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技术创新

教育技术创新

教育技术创新
教育技术创新

教育技术创新

郑尚武

(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 710061)

论著选摘

摘要:技术创新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起源于人们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现在,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已经泛化,创新理论已初步建立。本文结合中国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简要介绍创新概念与创新理论,并认为教育技术的产业化特征符合创新理论的要求,有必要将其引入到对教育技术的研究中来。然后从几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教育技术创新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技术创新

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技术体系,受技术创新的推动,一波又一波的不断向上。近几年兴起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现代网络通讯技术,更是将这一气势推向了高潮。如何理解或解释这一现实善,传统的理论和观念已经难以为继,需要引入新的理论。“技术创新”就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将其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工具引入,就是要从新的视角看等教育技术,研究教育技术,发展教育技术。本文结合中国教育技术的实际情况,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简要介绍创新概念与创新理论;论述教育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以使本行业的同志对“创新”理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一、创新

1)本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波特(1883?/FONT>1950年)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理论与实践,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已经泛化,并广泛应用于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发展研究中。虽然这个各词已经家喻户晓,但并非人人都能准确地解释其词义,将其作为一种理论来看待的就更少了。

“技术创新”起源于人们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并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目前,“创新”在一般人意识中还算是一个新名词。它有别于发明和创造,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对技术变化过程进一步细分产生的一个新概念。具体的意思是指,任何一项技术都要经历“发明棿葱聴扩散”这样一个过程,“创新”是从发明到扩散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

关于“创新”概念的解释或者蠊定义,涉及到对经济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深入理解,这里不作深究。通俗的词义解释是:一种产品被发明出来,只能算是个“发明”,只有当它被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或实际生活中时,对能被称为是“创新”。只有当它扩散开来,才能对经济增长发生促进作用。例如,我们专业所使用的盒式录像机是1956年发明的,而真正形成工业化生产并应用于实际的信息传播工作中,则是1970年的事了。到了八十年代,这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扩散,才极

大地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这一过程与我国现代教育技术七十年代起步,八十年代发展是一致的。

2)熊彼特提出“创新”概念时,是将其看作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是经济演变和性质变化的内生力量。对玩具有产业性质的教育技术来讲,上述理论观点仍然是成立的。作者在“教育技术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一文中,曾将产生周期波动的基本因素归纳为以下四种:①经济周期规律②科学技术创新③教育理论演变④教育技术政策更替。

这四条中,经济周期规律是指国民经济整体的周期性波动规律。教育技术只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分子,它只能随着国民经济的走势波动。所以说,经济周期是从外部影响教育技术发展变化的因素。

教育理论演变与教育技术政策更替这两条,从它们的形成来讲,是依附于技术创新的。从它们的作用来讲,仍然属于教育技术发展的外生因素。

科学技术创新这一条,是指这门学科在具体发展过程中,主要运作媒体的技术进步。这种进步给教育技术科学引入了新的技术要素,使其在性质上发生变革,结构上不断创新,进而直接提高教育事业的效率,效益和效果。

四种基本因素中只有技术创新查教育技术发展的内生因素,所以,也只有技术创新理论能从内在本质上阐明其发展变化的原因。

3)二十世纪初,熊彼特提出“创新”概念时,着眼点放在特定的个体创新上。经过几十年,现在已逐渐转移到更广泛的技术发展上。人们不再孤立地看等创新,而是将其放在一个不断演进的环境中看等创新,将其放在技术结构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理解创新。

随着人们对“创新”概念理解的深化,创新理论本身也在不断演进中。七十年代末,相继有人用进人论的观点说明了创新是一个学习、搜寻和(社会)选择的过程。八十年代中期,有人提出国家创新系统(NIS)的概念,随后NIS的研究在国际上迅速兴起。目前,我国也在大力推行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在这种趋势下,采用创新理论研究教育技术学,既符合科学发展规律,也符合知识经济这个时代潮流。

教育技术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学科。它的诞生,起源于最基本的信息媒体的创新,以后则绵延不断。在媒体创新带动下,相关因素的创新大批涌现。它们形成了一个群体创新的环境,并逐步系统化,最终促成了“教育技术”这门学科的形成。“创新”不再被看作仅仅是一种媒体的创新,而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学科体系的创新。“创新”被理解为是一个影响着该学科结构,职能不断变化的基本因素。

4)熊彼特提出“创新”‘概念的初期,并未被人们所重视。因为当时的主流经济学家将技术变化看作是一个自动产生的过程,对技术变化进程不感兴趣。到了

七十年代,收于传统理论的种种局限性,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创新理论才被经济学界所普遍重视。

教育技术科学的初创阶段,也同样不被教育界的主流学派所重视,教育技术连学科地位都没有。传统的教育观念顽固地将其看作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的引进。只是到了近几年,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学模式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教育技术的创新价值才被人们广泛认识;教育技术的创新意义才被教育界人士所普遍接受。

二、教育技术创新

教育技术自身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媒体不断创新的过程。这种情况业内人士都很熟悉,但并无几人明确提出“教育技术创新”这个概念来,现在,教育技术的发展也遇到了许多难师,需要我们从理论层次去研究。旧的理论解释不了的,就需要引入新的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就是其中之一。在引入这个理论时,必须明确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它们适用性和必要性如何。

1)教育技术创新的核心是信息媒体的创新。按照美国AECT教育技术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教学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从字面上看与“创新”没有直接关系,但这里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概念都不能孤立存在。它们的运作都需要其它与信息媒体相关的基础理论的支持;它们的存在都需要信息媒体作为依托;它们之间的内在连系也都是以信息媒体为纽带的。所以说,信息媒体是这门学科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犹如我们有了摄录像机,才能有与之配套的软件制作;有了硬件和软件的运作,才会有内涵丰富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才能派生出与之有关的各种应用理论及细微的技术技巧。所以,我们说教育技术创新的核心是信息媒体的创新。

2)教育技术自身具有产业性质。这是我们能够引入创新理论的先决条件之一。目前,改革开放正在把我国高等教育推向产业化轨道。理论层次的研究工作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已开始,具体实施是这几年的事。现在人们已经接受了教育是一种独立产业的观念。从属于“教育”这个大范畴的教育技术,也必然会产业化。

3)“扛起摄像机,我就是电化教育专家”。这是录像设备刚刚进入校园时的公理。现在不行了,一个“现代运程教育工程”就需要真正的专家们做大量的研究、谁工作。在科技含量高,因家投资巨大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创新理论也应占有谁工作的一席之地,以避免因政策不妥之处而造成的失误或经济损失。不要以为这是杞人忧天,最近新闻就报导了美国铱星公司因对用户数的预测失误而导致申请丰收产保护的案例。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说明引进技术创新理论的必要性。

4)教育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的问题很多:创新机制,创新体制,与国家创新工程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因篇幅所限,只有留等以后讨论。

三、教育技术创新的意义

信息媒体是支持“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概念全面展开的物质基础,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概念。创新的具体内容指信息媒体在性质上的变革,结构上的创新,功能上的优化。而教育技术创新的意义则可以做如下的理解。

1)性质上的变革指该学科内,信息媒体的基本创新所引起的变革。具体指该学科内理论与实践的跳跃式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影响。

我们可以将信息媒体的基本创新看作是教育技术发展史的一条主线:从粉笔、黑板到幻灯、投影是一次基本创新;从幻灯、投影到电视、录像又是一次基本创新;从电视、录像到计算要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更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基本创新。宋的创新连续不断,形成了一个创新链,链中的每一个环节代表着一次基本创新。每增加一个环节就意味着该学科的具体实践又深入了一步,该学科的理论研究又上了一个台阶。

教育技术实践是依赖于信息媒体的实际功能展开的;教育技术理论是依赖于实践的深入程度而丰富的。伴随着这条信息媒体性质变革的主线才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概念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拓展。只有这些可操作概念的进步,才使得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模式等方面的突破成为可能。

2)结构上的创新,是指将新的信息媒体引入教育技术这个学科组织之后,既引起了教育技术体系结构上的变化,同时也引起了教育科学体系在结构上的变化。

我们可以将教育科学体系看作是由不同层次的系统所组成。教育本身是一个大系统,它是面向社会的。教育技术是相对较小的一个系统,它是面向教育的。信息媒体自身又构成一个系统,用于教育的娜一部分,是面向教育技术的。

信息媒体的基本创新是一种更新换代式的产业行为,新的信息媒体必然有其系统结构上的创新之处。教育技术可以看作是使信息媒体科学运作的一种专业机构,一个专门系统。引入新的信息媒体后,人棗机之间的协调问题,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致性问题,使其必然在结构上出现变化。这种变化实质上就是一种结构上的创新。

信息媒体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起初是被教学机构自动地采用;现在是通过“教育技术学”这样一门专业学科以及相应的教育技术机构,将这一教学资源的创新部分引入到教育科学体系中来的。这样的引入必然地使:“教育科学体系”这个大系统在功能结构上和组织形式上发生巨大变化,实质上也是一种结构创新。

3)功能上的优化是与结构上的创新相关连的,是就其创新目的而言的。教育科学体系在结构上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也就是说,其结构创新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得功能上的优化。同理,教育技术体系在结构上的创新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育。信息媒体的结构创新,其用于教育的那一部分,同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技术。

这些创新的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服务对象,但客观上也促进了自身系统功能的优化。通过结构创新与功能优化,教育技术在“教育”这个大系统中的地位得到了

提高。随着教育产业化的进程,教育技术与教育体系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教育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四、结论

教育技术创新,其裨是为教育科学体系引入新的技术要素,以达到提高教育效率、效益、效果的最终目的。

技术创新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创新理论已初步形成。将技术创新理论引入到教育技术科学中来,实际上是用前沿科学理论研究教育技术的历史演进过程;研究教育技术发展变化的内在本质;科学的

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文献号】6-738 【原文出处】统计研究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403 【原刊页号】12~16 【分类号】F31 【分类名】工业企业管理 【复印期号】200407 【标题】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作者】察志敏/杜希双/关晓静 【作者简介】察志敏,杜希双,关晓静,国家统计局。 【摘要题】技术创新 【英文摘要】The paper evaluates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of China by us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imperfection of current innovation circumstance,shortage of innovation input and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skills of innovation personnel. 【关键词】技术创新/评价方法/实证研究 【正文】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任务,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努力提高自主研究与开发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工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其创新能力如何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国际竞争能力。为此,我们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方法,并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初步的评价与分析,以期能为国家制定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并建立起正常的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探讨 关于技术创新,普遍认同的概念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目的,从新产品、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技术的获取(研究开发、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工程化、产业化到实现市场销售的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国外一般把技术创新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产品创新,另一类是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是指企业发明新的产品或对原产品的性能进行重大改进或提高,工艺创新是指企业采用新的技术工艺或对原生产工艺生产方法进行重大改进。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创新能力各要素的诸多方面,可以说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都相关。OECD国家在进行技术创新能力调查时,将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确定为六个重点方面:一是企业发展战略,二是创新成果的扩散,三是企业创新的信息源和创新障碍,四是企业创新的投入,五是政府在创新中的作用,六是企业创新的产出。加拿大的专家在进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中,采用8个相应的指标来进行分析,即:创新人员投入占从业人数的百分比,创新资本投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非专门的创新人员投入占从业人数的百分比,非专门的创新资本投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专门的创新人员投入占从业人数的比重,专门的创新资本投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出口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和企业的创新倾向;国内有些学者将技术创新能力分解为六大创新能力要素,即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R&D)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我们在较为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四大要素。 1.企业潜在技术创新资源。企业潜在的技术创新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它主要反映企业潜在的技术创新能力。其中人力资源主要是企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创新素质,包括文

技术创新

摘要: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管理学、技术学等学科的研究课题,国内外不同学科领域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赋予了技术创新不同的内涵,因此,有必要对国内外几十年来关于技术创新的概念与定义的主要观点及其演变,技术创新界定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与争论作一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学、管理学和技术学的角度考察了技术创新的内涵,揭示出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有利于不同领域里的学者相互交流。 1、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概念的主要观点 1.1 国外关于技术创新概念的主要观点 创新这一概念的提出可追溯至18世纪后期,早在工业革命之初,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就指出,“新的专家阶层是一群勤于思索的人,他们利用知识为经济生产做出重要贡献”。卡尔·马克思被认为是最早认识到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与竞争的重要推动力的经济学家。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深入分析,阐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因素。到了20世纪初期,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A.Schumpeter)从马克思有关技术进步在长期增长中的核心作用和有关技术进步的连续性和演进性那里得到了有关技术创新的最初启示[1],打破了经济理论研究上的僵局。他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和概念框架来系统地研究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熊彼特关于经济增长非均衡变化的思想首先反映在其1912年德文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此书在1934年译成的英文版中,使用了“创新”(inovation)一词。熊彼特在1928年首篇英文版著作(资本主义的非稳定性)(“Instability of Capitalism”)中首次提出[2]创新是生产函数或供给函数的变化,或者说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样一个过程的概念,并在1939年出版的《商业周期》(“Busines Cycles”)一书中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创新理论。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而更是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商业周期》出版12年后,索罗(S.C.Solo)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他在《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对熊彼特理论和评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技术创新成立的两个条件,即新思想来源和以后阶段的实现发展。这一“两步论”被认为是技术创新概念界定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此后,学者们对于技术创新的研究向宏观和微观、深度和广度延伸,技术创新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里发展起来。美国学者曼斯费尔德(E.Mansfield)对技术创新的定义常为后来学者认可并采用,但是曼斯费尔德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产品创新,与此相对应,其定义也只限定在产品创新上。他认为[3]产品创新是从企业对新产品的构思开始,以新产品销售和交货为终结的探索性活动,是一项发明的首次商业化应用,是发明的后续阶段。弗里曼(C.Freman)是技术创新方面的著名学者,他对创新的研究有两个特点:一是作为经济学家,更多地从经济角度来考察创新;二是把创新对象基本上限定为规范化的重要创新。他认为[4],技术创新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只是包括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装备等在内的技术向商业化实现的首次转化。英国学者V·莫尔在《创新的企业文化管理》中指出,技术创新是技术制品的创始、演进和开发过程[5]。澳大利亚学者唐纳德·瓦茨认为[6],技术创新是企业对发明或研究成果进行开发并最后通过销售创造利润的过程。以熊彼特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理论主要是对经济和管理领域研究后得出的。而在他之后人们从事的技术创新研究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范畴,如美国社会学家W.F.Ogburn等人研究了社会创新变革与文化和自然的关系,S.C.Gilfilan等人研究了发明过程的社会学领域,英国科学家贝尔纳等人研究了科学的社会结构。这些研究从更广阔的视野讨论了技术创新的一系列问题。这种拓展的技术创新研究,把技术发明和应用的工艺性和技术性的经济学分析推进到社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分析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分析 随着当今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企业在加强交流合作的同时相互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问题也逐步的受到中国企业的重视。对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起步晚,水平比较低,创新能力较弱的现状,以海尔集团的成长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战略为案例,就中国家电企业今后应采取何种技术创新战略给出一点建议。 标签:技术创新战略;家电企业;海尔集团 1 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依据 1.1 技术创新战略的比较 技术创新战略一般分为自主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和合作创新战略,其特点各不相同。相比较而言,自主创新对企业的资金、研发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模仿创新则对这些方面的要求较弱一些,但它要求企业能很好的吸收所引进的技术,从而从工艺上更好的创新,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合作创新则要求合作主体之间细节的划分清晰,权责明确,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这种创新战略越来越多的被企业所采用。 1.2 两种典型技术创新模式 现在一般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创新战略观点:一种是十分普遍的观点即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另一种是现在从两弹一星、吉利等这些案例所引发出来的直接自主创新的战略。那么相对我国的家电行业的企业到底应该采取何种创新战略途径?下面引用彭纪生、刘春林建立的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博弈分析模型,以期对我国家电行业的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 1.2.1 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博弈分析 为表述的方便,考虑两个企业(企业 1 和企业2)均可独立进行一项创新研 究的博弈问题。由于企业自主开发需要研究成本并需承担失败风险,故假设该项研究需要投入的直接成本为c ,对每个企业来说,成功的概率均为p。并设在不计成本的情况下,任何一个企业的研究成功将给企业1 和企业2分别带来v1 和v2的效用(或收益)。但是如果只有一个企业研究成功,另一个企业为共享研究成果,必须付给成功者一定使用费d(一般假定d

国土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

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加快推进“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根据《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有关要求,结合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是全面落实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重要抓手,是实施“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提升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载体。 “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建成国土资源创新平台体系。建设运行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60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84家,基本覆盖了土地科学与国土资源综合管理、基础地质与勘查技

术、矿产资源与综合利用、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等国土资源几大领域。创新平台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人才,集中了大量的国土资源先进仪器设备,形成了一流的科技创新硬件条件,承担了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任务,产出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成为国土资源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支撑、引领国土资源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创新平台布局结构不合理、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尤其在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上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围绕实施“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着力做好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统筹规划、系统布局,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打造科技创新要素聚集的高地,形成定位清晰、运行高效、开放共享、动态调整、协同发展的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促进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能力提质升级。 建设目标: ----着力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按照国家规划布局精

坚持技术创新,向技术要效益总论

坚持技术创新向技术要效益 ——孙董事长在浪潮集团技术创新座谈会上的讲话 我们所处的信息产业是一个技术驱动型产业。根据摩尔定律,信息产业每隔18个月技术性能提高一倍,价格下降50%。因此,信息产业的竞争不单单是一种产业规模的竞争,更深层面上在于技术的竞争。这种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时刻注重技术创新,不断地提升产品竞争力。 浪潮集团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两个作用,一是市场的龙头作用,二是技术创新的原动力作用。也就是说,我们既要增加市场的攻击力,也要提高产品和技术的爆炸力和杀伤力。 “依靠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是我们2009财年十大任务中的第三项,落实好该任务,需要在座各位和全体浪潮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刚才一些产业单位也介绍了各自好的创新经验做法,下面我围绕如何体现“技术创新是原动力”、如何“向技术要效益”,谈一些感想、提几点要求。 一、回顾浪潮发展历程,进一步加深对“技术创新是原动力”的认识 自1983年涉足信息产业、推出第一台“浪潮牌”微型计算机开始,浪潮坚持技术创新、专注于信息产业,从一个单纯的计算机厂商发展为具备软硬件一体化竞争优势、提供先进的计算平台和领先的解决方案供应商。20年前中国电脑界三分天下的长城、浪潮和东海,东海没落、长城沦为制造工厂,只有浪潮依然屹立潮头,与中国信息产业同步成长壮大。回顾发展历程,浪潮一直以技术为本,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的每个关键阶

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有很多先进经验值得总结。 (一)紧紧把握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保持高度的技术前瞻性和敏感度,引领中国IT产业发展模式 浪潮集团前身是从事计算机外部设备和民用电子仪表研发生产的企业,正是把握了全球信息产业和技术发展潮流,做出“开发和生产微型计算机”的战略决策,浪潮才率先进入计算机产业,并迅速发展壮大。90年代初期,我们敏锐把握网络化趋势,率先开始服务器研发,并于1993年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IA架构服务器,在国际上引起轰动。在国外厂商大举入侵的形势下,浪潮凭借服务器保持了产业的竞争力。同年,浪潮开始发展软件业务,形成了我们现在的软件产业。2002年,我们提出软硬一体化发展战略,近年来软硬件业务协同发展,不断壮大,形成了计算机、软件、智能终端、通讯和半导体照明五大产业群组。从HP收购EDS、IBM收购麦肯锡,到最近的甲骨文收购SUN等国际IT厂商并购案,都充分说明软硬一体化是IT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浪潮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为依托,对产业发展趋势和前瞻性技术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增强软硬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的竞争能力,不仅成为浪潮集团的创新战略,而且引领了中国IT产业发展模式。 (二)“技术—专利—标准”梯次攀登的理念初见成效 浪潮始终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将“技术-专利-标准”梯次攀登视为技术创新的核心理念,取得大量技术成果、初步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从1983年推出中国第一台PC机;1990年浪潮0530H微机获得国家质量最高奖项“银质奖”;同年,浪潮推出全球第一台中文寻呼机,1993年推出

(创新管理)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鉴赏

(创新管理)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鉴赏

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鉴赏 于全球经济壹体化和国内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把技术创新作为求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企业摆脱困境和培植持续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下面我们选取了国内外几家典型企业,展示他们的技术创新模式,以飨读者。 格力集团——多方位信息化发展模式 珠海格力集团是壹家以工业为主导、综合发展的集团公司。形成了工业、商贸、房地产三大产业支柱,是珠海特区目前规模最大的企业之—。 格力集团充分认识到处于信息时代必须抓住机遇,适时变革,及时把信息转化为企业资源,以促进企业的运营活动。早于90年代初,当大多数企业仍是手工记账时,格力集团就先行要求各企业采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从而大大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企业对财务数据的及时查询和分析。这些年来,集团公司成立了专门的IT部门,负责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协调和建设。同时,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管理 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实施以及员工关联素质的培训。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已具壹定的规模,许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格力电器股份XX公司邀请著名的安达信咨询公司做顾问,对企业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项目进行策划,且投入巨资,购买了世界壹流的应用软件厂商BAAN公司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于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格力电器引入CAD、CAM、CAPP等系统,提高公司的设计和加工水平,使公司能够每年不断地推出上百种的优质新产品。格力罗西尼表业XX公司的产品销售遍布全国,通过公司的计算机远程通讯系统;能够和全国各地的分部进行远程数据传输,使总部能够方便、及时地掌握各分公司每天详细的销售情况,以利于销售策略的调整及生产的合理

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公司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一、总则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企业生存与市场竞争的保障。因此,自企业成立以来就制定了企业科技发展规划,每五年为一个规划期限。公司制定企业科技发展规划的目的是为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健全和发展企业的技术领域研究开发体系,完善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展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流的科技研发中心,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人才支撑**公司成为“中国第一民族企业”是**公司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 二、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策略 1、企业科技创新研发体系的建设 逐步健全适合**发展的科技研发体系,强调基础应用技术、产品设计开发、工艺制造技术的均衡发展。建立并完善科技研发的绩效评价办法、激励和约束机制等科技研发机制。 2、关键技术研发 着重加强一些关键技术的深层次开发,建立可靠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模型。 企业在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支撑企业中长期发展需要的研究开发工作,特别要不断研究开发出具有强力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积极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进行综合集成和应用开发,建立可靠地巨头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模型,实现企业在这些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3、科技研发队伍、投入及研发方式 企业制定及适时调整企业人员配置,创造先进的研究开发条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的科技人才,增强企业对科技人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进一步壮大科技研发队伍,提高科研队伍的综合素质,优化升级科研队伍的人才结构。科技投入占当年销售总额的比重4%-5%,理顺科技投入的管理机制。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合作并重,灵活运用产学研合作的方式,积极主动地与客户、高等院校等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协同关系,有效组织和动用社会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服务;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展战略性研究开发,推动企业高新产业技术的升级换代。提高研发效率。 4、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发展战略的决策 企业应具备技术和市场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判断能力,从技术机会和市场机会相结合的角度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规划,从而引导企业走向正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复习过程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 要鼓励科研的“冒险”精神,积极支持不违背基本科学原理的“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的“非共识”研究项目。 世界尖端科学技术是金钱买不到的,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单纯靠投入换不来的。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持续增长我国的综合实力,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要靠科学技术,关键是自主创新能力要大幅度提高,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何总不如我们期望的呢? 巨额投入≠能力提升 对于我国科技工作的现状,政协委员十分担忧。今年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收到的聚焦科技创新的提案有107件。梳理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令人深思—— 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已经连续多年无人问津。 取得像胰岛素那样为世界所认同、并对全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成果长期没有。 在汽车工业领域,我国自主研发、比较成熟的高端车型几乎没有,绝大多数车型来自于仿造,发动机等核心动力部件依赖进口。 在大型民航客机制造等高端领域,我们仅限于总装、组装,核心尖端部件都源于进口。 在医疗领域,所用最新的西药95%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所有尖端最新医疗设备95%以上来自西方国家,我们自主创新研发几乎为零。以CT为例,进口品牌最高已发展到640层CT、双源CT、能谱CT,而国产品牌64层CT还没能推出来,国产16层CT仍没有心脏扫描功能,差距越拉越大。 据预测中国将会在2013年,成为世界研究与发展投资领域里新的领头羊。科技界的政协委员担心的是,虽然投入直线上升,却很难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尖端自主创新科研成果。北京糖尿病医院院长、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王执礼委员感叹地说“只有经济总量而没有抢占科学技术制高点,我们永远要受制于人。” 我国科技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使得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速度较进口品牌落后很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这种情况与我们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极不相符,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科技发展上不断增加的投入极不相符。

技术创新的类型及定义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技术创新建立在科学道理的发现基础之上,而产业创新主要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 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有密切关系,又有所区别。技术的创新可能带来但未必带来产品的创新,产品的创新可能需要但未必需要技术的创新。一般来说,运用同样的技术可以生产不同的产品,生产同样的产品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产品创新侧重于商业和设计行为,具有成果的特征,因而具有更外在的表现;技术创新具有过程的特征,往往表现得更加内在。产品创新可能包含技术创新的成分,还可能包含商业创新和设计创新的成分。技术创新可能并不带来产品的改变,而仅仅带来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例如改善生产工艺、优化作业过程从而减少资源消费、能源消耗、人工耗费或者提高作业速度。另一方面,新技术的诞生,往往可以带来全新的产品,技术研发往往对应于产品或者着眼于产品创新;而新的产品构想,往往需要新的技术才能实现。 创新作为经济学的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1912)一书中提出的。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他把创新活动归结为五种形式:(1)生产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新技术或新工艺;(3)开拓新市场;(4)获得一种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5)实行新的企业组织方式或管理方法。 熊彼特之后,经济学家在发展创新理论的过程中把创新区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人类通过新技术改善经济福利的商业行为。技术创新不是纯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的第一次商品化。 熊彼特特别强调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他把企业家定定义为具有创新才能的人。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人格化,没有企业家,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企业家的创新行为把科学家的发展创造成果引入经济活动中,一般情况下,创新可以降低成本或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使实行创新的厂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获得超额利润。超额利润的引诱会促使其他企业纷纷模仿,创新及模仿浪潮必然促进

技术创新模式与应用

技术创新模式与应用 姓名: 学号: 班级:

目录 自主创新和路径选择 一、自主创新的概念 二、自主创新的特点 三、自主创新的优势劣势 四、实施自主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五、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 六、案例:长虹FHD智能3D电视 模仿创新和后发优势转化 一、模仿创新的概念 二、模仿创新的特点 三、模仿创新的战略意义 四、模仿创新的后发优势及转化条件 五、实施模仿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六、案例:联想乐pad 合作创新的机制和风险防范 一、合作创新的概念 二、合作创新的必要性 三、企业合作创新的理论依据 四、企业合作创新的方式 五、合作创新中知识产权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六、案例:中国移动和华为公司的的软交换长途汇接网

自主创新和路径选择 一、自主创新的概念: 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过程。即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自主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品化和国际化,获取商业利益的创新活动。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自主创新的内涵: 1、自主是提前。 2、创新是目的。 3、获取核心技术、掌握知识产权是关键。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 二、自主创新的特点: 1、技术突破的内生性。 2、技术和市场的率先性。 3、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生性。 三、自主创新的优势劣势: 优势1、有利于创新主体掌握和控制核心技术,赢得竞争优势。 2、以形成技术创新的集成现象,形成产业联动效应。 3、有利于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积累。 劣势1、研发过程的高投入性。 2、创新过程的高风险性。 3、市场开拓的成本极大。 四、实施自主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2.灵活恰当地进行技术转让。 3.重视自主创新产品的自我完善。 4.重视对创新后续环节的投入。 五、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 原则1、以战略为指导原则。 2、有利于核心竞争力培养原则。 3、预期效益最大原则。 4、复合原则。 5、权变原则。 路径的选择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鉴赏

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鉴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把技术创新作为求生存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企业摆脱困境和培植持续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下面我们选取了国内外几家典型企业,展示他们的技术创新模式,以飨读者。 格力集团——多方位信息化发展模式 珠海格力集团是一家以工业为主导、综合发展的集团公司。形成了工业、商贸、房地产三大产业支柱,是珠海特区目前规模最大的企业之—。 格力集团充分认识到处于信息时代必须抓住机遇,适时变革,及时把信息转化为企业资源,以促进企业的经营活动。早在90年代初,当大多数企业还是手工记账时,格力集团就先行要求各企业采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从而大大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企业对财务数据的及时查询和分析。这些年来,集团公司成立了专门的IT部门,负责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协调和建设。同时,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管理 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实施以及员工相关素质的培训。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已具一定的规模,许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邀请着名的安达信咨询公司做顾问,对企业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项目进行策划,并投入巨资,购买了世界一流的应用软件厂商BAAN公司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格力电器引入CAD、CAM、CAPP等系统,提高公司的设计和加工水平,使公司能够每年不断地推出上百种的优质新产品。格力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的产品销售遍布全国,通过公司的计算机远

程通讯系统;可以与全国各地的分部进行远程数据传输,使总部可以方便、及时地掌握各分公司每天详细的销售情况,以利于销售策略的调整及生产的合理安排。企业信息化建设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质量,促进销售,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格力积极推进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近年来格力的各大企业纷纷上网获取各种相关信息、发送电子邮件,加强与客户的联系。例如格力磁电有限公司通过耳联网开拓海外市场,与外商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此外,格力早在1996年就注册了自己的域名,建立了格力网站。 未名集团——月光、影子? 和代工战略模式 北大未名集团是—家拥有33个医药品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类新药9个,下属7个参股、控股子公司的中国最大的生物工程产业集团。2002年,北大未名集团通过收购北人高科,成功借壳上市。 未名集团在生物工程、金融工程、创新理论三大战略指导下,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利用一个产品启动一个市场,利用—个市场发展一个企业,利用一个企业创建一个基地,利用一个基地推动一个产业”这一发展我国生物工程产业的总体思路,并积极创建北京北大生物城、深圳北大生物谷、厦门北大生物园三大生物工程产业化基地。未名集团根据中国生物工程产业的现状提出了从研发到生产、市场过程的独特的三大战略:月光战略、影子战略和代工战略,对具有后发优势的产业创新很有启发意义。

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 管理办法

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 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规范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结合河北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技术创新中心是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服务、技术创新人才聚集培养、面向社会开放的技术创新平台。 第三条技术创新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先进技术集成,为产业化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标准、工艺、装备和新产品;实行开放服务,承接委托的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成套技术服务业务;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推动技术扩散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集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专业化技术人才;加强与重点实验室等其他类型研发基地的协同联动,开展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 第四条技术创新中心主要依托我省规模以上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机构建设,支持产学研联合共建。 第五条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坚持“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增

量提质、科学发展”的原则,实行择优建设、绩效评估、动态管理、有序进出的管理机制。 第六条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运行、管理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七条河北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是全省技术创新中心规划布局和宏观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和落实国家有关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管理的政策和规章。 (二)制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办法及工作规则。 (三)编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的规划和计划,指导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和运行。 (四)组织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任务验收和管理与运行绩效评估(以下简称绩效评估)。 (五)审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调整和撤销。 第八条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和雄安新区科技工作主管部门(单位)是技术创新中心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技术创新中心的规划建设和重点培育,指导申请单位编制《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和《河北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组织建设项目申报推荐。 - 2 -

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晋煤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刘丽丽 摘要:本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意义,总结了企业 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条件和要求,并指出了实现技术创新的具体途径,希望能为集团公司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技术创新意义途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技术创新成为了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企业将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竞争,如果没有技术创新,总是步人后尘,我们就将永远受制于人,甚至会被无情的市场所抛弃。因此,只有在危机和挑战到来之前未雨而绸缪,不断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才会使企业永远保持强劲的生机与活力。可以说,技术创新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意义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以技术突破为基础,以市场接受为准绳,通过不断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并因此而获得潜在的超额利润。 它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是企业自身的一种市场行为;②技术创新的重点是研究和采用新的生产科学技术,以实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③技术创新的成效要拿到市场上去检验,检验的标准就是能否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④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构思、研究、开发、生产等方方面面的环节与过程;⑤技术创新对企业而言更主要地是一种机制,它的实现是企业各种内外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以上对技术创新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技术创新相对于企业的发展有以下意义: 一是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有竞争优势,确保企业的稳定增长。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技术创新拥有了更大的积极性,都努力从技术创新中寻求提高生产率的办法。而某个企业一旦在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便会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单产、降低单位成本,为市场提供更优质廉价的产品,从而获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二是有利于企业创造超额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旦企业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获得某项专有技术,甚至是生产某项专利产品,它便可利用自身的成本优势和垄断地位去主导市场,为自己赚取超出社会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分析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仅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但是其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却显得尤为匮乏,难以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竞争。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我国中小企业蓬勃,不仅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中小企业标准:资产3000万元以内,年额3亿以内,员工3000人以内(此为大致标准,各行业有不同标准)。2010年我国中小企业有1000多万户,从业人员1亿多,注册资本金16

3、技术开发与吸收能力不强。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从技术创新的技术源来看,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企业技术创新方法主要来源于外部(约占70%),而不是内部(约占30%)的研究与开发,表明我国企业自主技术发展能力较弱,对外部技术依赖性强,这就使得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技术储备,在市场竞争中难形成技术优势和技术特色。多数行业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在引进的过程中,将主要资金用于生产设备的进口而忽视技术专利、专有技术的引进,缺乏对引进技术的集成、创新。 4、技术创新市场信息匾乏 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大、周期长,具有很大的风险。而企业作为向社会提供产品的部门,其生产活动必然要受到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制约,要化解技术和产品蕴含着的风险因素,增加成功的百分比,就必须灵敏、准确地分析和预见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动态。但是我国企业在技术信

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是要寻求一条兼顾当代和子孙后代利益的发展道路,就是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良性循环。要重视生态赤字和环境透支的严重状况。同时,也应看到只要实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会在资源的合理利用、产业的优化组合、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巨大效益,从而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提高综合国力奠定基础。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社会各界对可持续发展也产生了共识。虽然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已取得了可喜进展,但资源的过快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可持续发展已作为制定“十五”计划的原则之一。 综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持续发展,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高新技术产业不仅改变了世界原有的产业结构,也重新调整了世界经济的格局。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水平将决定其经济发展前途。因此,我国的经济要实现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信纸型增长方式转变,都必须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动向,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使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全面实施。我们要加快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事业。 当前,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然而,天下并不太平。今年以来,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事件。充分表明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变化。不确定因素在增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与此同时,现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这些深刻变化使我们认识到,综合国力的增强,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主导因素,只有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巩因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才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综合国力的竞争,业已成为举世瞩目,世人关注的重要问题。综合国力竞争,有其时代的特性,盖而言之,有四个特

技术创新的应用实施措施

9)技术创新的应用实施措施 1、组织管理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绿色节能环保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实施项目的节能工作,根据图纸要求组织实施,其架构如图: 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2、目标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贯彻项目部节能方针,减少浪费,杜绝重复投入。 1)、环境保护措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废水、废气排放,降低粉尘、噪声污染。 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做好节水措施。 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3、实施管理 1)、实施绿色施工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2)、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 3)、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材措施 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7)、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8)、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 5、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3)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4)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 5)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 6、节能与能源利用 1)节能措施 ①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②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③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④在施工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

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

3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分析 本章通过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案例的分析,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和启示,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方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海尔集团基于核心能力的技术创新 海尔集团公司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及时地把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核心创新,着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系统,形成了海尔特色的企业创新网络系统,科研成果基本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了同步,而且紧紧与市场相衔接,为海尔的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1)产品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和基础 海尔技术创新系统由5部分构成:中央研究院、国际认证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测试检验中心、产品开发中心。中央研究院承担超前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产品开发中心承担短期产品的设计,工业设计中心为集团产品提供独具特色的外观设计,而国际认证中心、测试检验中心是海尔产品的保证体系。其中,工业设计中心包括海高公司、东京设计分部,洛杉矶设计分部、阿姆斯特丹设计分部,里昂设计分部、蒙特利尔设计分部、悉尼设计分部。国际认证中心包括国际认证室、环境参数测试室、电磁兼容测试室、电器安全测试室、声学测试室等。 海尔集团公司的技术创新系统的三个层次是:①海尔中央研究院——体系核心机构。海尔中央研究院是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机构,是为实现其科技力量的整合和优势资源的优化而设立的集科研、开发、中试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研发机构。在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大举进攻国内市场的情况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地位,就需要拥有自己的超前技术储备,需要研讨世界上各种先进的技术。1998年12月,海尔成立了中央研究院,研究开发相关领域的超前技术和超前项目,旨在针对行业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行跟踪和预测,并及时根据市场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集团科技开发整体战略部署,确保集团科技开发的超前性、国际性、整体性。②产品开发中心——中短期产品的设计基地。各事业部所属的产品开发中心,电冰箱研究所、空调器研究所、洗衣机研究所等14个新产品研究所,从事相应产品的应用技术的研究,同时研究开发相关产品,为市场直接提供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在这一层次上形成当前市场产品、未来2—3年的技术储备能力,同时承担降低成本的工作,各产品研究所同时还从事中短期相关产品的规划工作。即同销售、企划、制造、供应等部门协作编制中短期产品、技术规划。各产品开发中心均有自己下属的中试基地,使科研成果能够迅速的转化和完善。③具有海尔特色的生产一线技改小组。在海尔源头论的思

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思考

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思考 摘要:打造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技术创新,合理构建技术创新模式对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加入WT以后,随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新兴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产业结构必将发生巨大变化,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和竞争规则,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必须是提局以技术创新能力为主要标志的核心竞争力,制定完善的技术创新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 引言 技术创新是企业抓住市场信息的潜在盈利 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 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 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新的组织。这个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初始阶段、

设计阶段、试制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企业技术创新的成败就取决于以上各阶段的工作是否顺利进行。由于技术本身具有隐蔽性、潜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成功与否以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风险。 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与原始创新的关系。 企业创新主要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或合作创新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彼此间存在若干差异,但也有某些共性和互动性。企业往往不是选择某种单一的创新模式,而是三种模式的混合体,只不过是以某种模式为主导而已,但选择的原则都是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竞争力,并要根据市场竞争状况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变动及时调整创新主导战略。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要与企业本身的技术实力、市场机会及技术市场发育程度相匹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类。 原始创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的知识 ,以大学和研究院所为主。集成创新就是指把个别的知识或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