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精品文档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精品文档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全球化作为当代社会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它的影响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其所引发的问题也多种多样。熟悉马克思经典著作的人都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百多年前所提出的“世界历史思想”与当今的全球化有着直接和紧密的联系。但是,肤浅地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观点既不正确也不严谨。对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解读必须回到他原本的语境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摘下有色眼镜还原世界历史思想的本源。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方法论、世界观,也是对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的一种把握。马克思的“世界历史” 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唯物史观的最初创立就是借助“世界历史”的研究而形成的。

不可否认马克思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古典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世界主义理论思潮都是世界历史理论最重要的来源。古典经济学的世界理论、殖民理论和现代化国家的合法化理论等方面的内容,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直接来源,他所倡导的整体观、发展观也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借鉴。在《历史的哲学》的绪论部分,黑格尔就提出了

他所关注的不是历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而是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1]。在马克思看来这种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指的是现代社会产生以后各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历史来源于东方而终结于西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则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对于人类历史发展和命运的考察,得出的结果是世界的历史来源于全球,最终达到彼此之间的融合。黑格尔认为民族、国家的存在是世界历史思想的前提,而马克思的结论却恰恰相反,认为世界历史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民族或地区的力量。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的推动力是“绝对精神”,而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分工和交往。从思想源流上看,马克思是紧接着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但从思想的实质内容来看,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和重塑。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来源。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摆脱了世界主义的民族狭隘和民族偏见的成分,同时把它建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础上,并得出了共产主义才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最高成果。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

关于世界历史理论的动力问题。马克思认为 ,随着近代以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 ,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

生活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而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 ,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2]。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力问题,马克思认为有以下三个:

第一个动力――大工业的社会性和资本的扩张性是根本动力。大工业的社会性是指分工的社会化,分工的结果必然引起大工业的无限扩大其生产范围。资本本来就具有扩张性,国际竞争把这种扩张变得更加激烈。第二个动力是交往的扩大。首先是民族内部交往的发展,促进分工协作与生产的发展,分工和生产反过来推动交往的发展,为交往突破民族地域的局限提供基础。随着内部交往和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外交往也就成为必要。一旦对外交往发展起来,又会进一步地促使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的发展必定反过来推动内部和外部的交往发展。科技是生产力和交往力发展的源泉,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第三个动力。

世界历史理论归根结底探讨的是人与历史的关系问题。世界历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集中表现在人的“世界历史性发展”。人的历史性发展是一个复杂、矛盾的过程,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关系表现为四对矛盾:人的孤立化和交往的普遍化、能力的异化和全面化、观念的自觉化和“受抽象统治”以及个性的平均化与多样化。

关于世界历史与共产主义关系的问题。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与世界历史格格不入的,资本主义是无法完成世界

历史的,从而引出了世界历史与共产主义的联系,共产主义也要在世界范围形成才可以真正实现。马克思指出的“无产阶级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可能实现一样”。

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不应被简单地等同于全球化 ,它不仅是对黑格尔历史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否定,也是基于现实物质生活世界对人的思考。世界历史思想与全球化理论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开源,后者是前者高级的发展阶段。需要说明的是,在我们看来,全球化理论与世界历史理论虽有关联,但是分属两个不同的理论层次。就目前的研究状况分析,全球化理论属于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无论以吉登斯为代表的社会学角度的全球化研究、麦克卢汉为代表的信息通信角度的全球化研究,抑或所谓的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研究,盖莫能外。

从150年前马克思提出的世界历史理论到今天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不管是资本主义社会对自身问题的关注,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对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这就引起国内外的许多学者深受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影响,其中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当代资本主义体系作了整体性的把握和研究,提出的“世界体系”也就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理论。“世界经济体”和“国际体系”是这个基本体系的结构。前者是世界体系的经济基础,

后者是上层建筑;世界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尤其自身的规律,在这个体系当中每个民族和国家都要受到制约。这个体系的动态结构从内到外由中心、半外围和外围组成。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是立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延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领域。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科学的方法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方面。现代化已经从过去单一的本国家、民族的现代化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词语,当然这个转变很大意义上是全球化的作用结果。因此,中国要想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对外开放,走入世界交往的行列,由此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思想[3] 。他倡导我们要做世界公民,并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一个民族和国家必须进入世界性的交往才能以人类已取得的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为起点,不断创新。同时人类的历史也证明了,那些善于交往和开放的民族才能走在历史车轮的前面,中国近现代的落后也恰恰说明这一道理,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只能遭受失败。邓小平也指出当今的开放世界存在着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但是二者之间必须开放和交往,又在开放和交往中存在矛盾和斗争。社会主义国家在开放的过程中不能丧失自我,邓小平的开放理论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具体实践和发展,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到邓小平的开放思想以及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这一巨大的时间跨度充分映现出马

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意义,明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大的生命力。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_相应地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_相应地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是指各民族国家在普遍交往的推动下,整个 世界开始形成为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统一的整体世界的历史。在这种意 义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是相对于相互分裂的民族历史与地域历史而言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主要内容如下: 马克思认为,是由于机器和蒸气的应用以及分工规模的扩大,才使得 脱离了本国基地的大工业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它 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 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 的孤立状态。[1]很显然,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随着手工业作坊生产方式向社会化大工业生产方式转变,引起广泛的 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促成自然分工向国际分工的转变和地域性的交换形 式向世界性的交换形式的转变,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把各个国 家和民族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世界历史。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然历史过程。 资本追求价值增殖的本性驱使资产阶级到处扩张,到处建立市场,从 而使以往民族的历史变成了世界历史。世界历史这个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 产物,虽然一开始形成就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就深深地打上了资产阶级 的烙印,但由于资产阶级基于其自身的局限性而不可能完成解放全人类的 历史任务,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任务只能由无产阶级来完成,所以世界历史 发展的方向必然是标志全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 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意味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扩张和发展,意味着与 资产阶级共生的无产阶级的壮大和发展,从而为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创 造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内涵及方法论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019229426.html,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内涵及方法论意义 作者:曹胜 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1期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世界历史”理论,其内涵包括:世界历史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全球经济联系与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世界生产力为共产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世界历史同时也是人的解放的历程;其方法论意义是:批判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方法,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历史方法与价值目标相统一的方法。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生产力;人的解放;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372(20lO)01-0111-05 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虽然没有使用过“全球化”的概念,但他们创立的“世界历史”理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本性及其“两个必然”发展趋势以及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的阐述,无不涵盖着当今人们所说的“全球化”思想的内涵。正如美国学者卡西迪所指出的:“‘全球化’一词是世纪末每一个人都在谈论的时髦语词,但150年前马克思就预见到它的许多后果”。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及其语境的生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长期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使我们把目光聚焦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正如包心鉴研究员所指出的:“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球化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轫之作,也是该理论的最重要的文本依据。”“是现时代全球化理论的真正源头”。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比较多地使用了“全球的”、“全面的”、“普遍的”、“全球的这种全面生产”、“全面的依存关系”、“世界历史性的”、“世界历史意义’等概念,且用黑体字标明,以示强调。随着“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马克思 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首次得到系统的阐述,后来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著作中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思想内容,使之臻于完善。 一、世界历史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及其在当代的启示-2019年精选文档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及其在当代的启示 一、“世纪历史”理论的形成、内涵及其价值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关于世界历史的描述最早是出现 于1846《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世界历史理论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一同被提出,作为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个组合部分。而后马克思又在自己多部著作中更加具体的阐释了“世界历史”理论,如早期的《共产党宣言》,以及中后期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逐渐形成了马克思完整的“世界历史”理论体系。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形成发展的时期,正处于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时期,整个世界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三角贸易”,“日不落”帝国的产生都让贸易开始由区域之间向着全球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让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力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纺织和交通运输行业。在思想方面,当时整个西方都奉献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讲求出口拒绝进口,西方国家将自己的货物开始流入世界各地,而世界其他国家的真金白银也流向西方国家,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也取代封建主义开始成为世界霸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马克思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意识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

始将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纳入其体系之中,也在逐渐改变每一个国家的历史。同样的,生产力的交往促进了交往方式的普遍发展,交通和通讯行业的发展使得生产力和资本可以向着更加广阔的 市场迈进。马克思还说过资本是具有扩展性的,一国市场无法满足本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时候,资本就会外扩,资本的扩展性又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也加速了世界历史形成这一过程。正是在?一系列的条件之下,马克思改变了其最早唯心的,独立的历史观,开始认识到历史的发展具有世界性,受到生产力的巨大影响,形成了唯物的世界历史观。 (二)世界历史观的内涵及其价值 总结而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核心讲的是生产力的变革让历史有各个国家单独的国别历史变成了统一的世界历史,即生产力的世界化。随着生产力的世界化,各国之间分工更加明显,商品流通世界化,各国之间依赖加深,最终由单个的国家民族历史走向了世界历史。这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价值主要在于对于他自己的无产阶 级革命理论也是有着启发作用的,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这一生产方式的巨大能量,能够推翻封建主义,建立资本主义世界,那社会主义是否也有这样的能量了。其实是有的,马克思也说过,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在物质财富的充分涌流,人民素质达到一个高水平的情况下实现的,其中物质财富充分涌流就看出,还是生产力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想象,当资本主义发

[方法论,马克思,意义]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近代以来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马克思分析和讨论许多问题都是从世界历史的视野和高度进行的,不懂得或忽视这一点,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时势必会造成许多误解和曲解。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我们对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这是造成我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理论上不太清楚、实践上走了很多弯路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巨大冲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重新理解和谋划现代化方略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激活了世界历史理论这个重要思想资源,使之成为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理论热点问题。显然,世界历史理论既是我们重新理解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显现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重要方面。 一、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的创造性转换 第一,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绝对精神在时间上的展开和在空间上的扩展,是精神不断获得解放和自由的过程,世界历史表示精神的意识从它的自由意识和从这种自由意识产生出来的实现的发展。①马克思则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世界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幽灵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为,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⑤因为它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和交往关系发展的结果,是现实生活的人们、人们的吃穿住行的现实生活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而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结果。 第二,黑格尔世界历史概念的外延基本上可以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历史,是各个民族历史发展的总和。尽管黑格尔基于巨大的历史感力图将人类历史当作一个总体去探寻其内在联系,但他却不能历史地看待世界历史的形成问题。换句话说,基于绝对精神展现自身的唯心主义框架,他更多地关注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连续性、统一性,而没有注意到其中的间断性和质变。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则不同,它以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为对象性根据,而这是人类历史发展到近代以后各个民族和国家通过交往而联接成一个整体的结果,它与此前各个民族在相互隔绝的地域中孤立发展的时代有着本质的差别。正是这种不同,决定了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时代的概念不仅具有了特定含义,而且具有了现实性基础和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才可能成为世界历史理论的现实素材。 第三,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正如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一样,虽然以矛盾的辩证发展为中心线索和动力,但却表现为一种不彻底的发展观。在他的思想系统中,世界历史不仅体现着一种欧洲中心主义,而且是一种欧洲目的主义,甚至可以说是德意志中心主义或目的主义。以往的一切发展到他这里,他的民族格局这里,由于我们知道一切人们都是绝对自由的这个绝对真理的决定,绝对精神经过漫长的游历而回归到了自身,发展就停止了,历史也就终结了。与此相反,黑格尔的世界历史发展的终点恰恰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起点,通过对世界历史的形成、个人成为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性的个人,马克思发现和揭示了人类解放即真正的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的可能性和道路。无疑,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一种世界主义的理论,是致力于全人类获得解放的理论,从而超越了欧洲中心主义的理论局限。 第四,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属于他的历史哲学思辨的历史哲学,这种历史哲学的最大

马克思实践论视域的社会历史时空观及其当代意义-精选文档

马克思实践论视域的社会历史时空观及其当代意义 传统物质论视域的时空观在肯定时间、空间的客观实在性的同时,对自然时空与社会历史时空作了同质性理解,而未能把握社会历史时空的独特性,以致对社会历史问题的理解存在着一系列重大缺陷。马克思在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实在性的同时,将社会历史时空的理解奠立在其科学的实践论之上,廓清了自然时空与社会历史时空的本质区别,从而超越传统物质论视域的时空观,实现了对社会历史问题的科学理解。因此,重返马克思的实践论视域,廓清自然时空与社会历史时空的联系与区别,并由此校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时空观,对于科学理解当代社会历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物质论视域的时空观及其缺陷 所谓传统物质论视域的时空观,是指从纯粹客体、对象的形式去直观地理解时间和空间,即把时间、空间看作“物质”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因此,将自然时空与社会历史时空看作同质的物质运动分别在自然界与社会历史界的持续性和广延性,从而将社会历史时空看作自然时空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或推广,就是传统物质论视域的时空观的基本内容。 应当承认,把时间、空间看作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正确地坚持了时空观的唯物论立场。因为,对于唯物论而言,“世界上

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能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引者注)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仅仅存在于我们头脑之中的空洞的观念、抽象。同时,从物质世界自在运动的角度看,把社会历史时空看成自然时空的一部分或自然时空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或推广,进而将自然时空与社会历史时空看作同质的物质时空的两个部分,既有其逻辑合理性,也有其本体论基础。因为,社会历史作为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始终是以自然宇宙为其先在性前提的。因此,把时间、空间看作物质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并由此阐明其客观实在性,对于人类不断科学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特别是把握自然界与社会历史界的内在物质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传统物质论视域的时空观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但是,传统物质论视域的时空观对时空的理解,是以把物质运动看作与人类实践活动无关的自然的物质运动为前提的,因而是对自在的物质运动的时空的一种纯粹直观。也就是说,传统物质论视域的时空观,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即不是从实践或主体去理解作为对象的物质运动的时间与空间,从而把两个不同领域的时间、空间同质化为了“自在物质时空”,即与人的实践活动无涉的自在物质世界的时间和空间。显然,这种时空观是以不理解自然时空与社会历史时空的本质区别或者说社会历史时空的独特性规定为代价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种时空观往往导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一、本文概述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一篇旨在深入剖析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文章。本文将通过对马克思原著的解读,结合历史与现实,阐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观点、核心内容和历史地位。文章将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背景、主要观点、方法论特征以及当代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框架。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包括世界历史的概念、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主要观点。我们还将指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为后续的详细论述奠定基础。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特征,从而为我们认识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把握时代潮流提供有力的理论武器。我们也希望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探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背景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中。19世纪中叶的欧洲,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 荼地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这种社会变革为马克思提供了观察和思考世界历史的广阔舞台。 在学术背景上,马克思深受德国古典哲学、政治经济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他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特别是其辩证法的思想,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冲突。同时,马克思也深入研究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的著作,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还积极参与了工人运动,亲身感受到了工人阶级的苦难和斗争。这使他更加关注社会阶级问题,深入思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开始构建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他认为,世界历史不是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孤立发展,而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在相互交往和互动中形成的整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然而,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它加剧了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和矛盾。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探讨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道路。他认为,只有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资

试谈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试谈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对历史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严肃探索和科学论断。它从客观历史整体的高度深入考察并论证了人类社会在生产力推动下由分散向整体的发展趋势。指出这种趋势就是从民族性和地方性的历史向普遍性和世界性的历史的发展和转变,世界历史的未来就是共产主义,人类本身则同时从地域性的封闭条件下的个人向世界历史性的自由发展的个人转变。它是我们认识全球化和当代社会发展进程的一把钥匙,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标签: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来看待历史、解释历史的结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当代价值。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在1845-1846年所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先提出的。此后,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中作了进一步阐述,一直到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趋势、发展动力、发展道路、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性及衡量世界历史发展的价值尺度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从而形成了马克思较为系统的世界历史理论。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思想 (一)生产力的普遍发展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决定性力量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由神或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是由物质的事实所决定的。它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即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发展。伴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不断扩大,广泛的分工使得人与人的交往联系具有了普遍性,从而使民族的、地域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成为可能。尤其在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飞速发展,自然状态下的小生产逐渐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化的大生产,形成了各民族之间在生产方面的相互依赖和联系,这就使得原来的民族史和国家史打上了世界的烙印,使世界联成一个整体。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原理是公认的,然而不仅一个民族的关系,而且这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取决于自己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1]469-470 (二)世界历史的形成是生产力普遍发展的基础上的各民族相互交往 马克思指出,在前资本主义时期,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被自然形成的地域所限制,不可能形成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格局。“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由于普遍的交往……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1]39-40由于普遍交往的发展,各民族在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取代了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精品文档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全球化作为当代社会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它的影响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其所引发的问题也多种多样。熟悉马克思经典著作的人都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百多年前所提出的“世界历史思想”与当今的全球化有着直接和紧密的联系。但是,肤浅地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观点既不正确也不严谨。对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解读必须回到他原本的语境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摘下有色眼镜还原世界历史思想的本源。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方法论、世界观,也是对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的一种把握。马克思的“世界历史” 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唯物史观的最初创立就是借助“世界历史”的研究而形成的。 不可否认马克思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古典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世界主义理论思潮都是世界历史理论最重要的来源。古典经济学的世界理论、殖民理论和现代化国家的合法化理论等方面的内容,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直接来源,他所倡导的整体观、发展观也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借鉴。在《历史的哲学》的绪论部分,黑格尔就提出了

他所关注的不是历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而是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1]。在马克思看来这种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指的是现代社会产生以后各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历史来源于东方而终结于西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则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对于人类历史发展和命运的考察,得出的结果是世界的历史来源于全球,最终达到彼此之间的融合。黑格尔认为民族、国家的存在是世界历史思想的前提,而马克思的结论却恰恰相反,认为世界历史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民族或地区的力量。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的推动力是“绝对精神”,而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分工和交往。从思想源流上看,马克思是紧接着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但从思想的实质内容来看,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和重塑。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来源。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摆脱了世界主义的民族狭隘和民族偏见的成分,同时把它建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础上,并得出了共产主义才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最高成果。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 关于世界历史理论的动力问题。马克思认为 ,随着近代以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 ,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作者:张伟伟 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20年第04期 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一部很重要的著作,在该著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批判费尔巴哈等德国哲学家把世界历史看作精神或意识的产物,超越黑格尔式对世界历史的认知水平,从而阐释了他们对于世界历史的科学认知。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对后世尤其对我国来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我国,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它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为精神内核,以全人类的福祉为依归,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因此,认真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着的世界历史思想,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世界历史;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8)04-0067-07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中,首次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虽然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由中国提出来的,但是它却以全人类的福祉为依归。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为精神内核,是中国为了实现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而提出的一种交往理念,它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契合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845年至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批判费尔巴哈、鲍威尔以及施蒂纳等德国哲学家,系统地阐述了其新哲学的基本观点,这其中就包括了对于世界历史思想的科学认知。今年恰逢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重温这部著作,领悟其中的世界历史思想,深切地表达了我们对于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我们对于其世界历史思想的重视。世界历史思想对后世尤其对我国来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我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就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如何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是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因此,认真研读《德意志意识形态》,领悟其中的世界历史思想,尤其是结合目前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对于我们来说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在超越费尔巴哈等人的基础上建立世界历史的科学认知

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一个概述(一)-精品文档

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一个概述(一) 恩格斯的名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写作于1886年。1890年恩格斯在一封信中讲到应该根据原著而不是第二手材料来研究唯物史观时,特别提到了《费尔巴哈论》和《反杜林论》,他说,“我在这两部书里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就我所知是目前最为详尽的阐述”。 以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主要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二者密切关联,同时又有本质区别。19世纪8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同时,德国古典哲学有某种复活,在英国等国出现了新黑格主义,在德国出现了新康德主义。恩格斯认为,很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作出全面系统的阐述,既阐明马克思和他怎样从黑格尔哲学出发又怎样同它脱离,也阐明他们同费尔巴哈的思想的关系。恩格斯写作本书的直接起因,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杂志《新时代》约请他写文章评述丹麦哲学家施达克1885年出版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一书。施达克在这本书中极力维护费尔巴哈,但他把费尔巴哈说成是唯心主义者。 《费尔巴哈论》全书共四章。第一章论述黑格尔的哲学,阐明黑格尔辩证法的革命性质及其与唯心主义体系之间的矛盾,由这一矛盾导致的黑格尔学派的解体,青年黑格尔派的施特劳斯、

鲍威尔、施蒂纳等人之间的争论,以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产生。第二章论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恩格斯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著名论断,确定了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运用这一标准澄清了施达克把费尔巴哈说成是唯心主义者的混乱思想,阐明了费尔巴哈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同时指出它的缺陷,也分析了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的缺陷。第三章批评费尔巴哈在历史观方面的唯心主义,着重评析了他的唯心主义的宗教观和道德观。 在第四章的开头,恩格斯总结前三章说,施特劳斯、鲍威尔、施蒂纳、费尔巴哈,都是黑格尔哲学的分支,其中“唯有费尔巴哈是个杰出的哲学家”,而“他也停留在半路上,他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以下凡引自《费尔巴哈论》第四章的文字,均不再加注)这是批评费尔巴哈虽然在自然观和一般世界观方面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一进入社会历史观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恩格斯指出,在黑格尔学派解体的过程中还产生了另一个真正结出果实的派别,这就是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理论。而第四章的内容,就是“对马克思的历史观的一个概述”。 一、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到唯物辩证法:把唯物主义世界观彻底地运用到一切领域 恩格斯的概述是从马克思和他怎样同黑格尔哲学脱离讲起的。“同黑格尔哲学的分离在这里也是由于返回到唯物主义观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