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

(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对中国的影响:一方面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另一方面,日本的崛起也刺激了中国开始向政治近代化方向迈进,中国的维新变法正是学习日本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走资本主义道路的。

实施新经济政策

改革内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于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历史意义:这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出的最主要的探索,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额指导意义。

罗斯福新政

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东欧改革

10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推动社会封建化进程的改革 1.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目的:。 内容及作用:①——有利于确立封建制度;② ——提高生产积极性;③——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军队战斗力;④——建立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影响深远; ⑤——实行法治;⑥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流通。 意义:。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内容:①;② (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通婚)。 (2)作用:。 二、推动社会近代化进程的改革 1.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①内容:前期以“”为口号,创办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后期以“”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的;张之洞创办的。 ②作用:。 2.(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开始标志:。 (2)内容:①经济:;②政治: ;③文化上:;④军事: 。⑤历史作用:在社会上起了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3.俄国1861年改革 目的:;人物:; 内容:①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农奴可以用的方式得到一块耕地(份地)和宅旁园地;③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规所居住地区的管理。 实质:。 进步作用:通过改革,。 4.明治维新 (1)目的:; (2)时间:; (3)内容:①政治方面,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天皇拥有无限权力;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②经济方面,(最能体现改革的性质);。③军事上,实行,建立。④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提倡,实行 (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 (4)积极作用:。 三、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美国罗斯福新政 背景:1929~1933年导致政治危机,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历史上的改革

专题探究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中国戊戌变法、改革开放、土耳其凯末尔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日本明治维新) ◆知识概况 改革的概念 改革是指对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从改革的程度看: 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如中国戊戌变法、改革开放,美国罗斯福新政; 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如土耳其凯末尔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从改革的性质看,可以分为资本主义改革(中国戊戌变法、土耳其凯末尔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日本明治维新)和社会主义改革(改革开放) ◆知识梳理(按改革的时间先后顺序) 1、日本明治维新 时间:1868年 目的:为改变落后挨打的局面,挽救民族危机,摆脱西方国家殖民侵略,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结果: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日本逐渐改变了落后的面貌,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2、中国戊戌变法 时间:1898年 目的:为挽救民族危机,变法图存 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结果:戊戌变法最后失败,但它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进一步探索。 3、土耳其凯末尔改革 目的:为了使赢得独立后的土耳其富强起来,凯末尔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彻底的改革。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结果:改革使土耳其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摆脱了“西亚病夫”的帽子。 4、美国罗斯福新政 目的:为帮助美国尽快摆脱经济危机困境,实现经济复兴 特点: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结果: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它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5、中国的改革开放 时间: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

历史改革成功的例子

历史改革成功的例子 历史上有许多改革成功的例子,这些改革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借鉴意义。下面将列举十个成功的历史改革例子,并进行详细描述。 1. 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英国开始的一场工业化变革。这场革命的成功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面貌,将英国从一个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这场革命的成功在于推动了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2.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发生在法国的一场重大政治革命。这场革命的成功推翻了法国的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政权,并宣布了人权和公民自由。法国大革命的成功对当时的欧洲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民主运动和宪政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3.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殖民地人民为争取独立而进行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成功赢得了美国的独立地位,结束了英国对美国的殖民统治。美国独立战争的成功在于美国人民团结一致,坚决抵抗英国的统治,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4. 中国的改革开放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末中国政府推行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改革措施。这一改革开放的成功使得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改革开放的成功在于中国政府坚持市场经济改革,吸引外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5. 德国统一 德国统一是19世纪末德国各邦通过谈判与战争达成统一的过程。这一统一的成功结束了德国的分裂状态,使得德国成为欧洲强国。德国统一的成功在于普鲁士的领导和德国各邦的合作,以及对外战争的胜利。 6.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是19世纪末日本政府进行的一系列维新变革。这一维新的成功推动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使得日本从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明治维新的成功在于日本政府的坚定决心和对外国经验的借鉴。 7.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20世纪初苏联政府推行的一项农村改革措施。这一集体化的成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物质基础。农业集体化的成功在于政府的组织和领导,以及对农民的宣传和动员。 8. 加拿大的宪政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On February 12, 2022, investing in oneself is the best way.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中外古代重要的改革: 1、管仲改革: ⑴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⑵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 召,扩充疆界; ⑶影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商鞅变法: ⑴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⑵时间:公元前356年; ⑶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⑷结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⑸地位:战国时期最着名的变法、最彻底的变法、效果最好的变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 ⑴背景: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⑵改革根本目的: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⑶改革内容: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⑷意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4、雅典的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 5、日本大化改新: ⑴背景: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改革;

⑵时间:7世纪中期;天皇:孝德天皇;学习对象:中国唐朝;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 ⑶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⑷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二、中国近代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 6、洋务运动: ⑴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内外交困;洋务派产生; ⑵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⑶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⑷内容: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口号:“自强”;代表企业: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口号:“求富”;代表企业:李鸿章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70—80年代:创办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1862年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⑸评价: 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局限性: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性: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三、中外近现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7、戊戌变法: ⑴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 ⑵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 [知识链接] 一、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改革。 1、商鞅变法 (1)背景:生产工具的变革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相继掀起变法运动。 (2)时间: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3)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5)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2)时间:5世纪末。 (3)内容:迁都洛阳;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实行汉制。 (4)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 3、戊戌变法 (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深重,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2)时间:1898年。 (3)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文化教育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等。 (4)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土地改革 (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广大新解放区还没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2)政策: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4)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走向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5、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 ①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概况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作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②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2)对外开放 过程:1980年,建立、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以后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伯利克里改革 (1)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2)性质: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3)措施:扩大公民的权利;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与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4)局限性:仅适用于成年男性公民,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无权享受这种民主。 (5)作用: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2、日本的大化改新 (1)时间:7世纪中期。 (2)内容:废除贵族世袭制,建立中央集权体制;;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查理马特改革 (1)时间:8世纪前期。 (2)内容:改变了以往将土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做法,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 (3)结果: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 4、俄国1861年改革 (1)背景: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家实力。 (3)时间:1861年。 (4)内容: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得再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农民在获得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2015.6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一、封建阶级性质改革 (一)日本大化改新 1.时间:7世纪中期(646年) 2.人物:孝德天皇 3.性质:封建阶级性质改革 4.学习对象:中国隋唐制度 5.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二)中国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代表人物:中央:奕 ;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性质:封建地主阶级性质改革或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4.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5.学习层面: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或军事器物 6.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八上30页 7.结果:洋务运动失败了 8.失败标志: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 也随之破产 9.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触动落后的封建制度或之学习西方先进 技术,没有改变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时间:1861年(19世纪60年代) 2.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3.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目的:挽救统治危机,缓和阶级矛盾。 5.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影响: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九上118页第二段 (二)日本明治维新 1.时间:1868年(19世纪60年代) 2.人物:明治天皇 3.根本原因:幕府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影响: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九上120页第二段 (三)中国戊戌变法 1.时间:1898年6月-9月 2.代表人物: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人 3.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结果;戊戌变法失败了 5.失败原因:清朝大权掌握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手中,光绪 帝没有实权,变法触动了顽固派利益。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中国部分】 一、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 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 概况:1、承认土地私有;2、奖励生产;3、推行县制;4、奖励军功意义:1、完成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秦国强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公元4世纪后期 人物:孝文帝拓跋宏 概况:1、迁都洛阳;2、推行汉化政策;3、改穿汉服;4、学说汉话; 5、采用汉姓; 6、与汉族通婚。 意义: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三、王安石变法 时间:北宋宋神宗时期(1069年至1085) 人物:王安石 概况: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结果: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四、张居正改革 时间:明神宗万历年间(1581年) 人物:张居正 概况:1、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创制“考成法”。 2、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实行:“一条鞭法”

结果:张居正的全面改革,企图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和民穷财竭的局面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边境安宁,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但在张居正死后,一些改革措施遭到了破坏,比如考成法,可是另一些改革措施比如“一条鞭法”,或多或少地被保持了下来,甚至延续到了清朝(清代“摊丁入亩”改革是“一条鞭法”改革的延续)。 五、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到90年代 人物: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 概况:1、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和民事工业 2、创办新式学校(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近代海军。 意义:1、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 2、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 3、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六、戊戌变法 时间: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9月21日结束,历时103天。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概况: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是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意义:1、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七、辛亥革命 时间:1911年 人物:孙中山、黄兴、黎元洪等

中外历史改革

中外历史改革 一、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管仲改革:政治上“尊王攘夷”;经济上实行“相地而衰征”和重视商业;军事上实行常备军。齐国成为东方强国。 二、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促使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2、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要求建立地主阶级政权。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重要的有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经过改革变法,各国封建制度陆续建立。 3、商鞅变法: (1)目的: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确立封建制度,称霸诸侯。 (2)内容:“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功受爵;“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3)影响:废除了奴隶主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4、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①吏治混乱、财政困难,②北部受到游牧民族的武力威胁。③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 (2)内容:①整顿吏治。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洛阳;④学习汉族文化。 (3)作用:①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③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5、庆历新政: (1)目的:范仲淹为革除北宋建立以来的弊端。 (2)内容:严格官员的考核制度;限制恩荫做官;加强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裁汰州县,减轻徭役;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 6、王安石变法: (1)内容:理财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军事措施:保甲法、将兵法;教育措施:改革科举、整顿太学。 (2)作用: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更主要的是,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 7、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2)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培养人才。 (3)失败原因: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顽固派的阻挠、破坏;缺乏领导核心,力量分散而有限;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4)影响: A、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和生产技术,在客观上加速了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诱导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学堂及留学生的派遣,为近代科技的发展和西方政治学说,民主思想的传播,提供了一定条件。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专题: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要点整合】 一、古代世界的重大改革 (一)、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二)、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支持者:秦孝公 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旧贵族最为不利)。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这一措施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从此“县”这一地方行政建制在我国开始出现)。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启示:我们国家要及时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不畏艰辛和强权,敢于向落后的旧势力挑战,坚定信心。(三)、北魏时期:孝文帝改革。 1.迁都: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气候干旱,粮食供应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 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四)、 7世纪中期,日本“大化改新” 七世纪,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政治混乱,645年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拥立孝德天皇,建年号“大化”。646年元月,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参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五)、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采邑改革”,形成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奠定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 二、近代世界的重大改革 (一)、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山西人】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评价: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戊戌变法(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一、知识整合 改革与变法贯穿于中外历史发展的始终。尽管各个国家、各个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情况不同,具体改革的内容、目的、手段为异,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是显而易见的,即改革都不是固守已不适应新的政治、经济形势的旧的法制、体制或政策。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变法有:春秋时期管仲改革“相地衰征”;战国时期的魏国李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的变法;西汉末年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周武帝改革;后周世宗改革;北宋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近代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现代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等。其中重点要把握的是: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作用;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经济体制改革。世界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改革与变法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联邦德国政治改革;战后日本的社会改革;苏维埃政府的战士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苏联、东欧、中国)等。 二、命题分析 本专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价值。2008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国和世界各国吹响改革号角的一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面临严重挑战之际,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努力实现世界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这些重大改革举措,也许还是对中外历史上一些重大改革的最好纪念!2008年是王安石变法940周年、百日维新110周年、日本明治维新140周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5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在从古今中外改革的成败中,我们能得到很多规律性的认识和启示,中国和世界的改革如今兴犹未尽。2009年高考也许会以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变法为载体,这些采用文明史范式,与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相结合,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和美国等世界大国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应对措施,凸现创新精神的价值。我们在复习迎考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该强化对重要改革内容的再认再现考查,理解改革的成败得失与具体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分析古今中外改革的本质区别,要求从改革的经验教训中得出一般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对现代社会改革起借鉴意义,注意历史的“史鉴”功能;第三,要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对一些重要政治制度利弊得失进行概括和总结;第四,要重视改革和变法中对古代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变化,从中总结出制度更新的特点和规律,以借鉴对当今机构改革必要性和意义的认识和理解。第五,要注意适当扩大视野,与近代现代政治民主化的历史变迁相联系,考查全局性的政治制度改革观和变迁观,要求从文科综合的角度认识相关历史问题。 三、易混易错知识 1、分清“改革的原因”与“改革成败的原因”。 “改革的原因”是要求回答“为什么要改革”?而“改革成败的原因”是回答“为什么改革成功了(或失败)了”? 改革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如商鞅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②为达到某一政治目的;实现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等。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如少数民族的改革等。④统治面临危机而缓和社会矛盾。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⑤吸收先进文化,加速本民族封建化;如少数民族的改革等。⑥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如罗斯福新政、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等。 改革成败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找: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是改革成败的根本原因。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个方面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分析。③改革必然挥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否行之有效。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2、分清“改革的历史作用”和“对改革的认识”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制度创新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制度创新 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 1.中国古代的开放: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并颁布一系列 政策,使中国进入集权时代。这些政策包括实行郡县制、推行统一货币、 统一制度和文字,铸造统一的兵器等。这一系列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英国的工业革命: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进行了一次极其重 大的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使英国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由手工 业发展到机器工业。它引发了工业、交通、农业、科学和技术等领域的大 规模变革,促进了英国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对全球产生了深远影响。 3.俄国的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爆发了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十 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俄 国的政治格局,使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导致了 后来苏联的建立,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4.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爆发了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旧制,建立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并确立了民主制度。法国大革命标志着 现代民主政治的诞生,对世界范围内的封建制度和专制制度产生了深远的 冲击和影响。 5.美国的独立革命:1775年至1783年,美国进行了一场反对英国殖 民统治的独立战争。“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宣言成为美国独立革命的信条。美国独立革命最终导致了美国 的独立和宪法的制定,标志着现代民主制度在美洲的确立。 二、中外历史上的制度创新

1.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公元605年,隋文帝杨坚创立了科举制度, 使得中国的选拔官员机制从世袭制度转向了考试选拔制度。科举制度经历 了唐、宋、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制度, 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稳定。 2.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美国的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制度,即行政、 立法和司法三个权力分属于不同的机构,相互制衡。这一制度创新解决了 权力过度集中带来的问题,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和公民的自由。 3.英国的议会制度:英国议会制度可以追溯到13世纪中叶。它是现 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国家的政治权力在国王和议会之间进行 平衡。议会制度保证了公众和上层统治者之间的对话和权力的制衡,促进 了国家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4.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德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建立了世界上 第一个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包括失业保险、退休保险和健康保险等。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工人阶级提供了基本的社会福利,促进了社会 的和谐和发展。 5.日本的明治维新:1868年,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将江户幕府的 统治取代为天皇制,并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化。这些包括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宪政、推行现代教育体制、发展工业等。明治维新使得日本迅速实现 了现代化,并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大国。 总结起来,中外历史上的重大和制度创新对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这些和创新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为我们 今天的社会制度和体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中外重大改革3篇

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中外重大改革3篇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外重大改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历史知识点:中外重大改革 一、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 洋务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清朝地主统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 (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 (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4)内容: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③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陆续创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5)评价:①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要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②洋务运动创办企业、培养技术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注意: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一)戊戌变法 1、国内背景: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 国际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②启蒙运动的影响。 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4、内容:①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1)背景:①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俄国的落后,使俄国各种矛盾激化,由此,统治者为解救统治危机,进行了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 (2)时间:1861年; (3)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4)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 (6)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 (7)评价:①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最积极意义是使上千万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②局限性:一是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改变,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二是使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但毕竟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三)日本明治维新 (1)时间:1868年; (2)人物:明治天皇;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学习对象:西方欧美列强; (5)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了改革性质);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后世影响深远)④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 (6)影响:①它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②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③日本强大以后,很快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近 代 史 现 代 史 改革的根本目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巩固统治,就不得不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I)一定要抓好执政党的建设,其关键是政治思想建设。(2)执政后,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要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要抵制和平演变和民主社会主义的侵蚀。 中国改革成就巨大的原因:①对中国国情和国际形势的正确分析。②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建设环境不断改善,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不断扩大。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 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发展,在改革中求发展,改革要适合本国国情,要实事求是,国家要对经济宏观调控,不能放任自流,要有创新精神。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际 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英国宪章运动,工人要求取得普选权,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二,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三,实践: 1,巴黎公社革命(理论到实践) 性质:在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3、新中国的成立使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壮大。 4、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A、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6年),毛泽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刚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的正确道路。 B、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为中国开辟了一条走的道路, 4、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贡献: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江泽民的三个代表 D、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 四、苏俄、苏联社会主义探索 1、列宁:1921年,新经济政策(见开卷有益P113) 2、斯大林:1924年——1956年,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 五、中国社会主义探索: 1、毛泽东: 过渡时期 经济:1953年一五计划,着重发展重工业,1956年三大改造,标志我国基本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政治。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探索时期: 严重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重大错误:文化大革命 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78年改革开放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9-2020年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之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19-2020年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之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知识链接 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商鞅变法: (1)时间:年。 (2)内容:①改革土地制度。废除,承认。②重农抑商:奖励农耕,生产粮帛多的,免除;禁止弃农经商,凡因弃农经商或懒惰而贫困的人,罚做。③奖励。立功者赐给田宅;贵族及其后代无军功,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特权。④迁都,推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⑤严明法令。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使百姓互相监督。 (3)意义:①通过变法,秦国的废除了,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②秦军的提高,得到发展。 启示: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要顺应时代发展,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学习商鞅为变法不怕流血牺牲的无畏精神,自觉增强战胜困难,勇于进取的意识。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2.措施 (1)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2)迁都: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迁至。 (3)汉化:鲜卑人贵族改用;提倡和鼓励鲜卑人改穿、与汉族、学说。完善学校教育制度,让更多的鲜卑贵族子弟系统学习汉族文化。 3.影响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生活习惯上逐步与汉族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4.洋务运动 ①目的: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②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③性质:封建统治者失败的自救运动。④评价:(1)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创办了一批近,培养了一批。(2)客观上刺激了的产生和发展,对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洋务运动是中国的开端。 失败原因: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只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 (1)开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农村的改革:①主要内容: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特点: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③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对外开放:①目的:引进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知识梳理

选修1《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知识梳理】 2.西方古希腊的梭伦改革

3.调整社会内部矛盾的改革

【重点知识点拨】 1.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封建的生产方式出现。新兴的地主阶级通过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逐渐建立了封建制度。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促使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要求建立地主阶级政权。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重要的有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经过改革变法,各国封建制度陆续建立。其中最彻底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2.关于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的改革. 19世纪中后期的工业革命,从经济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近代科学技术的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比封建制度强大得多的技术力量;17世纪以来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资产阶级在政治领域创造了一系列民主的统治形式和政治制度。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改革议会的呼声日渐高涨。1832年,英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自己在议会中的地位,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迫于资本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全方位的压力和示范作用的冲击,欧洲的俄国和亚洲的日本先后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并缓慢地走上了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的社会变革之路。19世纪中后期,在民族危机的冲击下,中国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也兴起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有利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和阶级矛盾的缓和,使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