识,然而国际儿童哲学会议却于1990年7月在台湾的辅仁大学召开,才慢慢引起我们的注意。有了注意以后,就会有所认识了。

杨茂秀教授将李普曼创立的儿童哲学移植到台湾。刚好赶上台湾教育改革的形势,使得儿童哲学在台湾有一个有利的发展机遇。杨教授主要采用故事引出话题的办法,特别注重儿童文学和儿童哲学的结合。

为了在台湾推广儿童哲学,1990年3月他和一些热心人建立台湾“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还建立和经营“毛毛虫儿童哲学”网站,交流儿童哲学的教学经验和相关资料,让更多的人了解儿童哲学。杨教授的特点是寓哲与乐,把儿童哲学包装成游戏文章推销给孩子们,让孩子乐于消化其中的哲理,同时有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育。

在实践研究层面,成绩较突出的主要有两所学校:云南省昆明市铁路局南站小学和上海

市杨浦区的六一小学。

从目前两所学校儿童哲学课的实施开发情况看,昆明市的铁路南站小学的儿童哲学课从1997年开始探索,起步较早,首次将“儿童哲学”引入,主要以引进移植为主,他们以对教师进行儿童哲学培训为开端,目前正在进行儿童哲学教学的试验,其基本方式是“游戏+故事+讨论”,他们将李普曼的“儿童哲学项目”与“儿童哲学”素材引入国内,并进行了大胆的实施与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该学校教师从1998年秋季开始编写的《中国儿童哲学》,已经通过云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由云南科技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中国儿童哲学》实验教材是根据“儿童哲学”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中国化这一立意来编写的,力求融哲理性、科学性、知识性与适用性为一体,让儿童哲学教材更接近中国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并对儿童进行思维技巧训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上海市杨浦区六一小学是在1999年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的帮助下,该学校开始正式确立并启动儿童哲学实验课。他们提出重构“儿童哲学”,提出儿童哲学教育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每一个人都是思维的主体”的教育理念。它主要以自我探索创新为主,从儿童身边的生活哲学入手,对儿童哲学课进行了系统的探索,迄今为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另外,在2003年的时候,云南民航儿童哲学实验幼儿园成为我国首次开展儿童哲学试验的幼儿园,引导和发展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通过思维能力的早期开发,系统训练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成为身体健康,习惯良好,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充满智慧的孩子。

然而,实验都还处于起步状态。儿童哲学教育实验即使成功,近期也只能被一些中小学校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搞点课外阅读小组或选修课,根据以往的经验,开不好极容易流于形式。儿童哲学教育要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尚需从事哲学教育的同仁辛勤耕耘,不懈努力。

二、为什么要对儿童进行哲学启蒙教育

(一)儿童具有原始的哲学思维

哲学是世界观,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以不少人以为儿童没有哲学思维,这是一种误解。葛兰西认为应当打破对“哲学”概念理解上偏见,从而树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这种观念。作为一个人,如果要生存和发展,就要去适应这个世界;要适应这个世界,就必须思维积极地把握这个世界,而用思维把握这个世界的活动本身就是本义的哲学。如葛兰西所说:很难想象,一个会思考的人不是一和哲学家;很难想象,有什么人不是一个哲学家,因为思维是为人本身所固有的。○2

1、哲学思维既具有抽象性,又具有原始性。

哲学是人们对外部世界和自己的最一般看法,这些看法有的来自对知识和经验的反思和概括,有的则来自在没有背景知识情况下的想象和猜测。前者是抽象的哲学思维,后者是原始的哲学思维。原始哲学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原始思辨性。

儿童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儿童哲学思维的特点就是缺乏抽象的思维能力、缺乏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正因为这样他们可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儿童常从眼前的现象和感觉出发,应用形象思维进行思考,并夹杂着一些很幼稚的抽象思维的因素。儿童的原始哲学思维也就如同古代的哲学思维一样,具有直观性。对于儿童的哲学思维来说,想象力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儿童的哲学思维又具有古代哲学式的思辨性。

所以,在没有各门具体科学以前,哲学就出现了,古代哲学是原始哲学。就个人而言,在没有各种知识和经验以前,也利用有原始的哲学思维。神话和童话都具有原始的哲学思维。哲学思考是人的本性。人并不是只在知识多了的时候才开始哲学思考的。所以在儿童思维中

发现原始的哲学思维,应当是正常的事。

所以一旦我们把哲学从学术龟壳中拉出来,引进小学教育中,幼儿园中,事实会告诉我们,儿童的思维常常具有哲学的特征。哲学不再为成人所垄断,儿童需要它,能够理解它,能够从哲学中获益——发展思维能力。

2、儿童的好奇心是儿童哲学思维的起点

哲学是因困惑的激发而产生的。

原始的哲学并非源于对宇宙的好奇。好奇是哲学思维的起点。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提各种问题。所以哲学它并不是一种非常严肃的东西。事实上哲学常常是一种游戏,是概念的游戏,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哲学思想经常以一种游戏式的疑问表现出来。

“妈妈,为什么人的眼睛中间是黑的,而外面是白的?”

“老师,为什么我不能做那样的事情?为什么别人就可以?”

“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我在想我小时候的事情!”

“我要把这个点心包起来放好,带给爸爸妈妈吃,他们都还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东西呢!”

“长在树上的苹果是活的,摘下来之后还是不是活的?”

“妈妈说喝了这杯牛奶我就会长高,现在我已经喝光了牛奶,怎么还和原来一样大?”

……

儿童生活中蕴涵着疑问的语句真是千变万化。

(1)疑问中表现的哲学内容

儿童经常会提出一些成人意想不到的、感到吃惊的、甚至让一些成人回答不出的问题,这些问题近乎包罗万象,无所不及。哲学问题包涵的内容比较多,认识论、美学、逻辑、科学哲学、形而上学、价值论、伦理学、宗教哲学等。分析儿童提出的“不可思议”的哲理性问题,经常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三大类:形而上学方面、论理价值方面的问题。

在哲学领域,形而上学是内容最广泛而又高度概括的一个分支。这种问题涉及面极其宽泛。它典型的特征是高度的概括性。例如成人会问孩子现在是什么时间,原来我们只是想得到一个具体的时间,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问题。可孩子会出其不意地问一句:“时间是什么?”他们似乎无意中提出了一般的、抽象的时间概念,把一般性的对话突然转变成了高度概括性的对话。这就成了哲学问题,更确切地说,是形而上学方面的问题。

儿童的疑问也有涉及到伦理价值的。例如马修斯曾讲过一件关于儿童道德的轶事:6岁的男孩伊恩正在看自己喜欢的伦理价值的电视节目。这时有客人来到家里,客人的三个孩子不与伊恩商量就转换了他们想看的节目。伊恩看不到自己喜欢的节目很不高兴。妈妈对他说:“不要哭丧着脸。让三个人快乐总比让一个人快乐好。”伊恩想了一会儿说:“为什么三个人自私比一个人自私好呢?”伊恩的疑问就包含了伦理学的意蕴,他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利益,却又没有成为道德的主体。在伊恩的道德观念中,三个孩子看到了喜爱的节目,是以另一个人失去爱看的节目为代价的,因此这三个人是自私的。在一种“自私是不好的”的道德规则支配下,就导致伊恩产生了困惑:“为什么三个人自私比一个人自私好?”这就是马修斯从别人容易忽视的儿童的困惑和疑问中发现儿童生动的论理学思想。另外,遇到儿童类似于“什么叫好”、“什么叫正确”、“什么叫公平”的困惑,也应该都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2)、疑问中表现的哲学思维。

儿童生活中最常见的哲学思维是逻辑思维,与儿童疑问中的逻辑问题息息相关。例如像这样一个例子:厄休拉(3岁4个月)说:“我肚子痛。”母亲说:“你躺下睡着了,痛就会消失的。”厄休拉说:“痛会上哪里去呢?”○3问题就提得很别致了。似乎厄休拉进行了一定的推理:妈妈不见了,是去买东西出门了;小狗不见了,是去了森林了,痛不见了,是去哪里了?再例如马修斯了解到的一位5岁儿童的一件轶事:5岁的克利斯汀正学阅读。她学

认音节并把它们念出来,从而学会认同。有次她对父亲说:“我们有字母,我真高兴。因为,如果没有字母,也就不会有声音;要是没有声音,也就不会有词……如果没有词,我们就不能思考……如果我们不能思考,也就不会有这个世界。”当时马修斯不无动情地说:“……这个5岁儿童的推理却使我屏息沉思……这时我立即、几乎是本能地将克利斯汀的推理与早期哲学家的思考联系起来。”○4

虽然厄休拉或者克利斯汀不知道自己进行了归纳和演绎的推理方式,但在具体的困惑中他们确实应用了推理。

其实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逻辑推理。听到幼儿园老师讲下午五点到六点妈妈来接小朋友,由此推知五点之前妈妈不会来接自己;看到商店门上写“星期天关门”,从而知道星期一到星期六都开门;告诉孩子“如果你那样做就会受到惩罚”,孩子会理解为“如果我不想受惩罚,我就不能那样做”……这些对儿童来讲都是相当深奥的推理,他们不可能有理论上的认识,但却很早就会用。

说到底哲学是穷根究底的学问。哲学思维就是不断的追问。无论在哪个领域,只要不断追问下去,最后就进入了哲学领域。因此哲学的好奇心比一般的好奇心更强烈,总要把答案变成新的问题,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

不断的追问是哲学思维的萌芽。孩子的好奇心越强,追问得越多,他的哲学思维就开始得越早。

儿童的天性就是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和好问。正因为儿童具有原始的哲学思维,所以哲学教育、哲学思维的培养,应当从儿童做起。

(二)教育理念的更新

为什么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创造力和对世界的兴趣,而且总是不停地追问“为什么”,而到了十八岁,在课堂上表现为老师讲,学生听或者只是埋头抄笔记。为什么孩子大了却变得消极、缺乏反叛精神甚至厌学呢?李普曼认为,儿童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学校,而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却在学校生活中逐渐消退殆尽,这是传统的学校教育的结果。

受杜威的工具主义以及社会实践为核心的教育思想的影响,现代教育发生了变化,它主张教育应针对实际问题,发展受教育者的思维。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注重在教、学双方的互相配合及相互促进。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向受教育者传授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孩子从一开始就面对现实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探索和解决。

现在的学校教育虽然还不能说完全摆脱了传统教育一些理念和习惯,但是现在的教育它充分利用孩子身上的潜质,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目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注重学生能讲敢于讲,不限制标准答案,不用标准答案束缚学生,不害怕讲错。

通过这样,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潜力被激活了,同时又完善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儿童哲学启蒙教育就旨在促进儿童的逻辑思维和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把一些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摆在孩子面前,通用回答的形式引起他们的思维,诱发孩子自己的问题,最后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答案。

三、如何对儿童进行哲学启蒙教育

在前面我们已经讲到儿童有原始的哲学思维,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儿童有自己的哲学。李普曼从成人与儿童的角度,把哲学划分为“成人的哲学”、“儿童的哲学”,每个成人都有童年时代,都有童年时代的哲学观。当儿童进入了成年期,其哲学观便不再是属于“儿童的哲学”的领地了,这样说来的话,“儿童的哲学”是儿童为自身发展自己创建起来的哲学内容,

是儿童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可谓儿童放眼世界。从儿童的哲学步入成人的哲学,如何让儿童有一个好的世界观,如何更好培养儿童的哲学思维,这就涉及到一个如何对儿童进行哲学启蒙教育的问题了。

(一)阅读推理想象、具有哲理性的小说——儿童哲理小说

用小说的方式来表达教育理念,过去一些教育家都用过,例如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特》,卢梭的《爱弥尔》,都是教育小说。

李普曼有可能是受了先人的启示和影响,他的一些教育理念就通过小说来展现。

上个世纪60年代,在大学任哲学教授的李普曼,发现他的学生不能了解推理,也不了解推理的规则,他认为60年代的美国学生是“榆木脑袋”的一代,缺乏良好的思维能力,在学校中,学生毫无生气,好奇心、探究精神逐渐殆失。

于是他开始构思如何教导他们推理的方法。李普曼就利用小说来教导人们进行推理,尤其是儿童,在看了小说以后,也学会推理。他的哲学小说《哈利·史图特迈尔的发现》就是一个代表。

1970年,李普曼教授撰写了《聪聪的发现》,主要训练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适用于低年级的学生。这是一本儿童哲学的教材,在蒙特克莱尔州州立学校(The Rand School)投入使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李普曼教授又陆续撰写了《思思》(Harry)、《冬冬和南南》(Kio and Gio),适用于小学三、四年级的儿童使用。此外,还有为幼儿园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儿童使用的教材《爱菲》(Elfie),适用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着重于伦理探究的《李莎》(Lisa);为高年级准备,侧重于美的探究的教材《苏琪》(Suki);适用于高中阶段强调社会、政治的探究的教材《马克》(Mark)。

他以思想的正式规则或不正式的规则运用在小说中,作为故事中的一些隐含,告诉儿童可以把它说出来,以发现推理的规则,帮助儿童思考与推理。他在创作儿童哲学的读物时,尽量赋予儿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甚至是思考空间。他说:“成人写故事给儿童看,但并不是让儿童写故事给成人;成人喜欢讲故事给儿童听,却不愿听儿童说故事,这是成人在利用儿童发展自己的创造力,而不让儿童思考,去发展他们的创造力!”○5

李普曼的“哲理小说”中到处充满着令人难以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激起疑问和哲学讨论。这种讨论主要在学生们之间展开,而且充满了推理性和思想性。他的“哲理小说”的目的就是要读者能够就作品本身提出问题开展讨论。

另外挪威人贾斯坦·加德写过一系列给少男少女看的哲学书,《苏菲的世界》,《纸牌的秘密》等等,风靡全球。而《苏菲的世界》则是他的一部童话体的哲学史读本。

(二)接触大自然,感受周围环境——以大自然为载体

孩子一出生就面对着一个庞大陌生的环境,对于他们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新奇而又充满疑惑的。在没有说话能力之前,他们通过眼神和肢体动作来表达他们的思维和想法,当他紧盯着一朵花的一动不动的时候,他的脑子可能就在思索着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大自然是思想、语言、美的“活的源泉”,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书”,“大大自然的每次游览就是一堂思维课,一堂发展智力的课”。○6

神秘未知的大自然激发了儿童旺盛的求知欲,在探索和发现中他们提出了林林总总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同事们看来是具有“哲理性”的。

苏霍姆林斯基承认儿童是天生的探索者和发现者,他的“思维课”实际上就是让儿童走进思想的活的源泉即丰富多彩的大自然,通过童话、游戏和创作等手段来满足儿童的探索欲望,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让儿童在探索和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生动的思想,锻炼自己的思维、表达以及作为一个思想者所应当具备的一切必要的经验、素养和才能。他的“思维课”培养的目标,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小小的“思想者”或“哲学家”。

(三)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以对话提问聊天的方式进行

苏格拉底的产婆式的模式,将儿童能够对于事情的想法引导出来,使他们的思考能思考得更好。这种对话,是以儿童的对话为主,间或加入少许成人(包括父母或教师)的意见,以引出继续对话。因为儿童的对话与成人不同,儿童的对话是使用天真的语言,比较感性切显得有些幼稚但是又是直接表达的,这样就要求成人在参与对话的过程中也相应的使用一些“童稚童语”、“童言童语”。成人可以透过这种方式去了解儿童,去启发儿童。

吕德的著作《与儿童聊天》一书是尝试着去处理亲子聊天。与儿童聊天可以知道过去所不知道的事,这种情形是一种快乐的事情。吕德说:“当你我参与这种聊天时候,其中有一个要素——我们意会到彼此分享某种无知。一种如怀德海所说的学问上的无知,或苏格拉底所说的智慧。我们感到不安并试图要发现或发明什么出来,而且心里记着:没有所谓发现的逻辑,没有一组规则,规定或指示这样做或那样做,就会有所发现。这种聊天会让人捉摸不定,就像变形虫一样,东突一角,西冒一快,不定型的发展。但最后人们总是想发现什么或解决问题,由此可知:这种聊天有个连贯,把许多事情串联起来。这种聊天虽然费时费劲,但是如何对问题谈出兴趣或谈出新的兴趣,而且愿意试着解决问题,那么这种聊天就成功了。”

儿童道德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科尔伯格,在帮助儿童生成自己的道德认识上,就主张运用对话讨论的形式,在教室中采用假设的道德两难困境进行教学。这样以来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一个大概的思维状况,对于孩子来说,也能促进一定的推理和逻辑分析能力。

从上面知道对话是和成人进行的,还要考虑到一对一的谈话还是群体间的谈话呢?显然苏格拉底的产婆模式侧重的是一对一的单体对话方式。那么群体间的谈话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四)群体探究讨论的方式

群体探究由皮尔斯(charles sandera pierce)最早提出的,在教育上,它是一个进行高级思维活动的有目的的群体。李普曼等人认为,开展儿童哲学教学首要的任务就是把“课堂转变成为一个探究的群体”,即把个体的学生和松散的课堂郑和成一个内在联系紧密、兴趣和目标一致的学习组织。这表明它的目的不仅是闲谈或谈话;它是有逻辑、有组织的对话。

“群体探究”的模式不是竞赛的场合,而是参与者相互砥砺,相互学习的环境,在“群体探究”里洋溢着民主的气氛。孩子们真正得到畅所欲言的机会,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孩子循循善诱,而且决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这样的环境和探究问题的方式,使孩子们既独立自主、又相互配合,既尊重真理,又明白妥协的必要。

按照李普曼的授课建议,每周上两次,每次一个小时。每一堂儿童哲学课包括几个环节:阅读一段他的哲学小说,由学生提出问题,选出一个主题进行集体讨论。教师还可以根据讨论计划提出问题以便拓展讨论的范围,或者通过准备性的练习发现特定的主题进行哲学讨论。在群体探究中,李普曼认为“学生能开放的、彼此尊重地交换意见,每一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够为正在讨论的问题做出有价值的贡献;教师鼓励学生发展良好的倾听技能,对别人讲话的内容做出积极的反应,愿意支持那些有充分理由的人的观点,并能坦然地修正别人的意见。”

群体探究可以是在学校里由教师组织,也可以是在学校以外有家长或是邻里之间进行。它不仅使儿童学到了新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和技巧,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学会尊重别人,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四、进行哲学启蒙教育(哲学课)的重要性(意义)

儿童哲学教育在欧美获得重视,人们关心儿童问题,希望能把儿童照顾好、教育好,使他们将来能成为有用的人。在“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的原则下,能够把儿童一开始就

教好,那么就为国家或社会解决了很多问题,而且其结果是培养了许多人才。

1、儿童哲学教育是让儿童真正的爱智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从哪里来?从问题中来。有了问题等到问题的解决,这当中就产生了智慧。而我们的儿童哲学教育并不是说让儿童去思考去系统的总结归纳社会现象,其实是在培养一种习惯,一种有助于激发儿童的思维活力和创造性等方面的习惯经验,而这也正是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2、有助于我们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

每个人都要经历儿童阶段,这是个体在各个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阶段。而事实上学术界却更多的关注儿童的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对儿童的心灵生活缺少深入的研究。对儿童进行儿童哲学教育,不仅可以使老师和研究者们来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也可以让儿童的心灵敞开在成人面前,有利于成人去帮助儿童过一种更幸福更充实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能够更好地发展儿童各种心理品质和提高人格境界。

3、在中国开展儿童哲学启蒙教育是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长久大计

因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与儿童启蒙教育思想存在天然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思想、思维智慧和人生智慧都可以通过儿童哲学启蒙教育的基本途径:质疑问难、集体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得到继承和发展。鲁迅曾说:“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他在《彷徨》题词里也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把儿童与将来联系起来,是鲁迅思考儿童命运和民族未来的一个重要命题。

李普曼认为,哲学教育以及一般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向受教育者传授现成的结论,因为现成的结论只是对以往问题探究的结果,它们往往是经过提炼且条理清楚的。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总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多关联的,我们认识的的解释问题所运用的概念往往是模糊的。作为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谁有些什么思想,更重要的是向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要给他们哲学思维的原料,而不是成品。教育、应该是社会的实验室,哲学从一开始就应面对现实。

所以现在意义上的儿童哲学课的教学目的及训练过程,主要在于形成学生训练有素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投身于广泛收集资料,阅读各种知识读物,引导儿童去认识一些他们生活环境及经常出现的有关知识、社会、道德、人际交往的各种问题,采取问答的形式引起儿童的思考,诱发孩子自己提出问题,最后让孩子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从教师把着手教的“束缚”下逐步解放出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传统教学模式从未有过的权利,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生活的主体地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由课堂扩展到课外,由被动变为主动,逐渐学会学习,从而使自身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得以体现。

注释

○1[德] 卡尔·雅斯贝尔斯著,柯锦华等译:《智慧之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第2~5页。

○2[德] 葛兰西著,徐崇温译:《实践哲学》,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30页。

○3[美] 加雷斯·皮·马修斯著,陈国荣译:《哲学与幼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03页。○4Philosophy as a Rational Reconstruction of Childhood,p.57.

○5《人物专访:访儿童哲学的祖师爷——李普曼》,《哲学与文化》,1990年7月,第17卷第7期,第664-665页

○6[前苏联] 苏霍姆林斯基著. 把整个心灵给孩子[M].唐其慈译.天津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本,34~35页

【参考文献】

[1] 刘志东.鲁迅创作中儿童问题的叙述研究[J].鲁迅研究月刊,1999,(02)。

[2] 刘晓东.美国哲学家加雷斯·皮·马修斯的儿童哲学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1995,(05)

[3] [美] 马修斯著.哲学与幼童[M].陈国睿译.三联书店,1989。

[4]林德宏.儿童的哲学世界[N].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1999,(04)。

[5]王文静.儿童哲学课研究[N].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报),2002年9月,第3卷第3期。

[6] 邵燕楠.“苏格拉底与六岁孩童”——儿童哲学课程管窥[J]. 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9月第29卷9期。

[7]胡也.儿童哲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J]. 学术研究,2002,(12)。P106~108。

[8]冯周卓.儿童哲学与教学改革[J]. 外国教育研究,1994,(01)。P48~51。

[9] 张焕玲.“儿童哲学”植根语文课的探究与尝试[A].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俄] 尤林娜著.儿童哲学[J]. 李国海译.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4年第2期。

[11]张莉.解读儿童疑问中的哲学[J]. 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12]刘晓东著.儿童精神哲学[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 郅庭瑾. “儿童哲学”校本课程——上海市六一小学的实践及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1期。

[14]江卫社.在儿童哲学启蒙教育中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8月P72~73

[15] 邓鹏.把哲学的金钥匙交给孩子——李普曼及儿童哲学[J]. 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12月, P12~18

[16]王凌曹能秀.从“儿童中心”到“探究群体”——李普曼儿童哲学对杜威教学理论的新发展[J]. 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6期

[17] RichiardH.Hersh等著. 道德发展与教学[M].单经文等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9年版,科尔伯格序3页。

[18][前苏联] 苏霍姆林斯基著. 把整个心灵给孩子[M].唐其慈译.天津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本,34~35页

[19][德] 卡尔·雅斯贝尔斯著.《智慧之路》[M].柯锦华等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第2~5页。

[20]Gareth Matthews,Philosophy as a Rational Reconstruction of Childhood,

In:Journal of 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Young Children,Fall/Automme,

1988年版。

[21] Gareth B. Matthews,Dialogues with Children,Harvaard University

Press,1984年版。

[22] Ariane Schjelderup,Interview with Gareth B. Matthews,1999

[23] President of the Research Centre in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 Argentina,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http://www.vusst.hr/ENCYCLOPAEDIA/philosophy_for_children.htm

英文版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nlighten Philosophy Education for children

Xuan Jianling Director:Zhou Hong

(Hangzhou College for Teacher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0201,No.32)

Abstract:Philosoph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school education. With more and more concerns from educators and social personages,Childhood philosophy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is on the way to a hopeful future . This article, which based on relavent data and with a literature summarising mothod maily ,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ldhood philosophy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considering its importance and necessitude.

Key Words:childhood philosophy childhood philosophy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childhood philosophy courses (class )

哲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哲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最好引用成熟的理论术语来构造。下面是搜集的哲学专业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借鉴。 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___基本原理 ___哲学 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巨匠,他不仅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深刻变革,而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分析和研究文化问题,创立了 ___文化哲学。研究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列宁明确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目前,我国人民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进行文化改革和文化建设。要成功地开展文化改革和文化建设,首先必须加强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开展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

首先,有利于坚持和发展 ___文化哲学。 ___文化哲学是唯一科学的文化哲学。现代西方文化哲学虽然包含一些合理因素,但总体上,明显缺乏科学合理性。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思想史特别是西方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正确地揭示了文化的本质和规律,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文化哲学。研究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有助于夯实 ___文化哲学的理论基础,把握 ___文化哲学的思想实质,并运用它去批判吸收中外文化哲学中的合理成分,坚持和发展 ___文化哲学。 其次,有利于推动 ___哲学的学科建设。 ___哲学博大精深,除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外,还包括 ___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生态哲学等。过去,学术界对 ___文化哲学的研究还不够重视、不够深入。因此,深入开展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有助于拓宽 ___哲学的研究范围,推动 ___哲学的学科建设。 再次,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正确方向。文化哲学是最高层次的文化理论,它既是对各种具体的文化理论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各种具体文化理论研究。离开了文化哲学的指导,文化理论就会迷失发展方向。 ___文化哲学正确揭示了文化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为文化理论研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加强马克思

哲学类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fd389242.html, 哲学类论文题目 一、最新哲学类论文选题参考 1、关于高职院校开设哲学类选修课的思考 2、航海院校哲学类课程working paper教学模式探索 3、论提升科技哲学类公共课的课堂合法性水平 4、天津市继续教育哲学类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5、从康德哲学到马克思哲学隐含的内在逻辑——论近代哲学人类学的构筑要素与延异路径 6、人性哲学类论说性散文的翻译分析 7、动态顺应:人生哲学类文本翻译技巧探讨 8、顺应论视角下社科哲学类文本的翻译 9、哲学人类视野下的大学课程研究 10、哲学类研究生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11、论人的哲学、社会哲学和哲学人类学 12、论坛荟萃——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的研究 13、建构完整的哲学人类观——读《当代哲学人类学》 14、科学及其两个特征的哲学分析——一种哲学人类学向度的思考 15、“哲学人类学”是一种关于人的哲学即人本学或人本主义 16、《阿Q正传》和《子夜》的哲学类型比较 17、从调查历届毕业生中看哲学类的教学改革 18、关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二版)哲学类的分类方法 19、解放前全国主要报刊有关哲学类论文索引选辑 : 1901-1949

https://www.doczj.com/doc/fd389242.html, 20、解放前全国主要报刊有关哲学类论文索引选辑 二、哲学类论文题目大全 1、国家精品课程-哲学-哲学类 2、现代哲学人类学 3、当代哲学人类学 4、论海德格尔的人类观──兼论存在哲学与哲学人类学的关系 5、中国哲学与人:传统哲学人类学思想及其启示 6、人类学的主题与哲学人类学——读欧阳光伟《现代哲学人类学》 7、新世纪:总体人的生成——现代哲学人类学论纲 8、专家品评《当代哲学人类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人类学的有益探索 9、现代哲学人类学批判 10、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评韩民青新著《当代哲学人类学》 11、追寻人类的来龙去脉——读韩民青《当代哲学人类学》 12、CNKI-CAJD核心期刊所载中国哲学类论文统计分析 13、读《当代哲学人类学》 14、现代哲学人类学的遗产 15、寻求人类的光明结局——写在《当代哲学人类学》出版之际 16、奥哈根博士谈当代西方哲学和哲学人类学 17、《当代哲学人类学》的五个特点 18、全面科学技术观与科学技术哲学门类构成探究 19、全面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哲学门类构成再探

哲学方面的毕业论文

哲学方面的毕业论文 浅析哲学视野下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一、从认识论角度看,“四个全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是对三大规律、三种意识认 识的进一步深化。 第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根据对中国和世界的实践新认知提出来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一方面是基于对我国国内形势已经进入了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 要顺应新常态、认识新常态、培育新常态,必须要有新的战略思维,需要有新的战略筹划 和战略结构。另一方面是基于对当今中国与世界关系呈现的新格局的重大判断。这格局关 系必然要求有一种新的战略思维、战略布局来保障国际关系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新的实践条件下我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 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四个全面”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 略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战略举措,是对社会主义建设 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升华。 第三,“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对责任意识、问题意识、担当意识感知的进一步凸显。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小康是关键一步。这一步我们该怎么走,在全面小康过程中我 们会遇到哪些障碍,如何通过改革破解这些障碍,如何通过依法治国确定规矩,如何通过 从严治党锻造核心,这都要求“四个全面”必须紧紧围绕问题进行战略构建。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使命的存在,让我们遇到问题就不能去回避,而必须迎头而上,去化解、解决问题,这自然也突出了担当意识。 二、从方法论角度看,“四个全面”既内涵丰富,又重点突出,既注重整体规划,又 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但往往会有一种矛盾 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 程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那些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 作用的就是非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 矛盾的解决,要学会弹钢琴,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要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在方法论上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报告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五个方而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 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生态良好。这是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 全面回应。由此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解决的目标表达,体 现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在把握我国社会矛盾上的“重点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 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三大举措,体现了“四个全面”战 略思想在方法论上的“两点论”思维。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

哲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哲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是对学生位论文选题工作的论证和审核,是高校生培养与管理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哲学开题报告,供大家阅读查看。 论文题目:现代语境下自觉消解类人学本质的第一人――论施蒂纳哲学及其重要价值 研究目的及意义 施蒂纳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人物和逻辑终结者,他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第一次全面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甚至是启蒙思想以来的古典人本主义逻辑,也是西方思想史上在现代性的语境中第一个自觉地消解形而上学的人,而且他直接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思想史教学中,施蒂纳被贬为一个小丑式的浅薄理论家,虽然国内目前有个别学者深刻地认识到了施蒂纳的重要意义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但这种不受理论界重视的情况仍未完全改变。我的研究试图对施蒂纳的代表作的理论特色及其思想对费尔巴哈、马克思等当时各种哲学的巨大影响进行阐述分析以及对其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当代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进行浅要发掘。 研究计划 立足现有资料,力求先把握施蒂纳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主要内容与理论逻辑,同时参照早年和现有学者对施蒂纳的研究成果(如张一兵《回到马克思》中对施蒂纳的研究),然后进一步寻找分析施蒂纳反对形而上类本质思想的当世影响,以及他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及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 一.施蒂纳其人及其代表作介绍 (1)施蒂纳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 (2)施蒂纳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施蒂纳的理论观点及对其分析。 二.论施蒂纳的当世影响与冲击 (1)施蒂纳思想对当时各种哲学(重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2)施蒂纳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影响。

哲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哲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是研究生实施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以下是搜集整理的哲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供大家阅读查看。 一、立论依据(所选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所选课题的学术价值 1、系统地梳理文化领导权思想,理性认识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在十七大报告 中提出的,因此所选课题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2、在国内外,既有研究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学者,也有研究文化领导权的学者,但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实属首创,本文试图建构二者之间的关系,来突出文化领导权思想的时代性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所选课题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3、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本文在分析文化软实力 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几个方面,所选课题对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二)所选课题的现实意义 葛兰西立足于20世纪人类实践和人类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解读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现时代的紧密联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主题的现代化转变。 在全球化时代,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要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增强国家实力,仅仅靠经济和军事力量还不够,还必须有政治、文化等力量。当前中国处于市场开放、观念更新、社会转型、文化重塑的特定历史时期,要实现现代化,要完成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上建设和谐世界的目标,离不开软实力的提升。 中国在实力建设方面,最大的缺口在文化领域,但最大的资源也在这个领域,近年来,中央领导人在多次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问题,并将之上升到国家战略构建的层次。十七大报告提出:“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课题。”建设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构成当代综合国力发展的基本任务。 然而文化软实力是具体的, 不是抽象的, 所谓具体就是必须与社会主义的现实相一致, 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即坚持不懈 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

哲学毕业论文哲学系专业论文致谢词

哲学系专业论文致谢词 弹指一挥间,大学四年已经接近了尾声。当自己怀着忐 忑不安的心情完成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自己也从当年一个从山 里走出的懵懂孩子变成了一个成熟青年,回想自己的十几年的求 学生涯,虽然只是一个本科毕业,但也实属不容易。首先,从小 学到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当然要感谢我的 爸爸妈妈,他们都是农民,没有他们的勤勤恳恳和细心安排,我 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我的大学生活。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我也不可能完成我经济学第二专业的学习。当然,一个农民家庭 要同时供两个大学生上学,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接济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要感谢那些在我求学时对我经济和精神上帮助的亲戚、朋友、老师和同学们,我的生活因你们而精彩和充实。 华中科技大学,这里严谨的学风、优美的校园环境使我 大学四年过的很充实和愉快。我第一学期是在哲学系度过的。在 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我有幸和许多优秀的同学一起学习,听睿 智的哲学老师讲授哲学。后来由于一些本可抗拒但一时冲动的原因,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哲学系,离开了亲爱的哲学系的老师和 同学们。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时光,但我确实学到了很多有用的 知识,尤其是对我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这些有用的东西一直对 我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我相信,这些东西将 伴随我走完整个人生的道路。现在回想起在哲学班的日子,还是 那么的温馨和惬意,我不能不感谢当时哲学班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跟你们在一起学习、生活,那真是其乐融融,妙不可言! 大一下学期,我转专业来到了一个新集体,开始了新的 专业。虽然老师和同学都是新的,专业是新的,但我仍然感受到 了那种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和融洽!这对我融入新环境,对

哲学论文题目

哲学论文题目 篇一:湖北大学哲学论文选题 2021级哲学专业学年论文参考选题 一、哲学概论 1.哲学的价值 2.中西哲学的差异(从本体论视角、认识论视角、价值观视角、范畴论视角、语言学视角、人生观视角等进行一个限定) 3.本体论与方法论的关系研究 4.“反形而上学”研究 5.海德格尔的哲学观 6.逻辑实证主义的哲学观 7.“吾心即宇宙”和“存在就是被感知”比较研究 8.黑格尔和朱熹关于“理”的思想比较研究 9.高尔基亚的三个哲学命题研究 10.哲学何谓 二、美学 1.美学与艺术学的关系 2.美学的科学性与超科学性 3.美如何存在 4.“美的本质是一个假问题” 5.认识态度、功利态度与审美态度的差异 6.审美移情

7.悲剧的审美意义 8.美的普遍性与相对性 9.优美与崇高 10.审美距离 11.审美情感的基本特征 12.“审美无功利”学说再释 13.艺术人生的美学意义 14.论优美 15.论崇高 16.美学的对象 三、西方哲学 1.古希腊哲学的主题及其逻辑嬗变 2.自然状态说的哲学价值 3.斯宾诺莎的自由观 4.康德的主体性思想 5.黑格尔关于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一致的思想 6.康德哲学的哲学史地位 7.黑格尔哲学的哲学史地位 8.休漠哲学对传统哲学的批判 9.笛卡儿哲学对西方哲学二元思维方式(即主体与客体)的影响 10.试比较经验论和唯理论 11.奥勒留的哲学智慧

12.恩披里克的怀疑论哲学 13.斯宾诺莎的伦理思想 1 14.海德格尔的良知经验及其阐释 四、逻辑学 1.类比推理与创新思维 2.先秦名辩学思想研究 3.墨家逻辑思想研究 4.亚里士多德逻辑思想研究 5.弗雷格逻辑思想研究 6.Constants and Vanables (常项与变项) 7.Propositions and Propositional Functions (命题与命题函项) 8.Operators and Quantifiers (算符与量词) 9.the logistic method (逻辑斯谛方法) 10.Syntax and Semantics (语形与语义) 11. 穆勒的名称理论 12. 皮尔士的三种推理类型 13. 莱欣巴哈的日常语言分析 14. 论空名称 15. 论定义 16. 斯特劳森对归纳的辩护 五、符号学

哲学论文题目哲学毕业论文

哲学论文题目哲学毕业论文 哲学论文 题目一:科学技术哲学 1.对科学的崇拜与批判:两种对峙 的科学观 2.近代自然科学为何未能诞生于中国从科学自身的原因看 3.科学价值中立可能 4.试析科学发现中的机遇现象从现代物理学中的实验发现看 5.从近代科学未能诞生于中国看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缺陷以及此问 题之现实意义 6.科学与技术关系的一种阐释 7.“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评析 8.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9.当代科技的价值论分析 10.论科学家(或工程技术人员)的社会责任 11.技术发展与社会公正 12.科学与政治的张力 13.试论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14.祁克果生存哲学研究 15.祁克果的人生三阶段论研究 16.尼采的“权利意志”研究 17.看待尼采的“超人”

18.尼采与叔本华哲学比较 19.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研究 20.柏格森眼中的道德与宗教 21.狄尔泰的生命哲学研究 22.狄尔泰的释义学研究 23.何谓“现象学”? 24.胡塞尔眼中的“逻辑学” 25.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 26.胡塞尔现象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影响 27.海德格尔是区分存在与存在者的? 28.海德格尔存在哲:内容与影响 29.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研究 30.海德格尔看待“艺术”?。 3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吗? 32.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33.哲学、科学与宗教34.试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35.试论“人工生命” 36.自然科学的价值研究 37.技术与人关系的演变 38.“技术双刃剑”评析 39.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无可能? 40.科学技术的发展需不需要受到约束?

41.技术是价值中立的吗? 42.科学是价值中立的吗? 43.技术发展与社会公正 44.试论工程技术人员的伦理责任 45.克隆人的哲学研究 哲学论文 题目二:应用伦理学 1.西方应用伦理学兴起的思想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分析 2.通过应用伦理学与现代社会的各种制度之关联性,分析论证现代社会的各种制度建构 3.环境伦理与社会伦理关系之辨析 4.人类基因研究面临的伦理问题 5.克隆人面临的伦理学问题 6.安乐死的伦理学之维 7.分析器官移植中的伦理学问题 8.从经济伦理的角度来理解经济效率和分配正义以及二者的关系问题 9.分析说明网络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10.当代中国的企业伦理应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11.分配公正 12.中国家族企业的伦理动因研究 13.国有企业改革的伦理分析

中西哲学的比较2000字_哲学论文集

中西哲学的比较2000字_哲学论文集 虽然今年的毕业生已过了写论文,但是明年的毕业生还是需要写毕业论文的,下面请根据小编提供的仅供参考哦! 论中西方哲学的异同点 内容摘要:一般认为,西方哲学的主要特征是逻辑的、分析的,而中国哲学的主要特征是体验的、综合的。 传统的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也是基于这个认识的,但对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应当从中西方哲学智慧,内容以及他们的相同之处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西方哲学智慧 哲学可谓博大精深,虽然这个学期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的西方哲学,但仍只是略懂皮毛, 也可以说是只知道了一些大家都懂得的那些简单的哲学思想,对于那些复杂一点的哲学思想仍然是不理解。 现在就我的那一点理解来谈谈对中西方哲学的看法。 中华民族的哲学。 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而西方哲学是拥有相同历史传统和统一概念体系的统一的哲学体系。

公元前5~3世纪,人类文化史上出现了一大奇观,中西方文明几乎同时达到了一个新高峰。 中方哲学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为标志,而西方哲学则以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昌盛为特征。 中西方这一时期的哲学和科学传统对于后来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下面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中西方哲学的异同点。 一、中国哲学的神秘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 泰勒斯是西方自然哲学的开创者,也是第一个用理性的目光审视自然的先哲。 他认为自然界的万物总是由某种最基本的东西构成的,它就是世界的基始或本原。 泰勒斯对自然的解释是“水是生命的源泉,万物的基始是水”。 这个观点为人类认识自然开创了一条可贵的理性认识之路。 它引导人们从自然本身去解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避免了用主观意志或凭个体好恶解释自然带来的任意性和神秘性。 虽然古代西方人对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本原的认识有各不相同的看法,但他们都是通过理性方法来解读自然。 其意义在于人类对自然开始有了理性思考,推动了哲学思维和科学理性思维的发展,这对西方后来科学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基础意义。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西方理性主义。 中国的自然哲学创始人是老子。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显然,在老子的道家学说中,“道”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哲学类的论文

哲学类的论文 再议科学与哲学 摘要:科学与哲学之争历来已久,对于二者之关系,牟宗三先生分别从中西方哲学家思想中去找寻。通过辨析,他将哲学与科学做 了较为明确的区分,指出了自近现代以来,人们对哲学概念的错误 理解。同时,也进一步阐释了哲学对科学所产生的引导意义,开启 了当代哲学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心思哲学科学 一、“哲学底科学之误” 1.科学的兴盛与哲学的萎靡 用“底”这个助词来表示所属,已是一些哲学家的所爱。“哲学底科学”,即哲学是依附于科学而诞生、发展的。这种观点对于我 们学习哲学的人来说,真乃大谬。他们真不知哲学。那么,何为哲学?哲学与科学又有何关系?此间,又回到何为哲学该问题上来。牟 宗三认为:“科学是为人之学,哲学是为己之学。己以外即为物, 我以外之人也是物。科学在忘己而取物。”此处,他虽没有很具体、明确的给哲学下定义。然而,却以比较的方式,将哲学与科学做了 细致、明白的划分。这种区分就表现在“内外的划分与物我的合离”。然而,从另一角度来看,科学多是与思(意识)有关,哲学则 和“心”同在。依科学而言,对象是思维运行的前提条件,对象不现,思维便无法运行,目的就不可能达到,科学的意义也荡然无存。但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看,思,无不是无时无刻都在运动的。毕竟,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们交往最密切的仍是无限量的物(外)或对象。 因次,在急需物欲的社会之中,一些人“预言”哲学将会消失。然而,就事实来看,哲学并不因科学的繁华、压制而退出历史舞台。 2.现当代的“玄学”

此处所言之“玄学”并非魏晋时期的玄学,而特指科学之后之对象之学。言科学之后,是指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推论出在目前已 发现的最新之物(对象)之背后必然还“有”(隐藏)着一个“对象”。只是该“对象”在目前之科学的能力下尚不可破解。因此,将其悬 起而称之为“玄”。也即是该“对象”还看不见,摸不着。———“存而不实有,内而不外现。”比如:在物理学中,已能通过数学 方法推出“超旋”的表达公式。然而,就目前物理学的情况来看, 其尚无能力凭借实验、作用以将其找出。因此,超旋也暂时被赋予“至小”的概念。但若仅仅从理论上来推断,那么,则又可分析出 在超旋之下必也有更小之“对象”而将其构成,使其成为可能。由此,这些只可通过理论推出但仍无法科学验证的“存在”——“科 学之后之对象”便成为所谓的“玄学”或“哲学”领域的分子。依 此言说,那么,此处所谓之“哲学”实质与科学无异。这就好比是“已开花但尚未结果之大树一般”;“开花之树”为科学,“未结果”则为“哲学”。因此,牟宗三说:“但以为整个哲学即在依附,则 不是好事。因为依附科学,从科学的根据上抽绎出道理,这无异于 锦上添花,仍是锦耳,于锦之本质并无所增益。同样,于科学根据 上抽绎道理,亦仍是科学耳,于科学本身并无所增益。” 二、上下合一,一体平铺 此处言“上下”是指形而上与形而下。《周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那么,将科学划归为形而下,而把哲 学归于形而上则未有不可。目前,人们对“道、器”的解释不少, 取任何一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结合本文,“形”可作为“两境”之界线。“两境”——即形上之世界与形下之世界,“形”暂 定为具体事物。其,上可归宗于其之所以存在之依据,保障(向内); 下可探究为对其他存在所发挥之功用(向外)。冯友兰讲:“一物之 存在是以整个宇宙作为其存在之依据、背景。每一事物之本身功用 又反作用于整个宇宙。”正所谓:万物一体,彼此联系,互为因果。犹如亚马逊“蝴蝶 效应”——亚马逊蝴蝶扇动翅膀,美国西海岸将产生飓风。若依此说法,那么将会陷入一个不可调和之境。先设一命题:你以非你 作为你存在之保障;我以非我作为我存在的依据。那么,按照数学原

【完整版毕业论文】科学技术哲学论文-浅谈科学技术哲学

浅谈科学技术哲学 姓名:曾丹学号:201007014224 摘要:技术学是以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系列学科的统称,是介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又性学科门类。仿照科学 学的学科结构,可将技术学的分支学科区分为理论技术学、 专门技术学、应用技术学三个学科系组。技术学经历了长期 的孕育过程,同技术哲学、技术史有着难分难解的交叠关系。 技术学与技术哲学、技术史既有研究视角、基本内容的差异, 又有某些共同性的研究课题。 关键字:技术学、哲学、科学、工程技术、工程观 正文:科学和哲学是人类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科学是以世界的各种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问题为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为对象;科学提供关于世界的不同领域或不同方面的“特殊规律”,哲学则提供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因此,哲学理论思维较之科学理论思维来说在对世界的把握上就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和最高的解释性。在此意义上,哲学是科学之帅。由于人类理论思维形成的过程首先是逻辑思维的形成过程,而古希腊时代的三位伟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曾殚精竭虑地思考和追究过思维的逻辑问题,他们对概念和思维规则的探索和认识,使人类理论思维的能力逐步走向成熟。在此意义上来说,哲学是科学之母。因此,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都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哲学世界观的指导和哲学思维特性的影响。当然,科技工作者并非学了哲学才会思维,但学好了哲学,通晓思维的形式和规律之后,有助于他更正确地思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科学是指理论化了的知识体系,旨在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实践之产物,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技术则是指关于制造某项产品、应用某项工艺或提供某项服务的系统知识。科学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技术则具有物化形态。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科学上的突破叫发现,技术上的创新叫发明。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对科学的评价主要视其创造性、真理性,对技术的评价则首先看是否可行,能否带来经济效益。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在现代,一方面表现为密不可分,几乎被看作是同一范畴;另一方面二者的任务、目的和实现过程不同,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又相对独立地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的任务是通过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揭示自然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目的在于认识自然。技术的任务是通过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目的在于改造自然。 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技术发明需要科学理论支撑,科学发现是技术发明的理论基础;科学提出发展的可能,技术变“可能”为“现实”;技术发明推动科学进步,科学的成就推动技术进步。现代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其内在的统一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大科学”的一个基本特征。

哲学社会科学类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fd389242.html, 哲学社会科学类论文题目 一、最新哲学社会科学类论文选题参考 1、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图书基本书目 2、积极扶持学会建设发展全面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省级社会科学类学会调查报告 3、哲学社会科学在人类文明中作用的探索 4、大力营造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发展的良好环境——第五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暨《江西社会科学》杂志创刊25周年庆典致辞 5、陕西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教学策略行动研究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内容简介 6、神奇沃土百花争艳——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民族类优秀成果评述 7、人类学视角下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中国风格” 8、不断提高民族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质量强化育人功能的思考——以云南民族大学加强学科建设扶持学生红色社团为例 9、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工程广西民族学院“人类学研究”恳谈会在广西南宁举行 10、馆藏总类、哲学社会科学图书目录 11、《浙江家谱总目提要》获浙江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基础理论研究类一等奖 12、理工类高校应努力改变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短板"现象 13、略论转型中的理工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后发优势——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 14、我院三项哲学社会科学类科研项目喜获省级立项 15、六盘水师范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获全国大学生赛二等奖 16、推动理工农医类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需要做到“三个尊重”

https://www.doczj.com/doc/fd389242.html, 17、《延安文艺档案·延安音乐》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延安音乐史》获陕西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18、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方志类)获奖项目 19、山西师大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教育艺术类) 20、我校郑玉琪老师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精品工程外语类研究课题立项 二、哲学社会科学类论文题目大全 1、社会学研究所张春龙副研究员参加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大会暨2012年度全省社科类学会学术成果交流大会 2、同志论两类社会矛盾对于我国哲学和社会科学的重大意义——在上海哲学学会和学术月刊编辑部召开的讨论两类社会矛盾学说座谈会上的发言 3、当代社会科学哲学对理想类型方法的批判和改进 4、非“核心”综合社科类学术期刊如何提高质量与影响力——以《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例 5、非“核心”综合社科类学术期刊如何提高质量与影响力——以《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例 三、热门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41、社会学研究所张春龙副研究员参加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大会暨2012年度全省社科类学会学术成果交流大会 42、同志论两类社会矛盾对于我国哲学和社会科学的重大意义——在上海哲学学会和学术月刊编辑部召开的讨论两类社会矛盾学说座谈会上的发言 43、当代社会科学哲学对理想类型方法的批判和改进 44、非“核心”综合社科类学术期刊如何提高质量与影响力——以《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例 45、非“核心”综合社科类学术期刊如何提高质量与影响力——以《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例

哲学毕业论文

哲学毕业论文 范文一:人文传统的技术哲学分析 [摘要]卡尔·米切姆将技术哲学研究划分为人文传统及工程传统,这一划分得到了学 界广泛的认可。20世纪80年代技术哲学经验转向之后,面向社会的经验转向与面向工程 的经验转向分别延续了人文传统的技术哲学及工程传统的技术哲学。无论从哲学发展、技 术哲学学科建设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强调技术哲学研究经验基础的今天,人 文传统的技术哲学研究仍具有首要性。 [关键词]人文传统;技术哲学;经验转向 一、技术哲学研究 传统的划分卡尔?米切姆CralMitcham通过对技术哲学研究的历史考察,将技术哲学 研究分为人文传统与工程传统。工程传统的技术哲学的研究主体多为工程师,他们以技术 为出发点,对技术进行考察与分析,由于其起点为技术,在看待其他事物时,也带有技术 思维的影子。人文传统的技术哲学则以人为出发点,探究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 技术与人类社会中的各种要素如文化、政治等之间的联系。尽管米切姆的二元划分仅属一 家之言,且有过于简单之嫌,但由于其概括性强,具有广泛的通约性,因此得到了普遍的 认可。人文传统的技术哲学伴随着对技术的怀疑与批判出现。在米切姆对技术哲学人文传 统的划分中,主要包括了人类学———文化批判传统的路易斯?芒福德、哲学———现象 学批判传统的敖德佳及马丁?海德格尔和社会———政治批判传统的埃吕尔等人的技术思想。芒福德考察了技术发展的历史,考察了技术的起源,区分了综合技术与单一技术 [1]56,并对单一技术这种现代技术的主要形式进行了批判。海德格尔从他的存在主义现 象学出发,区分了古代技术与现代技术,并指出现代技术的本质并非技术性的东西,而是 一种真理的形式,是展现存在的一种手段。埃吕尔认为,自己是用“与马克思研究资本相 似的方法来研究技术”[1]75,他通过区分“技术操作”与“技术现象”对技术进行分析,指出技术是现代社会的统治力量。这些技术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是出于哲学的批判 与反思精神,考察现代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由于环境污染、生产过剩以及经济危 机等问题日益严重,人文传统的技术哲学倾向于认为现代技术是有害的,同时技术的迅速 发展及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使一些哲学家诸如埃吕尔等认为技术是能够自主发展的独立系统,不是人类掌握技术,反过来很有可能是技术掌控人类。同时,这些技术哲学家也对如何面 对技术引起的社会危机提出了一些见解,也“致力于探求人类怎样才能与技术发展一种更 好的关系”[2]9-10。这种技术哲学研究在多个方面受到批判。首先,人文传统的技术哲 学家大多对技术持有悲观态度,他们的技术思想是出于对技术造成的不良后果的批判,因 此较少关注技术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其次,人文传统的技术哲学家在对技术的本质认识中 赋予了技术主体性,倾向于把技术当作一种人类无法控制的独立自主的力量,技术对社会 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与人类使用并无太大关系,而是由技术本身决定。再次,在人文传统的 技术哲学的研究中,“技术被作为整体研究,……几乎没有注意到不同技术之间的差异

【完整版毕业论文】马克思哲学论文(1)

一个半世纪以前,由于马克思、恩格斯等一批先进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辛勤笔耕,马哲应社会历史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切身需要而生。其脱胎于德国古典哲学,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内核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外壳相结合,从而最终产生了迄今为止人类思维发展史上最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也即马哲。它自诞生之际,即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地指导着人们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各种具体生产实践活动,并以实践为导向,能动的反作用于意识,推动着认识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根本性标志——实践论。 马哲总是与当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前沿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不断地接收外来的多种具体科学的充养,通过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综合,从而抽象出能普遍适应最具指导意义的最一般的规律和原理。由于马哲具有这一系列的特征,它总是能顺应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的需要,并展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兼容力,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纵观则整个中医学的发展史,浩浩五千年,远远久长于马哲产生并发展的历史。然而,二者之间在本质上却有着极为惊人的相似性。 早在人类起源的时候,就有了原始医学的萌芽,但那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学。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生产实践、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医学经验的发展和积累,初具系统化规模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形式,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的形成,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也逐渐建立。它标志着中医学从此以后作为一门科学的学科生命的开始。基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哲学等各种学科属性已经确立。从而根本上也确立了中医学是具有唯物的、辩证的世界观基调。 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其形成之际,就将其最重要的思想精华展现在人们面前: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在其思维理念深处,它强调的是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面对的始终是病人,而不是人生的病(这一点往往被现代医学模式所忽略)。因此,中医在诊疗过程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一体观”),人体本身的关系: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五脏一体观”)\形体和精神之间的关系(“形神一体观”),人与社会的关系,整体地联系地看待疾病各个方面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得益于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哲学思维的启迪,中医学认识到个脏腑之间的各项生理病理活动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医特色,贯穿疾病诊疗始终的科学思维方法——辨证论治。由此观之,透过繁杂的现象本身探究其精神实质,其不正包含着马哲的普遍联系,矛盾论得等辩证法的具体内容吗? 毋庸置疑,中医学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与社会制度的制约,部分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理论具有其一定的认识局限性,甚至个别存在谬误。然而,随着历代医学家们不断自身地再实践活动,对这些理论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进一步完善和补充,终于使得中医学普遍适应于不同时代,地域的各种疾病的治疗,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尽献自己的力量。这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存在即为合理。与此同时,在中医学的发展历程中,中医学不断地接纳各种外来医学,比如:西域各少数民族医学,以及本民族个少数民族医学,充实完善和壮大自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兼容力。即使是现代,西医学的发展速度极为迅猛,有试图吞并中医学的趋势下,中医依然以其博大的胸襟和精深的内涵,不断进去地从中吸收各种营养,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中医学结合了现代科技和自己独有的思维模式,在继承的基础上,完善和创新理论体系,并总是以其独到的一方奋战在最前线。上述的这些,不也正是马哲所具有的实践,于是拘谨的理论品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吗?此外,中医学史上,历代医家扬己之长,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局面伴随着其发展的始终,不也正和马哲的解放思想的理论精髓殊道同归吗? 正由于马哲具有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理论,与同作为中医学生命之基的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具有质的同一性------中医学只是古哲学这棵树干本质上所长出来的一

2016年哲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016年哲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现代语境下自觉消解类人学本质的第一人――论施蒂纳哲学及其重要价值 研究目的及意义:施蒂纳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人物和逻辑终结者,他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第一次全面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甚至是启蒙思想以来的古典人本主义逻辑,也是西方思想史上在现代性的语境中第一个自觉地消解形而上学的人,而且他直接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思想史教学中,施蒂纳被贬为一个小丑式的浅薄理论家,虽然国内目前有个别学者深刻地认识到了施蒂纳的重要意义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但这种不受理论界重视的情况仍未完全改变。我的研究试图对施蒂纳的代表作的理论特色及其思想对费尔巴哈、马克思等当时各种哲学的巨大影响进行阐述分析以及对其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当代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进行浅要发掘。 研究计划:立足现有资料,力求先把握施蒂纳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主要内容与理论逻辑,同时参照早年和现有学者对施蒂纳的研究成果(如张一兵《回到马克思》中对施蒂纳的研究),然后进一步寻找分析施蒂纳反对形而上类本质思想的当世影响,以 及他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及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 章节目录 一.施蒂纳其人及其代表作介绍 (1) 施蒂纳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 (2) 施蒂纳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 施蒂纳的理论观点及对其分析。 二. 论施蒂纳的当世影响与冲击 (1) 施蒂纳思想对当时各种哲学(重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2) 施蒂纳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影响。 三.施蒂纳思想的后世意义:分析施蒂纳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后 现代思想的相似性。 1. 施蒂纳与克尔凯郭尔 2. 施蒂纳与尼采 3. 施蒂纳与阿多诺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现代语境下自觉消解类人学本质的第一人――论施蒂纳哲学及其 重要价值 研究目的及意义: 施蒂纳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人物和逻辑终结者,他的代表作 《者及其所有物》第一次全面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甚至是启蒙思想以来 的古典人本主义逻辑,也是西方思想在现代性的语境中第一个自觉地 消解形而上学的人,而且他直接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重 要的意义。不过在传统的思想史教学中,施蒂纳被贬为一个小丑式的 浅薄理论家,虽然国内当前有个别学者深刻地理解到了施蒂纳的重要 意义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但这种不受理论界重视的情况仍未完全改变。我的研究试图对施蒂纳的代表作的理论特色及其思想对费尔巴哈、马 克思等当时各种哲学的巨大影响实行阐述分析以及对其思想与克尔凯 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当代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实行浅要发掘。 研究计划: 立足现有资料,力求先把握施蒂纳的代表作《者及其所有物》的 主要内容与理论逻辑,同时参照早年和现有学者对施蒂纳的研究成果(如张一兵《回到马克思》中对施蒂纳的研究),然后进一步寻找分析 施蒂纳反对形而上类本质思想的当世影响,以及他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及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 章节目录 一.施蒂纳其人及其代表作介绍 (1) 施蒂纳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 (2) 施蒂纳代表作《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 施蒂纳的理论观点及对其分析。 二. 论施蒂纳的当世影响与冲击 (1) 施蒂纳思想对当时各种哲学(重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2) 施蒂纳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影响。 三.施蒂纳思想的后世意义:分析施蒂纳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后现代思想的相似性。 1. 施蒂纳与克尔凯郭尔 2. 施蒂纳与尼采 3. 施蒂纳与阿多诺 4. 施蒂纳与后现代思想 四.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施蒂纳《者及其所有物》,商务馆89年版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孙伯揆《探索者道路的探索》2002年版 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大出版社2020年版 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转向》,南大出版社2002年版 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三联书店2001年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馆1982年版 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商务馆1992年版 尼采《权力意志》商务馆98年版

大学哲学论文范文2篇

大学哲学论文范文2篇 大学哲学论文范文一:当哲学遇见大学生 摘要: 进入21世纪,中国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加入wto,gdp 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中国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上愈发耀眼。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我们的思想与实践的高度决定着将来的祖国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度。然而,如今的我们面临着许多困惑与挑战。如何化解困难,充满正能量?只有坚定不移地拿起哲学这一思想武器,朝着思想的敌人“开炮”,必然能够于逆境之中涅盘重生,于绝境之中履险如夷,于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发现柳暗花明的又一村。本文将结合自身实际,从大学生普遍的实际问题出发,以及如何利用多种哲学原理来解决它们,从而帮助大学生成长成功。 关键字 :普遍问题,矛盾分析法,发展规律,理论实践统一,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一个世纪来,不断和其所处的时代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为时代前进的罗盘和风向标。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推动社会发展前进的弄潮儿。但是,身处象牙塔的我们,却面临着许多困惑,最为普遍的当属这些问题: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就业问题。哲学原理能指导我们走出迷惑,引领我们通往成功。

一,学业问题: (一) 学业问题具体表现: 我是一名理科生,进入大学后,课程中却多有心理学, 教育学这些偏重于文科的科目。深知这些科目对于师范生的重要性,于是我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对于概念的理解,实际的运用等总是存在问题。由于这些科目学习的吃力,挫败感接踵而至,让我对它们失去了信心,我甚至想过要放弃这些科目。据我了解,我的这一问题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 (二)哲学原理解决问题: 事物发展规律 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上一个周期和下一个周期的无限交替,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条直线,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一步成功。回想我国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已走过了65年的里程,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度到如今繁荣昌盛的国家,经历了许多磨难,但仍走向了成功。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时,实验了1600多种灯丝材料都没有成功,面临这一困难,他没有放弃,而是继续试验,终于发现了钨丝。不难发现,大到国家建设,小到个人事业,困难总会如影相随,不期而遇。而成功与不成功的区别仅仅在于面临困难时是否坚持了下去。纵观历史浮沉,人生百态,无不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趋势,那么我的心理学,教育学这些科目的学习也一定是符合这一定律的。认识到这一问题,我便能够正确处理自己在心理科,教育学这些课堂上遇到的困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