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1物质的微观构成

专题1物质的微观构成

专题1物质的微观构成
专题1物质的微观构成

第一章基本概念和原理

复习方法指导

化学基本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是化学思维的细胞,是化学现象的本质反映。就初中化学而言,概念繁多(有近百个),要较好地掌握概念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弄清概念的来胧去脉,掌握其要点,特别注意概念的关键词语。

2、要分清大概念和小概念,掌握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概念分成块,串成串,纵横成片,形成网状整体,融汇贯通。

3、熟练地运用化学用语,准确表达化学概念的意义。

化学基本原理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化学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要较好掌握这些理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理论的要点和涵义。

2、抓住理论要点和实际问题的关系,注意理论指导实际,实际问题联挂理论。

3、加强练习,深化对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解。

知识结构梳理

物理性质-

—性质

化学性质厂性

物理变化「I—浓溶液

吸热现象

放热现象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

溶剂溶质---------- 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一物质分类——厂单质

组成结构

纯净物一

一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i峪厂酸性氧化物

厂氧化物斗

L碱性氧化物

-酸—

含氧酸

无氧酸

化合态

-游离态

「化合物一

-碱H可溶性碱

1-不溶性碱

一质子

厂原子核斗

L中子

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

L盐含氧酸盐

1-无氧酸盐

化学式——化合价——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简图?离子结构简图——离子符号

—稀溶液

一饱和溶液一溶解度

—不饱和溶液

物质------------- 兀素

离子

分子------------- 原子

专题1 物质的微观构成

一、中考复习要求

1、正确描述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将它们进行区分。

2、会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准确描述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认识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从微观角度简单认识NaCI和HCI的形成过程。

二、基础知识回顾

自然界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________ 、 ______ 、 _____ 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1、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2、原子的结构

'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原子的质量。广质子彳②每

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__________________ 电荷。

* I③决定_________ 种类。

原子核r①每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i,约等于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中子*②_______ 电荷。

③决定同类元素中的不同种原子。

"①质量约等于_____ (或____ )质量的1/1836。

________ w②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_________ 电荷。

*③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最外层电子数决定________ 的性质。

原子中:核电荷数= 数= 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为什么?)阳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电荷数= 质子数v核外电子数

3、下面为核电荷数为1 —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在其下面填写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相互作氯化钠

—J

钠原子(Na)___ 电子钠离子(Na+)阳离子

氯原子(Cl)____ 电子氯离子(Cl )阴离子

-

?通过共用电子对使氯原子和氢原子结合^ 氯化氢

氢原子(H)

氯原子(Cl)

三、重点疑点讨论

1、分子能否保持物质的所有性质?只有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吗

2、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

3、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吗子核?怎样理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

上?

4、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吗

四、解题方法指导

例题1构成氧气的分子和构成液氧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性质

B、不同的性质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例题2钾的相对原子质量较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小1,而核电荷数大1,由此可推断,

一个钾原子和一个氩原子所含中子数的关系是()

A 、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1个B、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少2个

C、钾的中子数等于氩的中子数 D 、钾的中子数比氩的中子数多1个

五、知识能力训练

巩固知识

1、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 、离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C、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 、分子中含有离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 、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D、分子之间有间隔,且在不断的运物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

B、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受热后其原子体积变大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所有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4、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A、大小不同

B、质量不同

C、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

D、是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5、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碳元素和氧元素 B 、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

C 、二氧化碳分子

D 、二氧化碳分子中的电子数

6、 由原子构成,且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是

()

A 、五氧化二磷

B 、汞

C 、硫酸

D 、液氧

7、 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A 、铜 B 、氯化钠 C 、氯化氢

D 、氩气

提高能力

8、 一种物质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成两种或多种更简单的物质,这种物质是 ()

A 、化合物 B

、混合物

C 、空气

D 、单质

9、 一种原子的核内有 6个质和6个中子,另一种原子的核内有

6个质子和7个中子,

则它们不同的是()

A 、核电荷数

B 、核外电子数

C 、原子的质量

D 、元素的种类

10、 选择下列答案,填在括号内: (1)空气加压,体积减小();(2)打开醋瓶闻到刺 激性气味();(3)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了 (); (4)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放出的气体 都能和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

A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 、分子的不断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相同性质相同

11、 100mL 酒精和100mL 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200mL ,这主要是由于()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分解成原子

C 、分子间有间隔

D 、分子变小

12、 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的不断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

B 、 空气中的氧分子和从氯酸钾分解得到的氧分子性质相同。

C 、 9g 水里和9 g 冰里所含水分子数相等。

D 、 参加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碳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13、 下列事实能说明分子可分的是 () A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B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C 、蒸发食盐水得到食盐 D

、酒精挥发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后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均无变化。

B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分子之间的距离 也不发生变化。

C Fe?和Fe?属于两种微粒,但属于同一种兀素

D 、原子得到电子后变成阳离子

17、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的学说中有下 述三个

15、 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 则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A 、 111

B 、 272 C

、 50 16、 某元素的离子符号 A*,该离子核外有

A 、m - n B

、m C 、m + n

D

它的原子核内有111个质子,161个中子,

D 、161

m 个电子,A 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n

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点不确切的是(填序号)试用原子、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

(1)水受热变成水蒸气(2)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

-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 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 (3)核外电子优先占有能量较低的轨道,只有当能量较低的轨道排满后,再排能量比较高的轨道。 一最低、一最多、两不超 本节容要求 ?能写出1-20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常见离子结构示意图。 ?能够根据结构示意图判断是何种粒子。 ?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半径大小,核电荷数,位置关系的比较等。 【例1】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A2+、b B+、c C3-、d 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D>C B、原子序数d>c>b>a C、离子半径C>D>B>A D、单质的还原性A>B>D>C 【例2】科学家最近合成出了第112号元素,其原子的质量数为277,这是迄今已知元素中最重的原子。关于该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原子核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2 B、其原子核中子数为165,核外电子数为112 C、其原子质量是12C原子质量的277倍 - . - 总结资料-

D、其原子质量与12C原子质量之比为277∶12 练习1、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元素周期律 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 律。 2、本质: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 现周期性的变化的必然结果。 3、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本节容要求 ?会叙述元素周期律的容和实质。 ?知道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依据。 【例3】甲、乙两种非金属: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乙单质;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练习2、X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XO3,它的气态氢化物为 A、HX B、H2X C、XH3 D、XH4 3、下列的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A、Ca(OH)2 B、NaOH C、KOH D、Al(OH)3(三)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1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1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蔗糖溶于水是由于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 D.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根据微粒的特征分析。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原子仍可以再分,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正确; C、蔗糖溶于水,是因为蔗糖分子在不断运动,并最终进入水分子间,错误; D、钠原子和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故质子数相同,错误。故选B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2017年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右图是其中一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镆属于金属元素 B.镆的原子序数115表示其核内有115个中子 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 D.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镆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解答,故镆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不一定有115个,说法错误, 符合题意; 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3.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 A.B.C.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C中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C。 4.2017年5月9日,中科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原子序数中文名称元素符号 113鉨Nh 115镆Mc 117Ts 118Og A.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B.“Nh”可表示鉨单质 C.Og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 D.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5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由题中信息可知,117号元素带有“石字旁”,118号元素带有“气字头”,都不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Nh”可表示鉨单质,正确; C、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元素,错误; D、镆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15,错误。 故选B。 5.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

专题二物质构成的奥秘

专题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氧气 B .汞 C.氯化钠晶体 D .金刚石 2.右图是某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标签上的含锌6.5mg 是指锌 A .单质 B .元素 C .分子 D .原子 3.近年用红外激光技术研究液氢,发现液氢中含有H 3+。则H 3+属于 A .单质 B .分子 C .原子 D .离子 4. 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质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电子数不同 D.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 .分子很小 B .分子是可分的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6.近来有研究报告称:除去“普通水”里含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为加强。对此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普通水”含有氧分子 B 、除去氧气后的水不再含有氧元素 C 、“普通水”含有氮分子 D 、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 7 .用分子观点解释图3 漫画中小女孩的话,正确的是 A .分子质量小 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体积小 D .分子在不断运动 8.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 的是 A .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 .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C .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变大 D .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9.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由于 A. 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 .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C .分子之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 D .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10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晶格钟”,成了世界上取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38 B.50 C.88 D.126

专题1物质的微观构成

第一章基本概念和原理 复习方法指导 化学基本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是化学思维的细胞,是化学现象的本质反映。就初中化学而言,概念繁多(有近百个),要较好地掌握概念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弄清概念的来胧去脉,掌握其要点,特别注意概念的关键词语。 2、要分清大概念和小概念,掌握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概念分成块,串成串,纵横成片,形成网状整体,融汇贯通。 3、熟练地运用化学用语,准确表达化学概念的意义。 化学基本原理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化学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要较好掌握这些理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理论的要点和涵义。 2、抓住理论要点和实际问题的关系,注意理论指导实际,实际问题联挂理论。 3、加强练习,深化对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解。 知识结构梳理 物理性质- —性质 化学性质厂性 物理变化「I—浓溶液 吸热现象 放热现象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 溶剂溶质---------- 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一物质分类——厂单质 化 学 变 化 组成结构 纯净物一 一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i峪厂酸性氧化物 厂氧化物斗 L碱性氧化物 -酸— 含氧酸 无氧酸 化合态 -游离态 「化合物一 -碱H可溶性碱 1-不溶性碱 一质子 厂原子核斗 L中子 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 L盐含氧酸盐 1-无氧酸盐 化学式——化合价——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简图?离子结构简图——离子符号 —稀溶液 一饱和溶液一溶解度 —不饱和溶液 物质------------- 兀素 离子 分子------------- 原子

专题1 物质的微观构成 一、中考复习要求 1、正确描述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将它们进行区分。 2、会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准确描述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认识常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从微观角度简单认识NaCI和HCI的形成过程。 二、基础知识回顾 自然界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________ 、 ______ 、 _____ 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1、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

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经典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B.硅原子核内中子数可能为14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D.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4,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表示原子序数为;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4,相对分子质量约等于28,则中子数=28﹣14=14,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硅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1 Na 22.9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A.A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g B.Si的元素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 C.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故错误; B、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由图可知,Si的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故正确; 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最外层的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故错误; D、硅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故选B。 3.吸烟有害健康,是导致肺癌最广泛及作用最强的因素。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被动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低,今年开始我省已经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造成被动吸烟的原因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的大小不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分子的体积很小,非吸烟者不易觉察D.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D 【解析】 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烟气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烟气分子向四周扩散,造成人们被动吸烟,故选D。 4.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B.③和④均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 C.粒子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 A、①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有2个电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②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未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相似,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③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在④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C、在②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由②③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要明确相对稳定结构、质子数与元素种类的关系以及原子与离子的判断方法。

人教九上化学3.1.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 课题: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分子的三条性质,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现象,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生活实例等分析分子的性质,感受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对奇妙的化学世界更加的感兴趣。 二、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了解分子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魔术,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魔术,找一找它的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在一玻璃棒上蘸取浓盐酸,另一玻璃棒上蘸取浓氨水,然后两玻璃棒靠近而不接触,同学们看到了什么?两玻璃棒附近会产生白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有同学说是两种物质发生了反应,他的同桌不同意,这两种物质都没有接触,不可能发生反应,看似没有接触却产生了白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师在这里留一个小悬念,带着这个悬念我们一起来走进今天的课堂——《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学完本节课大家就知道其中的奥妙了。(板书题目) (二)新课讲授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我们平时看到的物质都是宏观的,但物质可以继续再分,分为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也就是说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并板书)。大家看一下大屏幕,这是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苯分子、硅原子图片。

需要借助仪器才能观察到,可见微观粒子是比较小的,那到底有多小呢?我们以一滴水为例感受一下: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全中国的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 个,昼夜不停,需要数3 万多年才能数完。由此说明分子具有怎样的性质?同学们说的都不错,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就是咱们分子的第一个性质。(并板书)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分子非常的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我们放学回家,刚进家门就能闻到爸爸妈妈炒菜的香气,百花盛开的夏夜我们隔着很远依旧能闻到花朵的芬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爸爸妈妈炒的菜也好,夏天的花儿也好,都没有离开原地,但是我们却能在远处通过味道感知到它们的存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我听到有同学说:可能是花香的分子在空气中扩散,被我们所闻到了,因此猜想分子可以运动。 这位同学的猜想非常有意思,那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证明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在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大屏幕,了解一下实验所需要的药品以及注意事项,药品有酚酞和浓氨水,并且通过知识小贴士,我们知道酚酞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酞溶液和氨水,无色酚酞遇浓氨水变红色。 实验——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现在我们看一下视频中的小实验吧。(教师播放实验视频)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下图所示。观察一段时间,有什么现象发生,解释这一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该实验需要时间较长,可以观看视频。) 我看你观察的最仔细,你来说说烧杯中发生了哪些颜色变化? 非常棒,请坐,他发现: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细致,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那同学们能否结合小贴士分析一下酚酞变红的原因呢?同桌2人讨论一下,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一会儿我请同学来分享一下。 我看这组的同学若有所思的样子,好,你们小组派个代表来说一下吧。非常棒,请坐,她说:结合小贴士,A烧杯溶液变为红色,说明B烧杯中的氨气分子运动到了烧杯A中。因此他们小组得到了一个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并板书)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你说实验时闻到SO2的刺激性气味,炒菜可以闻到香味,桂花飘香,湿衣服变干,蔗糖溶于水…… 分子除了以上两个性质之外,其实还有第三条性质,是什么呢?我们一起通过一个实验来发现一下。 3.分子间有间隔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学设计

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构成的微粒性,知道原子构成及各粒子数的等量关系,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的关系,认识元素周期表。 2、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其意义,梳理辨析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3、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把握化合价、化学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4、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复习深化,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及计算能力,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本单元的重、难点 原子的构成;原子、分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化学式的意义及延伸(即计算); 三、本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观角度了解物质的构成,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是化学的重要学习内容。只有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所了解,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才能理解物质

变化的客观性和复杂性,才能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发展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化学“双基”还是初中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所以,本单元教材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树立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念,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把宏观和微观的分析联系起来,建立元素的概念,从宏观角度描述物质的组成,能进行有关组成的简单计算。本单元的内容较抽象,化学基本概念多,涵盖了全书基本概念的一半以上,没有一个课堂演示实验。此外,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的形成、核外电子排布观念以及根据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内容都是非常抽象的,学生没有直接经验,且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尽管学生已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但已有的微观知识不多,感性知识不充分,学生难于理解,教学会有相当的困难,事实证明,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极易形成第一次分化。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单元将进一步帮助学生用粒子的观念去学习化学,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

中考化学复习 物质的构成-01宏观现象微观解释

中考化学复习物质的构成-01宏观现象微观解释 (2018?常州)12.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2019?龙海市校级模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中体现了分子的性质是() ①分子可分②分子很小③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④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⑤分子总在运动 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 (2017济宁)3.某同学为验证“分子是运动的”,设计了甲、乙、丙、丁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A.甲、乙、丙B.甲、乙、丁C.甲、丙、丁D.乙、丙、丁 (2019?泉州二检)如图,上瓶充满空气,下瓶充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氧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发生反应),抽出玻璃片,瓶口对紧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瓶内气体颜色趋于一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说明不断运动 B.当两瓶中气体颜色不再变化时,微粒停止运动 C.实验前后,二氧化氮分子的性质和个数都不变 D.实验后,二氧化氮分子间的间隙变大 (18泉州质检)3.氧气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A.氧分子的大小 B.氧分子之间的间隔 C.氧气的化学性质 D.构成氧分子的原子种类 (2019·娄底中考)27.水变成水蒸气,从分子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A.分子数目增多 B.分子变大 C.分子间间隙变大 D.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6.(2分)(2019?百色)下列事实能用分子或原子间有一定间隔解释的是()A.汽油要密封保存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训练试卷

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习题一、选择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A.CaO B. Al 2O 3 C. SiO 2 D. Fe 3 O 4 3.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D. 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4.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氢原子的是( )A.2H B.2H+C.2H2 D.H 5.《物质构成的奥秘》告诉我们:元素的种类、化学性质分别与下列粒子数密切相关它是( ) A.质子数、中子数B.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C.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6.“乐百氏”矿泉水标签上印有水质成分如下(mg/L): 硒:0.013;锶:0.0596;锌:0.00162;钠:18.4;钙:4.69。这里的硒、锶、锌、钠、钙是指()A. 元素 B. 原子 C. 单质D. 分子 7.以下对O2、CO2、SO2、MnO2四种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氧分子 B. 都含有2个氧原子 C. 都含有氧元素 D. 都是氧化物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不能再分B.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实际原子质量的简称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10.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糖由6种碳元素、12种氢元素和6种氧元素组成 B. 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C.每个葡萄糖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为24 D. 每个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6:1:8 11.已知某物质的化学式为RNO3,相对分子质量是85,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55 B.55gC.23 D. 23g 12.按氯元素化合价由低至高的排列顺序,在HCl、X、HClO、KClO3中,X代表的是( ) A.NaCl B. KClO C. Cl2 D. ClO2 13.“神舟三号”飞船的火箭所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组成偏二甲肼的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的最简质量比是() A. 1∶4∶1 B. 12∶1∶14 C. 6∶2∶7 D. 12∶1∶2814.下列化学符号与含义相符的是() A. 2O:2个氧元素 B.示意图?表示钠离子 C.H2 :2个氢原子D.H2O :1个水分子 15. 夏夜,我们在公园或在校园的小道上散步时,每走到茉莉花的附近就能闻到花香,说明() A.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16. 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 17.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不相符的是( )?A.N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 B. 2H——2个氢元素? C.2H2O——2个水分子D.CuO——氧化铜 18. .氨水是一种化学肥料。打开贮存氨水的容器,就可以闻到一股强烈的氨味。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A.组成氨水的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B.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氨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D.氨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19.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没有间隔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0.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则该粒子是( ) A、阳离子 B、阴离子C、原子D、原子核 21.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1个氖原子 Na B.+2价的铁元素Fe+2 C.4个氢分子 4H ? D.3个硝酸根离子 3NO3— 22、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失去电子 C. 镁离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D.镁原子与镁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23.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 A.干冰 B.黄金 C.金刚石 D.氯化钾 24..下列物质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A.二氧化碳?B.氢气??C.氯化钠晶体D.水银 25.元素符号元素外,还能表示( ) A、氢气 B、一个氢分子 C、一个氢原子D、一个氢离子 26.据广州日报2011年5月17日的报道,广东紫金县违规排污事件造成的铅(Pb)污染已导致45人血铅超 标。符号“Pb”不能 ..表示() A.铅元素?B.金属铅?C.一个铅原子?D.一个铅分子 27.下列微粒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的是( ) A.Na+B.Cl—C.OH—D.N 28.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613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53131I和53127I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含答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含答案)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B.硅原子核内中子数可能为14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D.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4,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表示原子序数为;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4,相对分子质量约等于28,则中子数=28﹣14=14,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硅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阴离子D.分子大,原子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脱离化学变化,原子仍可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 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正确; C、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属于阳离子,错误; D、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所以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错误。故选B。

3.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 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 A.m= x B.m = x –n C.m = n - x D.m = x + n 【答案】B 【解析】 【详解】 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R的原子中质子数为m,R n-离子是表示得到n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所以m═x-n。故选B。 4.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NaNO2+NH4Cl===NaCl+NH4NO2 ②NH4NO2===N2↑+2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4NO2由三种元素组成 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C.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 D.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四种 【答案】D 【解析】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 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A. NH4NO2由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故B正确。C. 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三种物质.故C正确. D. 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3, -3,,0三种.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组成及反应类型。 5.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B.③和④均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 C.粒子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②③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 A、①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有2个电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②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未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相似,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③属于离子结构示意图,在④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 1.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粒子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粒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的原因是() A.分子数量增多 B.分子体积变大 C.分子间隔变大 D.分子碰撞频率减小 3.“加碘盐”中的“碘”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4.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5.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 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水分子的体积减小 D.CO和CO2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6.关于原子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实心球体 B.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C.原子只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7.今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第150周年。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从表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B.原子的质子数 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原子的中子数 8.下列分子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中间去了 B.分子本身起了变化 C.分子间隔变小 D.分子数目变多 9.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列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 B.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 C.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确定元素的种类 10.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金 B.氢气 C.金刚石 D.氯化钠 11.根据分子的相关性质解释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食物腐烂﹣﹣分子停止运动 B.闻到花香﹣﹣分子间有间隔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D.水结冰﹣﹣分子变成了原子 12.下列各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2021年中考备考复习专题3《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

专题3《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原子不能再分 B.原子在不断运动着 C.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原子核是() A.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中子和电子构成 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3.将用塑料袋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塑料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A.质量增大 B.个数增多 C.间隔增大 D.体积增大 4.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A. B. C. D. 5.根据下列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相对稳定结构 B.它们属于四种不同元素 C.只有②是原子 D. ②、②都属于阴离子 6.正在生产中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和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元素符号不同 B.原子质量不同 C.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7.在加压条件下,25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8.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按质量计,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铝 B.硅 C.氧 D.铁 9.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 10.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氯化钠 C.干冰 D.铁 11.铱的某种原子在工业中应用广泛,铱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符号为Ir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77 D.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例题习题附答案)

初三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0课时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课前预习】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停地。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在固体、液体中微粒间的距离,在气体物质中,微粒间的距离,所以物质比较容易被压缩,物质不易被压缩。 【课堂练习】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蔗糖放到水中不见了,说明蔗糖以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了水中 B.从远处就能闻到香醋的气味,是因为醋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C.湿衣服晒干了,说明衣服上的水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D.水结冰后,冰中微粒间的距离比液态水中微粒间的距离小 4.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微粒的质量发生变化 B、微粒的大小发生变化 C、微粒间的空隙发生变化 D、微粒处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 5.纯净物是由(相同的、不同的)微粒构成的,不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是。 6.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分别发生了变化和变化。水受热蒸发时,构成水的微粒(发生、没有发生)变化,水通电分解时,构成水的微粒(发生、没有发生)变化。 【课后测试】 一、填空题 8.把固体碘密封在一根约长10cm的玻璃管内,用酒精灯微热有固体碘的一端,可观察到的现象为,这是因为。9.应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⑴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物的体积(大于、等于、小于)100mL, 由此可说明; ⑵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这是因为; ⑶在盛有50mL水的试管里,加入一小颗高锰酸钾晶体,观察到溶液, 这是由于;

⑷在夏季,充足气的自行车胎在行驶过程中容易爆胎,这是因为 。 10.用微粒的观点说明:物体固、液、气三态的密度不同。 三、简答题 11.如右图,做氨分子运动实验时,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 放在试管里。 (1)用 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棉花上,可观察到的 现象 是 。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 (3)某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的颜色没有改变,而试管口的棉花却变色了,发生该现象的可 能原因是 。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配制1:2体积比的酒精溶液时,分工为:甲同学量取50mL 酒精,乙同学量 取100mL 水,丙同学将两份液体充分混合并量出所得液体的体积为146mL 。对此,甲同学认为可能有 人少量了液体,乙同学认为可能在读数时有误差,丙同学则认为三人用的量筒可能有质量问题。对此, 你的评价是: 四、探究题 13. 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 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如图), 哪一支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请你再举出可 以用这种原因解释的一个实例来。 滤纸条 酚酞试剂 棉花

八年级科学下册2_1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教案新版浙教版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一)教材分析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位于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一章第二节,本课题可以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研究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和原子以及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也是金瓯学习化学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对本课题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角度得到更深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的结构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节课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也有重要作用。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好胜心强,善于表现自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创设情景让学生来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八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而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接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结构特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将抽象事物形象化,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我为本节课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②通过探究实验和学生活动,让学生知道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在与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同 时知道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②通过探究实验和学生活动,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或图片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道尔顿的原子论对化学科学的贡献,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为本节课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知道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五)教法学法 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本堂课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师生互动的形式,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如下: 教法 ①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动画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②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充 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活动能力。 ③分组讨论法:针对有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我们常说:“现代文盲不是不懂文字,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本节课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学法指导 ①小组合作法:上课之前先分组,进行探究活动;

复习专题—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

复习专题—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分类及标准。 2、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4、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5、能够运用本单元知识点,解出相关题型以及中考题。 二、【教学重点】 1、分子的性质 2、原子结构 3、物质的分类、组成及微观构成 三、【教学难点】 1、物质的分类、组成及微观构成 四、【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将第三单元的知识学习完毕,大家物质的构成有了全新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将本节课做一个复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学以致用,利用所学的知识点,解决一些常见的习题。 (二)、复习过程 1、物质的分类(PPT展示)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如:H2O、CO2等)生:填写知识梳理所缺的部分。 针对练习:(教师引导,学生练习) 1、(2016·江苏盐城)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蒸馏水 B. 加碘盐 C. 酱油 D. 白酒

【答案】A 2.(2016?湖南衡阳)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镁 B.空气 C.硝酸钾 D.二氧化锰 【答案】D 3.(2016?江苏扬州)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硫B.水 C.铜D.空气 【答案】B 2、构成物质的微粒(PPT展示) 生:填写知识梳理所缺的部分。 针对练习:(教师引导,学生练习) 1、(2016?江苏扬州)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铁B.干冰 C.氯化钠 D.金刚石 【答案】B 2、(2016·江西)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 A.分子间的间隔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变化

物质构成的奥秘总复习专题四

物质构成的奥秘总复习专题四 课题1、分子和原子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2、水(H2O)、二氧化碳(CO2)、氢气(H2)氧气(O2)氮气(N2)等由分子构成。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NaCl由Na+和Cl-构成。 3、分子的特征: ①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③分子间有间隔,气态分子间间隔较大。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4、分子概念: 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 例如: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②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其物理性质。 4、分子由原子构成。如水分子(H2O)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一个过氧化氢分子(H2O2)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5、用分子的观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的分子生成或是说分子的种类改变(而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物理变化分子和原子都不变。 6、用分子的观点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有化学符号,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一般没有化学符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或是说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分子 7、原子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这里的最小粒子是指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再分。 课题2、原子的结构 1、原子构成: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 3、在原子中:①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原子序数 ②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③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无中子) ④不同类原子,质子数不同。 ⑤原子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