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中外古代重要的改革:

1、管仲改革:

⑴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⑵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⑶影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商鞅变法:

⑴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⑵时间:公元前356年;

⑶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⑷结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⑸地位:战国时期最着名的变法、最彻底的变法、效果最好的变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

⑴背景: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⑵改革根本目的: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⑶改革内容: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⑷意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4、雅典的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

5、日本大化改新:

⑴背景: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改革。

⑵时间:7世纪中期;天皇:孝德天皇;学习对象:中国唐朝;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

⑶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⑷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二、中国近代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

6、洋务运动:

⑴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内外交困;洋务派产生。

⑵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⑶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⑷内容: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口号:“自强”;代表企业: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口号:“求富”;代表企业:李鸿章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70—80年代:创办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1862年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⑸评价:

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局限性: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性: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三、中外近现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7、戊戌变法:

⑴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

⑵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⑶内容:1898年6月至9月;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

⑷结果: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杀害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了。

⑸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8、俄国1861年改革:

⑴背景:俄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⑶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⑷影响:1861年改革,是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这次改革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9、日本明治维新:

⑴背景: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放弃了排斥西方的做法,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

⑵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时间:1868年天皇:明治天皇学习对象:欧美⑶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⑷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10、美国罗斯福新政:

⑴背景: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⑵时间:1933年;前提: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⑶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目的:摆脱经济危机;

⑷中心措施:对工业进行调整,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

⑸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的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11、苏俄新经济政策:

⑴目的: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时间:1921年;实行者:列宁。

⑵内容: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⑶作用: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2、苏联改革:

⑴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正孩子经济体制。

⑵戈尔巴乔夫改革:先经济改革,但没有取得成果;后转到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

权力分散。苏联最后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

⑶苏联解体:1991年;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全局;

13、匈牙利改革:核心:打破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被苏联镇压下去的改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1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⑴共同原因: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改革没有突破原有旧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渗透。

⑵影响:两极格局解体;长期被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矛盾爆发,引发冲突和局部战争。

⑶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启示: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实际出发。

⑷东欧剧变的表现:社会制度的变化(实质);国家名称变化;国家版图变化;执政党变化。

15、中国的改革开放:

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⑵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乡镇企业也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⑶后来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规律总结:

1、改革的基本要素:

⑴根本原因:旧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⑵根本目的:维护统治,解放发展生产力。

⑶领导力量和方式:国家、政府的行为,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

⑷过程:具有曲折性、艰难性。

2、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

⑴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⑵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

3、改革的启示:

⑴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

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⑵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中国的历史事件与重大变革

中国的历史事件与重大变革 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和变革,这些事件和变革塑造了 现代中国的面貌。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事件和变革,并 探讨它们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一、夏、商、周三代的兴衰 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认为是由夏、商、周三代组成的王朝时期。夏朝 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则是在夏朝衰落后崛起的。而周朝 是中国历史上的最长一个朝代,它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了商朝的统治。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不仅直接影响了各自王朝的命运,也对后续 的王朝和政权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夏朝的建立奠定了以王为中心 的统治体制,商朝则发展了独特的商代文化,而周朝通过分封制度构 建起了稳定的封建制度。 二、秦朝统一中国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权,由秦始皇统治。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最著名的是修建的万里长城和统一 的文字和度量衡系统。 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打破了以往的封建分 封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体系,为后来的各个王朝奠定了基础。同时,秦朝的改革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中国的文化和行政制度。 三、东汉末年的内乱和三国时期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分为黄巾起义、十常侍之乱和双方争霸的和四分五裂的三个阶段。 这个时期的内乱和动荡导致了东汉王朝的垮台和中国社会的割裂。同时,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起点。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割据的时期,三国鼎立,为后来的统一中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四、唐朝的繁荣和盛世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和盛世,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和政治的巅峰时期。唐朝的皇室政权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繁荣。 唐朝的繁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促进了汉字书写、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唐朝的诗歌、绘画和文学作品至今仍被人们推崇。 五、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的社会和思想变革。这个运动发生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不稳定时期,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的碰撞。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它激发了人们的民主和科学观念,推动了现代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总结: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On February 12, 2022, investing in oneself is the best way.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中外古代重要的改革: 1、管仲改革: ⑴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⑵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 召,扩充疆界; ⑶影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商鞅变法: ⑴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⑵时间:公元前356年; ⑶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⑷结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⑸地位:战国时期最着名的变法、最彻底的变法、效果最好的变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 ⑴背景: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⑵改革根本目的: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⑶改革内容: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⑷意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4、雅典的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 5、日本大化改新: ⑴背景: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改革;

⑵时间:7世纪中期;天皇:孝德天皇;学习对象:中国唐朝;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 ⑶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⑷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二、中国近代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 6、洋务运动: ⑴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内外交困;洋务派产生; ⑵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⑶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⑷内容: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口号:“自强”;代表企业: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口号:“求富”;代表企业:李鸿章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70—80年代:创办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1862年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⑸评价: 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局限性: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性: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三、中外近现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7、戊戌变法: ⑴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 ⑵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①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②结果: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2、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 评价: ①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③商鞅实行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产生消极影响 ④商鞅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3、北魏孝文帝改革(略)、后周周世宗改革(略)、庆历新政(略) 4、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时) ①内容与作用: A、理财措施 a、青苗法→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b、募役法→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c、农田水利法→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 d、方田均税法→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e、市易法→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收入增加 B、军事措施 a、保甲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抵御辽和西夏进攻主,减少了军费开支 b、将兵法→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 C、教育措施 a、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考律令、断案等 b、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做官 ②成效 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③失败原因 a、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b、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c、宋神宗后期的动摇和去世,改革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④评价 a、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b、王安石能针对统治积弊大胆改革,这种面对封建统治危机勇于改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5、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1581年) ①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 ②内容:, a、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征收银两 b、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与改革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与改革 一、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内容: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意义: 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从而使部落的残余影响被彻底革除,行政区域的组织结构更加精细化,并且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二、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 内容: 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 意义: 1、以法律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2、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商鞅实行的严刑酷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产生消极影响。

4、商鞅主张的法家思想,成为秦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三、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时) 内容: 1、青苗法→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2、募役法→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3、农田水利法→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 4、方田均税法→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5、市易法→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国家收入增加。 6、保甲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抵御辽和西夏进攻主,减少了军费开支。 7、将兵法→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 8、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考律令、断案等。 9、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做官。 意义:

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四、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1581年)。 内容: 1、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征收银两。 2、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意义: 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五、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内容: 1、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代表企业)。 2、以“求富”为旗号,创办民用工业(原因、代表企业)。 3、筹划海防,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成立了海军衙门。 4、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经历了许多重大的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 这些改革和变革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体制,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探讨中国历史上几个重大的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 一、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大的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可以追溯到秦朝。秦始皇通过推 行一系列的改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统一。他废除了封建制度,建立了郡县制度,使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更加集中。同时,秦始皇还推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和文字统一的政策,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唐朝的科举制度和官僚体制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唐太宗推行了科 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社会上千百年来的贵族统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破。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人才得以充分发挥,也为后来的明清时期的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础。同时,唐朝还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制,使得政府能够高效地运转。这些制度的改革和变革,为唐朝的繁荣和稳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三、明朝的土地制度和农民起义 明朝时期,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土地制度的改革。明朝实行的丁丑年制,使得土地重新分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一制度的改革,为明朝的经济繁荣打下了基础。然而,明朝的政治改革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农民起义,如红巾起义、李自成起义等。这些起义反映了人民对于政治和社会制度的不满,也促使了明朝政府对于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四、清朝的改革开放和洋务运动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重大的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时期。清朝推行的洋务运动,意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制度,以强国富民。这一运动的推行,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同时,清朝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如废除农民赋税、改革户籍制度等,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动力。 总结起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秦朝的中央集权到明朝的土地制度改革,再到清朝的洋务运动和改革开放,每一次变革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这些改革和变革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只有不断地推动改革和变革,中国才能实现更加繁荣和稳定的未来。

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

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 一. 伯利克里改革——古希腊雅典 (1)时间:前5世纪后半期; (2)人物:伯利克里; (3)性质:奴隶制改革; (4)内容:①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不是所有公民可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②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5)影响: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但本质上仍然是奴隶主专政。 二. 日本历史上由弱到强的两次改革 1. 大化改新 (1)时间:7世纪中期(646年); (2)人物:改革派(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孝德天皇”执政; (3)性质:封建制改革; (4)学习对象:中国隋唐制度; (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6)影响: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 明治维新 (1)时间:1868年;(2)人物:明治天皇;(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学习对象:西方欧美列强; (5)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改革性质);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后世影响深远)。 (6)影响:它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②保留封建残余,日本强大以后,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三.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1)时间:1861年; (2)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 (5)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 (6)影响: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重大转折点。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亚历山大二世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 四. 苏联的历次改革 1. 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 (1)“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此话的含义:三年内战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适应和平建设时期发展。 (2)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 (3)“新”的表现(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农民向国家交了粮食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大型企业由国家管理,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5)意义:提高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 苏联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 (1)含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政治体制:个人高度集权)。(2)形成的标志:1936年通过新宪法。 (3)评价:①它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情况下形成,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②它也有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第二,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产量,使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拿农民东西太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农民无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4)给我国的启示:①制定政策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③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 3.评价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能根本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历史背景: 1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政治上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但是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 经济上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处境不断恶化 2工商业奴隶主与特权贵族之间的矛盾 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经常使用奴隶劳动,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随着经济实力的日益壮大,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越来越不满,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3梭伦登上了雅典的政治舞台 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一再激化,在内战一触即发的紧急关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且被授予了“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由他全权修订法律,进行改革 主要措施: 经济领域 1颁布“解负令”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释放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废除“六一汉”制度,因为债务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归还原主 影响: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不少因为欠债沦为奴隶的平民重新获得了土地和人身自由 2限制土地兼并,杜绝贵族侵占平民的财产,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影响: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了制约,逐渐失去了扩张势力的物质基础 3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扩大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壮大雅典城邦的实力 4改革币制和度量衡制,推动雅典对外贸易的发展,确立私有制,承认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倡导节俭抑制奢侈 政治方面 1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照财产多少把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政治权利也就越多 影响:打破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是历史的进步 2进一步打破贵族专权,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从雅典最初的四个部落中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成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 影响:改革了国家的权力机构,大大的提高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赢得了公民的广泛支持,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 历史意义: 进步性为雅典城邦的振兴和富强开辟了道路,使雅典成为了古代希腊最繁荣的城邦动摇了贵族的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局限性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 梭伦改革以财产资格确定公民不同的政治权利,使得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 议政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仍得以持续,贵族势力依旧存在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中国部分】 一、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 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 概况:1、承认土地私有;2、奖励生产;3、推行县制;4、奖励军功意义:1、完成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秦国强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公元4世纪后期 人物:孝文帝拓跋宏 概况:1、迁都洛阳;2、推行汉化政策;3、改穿汉服;4、学说汉话; 5、采用汉姓; 6、与汉族通婚。 意义: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三、王安石变法 时间:北宋宋神宗时期(1069年至1085) 人物:王安石 概况: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结果: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四、张居正改革 时间:明神宗万历年间(1581年) 人物:张居正 概况:1、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创制“考成法”。 2、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实行:“一条鞭法”

结果:张居正的全面改革,企图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和民穷财竭的局面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边境安宁,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但在张居正死后,一些改革措施遭到了破坏,比如考成法,可是另一些改革措施比如“一条鞭法”,或多或少地被保持了下来,甚至延续到了清朝(清代“摊丁入亩”改革是“一条鞭法”改革的延续)。 五、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到90年代 人物: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䜣,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 概况:1、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和民事工业 2、创办新式学校(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近代海军。 意义:1、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 2、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 3、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六、戊戌变法 时间: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9月21日结束,历时103天。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概况: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是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意义:1、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七、辛亥革命 时间:1911年 人物:孙中山、黄兴、黎元洪等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 中国历史悠久,经历了许多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这些变革塑造了中国的 历史进程和社会面貌。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 1. 秦朝统一天下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对中国 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文字统一等,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管理。这一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唐朝科举制度的建立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而唐朝建立的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的政 治改革和制度变革有着重要的影响。科举制度使得人才选拔更加公正,不再以出身为依据,而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从而提高了政府的管理能力和社会的稳定性。这一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3. 清朝废科举与洋务运动 清朝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清朝废除科 举制度后,开始引进西方的先进知识和技术,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现代化改革尝试,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洋务运动也暴露出了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薄弱之处,为后来的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4.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新文 化运动在20世纪初兴起,倡导民主、科学、自由等新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制

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五四运动则是在1919年爆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呼吁民主、科学、民族独立等,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两次运动的兴起,为中国的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改革和变革不仅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的这些重大政治改革和制度变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改革开放史简明大事记

改革开放史简明大事记 1978年,中国召开了历史性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为中国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改革开放的历史,源远流长,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改革开放史的一些重要大事。 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指示。这一指示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 1979年,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了邦交,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这一重大举措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国际环境。1980年,中国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恢复了土地私有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1984年,中国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立了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窗口和试验田。 1988年,中国推出了“五个一工程”,即一般贸易的一般加工贸易、积极利用外资、出口退税、开展技术引进和培训、加强对外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中国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1992年,中国召开了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 1999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该组织的第143个成员。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更广阔的舞台。 2001年,中国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一战略的实施,为中国的内外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2013年,中国启动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互利合作。这一倡议的提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2018年,中国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中国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要举措。进口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展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实力。 以上是改革开放史的一些重要大事,这些事件的发生和推动,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让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誉。相信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中国将不断取得更多的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内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内容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历史重大改革相关内容

历史重大改革相关内容 历史重大改革是指通过改变社会体制、企业机构、政府体制或其他重要制度,对社会、经济、政治或文化等领域进行深刻变革的行动。历史重大改革往往伴随着时代发展的需求和社会现实的压力,以推动社会进步为目的,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历史重大改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地区都有所体现,例如欧洲的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等,都是历史上重要的改革运动。这些改革运动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未来的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近代史上,中国的改革开放运动是一次历史性的重大改革,它的背景是中国经济的低迷和社会的不适应。1978年,中国 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政策,通过放宽对经济的管制和逐步赋予市场更多的自由度,加强了对外开放和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铺平了道路。 在美国历史上,新政是一次著名的历史重大改革,它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动荡。此时,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新政,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提高税收、建立福利制度等手段,恢复了经济的增长,推动了社会向更平等、公正、繁荣的方向发展。新政的主要成效体现在两个重要

方面:一是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缓解了大萧条中的就业问题;二是加强了政府的干预和调控,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立了社会福利制度,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历史重大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其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改革的效果。当然,改革也常常面临巨大的阻力和挑战,需要政治家、思想家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成功。我们期待未来,能够出现更多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改革,推动人类社会向更加繁荣、稳定、公正和和谐的方向发展。

我国历史上几次大的教育改革

我国历史上几次大的教育改革我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教育改革,这些改革对于我国的教育 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回顾我国历史上几次大的教育改革, 并探讨其背后的动因、目标以及取得的成果。 一、近代教育改革 近代以来,我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旨在摒弃旧有封建教育 体制,推进现代教育的兴起。 19世纪末,我国迎来了全面的新文化运动,这也促使了教育体制的 变革。清朝末年,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出了教育改革的观念,主张借 鉴西方教育经验,开展新式教育。这一观念在中国孕育了新教育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积极倡导科学、民主、实用的教 育理念。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全面启动了以新文化教育为主导的大规模 教育改革。改革的重点在于普及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也尝试 了取消科举制度,统一中小学教育课程等一系列措施。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针对旧中国教育 中存在的普及率低、教育资源不均等问题,新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教育 政策,推动了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1950年代至1970年代,我国进行了一次受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 响的教育改革。毛泽东提出了“教育要面向劳动、面向农村、面向工厂”的口号,鼓励实施农村教育、职工教育和青年教育。这一时期,我国 实行了义务教育制度,推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大提高了教育的普 及率。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到本世纪末全面实现基本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在此背景下,我国进行了一系列 的教育改革,包括高考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的扩招等,为培养高素 质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当代教育改革 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我 国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我国出台 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和贫富教育差距。 此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教育改革的创新。我国逐渐推 行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尤其是近年来,线上教育和远程教育 得到了广泛发展,为各个地区和各个群体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教育资源。

七年级上册历史改革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改革知识点在七年级上册历史学习中,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在中国历史上,改革往往代表着国家的转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改革可以带来新的机遇,也可以带来新的挑战。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七年级上册历史改革知识点:商鞅变法、汉武帝改制、唐朝变法。 一、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改革尝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货币制度的改革 商鞅在货币制度方面做出了改革,采用轻重钱、轻重秤制度,统一了货币系统,推广了铸铁钱。 2. 土地制度的改革

商鞅取消了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制度,实行了平均地权制度,并设置了土地公有制,使农奴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 3. 司法制度的改革 商鞅增设中央司法机构,统一了法律的解释和执行,加强了对社会秩序的管理。 二、汉武帝改制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 1. 行省制的推行 汉武帝设立了行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行省,让地方有独立的行政机构,从而加强了地方的管理能力。 2. 职官制的改革

汉武帝废除了千乘之制,改成了九品中正制,让官员可以按照 自己的能力和品德来选拔,从而确保了政府的良好运行。 3. 经济政策的改革 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如实行土地放贷政策,开垦荒地,以及减税、赈济灾民等,大力发展农业,促进了国家的经济 发展。 三、唐朝变法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在唐朝时期,唐玄宗进行 了一系列的变法。主要有: 1. 科举制度的改革 唐玄宗废除了唐高宗时期的科举制度,采用了新的进士科考试,让人才可以更公平地进入政府体制。 2. 军制的改革

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中外重大改革3篇

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中外重大改革3篇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外重大改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历史知识点:中外重大改革 一、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 洋务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清朝地主统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开展的自救运动。 (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 (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4)内容: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③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陆续创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5)评价:①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要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②洋务运动创办企业、培养技术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注意: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一)戊戌变法 1、国内背景: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 国际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②启蒙运动的影响。 2、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4、内容:①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1)背景:①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俄国的落后,使俄国各种矛盾激化,由此,统治者为解救统治危机,进行了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 (2)时间:1861年; (3)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4)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 (6)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 (7)评价:①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最积极意义是使上千万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②局限性:一是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没有改变,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二是使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但毕竟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三)日本明治维新 (1)时间:1868年; (2)人物:明治天皇;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学习对象:西方欧美列强; (5)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了改革性质);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后世影响深远)④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 (6)影响:①它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②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③日本强大以后,很快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次改革

中国历史著名改革家 1、管仲:选贤任能,相地衰征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齐桓公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 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为齐桓公的称霸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 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 2、李悝(kui):任贤重农,法治强魏 李悝(前455-前395),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也作李克。李悝为魏文侯到武侯时人,曾受业于子夏(孔子弟子)弟子曾申门下。魏国的建立者魏文侯是著名的政治家。他任用李悝为相,约于前400年左右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选贤任能,赏罚严明。李悝主张,要改变旧的“世卿世禄”制度,重要官职要选任有才能的人充当,优厚俸禄要奖给有功劳的人。还主张赏罚严明。这样改革的结果,大大削弱了魏国的“世卿世禄”制度,以后的封君在封国食邑内没有治民之权,只衣食租税;官吏制度有所改善,政治情况较好。 二、尽地力。“尽地力”是一种“重农政策”。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他计算说:百里之地,每年的产量,由于勤与不勤,或增产一百八十万石,或减产一百八十万石。此数字关系重大,因此必须鼓励农民生产。 三、制定《法经》。李悝制定一部法律,叫做《法经》,共分六篇。是根据情况,决定从轻或从重处罚的总论性的律文。这部法律主要是为保护剥削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但对魏国来说,在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局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魏国在战国前期所以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和李悝的改革是分不开的。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考考点历史上的9大重要改革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考考点历史上的9大重要改革 一、梭伦改革 1、时间:公元前594年 2、背景: (1) 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尖锐,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2) 随着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反对贵族专权,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 (3) 梭伦当选为首席行政官,立志改革,振兴城邦。 3、性质:奴隶主阶级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改革 4、内容: (1) 颁布“解负令”,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作抵押。 (2)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的数量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力越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 (3) 改革国家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执掌最高统治权;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4)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大大推动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5、特点:改革存在“中庸”的色彩,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 6、意义: (1) 大大促进了雅典的繁荣与发展。 (2) 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3) 开启了西方权力划分的先河。 (4) 改革中的“中庸“精神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价值基础。 7、局限性: (1)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 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力。 (3) 允许贵族报留祖传地产,氏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存续。 二、商鞅变法 1、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 2、背景: (1) 战国时期,秦国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于中原各国。 (2) 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3、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4、指导思想:法家思想 5、内容:

(完整版)历史上重大改革(规律性总结+知识梳理+历年全国卷高考真题)

(完整版)历史上重大改革(规律性总结+知识梳理+历年全国 卷高考真题) 第一篇章: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改革的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一)改革的原因(背景) 人类社会从来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一切制度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设计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再合理的制度也会出现问题。当这些缺陷造成很大社会影响、动摇统治秩序的时候,当政者可能自觉或被动地实行改革。总的来讲,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1)根本原因: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阻碍(不适应)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商鞅变法:秦国旧的奴隶制;孝文帝改革:鲜卑旧制;俄国1861年改革:落后的封建农奴制戊戌变法: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明治维新:幕藩就体制 (2)社会危机(内忧外患) 内忧:财政危机、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导致政治危机 外患:民族危机或民族矛盾尖锐 (3)历史趋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商鞅: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由分裂走向统一;孝文帝:黄河流域统一、民族融合; 戊戌变法、明治维新、俄国改革:世界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趋势。 (4)思想条件:改革着或支持者的革新意识 (商鞅:百家争鸣,法家的改革思想;孝文帝:冯太后、孝文帝接

受汉化思想文化;俄国:赫尔岑等人的反对农奴制、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戊戌变法:康梁的维新思想;明治维新:富国强兵、尊王攘夷的思想等。 (5)主观条件:改革家掌权,统治者支持、厉行改革。(商鞅、秦孝公;冯太后、孝文帝;王安石、宋神宗;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倒幕派和明治天皇;康梁维新派和光绪帝)(二)改革内容(措施)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三)改革结果 ①成功:特殊的改革阶段转变成不间断的调整,即建立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的压力; ②失败:改革导致新的利益矛盾激化,或压力的释放速度太慢,社会内部矛盾加剧,最后改革转化为革命; ③改革停留在表面层次,不愿触及较长期的利益关系,以致不断改变策略。改革成为时断时续,时而前进,时而倒退的胶着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维持很长时期,直到新的契机出现,从而转入成功或变为失败。 注意: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 (1)成功的改革 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 (2)失败的改革:外国:阿里改革、苏联和东欧改革 中国: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四)改革成败的原因 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