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侠电影史话

武侠电影史话

武侠电影史话

武侠电影史话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武侠文化,是华人界特有的一种流行文化。而武侠电影正是衍生于这种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类型电影之一,它不仅阐扬中国的侠义精神,更将中国武艺透过影像做最佳的呈现,并且不断地推陈出新。

在探讨武侠电影发展史时,涉及的中国武侠电影是一个大概念,在地域上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所拍摄的武侠片,在概念上包括早期的武侠片和武侠神怪片、香港时期的武侠片和功夫片,大陆时期的武术片和武打片。[1] 由于政治历史和电影文化的种种原因,中国的武侠电影经历了几个明显不同的发展阶段。大致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短短的几年间,中国电影的三次商业片浪潮中,武侠片最早萌芽,且最早成型,占这三次浪潮的三分之二。根据中国电影资料馆1960年所编《中国电影总目录》所载,仅在1928——1931年4年间上映的武侠片就达227部之多。

遗憾的是,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3]大多数早期武侠电影都已失落,现存于中国电影资料馆的早期武侠片不过区区数部而已。如是,对早期武侠电影的研究自然是非常困难。除了区区几部影片能够观看之外,大部分都只能从早期影片的故事梗概、说明书、广告、评论和当时的研究文章中追寻踪迹。

我们称这一时期为武侠电影的“传奇时代”,理由之一,是最早期的武侠电影只不过是这一类型的萌芽而已,缺乏足够的类型意识。在最早期的武侠片中,我们不难发现,武打和侠义这两个武侠片的重要元素都不是非常自觉地被运用,当然更远远谈不上形式完备。

例如最早的一部武侠片《荒山得金》,[a]与其说是武侠片,不如说是传奇片——影片的故事本身就是从古典小说集《今古奇观》中来。

进而,不少早期武侠片顶着“侠义”之名,但并非真正的武侠类型。例如,任彭年导演1922年创作的影片《侠义缘》,就是一部有名无实的武侠电影,因为其中不仅没有“武”,其实也没有“侠”,只有一个胸怀民族大义的时代青年公而忘私地揭露自己长辈当权人物的卖国阴谋的故事而已。

进而,在武侠片的盛行时期,影片中武打和侠义两大元素开始出现,但并非完备。根据《水浒传》改编的影片如《武松血溅鸳鸯楼》、《宋江》、《翠屏山石秀杀嫂》和根据《儿女英雄传》改编的《侠女十三妹》系列等等影片,虽改编自正宗的武侠小说经典,但其中的重点或核心却仍是传奇,而不是着眼于传统侠义精神的传播,或真实武功打斗的记录与渲染。

最好的证据是当时的评论这样写道:“……中国的武侠片实在是‘武而不侠’、‘勇而不义’。不信!我们试来看中国武侠片的内容。所谓侠士者,负了一把不中不西的刀,穿了一件非古非今的衣裳,见人即拔刀乱砍,像舞台上的武打一样,甚至于两人互相拥抱在地上滚来滚去,像狗打架似的乱扯乱扯!再进一步呢?就是口吐白光,指出神剑……”[5]这一段批评至少包含了两个重要信息,即一,武侠片中“有武无侠”;二,武侠片中的打斗其实并不精彩。编导创作的重点,和观众热心观看的原因,显然既不在武,也不在侠,而是在武侠名目下的一个个传奇人物和故事。

上文所说的“口吐白光,指出神剑”,指的是武侠片的一个迅速的变种,即神怪武侠片,或者说神怪剑侠片。早期武侠片之所以有这样一个迅速的变种,更说明其传奇因素占了绝对的统治地位。从神怪剑侠的命名也可以想到,这类影片的特点,显然是神怪为主,而剑和侠,则最多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辅助元素。此类作品的杰出代表作,当然是明星公司出品的多达18集的《火烧红莲寺》,从18集的故事梗概中我们不难看到,其中的正派与邪派的区分,实在并不明显,侠义的名目只不过是一种习惯性的话语权利,影片的重点当是两派间的关系冲突和比武打斗,然而打斗的形式却又是口吐白光、指出神剑,即打斗实际上也成了传奇的一个自然的,也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了。

最著名的《火烧红莲寺》也不过是精彩的传奇故事加上少见的影像奇观而已。跟风而上,盛极一时,往往是等而下之的“火烧片”更是如此。

此时的武侠片中重视传奇元素,而武打、侠义元素的相对平淡或模糊,也可以从现存的武侠片中看到。《红侠》一片的重点,显然在芸姑修炼神通,变成了可以腾云驾雾的飞仙,而不在其侠义情怀的表现,或她的武功打斗的神采。《女侠白玫瑰》所讲述的只不过是一个在现代学校中上学且擅长体育的女孩子替父兄出面打退恶霸的侵占而已,侠的身份值得怀疑,而其中的打斗也相当幼稚。《荒江女侠》第6集给观众留下的记忆,肯定不是男女主人公的性格或情操,也不是他们打斗功夫的精彩与独特,而是其中的怪鸟伤人、机关陷阱。《甘氏两小侠》的特点也在传奇故事和传奇的布景。而《大侠甘凤池》现在看来算得上是武侠片的精品,但当时的批评则不过是“差强人意”,[7]其中有侠的故事,也有武打的段落,但侠的身份和行为并非这部影片的表现重点,武打的段落当然也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全片的重点仍然在人物及人物关系的传奇。

当然,并非所有的影片都是如此。史东山导演的《王氏四侠》一片,不仅讲述了几个真正的侠士的故事,而且在武打方面,“有两场恶斗,仿佛脱胎于《荡寇黑海盗》,飞诺腾跃,美得无以复加,推陈出新,不落旧套”。[8]或者说“王元龙等在此中争回面子不少,这里有比前更逼真的剑术,也有紧短的近打(这是在外国片中梦想不到的)。”

我们强调这段时期中国武侠电影的类型意识或风格尚不完备,传奇成了这一时期武侠电影的表现重点,并不是说这一时期的武侠片中不存在武功打斗和侠义主题这两个重要因素,只是强调,在整体上,这一时期的武侠电影的武、侠两元素尚不完备,更没有上升到核心地位而已。所以,严格说,这一时期的武侠传奇,只能说是武侠片的初步成型,还说不上是——武侠类型的——真正成熟。因为传奇是一种更古老也更广泛的故事类型,其中既有武侠传奇,也包括并非武侠——例如爱情、例如战争等等一一的传奇。

第二阶段:

上世纪40——50年代,主要生产基地已经逐渐由上海转往香港,这一时期的武侠电影主要以粤语电影为主。

香港1950年代“黄飞鸿电影”的出现,虽然仍是传奇故事的演绎,但却突出了侠义特征。主人公黄飞鸿是广东佛山地方的武术名家、跌打医生兼民团教练,医生救人、教练教人、武术家仗义为人,使得黄飞鸿不仅是一个长者,也是一个道德模范,还是一个正义或侠义的化身。粤语片“黄飞鸿电影”盛行之际,可以说是中国武侠电影史上少见的“侠义时代”。

只不过,这一“侠义时代”并没有长时间延续下去,原因是黄飞鸿的道德说教,虽然有益于世道人心,但却并非电影观众真正喜闻乐见。观众所看重的,是

粤语地方的乡音乡情,舞狮等等乡风民俗,和黄飞鸿的武功打斗-—尽管仍然是一种没有完全脱离舞台感的戏剧式打斗。[10] 第三阶段:

武侠电影类型的真正成熟,是以20世纪60年代中期——延续到70年代末期——香港邵氏公司的年轻导演张彻、胡金锉等人的创作为标志的。这一时期的武侠电影名家迭出,流派纷呈,是中国武侠电影的又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堪称武侠电影的“武打时代”。关键并非国语取代了粤语,也不是彩色片取代了黑白片,而是“发现”了“动作片”的真谛,并按照动作片的规律去拍摄自己的武侠电影。即,一,以动作为构想和拍摄的核心;二,武术指导不再是简单的顾问,而是真正变成了影片的武术导演,并且不断设计并创造出武打动作拍摄的新方法和新形式,为武侠片的拍摄积累了许许多多宝贵的、可以传承的技术和艺术经验;三,电影叙事也寻找或创造符合动作节律的影片节奏,[11]武术动作变成了这一类型电影的最基本、然而却是最重要的“电影语言”。

总之,这一时代堪称武侠电影史上真正的“武打时代”。

张彻对港台武侠片的影响包括:一,在题材拓展方面他的《独臂刀》成为香港票房首次超过百万的影片,使得古装刀剑片成为热潮;

其《报仇》却又开创了拳脚功夫片的新风;其《马永贞》是“上海滩”影片的滥觞;其《少林五祖》则是此后数百部(南)少林系列影片的先声;其《方世玉与洪熙官》和《洪拳与咏春》成为“正宗国术”探讨的先河;《洪拳小子》则是“小子片”的肇始;《哪吒》和《红孩儿》等片又创造出“神话武侠片”的新招。二,在武侠片摄制技巧和风格创新方面,张彻电影招牌式的白衣大侠、赤膊上阵、主角必死、慢镜头表现、手提机器拍摄、西乐配音等等。但最重要的却还是第三点,他所提出并一力践行的“阳刚”美学,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暴力美学”的因素,[12]包括对男性肌肉形体展示,但更重要的当然还是火爆激烈的武打动作表现。

胡金铨电影相对文气,《大醉侠》中的动作因素尚比较突出,而《龙门客栈》、《侠女》和《迎春阁之风波》等影片则更注重紧张氛围的营造,到了《空山灵雨》和《山中传奇》则追求幽静深邃的禅思美境。从整体上说,是较张彻更注重历史感、戏剧性和风格化。在这一意义上,胡金铨可以说是中国武侠电影史上的一个“异数”,一辈子拍片数不过10部,不到张彻的十分之一。有趣的是,《侠女》所获是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佳技术大奖,对于武侠电影人而言,这部影片留给人最深刻的记忆,也是女主人公竹林大战的经典镜头。而胡金栓对蹦床的使用,也开创了武术动作的一个新的技术层面。

1997年代初李小龙横空出世,以《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和《死亡游戏》等区区5部影片名扬中外,永垂不朽,以演员的身份而成为影片的“唯一的‘作者’”。[13]其成功的原因虽然包括李小龙独特的明星气质,影片主题契合当时华人的民族心理,而后的影片则符合国际潮流等等,但最重要的原因显然是其自成一家的武功打斗。他的“截拳道”武功套路,他的虎吟狼嚎般的凶猛气势,还有他的动作逻辑或者说“功夫哲学”,都成了李小龙影迷观赏的兴奋点和缅怀李小龙的无尽话题。

“后李小龙时代”的港台武侠电影的主要流派包括:

刘家良的正宗国术打斗路线,代表作品有《陆阿采与黄飞鸿》、《洪熙官》、《少林三十六房》、《中华丈夫》、《螳螂》,《茅山

僵尸拳》、《烂头何》、《疯猴》、《少林搭棚大师》等。

楚原的根据古龙小说改编的武侠情节剧,代表作品有:《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五毒天罗》、《楚留香》、《白玉老虎》、《三少爷的剑》、《多情剑客无情剑》、《明月刀雪夜歼仇》、《绣花大盗》、《蝙蝠传奇》、《萧十一郎》、《圆月弯刀》、《孔雀王朝》、《绝代双骄》、《英雄无泪》等。

麦嘉、洪金宝、袁和平等人的功夫喜剧,代表作有麦嘉的《一枝光棍走天涯》、《铁拳》、《面懵心精》、《老虎田鸡》、《无名小卒》,洪金宝的《三德和尚与春米六》、《肥龙过江》、《赞先生与找钱华》、《杂家小子》、《身不由己》,袁和平的《蛇形刁手》、《醉拳》、《南北醉拳》、《林世荣》等等。

还有徐克的新浪潮武侠片,代表作是他的电影处女作《蝶变》。

上述“武林高手”各显神通,将武侠电影的又一个黄金时代装点得五光十色。然而无论如何,这些武侠电影若非建立在武打动作的平台上,至少也都因突出的武打动作要素的成熟而能花样翻新。

第四阶段:上世纪80——90年代,这一阶段前期的主要生产基地有香港与大陆两大块。香港出现了功夫喜剧的新形式,大陆则出现了武术片的新尝试,在“娱乐片”的旗帜下,渐渐出现了两岸三地武侠电影合作的新格局,主要特征是追求武侠电影风格样式的变革和发展。这一时期可称为“娱乐一新影像时代”。

总体上,这一时期是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和成熟时期,这一时期的武侠电影名家迭出,流派纷呈,是中国武侠电影的又一个黄金时代。不过,这一时期的武侠电影格局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即,80年代与90年代的武侠电影大不相同;而80年代的港台武侠片与大陆武侠电影也不可同日而语;进而,80年代的大陆武侠片本身也有两种不同的渊源和走向。大陆的武侠电影在娱乐片浪潮中方兴未艾,但面临着主流意识形态及其传统电影观念的重重压力而不能迅速就位,而有着悠久娱乐传统的香港武侠电影则因过分的娱乐刺激而走向自我麻痹和衰落。

80年代初期,香港武侠电影进人了一个相对衰落期。最好的例证,是李小龙之后的又一位功夫巨星成龙,他在1978年主演《蛇形刁手》、

《醉拳》等影片成为超级巨星,进而自导自演《师弟出马》而再攀高峰,然而不久就转向警匪片创作。其根本原因,恰是香港武侠片的衰落。功夫喜剧的出现虽说开拓了武侠电影的新天地,但它在建构武侠电影新形态的同时,对武侠电影本身也有一种不可忽视的消解作用——功夫喜剧可以是武侠片,也可以是警匪片,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喜剧动作片。

此时,大陆武侠电影虽然已经起步,但观念模糊,类型片经验和技术都很幼稚。张华勋导演的《神秘的大佛》中的武功打斗,在银幕上像儿戏,在银幕下成笑谈。而后的《武林志》也不过是爱国主义加上武功打斗的简单配方。此时,导演心目中的武侠电影只不过是体育题材影片的一个分支,即武术片。其他武侠题材影片也并不成“型”,孙沙导演的《武当》和李文化导演的《金镖黄天霸》等片在大陆虽说水平较高,但也不过“黄飞鸿电影”的侠义模式或更早期的传奇模式的无形复制。此时出现的大量武侠影片,除了“大陆开始拍摄武侠电影”的历史纪录价值和“娱乐片浪潮”的推动作用之外,整体上无法与六七十年代的港台武侠片相比,即对整体的中国武侠电影史而论,殊不足道。

另一方面1982年香港导演张鑫炎进军大陆拍摄的《少林寺》一片创造了武侠电影的又一高潮。该片不仅创造了票房新高,而且影响深广,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改写了武侠电影的历史也不为过。[14]这一时期最好的武侠片大多是香港和大陆合作拍摄的,例如《少林寺》、《少林小子》《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架装》等等。但从总体上说,80年代的武侠电影仍难以与70年代的辉煌相比。

武侠电影的下一个高潮是90年代初的“新影像时代”这是以徐克的电影工作室为领军的,以高科技手段和“后现代”文化观念为特色的新武侠电影形态。徐克导演从1979年的《蝶变》开始进人电影界,在武侠电影中求变求新。《蝶变》的“科技武侠”未能畅通,80年代转向于《蜀山》之“魔幻武侠”,直到90年代才找到科技与武侠相结合的新方向,从而开创出以高科技手段与影像技艺改革武侠电影的崭新天地:《笑傲江湖》、《东方不败》、《风云再起》、《新龙

门客栈》、《黄飞鸿》、《狮王争霸》等一系列影片,让中外电影观众目瞪口呆。

在徐克电影的启发和示范之下,90年代武侠电影人闻风而动,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武侠电影新影像冲击波。元彬导演的《黄飞鸿之王者之风》、元奎导演的《功夫皇帝方世玉》、袁和平导演的《太极张三丰》、陈嘉上导演的《武状元苏乞儿》、林岭东导演的《新火烧红莲寺》、黄泰来导演的《刀?剑?笑》……如此大量影片——这些影片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港台与大陆合作拍摄的一一共同营造出90年代武侠电影的银幕奇观。

不过,技术资源总是有限的。高科技方法和形式也不例外,若仅仅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创造银幕奇观,观众很快就会习惯,进而生厌。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武侠电影虽然五光十色,让人眼花缭乱,但看得多了也会发现,这一时期的武侠电影大多是老题材甚至老影片的故事新编、抛光上色之作。虽然也有让人耳目一新的眩惑功效,但却不耐时间的考验,也难耐细心的品味。随着技术手段的穷尽,这类影片的红火很快就会熄灭,武侠电影的新高潮并不持久。等不到世纪的交替,武侠电影就率先走到了自己世纪辉煌的尽头。

第五阶段:21世纪以来,主要生产基地仍为大陆和香港,多方合作的势头更加明确和迅猛,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中国武侠电影的生产—以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为代表—也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倾向。

21世纪中国武侠电影历史的开篇,是名导演李安的武侠片处女作《卧虎藏龙》,在美国影坛搅得风生水起,继获得金球奖最佳导演奖的殊荣之后,又获得奥斯卡10项提名并最终获得了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原创音乐和最佳艺术指导四项大奖,在奥斯卡奖历史的空白处填上了一段华语武侠电影创世纪的光彩。然而,在武侠电影的故乡《卧虎藏龙》得到更多的是习惯性的挑剔,其中包含的经验和启示,至今也没有被深入解读,更逞论真正吸收。

斯时,刘伟强导演根据漫画改编的《风云雄霸天下》和《中华英雄》,鲍德熹导演的《天脉传奇》,无论是新影像的刺激还是传奇的

老路,都未能真正重振武侠电影的世纪雄风。而张艺谋的武侠大制作《英雄》和《十面埋伏》或是何平的《天地英雄》,甚至周星驰的《功夫》、徐克的《七剑》和成龙的《神话》,也都不过像一朵朵灿烂的焰火,很快熄灭,而后使武侠电影星空显得更加黯淡。

看起来,中国武侠电影虽仍然“英雄”辈出,却似乎已近末路黄花。如上所述,中国武侠电影的传奇时代、侠义时代、武打时代、娱乐一新影像时代都已成过去。无论多么奇妙的故事、奇妙的武功打斗或奇妙的影像冲击,都难再让见多识广的中国电影观众感到新鲜,更不要说对世界电影继续做出较大的贡献。

至此,中国武侠电影开始在“人文”二字上多下功夫。即重视人物形象的刻画,发掘人性描写的深度,增强电影的人生体验和趣味,提高其人文素质,丰富其人文内涵,从而走向人文武侠电影的新时代。

所谓“人文武侠电影”,并非只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构想,而是有具体成功例证。李安的电影《卧虎藏龙》就是其成功例证之一。

《卧虎藏龙》的成就,不仅使得西方电影观众对中国电影有了更大的认同,且使得国外电影投资人对武侠电影的兴趣大增;也不仅是使得一些文艺片大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等人步其后尘,开始了武侠电影创作尝试,使得武侠电影的创作队伍不断壮大。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李安导演将其丰厚的文化修养和深切的人生体验灌注在武侠电影这一形式之中,使之成为中国武侠版的《理智与情感》——影片中李慕白的理智和俞秀莲的情感的对比与铺张,让人感慨唏嘘,若非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决难表现得如此委婉动人;而李、俞二位中年人的理智与罗小虎、玉娇龙的情感之间的“代沟”,则又表现出不同年龄及其不同立场的冲突寓言价值。影片中的爱恨情仇,让人看到人生的困境,竟然是理智固然无法解决,而情感也不得善终,其中道德困境和悲悯情怀,更达到了中国电影的一种新的深度。

值得注意的是,李安的《卧虎藏龙》并非孤例。检点中国武侠电影史,会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一些优秀的电影人侧身武侠电影的创作,偶有尝试即有佳作贡献,只不过离开通常的武侠电影模式较远,而难以被研究或评论武侠电影的学者惯有的历史与理论的

框架所采纳。或者,即使被勉强纳人传统的体系,那也是以牺牲该作品真正的特色或价值为代价。在这方面,《卧虎藏龙》被习惯性挑剔正是最好的例证,当然,这也不是孤例。与《卧虎藏龙》有同样遭遇的例子,还有谭家明的《名剑》(1980)和王家卫的《东邪西毒》(1994)。

对于谭家明在香港电影新浪潮期间拍摄的武侠片《名剑》,大多数人看到的只不过是这部影片传统武侠电影争夺宝剑和名声的老套,稍微细心者也不过是看到这部影片“超越的地方是在那淡彩工笔画似的美术风格和精彩的比剑场面,颇能达到矫若游龙,凌厉而有层次的境界”[15];即使有人从影片主人公李蓦然、花千树等名字联想到辛弃疾的词作名篇《青玉案?元夕》,也不过是看到电影中“善用精彩尖锐的对比”和“与其他出色的武侠片一样,都能把动作幻化成诗”。

[16]很少有人想到,这部影片其实是立足于一种踏实的人文立场,电影的叙事只不过是从这一立场出发对那些一一想象中的武林人—追求虚幻名声和异化宝剑的行为做出深刻的追问或反讽,进而表达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古老而永恒的人生感怀。

王家卫的《东邪西毒》,简直就是武侠电影评论的一道难题。如何对这部才华横溢的影片进行“归类”,让众多评论家煞费苦心,而最终都不过是徒劳。因为这不是一部可以归类的影片,而是一部典型的“王家卫电影”。[17]与其说这是一个武侠故事,不如说它是一个人生的寓言。人生,包括人生的所有经历、追求、体验和记忆,正是一些不断消失、正在消失、必将消失的时间的灰烬。在某种意义上,这部影片中所有的人物,无不如同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那样面对那道实际上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追求如同梦幻,等待更是空洞。记忆固然痛苦,忘却岂能如愿?妙的是,明知一切生命都会成为灰烬,王家卫还是把东邪、西毒、北丐及孤女、桃花、慕容燕的生命故事演绎得光影淋漓。

《名剑》、《东邪西毒》和《卧虎藏龙》等片,达到了中国武侠电影从未曾达到,甚至从未曾梦想过的人文深度和艺术境界。这,本

身就应该是对中国武侠电影继续发展的一种启示。

好莱坞电影的“人气”百年不衰,真正的奥妙不光是其商业运营永远独占鳌头,而在于其拥有厚实坚固的人文基础。无论是科幻片还是惊险片,是灾难片还是战争片,是喜剧片还是西部片,是歌舞片还是动作片……任何一种类型中,成功之作无不注重人性的书写。

中国武侠电影与之相比,不仅有类型的不同,更有整个电影传统的差异。

相比之下,中国武侠电影中,从来不乏侠气、仙气、魔气与鬼气,或者说不乏英雄气、道学气或妖魔气、暴戾气,但真正具有“人气”的武侠电影却并不多见。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缺乏一种自觉且恒久的现代人文传统。

我不想说谭家明的《名剑》、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和李安的《卧虎藏龙》等片就是中国武侠电影的未来典范,只是希望从这些真正的艺术杰作之中能够看到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至少,这些作品能够证明,人文武侠电影不仅是一种构想,而曾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

[1]早期的武侠片指的是用正常的兵器或拳脚打斗的影片,而武侠神怪片则指的是用超人力的神功法术打斗的影片,香港武侠片指的是古装兵器打斗片,而功夫片则是以民初时装为主的拳脚动作片,武术片是大陆导演张华勋于198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体育题材影片”的概念:武打片则是观众对武侠片的一种俗称。

[2]参19苏元、胡菊彬《中国无声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239页。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武侠片,包括通常的武侠片和非常的神怪剑侠片。

[3]这里所谓自然的原因。指的是早期影片拷贝都为易燃片,容易“自燃”,人为的原因则指的是解放初期不少影片因为接管者对武侠电影的无知和有意轻视,使得一些影片得不到搜集和保存,从而人为毁坏。

[4]究竟哪一部影片称得上是中国第一部武侠电影,还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香港电影研究同行认定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1920年拍

振的根据法国小说改编的影片《车中盗》为第一部武侠(功夫)片,见第四届香港国际电影节资料汇编《香港功夫电影研究》第222页附录《功夫电影目录》。我的看法是,同年商务印书馆所拍摄的影片《荒山得金》应该更接近武侠片的滥觞。具体论证,请参见拙作《中国武侠电影史》第一章,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

[5]嫠莺《武侠片的结构向题——应提倡的理由,所失败的原因》,原载《影戏生活》1931年第1卷第28期,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无声电影》(资料集),中国电影出版社19%年9月第一版,第671页。

[6]见慈陶《火烧红莲寺》人人欢迎的几种原由》,原载《新银星》1929年第11期,《中国无声电影),第1175一1176页。

[7]文湘《大侠甘凤池》,原载《中国电影》1928年第13期,《中国无声电影》,第1172页.

[8]梯维《看了〈王氏四侠〉以后》,原载《电影月报》1928年第1期,上海。见陆弘石、李道新、赵小青主编《史东山影存》下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第105一106页。

[9]冷皮《王氏四侠》,原载《大公报》“电影”第7期,1928年2月21日,天津。见《史东山影存》下集,第107一109页.

[10]值得一提的是,胡鹏导演、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电影片集专门请黄飞鸿的徒孙(林世荣的徒弟)刘湛作为武术指导。需要说明几点:1,刘湛并非如张彻先生所说的中国武侠电影史上的第一个武术指导,因为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上海武侠电影中就有过武术指导任雨田。2,刘湛作为黄飞鸿电影的武术指导.实际上不过是武术顾问”,即提供洪拳的招式咨询,而不是进行武打招式设计,更不参与整部影片的创作,与后来的“武术导演”大不一样。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

[11]张彻先生的回忆录《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中谈论自己的武侠片拍摄,就是在“动作片”的题目下进行的。见该书第45页.香港三联书店1989年7月第一版。书中还谈到,他和胡金栓不约而同地去计算港片和西片的镜头数目。发现港片的镜头数不过300左

右,而西片的镜头数竟达1000左右,镜头数越多,影片的节奏当然就越快,越符合武侠动作的节奏,亦符合现代人的观看习惯。

[12]张彻先生本人欣然承认“阳刚”是他所提倡,但却不承认自己的影片“过分渲染暴力”参见张彻《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的《阳刚》小韦,第51一59页。

[13]汤尼?雷恩《李小龙:爱己与爱国》,第五届香港国际电影节资料集《香港功夫电影研究》,第107页。

[14]张之炎导演的《少林寺》的影响包括:1、改变了大陆电影人对香港武侠电影的看法。2、改变了大陆武侠电影的观念和拍摄方法.3、开创了香港与大陆合作拍摄的新潮流,4、使得武侠电影在整体衰微之际重新振作。5、其时香港武侠片的录像带传遍中国大江南北,蔚为大观。6、这部影片还培养了李连杰这样一位国际级的超级功夫巨星。

[15]见第五届香港国际电影节资料集《香港武侠电影研究》选映影片简介,第286页。

[16]刘成汉《武侠电影中的赋比兴艺术》。《香港武侠电影研究》,第113页。

[17]请参见拙作《生命的呢喃——王家卫电影阅读阐释》,《当代电影》2001年第3期。

电影书单

一、综合书单 1、《电影理论概念》[美]达德利·安德鲁著郝大铮、陈梅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电影理论史评》[美]尼克·布朗著徐建生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7月第一版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李幼蒸选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1987年11月版《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李恒基、杨远婴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 《电影理论史》[意]基多·阿里斯泰戈著李正伦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德国]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著邵牧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10月第一版 《电影语言》马赛尔·马尔丹著何振淦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11月北京第一版《旧好莱坞/新好莱坞:仪式、艺术与工业》[美]托马斯·沙兹著周传基、周欢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2月第一版 《电影哲学概说》[苏]叶·魏茨曼著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3月第一版《普多夫金论文选集》多林斯基编注史慧生、何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62年11月第一版《爱森斯坦论文选集》尤列涅夫编注魏边实、伍菡卿、黄定语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62年第一版 《电影是什么》[法]安德烈·巴赞著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4月第一版《电影美学》[匈]贝拉·巴拉兹著何力译邵牧君校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10月第2版 《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匈」伊芙特·皮洛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年12月版《电影的观念》「美」斯坦利·梭罗门著齐宇、齐宙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 《论观众》[美]艾·威尔逊等著李醒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11月第一版 《电影剧本的结构》「日」新藤兼人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3月第2版 《电影语言的语法》[乌拉圭]丹东艾尔·阿里洪著陈国铎、黎锡等译周传基校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11月第一版 《电影艺术导论》「美」戴维·波德维尔克里斯琴·汤普森著史正、陈梅译上 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2月 20、《世界电影鉴赏辞典》1--4卷郑雪来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第二版 《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4月第一版 《世界纪录电影史》[美]埃里克·巴尔诺著张德魁、冷铁铮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9月版 《世界电影史》[美]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著陈旭光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世界电影史》美国与荷兰学者所著秦喜清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年版 戏剧与影视学(表演学): 1.《美国电影表演艺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遗产的继承》,(美)理查德·A·布鲁姆著,王浩译,北岳文艺出版社 2.《电影表演-导演必修课》,(美)朱迪丝·卫斯顿著,何平译,书林出版有限公司 3.《电影表演美学研究》,张辉著,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 戏剧与影视学(影视管理学): 1. 《电影市场营销》,于丽,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年,中国 2.《中国电影产业年报(2011-2014)》,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

中国合伙人影评3篇电影影评

中国合伙人影评3篇电影影评 中国合伙人影评1 曾经有个网络上流行的段子,把接下来我要说的某类人描绘得有声有色,段子说道:这个世界上,有一群人,每天都在报道他们的新闻,人人都关心他们的生活,如果你成了这种人,说明你成功了。不用我多加解释,你随便打开一个网页,就会明白我在说的是哪类人。尽管他们企业的产品和文化渗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的故事也时常在坊间流传,但是直到《中国合伙人》的出现,这些新兴企业家的形象,才算是走进了神话的殿堂。 香港导演陈可辛,也许不是一位传奇影人,但在港人拍“北佬”大陆人的创作群体里,他绝对算得上高手。凭借着《甜蜜蜜》、《如果·爱》对大陆青年在历经浪潮后千变万化的心理感悟,到《投名状》里兄弟贪图名利而各自反目的唏嘘史话,这位半站稳脚跟的北上香港导演踏进了《中国合伙人》的片场。 影片表现了由黄晓明、邓超和佟大为扮演的某传奇外语教学机构的创始三人组之间的悲欢离合,故事从他们青春年少的大学时代说起,这意味着这部电影的背景设定需要考究地还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的风物面貌。以往的北上导演,无论是做古装武侠戏,还是做现代都市戏,大体都是细节不堪推敲的山寨货色,而陈可辛几部内陆题材戏里,这点却难能可贵地做的出色。无论是人物的服饰、发型,到每人寝室的布置,无不有模有样。银幕上,黄晓明推着自行车走在寂静的北京街头,身后的墙上写着“申办2000年北京奥运会”之类的标语字样,而身前的职工宿舍楼上摔下了一台老式电视机,如果稍有当年对“北京申办奥运惜败悉尼”的新闻有些许记忆留存的观众,应该会对影片的此处细节会心一笑。除美术上的“求精”外,电影语言的运用也让《中国合伙人》在同年的众多草台班子“神奇”大片中鹤立鸡群。摄影师杜可风充分考虑到了当时校园环境内的弱照明条件,因此在夜景戏中巧妙地运用路灯和图书馆内的蜡烛来营造一种温热的浪漫效果,黄晓明和杜鹃之间的暧昧,也因此变得悱恻。再后来,三人矛盾白热

试论网络玄幻小说的文化意义与特质_王生龙

试论网络玄幻小说的文化意义与特质 王生龙 (新乡学院) 摘要:网络玄幻小说作为新生事物近年来发展很快,小说作者运用网络规则操纵着文字符号的编排来玩耍个性,宣泄与游戏,它是当代社会关于自身的一种镜像,是人们进行自我表达的方式。我们要对这一文学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充分尊重网络小说语言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弊病加以整治和控制,积极引导,扬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网络玄幻小说创作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学;玄幻小说;文化意义;文化特质 网络玄幻小说是建立在思维想像基础上,叙述具有特异能力的人物与事件的幻想类小说,多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为母体,揉合了各种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其背景通常都建立在非百分之百理性或是不可预测的世界结构上,内容多有魔法、神怪、先知、超能力等。 1、网络玄幻小说的发展轨迹 从2000 年初到如今,国内网络玄幻小说的文本形态开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一般认为,这段时间玄幻小说的发展轨迹可归纳如下: 1.1 模仿阶段 西方奇幻作品以及由西方现代奇幻小说改编而成的商业电影《魔戒》的成功,带动了西方非主流文化的奇幻小说的升温,由于现代社会文化的全球化状况以及西方文化产品的强大渗透性,中国读者兴起了西方奇幻小说热,《龙枪》、《魔戒》系列原著的翻译作品适当地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这时网络中出现了西方奇幻小说的模仿创作热潮,并且使一直处于网络文学弱势地位的幻想小说跃升到了强势地位,2001 年与2002 年中国网络“玄幻小说”写手们几乎全在创作西方魔法异世界的奇幻小说,当时的玄幻小说以西方中世纪神话为创作源泉,沿袭西方中古骑士文学的传统,带有很强的模仿痕迹。代表作有今何在的《若星汉》、读书之人的《迷失大陆》等。 1.2 本土仙剑阶段

浙大远程教育知识产权法第14次在线作业答案

1.著作权的产生和保护注重的是() ? A 作者的思想、理论、观念等思维 ? B 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 C 作者对某一作品的特定表达 ? D 作品内容本身 2.我国著作法中,著作权与下列哪一项系同一概念() ? A 出版权 ? B 作者权 ? C 专有权 ? D 版权

3.《著作权法》所调整和保护的对象是() ? A 版权 ? B 著作权 ? C 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 D 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4.根据《著作权法》规定,中国公民的著作权在下列情况下产生?() ? A 随作品的发表而自动产生 ? B 随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 ? C 在作品以一定物质形态固定后自动产生 ? D 在作品上回流版权标记后自动产生

5.电影制片厂擅自将乙发表在《文学季刊》上的小说《红尘》拍摄成电 影。电影制片厂的行为() ? A 侵犯了乙的著作权,但未侵犯《文学季刊》的著作权 ? B 同时侵犯了乙和《文学季刊》的著作权 ? C 侵犯了《文学季刊》的著作权,但未侵犯乙的著作权 ? D 既未侵犯乙的著作权,也未侵犯《文学季刊》的著作权 6.使用演绎作品的,应当取得()的同意,并支付报酬。 ? A 演绎作品的著作权 ? B 原作品的著作权人 ? C 演绎作品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 ? D 演绎作品著作权人或原作品著作权人

7.甲在创作武侠小说《神腿》的过程中,乙提供了辅助活动。小说创作 完成后,由出版社丙出版。该书的著作权应归属于() ? A 甲 ? B 甲和乙 ? C 丙 ? D 甲和丙 8.《胡同史话》一书由王某编纂,李某提供史料和咨询意见,于某进行 书稿录入,张某协助联系出版事宜。《胡同史话》一书的著作权属于() ? A 王某 ? B 王某和李某 ? C 王某和于某

华语电影研究书目

华语电影研究书目 早期: 1921年2月《影戏丛报》在上海创刊 同年12月,《影戏杂志》(月刊)在上海创刊 1925年周剑云编纂的《中国电影年鉴》在上海出版 1927年,上海大东书局出版了徐痕耻编著的《中国影戏大观》。 1924年徐卓呆编写的《影戏学》 1926年,侯曜在上海泰东书局出版出版了《影戏剧本作法》。 1933年12月1日黄嘉谟在上海《现代电影》(第1卷第6期)上发表了《硬性影片与软性影片》一文 夏衍发表了《玻璃屋中的投石者》等文章,认为软性电影的主张则是“企图杀害‘新生’的中国电影的生命”。 1949年到70年代末: 大陆: 毛主席亲自为《人民日报》社论(1951年5月20日)撰写的文章《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中国电影发展史》由程季华主编,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共同编著完成,1963年2月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1956年12月15日,中国著名电影评论家钟惦棐在《文艺报》发表《电影的锣鼓》一文 《关于电影创新问题的独白》是中国电影理论家瞿白音1962年发表于《电影艺术》第三期的一篇文章。 台湾: 1961年,台北銀華出版部出版了呂訴上编著的《台灣電影戲劇史》。 1972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杜云之的《中国电影史》(共3册)。 由王晓祥创刊于1971年12月10日的《影响》杂志,是七十年代在台湾影评界最具影响力的一本杂志。 七十年代末—九十年代

大陆: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白景晟《丢掉戏剧的拐杖》,1979年第一期《电影艺术参考资料》。 著名的第四代导演张暖忻和评论家李陀《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1979年第三期《电影艺术》 钟惦棐在1980年三月提出了“电影和戏剧离婚”的主张,《一张病假条儿》,见《电影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 “文学性”(张骏祥,陈荒煤)和“电影性”(郑雪莱,张卫)展开了激烈辩论。 1986年在《当代电影》杂志上发表的《中国电影美学的再思考》(陈犀禾:《当代电影》1986年第1期),《“影戏”理论历史溯源》(钟大丰:《当代电影》1986年第3期)。 1986年7月8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青年学者朱大可的评论文章《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 《文汇报》当天同时还发表了江俊绪的《谢晋电影属于时代和观众》 钟惦棐的《谢晋电影十思》(《文汇报》,1986年9月13日) 九十年代初,汪晖发表了《政治与道德及其置换的秘密》1,李奕明发表了《谢晋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2。 1987年,《当代电影》发表具有留美背景的海外学者丘静美的论文《<黄土地>:一些意义的产生》(《当代电影》,1987年,第一期)。 1986年底在《当代电影》上正式提出了“娱乐片”的口号。随后在1987年初,《当代电影》连续刊登了题为《对话:娱乐片》的三次讨论文章 1987年,饶曙光在《论电影的感性娱乐功能》一文中(《西部电影》1987年第1、2期) 1988年12月1日至7日,《当代电影》编辑部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当代娱乐片研讨会”,当时的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当代电影》主编陈昊苏也出席了这次研讨会,并提出了“娱乐片主体论”(《当代电影》1989年第一期) 1989年第二期上发表了邵牧君的《中国当代娱乐片问题驳议》、贾磊磊的《皈依与禁忌:娱乐片的双重选择》、在第三期上发表了江浩、张卫的《关于娱乐片的通信》、第四期发表了汪天云、祭光的《娱乐片的性格组合》、花建的《游戏中的生存和选择》;第五期发表了王云缦的《娱乐片的主体创造和接受心理》、杨剑明的《论电影的商品性》。 1汪晖:《政治与道德及其置换的秘密》,见《论谢晋电影》,第179页和第204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10月。 2李奕明:《谢晋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见《电影旅者:谢晋从影50周年回顾文选》,第37页,台北市中国电影史料研究会,1999年9月。

经典十大武侠小说排名,金庸占据半壁江山!

经典十大武侠小说排名,金庸占据半壁江山! 武侠小说是中国旧通俗小说的一种类型,多以侠客义士为主人公塑造,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见义勇为或正义或叛逆的行为。在武侠小说漫长的发展史中,也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她们写出了很多优秀的武侠巨作,被后人奉为经典, 不断的被搬上荧屏,其实要说最好的十部小说,是个仁者见仁的问题,正所谓众口难调,有人喜欢咸,有人喜欢淡,那么我就评选一下我心目中的经典十大武侠小说,希望各位客官一起讨论。《天龙八部》是金庸老先生历时四年完成一部武侠巨作,曾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出现在观众面前,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作品风格宏伟悲壮,是一部写尽人性、悲剧色彩浓厚的史话巨著。真是人生万象,尽归于尘。《多情剑 客无情剑》,是古龙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小李飞刀” 系列的第一部,“小李飞刀,例不虚发”。《冠绝山水》是李四出品的21世纪最伟大的武侠小说,打破金庸古龙模式,引入全球高手,都市小说和武侠小说的完美结合,是新世纪一部难得的武侠精品。《英雄志》是一部当代武侠小说,作者是台湾作家孙晓,被誉为是具有“清明上河图”风貌的武侠小说。网上誉其为“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昆仑》是2005年出版的武侠小说,作者是凤歌。该小说以宋末元初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梁萧由一个江湖浪子成长为一

代大侠的传奇经历。它是一幅气势磅礴的江湖画卷。《鹿鼎记》是香港作家金庸的最后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小说以清代康熙年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少年韦小宝的传奇经历。《笑傲江湖》乂是金庸所作,以 《西游记》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中渔夫的“西江月”词中一句“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为名字的由来,旷世剑客纵横四海,笑傲江湖。《神州奇侠》作者是台湾武侠大师温瑞安,温瑞安说它尽管是自己年轻时所作,年长后虽阅历渐丰,文笔渐厚,却是自己无法超越的一部。此乃神州英雄集结,武功盖世,义薄云天!《射雕英雄传》乂双轰是金庸的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郭靖背负国仇家恨入闯江湖,在红颜知己黄蓉的帮助下通过无数历练,最终成长为一代江湖大侠、民族英雄的气势恢宠的史话故事。 《少林八绝》是网络写手天魔圣所写。该书讲述不一样的武林,不一样的武功。而且主角是个小和尚,是新世纪武侠精品,长期占据武侠小说排行榜首位。各位看官欢迎收藏和关注哦!

2017电大知识产权法题库(必考题)

知识产权法3 1.著作权保护的是作品的( D ) A.思想内容 B.创作构思 C.创作题材 D.表达形式 2.以下关于作品的表述,错误的有(BE ) A.作品必须是作者智力创作的精神产品 B.只要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以一定形式体现的智力产品就是作品 C.工业、农业、商业或技术领域的其他智力创造成果也可能属于著作权的保护范围 D.作品是作品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产物 E.自然界的美丽风景是大自然的作品,可以为著作法所保护 3.下列选项中,属于作品构成要件的是( C ) A.新颖性 B.创造性 C.独创性 D.可欣赏性 4.下列作品中,可以被认为是文字作品的是(B ) A.戏剧作品 B.用盲文创作的小说 C.计算机软件 D.地图 5.下列关于文字作品表述正确的有(BD ) A.话剧剧本属于文字作品× B.以密码形式表现的小说是文字作品 C.识得该种文字的人数的多少是构成文字作品的条件× D.文字本身的艺术如书法不属于文字作品 6.下列作品属于美术作品的有( CD )。 A.摄影作品 B.建筑作品 C.书法作品 D.雕塑作品 7.刘教授1998年1月1 H自行将我国刚颁布的一部法律译成英文,投递给《中国法坛》,于1998年6月1日发表。国家有关机关认为刘教授的译文质量很高,经与刘协商,于1998年12月5日发文将该译文定为官方正式译文。刘教授对其译文( D )。 A自1998年1月1日起一直享有著作权 B自1998年6月1日起享有著作权 C自1998年12月5日起享有著作权 D自1998年1月1日起至1998年12月5日期间享有著作权 8.下列哪项不适用于我国著作权法保护? (C ) A.书法 B.律师代理词 C.化学元素周期表 D .地方志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是( D )。 A.用C++语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 B.没有剧本的小品表演 C.建筑施工图纸(图形作品) D.法院的判决书 10.依著作权法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是(A ) A.时事新闻 B.《新闻学》教材 C.新闻评论 D.《新闻调查》节目 11.下列对象中,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是(BD ) A.李律师在法庭上发表的代理词 B.马法官就某一案件撰写的判决 C.陈教授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了《民法通则》 D.刊登在专利公报上的某一发明专利的说明书 解析:《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发明专利的说明书虽然是申请人个人撰写,但在刊登到专利公报以后就属于政府文件。 12.下列选项中属于著作权的客体的有(BCD )

知识产权法在线作业(第1~5章)

知识产权法在线作业(第1~5章)

知识产权法在线作业(第1~5章)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100分单选题 1.依据《著作权法》,图书出版单位的专有出版权在合同中的约定期限最多为() A 10年 B 7年 C 50年 D 没有规定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2.画家李某将其创作的一幅油画以23万元价格卖给A公司,A公司因此获得() A 油画的著作人身权 B 油画所有的著作财产权 C 油画的原件所有权和所有著作权 D 绘画原件所有权和展览权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3.知名画家甲把自己画的一幅画送给乙,乙一直珍藏在家中,在一次有关甲的专题画展中,乙将该画送展,乙的行为() A 侵犯了甲的署名权 B 侵犯了甲的展览权 C 侵犯了甲的发行权 D 不侵权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4.小说《师长》的作者甲授权乙将该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制片人丙委托导演丁将该剧拍摄成电影。该片拍摄完成后,其著作权归属于()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5.刘某由所在工作单位安排,承接了一个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在工作期间出版了一本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专著并获稿费15000元,此稿酬应归谁所有?() A 应全部归刘某所在单位 B 归刘某所有,由刘某所在单位缴纳所得税 C 归刘某所有,但刘某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D 归刘某所在单位,但应拿出一部分奖励刘某正确答案:C 单选题 6.电视剧《三国演义》的著作权人应该是() A 导演 B 主要演员 C 剧本作者 D 制片人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是() A 用C语言编写的的计算机程序 B 没有剧本的小品表演 C 建筑施工图纸 D 法院的判决书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8.甲将其作品投递给乙杂志社。未经甲的许可,乙便委托丙对甲的该作品进行修改,然后乙杂志社将署名为丙、甲的作品发表在其刊物上。则()A 乙侵犯了甲的著作权,丙未侵权 B 乙未侵权

浙大远程在线作业知识产权法第4次

1.著作权的产生和保护注重的是() ?A作者的思想、理论、观念等思维 ? B 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 C 作者对某一作品的特定表达 ? D 作品内容本身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2.我国著作法中,著作权与下列哪一项系同一概念() ?A出版权 ? B 作者权 ? C 专有权 ? D 版权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3.《著作权法》所调整和保护的对象是() ?A版权 ? B 著作权 ? C 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 D 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4.根据《著作权法》规定,中国公民的著作权在下列情况下产生?() ?A随作品的发表而自动产生 ? B 随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 ? C 在作品以一定物质形态固定后自动产生 ? D 在作品上回流版权标记后自动产生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5.电影制片厂擅自将乙发表在《文学季刊》上的小说《红尘》拍摄成电影。电影制片厂的行为()

?A侵犯了乙的著作权,但未侵犯《文学季刊》的著作权 ? B 同时侵犯了乙和《文学季刊》的著作权 ? C 侵犯了《文学季刊》的著作权,但未侵犯乙的著作权 ? D 既未侵犯乙的著作权,也未侵犯《文学季刊》的著作权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6.使用演绎作品的,应当取得()的同意,并支付报酬。 ?A演绎作品的著作权 ? B 原作品的著作权人 ? C 演绎作品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 ? D 演绎作品著作权人或原作品著作权人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7.甲在创作武侠小说《神腿》的过程中,乙提供了辅助活动。小说创作完成后,由出版社丙出版。该书的著作权应归属于() ?A甲 ? B 甲和乙 ? C 丙 ? D 甲和丙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8.《胡同史话》一书由王某编纂,李某提供史料和咨询意见,于某进行书稿录入,张某协助联系出版事宜。《胡同史话》一书的著作权属于() ?A王某 ? B 王某和李某 ? C 王某和于某 ? D 王某和张某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9.电视剧《三国演义》的著作权人应该是() ?A导演 ? B 主要演员

知识产权法试题

第一章著作权概述 一、名词解释 1.自然人作者:指直接创作作品的人,即通过自己的独立构思,运用自己的创作技巧和方法,直接创作出反映自己个性与特点的作品的人。 2.创作:创造文学艺术作品,也可作文艺作品。创作是我们造型综合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同时满足我们对于求知和创造的快感需求。 3.著作权:是指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权所有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利利。 二、单项选择题 1.著作权的产生和保护注重的是(A ) A.作者的思想、理论、观念等思维 B.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C.作者对某一作品的特定表达 D.作品内容本身 2.我国著作法中,著作权与下列哪一项系同一概念(D ) A.出版权 B.作者权 C.专有权 D.版权 3.《著作权法》所调整和保护的对象是(D ) A.版权 B.著作权 C.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D.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4.根据《著作权法》规定,中国公民的著作权在下列情况下产生?(A ) A.随作品的发表而自动产生 B.随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 C.在作品以一定物质形态固定后自动产生 D.在作品上回流版权标记后自动产生 三、多项选择题 1.著作权的特点在于(ABD ) A.著作权因作品创作而自动产生 B.著作中的人身权不得转让 C.著作权没有保护期限的限制 D.著作权保护期限届满,一切著作权均不再受到保护 2.著作权的法律性质属于(ABCD )

A.抗辩权 B.专有权 C.对人权 D.绝对权 3.我国著作权法体现的主要原则有(ABCD ) A.保护作者权益原则 B.鼓励优秀作品传播原则 C.作者利益与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 D.与国际著作权发展趋势保持一致的原则 4.我国对著作权的保护体现在以下哪些法律中?ABCD A.民法通则 B.继承法 C.刑法 D.宪法 四、不定项选择题 1.著作权与所有权的区别主要表现为(A) A.保护对象不同 B.权利产生的程序不同 C.权利的存续期间不同 D.权利的效力空间不同 2.对作品著作权的保护立法目的是(AC) A.保护作者合法权利 B.保护商业领域内的商品或服务的特定标记 C.鼓励创新,促进人类文明发展、文化繁荣和科学进步 D.保护工业领域内的有关产品或制造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 五、简答题 1.著作权与商标权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著作权与商标权同属于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等共性。 但它们之间又存在很大的区别,主要的区别在于保护的对象不同和取得的方式不同。商标权保护的对象是注册商标,而著作权保护的对象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著作权一般基于创作而自动产生,商标权则要按法定程序申请,经有关政府部门审查和授权后才取得。 2.著作权与专利权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著作权与专利权同属于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等共性。 但它们之间又存在很大的区别,主要的区别在于保护的对象不同和取得的方式不同。专利权保护的对象是发明创造,而著作权保护的对象是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著作权一般基于创作而自动产生,专利权则要按法定程序申请,经有关政府

2023年知识产权法在线作业第1-5章

知识产权法在线作业(第1~5章) 您旳本次作业分数为:100分单项选择题 1.根据《著作权法》,图书出版单位旳专有出版权在协议中旳约定期限最多为() A B 7年 C 50年 D 没有规定 对旳答案:D 单项选择题 2.画家李某将其创作旳一幅油画以23万元价格卖给A企业,A企业因此获得() A 油画旳著作人身权 B 油画所有旳著作财产权 C 油画旳原件所有权和所有著作权 D 绘画原件所有权和展览权 对旳答案:D 单项选择题 3.著名画家甲把自己画旳一幅画送给乙,乙一直珍藏在家中,在一次有关甲旳专题画展中,乙将该画送展,乙旳行为() A 侵犯了甲旳签名权 B 侵犯了甲旳展览权 C 侵犯了甲旳发行权 D 不侵权 对旳答案:D 单项选择题 4.小说《师长》旳作者甲授权乙将该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制片人丙委托导演丁将该剧拍摄成电影。该片拍摄完成后,其著作权归属于()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对旳答案:C 单项选择题 5.刘某由所在工作单位安排,承接了一种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在工作期间出版了一本有关企业管理方面旳专著并获稿费15000元,此稿酬应归谁所有?() A 应全部归刘某所在单位 B 归刘某所有,由刘某所在单位缴纳所得税 C 归刘某所有,但刘某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D 归刘某所在单位,但应拿出一部分奖励刘某对旳答案:C 单项选择题 6.电视剧《三国演义》旳著作权人应该是() A 导演 B 重要演员 C 剧本作者 D 制片人 对旳答案:D 单项选择题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著作权法保护旳对象是() A 用C语言编写旳旳计算机程序 B 没有剧本旳小品演出 C 建筑施工图纸 D 法院旳判决书 对旳答案:D 单项选择题 8.甲将其作品投递给乙杂志社。未经甲旳许可,乙便委托丙对甲旳该作品进行修改,然后乙杂志社将签名为丙、甲旳作品刊登在其刊物上。则() A 乙侵犯了甲旳著作权,丙未侵权 B 乙未侵权甲旳著作权,丙侵权 C 乙和丙均侵犯了甲旳著作权

古装电影神话故事片

篇一:《电影美丽的神话酷评》 美丽的神化酷评 曾经的我是一个懵懂的少年,不懂什么叫爱恨情仇,不懂什么叫做责任,不懂什么叫使命,不懂什么叫奋力拼搏 ...... 记得第一次看神话是在自己上高三的时候,那时觉得自己压力好大,想放松一下,就找了一部电影看。因为自己喜欢看一些古装片,刚好古装片《美丽的神话》在网页第一面,就随便点开看了一下。没想到的是,我越看越想看。那里面的故事,情节是自己一直向往和膜拜的。 故事的开端采用的倒叙的方法,首先讲述经过几千年的等待,考古学家Jack(成龙饰)一直被梦中的神秘白衣女子缠绕多年,一次好友William(梁家辉饰)邀Jack一同前往印度探险,高僧告诉Jack他被一段前世缘分困扰,故事由此开始。 由于William的贪婪,被人利用,为了出名不惜破坏寺庙的古建筑。导致他们 在印度寺庙召到围攻,Jack在慌乱中落水,回想起了秦朝。在秦朝,Jack是骁勇善战的秦朝大将军蒙毅,受秦始皇所命,负责护送玉漱公主(金喜善饰)入秦为妃。在回途之中,蒙毅首先是遭到劫婚的将军的堵截,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蒙毅将军临危不乱,尽自己所能保护公主。在和劫婚的将军一对一拼杀之后,掉落悬崖,自己身受重伤。掉崖之后,还遇到一伙追兵,蒙毅咬牙苦撑着战斗。此时出现了十分感人的一幕:公主被一个小兵劫住,为保护公主,为了自己喜爱的人,蒙毅不惜放下了自己手中的武器,这意味着可能丢掉生命的危险。这是多么的伟大。爱一个人就该为这个人付出自己的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这也深深的感动了玉漱公主,在古代一名女子视贞洁比生命还贵重,为了救自己所爱的人,也不顾一切世俗。这一来一回的如此贵重的感情交流,展现的是如此的真切和纯情,不得不叫人为之动容。 虽然,蒙毅和玉漱躲过了这一次堵截,但是做为他们两人,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的巨大的使命。做为将军的蒙毅不得不尽自己的使命效忠始皇,做为公主的玉漱不得不尽自己的使命来保卫国家的安全。两个人相互关照爱慕之情炙热无比,奈何皇命不可违。越是炙热,越是伤的深,只可各自忍受这感情的痛。片中一幕当快进入秦国国境的时候 ——玉漱:蒙毅将军,让我为你舞一曲吧。 蒙毅:公主不可,微臣卑贱,怎可劳烦公主 玉漱:这只舞我只为将军独舞。

山东开放大学知识产权法期末复习题

知识产权法复习题 1、下列权利中,权利主体既享有财产权利,又享有人身权利的是OOC A、商 业秘密权 B、商标权 C、著作权 D、地理标记权 2、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中,《伯尔尼公约》保护的对象是什么?OB A、注册商标 B、文学艺术作品 C、录音制品 I)、集成电路的布图设计 3、知识产权具有的四个基本特征是OoB A、独占性、地域性、时间性、实用性 B、国家授予性、独占性、地域性、时间性 C、国家性、独占性、地域性、时间性 D、国家授予性、独占性、地域性、实践性 4、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是OoB A、权利 B、信息 C、无形物 D、财产权和人身权 5、我国己经参加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中,保护范围最广、保护水平最高、保护力度最大、制约力最强的是OoC A、《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 B、《巴黎公约》 C、《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I)、《伯尔尼公约》 6、以下各项中属于《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保护范围的有()。ABC A、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B、商标、服务标记 C、厂商名称、货物标记 D、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7、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形式有()oABCD A、条约 B、公约 C、协定 D、议定书 8、下列哪些是我国已经加入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ABCD A、《世界版权公约》 B、《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 C、《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 D、《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 9、《罗马公约》保护的对象有()。ABD A、表演者的权利 B、广播组织的权利 C、演绎作品作者的权利 I)、录音制品制作者的权利 10、厂商名称权、商业秘密权和商标权均有法定保护期。错误 11、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是1710年生效的()。C A、《联邦著作权法》 B、《版权法》 C、《安娜女王法》 D、《作者权法》 12、我国著作权法中,著作权与下列哪一项系同一概念?OD A、出版权 B、作者权 C、专有权 D、版权 D 13、《著作权法》所调整和保护的对象是() A、版权 B、著作权 C、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I)、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B 14、著作权的产生和保护注重的是()

2014春浙江大学《知识产权法》在线作业完美答案

2014春浙江大学《知识产权法》在线作业完美答案 1.自然人创作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为() A 25年 B 50年 C 作者终生及死后50年 D 40年正确答案:C 2.外语教师甲将作家乙的小说《春天的故事》译编成英文短剧,但未经乙同意。该剧本出版后被乙发现。甲的行为() A 侵犯了乙的改编权 B 侵犯了乙的翻译权 C 侵犯了乙的表演权 D 侵犯了乙的播放权 E 侵犯了乙的摄制权正确答案:B 3.电视剧《三国演义》的著作权人应该是() A 导演 B 主要演员 C 剧本作者 D 制片人正确答案:D 4.画家李某将其创作的一幅油画以23万元价格卖给A公司,A公司因此获得() A 油画的著作人身权 B 油画所有的著作财产权 C 油画的原件所有权和所有著作权 D 绘画原件所有权和展览权正确答案:D 5.以下权利中既包括财产权利又包括人身权内容的() A 出版者权 B 表演者权 C 录制录像者权 D 广播电视组织权正确答案:B 6.某电视台拟将他人已出版的《养兔技术》VCD光盘在该电视台的“致富”节目中播放,那么,该电视台() A 可以不经该VCD光盘制作者许可,但必须向其支付报酬 B 既不必经该VCD光盘制作者许可,也必向其支付报酬 C 既须经该VCD光盘制作者许可,又须向其支付报酬 D 只须经该VCD光盘制作者许可,不须向其支付报酬正确答案:C 7.电影制片厂擅自将乙发表在《文学季刊》上的小说《红尘》拍摄成电影。电影制片厂的行为() A 侵犯了乙的著作权,但未侵犯《文学季刊》的著作权 B 同时侵犯了乙和《文学季刊》的著作权 C 侵犯了《文学季刊》的著作权,但未侵犯乙的著作权 D 既未侵犯乙的著作权,也未侵犯《文学季刊》的著作权正确答案: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