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省2013年农业主导品种

山西省2013年农业主导品种

山西省2013年农业主导品种
山西省2013年农业主导品种

山西省2013年农业主导品种

和主推技术

农业主导品种(116个)

玉米(9个)

一、特早熟区

(一)并单6号

(二)强盛3号

二、早熟区

(一)强盛16

(二)大丰30

三、中晚熟区

(一)潞玉36

(二)屯玉99

(三)京科968

四、南部复播区

(一)郑单958

(三)晋单51号

小麦(6个)

一、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

(一)舜麦1718

(二)临汾8050

二、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

(一)临丰3号(临旱536)

(二)运旱20410

三、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

(一)长4738

(二)长6878

大豆(8个)

一、北部春播早熟区

(一)晋豆35号

(二)长豆006

二、中部复播区

(一)长豆006

(二)晋豆25号

三、中部春播中晚熟区

(一)晋遗30号

(二)汾豆56号

四、南部复播区

(一)中黄13号

(二)晋大74

马铃薯(7个)

(一)晋薯16号:适宜在沁源、静乐、岚县、左云、浑源等一级作区种植。

(二)晋早1号:适宜在晋中、临汾、阳泉等二作区种植。

(三)同薯22号:适宜在平鲁区、大同市新荣区、大

同县种植。

(四)同薯23号:适宜在陵川、沁源、岢岚、五寨、大同等地种植。

(五)希森3号:适宜在沁源、五寨、宁武等地种植。

(六)新大坪:适宜在大同吕梁等地种植。

(七)晋薯21号:适宜在静乐、岚县、左云、浑源等地种植。

棉花(5个)

(一)晋棉45号:适宜在山西省中南部棉区种植。

(二)晋棉50号:适宜在运城市临猗县、永济市、芮城县、盐湖区、万荣县、夏县、新绛县等山西南部中熟棉区种植。

(三)科能0518:适宜在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等南部中熟棉区种植。

(四)YZ-2:适宜在运城市临猗县、永济市、芮城县、盐湖区、万荣县、夏县、新绛县及临汾市襄汾县等山西省南部中熟棉区种植。

(五)科能608:适宜在山西省南部中熟棉区种植。

杂粮(17个)

一、谷子

(一)晋谷40号:适宜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区种植。

(二)长农35号:适宜山西省无霜期150天以上丘陵旱地种植。

(三)长杂2号:适宜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区种植。

二、高粱

(一)晋杂22号:适宜山西省高粱中晚熟区种植。

(二)晋杂23号:适宜山西省晋中盆地以南地区种植。

三、燕麦

(一)晋燕13号:适宜山西省莜麦中熟区种植(主要包括晋西北吕梁、太行山的高原山区)。

(二)品燕一号:适宜山西省莜麦中熟区的一般旱地、旱坡地种植(主要包括晋西北吕梁、太行山的高原山区)。

四、荞麦

(一)晋荞麦(甜)3号:适宜山西省冬小麦种植区复播,其它地区春播。

(二)晋荞麦(苦)4号:适宜山西省苦荞麦产区(主要包括晋北、晋西北地区苦荞麦产区种植,运城市和临汾市的平川各县及晋东南的晋城盆地)。

五、黍子

(一)晋黍8号:适宜山西省黍子中熟区种植(主要包括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太原市、阳泉市、晋中市和吕梁市)。

(二)晋黍9号:山西省北部黍子中熟区(主要包括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太原市、阳泉市、晋中市和吕梁市)。

六、绿豆

(一)晋绿豆3号:适宜山西省绿豆产区均可种植。

(二)晋绿豆6号:适宜山西省中部春播和中南部复播(具体包括忻定盆地及周围地区、晋中盆地及四周相临地区)。

七、红小豆

(一)品金红3号:适宜山西省红小豆产区(中、北部春播区和南部夏播区)。主要包括大同、朔州和忻州以及吕梁的部分地区;晋中市、太原市、长治、吕梁的部分地区、晋城的北部;运城、临汾的尧都区、曲沃、翼城、襄汾、洪洞、霍州、侯马等地区以及晋城、长治的南部。

(二)晋小豆2号:适宜山西省各地春播,南部复播。

八、豌豆

(一)晋豌豆4号:适宜山西省豌豆产区(主要包括大同、朔州各县以及忻州、晋中、吕梁、太原等地的丘陵山区)。

九、芸豆

(一)品金芸1号:山西省红芸豆产区。

蔬菜(28个)

一、番茄

(一)晋番茄7号:适宜于山西各地栽培。

(二)丰收74-560:适宜于早春、早秋、秋冬保护地种植。

(三)劳斯特73-409:适宜于太原以北温室冬春栽培。

(四)爱吉102:适宜于山西各地露地栽培。

二、茄子

(一)丽黑圆茄:适宜于山西各地作露地栽培。

(二)东方长茄:适宜于秋冬温室和早春保护地种植。

(三)布利塔:适宜于秋冬温室和早春设施栽培。

三、黄瓜

(一)中农21:适宜于日光温室越冬、早春茬栽培。

(二)津优36:适宜于日光温室越冬、早春茬栽培。

(三)博耐9-1:适宜于日光温室越冬、早春茬栽培。

(四)少刺一号:适宜于各地保护地栽培,尤其是春提早栽培。

(五)绿星一号:适宜于温室早春、秋茬栽培。

四、西葫芦

(一)冬玉:适宜于日光温室越冬茬种植。

(二)晋葫7号:适宜于山西省各地早春露地栽培及秋延后保护地栽培。

(三)晋葫8号:适宜于露地及保护地长季节栽培。

五、甘蓝

(一)盖地:适宜于春秋露地种植。

(二)惠丰6号:适宜于露地春茬种植。

(三)捷佳:适宜于春秋露地栽培,同时也可做晚夏早秋种植,高山冷凉地可做夏季栽培。

六、辣椒

(一)晋椒202:适宜于各地露地栽培。

(二)晋椒红星:适宜于各地露地栽培。

(三)尼瑞35-150:红色品种,适宜于各地温室栽培。

(四)金袋35-220:黄色品种,适宜于各地温室栽培。

七、菜豆

(一)早丰:适宜于露地春茬种植。

八、萝卜

(一)丰美一代:适宜于春茬露地直播,地膜覆盖栽培。

(二)春红1号:适宜于全省各地栽培。

(三)超级春白玉:适宜于大部分地区春季温室、大棚和秋季露地种植。

(四)亚新白:适宜于全省各地栽培。

九、大白菜

(一)新青二号:适宜于露地秋季种植。

水果(5个)

一、苹果

(一)晋富3号:山西省中南部。

(二)SC1苹果矮化砧木:山西省各地。

二、梨

(一)金钟梨:山西省中南部。

三、葡萄

(一)秋红宝:山西省中南部。四、樱桃

(一)红玛瑙:临汾、运城地区。

食用菌(3个)(一)8801

(二)杏鲍菇2号

(三)天山2号

生猪(6个)一、自育品种

(一)山西白

(二)新山西黑

(三)晋阳白

二、引进品种

(一)长白

(二)大白

(三)杜洛克

牛(2个)(一)晋南牛

(二)中国西门塔尔牛

羊(5个)(一)杜泊绵羊

(二)特克赛尔羊

(三)黎城大青羊

(四)晋岚绒山羊

(五)萨福克羊

鸡(9个)

一、蛋鸡

(一)海兰褐

(二)京红

(三)京粉

(四)伊莎

(五)罗曼

二、肉鸡

(一)AA+

(二)科宝500

(三)罗斯308

三、地方良种

(一)边鸡

兔(2个)

(一)新西兰白

(二)加利福尼亚

蜂(1个)

(一)晋蜂三号

牧草(3个)

(一)皇后苜蓿:多年生豆科牧草,适合在山西省北部种植。

(二)皇冠苜蓿:多年生豆科牧草,适合在山西省中部和南部种植。

(三)乐食高丹草:一年生禾本科饲料作物,适合在山西省各地种植。

主推技术(100)项

玉米(7项)

(一)玉米土壤耕层改良综合高产技术

(二)春玉米“二增三改”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

(三)宽幅渗水地膜机械覆盖多行探墒精密沟播技术

(四)玉米艺机一体化高产集成技术

(五)旱地玉米覆盖少耕集成简化栽培技术

(六)旱地玉米少耕穴灌聚肥节水技术

(七)玉米田自走式高杆喷雾机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9项)

(一)旱地小麦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二)旱地小麦抗旱防冻高产栽培技术

(三)深耕、深松和镇压技术

(四)秸秆还田区重施底氮(肥)技术

(五)小麦冬水前移两增一减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六)拔节期增量灌水技术

(七)小麦防灾减灾高产技术

(八)提前浇冬水技术

(九)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大豆(1项)

(一)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4项)

(一)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二)马铃薯高产栽培施肥技术

(三)马铃薯疮痂病防治技术

(四)马铃薯施肥技术

棉花(2项)

(一)地膜覆盖春棉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二)“棉花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杂粮(21项)

一、燕麦

(一)轮作倒茬技术

(二)选种及种子处理技术

二、荞麦

(一)深耕、细耙整理技术

(二)辅助授粉技术

三、糜子

(一)轮作倒茬技术

(二)收获与脱粒技术

四、高粱

(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二)化学除草技术

(三)高粱蚜综合防治技术

五、绿豆

(一)地膜覆盖技术

(二)合理密植技术

(三)豆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四)精量播种技术

六、红小豆

(一)抢墒播种节本增效技术

(二)小豆精量播种技术

七、豌豆

(一)顶凌播种技术

(二)豌豆防治潜叶蝇技术

八、谷子

(一)谷子化控间苗技术

(二)谷子田化学除草技术

(三)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技术

(四)谷子轻简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蔬菜(8项)(一)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

(二)日光节能温室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三)集约化育苗技术

(四)防雾滴棚膜技术

(五)高垄覆膜技术

(六)膜下滴灌技术

(七)夏秋冷凉区蔬菜安全高效生产技术

(八)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水果(9项)

(一)旱作果园节水施肥栽培技术

(二)果树设施栽培优质丰产技术

(三)甜樱桃早果丰产栽培技术

(四)苹果郁闭果园树形改造技术

(五)苹果标准化人工授粉技术

(六)盛果期密植郁闭果园动态间伐技术

(七)苹果树腐烂病综合防控技术

(八)梨树新树形早果丰产整形修剪综合技术(九)葡萄一年定植二年丰产栽培技术

食用菌(5项)

(一)白色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二)黑木耳露天地栽技术

(三)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技术

(四)U型窑洞栽培双孢菇技术

(五)拱棚栽培灵芝新技术

生猪(6项)

(一)猪人工授精技术、优质猪肉生产技术

(二)“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综合防治技术

(三)猪瘟综合防制技术

(四)母猪智能化群养工艺及配套设备技术(五)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技术

(六)“猪腹泻病”综合防治技术

牛(5项)

(一)DHI测定技术

(二)肉牛全混合日粮饲养管理技术

(三)B超在繁殖母牛早期妊娠诊断中的应用(四)全混合日粮饲养管理技

(五)牛群保健技术

羊(6项)

(一)经济杂交技术体系

(二)羔羊育肥技术

(三)舍饲养羊配套技术

(四)标准化饲养技术

(五)羊布氏杆菌病综合防治技术

(六)肉羊全混合饲料饲养管理技术

鸡(7项)

(一)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

(二)肉鸡标准化养殖技术

(三)鸡舍环境控制技术

(四)适合当地(场)程序化免疫技术(五)抗生素合理使用规程

(六)适合当地(场)程序化环境消毒技术

(七)集约化养殖饲养管理与环境控制技术

兔(1项)

(一)家兔标准化养殖技术

蜂(1项)

(一)峰王浆优质高产、蜜蜂农作物授粉技术

牧草(2项)

(一)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技术

(二)苜蓿干草生产技术

农机主推技术(6项)(一)柠条平茬及利用机械化技术

(二)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

(三)小杂粮种植收获机械化技术

(四)高梁收获机械化技术

(五)饲草收获加工机械化技术

(六)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微专题

微专题---------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识记重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2、能够准确评价主要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3、掌握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的一般分析方法。 【关键词】光照、热量、降水、水热组合、昼夜温差、气象灾害 【导学案】 一、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要求:1、填写出各种气候类型。 2、标出各气候类型的纬度范围。 3、熟练背诵各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征。 二、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候条件。 热量-----------------决定农作物的生长期和熟制等。 降水-----------------决定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或畜牧业)和耕作方式(旱地或水田)。光照------------------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昼夜温差-----------影响有机质的积累。 水热组合--------高温期植物生长需水量多,水热组合好利于农作物生长。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和低温冻害等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理论探究】-----------主要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条件评价的常用语

【实践探究】 探究一 下图是某国某州区域图,据图回答。 图示地区南部是该国重要的水果、蔬菜生产基地。请从气候角度分析其条件。 探究二 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武都(位置见图)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据此完成下题。

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②年温差较小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④海拔较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总结梳理】 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类题目的一般分析方法:

河南省气候与农业概况

河南气候与农业概述 赵方聪222011326032005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一班 摘要:充足的光、热、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为河南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河南凭借气候优势和地理优势成为农业大省和主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但高频率,范围广,危害重的气候灾害气象也对农业经济带来了直接而又严重的影响,分析研究农业与气候的关系以及对气候灾害的不利影响的治理措施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参考了相关气候资源的研究,从河南地区的光照,太阳辐射,降雨量,蒸发量,湿润程度方面介绍河南气候特征并分析与气候形成有关的因素,描述了河南在此气候特征下形成的农业生产状况与气候的关系以及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应对气候灾害的主要预防治理措施。 关键词:气候特征农业特征灾害防治 The summary relation between climate and agriculture in Henan Zhao Fang cong 222011326032005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the 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 Rural Regional Development Abstract: Adequate light, heat, water and fertile l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Henan. Henan becomes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and the main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ase with the climatic and geographic advantages. However, high frequency, wide range and heavy damage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bring about a direct and serious impact on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climate as well as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adverse 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is thesis referring to the study of climate resources not only introduces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in Henan in the respect of solar radiation,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and moisture level but also analyses factors related to formation of the climate. Additionally, it describes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negative influence of climat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agricultural features disaster prevention 1.河南省地理位置 河南,简称"豫",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处在东经110°21'~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4%)。河南省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带,西部山地绵延起伏,海拔高千米以上,东部为平原,海拔在百米之下。北、西、南三面太行山脉、伏牛山脉、桐柏山脉、大别山脉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华北平原南部;西南部为南阳盆地,跨越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山水相连。 2.河南气候特征

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好)

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季风气候: 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弊: 季风强、弱的影响,易形成旱、涝灾害,有效措施是兴修水利设施。 (1)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利于发展种植业,多为水稻,一年两熟到三熟。 不利: 多旱涝灾害。 (2)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平原—发展种植业,多为水稻,一年两熟;山地丘陵——发展林业(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不利: 多旱涝灾害;冬春季降水相对较少,且会受低温影响。 (3)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发展种植业(小麦、玉米),二年三熟、一年一熟。 不利: 多旱涝灾害;降水相对较少,冬春季缺水(尤其华北);热量相对不足,且冬春季会受低温、寒潮(冻害)的影响。 2、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利: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积累养分,在水源充足的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种植瓜果、棉花等。 不利: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干旱是典型特征,多为草原荒漠),适宜发展畜牧业。

3、xx气候——有利: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水果和花卉等时鲜业(园艺业)作物的生长;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作物越冬。 不利: 夏季降水少,蒸发量大,雨热不同期,灌溉水源缺乏;有效措施之一是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发展节水型农业——如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种植耐旱作物等。 4、温带海洋性气候——利: 全年降水均匀,气温变化不大,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可发展乳畜业。不利: 光热不足,不利于谷物生长、成熟, 5、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适宜种植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也适宜发展林业。 6、热带沙漠气候——利: 光热充足,在有水源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不利: 全年干旱。典型: A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滴灌技术;B埃及的棉花种植,长绒棉 5、热带草原气候——适宜发展畜牧业;光热水较充足,可合理发展种植业,但干湿两季的特点易带来旱涝灾害。 6、xx针叶林气候——不利影响: 冬季长而寒冷,不利于农业生产,粮食生产不稳定。 7、高原气候——高原畜牧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如青藏高原河谷种植青稞。

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 响(总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季风气候: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弊:季风强、弱的影响,易形成旱、涝灾害,有效措施是兴修水利设施。 (1)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利于发展种植业,多为水稻,一年两熟到三熟。 不利:多旱涝灾害。 (2)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平原—发展种植业,多为水稻,一年两熟;山地丘陵——发展林业(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不利:多旱涝灾害;冬春季降水相对较少,且会受低温影响。 (3)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发展种植业(小麦、玉米),二年三熟、一年一熟。 不利:多旱涝灾害;降水相对较少,冬春季缺水(尤其华北);热量相对不足,且冬春季会受低温、寒潮(冻害)的影响。 2、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利: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积累养分,在水源充足的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种植瓜果、棉花等。 不利: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干旱是典型特征,多为草原荒漠),适宜发展畜牧业。 3、地中海气候——有利: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水果和花卉等时鲜业(园艺业)作物的生长;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作物越冬。 不利:夏季降水少,蒸发量大,雨热不同期,灌溉水源缺乏;有效措施之一是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发展节水型农业——如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种植耐旱作物等。 4、温带海洋性气候——利:全年降水均匀,气温变化不大,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可发展乳畜业。不利:光热不足,不利于谷物生长、成熟, 5、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适宜种植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也适宜发展林业。 6、热带沙漠气候——利:光热充足,在有水源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不利:全年干旱。典型:A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滴灌技术;B埃及的棉花种植,长绒棉5、热带草原气候——适宜发展畜牧业;光热水较充足,可合理发展种植业,但干湿两季的特点易带来旱涝灾害。 6、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不利影响:冬季长而寒冷,不利于农业生产,粮食生产不稳定。 7、高原气候——高原畜牧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如青藏高原河谷种植青稞。 不利:热量不足。

山西省农业厅

山西省农业厅 晋农环保发[2011]1号 关于做好春节期间以沼气为主的农村 可再生能源建设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各市农委: 为搞好我省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确保农村广大农民群众度过一个祥和欢庆的节日,现将做好春节期间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安全生产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强化和完善安全防范措施

各级农业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领导,将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内容,常抓不懈,一抓到底。要落实安全工作首长责任制,领导挂帅,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应急预案,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要克服麻痹思想,切实把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确保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 二、加强宣传,抓好安全教育,确保使用安全 春节期间,各地要在抓好沼气越冬管理的同时,继续抓好安全管理和使用,要对广大沼气用户进行安全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广大沼气农户安全生产认识,增强安全生产意识。要充分利用有线广播、宣传标语、对沼气用户发放安全使用技术资料、组织技术人员上门服务等形式宣传沼气池的安全使用及科学管护知识,对沼气用户要保证做到

“三入户”,即《沼气用户手册》入户、《沼气项目管理信息手册》入户、《户用沼气安全使用须知》入户并上墙,确保春节期间安全使用。特别是对冬季停用的沼气池进行安全检查,防止漏气造成中毒事故的发生。 三、健全制度,加强督查,消除安全隐患 各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和健全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安全督查。要尽快组织人员,深入沼气生产第一线,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进行一次全面、深入、彻底的安全大检查,要组织有关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室内外管道、脱硫调压器、凝水器、灯具、灶具等配件的安装、沼气池安全管理、安全使用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制等情况进行检查。要对施工工程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施工安全。要对已运行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开展一次安全专项大检查(检查方案见附件)。为确保用户安全正常使用沼气,对存在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的设施,必须及时排查和整改,对于短时间内难以整改到位的要建档登

重庆气候资源对重庆农业发展的影响

重庆气候资源对重庆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专业2010级聂新位20100510813 摘要:重庆地处北纬30度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雨热同季且地处盆地东南部,有着优越的农业气候基本条件。但区域内地形颇为复杂,有中、低山,深、浅丘,河谷、平坝等不同的地形,形成各种不同的立体小气候,复杂的地形地貌,显著的海拔差异,使得重庆气候资源的立体多样性特征非常明显,也形成了与同为中亚热带气候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的气候特征,因此合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适应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科学制订区域种植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重庆市、气候资源、农业发展 农业气候资源是大自然为农业生产获得产品所提供的基本物质和能量,也是农业生产重要的环境条件(1)。光、热、水是组成农业气候的基本要素,他们的多寡和相互配合如何,从宏观上看,是决定一个地区能种什么,其品质好坏的重要因素(2)。 重庆地处中、亚热带,位于四川盆地东南丘陵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山区面积大。据统计,丘陵和山地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4%,复杂的地形地貌,显著的海拔差异,使得重庆气候资源的立体多样性特征非常明显,也形成了与同为中亚热带气候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的气候特征,对于合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适应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科学制订区域种植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针对重庆地区农业气候光、热、水资源的主要特征,应充分利用区域气候资源,合理布局农、林、牧产业促进重庆地区农业的发展。 1、影响农业发展的气候因素 1.1 日照 日照时长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密切联系,除影响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速度外,还通过植物的光周期效应,控制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4] 1.2温度 表征农业热量资源的主要指标一般包括年均温和〉=1O'C积温两项因子,从宏观地理条件来说,纬度和海拔高度是影响某一地区温度分布最重要的因子,但在丘陵山地,微观地形复杂,温度分布还与地表的地形特征关系密切渝西地区特别是长江河谷区域,年均气温相对较高,绝大部分地区的年均温均在l7~l9℃之间;渝东地区相对较低,但在长江沿岸的涪陵、丰都、万县、奉节等区域也有着较高的年均温。从图3还可看出,重庆地区温度的分布与海拔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在海拔最高的城口地区年均温最低。 1.3降水量 降水是作物获取作物水分供应的主要来源,研究选取年降水量作为表征区域农业水分资源的主要指标。由于丘陵山区地形条件复杂,降水量的分布受到宏观地理要素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针对重庆的气候资源特征合理发展农业 重庆地处北纬30度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雨热同季且地处盆地东南部,有着优越的农业气候基本条件。但区域内地形颇为复杂,有中、低

山西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细则

山西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提高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关政策和《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山西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细则》。 第二条山西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以下简称"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勺,是指中央财政从2008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安排我省用于支持我省优势特色、安全高效农业发展,促进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安排紧密围绕我省优势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布局,推进项目区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支持的重点环节为我省玉米带产业项目和雁门关奶牛产业发展项 目,项目实施期限暂定为三年,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生产能力。 第四条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组织管理实行部门分工负责制。省财政厅负责项目资金的申报工作,会同省农业厅根据中央财政下达的的资金规模,编制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邀请专家实行项目评审制,听取各方意见后,向财政部申请资金,并根据省农业厅报送的年度实施方案及资金使用计划下达资金,有关市县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管理,及时组织拨付资金,积极会同同级农业部门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省农业厅负责编制当年主导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三年项目实施规划,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和优势区域,组织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的实施工作。 第五条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具体实施以项目县为单位,由项目县的乡、镇负责牵头,统一组织实施。 第六条省级和各项目县成立项目实施领导组,从增强责任,明确分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资金分配、建设规模、资金用途及补助标准 第七条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分配使用遵循科学合理、公正规范、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原则,支持优势特色、突出粮食生产,抓住关键环节、集中资金投入,其中60%的资金支持我省43个县玉米优势区域丰产增粮示范项目,40%的资金用于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19个县优势奶牛发展项目。 第八条玉米丰产方示范项目的建设规模、资金投向标准及补助方式: 1、建设规模 在43个玉米重点县(市、区)内,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整乡整村建设万亩玉米丰产方。全省每年建设200万亩玉米丰产方,三年建设600万亩玉米丰产方。 2008年建设200万亩玉米丰产方,以实施玉米地力建设为主,重点搞玉米秸轩整株还田和

山西农业特点

山西农业特点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山西农业特点 一、山西地理环境和农业特点 (一)山西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其地形多样,高差悬殊,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海拔变化较大。从垣曲的海拔180米到五台山的海拔3058米,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独特的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在-4°-14°C之间。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全省年平均降水量400-650毫米。 (二)山西人文地理环境特点 ——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处在黄河中下游的晋南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黄土高原和游黄土冲积的平原土壤疏松,在生产工具简单、铁器还未运用的情况下,易于清除天然植被和开垦耕种,是当时自然环境最优越的地方,历史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山西西南部,山西地区成为中华民族地发祥地。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作为我国古代文名的重要策源地,遗留下许多丰富的古建筑,由于气候比较干燥,较少受到战火的破坏,现存的元代以前的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加上明清大院,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民间艺术宝库。人的流动性小,交往少,文艺孤立发展,特色鲜明,因而成为中国北方戏曲的摇篮,民歌的海洋,民间舞蹈之乡,民间美术也丰富多彩。 (三)山西农业特点 ——“特”字当头走山西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区,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0%以上,干旱、霜冻等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山西很难成为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地。虽然

山西省农业厅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标准和备案管理办法

山西省农业厅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标准和备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畜牧业管理,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全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兴办畜禽养殖场(含种畜禽场)、养殖小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本办法向所在地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备案,是指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对符合备案范围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以及有关内容进行信息收集管理的行为。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畜禽养殖场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养殖规模较大、饲养和防疫设施完善和集约化饲养水平较高的畜禽养殖企业。 畜禽养殖小区是指畜禽生产相对集中或封闭,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管理规范、防疫健全的畜禽养殖区域,通常是由数户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场组成。 第五条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条件。

(一)规模标准 1.畜禽养殖场备案规模标准:生猪养殖场存栏量200 头以上;蛋禽养殖场存栏量5000只以上;肉禽养殖场存栏量3000只以上;奶牛或肉牛养殖场存栏量 50头以上;肉羊或绒山羊养殖场存栏量200 只以上;家兔养殖场存栏量 1000 只以上。 2.畜禽养殖小区备案规模标准:小区内养殖户 5 户以上,生猪存栏 500 头以上,蛋禽或肉禽存栏 15000 只以上,奶牛或肉牛存栏 200 头以上,肉羊或绒山羊存栏500只以上,家兔存栏2000 只以上,其他畜禽饲养规模参照执行。 3.其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规模标准由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自行确定。 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畜牧业发展实际,对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备案规模标准进行调整。 (二)选址要求 场址选择在农户聚集区下风向,地势平坦干燥、未被污染、无疫病的地方;距离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500米以上;距离其他畜禽养殖场或养殖小区1000米以上;距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等区域2000米以上;水、电、路等公共设施完善。

山西农业特点

山西农业特点 一、山西地理环境和农业特点 (一)山西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山西是一个夹峙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其地形多样,高差悬殊,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海拔变化较大。从垣曲的海拔180米到五台山的海拔3058米,境内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晋城等小盆地。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独特的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在-4°-14°C之间。气温地区分布总趋向是自南向北、自平川向山地递减。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全省年平均降水量 400-650毫米。 (二)山西人文地理环境特点 ——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处在黄河中下游的晋南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黄土高原和游黄土冲积的平原土壤疏松,在生产工具简单、铁器还未运用的情况下,易于清除天然植被和开垦耕种,是当时自然环境最优越的地方,历史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山西西南部,山西地区成为中华民族地发祥地。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作为我国古代文名的重要策源地,遗留下许多丰富的古建筑,由于气候比较干燥,较少受到战火的破坏,现存的元代以前的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加上明清大院,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民间艺术宝库。人的流动性小,交往少,文艺孤立发展,特色鲜明,因而成为中国北方戏曲的摇篮,民歌的海洋,民间舞蹈之乡,民间美术也丰富多彩。 (三)山西农业特点 ——“特”字当头走山西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

【推荐】2019年山西省农业区划中心

2019年山西省农业区划中心 工作总结 2019年12月

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以来我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紧扣中心求转型,周到服务促跨越”的工作思路,立足“十二五”农业翻番宏伟蓝图,紧紧围绕厅党组确定的农业发展战略目标(板块经济、八大工程、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继续以农业资源区划规划—监测评价—战略研究工作为主线,创新思维、开拓领域、扎实工作,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区划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作用。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业务工作 (一)积极拓展农业区划领域,推进农业功能区划成果应用 去年12月28日,国务院(国发[2010]46号)文件,颁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今年2月底,看到文件我们集中学习贯彻文件精神,结合农业功能区划成果应用,确定2019年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实行三个结合: 一是农业资源区划工作与农业十二五规划以及其农业大型规划开发项目相结合,要从农业区划规划的规范性、科学性出发,对有关涉及到在禁止开发、限制开发区的涉农项目进行指导。 二是与加工局、山西农业观光协会等部门配合,开展观光旅游农业实体普查研究,指导和促进山西农业休闲文化功能拓展。到2010年底,我省观光农业点已发展到26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点23家,省级示范点86家,省级农业观光点151家,清徐县是我省首家取得的唯一国家观光农业示范县。目前,农业休闲文化、观光农业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收的重要方面。 三是与农业厅有关职能部门配合,抓好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建设与发展。

(二)紧扣时代主题,开展农业发展战略前瞻性研究 做好农业发展战略前瞻性研究,是农业资源区划的一项基本职能。2010年在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的支持资助下,将《山西省农村家庭承包土地流转区域差异研究》列为部里委托研究重点课题,我中心组织农业厅、农科院、山西农大、山西大学等部门的研究力量,在广泛学习各种有关法律法规和家庭承包土地流转文章基础上,选择六个地市,八个县(市)的三十六个村进行了典型调查,取得了九方面结果,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土地利用和流转研究。2019年2月25日,组织专家对本课题项目进行了评审,专家组认为,该项目选题准确,研究方法科学,数据翔实可靠,对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三农”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要加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围绕转型跨越战略提出课题并经农业部审定下达课题任务,现三个课题《山西省煤炭资源县“三化”同步发展路径及政策研究》《山西省盐碱地治理调查》《山西省农业资源数据采集及完善》都进入最后阶段,年底均可完成。 (三)继续做好农业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 农业资源数据库建设是运用现代化技术管理农业资源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做好农业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继续充实完善农业资源数据库,为制定发展规划和宏观决策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推进资源区划工作的信息化进程。同时,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财政支持,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市级数据库建设,实现农业资源信息的查询、检索、分析及信息的可视化和资源共享,促进信息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生产力。

山西省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教师版

山西省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青海省地形差异显著,东北部由阿尔金山、邓连山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西北部为柴迭木盆地,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并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青藏高原。 每年降雪初始日至降雪终止日为雪季一降雪研始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初始日期越迟;降雪终止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终止日期越早。下图示意1962~2012年青海省平均降雪栅始、终止日期的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四地中,雪季最长的是 A. 五道粱 B. 冷湖 C. 贵德 D. 格尔木 2.影响冷湖雪季长短的主导因素足 A. 地形地势 B. 纬度位置 C. 距海远近 D. 大气环流 3.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海省大部分地区 A. 降雪初始日期提前 B. 降雪终止开期提前 C. 雪季延长 D. 积雪厚度增加 单位劳动力成本=劳动总报酬/总产出,或平均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下图示意世界部分国家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比较,完成下面小题。 4.在发达国家中,美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 单位能源消耗低 B. 劳动力资源丰富 C. 劳动生产率高 D. 科技投入比重高 5.图中巴西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较高,可 A. 减少本国劳动者收入 B. 使国内企业竞争力下降 C. 扩大制造业产品的市场 D. 利于引进外资和技术 6.与美国相比,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小优势不再明艟,应对措施是

C. 缩小制造业生产规模 D. 向高端制造业转化 伯利兹蓝洞的形成主要与海平面变化和近岸存在大片石灰岩区域有关,其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后期由海水涌入形成。下图示意伯利兹蓝洞的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7.伯利兹蓝洞形成的主要作用足 A. 冰川侵蚀 B. 流水侵蚀 C. 地壳下沉 D. 火山喷发 8.在伯利兹蓝洞形成刚期,全球 A. 生物多样性减少 B. 地壳运动更为活跃 C. 陆地面积从小变大 D. 气温由低到高 设施农业是利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和工业化生产方式,为动植物生产提供可控制的适宜生长环境,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较高产量、品质和效益的一种高效、集约化的农业。下图中甲地区设施农业发展较早,已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有“欧洲菜园”之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与欧洲其他地区相比,甲地区成为“欧洲菜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 降水丰富 B. 气候温和 C. 地形平坦 D. 光照充足 10.甲地区发展设施农业主要得益于 A. 农业技术的推广 B. 劳动力丰富 C. 海陆交通便利 D. 市场需求旺盛 11.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可能给甲地区带来 A. 土地荒漠化 B. 水土流失 C. 地下水位卜升 D. 沿海滩涂扩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湾区是由一个或若干相连的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上,湾区依托海港城市的交通枢纽和门户优势,高效配置资源,形成了具有开放经济结构的湾区经济,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三地将在国家支持下,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参与垒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形成“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格局。下图示意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晋农人发〔2011〕9号 - 山西省农业厅

附件: 山西省农业厅2012年度 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名单 一、先进单位(26个) 办公室 种植业处 新农村建设指导处 人事劳资处 农产品加工局 畜牧兽医局 机关党委 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山西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总站(山西省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山西省农村能源技术培训鉴定基地) 山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 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总站(山西省农药检定所) 山西省蔬菜产业管理站 山西省名优产品开发中心 山西省牧草工作站 山西省农业厅后勤服务中心

山西省农业遥感中心 山西省果业工作总站 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 山西省农牧业信息中心 山西省动物卫生监督所 山西省饲料兽药监察所 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山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山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实践培训基地)山西省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西省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站 山西省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 二、先进工作者(224名) 1、行政处室和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12名) 王进仁张和平裴峰张软斌姚继广 马苍江李文科阎会平双树林蒋国文 赵恒唐光耀 2、行政处室和事业单位其他处级干部(25名) 闫艾平阴埝埝王芳李林旺冀俊强 张康萌任义琴左丽峰常晋生岳磊 李铮侯流沙畅红周吴丽琴史民康 郝志勇周智深梁建文王毅敏张宏宾 张运莲李金霞杨子森冯俊吾谢卓

3、机关处级以下公务员(4名) 乔羽郝登明李固高跃龙 4、事业单位处级以下工作人员(183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艳凤马军王栋王莉王峰 王暄王小娟王玉燕王玉霞王代乐 王丽英王宏恩王林虎王国丽王春玲 王晋民王晓荣王铁贵王彩虹王淑芳 王景华王景春王慧兰车国顺毛云荣 艾晓红左珍环石维山卢香玲田茵 田伟强史亚坤史丽娟白全亮白锐峥 冯铸邢亚亮成锦霞毕升师周戈 吕小虎乔红进任鹏伊江山刘杰 刘旗刘巍刘永安刘永岗刘志宏 刘丽青刘建兵刘俐君刘振华刘凌霞 刘瑞东刘瑞宇刘锦春齐广志齐永红 闫科技闫维平许永平孙天原孙奋勇 苏永强杜慧英李飞李沁李娟 李聪李霞李云飞李亚男李仰陶 李丽娟李秀兰李金花李学兵李拴英 李树军李胜飞李晓飞李登山杨克芳 杨治平杨晓明杨继业杨慧玲吴栋

山东省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山东省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摘要:山东省位于东部沿海, 地处黄河下游, 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等自然条件配合较好,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是重要的农业大省。因此,加强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近50年来山东省气候变化一简单介绍, 并初步探讨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以期对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山东省气候农业生产影响 正文;山东东接太平洋,西连亚欧人陆,受海洋和大陆影响,季风特点明显,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是重要的农业大省,又是气候年际变化大的省份。因此,加强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山东省气候特点 1.1气温时间变化: 山东省近40年来的气温变化有以下两个突出的特征:①有明显的变暖趋势。从20世纪60~90年代各年代的平均年均气温(12.51℃、12.81℃、12.86℃和13.46℃)的比较中也可看出这种变暖的趋势。在变暖的过程中,80~90年代气温增幅最大,为0.60℃,约是近40年来平均增温幅度的2倍。②变暖特征在冬季最突出。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变化倾向率中冬季最大,约是同期年平均气温增幅的1.8倍;夏季最小,仅为冬季气温增幅的3.3%。 1.2降水时间变化 通过查阅研究山东省1961年以来的年降水量可见,山东省的年降水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减少,倾向率为每10年一37.491 mm。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山东省降水量的递减趋势存在着年代际和季节差异:从各年代来看,60~90年代的平均年降水量分别为729 mm、704 mm、599mm和649 mm,说明年降水量在80年代减幅最大,90年代后有所回升。从各季节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序列来看,降水量减少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倾向率为每10年一28.356 mm,对年降水量时间序列倾向率的贡献率为82%;相反,冬季降水量则表现出微弱增加的趋势,倾向率为每10年0.827 mm,表明山东省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夏季降水量减少所致。1.3水、热匹配变化特点 山东省降水集中分配在农作物主要生长季节(4~10月),各年该期间的降水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地方司法规范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 置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局、农业局,省直有关部门: 根据原人事部、农业部《关于印发<关于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97号)和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原山西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山西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晋人字[2008]111号)精神,结合我省农业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山西省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山西省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 二O一O年一月二十七日 山西省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 为做好全省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根据原人事部、农业部《关于印发〈关于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97号)和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原山西省人事厅《山西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晋人字[2008]111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原山西省人事厅《山西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晋人职字[2009]9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精神,结合我省农业事业单位的特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适用范围 1.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包括从事种植业、畜牧业、农垦、农村经营管理、农村能源和农业环境保护及饲料、乡镇企业等部门)举办,或者按照规定程序设立、从事公益性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农业事业单位,参照本意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2.农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的岗位设置纳入本管理范围。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农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农业社会团体,参照《实施办法》和本指导意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农业事业单位,各类企业所属的农业事业单位和农业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及已转制为企业的农业单位,不适用本指导意见。 5.农业教育、科研、农业专业院校、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适用其他相关行业的指导意见。 二、岗位类别 6.农业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以下简称三类岗位)。 7.管理岗位是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农业事业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8.专业技术岗位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农业工作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适应事业发展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9.工勤技能岗位是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农业事业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10.根据农业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其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 11.农业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社部门和农业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确定。控制标准如下:(l)主要履行法律法规授权或农业行政部门委托职能,承担执法监督、农业和农村事务管理任务的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以管理岗位为主。其管理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工勤技能岗位一般不高于单位岗位总量的10%。 (2)主要以专业技术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其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工勤技能岗位一般不高于单位岗位总量的10%。根据《国务院

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摘要:近10多年来,气候变化问题被列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首。人们已切身感受到冰川融化、干旱蔓延、作物生产力下降、动植物行为发生变异等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家开展了多方位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2]并在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及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成果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阐述了气候资源与农业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气候资源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利用和发展前景及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农业生产与发展气候资源 一、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与发展方便的影响现状 气候资源是指大气圈中光、热、水、风能和空气中的氧、氮以及负离子等可以通过开发利用为人类形成使用价值的气候条件。它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气候资源与其它自然资源一样,能够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提供不可缺少的能量和物质。但气候资源又有与其它自然资源不同的特点,气候资源具有资源数量无限性和有限性并存的特点,它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性、清洁性资源,但其价值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得以呈现。只要使用开发得当,它将永无止境。而对其开发利用对象来说,其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程度又是有限的,是有风险的。气候资源还具有普遍存在性,但其在地理分布、丰富程度和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气候资源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很大。充分认识气候资源的这些特殊性,对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十分重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过去的50年,我国气候经历了暖冬、高温、干旱等一系列变化。虽然对全球气候变化究竟发生在怎样的时间尺度上,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怎样理解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科学问题,很多学科还众说纷纭 ,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4],但是全球变暖是不争的事实,只是在变暖的幅度、原因或区域分布,特别是未来气候变化预测方面,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5]。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我国农

山西省的气候与农业

山西省的气候与农业 摘要:该文章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定义、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候指标、农业气候灾害等方面介绍了农业气候,并介绍了我国的农业气候资源种类。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山西的农业及其与气候的匹配程度,最后分析了近年来山西的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灾害性天气及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农业气候;农业气候资源;山西的农业;气候变化;应对措施; 1 农业气候 1.1 农业气候简介 农业气候是指与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发育密切有关的气候条件。包括光、热、水分等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因子;也包括旱、涝、霜冻、大风等不利气候条件。这些条件不仅影响农业生产的地理分布,也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不同的农业生产对象(作物、牲畜等)和农业生产过程都对气候有其特殊要求。气候要素在一定的指标范围内,为农业生产提供物质和能量,对农业生产有利的,即是农业气候资源;超过一定的指标范围,可能对农业生产不利,成为农业气候灾害。 1.2 农业气候资源 农业气候资源包括光、热、水、气等气候要素。太阳辐射带来光和热,是动植物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降水量、土壤有效水分存储量以及可能蒸散量是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是作物光合作用强弱的重要因素。光包括光照强度、光照质量和光照时间等。热指生长季的热量条件,包括各种农业界限温度的出现日期、持续日数、积温、早晚霜出现日期与无霜期、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日温差、土壤温度、植物体温等。水包括降水量、蒸发量、干燥度或湿润度、干期或湿期长短、土壤湿度等。气主要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能满足作物的要求,但在光合作用强盛时,如果无风,二氧化碳可能不足。微风可以补充二氧化碳。温室中补充二氧化碳,可促进作物生长。 中国具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等多种类型的农业气候资源,东部季风地区水、热资源丰富,雨热同季,适宜多种类型的农作物生长。大于10℃积温在8000℃以上的地区为热带,农作物可全年生长,橡胶树、椰子、咖啡、胡椒等典型热带作物生长良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至热带北界地区为亚热带,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大于10℃积温在4500℃以上,是中国水稻主要产区,并盛产亚热带作物和经济林木。南温带≥10℃的积温在3500~4500℃,年降水量为500~1000毫米,是中国小麦、玉米为主的一年二熟(包括间套作)地区,棉花、花生、大豆、谷子也占相当比例[1]。中温带的东北松辽平原和三江平原积温为2500~3500℃,年降水量为400~600毫米,喜凉作物春小麦、马铃薯、甜菜等生长良好,喜温作物如水稻、玉米等也能生长,为一年一熟区域。西北干旱地区和柴达木盆地降水量虽少,但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