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创新理论考题

教育创新理论考题

教育创新理论考题
教育创新理论考题

⒈你认为人类思维的基本类型应根据什么样的准则来划分才比较科学?

P11

我们应该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人类思维基本形式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与剖析。关于思维,心理学家和哲学家都认为这是人脑经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特有机能,并把它定义为:“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所作出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世界是物质的,并且物质总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空间与时间则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各种不同形态。事物的运动状态有“相对的静止的状态和显著的变动的状态”两种。相对静止状态也称存现状态,显著的变动的状态就是通常所说的运动状态。因此,我们在分析事物的本质属性时,应当区分两种不同运动状态的本质属性。

P12

既然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那么事物就应该具有涉及该事物在空间的存现形式与性质,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在空间的存现形式关系或排列次序等结构特征的“空间结构特性”,也就是事物处于存现状态时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还具有涉及顺序性和持续性的“时间顺序特性”,也就是事物处于运动状态时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人脑对于客观存在的反映。思维是意识的主要内容,当然也属于第二性。依据上述思维的定义,思维要对客观事物作出概括与间接的反映,其反映形式必须能够适应作为第一性的反映对象的存在形式的需要,也就是必须能够反映处于存现状态和处于运动状态两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因此,人类思维至少应当具有这样两种基本的反映形式

一是能有效地对事物的空间结构特性,即事物处于存现状态时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作出概括与间接反映的空间思维形式。

一是能有效地对事物的时间顺序特性,即事物处于显著运动状态时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作出概括与间接反映的时间思维形式。

这样,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则,对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作出了较为科学的划分。

⒉请谈谈你对“意识”、“显意识”和“潜意识”这三个概念的理解。

P55

意识是指大脑对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的觉察、调节与控制。

P56

任何思维过程都离不开四个要素:思维加工对象(即思维的材料)、思维加工的手段或方法、思维加工缓存区和思维加工机制。大脑要觉察出某种思维是否进行,取决于思维加工缓存区中是否有内容。

P60

显意识思维是指其过程不仅被觉察而且能用言语加以描述的思维;其过程若不能被觉察或不能用言语加以描述的思维皆属潜意识思维。

3. 你认为目前学术界对于创造性思维存在哪些片面乃至错误的认识?

认为发散思维等同于创造性思维;

把直觉思维混同于形象思维,否认直觉思维也是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

片面夸大逻辑思维的作用,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对立起来;

片面夸大形象思维的作用,并且认为发展右脑就是发展创造性思维;

忽视辩证思维的重要作用。

⒋请简要分析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主要缺陷。

众所周知,认知发展问题就是思维发展问题,研究儿童认知能力发展阶段的划分,就是研究儿童思维能力发展阶段的划分。而思维能力至少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思维加工能力,二是思维加工材料。思维加工能力实际上是思维加工方式、思维加工策略运用、思维加工存储(即记忆力)等综合能力的体现,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内化的心理操作能力;思维加工材料则是指表象、概念等不同形式的符号表征系统。

由此可见,为了进行儿童认知(思维)能力发展阶段的划分,我们应当同时考虑两方面的因素:“思维加工能力”和“思维加工材料”,或者说内化的心理操作能力和符号表征系统。只考虑其中一方面的因素,将难以避免片面性,从而无法保证划分标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皮亚杰只考虑了第一个方面的因素,这本来已经具有片面性,而对这一个方面的因素皮亚杰又进一步作了极端化的理解,,这就造成了更大的片面性。这种极端化的理解表现在:对内化的心理操作能力仅仅理解为逻辑思维这一种能力,而把形象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即运用表象进行加工的心理操作能力)完全排除在外,而不是把内化的心理操作能力看作是这三种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就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不会多一种,也不会少一种。所以内化的心理操作能力必须同时包括这三方面的能力,才能反映儿童认知发展的客观实际,否则就会产生片面性。皮亚杰在理论上的最大失误正是在这里。

他只是依据“运演”能力(即具有可逆性与守恒性的内化“心理操作”能力,也即思维能力的第一方面因素)这一个因素来划分儿童认知的发展阶段,完全忽略了另一个因素(思维加工材料)的作用。而且对这一个方面的因素又进一步作了极端化的理解,这就造成了更大的片面性。这种极端化的理解表现在:对内化的心理操作能力仅仅理解为逻辑思维这一种能力,而把形象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即运用表象进行加工的心理操作能力)完全排除在外,而不是把内化的心理操作能力看作是这三种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就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不会多一种,也不会少一种。所以内化的心理操作能力必须同时包括这三方面的能力,才能反映儿童认知发展的客观实际,否则就会产生片面性。皮亚杰在理论上的最大失误正是在这里。皮亚杰如此得的划分带来无法弥补的缺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只依据“运演”的有无来判定认知(即思维)的状况,这就把“感知运动阶段”完全排除在思维范畴之外。

(2)只依据“运演”的水平来判定认知(思维)发展水平,这就把“前运演阶段”贬低为只有表象思维而无逻辑思维的“前思维阶段”或“准思维阶段”。

(3)由于只依据“运演”的水平来判定认知(思维)发展水平,这就使“具体运演阶段”只涉及逻辑思维的一般发展,而未能涉及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的一般发展。

(4)由于只依据“运演”的水平来判定认知(思维)发展水平,这就使“形式运演阶段”只涉及逻辑思维的高级发展,而未能涉及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的高级发展。

5. 应当如何科学认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 从思维的本质、思维的内在结构去阐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1)对思维的内涵及其组成要素的分析

关于思维,心理学家与哲学家都认为这是人类大脑经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特有机能,并把它定义为:“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所作出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之所以说是“间接的”反映,是因为这种反映是通过符号表征系统

(如概念、表象、手势等)间接地完成,而不是像照相机那样直接对事物作出反映;之所以说是“概括的”反映,是因为这种反映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全部属性及其外部现象的复制,而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及事物之间内在联系规律进行抽象(舍弃其非本质属性及现象)的基础上所作出的概括性反映。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客观世界的任何事物皆以系统的形式存在与变化,而系统总是由若干要素组成。思维也不例外,思维科学的研究表明,作为系统而存在的思维,其组成要素有四个:思维加工材料、思维加工方式、思维加工缓存区、思维加工机制。

为什么思维结构有这四个组成要素,而且只有这四个要素呢?这就要从思维的上述定义及内涵来分析。

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通过符号表征系统间接地完成的,人类在思维过程中使用的符号表征系统有以下几种:基于语言的概念、属性表象、关系表象以及手势语、旗语等等。思维过程中使用的符号表征系统是思维心理加工的具体对象或材料,也就是上面所说的第一个要素——“思维加工材料”。

思维过程中运用符号表征系统对客观事物所作出的反映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以及联想、想象等不同的心理加工方式而实现的。这些不同的加工方式, 就是上面所说的第二个要素——“思维加工方式”。

要想通过各种心理加工手段来完成对客观事物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显然还应当有工作记忆区,以便用于暂存思维加工的初始材料、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这就是上面所说第三个要素——“思维加工缓存区”。

思维是人类大脑经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特有机能,这种机能有其物质基础,即在大脑皮层中必然有相应的神经生理机制,以支持思维过程中各种心理加工方式与加工缓存的功能要求,这就是上面所说的第四个要素——“思维加工机制”。

(2)“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要素与系统”的关系

如上所述,思维加工材料包括基于语言的概念、属性表象、关系表象、以及手势语、旗语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基于语言的概念。

由于概念与其载体(词或词组)彼此不可分割——离开语言的词或词组不可能建立起科学的概念系统,也就是不可能在此基础上形成人类的高级思维,所以学术界往往把概念和思维的关系基本上就看成是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例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曾作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的著名论断。既然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就相当于概念和思维的关系,而从上述关于思维结构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概念和思维的关系属于“要素与系统的关系”(概念是一种主要的思维加工材料,而思维加工材料是思维系统的一个要素),可见,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也就是“要素与系统的关系”

6. 为什么说“语觉”是人类的第六种感知觉(用二三百字简要说明)?

P27

凡是涉及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感知觉系统(不包括内脏感知觉系统)都由感觉器官、传入神经、皮层下的地基中枢和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等四个要素组成。

P29

在感知觉系统中,真正感觉信息整合、加工成知觉即完成客观事物多方面属性及其相关关系的整体性认识的神经生理机制是后两个因素——皮层下的低级中枢和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为了保证感知觉系统分类的科学性,感知觉系统分类的客观依据应当是皮层下的低级中枢和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P38

言语听觉系统和其他感知觉系统一样,有上述四个要素构成。其中感觉器官和传入神经两个要素和一般听觉系统相同,而从皮层下的听觉低级中枢开始,即有逐级分化发生,言语听觉系统皮层下的低三级中枢和第四级中枢分别是下丘和丘脑枕,这是与一般听觉通道完全不同的。言语听觉系统在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更是与一般的听觉皮层区完全不同。言语听觉系统的高级中枢有三个,分别是沃尼克区、布洛卡区和概念中枢。

P39

既然言语听觉系统在皮层下的主要低级中枢和大脑皮层下的高级中枢都与一般听觉系统互不重叠,依据上述感知觉系统划分标准,言语听觉系统不应该归为听觉系统,而应当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感知觉系统。

P40

我们知道,每一种感知觉能力都应该是天生的、可遗传的。言语涉及语音、语法和语义。人对语音和语义具有天生的感知和辨识能力,而对语法的辨识能力则要通过后天学习才能掌握。若用“言语感知觉”这个名词,则会让人产生误解,认为语法辨识也是天生的。如果采用“语义感知觉”这一名词,则能很好的表达这一独特的感知觉系统,因此我们将这个新划分出来的感知觉系统称为语义感知觉系统,简称语觉系统。

P42

就当前脑神经科学研究的进展看,在人类大脑中除了语觉以外,还没有发现其他的、可以从原有感知觉系统中独立划分出来的另类感知觉系统。这说明,语觉系统不仅和原有的五种感知觉系统完全不同,而且是唯一的另类系统。所以说“语觉”是人类的第六种感知觉。

7. 如果说“语义知觉”是独立于听觉之外的第六种感知觉,那么,“音乐知觉”是否也可以独立于听觉之外、“颜色知觉”是否也可以独立于视觉之外而成为另一种感知觉?

P41

不能这样认为。迄今为止,脑科学研究的进展只证实了独立于听觉的言语高级中枢的存在,而尚未能证实独立于听觉皮层的音乐高级中枢的存在。因此,也就无所谓音乐知觉了。颜色知觉的皮层下的低级中枢与视觉系统完全相同,高级中枢也未能独立于视觉皮层区,因此颜色知觉未能独立于视觉。

8. 请简述伦内伯格的“关键期”理论,它与语觉论所说的“关键期”有何不同?

P159

伦内伯格的关键期实际上是指在左半球形成语言优势(由右半球支配语言逐渐转向左半球支配语言,即左侧化形成)的时期。另外,伦内伯格并没有指出在这一年龄段之内,儿童对语言的敏感度是有变化的,换句话说,伦内伯格的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是一条平直的线段。语觉论所说的关键期是指语觉敏感期,也就是和“语音的感知与辨析以及语义的分析与识别”有关的语觉能力的生长发育期。语觉论中所说的关键期则强调关键期内儿童对语言的敏感度是有变化的,“儿童语觉敏感度曲线”是一条半梯形曲线。

关于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

关于教育创新的心得体会 在校领导的安排下,全体教师参加了一个关于教育创新与学校发展的专题讲座。汪立丰副院长的讲授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引发了我对今后工作的更多思考。下面,我就本次的专题讲座谈一谈本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倡创新教育。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直接场所。因此就更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确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如今的社会是信息的时代,知识达到爆炸性的发展,人们已不可能将在校学习所获得的有限知识有效地运用于整个人生。学校教给学生一定知识,已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甚至不是主要的目标,而是要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获取获得新知识的知识基点,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并形成独立判断、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只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学生时代潜能的拓展,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极奇重要的作用,使其在整个生命历程中能充分发展自身,激发全部潜能,提升个人生命的价值。 其次提供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教育创新制度。这些年来,我国教育一直处在“传授——接受”这一传统的教与模式下,这种教育制度环境,严重束缚了教育活动主体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要有效地推进创新教育,就必须实现教育制度创新,使学校成为自治约束、自我发展的创新主体,为创新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保证。首先,可以向发达国家看齐,改变对学校管得过宽、过死的状况,在招生、课程安排、教育评价、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给学校以充分的自主权。其次,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校长负责制。充分调动学校各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学校自主创新活力。再次,学校要开设各种类型的科目,尤其是能够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科目。总之,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与管理自主权,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为发展创造教育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制度保证。 再次传授知识与学生自主活动要紧密结合。创新教育只有以知识教育为依托,为底蕴,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真正有水平的创新性人才需要接受更丰富的知识。没有扎实的知识积累作基础,创新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就不会进入更广、更深的境地,也就是说,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在于使学生获得各种知识及如何使各种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因此,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课外重视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就能

大连职称继续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考试题及答案

·本次考试所得88.0分,已通过考试 创新理论与实践 ——2013年大连职称继续再教育答案 是非题 1. 熊彼特所著《经济发展理论》一书,是第一部研究创新理论的专著。 A对 B错 2. 创新不是对传统的否定。传统有两类,一类是合时宜的、有益的传统;一类是不合时宜的、有害的传统。 A对 B错 3. 真正的创新素质是学习与创造的有机统一。一个不会学习的人,也能有大的发明创造的。 A对 B错 4. 显意识的控制体系是一个逻辑系统,潜意识的控制体系则是一个情感本能系统。 A对 B错 5. 智力激励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广泛的创新方法。 A对 B错 6.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灵魂,也是贯穿全篇的一条主线。 A对 B错 7. 改革是在保证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社会某些局部和部分环节及其功能的自觉调整和完善。 A对 B错 8. 21世纪是文化和经济融为一体的时代,智力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具竞争力的资本。 A对 B错 9. 科技创新动态过程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这个动态的整体是复杂的。A对 B错 10. 对于文化形成、文化创造来说,制度文化是协调和保证。 A对 B错

单选题 1. ()是综合、整合多种创新成果,汇聚或提炼出新的结果,不是简单的加总和拼凑,而是有机合成、整合提高,形成具有新功能的创新系统。A学习创新 B原始性创新 C再次创新 D整合创新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盲进行了新的定义,现代文盲的特点不包括() A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 B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 C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 D不认识文字 3. ()是对已有的观点、理论提出问题,也就是从新的角度提出怀疑并进一步加以分析。 A批判性思维 B想象性思维 C抽象性思维 D无控性思维 4. 从20世纪30年代奥斯本创立第一种创造技法——智力激励法以来,全世界已涌现出创新技法()多种。 A500 B600 C700 D1000 5. ()是指为达到某种设想、目标所采用的合理、科学的运作方式。 A体制 B机制 C行政 D管理 6. ()根据市场和技术变化以及有关的知识,察觉到存在一些创新的机会,形成了创新思想。 A感性阶段 B概念化阶段 C研究开发阶段 D设计或试制阶段 7. ()认为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发散思维 A吉尔福特 B陶行知 C庄子 D荀子 8.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于()年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也称为内生人力资本理论。 A1986 B1990 C1992 D1996 9. ()是指引人的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意图、愿望、信念。

加工中心考试试题定稿版

加工中心考试试题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加工中心知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圆弧插补指令G03 X Y R中,X、Y后的值表示圆弧的( B ) A 起点坐标值 B 终点坐标值 C 圆心坐标相对于起点的值 2.铣削T形槽时,下列哪种方法较合适( C ) A 用面铣刀先铣直槽再用T槽铣刀 B 直接用T槽铣刀 C 先钻孔在加工直槽再用T槽铣刀 3.钻孔之前使用的中心钻,其钻削深度为( A ) A 依钻孔直径及中心钻直径而定 B 10mm C 20mm 4.铣削加工盲孔的空底,使用的端铣刀为( C ) A 6刃 B 3刃 C 2刃较佳 5.铰孔时铰刀的直径越小,则选用的每分钟转数( A ) A 越高 B 越低 C 越大,值一样

6.切削金属材料时,在切削速度较低,切削厚度铰大,刀具前角较小的条件下,容易形成( A ) A 挤裂切屑 B 带状切屑 C 崩碎切屑 7.刀具材料中,制造各种结构复杂的道具应选用( C ) A 碳素工具钢 B 合金工具钢 C 高速工具钢 8.刀具破损即在切削刃或刀面上产生裂纹、崩刀或碎裂现象。这属于( B ) A 正常磨损 B 非正常磨损 C 初期磨损阶段 9.长时间闲置的加工中心在加工前必须先( A ) A 暖机 B 清洁 C 维修 10.切削液有冷却作用,润滑作用,还有( B ) A 断屑作用 B 洗涤与排屑作用 C 隔热作用 11.用于指令动作方式的准备功能的指令代码是( B ) A F 代码 B G 代码 C T代码 12.加工工件装夹时,必须使余量层( B )钳口 A 稍低于 B 稍高于 C 大量高出 13.( B )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后刀面与切削表面之间的摩擦 A 前角 B 后角 C 螺旋角

关于教育创新的理解与思考

对教育创新的理解与思考 赵多山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邮编 730070) 关键词:教育创新、创新、素质教育、战略竞争、人才战略 一、教育创新的背景及意义 教育创新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在教育领域进行的创新活动,它包括教育体系、教育结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课程资源以及教育条件的创新等,涉及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日新月异,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具有创造能力并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教育创新。如1989年美国提出的“2061计划”指出,科学技术是今后人类生活变化的中心,没有任何事情比进行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改革更为迫切。日本在1996年7月提出的咨询报告《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指出,应把在“轻松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作为根本出发点,“轻松愉快”既是发展个性、自主学习的条件,也是提高孩子眼前生活质量的目的。为实现“轻松教育”,精选教学内容、精简课程应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以发展个性及科学素质,适应国际化趋势。自80年代末开始,中国教育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素质教育热潮,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中国教育正在经历着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第三次教育创新。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目的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并明确“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有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在教育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创新活动。 教育创新是遵循人的创造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的灵魂,21世纪教育改革的潮流。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

关于教育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关于教育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创新”这个词在当下的各个文化领域中都是个热门的词,因为它,人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它改变着世界的发展方向。在我们教育的这条道路上,更是频频提到“创新”二字。祖国发展到今天,与我们日新月异的科技是离不开的,科技的发展来源于我们的科技人员的创新,而科技人员是高素质的人才,这些高素质的人才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成绩,取决于他们所受的教育,而在他们的教育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是与“不拘一格”的教育方式有关的。而身为祖国未来人才的“导师”——人民教师,在创新的这条教育道路上,任道重远。 在教师教育创新的道路上,创新这个词不再是局限于课本上的教研或是课堂上各种精美的课件制作教学与讲解,而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纵观中国几十年的教育历程,我们发现一些会读书的学生毕业了在社会上不一定发展得很好,而有些在学生时代调皮捣蛋的人出了社会反而成就更大。这说明了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发展学生的特长,释放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这个教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这条道路上慢慢行走摸索出来! 还记得刚步入教师这个行列时,内心激动、惊喜还带些忐忑不安。刚接手就担任班主任职务,一下子措手不及。于是不管是教学还是班级日常管理,都跟随老教师学习模仿,可结果下来,发现那些措施根本不适应自己。自己几个晚上反复思考,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自己没有自己的教学管理理念,前辈们的做法都是他们自己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并带有自己的个人风格,我只能学习,不能全部照搬照用。确定好问题了,我开始制定自己管理风格。而首先,我所做

的就是了解自己班级里的孩子。小学中年段的孩子属于年纪不大不小的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老师尤其是年轻的老师喜欢亲近,并爱和老师说学习、生活中的事。针对他们的特点,我放下老师的身段,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了解他们的需要并制定他们所能承受的班规。班规班纪是班级管理的灵魂,每一个成功的班级体,都有一个严格的班规。但我的班规不是建立在自己一人制定的强制基础之上的,而是让学生自己给出意见,全班收集整理,最后筛选出他们同意的制度作为我们班级的班规。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制度是学生们心服口服的条款,一旦有学生违背,便有其他学生踊跃地跳出来加以指正,而那个犯错误的人也会立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这样的一种以己之规管己之言行的方法在我的教学管理中成绩效果显著,学生们明显说话做事有礼貌,班级风气正,学生们的学习氛围浓。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了正确的是非观念,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育教育,除了教学生正确的人生思想价值观,最为主要的还在与教学生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文化。我们现在的教学手段很多,课件、电子白板,里面不仅仅有图片,还有声音、视频片段,大大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会集中精力去听每一课,他们会开小差。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所以如何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就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有一次晚上放学,我带着一些走读生向大门走去,途中经过校园主大道,路两旁的桂花树芳香四溢。走着走着,突然有学生跑到我面前说:“咦?老师,为什

继续教育: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试题答案(2014)要点

1. 使用STC算子方法重新思考问题时,物体的()方面不在考虑范围内。(单选 B资源 2. ()是指用富氧化的空气代替普通的空气,用纯氧代替富氧化的空气。(单选 B强氧化剂原理 3. 为了解决技术矛盾,TRIZ理论总结了()个通用工程参数对技术的性能进行标准化描述。(单选) C39 4. 实现分解混合物的功能,其功能代码是()。(单选) DF10 5. 茨维基把形态分析法的步骤分为(1234 )。(多选) A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并加以解释 B建立一个包含所有基本组成部分的多维矩阵 C检查这个矩阵中所有的总方案是否可行 D对各个可行的总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一个最佳的总方案 6. 使用强氧化剂原理的具体措施包括(123 )。(多选) A用富氧空气代替普通空气 B用纯氧替换富氧空气 C用电离射线处理空气或氧气 7. 使用预先作用原理的具体措施包括()。 C预先对物体进行特殊安排,使其在时间上有准备或已处于易操作的位置 D在操作开始前,使物体局部或全部产生所需的变化 8. 技术发明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判断) 正确 9. 任何技术系统,在其生命周期之中,是沿着提高其理想度向最理想系统的方向进化的,提高理想度法则代表着所有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的最终方向。(判断) 正确 10. 预先作用原理是指如果采取的某一项措施会产生好的影响和不好的影响,那么这个措施就应该被反措施或预应对措施所代替,以控制其不好的影响。(判断错误 11. 空间维数变化原理是指使一个物体或者系统产生振动。(判断)错误 技术发明的准备阶段、构思阶段、物化阶段,是整个发明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的连续的环节。 收敛式发明方式包括检验表法和形态学分析法。 增加集成度在简化的路径包括增加集成度、简化路径、双系统与多系统和子系统分离。 是指如果采取的某一项措施会产生好的影响和不好的影响,那么这个措施就应该被反措施或预应对措施所代替,以控制其不好的影响。(单选) B预先反作用原理 ()是指将一个物体或者一个系统分解成可动但相互联系的几个部分。(单选 C动态特性原理 3. ()是指制作一个多孔的物体或者添加多空的元素(镶嵌件,涂料等等)。(单选 D多孔材料原理 4. ()是指从统一的事物转变为复合材料(多种材料)和系统。(单选 D复合材料原理 ()是根据自然或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启发获得创新思路和方法。(单选) B仿生类比 使用反向作用原理的案例包括(123 )。(多选) A用慢餐去代替快餐 B在家里工作而不是增加去公司路途的时间 C在大衰退时期实行扩张而不是压缩 6. 使用气压和液压结构原理的具体案例包括(234 )。(多选) B机动车上用的液压减振器

大学基础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基础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龙兰 在高等教育中,大学基础数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数学教育既具有工具价值,又具有文化价值,特别是具有育人价值。数学的育人,主要是通过知识教养,思想教育,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人整体地、有条理地、合乎逻辑地和系统地得到全面、持续的发展。 大学基础数学教育最基本的目的是教授一定的高等基础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深化对客观世界中事物最简单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理解,通晓研究客观世界的任何一种物质形态和它的运动形式的规律。具体地和抽象地认识数与形的存在,研究数形规律,是一切知识、学问的最基本的元素。人们只有对数与形有了基础的了解,才有可能认识任何事物。 在高等教育之前的基础教育中(在中国,即通常的学前教育、小学、中学教育和作为高等教育的预科教育的高中教育),教育者们认为,受过基础教育的社会成员需要的数学的基础被称为初等数学结构。其任务是把概念化了的初等数学知识系列,系统地传输、内化给受教育者,以期受教育者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具有相应的数与形的思维能力,数与形的初等知识,有进行初等的数与形的运算的基础能力。 高等教育中的大学基础数学教育,承接初等数学教育,在初等数学教育的基础上,延伸拓展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知识。一是升华和促进受教育者数理逻辑的观察、思维和判断等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二是延伸拓展受教育者的数学知识面,在新的层面上,为在各种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数学运用,为各专业能力(哲学、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奠定基础;三是进一步从各种数学模型的形式和应用中享受到数学美。 大学基础数学学科主要包含:解析几何,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线性代数,研究如何解线性方程组及其有关的问题;微积分,研究变速运动及曲边形的求积问题,作为微积分的延伸,还包括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随机现象,依据数据进行推理。所有这些学科的教学过程构成了大学基础数学教育知识结构部分。 一、大学基础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人类的创造活动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人类的创新能力提高到了崭新的水平。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创新能力将是21世纪人才的根本特征,而创新能力的源泉乃是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大学基础数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承担着创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创新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其目的是全面协调地发展人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一般包括创新的情感动力、创新的认知能力和创新的行为能力。 创新的情感动力,是创新活动的发动机,是驱动创新活动的力量,它包括创新的动机,创新欲望,创新的认知能力,涉及注意、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其中创造性思维是核心内容。创新的行为能力,是由创新活动的各种外显行为和技能组成的,其中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是关键因素。创造活动所需要的这些情感的、认知的和意志的诸因素,构成了一个人的创新素质的整体。发展创新素质的教育,就是通过多种的方法和措施,发展学生的创新情感和欲望以及创新的认知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所需要的意志品质。 1.创新情感、欲望和动机的激发 创新的欲望是驱动创新的力量源泉,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创新情感、欲望、动机的激发表现为以下几点:

关于教学创新的名言

关于教学创新的名言 太平之世无所尚,所最尚者工而已;太平之世无所尊,所尊贵者工之创新器而已。下面是关于教学创新的名言,欢迎参考阅读! 1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江 2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3 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 4 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陈玉书 5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6 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鲁迅 7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卓别林 8 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松下幸之助

9 人类的进化,科技的进步无不需要创新,社会要进步,必须要有创新,下面一些关于创新的名言,让我们一起欣赏! 10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 11 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12 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歌德 13 对新的对象必须创出全新的概念。柏格森 14 在创造家的事业中,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盲目地瞎碰。米丘林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因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 16 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17 企业的成败在于能否创新,尤其是当前新旧体制转换阶段,在企业特殊困难时期,更需要有这种精神。黄汉清 18 保守是舒服的产物。高尔基 19 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蒙森 20 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 21 我们的科学史,只写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2》在线作业1答案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2》在线作业 -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基于能量的稳定性理论是由()构建的。 A.Lyapunov B.Kalman C.Routh D.Nyquist 正确答案:A 2.引入状态反馈的目的是()。 A.配置系统的极点 B.改变系统的能控性 C.改变系统的能观性 D.使得系统能观 正确答案:A 3.齐次状态方程就是指状态方程中不考虑()的作用。 A.输入 B.输出 C.状态 D.系统 正确答案:A 4.对于单变量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就是传递函数的()。 A.零点 B.极点 C.拐点 D.死点 正确答案:B 5.齐次状态方程的解就是系统在无外力作用下由初始条件引起的()。 A.自由运动 B.强迫运动 C.离心运动 D.旋转运动 正确答案:A 6.线性系统的系数矩阵A如果是非奇异的,则系统存在()平衡点。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无穷多个 正确答案:A 7.原系统的维数是n,则全维状态观测器的维数是()。 A.2n B.n C.3n D.n-1 正确答案:A 8.能够完整的描述系统运动状态的最小个数的一组变量称为()。 A.状态变量 B.状态空间 C.状态方程 D.输出方程 正确答案:A 9.由初始状态所引起的自由运动称为状态的()。 A.零输入响应 B.零状态响应 C.输入响应 D.输出响应 正确答案:A 10.以状态变量为坐标轴所构成的空间,称为()。 A.状态变量 B.状态空间 C.状态方程 D.输出方程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由动态方程导出可约传递函数时,表明系统是()。 A.可控不可观测 B.可观测不可控 C.不可控不可观测

2018年专业技术人员创新理论与实践试题和答案100分

2018年专业技术人员创新理论与实践 100分 单选题 1:[2分]创新思维是能产生新颖性思维结果的思维,它主要体现的是( ),其程度越高,那么创新思维的创造性就越强。创新思维意味着开动脑筋、用智慧解决问题。 A :超前性 B :模仿性 C :新颖性 D :独特性 我的答案:C 2:[2分]( )是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创新活动,是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到首次实现商业化全过程的经济技术活动。 A :技术发明 B :技术创新 C :技术开发 D :技术研究 我的答案:B 3:[2分]一个人有了很好的创新思维,而没有正确的( ),也不可能形成创新方案。因此,掌握创新方法对于开发人们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A :创新方法 B :创新思维 C :创新理论 D :创新实践 我的答案:A 4:[2分]管理思想的创新是指管理思想保持先进性。当代的管理创新,强调管理思想的( ),这是推进管理全面实现现代化的保证。管理创新思想是以新观念、新知识新理论为主导的,代表着人类的进步和世界的未来文明。 A :超前和创新 B :变革与改造 C :继承与发展 D :传统与改革 我的答案:A 5:[2分]逆向反转类创新法是指用( )的方式进行创新的方法。逆转一下正常的思路,从反面换个角度想想,很可能会产生突破常规常理的创新思路。 A :正向思考 B :反向思考 C :双向思考 D :逆向思考 我的答案:B

6:[2分]1938年,被誉为( )的奥斯本,总结出了现在非常著名的“头脑风暴法”,并取得了应用上的成功。 A :企业管理大师 B :创造方法之父 C :创新思维专家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B 7:[2分]创新还要有( )。要创造新事物、新成果、新经验,达到新境界,就必须进行探索。 A :大胆求证的态度 B :严谨慎重的心态 C :勇于探索的精神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C 8:[2分]奥斯本检核表法的核心是( ),并以此来进行创新。 A :改革 B :改进 C :改造 D :发展 我的答案:B 9:[2分]认识创新活动,洞察创新的基本规律,首先需要我们认识创新的( ),创新的主体是在创新活动中占主导和支配

加工中心试题1

数控铣/加工中心中级鉴定理论试题 姓名分数 一判断题(共20题,每题1分) 1.螺纹环规有两种,在外形上,圈数多、厚度比较厚,并且牙型比较尖的那种是螺纹 止规。(x) 2.位置误差是指两个或几个零件之间所形成的方位关系。(x) 3.工步是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并且是生产计划的基本单元。(x) 4.有些特殊零件如反射镜(球面、抛物面等)由于表面粗糙度要求很高,必须用专用 研磨机床的特殊工艺才能解决。(x) 5.零件加工时必须先把零件放在机床上,使它在夹紧之前就占有某一正确位置,这叫 做定位。(√) 6.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和进给量。(√) 7.毛坯上增加的工艺凸台是为了便于定位装夹。(√) 8.脆性材料因易崩碎,故可以用大进给量切削。(x) 9.精铣余量的确定主要是依据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要求。(√) 10.在加工内轮廓时,粗加工用行切法、精加工用环切法。(√) 11.孔加工时应遵循先中心钻定位后,再用钻头钻孔,接着镗孔或铰孔的路线。(√) 12.在用立铣刀切削平面轮廓时,对于内轮廓,铣刀半径应小于轮廓的最小曲率半径。 (√) 13.辅助指令(即M功能)与数控装置的插补运算无关。(√) 14.在加工中心上经常一次装夹完成零件的全部加工内容,因此在精加工前应释放并重 新夹紧工件。(√) 15.在数控机床上用圆弧插补加工一个圆,一般直径越大加工误差亦越大。(x) 16.数控机床操作面板上有超调开关,操作人员加工时可随意调节主轴或进给的倍率。 (x) 17.在车削加工时车刀的安装不可能正好对准回转中心,通常是宁高不低(x) 18.数控机床中在用不同的进给率或不同的主轴速度加工不同的材料以及采用不同的加 工循环时,可使用参数编程使程序简化。(√) 19.为保证凸轮的工作表面有较好的表面质量,对外凸轮廓,按顺时针方向铣削,对内 凹轮廓按逆时针方向铣削。(√) 20.在加工X-Y平面上的平面轮廓时应以Z方向切入和切出工件。(x) 二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

教育创新论文

初中思品教育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摆在政治教学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知识经济爆发的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竞争依靠人才的力量,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模式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主题。下面是我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和完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改革 1.传统教学方法是重传授,轻培养;重灌输,轻启发。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从而不愿学习。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地去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这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教师要进行启迪和引导,这只靠讲理论是无法做到的,要敢于突破课堂的束缚,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经常开展社会活动,让学生从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思维的活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教师把教的内容从基础知识转变为学习方法,这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让学生形成多提问多思考,勇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3.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

教育技术创新

教育技术创新 郑尚武 (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 710061) 论著选摘 摘要:技术创新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起源于人们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现在,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已经泛化,创新理论已初步建立。本文结合中国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简要介绍创新概念与创新理论,并认为教育技术的产业化特征符合创新理论的要求,有必要将其引入到对教育技术的研究中来。然后从几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教育技术创新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技术创新 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技术体系,受技术创新的推动,一波又一波的不断向上。近几年兴起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现代网络通讯技术,更是将这一气势推向了高潮。如何理解或解释这一现实善,传统的理论和观念已经难以为继,需要引入新的理论。“技术创新”就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将其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工具引入,就是要从新的视角看等教育技术,研究教育技术,发展教育技术。本文结合中国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简要介绍创新概念与创新理论;论述教育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以使本行业的同志对“创新”理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一、创新 1)本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波特(1883?/FONT>1950年)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理论与实践,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已经泛化,并广泛应用于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发展研究中。虽然这个各词已经家喻户晓,但并非人人都能准确地解释其词义,将其作为一种理论来看待的就更少了。 “技术创新”起源于人们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并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目前,“创新”在一般人意识中还算是一个新名词。它有别于发明和创造,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对技术变化过程进一步细分产生的一个新概念。具体的意思是指,任何一项技术都要经历“发明棿葱聴扩散”这样一个过程,“创新”是从发明到扩散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 关于“创新”概念的解释或者蠊定义,涉及到对经济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深入理解,这里不作深究。通俗的词义解释是:一种产品被发明出来,只能算是个“发明”,只有当它被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或实际生活中时,对能被称为是“创新”。只有当它扩散开来,才能对经济增长发生促进作用。例如,我们专业所使用的盒式录像机是1956年发明的,而真正形成工业化生产并应用于实际的信息传播工作中,则是1970年的事了。到了八十年代,这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扩散,才极

加工中心模拟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 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 中。每题1分,满分80分。)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具有(C )的社会功能。 A、鼓励人们自由选择职业 B、遏制牟利最大化 C、促进人们的行为规范化 D、最大限度地克服人们受利益驱动 2. 为了促进企业的规范化发展,需要发挥企业文化的 (D )功能。 A、娱乐 B、主导 C、决策 D、自律 3. 职业道德对企业起到(C )的作用。 A、决定经济效益 B、促进决策科学化 C、增强竞争力 D、树立员工守业意识 8. 黑色金属测疲劳极限时,应力循环周次应为( D )次。 A、1015 B、1016 C、1013 D、107 9. ( C)不属于压入硬度试验法。 A、布氏硬度 B、洛氏硬度 C、莫氏硬度 D、维氏硬度 10. 奥氏体冷却到( A )开始析出珠光体。 A、PSK线 B、ES线 C、GS线 D、ACD线 11. 加工中心按照功能特征分类,可分为复合、( C )和钻削加工中心。 A、刀库+主轴换刀 B、卧式 C、镗铣 D、三轴 12. 不属于加工中心的特点的是( A )。 A、工序分散、不集中 B、加工精度高 C、加工生产率高 D、经济效益高 13 加工中心执行顺序控制动作和控制加工过程的中心是( A )。 A、数控系统 B、主轴部件 C、KLC D、自动换刀装置 14. 加工中心的刀具由(C )管理。 A、DOV B、主轴 C、可编程控制器 D、机械手 15. 端面多齿盘齿数为72,则分度最小单位为( D )度。 A、72 B、64 C、55 D、5 16. 按主轴的种类分类,加工中心可分为单轴、双轴、( D )加工中心。 A、不可换主轴箱 B、三轴、五面 C、复合、四轴 D、三轴、可换主轴箱 17. 转塔头加工中心的主轴数一般为( D )个。 A、3—5 B、24 C、28 D、6—12 18. 逐点比较法圆弧插补的判别式函数为( C )。 A、F=XeYi+Ye B、F= Ye+XeYi C、F=Xi2+Yi2-R2 D、F= XeYe+Yi 19. 某系统在电动机轴端拾取反馈信息,该系统属于( C )。 A、开环伺服系统 B、联动环或闭环伺服系统 C、半闭环伺服系统 D、联动环或定环伺服系统 20. 直流小惯量伺服电动机在1s内可承受的最大转距为额定转距的( B )。 A、开环伺服系统 B、10倍 C、闭环伺服系统 D、定环伺服系统 21. 机床通电后应首先检查( A )是否正常。 A、各开关按钮和键 B、加工路线、气压 C、工件质量 D、电压、工件精度 22. 为了使机床达到热平衡状态必须使机床运转(B )。 A、8min以内 B、15min以上 C、3min以内 D、10min 23. 工件加工完毕后,应将刀具从刀库中卸下,按( A )清理编号入库。 A、刀具序号 B、调整卡或程序 C、任意顺序 D、所夹刀具名称 24. 读零件图首先看(C )。 A、剖视图 B、主视图和尺寸 C、标题栏 D、主视图 25. 分析零件图的视图时,根据视图布局,首先找出( A )。 A、主视图 B、左视图 C、前视图和后视图 D、右视图 26. 卧式加工中心编程零点在XZ平面内的投影与工作台回转中心之间X、Z向距离应为( D )。 A、19 B、22 C、3 D、零 27. 在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称为( A )。 A、工艺系统 B、设计系统 C、加工系统 D、编程系统 33. 氮化处理的处理层厚度为( B )μm。 A、4~9 B、30~50 C、6~8 D、11 34. TiCN处理层厚度为(B )μm。 A、14~19 B、5~6 C、6~18 D、 11 35. 夹紧力通过工件传至( B )造成工件变形和定位基准位移。 A、外圆 B、支承元件 C、内圆 D、

教育创新理论(上)(专业课)

教育创新理论(上)(专业课)

3.语义知觉内容包括对()的感知辨析。 正确答案:C.语音 5.表象的主要特征是从个别的、分割了的()中引申出来的折合的总结。 正确答案:C.知觉 6.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起步阶段强调教育信息化硬、软件基础设施在什么上的快速发展。()正确答案:C.数量 8.六七岁的儿童,其()能力发展水平不一定局限在具体运演水平。 正确答案:B.认知 9.MACETO中O的意思是() 正确答案:D.成果 10.语文教育新课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小学二年级课外阅读量达到()字。 正确答案:C.五万

多选题 ---------------------------------------------------------------------------------------------------- 1.儿童通过理解问话和回答问题,能迅速提高()方面的能力。 正确答案:A.理解话语 B.重组知识经验 C.表达思想感情 2.内化心理操作利用事物的哪些因素在心理上进行操作? 正确答案:A.形象 B.表象 C.象征符号 3.()一般情况下属于无条件的潜意识思维。正确答案:B.创造 C.想象 6.语文教育课标的生字: 正确答案: 7.儿童语言如何发生与发展的几种看法()。正确答案:

9.胡寄南认为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以思维和语言为核心的()的统一心理活动。 正确答案:B.意志 C.情感 D.思维 10.创造性突破的主要标志是()的出现 正确答案:A.灵感 D.顿悟 判断题 ---------------------------------------------------------------------------------------------------- 1.认知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内驱力。() 正确答案:对 2.非随意创造思维具有创新性。 正确答案:对 3.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具有局限性。 正确答案:对

加工中心理论考试题

加工中心理论考试题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2013年加工中心技术比武理论考试题 (时间120分钟) 姓名:车间: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FANUC系统中指令G40、G41、G42含义分别是取消刀补、建立左刀 补、建立右刀补。 2.F指令用于指定进给速度, T指令用于指定刀具号; S800表示 主轴的转速为800 。 3.加工中心刀库形式:斗笠式、圆盘式、链条式。 4.加工中心需回机床零点的四种情况:开机、按下急停开关后、用过“机械锁 定”或“Z轴锁定”辅助功能键后、解除完硬限位后。 5.G17、G18、G19三个指令分别为机床指定 XY 、 XZ 、 YZ 平面上的加 工。 6.在钻孔固定循环指令中,用G98指定刀具返回初始平面;用G99指 定刀具返回 R平面。 7.国际标准和我国部颁标准中规定数控机床的坐标系采用笛卡尔直角坐标系。 8.45钢中的45表示钢的含碳量为% 。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每题分,共10分) 1.X坐标的圆心坐标符号一般用K表示。(×) 2.宏程序的特点是可以使用变量,变量之间不能进行运算。(×)

3.顺时针圆弧插补(G02)和逆时针圆弧插补(G03)的判别方向是:沿着不在 圆弧平面内的坐标轴正方向向负方向看去,顺时针方向为G02,逆时针方向为G03。(√) 4.只有当工件的6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才能保证加工精度。(×) 5.全闭环数控机床的检测装置,通常安装在伺服电机上。(×) 6.刀具补偿寄存器内只允许存入正值。(×) 7.非模态指令只能在本程序段内有效。(√) 8.加工中心换刀点应设定在机床原点上。(×) 9.数控机床的机床坐标原点和机床参考点是重合的。(×) 10.在加工中心上,可以同时预置多个加工坐标系。(√)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按照机床运动的控制轨迹分类,加工中心属于( C )。 A) 点位控制 B) 直线控制 C) 轮廓控制 D) 远程控制 2. 为了保证数控机床能满足不同的工艺要求,并能够获得最佳切削速度,主传动系统的要求是(C)。 A.无级调速 B.变速范围宽 C.分段无级变速 D.变速范围宽且能无级变速 3. 数控系统所规定的最小设定单位就是(C)。 A.数控机床的运动精度 B. 机床的加工精度 C. 脉冲当量 D. 数控机床的传动精度 4. G00指令与下列的(C)指令不是同一组的。 A. G01 B. G02,G03 C. G04

2018关于创新教育是实现创新国家的根本之策

关于创新教育是实现创新国家的根本之策 一、概述 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教育都承担着为本国培养未来人才的历史使命。教育的成果会在多年后影响或主宰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前景。教育出来什么类型、具备何种能力和素质的人,就必将会对国家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它是知识传播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人才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场所。而人才能力中的一个重要能力是创新能力。必须从小培养人的自主、自信和自立的精神,走入工作岗位后才能成为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这是教育所具有的独特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创新能力需要从实施创新教育中获得开发和提高。 那么,什么是创新呢?新华字典中解释为:“创新”就是“抛弃旧的、创立新的”。即在已有的基础上,提出独特的、新颖的且富于成效的见解与思维。 当然,创新不是凭空臆造的,它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的基础之中。创新是知识的重新组合,它是把以往拥有的知识从既定的结构中游离出来,然后在全新的组织中产生全新的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离不开知识的占有,尤其是多方面知识的掌握。 进而,什么是创新教育呢?创新教育是指对所有人,甚至需从幼儿园起,就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能以一

种积极的向上的心态,敢于否定旧的事物,提出新的思路或事物;使他们能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尝试不断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建立全面的基础。 长期以来,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传递已有的知识经验,这种状况在社会变革、知识更新速度缓慢的时期可能较为适用,而在科技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是不能适应科技发展与知识更新的速度的。因为创新不是知识的简单迭加,而是以知识为原料产生的深层次的变化,这种变化摆脱了简单的识记和回忆,是个人能动探究的结果。 创新教育应是以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为目的、以创造性思维或创新思维为桥梁的。也就是说,它是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创新精神的养成为指向的。 只有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才能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 二、国内外创新教育的现状 1、中国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中国的学校教育一直以传授知识、以应付考试和追求升学率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这样使教师和学生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教师只注重对知识的灌输、传授和积累,片面强调繁琐的练习、盲目的抄写、过多的背诵以及偏重死记硬背的考试;主要教育学生用对知识的记忆来掌握和继承知识。这样,学生只关注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1 》在线作业1答案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1 》在线作业-0002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 1.主导极点的特点是()。 A.距离虚轴很近 B.距离实轴很近 C.距离虚轴很远 D.距离实轴很远 正确答案:A 2.系统的频率特性() A.是频率的函数 B.与输入幅值有关 C.与输出有关 D.与时间t有关 正确答案:A 3.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16/(s(s+4*sqrt(2))),其幅值裕度h等于() A.0 B.4sqrt(2)dB C.16dB D.无穷 正确答案:D 4.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时域响应中,其调整时间的长短是与()指标密切相关。 A.允许的峰值时间 B.允许的超调量 C.允许的上升时间 D.允许的稳态误差 正确答案:D 5.系统型次越高,稳态误差越()。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A 6.用实验法求取系统的幅频特性时,一般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来求得输出信号的幅

值。 A.相位 B.频率 C.稳定裕量 D.时间常数 正确答案:B 7.系统的传递函数在右半S平面上没有零点和极点,则该系统称作()。 A.非最小相位系统 B.最小相位系统 C.不稳定系统 D.振荡系统 正确答案:B 8.适合应用传递函数的系统是()。 A.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 B.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 C.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 D.非线性系统 正确答案:A 9.已知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0.2(s+5)/(s+10),则它是() A.相位迟后校正 B.迟后超前校正 C.相位超前校正 D.A、B、C都不是 正确答案:C 10.二阶系统的调整时间长,则说明()。 A.系统响应快 B.系统响应慢 C.系统的稳定性差 D.系统的精度差 正确答案:B 11.典型二阶系统的超调量越大,反映出系统() A.频率特性的谐振峰值越小 B.阻尼比越大 C.闭环增益越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