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公众出行服务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交通公众出行服务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交通公众出行服务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交通公众出行服务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交通公众出行服务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1、概述 (1)

1.1、编制目的 (1)

1.2、文档专业术语解释 (2)

1.3、引用文档和标准 (2)

2、系统范围与目标 (4)

3、现状描述 (5)

3.1、国内公众出行服务系统分析描述 (5)

3.1.1浙江省公众出行服务系统 (5)

3.1.2江苏省公众出行服务系统 (7)

3.1.3山东省公众出行服务系统 (9)

3.1.4北京市和成都市公众出行服务系统 (11)

3.2、国外公众出行服务系统分析描述 (13)

3.2.1、日本VICS系统 (13)

3.2.2、美国Traffic交通数据网 (14)

3.2.3、欧洲的Ali-Scout (16)

3.2.4、新加坡的智能化交通服务建设 (17)

3.3、本应用系统的现状 (18)

4、系统功能 (19)

4.1、功能描述 (19)

4.1.1、数据交换与共享 (20)

4.1.2、交通信息采集 (20)

4.1.3、数据处理与加工应用 (22)

4.1.4、信息发布服务 (24)

4.1.5、远程维护和更新 (28)

4.1.6、安全管理 (32)

4.2、业务流程 (33)

4.3、信息描述 (35)

4.3.1、表格 (35)

4.3.2、文本 (36)

4.3.3、多媒体数据 (36)

4.3.4、其他数据 (37)

5、系统用户描述 (37)

6、业务数据分类描述 (40)

6.1、自用数据 (40)

6.2、交换数据 (43)

6.2.1、接受其他部门的数据 (43)

6.2.2、提供给其他部门的数据 (45)

6.3、共享数据(附详细的数据元名称) (46)

7、数据库部署 (52)

7.1、数据库特点 (53)

7.2、数据存储架构设计 (54)

7.3、数据管理运行模式 (55)

8、应用系统在网络平台上的配置描述 (59)

8.1、应用系统逻辑结构 (59)

8.1.1、硬件支撑层 (60)

8.1.2、系统软件支撑层 (62)

8.1.3、应用软件支撑层 (64)

8.1.4、数据交换层 (68)

8.1.5、应用层 (72)

8.2、设备部署 (73)

8.3、软件部署 (75)

9、系统安全 (76)

9.1、安全过滤 (76)

9.1.1、入侵检测系统 (77)

9.1.2、漏洞扫描系统 (78)

9.1.3、病毒防治系统 (79)

9.1.4、产品配置 (80)

9.2、数据安全 (84)

9.2.1、数据安全模式 (84)

9.2.2、数据备份要求 (85)

9.3、安全维护 (85)

9.3.1、访问控制策略 (85)

9.3.2、访问控制要求 (87)

9.3.3、安全审计 (87)

9.4、可信路径/信道 (87)

9.4.1 VPN技术 (88)

9.4.2 IPSec (89)

10、实施计划 (89)

11、项目影响因素控制 (91)

12、培训计划 (92)

12.1、培训内容 (92)

12.2、培训方式 (93)

13、项目经费估算 (93)

13.1、硬件设备采购费投入 (94)

13.2、软件购置及开发费投入 (95)

13.3、运行维护投入 (96)

14、项目效益分析 (96)

1、概述

1.1、编制目的

本项目编制某交通公众出行服务管理系统初步设计方案的目的,主要是在调查分析省交通厅“十五”期间建设的厅内局域网及“湖北交通”政府门户网站的基础上,为省厅领导、交通行业部门人员、交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开发建设省交通公众出行服务管理系统。采用Internet、可变情报板、无线广播等方式向公众发布如交通流、突发事件、施工维修、天气、交通诱导等实时路况信息,在互联网上显示高速公路视频监控图像、公(水)路沿途气象、旅游景点等信息,提供交通规费、通行费、路径选择、公路客运、水路货运等信息查询,具有远程维护更新和网上投诉、在线处理等功能。

本方案的编制遵照某电子政务一期工程应用系统(省交通公众出行服务管理系统)建设任务书,用于定义某交通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管理系统业务覆盖范围、系统目标、国内外同类系统的现状分析、本项目目前的现状建设情况、系统功能、软硬件结构、系统安全考虑和投资预算等。方案可以保证系统建设按照某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要求进行,作为评审本项目应用系统建设实施的主要依据。项目方案由某交通厅通信信息中心编制。

并且是用于评审本项目应用系统建设的主要材料。项目方案由某交通厅通信信息中心负责编制。

1.2、文档专业术语解释

GIS:英文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中文指地理信息系统;

VICS:英文Vehicl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中文指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

公路网:一定区域内相互连通、交织成网状分布的公路系统;

高速公路: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道,并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并具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与管理设施、服务设施,全部控制出入,专供汽车高速度行驶的公路;

地理数据: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地理信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地理数据的解释;

信息系统: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1.3、引用文档和标准

如表1-1:参考的内部文件、政策法规

表1-2:参阅的标准

2、系统范围与目标

某交通公众出行服务系统服务范围涉及省领导、行政管理和行业主管部门、交通企事业单位和普通社会公众。系统数据及信息主要来源于某交通厅及下属二级单位,包括厅信息中心、省公路局、省运管局、省港航局、省高路集团公司等的营运和管理部门,以及公安、气象、旅游等省直相关部门。

考虑某交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系统时间要求,本设计方案的建设目标是以全省运营高速公路为重点,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类交通信息资源,提供以高速公路为主的动静态信息和综合性服务,今年年底实现以高速公路为主的公众出行服务管理系统并试运行。在互联网上发布高速公路道路信息(里程、道路设施、行驶限制、沿路站点、服务设施等)、实时路况(车流量、公路气象、施工、封路、临时管制等),提供交通电子地图、高速公路出行路线规划、路径选择、公(水)路交通规费查询、高速公路通行费查询、汽车维修和租赁信息查询、省长途汽车客运站和省公路客运长途线路查询、水运客运船舶和滚装船舶、水运重点企业查询、旅游信息查询等服务。

系统提供良好的用户界面,根据不同用户角色分配不同的操作权限,建立切实可行的系统远程维护、数据更新和动态信息发布机制。与此同时,系统设计考虑总体环境,提供与各类已有应用系统(包括客运管理系统、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系统等)的接口策略,并且为今后的功能扩展预留接口,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系统功能优势,提升实际

系统效能,以服务公众出行。

3、现状描述

3.1、国内公众出行服务系统分析描述

近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在2004年到2006年,我国的公众出行服务有了飞速的发展。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实现了部分开发的城市地图网上地理信息系统。同时,在国内的部分城市和省份,也相继研发出了一批综合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建设相对完善的省、市交通信息系统的示范工程,如北京、成都、浙江、山东和江苏等省市。随着十一五计划的推进,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省市交通管理部门将着手建设公众出行服务系统。

3.1.1浙江省公众出行服务系统

图3-1:浙江省公众出行主页面

浙江省公众出行服务系统是浙江省交通厅承办的,如图3-1所示。包括数据输入/输出子系统、动态交通决策服务子系统、地理信息服务子系统、公众信息内容服务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统一消息服务子系统,联合社会各种资源,如公安、工商等部门,实现交通相关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于政府的管理、决策和社会公众的出行,通过广播电台,手机短信、114、热线服务、纸质媒体、互联网等多种形式为公众出行提供服务。

浙江公众出行服务系统提供的信息服务有:

(1)实时交通信息:浙江省公众出行服务系统采用了监测站实时监测

技术,实时将浙江省主要道路交通事故信息、临时管制信息、道路维护和关闭信息、车流量信息等。

(2)针对自驾车出行者的信息:浙江公众出行服务系统中,提供了针

对驾驶员的一些信息,主要包括时间敏感信息,天气信息、维修信息、驾驶培训信息、交通规费信息、加油站信息、租赁信息、服务区信息、景点和酒店信息等。

(3)路径选择及行程规划:用户可以向系统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系

统将给出从出发地位置到达目的地的位置的可使用的交通工具、各种交通工具所需的时间、出行费用,以及每天各类出行的方式的其它信息。

(4)地图查询服务信息:浙江省公众出行服务系统还利用先进的GIS

技术,为公众提供路网地图查询服务,包括目的地查询、主要道路查询、以及高速、省、国道设施查询等信息。

高速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高速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初步形成,长期以来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得到了进一步缓解。而从全国高速公路发展情况来看,高速公路的公共管理正在经历着从建设到管理过程的转变。从公路建设量的扩张逐渐转到公共管理本身上来,逐渐与消费者利益需求相符合,这恰恰也是公路本身的公共属性决定的。如何使交通信息技术更多地给老百姓以便利,在更大范围提供服务,已成为交通信息化的热点,在当前高速公路建设高潮日渐消退的形势下,如何加强高速公路管理、尤其是提升高速公路公共服务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也是摆在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200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也提出了交通行业“三个服务”理念,即:交通要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李盛霖部长该次会议上还明确提出“服务是交通运输的本质属性。交通运输体系要为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交运市场服好务,面向社会提供丰富多样的交通信息服务已成为交通领域的热门话题。 高速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通过建立起实时、准确、高效、大范围和全方位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可充分发挥现有交通基础设施潜力,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改善交通安全以及缓解交通拥挤,提高整个路网的运输效率和通行能力;使车辆行驶通畅,降低油耗,从而减少废气排放,降低汽车运输对环境的污染;可极大地提高使用者的方便性、安全性,节约运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这种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还将为出行者服务提供实时、准确的资料,服务于大众出行,提高公众的出行质量。 1、国内外发展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公路信息化水平较高,对公路交通信息出行服务系统的研究较早,国外诸如美国、日本、德国、荷兰等国家都针对各自国家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总体设计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总体设计

目录 背景及需求 (3) 形势与背景 (3) 规划定位 (4) 规划目标 (5) 系统总体设计 (8) 城市智能交通总体建设规划 (8) 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ITS子系统建设 (9) 以人为本开展交通信息交换平台建设 (18)

背景及需求 形势与背景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公众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交通拥堵范围与程度扩大,需要ITS构建宏观调控手段。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在大规模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需要ITS软环境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速。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管理需求,通过开展多种专项整治活动,打击机动车闯红灯、行人闯红灯、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非法占用公交车道、道路逆行压线等行为,规范出行交通新秩序。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引进先进的IT手段,通过交通物联网等技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污染,实现“智慧交通、低碳出行”。 ITS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新架构 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智慧交通、低碳出行、感知全程”的公众出行服务理念,全力打造城市ITS信息服务体系新架构。

构建人性化执法服务环境,合理规划勤务信息以人为本,构建人性化执法服务环境,确保道路执勤、执法、现场事故处理等工作的安全、严谨和规范性,并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合理规划勤务信息。 规划定位 强化指挥中心职能,紧密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城市ITS建设 指挥中心智能交通信息平台,作为城市ITS发展的基础,其依托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城市ITS建设将依托指挥中心智能交通信息平台,围绕秩序管理、事故管理、路网管理、特勤任务、交通肇事逃逸追捕、城市交通服务这六大业务核心,建设交通运行指挥中心、交通监管指挥中心、城市交通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改造15个子系统,即交通固定点监视系统、交通制高点监视系统、交通违法手动抓拍系统、车辆监测及参数采集系统、交通事件视频检系统、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违法占用公交车道监测记录系统、城市道路违法停车监测记录系统、机动车超速监测记录系统、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人行横道智能监测系统、动态交通诱导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执法车辆车载取证系统执法系统。 依托城市已建成及规划格局,细分业务重点,构筑城市ITS感知网格 城市ITS感知网格的合理建设,依托于对城市已建成及规划格局的深入解读,综合考虑城市出入口、工业聚集区、商业聚集区、市民居住聚集区、道路分布、铁路分布、水路分布、客(货)运交通枢纽、建筑物空间分布及高度等因素,同时结合城市发展历史,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和侧重点,进行科学的点位设置和前端感知设备类型选择,构筑“点、线、面、空”多维度一体的城市ITS动态感

智能交通建设系统总体设计

智能交通建设系统总体设计 1.1 总体设计原则 在本次系统的总体设计中,要求在总结同类型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将遵循以下总体设计原则。 ?标准性 本系统与其它应用系统和数据库之间存着大量的数据交互,因此强调信息系统的标准化,系统应保证与现行业务系统实现有效的衔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集成。在系统建设中将遵循各类业界标准,从数据结构、技术架构、数据库存储等多个方面标准化建设。 ?先进性 采用当前成熟且先进的技术,保持系统硬件、软件、技术方法和数据管理的先进性,保证系统建成后在技术层次上3~5年内不落后。同时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在将来能迅速采用最新技术,以长期保持系统的先进性。 ?可靠性 一是以可靠的硬件、成熟的软件产品为基础,结合具体需求进行配置、定制和二次开发的方式进行实施,保证有效缩短项目实施时间,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 二是系统应能够支持较大并发用户同时进行浏览、操作等与数据库的交互式的操作,并且相对占用较少的硬件资源。当意外事件发生时,能通过快速的应急处理,实现故障

修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避免丢失重要数据。 三是系统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确保系统在运行时反应快速、安全可靠。 ?安全性 一是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首先,选择先进、可靠的主流硬件产品和成熟、领先的软件产品构建系统,为系统的安全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必须考虑到各种特殊情况下的恢复机制和备份机制,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以及灾难恢复;再次,严格管理制度,为系统安全性提供制度保证。 二是完整的权限控制机制、考虑充分的系统保密措施也是保证安全的重要因素。需依据信息访问权限,向用户提供授权查询,有效避免越权使用。 系统后台用户分层次管理,并且具有可灵活调整、可细分的权限控制。可对信息内容进行严格的角色权限管理,保证每个用户能够看到且只能看到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所有信息。对系统的管理操作有详实的历史记录。 ?扩展性 系统真正符合多层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不仅基于当前的需求,而且应保证在系统的体系结构不需做较大改变的前提下,实现今后的平滑升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数据的扩展:可以利用可视化的工作界面,进行数据的添加,或通过数据库管理工具,创建新的数据库、词典。 应用的扩展:考虑到和其它信息系统的连接,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外接接口,将来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充,整个系统中应能够方便地添加新的业务模块;利用开放标准的应用开发接口可以进行更加个性化的二次应用开发。 ?易用性 系统应具有一致的、友好的客户化界面,易于使用和推广,并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使用户能够快速地掌握系统的使用。除特殊的、必须的应用外,用户终端全部采用浏览器方

市政道路交通设施专项施工设计方案

标志、标线、隔离栅、防落网、波形护拦施工案 一、工程概况 本次市政3号路工程标段,即:起点接在建的市政3号路K0+800桩号,终点顺接既有xx公路,路线全长1.1公里。 根据市政3号路工程工程图纸的要求,制订了本工程的施工案。 二、施工编制依据 1、交通部JTG D80-2006《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 2、交通部JTG D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 3、交通部JTG/T D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4、标准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5、交通部2007年第30号公告《高速公路网相关标志更换工作实施技术指南》; 6、交通部JT/T279-2004《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 7、交通部JT/T280-2004《路面标线涂料》; 8、交通部JT/T281-1995《高速公路波形梁钢护栏》; 9、交通部JT/T374-1998《隔离栅技术条件》; 10、交通部JT/T388-1999《轮廓标技术条件》; 11、交通部JT/T 596-2004《公路防撞桶》; 12、交通部JTG F83-01-2006《高速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 13、交通部交公路发[2004]477号《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 三、施工总体部署安排 市政3号路工程全长约1.1公里,根据实际工期和工程量暂作以下考虑,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完成,我公司组建一个项目部,为了实施专业管理专业施工,项目部配置二个施工队,每个施工队配置相应的专业专用的施工机械设备,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从而促使工程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四、标志、标线、隔离栏、防落网、波形护拦施工案和技术措施 (一)标志 1、施工案 (1)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数量、工期及质量目标,结合本公司以往的施工经验,对本分项工程配备16吨吊机1台,350L混凝土搅拌设备1套,专业施工人员10人,测量试验仪器(逆反射系数测量仪、色彩色差仪、涂层测厚仪等)4台套。 (2)在标志制作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供所采用的原材料质保单及各类标志板面各种图案的配置图供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所有运往工地的标志产品的质量均应符合《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JT/T279-1995)及《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的技术标准。 (3)施工之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供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供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 2、施工法 (1)施工放样 所有标志都应按图纸的要求定位和设置,安装的标志应与交通流向几乎成直角,在曲线路段,标志的设置应由交通流的行近向来确定。 (2)基础施工 1)支柱基础应按设计文件规定的尺寸及位置进行开挖。现浇砼时,小型基础可不立模板。在浇注砼前基坑要进行修整,基底要夯实。 2)基底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处理后立模板、绑钢筋、钢筋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地脚螺栓和底法兰盘位置要正确。浇筑砼时,应保证底法兰盘标高正确,保持水平,地脚螺栓保持垂直。 3)浇筑好的砼基础应进行养护,基础围应回填夯实。并应在安装支柱前完成。 (3)标志立柱制作安装 1)格按设计文件要求选购材料,所有钢板按设计文件要求必须有材质证明,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可加工。 2)将采购回来的钢材,按设计文件尺寸进行切割,型材用气割切割,钢板用轨道式切割机切割,切割好的钢材,用打磨机打磨,需拼接的部位,一定要切割成焊口。 3)焊条必须选用设计文件及国标要求的材料,焊缝厚度必须达到设计文件要求,焊好后材料应检查焊缝的厚度及平滑度。 4)将焊好的结构进行酸洗处理,必须洗干将,以确保除锈的彻底性。 5)将酸洗处理的铁件,浸放在热镀锌槽中,镀锌要均匀,必须保证镀锌厚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交通咨询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交通咨询系统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1001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田娟秀胡瑛曹燚 2012年7 月 6 日

湖南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课题交通咨询系统 专业班级通信1001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田娟秀胡瑛曹燚 审批田娟秀 任务书下达日期2012 年7 月 1 日任务完成日期2012 年7 月 6 日

1.1任务书 课题六:交通咨询系统: 在交通网络非常发达的今天,人们出差、旅游或做其他出行时,不仅关心节省交通费用,而且对里程和所需时间等问题也很感兴趣。对于这样一个人们关心的问题,可用一个图结构来表示交通网络系统,利用计算机建立一个交通咨询系统。图中顶点表示城市,边表示城市之间的交通关系。设计一个交通咨询系统,能让旅客咨询从任一个城市顶点到达另外一个城市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里程)的问题。 要求完成以下功能: (a) 以图中顶点表示湖南省各市(至少包括8个以上的城市),存放城市名称、代号、简介等信息,以边表示路径,存放路径长度等有关信息,先建立交通网络图的存储结构; (b) 为用户提供图中任何城市有关信息的查询; (c) 为用户提供任意城市的交通查询,即查询任意两个城市之间的一条最短路径。 (d) 为用户提供指定城市的交通查询,即查询指定城市到其他城市之间的最短路径。 选做内容: (1)提供图的编辑功能:增、删城市;增删路径;修改已有信息等; (2)交通图的仿真界面。 1.2 选题方案: 所选题目根据学号确定,学号模6加1,即(学号%6+1)。如你的学号为9,则 所选题目号为:9%6+1=(题目4)。注意,所有的课题都要求用图形方式演示步骤 和结果。同学们可以自己针对数据结构课程中所讲算法来设计一个演示过程的算法。 1.3设计要求: 1.3.1 课程设计报告规范 (1)需求分析 a.程序的功能。 b.输入输出的要求。 (2)概要设计 a.程序由哪些模块组成以及模块之间的层次结构、各模块的调用关系;每个模 块的功能。

公众出行服务系统汇报XXX1211

公众出行服务系统汇报XXX1211 (2011年12月11日) 下面我为大伙儿演示公众出行服务系统: 公众出行服务系统以全省公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平台为数据依靠,充分考虑与基于GIS的查询分析系统信息共享,采纳网络、移动终端等多种途径向社会、公众提供动态和综合性交通信息服务,让人民群众出行更方便、更快捷、更安全,切实满足宽敞公众对交通出行的要求。 本网站已公布,需要出行的公众访问那个网站,只需要输入https://www.doczj.com/doc/476586019.html,,即可访问。 现在进入的是公众出行网的首页,先介绍一下那个页面,那个页面分为几大部分, ?上面公众出行网的logo ?Logo下是公众出行网的菜单栏 ?菜单栏下面有一个出行服务模块,这是为了方便公众的出行适应和方式,因此我们把自驾出行、飞机出行、 客运出行、火车出行、出行常识、旅行出行六大功能 放在出行服务模块上。 ?在他右侧为手机平台、96369热线服务平台、交通广播平台、短信服务平台四大平台。除四大平台外, 我们还放置了快速查询通道(包括汽修企业、客运站 点、货运企业、驾培企业、高速服务区、高速收费站)?紧接着下方,结合GIS着重展现路况等与出行相关的交通动态信息,左侧区域通过GIS和交通图例直观展

现动态信息的空间位置 ?右侧通过文字列表分类展现长三角、全省、市区路况信息事件列表。点击一个路况信息查看,能够看到路 况信息在地图中的详细位置。 由于时刻关系,下面要紧演示公众出行网的六大核心服务功能 我们先看第一个功能: 1、自驾出行 自驾出行要紧是为有车一族提供快速安全的出行服务。 需要自驾出行的公众能够通过左侧的查询条件窗口,选择动身地和目的地来查看自驾出行的路线。现在我要通过自驾出行从合肥到铜陵,我们能够通过点击左边的动身地绿色小图标放到右侧的地图上选择起点,我们选择合肥,然后点击左侧的目的地红色小图标放到右侧的地图上选择目的地我们选择铜陵,然后点击查询按钮,查询自驾路线。 查询之后,那个页面会有三个部分的显示,左上侧这部分是文字描述行车路线,点击任何一条文字说明,能在右侧的地图中定位,在地图的下方有三类信息: ?出行费用:显示路线所通过的总里程数、油费以及总费用等。在那个例子中说明合肥到铜陵需要通过 169.41公里,总费用为205.82 ?服务设施:显示沿途通过的收费站、服务区以及加油站,点击任何一个服务设施会在地图中显示该服务设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经济的迅猛发展,现有的机动车和驾驶员增长快速与城市道路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相对滞后,造成了现有的交通管理模式与急剧增长的交通需求不相适应,给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建设智能交通信息化系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切实解决城市的投资环境,制定城市现代化交通管理规划,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科学管理已成为城市交通管理建设的当务之急。 目录 1.智能交通系统的目标 2.智能交通系统案例展示 3.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 1.智能交通系统的目标 智能交通系统(ITS)应用在城市交通中主要体现在微观的交通信

息采集、交通控制和诱导等方面,通过提高对交通信息的使用和管理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主要是由信息采集输入、策略控制、输出执行、各子系统间数据传输与通信等子系统组成。信息采集子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车辆和路面信息,策略控制子系统根据设定的目标运用计算方法(例如模糊控制、遗传算法等)计算出较好的方案,并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子系统(一般是交通信号控制器),以引导和控制车辆的通行,达到预设的目标。所谓智能交通,主要是通过综合手段,对城市道路通行进行智能化管理,包括根据通行情况实时指挥车辆通行顺序、疏导道路拥堵的智能化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2.智能交通系统案例展示 “全国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是基于英唐众创

方案公司研发的地图数据,整合多源交通出行信息数据、路网运行信息、高速公路运行信息、气象信息等各类动态信息,完成全国城际与主要城市交通流信息汇聚。全国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的建成,将满足公众的出行信息服务需求;全国公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将提供权威的电子地图服务;多源交通信息数据自动接入的实现,将完成全国城际与主要城市交通流信息的汇聚。 3.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在充分整合、简化公安交警现有业务流程基础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综合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建设面向交警业务,具备交通管理数据采集与分析、交通控制、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等功能的智能交通系统,

交通设施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部署 第三章施工方法与工艺 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 第五章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第六章工期保证措施

第一章工程概况 1、白沙路承建范围K0+000~K1+565.76,长1565.76m。白沙路交通设施工程包括交通标线、交通标志、信号灯。 2、主要工程数量(详见下表) 第二章施工部署 一、施工安排原则 根据工期要求及本工程的特点,并结合现场的实际条件,确定施工部署的主导思想为:以确保实现工期及质量目标为前提,以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管线、基础结构及电气安装施工为重点,合理安排交通配套设施工程的施工顺序,形成有规模的平行施工和有序的流水作业,力争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 二、人员、设备、材料准备 ㈠人员、机械、设备组织 作业队劳动力需用量计划: 施工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

㈡材料组织 1、材料组织采购原则 严格按照图纸及规范要求采购具有交通部交通安全设施批量生产合格证及通过ISO9000 认证的厂家的产品。所有采购的材料均签订采购合同,并报监理工程师备案。 2、交通标线 ⑴标线采用热熔型涂料,厚度为1.5~2.5毫米;材料的软化点为90~125℃;逆反系数白色≥200,黄色≥100;涂料的耐磨耗性、耐碱性、耐气候性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涂料的玻璃珠含量为20~25%。 ⑵设计采用的玻璃珠为1号类别,其指标应符合JT/T446—2001规定。玻璃珠密度 2.4~2.6g/cm2,折射率不小于1.9;玻璃珠要求光圆整洁,玻璃珠内无杂质,成圆率不小于70%。 ⑶文字标线采用预成型标线。 3、交通标志 ⑴标志的设置方式分为路侧式、悬臂式、附着式。 警告、禁令、小型指示等常规交通标志牌采用路侧式和附着式,设置在道路边缘、人行道、中央分隔带和两侧分隔带上。大型指路牌采用悬臂式指路牌。 ⑵标志的材料 标志反光膜采用三级反光膜,要求满足JT/T279—2004要求。 小型标志底板采用合成树脂类板材(硬质聚氯乙烯板材)制作,厚度的取值应满足在风速在V=30m/s(离地高度10m)时板面不得出现任何弯曲变形。 大型标志底板采用标志板采用硬铝合金板,抗拉强度≥289.3MPa,厚度为3.5mm。 4、路口交通信号灯 ⑴所有交通信号灯光源均选用超高亮度LED。全部含有行人信号组的杆体,杆体内必须安装音频交通信号器。 ⑵灯杆:灯杆用钢板加工完成后整杆热镀锌处理,后喷户外耐用涂料,采用现场装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交通咨询系统设计(DOC36页)

设计题目<二>:7.3.4交通咨询系统设计P160 一、设计要求 1.问题描述 根据不同目的的旅客对交通工具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因公出差的旅客希望在旅途中的时间尽可能的短,出门旅行的旅客希望旅费尽可能的少,而老年人则要求中转次数少。模拟一个全国城市之间的咨询交通程序,为旅客提供两种或三种最优的交通路线。 2.需求分析 二、概要设计 1.主界面设计 (图2.1“交通咨询系统”主菜单) 2.存储结构设计 本系统采用图结构类型存储抽象交通咨询系统的信息。 typedef struct TrafficNode { char name[MAX_STRING_NUM]; //班次//MAX_STRING_NUM最为10 int StartTime, StopTime; //起止时间 int EndCity; //该有向边指向的顶点在数组中的位置,即该城市编号 int Cost; //票价

} TrafficNodeDat; typedef struct VNode { CityType city; int TrainNum, FlightNum; //标记下面Train数组和Flight数组里元素个数 TrafficNodeDat Train[MAX_TRAFFIC_NUM]; //数组成员为结构体,记录了到达城市、起止时间、票价和班次 TrafficNodeDat Flight[MAX_TRAFFIC_NUM]; // int Cost; //遍历时到达该城市的耗费(时间或者费用) } VNodeDat; typedef struct PNode { int City; int TraNo; } PNodeDat; 3.系统功能设计 (1)添加城市。添加一个城市的名称 (2)删除城市。输入一个城市名称,删除该城市。 (3)添加交通路线。输入起始城市、终点城市、航班或火车、车次、起始时间、终点时间和票价 (4)删除交通路线。输入火车或飞机的班次删除该交通路线。 (5)查询最小费用路线。输入起始城市、终点城市、航班或火车、车次、起始时间、终点时间查询最小费用路线。 三、模块设计 1.模块设计 (图2.2 模块调用示意图)

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

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 一、系统简介 广东省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是广东省交通厅发布实时的交通信息和提供互动的交通信息查询服务平台。依托交通部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推广工程,整合出行信息资源,以公众出行服务网站、移动智能终端、短信服务平台、宣传手册、多媒体查询终端以及嵌入式可变情报板等多种信息服务手段,将出行者所需的各种交通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地发布,引导公众高效、便捷、舒适地出行,切实提高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的公众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系统特色 ●发布最新实时路况信息,提供出行规划服务 系统在获得实时路况方面取得突破。通过应用智能运输系统(ITS)技术,面向省内高速公路和部分城市主干道,按照每五分钟更新的频率,动态发布最新实时路况信息,包括道路通行状况、道路突发事件、道路施工等。 系统还以提供城际“门到门”全程、无缝服务为理念,针对出行规划服务进行升级改造,力求用户只需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就可查询出合理化的自驾车行车路线或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全程行程信息。另外,在规划路线过程中还充分考虑集成动态路况信息,让出行者可及时规避阻断和拥堵路段,方便出行。 ●依托多种服务手段,支持行前、行中、行后一条龙服务 系统将通过触摸屏多媒体信息查询终端、短信、电台、移动智能终端、宣传册、可变情报板等多种服务手段,在出行的全过程中向社会公众提供内容个性化、服务手段多样化的交通信息服务,满足社会公众对“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不同阶段的需求。 出行前:出行者可登陆公众出行网站查看动态交通信息,规划出行路线。升级系统为方便用户,还特别新增“我的出行”栏目为每个注册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在该栏目中出行者可保存和查看自己规划过的出行方案信息,还可通过短信、邮件、语音等方式订阅路况等交通信息。 出行中:升级系统通过完善短信发布平台、开发基于移动智能终端和WAP服务的出行服务子系统,目前已实现在出行途中提供交通信息服务。出行者在出行中可使用手机、移动智能终端等通过移动网络访问系统获得交通信息。考虑到行车安全,系统还结合语音合成技术,将出行途中的行车指引和动态路况、突发事件、交通流信息等以语音的形式发布给用户。 另外,系统还通过对因特网与移动网络支持的一体化,实现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交互式服务访问。用户可在手机终端中调出行前在电脑上保存过的出行方案,也可以短信、语音播报等方式获取在电脑上已订阅过的路况等交通信息。 出行后:用户出行后可对系统提供的出行方案进行评价,系统将根据用户反馈信息不断完善。用户也可通过互动版块将出行中的信息与其他用户共同分享,从而达到人人参与、共享资源的目的。 三、系统功能

交通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目录 1 线性规划 (1) 1.1 模型及分析 (1) 1.2 Matlab求解方法 (2) 1.3 Lingo求解方法 (3) 2 运输规划 (5) 2.1 模型及分析 (5) 2.2 Lingo求解方法 (6) 3 整数规划 (8) 3.1 模型及分析 (9) 3.2 LINGGO求解方法 (9) 4 图与网络分析 (11) 4.1 模型及分析 (11) 4.2 Matlab求解方法 (11) 5 预测分析 (14) 5.1 货运量预测 (14) 5.1.1 模型及分析 (14) 5.1.2 R软件求解方法 (14) 5.1.3 Excel求解方法 (15) 5.2 综合客运量预测 (17) 5.2.1模型及分析 (17) 5.2.2用Excel里的模型求解 (17) 6参考文献 (19)

1 线性规划 某地段的地面剖面图如图1所示(折线ABCD ),拟在AD 之间修建一条公路。修筑公路除一般的建造费用外,由于填挖土方不平衡而需要增加的额外费用为1=6M V ??元/m3 ,其中V ?为填挖不平衡土方量(公路填挖宽度为10m );由于纵坡而引起汽车额外的油料费用(设计年限内的总费用)为2=3000i M ?元/m ,其中i 为纵坡度。问如何设计纵坡才能使这些附加的费用为最少? 要求最大纵坡不大于10%,并且1230,0,0i i i ≥≤≥。因坡度不大,公路长度可按水平距离计算,即' '' ' 400AB B C C D m ===。 20 50 100 高程(m) 400800 1200 水平距离(m) A i 1 B C D C′ X 1 i 2 X 2i 3 B′ 图1 某路段的地面线高程 1.1 模型及分析 原问题可用如下的数学模型来表达: ()1212min 240001206000z x x x x =--+- 12121212901040..50500 x x x x s t x x x x ≤??≥??-≤??≥??≤?-≥??

交通设施安装施工设计方案

施工方案 批准人: 审核人: 编制人: 甘肃鑫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二0—年五月二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技术规范 三、编制说明 四、编制原则 五、编制依据 六、技术说明: (一)交通标识牌 (二)交通标线 (三)辅助标志:根据现场临时增设标志(四)标线 ^^、施工方案: (一)交通标志牌施工 (二)标线施工 (三)橡胶减速带施工 (四)橡胶车轮定位器施工 (五)通道及诱导标牌施工 (六)广角镜施工 (七)护墙角施工 八、施工部署 九、施工质量措施 十、安全保证体系及技术措施 十一、文明施工措施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工程概况:地下停车场设计停车位283个,分成AB共2个区域;地下停车场A区设计停车位183个。地下车位用冷漆标线,车位两侧的柱头设防撞胶条,停车场通道地面设置导向箭头(冷漆标线),通道中间设置分道线以区分一条通道上的不通方向上的车辆,交叉路口设置减速路拱提醒车辆减速,在空中设置各种功能的交通标志牌。在比较重要且车流量大的路口死角设置广角镜,在地下停车场通往地面通道及电梯口处设置出口标牌,在停车场出、入口处设置出、入口大标牌,惯例是在出入口处横梁上安装。警示标志,内容:限高、减速慢性、禁止吸烟、减速让行、注意坡陡等。 二、技术规范 本工程将严格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等有关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进行,并根据停车场的具体环境状况,以期通过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的合理完善,达到车流自动疏导、车辆停放安全便捷有序,便于管理、控制提高效益的目的。 三、编制说明 1、本《施工方案》的编制力求做到详细,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性,尽量做到能用于指导实际施工。针对本工程的施工特点,从施工组织、技术方案、质量保证措施、工期控制、成本控制、安全、环保和文明施工等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2、我公司将按照业主的要求,高效、优质、安全、文明完成合同文件中规定的工程任务。我们将全力以赴,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和施工现场的总体规划部署, 发挥我公司的技术、管理优势,以完整的管理组织机构,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对劳动力、设备、材料、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优化,确保在合同工期内优质、高效的完成本工程。

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V1

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解决方案 广东融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方案大纲1市场背景 公众出行网站解决方案2 3广东融讯公司介绍 广东融讯公司优势 4 5成功案例

市场背景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众出行方式日趋多样化,公众对交通出行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强。如何辅助出行者迅速获取有效交通信息,提高出行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是交通部门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早在2006年国家交通部就发布了《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工作规定(试行)》(交公路发[2006]451号)文件,在《规定》 中明确要求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收费公路经 营管理单位应将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工作纳入公路管理的日常业务范围,并作为年度考核评定的目标内容之一。 广东融讯运用专业的电子地图数据及强大的数据查询与检索功能,并充分整合交通信息资源,从而建设一个的信息全面、功能强大的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以求帮助交通主管部门打造“服务型政府”,满足公众交通出行的新需求。

1 市场背景 公众出行网站解决方案23广东融讯公司介绍广东融讯公司优势 45 成功案例 方案大纲

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介绍 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是依托管理部门整合的各类出行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呼叫中心、手机、交通广播、车载终端等多方平台,为出行者提供较为完善的出行信息服务。包括路况、突发事件、施工、沿途、气象、环境、票务、营运、站务、转乘、沿途、旅行等信息,让公众切身感受交通信息服务的便利。 公路信息资源 城市信息资源公众出行 交通信息 服务系统 互联网 手机 呼叫中心 交通广播 车载终端 施工养护 出行规划 沿途风景 交通气候 实时路况 交规常识 交通相关 出行者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ITS 目录 背景及需求4 形势与背景4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4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4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4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4

ITS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新架构4 构建人性化执法服务环境,合理规划勤务信息5 规划定位5 强化指挥中心职能,紧密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城市ITS建设5 依托城市已建成及规划格局,细分业务重点,构筑城市ITS感知网格5 “打基础、上业绩、出成效”三年三大步,合理推进城市ITS进程6 以人为本,推进人、车、路、环境协同发展6 规划目标6 提升全城路网实时态势监控和交通秩序监管水平6 打造全城一体的城市智能交通数据中心6 提升交通管理分析的智能化程度,加强涉牌违法目标车辆的打击能力7 提升应急指挥协作水平,加强应急处突综合调度能力7 提升道路科学辅助决策能力,优化路网渠化、信号配时等交通管理措施7 增加互联网+智能交通应用,增加道路交通信息交互能力,提升城市交通形象8 提高系统运维和数据运维的自主分析能力,提高智能交通系统健壮性8 提升业务需求迅速转换为实际系统建设落地的能力,打造城市交通管理亮点8 系统总体设计9 城市智能交通总体建设规划9 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ITS子系统建设10 以人为本开展交通信息交换平台建设18

背景及需求 形势与背景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公众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交通拥堵范围与程度扩大,需要ITS构建宏观调控手段。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在大规模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需要ITS软环境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速。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管理需求,通过开展多种专项整治活动,打击机动车闯红灯、行人闯红灯、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非法占用公交车道、道路逆行压线等行为,规范出行交通新秩序。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引进先进的IT手段,通过交通物联网等技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污染,实现“智慧交通、低碳出行”。 ITS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新架构 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智慧交通、低碳出行、感知全程”的公众出行服务理念,全力打造城市ITS信息服务体系新架构。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

目录 背景及需求4 形势及背景4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及空间分布模式转变4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及管理并重4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4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4 ITS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新架构5 构建人性化执法服务环境,合理规划勤务信息5规划定位5 强化指挥中心职能,紧密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城市ITS建设5 依托城市已建成及规划格局,细分业务重点,构筑城市ITS感知网格6 “打基础、上业绩、出成效”三年三大步,合理推进城市ITS进程6 以人为本,推进人、车、路、环境协同发展7规划目标7 提升全城路网实时态势监控和交通秩序监管水平7 打造全城一体的城市智能交通数据中心7 提升交通管理分析的智能化程度,加强涉牌违法目标车辆的打击能力8 提升应急指挥协作水平,加强应急处突综合调度能力8 提升道路科学辅助决策能力,优化路网渠化、信号配时等交通管理措施8

增加互联网+智能交通应用,增加道路交通信息交互能力,提升城市交通形象9 提高系统运维和数据运维的自主分析能力,提高智能交通系统健壮性9 提升业务需求迅速转换为实际系统建设落地的能力,打造城市交通管理亮点9 系统总体设计10 城市智能交通总体建设规划10 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ITS子系统建设12 以人为本开展交通信息交换平台建设34

背景及需求 形势及背景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及空间分布模式转变 公众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及空间分布模式转变、交通拥堵范围及程度扩大,需要ITS构建宏观调控手段。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及管理并重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及管理并重,在大规模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需要ITS软环境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速。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 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管理需求,通过开展多种专项整治活动,打击机动车闯红灯、行人闯红灯、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非法占用公交车道、道路逆行压线等行为,规范出行交通新秩序。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引进先进的IT手段,通过交通物联网等技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污染,实现“智慧交通、低碳出行”。

浅谈公路公众出行服务

浅谈公路公众出行服务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和国内驾车旅游规模都将明显增加,随着汽车逐渐进入家庭,人们对安全、方便、快捷的公众出行服务的关注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迫切,期望值越来越高。集中反映公路需求层面和人文层面的公众出行服务已经成为了公路信息化建设的焦点。 公路公众出行服务就是依托公路和客运站场的信息资源,通过互联网、微信、微博、手机、交通广播、路侧广播、图文电视、车载终端、可变情报板、警示标志、车载滚动显示屏、分布在公共场所内的大屏幕、触摸屏等显示装置,为驾车出行者提供路况、突发事件、施工、沿途、气象、环境等信息;为出行者提供营运、站务、转乘、沿途等信息;总而言之,为出行者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让公众切身感受到公路信息服务的便利。 公路公众出行服务信息化 我国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建设目前处于发展中阶段,国内不少省市也开展了针对出行信息服务的研究,相继开发了一些应用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公众的出行,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但这些应用系统主要是针对部门业务进行开发,信息服务的内容均局限于其业务范围内,信息共享度不高;现有的各类应用系统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以及服务范围上都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方式仍然缺乏,尤其缺少动态交通信息服务方面的内容,仅少数几个大城市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的发布手段还是集中网站和短信服务上。 江苏省成立的公路网应急管理与指挥中心,成为“公路公众出行服务信息化”的前端展示,标志着我国的公众出行服务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公路网应急管理与指挥中心整合了各方面资源,通过微信、微博等信息平台为出行者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出行信息服务,其服务内容涵盖了公众出行所需的方方面面,包括城市道路实时路况和公路路况信息,占路施工信息,复杂立交桥和拥堵路段的行车线路信息,交通新闻信息,出行常识信息和政策法规信息等。 尤其是基于感知公路的建设,实现了对动态交通信息的采集,能够有效地减少道路拥堵,提高路网使用效率,从而降低车辆尾气排放、噪声污染,为减少交通污染、营造良好生活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地下车库交通设施设计方案

地下车库交通设施设计方案 根据我司对交通设施施工设计方案的说明 本设计方案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规定﹑《安全标志》﹑《道路标线涂料》等有关国家标准,根据停车场现场环境条件,合理规范地设置一定标志牌﹑结构件及地面涂线等交通设施,尽可能完善地对出入车场的车辆进行引导和控制,使车辆放置,便捷有序,出入流通顺畅,既方便管理,又提高效率。 一﹑反光标志牌: 在车辆进出口以及车辆内适当位置安装标志牌,引导车辆正常行驶,交通标志有禁停标志,指示标志及其它标志等。 1﹑材料:铝合金板,进口工程级反光膜。 2﹑制造:先将铝合金板加工成国标规格后,再将通过贴膜机将反光膜贴在铝合金板上。文字,图样均按国标样本。 3﹑规格: A﹑导向标指示牌—安装在车道两边的墙上。 B﹑警示标指示牌—安装在车位两便的墙上(柱)脚上。 C﹑龙门标牌—安装在车道入口处的墙上。标有本车场的主要信息。 D﹑出入标志牌—安装在车道出口处的位置,使车辆不得从出口出进入车辆。 E﹑其它圆方牌及方牌(如转弯指示牌“国标准”,出口指示牌“用专用的“丁”字形悬牌吊架安装在天花板上或墙上。 二﹑标线:在车场地面及行车道上标划有关的各种线条,箭头等交通安

全设施,和标志牌配合使用,管制和引导,规范疏导车流。 1﹑材料:交管局指定的标准道路标线漆 2﹑制作:用机器喷涂在地面上。 3﹑规范: A﹑车位线—引导车辆停车,按国标规范。施工时可根据车场的现场情况适当调整。线宽为150mm,颜色为白色。 B﹑箭头—引导车辆行驶方向,在车场内适当的位置标志导向箭头,按国家标准长为300mm.,颜色为白色。 C﹑分道线—为通路中间分离线,表示不准车辆跨线超车或压线行驶。规格线宽为150mm,颜色为黄色。 D﹑禁停线—在车场的主要出入口处禁止停车的地点划分禁停区,颜色为黄色。 E﹑车位编号—在车场内的每一个车位上标注编号,以便车辆有序地的对号停放。 三﹑金属构件:在车场内适当安装一些金属结构件,包括用于安装反光诱导标牌﹑吊架和保证车辆安全的挡车器﹑反光防护角及反光凸镜﹑减速带等。 1﹑材料:有用金属钢管﹑不锈钢管和及反光膜。 2﹑制作原料:机器铸造铁管﹑硬塑制品﹑原生橡胶制品及人工加工成品后安装。 3﹑规范: A﹑挡车器—在停车位靠墙方向安装,距离停车位后线1.1米

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

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解决方案 一、系统简介 广东省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是广东省交通厅发布实时的交通信息和提供互动的交通信息查询服务平台。依托交通部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推广工程,整合出行信息资源,以公众出行服务网站、移动智能终端、短信服务平台、宣传手册、多媒体查询终端以及嵌入式可变情报板等多种信息服务手段,将出行者所需的各种交通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地发布,引导公众高效、便捷、舒适地出行,切实提高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的公众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系统特色 ●发布最新实时路况信息,提供出行规划服务 系统在获得实时路况方面取得突破。通过应用智能运输系统(ITS)技术,面向省内高速公路和部分城市主干道,按照每五分钟更新的频率,动态发布最新实时路况信息,包括道路通行状况、道路突发事件、道路施工等。 系统还以提供城际“门到门”全程、无缝服务为理念,针对出行规划服务进行升级改造,力求用户只需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就可查询出合理化的自驾车行车路线或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全程行程信息。另外,在规划路线过程中还充分考虑集成动态路况信息,让出行者可及时规避阻断和拥堵路段,方便出行。 ●依托多种服务手段,支持行前、行中、行后一条龙服务 系统将通过触摸屏多媒体信息查询终端、短信、电台、移动智能终端、宣传册、可变情报板等多种服务手段,在出行的全过程中向社会公众提供内容个性化、服务手段多样化的交通信息服务,满足社会公众对“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不同阶段的需求。 出行前:出行者可登陆公众出行网站查看动态交通信息,规划出行路线。升级系统为方便用户,还特别新增“我的出行”栏目为每个注册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在该栏目中出行者可保存和查看自己规划过的出行方案信息,还可通过短信、邮件、语音等方式订阅路况等交通信息。 出行中:升级系统通过完善短信发布平台、开发基于移动智能终端和WAP服务的出行服务子系统,目前已实现在出行途中提供交通信息服务。出行者在出行中可使用手机、移动智能终端等通过移动网络访问系统获得交通信息。考虑到行车安全,系统还结合语音合成技术,将出行途中的行车指引和动态路况、突发事件、交通流信息等以语音的形式发布给用户。 另外,系统还通过对因特网与移动网络支持的一体化,实现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交互式服务访问。用户可在手机终端中调出行前在电脑上保存过的出行方案,也可以短信、语音播报等方式获取在电脑上已订阅过的路况等交通信息。 出行后:用户出行后可对系统提供的出行方案进行评价,系统将根据用户反馈信息不断完善。用户也可通过互动版块将出行中的信息与其他用户共同分享,从而达到人人参与、共享资源的目的。 三、系统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