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微观构成知识点复习

物质的微观构成知识点复习

物质的微观构成知识点复习
物质的微观构成知识点复习

保定十七中刘进胜

专题复习1——物质的微观构成

2011-01

一、分子和原子

1.分子、原子的概念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例如:水、水蒸气、冰都是由构成的。

铁由构成。

一般地,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气态非金属单质(H2、O2、N2、Cl2)等由_______构成;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单质:S、P、C,等由_____直接构成。

叫分子;叫原子。

2______。分子、原子的区别:。

3.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物质的分子破裂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

4.利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如水蒸发):;

化学变化(如水电解):。

5.利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纯净物、混合物:;

利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单质、化合物:;

二、离子

1.原子的构成

:带电荷。

原子:不带电

:带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荷数称为,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但电性,因此原子电性。

核电荷数==核外=。

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原子核内无中子。

⑶原子的种类是由()决定的。

2.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

(2)

(3) 决定的。3.离子的形成:

(1)离子: 叫离子。如Na +、Cl -、OH -、SO 42-

等 (2)离子的分类。

:带正电的离子 离子

:带负电的离子

4.三、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原子:

分子 离子

专题复习2——物质的组成及表示方法

2011-01

一、元素符号

1.元素

元素是的总称。

(1)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质量分数):

(2)生物细胞中含量在前四位元素:

2.元素符号。

(1)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N表示的意义有:和。

但如果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

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系数,就只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一个氧原子,而2H只能表示;3Fe表示;若要表示5个镁原子可记为:,7个氯原子可记为:。

(2)书写: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①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例如:钙,钠,钴镁,铝等。

3

1.写法:

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可省略不写)

如:Na+、Mg2+、Al3+;Cl-、S2-、O2-……

碳酸根离子:,镁离子,氢离子:,2个亚铁离子:,

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NO3-: ,7Fe3+,2H+。

2.意义

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意义:Fe2+

nCO2, 3Cl-

5SO42-

三、化学式

1.化学式:叫化学式。

2.

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3Fe ,5Al2O3,2H2.

写出下列化学用语的符号:4个钠离子:,2个氯气分子:,氮气,4个硫酸分子:,氧元素:,3个碳酸钠分子:

3.化学式的书写

(1)氧化物的化学式书写:在右,例如,二氧化碳:,氧化镁:,

(2)一般化合物书写:金属元素的符号在,非金属元素的符号在。

例如,氯化钠:,氧化铁:,硫酸铝:,氯化锌。(3)用化合价原则书写:一般正价在,负价在。

例如:氯化氢:,氧化汞:,碳酸镁:。

4.化学式的读法:

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如CuO , H2S

若含酸根的化合物,读作“某酸某”。如:CuSO4,KMnO4 (NH4)2CO3, AgNO3

若含氢氧根的化合物,读作“氢氧化某”。如:NaOH

Ca(OH)2,Cu(OH)2

四、化合价

一、化合价

表示元素之间相互化合数目的性质。

1.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a.氧元素通常显价;

b.氢元素通常显价;

c.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价,非金属元素显价;d.一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②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③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2)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默写化合价口诀)

2

3.

练习:氧化镁,硫化钠,碳酸钙,氢氧化钠,硫酸铝,硝酸钡。

4.根据化学式求未知元素化合价(求画线元素)

练习:KMnO4,NaClO 。

专题练习3——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2011-01

(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Fe-56,N-14,Cl-35.5)

1.某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A,核内中子数为B,则其核外电子数为()

A.A+B B.B-A C.A-B D无法确定

2.(07肇庆)奥运会将用高科技手段检测兴奋剂,“乙基雌烯醇”(C20H32O)是兴奋剂的一种,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根据《城市燃气管理办法规定》,从安全考虑,不能使用碳-5。碳-5的化学名称叫戊烷,化学式为C5H12,其碳元素和氢元素的最简质量比是()

A.5:12 B.5:2 C.1:1 D.5:1

4.我国瓷都——江西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景德镇的高岭土[主要成分:Al2(Si2O5)(OH)]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

A.1:4 B.1:24 C.1:36 D.2:129

5.新兴大脑营养学发现,大脑生长发育与不饱和脂肪酸有关。从深海鱼油中提取出来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被称为“脑黄金”,它的化学式为C26H40O2,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当你取回干洗后的衣服时,会嗅到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散发出的淡淡香味,其实你已经不知不觉中吸入了一种可致癌的有毒气体--四氯乙烯(C2Cl4)。求16.6g四氯乙烯中含氯元素g。

7.近年来,乳酸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乳酸在医药.食品等工业中应用前景广阔。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试计算:

1)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

2)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普鲁卡因”(procaine)是一种常用止痛药剂,它的化学式为C13H20O2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A.“普鲁卡因”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

B.“普鲁卡因”中含有氮气分子

C.“普鲁卡因”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3:20:2:2

D.“普鲁卡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7

9.(2007常州)鱼油中富含的DHA(C22H32O2)是大脑细胞形成和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DHA

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DHA由三种元素组成

B.DHA是有机化合物

C.DHA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3︰4︰4

D.DHA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0.( 广东汕头)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O2N)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氨酸分子中C、H、O、N各原子个数比为。

(2)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计算

结果精确到0.1%)。

(3)合格奶粉每100 g中含蛋白质约18g,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现测

定某奶粉每100 g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为2 g。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奶粉是否属于合格

奶粉。

专题练习4——化学式读法和写法

2011-1

练习1: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书写

氮气_______氢气__________氧气_________氦气_________红磷__________ 硫磺_______锌________ 水________ 干冰________一氧化碳________ 生石灰______氧化钠________氧化镁_______氧化铝________氧化钡_______ 氧化铁_______四氧化三铁________硫酸_______硝酸______盐酸_________ 氢氧化钠________氢氧化钙________氢氧化铜_______氢氧化铝_________

氢氧化铁________硫酸钠________硫酸铝___________硫酸锌___________

硫酸铁________硫酸铵_________碳酸钠______碳酸钾______碳酸钙_______ 碳酸铵__________硝酸银________硝酸钙________硝酸铜__________

硝酸铵______氯化钠_______氯化钡______氯化钙________氯化铵_______

氯化亚铁________高锰酸钾______________锰酸钾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给下列物质命名,并写出黑体部分的化合价

Ca O _____C O2_______Cu O_______Mg O_______S O2________P2O5______

Al2O3_______Fe O_______Fe2O3_______Fe3O4_______H2S O4 ____H N O3______ H3P O4_____H2C O3_______H Cl_______H Br ______H2S _______Na OH______ KOH_______Ba(OH)2_______Ca(OH)2_______Cu(OH)2 ______Cu SO4_______ Na2SO4 _______BaSO4 _______Na2CO3 _______ CaCO3 ________ Ag Cl ______ Ag NO3_______N H4N O3_______NaCl_________CaCl2 _________BaCl2 _______ NH4Cl________Fe SO4__________Fe2(SO4)3__________Al2(SO4)3 ___________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大全)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说法错误; B、离子包括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原子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不会再分,而由原子团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可能再分,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中,碳酸根离子分开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说法错误;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 2.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7 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根据钙和铕元素的汉语名称的偏旁为金字旁可知,都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B、由上图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单位不是克,错误; C、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正确; D、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正确。故选B。 【点睛】 以钠为例,元素周期表中信息:

。 3.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 确的是() 选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 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元素B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数目减少了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分子,选项错误; B、化学变化就是原子重新 组合的构成,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选项正确;C、不同的液体混合后体积减小是 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不同的分子大小不同,分子相互穿插形成的,与分子的数目无关, 选项错误;D、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选 项错误,故选B。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 n n () A.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B.碳、氮、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C.氧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8 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

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B.硅原子核内中子数可能为14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D.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4,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表示原子序数为;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4,相对分子质量约等于28,则中子数=28﹣14=14,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硅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1 Na 22.9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A.A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g B.Si的元素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 C.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故错误; B、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由图可知,Si的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故正确; 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最外层的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故错误; D、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故选B。 3.吸烟有害健康,是导致肺癌最广泛及作用最强的因素。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被动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低,今年开始我省已经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造成被动吸烟的原因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的大小不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分子的体积很小,非吸烟者不易觉察D.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D 【解析】 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烟气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烟气分子向四周扩散,造成人们被动吸烟,故选D。 4.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B.③和④均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 C.粒子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 A、①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有2个电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②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未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相似,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③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在④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C、在②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由②③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要明确相对稳定结构、质子数与元素种类的关系以及原子与离子的判断方法。

微粒构成物质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微粒构成物质 抚顺市胜利中学md 一、知识网络建构 分子 原子核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电子 阴离子 离子 阳离子 二、考点全息整合 考点1、原子结构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注意:原子时不显电性的,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考点2: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1)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形成()离子。非金属元素的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形成()离子。 (2)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氦为2个)。是一种()结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注意 1、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He为2个)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3、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在离子中: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考点3: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2)表达式 (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 注意:(1)电子质量很小,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4: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注意: 1、由于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因此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

粒子也有多种。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铁由铁原子构成,铁原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 2、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其他条件下,可以再分。3原子团与原子分子区别 三、专题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微粒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离子 B 分子 C 原子 D电子 2.在教室里也能闻到教室外的花香,原因是 A.分子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之间有空隙 3.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超详细)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说法错误; B、离子包括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原子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不会再分,而由原子团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可能再分,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中,碳酸根离子分开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说法错误;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 2.2017年5月9日,中科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原子序数中文名称元素符号 113鉨Nh 115镆Mc 117Ts 118Og A.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B.“Nh”可表示鉨单质 C.Og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 D.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5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由题中信息可知,117号元素带有“石字旁”,118号元素带有“气字头”,都不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Nh”可表示鉨单质,正确;

C、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元素,错误; D、镆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15,错误。 故选B。 3.下面各种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蒸馏水B.二氧化碳C.空气D.氮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A、蒸馏水由水分子构成,B、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C、空气是混合物,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故含有氧分子,正确,D、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故选C 考点:物质的微观构成 4.如图所示的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2 B.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氧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 【答案】B 【解析】 A、由原子结构中质子数=电子数可知,8=x+6,x=2,正确; B、由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6>4,故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错误; C、由汉字氧带“气字头”,不带“金字旁”可知,氧属于非金属元素,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正确。故选B。 点睛: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及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是解题关键。 5.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如图是四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关于四种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中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中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探究目标】 1、理解元素的涵义,知道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描述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2、知道物质的简单分类,能据此区分一些常见物质。 3、正确描述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含义、区别与联系。 4、准确描述原子构成,认识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探索导航】 〖活动一〗基础知识回顾 要求:(1)浏览教材并填写下面知识网络 (2)想一想,对于基础知识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元素 元素分类及在自然界存在状态 据元素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 和 。 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按质量分数的由大到小)依次为: 物质的简单分类 (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2)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 单质 单质 单 质 物 物 混合物 物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氧化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CH 4 C 2H 5OH CH 3OH CH 3COOH

4、原子的结构 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 质子

质子②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决定种类。 原子核中子 原 子①质量约等于(或)质量的1/1836。 ②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电荷。 ③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活动二〗、重点疑点讨论 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吗?请举例说明。 2、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吗?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或2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吗? 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吗? 4、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所有性质? 只有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吗? 5、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 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吗? 6、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吗?怎样理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活动三〗、解题方法指导 1,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 ?单质_____________ ?酸_____________ ?碱_____________ ?盐_____________ ?氧化物____________?有机物_____________ 2、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具有( ) A、相同的性质 B、不同的性质 C、相同化学性质 D、不同化学性质 3、钾的相对原子质量较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小1,而核电荷数大1,由此可推断,一个钾原子和一个氩原子所含中子数的关系是( ) A、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1个 B、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2个 C、钾的中子数等于氩的中子数 D、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多1个 4、下列关于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纯净物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B、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C、任何一种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D、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5、2005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发射神舟号的火箭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N2O4,发射时反应可写为 (CH3)2N-(NH)2+2N2O4点燃 3N2↑+2CO2↑+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偏二甲基肼中原子个数比为C:H:N=1:4:1 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有 C、H、N、O四种元素 C、在宇宙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还难做过滤实验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巩固自己 所学的知识点呢?小编建议大家多做一些与之相关的题,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总结,希望大家学习愉快! 1.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微小粒子构成。 2.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名称是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 4.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2g B.1/12g C.12 D.1.6610-27kg 5.据报道,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中子数为------------------------------( ) A.175 B.114 C.61 D.289 6.某全麦饼干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铁、镁、锌、钙是指-----( ) 营养成分铁镁锌钙 含量(mg/100g)4.5~590~1003~4280~300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非金属

7.下列试剂瓶标签上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 8.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右图是某品牌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如果按用量服用,则每天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 ) A.0.5g B.1g C.1.25g D.0.25g 9.写出下列符号或符号的意义: 钠离子_________;②铝离子 ________;③Fe2+____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硫酸根离子 _________;⑦碳酸根离子______; ⑧2N__________________;⑨3H2O________________;⑩4O H-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下来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①氧化铝__________;②氧化铁___________;③氧化亚铁 ___________;④氧化汞_________; ⑤碳酸钠__________;⑥盐酸___________;⑦硫酸 ___________;⑧碳酸___________; ⑨石灰石__________;⑩石灰水___________;⑾硝酸铵 ____________。 1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________________,决定元素化学性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认识化学物质的多样性。能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认识物质三态及其转化。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知道三种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原子的内部结构。 3.认识化学元素。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4.物质组成的表示。记住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根)的常见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并学会有关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一.物质的多样性 你能将出中所学过的物质进行简单分类吗?请你完成下列物质分类草图,并将初中已经学过的空气、氦气、氧气、水、碳、二氧化碳、氧化铜、碳酸、煤、石油、铁、铝、生铁、钢、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纯碱等物质列入各自所属的类别。 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如如如化合物稀有气体:如如如单质混合物:如 二.物质的微粒性 思考: 1.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哪些?水、氧气、汞、氦气、氯化钠分别是由什么粒子构成? 2. 分子与原子有什么本质区别?试以水通电分解为例说明。 3. 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4. 三类不同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各有什么特点?这种不同对它们的化学性质 有什么影响? 5. 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有何异同?分别以Mg 和Mg +2、Cl 和Cl - 为例加以说明。 6. 你能绘制出合适的表示物质微观结构的知识草图吗?请试试看。 三.认识化学元素 思考: 1. 你能将人类目前已经发现的100多种元素进行简单分类吗? 2. 下列物质:①氦气 ②水 ③铁 ④烧碱 ⑤氢气 ⑥乙醇,其中那些属于单质?哪些 属于化合物?单质与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有什么不同? 3. 下图所示,“○”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下面的物质中,哪些 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单质分子与化合物分子有何不同?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含知识点总结和测试题及答案)第四单元_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点梳理] 考点1 原子的构成 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2 相对原子质量 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3 元素 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考点4 元素符号 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⒉书写: 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 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 ①表示氢元素 H 2H:表示二个氢原子 ②表示一个氢原子注意:元素不讲个数,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考点5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 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如: 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奥秘专题复习

构成物质的奥秘专题复习 主题一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多样性,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和区分,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知道三种粒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原子的内部结构。 (3)能认识并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4)记住并能运用一些常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并学会有关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了解物质三态及其转化,并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进行解释。 (2)通过调查体会化学元素与人类生命活动及人体新陈代谢的密切关系。 (3)通过必要的习题训练,能看懂并理解某些商品标签的数据涵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2)积极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撰写论文,发表见解。 (3)通过复习,进一步树立严谨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作风。 [内容标准分析] 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通过本主题的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用微观的观念去学习化学,理解一些化学现象的本质;通过加深学生对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的认识,引导学生摆脱经验形态,形成科学的理论,进入神奇的微观世界。 只有了解了物质的微观结构,才能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才能更好的理解化学的内涵,提高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因此本主题内容,尽管涉及面很广,但要求不是很高,对初中生世界观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初中化学课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对于标准中的一级、二级主题在教材中的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

复习专题—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

复习专题—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分类及标准。 2、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4、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5、能够运用本单元知识点,解出相关题型以及中考题。 二、【教学重点】 1、分子的性质 2、原子结构 3、物质的分类、组成及微观构成 三、【教学难点】 1、物质的分类、组成及微观构成 四、【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将第三单元的知识学习完毕,大家物质的构成有了全新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将本节课做一个复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学以致用,利用所学的知识点,解决一些常见的习题。 (二)、复习过程 1、物质的分类(PPT展示)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如:H2O、CO2等)生:填写知识梳理所缺的部分。 针对练习:(教师引导,学生练习) 1、(2016·江苏盐城)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蒸馏水 B. 加碘盐 C. 酱油 D. 白酒

【答案】A 2.(2016?湖南衡阳)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镁 B.空气 C.硝酸钾 D.二氧化锰 【答案】D 3.(2016?江苏扬州)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硫B.水 C.铜D.空气 【答案】B 2、构成物质的微粒(PPT展示) 生:填写知识梳理所缺的部分。 针对练习:(教师引导,学生练习) 1、(2016?江苏扬州)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铁B.干冰 C.氯化钠 D.金刚石 【答案】B 2、(2016·江西)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 A.分子间的间隔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变化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例题习题附答案)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0课时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课前预习】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停地。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在固体、液体中微粒间的距离,在气体物质中,微粒间的距离,所以物质比较容易被压缩,物质不易被压缩。 【课堂练习】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蔗糖放到水中不见了,说明蔗糖以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了水中 B.从远处就能闻到香醋的气味,是因为醋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C.湿衣服晒干了,说明衣服上的水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D.水结冰后,冰中微粒间的距离比液态水中微粒间的距离小 4.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微粒的质量发生变化 B、微粒的大小发生变化 C、微粒间的空隙发生变化 D、微粒处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 5.纯净物是由(相同的、不同的)微粒构成的,不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是。 6.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分别发生了变化和变化。水受热蒸发时,构成水的微粒(发生、没有发生)变化,水通电分解时,构成水的微粒(发生、没有发生)变化。 【课后测试】 一、填空题 8.把固体碘密封在一根约长10cm的玻璃管内,用酒精灯微热有固体碘的一端,可观察到的现象为,这是因为。9.应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⑴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物的体积(大于、等于、小于)100mL, 由此可说明; ⑵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这是因为; ⑶在盛有50mL水的试管里,加入一小颗高锰酸钾晶体,观察到溶液, 这是由于;

⑷在夏季,充足气的自行车胎在行驶过程中容易爆胎,这是因为 。 10.用微粒的观点说明:物体固、液、气三态的密度不同。 三、简答题 11.如右图,做氨分子运动实验时,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 放在试管里。 (1)用 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棉花上,可观察到的 现象 是 。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 (3)某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的颜色没有改变,而试管口的棉花却变色了,发生该现象的可 能原因是 。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配制1:2体积比的酒精溶液时,分工为:甲同学量取50mL 酒精,乙同学量 取100mL 水,丙同学将两份液体充分混合并量出所得液体的体积为146mL 。对此,甲同学认为可能有 人少量了液体,乙同学认为可能在读数时有误差,丙同学则认为三人用的量筒可能有质量问题。对此, 你的评价是: 四、探究题 13. 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 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如图), 哪一支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请你再举出可 以用这种原因解释的一个实例来。 滤纸条 酚酞试剂 棉花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归纳 一、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二、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2、O 2、N 2、Cl 2。 离子:NaCl 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 +)氯离子(Cl -)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 单质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 (一种元素) (一种物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H 4、C 2H 5OH 、C 6H 12O 6、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 氧化物 H 2O CuO CO 2 无机化合物 酸 HCl H 2SO 4 HNO 3 碱 NaOH Ca(OH)2 KOH 盐 NaCl CuSO 4 Na 2CO 3 三、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5) 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 四、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 2、O 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 、书写方法: b 、意义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 、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 :只表示3个氧原子 +12 2 8 2 原子核 核内质子数 第一电子层 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 (带 电) (不带电)(带 电) 原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正 负 表示某种元素 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O : 氧元素 一个氧原子

物质构成的奥秘总复习经典例题、习题经典1.docx

物质构成的奥秘总复习经典例题、习题经典1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 和NO,生成物是 CO2和N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2CO+2NO=N2+2CO2。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只有生成物的N2分子是由 2 个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 于单质,正确; B、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将有毒气体CO 和 NO 转化为无毒气体CO2和N2,正确; 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CO 和NO,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 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 D、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错误。故选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 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 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2.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阴离子 【答案】 B D.分子大,原子小 【解析】 【详解】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脱离化学变化,原子仍可再分为原子 核和核外电子,错误; 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正确; C、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属于阳离子,错误; D、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所以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超详细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 考点1 分子 1、 概念:分子是 最小的粒子。 2、 分子的特点:①分子总是在不停的 ,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 ②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 。 ③分子间有 ,且分子间隔受热 ,遇冷 。 一般地,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分子间间隔大小: > > 利用①③两条特点可以解释: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物质三态间的变化、气体压缩等。 3、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考点2 原子 1、 概念:原子是 最小的粒子。 这里的最小粒子是指原子在化学变化中 再分 2、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 成新的分子或物质。(举例) 原子的构成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了解) 怎样查找相对原子质量? 注意 ①原子一般是 、 、 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如 原子。 ②原子的种类由 决定。 ③、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 在原子中, = = = 。 ④、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 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 。相对原子质量是通过比较得出的比值,单位为 。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为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 上,即相对原子质量≈ + 三、元素 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2.元素之最 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排在前五位的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3.H 表示 、1个 。2H 表示 ,H 2表示 Cu 表示 、 、 画出前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 ( ) 原子核( ) 核外电子( ) 质子( ) 中子( )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 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 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构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了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和使用,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 (3)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4)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 (5)了解化学式的涵义,记住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6)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过程与方法: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难点: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知识复习,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还没有系统复习,故学生对本章知识在理解和运用方面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分析、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投影展示】 二、专题讨论【重点提炼】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从微粒的观点认识和区分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

物质的构成 专题复习

物质的构成 专题复习 活动一:到目前,同学们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肯定有了很多的的认识,把你的认识写出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1、 ; 2、 ; 3、 ; 4、 ; 元素 物质 原子 分子 课堂检测: 1.原子里的质子数等于( ) (A )中子数(B )电子数(C )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 )核电荷数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 )。 (A )原子 (B )分子 (C )电子 (D )原子核 3.分子与原子相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 分子中一定含有比它更小的原子 B 、 分子或原子在不停地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隙 C 、 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D 、 分子的质量一定等于组成它的各原子质量的总和 4.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H B .O2 C .He D .Fe 5.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 .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C .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 .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6.用化学用语表示: (1)五个氮原子 ;(2)两个氢氧根离子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4)一个Mg 2+ 核外共有________个电子;Cl - 的电子数和________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5)钙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钙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它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或“失”)电子。 7.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请画出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2)表示的是 (填离子符号); (3)上表中第二、三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___ _。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复习知识点整理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考点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 ②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的电子数也不同。 ③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④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原子核也可以没有中子,比如H 原子。 (2)相对原子质量: ①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②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A r )=12 112 原子的质量碳某种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③电子的质量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考点2分子 1、 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 考点3.元素与元素符号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①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不显电性 基本性质

①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决定: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不同元素的区别是因为它们的质子数不相同。 ③性质:a. 元素是个宏观概念;b.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④分类: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大类。 ⑤含量:a. 在地壳中,氧元素最多,其次为硅、铝、铁等元素; b. 在空气中,氮元素最多,其次是氧元素; c. 在生物体中,氧元素最多,其次是碳元素和氢元素。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3)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见图;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很多固态非金属单质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气态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 (4)元素符号: ①写法:第一个字母的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如Cu ②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考点4.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①7个横行,即7个周期。②18个纵行16个族。③左下角为金属元素,右上角为 非金属元素。 (2)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项目元素原子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 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 别 含义 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 数 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 数 使用 范围 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如1个水 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 子构成的 联系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元 素

物质构成的奥秘总复习经典例题、习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总复习经典例题、习题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4:3 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时3:20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分别是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物分别是氧化镁和碳,反应 的方程式是:2Mg+CO2点燃 2MgO+C,由此可知:A、由方程式可知,碳元素从CO2转化为 C,镁元素从Mg转化为MgO,碳元素和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比为:2:1,故错误;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是金属镁,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和都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12:[2 (24+16)]=3:20,故正确。故选D。 2.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阴离子D.分子大,原子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脱离化学变化,原子仍可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 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正确; C、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属于阳离子,错误; D、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所以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错误。故选B。

3.富硒大米中的硒元素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右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硒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中x = 18 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C.硒属于非金属元素D.硒原子在反应中易失去6个电子 【答案】D 【解析】 A、2+8+x+6=34,x=18,正确; B、由图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正确; C、硒字的偏旁是石字,故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正确; D、硒原子在反应中易得到6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错误。故选D。 4.2017年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右图是其中一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镆属于金属元素 B.镆的原子序数115表示其核内有115个中子 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 D.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镆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解答,故镆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不一定有115个,说法错误, 符合题意; 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