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D。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C )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D。赫尔巴特

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 D.加涅

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C。探究发现式D。情境——陶冶式

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D。都是客体

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A。学生B。教材 C.教师 D.校长

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

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发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D。情感目标

二、多选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

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 )

A。档案袋评定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D。成就测验

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 )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

A。民主的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BC)A。均衡性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 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

9.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BCD)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

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 )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

1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 )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多方位研究时期 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1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BCD )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三、判断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

(√)2。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 。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4.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5.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6. 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

(√)7.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

(√))8.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

(×) 9。校本教研即师本研究。(√)10.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四、简答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

答: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答: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4.本次课改中,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答:(1)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新课程还设置了许多“综合性学科”,着意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对旧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造;(3)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汇、理性认识同感性经验的融合。

5.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P60—62

答:首先就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实践的创造性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

其次,就教材与教师的关系而言,教材的权威消解了.教材设计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

6.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P94-95

答: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具有初步技术能力。

7.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125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①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②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③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8.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141

①首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通过自身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种潜移默化有时比课堂上的传授效果要好;②其次,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再完美的课程也必须经过教师的实施,理想中的课程与教师实施的课程肯定存在一个“落差”,教师能否合理选择课程资源,对于缩小这个“落差”非常重要。

9.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P150

答: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鼓励教师从课程改革的问题和需要出发选择课题,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10.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有哪些特点.P170

答:一、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五、论述

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P26

答: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

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

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P50

答:首先,辩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地“生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减损国家要求及教育“引导”、“塑造”的责任。

其次,教师在备课及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详略得当”.所谓“详”一是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地将“三维目标”和有关内容加以整合,而不能仅有“知识点”;二是尽量考虑周到,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多样化的对策.所谓“略"是指教案不要太详尽,宁可“粗一点”,给现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留下一定的时空,最终在教学中完成,在教学后完善,决不能像过去那样把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的每一句话及学生的可能回答都写出来,使得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成了完全预定的、僵死的“走教案”、“演教案剧”.

再次,在课堂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与境俱进”,及时抓住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回答、细节、情境等,让教学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但是,这种“生成”必须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主题有某种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一定局限于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和内容),或是拓展,或是深化,这样才能既保证课堂教学的“开放”与“灵活”,促进学生自主和富于个性化、创造性地学习,又达到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基本要求. (举例略)

3.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P67-74)

答:(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4.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P180

答:其基本内涵表现为: (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

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体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1.在我国,“课程”这个词的使用最早见于( B )

A《学记》B唐朝C宋朝D清末

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D )

A实现“三个面向”B实践“三个代表”

C促进国家发展D推行素质教育

3.学校课程的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学科课程,二是( C )

A综合课程B显性课程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

4.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价值的学习是( B )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自主学习D学校学习

5.属于国家的课程文件,规定了国家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而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灵魂的是( A )

A课程标准B教学大纲C教学计划D课程宗旨

6.当今的课程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有一个显著不同之处,那就是确立了( B )

A操作性目标B体验性目标

C过程性目标D知识性目标

7.教材可以分成自编教材和国家统一教材两种.这种分类所依据的是( D )

A学科的性质B教学的组织方式

C教材设计的类型D教材的计划与制作过程

8.“比较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但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工作很难用它的外显方式来表述”,这样的课程目标是( B )

A实用性目标B行为目标C展开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

9.国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和思想品德等,都属于学生发展的( A )

A基础目标B提高目标C加强目标D体验目标

10,在当前,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在动力是( A )

A教育自身地需求B国家大力地倡导

C学生家长的强烈要求D教师的自觉行动

11,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的说法,适用于直接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把握--明究——解决”的教材,叫做( A )

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D技术教材

12,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他主性”学习转向( B )

A发展性学习B自主性学习

C探究性学习D合作性学习

13,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建构的过程",这种观点属于课程评价不同价值取向中的( D )

A目标取向B方法取向C过程取向D主体取向

14,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了课程三级管理制度的是( C )

A五十年代所采用的苏联课程管理模式

B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

C1996年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D1999年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15,在档案袋评价的几种不同类型中,最具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是( D )

A展示型B文件型C课堂型D理想型

16.校本研究伴随着英美国的“教师即研究者”运动而兴起于20世纪的( C )

A五十年代 B六十年代 C七十年代 D八十年代

1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各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颁发于( C )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2年

18.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几个核心要素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 A )

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 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

C专业人员专业引领 D申请获得教育科研项目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9.在当前,我国课程方案的组成部分包括了( BCE )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课程规格 E教科书

20.教材作为一定学科的载体,它所具有的基本特质是( AE ) A典型性 B科学性 C实用性 D发展性 E具体性

2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 BCDE )

A教育实验实习 B信息技术教育 C研究性学习

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E劳动与技术教育

22。一个人学习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的( BD )

A学习动机 B学习策略 C学习习惯

D学习倾向性 E学习途径

23。在档案袋评价中,理想型档案袋的构成部分主要有( BCE )

A作品意义的说明 B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

C系列作品 D作品效果的说明 E学生的反省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4。课程基本功能:

25。活动类型校本课程是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文体类可强身健体,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保健意识,开发时

要注意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与大众化.信息资讯类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生活情趣类课程有艺术情趣和休闲情趣.

26。基础学力

27。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下,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及对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它是宏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8。教科书评价的知识维度(教科书以什么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去概括人类的知识,或者说选取什么样的知识来作为教学的内容,能否将学生学习的必要知识以恰当的方式汇集起来,(是用来衡量内容反映学科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的水平,内容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必要性和典型性,内容及组织、表达方式的科学性,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的联系程度,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协调程度))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9.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正确处理知识、儿童和社会的关系,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学生发展离不开学科体系的教学;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越来越明显,但仍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辅导与教导;智能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传授;学生的智力、人格发展不能等同);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长久保留基础知识);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层次性的关系(二者有机地统一);正确处理加强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关系,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多样化与统一性的统一)。

30.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哪些课程理念?

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学习环境的设计,注意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装主动探究,在探险究中体验成功与快乐;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在承认学生智力多元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智力潜能;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探究活动,共享学习经验。

31.同以前的学科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有哪些优越性?

答: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教学大纲着眼于内容规定;

2、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课程标准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4、教学大纲强调教师的教,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5、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

6、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

7、课程标准的内容更加丰富,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32。自主学习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基本品质是主动性;核心品质是独立性;是一种元认知监护的学习

33.谈谈什么是课程的三级管理模式?

答:三级管理模式是指: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则,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定符合不同地方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和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五、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34。结合教学实际及你对新课程改革的感受,分析当前新课程改革应该要实现的培养目标。

基础改革的具体目标:①课程功能的改革:从知识传授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②课程结构的改革:综合实践课为必修课.

③课程内容的改革: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红,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④课程实施的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⑤课程评价的改革:转变评价功能、改变评价方式。

⑥课程管理的改革: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生的适应性。

35.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当中,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可以有哪几个基本途径?

答:课程资源按空间分布分为三个部分:校内的课程资源,校外的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

开发时有五方面的基本途径:①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或提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提供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②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以及开发和利用的实施条件③研究一般青天少年以及特定受教育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具备或尚须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确定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④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材等资源,不但可以而且应该利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⑤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卷三及答案

一、单选(20题 20分)

1、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 C )

A。现代教育 B。减负 C。素质教育 D。科技教育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B )

A.教育政策 B。“三个面向”“三个代表”

C。教育法规 D。素质教育

3、在课程划分上,与实有课程相对的是( A )

A.空无课程 B。隐性课程 C。分科课程 D。活动课程

4、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通过两种基本途径实施:一是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 B )

A。开设活动课程 B。在其他学科中浸透信息技术教育

C.边缘学科的开设

D.开设计算机教育课程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性质的是( D )

A。可评估性 B.可伸缩性 C.可完成性 D.家长可参与性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是( A )A.组织复习,认真考试 B。问题牵引,有问必答

C。整体规划,系统设计 D。选取课题,开展研究

7、课程标准中,要明确各门学科共同而又各具特点的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部分是( D )

A。前言部分 B。内容部分 C.评价部分 D。课程目标部分

8、下面不是教学大纲弊端的是( D )

A.教学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

B.评价以考试为主,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C.不利于教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

D。教学以掌握技能为目的

9、与自主性学习类似的说法是( B )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和答案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新课程改革试题和答案 新课程试题(一)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4分)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二、下列各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

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_课时。()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课程改革试题小题及答案

课程改革试题小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BC)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D.平均性 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 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 9.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BCD)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 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 )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

新版课程改革试题小题及答案

新版课程改革试题小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2.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

高级教师考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卷三及答案 一、单选(20题 20分) 1、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 C ) A.现代教育 B.减负 C.素质教育 D.科技教育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B ) A.教育政策 B.“三个面向”“三个代表” C.教育法规 D.素质教育 3、在课程划分上,与实有课程相对的是( A ) A.空无课程 B.隐性课程 C. 分科课程 D.活动课程 4、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通过两种基本途径实施:一是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 B ) A.开设活动课程 B.在其他学科中浸透信息技术教育 C.边缘学科的开设 D.开设计算机教育课程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性质的是( D ) A.可评估性 B.可伸缩性 C.可完成性 D.家长可参与性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是( A )A.组织复习,认真考试 B.问题牵引,有问必答 C.整体规划,系统设计 D.选取课题,开展研究 7、课程标准中,要明确各门学科共同而又各具特点的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部分是( D ) A.前言部分 B.内容部分 C.评价部分 D.课程目标部分 8、下面不是教学大纲弊端的是( D ) A.教学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 B.评价以考试为主,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C.不利于教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 D.教学以掌握技能为目的 9、与自主性学习类似的说法是( B ) A.被动学习 B.主动学习 C.机械学习 D.他主性学习 10、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C ) A. 激发学习动机 B.要适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C.要便于家长课后辅导 D.要促进学生不断探索问题11、教材管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国家文化出版事业的一部分,二者的重合交叉便构成教材管理的( B ) A.范围 B.范围和性质 C.性质 D.范围或性质 12、关于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不正确的表述是( B ) A.目标取向的课程评价 B.客体取向的课程评价 C.主体取向的课程评价 D.过程取向的课程评价 13、既是国家课程目标在特定社区条件下的具体化,又是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的课程是( C ) A.国家课程 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 D.校本课程 14、学生档案袋最具代表和教育意义的类型是( B ) A.展示型 B.理想型 C.评价型 D.课堂型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内涵的是( D ) A.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卷及答案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卷及答案 单选(20题20分) 1、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 C ) A.现代教育 B.减负 C.素质教育 D.科技教育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B ) A.教育政策 B.“三个面向”“三个代表” C.教育法规 D.素质教育 3、在课程划分上,与实有课程相对的是(A ) A.空无课程 B.隐性课程 C. 分科课程 D.活动课程 4、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通过两种基本途径实施:一是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 B ) A.开设活动课程 B.在其他学科中浸透信息技术教育 C.边缘学科的开设 D.开设计算机教育课程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性质的是(D ) A.可评估性 B.可伸缩性 C.可完成性 D.家长可参与性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是(A)A.组织复习,认真考试 B.问题牵引,有问必答 C.整体规划,系统设计 D.选取课题,开展研究 7、课程标准中,要明确各门学科共同而又各具特点的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部分是( D ) A.前言部分 B.内容部分 C.评价部分 D.课程目标部分 8、下面不是教学大纲弊端的是( D ) A.教学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 B.评价以考试为主,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C.不利于教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 D.教学以掌握技能为目的 9、与自主性学习类似的说法是( B ) A.被动学习 B.主动学习 C.机械学习 D.他主性学习 10、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C ) A. 激发学习动机 B.要适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C.要便于家长课后辅导 D.要促进学生不断探索问题11、教材管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国家文化出版事业的一部分,二者的重合交叉便构成教材管理的( B ) A.范围 B.范围和性质 C.性质 D.范围或性质 12、关于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不正确的表述是( B ) A.目标取向的课程评价 B.客体取向的课程评价 C.主体取向的课程评价 D.过程取向的课程评价 13、既是国家课程目标在特定社区条件下的具体化,又是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的课程是( C ) A.国家课程 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 D.校本课程 14、学生档案袋最具代表和教育意义的类型是( B ) A.展示型 B.理想型 C.评价型 D.课堂型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内涵的是( D ) A.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课程设计比例,语文 20%-22% 、数学 13%-15% 、英 6%-8%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 7%-9% 、科学、生物、物理、化学 7%-9% 、体育 10%-11% 、艺术9%-11% 、综合实践6%-8%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10%-12% 、历史、地理 3%-4% ; 2.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是、、 ; 3.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关注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4.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5.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6.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 7.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8.新课程倡导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9.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二、单项选择题 1.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校本课程 A地方课程 B 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2.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B上课 A 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3.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着名的卡纳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B学校需要家庭支持 A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B学校需要家庭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B教师 A学生 B教师 C校长 D教材 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6.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A充分的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三、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革教学方法 2.“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2。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 D.加涅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二、多选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 )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 )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BC)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 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 9.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BCD)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 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 )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

2023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卷及答案

四川省2023年10月高等教育自考试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卷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6日10时51分 一、单选(20题20分) 1、课程改革的基本目的是推行 (C ) A.现代教育 B.减负 C.素质教育 D.科技教育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B ) A.教育政策 B.“三个面向”“三个代表” C.教育法规 D.素质教育 3、在课程划分上,与实有课程相对的是 (A ) A.空无课程 B.隐性课程 C. 分科课程 D.活动课程 4、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通过两种基本途径实行:一是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 B ) A.开设活动课程 B.在其他学科中浸透信息技术教育 C.边沿学科的开设 D.开设计算机教育课程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性质的是 (D ) A.可评估性 B.可伸缩性 C.可完毕性 D.家长可参与性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行过程的是(A)

A.组织复习,认真考试 B.问题牵引,有问必答 C.整体规划,系统设计 D.选取课题,开展研究 7、课程标准中,要明确各门学科共同而又各具特点的课程总目的和学段目的的部分是(D ) A.前言部分 B.内容部分 C.评价部分 D.课程目的部分 8、下面不是教学大纲弊端的是 (D) A.教学以掌握知识为重要目的 B.评价以考试为主,加重学生学习承担 C.不利于教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 D.教学以掌握技能为目的 9、与自主性学习类似的说法是 ( B ) A.被动学习 B.积极学习 C.机械学习 D.他主性学习 10、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不涉及 ( C ) A. 激发学习动机 B.要适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C.要便于家长课后辅导 D.要促进学生不断探索问题 11、教材管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国家文化出版事业的一部分,两者的重合交叉便构成教材管理的(B ) A.范围 B.范围和性质 C.性质 D.范围或性质

2022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卷及答案

四川省10月高等教育自考试卷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卷 发布时间:11月26日10时51分 一、单选(20题20分) 1、课程改革旳基本目旳是履行 (C ) A.现代教育 B.减负 C.素质教育 D.科技教育 2、基本教育课程改革旳指引思想是 (B ) A.教育政策 B.“三个面向”“三个代表” C.教育法规 D.素质教育 3、在课程划分上,与实有课程相对旳是 (A ) A.空无课程 B.隐性课程 C. 分科课程 D.活动课程 4、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通过两种基本途径实行:一是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 B ) A.开设活动课程 B.在其她学科中浸透信息技术教育 C.边沿学科旳开设 D.开设计算机教育课程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性质旳是 (D ) A.可评估性 B.可伸缩性 C.可完毕性 D.家长可参与性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行过程旳是(A)

A.组织复习,认真考试 B.问题牵引,有问必答 C.整体规划,系统设计 D.选用课题,开展研究 7、课程原则中,要明确各门学科共同而又各具特点旳课程总目旳和学段目旳旳部分是(D ) A.前言部分 B.内容部分 C.评价部分 D.课程目旳部分 8、下面不是教学大纲弊端旳是 (D) A.教学以掌握知识为重要目旳 B.评价以考试为主,加重学生学习承当 C.不利于教材旳特色化和个性化 D.教学以掌握技能为目旳 9、与自主性学习类似旳说法是 ( B ) A.被动学习 B.积极学习 C.机械学习 D.她主性学习 10、教材设计旳基本原则不涉及 ( C ) A. 激发学习动机 B.要适合学生既有旳发展水平 C.要便于家长课后辅导 D.要增进学生不断摸索问题 11、教材管理是教育事业旳重要构成部分,同步又是国家文化出版事业旳一部分,两者旳重叠交叉便构成教材管理旳(B ) A.范畴 B.范畴和性质 C.性质 D.范畴或性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 教师)、( 课堂)、( 书本)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课本位)、(科目过多 )和 ( 缺乏整合 )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综合课程 )。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 评估)和(考试命题 )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 )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 )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 )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B )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1.在我国,“课程”这个词的使用最早见于( B ) A《学记》B唐朝C宋朝D清末 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D ) A实现“三个面向”B实践“三个代表” C促进国家发展D推行素质教育 3.学校课程的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学科课程,二是( C ) A综合课程B显性课程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 4.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价值的学习是( B )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自主学习D学校学习 5.属于国家的课程文件,规定了国家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而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灵魂的是( A ) A课程标准B教学大纲C教学计划D课程宗旨 6.当今的课程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有一个显著不同之处,那就是确立了( B ) A操作性目标B体验性目标 C过程性目标D知识性目标 7.教材可以分成自编教材和国家统一教材两种。这种分类所依据的是( D ) A学科的性质B教学的组织方式 C教材设计的类型D教材的计划与制作过程

8.“比较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但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工作很难用它的外显方式来表述”,这样的课程目标是( B ) A实用性目标B行为目标C展开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 9.国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和思想品德等,都属于学生发展的( A ) A基础目标B提高目标C加强目标D体验目标 10,在当前,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在动力是( A ) A教育自身地需求B国家大力地倡导 C学生家长的强烈要求D教师的自觉行动 11,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的说法,适用于直接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把握——明究——解决”的教材,叫做( A ) 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D技术教材 12,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他主性”学习转向( B ) A发展性学习B自主性学习 C探究性学习D合作性学习 13,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建构的过程”,这种观点属于课程评价不同价值取向中的( D ) A目标取向B方法取向C过程取向D主体取向 14,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了课程三级管理制度的是( C ) A五十年代所采用的苏联课程管理模式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必看考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 》必看考点最新版(二) 1、多选题第八次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_____。 A : 探究学习 B : 合作学习 C : 自主学习 D : 意义学习 参考答案: ABC 2、多选题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观?_____ A :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B : 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C : 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D : 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 参考答案: ACD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新课改教学观的理解与分析。 【参考答案】ACD 【名师点睛】新课改的教学观倡导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教学更关注人而不是结果。这样的教学观摈弃了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强调师生互动,知识创生、以生为本,A、C、D 三项反映的是传统的授课模式,不能体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B 项中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反映了新课改教学观的要求。 3、单选题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初中阶段设置_____的课程。 A :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 D :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新课程在初中阶段的课程设置。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 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多选题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____。 A : 均衡性 B : 综合性 C : 选择性 D : 平均性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新课程结构的理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1.在我国,“课程”这个词的使用最早见于B A学记B唐朝C宋朝D清末 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D A实现“三个面向”B实践“三个代表” C促进国家发展D推行素质教育 3.学校课程的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学科课程,二是C A综合课程B显性课程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 4.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价值的学习是B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自主学习D学校学习 5.属于国家的课程文件,规定了国家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而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灵魂的是A A课程标准B教学大纲C教学计划D课程宗旨 6.当今的课程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有一个显着不同之处,那就是确立了B A操作性目标B体验性目标 C过程性目标D知识性目标 7.教材可以分成自编教材和国家统一教材两种;这种分类所依据的是D A学科的性质B教学的组织方式 C教材设计的类型D教材的计划与制作过程 8.“比较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但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工作很难用它的外显方式来表述”,这样的课程目标是B

A实用性目标B行为目标C展开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 9.国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和思想品德等,都属于学生发展的A A基础目标B提高目标C加强目标D体验目标 10,在当前,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在动力是A A教育自身地需求B国家大力地倡导 C学生家长的强烈要求D教师的自觉行动 11,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的说法,适用于直接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把握——明究——解决”的教材,叫做A 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D技术教材 12,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他主性”学习转向B A发展性学习B自主性学习 C探究性学习D合作性学习 13,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建构的过程”,这种观点属于课程评价不同价值取向中的D A目标取向B方法取向C过程取向D主体取向 14,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了课程三级管理制度的是C A五十年代所采用的苏联课程管理模式 B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 C1996年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D1999年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15,在档案袋评价的几种不同类型中,最具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是D

课程改革试题小题及答案

课程改革试题小题及答案 LT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二、多选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 )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试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撞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l.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点极主动的学写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干强调学科地、科自由和缺拜舍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制l|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二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课程结构 3.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理,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4.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惨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5.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结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6.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标准 7.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8.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惶、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9.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课教结合有百否在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

一、填空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 ),( ),( )”,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目标、( )目标和( ) 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 )、( )、( )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 )、( )和( )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 )、( )。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 )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 )和( )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 )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 。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 )的呈现方式、()方式和( )方式的变革。 一、填空题 1、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教师、课堂、书本 4、学课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综合课程

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4.简述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课程在教育和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1)课程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蓝图;(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3)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4)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5.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或:怎样认识学生是影响课程标准编制的重要理论基础? (1)学生是个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 (4)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人 6.简述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1)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2)以质性评价整合与取代量化评价(3)强调评价问题的真实性与情景性(4)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 7.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集中体现,教材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环节。新一轮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为: (1).正确处理知识、儿童和社会的关系,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2).必须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3).必须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层次性的关系。 (4).正确处理加强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关系,统一性与多样化的关系。 8.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哪些课程理念? (1)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学习环境的设计,注意学习方式的改变。 (2)关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中体验成功与快乐。(3)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在承认学生智力多元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智力潜能。 (4)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探究活动,共享学习经验。 9.同以前的学科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有哪些优越性?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教学大纲着眼于内容规定。(2)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