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图文稿

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图文稿

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图文稿
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图文稿

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

组成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分子和原子:

分子原子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氧分子(O

)是由

2

)是由

多数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CO

2

3、注意:水是由水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构成的,

1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汞是由

4、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如:水蒸发时水分子的变大,但水分子,故为

变化,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分子就变成了和,故为变化。

再如,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会分解成和,每

结合成个,许多聚集成。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裂变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如: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6、从微观角度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

纯净物,混合物由如:又如图:

7、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8、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和两种粒子构成的。

9、由于原子核内的质子带__________________,中子____________,原子核带的

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________,核外的电子数______________。

10、在原子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不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12、练习:

1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电子在核外是的

14、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原子的质量跟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为Ar 。单位为“1” 15、?

=(kg) (kg) 相对原子质量

16、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上,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跟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相比较,均约等于____,而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可以忽略不计。

17、相对原子质量≈ +

决定元素种类 (核电荷数)

18、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决定原子的质量

19、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 8)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 和离子

9)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 10)参加化学反应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20、离子的形成:氯化钠(NaCl )中,钠原子的最外层有 个电子,容易 而 ,形成 。氯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容易 电子

而 ,形成 。这样两者都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整个化合物 电性。

21、离子定义 ;

阳离子 如:镁离子 ;铝离子 ; 阴离子 如:硫离子 ;氧离子 ; 22、符号:

2 25、

上述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表示阳离子的是: ;表示阴离子的是: ;表示稳定结构的是: ;表示金属元素的是: ;

表示非金属元素的是: ;表示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表示同种元素的是: ;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26、分子与原子区别: 原子与离子区别: 27、元素:

观察下表中几种不同的碳原子

原子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

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

量 碳原子

6 6 6 12 碳原子 6

7 6 13 碳原子

6

8

6

14

【填空】(1)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 ,这样的原子都是 。

1.元素定义:元素是 数(即 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Mg 2+

表示:

表示:

表示: E

F

(1)元素种类有种。组成了几千万种物质。

元素种类决定于原子的数(或数),即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不同

如: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统称为;质子数为1的氢原子统称

为;

(2)元素分类:、、。通过汉子的偏旁来区分。P62

提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p59讨论)

理一理:学完本课,你对“分子,原子,元素,物质“四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有哪些

认识?

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a.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

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c.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3、说一说:①水是由构成的。

②水分子是由构成的。

③一个水分子是由构成的。

④水是由组成的。

⑤铁是由构成的。

⑥铁是由组成的。

⑦氯化钠(NaCl)是由组成的。是由

构成的。

4、(1)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组成的。(2)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

和氧构成的。(3)氧化镁(MgO)、二氧化碳CO

2

)、氧化汞(HgO)中都含有

元素。

5.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补锌”、“加碘”的广告,这里的“铁”、“钙”、“锌”、“碘”指的是什么?

6.地壳和生物体中的一些元素的含量:(阅读P60图3-17和表3-3回答)

(1)地壳中含量居于前五位的元素分别是:、、、、,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属于非金属的是。

(2)生物体内含量居于前三位的元素分别是、、。

(3)空气中最多的元素是、其次是。

7、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组成

原子:金属(Cu、Fe);稀有气体(He、Ne、Ar);碳、硅、硫、磷(C、Si、S、P)等。、

物质构成分子:如氯化氢(HCl、CO2); H

2、O

2

、N

2

、F

2

、Cl

2

、Br

2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单质(一种元素):、、

纯净物化合物:(多种元素)氧化物

酸、碱、盐、有机物

定义: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8.在①水(H2O)、②氢气(H2)、③二氧化碳(CO 2)、④液氧(O 2)、⑤铁

(Fe )、⑥冰水混合物 ⑦氨气(NH 3)、⑧过氧化氢(H 2O 2)、⑨高锰酸钾(KMnO 4)等物质中(用序号填空):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

9.下列物质:①空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硫,④五氧化二磷,⑤高锰酸,⑥氯酸钾,⑦氯化钾,⑧河水,⑨糖水,⑩汽水。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 ; 属于化合物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有氧元素的是__________;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_____。

二、元素符号:

3.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 (宏观意义) ;(2)表示 (微观意义)

(3)金属、稀有气体、固非金属的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 如:H 表示 、 。2H 表示 。Cu 表示 、 、 。

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值,表示原子的数目,只有微观意义。如:2N 表示2个氮 ;

5个铁原子写作: ,6个氟原子写作: ,n 个镁原子写作: 。

二、 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及符号:

C : P : He : 硅元素 :

氖气: I : Fe : 一个钾原子 :

金属钠: Ca : 氮原子: 银元素:

H: 2H: H 2 2H 2

H+: 2 H+: O:

2O:

O2-: 2O2-: Fe2+:

Fe3+:

三、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O: 2He: 2Ne: 2Mg: H

2

Mg2+ : 2Mg2+ : 2S:

2N: 2N

: ①:

2

②:

2O2-:前边的2:后边的2:

O:前边的2

2Fe: 2H

2

化学反应微观结构示意图练习题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前后微观结构示意图练习题1.自来水用氯气消毒过程常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1)中生成物与NaOH溶液发生常见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3)反应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右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徽观示意图,“”和“”分别 表示不同原子。 (1)反应后方框内应再填入1个徽粒 (选填序号), A. B. C (2)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 (3)写出符合徽观图的一个具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我国最近已研究出新型水处理剂C1O2的新制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氯原子、“”氧原子、“”钠原子 ¥ , (1)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3)该反应中甲、乙、丙、丁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4. 若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原子的不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 (1)该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2)任写一个符合该图形的化学方程式。 (3)观察示意图,关于化学反应你的认识为。 5.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 (1)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填图中字母)。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 (5)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6. 下图是某个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该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为_____ ,属_____ 反应。 (3)该反应在环保上的具体应用为_____ 。 7.下图中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表示氮原子,表示氢原子。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 甲丙丁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

-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 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 (3)核外电子优先占有能量较低的轨道,只有当能量较低的轨道排满后,再排能量比较高的轨道。 一最低、一最多、两不超 本节容要求 ?能写出1-20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常见离子结构示意图。 ?能够根据结构示意图判断是何种粒子。 ?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大小,核电荷数,位置关系的比较等。 【例1】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A2+、b B+、c C3-、d 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D>C B、原子序数d>c>b>a C、离子半径C>D>B>A D、单质的还原性A>B>D>C 【例2】科学家最近合成出了第112号元素,其原子的质量数为277,这是迄今已知元素中最重的原子。关于该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原子核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2 B、其原子核中子数为165,核外电子数为112 C、其原子质量是12C原子质量的277倍 - . - 总结资料-

D、其原子质量与12C原子质量之比为277∶12 练习1、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元素周期律 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 律。 2、本质: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 现周期性的变化的必然结果。 3、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本节容要求 ?会叙述元素周期律的容和实质。 ?知道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依据。 【例3】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乙单质;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练习2、X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XO3,它的气态氢化物为 A、HX B、H2X C、XH3 D、XH4 3、下列的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A、Ca(OH)2 B、NaOH C、KOH D、Al(OH)3(三)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九年级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剖析

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化学反应围观示意图能清晰的使用微观粒子表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过程。 例如: 表示的化学反应为:Cl+2NaClO==2NaCl+2ClO 222典型例题解析:一、确定模型表示的物质 例1: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 型中,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图所示的分子模型表示的分子是 A.HCHO B.CO C.NH D.CH 324【解析】:模型表示物质的确定要从物质的元素种类、每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原子的总数来综合考虑。模型中小球的大小及颜色不同值代表了不同种类的原子,也就是代表了宏观上的元素种类的不同。同种小球的个数代表了同种原子的个数。本题中有三种不同的小球,说明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原子,且其中有两个同种原子,另外分别有两种一个原子。符合条件的只有A。 。A【答案】:

二、判定模型表示的变化 例2: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①②③C.①③A.①②B.②③ 【解析】:化学变化的判定标准就是要有新物质生成。在三个变化中, ①表示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有新物质水生成,化学变化。 ②中变化前是A、B两种物质,变化后仍然是这两种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③反应前有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答案】:C。 三、观察模型变化的结果 例3: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 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发生的变化是在这一过程中,水变成水蒸

气。. 【解析】:水受热由液态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根据物理变化的定义,变化前后物质不变,水分子的本身大小和个数也不会改变,仅仅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且分子还是均一的状态,不会跑到容器的一端。【答案】:B。 四、判定模型表示的化学反应类型 例4: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变化的反应类型是 A.置换反应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解析】:观察反应前后模型的变化,可以知道:反应前只有一种化合物,反应后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符合一分为多这样的特

专题1物质的微观构成

第一章基本概念和原理 复习方法指导 化学基本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是化学思维的细胞,是化学现象的本质反映。就初中化学而言,概念繁多(有近百个),要较好地掌握概念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弄清概念的来胧去脉,掌握其要点,特别注意概念的关键词语。 2、要分清大概念和小概念,掌握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概念分成块,串成串,纵横成片,形成网状整体,融汇贯通。 3、熟练地运用化学用语,准确表达化学概念的意义。 化学基本原理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化学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要较好掌握这些理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理论的要点和涵义。 2、抓住理论要点和实际问题的关系,注意理论指导实际,实际问题联挂理论。 3、加强练习,深化对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解。 知识结构梳理 物理性质- —性质 化学性质厂性 物理变化「I—浓溶液 吸热现象 放热现象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 溶剂溶质---------- 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一物质分类——厂单质 化 学 变 化 组成结构 纯净物一 一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i峪厂酸性氧化物 厂氧化物斗 L碱性氧化物 -酸— 含氧酸 无氧酸 化合态 -游离态 「化合物一 -碱H可溶性碱 1-不溶性碱 一质子 厂原子核斗 L中子 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 L盐含氧酸盐 1-无氧酸盐 化学式——化合价——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简图?离子结构简图——离子符号 —稀溶液 一饱和溶液一溶解度 —不饱和溶液 物质------------- 兀素 离子 分子------------- 原子

专题1 物质的微观构成 一、中考复习要求 1、正确描述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将它们进行区分。 2、会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准确描述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认识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从微观角度简单认识NaCI和HCI的形成过程。 二、基础知识回顾 自然界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________ 、 ______ 、 _____ 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1、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人教九上化学3.1.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 课题: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分子的三条性质,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现象,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生活实例等分析分子的性质,感受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对奇妙的化学世界更加的感兴趣。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了解分子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魔术,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魔术,找一找它的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在一玻璃棒上蘸取浓盐酸,另一玻璃棒上蘸取浓氨水,然后两玻璃棒靠近而不接触,同学们看到了什么?两玻璃棒附近会产生白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有同学说是两种物质发生了反应,他的同桌不同意,这两种物质都没有接触,不可能发生反应,看似没有接触却产生了白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师在这里留一个小悬念,带着这个悬念我们一起来走进今天的课堂——《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学完本节课大家就知道其中的奥妙了。(板书题目) (二)新课讲授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我们平时看到的物质都是宏观的,但物质可以继续再分,分为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也就是说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并板书)。大家看一下大屏幕,这是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苯分子、硅原子图片。

需要借助仪器才能观察到,可见微观粒子是比较小的,那到底有多小呢?我们以一滴水为例感受一下: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全中国的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 个,昼夜不停,需要数3 万多年才能数完。由此说明分子具有怎样的性质?同学们说的都不错,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就是咱们分子的第一个性质。(并板书)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分子非常的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我们放学回家,刚进家门就能闻到爸爸妈妈炒菜的香气,百花盛开的夏夜我们隔着很远依旧能闻到花朵的芬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爸爸妈妈炒的菜也好,夏天的花儿也好,都没有离开原地,但是我们却能在远处通过味道感知到它们的存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我听到有同学说:可能是花香的分子在空气中扩散,被我们所闻到了,因此猜想分子可以运动。 这位同学的猜想非常有意思,那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证明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在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大屏幕,了解一下实验所需要的药品以及注意事项,药品有酚酞和浓氨水,并且通过知识小贴士,我们知道酚酞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酞溶液和氨水,无色酚酞遇浓氨水变红色。 实验——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现在我们看一下视频中的小实验吧。(教师播放实验视频)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下图所示。观察一段时间,有什么现象发生,解释这一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该实验需要时间较长,可以观看视频。) 我看你观察的最仔细,你来说说烧杯中发生了哪些颜色变化? 非常棒,请坐,他发现: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细致,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那同学们能否结合小贴士分析一下酚酞变红的原因呢?同桌2人讨论一下,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一会儿我请同学来分享一下。 我看这组的同学若有所思的样子,好,你们小组派个代表来说一下吧。非常棒,请坐,她说:结合小贴士,A烧杯溶液变为红色,说明B烧杯中的氨气分子运动到了烧杯A中。因此他们小组得到了一个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并板书)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你说实验时闻到SO2的刺激性气味,炒菜可以闻到香味,桂花飘香,湿衣服变干,蔗糖溶于水…… 分子除了以上两个性质之外,其实还有第三条性质,是什么呢?我们一起通过一个实验来发现一下。 3.分子间有间隔

九年级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剖析

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化学反应围观示意图能清晰的使用微观粒子表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过程。 例如: 表示的化学反应为:Cl2+2NaClO2==2NaCl+2ClO2 典型例题解析: 一、确定模型表示的物质 例1: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 型中,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图所 示的分子模型表示的分子是 A.HCHO B.CO2C.NH3D.CH4 【解析】:模型表示物质的确定要从物质的元素种类、每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原子的总数来综合考虑。模型中小球的大小及颜色不同值代表了不同种类的原子,也就是代表了宏观上的元素种类的不同。同种小球的个数代表了同种原子的个数。本题中有三种不同的小球,说明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原子,且其中有两个同种原子,另外分别有两种一个原子。符合条件的只有A。 【答案】:A。

二、判定模型表示的变化 例2: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解析】:化学变化的判定标准就是要有新物质生成。在三个变化中, ①表示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有新物质水生成,化学变化。 ②中变化前是A、B两种物质,变化后仍然是这两种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③反应前有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答案】:C。 三、观察模型变化的结果 例3: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 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 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中考化学复习 物质的构成-01宏观现象微观解释

中考化学复习物质的构成-01宏观现象微观解释 (2018?常州)12.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2019?龙海市校级模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中体现了分子的性质是() ①分子可分②分子很小③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④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⑤分子总在运动 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 (2017济宁)3.某同学为验证“分子是运动的”,设计了甲、乙、丙、丁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A.甲、乙、丙B.甲、乙、丁C.甲、丙、丁D.乙、丙、丁 (2019?泉州二检)如图,上瓶充满空气,下瓶充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氧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发生反应),抽出玻璃片,瓶口对紧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瓶内气体颜色趋于一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说明不断运动 B.当两瓶中气体颜色不再变化时,微粒停止运动 C.实验前后,二氧化氮分子的性质和个数都不变 D.实验后,二氧化氮分子间的间隙变大 (18泉州质检)3.氧气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A.氧分子的大小 B.氧分子之间的间隔 C.氧气的化学性质 D.构成氧分子的原子种类 (2019·娄底中考)27.水变成水蒸气,从分子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A.分子数目增多 B.分子变大 C.分子间间隙变大 D.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6.(2分)(2019?百色)下列事实能用分子或原子间有一定间隔解释的是()A.汽油要密封保存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lv微观和宏观分析

内部分析 Swot分析 威胁 1竞争对手众多gucci、Chanel、Hermes、Dior、Bvlgary、Ferragarmo、D&G、Fendi、Prada、YSL、Burberry……都是它的强有力对手 2原材料上涨,以及各种税收政策政策的限制。近年来皮革的上涨,以及 奢侈税的影响,迫使lv成本价格上升 3新进入的竞争者,特别是众多的国家的民族品牌和各种仿制者。以中国 市场为例,有众多仿制者,严重威胁着lv的声誉。 机会 1经济的发展。众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奢侈品消费,而且lv也将带动所在国税收的增加。 2世贸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的壮大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 lv能出现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能公平的和当地品牌竞争。 3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品牌并未发展起来。换句话说,在很多发展中国 家,民族品牌并未真正发展起来,自身品牌优势并没有建立优势 1成本优势。最近连续看到两则报道,都是有关全球著名的奢侈品牌LV。其中的一则写到:LV的帆布包,材料成本价格每米不到1欧元,价格却要卖到几千甚至 上万人民币。而同是世界级的奢侈品GUCCI,包包的材料成本价格每米要50多欧 元。 2时尚。1996年,为庆祝Monogram系列一百周年纪念,邀请七位时尚设计 师设计限量款式,在全球掀起疯狂的收集热潮,让路易威登体会到潮流 也有伟大之处。 1998年,路易威登破天荒地找了美国设计师MarcJacobs 加盟,设计Vernis系列,甚至接着开发了过去从未有过的服装系列,除 了皮箱、皮件和时装外,求新求变的百年老店路易威登也将脚步跨入其 他时尚领域。 3企业创建已久,品牌树立较早,品牌定位好。路易威登不只是一时流行的时尚名牌,之所以能成为百年经典,关键原因在于让消费者享用贵族 般的品质。创始人路易威登,在19世纪时,是拿破仑三世的爱妻乌捷 妮专任捆工和御用皮革师,他发明具防水功能的平盖硬式行李箱,坚固 耐用的品质保证,顿时传遍上流社会,也让路易威登一问世,就是以名 牌的姿态,影响当时的时尚界,成为名流绅士出门旅游必备的装备。 劣势 1价格昂贵。这几乎是所有奢侈品的共同劣势,同类比较不明显,相比于仿制品就很吃亏 2 成本高昂,生产周期较长。Lv几乎是全手工制作,制作材料成本高昂, 生产周期较长,这样很容易造成新产品上市比较慢,容易产生脱销。PEST分析 3 价格弹性小 竞争对手分析 随着欧洲奢侈品市场的逐渐低落,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奢侈品市场却在逐渐兴盛,越来越多的世界顶级奢侈品集团将旗下品牌打入中国市场。 如果把LV归为综合性奢侈用品一类的话。。 gucci、Chanel、Hermes、Dior、Bvlgary、Ferragarmo、D&G、Fendi、Prada、

高考中常考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高考中常考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1.向滴有几滴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1)上述过程的实验现象为. (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 (3)氨水(NH3?N2O)也能使酚酞变色,原因是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离子,该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Na+、OH﹣、Cl﹣;(3)OH﹣. 【解析】解:(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氯化钠呈中性,盐酸过量,使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中性或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2)反应前,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氯离子,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钠离子;故三种离子分别为:Na+、OH﹣、Cl﹣; (3)氨水(NH3?N2O)也能使酚酞变色,原因是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离子,该离子是OH 2.向K2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3)下列物质能与K2CO3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双项选择)

A.Ca(OH)2 B.HCl C.BaCl2 D.(NH4)2SO4. 【答案】(1)产生白色沉淀;(2)K+;CO32﹣;OH﹣.(3)AC 【解析】解:(1)碳酸钾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氢氧化钾,因此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故填:产生白色沉淀. (2)由图中信息可知,表示K+,表示CO32﹣,表示OH﹣.故填:K+;CO32﹣;OH﹣. (3)碳酸钾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钾,因此下列物质能与K2CO3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Ca(OH) 和BaCl2.故选:AC. 2 3.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①Cu(NO3)2溶液和CuSO4溶液都含有大量(填离子符号)。 ②向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③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片,充分反应后,可看到的现象 是,右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 (2)除上述实验外,在溶液中与Cu(NO3)2和CuSO4均能反应的物质还有、(任举二例。填化学式,下同)。 (3)在溶液中能与CuSO4反应而不与Cu(NO3)2反应的物质有(任举一例)。【答案】:(1)①Cu2+ ②Cu(NO3)2 + 2NaOH= Cu(OH)2↓+2NaNO3 ③锌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Cu2+、SO42-、Zn2+ (2)Ba(OH)2、KOH (3)BaCl2 【解析】:(1)①Cu(NO3)2溶液中含有Cu2++和NO3,CuSO4溶液中含有Cu2+和SO42-,所以两种溶液共同含有的是Cu2+。③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片,发生置换反应,

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数(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数不同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____物。(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 2.元素组成物质:如水是有_____组成的,铁是由_____组成的,,氯化钠是_____组成的。 练习:1.研究表明,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可从海带中补碘。这里的“碘”是指 A.碘原子B.碘分子C.碘离子 D.碘元素 2.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O B.Zn C.N2 D.CO 3.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___;金刚石、石墨都是____元素的单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________;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人体缺____元素会贫血;老人体缺____元素会骨质疏松;青少年缺____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人体缺____元素,会患甲状腺肿大(即大脖子病) 二、物质的组成、构成 1.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2. 构成:构成的物质粒子有、、。 (1)由___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红磷、白磷、硅等。 (2)由___构成的物质: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CO2、H2、O2、N2、Cl2、O3。 (3)由___构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 练习:1.下列粒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A.分子、中子 B.原子、电子 C.原子、离子 D.离子、中子2.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铜 B.干冰 C.氯化钠 D.金刚石 3.用“分子”、“原子”或“离子”填空。 水由水____构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钠____;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 3.根据化学式表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1)物质由____组成; (2)物质由粒子(____、____或____)构成; (3)分子由____构成 练习: 1.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水是由________构成的;水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每一个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 2. 铁是由______组成的;铁是由______构成的 3. 氯化钠是由________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 4.鱼油中富含的DHA(化学式为C22H32O2)是大脑细胞形成和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DHA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DHA由三种元素组成B.DHA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DHA是有机化合物D.DHA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3︰4︰4 4.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练习班级 _______ 姓名________

宏观微观环境分析讲课稿

宏观微观环境分析

2.1宏观环境分析 2.1.1人口环境分析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资源消耗大国,汽油是工业命脉资源之一,也是资源消耗大户。 我国的汽油主要应用在乘用车领域,经济增长时期,居民收入水平会随之增加,会增加对乘用车和出行的需求,直接拉动汽油消费。但同时汽油的消费需求又直接受制于汽车市场景气程度和技术发展,比如新车型的推出,定价政策,新能源汽车的替代需求都会影响汽油消费量。但综合来看,国内汽油产销量非常平稳,近几年保持了稳健的走势。2016年中国汽油表观消费量1.20亿吨,同比上涨3.4%;我国汽油产量1.29亿吨,同比增长7%;出口量969万吨,同比大增67%。 2.1.2经济环境分析 近年来尽管经济增速放缓,对汽油消费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使汽油消费依然保持较高增速。截至2016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1.94亿辆,其中有49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2016年新注册登记的汽车达2752万辆,保有量净增2212万辆,均为历史最高水平。虽然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对汽油消费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保量的总量增加依然能够使汽油消费增速保持增长。 2.1.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中国石油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提升环保基础管理能力。颁布了《低碳发展路线图》《污染物排放达标升级计划》《生态保护行动纲要》。以抓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为推手,将环保工作纳入企业年度考核内容,全面开展两轮HSE体系审核,对7家重点企业开展环保技术诊断和管理评估。持续完善环保智慧型管理平台建设和专业化管控。 中国石油秉承“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用态度彰显担当,用行动诠释承诺,用措施达成目标。在京津冀,实现了“2+26”城市“零燃煤”,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在西南,云南石化安全平稳绿色开车一次成功,让彩云之南天更蓝;在北极,亚马尔项目成功投产,助推“冰上丝绸之路”;在中东,地处国家级湿地的北阿扎德甘油田实现了绿色开发,地球之肾崛起绿色大油田。

“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专题训练

“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专题训练 1.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B.C.D. 2.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O”表示氢原子,则该化学反应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 A.单质B.氧化物C.盐D.有机物 3.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变化,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A.置换反应B.化合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5.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未发生变化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点燃2HCl 6.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 7.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说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 B .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2 C .所有参与反应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D .D 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1 8.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 .生成了2种物质 C .反应物含3种元素 D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9.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甲是SO 2 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 D .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 10.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保持不变 D .该图可示意CO 与O 2的反应 11.如图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2,则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生成物一定属于氧化物 B .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变化 C .该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D .乙分子中A 与B 的原子个数比为1:2 12.(2012?顺义区二模)有机物丁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将二氧化碳转化成丁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物丁的分子模型为 B .该反应中属于化合物的是甲、乙、丙 C .该过程可实现碳循环,减少碳排放 D .丁可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1)

1、分子和原子: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氧分子(O 2)是由 多数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CO 2)是由 3、注意:水是由水 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 1个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 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汞是由 4、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 。 如:水蒸发时水分子的 变大,但水分子 ,故为 变化,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 分子就变成了 和 ,故为 变化。 再如,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 会分解成 和 ,每 个 结合成 个 ,许多 聚集成 。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 分裂变成 , 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 的 。如: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6、从微观角度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由 如: 又如图: 7、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8、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 和原子核是由 和 两种粒子构成的。 9、由于原子核内的质子带__________________,中子____________,原子核带的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 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________,核外的电子数______________。 10、在原子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不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八年级科学下册2_1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教案新版浙教版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一)教材分析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位于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一章第二节,本课题可以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研究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和原子以及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也是金瓯学习化学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对本课题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角度得到更深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的结构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节课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也有重要作用。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好胜心强,善于表现自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创设情景让学生来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八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而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接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结构特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将抽象事物形象化,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我为本节课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②通过探究实验和学生活动,让学生知道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在与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同 时知道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②通过探究实验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或图片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道尔顿的原子论对化学科学的贡献,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为本节课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知道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五)教法学法 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本堂课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师生互动的形式,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如下: 教法 ①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动画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②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充 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活动能力。 ③分组讨论法:针对有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我们常说:“现代文盲不是不懂文字,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本节课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学法指导 ①小组合作法:上课之前先分组,进行探究活动;

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图文稿

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 组成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分子和原子: 分子原子 定 义 性 质 联 系 区 别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氧分子(O )是由 2 )是由 多数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CO 2 3、注意:水是由水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构成的, 1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汞是由 4、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如:水蒸发时水分子的变大,但水分子,故为 变化,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分子就变成了和,故为变化。 再如,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会分解成和,每 个 结合成个,许多聚集成。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裂变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如: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6、从微观角度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 纯净物,混合物由如:又如图: 7、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8、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和两种粒子构成的。 9、由于原子核内的质子带__________________,中子____________,原子核带的 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________,核外的电子数______________。 10、在原子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不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12、练习: 1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电子在核外是的

宏观、微观环境分析

本章重点难点1、行业生命周期、五力分析模型2、市场分析、融资来源3、钻石模型分析第一节一般宏观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 力量,包括哪些围绕企业周围的各种因素。宏观环境分析中的关键要素包括:1、政治和法律因素(Political factors)2、经济因素(Economical factors)3、社会和文化因素(Social factors)4、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 factors)一般宏观环境分析又称之为PEST 分析法(见图2-1)。知识点1:政治和法律环境因素一、政治和法律环境因素【熟悉】(一)政治环境因素分析 具体来说,政治环境因素包括四个方面:1.企业所在地区或国家的政局稳定状况。2.政府行为对企业的影响。3.执政党所持的态度和推行的基本政策(包括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进出口限制等)以及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4.各政治利益集团对企业活动产生的影响。 存在的政治风险是指投资所在国政府可能改变税收政策或计划增加其在企业的股份以增强 政府影响力或满足当地的民意。相关的政治风险是指政治因素对企业环境或未来产生影响的 可能性。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所有权风险。 2.经营风险。 3.转移风险。企业可以采取应 对政治风险的措施有: 1.在向某个国家投资前先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 2.与其他企业一起 执行项目以分散风险。 3.避免完全信赖某个国家。 4.向本国政府寻求政治支持。 5.与当地企业合作以提高项目的可承接性并寻求政治支持。(二)法律环境因素分析这些法律法规存 在有以下四大目的: 1.保护企业,反对不正当竞争 2.保护消费者 3.保护员工 4.保护公众权益免受不合理企业行为的损害法律环境因素分析主要分析四个因素:1.法律规范,特别是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部分。如《公司法》、《合同法》、《税法》、《反垄断法》、《破产法》、《商标法》等等。2.国家司法执法机关。法律法规的制度安排与具体执法情况差别很大,还要 关注各个执法机关的具体规定和执法尺度等。这些往往对企业而言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企业的法律意识。4.国际法和特定目标国的法律规范。(三)政治法律环境因素对企业 影响的特点1.不可预测性。2.直接性。3.不可逆转性。典型例题[多选题]下列能够

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

1、分子和原子: 分子原子定义 性质 联系 区别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氧分子(O2)是由 多数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CO2)是由 3、注意:水是由水构成的, 水分子是由构成的, 1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汞是由 4、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如:水蒸发时水分子的变大,但水分子,故为变化,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分子就变成了和,故为变化。 再如,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会分解成和,每个 结合成个,许多聚集成。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裂变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如: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6、从微观角度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 纯净物,混合物由如:又如图: 7、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8、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和两种粒子构成的。 9、由于原子核内的质子带__________________,中子____________,原子核带的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________,核外的电子数______________。 10、在原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不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12、练习: +12 28 2 电子层 (带电) (不带电)电) (带电) 原子

宏观微观环境分析

本章重点难点 1、行业生命周期、五力分析模型 2、市场分析、融资来源 3、钻石模型分析 第一节一般宏观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包括哪些围绕企业周围的各种因素。宏观环境分析中的关键要素包括: 1、政治和法律因素(Political factors) 2、经济因素(Economical factors) 3、社会和文化因素(Social factors) 4、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 factors) 一般宏观环境分析又称之为PEST分析法(见图2-1)。

知识点1:政治和法律环境因素 一、政治和法律环境因素【熟悉】 (一)政治环境因素分析 具体来说,政治环境因素包括四个方面: 1.企业所在地区或国家的政局稳定状况。 2.政府行为对企业的影响。 3.执政党所持的态度和推行的基本政策(包括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进出口限制等)以及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各政治利益集团对企业活动产生的影响。 存在的政治风险是指投资所在国政府可能改变税收政策或计划增加其在企业的股份以增强政府影响力或满足当地的民意。相关的政治风险是指政治因素对企业环境或未来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所有权风险。 2.经营风险。 3.转移风险。 企业可以采取应对政治风险的措施有: 1.在向某个国家投资前先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 2.与其他企业一起执行项目以分散风险。

3.避免完全信赖某个国家。 4.向本国政府寻求政治支持。 5.与当地企业合作以提高项目的可承接性并寻求政治支持。 (二)法律环境因素分析 这些法律法规存在有以下四大目的: 1.保护企业,反对不正当竞争 2.保护消费者 3.保护员工 4.保护公众权益免受不合理企业行为的损害 法律环境因素分析主要分析四个因素: 1.法律规范,特别是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部分。如《公司法》、《合同法》、《税法》、《反垄断法》、《破产法》、《商标法》等等。 2.国家司法执法机关。法律法规的制度安排与具体执法情况差别很大,还要关注各个执法机关的具体规定和执法尺度等。这些往往对企业而言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企业的法律意识。 4.国际法和特定目标国的法律规范。 (三)政治法律环境因素对企业影响的特点 1.不可预测性。 2.直接性。 3.不可逆转性。 典型例题 [多选题]下列能够采取的降低政治风险举措是()。 A.做好充分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 B.寻求本国政府帮助 C.寻求当地企业合作 D.与执政党密切合作并充分信任 【答案】ABC 【解析】不能够完全信任某个国家,必须保持一定的警惕。执政党变更会给企业带来潜在的巨大风险。 知识点2:经济环境因素 二、经济环境因素【熟悉】 【要点提示】企业必须时刻关注经济环境的变化,并根据经济环境修订或选择合适的公司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