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一 酝酿中的变革练习(含解析)1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一 酝酿中的变革练习(含解析)1

酝酿中的变革

一、选择题

1.右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 )

A.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

B.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

C.清政府腐朽无能

D.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明信片中的内容是列强将一张圆饼进行分割,这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真实写照。

答案:B

2.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 )

A.社会上层未能警醒 B.中国社会和平繁荣

C.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D.士大夫醉生梦死

解析:根据材料“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可知,在经历对外战争失败后统治集团仍然不思

进取,因循守旧。

答案:A

3.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康、梁等人的宣传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觉醒,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则是其兴起的经济条件。

答案:A

4.郑观应曾这样批判洋务运动:“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他指出的洋务运动的弱点是( )

A.片面依赖西方,缺乏自主创新

B.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C.没有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学习西方

D.忽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企图

解析: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在于“遗其体而求其用",即没有学习西方的“体"—-政治制度。

答案:B

5.下列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②以解救民族危难、缓和社会矛盾为目的③以振兴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为目标④为戊戌变法做好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为戊戌变法做好思想和理论准备的是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思想,故④的表述不符合题意。

答案:A

6.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解析: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主要思想是“开设议院,变法图强”,据此可知D项正确.A项为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思想,B项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C项为康有为的思想.

答案:D

7.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孔子换上西装说明把儒家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相结合。

答案:C

8.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从一种社会思潮迅速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这主要是因为(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

B.维新派得到了清朝光绪帝的大力支持和信任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同救亡图存有机地结合起来

D.维新派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解析:《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公车上书"将维新思潮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

答案:C

9.光绪帝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咸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此语说明光绪帝()

A.要挽救民族危亡

B.要为人民改革政治

C.要向西方学习

D.要利用民众的智慧

解析:从材料中的“兼采西法”“补我所未及”等内容可以看出,光绪帝接受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但从《定国是诏》可以看出,光绪帝所学习的内容与维新派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所以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并非为人民改革政治。

答案:C

10.《马关条约》签署后,廷臣交章论奏。顺天府尹胡燏棻说:

“但求皇上一心振作,破除成例,改弦更张,成与维新,事苟无益。”这说明()

A.甲午战争是导致维新变法爆发的根本原因

B.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官僚体系的重要成分

C.光绪帝成为变法图强的实际领袖

D.维新变法得到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

解析:导致维新变法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官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题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变法图强的实际领袖应该是康有为、梁启超,故C项错误;“但求皇上一心振作,破除成例,改弦更张,成与维新,事苟无益”体现了维新变法得到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故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政矿务宜筹也,不变则彼富而我贫;考工制器宜精也,不变则彼巧而我拙;火轮、舟车、电报宜兴也,不变则彼捷而我迟;约章之利病,使才之优绌,兵制阵法之变化宜讲也,不变则彼协而我

孤、彼坚而我脆。

——薛福成《筹洋刍议·变法》材料二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概括材料一的基本观点,并判断其阶级属性。

(2)材料二的思想比材料一有何发展?其根本要求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维新派的哪些思想主张?依据这些思想,维新派进行的实践活动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这一时期先进的中国人救国的方式和

途径与探索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理解能力。第(1)问要从材料一中提取相关信息,归纳概括基本观点,阶级属性从材料一选自“薛福成《筹洋刍议·变法》”,推出是洋务派。第(2)问要依据材料二“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说明思想的发展变化和根本要求。第(3)问要根据材料三中“开国会”“三权鼎立”关键词归纳思想主张,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实践活动。第(4)问要根据三则材料反映近代进步人士挽救民族危机的思想归纳方式、途径,特点从材料一中西方科技到材料二、三政治制度的深化方面归纳。

答案:(1)观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或师夷长技以自强)。

阶级属性:地主阶级洋务派。

(2)发展:在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根本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3)思想:实行君主立宪,三权分立。

实践活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4)方式和途径: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道路)。

特点:由技术层面向制度层面深入。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材料二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谭嗣同《仁学》材料三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以为天不可独任,要贵人以持天……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而人之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

材料四

(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严复的维新变法主张的异同。

(3)结合材料四的三幅图片和所学知识,归纳维新派宣传变法的

方式并举例说明。他们的维新变法活动有何影响?

解析:本题以维新派的思想及实践为主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及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注意材料一中的“先王”。第(2)问注意材料二中的“君臣一伦”及“黑暗”,材料三中的“天不可独任”等关键信息。第(3)问方式的归纳,从三幅图片中可得出其中三种方式,其余的根据教材归纳,影响结合所学即可。

答案:(1)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

(2)相同点: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主张维新变法。不同点: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3)方式:著书立说,如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组织学会,如维新派成立强学会;创办报刊,如维新派创办《时务报》《中外纪闻》等;上书,如“公车上书”;办学堂,如创办时务学堂;讲学等。影响: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维新变法局面逐渐形成。

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分层突破(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2021年整理)

选修1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分层突破(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专题分层突破(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的全部内容。

版选修 1 [自我校对]A.中日甲午 B.民族资本主义 C.维新变法 D.定国是诏 E.百日维新 F.戊戌政变 主题一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 错误! 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社会 背景 人民的反抗;新兴地主、商人不满; 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成为众矢 之的 封建危机严重,中外势力相互勾 结,封建势力较强大 领导 力量 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 强大 资产阶级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 皇帝身上,不敢发动群众,顽固派 力量强大 具体 措施 发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 强制大力推行 变法诏书如一纸空文,无法推行 国际①当时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②①当时处于帝国主义时期.②帝国

1.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一成一败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 ①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③中国的维新变法没有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而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当时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支持变法,只不过力量不如日本的改革力量强大,②说法错误;从康有为上光绪帝书中提到的“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可以看出,当时农民起义已在酝酿之中,只不过维新派因其自身的局限性没有加以发动和利用,③说法错误。 【答案】C 主题二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的特点 [核心整合] 1.经济上:市场化、工业化 (1)俄国改革:颁布废奴法令,农民赎买份地,使近代工业发展获得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较大的国内市场;颁布政策扶植工业发展。 (2)阿里改革:积极发展近代化的民用企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并采取行政措施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3)明治维新:殖产兴业,从西方引进技术和人才,重点发展军工企业、重工业和基础设施,通过国营示范、扶持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式,积极推动私人企业发展,初步实现工业化,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 (4)戊戌变法:中央设立矿务铁路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戊戌变法试题

专题测评 一、选择题 1.郑观应主张“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的根本目的是() A.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维护清朝统治 C.学习西方的经济制度 D.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解析:准确理解“商战”的含义,就能看到其根本目的。 答案:D 2.下列观点中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当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解析:A项是洋务派的思想,B项是维新派的思想,C项是革命派的思想,D项是顽固派的思想。 答案:B 3.将康有为的下列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组织保国会②创办《万国公报》③第一次上书光绪帝④发起公车上书 A.③④②①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③①④② 解析: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1895年7月,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1898年,组织保国会。 答案:A 4.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解析:“民主”“民权”是资产阶级的主张,而四个选项同资产阶级有关的只有C项。 答案:C 5.百日维新的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A.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B.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 C.取消重叠机构,裁汰冗员 D.裁撤绿营,编练新式陆军 解析:C项使一部分顽固派失去了“铁饭碗”,因而直接触及其利益。 答案:C 6.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解析: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核心主张就是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明确了这一点,本题就十分容易选择了。 答案:D 7.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一 酝酿中的变革练习(含解析)1

酝酿中的变革 一、选择题 1.右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 ) A.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 B.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 C.清政府腐朽无能 D.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明信片中的内容是列强将一张圆饼进行分割,这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真实写照。 答案:B 2.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 ) A.社会上层未能警醒 B.中国社会和平繁荣 C.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D.士大夫醉生梦死 解析:根据材料“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可知,在经历对外战争失败后统治集团仍然不思

进取,因循守旧。 答案:A 3.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康、梁等人的宣传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觉醒,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则是其兴起的经济条件。 答案:A 4.郑观应曾这样批判洋务运动:“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他指出的洋务运动的弱点是( ) A.片面依赖西方,缺乏自主创新 B.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C.没有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学习西方 D.忽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企图

解析: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在于“遗其体而求其用",即没有学习西方的“体"—-政治制度。 答案:B 5.下列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②以解救民族危难、缓和社会矛盾为目的③以振兴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为目标④为戊戌变法做好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早期维新思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为戊戌变法做好思想和理论准备的是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思想,故④的表述不符合题意。 答案:A 6.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2021秋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练习(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

二百日维新 1.19世纪末中日战争的结果,激起了国内几年间的一系列反响。以下事件按照发生顺序排序准确的是( ) ①十五日,命各省督抚整饬吏治……士有上书言事者,赴都察院呈递②廿一日,电到北京,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③廿三日,下定国是之诏,以宣示天下。上谕曰:……④廿四日,复八股取士之制,罢经济特科,废农工商总局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 解析:“①十五日,命各省督抚整饬吏治……士有上书言事者,赴都察院呈递〞指的是1898年8月光绪帝鼓励上书言事;“②廿一日,电到北京,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指的是1895年的公车上书;“③廿三日,下定国是之诏,以宣示天下。上谕曰…〞指的是1898年6月公布?定国是诏?;“④廿四日,复八股取士之制,罢经济特科,废农工商总局〞指的是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的学子张子昭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在维新的措施中,最令他反感的应是( ) A.设立京师大学堂B.废除八股 C.派留学生出国留学D.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学子〞。当时的读书人,均期望通过八股取士取得功名,以光宗耀祖。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明确规定废除八股,这就断了其当官之路。 答案:B 3.1898年光绪帝公布的?明定国是诏?有如下内容:“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公车上书直接推动诏书的公布 B.“共济时艰〞指八国联军侵华 C.诏书指示立即筹办京师大学堂 D.筹办京师大学堂已成社会共识 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公车上书,故A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900年,故B 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可知诏书的意思是立即筹办京师大学堂,故C项正确;题干中只提到光绪帝公布诏书决定筹办,但并不能代表此举已成为社会共识,故D项错误。 答案:C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质量检测:(九)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质量检测(九)戊戌变法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谁识书生能报图,晚清人物属康梁。”这句诗描述了清末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运动,其背景之一是() A.《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 C.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D.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 解析:选C依据材料判断,这次思想政治运动是维新变法运动,故此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C项。 2.1898年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对康有为进行问话。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B.顽固势力势单力孤 C.维新变法已深入民心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解析:选A维新变法时中国民族危机的确日益加深,但是材料的主旨并不是民族危机方面的问题,维新变法时顽固势力仍然非常强大,维新变法缺乏群众基础,谈不上已深入民心,“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是在强调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3.康有为曾说:“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下列对其“变法”含义解读较准确的是() A.改革政治制度B.学习西方技术 C.开办近代工厂D.推翻清朝统治 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制,所以题干中康有为所提出的“变法”应当是改革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 4.戊戌新政中,切中时弊、震动巨大的措施主要是() A.裁汰冗员,废除特权B.改革财政,编制预算

高中历史练习题含答案 戊戌变法

第七节戊戌变法 一、单项先择题 1.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直接目的是 A.抵制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本输出B.缓和阶级矛盾 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D.发展中国的民族 2.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洋务运动的刺激 C.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在政治上的主张是 A.振兴工商业B.兴办学校 C.实行君主立宪D.推翻清朝统治 4.使维新变法思潮迅速发展成为爱国救亡运动的政治事件是 A.《变法通议》的发表B.公车上书 C.《中外纪文》的创办D.强学会的成立 5.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 A.《新学伪经考》B.《变法通议》 C.《应诏统筹全局折》D.《定国是诏》 6.促使清统治集团分化和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为争夺最高统治权 D.康有为等人的宣传 7.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A.照办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D.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8.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 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反映的内容是 A.命各省保荐,引进人才B.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C.裁汰冗员,澄清吏治D.设邮政局’ 9.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世纪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飞.90年代 10.我们之所以把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因A.论战最先震动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 B.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 C.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 D.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和阐述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 填空题 11.梁启超在上海担任《______》主笔期间发表《_____》等论文,猛烈抨击封建顽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九 戊戌变法

专题九戊戌变法 [考纲]戊戌变法。 [课标]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酝酿中的变革 1.国际背景 19世纪下半叶起,世界历史发展经历着两大变局。在经济上,欧美列强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始向电气时代过渡。在政治上,英美等国开始建立文官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变革旧的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 2.国内背景 (1)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甲午战争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西方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末,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下,许多有识之士把发展资本主义、抵制洋商洋厂看做是挽救民族危亡的手段之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 ①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度,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②康梁的维新思想 主张内容:呼吁变法图存,提倡兴民权,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宣传方式: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公车上书”,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等组织,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 (4)直接原因: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激起举国愤慨。 二、百日维新 1.施政纲领:1898年1月,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变法的具体办法,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开始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3.主要内容 (1)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办报,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2)经济: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2019-2020年新一线突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九+第1课+酝酿中的变革及答案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背景。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3.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4.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第1课酝酿中的变革 [目标导航] 1.了解甲午战后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及危害。(重点) 2.了解清政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应对措施及结果。(重点) 3.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影响。(难点) 4.了解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有为等人的思想主张及活动;理解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和影响。(重点) 一、大势所趋 1.国际形势 (1)在经济上:欧美列强先后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2)在政治上:英美等国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3)整体趋势:变革旧的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2.国内形势 (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①《马关条约》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②西方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①原因: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②影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思维点拨

(1)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日本的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内地;与此同时,英、法、德等帝国主义列强也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2)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经济力量的增长,不仅要求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建立一个符合自己阶级利益的政权,在中国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二、新思想的演进 1.开眼看世界:面对列强的侵略,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迈出了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 2.洋务思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在“自强”“求富”口号的指引下,试图通过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挽救危机。尽管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较大的一步,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之路。 3.早期维新思想 (1)代表人物:主要代表有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 (2)主张:认为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主张进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3)影响: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但对后来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4.19世纪末维新思想的发展 (1)康有为 ①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②思想主张:借经学、孔子,否定专制,传播西方政治学说。 ③思想特点: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2)梁启超 ①著作:《变法通议》等文章。 ②思想主张:主张变法图存,提出了“以群术治群”为核心的“民权论”。 ③影响:梁启超的民权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3)严复 ①著作:翻译《天演论》和《原富》。 ②主张:把西方进化论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系统地介绍到中国。 ③影响: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5.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 (1)焦点:要不要实行维新变法、要不要改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改革封建的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教版选修1单元测评9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评(九) 戊戌变法 (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 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日两国近代化过程中,“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作为一种思想纲领,都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成为后起的东方民族在近现代化的进程中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关系的基本主张。他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但是,以之为指导的中日改革在当时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的。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昔彼得(彼得大帝)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康有为政论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和魂洋才”和“中体西用”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康有为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7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在近现代化的进程中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关系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和魂洋才”和“中体西用”的异同。第(2)问,从材料二“昔彼得(彼得大帝)为欧洲所摈……改弦而雄视东方”“取而用之,尤易措手”中可以归纳康有为的主要观点;结合19世纪末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分析原因。 【答案】(1)同: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器物)。 异:“和魂洋才”主张在保留日本本土文化同时,全面学习西方;“中体西用”主张仅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来维护衰落的封建制度。 (2)观点:俄、日改革,由弱变强,主张中国学习日本。 原因: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戊戌时期维新派思想家所建构的新的思想理论体系,不仅“参中

杨高中历史选修一第9单元测试卷《戊戌变法》及参考答案.doc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测试卷 《戊戌变法》 班级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梁 启超所说的“大梦Z唤醒”的表现是()。 A.挽救民族危广的维新运动兴起 B.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屮国富强 C.广大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D.日本的先进,大批知识分子赴日留学 2.《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辟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3.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含义是()。 A.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 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 C.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 D.歹I」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 4.维新变法期间,促使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木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封建统治面临全面危机 C.维新派的影响 D.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5.清末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指出:“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阀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已,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Z权让诸人,束缚Z,驰骤Z。” (《论不变法Z害》1896年8月19日)这位思想家最冇可能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梁启超 D.孙屮山 6.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有了新的变化。内因是()。 ①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屮国的狂潮②屮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③屮国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④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7.中国是一个文章的国家,文章之国,所以你写书也好,你研究学术也好,传达范围是非常有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题--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对这种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宣传立宪保皇思想 B.启蒙了国民觉悟 C.反对民主革命 D.主张救亡图存 2.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 A.设京师大学堂 B.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 C.废八股 D.裁汰绿营 3.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A.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 B.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 C.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 D.可以走法、美革命之路 4.下列关于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 A.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B.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强鸦片税的征收 C.清政府采取的解决财政危机的措施挽救了其统治 D.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到来 5.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B.清政府放松限制,允许民间办厂 C.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 D. “实业救国”呼声的出现 6.9世纪末,某组织的《章程》开宗明义地提出:“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该组织最有可能是( )

A.兴中会 B.保国会 C.强学会 D.同盟会 7.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是因为() A.变法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B.变法采取的是改良的形式 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 8.近年来,许多史学家在研究戊戌变法时,认为康有为依靠光绪帝进行变法,反映出他具有高超的政治艺术。所谓“高超”应是指这种方式有利于() ①减少变法阻力 ①弥补资产阶级力量的不足 ①获得列强的支持 ①取得顽固派的支持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9.为变法而献身,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壮烈诗篇的戊戌志士是() A.梁启超 B.谭嗣同 C.刘光第 D.杨深秀 10.如图所示读物最初于1897年12月刊出,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铅印本,一共印刷了二十版,知识分子争相传阅。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高中历史 专题九戊戌变法测试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测试人民版选修1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 1.1898年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对康有为进行问话。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 B.顽固势力势单力孤 C.维新变法已深入民心 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的是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荣禄等顽固派反对变法,却无力解决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在事实面前无话可说。故选A。 答案 A 2.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这反映出( )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 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 解析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向是与维新派一致的,二者的区别是学什么的问题。洋务派主张只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能学习西方的制度;维新派主张既要学习西方的器物,更要学习西方的制度。张之洞不属于保守势力,故A错;《劝学篇》的流传说明B错误;张之洞只是一个总督,不能代表清政府,故C错。 答案 D 3.下图为拿起武器保家自卫的高山族战士。这是由下列哪个条约引起的现象(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马关条约》的签订引起了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 答案 C 4.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开始出现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其主张是( ) A.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解析根据题干的时间和内容可以判断是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主张,故选A。 答案 A 5.“(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D.“兼容并包”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并开始结合,使僵化的封建文化出现新景象,这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评述。“中体西用”思想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之根本,同时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故选B。A与中西文化结合不符,C、D都晚于B。 答案 B 6.光绪帝在戊戌变法中支持变法,其根本目的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巩固清朝统治 C.巩固中央集权 D.实现民主共和 解析光绪帝毕竟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其根本目的仍然是巩固清朝的统治,只不过是封建专制统治无法继续,退而求其次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 B 7.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大影响。下列关于梁启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康有为变法的得力助手 B.提出“民权论” C.与康有为年龄相当,交情莫逆,并称“康梁” D.其主张动摇了君主专制思想 解析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得意门生,比康有为小十几岁,故C的叙述是明显错误的。 答案 C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单元检测·大通关演练(九) 戊戌变法 Word版含解析

祝学长学业有成,取得好成绩单元检测·大通关演练(九)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下面为李文冶引用清末1888年5个地区的实地调查计算出的雇工经营与土地出租的收益比较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 地区土地出租收益/雇工经营收 益 江苏南部1。34 浙江杭州2。79 广东汕头1。56 湖北广济2。05 山东莱州0.83 A。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农业经营的资本主义化加剧 D.南方的土地比北方更加市场化 3.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1883年,又说:“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材料体现的王韬的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 B.中体西用君主立宪 C.师夷长技以制夷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4.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5.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人民版 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九课后练习(有答案)

戊戌变法45分钟练习题 一.选择题:48分 1.19世纪末,维新派提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他们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这表明:() A.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和失败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B.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和失败都不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C.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失败则带有偶然性 D.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失败则是历史的必然 2. 戊戌变法运动的突出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解放 3.(上海)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幻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4.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增加了税收,减轻了还债压力 B.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C.进一步破坏了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 D.为无产阶级成为革命领导阶级奠定基础 5.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 A.提出了各方面的具体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C.系统论述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6.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适用于对下列那一理论的评价:() 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7.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种政治运动,关键是:()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趋势 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D.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8.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这行立宪制度 D.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9.我们之所以把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因为: A.论战最先打破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 B.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 C..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 D.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和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 10.下列观点中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 B.君 C. D.当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11.百日维新的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A. B. C. D.裁撤绿营,编练新式陆军 12.康有为从传统儒家思想中寻找变法的理论依据是因为:()

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Word版含答案

2016届高三历史复习单元验收: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含解析) 1.维新运动时期,具有比较明显民主革命色彩的维新思想家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 2.康有为《公车上书》中的下列观点能够体现戊戌变法主要特征的是()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设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之议郎” 3.下列对于百日维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面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4.为变法而献身,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壮烈诗篇的戊戌志士是() A. 梁启超 B. 谭嗣同 C. 刘光第 D. 杨深秀 5.维新变法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A、康有为开办万木草堂 B、强学会的成立 C、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 D、康有为组织保国会 6.光绪帝利用康有为、梁启超进行“百日维新”,希望借此挽救即将衰亡的大清王朝,也使自己避免成() A.“百日维新”所实行的措施违背潮流 B. C.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 D.袁世凯的暗中告密 7.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 B、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D、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8.1902 年的一天,北京的一个戏院里有一伙人在侃大山,赵仁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钱义说:

“我还参加过义和团运动呢”孙礼说:“我当时就住在东交民巷里”。李信说:“那儿离我的学校不远,我在京师大学堂里读书的”。根据所学知识,他们当中谁的话最有可能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赵仁 B、钱义 C、孙礼 D、李信 9.19世纪末,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包括() ①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 ②甲午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 ③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④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下列选项中不是维新变法期间形成的宣传维新思想的报刊() A.《中外纪闻》 B.《强学报》 C.《时务报》 D.《民报》 11.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有() ①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②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③促进了人民的觉醒④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2.戊戌维新运动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机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13.戊戌变法对于我国近代教育发展的贡献是() A.首创了专业技术教育B.废除了科举取士制度 C.开始组织留学教育D.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14.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挽救了民族危机 B、推动了政治改革 C、发展了社会经济 D、促进了思想启蒙 15.下列关于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改革是国家、政府的行为,是统治者主动实行的 B.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的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C.改革相对革命而言对生产力的破坏小,一定程度有利于社会发展 D.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16.19世纪末,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包括()

2020高中历史 专题测评9 戊戌变法 1

专题综合测评(九)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邻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

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8分)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 【答案】(1)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评价:变法以救亡图存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的统治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2)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依据:日俄变法取得成功;中国风气未开. (3)原因:维新派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维新派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说一个国家只要能立宪,皇帝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当时英国有皇帝,德国、日本、意大利也都有皇帝,我们不必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练习题及答案分析)

第6课戊戌变法练习 一、选择题 1.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2. 纵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许多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作为以平等地位对付、抵抗的工具。下面属于“另一种”反应的是()A. 虎门销烟 B. 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 中国抗战 3.你认为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 促进思想启蒙 B. 挽救民族危亡 C. 推动政治改革 D. 发展社会经济 4.1895--1898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 A.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救之图存,变法自强 D.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5.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吾国土地人民十倍于彼,而富强力三十倍,则亦三倍于我,故吾幸未灭,而为彼所弱,可比较而得之矣。”据此可知,康有为() A. 认为器物不如人是中国衰败的根源 B. 对西方认识有限 C. 极力鼓动光绪帝效法西方人变法图强 D. 科学解释了中国积弱而未亡的原因 6.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对近代化的推进主要是( ) A. 器物技术 B. 政治制度 C. 思想文化 D. 生活习俗 7.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 ) A. 鸦片战争时期 B. 洋务运动时期 C. 维新变法时期 D. 新文化运动时期 8. 社会的进步,总是先源于思想的进步。魏源与严复都是站在时代前沿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分别对下列事件直接产生影响() A.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B. 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 C. 新文化运动和维新变法 D. 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9.在戊戌变法法令中,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是() A. 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解析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共7题;) 1.“公车上书”发生于() A. 1872年 B. 1885年 C. 1895年 D. 1898年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 《万国公报》的创办 B. 公车上书 C. 维新团体的形成 D. 强学会的成立 3.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发起“公车上书”的主要人物有()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4.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行动是() A. 强学会成立 B. 《万国公报》创办 C. 公车上书 D. 百日维新 5.下列对“公车上书”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公车上书使维新变法运动进入高潮 B.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正在北京参加会议 C. 他们联合各省会试的举人1300多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D. 由于清朝封建统治集团内部顽固派阻挠,公车上书没有成功 6.大声疾呼“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人物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康广仁 7.如表是梁启超的人生履历(部分)。由此可知,梁启超() 时间活动 1890年开始看到江南制造总局翻译的书籍,初步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 1895年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 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 1902年创办《新民丛报》,鼓吹君主立宪,反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 A. 是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 B. 是维新变法的最高领导 C. 主张通过变法实现君主立宪制 D. 主张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 二、百日维新(共8题;) 8.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并推行“百日维新”的是() A. 咸丰帝 B. 慈禧太后 C. 道光帝 D. 光绪帝 9.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 A. 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 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 组织北伐,推翻军阀 D. 宣传科学,批判礼教 10.“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缘于他们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