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龙泉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龙泉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龙泉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龙泉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龙泉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作者:

-----------------------日期:

2010年龙泉市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一、农作物主导品种:

二、农作物主推技术:1.粮油生产技术

2.蔬菜生产技术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生态农业模式(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的生产模式。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具体形式:在一个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平方米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的技术特点是:1、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度,为猪等禽畜提供了适宜的生产条件,使猪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3、猪呼出大量的CO2,使日光温室内的CO2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可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经济效益:1、蔬菜增产,如冬季黄瓜、茄子1平米可增产2-5公斤,增收5-6元,年节

省化肥开支约200元;2、温室育猪可提前150天出栏,降低成本40-50元;3、沼气点等年节电60元,节煤130元。4、改变了北方地区半年种田半年闲的习俗,也改变了冬闲季节“男人大麻将,女人玩纸牌,邻里吵架和打骂”的陈陋风俗,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5、农村庭院面貌整齐、清洁、卫生,完全改变了“人无厕所猪无圈,房前屋后多粪便,烧火做饭满屋烟,杂草垃圾堆满院”的旧面貌。现有规模:“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二)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形式:“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经济效益:1、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20%,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2、施用沼肥的脐橙等果树,要比未施肥的年生长量高0.2多米,多长5-10个枝梢,植株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长的脐橙等水果的品质提高1-2个等级。3、每个沼气池还可节约砍柴工150个。现有规模: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三)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西北地区干旱地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

农业主导产业情况简介.doc

农业主导产业情况简介 饶阳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辖5镇2乡1经济开发区,197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总面积573平方公里,耕地58万亩,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按照“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总要求,立足传统农业优势,培育壮大了蔬菜、葡萄、畜牧养殖、林果等主导特色产业,先后获得中国蔬菜之乡、中国设施葡萄之乡、中国毛皮动物养殖之乡三张国字号荣誉,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特色产业先进县。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县立足位于雄安新区正南50公里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环境优势,围绕打造国家农业公园和京津地区、雄安新区“大菜园、承接园、后花园”的发展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201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45.89亿元,同比增长2.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817元,同比增长12.8%,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前三。 一、蔬菜产业——设施规模全省第一,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 蔬菜产业是饶阳最具特色的产业。经过30多年发展,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生产格局,我县被誉为京南第一大菜园,先后获得中国蔬菜之乡、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县、全国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河北蔬菜之乡、全省蔬菜产业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在平台建设上,共建成南北岩西红柿甜瓜、高村设施葡萄等特色果蔬基地25个,创建省部级蔬菜标准园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市级农业园区11个,农业园区

总量位居全市第一。今年以来,代表全省开展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按照“支撑雄安、对接京津、面向全国”的战略定位,突出信息化提升、服务业引领、三产融合主线,完成了园区规划设计,年内有望通过科技部评审,建成后将成为京津冀地区的现代农业样板和高地。在产业规模上,围绕“一园五带”(“一园”即现代农业产业园,“五带”即五条主干道路产业带)产业格局,对发展设施果蔬的农户,给予财政补贴,推进特色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到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34万亩,共建有棚室7.5万个,达到了“人均一亩菜、户均一个棚”标准。主导品种有番茄、黄瓜、甜瓜、白菜、茄子、韭菜等30余个,年产各类蔬菜210万吨,产值21亿元,京津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10。在品质品牌上,大力实施标准入棚工程,全县所有蔬菜达到了无公害标准,生防基地发展到45个村15万亩。全县共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品37个、绿色产品23个,有机产品17个,绿色认证面积2300余亩。建立了农产品生产主体信息库和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试点企业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全县共注册果蔬商标34个,其中春阳、晶莹、祥湾被评为省著名商标,“饶阳蔬菜”被命名为河北省名优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饶阳甜瓜”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在科技服务上,建立了“外聘专家+技术推广站+科技示范户+农民土专家”四级科技推广网络,与中国农科院、省农林科学院、中国蔬菜协会等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组建了农业技术战略联盟,实现了从技术成果到实践应用的快速转化。目前,我县正在筹建饶阳县农业科学发展研究院,将中国设施葡萄研究所、设施蔬菜研究所、区域性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等科研机构全部集中,

生态农业技术

生态农业技术 专业代码510106 专业名称生态农业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生态农业生产、管理、建设与服务基本知识,具备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良种繁育、有机食品开发与营销能力,从事生态农业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经营管理、技术服务,以及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分析、评价、规划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农业生产、农业环境保护部门,在生产技术指导、种子农资营销、新品种的选育及良种繁育岗位群,从事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与维护,无公害农产品与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熟练掌握生产计划的制订并指导农民进行高产、高效栽培; 3.熟练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管理要求及申报程序; 4.熟练掌握园艺植物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并能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防治; 5.掌握不同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能够设计种子生产程序并指导种子生产; 6.掌握常见农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及生态农业技术; 7.掌握识土、改土、科学施肥技能和应用技术;

8.了解企业管理的一般规律,能够根据不同企业类型进行管理; 9.了解基本的农业政策和法规,能进行各种农资的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作物栽培、种子产业化技术、农业生态工程、生态农业与区域发展、生态农业应用技术、无公害农业与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农业环境保护、农资营销与推广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种子检验、病虫害防治、作物栽培等实训。在农业生产企业进行实习。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农艺工蔬菜园艺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循环农业生产与管理现代农艺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

2017年农业主推技术-农业部

附件 2017年农业主推技术 一、绿色增产类技术 1.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2.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技术 3.水稻高低温灾害防控技术 4.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技术 5.玉米免耕种植技术 6.夏玉米精量直播晚收高产栽培技术 7.黄淮海区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高产高效技术 8.冬作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9.半干旱区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栽培技术 10.马铃薯晚疫病和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 11.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 12.黄淮海夏大豆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 13.米豆轮作条件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14.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15.高纬度地区大豆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16.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 17.花生适期晚播避旱增产栽培技术 18.淮河流域麦后直播花生高效种植技术

19.花生单粒精播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 20.花生枯萎病及叶部病害综合防控技术 21.春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 22.饲用油菜生产及利用技术 23.油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24.南方稻田油菜机械起垄栽培技术 25.油菜机械化播种与联合收获技术 26.油菜根肿病绿色防控技术 27.长江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 28.黄河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 29.盐碱地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30.棉花机械化生产技术 31.大白菜无土育苗防控根肿病技术 32.甘蔗高效节本栽培技术 33.红心猕猴桃综合栽培技术 34.密闭老栗园低位嫁接及配套改造技术 35.高寒区旱地绿豆地膜覆盖高产栽培及配套技术 36.荞麦大垄双行轻简化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37.大麦青饲(贮)种养结合生产技术 38.甜菜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39.芝麻免耕直播机械种植技术 40.设施果菜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与熊蜂授粉技术

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160个主导品种水稻30个

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第一部分160个主导品种 水稻(30个) 一、长江流域 (一)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二)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三)丰两优香一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四)丰源优299: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五)南粳44: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六)秀水134:适宜在浙江省粳稻区作单季稻种植。 (七)株两优819: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江西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 (八)中嘉早17:适宜在江西、湖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九)中早39:适宜在浙江省作双季早稻种植。 (十)天优华占: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白叶枯病轻发区和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中等肥力田块作一季中稻种植;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十一)珞优8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十二)内5优8015: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十三)湘晚籼17: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主推技术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b14897187.html,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主推技术模式 作者:王平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9年第06期 摘要近些年来,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的提升,国家的各方面实力都在不断的进步。国家的养殖发展的速度很快,能够充分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是在实际的畜禽养殖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会给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本文主要研究畜禽养殖业,详细的对于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的技术进行分析,找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模式 1 引言 国家的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也给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畜禽在养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畜禽养殖业是国家的重要发展的环节,直接的影响着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变化。生态环境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护的方面,要想实现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解决现阶段畜禽养殖废弃污染的问题,要将废弃物实现循环的利用,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下文将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有利的实现现代化畜禽养殖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2 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污染现状的分析 据近些年的相关调查发现,国家的畜禽养殖业的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的在增加,其中COD排放量是最大的,在2012年,COD的排放量就占污染物总排放量的45%。有很多的畜 禽的排放的废弃都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很严重的,对于大自然的土壤、空气以及水域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畜禽的粪便里存在着很多的微生物、重金属等,不能够直接的进行利用,要经过一系列的技术的处理,才能进行使用,如果不经过任何处理就进行使用到农田中,会严重的影响农业的作物的发展,会影响土壤的体系结构,降低土壤的养分。还有很多的空气也会受到污染,畜禽养殖的废弃物里会有硫醇类、氨等化学物质,对周围的空气的影响很大。 3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手段 3.1 粪便沼气发酵技术 畜禽的养殖会产生很多的粪便,粪便沼气发酵技术可以很好的对于粪便进行利用。但是沼气的发酵需要一定的环境以及条件,可以利用微生物的菌群进行发酵,利用微生物可以将畜禽的养殖业的废弃物进行分解,有机物进行发酵之后可以大量的提升粪便的使用效率,能够大大的降低COD的含量,沼气进行发酵之后可以作为燃料,还可以利用沼气进行发电,沼气可以

育特色主导产业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腾达镇新农村建设发展之路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农村建设的主攻方向,是新农村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发展特色农业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主导产业初具规模,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利益联结不断完善,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筑了产业支撑。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在做大、做强、做活、做优、做实现代农业上下功夫,见实效,以此为契机实现农业经济发展。 一、着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做大现代农业 腾达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以粮食种植为主导,底子相对薄弱,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相对较多,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指导下,腾达镇坚持以打造“农业特色产业”为抓手,因地制宜,适地适种,进一步完善区域性、特色性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产业走廊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培育壮大果、茶、花卉、蚕桑等产业。 一是发展水果产业。腾达镇结合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水果种植,“以立特色求发展,创品牌促发展”为目标,加大对水果种植的投入力度,大量引入资金和技术,提高农民种植水果积极性,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在春

风村以特色李子产业发展为试点,带动乡村生态旅游等农业附加产业发展,全村现已建成集中连片李子园1000亩,实现了规模种植,李子收入180万元,旅游收入120万元,李子给春风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村民致富的一条好路子。在春风村李子产业发展的带动下,腾达镇各村都对本村水果产业发展进行了规划,到目前为止全镇水果面积已达到7000余亩。 二是发展茶叶产业。腾达镇大部分地区都适宜茶叶生产,而且部分农民有比较丰富的种茶经验,在各村村支两委的组织下,对低产老化茶园进行技改,购买优质良繁茶苗在适宜的地区进行栽种,春风村优质无公害良繁茶园已达到1200亩,冒水村新造良繁茶种植面积已接近2000亩,并带动官井村、利坪村茶叶产业的发展。 三是发展花卉产业。2006年,腾达镇通过招商引资,在市、县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春风村成立了“筠连县佛来仙居花卉园林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农民用土地入股分红,公司统一组织,进行花卉苗木栽培种植,为城市绿化、公路绿化培育花卉苗木,全村现已发展苗圃基地980亩。 四是发展蚕桑产业。腾达镇新合村经济发展以蚕桑业为特色产业,是全县第一大的蚕桑生产专业村,经多次实地调研论证后,新发展蚕桑2000亩,并带动官井、王合、小溪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 农办农[2011]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根据农业部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统一部署,强化“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转变植保防灾方式,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对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同时,还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分区域、分作物优化集成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配套技术。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和宣传发动等措施,大力示范推广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为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支撑作用。 (二)主要原则 政策扶持。整合资源,多渠道争取各级财政和相关项目扶持,积极探索病虫害绿色防控补贴机制,促进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

农业主推技术

附件 2019年农业主推技术 1.水稻叠盘出苗育秧技术 2.水稻精量育秧播种技术 3.杂交稻单本密植大苗机插栽培技术 4.冬小麦节水省肥优质高产技术 5.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6.玉米免耕种植技术 7.夏玉米精量直播晚收高产栽培技术 8.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9.玉米条带耕作密植高产技术 10.鲜食玉米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11.玉米花生宽幅间作技术 12.玉米原茬地免耕覆秸精播机械化生产技术 13.大豆大垄高台栽培技术 14.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15.大豆机械化高质低损收获技术 16.黄淮海夏大豆免耕覆秸机械化生产技术 17.油菜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 18.油菜机械化播栽与收获技术 19.油菜菌核病、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 20.油菜多用途开发利用技术

21.花生抗旱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2.花生单粒精播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 23.麦后夏花生免耕覆秸栽培技术 24.花生种肥同播肥效后移延衰增产技术 25.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技术 26.花生地下害虫综合防控技术 27.丘陵山区春播绿豆地膜覆盖生产栽培技术 28.黄河流域高效轻简化植棉技术 29.基于数量化标准的全程机械化植棉技术 30.甘薯茎线虫病绿色防控技术 31.番茄褪绿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 32.蔬菜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33.蔬菜根结线虫绿色防控技术 34.蒜蛆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35.利用天敌昆虫防控设施蔬菜害虫的轻简化配套技术 36.设施瓜果优质简约化栽培技术 37.苹果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减药增效技术 38.梨绿色提质增效栽培技术 39.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 40.向日葵蜜蜂授粉与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41.茶园全程机械化管理技术 42.茎叶类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43.根茎类中药材机械化收获技术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 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

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二、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 三、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 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南方草山草坡区实施种草养畜,在潜在沙漠化地区实施以草为主的综合治理,以恢复草地植被,提高草地生产力,遏制沙漠东进,改善生存、生活、生态和生产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使草地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详细了解情况,并召开了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进行了多次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 在“xxx”之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从XX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XX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5.69%。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 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

2018年秋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四课时练习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以事物产生的时间顺序为标准,先产生的是旧事物,后产生的是新事物 B.以事物的力量强弱为标准,力量强大的是新事物,力量弱小的是旧事物 C.以事物是否完善为标准,不完善的是旧事物,完善的是新事物 D.以事物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为标准,符合的是新事物,不符合的是旧事物 答案 D 2.面对众多质疑,两位瑞士人历时13年,克服重重困难,在团队努力和多方支持下,建成了全球唯一一架不耗燃油便可昼夜连续飞行的“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这表明( )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②追求真理是认识的根本目的③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偶然性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3.“台独”是台海和平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祸害。为维护两岸人民的福祉,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我们必须( ) ①坚持“九二共识”,坚信两岸前途是光明的②放弃使用武力,重视量的积累和变化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成两岸关系的质变④坚决反对“台独”,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4.甲亢患者长期得不到合理治疗,会导致消瘦,并引发甲亢性心脏病,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甲亢在发病初期并不明显,所以患者往往在病情非常严重时才发现,这就需要人们及时了解甲亢症状,抓住最佳治疗时机。对甲亢的认识表明( ) ①量变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的发生②质变是一种渐进和平衡的变化③控制量的积累可以防止质变的发生 ④抓住机遇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5.面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所带来的“存款搬家”现象,各商业银行采取种种措施留住银行存款,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必然趋势。这体现了( ) ①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②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③新出现的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④新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山西省2013年农业主导品种

山西省2013年农业主导品种 和主推技术 农业主导品种(116个) 玉米(9个) 一、特早熟区 (一)并单6号 (二)强盛3号 二、早熟区 (一)强盛16 (二)大丰30 三、中晚熟区 (一)潞玉36 (二)屯玉99 (三)京科968 四、南部复播区 (一)郑单958 (三)晋单51号 小麦(6个) 一、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 (一)舜麦1718 (二)临汾8050 二、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

(一)临丰3号(临旱536) (二)运旱20410 三、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 (一)长4738 (二)长6878 大豆(8个) 一、北部春播早熟区 (一)晋豆35号 (二)长豆006 二、中部复播区 (一)长豆006 (二)晋豆25号 三、中部春播中晚熟区 (一)晋遗30号 (二)汾豆56号 四、南部复播区 (一)中黄13号 (二)晋大74 马铃薯(7个) (一)晋薯16号:适宜在沁源、静乐、岚县、左云、浑源等一级作区种植。 (二)晋早1号:适宜在晋中、临汾、阳泉等二作区种植。 (三)同薯22号:适宜在平鲁区、大同市新荣区、大

同县种植。 (四)同薯23号:适宜在陵川、沁源、岢岚、五寨、大同等地种植。 (五)希森3号:适宜在沁源、五寨、宁武等地种植。 (六)新大坪:适宜在大同吕梁等地种植。 (七)晋薯21号:适宜在静乐、岚县、左云、浑源等地种植。 棉花(5个) (一)晋棉45号:适宜在山西省中南部棉区种植。 (二)晋棉50号:适宜在运城市临猗县、永济市、芮城县、盐湖区、万荣县、夏县、新绛县等山西南部中熟棉区种植。 (三)科能0518:适宜在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等南部中熟棉区种植。 (四)YZ-2:适宜在运城市临猗县、永济市、芮城县、盐湖区、万荣县、夏县、新绛县及临汾市襄汾县等山西省南部中熟棉区种植。 (五)科能608:适宜在山西省南部中熟棉区种植。 杂粮(17个) 一、谷子 (一)晋谷40号:适宜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区种植。

生态农业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

生态农业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 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二、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 三、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 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南方草山

关于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2011年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果畜富民、工业强县、城镇带动、旅游突破”四大战略的总体要求,始终把增加农民纯收入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围绕“粮、果、畜、菜”四大主导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高新农业科技为支撑,以基地建设促发展,大力发展“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加大劳务输出,我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一、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1、粮油生产再获丰收,是连续第八个丰收年 2011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96.5万亩,总产44.73万吨,较上年增长3%。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8万亩,总产24.36万吨;玉米种植面积38.5万吨,总产20.37万吨。 油料种植面积7万亩,总产0.98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在粮油生产上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认真实施小麦、玉米良种统供项目。按照陕西省良种统供实施方案要求,县上成立了良种统供领导小组,通过招标确定良种统供企业,实行“五统一”管理,严格供种程序,确保供种质量,全县小麦良种统供面积58万亩,玉米良种补贴38.5万亩,实现了良种全覆盖,良种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 二是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2011年我县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建立了2个万亩示范方,在2个万亩示范方田内各建设一个百亩核心攻关田,小麦、玉米收获前,经省、市高产创建专家组实地测产: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田平均亩产523公斤,较中南部大田亩增产52公斤,小麦百亩核心攻关田亩产578.5公斤,较中南部大田亩增产107.5公斤;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平均亩产635.5公斤,较中南部大田亩增产106.5公斤,玉米百亩核心攻关田亩产672.3公斤,较中南部大田亩增产143.3公斤。高产创建活动有效地带动了全县96.5万亩粮食均衡增产,使我县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位居咸阳市第一。 2、蔬菜生产快速发展,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按照“东菜西果、南畜北特”的发展思路,在灵源、 阳洪、临平、新阳、大杨、城关、漠西等镇(社区)重点 发展阳光大棚、冬暖式大棚蔬菜和露地特色蔬菜生产。引 进了山东寿光阳光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和栽培能手,在灵

2019年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

附件 2015年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 一、主推技术(53项) (一)小麦技术(6项) 1.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2.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 3.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4.冬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5.小麦深松免耕镇压节水栽培技术 6.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省肥高产高效技术 (二)玉米技术(5项) 1.玉米“一增四改”技术 2.玉米精量播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3.夏玉米高产简化栽培技术 4.玉米适期晚收增产技术 5.夏玉米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 (三)水稻技术(2项) 1.水稻盘育机插秧技术 2.水稻旱育稀植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四)大豆技术(1项) 大豆窄行密植技术 (五)花生技术(3项)

1.花生单粒精播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 2.花生高产稳产综合配套技术 3.夏直播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六)棉花技术(3项) 1.棉花轻简化生产关键技术 2.抗虫棉超高产栽培技术 3.棉田套作高效种植技术 (七)蔬菜技术(10项) 1.蔬菜集约化嫁接育苗技术 2.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3.食用菌菌渣基质化和肥料化利用关键技术 4.早春马铃薯早熟、丰产、高效覆盖栽培技术 5.葱、姜、蒜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 6.韭菜优质安全栽培关键技术 7.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治技术 8.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关键技术 9.食用菌夏季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 10.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 (八)果茶技术(10项) 1.苹果矮砧密植集约栽培技术 2.果园壁蜂授粉技术 3.甜樱桃防霜避雨栽培技术

4.苹果郁闭园改造技术 5.甜樱桃矮化栽培技术 6.名优桃品质提升技术 7.苹果氮肥总量控制追肥后移技术 8.茶树越冬防护技术 9.名优茶生产加工技术 10.大棚养蚕消毒防病技术 (九)其他技术(11项)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新型包膜控释肥施用技术 3.水肥一体化技术 4.园艺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5.玉米“一防双减”技术 6.农田节水与旱作农业技术 7.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8.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技术 9.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 10.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机械化技术 11.菜田土壤消毒技术 (十)应急技术(2项) 1.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

发挥县域农业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1)

[文章编号]1001 3601(2009)08 0575 0229 03发挥县域农业资源优势 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 张永江 (贵州省思南县农业资源区划研究中心,贵州思南565100) [摘 要]贵州省思南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狠抓了畜牧、茶叶、烤烟、经果林和蔬菜这五大产业。为了充分发挥县域农业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重点对五大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有利条件、发展目标和对策措施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主导产业;区域布局;产业化;思南;贵州 [中图分类号]F323.2[文献标识码]A Developing Five Leading Industries by Giving Full Play to Advantages of County Agricultural Resources ZH ANG Yong jiang (Sinan Center f or Agricultural Resources Plan,Sinan,Guizhou565100,China) Abstract:Sinan Count y,Guizho u,is rich in ag ricultur al r eso urces and five key industries including liv est ock,to bacco, fruit tr ees and veg etables have been paid clo se attentio n to in recent years.T he paper r eview s t he current dev elopment situat ion,pr oblems,fav orable co ndit ions and development targ ets in dev elo pment of five key industr ies in detail and puts forw ar d so me counter measur es to g reat ly dev elop t hese leading industr ies by g iv ing full play to the adv antag es of co unty agr icultural resources in Sinan County. Key words:leading industr y;reg ional distr ibution;industr ializat ion;Sinan;G uizhou 贵州省思南县地处黔东北,铜仁地区西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生产大县。近年来,本县注重农业优势资源的优化配置,农业结构调整迈出了重要步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取得了较大突破,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基础之上,初步建立起以生态畜牧、生态茶、烤烟、经果林和无公害蔬菜为主的农业五大主导产业。为了充分发挥县域农业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笔者重点对五大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有利条件、发展目标和对策措施进行了探索。 1思南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1.1畜牧养殖 生态畜牧业是贵州省思南县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2008年,全县生猪存栏38.9万头,出栏39.3万头;大牲畜存栏7.63万头,出栏1.45万头;羊存栏7.09万只,出栏6.95万只,新建了19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和12个二元母猪扩繁场,新建、改造了圈舍2.2万m2,发展养殖大户498户;同时分步骤地建设了县、乡、村三级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实现县内良种的自供有余,全年共推广良种猪753头,内推二元良种母猪3975头;巩固建设了14个动物防疫示范村和10个常年动物疫病监测网点。 1.2烤烟 贵州省思南县作为全国和贵州省的重要优质烟生产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群众基础, 2008年全县实际种植烤烟3453hm2,收购烟叶5465t,实现税收1444.3万元,全县涉及种烟村125个和种烟农户6472户。90%以上的生产基地实行了标准化生产,全部推行了集约化商品育苗,同时加大了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烟区公路建设和农机推广力度,新修大型热源外置密集型烤房592座,汽流下降式烤房718座。 1.3绿茶 绿茶是本县近两年来发展的一项新兴和优势产业,目前发展势头强劲,工作力度大,实施效果明显。2008年,在本县香坝、张家寨、长坝等14个乡镇共规划新垦茶园面积800hm2,经县级验收实际完成茶园整地面积873hm2,新建茶园面积833hm2,完成县下达任务的104.14%;同时采取个人承包形式,分别在东华、鹦鹉溪、大坝场和瓮溪等4个乡镇完成了32hm2的无性系苗圃基地建设。 1.4蔬菜 本县海拔落差大,气温、水源、交通条件较好,具备规模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有利条件。全县常年种植面积3847hm2,近年来,本县重点在乌江河谷地区围绕早熟蔬菜进行了规模发展,2008年在邵家桥镇凤鸣村建成了20hm2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基地,完成了10个蔬菜育苗钢架大棚的建设,基地内的反季节蔬菜比传统蔬菜提早近20d上市。 1.5经果林 县内土壤类型的多样性和气候条件的立体性,赋予了在果树栽培上的诸多有利条件。200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1450万元用于发展经果林,已建 贵州农业科学 2009,37(8):229~231 Guizho u A g ricultur al Sciences [收稿日期] 2009 06 02;2009 07 20修回 [作者简介] 张永江(1967-)男,高级经济师,从事农业资源区划与农业产业化工作。E mail:zy j670809@https://www.doczj.com/doc/3b14897187.html,

2018年农业科教工作要点

2018年农业科教工作要点 2018年,全省农业科教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委1号文件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效益优先的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与推广应用,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一、继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1.推进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按照农业部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强化项目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全省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及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创新支持方式,优化实施任务,实行全程绩效管理,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纳入省农业厅对市、县(区)农业局年度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形成省、市、县齐抓共管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格局。 2.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制定并印发2018年度全省基层农技推广骨干培训办班计划,继续委托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福建农林大学)举办10期1100名基层农技推广骨干培训班;市、县(区)农业局负责组织其他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培训;组织开展乡镇紧缺专业定向委培生招收培养和非农专业或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县乡农技人员参加专升本函授学历教育。 3.推广绿色高效农业技术模式。结合农业部主推技术和我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要,组织示范推广3-5个绿色高效农业技术模式,形成技术操作规范,以县为单位组织示范推广,落实到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主体,加快农业“五新”技术进村入户到田。 4.推进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组织基层农技人员推广应用中国农技推广APP、12316手机农务通APP和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等;组织开展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竞赛活动。 5.开展《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修订调研。组织省直农口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农业局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农村发展局的骨干力量深入县乡村,开展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组织省、市有关单位的骨干力量到江苏省等地调研,学习借鉴省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专题报告和修订建议。 二、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6.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2018年,继续选送一批有学习意愿的青壮年农民,到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平市农校等农业大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