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浠水实验高中高三历史组

【知识整合】中外历史改革,从社会性质方面来看,可分为奴隶社会的改革、封建主义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三种主要类型。

(一)奴隶社会的改革:奴隶主贵族为实现富国强兵,达到某一政治目的而进行改革。如周文王改革,使商朝属国周到武王时成为本部强国;齐国的管仲改革使齐国很快成为东方强国;鲁国的“初税亩”促进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等。

(二)封建性质的改革:

1、目的:为了建立和巩固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2、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1)商鞅变法

(2)孝文帝改革

3、巩固和挽救封建统治的改革:(1)庆历新政

(2)王安石变法

(3)洋务运动

(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目的:为了建立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2、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日本明治维新

(3)戊戌变法

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改革:(1)罗斯福新政

(2)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1、目的:摆脱苏联模式的弊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2、改革:(1)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2)中国的改革开放

(五)20世纪三次重大的成功的经济改革

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2、美国罗斯福新政;

3、中国的改革开放

【知识综合拓展】

一、如何全面认识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或变法

1、认识改革的本质和目的

改革的本质:改革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从本质上讲,改革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或调整。其背景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从适应的程度来看,一般有两种情况。

(1)整体适应、局部不适应条件下的改革。这种改革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前提下对具体制度或政策的局部调整,是改良性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等。

(2)整体不适应时,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确立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种改革是革命性的,必然导致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如商鞅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等。

改革的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

2、改革的类型(从阶级利益判断其阶级性)

(1)奴隶主阶级的改革:管仲改革。

(2)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商鞅变法(前356年)、王安石变法(1096年)、张居正改革(1581年)。

(3)资产阶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中国的戊戌变法(1898年)、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年)、二战后欧洲各国的改革和日本民主改革等。

(4)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改革、南斯拉夫改革、波兰改革、匈牙利改革、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中国的改革开放等。

3、改革与革命的区别

首先,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相对于革命来说具有相对和平的社会背景。改革是国家、政府的行为,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是自下而上的,革命中充满了暴力、斗争和激烈的矛盾冲突,其根本目的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其次,改革与革命的目的不同。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主动的政策调整来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对其中某些环节进行局部的改造,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而革命则是对旧制度的根本改造,是新制度代替旧制度的斗争。

最后,由于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等进行重建,所以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原有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往往不会对生产力造成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4、改革的时代特点

(1)管仲改革:春秋争霸→加强军事。

(2)商鞅变法:建立新制度→内容深入、全面。

(3)辽、西夏的改革:顺应潮流→吸收先进文化,加快封建化进程。

(4)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克服统治危机→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

(5)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顺应资本主义潮流→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6)美国罗斯福新政:克服经济和政治危机→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7)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摆脱苏联模式束缚→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5、改革原因

(1)旧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商鞅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

(2)为达到某一政治目的:实现富国强兵的管仲改革等。

(3)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辽、西夏的改革,资本主义改革等。

(4)因统治面临危机而缓和矛盾: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等。

(5)吸收先进文化,加速本民族封建化:辽、西夏的改革。

(6)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罗斯福新政、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等。

6、改革的历史作用

(1)改变了社会形态:商鞅变法,辽、西夏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

(2)清除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的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7、改革成败的原因及其认识

(1)原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是改革成败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2)认识

①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②改革和变法不会一帆风顺,在勇于改革的同时,不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③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并投身到改革中去,共同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④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符合本国基本国情的改革之路。

⑤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课堂演练】

1.(2004年春北京)过度削弱地主权力,往往导致国力的衰微。与纠正这一弊端有关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王莽改制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变法

2.(2002年全国文综)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贸组织(WTO)

【思维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历史上的改革目的在于兴利除弊,或有利于解决当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据此回答1~5题。

1、元人陈采正诗曰:“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它所反映的是

A、管仲改革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B、初税亩的实行使井田制瓦解

C、商鞅变法动摇了奴隶制的基础

D、诸侯争霸使分封制崩溃

2、洋务派的出现,与下列哪一矛盾无关

A、民族资本主义与小农经济矛盾

B、人民群众与封建地主阶级矛盾

C、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D、中国与外国侵略势力矛盾

3、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

A、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B、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

C、维新派争取到光绪皇帝的支持

D、维新派得到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

4、导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落后的农奴制致使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B、落后的农奴制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C、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

D、加强军事力量进行领土扩张的需要

5、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和东欧国家(波、匈、捷)先后进行改革的共同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B、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影响

C、稳定苏联、东欧政局的需要

D、苏共“二十大”打破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改革与发展相伴而生,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据此回答6~7题。

6、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7、新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

A、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局限性

B、明确了巩固工农联盟对于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性

C、找到了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D、确立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据此回答8~12题。

8、这三次改革具体指

①苏俄20年代实施的新经济政策②美国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

③中国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④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这三次改革的结果都

A、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B、没有达到既定目的

C、避免了集权专制统治

D、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10、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A、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C、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

11、在罗斯福新政中,意在通过增加社会需要以刺激经济,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1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和城市改革的相同点是

A、全面推行承包责任制

B、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

C、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D、进行生产改革和民主改革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88年~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工厂数蒸汽机数

1808台

5985家

1888年 1894年 1888年 1894年

材料二 1923年,经历了中国早期现代化大半历程的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一书中写道:“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地,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个五十年”里,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重大“进步”

(3)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较,梁启超发出“惭愧无地”的感叹,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

14.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图一 晋察冀根据地农民游行,拥护减租

减息

材料三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他重申,政府将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取消农业税是历史性的变化。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重农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三幅图所揭示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作简要评价。

(3)清朝建立以前,我国赋税制度改革在收税标准和方式方面有过哪两次重大突破?结合史实说明。

(4)上述材料均与“三农”问题有关,从中你能得出什么重要认识?

参考答案:

1- 5:C、A、A、B、A 6-7: C、C 8-12:A、D、C、D、C

13.(1)特征:经济发展迅速;原因:明治维新深入;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

(2)重大“进步”:①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③思想上,经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④文化教育上,废除科举制,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3)①日本在民族危机面前,推翻了封建幕府统治,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对外侵略扩张,增强了实力。②中国在民族危机面前,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由于力量薄弱,没有推翻封建制度,一再遭受外国侵略,割地赔款,实力削弱。

(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可酌情计分)

14.(1)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2)图一: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图二:建国初期的全国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图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一次是收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转向以财产为主。如唐朝的两税法规定,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另一次是收税形式由以实物为主转向以货币米。如明朝的“一条鞭法”规定赋税征银。

(4)我国古代的重农措施及其经验教训值得借鉴;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重视

减轻农民负担,团结农民进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进行适应国情的农村生产关系变革,重视“三农”问题,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浠水实验高中高三历史组 【知识整合】中外历史改革,从社会性质方面来看,可分为奴隶社会的改革、封建主义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三种主要类型。 (一)奴隶社会的改革:奴隶主贵族为实现富国强兵,达到某一政治目的而进行改革。如周文王改革,使商朝属国周到武王时成为本部强国;齐国的管仲改革使齐国很快成为东方强国;鲁国的“初税亩”促进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等。 (二)封建性质的改革: 1、目的:为了建立和巩固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2、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1)商鞅变法 (2)孝文帝改革 3、巩固和挽救封建统治的改革:(1)庆历新政 (2)王安石变法 (3)洋务运动 (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目的:为了建立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2、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日本明治维新 (3)戊戌变法 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改革:(1)罗斯福新政 (2)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1、目的:摆脱苏联模式的弊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2、改革:(1)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2)中国的改革开放 (五)20世纪三次重大的成功的经济改革 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2、美国罗斯福新政; 3、中国的改革开放 【知识综合拓展】 一、如何全面认识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或变法 1、认识改革的本质和目的

改革的本质:改革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从本质上讲,改革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或调整。其背景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从适应的程度来看,一般有两种情况。 (1)整体适应、局部不适应条件下的改革。这种改革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前提下对具体制度或政策的局部调整,是改良性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等。 (2)整体不适应时,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确立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种改革是革命性的,必然导致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如商鞅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等。 改革的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 2、改革的类型(从阶级利益判断其阶级性) (1)奴隶主阶级的改革:管仲改革。 (2)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商鞅变法(前356年)、王安石变法(1096年)、张居正改革(1581年)。 (3)资产阶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中国的戊戌变法(1898年)、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年)、二战后欧洲各国的改革和日本民主改革等。 (4)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改革、南斯拉夫改革、波兰改革、匈牙利改革、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中国的改革开放等。 3、改革与革命的区别 首先,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相对于革命来说具有相对和平的社会背景。改革是国家、政府的行为,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是自下而上的,革命中充满了暴力、斗争和激烈的矛盾冲突,其根本目的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其次,改革与革命的目的不同。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主动的政策调整来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对其中某些环节进行局部的改造,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而革命则是对旧制度的根本改造,是新制度代替旧制度的斗争。 最后,由于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等进行重建,所以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原有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往往不会对生产力造成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4、改革的时代特点 (1)管仲改革:春秋争霸→加强军事。 (2)商鞅变法:建立新制度→内容深入、全面。 (3)辽、西夏的改革:顺应潮流→吸收先进文化,加快封建化进程。 (4)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克服统治危机→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 (5)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顺应资本主义潮流→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6)美国罗斯福新政:克服经济和政治危机→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7)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摆脱苏联模式束缚→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5、改革原因 (1)旧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商鞅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 (2)为达到某一政治目的:实现富国强兵的管仲改革等。 (3)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辽、西夏的改革,资本主义改革等。 (4)因统治面临危机而缓和矛盾: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等。 (5)吸收先进文化,加速本民族封建化:辽、西夏的改革。

历史改革成功的例子

历史改革成功的例子 历史上有许多改革成功的例子,这些改革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借鉴意义。下面将列举十个成功的历史改革例子,并进行详细描述。 1. 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英国开始的一场工业化变革。这场革命的成功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面貌,将英国从一个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这场革命的成功在于推动了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2.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发生在法国的一场重大政治革命。这场革命的成功推翻了法国的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政权,并宣布了人权和公民自由。法国大革命的成功对当时的欧洲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民主运动和宪政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3.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殖民地人民为争取独立而进行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成功赢得了美国的独立地位,结束了英国对美国的殖民统治。美国独立战争的成功在于美国人民团结一致,坚决抵抗英国的统治,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4. 中国的改革开放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末中国政府推行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改革措施。这一改革开放的成功使得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改革开放的成功在于中国政府坚持市场经济改革,吸引外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5. 德国统一 德国统一是19世纪末德国各邦通过谈判与战争达成统一的过程。这一统一的成功结束了德国的分裂状态,使得德国成为欧洲强国。德国统一的成功在于普鲁士的领导和德国各邦的合作,以及对外战争的胜利。 6.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是19世纪末日本政府进行的一系列维新变革。这一维新的成功推动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使得日本从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明治维新的成功在于日本政府的坚定决心和对外国经验的借鉴。 7.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20世纪初苏联政府推行的一项农村改革措施。这一集体化的成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物质基础。农业集体化的成功在于政府的组织和领导,以及对农民的宣传和动员。 8. 加拿大的宪政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On February 12, 2022, investing in oneself is the best way.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中外古代重要的改革: 1、管仲改革: ⑴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⑵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 召,扩充疆界; ⑶影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商鞅变法: ⑴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⑵时间:公元前356年; ⑶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⑷结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⑸地位:战国时期最着名的变法、最彻底的变法、效果最好的变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 ⑴背景: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⑵改革根本目的: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⑶改革内容: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⑷意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4、雅典的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 5、日本大化改新: ⑴背景: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改革;

⑵时间:7世纪中期;天皇:孝德天皇;学习对象:中国唐朝;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 ⑶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⑷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二、中国近代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 6、洋务运动: ⑴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内外交困;洋务派产生; ⑵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⑶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⑷内容: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口号:“自强”;代表企业: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口号:“求富”;代表企业:李鸿章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70—80年代:创办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1862年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⑸评价: 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局限性: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性: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三、中外近现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7、戊戌变法: ⑴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 ⑵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 [知识链接] 一、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改革。 1、商鞅变法 (1)背景:生产工具的变革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相继掀起变法运动。 (2)时间: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3)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5)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2)时间:5世纪末。 (3)内容:迁都洛阳;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实行汉制。 (4)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 3、戊戌变法 (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深重,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2)时间:1898年。 (3)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文化教育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等。 (4)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土地改革 (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广大新解放区还没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2)政策: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4)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走向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5、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 ①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概况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作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②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2)对外开放 过程:1980年,建立、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以后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伯利克里改革 (1)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2)性质: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3)措施:扩大公民的权利;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与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4)局限性:仅适用于成年男性公民,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无权享受这种民主。 (5)作用: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2、日本的大化改新 (1)时间:7世纪中期。 (2)内容:废除贵族世袭制,建立中央集权体制;;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查理马特改革 (1)时间:8世纪前期。 (2)内容:改变了以往将土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做法,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 (3)结果: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 4、俄国1861年改革 (1)背景: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家实力。 (3)时间:1861年。 (4)内容: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得再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农民在获得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 复习一 人类历史上的改革有很多,本模块精选了其中9个重大改革,这9个改革贯通古今中外,或成功或失败,充满了曲折与反复,然而它们都对历史的前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被历史所铭记! 一、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革命、改革、战争(学习本模块必须明确改革与革命的区别。无论改革或是革命都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进步为目标的,然而二者却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二、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革命(暴力) 1、历史上重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义革命等。革命是由暴力打造的,是用鲜血铸就的,它用暴力打碎了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用暴力来夺取国家政权,并且往往伴随着国家政权的更替,从而产生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秩序的巨大变革。 2、重大革命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结果。 3、根本目的:用暴力打碎了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夺取了国家政权,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 4、领导力量和方式:由下层群众发动的,是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三、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改革(和平) 1、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欧洲的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中国的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等。 2、根本原因:旧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 3、根本目的、实质: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领导力量和方式:是国家、政府的行为,是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 四、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 1、背景不同: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社会背景相对动荡。 2、方式、力量不同: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3、根本目的不同: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革命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4、对生产力影响不同:改革由于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因此,在改革的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而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

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①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②结果: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2、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 评价: ①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③商鞅实行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产生消极影响 ④商鞅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3、北魏孝文帝改革(略)、后周周世宗改革(略)、庆历新政(略) 4、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时) ①内容与作用: A、理财措施 a、青苗法→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b、募役法→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c、农田水利法→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 d、方田均税法→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e、市易法→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收入增加 B、军事措施 a、保甲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抵御辽和西夏进攻主,减少了军费开支 b、将兵法→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 C、教育措施 a、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考律令、断案等 b、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做官 ②成效 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③失败原因 a、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b、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c、宋神宗后期的动摇和去世,改革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④评价 a、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b、王安石能针对统治积弊大胆改革,这种面对封建统治危机勇于改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5、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1581年) ①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 ②内容:, a、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征收银两 b、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13年中考专题复习泾河中心初中九年级历史备课组 专题综述: 何为“改革”,一般意义而言是指对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革。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中外改革,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所在。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使国家变得更加和谐有力。本专题旨在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探究改革成功的经验与作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古今中国重大改革】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忽必烈改制 4、洋务运动 5、戊戌变法 6、土地改革 7、改革开放 【世界重大改革】 1、日本大化改新 2、俄国农奴制改革 3、日本明治维新 4、美国罗斯福新政 5、新经济政策 6、斯大林模式 7、戈尔巴乔夫改革 古今中外改革的历史事件很多,让我们试着给它们分类,如按性质相同,哪些历史改革是一类? 1、地主阶级的改革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洋务运动 2、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俄国农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罗斯福新政 3、无产阶级领导的改革 列宁新经济政策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专题摘要: 一、中国古代史的改革 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背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加快的私田的开垦;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变法运动。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内容及作用: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瓦解奴隶制经济,发展封建经济;②奖励耕织——提高生产积极性;③奖励军功——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军队战斗力;④推行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影响深远;⑤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实行法治;⑥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流通。 意义: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2)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3)内容:①迁都洛阳(494年)②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③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 (4)作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二、中国近代史上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主义改革——洋务运动 ①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②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

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 一. 伯利克里改革——古希腊雅典 (1)时间:前5世纪后半期; (2)人物:伯利克里; (3)性质:奴隶制改革; (4)内容:①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不是所有公民可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②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5)影响: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但本质上仍然是奴隶主专政。 二. 日本历史上由弱到强的两次改革 1. 大化改新 (1)时间:7世纪中期(646年); (2)人物:改革派(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孝德天皇”执政; (3)性质:封建制改革; (4)学习对象:中国隋唐制度; (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6)影响: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 明治维新 (1)时间:1868年;(2)人物:明治天皇;(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学习对象:西方欧美列强; (5)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改革性质);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后世影响深远)。 (6)影响:它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②保留封建残余,日本强大以后,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三.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1)时间:1861年; (2)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 (5)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 (6)影响: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重大转折点。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亚历山大二世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 四. 苏联的历次改革 1. 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 (1)“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此话的含义:三年内战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适应和平建设时期发展。 (2)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 (3)“新”的表现(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农民向国家交了粮食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大型企业由国家管理,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5)意义:提高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 苏联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 (1)含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政治体制:个人高度集权)。(2)形成的标志:1936年通过新宪法。 (3)评价:①它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情况下形成,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②它也有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第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产量,使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拿农民东西太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农民无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4)给我国的启示:①制定政策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③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 3.评价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能根本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

古今中外的改革

专题:中外历史上的改革 【基础知识】 一、古代重要的改革 1、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为相进行改革。影响:使齐国国力强盛,奠定了齐桓公首先称霸的条件。 2、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内容:土地私有,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影响:使秦的国力骤增,奠定了基础。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影响: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4、日本效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影响:。 5、西欧的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使西欧最终形成了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度。 二、近代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 19世纪60——90年代的 三、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19世纪末戊戌变法。作用:。 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3、1868年的日本明治维新:内容:“”,加强中央集权;允许,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提倡“”,努力发展教育。作用: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国家。 4、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是,使美国渡过了危机,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是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1、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内容: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大力发展。它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出的最主要探索。影响: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1954年至1964年期间,改革。影响: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最终失败。1985年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3、以匈牙利为代表的东欧国家的改革:初期取得一定成效,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但后来又引起国内经济形式恶化,进而带来政治危机,最终导致。 4、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中国部分】 一、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 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 概况:1、承认土地私有;2、奖励生产;3、推行县制;4、奖励军功意义:1、完成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秦国强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公元4世纪后期 人物:孝文帝拓跋宏 概况:1、迁都洛阳;2、推行汉化政策;3、改穿汉服;4、学说汉话; 5、采用汉姓; 6、与汉族通婚。 意义: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三、王安石变法 时间:北宋宋神宗时期(1069年至1085) 人物:王安石 概况: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结果: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四、张居正改革 时间:明神宗万历年间(1581年) 人物:张居正 概况:1、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创制“考成法”。 2、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实行:“一条鞭法”

结果:张居正的全面改革,企图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和民穷财竭的局面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边境安宁,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但在张居正死后,一些改革措施遭到了破坏,比如考成法,可是另一些改革措施比如“一条鞭法”,或多或少地被保持了下来,甚至延续到了清朝(清代“摊丁入亩”改革是“一条鞭法”改革的延续)。 五、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到90年代 人物: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 概况:1、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和民事工业 2、创办新式学校(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近代海军。 意义:1、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 2、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 3、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六、戊戌变法 时间: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9月21日结束,历时103天。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概况: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是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意义:1、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七、辛亥革命 时间:1911年 人物:孙中山、黄兴、黎元洪等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历史背景: 1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政治上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但是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 经济上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处境不断恶化 2工商业奴隶主与特权贵族之间的矛盾 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经常使用奴隶劳动,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随着经济实力的日益壮大,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越来越不满,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3梭伦登上了雅典的政治舞台 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一再激化,在内战一触即发的紧急关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且被授予了“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由他全权修订法律,进行改革 主要措施: 经济领域 1颁布“解负令”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释放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废除“六一汉”制度,因为债务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归还原主 影响: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不少因为欠债沦为奴隶的平民重新获得了土地和人身自由 2限制土地兼并,杜绝贵族侵占平民的财产,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影响: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了制约,逐渐失去了扩张势力的物质基础 3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扩大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壮大雅典城邦的实力 4改革币制和度量衡制,推动雅典对外贸易的发展,确立私有制,承认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倡导节俭抑制奢侈 政治方面 1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照财产多少把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政治权利也就越多 影响:打破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是历史的进步 2进一步打破贵族专权,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从雅典最初的四个部落中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成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 影响:改革了国家的权力机构,大大的提高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赢得了公民的广泛支持,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 历史意义: 进步性为雅典城邦的振兴和富强开辟了道路,使雅典成为了古代希腊最繁荣的城邦动摇了贵族的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局限性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 梭伦改革以财产资格确定公民不同的政治权利,使得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 议政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仍得以持续,贵族势力依旧存在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 中国历史悠久,经历了许多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这些变革塑造了中国的 历史进程和社会面貌。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 1. 秦朝统一天下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对中国 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文字统一等,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管理。这一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唐朝科举制度的建立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而唐朝建立的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的政 治改革和制度变革有着重要的影响。科举制度使得人才选拔更加公正,不再以出身为依据,而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从而提高了政府的管理能力和社会的稳定性。这一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3. 清朝废科举与洋务运动 清朝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清朝废除科 举制度后,开始引进西方的先进知识和技术,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现代化改革尝试,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洋务运动也暴露出了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薄弱之处,为后来的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4.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新文 化运动在20世纪初兴起,倡导民主、科学、自由等新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制

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五四运动则是在1919年爆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呼吁民主、科学、民族独立等,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两次运动的兴起,为中国的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改革和变革不仅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的这些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一、知识整合 改革与变法贯穿于中外历史发展的始终。尽管各个国家、各个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情况不同,具体改革的内容、目的、手段为异,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是显而易见的,即改革都不是固守已不适应新的政治、经济形势的旧的法制、体制或政策。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变法有:春秋时期管仲改革“相地衰征”;战国时期的魏国李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的变法;西汉末年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周武帝改革;后周世宗改革;北宋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近代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现代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等。其中重点要把握的是: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作用;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经济体制改革。世界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改革与变法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联邦德国政治改革;战后日本的社会改革;苏维埃政府的战士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苏联、东欧、中国)等。 二、命题分析 本专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价值。2008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国和世界各国吹响改革号角的一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面临严重挑战之际,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努力实现世界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这些重大改革举措,也许还是对中外历史上一些重大改革的最好纪念!2008年是王安石变法940周年、百日维新110周年、日本明治维新140周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5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在从古今中外改革的成败中,我们能得到很多规律性的认识和启示,中国和世界的改革如今兴犹未尽。2009年高考也许会以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变法为载体,这些采用文明史范式,与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相结合,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和美国等世界大国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应对措施,凸现创新精神的价值。我们在复习迎考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该强化对重要改革内容的再认再现考查,理解改革的成败得失与具体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分析古今中外改革的本质区别,要求从改革的经验教训中得出一般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对现代社会改革起借鉴意义,注意历史的“史鉴”功能;第三,要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对一些重要政治制度利弊得失进行概括和总结;第四,要重视改革和变法中对古代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变化,从中总结出制度更新的特点和规律,以借鉴对当今机构改革必要性和意义的认识和理解。第五,要注意适当扩大视野,与近代现代政治民主化的历史变迁相联系,考查全局性的政治制度改革观和变迁观,要求从文科综合的角度认识相关历史问题。 三、易混易错知识 1、分清“改革的原因”与“改革成败的原因”。 “改革的原因”是要求回答“为什么要改革”?而“改革成败的原因”是回答“为什么改革成功了(或失败)了”? 改革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如商鞅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②为达到某一政治目的;实现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等。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如少数民族的改革等。④统治面临危机而缓和社会矛盾。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⑤吸收先进文化,加速本民族封建化;如少数民族的改革等。⑥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如罗斯福新政、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等。 改革成败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找: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是改革成败的根本原因。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个方面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分析。③改革必然挥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否行之有效。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2、分清“改革的历史作用”和“对改革的认识”

历史上重大改革性质和异同点辨析

历史上重大改革性质和异同点辨析 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改革虽然不象革命那样来的轰轰烈烈,却以其特有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历史上的改革有很多,选修3模块精选了其中9个重大改革,这9个改革贯通古今中外,或成功或失败,其中也充满了曲折与反复,然而它们都对历史的前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被历史所铭记! 9大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宗教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风俗改革。 改革性质梳理 一、奴隶主阶级的改革 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触及了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关系,是对旧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性质的改革,所以恩格斯称它是一场“革命”,但这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旧势力没有被彻底清除,下层人民的要求也没有很好地满足。梭伦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但结果两面都不讨好,最后自己被迫远走埃及。 二、封建地主的改革 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如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促使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二是封建统治政策的调整,如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都是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运动;三是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所进行的封建化改革,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三、资本主义的改革 16世纪,天主教会与人们矛盾的加深,一方面反映了教会的日趋腐败,更重要的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一步高涨。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天主教势力强大,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17世纪以来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资产阶级在政治领域创造了一系列民主的统治形式和政治制度。迫于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全方位的压力和示范作用的冲击,欧洲的俄国和亚洲的日本先后出现了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并缓慢地走上了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的社会变革之路。19世纪末。在民族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的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也兴起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1、欧洲的宗教改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其核心思想就是“因信称义”,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受到严重打击。之后宗教改革家卡尔文创立了卡尔文教,建立起神权合一的国家;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创立英国国教,英王取代教皇成为英国宗教的最高代表。 2.俄国农奴制改革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的发展。封建的农奴制度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国内市场的狭小和自由劳动力的缺乏。19世纪中期,俄国阶级矛盾尖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制度创新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制度创新 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 1.中国古代的开放: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并颁布一系列 政策,使中国进入集权时代。这些政策包括实行郡县制、推行统一货币、 统一制度和文字,铸造统一的兵器等。这一系列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英国的工业革命: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进行了一次极其重 大的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使英国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由手工 业发展到机器工业。它引发了工业、交通、农业、科学和技术等领域的大 规模变革,促进了英国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对全球产生了深远影响。 3.俄国的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爆发了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十 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俄 国的政治格局,使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导致了 后来苏联的建立,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4.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爆发了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旧制,建立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并确立了民主制度。法国大革命标志着 现代民主政治的诞生,对世界范围内的封建制度和专制制度产生了深远的 冲击和影响。 5.美国的独立革命:1775年至1783年,美国进行了一场反对英国殖 民统治的独立战争。“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宣言成为美国独立革命的信条。美国独立革命最终导致了美国 的独立和宪法的制定,标志着现代民主制度在美洲的确立。 二、中外历史上的制度创新

1.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公元605年,隋文帝杨坚创立了科举制度, 使得中国的选拔官员机制从世袭制度转向了考试选拔制度。科举制度经历 了唐、宋、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制度, 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稳定。 2.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美国的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制度,即行政、 立法和司法三个权力分属于不同的机构,相互制衡。这一制度创新解决了 权力过度集中带来的问题,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和公民的自由。 3.英国的议会制度:英国议会制度可以追溯到13世纪中叶。它是现 代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国家的政治权力在国王和议会之间进行 平衡。议会制度保证了公众和上层统治者之间的对话和权力的制衡,促进 了国家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4.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德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建立了世界上 第一个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包括失业保险、退休保险和健康保险等。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工人阶级提供了基本的社会福利,促进了社会 的和谐和发展。 5.日本的明治维新:1868年,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将江户幕府的 统治取代为天皇制,并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化。这些包括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宪政、推行现代教育体制、发展工业等。明治维新使得日本迅速实现 了现代化,并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大国。 总结起来,中外历史上的重大和制度创新对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了 巨大的影响。这些和创新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为我们 今天的社会制度和体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