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与方法

论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与方法

论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与方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在承继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和分析社会演化规律基础上而获得的思想体系,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蕴含内在的理论规定性,包括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前提、根本动力、基本途径和显著特征以及世界历史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等等,由此构成一个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理论体系。当前,面对着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全面认识和准确厘清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推进全球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立

正如美国学者安德鲁·萨托里所言:与‘世界历史’概念联系更为紧密的也许只有黑格尔和马克思,而不是其他任何人。”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和辩证吸收黑格尔世界历史观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世界历史理论。黑格尔是在《历史哲学》中集中阐述他的世界

历史观的。在书中,黑格尔将世界历史理解为理性与精神的展开和实现。他指出,世界历史是由理性和精神所统治的,理性和精神的展开和实现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哲学用以观察历史的惟一的‘思想’便是理性这个简单的概念;‘理性’是世界的主宰,世界历史因此是一种合理的过程。

理性就如一粒包涵树木、果实一切色泽和材质的种子一样,内部蕴藏着历史及其发展的一切,包括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是理性借以展现和实现自身的场所和方式,理性是世界历史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不仅如此,黑格尔在书中还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整体性。他认为,世界历史不是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简单组合,而是由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在纵横联系的广泛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有机整体“这种过渡和联系使我们达到全体的联系—达到世界历史成为世界历史概念。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有机联系构成世界历史的整体,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是世界历史的“器官”。此外,黑格尔还进一步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本质,即自由意识的进展。在黑格尔看来,精神和理性的本质是自由,世界历史又是精神和理性的展开和实现,世界历史就是自由意识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逐步实现自由的过程。

黑格尔从哲学的高度对世界历史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但是,黑格尔将世界历史视为精神和理性的产物,这在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他不但没有在实践中对现实世界及其发展做出彻底的揭示和预测,而且还有为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辩护的倾向。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和辩证吸收黑格尔世界历史观的基础上,以资本主义的现实存在和发展为客观依据,立足于无产阶级的根本立场,重塑了世界历史的概念,形成了系统而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关于“世界历史”概念的经典阐述是马克思在((T意志意识形态》中作出的,他指认:“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例如,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国的无数劳动者的饭碗,并引起这些国家的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那么,这个发明便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的事实。

在这里,马克思描述了世界历史的三个基本规定:第一,世界历史在本质上是生产力的世界性不断增强的过程。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完善、民族之间劳动分工的消灭和民族之间劳动关系的加深是人类历

史由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根本。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延展

如果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采用”全球的”、“世界历史意义,、‘世界历史性的”等世界历史的思维视镜来描述“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动力机制和历史趋势,采用“全面时’,‘普遍时’,‘全球的这种全面生产”等世界历史的分析方法考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构成了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思想起点和理论雏形。那么,在《资本论》三大手稿以及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等论著中,马克思通过对发达资本主义的“人脑解剖”、史前史的“猴脑解剖”以及以俄国村社如何从“次生形态”向“再生形态”的分析论证,进一步延展了世界历史理论的整体骨架。在《资本论》三大手稿中,马克思拟定了六个分册的写作计划,“我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的顺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

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境遇,马克思并没有能够完成“世界市场”分册的书写,但在散落于《资本论》三大手稿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总体”之维,揭开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基础、动力和趋势。体现在:

第一,世界市场作为世界历史生成的基础,既是

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又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马克思认为,世界市场不是从来就有的,在资本主义之前的社会发展时期,由于地理条件、交通工具等方面的限制,经济活动和社会交往基本上都是在民族区域范围内进行的。随着巧世纪中叶开始的地理大发现,资本主义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由于资本和大工业发展对市场提出不断扩大的需求,一方面使得旧的生产方式因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力要求而逐步趋于崩溃,从而形成了适应其要求的新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这种新的生产力又驱使资本在占领国内市场以后,奔走于全球,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用廉价的商品和雄厚的资本把一切民族都卷入了世界市场。资本己成为“创建世界市场的趋势”的主要推动力。

第二,世界市场作为世界历史延展的动力,既使生产力获得空前增长,又使资本主义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生产方式。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遵循“国内贸易—国际贸易—世界市场”的逻辑走向,日益成为在全球范围内活动的巨大力量,这种历史趋向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上适应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他这样写道,资本“一方面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征服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一方面,它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就是说,

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资本越发展,从而资本借以流通的市场,构成资本空间流通道路的市场越扩士,咨太同时扣就械旱为甫存中闻卜雨加扩士市扬。

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

对于“全球化”的准确定义,目前学术界仍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人们共同认可的是,全球化己经成为当前世界发展的主要态势和普遍过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在空间范围上逐渐覆盖全球,并且全球性组织及其国家、社会、个人之间的互动、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越来越强。尽管全球化浪潮在马克思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才出现,但马克思提出的“世界历史”概念对于当前的全球化具有深刻的阐释力和长远的指导价值。正如有学者所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生命力和当代意义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正是在全球化的实践与全球化的理论这一结合点上,产生了种种问题与困惑,才使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受到新的关注,得到新的认识和理解,以致具有一种新的理论意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于认识和分析全球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首先,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一个特殊阶段,同样表现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依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

点,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不以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全球化是一种客观现实,且“受制于资本逻辑的作用”,当前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方面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主体性内容。因此,全球化绝不是某一理论家或政治家想象出来的事物,更不是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策略。在更为全面的视角来看,全球化就是以经济发展和物质交往为先导的并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等各种社会有机体要素在空间上向世界范围的扩大和延伸。正是这种空间结构上的“复杂性”决定着“作为整体的世界历史及其演变发展”的“持续性”。

但是,在更为长远的角度来看,全球化又是十分晚近的事物,而不是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就出现的,全球化只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属于人类的当代生活现象,属于世界历史的当前样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全球化不仅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而且它隶属于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整体过程。因此,积极融入全球化是每一个民族国家的必然选择,任何否认全球化的客观存在性、否认全球化的历史过程性,置身于全球化之外的做法都必将遭到世界历史的抛弃。

其次,全球化促进社会的进步,在“世界市场”的

刺激和推动下,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本质上看,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是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结果。也正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生产领域的扩大和社会交往范围的延伸,“商品、服务、劳工、资本、信息等的充分交易,中介环节的简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二为一,全球化经济网络不可避免地进入人们的生活”。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内涵及方法论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919335251.html,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内涵及方法论意义 作者:曹胜 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1期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世界历史”理论,其内涵包括:世界历史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全球经济联系与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世界生产力为共产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世界历史同时也是人的解放的历程;其方法论意义是:批判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方法,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历史方法与价值目标相统一的方法。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生产力;人的解放;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372(20lO)01-0111-05 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虽然没有使用过“全球化”的概念,但他们创立的“世界历史”理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本性及其“两个必然”发展趋势以及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的阐述,无不涵盖着当今人们所说的“全球化”思想的内涵。正如美国学者卡西迪所指出的:“‘全球化’一词是世纪末每一个人都在谈论的时髦语词,但150年前马克思就预见到它的许多后果”。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及其语境的生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长期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使我们把目光聚焦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正如包心鉴研究员所指出的:“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球化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发轫之作,也是该理论的最重要的文本依据。”“是现时代全球化理论的真正源头”。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比较多地使用了“全球的”、“全面的”、“普遍的”、“全球的这种全面生产”、“全面的依存关系”、“世界历史性的”、“世界历史意义’等概念,且用黑体字标明,以示强调。随着“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马克思 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首次得到系统的阐述,后来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著作中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思想内容,使之臻于完善。 一、世界历史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世界历史理论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 当黑格尔给哲学下定义的时,他认为哲学就是哲学史。因为只有全部的哲学历史,才能全部反映哲学的本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当我们来界定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也可以认为只有综合这一理论的全部发展史,才能全面反映出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从时间上看,从早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到中期的《资本论》及其手稿,再到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和东方社会理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经历了一个从产生、发展到成熟完善的漫长过程。但问题是:马克思这一理论的真理性是否总是与历史发展的时间性相一致?我们应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一方面,马克思每一时期的研究成果都是建立在前一时期的基础上的,虽然可能因实践的教训而主动推翻前一时期的某些观点。但更多地是在更高基础上统摄、包含前一时期的成果;另一方面,尽管时代在不断变化,马克思研究世界历史的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特点,但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基本矛盾的总的特点始终没有变化,这就决定了它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研究中都存在着一些普遍、共同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世界历史的含义和特性、 (一)世界历史的含义、 什么是世界历史?这是马克思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事实上他使用“世界历史”这一概念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指的是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为了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他不无讽刺地说:“至于他们的全部其他论断,只不过进一步修饰他们的要求:想用这样一些微不足道地说明做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发现。” 这两处的“世界历史”都是指人类总体历史。应当说,用世界历史一词表征人类总体历史是常见的、流行的,甚至被学者们严格地确认下来的。但这仅仅是历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容易理解成时间上从古至今、空间上包含着各国各民族的历史的堆积和汇编,但是很难从各民族、国家横向联系与交往的角度,讲清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脉路及其趋势。况且,马克思用以表征人类总体历史发展进程的概念并不限于世界历史一词,更多地是使用“历史”、“一切历史”、“整个历史进程”等概念。因此,马克思的“世界历史”主要不是历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第二种含义,是指各民族、国家通过普遍交往,进入全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状态,使世界整体化以来的历史。这是从哲学意义上来理解的世界历史,马克思一生都给予了特别关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来表征这一历史趋势;在《资本论》中,他强调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在晚年答复查苏里奇的著名信件中,马克思鉴于世界历史的整体化特征,要求人们注意俄国的农村公社同西方的资本主义的世界是出于“同时代的东西”。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主要是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还是通过马克思的原话来理解这种含义的世界历史吧:“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成为世界历史。例如,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国的无数劳动者的饭碗,并引起这些国家的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那么,这个发明便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的事实。” 可见,马克思对世界历史概念的界定表述为以下三个层面;

论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与方法

论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与方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在承继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和分析社会演化规律基础上而获得的思想体系,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蕴含内在的理论规定性,包括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前提、根本动力、基本途径和显著特征以及世界历史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等等,由此构成一个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理论体系。当前,面对着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全面认识和准确厘清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推进全球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立 正如美国学者安德鲁·萨托里所言:与‘世界历史’概念联系更为紧密的也许只有黑格尔和马克思,而不是其他任何人。”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和辩证吸收黑格尔世界历史观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世界历史理论。黑格尔是在《历史哲学》中集中阐述他的世界

历史观的。在书中,黑格尔将世界历史理解为理性与精神的展开和实现。他指出,世界历史是由理性和精神所统治的,理性和精神的展开和实现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哲学用以观察历史的惟一的‘思想’便是理性这个简单的概念;‘理性’是世界的主宰,世界历史因此是一种合理的过程。 理性就如一粒包涵树木、果实一切色泽和材质的种子一样,内部蕴藏着历史及其发展的一切,包括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是理性借以展现和实现自身的场所和方式,理性是世界历史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不仅如此,黑格尔在书中还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整体性。他认为,世界历史不是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简单组合,而是由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在纵横联系的广泛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有机整体“这种过渡和联系使我们达到全体的联系—达到世界历史成为世界历史概念。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有机联系构成世界历史的整体,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是世界历史的“器官”。此外,黑格尔还进一步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本质,即自由意识的进展。在黑格尔看来,精神和理性的本质是自由,世界历史又是精神和理性的展开和实现,世界历史就是自由意识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逐步实现自由的过程。

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

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 ——读《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有感 12015000606 国际关系张程岑 一般认为, 马克思主义曾先后引起过三次对整个西方社会科学的冲击高潮。每次高潮都导致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理论的研究著作的问世, 但是, 对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研究都相对较弱。这方面的研究著作不多, 系统而探入的分析更少。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近代以来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马克思分析和讨论许多问题都是从世界历史的视野和高度进行的,不懂得或忽视这一点,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时势必会造成许多误解和曲解。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我们对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这是造成我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理论上“不太清楚”、实践上走了很多弯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当美国的威廉姆·肖和英国的G ·A·科思分别于1 9 7 8 年发表《马克思的历史理论》(Marx’s Theory of History ) 和《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 Karl Marx’s Theory of History) 后, 这两本书便引起了西方历史学者和新马克思主义者的关注。 同时也使我们意识到在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巨大冲击,总结马克思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重新理解和谋划现代化方略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迫切需要,因此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激活了我国对于世界历史理论这个重要思想资源的理解,使之成为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理论热点问题。很显然,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既是我们重新理解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显现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重要方面。 一、简介《马克思的历史理论》 在近现代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专家中威廉姆·肖是是新马克思主义中“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位比较有影响力的代表。他曾声称过自己主要研究的是马克思本人的历史理论,他旨在揭示和澄清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真实意义。在肖看来“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历史唯物主义”和长时间推崇的“唯物史观”这三个概念完全是同义语, 因而,或许能够将他的代表作《马克思的历史理念》称为是一本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专著。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全书共5章。第1章题为《生产的解剖》。作者认为马克思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念是其历史理论的核心内容,该章是全书的重点,因此在这一章中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去辨析这两个概念的内容。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个概念的解析, 在紧接其后的第2章《马克思的技术决定论》中,作者将马克思历史理论的主要特点归结为是一种技术决定论。在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的核心内容进行概括后,肖便试图按照他自身所理解的马克思历史观去分析现实问题的历史进程。在第3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中,他着重描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是如何导致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第4章《向资本主义的长征》作者主要论述了马克思前资本主义的理论,作者认为这是马克思历史理论中论疏不严密的薄弱环节。因此在“结论”部分, 作者对马克思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博大精深,只有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待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进而弄清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问题,才能深刻地理解这一理论。笔者认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产生是同一个过程,两者具有共时性;但两者并不是对等的地位,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相对独立性。 标签:唯物史观;马克思;世界历史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研究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实质与规律的学说,它是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提出的。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1]28。”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状态”,[2]114他还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2]88由此可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是指由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开创的、世界上各民族和国家通过生产力和交往的发展打破狭隘的地域性限制进入相互依存状态从而使世界进入整体化以来的历史。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两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在唯物史观中,马克思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一个是唯物史观的本质,另一个是唯物史观的前提。这两个重要观点,是我们理解唯物史观的重要指导原则。马克思认为,唯物史观的本质,是从物质实践出发阐释观念的形成,而不是从观念出发阐释物质实践。马克思指出,“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同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3]42-43马克思认为,唯物史观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及其物质生活条件和活动,“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它们不是教条,而是只有在想象中才能加以抛开的现实的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现成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所创造的物质生活条件。”[2]24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本质和前提出发,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入手,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如何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待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而弄清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问题,直接涉及到人们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解。只有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关于两者的关系,学术界意见不一。笔者认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产生是同一个过程,两者具有共时性;但两者并不是对等的地位,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概念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概念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尤 其是唯物史观为基础,探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种思想体系。大家都知道,历史唯 物主义中的“历史”是什么意义吗?下面我们一起来谈一谈。 一、历史的含义 历史是指人类社会长期演变和发展的过程,是实践的总结和对人类社会中各种现象及 其规律性的科学理解,是用来反映和记载人类社会变迁和发展的一种语言工具,也是根据 语言符号所构成的一种文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历史不仅指记录下来 的史实,更包括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社会形态的演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和结 果的总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概念,是指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变迁的本质。它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1. 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是 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社会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人类社会中最根本、最基础的方面,是上层建筑形态的决定因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社会经济基础发生变化,上层建筑也必然发生变化。 2. 生产力水平是历史发展的核心。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生产力是生产工具、劳动方式和劳动对象的结合体,它的水平是人类社会变迁的决定 性因素。生产力的提高创造了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也推动了社会结构和上层建筑的革新。 3. 阶级斗争是社会变迁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随着生产力、生产关系和阶级 关系的变化,社会中不同阶级的利益冲突就会越来越尖锐,阶级斗争也越来越激烈。阶级 斗争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阶级实现自己利益和意志的手段和方式。 4. 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演变。人类社会在长期演变和发展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 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例如原始公社、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等。这些不 同的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特征,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和历 史环境。 5. 历史的内在动力和发展趋势。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趋势和内 在动力的。例如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阶级矛盾的尖锐化、政治制度的民主化等等,都是历 史发展中的趋势和内在动力,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历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世界历史的马原名词解释

世界历史的马原名词解释 介绍世界历史的马原名词解释,不仅仅是解释该理论的概念和内涵,更要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其影响和意义。从宏观的视角来看,马原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代表着一种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的独特理解方式。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世界历史的马原进行阐释和分析。 一、唯物史观 马原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一种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源在于物质力量的观点。这个观点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变化。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提高不仅会改变社会的经济基础,还会引起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变革。因此,他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发展所驱动的。 唯物史观对于理解世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将历史的发展视为客观规律的结果。通过唯物史观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变革和变革的原因。同时,唯物史观也引发了对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的思考,促进了人们对于改造社会的探索和实践。 二、阶级斗争 马原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是阶级斗争。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阶级斗争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阶级的斗争,二是生产关系的斗争。 社会阶级的斗争是指基于经济利益和权力的争夺而产生的冲突。社会的阶级结构决定了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产生社会矛盾的可能性。通过对这些冲突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的结构和矛盾的本质。同时,对于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过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也对于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关系的斗争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斗争。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造成了剥削和不公平,因此工人阶级会进行反抗和斗争。通过对生产关系的斗争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特点和问题。同时,这也为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基础。 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马原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马克思认为,历史是有规律的,并 且其发展是具有必然性的。这种必然性是由社会形态演进的规律所决定的。通过对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整体趋势和某个具体历史阶段的特征。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的研究还可以深入探讨历史的主导力量和影响因素。马克思 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对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动力和驱动力。 结语 世界历史的马原名词解释,涉及了马原的核心理论和概念,如唯物史观、阶级 斗争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深入分析和论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和变革。同时,了解马原的名词解释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的研究和理解,促进对历史的深入思考和探索。马原不仅仅是一种学术理论,更是一种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变革的理解方式和工具,为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角度和方法。

浅谈马克思的历史概念

浅谈马克思的历史概念 论文摘要在西欧人眼中,历史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它意味着作为类或群体的人的变迁过程,单个人只是历史构成中微小的一份子。而在马克思看来,历史不但是一个社会生产过程,更是一个个体生成过程,历史特别意味着感性个体的内在提升,个人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历史。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历史感性对象性 人们向来对马克思的历史概念误解颇多,要澄清这一误会需要从历史概念的历史形态和马克思思想总体出发来考察。 一、历史概念史 什么是历史?这个问题可以换一种提法,即历史就其本质而言,是指个体的还是群体的?其答案的变换本身也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而且还在感性的实践中留下了整个人类都难以磨灭的记忆。 在英文中,“history”意味着两层含义:(1)(某人的)履历或者经历;(2)过去发生的所有事情。在德文中,“Geschichte”也意味着两层含义:(1)故事、纪事或者往事;(2)历史、发展史。在中文中,“史”同样意味着两层含义:(1)个人的某种经历;(2)自然界、人类社会或某些事物以往发展的进程或过程。 “history”和“Geschichte”有着同样的意指,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这二者不但有着同样的观念史,而且拥有同样的观念转变史。这个转变不是别的,而正是这个语词的核心意指由第一层向第二层的转变,即去感性化。这一点,黑格尔说得很清楚:“观察历史的方法,大概可以分为三种:(1)原始的历史。(2)反省的历史。(3)哲学的历史。”这三种历史观念构成先后继起的次序。在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时期是原始历史观念的时期,即以第一种含义呈现出的历史概念的原初形态。人们的叙述“大部分是他们亲眼所看见的行动、事变和情况,而且他们跟这些行动、事变和情况的精神,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他们简单地把他们周围的种种演变,移到精神观念的领域里去,这样外在的现象便演成了内在的观念。”这种历史是与他们自身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因为这些行动、事变和情况是具有感性形式的具体事情。人们从这些具体事情中直接得出感性的经验,并将其融入到自己感性的生活实践中去。人们的内心状况在其所知范围内与外在世界构成直接的感性同一。而当历史观念取得了反省的形式,即历史的写法演变为反省的历史之时,历史观念便具有了超感性的形式,从而“这种历史的范围是不限于它所叙述的那个时期,相反地,它的精神是超越现时代的。”并且,“研究历史的人大都目的在对于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或者整个世界的全部历史――简单的说来,就是对于我们所谓普遍的历史,考查它的梗概。”这种历史首先意味着一种转变,即历史这种最为感性的现实被概括为抽象的形式,历史这种最具生成性张力的与人的内在之维最为亲近的那种本质被置换为脱离感性实践的抽象理论。而理性的历史――不论黑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综述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综述 作者:赵玲玲 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22期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的扩张有着紧密的联系。世界历史理论实质上涉及到全球化问题,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现状作一述评,梳理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科学把握其整体的发展趋势和不同发展道路,从方法论上指导科学世界历史观在现时的确立,把握当今世界历史的复杂格局和演变趋势。 随着全球化问题的不断深放,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备受关注。但是,同样是从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论述出发,得到的解释和引出的结论却大不一样。这一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如何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以及如何超越传统的西方式的现代化模式,寻找一条适合本民族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一、从不同的视角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在国内马克思世界理论的研究中,大概从以下几种不同角度来解读世界历史理论: 一种是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来探讨,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当作对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实质和正确处理两者关系的方法论问题。 一种从社会发展理论出发,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邓小平的世界公民思想进行比较,揭示它对当代社会发展的理论也实践意义。 另外一种从当代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的角度出了,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认识把握全球化实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方法论意义。 应当指出,以上人们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视角是从理论出发、实践出发、或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出发,反映了不同的认识旨趣。但从实际的需要来看,目前的研究成果还不能完全满足当代的理论和实际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另辟蹊径,从多方位、多角度寻找新的路径来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做更多的解读与研究。 二、关于世界历史及民族历史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历史观、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历史观、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 一般说来,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历史观这三个概念基本上是在同一个含义上被使用的,三者表达的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即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但是,如果认真分析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及其在思想史进程中的转变,我们会发现,这三个概念虽然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同时也存在着重大的理论差别。对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及其内涵的分析,可以为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引导我们回到马克思思想本身,进而揭示其理论实质。 对于自己的历史观,马克思并没有给出过非常明确的命名。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或“唯物史观”指称马克思的历史观,是由恩格斯开始的。尽管恩格斯晚年接受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但他也是用唯物史观来阐释历史唯物主义内涵的。 一、马克思历史观的起源 在《致弗·雅·施穆伊洛夫》的信中恩格斯指出:“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在我看来,您在我的《费尔巴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就可以找到足够的东西——马克思的附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其实就是这一起源!”① 也就是说,对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历史观)的理解必须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分析入手。 《提纲》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这个“新世界观”如何成为历史唯物主义起源?如果按照推广运用说,那就是马克思在《提纲》中提出了一个新世界观,然后运用这一新世界观去分析人类社会的历史,才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历史观。但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程来看,并非如此。我们认为,马克思的世界观与历史观是统一的,“新世界观”就是马克思的历史观。

论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与方法

论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与方法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在承继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和分析社会演化规律基础上而获得的思想体系,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蕴含内在的理论规定性,包括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前提、根本动力、基本途径和显著特征以及世界历史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等等,由此构成一个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理论体系。当前,面对着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全面认识和准确厘清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推进全球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意义。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立正如美国学者安德鲁萨托里所言:与世界历史概念联系更为紧密的也许只有黑格尔和马克思,而不是其他任何人。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和辩证吸收黑格尔世界历史观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世界历史理论。黑格尔是在《历史哲学》中集中阐述他的世界历史观的。在书中,黑格尔将世界历史理解为理性与精神的展开和实现。他指出,世界历史是由理性和精神所统治的,理性和精神的展开和实现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哲学用以观察历史的惟一的思想便是理性这个简单的概念;理性是世界的主宰,世

界历史因此是一种合理的过程。理性就如一粒包涵树木、果实一切色泽和材质的种子一样,内部蕴藏着历史及其发展的一切,包括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是理性借以展现和实现自身的场所和方式,理性是世界历史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不仅如此,黑格尔在书中还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整体性。他认为,世界历史不是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简单组合,而是由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在纵横联系的广泛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有机整体这种过渡和联系使我们达到全体的联系达到世界历史成为世界历史概念。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有机联系构成世界历史的整体,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是世界历史的器官。此外,黑格尔还进一步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本质,即自由意识的进展。在黑格尔看来,精神和理性的本质是自由,世界历史又是精神和理性的展开和实现,世界历史就是自由意识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逐步实现自由的过程。黑格尔从哲学的高度对世界历史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但是,黑格尔将世界历史视为精神和理性的产物,这在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他不但没有在实践中对现实世界及其发展做出彻底的揭示和预测,而且还有为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辩护的倾向。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和辩证吸收黑格尔世界历史观的基础上,以资本主义的现实存在和发展为客观依据,立足于无产阶级的根本立场,重塑了世界历史的概念,形成了系统而科

马克思世界历史方法论

马克思世界历史方法论 ——认识和应对经济全球化 摘要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分析研究许多问题的重要背景和方法,又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论有着渊源关系。坚持以马克思分析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为指导,注重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和审视经济全球化,深刻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一把“双刃剑”的客观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经济全球化。 关键词:世界历史方法论经济全球化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合理因素,运用其创造的唯物史观及剩余价值理论,深入研究近代以来经济与社会的运动及其发展趋势而创立的[1]。马克思分析和讨论许多问题都是从世界历史的视野和高度进行的,不懂得或忽视这一点,在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时势必会造成许多误解和曲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阐述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个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过程,其转变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交往的不断扩大,揭示了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源、动力和本质,并且预言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和结果是共产主义。今天,世界历史发展到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涌现出许多有关全球化的理论、观点,并由此产生了许多争议,这些争论的存在,已经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对此,我们认为可以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立场、方法中寻求灵感,得到启发。马克思注重对世界历史实质的研究,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深层原因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马克思坚持历史进步观,考察世界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马克思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全面认识各民族和国家在世界历史总体结构中的发展、变化、地位和作用;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研究是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对我们科学地认识今天的全球化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价值。全球化进程从一幵始就注定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发展过程,却又是一个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因此,我们不但要充分认识到全球化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会与风险同在,而且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当今的全球化,在实践中把握好参与全球化的主动权,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应对策略。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分析方法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主要是在批判和改造黑格尔的“世界精神”发展的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就广义而言,特指人类整体的历史发展,即把世界各民族的历史作为人类历史整体的一部分加以思考;就狭义而言是指人类历史从狭隘的、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统一的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有机联系的整体历史的发展。也就是说,世界历史思想就事实层面来看,其含义在于指出了国家与国家的关系,除了本国的历史以外还存在与其他国家的相互关系。马克思分析了中世纪以来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发展,指出其发展结果是打破各民族和国家的闭关自守状态,世界开始了相互依存和影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概念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重要关联,因为历史唯物主义在最直接的意义上表现为一种历史观。可以说,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的前提,也是通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入口。作为一般的历史概念,历史具有双重含义:在客观层面表现为过去发生的行动和事件,在主观层面表现为对事件的叙述和解释。诚如黑格尔所言,“历史这一名词联合了客观的和主观的两方面,而且意思是指拉丁文所谓‘发生的事情’本身,又指那‘发生的事情的历史’。同时,这一名词固然包括发生的事情,也并没有不包括历史的叙述。”[1]56可以说,作为一种独特的现实秩序的历史构成了某种意识或自我意识的前提,它通过历史事件的历时性展开为某种意识的形成提供潜在的或现实的质料;反过来,历史也以某种意识为前提,它通过意识活动将自身的范围划定出来,并将自身确立为意识的对象。沿此思路考察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概念的客观面相和主观面相以及二者的统一性,对于纠正将历史唯物主义片面地解读为历史目的论或经济决定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作为社会现实的“历史” 无疑,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按照恩格斯的理解,唯物主义肯定物质相对于意识的优先性或第一性,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这种观点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表现为:“不是意识决定

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从逻辑上来讲,“生活决定意识”成立的前提是对“生活”实在性的肯定。这也就意味着,马克思自觉地肯定了某种历史实在,即社会历史存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外在性。在谈到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时,马克思明确指出:“实在主体仍然是在头脑之外保持着它的独立性……就是在理论方法上,主体,即社会,也必须始终作为前提浮现在表象面前。”此一论断直接表明了马克思的实在论立场,即“实在”是在“头脑之外”的,具有“独立性”。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本身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在这一论断中,人们过去的活动及其结果(包括物质生产财富、制度、交往关系、习俗、文化等)“预先规定”了后人从事历史活动的现实条件。而“预先规定”这一表述内在地包含着一种实在论的观点:已然过去的历史是“既定的”、客观的、相对独立的,人们无法脱离开这种社会环境,而只能在它所提供的客观条件或前提下从事一定的活动。在讲到观念与实在的关系时,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在这一判断中,认识的对象被马克思还原为在“头脑”之外的某种“物质的东西”。可以看到,这些论述都以不同的方式言说了一个基本事实:实在是外在于且不同于思维的某种东西。不得不承认,在19世纪注重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